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腦炎
」 日本腦炎 疫苗 疾管署 國光生技 高雄家長注意!接種新規元旦上路 幼兒A肝疫苗拉長間隔「滿18、27個月」各1劑
考量接種時間「間隔不夠」恐影響保護效益,疾管署今(27)日宣布,自明年元旦起,幼兒常規A型肝炎疫苗接種時程,由原本的「滿12個月、18個月」調整為「滿18個月、27個月」分別接種1劑,提醒家長依時程帶幼兒接種。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目前台灣幼兒常規A肝疫苗接種時程為滿12個月及18個月接種第1、2劑,但部分幼兒可能因為家裡有事、出國等種種因素,無法準時接種第1劑,導致與第2劑的時間「間隔不足」,保護效益可能因此打折。為此,參考國際間疾病預防及接種建議,第1劑可於12至23個月接種,間隔6至12個月接種第2劑,經提案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決議,自民國114年1月1日起,幼兒A肝疫苗接種時程調整為滿18個月及27個月分別接種第1、2劑。曾淑慧指出,調整接種時程可保障幼兒免疫保護力,還能與其他疫苗一同施打,免於家長多次奔波,建議第1劑可與五合一疫苗第4劑同時接種,第2劑則與日本腦炎疫苗第2劑一同接種(分開不同部位),有望提升接種率。據疾管署說明,目前政府提供之幼兒公費A肝疫苗,是由「財團法人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捐贈,接種1劑後,就有9成以上的保護力,完成2劑疫苗接種,可維持保護力達20年以上。另對於114年1月1日以前已接種第1劑之幼兒,應間隔至少6個月至12個月完成第2劑,請接種單位留意接種間隔,並協助民眾妥為預約,確保接種效益。疾管署還提醒,預防A肝感染,除接種疫苗外,仍應採取相關防護措施如:注意飲食飲水衛生,不生飲、生食,以及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飯前、便後及處理食物前正確洗手,注意環境衛生及清潔等,以確保自身與家人的健康。
日本腦炎流行季「嚴重恐昏迷死亡」 花衛局籲:接種疫苗最有效
台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的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而日本腦炎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和白頭家蚊為主,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後大多無明顯症狀,嚴重則可能出現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甚至昏迷或死亡。對此,花蓮縣衛生局提醒民眾,接種日本腦炎疫苗是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衞生局提醒,民眾應儘量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附近活動;如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藥劑,以避免蚊蟲叮咬,降低感染風險。衛生局長朱家祥則表示,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顯示,截至國內今(113)年6月12日,國內已有5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其中高雄市3例,嘉義縣1例及屏東縣1例。日本腦炎大部分的人感染無明顯症狀,少數會有頭痛、發燒等症狀,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等,甚至昏迷或死亡。朱局長也提醒民眾,接種日本腦炎疫苗是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幼兒一般接種時程為出生滿15個月接種第1劑,間隔12個月接種第2劑。家中若有尚未完成日本腦炎疫苗接種之適齡兒童,請儘速帶至衛生所或合約醫療機構完成疫苗接種。日本腦炎相關資訊可至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國內免費防疫專線1922或撥花蓮縣衛生局防疫專線8226975洽詢。
首例本土日本腦炎在屏東發現 7旬翁「住豬舍附近」
