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富人減稅
」綠委強力主導文獎條例闖關 恐成新洗錢管道?兩年後檢討
遭學者批評「替富人減稅」的文獎條例修正案,在綠委強力主導下,昨日完成朝野協商,今日可望完成三讀。此次修法最大爭議在於,藝術品拍賣交易所得改採分離課稅,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賴士葆等人強烈質疑,該作法將讓「藝術品買賣」成為有心人新洗錢管道,明顯有「替富人減稅」之嫌。但主導該案修法的教育委員會召委、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強調「政府能收得到的稅才是稅」,在現行稅制下,有錢人都跑到稅捐較低的香港、中國大陸拍賣收藏品,還不如調整稅制,讓有錢人願意回台灣拍賣。曾銘宗。(圖/報系資料照)曾銘宗今天指出,財政委員會藍委雖對藝術品拍賣交易所得改採分離課稅很有意見,但是一來民進黨黨團堅持要立即完成二、三讀,另方面,民進黨黨團及文化部都主張藝品拍賣所得收入分離課稅條款「不訂落日條款」,藍委擔心若表決失敗,該案案「沒有落日、永遠有效」,將成為立法史上的惡例,藍委最後同意退讓,交換綠委及文化部點頭訂定「為期10年」的落日條款,拍賣收藏品收入分離課稅稅率,也維持財政部的底線1.2%,由於朝野都同意立法,今天可望完成三讀。動輒破數十億的藝術品拍賣所得究竟該如何課稅,是此次文獎條例闖關最大的爭議。儘管一般民眾手中多無價值數十億、可以拍賣賺大錢的藝術品,該項修法過關對民眾實質影響有限,但卻牽涉「稅制的公平正義」。政大財稅系教授陳國樑就曾多次投書媒體,直言「分離課稅」已經導致台灣所得稅制的種種不公平,而且創作藝術品的藝術家適用的稅制,都未必能像收藏藝術品的拍賣家「如此優惠」,批評該案根本就是「找理由替富人減稅」,畢竟對財力雄厚的富人、企業家而言,收藏數十億的藝術品,未來將更能享受「增值」的好處,而且不必再與投資的房地產、股票收入「累進課徵所得稅」,藝術品買賣很有可能成為富人的新避稅工具。拍賣業者也曾對本刊表示,鄰近的香港、中國大陸因為與台灣的稅制不同、採分離課稅,導致台灣拍賣家在精打細算下,近年若想拍賣收藏的藝術品,都選擇到香港、北京拍賣,「用腳投票」抵制台灣的稅制,拍賣公司生意也一落千丈,才逼得業者強力遊說立院修法。雖然過去因財政部及立院財委會都不同意而踢到鐵板,但此次「降稅案」改轉進立院教育委員會主審的「文獎條例」著手,教委會綠營召委吳思瑤及綠委積極主導,終於闖關成功。曾銘宗指出,不少綠委原本主張分離課稅稅率要低至0.6%,但朝野協商結果,藍委「勉強守住」政院版有效稅率1.2%。他個人原主張,稅率應加碼,否則一個「明朝汝窯瓷器」,拍賣動輒破10億元,難道也只課1.2%的稅嗎?此外,藝術品的價值不易精確衡量,若有人以一幅抽象畫喊價上億,只要有人願意幫忙拍、有人願意出價買,會不會成為有心人利用的新洗錢管道?但曾銘宗也坦言,現實情況是藍委人數不如綠委,若藍委堅決不同意要求表決,民進黨主導下「文獎條例修正案」恐將完全沒有落日條款,十分荒唐。在權衡現實考量及危害輕重後,藍委決定只要民進黨立委願同意增訂落日條款,國民黨就不杯葛該案完成立法。