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光的地方
」 NAT健豪星談心/NAT健豪小胖弟變帥氣空少 放棄百萬年薪追尋音樂夢
在航空業時待遇好,NAT健豪還曾被搭訕。(圖/林士傑攝)新加坡歌手NAT健豪推出新EP《有光的地方》,其實在成為歌手前,他是新加坡航空的空少,不過他還是毅然決然放棄年薪百萬的工作,追尋音樂夢。他大學就讀飯店管理科系,也喜歡旅遊,因此畢業後才決定朝航空業發展,飛了兩年後卻發現這份工作不適合自己,「大公司有很多SOP要遵守,但我是個很Free的人,會有綁手綁腳的感覺。」NAT健豪提到新加坡航空的待遇相當好,並以長途航班舉例,「飛去羅馬8天,有6天可以去玩,還有三餐餐費,在國外待的時候越多,拿的補助就越多!」而他也曾在工作時被搭訕,「有一次晚班飛機飛廣州,有一個姐姐遞一張名片給我,說到廣州可以來找她,但什麼都沒有發生,因為我們要直接飛回來!」現在身材很好的NAT健豪,小時候曾經很胖。(圖/NAT健豪提供)身高180公分的NAT健豪身材挺拔,當起空少十分適合,但其實他以前是個小胖弟,「阿嬤很會餵我,一天能吃7、8餐!」最重的時候是國小五年級,胖到75公斤,也因為身材被同學取笑,跑步時有人會說地震來了,讓他很受傷,不過他沒有刻意減肥,是因為愛運動加上身高抽高,才自然而然變瘦,「長大之後又遇到那位取笑我的同學,換他變胖了,大家不知道未來會怎樣,真的不要去取笑別人。」受到身材影響,NAT健豪小時候很沒有自信,幸好參加合唱團讓他找回信心,出色的唱歌實力讓他常被老師指定獨唱,「音樂算是我的避風港,不會被笑,甚至是會被人家欣賞的地方。」之後朋友們開始聽孫燕姿、蔡健雅等人的音樂,讓他也愛上流行音樂,大學參加歌手培訓班,歌手夢就此萌芽。因為身材胖胖的,NAT健豪曾因被欺負而沒自信。(圖/林士傑攝)卸下空少身分後,NAT健豪朝音樂路前進,坦言收入銳減一半,不過他也多了時間能進修,每天都會學近10首歌,唱了7年Cover後,終於在2020年推出屬於自己的作品,他透露一開始上歌唱課程時,有老師說他的聲音不夠有辨識度,不適合當歌手,但他還是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為了夢想拚盡全力。此次為了新作品,NAT健豪來台宣傳一個月,談到會來台灣發展的原因,他表示:「來台灣做流行音樂,好像是每位華語歌手必做的事情,從小就聽台灣的音樂,蔡健雅、林俊傑也是來台灣得到認可。」2021年時他就曾來台灣宣傳,因為碰到三級警戒在台灣待了9個月,還在解封後與朋友一起環島,「待這麼久雖然一開始有點慌,但認識了很多好朋友,要回去的時候有點捨不得!」辭掉空少工作後雖然收入銳減,但NAT健豪終於能完成歌手夢想。(圖/林士傑攝)
新加坡歌手被台灣交通難倒 愛上大腸包小腸直呼想定居
新加坡創作歌手NAT健豪來台宣傳最新創作EP《有光的地方》,同時舉辦巡迴演出,日前來到新店「酷手音樂」,NAT健豪笑說團隊花了一點心思才順利開車抵達,初次在台灣租車移動的他認了被新店複雜的交通難倒,笑翻眾人。NAT健豪想起初來台北時,一個人待在台北的隔離房間,繁華的城市加劇了孤獨感,現在已慢慢熟悉,現場有來自各地的朋友來支持,包含台中、高雄、星馬、甚至印度,讓他很感動,開場就帶來〈一個人的台北〉用歌聲分享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這次來台宣傳長達四週,NAT健豪特地帶媽媽同行,藉著全台巡演順便帶媽媽環島旅行,個性開朗的他,走到哪裡都能交到朋友,因此也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台灣,恆春演出之前,好友帶他到鳳山廟口吃大腸包小腸,原本不以為意的他,想說等餓了再吃,在好友頻頻催促之下,才咬了一口,沒想到看來平淡無奇的大腸包小腸,多汁無比,加上南部特有的微甜醬汁,讓健豪大呼:「想定居鳳山了!」樂團「JUMPSTART」也來台力挺NAT健豪。(圖/天賦音樂提供)NAT健豪感性地說到謝謝媽媽一直支持著自己追夢,這趟旅程也讓自己跟媽媽變得更加親近,他特地問媽媽有沒有想聽什麼歌,媽媽害羞的說「你唱什麼我都喜歡」,超甜蜜的互動讓全場都融化了,最後NAT健豪為媽媽用中日雙語獻唱〈我只在乎你〉,表達最深的情意。而NAT健豪在新加坡駐唱的樂團「JUMPSTART」也特地全員來到台灣,這是他們第一次在台灣合體演出,女主唱彥樺說自己有點緊張,NAT健豪馬上接說:「她每次說緊張、肚子痛、喉嚨不舒服,都是騙人的,不信現在來一首張惠妹的〈聽海〉!」結果被回嗆說:「現在是要在台灣吵架嗎?」吉他手寰傑則表示因為NAT健豪來台灣宣傳,闊別「20多天」有點想念他,也謝謝新加坡的粉絲真的特地飛到台灣來看,給他們更多信心,他們選唱了多國語言的歌曲,包含五月天的〈溫柔〉、洪榮宏的〈一支小雨傘〉、〈YMCA〉等等,展現多年駐唱的經驗和風範,將演唱會的氣氛帶到最高潮,為台下歌迷留下最美好的回憶。
