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設備
」台商回台投資添4案 台灣保來得斥16億建竹南7廠
經濟部投資台灣事務所上周五(16日)發布新聞稿,新增4家企業擴大投資台灣,包括台商回台方案的台灣保來得、根留企業方案的漢民測試系統,以及中小企業方案的海陸家赫及凱聖工業。其中,台灣保來得再次申請根留台灣投資方案,將斥資新台幣16億元在苗栗建廠。投資台灣事務所表示,台灣保來得在粉末冶金領域深耕50餘年,主要產品有產品包含汽機車零件、含油軸承零件、電動工具零件、固態氣化物燃料電池連接板等,包括Hilite、Schaeffler、Denso、Hitachi皆是公司客戶。近年投資環境轉變,保來得已於2021年8月通過第一件根留台灣投資方案。此次再度申請台商回台投資方案,預計增聘50名員工,斥資16億元在苗栗縣興建竹南7廠,同時於既有竹南廠及頭份廠導入高智能化加工技術。漢民測試系統專精於半導體機械設備及零組件製造,為尋求專業領域利基產品,擷取多年針測機服務經驗,應用於自有新產品探針卡開發設計,提供貼近客戶所需測試方案。由於全球通訊技術持續升級,5G應用大規模發展,帶動開發高頻測試之探針技術;漢民測試系統將斥資數億元在台南市南部科學園區既有廠房內建置智慧化產線。海陸家赫公司主要從事金屬加工油品製造,產品包含水性切削液、油性切削油及潤滑油,公司也是Moresco日本松村石油切削油產品系列的台灣總代理商,為整合辦公、製造及倉儲一條龍服務,預計斥資逾4億元在台中市聚興產業園區興建新廠及增設智慧化產線。廠區整合以CRM為中心並配合ERP、MES及WMS系統,實現數位化生產管理。凱聖工業為生產環保材質紡織品的製造廠,產品囊括鞋帶、電腦緹花織帶、鬆緊帶、功能性網布等,由於全球紡織產業競爭激烈,從傳統製造逐步轉型成為高科技智慧生產勢在必行,為此斥資近2億元在既有彰化縣彰濱廠及頂草廠擴大廠能,並提升現有技術及增設智慧化設備。為協助廠商加速回台轉移生產基地,政府自2019年1月起陸續推動「歡迎臺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根留臺灣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及「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吸引台商及境外資金回台投資,並導引國內中小企業升級轉型,更為經濟帶來強大的支撐動能。截至目前「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已吸引1369家企業、超過2.7兆投資,預估創造14.5萬個本國就業機會。
工業局助攻 富強鑫奪NIKE上億元訂單
經濟部工業局自109年起推動智慧機械產業智慧升級計畫,工業局昨(4日)透過新聞稿表示,亮點案例中,富強鑫(6603)公司在本計畫資源支持下,成功開發運動鞋底塑膠射出成型的智慧製造解決方案,並切入NIKE國際供應鏈,協助全球最大鞋廠在疫情及烏俄戰爭的外部考驗下,打造能夠少量多樣的客製化產線,維持全球最大運動鞋品牌的領先地位。為強化我國智慧機械輸出國際能力,工業局截至去年底共輔導補助33家機械及工具機設備業者,透過此計畫,協助廠商通過國際客戶嚴格驗證(β-site),成功切入歐、美、日航太、半導體、機器人、運具大廠、新南向國家 PCB、金屬加工、醫療、橡塑膠大廠的高階製造國際供應鏈,初估新增訂單金額約新台幣 30 億元。工業局表示,富強鑫公司是台灣塑膠射出機的領導廠商,在本計畫中,包含整合產線通訊協定,將設備聯網化,有效運用戰情系統,遠端即時監控製程;透過感測器擷取資訊,應用大數據分析及AI預診模組,即時診斷,預先排除異常,提高產能;建置供應鏈廠商整合平台,對接生產參數,達成製程履歷溯源,穩定生產品質。不只如此,富強鑫公司運用雲端應用服務,主動監控設備及零組件,診斷異常與維護,提升遠端支援服務效能;並將業界獨步的微發泡關鍵技術導入塑膠射出製程,實現產製優質球鞋所需具有的輕量化、高彈性與低變型,強化高階智慧製造能量、擴展跨域智慧服務面向。工業局指出,富強鑫精準提供整體解決方案,通過國際級客戶產線驗證,成功迎合客製化國際主流。富強鑫也透過該計畫全面整合智慧化技術,通過NIKE產線驗證,取得上億元訂單。富強鑫執行長王俊賢表示,感謝政府運用計畫資源協助富強鑫通過國際客戶嚴格的β-site驗證,同時獲得業界肯定,並再成功輸出數十台智慧化設備,銷售額已達2億元,也擴大與客戶合作機會,預估3年後的銷售額,將向上攀升超過25億元以上。
