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感冒
」 新冠肺炎 感冒 流感 發燒 確診國中女生得流感「邊哭邊爬進診間」 醫示警3症狀要特別警惕
小兒科醫師陳木榮近日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近期門診經驗,提到一名國中女生因感染A型流感前來就診,當時病患她邊哭邊爬進診間,癱在椅子上無法動彈,經快篩確診為A型流感。陳木榮強調,流感不僅帶來經濟負擔,身體的不適更是極為嚴重,並存在重症風險,提醒家長們應趁空檔時間為孩子接種自費流感疫苗,以減少感染風險。陳木榮回憶,這名國中生因感染A型流感,哭著爬進診間,癱坐在看診椅上,完全無法動彈,「看門診的時候,一個國中的女生,邊哭邊走邊爬進門診,癱在看診椅完全不動」。該名國中生經過快篩確診為A型流感後,他隨即開立抗病毒藥物,並提醒患者如症狀加劇,應立即前往醫院急診,避免發展成重症。陳木榮還分享了流感與普通感冒的區分方法,他指出,若是輕微發燒伴隨咳嗽與流鼻水,可能是感冒;但如果出現高燒和全身肌肉痠痛等症狀,就可能是流感;特別是病患看起來精神不振,甚至像「被卡車撞過一樣」時,須特別警惕。陳木榮提醒家長,應趁空檔時間為孩子接種自費流感疫苗,「得了流感,金錢的花費之外,身體的不舒服真的超級嚴重,還要承擔重症的風險」。事實上,衛福部也曾在官網指出,雖然在臨床診斷上,流感不容易與其他急性呼吸道疾病區分,例如一般感冒(common cold)、喉炎、支氣管炎、病毒性肺炎與自2019年底爆發大流行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等;但一般而言,流感的症狀較一般感冒來得嚴重,病程持續時間也較長,且其他流行病學特徵仍有差異。流感除了爆發流行快速、散播範圍廣泛等特色之外,還會產生嚴重併發症及死亡。衛福部提醒,65歲以上長者、幼童、孕婦、免疫功能不全者及具慢性疾病等高風險族群感染流感,可引起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腦炎或腦病變、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及在使用aspirin之兒童病人引起雷氏症候群(Reye syndrome)等併發症。定期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併發症最有效的方式。
睡到一半「瞬間封喉」險窒息…56歲陸男急送醫 醫曝1病爆發:死亡率超高
死亡率超高!大陸近期流行一種耳鼻喉科急症「急性會厭炎」,由於此病的典型症狀為喉嚨痛,不少患者會將其誤認成普通感冒,一旦惡化恐引起呼吸困難或窒息感,且病情變化迅速凶猛,嚴重恐奪命。據陸媒報導,浙江省寧波市一名56歲張姓男子因喉嚨痛前往醫院看診,起初他以為只是小感冒,怎料服藥後症狀不但沒有好轉,躺床睡覺時身體還越來越不適,直至深夜3時許,他突然感到呼吸急促,連忙向家人呼喊求救,「好像有人掐住了我的脖子,我要窒息了!快帶我去醫院。」張男緊急被送往醫院後,這才驚覺病情不對勁,醫師以咽喉鏡檢查,發現張男位於舌頭後方深處的「會厭」不但嚴重充血,且腫大如球狀,判定為典型的「急性會厭炎」症狀,立即將他收治住院。對此,醫師示警,「急性會厭炎」是耳鼻喉科急重症之一,該疾病不但發病突然、病程演變快速,甚至恐會「瞬間封喉」引起窒息,有極高風險的死亡率,病情兇險不容輕忽。醫師提醒,「急性會厭炎」惡化速度十分快速,主要症狀包括劇烈的喉痛、吞咽異物感及呼吸困難,由於該疾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容易使患者以為是一般感冒引起的喉嚨痛,若民眾出現上述病徵須儘快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以為普通感冒…老人送醫大白肺緊急插管 台大醫警告「新冠變多」:10人有2個
