有子宮
」 子宮肌瘤 子宮 懷孕 婦產科 開刀7旬婦走路卡卡還解尿困難! 就醫檢查竟是嚴重子宮脫垂
一名78歲婦女,是宮廟虔誠志工,但今年初開始覺得陰道有東西掉出來讓她走路卡卡還解尿困難,起初害羞不好意思跟家人說,但因掉出物摩擦疼痛已造成生活與行動不便,擲筊問神明怎麼辦?神明要她「勇敢就醫」,她才鼓起勇氣在女兒陪同下就醫。第四期子宮脫垂致尿道變形 陰道修補手術解困擾臺中醫院婦產科醫師林新旺指出,患者就醫時站著不需用力,整顆約15公分子宮已經垂墜在陰道口,是最嚴重的四期子宮脫垂,因子宮長時間磨擦陰道也造成陰部紅腫、子宮頸潰爛,甚至壓迫到尿道變形,害她如廁必須推開脫垂子宮才能解尿,生活相當不便。林新旺醫師先幫患者將子宮推回正確位置,利用不可吸收的線懸吊子宮到薦骨棘韌帶上,並進行陰道修補手術,一次解決困擾她多時的子宮脫垂問題,改善排尿與走路卡卡的問題。這些人容易出現子宮脫垂 「棘韌帶懸吊術」微創手術助改善「根據統計顯示,五個女性中就有一人有子宮脫垂困擾;最近一個月內就接獲三名六十到八十歲婦人子宮脫垂案例!」林新旺醫師指出,子宮脫垂是許多懷孕生產、或工作需長期搬重物女性,中年後經常面臨的骨盆腔肌肉鬆弛導致子宮等內臟掉出陰道外的退化性疾病,其實只要進行「棘韌帶懸吊術」微創手術,醫師從陰道口將子宮推回骨盆腔正確位置後並修補韌帶,住院治療三天就可以解決生活困擾。凱格爾運動防骨盆腔肌肉鬆弛 一旦出現異狀快就醫林新旺醫師呼籲,女性朋友平時可以進行凱格爾運動,加強訓練骨盆腔肌肉的彈性,可預防肌肉鬆弛與應力性尿失禁,但一旦出現有漏尿、子宮脫垂問題應立即就醫,找醫師檢查並治療,才可以維持自己良好生活品質,健康生活。
他婚後不育一查竟「無蛋蛋有子宮」 醫揭真相:影響性別判斷
中國大陸一名結婚三年的男子因婚後不育問題前往醫院就診,意外發現自己無睪丸卻有子宮,經過專家會診後確診為「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其實他生理上是女性。該病屬於性發育異常(DSD)疾病,會導致患者外生殖器呈現不明顯的性別特徵,影響性別判斷。根據陸媒《澎湃新聞》的報導,上海市兒童醫院表示,這位患者的病情與腎上腺皮質激素合成異常有關。該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患者因腎上腺分泌過量雄激素,導致外生殖器男性化,雖然外觀上被視為男性,但實際上內生殖器屬於女性特徵。患者多年來未能正確診斷,直到婚後不育就診才發現這一事實。為了改善生活品質,患者在專家指導下進行了多次治療,包括外院的生殖器手術以及雄激素補充治療,並使用藥物抑制腎上腺過度分泌的雄激素。目前患者按照男性身份生活,治療過程仍在進行中。該院內分泌科首席專家李嬪教授指出,性發育異常疾病雖不常見,但在臨床上並非罕見,國內對這類病的認識和診療資源相對有限,許多患者輾轉多個醫院,求醫過程艱辛。李嬪強調,性發育異常疾病患者和家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不僅需要面對醫療挑戰,還需應對社會對性別與身份的誤解與偏見,因此社會應給予更多寬容與支持。針對這類疾病,上海市兒童醫院新生兒篩查中心主任田國力提醒,許多性發育異常疾病可以通過新生兒篩查及早發現,如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可以透過檢測「17羥基孕酮」確診,及早治療可以避免性別判斷錯誤,減少患者後期的困擾與不適。
太害羞不敢就醫!人妻「私密處長痘」自行擦藥膏 1年後慘病逝
身體出現異常是警訊!婦產科醫師鄭丞傑近日在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了一個自己經手的案例,一名32歲的女子私密處出現異物,卻因害羞不敢就醫,自行使用藥膏,最終因延誤治療而不幸過世。鄭丞傑在節目上表示,這名女子性格內向且保守,結婚後她的丈夫甚至未曾見過她的私密處。懷孕後更是拒絕與丈夫同房。女子由於私密處長了異物,一直自購藥膏來塗抹,但病情不僅未見好轉,反而惡化。直到丈夫驚覺妻子健康出現問題後,才發現她的私密處已經出現潰瘍。最終女子才在丈夫的堅持下去婦產科診所就診,隨後醫師建議她轉診至大醫院,並由鄭丞傑負責接診。鄭丞傑檢查後發現情況嚴重,詢問女子症狀出現的時間,女子這才透露症狀已持續了將近半年,初期只是小突起,後來破裂後擴大至約1元硬幣的大小。鄭丞傑也安排切片檢查,結果確認女子罹患外陰癌。由於女子當時已懷孕6至7個月,醫師只能在懷孕8月時進行剖腹產,並處理癌症問題。然而手術後發現女子的癌細胞已擴散至淋巴結和骨盆腔,病情已達第四期,由於當時的醫療技術有限,女子最終只存活了1年,留下年僅1歲的孩子,這也讓鄭醫師感慨,無論多麼害羞,都應該及時就醫,以避免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事實上,衛福部台東醫院曾指出,癌症的發生可能是遺傳或環境所引起,包括感染、放射線、藥物、飲食等因素,直接或間接影響正常細胞基因,特別是腫瘤抑制基因的失常或致癌遣潛力基因的活化。