新加坡男星體驗環島 羞被阿美族姊姊帶回家
新加坡創作歌手NAT健豪放棄百萬年薪新航空少工作,投入夢想的歌唱事業,將推出新EP《有光的地方》,之後將久違來台宣傳,興奮表示:「很期待可以和老朋友、還有台灣的粉絲朋友見面,有些朋友相處了那麼久,就有如見家人一般,也希望可以見到當時很照顧我的,家樓下的便當店阿姨們,那時候她們還把我的海報掛在店裡!」NAT健豪把在台灣的經歷寫成歌。(圖/天賦音樂提供)NAT健豪自2020年起陸續發行音樂作品,但因疫情無法在台展開宣傳,他便索性在台灣環島旅行,提到在日月潭民宿看到大廳有設置舞台,主動向民宿主人詢問演出機會,為旅客們帶來美好演出,還因此被免費招待多住一晚,讓他倍感溫馨;他也在花蓮夜市遇到五位熱情的阿美族姊姊,受邀參加豐年祭,還大方邀他入住家裡,讓他有些招架不住,也感受到台灣人的熱情,並把這些經歷都寫成歌。新歌〈一個人的台北〉是NAT健豪在台北隔離時所寫,敘述在城市裡被放大的孤獨感與不安。用簡單的不插電古典吉它來伴奏,為了更體現歌聲中細膩脆弱的細節,唱出在城市喧囂中,渴望被人發掘的孤獨感,希望能帶給聽眾不一樣的聆聽感受。
劉若英新曲MV「2分鐘獨白開場」觸動人心 自嘲說比唱好聽
劉若英為「小花計畫 - Re:小花盛開的回音」獻上暖心新曲〈夜晚的光明〉,歌曲和MV隨著昨(25日)展覽開幕的第一天曝光,動人深刻的旋律,搭配上藝術家邵雅曼的展品《有光的地方 II》,整組裝置由暗室與明室所組成,猶如夢境與夢醒,身歷其境的設計,宛如體驗了生命中的悲歡離合。劉若英也在展場藏了小秘密,她賣關子地說:「有一個很神秘的東西,我是半夜用的喔,用了兩天才用好喔!要到現場就會知道答案!」〈夜晚的光明〉MV請來初孟軒(左)與白潤音主演。(圖/相信音樂)〈夜晚的光明〉由金曲製作人陳建騏打造,反覆由高音轉為低音的曲韻,宛如陽光般自高處灑落地面,再陰暗的地方都能獲得曙光,讓聽覺沐浴在溫暖的光線之中。MV一開頭,劉若英帶來近2分鐘的獨白,充滿故事的聲線觸動人心,不過劉若英笑道:「作詞人特別寫了旁白讓我唸,可能每次都覺得我說的比唱的好聽吧!大家這次去看展覽的時候,除了聽到我唱的歌,還能聽到我說話的聲音,聽到我用不同的形式嘮叨。」談到〈夜晚的光明〉創作緣由,陳建騏和劉若英形容歌曲會是音樂和光影的結合,劉若英表示:「我覺得有光影的時候,一定會有層次的,有白天也有夜晚,夜晚常常給人一種結束、一種逝去或失去,不過對某些人來講,夜晚才是最能夠感受到自我,覺得自己活生生存在的感覺,所以我們把這樣的情感和想法,放到這次的創作之中。」《夜晚的光明》《有光的地方 II》,《小花計畫2022-Re:小花盛開的回音》,展於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圖/ ALIEN Art 永添藝術 )〈夜晚的光明〉MV則由新銳導演姚國禎執導,《天橋上的魔術師》而走紅的初孟軒和小小影帝白潤音挑大梁,飾演在一場夢境中,長大後的自己目睹自己兒時之下,進行了一場回顧與自我療傷,劉若英感性地說:「當我看見MV時,我也跟著緊緊的抱了小時候的自己,有夜晚,才有光明,陪伴彼此......」MV也成了歌曲和展品的另一種延伸創作,刻劃細膩情感。導演姚國禎說:「很開心有機會能參與小花計畫,在一個很純粹的狀態下,為『思念』與『回家』找到一種敘事的入口,歌曲融合大量口白是很迷人並且不容易的事,相較音樂錄影帶,我覺得這次的作品更像一首影像詩。」更驚喜的是,白潤音在開拍前就將歌曲背得滾瓜爛熟,於是MV結尾收錄他的清唱彩蛋,歌聲回音和「小花計畫 - Re:小花盛開的回音」主題不謀而合。小花計畫移展高雄,也讓劉若英感到十分興奮,忍不住展現吃貨屬性,她透露自己上回去高雄看五月天演唱會時,就狂嗑4餐牛肉火鍋,也造訪了充滿文化氣息的書店,「好像走在路邊就有很多好吃好玩的,整個氛圍都很好」,她開玩笑表示,這回可以借到高雄看展的名義,趁空來個小旅行,「金馬賓館是個很特別的地方,大家一定要去,會跟你想像的不一樣,要去唷!」〈夜晚的光明〉已於各大串流平台發行,「小花計畫 - Re:小花盛開的回音」展覽自即日起至10月30日於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展出,更多資訊請於相信音樂官方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2022米其林前哨站1/高雄拚摘星 名廚交流高端餐飲 江振誠分享最愛的鹽埕小吃