近來許多民眾生病,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及呼吸道融合病毒來勢洶洶,急診室被塞爆,而且新冠病患明顯增加,每10人就有2人確診,大多是60至70歲的長者。一名老人感染新冠以為是普通感冒,結果病情惡化,就診時肺部已經大片發白,合併呼吸衰竭,需緊急插管治療。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指出,近期疫情升溫,急診室大爆滿,重症個案增加,從病毒擴散動力學來看,1月底將達到高峰,現在急診新冠個案也增加,很多都是老年人,介於60~70歲。由於年長者通常有心血管或慢性病,若得到新冠後,情況會更嚴重,然而感染不一定會發燒,有時只有咳嗽、咳喘,被誤以為是一般感冒,自行購買成藥吃,沒有及時就醫,恐怕會加速病情惡化,就醫檢查時已經呼吸衰竭、大白肺,必須插管治療。醫師建議一定要打疫苗。(示意圖/王永泰攝)多數人距離上次打疫苗時間已經超過6個月以上,也會出現比較多重症,李建璋呼籲一定要打疫苗。另外近期選舉造勢活動多,如果在空曠地方還不至於發生交叉感染,但如果在密閉空間,就容易產生群聚,提醒民眾戴好口罩。根據疾管署統計,類流感上周就診12.4萬人次,創下10年同期新高,推估未來3周持續上升,1月28日到2月3日達到最高峰,到時單周將上看15萬人,新冠毅情也將和流感季重疊,單周新冠就診人次將上看1.2萬到1.5萬。
「4症狀中1項」恐非普通感冒 兒科醫示警:嚴重須送加護病房
大陸冷氣團接連報到,氣溫不斷下降,流感高峰即將來臨,尤其耶誕活動之後接著跨年,人擠人狀況增加,呼吸道相關疾病的疫情恐怕連帶攀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提醒,如果孩子出現疑似感冒症狀,卻有呼吸急促、持續高燒等4種情形,很可能併發肺炎,嚴重時恐怕得住加護病房。謝宗學在臉書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寒流開始氣溫驟降初期,兒童急診病人數通常隨之減少,然而低溫的日子持續約一週後,喜愛乾冷環境的病毒大肆活躍,兒童生病的人數將急速上升,特別是呼吸道症狀,其中部分感冒的孩子出現併發症,嚴重到需要住加護病房的肺炎病例可能出現。」醫師表示,一些蛛絲馬跡可能暗示孩子不是普通感冒,可能併發肺炎,包括沒有發燒時呼吸急促、費力、或困難;有咳嗽症狀,但發燒超過5天沒有改善,仍持續高燒;診斷是流感,服用克流感超過72小時(超過6劑),發燒模式沒有任何改善;反覆高燒期間,孩子使用退燒藥降溫後,食慾、活力沒有明顯改善。謝宗學提醒,若原本診斷為普通感冒或流感的孩子,只要出現以上4項暗示其中一項,建議帶孩子給小兒科醫師看診,評估是否出現肺炎或其他併發症,「聖誕節已過,2023-24 跨年即將到來,在歡度佳節的同時,要多注意孩子個人衛生防護措施,萬一有感冒症狀,要注意是否出現以上四項暗示。此外,肺炎不是學齡前幼童的專利,小學以上的孩子仍然可能出現嚴重肺炎,不要覺得孩子長大了就有所輕忽」。(圖/翻攝自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臉書)
小孩咳嗽高燒以為流感…急診竟患「這症」 媽嘆:我們也遇到了
近日一名醫師分享,一位小孩高燒不退,又有咳嗽症狀,就醫以為是流感,但吃了克流感還是沒用,掛了急診才知道得肺炎黴漿菌。媽媽說,「我們也遇到了。」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在臉書發文,11月下旬,一位媽媽帶小孩就醫,媽媽說,起初小孩發燒及咳嗽,她以為是普通感冒,之後幾天他高燒不斷,還有寒顫、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吳昌騰說,「一開始,媽媽帶他到住家附近診所就醫,醫師初步認為是流感,於是先服用了退燒藥、咳嗽藥和克流感。但是,他口服克流感4天後,仍出現發燒、咳嗽的症狀。另外,就在來急診前一天,媽媽媽還發現弟弟出現非常劇烈的乾咳,咳的時候很用力。」吳昌騰表示,媽媽帶他來兒科急診,「弟弟在急診室的體溫是40.4°C,我聽診時發現左下肺部有濕囉音。於是安排進一步的抽血及X光片檢查。」檢測出有肺炎黴漿菌的陽性反應。媽媽驚呼,「我們也遇到了肺炎黴漿菌了!」吳昌騰稱,之後讓弟弟住院,換藥治療後體溫也控制下來,最後順利康復地出院。吳昌騰解釋,肺炎黴漿菌肺炎又稱行走的肺炎,因為跟其他肺炎相比症狀較輕,「如果你的孩子發燒、疲勞、咳嗽、咳痰超過一周,就該小心了。孩子在生病時,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和咳嗽。」吳昌騰說,有一些特徵還是要注意:1.如果小孩過了感染急性期,但發燒咳嗽症狀還是加重,如超過7天症狀都們好轉,咳嗽頻率加重。2.孩子白天咳嗽頻率頻繁。3.4歲以上的大孩子,如果劇烈乾咳,同時存在超過3天持續高燒,要特別注意可能是肺炎黴漿菌。至於如何預防,吳昌騰說,要去打流感疫苗,也要勤洗手。適時戴口罩。
國內恐爆黴漿菌感染潮 醫揭隱憂「原廠藥缺貨1年多」食藥署回應了