細胞長大,使用正常細胞的管制系統失去平衡,就變成癌細胞。台東醫院說明,癌症的死亡率,在台灣地區高居十大死亡原因之首位,對生命的危害至為嚴重,任何人皆談癌色變。對婦女而言,終其一生,每四位之中就有一位會得到癌症,而又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會集中在女性生殖器官上,稱為婦癌。常見的有子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罕見的則包括外陰癌、絨毛膜癌、陰道癌和輸卵管癌等。這些婦科癌症的起因,目前仍無法明確得知,而其預防方法,正如其他癌症一樣,在於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及時的治療。
本土劇女星痛訴子宮「長壁癌」爆肥 連動3次手術把子宮肌腺「燒光光」
本土女星江泳錡因出演八點檔世間情》、《甘味人生》等劇打開知名度,她2023年7月傳出與三立監製楊煥喻持續多年的婚姻生變離婚,8月就宣布摘除子宮。她近日在節目中透露,她是子宮肌腺症重症患者,經期飽受折磨,不但發燒、血流不止、整個人還一度從43公斤腫到50公斤。近日,江泳錡在健康談話綜藝《醫師好辣》痛訴,過去自己的月經十分不穩定,有時3個月來1次,有時1年來1次,而且出血量都偏低。到了30歲身體出現警訊,她去婦產科打排卵針催經,醫師診斷她是「子宮肌腺症」,子宮肌腺1條1條的,長得很像壁癌,吸收經血之後長大,整個子宮就會非常大、非常硬。後來,拍戲的生活作息不正常,加劇了江泳錡的經痛程度,每逢月事來潮,江泳錡就會痛到掛急診,醫師問她:「妳到底這輩子有沒有要生?如果妳不生的話,妳就把整個子宮拆掉。」江泳錡去年8月終於受不了,靠3次腹腔鏡手術把子宮肌腺燒掉,徹底根除問題。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高雄醫學大學婦產科教授鄭丞傑醫師說明,子宮肌腺症是女性常見的婦科良性疾病,發生機轉尚未完全確立,過去認為可能與墮胎手術衝擊內膜、經期性行為太劇烈、或是上皮細胞在子宮肌肉層化生形成內膜組織有關。晚婚晚育也可能增加風險。不過,愈來愈多年輕婦女罹患子宮肌腺症,有可能是受環境荷爾蒙與空污,或壓力等無形影響。鄭丞傑醫師說明,子宮肌腺症主要有三大症狀,第一是月經量太大,第二是經痛,且可能一年比一年痛。第三是不孕。其他症狀還包括經期過長、非經期出血、性交疼痛等等。子宮肌腺症患者可能在月經前就發生疼痛,一直持續到經期之後,有些病人一個月可能疼痛長達15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目前子宮肌腺症的惟一根治方法為子宮切除手術,至少要切掉子宮體,可以保留子宮頸,俗稱為「子宮半切」。局部切除肌腺症手術近年來已較少使用,原因是大部分的子宮肌腺症是瀰漫型的,切除一部分是切不乾淨的。其他治療方式包括:抑制腦下垂體荷爾蒙的針劑治療、子宮內投藥系統、口服藥治療,以及無創海芙刀治療手術等方式。鄭丞傑指出,許多婦女尚未生育或不想切除子宮,可使用子宮內投藥系統,藥物經由子宮直接吸收,減少肝腎代謝負擔,但會防止受孕。針劑治療即是俗稱的「停經針」,透過抑制腦下垂體荷爾蒙讓卵巢停止運作,分為短效及長效劑型,一年不建議施打超過六個月,因為容易有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子宮肌腺症也可用口服藥、避孕藥來改善症狀,這類藥物多為黃體素成份,能達到緩解骨盆腔疼痛、月經過多、出血等症狀,不過只是抑制內膜暫時不活化,且需天天服用。相較之下,新型無創的海芙刀治療,可利用高溫燒毀異位的內膜組織,大幅改善症狀的同時,也增加女性受孕機率。坊間有傳言稱,子宮肌腺症只要等到更年期,就會自動痊癒。鄭丞傑醫師對此表示,女性停經後卵巢不再工作,子宮肌腺症的確會改善。然而停經年齡因人而異,一般女性停經時間約在52歲,也不乏60歲以上尚未停經者。停經過晚會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更年期前可先檢測荷爾蒙,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鄭丞傑醫師提醒,要預防子宮肌腺症,建議女性及早生育並哺乳。也要避免長期大量接觸環境荷爾蒙。或適時介入避孕藥等幫助卵巢休息。當有子宮肌腺症症狀時,應及早諮詢婦科醫師,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幫助維持正常生活。
她難懷孕又經期異常 「子宮鏡冷刀手術」成功治療!順利懷孕