疫後缺工轉型1/世足賽航空業迪卡儂都要「它」 RFID成自動化解決方案標配
「新冠疫情持續了三年,已經陸續改變了就業慣性,當舊的人員再也不會選擇回到先前的市場後,缺工就成為廠商必須面臨的問題,接下來就要加速自動化進行轉型,由機器來補上。」一家智慧化設備廠告訴CTWANT記者。隨國境解封,出入境旅客大增,歐美機場大掀缺工潮,最近也吹向桃園機場,元旦期間,長榮地勤員工因不滿年終獎金罷工,波及數十航班旅客,連董事長也下海搬行李,對此,Podcast節目《股癌》主持人謝孟恭在臉書上表示,「海外航空業者全力在行李管理上運用 RFID 優化,都算是被缺工逼到轉型」。一位航空主管透露,桃園機場原打算2019年11月導入RFID系統,旅客託運行李在輸送帶上即可辨識航班,自動分送至指定行李轉盤,再由地勤人員將行李裝櫃,運往機坪班機,但遇上疫情旅客大減,航空公司暫緩這項計畫。近期解封後出國旅客大增,也凸顯出機場後勤人員缺工的問題。(圖/讀者提供)「要提升自動化,就必須要建構可以讓機器與機器之間進行溝通的環境,其中一個關鍵,就是每一個物件都能讓別人簡單容易辨認的『身分證』,就是要靠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辨識系統)。」一位RFID零組件廠商解釋,只不過這樣效益,需要一定數量的設備才能發揮。RFID整套系統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包括標籤(Tag),主要是附著在產品或物體上的條碼;閱讀器及射頻天線,閱讀器用於掃描並讀取解碼標籤上資訊的電子設備,射頻天線則是標籤及閱讀器之間傳遞訊號;數據中心,則是負責管理產品資訊,也是最終資料儲存的位置。剛結束的世界盃足球賽,首度採用RFID將這場全球最大票務的智能化。為了避免偽造門票及人員管控的問題,與國際足總第三度合作的美商HID Gobal,首次嵌入RFID供應約200萬張門票,驗票閘門也採用UHF長距離讀卡器,這讓在卡達五個城市八個比賽館場上百個閘門,加速球迷通關,賽事管理平台可即時掌握人流數字。甫落幕的2022世界盃足球賽,其門票內部也嵌入了RFID系統。(圖/翻攝自 HID Global臉書)研究機構RAINAlliance也在去年12月的產業報告中指出,新冠疫情造成產業的變化,讓RFID獲得了一個有利的成長環境,像是電商購物,讓消費者可以線上購買、店內提貨等。據VCDResearch的產業研究,2020年全球約銷售210億個RFID標籤,2021年成長到接近300億個,預估到2028年將達885億個。而RFID的普及,與成本逐年降低有關。據了解,RFID解決方案公司SimplyRFID旗下的RFID標籤單價,從之前2-3美元,降到3.6~4美分(約新台幣1.1~1.2元),「這應該已經是終端客戶可以接受的價格了。」一家倉儲物流管理系統廠高層說。 國際大廠的採用是RFID普及的重要關鍵,例如美國零售巨擘沃爾瑪在2020年在門市導入RFID技術,以追踪統計服裝商品的接收、展示和銷售情況,2022年初更要求包括消費電子產品、無線通訊設備、廚房與餐飲、家居裝飾、衛浴用品、倉儲、汽車電池等產品的供應商,須在9月前嵌入RFID標籤才能上架。台灣導入RFID的廠家也是以物流業及零售業為主,例如運動用品商迪卡儂隨法商母集團2013年導入,據統計,以往透過掃描條碼結帳,一件商品大約需要12秒時間,改採RFID則不用3秒,因此省了不少人力,更大的效益則是庫存管理,據了解,迪卡儂將RFID與AGV無人搬運車相結合,讓貨品的管理效率提升了2倍以上。運動用品廠迪卡儂導入RFID後,讓消費者結帳時間跟後端的庫存管理都有很大助益。(圖/翻攝自包爾科技官網)國內超商龍頭統一超商2020年12月也在旗下未來商店X-STORE 4導入RFID,上萬件商品都貼上量身訂製的OPEN新式智能標籤,消費者只要將商品放置於自助結帳區就能秒速結帳。另外服飾品牌包括H&M、Zara及優衣庫(Uniqlo)也分別在2014、2017及2018年全面導入RFID系統。因應業者需求,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紡織所)則是在2019年將RFID放入織品中,開發出1.58mm的RFID紗線,取代原本的將電子標籤貼在標籤或吊牌上,讓衣服從最開始的紗線、到中間的加工過程,最後的包裝、銷售,甚至回收,都能完整追蹤,建立紡織品生產履歷,並在2021年獲得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