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鉦琮
」釣到一隻擱淺玳瑁!海龜救傷站悉心照顧12天 基隆動保所成功野放牠
今年4月5日,基隆市八斗子釣魚平台有釣客釣獲一隻玳瑁,民眾通報基隆市動保處,經後送到中華鯨豚協會的海龜救傷站,經12天的悉心照護,4月30日下午在基隆市動保所、海科館等單位陪同下,在基隆市潮境保育區成功將這隻玳瑁野放回大海。這隻玳瑁是今年4月5日發現的,當天有民眾在八斗子釣魚平台釣魚,不料竟釣上了這隻擱淺於附近海域的玳瑁。民眾通報基隆市動保所,將牠送往新北市海洋保育教育園區內海龜救傷站執行檢傷及復健工作。經檢視這隻玳瑁背甲體長約38公分,直線寬約31公分,體重5.6公斤,應屬青少年期。因為發現時嘴裡有魚鉤,因此照顧人員幫牠取了個「玳鉤」的名字。這隻玳瑁經過12日的精心照護、脫鉤手術與2次血檢之後,其身體狀態、覓食能力與游泳能力皆已達可野放之標準,在綜合評估擱淺發現位置、潮汐資料與近期氣候變化等前提下,30日下午在基隆市潮境保育區進行野放作業。基隆市產發處與中華鯨豚協會、海科館等單位,30日下午成功野放受傷痊癒的玳瑁。(圖/基隆市政府提供)參與這次野放的,包括基隆市產發處長林鼎超、副處長兼動保所代理所長鄭永陽、海科館長陳素芬、海委會海保署北基工作站、中華鯨豚協會祕書長曾鉦琮、常務理事劉偉蘋、葡萄王生技董事長曾盛麟及曾德楷永續長及潮境保育區巡守隊等約30位志工。林鼎超強調,市府不僅會持續優化場地設備,讓八斗子「海之生」提供救援鯨豚及海龜救傷最好的後盾外,市府也會邀請基隆的青年志工一同參與,一起為海洋盡一份心力。更希望企業及社會一起加入海洋保育行列,如同此次葡萄王生技拋磚引玉,捐贈救援專車投入鯨豚及海龜救傷的重要任務,相信未來將大幅提升海洋野生動物救援的成效。基隆市動保所今年1-4月已受理海龜通報救援案件計7隻,包含綠蠵龜5隻、玳瑁2隻。本次野放之海龜玳瑁屬1級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為強化海龜保育效能,本府目前已建立與各單位的合作,對於海龜救援、收容、醫療、野放有良好模式,本次救援是國內成功的案例。基隆市動保所提醒民眾,如發現海龜擱淺,可立即撥打1999專線、海巡署118專線、動物保護24280677電話通報,對於受傷海龜的處置方式「要移往陰涼處」、「要灑水保濕」、「要固定前肢避免拍打」,另漁民誤捕海龜,通常是昏迷不是死亡,「勿直接丟入海中」。邀請你我一起保育海洋生物,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共同守護珍貴的海洋生態環境。
綠能犧牲者1/離岸風場致鯨豚擱淺倍增 「彰化翻233%」保育員見遺體心痛
蔡英文政府自上任以來大力推廣綠能,蔡總統5月還到苗栗後龍參加海能離岸風場啟用典禮,更驕傲宣布今年會有4個風場陸續完工,但在剪綵風光背後,中華鯨豚協會卻驚覺鯨豚擱淺數量於離岸工程開展後不斷增加,更有許多鯨豚被發現時已明顯死亡,希望政府能多方面保護生態,別讓海中精靈成為經濟犧牲者。曾鉦琮說,業者曾保證在動工前會先「緩啟動」,等同是打第一下,通知附近鯨豚「逃跑」,但離岸工程噪音最遠能傳播到10公里外,在噪音的干擾下,鯨豚一定會想「逃命」,逃離的方向不是往外海就是靠內陸,而許多鯨豚游不到外海,且目前海域多為數個風場同時施工,鯨豚見往外逃生路艱困,最終只能在近岸擱淺或是遭漁民捕捉,讓救援人員看著遺體則無比心痛。