32歲的怡玲,結婚2年卻一直無法懷孕。最近1個月經常有血塊,而且經期都會超過1週,接受健康檢查發現貧血,進一步到醫院門診就醫,經由超音波檢查發現疑似子宮內膜有1.5x1.2公分腫瘤。醫師安排軟式子宮鏡檢查,確認病灶是長在子宮腔內膜的瘜肉,於是安排子宮鏡冷刀門診手術,術後經期和經血量恢復正常,3個月後月經過期,驗孕發現自己懷孕了,喜迎新生命!子宮腔如有病灶 難懷孕也易流產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表示,子宮是孕育生命的秘密花園,尤其子宮腔如果有病灶,像是子宮內膜瘜肉、粘膜下子宮肌瘤、子宮腔沾黏、子宮內膜增生等等,都會影響月經甚至造成胚胎不易著床而發生流產和不孕。子宮鏡手術治療 有效恢復生機還好這些子宮腔內的病灶,都可以經由子宮鏡手術處理恢復生機。子宮鏡手術又稱子宮內視鏡手術,屬於門診手術,採用靜脈舒眠麻醉,手術時間僅需15至60分鐘完成。除非病灶太大、操作困難、手術時間過長或有水負載過度狀況需要住院觀察外,一般不需住院,手術完成麻醉消退後即可回家。 熱刀與冷刀 各有適應症與優缺點傳統熱刀傳統熱刀是指使用線圈通電導熱來切除病灶,切除速度快止血容易,適用於病灶較大且硬,像是粘膜下子宮肌瘤。但是熱刀對於子宮內膜有燒灼作用,如果病灶包含太多子宮內膜範圍,很容易造成內膜受傷結疤沾黏,可能影響胚胎著床機會。子宮鏡冷刀子宮鏡冷刀可以細分為螺旋刀、剪刀和線圈冷刀3種。螺旋刀類似電動刮鬍刀原理,採用機械式來回旋轉將病灶袍除,操作簡便迅速,對於水進出子宮腔有效控管,不易有水負載過多,安全性佳。缺點是需要自費。至於剪刀和線圈型冷刀適用於較小病灶處理,操作簡便,有健保給付。對於子宮腔沾黏、帶柄瘜肉和粘膜下小肌瘤,使用剪刀式冷刀處理,手術效果良好。對於年輕未婚或是正在備孕女性,選擇使用冷刀子宮鏡手術處理病灶,可以減少子宮內膜灼傷機率。月經異常、不易懷孕快就醫 揪出病灶對症下藥賴宗炫呼籲,有生育需求的未婚女性和已婚正在備孕女性,如果有月經異常和不易自然懷孕狀況,應該至婦產科門診檢查是否有子宮腔病變,如果有上述子宮腔病灶,建議儘可能使用子宮鏡冷刀手術來處理,可以迅速恢復懷孕生機。子宮鏡手術器械類型比較類型冷刀(機械刀)熱刀(電刀)工作原理機械刀切除通電導熱切除器械種類螺旋刀、剪刀、無電線圈通電線圈或L型鐵勾優點不傷子宮內膜、出血少切除速度快、容易止血、健保給付缺點大病灶不易切除、螺旋刀需自費電燒過度恐傷子宮內膜造成子宮腔沾黏
4類人「易得子宮肌瘤」 醫曝5習慣能預防
每4名女性就有1人長有子宮肌瘤!新竹國泰婦產部主治醫師張瑜芹指出,其常使得女性經血量多、經期疲勞、頭暈、貧血,也可能發生便秘、頻尿等情況。而且肥胖、攝取超過500毫克咖啡因、常吃油炸燒烤及加工肉品的女性,都有更高機率罹患子宮肌瘤。因此養成少吃油炸燒烤、少熬夜喝酒、多運動、多吃蔬菜等好習慣就是預防的關鍵。醫師張瑜芹在臉書粉專《美麗而剽悍 婦產科女醫 新竹竹北 張瑜芹醫師》發文衛教,根據統計,每4名女性就有1人長有子宮肌瘤,40歲以上女性更有5成患有此病,子宮肌瘤是長在子宮內的平滑肌瘤,是最常見的婦科腫瘤,其中約有99.5%為良性,大多不會有症狀,只有約3成的人會因為肌瘤大小及生長位置引起症狀。張瑜芹補充,子宮肌瘤的常見症狀則包括經血量多、經期疲勞、頭暈、貧血、便秘、頻尿、下背痛及性交疼痛等。但她也指出,基本上5公分以下的肌瘤是完全沒有症狀,所以很多罹患子宮肌瘤的人,其實不知道自己有子宮肌瘤,都是在健檢時才意外發現。至於子宮肌瘤的成因,張瑜芹說明,目前尚無定論,但推測跟遺傳、雌激素有關。根據統計,肥胖、攝取超過500毫克咖啡因、常吃油炸燒烤及加工肉品,都有更高的機率罹患子宮肌瘤。因此,平時能養成一些習慣,預防子宮肌瘤,包括應少吃油炸燒烤,避開環境荷爾蒙;少熬夜喝酒,保護肝臟;少喝咖啡;多運動,避免肥胖;多吃蔬菜,少吃加工肉品及紅肉。關於子宮肌瘤的治療,張瑜芹解釋,若沒有症狀,其實可以不治療;但當症狀已影響到生活,則可採取藥物治療如避孕藥、避孕器及柳培林,並於3至6個月定期回診追蹤。另外,若有懷孕需求或是藥物治療無法改善症狀,就會考慮手術切除,常見的手術方式有:開腹、子宮鏡、腹腔鏡、達文西手術、海芙刀。張瑜芹文末也強調,子宮肌瘤罹患率不低,但多數為良性腫瘤,大家若有健檢發現肌瘤,若無顯著徵狀可以不用太緊張,定期回診追蹤,維持生活作息正常、飲食健康,不要讓肌瘤變大就不用太擔心,有任何問題或疑慮也可以跟婦產科醫師討論。
婦人腹腔發炎小腸沾黏 檢查竟發現是避孕器穿透子宮!
55歲的張女士因腹痛1個多月,本以為是腸胃症狀,至地方診所看診服藥後仍舊疼痛不止,遂至醫院就醫,經超音波檢查後發現竟是放置十餘年的銅製避孕器穿透子宮引起腹腔嚴重發炎感染且出現小腸沾黏,醫師以電腦斷層確認避孕器的確切位置後,執行子宮開腹切除術,將子宮摘除並仔細清理子宮及小腸的沾黏情況,術後病人恢復良好順利出院。子宮內避孕器分2種 這1種亦產生不良反應台北慈濟醫院婦產部邱筱宸醫師指出,子宮內避孕器可分為銅製宮內避孕器與黃體素避孕器,銅製宮內避孕器的原理是將避孕器上纏繞銅絲,使其於子宮內釋放銅離子,造成子宮內膜輕微發炎,讓身體誤以為現在是不適合受孕的時機,藉此干擾受精卵著床;黃體素避孕器則是利用定期釋放黃體素的方式增加子宮頸黏膩濃稠度並使子宮內膜變薄,阻礙精子與卵子結合與著床,藉此達到避孕的效果。邱筱宸醫師指出,傳統銅製宮內避孕器較容易產生不良反應,且相較於黃體素避孕器更無法貼合子宮,因此目前多以黃體素避孕器為主流,其優點在於能夠隨時取出且生育能力很快便能恢復。