文化部日前曾為了「文獎條例修正案」拜會國民黨團,針對國民黨立委要求比照「促參條例」「獎勵生技發展條例」等法案,在文獎條例修正案中增訂落日條款,但遭到民進黨立委及文化部官員強硬反對,理由是「扶植文化產業需要很長的時間、不用落日」,朝野最後不歡而散。昨日立委賴士葆在財委會質詢時,再度問財政部官員,為何獎勵民間投資生技業、製造業的相關法律都訂定落日條款、預留檢討空間,但鼓勵拍賣家回台賣藝術品卻不用落日?財政部官員為之語塞,下午朝野再度協商時,文化部及綠委為了儘速讓該案完成協商,態度也有退讓,在國民黨立委要求下,最後達成「藝術品拍賣所得改採分離課稅」有效期限為10年,而且每兩年財政部、文化部必須給立院檢討報告,以便隨時檢討。
修法肥富人2/藝術品拍賣收入豐厚課稅僅1.2% 辛苦創作者卻需繳至少多3倍稅金
報稅季節即將來臨,也讓替富人減稅議題敏感。回顧馬政府時期曾推動遺贈稅修法,被當時在野的民進黨立委痛批替富人減稅,如今民進黨政府要修改文獎條例,讓藝術品交易收入改為分離課稅,也遭學者及藍委質疑是替富人減稅,引發誠實納稅的一般民眾高度關切。現行《所得稅法》,中華民國境內居住者的藝術品拍賣所得,需計入綜合所得稅,實質稅率在○.三%到二.四%之間;文獎條例修正案則是扣除拍賣成本後,以成交價的六%計算純益所得,再按二○%稅率分離課稅,實質稅率為一.二%,比起綜合所得稅的二.四%,足足低了五成。長期關注「稅賦公平正義」的政治大學財政系教授陳國樑指出,文獎條例修正案一旦三讀通過,同樣售出一幅十萬元的畫作,藝術商或收藏家的財產交易所得是六千元(十萬元乘以六%),再按二○%稅率分離課稅,稅賦僅一千二百元(六千元乘以二○%);反觀出售該畫作的藝術家,十萬元扣除法定的三○%「費用率」(成本)後,剩下的七萬元必須依綜合所得稅累進稅率五%至四○%,繳交三千五百元至二萬八千元不等的稅金。陳國樑砲轟,這般減稅方案明顯獨厚富人、懲罰藝術創作者,怎可能將台灣打造成國際藝術中心?他並質疑,贊成修法者一直拿香港藝術品交易所得課稅○.五%、北京課稅二%來主張降稅,卻避談兩岸稅制方式、精神都不同,「大陸採分離課稅,台灣則採綜合所得稅,若只拿兩岸稅率高低做比較,就是斷章取義、混淆視聽。」曹興誠收藏的〈清乾隆料胎黃地畫琺瑯鳳舞牡丹包袱瓶〉2019年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以港幣2.07億元(時約新台幣8.28億元)成交,創下同類型琺瑯器全球拍賣最高價紀錄。(圖/翻攝自搜狐)一名拍賣業者表示,台灣收藏家不願在本地拍賣收藏品,說穿了就是香港、大陸的稅賦低於台灣,加上無需擔心隱私被稅務機關洩漏;不過,隨著香港實施《國安法》,許多台灣有錢人飛到香港、大陸參加拍賣會時開始「心驚驚」,才遊說政府降稅,方便自己在台交易,「富人如果認為在台灣交易比較安全,又不願意多繳些稅,一般納稅人怎麼可能服氣?」台灣藝術拍賣產業本身競爭力不弱,台灣的收藏家實力更在亞洲也居於領導地位,拍賣史上最貴的近現代書畫、畫家齊白石在1925年的巨作「山水十二條屏」在2017年12月17日北京保利以9.3億人民幣(約當時新台幣42億元)成交,就是由台灣收藏家送到北京拍賣。部分支持修法的立委認為,一旦拍賣所得改採分離課稅、拍賣家必須負擔的稅賦大幅降低,會願意將藏品送回台灣拍賣,但也有聲音質疑,台灣拍賣家寧可將藏品送到海外拍賣的原因很多,包括當地國際化程度、收藏客的財力、藝術環境等等都有關係,即使降稅也未必就一定會回台拍賣藏品。