疾病管制署今(28日)表示,第47週(11/19-11/25)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為52,361人次;近4週合約實驗室分離呼吸道病原體以流感病毒(32%)為多,其次為腺病毒(26%)、副流感病毒(14%),另有呼吸道融合病毒及新冠病毒等。有醫師提出疑慮,指專門用來治療小兒黴漿菌的抗生素已缺藥1年多。對此,食藥署回應了。疾管署指出,依據中國衛生單位公布資料,中國近期呼吸道感染疾病爆發,以流感為主,另有鼻病毒、肺炎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引起。該國自5月起即有多種呼吸道疾病疫情上升,各類病原分別於不同年齡層間流行,其中,未滿5歲以流感病毒、鼻病毒為主;5至14歲以流感病毒、黴漿菌、腺病毒為主;15至59歲以流感病毒、鼻病毒、新冠病毒為主;60歲以上則以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普通感冒冠狀病毒為主。據中國衛生單位表示,整體疾病流行期提前,均為已知病毒,並未檢出新型病原體,亦無已知病原出現特殊變異情形。世界衛生組織(WHO)評估,雖資訊有限,惟考量氣溫下降,預期疫情仍將呈上升趨勢,並建議應持續監測流行狀況。疾管署將持續密切監控,並視疫情發展調整相關防疫措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提到,面對境外病菌,如果有專門治療的藥物,就不必太過擔心,然而「專門用來治療小兒黴漿菌的抗生素,原廠的日舒(zithromax)藥水,在台灣已經缺藥一年多了」。對此,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回應,雖已增加原廠藥品輸入供應,但仍供不應求,因此今年8月已通報採控貨供應,且因應秋冬需求,原廠藥品已於10月底大量輸入,學名藥也正常生產供應,以滿足臨床需求,目前並無短缺疑慮。另一方面,疾管署呼籲,因應近期中國當地呼吸道疾病發生率上升,醫療量能緊繃,請長者、幼兒等免疫力不佳之民眾非必要勿前往中國,以防就醫不易延誤病情;如必要前往,建議出發前儘早接種流感及新冠疫苗,並於返臺後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有發燒或急性呼吸道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等相關TOCC,以供醫師評估及時診斷通報。(圖/翻攝自蘇一峰臉書)
黴漿菌肺炎大爆發 病原體如何區分?專家給答案:精神狀態是關鍵
大陸北方地區近日進入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呈現流感病毒、肺炎支原體(黴漿菌)、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種病原體共同流行的態勢。當孩子出現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時,家長如何正確處理?又該如何區分是哪種病原體感染?對此,北京兒童醫院呼吸一科主任醫師秦強做出詳細說明。《北京日報》報導,秦強表示,支原體感染一般多見於學齡期的兒童,一些年齡較大的兒童早期症狀表現為高熱和刺激性乾咳;而流感的早期症狀是突然高熱,往往伴有全身症狀,一些年齡較大的兒童會出現頭痛或肌肉關節痠痛,年齡小的孩子可能不太會表達,通常表現為精神狀態與以往不同,嬰幼兒可能會出現精神萎靡等情況,需要引起家長關注。秦強說,腺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也是呼吸道感染中常見的病原體,但這些病毒感染沒有特效治療藥物,以觀察病情變化和對症治療為主,「腺病毒有很多種分型,其中只有部分型別感染才可能在2歲以下的兒童中引起比較重的腺病毒肺炎,表現為持續高熱,經過一般治療往往沒有緩解,同時伴有呼吸系統明顯改變,出現呼吸費力、明顯咳嗽喘息等,甚至出現精神方面的改變」。專家說明,一些年齡比較大的兒童檢測出腺病毒陽性,如果沒有明顯的下呼吸道感染,可以在家對症處理;而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一般來說就像普通感冒一樣,只要科學護理、對症用藥、適當多喝水就能安然度過感染階段。