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長
」 生肖 禁忌 處暑 養生今迎處暑!4生肖注意健康和安全 開運養生與禁忌一次報你知
2024年8月22日22點56分節氣來到「處暑」,「處暑」其實是炎熱離開的意思,這個節氣到了以後,秋意就漸濃,氣溫會逐漸降低。處暑之後陽氣開始減弱、陰氣增長,開放轉為收斂,成長變為成熟。濕氣下降,燥氣上升。“處暑,秋老虎猖狂,天氣炎熱。”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處暑也是“熱燥”的開始,比夏天的乾燥還要明顯,因此常會感到既熱又乾燥,容易出現皮膚乾燥,口鼻喉嚨乾燥,乾咳無痰,發熱等症狀。天高氣爽中,也含有秋殺之氣,天氣逐漸轉成「晝熱夜涼」型態,養生聚焦於「留意晝熱夜涼」與「持續抗秋躁」。《易經》中講天人合一,人的氣是天地所賜,養生要根據天地陰陽之氣的變化來進行,四時之中,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氣候變遷,是自然界變化的一個規律,順應自然則養生成功,違背自然則百病迭起。養生就跟做事情一樣,一定要順勢而為,方能成功。2024年「處暑」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虎、蛇、猴、豬,不宜參加刺激性或危險性的運動,多主意外之災,出差或外出旅行必須注意安全第一,不要作危險性的運動,以免樂極生悲,提高警惕,有備無患。小感冒、小病痛會特別明顯,一些病痛在所難免。以下從食衣住行育樂探討「處暑」開運養生與禁忌:一、食這個季節仍有暑氣,脾胃功能還是比較弱,不適合吃過於油膩的食物,由於處暑也有“燥”的特點,過食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會傷及肺氣,肺氣旺則會傷肝,所以處暑時節的飲食應該“少辛多酸”,酸味有潤肺收斂的作用。中醫理論裡,處暑需益腎養肝,潤肺養胃,清熱交神,食材的運用如下:枸杞、紅棗、甲魚,能益腎養肝;梨、蜂蜜、海帶、海蜇、黃瓜,可潤肺養胃;蓮子、百合、銀耳、芹菜,助清熱安神。除了以上的食物外,還需要多喝溫開水,少喝寒冷的水,防止寒冷傷肺,多吃當令水果防燥邪,比如哈密瓜,梨,葡萄等。二、衣處暑到了以後,天氣就會逐漸變涼,要從防暑降溫慢慢轉向防寒保暖;最需要注重肚臍的保暖,因為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又沒有脂肪組織,更容易被寒氣入侵。不管男女,都要保護好肚臍,尤其是女人們,別再穿露臍裝了。三、住寒氣一旦從肚臍侵入到身體裡面以後,如果寒氣直衝腸胃,則可能發生腹痛、腹瀉等問題,甚至還會出現嘔吐,如果寒氣大量積累在小腹部位的話,則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出現問題,在晚上氣溫比較低的時候,要記得給自己的腰腹部蓋上被子或小毯子。溫差大易感冒,家裡的冷氣溫度設定不能太低,應適時調整,進出室內外溫差過大,忽冷忽熱,易引發感冒,而過敏性鼻炎、咳嗽及哮喘者也易發作,身體體質偏燥熱的人,容易出現肌膚、鼻腔、口舌乾燥、便祕等症狀。四、行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作息,讓身體得到完整的睡眠,自然避免陰虛火旺,能強健益氣。早睡可以收斂陰氣,早起可以舒展陽氣。若經常熬夜,體內的陽氣損耗就變多,秋季是需要收斂陽氣的。另外,除了不要熬夜之外,還應該堅持午休,讓睡眠更加充足一些。古人在睡眠養生法中還強調了子午覺的重要性(子時:晚上23至01點,午時:中午11至13點),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臥,以侯氣復。中午12至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即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則就枕”,這才符合養生學的觀點。五、育進行輕緩運動,適量運動本是好事,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進新陳代謝。但如果過量運動,尤其是劇烈運動,反而是傷身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天本該收斂陽氣了,過量運動卻會消耗陽氣。六、樂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情緒容易起伏,要保持快樂心情,這樣精神心緒都穩定,得以開心、用心,神清氣爽好運自然來。