2022《米其林指南》預計將相當精采,因為自從宣布會將高雄與台南納入評鑑城市後,兩縣市便推出不少相關活動,展現摘星欲望。例如高雄在今年初以特色餐酒館為主題,邀請60間餐廳舉辦「Bon Appétit ! Kaohsiung高雄餐盤發見計畫」,並製作「食旅高雄!味蕾探索地圖」。今(18)日高雄觀光局與晶英國際行館更於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以Ukai-tei Kaohsiung廣瀨晉平料理長為代表,聯手國際名廚江振誠舉辦星級客座主廚分享座談會,會中兩位主廚交流追求星級料理的心路歷程、極致餐飲(fine dining)的經營心法,以及對高雄餐飲的實質建議。江振誠近期在Raw餐廳推出的春季菜單,探討海洋危機議題與對未來食物的想像。(圖/Raw提供)此座談會採邀請制進行人數降載,會中橫跨米其林、世界50大及全球百大名廚榜的知名主廚江振誠表示,星級主廚需具備「3P哲學」:「熱情」(passion)、「耐心」(patience)、「毅力」(persistence),即是要歷經磨練,且無論多久都對料理充滿熱情,還要具備極強的抗壓能力。他也表示每套套餐用餐時間正常約90~120分鐘,就是一部電影長度,如何創造「共感」,甚至讓人結束後有所反思相當重要,這也是fine dining與一般料理的不同,料理如同寫日記,環境變化是重要的養分,希望能透過料理為時代留下些什麼。廣瀨晉平則以「和食」出發探討職人精神,並提到要因地制宜,像他在台北UKAI工作時,因是割烹料理,特別強調面對面讓客人從吧檯直接感受料理熱氣與料理人的熱情,而高雄UKAI雖無吧檯,但可將在地風土帶入料理中,像魚市場景象、壽山等自然景觀都是其靈感來源,依然可用日本精神傳達在地食材的美好。現場展示將於4/19起舉辦的「Ukai Kaiseki 廣瀨晉平╳Chef Andre客座餐酒會」的螢烏賊料理(右),受到藝術家邵永添畫作「生生不息」的啟發。(圖/魏妤靜攝)接受styletc記者提問時,兩人也認為米其林評鑑納入高雄,可以激起在地高端餐飲的良性競爭,廣瀨晉平表示,料理人不可能不在意奪星,這可能會變成勇於挑戰自己的契機;江振誠則說,因為大家都會期許自己成為料理界天花板,「絕對是好事。」由於米其林除了高端餐飲,還有必比登推薦,江振誠也大方分享他難忘的高雄小吃,例如鹽埕的筒仔米糕、阿婆綜合茶,還有新興區的阿霞燒肉飯、前鎮區苓雅市場白糖粿也是心頭好。他也提到,每個城市都有代表性小吃,卻沒有代表性fine dining,料理人該怎麼善用在地元素,或許也可向小吃借鏡。江振誠餐酒會壓軸甜點創作,啟發自邵永添藝術創作「沒有黑」。(圖/晶英國際行館提供)而在高端餐飲深度化部分,還能結合藝術,像兩位名廚將於4/19~4/21在晶英國際行館攜手舉辦藝術跨界客座餐酒,該饗宴以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展覽「有光的地方」中的8件藝術作品為靈感,兩人創作共8道料理及5杯餐酒,該專案目前也已完售。江振誠分享,他以參展藝術家御盟集團董事長邵永添畫作「沒有黑」為靈感,創作壓軸甜點,用奶酪、冰淇淋、蛋白霜餅等堆疊,並灑上食用玫瑰花碎片,呈現創作者看似恣意卻有強烈結構性的特色;廣瀨晉平則選用棲息於日本富士山灣深海的螢烏賊,象徵邵永添的畫作「生生不息」,螢烏賊為繁衍後代到淺海產卵,並以藍色光芒點亮海岸線,展現生命的綺麗與生生不息的延續。
睡醒視力突模糊!美女主播強忍報氣象 就醫查出「視網膜破洞」緊急動手術