屏東縣九如鄉7旬翁18日起陸續出現嘔吐、發燒等症狀,後因呼吸喘、抽蓄而住院,27日被診斷出罹患本土日本腦炎,是今年屏東縣首例確診案例,屏東衛生局發現患者近期沒有旅遊史,但住家附近有豬舍等高風險場所,呼籲民眾要加強防蚊措施、帶幼兒接種疫苗。屏縣府指出,7旬翁18日出現嘔吐、發燒等症狀時,曾至診所就醫,不料21日又出現呼吸喘及抽搐等症狀,當下立即住院診治,而經醫院通報採檢後27日確診,目前持續治療中,同住者無疑似症狀。屏東縣衛生局經疫調發現,7旬翁近期無國內外旅遊史,也無相關疫苗接種史,平日活動地點以住家周圍為主,而住家或活動地附近有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場所,為此,防疫人員已在其住家周邊懸掛捕蚊燈,進行誘捕病媒蚊及噴藥等緊急防治措施。屏東縣衛生局表示,台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的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依據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顯示,110至113年全國同期截至5月28日止,確定病例數分別為5、1、4、4例,以50歲以上成人較多。衛生局長張秀君說,日本腦炎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和白頭家蚊為主,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後大多無明顯症狀,少數會有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甚至昏迷或死亡。她強調,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日本腦炎疫苗,提醒民眾家中如有出生滿15個月以上的幼兒,應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疫苗,以避免因感染衍生嚴重後遺症,而住家或活動地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的民眾應加強防蚊措施,如自覺有感染風險的成人,可前往旅遊醫學門診評估自費接種疫苗。衛生局呼籲,民眾儘量避免在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也就是黎明或黃昏時,在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等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如果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主管機關核可的防蚊藥劑,避免被病媒蚊叮咬而感染。
蚊子吸血時不能打「以免觸角斷裂在皮膚內」? 專家澄清2迷思
夏天容易孳生蚊蟲,尤其被蚊子咬後,傷口會又紅又癢,讓許多民眾都感到相當困擾。先前網路上瘋傳被蚊子咬時,不可以拍打,聲稱「蚊子觸角會斷裂留在皮膚內干擾人體,甚至可能傳播傳染病」,這消息也讓民眾心慌慌。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也澄清這是錯誤訊息。網路上謠傳,蚊子在叮咬人的時候會吸血,大家最好在被叮咬時,不要拍打蚊子,因為蚊子在叮咬人時,會把自己的觸角直接刺入皮膚內,若是此時選擇拍死蚊子的話,很可能它的觸角就留在皮膚裡,而且蚊子到處叮咬他人,身體內很容易帶著一些病菌,這樣的話病菌也很容易到處傳染,因此才會覺得,被叮咬時靜等它獨自飛走最安全。對此,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杜武俊出面說明,蚊子刺入人體的不是觸角,是口器。蚊子的口器特化成為刺吸式口器,由7個部件組成。會刺入人體部分為「口針」,由一對大顎、一對小顎、上唇、下咽頭斗等6部分組成,而下唇則特化形成口鞘,以包覆口針。吸血時只有「口針」會刺入人體,口鞘彎折於體外,因此拍打正在吸血的蚊蟲,通常把蚊體拍除時,其口針也會跟著拔出來,但是有可能會因為角度或力道問題,其蚊子口針斷裂在人體內。不過沒有看過遺留蚊子口針對人體產生不良健康影響的研究報告,留在皮膚裡的蚊子口針不會影響人體健康。杜教授也解釋,吸血的蚊子若體內帶有病毒(登革熱、日本腦炎、屈公病)、瘧原蟲(瘧疾)等傳染性病原,該病原體會在蚊子口針刺進人體後,隨蚊子的唾液進入人體,例如引起瘧疾的瘧原蟲胞子體會停留在蚊子的唾腺中,隨著蚊子分泌的唾液,一同進入人體,因此當蚊子已經開始吸食血液時,病原體早就隨唾液進入人體,這時候打不打蚊子都沒有差異。