今立秋!4生肖注意健康 養生開運、禁忌一次看
2024年8月7日08點10分節氣來到「立秋」,秋,即禾與火,有禾谷成熟的意思,是豐收的季節;此時梧桐樹開始落葉,故「落一葉而知秋」!秋,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古人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說,養生一定要順應四時,才能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立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肺屬金,而秋季大地一遍金黃,故肺主秋季。另外秋季主收,燥為秋季之主氣,而肺為「嬌臟」不耐寒熱,故很容易被秋燥所傷,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而秋天屬金,金克木,所以秋天這種氣會抑制你的肝氣、肝血的生發。肝開竅於目,所以這時候呢眼睛的視力就會有所下降,因此立秋養生重在養肺護肝。2024年「立秋」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鼠、龍、猴、豬,小感冒、小病痛會特別明顯,一些病痛,在所難免,但不會很嚴重,尤其要留意腹部的毛病,注意飲食衛生,可以減低染病的機會;此外,會有神經緊張的傾向,必須盡量多休息,多做適量運動以放鬆身心!以下依照食衣住行育樂來建議「立秋」養生與禁忌:一、食的養生與禁忌1.宜吃養肺潤肺的食物秋屬燥,而燥氣通於肺,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乾、喉嚨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飲食應注意多吃些養肺潤肺的食物。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體真氣之源,肺氣的盛衰關係到壽命的長短。養肺的蔬菜包括蓮藕、百合、銀耳、木耳、山藥、胡蘿蔔、豆腐等。水果如梨子、蘋果、山楂、荸薺等。果仁類如杏仁、核桃、花生、松子、芝麻等。蜂蜜是秋季養肺潤肺的好食物。2.清熱解暑要繼續清熱解毒類食品既能消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欲。因此喝些綠豆粥、蓮子粥、百合粥和薄荷粥益處多多。3.涼性食物要適量涼性食物要適量食用,如瓜類水果西瓜、香瓜等。古人云:「秋瓜壞肚」,夏季剛過,人的脾胃受炎熱天氣影響,功能較弱,還未完全恢復,因此剛剛入秋養好脾胃很重要。4.「少辛增酸」愛吃辛辣刺激食物的人要克制一下,夏季吃些辛辣食物可以增加食欲,但是立秋後要適當減少,因為秋天要收肺氣,而辛辣太盛則傷肺。「增酸」的目的是為了增強肝臟的功能,所以要多吃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奇異果、蘋果、石榴、葡萄、橘子、檸檬、番茄等。5.多食含纖維食物秋天乾燥易便秘,應多食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空心菜、胡蘿蔔、地瓜、白菜、芹菜、豆芽、香菇、海帶、紫菜等。6.忌暴飲暴食到了秋季,由於氣候宜人,往往會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使人發胖。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不能放縱食欲,大吃大喝。7.忌油膩、煎炸食物油膩煎炸的食物不易消化,積聚在胃中,加重體內積滯的熱氣,不利於潤燥,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常在秋季復發或加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8.進補的好季節入秋之後,人體對食物的吸收率會逐漸增高,但像羊肉、狗肉在入秋之初還是要少食,因為秋初炎熱未完全退盡,過多食用大熱食物羊肉、狗肉不利於健康。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因此吃肉要適當,最好等到天真正涼下來以後。9.