根據統計,苗栗離岸風場於2019年建設,當年苗栗擱淺鯨豚擱淺數量即高達13隻,暴增了83%(以2015為分界點,前後7年的平均擱淺量計算),而彰化擱淺量近7年的平均數字更是過去的233%,離岸風場業者口口聲聲說會降低影響、保護生態,信誓旦旦的保證卻淪為口頭支票。苗栗與彰化的鯨豚擱淺量近年來暴增,學者皆認為與離岸風電工程有關。(圖/中華鯨豚協會提供)「像是風場就要在這邊蓋,所以任何環評流程都變得只是流程。」曾鉦琮表示,為了監測風場選址的海域是否有鯨豚出現,環評原本規定鯨豚水下聲學監測應該連續蒐集14天數據,但有業者反應監測儀器遺失,環保署竟大發慈悲,允許補充24小時的水下聲學監測即可,用24小時取代14天監測結果,也失去原先觀察的代表性。此外,鯨豚仰賴聽力來指引方向和溝通,而離岸風場建造的噪音嚴重影響鯨豚身心健康,中華白海豚「暫時性聽力損傷」閾值為160分貝,環評規定水下噪音閾值不得超過160分貝,此規定忽略了抗噪能力弱的一級瀕危物種「露脊鼠海豚」及「瓶鼻海豚」,環保署卻容許施工過程中「偶有」超標,超標閾值甚至高達190分貝,等同現行環評審查仍將鯨豚暴露聽力損傷風險中。曾鉦琮說,業者曾保證在動工前會先「緩啟動」,等同是打第一下,通知附近鯨豚「逃跑」,但離岸工程噪音最遠能傳播到10公里外,在噪音的干擾下,鯨豚一定會想「逃命」,逃離的方向不是往外海就是靠內陸,而許多鯨豚游不到外海,且目前海域多為數個風場同時施工,鯨豚見往外逃生路艱困,最終只能在近岸擱淺或是遭漁民捕捉,當中更有些鯨豚遺體被發現時聽骨碎裂,讓救援人員無比心痛。中華鯨豚協會長年協助擱淺的鯨豚與海龜,目睹多次海洋生物困境卻有心無力加以改善。(圖/周志龍攝)立法委員陳椒華曾召開公聽會討論離岸工程噪音對鯨豚的影響,臺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研究所博士、台灣白海豚顧問小組顧問湛翔智在會中表示,聯合國、歐盟、國際海事組織等均已制定水下噪音防治法案,降低人為水下噪音破壞海洋生態,台灣正在發展離岸風電,風電工作船舶對水下生物生存造成威脅,應將水下噪音納入《海洋污染防治法》修法範圍,進一步訂定細則,才能有效管理水下噪音污染排放問題。
綠能犧牲者2/「最大受害豚」連續5寶寶擱淺亡 他:政府只管白海豚
離岸風場工程開發後導致鯨豚擱淺量暴增,政府為了降低環保團體罵聲,現行環評以白海豚為主要保護對象,卻也因此忽略與白海豚為同一保育等級的「露脊鼠海豚」。露脊鼠海豚近年擱淺數量倍數增加,西北海域今年初更在1個月內連續發現5隻露脊鼠海豚「寶寶」擱淺身亡,成為目前台灣鯨豚史上解不開的最大謎團,也是保育員心中最深的痛。據了解,中華白海豚現行數量不到60隻,牠們被稱為台灣海峽中的白色信使,屬於食物鏈中的頂級捕食者,在維持生態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2010年在國光石化開發案中,前副總統吳敦義稱牠們「會轉彎」而大登媒體版面,白海豚更因此成為國人眼中開發與保育的代表動物。前副總統吳敦義說「白海豚會轉彎」引發議論,也讓該物種成為國人眼中開發與保育的代表動物。