美女主播王淑麗播報氣象新聞多年,專業、親切形象深植人心,深受觀眾喜愛。王淑麗日前透露,她當天早上一起床,突然感覺視力模糊,原以為是老花眼毛病又犯了,不料播完4節氣象仍不見改善,只好就醫檢查,結果竟然是視網膜破洞,必須立即接受雷射手術,否則會有視網膜剝離危險,被迫請假休養。王淑麗上月30日在臉書發文,指「今晨一覺睡醒,明顯覺得視力模糊,心想難道老花會突然惡化?但眼睛沒痛至少不是老症頭角膜破裂,還是先上班播氣象再說。播完早上四節氣象,視力仍不見好轉,想著接下來要火拼論文完成,用眼的高峰期,還是去看醫生。」她接著說,「結果在我的眼科醫師仔細一項項檢查後,他説這次角膜沒破,但視網膜破了兩個洞,擔心會視網膜剝離,要我立即雷射手術!沒雷射過,沒多想,相信專業,就手術了。手術很快但比我想像得痛,小手術,但要跟大家告假幾天,術後有什麼要注意的啊?」貼文曝光後,大批粉絲紛紛留言「不要搬重物,別彎腰低頭,上廁所別太用力,別跑步等激烈運動,用腹壓的時候就會影響眼壓」、「難怪早上看妳報氣象時,眼睛有點不一樣的感覺,祝淑麗早日康復」、「不要戴隱形眼鏡,有光的地方要戴墨鏡,不要提重物」、「外出時請戴護目鏡或太陽眼鏡,睡覺時要戴眼罩保護,眼部不可化妝,最好避免劇烈的運動」。
舒心BAR/吳若權:你有不快樂的權利
快樂不是成功唯一指標,能感受悲苦也很動人。放下追求快樂的執念,允許自己悲傷、難過,和身邊的人互相分享、彼此關心,才能夠消化不快樂,並且深化人際關係。你快樂嗎?這是一句問候語,但這種關心,也可能帶給對方壓力。因為,現代人要活得快樂,似乎並不容易!最近這幾年,我聽到描述情緒最多、也最誇張的用語是「厭世」。概括來說,「厭世」就是所有「不快樂」情緒的統稱。而一切的「不快樂」,都是相對於「快樂」而來的。我們從小到大,每個人都受到太多「快樂」理論的制約,生日快樂、樂在工作,連描述失戀的悲傷情緒,都有歌曲鼓勵大家要「分手快樂」,所以「不快樂」變成一種被否定的情緒,它不被接納、也不受歡迎。當你一旦有了渴望「快樂」的情緒,就彰顯了你此刻的「不快樂」,你愈是否定自己、逃避現況,就會變得更「不快樂」。這次我要分享,比利時精神科醫生,迪克.德.瓦赫特(Dirk De Wachter)所寫的一本暢銷書《當快樂成為負擔,不快樂就是你的權利!》,書中提到:快樂崇拜,是現代社會疾病!他鼓勵讀者放下追求快樂的執念,允許自己悲傷、難過,和身邊的人互相分享、彼此關心,才能消化不快樂,把負面情緒轉為養分,並深化人際關係,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不快樂,並不直接等於生病了!不快樂,是生活日常的一部分。我們固然要擁有獲得快樂的能力,也要學習和不快樂相處的智慧。容許自己沮喪、悲傷,讓心底有一塊柔軟的地方,可以收留痛苦,才能真正撫慰創傷。我自己的深刻體驗是:快樂並不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指標,能夠感受悲傷痛苦也很動人,以下就摘錄這本書中,有關快樂與不快樂的三個重點,幫助你不要被自己的不快樂困住。不要用快樂歧視不快樂根據統計,有四分之一的比利時人,覺得自己不快樂。儘管身處社會福利很高的國家,人民的幸福感卻相對很低。但這也不是比利時獨有的現象,世界各地都充滿不快樂的情緒!因為現代人總是被整體社會的消費意識制約,不斷要追求更多。包括:更多的財富、更多的成就、更多的紀錄!當快樂與成功被畫上等號,就彷彿快樂是可以被製造的,也可以用你住的房子、開的車子來衡量或判斷。然而,事實卻是:無論金錢、財富或名聲,因為不斷想要更多,成為真正讓人變得不快樂的主因。雖然,穩定的財務,會是一個人快樂的基本支持,但是金錢能夠帶來的快樂卻非常有限。或許在追求快樂的過程,會帶給人們一些美好的想像,讓快樂變得很迷人。但很殘酷的是,在追求快樂的過程中,伴隨而來的恐懼與壓力,就變成自己不快樂的主因。希臘哲學家畢阿斯說: 「人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他無法承受不快樂。」因此,學會如何承擔自己的挫折、接納生活的缺憾,反而是我們更應該盡力的追求。憂鬱解方是花時間陪伴由於現代的社會,比較傾向於去除不快樂,這會讓很多人,變得不善於處理悲傷。整體社會,也不鼓勵大家關注悲傷。正由於不快樂,並不為人所樂見,所以我們開始封閉自己,也不太懂得如何和別人分享悲傷。我們既不常談論自己的不快樂,也不傾聽他人的鬱悶。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寧可封閉自己。然而,這個時候,我們最需要別人的關懷。如果內心有創傷,就把它封閉起來。悲痛的情緒,會找不到出口。這如同你有一個傷口,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只是用OK繃貼起來,就很容易潰爛。當你在悲傷的時候,願意向別人訴苦,痛苦的情緒,就能得到緩解,甚至慢慢地痊癒。