藥補不如食補“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用食補代替藥補是個不錯的選擇,秋季之後我們可以多喝雪梨銀耳湯來滋陰潤肺,多吃蓮藕、蘿蔔、百合等物來保健身體,無病亂補是會擾亂身體內部節奏,而且補藥吃太多小心變成毒藥。藥物和食物既然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補不變,一補到底。二、衣的養生與禁忌早晚日夜溫差大,別忘早晚添加衣服。三、住的養生與禁忌1.「秋老虎」到要注意防暑降溫,此時晝夜溫差逐漸變大,也要預防感冒著涼。夜間睡覺時腰腹要蓋被子,以防受涼。2. 炎熱季節,許多家庭和辦公室都開著空調,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癥狀。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這樣,既可降溫避暑,又可預防空調病。3. 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及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宜長時間開空調,避免直吹或將腹部蓋好。四、行的養生與禁忌早睡早起養精蓄銳,養肝護肺;早睡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到舒展。而且,早睡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可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生。五、育的養生與禁忌立秋的氣溫雖然沒有降低多少,但是運動還是要堅持,運動不能停,立秋之後空氣濕度會開始變低,在清晨的時候爬爬山,多做一些深呼吸的動作,這樣的空氣浴能對身體起到很好的保健功效,晚上9點以後不要劇烈運動出汗過多。六、樂的養生與禁忌悶熱勿煩躁,天涼莫悲秋,「秋老虎「的燥熱威力不容小覷,氣溫高令人心情煩躁,脾氣漸長,易於衝動,影響身心健康,要調整好心態,切忌悲傷憂慮。
2023年「處暑」將到!食衣住行育樂開運養生法公開 命理師提醒:小禁忌要注意
2023年8月23日17點02分,節氣來到「處暑」,「處暑」其實是炎熱離開的意思,這個節氣到了以後,秋意就漸濃,氣溫會逐漸降低,但處暑卻也是「熱燥」的開始,由於濕氣下降、比夏天的乾燥還要明顯,因此常會感到既熱又乾燥。台中名門命理教育協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指出,2023年「處暑」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虎、蛇、猴、豬,不宜參加刺激性或危險性的運動,多主意外之災,出差或外出旅行必須注意安全第一。楊登嵙教授表示,處暑之後陽氣開始減弱、陰氣增長,開放轉為收斂,成長變為成熟。「處暑,秋老虎猖狂,天氣炎熱。」,燥氣上升。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容易出現皮膚乾燥,口鼻喉嚨乾燥,乾咳無痰,發熱等症狀。天高氣爽中,也含有秋殺之氣,天氣逐漸轉成「晝熱夜涼」型態,養生聚焦於「留意晝熱夜涼」與「持續抗秋躁」。 以下從食衣住行育樂探討「處暑」開運養生與禁忌:一、 食這個季節仍有暑氣,脾胃功能還是比較弱,不適合吃過於油膩的食物,由於處暑也有「燥」的特點,過食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會傷及肺氣,肺氣旺則會傷肝,所以處暑時節的飲食應該「少辛多酸」,酸味有潤肺收斂的作用。中醫理論裡,處暑需益腎養肝,潤肺養胃,清熱交神,食材的運用如下:枸杞、紅棗、甲魚,能益腎養肝;梨、蜂蜜、海帶、海蜇、黃瓜,可潤肺養胃;蓮子、百合、銀耳、芹菜,助清熱安神。除了以上的食物外,還需要多喝溫開水,少喝寒冷的水,防止寒冷傷肺,多吃當令水果防燥邪,比如哈密瓜,梨,葡萄等。二、 衣處暑到了以後,天氣就會逐漸變涼,要從防暑降溫慢慢轉向防寒保暖;最需要注重肚臍的保暖,因為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又沒有脂肪組織,更容易被寒氣入侵。不管男女,都要保護好肚臍,尤其是女人們,別再穿露臍裝了。三、 住寒氣一旦從肚臍侵入到身體裡面以後,如果寒氣直衝腸胃,則可能發生腹痛、腹瀉等問題,甚至還會出現嘔吐,如果寒氣大量積累在小腹部位的話,則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出現問題,在晚上氣溫比較低的時候,要記得給自己的腰腹部蓋上被子或小毯子。