此外,衛福部也曾說明,台灣傳播登革病毒的病媒是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這二種病媒蚊的幼蟲主要孳生於乾淨的人工及自然的積水容器內(非骯髒污穢的排水溝),如花瓶、花盆水盤、廢棄瓶罐、廢輪胎、水缸、水桶、樹洞、竹筒及植物葉腋(檳榔、椰子落葉)積水處。且登革熱患者血液在發病前1天及後5天均帶有病毒,蚊子如在這段期間內吸食登革熱患者的血液,經8至12天後,即具有傳染性,再叮咬健康的人,即可傳播登革熱。因此衛福部建議,民眾應清除室內及戶外廢棄容器,如空瓶、空罐、空保特瓶等,廢輪胎積水不易傾出,可以用泥土或沙子填滿,清除庭園雜草以免蚊蟲匿藏;地下室及頂樓陽台等之積水必須排除,不用的器皿必須倒置,以保持乾燥,避免雨後積水;家中應裝置紗窗、紗門,以防蚊蟲侵入;斑蚊多於白天叮人,如感染登革熱在家休養期間,即使白天,亦應掛用蚊帳,以防蚊叮咬而擴散疫情;於戶外活動時,儘量穿著淡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處塗抹防蚊液等忌避劑,避免停留於樹蔭、草叢等較為陰暗處,以免遭受蚊蟲叮咬的機會。
今年首例!岡山男「頸僵臉麻」確診日本腦炎9天亡 住家附近有這設施
疾病管制署今(15日)公布國內2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個案一為高雄市左營區70多歲女性,5月6日出現發燒、喉嚨痛、嘔吐及暈眩等症狀至診所就醫,5月7日再次就醫,於急診時因震顫、語速變慢、意識改變收治住院治療,後經醫院通報及採檢確診日本腦炎,目前持續住院治療中。疾管署表示,個案二為高雄市岡山區60多歲男性,5月4日因上腹痛住院治療,6日出現發燒症狀,9日出現頸僵硬、臉神經麻痺、吞嚥困難、聽覺障礙等症狀且意識轉變,後經醫院通報及採檢確診日本腦炎,12日因病況惡化於院內死亡。疾管署說明,2案平日活動地點皆以住家周圍為主,住家附近均有鴿舍、豬舍及水田等高風險場所,且皆查無日本腦炎疫苗接種紀錄,研判於居住地附近感染可能性較高。衛生單位已針對個案活動地周邊豬舍懸掛誘蚊燈,同時加強對當地民眾之衛教宣導,並請醫療院所加強通報。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截至5月14日,累計2例確定病例,臺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2020至2023年全國同期確定病例數分別為0、2、0及2例,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惟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提醒民眾應提高警覺,不可掉以輕心。疾管署指出,臺灣傳播日本腦炎的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無明顯症狀,有症狀者會有頭痛、發燒等症狀,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等,甚至昏迷或死亡。疾管署呼籲,請民眾儘量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在病媒蚊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如果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藥劑。疾管署強調,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我國幼兒常規接種時程為出生滿15個月接種第1劑,間隔12個月接種第2劑,提醒民眾應按時帶家中適齡幼兒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疫苗,以避免因感染衍生嚴重後遺症。此外,住家或活動地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的民眾應落實防蚊,如自覺有感染風險的成人,可前往旅遊醫學門診評估自費接種疫苗。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網站(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黃子佼醜聞纏身 衛福部深夜發聲明:未來不會合作