(圖/周蓮香提供)也因為國人對中華白海豚的重視,離岸風場開發時總以白海豚為「擋箭牌」,環境評估作業皆為白海豚量身打造,要求打樁噪音不得超過160分貝,並規定施工船隻在接近重要棲息海域時,需低速航行並避開白海豚,航道劃設也要避開敏感區,這些作業流程看在鯨豚協會眼中,卻是「治標不治本」的掩耳盜鈴。「露脊鼠海豚才是離岸風場最大的受害者。」中華鯨豚協會秘書長曾鉦琮表示,相較於抗噪能力強的中華白海豚,露脊鼠海豚更為敏感,且牠們體型小又沒有背鰭,海上觀察十分困難,在過去的評估中都不曾發現露脊鼠海豚身影,但牠們卻用一次又一次的擱淺遺體證明自己存在。台灣沿海今年初在短時間內,多次發現露脊鼠海豚寶寶擱淺,而該物種被認為是離岸工程最大受害者,讓保育界憂心忡忡。(圖/中華鯨豚協會提供)曾鉦琮說,今年農曆過年前後,台灣西北邊海域在短時間內接連出現5隻擱淺的露脊鼠海豚,牠們被發現時皆已身亡,身旁更沒有母親的陪伴,而鯨豚母性本能強烈,媽媽通常會陪伴並帶著孩子,幼體單獨落單案尤為罕見,學界多次推論都無法找到答案。「鯨豚擱淺,就差不多等於人類進加護病房。」曾鉦琮提到,鯨豚擱淺代表牠們已面臨生命危險,過往活體救援成功的比例僅10%,因海洋保育署成立及各項人力物力投資,近年救援成功比例已達30%,但在海洋大學退出海龜救傷計畫後,中華鯨豚協會目前成為北台灣最後的救援支柱,目前也正在籌備完善的海洋動物救援中心,希望大眾能多關心這些被人類所傷的動物,共同為海洋保育盡一份心力。
全台唯一圈養海龜猝死…玳瑁解剖驚見「967顆卵塞腹」 心痛畫面曝
澎湖縣府農漁局於今年6月27日及7月6日分別接獲本縣大義宮來電通報飼養海龜發生死亡情形(6月27日2頭綠蠵龜、7月6日1頭玳瑁海龜),在接獲通報後立即前往大義宮協助處理,並對該宮廟飼養環境的水質進行取樣,委託成功大學永續環境所進行檢測,其死亡海龜協請中華鯨豚協會於隔日在水產種苗場進行病理解剖。全台唯一圈養海龜猝死。據了解,中華鯨豚協會秘書長曾鉦琮率獸醫師團隊執行玳瑁解剖事宜,初步將腹甲切割後,撥開內部赫見大量海龜蛋,其數量經估算有967顆,秤重量約8公斤。曾鉦琮說明,玳瑁一窩最大能產140顆蛋,967顆的數量約能產5窩,但該海龜偏瘦,懷疑排卵恐有問題,取少量海龜蛋樣本執行病理分析。全台唯一圈養海龜猝死。為避免大義宮剩餘海龜再發生狀況,縣府農漁局協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將剩餘海龜於7月7日移至該中心調養照護(目前移入調養海龜情況良好),並與海洋研究中心協助該廟進行飼養環境進行全面清整。農漁局表示,發生死亡的3頭海龜均解剖完畢,目前進行病理組織切片中,農漁局將待所有檢測報告出爐後,邀集專家學者輔導該宮廟進行後續改善方案,以維護海龜生存權。全台唯一圈養海龜猝死。竹灣大義宮在民國78年頒布「野生動物保育法」前,便有飼養野生海龜,原本係養在戶外的半月池內,民國75年翻修後,才將海龜移往地下室的水池,當時飼有5隻綠蠵龜、1隻赤蠵龜、3隻玳瑁,共計9隻海龜,陸陸續續生病死亡替換,至少有18隻海龜的飼養紀錄;綜觀自民國86年統計紀錄,對於壽命平均達百年的海龜而言,大義宮海龜平均每3年死1隻,並不尋常,不時引發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