溫差大易感冒,家裡的冷氣溫度設定不能太低,應適時調整,進出室內外溫差過大,忽冷忽熱,易引發感冒,而過敏性鼻炎、咳嗽及哮喘者也易發作,身體體質偏燥熱的人,容易出現肌膚、鼻腔、口舌乾燥、便祕等症狀。四、 行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作息,讓身體得到完整的睡眠,自然避免陰虛火旺,能強健益氣。早睡可以收斂陰氣,早起可以舒展陽氣。若經常熬夜,體內的陽氣損耗就變多,秋季是需要收斂陽氣的。另外,除了不要熬夜之外,還應該堅持午休,讓睡眠更加充足一些。 古人在睡眠養生法中還強調了子午覺的重要性(子時:晚上23至01點,午時:中午11至13點),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臥,以侯氣復。中午12至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即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則就枕”,這才符合養生學的觀點。五、 育進行輕緩運動,適量運動本是好事,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進新陳代謝。但如果過量運動,尤其是劇烈運動,反而是傷身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天本該收斂陽氣了,過量運動卻會消耗陽氣。六、 樂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情緒容易起伏,要保持快樂心情,這樣精神心緒都穩定,得以開心、用心,神清氣爽好運自然來。
「立秋」禁忌一次看!命理師曝養生法 4生肖健康要注意
2023年8月8日02點23分節氣來到「立秋」,秋,即禾與火,有禾谷成熟的意思,是豐收的季節;此時梧桐樹開始落葉,故「落一葉而知秋」!秋,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古人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說,養生一定要順應四時,才能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立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肺屬金,而秋季大地一遍金黃,故肺主秋季。另外秋季主收,燥為秋季之主氣,而肺為「嬌臟」不耐寒熱,故很容易被秋燥所傷,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而秋天屬金,金克木,所以秋天這種氣會抑制你的肝氣、肝血的生發。肝開竅於目,所以這時候呢眼睛的視力就會有所下降,因此立秋養生重在養肺護肝。 2023年「立秋」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鼠、龍、蛇、猴,小感冒、小病痛會特別明顯,一些病痛,在所難免,但不會很嚴重,尤其要留意腹部的毛病,注意飲食衛生,可以減低染病的機會;此外,會有神經緊張的傾向,必須盡量多休息,多做適量運動以放鬆身心! 以下依照食衣住行育樂來建議「立秋」養生與禁忌:一、食的養生與禁忌1.宜吃養肺潤肺的食物秋屬燥,而燥氣通於肺,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乾、喉嚨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飲食應注意多吃些養肺潤肺的食物。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體真氣之源,肺氣的盛衰關係到壽命的長短。養肺的蔬菜包括蓮藕、百合、銀耳、木耳、山藥、胡蘿蔔、豆腐等。水果如梨子、蘋果、山楂、荸薺等。果仁類如杏仁、核桃、花生、松子、芝麻等。蜂蜜是秋季養肺潤肺的好食物。2. 清熱解暑要繼續清熱解毒類食品既能消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欲。因此喝些綠豆粥、蓮子粥、百合粥和薄荷粥益處多多。3.涼性食物要適量涼性食物要適量食用,如瓜類水果西瓜、香瓜等。古人云:「秋瓜壞肚」,夏季剛過,人的脾胃受炎熱天氣影響,功能較弱,還未完全恢復,因此剛剛入秋養好脾胃很重要。4.