只有少部分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基礎疾病的兒童,當病毒侵犯到下呼吸道才可能引起一些比較重的感染,情況比較少見,需要臨床醫生鑑別診斷。秦強指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世界範圍內引起5歲以下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重要的病毒病原之一,感染後早期症狀類似於普通感冒,可出現鼻塞、流涕、打噴嚏、咳嗽、聲啞、低燒等症狀。大多數患兒症狀會在1至2週內自行消失,少部分可以發展為毛細支氣管炎或肺炎。大多數感染者可完全康復,但感染後不能產生永久免疫。孩子出現發熱等症狀是否需要立刻就醫?秦強表示,年齡較小的嬰幼兒,特別是3個月以內的嬰兒出現明顯發熱,建議及時就醫。學齡期以上的兒童,出現高熱伴有輕微呼吸道症狀,沒有其他全身表現,建議居家觀察並使用一些對症藥物。如果持續高熱3至5天,或伴有明顯的呼吸系統症狀加重,建議家長及時帶患兒就醫。
頸部疼痛當作感冒 輕忽卻成甲狀腺低下
在秋冬交替感冒盛行的時節裡,出現喉嚨痛、發燒等症狀相當常見,不過當感冒總是好不了時,可要留意甲狀腺功能是否出現異常。36歲的蔡小姐從上月開始因為咳嗽、喉嚨腫脹、聲音沙啞等問題,不斷往返診所領藥但不見好轉,直到近期發燒不退、頸部還出現被掐住的壓迫感,到醫院抽血、超音波檢查後,才確診亞急性甲狀腺炎。甲狀腺超音波 可見發炎部位萬芳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劉漢文說明,亞急性甲狀腺炎,是甲狀腺組織的發炎反應,因為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也稱為病毒性甲狀腺炎,好發於30~50歲的女性,其病狀為甲狀腺腫大、壓痛,疼痛感可能蔓延至喉嚨、下巴、耳朵,偶爾會伴隨發燒,而處在不同的發炎時期,也會出現甲狀腺亢進或低下症狀。由於亞急性甲狀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有關,因此在確診前的1~4周裡,病人會出現疲勞、全身痠痛、咳嗽流鼻水等普通感冒症狀,劉漢文醫師強調,因為亞急性甲狀腺炎的發燒、頸部疼痛病徵與感冒相似,容易被忽略,雖說大部分情況能夠自癒,但病程往往長達數月,若沒有保持追蹤,恐已進展成永久性甲狀腺功能低下而沒有發現。治療急性甲狀腺 服用消炎止痛劉漢文醫師表示,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輕症者以服用消炎止痛藥為主,多數能緩解頸部的腫痛感,而症狀較嚴重的病人,則搭配類固醇使用並隨病況改善減少劑量。劉漢文醫師提醒,在發炎期進入恢復期前,病人應每2~8周追蹤甲狀腺功能,有甲狀腺自體免疫抗體的族群,更要維持每年追蹤。最後,當民眾發現甲狀腺腫大、頸部疼痛時,可考慮是否有亞急性甲狀腺炎的可能性,盡快到醫院檢查確認。
16歲少女「劇烈頭痛」3天就走了 醫稱正常感冒無典型症狀
英國一名年僅16歲的女學生,因為劇烈頭痛且心跳突然飆升到每分鐘139下,急忙前往醫院就診,然而醫師判定她應是感冒,沒想到3天後,少女竟突然失去意識,數小時後不幸身亡。根據《每日郵報》報導,來自英格蘭蘭開夏郡的16歲女學生伊莉莎白(Isabel Kate Connolly-Wellock)今年3月28日因為頭痛等症狀赴診所就醫。當時她的家庭醫師替她做了各項檢查,但是除了心跳較高外,並沒有任何異狀,因此判斷她只是感染普通感冒,只需要休息即可。伊莉莎白回到家後雖然頭痛症狀稍微緩解,但卻出現頸部疼痛以及眼瞼下垂的症狀,3月30日當天,她在上午9時40分再度就醫,然而家庭醫師依舊表示,她的症狀一切正常。但是不到5個小時後,伊莉莎白的病情突然嚴重惡化,她的母親被家庭醫師告知需要立即將她送往急診室。就在伊莉莎白抵達醫院急診室不到5分鐘就失去意識,在候診區昏倒。醫師發現她的情況正在迅速惡化,因此立刻將伊莉莎白送進重症監護室,並投予伊莎貝爾抗生素,包括用於治療腦膜炎等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藥物,不過到了晚上9時,她的器官開始衰竭,就算插管仍然持續惡化,最後她不幸在3月31日凌晨不幸身亡。對於伊莉莎白的離開,家屬難以接受並請求發起調查,根據8日調查指出,驗屍官證實伊莎貝爾死於「鏈球菌腦膜炎」,但她在就醫時並未出現腦膜炎常見症狀,例如皮疹或是對光敏感,且在送進急診室後,她的電腦斷層掃描結果也未顯示腦部腫脹等症狀,根據重症監護顧問查德本森博士表示,死者的症狀並不尋常,坦言從未見過病程變化如此快速的案例,因此難以認定醫師在判斷上有過失。英國16歲少女因患腦膜炎而劇烈頭痛,卻因沒出現典型症狀遭誤診,3天後不幸死亡。(圖/翻攝自推特)