避孕器放體內 當心併發症根據統計,子宮內避孕器約有千分之8的機率會排出體外;甚至有千分之2的機率會穿破子宮掉入腹腔,導致腹痛、發炎,引發腸沾黏的問題發生。邱筱宸醫師表示,子宮避孕器會穿透子宮,並非裝設時的問題,而是避孕器對子宮來說是一種「異物」,無法完全貼合子宮的立體空間,所以身體會排斥它,因此避孕器容易透過子宮進入腹腔裡,掉出的避孕器若卡在患者膀胱,會產生血尿;掉進腹腔也可能引發化膿發炎,嚴重甚至會造成敗血症和腹膜炎。期限到須回診 避免不可逆症狀邱筱宸醫師提醒,避孕器的能否置入需視個人情況與醫師判斷而定,如經醫師診斷月經量過多、懷疑有子宮腫瘤或罹患癌症者便不適合放置子宮內避孕器。而有些避孕器裝置時間一長便會產生細菌,形成腹腔慢性感染,器官組織沾黏纖維化,甚至腸阻塞。因此置入後於前3個月與後續每年都需透過超音波追蹤避孕器位置是否正確,且避孕器的放置期限為5年,5年後須回診取出,避免產生不可逆的嚴重併發症。
腹部隆起、嚴重經痛! 檢查竟是巨大「子宮肌瘤」搞鬼
30歲的陳小姐與先生結婚1年,最近6個月小腹逐漸隆起,而且合併嚴重經痛,就醫檢查竟發現一顆12公分大的子宮肌瘤!然而,陳小姐擔心手術切除會導致子宮有傷疤,影響懷孕風險。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謝武橋施行新式「海扶刀」治療,利用熱能打擊病灶,可有效保護子宮。近半女性有子宮肌瘤 5大症狀快就醫謝武橋表示,子宮肌瘤是很常見的婦科疾病,根據台灣本土的研究,停經前婦女49.7%有子宮肌瘤。子宮肌瘤通常是良性的,有時候可能出現一些不適症狀,包含月經異常、腹部疼痛、腹部腫脹、解尿困難或便秘。定期的婦科檢查,對於早期診斷與檢測至關重要。月經異常腹部疼痛腹部腫脹解尿困難便秘海扶刀3特點 「保宮」治療新紀元陳小姐跑遍多家醫院看診,所有醫師都建議她接受手術切除子宮肌瘤,但她非常擔心手術處理子宮肌瘤會導致子宮有傷疤,進而造成懷孕時發生子宮破裂的風險。謝武橋醫師與團隊評估,陳小姐病灶清晰、低度血流供給、聲通道安全,且治療焦點可及,符合海扶刀手術治療的治療原則,因此陳小姐決定接受海扶刀治療。海扶刀是一種無創傷的手術方式,全名為高強度聚焦超聲波治療(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故名思義乃透過體外超聲波的可聚性、方向性、與穿透性,將焦點鎖定於病灶的位置,治療焦點的溫度可以上升到60至100度,讓病灶組織凝固壞死。1無創治療海扶刀手術治療,是利用熱能針對病灶打擊,需要輕度麻醉,但不需要插管,肚子上也沒有任何傷口。2保護子宮因海扶刀治療焦點能精準放置於病灶,所以不會傷害子宮其餘健康組織,不會有子宮破壞的問題。3恢復快速傳統手術,不論是開腹或微創,病患都需要時間恢復。然而海扶刀術後,病患可以直接回到正常生活。▲(左)陳小姐腹部長了12公分的巨大子宮肌瘤,(右)經由海扶刀治療擺平疼痛不適。(謝武橋醫師提供)擔任潛水教練的陳小姐,術後1個禮拜就可以回到職場。術後1個月,她開心的向醫師回報,肚子表面恢復平坦,也無凸起,很滿意治療效果,對整個醫療團隊的致上謝意。謝武橋表示,海扶刀對於有生育需求,需要保留子宮,甚至是保護子宮的功能的病患,是非常適合的選項。無論是海扶刀或海芙刀的治療原理都是一樣的,患者是否適合,需要由專業醫療團隊評估後進行。
肚子腫到像水蛙!脹氣、便秘竟是「婦科癌王」作怪 醫:6大症狀別輕忽
卵巢癌是常見的婦科癌症之一,也是婦癌中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因為症狀較不明顯且沒有任何檢測的工具,逾7成的患者皆在末期才被診斷出來,因此有「婦科癌王」之稱。對此,婦產科醫師王樂明以多年前家中一名確診卵巢癌的家人為例,提醒女性若出現這「6大症狀」,千萬別輕忽其嚴重性。王樂明日前在節目《健康好生活》分享,多年前他一名50多歲的女性家人,常出現便秘及肚子脹氣的症狀,第一時間先至消化內科問診,透過照胃鏡、不斷吃藥緩解等方式,最終仍找不出原因。這名家人在聊天時曾提到她的肚子近期大到像水蛙,且拍肚子時還會有水波震盪的感覺,但她不以為意,直到有次真的脹氣太嚴重就醫後,進一步會診婦產科才被確診卵巢癌末期,後來即便有開刀和追蹤治療,但症狀都未能被改改善,1年後就過世了。王樂明表示,婦產科有3大癌症,其中最容易被發現的就是子宮頸癌,但近幾年透過抹片宣導,發生率已經下降許多,唯獨卵巢癌,除了沒有篩檢工具,也因為卵巢結構位在骨盆腔最底部,僅一個小拇指大,「要長到一定的大小去壓迫周圍的組織,要感受到疼痛並不容易,等到大到感受到時通常都是晚期了。」即便卵巢癌初期徵兆並不明顯,但王樂明指出,若出現腹部脹痛、腰痛、月經量過少或停經、女性賀爾蒙紊亂、下肢及外陰部水腫及莫名消瘦等症狀時,就要務必要注意。至於高危險族群,他提到,未生育或不孕者、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病史者、單獨服用雌激素藥物超過10年者、乳腺癌易感染基因發生突變的人群、卵巢腫瘤或惡性腫瘤家族遺傳史者及年逾50的女性,「50歲正值更年期,卵巢正在退休,這種退而不休的時期更要小心,因為它可能在長東西。」王樂明說,許多女性朋友都會詢問,「卵巢癌要如何發現?」對此,他呼籲,一切只能靠定期檢查及超音波的追蹤,達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可能性。婦產科醫師王樂明日前在節目《健康好生活》分享家中一名確診卵巢癌家人的實例,並呼籲女性出現這「6大症狀」務必當心。(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YouTube)