藝人黃子佼在兒童節前夕被爆出是偷拍論壇高級會員,曾購買7部未成年少女性影像。過去他曾受邀至疾管署、國健署分享日本腦炎防範、宣導爸爸手冊,日前被衛福部批評為「性剝削共犯」。衛福部深夜緊急發出聲明,強調對兒少性剝削零容忍,目前並未與黃子佼先生有任何合作計畫,未來也不會合作。對於未來是否會將黃子佼列入衛福部「拒絕往來戶」?衛福部保護司長張秀鴛6日午間表示,沒辦法給一個答案,這非常兩難。站在教育立場,當然希望大家都有重新學習機會、不再犯,能浪子回頭,但若是要合作,就會擔心有負面消息,現在黃子佼已有負面消息。張秀鴛表示,重點是這些藝人要能站出來,呼籲這是犯法的、對孩子不好的示範,這樣的精神,衛福部尊重,也認為很勇敢,希望他不要再犯錯。公眾人物更要被放大檢視,她希望所有朋友平平安安、潔身自好。不過,衛福部6日深夜緊急發出聲明,表示黃子佼持未成年不雅影片,經檢警偵辦確認違反兒少性剝削條例,衛福部對兒少性剝削零容忍,尤其是司法已認定違反兒少性剝削條例行為者,絕不會與之有業務上的合作關係,堅定捍衛兒少權益。對於張秀鴛回應「這件事很兩難」一事,衛福部表示,相關論述未盡周延,致引起各界的批評,特此致歉。另也強調,目前並未與黃子佼先生有任何合作計畫,未來也不會合作,同時也呼籲各界拒絕「兒少性影像」,給孩子ㄧ個沒有染黃的快樂童年。
21歲男露營被蚊子咬…患3腦炎昏迷4個多月 媽媽:已經做好最壞打算
無論是在從事戶外或室內活動時,若是被蚊蟲咬傷,都請不要輕忽叮咬的傷害。有名21歲的澳洲男子邁耶(Dylan Meyer)於日前跟朋友在露營時被蚊子咬傷,但邁耶並沒有多想,豈料幾天後,他在上班時突瘋狂嘔吐,還當場昏倒,被緊急送醫後,他接受了生命維持系統長達4個多月。邁耶傷心欲絕的母親在當時還坦言,「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在為後事做準備。」據《每日郵報》報導,邁耶在2023年3月與朋友在維多利亞州北部的拉瑟格倫(Rutherglen)露營時被蚊子咬傷,但自己當時卻沒有多想,想不到幾天後,當他在上班時,竟突然無法控制的瘋狂嘔吐,還當場昏倒。他被緊急送往醫院急救後,經檢查發現,因被蚊蟲咬傷患有日本腦炎病毒(JEV)、澳洲墨累谷腦炎(Murray Valley encephalitis)與自體免疫腦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並接受了生命維持系統長達4個多月。當時他傷心欲絕的母親還承認,自己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並正在為兒子的葬禮做準備。邁耶接受了生命維持系統長達4個多月。(圖/X)幸好邁耶於9月順利出院,但卻因為腦炎使他的記憶、語言、身體平衡與運動等功能都受到傷害,目前他在做日常事務時仍需旁人協助,必須面對漫長的復健之路。對此,邁耶也呼籲大眾,自己很幸運能夠倖存下來,但大家都應該認真看待這種致命疾病,所以若是被蚊蟲咬傷,請不要輕忽叮咬的傷害,要去接種相關疫苗,保護自己。
48歲女性無出國史 苗縣爆「今年首例日本腦炎」
苗栗縣政府衛生局表示,本縣發生今年第1例日本腦炎病例,個案是48歲女性,今年10月9日起身體不適而就醫,目前住院治療中,個案近期無出國史,衛生局已進行個案居住與活動地之環境調查及掛燈誘捕病媒蚊等防治工作,並加強民眾防蚊滅蚊宣導及適齡兒童疫苗催種工作。苗栗縣衛生局說,日本腦炎病媒蚊主要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而豬為病毒的主要增幅宿主,感染日本腦炎初期的症狀與感冒類似,主要為發燒、頭痛、噁心、嘔吐等,惟嚴重者後續可能出現抽筋、頸部僵硬,甚至昏迷或死亡,病患通常預後不佳,常留有需長期治療之後遺症,如肌肉張力不正常、語言障礙、性格異常、智力失常等。苗栗縣衛生局長張蕊仙呼籲,民眾如居住地或活動地有豬舍、水稻田、鴿舍等高風險生態環境者,應儘量避免在黃昏與黎明時於上述地點活動;若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塗抹政府核可之防蚊藥劑,以避免蚊蟲叮咬。同時也請醫師提高警覺,遇有疑似病患應儘速通報,以利防疫單位採取防治措施,避免疫情擴大。另外,苗栗縣衛生局強調,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接種疫苗,民眾(成人)如住家或工作場所鄰近豬舍或水田等高風險環境且自覺有感染風險,可前往各旅遊醫學門診合約醫院自費接種日本腦炎疫苗。苗栗縣衛生局指出,本縣嬰幼兒預防接種合約院所(衛生所及醫療院所)全年皆有提供學幼童實施公費日本腦炎預防接種,接種時程為出生滿15個月接種1劑,間隔一年接種第2劑。有關日本腦炎最新疫情或疫苗各項資訊,可至疾病管制署網站或洽衛生局疾病管制科亦可向當地衛生所詢問。