其實,每一個人不一定都要找專業的心理醫師,只要身邊有一、兩個,願意傾聽的親友,讓我們可以敞開心扉,盡情傾訴自己的心事,就能夠安然度過這一段不快樂的時光。解決不快樂的問題,並不是看在網路社群媒體上,有多少個人按讚,而是你和現實生活中的人,能不能建立起穩固的信賴感。尤其,是在你生命低谷的階段,特別需要有人陪伴。化解憂鬱,最好的處方是:時間和陪伴。所有穩固的友誼,都奠基於分擔彼此的不快樂。甚至,所有的愛,都會因為共度難關,而更加牢固。善用不快樂去製造快樂如果你能夠信賴別人所提供的幫助,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你的復原力,也會變得比較快,而且比較強大。換個角度想,幫助別人,也能夠讓我們自己更堅強。當你允許不快樂,不論是自己的不快樂、或是他人的不快樂,都可以讓你更具有人性。尤其關懷別人,能夠為自己帶來滿足感,也能夠更深化彼此的關係。快樂,就會在這個時候,從你心中油然而生。尤其對所謂的「高敏人」而言,他們的脆弱與敏感,反而更能夠顯現靈魂的珍貴。一抹微笑、一滴眼淚,同樣都會觸動心扉。當你願意傾聽,並設法為他們做些什麼,最終將會使你更快樂! 以上跟你分享的是,由商周出版《當快樂成為負擔,不快樂就是你的權利!》,我所為你摘要的重點。邀請你上《時報周刊》臉書留下意見,和我分享:你是不是願意接受不快樂?也樂意幫助別人,讓他感到快樂?請你留言跟大家一起討論喔。《當快樂成為負擔,不快樂就是你的權利!》書封(圖/商周出版提供)《當快樂成為負擔,不快樂就是你的權利!》本書協助讀者反思快樂的意義。有光的地方必有陰影,快樂與不快樂都是人生的養分。學習與之共處、聆聽他人並產生連結, 將帶來更深層的滿足與意義,這才是快樂的真諦。本書協助讀者反思快樂的意義。有光的地方必有陰影,快樂與不快樂都是人生的養分。學習與之共處、聆聽他人並產生連結,將帶來更深層的滿足與意義,這才是快樂的真諦。———————————————吳若權的幸福書房: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3BZdsZi_BlT-Ub6R58eg
「有決心維持兩岸穩定」 蔡英文宣示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
今(10)日是109年國慶,總統蔡英文致詞以「團結台灣,自信前行」為主題,除了細數台灣的防疫成果,蔡英文也強調新情勢下的經濟戰略,包括「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以及台美尋求未來合作空間。針對兩岸關係,蔡英文表示有決心維持兩岸的穩定,但這不是台灣可以單方面承擔,而是雙方共同的責任。蔡英文也感性地說:「有路,咱沿路唱歌;無路,咱蹽溪過嶺」,一起朝有光的地方前進。以下為總統致詞全文:大會主席游錫堃院長、現場各位貴賓、電視機前和網路上的全體國人同胞:大家早安,大家好!一、防疫成果貢獻國際今天是中華民國109年的國慶日,今年因為疫情,慶典的規模縮小了,但所有的國人同胞,無論身在何處,都發自內心,慶賀中華民國台灣,度過了重重挑戰的一年。2020這一年,在新型冠狀病毒威脅下,無論對台灣或全世界,都是驚濤駭浪的一年。但是,也因為這場全球性的危機,才讓國際社會看見台灣「堅韌之島」的特質和能耐。我們沒有封城,沒有關閉學校,也是世界上少數還能夠在管制措施下,開打職棒、舉辦大型藝文活動的國家。我們更展現了傲人的國力,將防疫物資送到世界各地。從今年三月以來,有超過三千三百篇國際媒體報導,都在談論台灣的防疫表現。台灣在國際上的面貌,越來越清晰,比過去任何時期都更加亮眼。這樣的成就,要歸功於全體台灣人民的團結、合作。除了最辛苦的醫護和檢疫人員,我們也要感謝,製造業攜手投入防疫物資生產,科技業開發APP,藥師朋友、超商員工協助發放口罩,還有所有的民眾,井然有序的配合,各項防疫措施。我們也看到,海外歸來的國人,依規定居家隔離、檢疫。旅館業者提供防疫旅館, 租賃車業者提供防疫車隊,餐廳娛樂場所落實實名制規定。因為全國上下一心,我們守住了疫情的防線,讓台灣成為了世界的模範生。當日本的森喜朗前首相、捷克的韋德齊參議長、美國的阿札爾部長和柯拉克國務次卿,相繼來訪,表達他們對台灣的敬意時,相信許許多多的國人,都感到無比的振奮。透過因應疫情的挑戰,我們證明了國家在逆境中的生存能力,建立了國民的自信。更重要的是,我們團結了,因為我們深刻體會到守護家園的重要。