廖科溢深夜報喜曬一家三口合照 升格爸媽甜喊「秦綾謙辛苦了」
金鐘主持人廖科溢2022年12月宣布再娶女主播秦綾謙,隔年5月夫妻迎來懷孕的好消息,昨(3日)深夜近午夜12點,廖科溢在臉書上宣布老婆秦綾謙順利產子的好消息,兩人正式升格為爸媽,「幸運而美妙的夜晚,3150克,11月3日母子均安」。廖科溢去年12月宣布與TVBS女主播秦綾謙兩人結婚喜訊後,接連被爆劈腿,多名女子與他有情感糾葛,重磅「腥聞」重創演藝事業。事件發生後本刊也曾拍到廖科溢帶著秦綾謙到百貨買戒指,兩人在專櫃前試戴,並互相交換意見,看起來感情不受醜聞影響。廖科溢去年12月宣布與TVBS女主播秦綾謙結婚。(圖/翻攝自秦綾謙臉書)今年5月,廖科溢在臉書曬出與愛妻合照以及超音波照,寫道:「頭好壯壯,滿三個月,終於可以說了」並標註秦綾謙甜蜜喊話:「老婆辛苦了!」不久後,秦綾謙也發文分享懷孕心境,坦言當媽從不在她的人生規劃,但能在44歲自然受孕,「我想這絕對是上天賜予的禮物吧」,夫妻一同宣告迎來愛的結晶。之後秦綾謙也時常在社群分享孕期穿搭與懷孕過程,分享將為人母的緊張與係喜悅。秦綾謙曾透露自己有子宮肌瘤的問題,一開始照超音波都還看得見,但第三次超音波開始,就找不到肌瘤了,讓她覺得根本就是奇蹟,開心說道:「看來是寶寶卡好最佳位置了。」而原本小孩的預產期在11月底,與秦綾謙的生日差一天,如今提前3日就報到,也讓升格爸爸的廖科溢在深夜興奮報喜,甜喊老婆秦綾謙辛苦了。
產後血崩危生命 剖腹搶救母子均安
依據衛生福利部生產事故救濟報告統計105-110年孕產婦死亡原因,其中俗稱「血崩」的產後大出血,佔產婦死亡的第1位。前置胎盤又大出血 只能緊急剖腹產38歲小美是公司主管,有子宮肌瘤病史,晚婚的她因高齡不易受孕,後採試管嬰兒方式終於懷孕。然而,懷孕5個月時超音波發現有前置胎盤,約孕期8個月起,她只要走動多,就會有子宮緊繃感,甚至陰道出血,醫師雖建議少走動多休養,但她因放不下工作,選擇服用安胎藥暫緩宮縮。直到35週某天,小美睡到半夜突然覺得下半身濕濕的,一看發現整條褲子都沾滿血,緊急至國泰綜合醫院急診,婦產科醫師診斷為前置胎盤合併大量出血,須緊急剖腹產。好在寶寶平安出生,但隨即發現小美子宮收縮不良,且胎盤附著處及傷口出血不止,所幸經醫療團隊緊急搶救得宜,母子均安,也讓她慶幸自己在有專業設備及人員充足的大醫院生產。產後的大出血 分娩潛在風險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陳俐瑾醫師指出,產後大出血多發生於剛生產完24小時內的「立即性產後出血」,是一種無法預期的緊急情況,包括高齡產婦、前置胎盤、巨嬰、多胞胎、子宮腫瘤、前胎剖腹產、曾有肌瘤切除手術、曾多次人工流產、凝血功能異常或有產道撕裂傷嚴重及子宮收縮功能不良的產婦,都是高危險族群,嚴重可能造成休克、器官壞死,甚至是植物人,危及生命,醫護人員需特別謹慎留意,必要時事先做好預防及準備。為提升孕產兒安全,世界衛生組織近年來積極針對妊娠、分娩和產後期間發生的潛在風險,進行辨識、預防以及因應措施,同時強調孕產婦及其家屬參與的重要性。
女子子宮肌瘤10年未治療! 月經增量頻尿開刀取出109顆瘤
大陸陝西一名50歲女子,10年前健檢時發現體內有子宮肌瘤,卻並未重視治療,直到近2年,她的體態逐漸變圓潤,更出現頻尿、月經增量、頭暈無力等情況,她才到醫院做檢查。沒想到當她進行檢查後,竟發現體內有一個巨大子宮肌瘤,後續經過醫生開刀後成功取出約109顆子宮肌瘤。根據陸媒綜合報導,大陸陝西西安一名50歲張姓女子,10年前健檢時,發現自己體內有子宮肌瘤,不過她卻未重視治療。直到近2年,她的體態逐漸發胖,原先以為只是上年紀發福了,後續卻出現頻尿、月經增量、頭暈無力等情況,於是她便立即到醫院檢查。而經過醫生檢查後發現,張女隆起的腹部內,有一個如6個月胎兒大小的子宮肌瘤,於是便立即幫張女安排手術處理。後續經過4小時的手術後,醫生成功從張女婦中取出重2.02公斤的肌瘤組織,粗估約有109顆子宮肌瘤。事發後醫生也呼籲,「如果出現月經量突然增多、不規則出血、腹部觸摸有包塊、不明原因尿頻、大便困難、不明原因不孕等情況,有可能是子宮肌瘤在『搞事情』,一定要及時就醫,按醫生的建議進行檢查和治療。另外,由於子宮肌瘤會影響女性生育,育齡期的女性在備孕前可到醫院做相關檢查,儘早篩檢是否有子宮肌瘤哦。」
小腹凸出被誤會懷孕 檢查竟發現40公分寬子宮肌瘤!