極端氣候衝擊全球健康 AI預警氣候及早應對傳染病威脅
全球暖化引起層出不窮的極端氣候災難,例如中國受到杜蘇芮颱風引發的洪水,夏威夷面臨乾燥高溫造成的野火災難,甚至全球蟲媒分佈的變化。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帶領研究團隊在《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節目中說明,人工智能AI技術不僅在經濟領域引起關注,近期《自然》(Nature)也報導了人工智慧(AI)應用於氣象預警,及早應對全球極端氣候與疾病衝擊。▲全球暖化引起持續的高溫現象,並且造成極端氣候災難。(圖/擷取自《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極端氣候衝擊全球健康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確認今年7月是有記錄以來地球上最熱的1個月。全球暖化引起持續的高溫現象,並且造成極端氣候災難,南北極的冰川亦快速消融。北極的格陵蘭海冰正在以每10年13%的速度迅速消融,對整個氣候系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衝擊全球的永續健康。陳秀熙團隊分析,根據不同的碳排放情境預測顯示,在最嚴重的情況下,2030年夏季北極海冰可能會完全消失;南極目前正處於冬季,也觀測到異常高溫現象,冰穹C地區往年冷到攝氏-50度左右,今年7月卻比往年平均熱40度,造成南極冰層快速消融,平均每年融化3200億噸冰冠,南極海冰面積也減少了260萬平方公里。全球暖化還造成日本腦炎傳播與蟲媒分佈的變化,受到雨量和溫度影響,豬隻被蚊蟲叮咬後造成日本腦炎的傳播。現今暖化速度加劇以及地緣政治對立,一些地區甚至超越了氣候指標的極限。▲全球暖化引起層出不窮的極端氣候災難,例如中國受到杜蘇芮颱風引發的洪水,夏威夷面臨乾燥高溫造成的野火災難。(圖/擷取自《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人工智慧如何預警氣候?如何預警極端氣象事件,成為當前科學界面臨的重大挑戰,也影響全球國家對於氣象監測資源之合作共享議題,AI對於氣象預警也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電影《氣象戰》提出緩解全球氣候災難之衛星科技,透過封堵水壩上的小洞,成功地阻止災難。片中全球合作運用衛星技術結合人工健康與智能健康應用,實時監測氣象情況,提前發出預警與調控。提升大眾對於科技預測氣候災難的意識。例如為了預防火災,近地衛星OroraTech可監測地面溫度,並利用SensaioTech的IoT物聯網數據設備來測量森林數據,可精確預測野火的發生機率與區域,避免大火、降低全球暖化衝擊。為了緩解暖化多重威脅,首要重點是考慮全球碳排放量的變化。目前碳排放情境不僅惡化暖化速度,也增加氣候變遷敏感疾病(CSDI)風險。陳秀熙團隊表示,除了建立全球夥伴關係以大幅減少CSDI的風險,人工智能也能應用於疾病預測,包括氣候指標疾病預測工具CLIMSEDIS、傳染病傳播預測模型Insights、蟲媒疾病預估模型Mosqlimate以及登革熱風險預測工具DART等模型。WHO全球永續發展指標透過AI應用,在全球面臨極端氣候事件時,確保工作和經濟成長發展目標。在工業化過程中,利用AI達到零排放降低石化燃料造成潛在風險,並減少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地區以及脆弱族群,受極端氣候影響而遭受的傷害,進一步減少不平等現象。全球也可透過共同的氣候行動,解決氣候變遷問題。▲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至2080年將增加23億登革熱感染風險人口。(圖/擷取自《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AI預測蟲媒疾病 減少登革熱爆發風險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至2080年將增加23億登革熱感染風險人口,全球60%人口居住於登革熱流行區域,經濟弱勢地區如非洲、東南亞將面臨持續嚴重登革熱流行爆發威脅,已發展國家如歐洲、美洲疾病風險亦上升,發展全球夥伴經濟合作以降低碳排放有助於減少全球登革熱流行爆發風險。