「少辛增酸」愛吃辛辣刺激食物的人要克制一下,夏季吃些辛辣食物可以增加食欲,但是立秋後要適當減少,因為秋天要收肺氣,而辛辣太盛則傷肺。「增酸」的目的是為了增強肝臟的功能,所以要多吃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奇異果、蘋果、石榴、葡萄、橘子、檸檬、番茄等。5.多食含纖維食物秋天乾燥易便秘,應多食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空心菜、胡蘿蔔、地瓜、白菜、芹菜、豆芽、香菇、海帶、紫菜等。6.忌暴飲暴食到了秋季,由於氣候宜人,往往會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使人發胖。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不能放縱食欲,大吃大喝。7.忌油膩、煎炸食物油膩煎炸的食物不易消化,積聚在胃中,加重體內積滯的熱氣,不利於潤燥,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常在秋季復發或加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8.進補的好季節入秋之後,人體對食物的吸收率會逐漸增高,但像羊肉、狗肉在入秋之初還是要少食,因為秋初炎熱未完全退盡,過多食用大熱食物羊肉、狗肉不利於健康。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因此吃肉要適當,最好等到天真正涼下來以後。9.藥補不如食補“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用食補代替藥補是個不錯的選擇,秋季之後我們可以多喝雪梨銀耳湯來滋陰潤肺,多吃蓮藕、蘿蔔、百合等物來保健身體,無病亂補是會擾亂身體內部節奏,而且補藥吃太多小心變成毒藥。藥物和食物既然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補不變,一補到底。二、衣的養生與禁忌早晚日夜溫差大,別忘早晚添加衣服。三、住的養生與禁忌1.「秋老虎」到要注意防暑降溫,此時晝夜溫差逐漸變大,也要預防感冒著涼。夜間睡覺時腰腹要蓋被子,以防受涼。2. 炎熱季節,許多家庭和辦公室都開著空調,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癥狀。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這樣,既可降溫避暑,又可預防空調病。3. 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及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宜長時間開空調,避免直吹或將腹部蓋好。四、行的養生與禁忌早睡早起養精蓄銳,養肝護肺;早睡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到舒展。而且,早睡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可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生。五、育的養生與禁忌立秋的氣溫雖然沒有降低多少,但是運動還是要堅持,運動不能停,立秋之後空氣濕度會開始變低,在清晨的時候爬爬山,多做一些深呼吸的動作,這樣的空氣浴能對身體起到很好的保健功效,晚上9點以後不要劇烈運動出汗過多。六、樂的養生與禁忌悶熱勿煩躁,天涼莫悲秋,「秋老虎「的燥熱威力不容小覷,氣溫高令人心情煩躁,脾氣漸長,易於衝動,影響身心健康,要調整好心態,切忌悲傷憂慮。
更年期宜滋腎養陰 食補也奏效!慈禧太后最愛「這美味」
女人過40歲開始覺得容易累,腸胃總是不舒服,一旦感冒也要一二個禮拜才會好,到45歲時月經不規則,經量改變,甚至熱潮紅、情緒起伏、焦慮、夜間流汗、皮膚乾燥、精神不集中,可能是開始進入停經前期了。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翁淑雯醫師指出,更年期是指女性荷爾蒙量降低,荷爾蒙值可至婦產科抽血確認,且至少12個月沒有來月經,通常發生在50歳左右。更年期症候群這些問題通常在停經前數年就會有,有時至停經後還是有。內經提到「女子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因此中醫認為由於天癸竭,腎氣虛,任衝脈衰而進入停經,但由於自然的生理變化造成在停經前後的身心不適,可以中西醫共同治療。