感冒拖1個月!36歲女呼吸困難「像被掐脖」 醫一查甲狀腺異常
正值秋冬換季是感冒的好發期,不過若是一直不見好轉,恐是甲狀腺功能異常!一名36歲女子上個月出現咳嗽、喉嚨腫脹、聲音沙啞等症狀,多次前往診所就醫卻未見效,沒想到1個月後竟開始發燒,且頸部有窒息感,緊急到大醫院求診才發現,原來並非感冒惡化。該名女患者上個月開始出現感冒症狀,多次往返診所看診並服藥後,始終都沒有康復,拖了一個月後她突然發燒不退,頸部甚至有「被掐住」的窒息感,這才連忙到大醫院就醫,經醫師檢驗後,確診為「亞急性甲狀腺炎」。萬芳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劉漢文表示,由於「亞急性甲狀腺炎」與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有關,因此又被稱為「病毒性甲狀腺炎」,患者感染的前一個月內,經常伴隨咳嗽、流鼻水、疲勞及全身痠痛等典型感冒症狀,因此容易被誤判為普通感冒。劉漢文指出,罹患「亞急性甲狀腺炎」的病人多數會自行痊癒,但病程往往能拖到數月之久,除了上述感冒症狀之外,患者也可能出現甲狀腺腫大、發燒、壓痛等病徵,疼痛甚至蔓延至下巴、喉嚨及耳朵,且通常好發於30至50歲的女性。對此,劉漢文提醒,民眾若發現感冒一直好不了,要小心恐是甲狀腺疾病,由於病程較長,病患應每2至8周回診追蹤,而被診斷出「甲狀腺自體免疫抗體」的族群,更需要每年定期追蹤,否則恐造成「永久性」的甲狀腺功能低下。
打造不生病體質3/決戰冬季!7大營養素提升免疫力 溫暖藥膳顧脾胃補腎氣
各式病毒近日輪番上陣,其中又以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新冠病毒最受矚目,醫師們紛紛示警「進入冬天將更嚴重」,為提升免疫力以抵擋病毒,專家建議補充抗氧化維生素、益生菌、兒茶素等7大營養素;中醫師則推薦以四神湯為基底的藥膳,具有顧脾胃的功效,建議每周吃1~2次,就能降低生病機率。流感季已經到來,但台大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立民警告,今年冬天還需要堤防呼吸道融合病毒與新冠病毒,而且臨床上發現很多患者不只感染一種病毒,2~3成皆發生多重感染,「以100分滿分來看,感染一種病毒病況大概40~50分,兩種就會上升到60~70分。」台大急診科醫師李建璋也提醒,「現階段天氣尚未萬全轉涼,新冠病毒就已流行,冬天恐怕會有一波更大的流行」。「我建議多攝取抗氧化維生素、益生菌、益生元、蔬果、兒茶素、大蒜、紫錐菊等7大營養素,藉此提升免疫力。」營養師程涵宇說,抗氧化維生素如維生素E(堅果)和C(柑橘、奇異果、芭樂、聖女番茄),是天然存在的抗氧化劑,可讓身體降低發炎反應與減少自由基的傷害,降低感冒機率;另外,也建議多曬太陽以增加體內維生素D濃度,也能提升免疫力。益生菌與益生元不僅有助於腸道環境,如今更有許多研究證實能幫助免疫力健康。「因為益生菌可以增強腸道黏膜健康,藉此阻斷病原體與加強屏障功能,進一步提升免疫力,建議多吃含有活性菌的優格、發酵蔬菜、康普茶、泡菜和味噌等。」要讓益生菌永久存活,也要多補充益生元,包括大蒜、洋蔥、韭菜、蘆筍、香蕉等,或是吃各種水果、蔬菜、豆類和全穀物,都可獲取豐富的膳食益生元。飲食均衡就能攝取到更多元的營養素,除了抗氧化維生素之外,也能同時攝取益生菌、益生元。(圖/報系資料照)此外,程涵宇也建議多吃蔬果、大蒜與喝適量的綠茶,因為蔬果含有多酚,可防止病原體入侵;大蒜中的大蒜素具有抗病毒和抗菌作用;而綠茶中的兒茶素能預防流感和減少病毒複製,並且可以增強免疫活性。「另外也建議喝含紫錐菊的花草茶,研究顯示,紫錐菊可降低普通感冒的發生率58%,並將病程縮短約1.4天。」李思儀中醫師認為健脾胃可提升免疫力,推薦一道以四神湯為基底的藥膳。「先準備適量山藥、茯苓9克、蓮子25克、芡實20~30克、大薏仁25~30克、當歸2片約10克左右、川芎6克,把上述藥材搭配雞湯或排骨湯一起煮,最後再放幾片生薑即可。」李思儀說,所謂的藥膳就是飲食,所以不必糾結一天喝幾碗等問題,只要把它當成一般湯品就好,藥材可吃也可不吃,但建議沒喝完的湯再加米變成熱粥,這道藥膳具有顧脾胃、補腎氣、調節免疫力的功效,很適合老人小孩、腸胃敏感者吃,建議一周吃1~2次。
感冒vs.流感傻傻分不清!醫曝3大差異:「強烈懷疑」是流感