所以這一年,的確是辛苦而險峻的一年,但也是豐收的一年。今天的大會中,邀請到各行各業的防疫英雄,來為大家領唱國歌。當中有許多我們熟悉的故事,像是賴碧蓮護理師,臉上光榮的口罩壓痕,或是張莞爾護理師,瞞著家人出任務,陪伴血友病少年返台的感人事蹟。還有更多無名英雄,不曾被報導,因為這一場戰役,有太多人的投入,有說不完的故事。我要請現場的好朋友,用最熱烈的掌聲,再一次給防疫英雄滿滿的感謝,謝謝他們為台灣的付出。二、新情勢下的經濟戰略因為疫情控制得當,台灣成為全球少數可以維持經濟正成長的國家,我們也為疫情後的經濟發展,超前部署。「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正在積極規劃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也已經分期編列特別預算,加速進行當中。最讓我們感到振奮的,是國人及企業,對台灣經濟發展的信心更強了。台灣資本長期外流的趨勢,已經翻轉過來。我們迎來幾十年來最大規模的資金回流潮,台商返台投資,已超過新台幣一兆元,還有數以千億元計的海外資金,正在陸續匯回;許多外商及知名跨國企業,也在加碼投資台灣。這些,都是現在進行式。在國際經貿合作的領域中,我們也有不少實質進展。台灣和美國將進行高層經濟對話,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科技合作、基礎建設等領域,尋求未來合作空間。上週,台美雙方宣布,已完成簽署「台美基礎建設融資及市場建立合作架構」,雙方將攜手投入美洲,及印太地區基礎建設計畫。台美經濟合作的深化,已經進入到行動階段,這也是我們在國際經貿合作上,尋求全面性突破的開始。不過,我也要提醒國人。全球疫情還沒有結束,疫情帶給各國在經濟、社會層面的複雜挑戰,仍然很嚴峻。展望未來,還有更艱鉅的挑戰等著我們去克服。疫情後世界經濟的復原,人類生活型態的轉變,全球及區域貿易情勢的劇烈變化,還有經濟秩序的重整,每一項都考驗我們經濟的續航力,以及整體的應變能力。面對數十年來最大的內、外變局,台灣會持續展現韌性,政府更會掌好舵,朝三大策略方向前進,打造大家所期待的新台灣經濟。首先,要全力、全方位投入供應鏈的重組。現在,全球供應鏈的快速解構及重組,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各地台商也正在朝向區隔市場、轉移生產基地、回台投資等方向,加速調整。我們已經在推動的「5+2產業創新」、「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兆元投資計畫、「新南向政策」、台美經濟合作、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等等,都和供應鏈重組息息相關。我們會將這些相關的政策和計畫串聯起來,並整合政府和民間的資源,以及跨部會的能量,全力、全方位的投入,讓台灣成為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關鍵力量。第二,要打造台灣成為國際資本、人才及數位技術匯聚的重鎮。未來供應鏈的重組,最關鍵的元素是資本、人才,以及邁向數位經濟時代的核心技術。我們將會在吸引國際資本跟人才的環境及法制上,持續深化改革,排除障礙。同時,也會透過國際交流、產學合作,以及雙語國家政策的努力,積極培育國內產業人才。另一方面,我們也會運用台灣在資通訊、半導體、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優勢,開發及掌握核心技術,加速推動產業及經濟的數位轉型。第三,要全力落實經濟與社會的均衡發展。疫情後的經濟、產業發展,可能會有失衡的風險,資金供給大幅的增加,也可能帶來後遺症。所以,未來政府會更加重視資源的合理分配,照顧因經濟轉型而受衝擊的弱勢族群,加強促進青年就業,引導資金進行最有效的利用,讓台灣經濟再起的紅利,可以讓全體國人共享。三、堅實國防維護國家安全當然,台灣經濟的前景,也有賴於區域的和平穩定。我們很清楚,示弱退讓不會帶來和平,只有自我準備充足,憑藉著堅實的防衛決心和實力,才能保障台灣安全、維護區域和平。精進國防實力,降低戰爭風險,這是當前國防政策的原則。這段時間,面對對岸機艦騷擾,台海情勢雖然比較緊張,但是我們的國軍,都能夠即時掌握和因應,達成防衛固守的任務。這幾年來,只要有時間,我就會前往部隊,看看我們的國軍官兵。