針對更年期症狀,中醫以滋腎養陰,溫腎扶陽,調衝任為主。翁淑雯醫師說,中醫除了可以使用中藥減緩更年期症候群之外,也強調食物補益的重要性。中醫典籍《內經》便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舉例來說,中醫認為栗子甘溫、益氣厚腸、補腎氣,亦為內經五果之一。而清朝慈禧太后便愛吃栗子,在清廷檔案便記載她曾利用桂花栗子糕來補氣益血、調理脾胃。乾隆皇帝也喜歡食栗子雞,認為栗子能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甚至還寫了《食栗》詩來詠讚栗子的益處。另外在明代醫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有提及蘇東坡弟弟蘇轍因腰腳病困擾而用栗子來當食療的案例。這些都是前人基於「人之性厭於藥而喜於食,以食治疾,勝於用藥」寶貴經驗的累積。中醫也注重外在四季變換對人體內在的影響,強調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而避免在春「逆之則傷肝」,在夏「逆之則傷心」,在秋「逆之則傷肺」,在冬「逆之則傷腎」的可能傷害。因此在選擇藥食時,除了考量食材的季節性與美味之外,最好還能諮詢中醫師以因應四季特性與個人體質差異來選擇合適的藥膳進行正確調養。
「處暑」秋意濃! 這「4生肖」注意身體
2022年8月23日11點17分節氣來到「處暑」,「處暑」其實是炎熱離開的意思,這個節氣到了以後,秋意就漸濃,氣溫會逐漸降低。處暑之後陽氣開始減弱、陰氣增長,開放轉為收斂,成長變為成熟。濕氣下降,燥氣上升。“處暑,秋老虎猖狂,天氣炎熱。”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處暑也是“熱燥”的開始,比夏天的乾燥還要明顯,因此常會感到既熱又乾燥,容易出現皮膚乾燥,口鼻喉嚨乾燥,乾咳無痰,發熱等症狀。天高氣爽中,也含有秋殺之氣,天氣逐漸轉成「晝熱夜涼」型態,養生聚焦於「留意晝熱夜涼」與「持續抗秋躁」。《易經》中講天人合一,人的氣是天地所賜,養生要根據天地陰陽之氣的變化來進行,四時之中,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氣候變遷,是自然界變化的一個規律,順應自然則養生成功,違背自然則百病迭起。養生就跟做事情一樣,一定要順勢而為,方能成功。2022年「處暑」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鼠、虎、龍、蛇、猴,不宜參加刺激性或危險性的運動,多主意外之災,出差或外出旅行必須注意安全第一,不要作危險性的運動,以免樂極生悲,提高警惕,有備無患。小感冒、小病痛會特別明顯,一些病痛在所難免。以下從食衣住行育樂探討「處暑」開運養生與禁忌:一、食這個季節仍有暑氣,脾胃功能還是比較弱,不適合吃過於油膩的食物,由於處暑也有“燥”的特點,過食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會傷及肺氣,肺氣旺則會傷肝,所以處暑時節的飲食應該“少辛多酸”,酸味有潤肺收斂的作用。中醫理論裡,處暑需益腎養肝,潤肺養胃,清熱交神,食材的運用如下:枸杞、紅棗、甲魚,能益腎養肝;梨、蜂蜜、海帶、海蜇、黃瓜,可潤肺養胃;蓮子、百合、銀耳、芹菜,助清熱安神。除了以上的食物外,還需要多喝溫開水,少喝寒冷的水,防止寒冷傷肺,多吃當令水果防燥邪,比如哈密瓜,梨,葡萄等。二、衣處暑到了以後,天氣就會逐漸變涼,要從防暑降溫慢慢轉向防寒保暖;最需要注重肚臍的保暖,因為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又沒有脂肪組織,更容易被寒氣入侵。不管男女,都要保護好肚臍,尤其是女人們,別再穿露臍裝了。三、住寒氣一旦從肚臍侵入到身體裡面以後,如果寒氣直衝腸胃,則可能發生腹痛、腹瀉等問題,甚至還會出現嘔吐,如果寒氣大量積累在小腹部位的話,則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出現問題,在晚上氣溫比較低的時候,要記得給自己的腰腹部蓋上被子或小毯子。溫差大易感冒,家裡的冷氣溫度設定不能太低,應適時調整,進出室內外溫差過大,忽冷忽熱,易引發感冒,而過敏性鼻炎、咳嗽及哮喘者也易發作,身體體質偏燥熱的人,容易出現肌膚、鼻腔、口舌乾燥、便祕等症狀。四、行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作息,讓身體得到完整的睡眠,自然避免陰虛火旺,能強健益氣。