秋冬是呼吸道病毒的活躍期,近期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流感3毒齊發,求診患者大幅增加。對此,外科醫師江坤俊表示,流感與感冒均有上呼吸道症狀,但若出現發燒、頭痛或全身痠痛、疲倦等3大「全身性」症狀,小心恐是感染流感。如何區分普通感冒與流感?江坤俊在YouTube頻道《江P醫件事》分享「2招簡單分辨」,流感通常症狀來得「快又急」,上午剛出現身體不適,下午立馬發高燒,對比普通感冒則是「拖個2、3天」症狀才會變嚴重。江坤俊說明,流感與感冒雖然都有上呼吸道症狀,但普通感冒僅會出現咳嗽、流鼻水,若是流感則會伴隨「全身性症狀」,包含發燒、頭痛或全身痠痛、疲倦或全身無力,若出現上述症狀可能就是罹患流感了。至於對抗流感要怎樣做呢?江坤俊分享,第一、接種流感疫苗;第二、平時勤洗手;第三、戴好口罩,確實落實預防3大招,才能遠離疫病為健康把關。
狂咳一週沒看醫生! 26歲女檢查出「心臟大問題」險喪命
別小看身體上細微的症狀,因為這很有可能是某種重大疾病的前期徵兆。大陸一名26歲的秦姓女子,日前出現咳嗽咳痰等症狀,她起初以為是普通感冒未在意,沒想到醫院檢查後,發現是相當危險的主動脈剝離,緊急替女子進行心臟手術。根據《都市快報》報導,秦女本月初出現咳嗽、咳痰症狀,由於這段時間剛好天氣變化大,她起初以為只是普通感冒,所以只是自己去藥局買感冒藥吃,沒有特別在意,但後來一直未見好轉,甚至還愈來愈嚴重,她才趕緊去當地醫院就診。豈料醫師檢查完後,發現秦女是Stanford B型主動脈剝離,撕裂範圍從降主動脈近段至腎動脈水平,撕裂範圍廣且延伸至腹腔動脈,需要立即轉診到大醫院進行手術,對此,秦女事後感嘆「本來以為感冒咳嗽配點藥就行了,沒想到命都差點沒了!」替秦女醫治的主任醫師崔勇表示,秦女雖然年紀輕輕,但主動脈已經佈滿硬化斑塊,且她有動脈導管未閉先天性心臟病病史,降主動脈起始段狹窄壓迫左肺導致肺不張,因此才會有咳嗽咳痰等症狀。崔勇進一步指出,秦女雖然沒有高血壓,但主動脈卻有較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動脈粥樣硬化的病人血管質量會變差,粥樣硬化的斑塊位置內膜可能發生撕裂,進而形成夾層,只要一破裂,患者會在幾分鐘內死亡,「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多見於中老年人,但近幾年有年輕化的趨勢」。據了解,秦女最後經過約6小時的「心臟巨型手術」,已於術後第2天拔除氣管插管,第3天轉回普通病房,目前恢復狀況良好,已經順利出院返家。
「天選之人」是你嗎?最新研究:特定基因變異不怕染新冠
最新研究指出,體內有特定基因變異的人,新冠確診卻未發病的機率,確實會比他人高出數倍。這對新冠疫情期間所謂「天選之人」的疑惑,提供了第一份可能的科學解釋。《華盛頓郵報》20日報導,為什麼新冠病毒長期困擾某些人而不是其他人?新研究表明,部分答案在於扮演人體內識別、對抗病原能力關鍵角色的人類白血球抗原(HLA)基因發生突變。科學期刊《自然》(Nature)19日刊出一份由任職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神經與流行病學部門教授霍倫巴赫(Jill Hollenbach)所率團隊的研究。研究團隊召募了2萬9947名已有優質遺傳數據可用的骨髓捐贈者,他們若確診新冠,要每天以APP追蹤病情及症狀,包括流鼻涕、喉嚨癢、發燒等。受試者每周還要記錄有無快篩、每月記錄有無住院。在為期9個月研究期間,有1428名未接種疫苗者通報驗出病毒陽性,其中136人沒有任何症狀。無症狀者裡有20%的人,體內有一種名為「HLA-B*15:01」的常見HLA變異,有雙份「HLA-B*15:01」者(各從父、母親遺傳到一份),無症狀的機率比別人高8倍以上。研究團隊稱,有HLA變異而無症狀者的T細胞,遇到新冠病毒時會當成以往所遇過的冠狀病毒而啟動對抗機制,從而更易對抗新冠病毒。換言之,擁有這種基因突變的人在普通感冒後,就能擁有「超能力」,可以控制自己的新冠病毒感染至沒有症狀。不過這項研究的樣本群體高度同質化,所有參與者均為白人,且其中81%是女性或自認屬於女性;目前研究團隊正研究為什麼有些人不僅是無症狀感染者,且從未被感染?正在分析上述群體中約2000個的基因組,試圖找出負責的基因。
洪曉蕾驚傳插管急救!醫曝「扁桃腺發炎」恐致命:患者無法呼吸