從高山上的空軍雷達站,到返航靠港的海軍艦隊;從在陣地操練火砲的陸軍部隊,到培養年輕軍士官的學校。我的目的,不僅是要對這些日夜輪班、保家衛國的軍人,說聲謝謝,更要讓國人知道,國軍是我們的家人,也是國家主權、自由民主最強的後盾。在跟國軍官兵的互動中,許多故事堅定了我的信心。我還記得,當我到第一線的空軍部隊時,警戒室裡,隨時準備緊急出勤的飛官,充滿信心地告訴我「務必將空防交給空軍」。我也記得,我在陸軍工訓中心,看到女性軍官,帶領著工兵同袍,展現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氣魄。在海軍水下作業大隊,則有穿戴重裝備的弟兄姊妹,奮勇潛入海底,排除障礙。這就是中華民國國軍。他們不分前線後勤,不分男女,都是我們的子弟,都有共同守護國家的信念。這段時間以來,也有國軍弟兄姊妹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為國受傷,甚至殉職。我們感念他們的付出,並且以英勇盡責的國軍為榮。身為三軍統帥,國軍的未來、未來的國軍,就是我最心心念念的事。面對對岸的軍事擴張和挑釁,我們會持續強化防衛戰力的現代化,並加速提升不對稱戰力。在外購武器裝備的同時,我們仍然堅持加速推動國防自主,高教機國造、潛艦國造,已經有相當的成效。我們以雙軌並進的方式,來強化防衛實力。不僅武器裝備性能正在提升,國軍更需要有素質優秀的戰士。除了提升志願從軍的官士兵的專業素養,更要建立有效的後備制度,來強化國軍的人力素質及戰力。最近這段時間,相信很多被教育召集的後備軍人都覺得,教召變得更加精實。而在常後一體的原則下,接下來,後備動員制度的改革,也將會快速推動。面對區域的和平穩定受到威脅,我們會堅守「不畏戰,不求戰」的原則,避免擦槍走火。國防部也會適時發布共軍動態,和周邊國家交換資訊,強化安全夥伴角色;也讓國人明瞭台海動態,讓全民國防更加堅實。四、積極作為參與區域合作這段時間,我們都密切注意著區域安全情勢的變動。從南海、東海主權爭議,中印衝突,到台海局勢的變動,乃至各國關切的港版國安法實施,印太區域的民主、和平與繁榮,正受到嚴峻的挑戰。區域內的國家,為了確保自身安全和民主體制,不受到外在因素影響,而展開各種形式的合縱連橫,已經導致這個區域,發生前所未有的情勢變化。我們要把變局的試煉,轉化成歷史的機遇。我們堅持主權以及守護民主價值的原則,不會改變;但在策略上,也會保持彈性、靈活應變。情勢在改變,只有超前部署,才能掌握未來,才不會在變局中隨波逐流,甚至被別人決定了命運。我們將積極參與未來的國際和區域新秩序的建立。我們會秉持「價值同盟」的原則,在國際社會廣結善緣,並且跟理念相近及友我國家,持續提升夥伴關係;我們也會更積極地參與區域及國際的多邊合作和對話。維持和平及促進繁榮發展,這就是中華民國台灣,在區域中最重要的價值。我們要做良善力量的倡議者,將進步及良善的價值,推廣到全世界。我也注意到,對岸領導人最近在對聯合國的視訊演說中,公開表示:中國永遠不稱霸,不擴張,不謀求勢力範圍。在區域國家、乃至於全世界,都擔憂中國擴張霸權的此刻,我們希望,這是一個真正改變的開始。尤其,在全球高度關注印太及兩岸局勢變化的重要時刻,北京如果能正視台灣的聲音,改變處理兩岸關係的態度,和台灣共同促成兩岸的和解及和平對話,相信一定可以化解區域的緊張局勢。面對兩岸關係,我們不會冒進,也會堅守原則。維持兩岸關係的穩定,是兩岸共同的利益;我們有決心維持兩岸的穩定,但這不是台灣可以單方面承擔,而是雙方共同的責任。 現階段兩岸當務之急,是本於相互尊重、善意理解的態度,共同討論和平相處之道、共存之方;只要北京當局有心化解對立,改善兩岸關係,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我們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這就是台灣人民的主張,也是朝野政黨的共識。五、結語:團結合作共度挑戰這段時間,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台灣人民在對外關係以及國家安全的議題上,彼此的距離正在拉近。台灣人民都希望區域的和平繁榮,能夠安定永續。朝野政黨間也是如此。像是最近在立法院,在野黨提出促進台美關係的議案,獲得朝野黨團支持,無異議通過。還有,六都首長一致對外,共同抗議,成功更正了國際組織矮化台灣的做法。