41歲女性1年多前開始認真減肥,但即便手腳都明顯看出成果,唯獨下腹部始終不動如山,連同事都好奇是否懷孕,私下頻問:「是不是未滿3個月不能講?」,經就醫檢查後,才發現是子宮肌瘤作祟,手術後取出重達3.5公斤、宛如臉盆大般的肌瘤,總算讓她笑說:「再也不用捶肚子自清了」!這名中年女性本身屬於易胖體質,最重曾胖到70多公斤,7年多前生產後,身材更是回不去,直到1年多前覺得不是辦法,於是開始展開瘦身計畫,不僅只吃原型食物,也會搭配運動,順利從70公斤減到57公斤,然而即便雙手雙腳都恢復纖細看到減重成果,唯獨下腹部依舊隆起如丘陵,同事們還以為是懷孕,頻頻傳來祝福恭喜訊息,更讓她苦在心裡,有口難言。超大子宮肌瘤作祟此外她在多年前生產時雖有診斷出小肌瘤,但她不以為意,因此多年來沒有持續追蹤,直到近1個多月前開始出現頻尿、便秘等狀況,且長期幫她調養體質的中醫師也建議安排詳細檢查,才讓她決定諮詢婦產科醫師,沒想到門診時就檢查出超大子宮肌瘤,旋即安排手術治療。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科主任陳泰昌表示,患者就醫時發現四肢纖細,唯獨小腹明顯突起,超音波檢查後確認是長在子宮肌肉層內的巨大子宮肌瘤,隨後抽血報告也發現血色素(Hb)偏低,只有4gm/dl(正常女性應該為12gm/dl左右),顯示患者也有嚴重貧血問題,研判是子宮肌瘤在長大過程中,逐漸造成經血量增加,但患者已經適應肌瘤,以致於未能提早發現就醫,才會讓肌瘤越長越大。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疾病手術過程中,陳泰昌發現巨大子宮肌瘤不僅包住輸尿管、壓迫子宮及卵巢,且盲腸也黏著在肌瘤上,但醫療團隊仍盡全力上述器官全數保留下來,最後順利取出重達3.5公斤、寬約40公分的子宮肌瘤,連患者媽媽看到照片都驚嚇地直說:「怎麼會這麼大顆啦」!至於患者術後恢復狀況也十分良好,手術五天後順利出院,體重更減少7~8公斤,患者及其母親都十分感謝醫師,患者更開心表示以後終於不用再當小腹婆,「也不用捶肚子自清沒有懷孕了!」陳泰昌指出,子宮肌瘤是婦科很常見的疾病,遺傳、染色體異常及荷爾蒙等都可能是致病原因,據統計,在台灣約每3至4個女性就有1個有子宮肌瘤,尤其以30-40歲婦女為高風險群,但確實多數肌瘤在長大的過程難以察覺,因此容易令人輕忽,提醒若有經血量增多、貧血、頻尿、腹脹、排便不暢等問題,都可以就醫檢查,防患未然。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52歲女星消失13年近況曝 和家馨失血險暴斃「急切子宮」續命
52歲和家馨淡出演藝圈13年,日前上節目分享5年前因有子宮肌瘤,直到去年切除子宮重返演藝圈。她透露當時自己不以為意,想說等到更年期就會改善,沒想到血紅素最後剩3.2,最後是醫師朋友勸她「妳可能暴斃、會休克」,和家馨才趕快接受治療。和家馨曾一度大量失血。(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ouTube)和家馨日前參加由徐乃麟和嚴立婷主持的《醫師好辣》,分享自5年前因有子宮肌瘤,失血到血紅素過低,講話喘不過氣外,一度嚴重貧血摔倒。和家馨透露失血狀況一度長達2、3年,回想當時,她到醫院驗血檢查,發現血紅素剩6.5,正常值是12,但當時她不以為意,認為等到更年期就會改善。和家馨表示,當時月經週期越來越短,每2、3週就一個週期,一次經期來10多天,但她害怕開刀,一直沒去檢查治療。結果因為長期失血讓她沒力氣講話,還到醫院輸了1000c.c血,血紅素最後剩3.2,由於醫師朋友得知嚴重性,連忙勸她「妳可能暴斃、會休克」,和家馨才尋求管道治療,最後在去年2月摘除子宮才有所改善。她當時受訪表示,生病期間曾跟老公何豪傑交代遺言,銀行存摺密碼都交代,也要丈夫好好照顧孩子,和家馨酸然早就發現子宮肌瘤,但她一直沒關心,結果沒想到差點釀成生死危機。
【HPV專輯】掌握HPV預防3關鍵! 醫學會推「奇幻影劇」強化認知、預防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HPV感染不只有子宮頸癌的風險,還有可能導致會陰部癌、肛門癌、頭頸癌等。今(2023)年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攜手HPV衛教大使隋棠、鄭元暢及眾多人氣演員們,打造奇幻系列影劇《HPV人生規劃局》,透過幽默詼諧的劇情,打破傳統衛教呆版印象,強化民眾對HPV罹癌風險的認知與預防意識。HPV感染不分男女 單一性伴侶也有風險WHO最新數據統計,2020年全球死於子宮頸癌的女性高達34萬。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思原指出,台灣平均每天有4人被診斷有子宮頸癌,近100%子宮頸癌和HPV感染脫離不了關係,還可能引發與女性相關的外陰癌、陰道癌,或是頭頸癌、肛門癌等不論男女皆可能罹患的疾病。陳思原理事長表示,預防HPV感染除了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人生重要的另一半,每個人一生中都有8成機率感染HPV,所以不論熟男、熟女,或是有過性行為的人,其實都應做好「HPV預防3關鍵」:男女依醫囑施打HPV疫苗女性定期抹片檢查安全性行為安全性行為可以降低HPV感染風險,因此許多人誤以為只有性生活複雜者才可能感染HPV。陳思原理事長提醒,即使只有一位性伴侶,也有6成的機率感染HPV,如果一生累積3-6位性伴侶,感染風險更是高達9成。陳思原理事長也提到,臨床上遇到的案例大部分都是家庭主婦,性生活單純卻都診斷出子宮頸癌,因此就算是單一性伴侶族群也是高危險族群,千萬要小心HPV的危害。隋棠、鄭元暢任衛教大使 藉衛教影劇呼籲HPV預防今年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期盼透過《HPV人生規劃局》影劇,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民眾了解癌症是可以被預防的,鼓勵民眾積極採取HPV預防行動,為自己人生做出更好的規劃。醫學會除了再度邀請隋棠外,還特別邀請鄭元暢共同擔任今年度HPV衛教大使。台灣婦產科醫學會表示,在劇中2位大使分別化身掌握人類愛情與婚姻命運的愛情部長與婚姻部長,雖然業務上常有分歧,但面對HPV威脅兩人卻同仇敵愾。現在台灣婦產科醫學會YouTube頻道就能觀看《HPV人生規劃局》EP1:檢討會,而EP2、3預計分別會在8月30日及10月3日正式登場,希望民眾一起關注HPV議題、重視HPV預防。