模特出身的47歲女星洪曉蕾近日前往西班牙旅遊,沒想到今(5日)驚傳因扁桃腺發炎「插管急救」,前夫王世均(現改名王世騰)得知後也趕赴當地探視,不過令外界驚訝的是,為何只是扁桃腺發炎竟會如此嚴重?對此,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透露,扁桃腺一旦發炎就會迅速腫脹,嚴重將導致患者無法呼吸,必須緊急插管、氣切救命。據《鏡週刊》爆料,洪曉蕾因扁桃腺嚴重發炎插管治療,雖然目前病況穩定,但仍須靠呼吸器供氧維持生命,稍早王世均也透露前妻病況,「情況有控制住,但病情未明顯好轉」,本想將洪曉蕾帶回台灣治療,但因狀況危急被醫生阻止。不過,為何扁桃腺發炎竟需要插管治療?醫師吳昭寬曾在《健康2.0》節目中提及,位於口腔中的扁桃腺一旦發炎,短時間內黏膜便會迅速腫脹、產生大量組織液,組織液向下流動至聲帶、會厭處就會「無法呼吸」,患者必須緊急插管、氣切、清除膿液。吳昭寬也提醒,急性扁桃腺發炎來得又快又急,不少民眾會誤認為普通感冒,若出現喉嚨痛、扁桃腺腫大、發燒、呼吸困難、吞嚥障礙等症狀千萬別輕忽,以免病情惡化。
大媽確診堅稱普通感冒 抱2萬塊「宇宙能量鍋」睡覺:病全好了
新冠肺炎和感冒的症狀類似,因此民眾很容易搞混。中國浙江杭州有一名媽媽,近日確診躺在床上休息,值得注意的是,她除了蓋著被子,還抱著一個大鍋子,堅稱只是感冒,更大讚鍋子有神奇功效,抱著睡了一晚病都好了,讓兒子超傻眼。根據《星視頻》報導,這名媽媽因為染疫臥病在床休息,兒子詢問身體狀況,她竟表示:「沒反應了」,喝了檸檬水後,喉嚨就不痛了,更嘴硬稱自己不是確診,只是天氣不適應才會感冒,「鐵定是感冒,我平時感冒也就這個樣子」,堅信「宇宙能量鍋」的效果。媽媽堅稱自己是一般感冒。(圖/翻攝自星視頻)媽媽聲稱,抱著能量鍋就全好了,「我全身痛起來靠了3遍、抱著,哎呀舒服死了,睡著了」,透露原本頭痛,把鍋子戴在頭上後,過了一晚頭就不痛了,隨後還為這個鍋子唱起歌來。對此,兒子解釋,這個「宇宙能量鍋」是媽媽花4500元人民幣(約2萬新台幣)買的,深信銷售人員所宣傳的,就連坐飛機也帶著,讓他哭笑不得。媽媽把鍋子抱在懷裡,聲稱可以治病。(圖/翻攝自星視頻)消息在網路引發討論,網友紛紛搖頭:「燒的腦神經迴路短路了」、「什麼奇葩都有,一個新冠炸出來更多」、「這是遇到專騙老年人的詐騙團夥了,什麼鍋4千多,看起來最多也就值幾百」、「被傳銷買的鍋,再難受也要抱著,抱著的不是鍋,是人民幣和自尊心吧」、「老年人的錢真好騙」。【影片傳送門】
免疫系統大戰!男子確診發燒 隔天床上印出人形汗印
大陸北京一名男子感染新冠肺炎後,高燒近40度吃藥後躺在床上休息,結果隔天退燒起床後發現,床上竟然印出了人形汗印,影片拍下後也造成網友熱議,不少人都相當驚訝,更表示這是「免疫系統的大戰」、「多喝水是對的」。畫面相當誇張,不少人都留言提醒他要換床具。(圖/翻攝自白鹿視頻)據《白鹿視頻》報導,北京一名男子感染新冠肺炎後,發燒到40度出汗嚴重,竟然在起床後發現床上印上他的人形汗印,發燒出汗的狀況相當驚人,影片也被室友拍下上傳網路,也讓不少網友討論。網友看到後也紛紛表示,「出那麼多汗?新冠病毒真的不是普通感冒耶」、「發燒感冒就是要多喝水」、「以為到了印度」、「睡覺都沒有翻身,可見相當嚴重」。
發燒買成藥…「藥名差1字」她豪邁一口吞 隔天原地崩潰:是肛門栓劑
不管服用任何藥物,都應該事先閱讀使用說明書,否則恐怕會釀成悲劇。大陸吉林省長春市一名王姓女子近日發燒,透過朋友介紹到藥局買「對乙酰氨基酚」,不料她看錯了藥名,誤買成「對乙酰氨基酚栓」,服用前也未閱讀說明書,就直接一口吞下,直到藥盒掉出手套,才發現自己誤服「肛門栓劑」,讓她當場崩潰。《都市快報》報導,當事人王女透露,自己日前發燒,朋友介紹買「對乙酰氨基酚」,她卻買成了「對乙酰氨基酚栓」,因為名字只差了1個字,當時以為是牌子不同,就按照朋友說的劑量吃了1粒。隔天,王女打算吃第2顆藥時,盒子突然掉出1個手套,上面還印著「給藥指套」的字樣,讓她感到一頭霧水。不管服用任何藥物,都應該事先閱讀使用說明書。(圖/翻攝自都市快報)為了搞清楚狀況,王女趕緊拿起說明書閱讀,這才發現該藥品是栓劑,需要塞入肛門使用,當場崩潰。事後,王女自我安慰道,還好當時沒看說明書,因此沒注意是兒童用藥,不然可能會吃2粒,提醒大家吃藥一定要看說明書,引以為戒。資料顯示,對乙酰氨基酚栓適應症為用於兒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也用於緩解輕至中度疼痛如頭痛、關節痛、偏頭痛、牙痛、肌肉痛、神經痛等,使用時通過直腸給藥;至於乙酰氨基酚,才是真正的口服用藥,兩者名稱雖然相差不大,但使用方法卻大相徑庭,雖然最後還是要同一個地方排出。
新冠疫情感冒化? 起床出現這「2症狀」…專家:直接當確診隔離!