早睡可以收斂陰氣,早起可以舒展陽氣。若經常熬夜,體內的陽氣損耗就變多,秋季是需要收斂陽氣的。另外,除了不要熬夜之外,還應該堅持午休,讓睡眠更加充足一些。古人在睡眠養生法中還強調了子午覺的重要性(子時:晚上23至01點,午時:中午11至13點),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臥,以侯氣復。中午12至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即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則就枕”,這才符合養生學的觀點。五、育進行輕緩運動,適量運動本是好事,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進新陳代謝。但如果過量運動,尤其是劇烈運動,反而是傷身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天本該收斂陽氣了,過量運動卻會消耗陽氣。六、樂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情緒容易起伏,要保持快樂心情,這樣精神心緒都穩定,得以開心、用心,神清氣爽好運自然來。
轉骨迷思2/清明前後是轉骨好時機 進補錯誤反而搞砸一切
古人觀察自然界的變化,歸納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因此春天一向被視為長高的關鍵季節,若是家有正值成長階段的孩童,父母更格外關心各種中西「轉骨」秘方,專家提醒,當心陷入迷思,否則可能花了許多冤枉錢,但孩子卻無法跟大樹一樣高!「中醫傳統轉骨是看節氣,例如清明節前後就是轉骨的時機,所以最近特別多家長來詢問長高的問題。」鄒瑋倫中醫師說,但現在更多是依照孩子的個人狀況來轉骨,節氣反而是其次了。中醫師鄒瑋倫認為,轉骨應視個人體質、狀況而調整,並非使用愈昂貴的中藥材就一定最好。(圖/馬景平攝)鄒瑋倫說,針對這些較為瘦小的孩子,中醫轉骨的方式是先「開脾胃」,增加食慾吸收更多營養,但千萬不要過早使用含有動物荷爾蒙的轉骨方,否則可能一下子突然長高很多,但卻提早進入青春期,後續乏力反而變得更矮。鄒瑋倫說,當孩子出現第二性徵之後,中醫轉骨的方式就會變為補氣血、肝腎,再搭配一些含動物性荷爾蒙的藥材如鹿茸,藉此幫助孩子長高。但由於現在孩子飲食較為營養,許多女童胸部顯得較為豐滿,就會被誤以為發育。「其實要觀察的是女童乳頭底部是否變硬?乳頭是否變凸?」若確定發育,就可以開始進行補氣血的轉骨。當孩子出現第二性徵如胸部發育時,可視狀況加入含動物性荷爾蒙的轉骨方如鹿茸,以加快孩子長高的速度。(圖/翻攝自網路)坊間不少轉骨方相當昂貴,鄒瑋倫提醒,並非越貴、使用越多動物性荷爾蒙藥材就一定好,「傳統轉骨方包括白龍船、骨碎補、續斷、杜仲、川七等25種中藥材,應該以此做為基本,再依據孩子的狀況量身打造藥方。」舉例來說,如果孩子鼻子過敏,就要先刺激心肺;容易頭暈、焦慮就建議先疏肝理氣;已經有生理期較要搭配調經等等,如此才能讓轉骨效果更好。每個孩子適合的轉骨方皆不同,例如若有鼻過敏問題,應該搭配調整心肺的藥材,才能讓轉骨效果更好。(圖/123RF)
過年聰明吃4/油切排毒茶飲不離身 中醫師照樣早睡早起
相當自律的莊雅惠中醫師,對她來說,過年和平時沒有太大差異。「我還是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晚上9點半至10點上床睡覺,就連女兒也跟我一樣,我們家過年從不熬夜通宵的。」中醫師莊雅惠表示,年菜大部分較為油膩,若吃太多,可能對身體造成負擔。(圖/飯店業者提供)不過,因為年菜終究較為油膩,有時親朋好友聚餐也一定必須吃個幾口,這時莊雅惠就會趕緊喝自製的油切茶解膩。「油切茶中含有可消除油脂的山楂、荷葉,我平時就會泡成茶飲喝。」過年除了避免大吃大喝之外,飲酒也要適量。如果需要喝酒,莊雅惠建議準備菊花、紫蘇等中藥材製作茶飲,可以解酒毒、清肝火。不只如此,今年因為受到疫情影響,莊雅惠也自備排毒茶。「疫情爆發之後,我每天都會喝一杯排毒茶,裡面大概就是薄荷、紫蘇這些抗細菌的中藥材,可以保護自己不受到病毒感染。」莊雅惠同時還會搭配黃耆、枸杞、桑葚來提升免疫力。 農曆年節之後,也象徵春天即將來臨,中醫觀點認為冬天進入春天時不宜再積極進補,否則反而容易頭暈不適,導致肝火上沖,建議應保肝養胃,來年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