產後甩肉13公斤肚子未消 竟是超大子宮肌瘤惹禍
41歲莊姓婦人產後發胖至70公斤,1年多前積極減肥順利剷肉13公斤,手腳都有明顯成效,唯獨下腹部始終不變,近日還會頻尿、便祕。莊婦就醫發現腹中竟長出重達3.5公斤、如臉盆大的子宮肌瘤,才想起多年前生曾診斷長出小肌瘤但未持續追蹤,幸經手術順利摘除。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科主任陳泰昌指出,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疾病,致病原因包括遺傳、染色體異常及荷爾蒙等。據統計,台灣每約3至4個女性中就有1個有子宮肌瘤,尤其以30至40歲婦女為高風險群。陳泰昌說,患者就醫時四肢纖細,唯獨小腹明顯凸起,經超音波檢查確認是長在子宮肌肉層內的巨大子宮肌瘤。抽血報告也發現患者血色素僅4gm/dl,遠低於正常女性的12gm/dl,顯示有嚴重貧血問題,研判應是子宮肌瘤在長大過程中逐漸造成經血量增加,但患者已適應,才讓肌瘤愈長愈大。醫療團隊於術中發現,莊婦巨大子宮肌瘤不僅包住輸尿管、壓迫子宮及卵巢,且盲腸也黏著在肌瘤上,經團隊全力將上述器官全數保留,順利取出重達3.5公斤、寬約40公分的子宮肌瘤,令莊婦的母親都驚嚇直說「怎麼會這麼大顆啦!」。莊婦術後恢復狀況良好,術後5天即出院,體重也減少7至8公斤。陳泰昌提醒,多數肌瘤在長大的過程難以察覺,容易輕忽,女性民眾若有經血量增多、貧血、頻尿、腹脹、排便不暢等問題,都可就醫檢查,防患未然。
吳鳳愛妻頻尿…檢查驚見「9cm子宮肌瘤」 網示警恐怖後果:盡早治療
土耳其裔藝人吳鳳與台灣老婆Rynne(陳錦玉)結婚8年,育有2個女兒,一家4口甜蜜幸福。不料,老婆近日出現頻尿症狀,檢查後發現是子宮肌瘤,而且已經長到8、9公分,決定下個月動手術開刀。吳鳳在臉書透露,老婆最近有頻尿問題,檢查驚覺是子宮肌瘤,還長了8、9公分大,原本想安排最不侵入式的治療方式,但做了詳細檢查後,發現肌瘤密度偏高又太硬,因此還是建議傳統手術。不過,因為他們接下來要出國,和醫生討論後,決定8月底回台灣後再處理。因為怕大家擔心,吳鳳連忙緩頰子宮肌瘤是女生很常遇到的身體狀況,幸好現在科技發達,比較容易處理,老婆也很樂觀,等度假結束後再好好治療,「她是我這輩子最愛的女生,有時候我覺得她太認真工作,想要表現更完美」,即使在醫院也準備筆電繼續工作,個性就是想把一切都做得很完整。吳鳳稱讚,老婆真的是一位優秀的人,讓人想要更照顧和鼓勵她,雖然子宮肌瘤帶來不方便,但她現在很放鬆,心情很愉快,最後提醒大家要好好照顧身體。Rynne出現頻尿症狀,檢查發現有個9公分大的子宮肌瘤。(圖/翻攝自吳鳳 Rifat臉書)消息一出,引發一番討論,網友紛紛建議:「子宮肌瘤很普遍,安心配合醫生也定期追蹤,沒事的!恭喜你娶到好老婆」、「記得別喝中藥補湯,免得肌瘤越來越大顆,也別吃山藥,因為我本身就是有子宮肌瘤」。此外,也有人提醒要盡早治療,「有子宮肌瘤要盡早處理喔!否則太大連子宮都要拿掉了,家人的經驗」、「建議還是要審慎及早處理,我有一個朋友也有子宮肌瘤,大約40幾歲的時候發現,因工作太忙沒有及時處理,後來發現非良性,且病情每況愈下,最後危及性命,我因而失去一位好友」。
更年期身體不適怎麼辦? 中醫「滋陰清熱」可減緩三大症狀
52歲的林小姐近半年來月經越來越不規則,應該的時候不來,經血量也一下多一下少,且隨者天氣轉熱,常感到一陣熱突然上升,尤其在靜下心來時更為明顯,困擾不已求助於醫師。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賴博政表示,更年期常見血管舒縮、黏膜萎縮、精神等三大症狀,可以「滋陰清熱」針對體質調理,輔以疏肝解鬱的藥物,幫助婦女度過這個十分困擾的階段。更年期常見症狀有那些呢?婦女進中年時期便會邁向更年期,大部分在44歲到55歲,平均50歲前後;因為卵巢功能的漸漸衰退,分泌的荷爾蒙失調,因此濾泡期和月經週期變短,影響正常的月經週期,使得生理期變短,逐漸邁向停經的階段,因此,如果年近中年,月經週期有所異常,一般是正常生理現象。一、血管舒縮症狀(vasomotor symptoms)這是停經後最常出現的症狀,大部分的婦女會出現身體較為燥熱,有時會有一陣陣烘熱上來,但是又很快地消失,容易流汗、睡覺時明顯,嚴重時會影響睡眠品質。二、黏膜萎縮因為缺少動情素的的作用,身體黏膜會萎縮變得較為乾澀,常見的有子宮內膜萎縮、陰道周圍乾澀、解尿時會感到灼熱刺痛、性行為時疼痛不適。三、精神症狀因為荷爾蒙失調,婦女會有精神情緒上的一些問題,最常見的就是急躁易怒,容易發脾氣,此外,對事物不感興趣,容易悲傷,常想起難過、負面的事物,憂鬱緊張也十分常見。中醫如何處理更年期呢?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對人類生長至衰老過程描述得十分清楚,內經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賴博政解說,更年期後因為荷爾蒙分泌漸漸減少,陰質陰液虧損後會使熱象上升,黏膜萎縮,中醫將之歸屬在腎虛或是腎陰虛的範疇,通常見的症狀是心情煩躁,身體燥熱,輾轉難眠,夜間汗出,口乾咽燥,腰膝痠軟,舌質紅絳,脈細數等症狀。陰質虧損後容易出現化熱生火的症狀,像是大便乾燥,小便短赤頻數,面色通紅等症狀。中醫處理更年期的作法,便是以「滋陰清熱」作為主要的治療方式,並針對女性的體質狀況調理。如果有其他兼有的症狀,像是睡眠困擾,情緒起伏較大等等,可再加上寧心安神、疏肝解鬱的藥物,幫助婦女朋友們度過這個必經且十分困擾的階段。更年期後有甚麼問題容易出現呢?賴博政醫師強調更年期後更容易有兩大問題,一是骨質疏鬆;二是心血管疾病。因為停經後動情激素下降使得骨質密度下降,增加骨質疏鬆及骨折的風險。此外動情激素也會幫助脂肪的代謝及減少胰島素抗性,因此,步入更年期後需要注意鈣質與維生素D的攝取,預防上述疾病的發生。推薦補充6種食物營養鈣片維生素D芝麻牛奶乳酪黑豆