儘管本土疫情有降溫趨勢,指揮中心也鬆綁口罩政策,但面對詭譎的新冠病毒依舊不能大意!長期追蹤新冠症狀的專家就透露,如果人們早上起床時出現「2症狀」,就要假設自己染疫,同時立即自我隔離或接受檢查。據《鏡報》報導,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教授、「Zoe健康研究」(Zoe Health Study)研究員斯佩克特(Tim Spector)指出,一旦起床時感到「疲倦」與「喉嚨痛」,最好假設自己已經染疫並立即做檢查,如果無法接受檢測,也要進行隔離並持續到「症狀消失為止」。斯佩克特表示,現今的新冠病毒已演化到與感冒十分相似,但染疫者的疲倦感與喉嚨痛症狀,依然會比普通感冒患者嚴重,因此若出現睡了一整晚還是疲憊並伴隨喉嚨痛症狀,就很可能是遭到新冠病毒感染。斯佩克特指出,當前新冠病毒的染疫數「已是普通感冒的2倍」,疫情還遠不到能大意的時候。他表示,BA.4、BA.5病毒有能力避開、甚至中和部分免疫系統,因此傳播力更強,而英國首例BA.5出現後,截至7月18日已有79%新增病例為BA.5患者。另依據Zoe健康研究針對英國今年7月中旬的1.7萬名染疫者追蹤發現,染疫者的前10大症狀為:喉嚨痛58%、頭痛49%、鼻塞40%、無痰咳嗽40%、流鼻涕40%、有痰咳嗽37%、聲音沙啞35%、打噴嚏32%、疲勞27%、肌肉痠痛/疼痛25%。
BA.4及BA.5「直接侵襲肺部」 專家警告:病毒不會弱化似感冒
指揮中心今天宣布,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1株Omicron BA.4及16株Omicron BA.5,個案分別為13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6月4日至6月12日。其中檢出Omicron BA.4個案為自美國移入;檢出Omicron BA.5個案分別自美國6例、土耳其2例、日本、匈牙利、法國、南非、英國、泰國、越南及新加坡皆各1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我國的BA.4、BA.5累計攔截48例,後者就佔了40例,雖然歐美兩種變異株都同時流行,但看起來BA.5比BA.4更具傳播優勢,所以台灣攔截的境外移入個案與國際趨勢一致。指揮中心說明,國際上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分別於今年1月及2月首次於南非發現,研究顯示該二株病毒株均有傳染力較高及免疫逃脫特性,具社區傳播能力,今年4月至5月期間已於南非快速引發第五波疫情;WHO於今年6月8日資料指出,目前已超過40個國家分別檢出BA.4 及BA.5,且全球發現該二株變異株感染國家及病例數均持續增加。近期BA.5病毒株已造成歐洲地區葡萄牙疫情快速回升,且英國、法國近期疫情回溫亦評估與BA.4 及BA.5傳播有關;鄰近國家中紐西蘭、澳洲、新加坡、韓國及日本均有社區感染病例,香港近日發現有BA.4或BA.5境外移入個案,部分曾具社區活動史,可能造成社區傳播風險。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不過,日本東京大學5月底曾發表一項研究成果,發現BA.4、BA.5、以及目前盛行於美國的BA.2.12.1,可能變得更易於感染肺部細胞、而非上呼吸道組織,更接近Alpha或Delta等早期變異株。東京大學的研究指出,Omicron亞型變種BA.4、BA.5,健康風險可能高於BA.2。英國里茲大學病毒專家葛里芬(Stephen Griffin)則表示,病毒看起來正在轉向回到更危險的感染形式,並向下進到肺部,他不認為病毒將逐漸弱化成普通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