修法肥富人4/堅持「沒收」公聽會 藍委痛批「替富人減稅」
民進黨政府推動修改文獎條例,讓藝術品交易收入改為分離課稅,儘管理由是「讓台灣取代香港成為國際藝術品拍賣中心」,但遭學者及藍委質疑其實是替富人減稅,引發民眾高度關切,對於此次修法初審內容是否能發揮鼓勵正在創作的台灣藝術家、進而讓台灣藝文環境更好更進步,藝文界看法也不盡相同,也才讓外界赫然發現,如此重大稅制改變,藝文界看法也見仁見智,立院在初審文獎條例修正案前,居然未依立院慣例先開公聽會廣徵民意,相當不尋常。雜誌《台灣畫》前發行人黃于玲認為,文獎條例修正案過於側重藝術品交易收入稅制,「鼓勵台灣藝術創作」的誘因有限,不利於實際從事創作者的發展,畫廊營運協助也有限,相當可惜。中華文物藝術拍賣協會理事長劉熙海則持樂觀態度,他指出,二十年前蘇富比、佳士得等國際拍賣公司,都曾在台設立亞洲總部,讓已故油畫家陳澄波的作品在國際發光發熱,此次修法可再度吸引國際拍賣行重回台灣,對台灣藝術家會有好處。本刊調查,去年十二月九日,文獎條例修正案進行初審時,教育委員會藍委林奕華、李德維和財政委員會立委林德福等人,都要求先開公聽會參酌外界意見,當週教委會召委綠委吳思瑤卻以「財政委員會已經辦過很多次」、「別再讓藝文工作者等待」打了回票,並強調反送中後,香港發生變局,台灣可趁勢重返二十前的亞洲藝術品交易中心,「大投資文化藝術時代來了。」當天,吳思瑤質詢文化部長李永得時,毫不諱言文獎條例修正案就是側重「租稅改善」,還逼問對方是否滿意修訂方向,只見李永得支支吾吾地說:「政策不可能一次到位……,稅制改變感謝財政部。」吳思瑤一聽立刻狠噹「聽起來就是勉為其難接受」、「思維應要有更大躍進」等語,才會讓李永得藉「感謝財政部支持」的說法、意有所指地暗示應見好就收,以免呷緊弄破碗。 此外,吳思瑤還當著財政部次長李慶華的面猛酸「佛系的文化部對上狼性的財政部……,財政部如此狼性壓迫我們……,讓我覺得想哭!想哭!想哭!我好想哭啊!」她甚至提出分離課稅比政院版實質稅率一.二%更低的○.六%。近年不少台灣收藏家轉往大陸、香港等地拍賣藝術品,但由於時局的變化,認為還是台灣比較安全,遂遊說政府降稅。(圖/翻攝自Art Press官網)李德維質疑,即使財政委員會多次討論藝術品交易降稅的議題,但只聚焦藝術品交易是否降稅,反觀文獎條例修正案,竟將藝術品交易改成分離課稅,兩者天差地別,「面對藝文界存在不同意見,吳思瑤卻堅持『沒收』公聽會,難道不怕被懷疑是替富人減稅?」國民黨立委曾銘宗直言,他鼓勵藝術創作,支持藝術家出售五千萬元以下的作品,應採分離課稅,藝術商和收藏家則仍須課徵綜合所得稅。全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財富分配正義的話題愈來愈受到關注,美國加州大學經濟學教授賽斯(Emmanuel Saez)和祖克曼(Gabriel Zucman)在《不公不義的勝利》一書中警告,導致貧富不均的並非經濟,而是政治,尤其政客根本不管貧富差距,不斷找各種藉口替富人減稅。對比文獎條例的修法過程,印證學者警語所言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