血崩導致嚴重經痛、貧血! 34歲護理師免開刀治療子宮肌瘤
近年來子宮肌瘤逐漸年輕化,在25-35歲生育年齡女性中,就有20-30%的發生率。34歲的湯小姐表示,多年來因大量血崩造成貧血以及嚴重經痛,經期量最大的時間更長達一週,即便是公分數最長的衛生棉也不敷使用,頻繁進出廁所嚴重影響工作,還需住院輸血治療。一般止痛藥也無法有效緩解疼痛,直到利用「無創標靶音波刀」治療,經血量恢復正常,疼痛也大幅緩解,完全改善生活及工作品質!子宮肌瘤無法預防 早發現早治療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林肇柏醫師表示,子宮肌瘤發生原因不明,僅知與雌激素分泌相關,只要青春期開始,就有機會產生子宮肌瘤,而子宮肌瘤多屬良性,僅有千分之2至3的比例是惡性子宮肉瘤。大部分子宮肌瘤患者無不適症狀,或症狀不明顯,症狀產生主要取決於肌瘤的位置、大小等影響,一旦出現經期變長、異常出血、經痛、性交疼痛、頻尿、便祕、不孕等症狀時,就必須提高警覺,進一步尋求專業診斷與治療。現有子宮肌瘤治療主要分為藥物治療及外科手術治療兩大選擇,藥物大多僅能減輕病症,無法消除肌瘤。外科手術則包含傳統開刀、微創手術或是子宮鏡手術,都存在併發症風險,對生育年齡女性造成極大困擾,往往因為害怕手術,長期飽受腹痛及經血過多之苦,尤其是面臨該切除肌瘤還是切除子宮時,更是左右為難、不知所措,錯失治療時機。「無創HIFU標靶音波刀」子宮肌瘤治療 免開刀保留完整子宮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陳建翰醫師表示,大林慈濟醫院引進最新「無創標靶音波刀」子宮肌瘤治療,「標靶音波刀」採用高能量聚焦超音波)技術,由MRI定位病灶,可精準監控病灶位置,透過超音波熱能消融腫瘤組織,並即時監控治療溫度,避免過度治療,提供更安全的治療過程。相較傳統手術及微創手術,「無創標靶音波刀」治療是透過超音波聚焦,對於周邊健康組織幾乎無傷害、可保留子宮及功能、免開刀、完全無傷口、無組織沾黏、治療過程免麻醉、無出血、住院天數短、恢復期短,治療過程採「仰躺」方式,治療舒適度大為提升,讓婦女朋友們不再擔心傳統手術治療帶來的風險與不便,是造福女性朋友們的治療選擇。34歲護理師經痛血崩 伴隨嚴重貧血、暈倒、胃潰瘍34歲病友湯小姐表示,多年來長期處在身心極為不適的狀況,包含大量血崩造成貧血以及嚴重經痛。在血崩部分,近幾年來經期期間長達三週,經期量最大的時間更長達一週,即便是公分數最長的衛生棉也不敷使用,頻繁進出廁所已是日常,若有安排產房工作時,更須優先完成工作任務後再行更換,實在苦不堪言。身為護理師的她,長期面對經期第一週每天至少需更換三至四條褲子及數不清衛生棉的身心煎熬,已造成工作嚴重不便及生活困擾。此外,因伴隨嚴重血崩狀況,經抽血檢查後,發現湯小姐血色素數值低至6,導致嚴重貧血、容易暈倒,長出來的頭髮都是銀白色,因此每4至5個月即需住院輸血,並補充各種鐵劑來改善貧血問題。在經痛方面,常會痛到嘔吐,一般止痛藥已無法有效緩解疼痛,經期第一週每天都必須至醫院急診室報到,注射嗎啡止痛針搭配肌肉鬆弛劑才能緩解症狀,更因長期注射止痛藥物導致胃潰瘍,種種症狀都讓湯小姐無法正常生活與工作。湯小姐進一步分享,由於未婚,希望能夠保有完整子宮,加上身為護理師工作忙碌,能夠休息的時間有限,因此遲遲無法積極治療,直到大林慈濟醫院引進「無創標靶音波刀」,成功改變了她的人生,2022年6月治療至今,血色素數值已恢復到正常值11,不再需要輸血和補充鐵劑,經血量恢復正常,疼痛也大幅緩解,只有在月經來臨第二天有輕微疼痛不適,完全改善生活及工作品質。陳建翰醫師呼籲,由於子宮肌瘤不易預防,婦女朋友們需提高警覺心,只要出現不適症狀,早發現、早治療,可改善身心靈健康,提升整體生活品質!建議有子宮肌瘤困擾並想保留子宮的婦女朋友們,可透過「無創標靶音波刀治療」,讓子宮相關病症獲得有效改善,完整保留子宮,迅速恢復正常生活,是目前最新且最安全有效之治療方式!
驗孕才剛看到兩條線! 她卻因「此病」險喪命
一名30歲婦女跟先生在去年結婚,今年三月初因為月經遲遲沒來,驗孕棒看到呈現兩條線,夫妻欣喜若狂。原本已經預掛好婦產科門診,結果在看診前夕突然肚子劇痛,被送到急診室已幾近休克狀態,當時她的腹內已經積了近2公升的血液,在婦產科醫師安排微創內視鏡手術後,確診為少見的闊韌帶子宮外孕。子宮外孕在闊韌帶 診斷更加困難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婦產科凌大維醫師指出,子宮外孕是指受精卵在子宮以外的地方著床,又稱異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子宮外孕發生的機率佔所有懷孕的機率約1-2%,95%的子宮外孕發生在輸卵管,其他少見的地方有子宮頸、卵巢、腹腔等,而這位患者子宮外孕的地方在闊韌帶(Broad ligament ectopic pregnancy),僅佔所有子宮外孕的1/300,較為罕見,診斷上也更加困難,通常會在手術時才發現正確的位置。多數子宮外孕無明顯症狀 早期可藥物治療部分的子宮外孕患者沒有明顯症狀,凌大維醫師提及,而有些病人可能會出現陰道不正常出血、腹痛等症狀,如果早期診斷,可以藥物治療,倘若胚胎漸漸長大,甚至撐破外孕的部位,引發大量出血、劇痛等嚴重症狀時,就需要緊急手術治療,否則恐危及生命。這些人是高風險群 出現異狀快就醫凌大維醫師表示,骨盆腔發炎、曾發生過子宮外孕、做過結紮手術、抽菸者等皆是可能導致子宮外孕發生的原因。而子宮外孕沒辦法完全預防,但可以透過了解疾病的成因,降低發生的可能性。建議育齡期女性應留意自己的月經週期,如果有不正常的子宮出血或腹痛,需儘速找婦產科醫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