這些都是跨黨派合作,團結表達立場的表現。我想透過這些例子,呼籲並且邀請國內各個政黨,一起攜手努力。對內,互相競爭,立場針鋒相對,這是民主日常。不過,為了國家的生存發展,為了自由民主的價值,對外,我們都應該團結努力,攜手帶領國家度過挑戰。就如同過去七十一年來,台灣經歷的一切,困境磨練出我們的堅韌,挑戰激發我們的志氣,一場疫情,可以凝聚出台灣人民團結的意識,給我們繼續前進的勇氣。我們守住疫情防線、發展經濟戰略、穩定區域局勢、捍衛台灣安全,為的是什麼?就是要把一個壯大的國家,留給台灣的下一代。今年的金曲獎,我們也看到了年輕世代蓬勃的創造力和生命力。他們用各種曲風,自信地唱著自己的母語,呈現對各種議題的價值觀。尤其是《kinakaian母親的舌頭》這張專輯,獲得了「年度專輯獎」的大獎。這些年輕的創作者,雖然風格各自不同,但都能在舞台上發光發亮,也為台灣的多元文化,做出最好的詮釋。而支撐起這一切的,就是我們民主、自由的環境。我們現在打拚的一切,就是為了讓下一代、讓世世代代的台灣人,可以在創作上展現自信,也能對土地的文化和價值感到光榮,並勇敢的走向世界。在中華民國國慶這一天,我們也一起許下願望,願二十年後的台灣人,回想起2020的時候,會想起正是這一年,因為我們在時代中把握機遇,在變局中勇敢前進,克服了挑戰、擺脫了枷鎖,讓他們有真正以自己的意志,選擇未來的機會。從現在起,就讓我們團結彼此,一步一步,「有路,咱沿路唱歌;無路,咱蹽溪過嶺」,一起朝有光的地方前進。中華民國生日快樂!謝謝大家。
睡前開廁所燈 黃姵嘉引走阿飄有撇步
黃姵嘉在公視、華視《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中飾演「奚伊鷗」,嫁入蘇家後,公公、老公相繼去世,讓她被夫家稱「帶賽媳婦」。逢農曆7月,她回憶拍《出境事務所》時,攝影師突然說「那個窗戶後面的人走開」,詭異的是一回頭看窗沒人;還有次在殯儀館拍戲身體不舒服,後來才知前一天有大體進出,導演趕緊分鹽巴給大家淨身。黃姵嘉因拍戲常外宿旅館,因此進門前會先按電鈴、敲門打招呼,睡前她也會打開廁所燈,「聽說好兄弟喜歡有光的地方,希望她們在廁所聚會就好了」。她媽媽也跟她說,夜晚剪指甲會看不到至親最後一面,讓她不敢夜晚剪指甲。鍾欣凌劇中煩心兒女不繼承家業,找仙姑指點迷津。她分享以前單身時曾拜拜求姻緣,媽媽也會幫她在廟裡牽姻緣線,還要哥哥幫她點姻緣燈,哥哥竟回:「拜託,安了這麼多年,鍾欣凌也沒有一個對象呀。」多年後她和老公分享這段求姻緣往事,她老公開玩笑說:「怪不得我那陣子頭很痛,一直想往妳那邊走」。
鍾欣凌拜廟求姻緣 老公笑回「難怪我一直想往妳那邊走」
夯劇《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6日晚間將在華視播出,一次播出兩集讓觀眾朋友看得過癮。在戲裡鍾欣凌因為家中的4個孩子都不願意接手丈夫一手創立的糕餅店,因而找上了張可昀飾演的「上雲仙姑」來指點迷津。戲外鍾欣凌也透露私下會請神明指點迷津,單身時媽媽還會幫她在廟裡牽姻緣線;有次哥哥剛好要去廟裡,媽媽請他幫忙欣凌安一個姻緣燈,殊不知哥哥竟回:「拜託,安了這麼多年,鍾欣凌也沒有一個對象呀。」讓媽媽一時慌了,但又不想對神明不敬就回說:「神明還在開會。」多年後她和老公透露這段求姻緣的往事,她老公也開玩笑說:「怪不得我那陣子頭很痛,一直想往妳那邊走。」黃姵嘉(左)、鍾欣凌都曾在拍戲時遇過不可思議的靈異事件。(圖/華視提供)鍾欣凌回憶到以前出外景曾遇過難以解釋的靈異事件,有次半夜四點多到漁港拍攝漁船進港的畫面,怎料到攝影機一到基隆海邊竟然就意外壞掉了,調機器支援後拍攝過程也不太順利,一直拍不到漁船進港的畫面,讓大家都感覺怪怪的,結果當時海巡人員就跟他們說:「你們今天是不是沒有拜拜呀?」透露那一天白天就有人在海邊溺水,工作人員到當地的土地公廟去借一些紙錢和香來拜拜,結果拜完之後拍攝工作就才順利完成。黃姵嘉在劇中飾演「奚伊鷗」,她也透自己的一些小迷信,像是因為拍戲關係常會要在外地住旅館,除了進門前會先按電鈴和敲門外,她還會打招呼說:「不好意思打擾了。」還有在睡前她會在廁所點一盞燈,她解釋:「因為聽說好兄弟喜歡有光的地方,我希望她們在廁所聚會就好了。」此外,黃姵嘉透露自己不在晚上剪指甲,原因是因為她媽媽從小跟她說如果常在夜晚剪指甲,會看不到至親的最後一面,這後果讓她有點驚嚇,也因此保有這點小迷信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