陳秀熙團隊引述一項研究利用哥斯大黎加資料探討中美洲極端氣候登革熱風險,登革熱傳播氣候因子包括:溫度、降雨、濕度,其他因子則包含:病媒蚊密度、蟲卵指數、孑孓指數等。登革熱氣候預測因子預測,可利用5平方公里高解析量測值觀察氣候災害監測站資料、北大西洋洋流海溫異常指數,了解洋流區域海洋表面溫度每週間監測,結合人工智慧方法,建立登革熱流行傳播機器學習模式,運用氣候因子,預測區域層級不同時間之登革熱風險變化,以及各區域登革熱時序風險演進。不過,部分極端風險區域Queopos(極低風險)、Montres de Oro(極高風險)於學習階段之預測略為偏離。顯示該研究運用AI預測登革熱流行傳播風險果,僅局部地區預測較接近,原因在於沒加入病媒分佈、人口特性、社經地位分佈等非氣候因子。過往人工智慧氣象因子預測台灣登革熱風險,運用聖嬰現象因子、海溫監測、降雨量、短波輻射環境溫度遙測,等氣象預測因子,同樣未能達到精準預測之目的。因此,陳秀熙團隊認為,後續在發展人工智慧運用時,若能納入生物與疾病特性考量,將有助於提高區域登革熱風險預測準確度。團隊先前運用氣象、區域傳播特性以及疾病特性發展日本腦炎預測模型,結果顯示5月到8月為日本腦炎發生高峰期,因此採取3月前完成疫苗施打將有助於降低感染風險。而前2週溫度上升與前一週降雨量增加將提高日本腦炎發生風險,此為環境對於病媒蚊生態影響所致。此為運用疾病、環境,結合氣象資料達到準確預警疾病之範例模式。人工智慧即時氣候預警成效評論為了因應極端氣候發生,陳秀熙團隊指出,需要進行即時氣象預測,因此需要空間精準、時間精準、變化精準以及強度精準,主要著重於變化上的準確性,其中受影響的決策領域包括:緊急應變服務與資源配置、能源供應管理、洪災應變措施規劃、航空交通規劃、海上航線引導以及貨運零售倉儲管理。過去幾十年間,氣象預測主要仰賴於傳統數值天氣預報(NWP),雖然準確度非常高,但速度較為緩慢。近十至二十年間,AI崛起發展出不少預測模型,Google DeepMind於2021年發布人工智慧生成模型DGM(Deep Generation Model),預測能力佳;FourVastNet優點為速度提升,但準確度不如預期;而盤古氣象模型,則兼具速度與準確性,其優異性能也讓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將其系統納入考量,期待在未來天氣預測可降低氣候災難之衝擊。 節目這裡看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全球暖化與蟲媒傳播登革熱威脅 (I)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AI即時氣象預測與疾病衝擊 (II)
氣候變遷傳染病傳播風險增 埃及斑蚊恐北漂
全球升溫,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預測,危害性節肢動物在全世界分布上有往高緯度與高海拔移動的趨勢,最大原因可能來自於病媒生物分布區域的擴張。而衛福部在最新一期「健康領域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中指出,隨著病媒生物分布區域的擴張,傳染病的傳播風險可能會增加,並提及近年來台灣的埃及斑蚊呈現北移擴張的趨勢,推測未來登革熱的中、高度風險區會隨之增加。台灣大學公共衛生所名譽教授金傳春表示,登革熱為病媒傳染病,氣候變遷對蟲媒有很大影響,且依過去研究指出,登革熱與境外移入及氣象條件息息相關,因此要阻絕登革熱首先要從阻絕境外移入,並透過天氣監測高溫及降雨量及早因應,但她也說,如果因為氣候變遷使埃及斑蚊擴散至中部區域,恐怕會使病例更加嚴重。台灣環境有害生物管理協會理事長白秀華說,登革熱可由白線斑蚊及埃及斑蚊傳播,埃及斑蚊因其天性敏感,較易傳播登革熱,因此為登革熱防治重點,目前埃及斑蚊區域仍在北迴歸線以南,未來也可能會因氣候變遷等因素北移。不過,環保署氣候變遷署籌備處調適組副組長葉信君表示,依2022年調查,目前埃及斑蚊分布最北仍在台南新營,為驗證埃及斑蚊分布推估結果,今年將針對台灣南部特別是雲林縣以南調查,至於白線斑蚊分布也尚待今年再驗證結果。而依衛福部「因應氣候變遷之健康衝擊政策白皮書」發現,台灣數周前的高溫將使未來幾周後的登革熱、恙蟲病、日本腦炎、腸病毒重症、桿菌性痢疾、類鼻疽及鉤端螺旋體的發生風險增加,尤其登革熱甚至可達7倍。白秀華則指出,當天氣變熱後,昆蟲密度可能會增加,一旦達到某一標準時,生物反而無法生存,不過氣候變遷、生物演化等尺度較大,還需要持續性觀察。
端午連假別鬆懈 疾管署示警:6大疫情蠢蠢欲動
22日是端午連假,根據疾病管制署的監測,目前國內有6大疫情仍在蠢蠢欲動,分別是新冠、流感、腸病毒、登革熱、日本腦炎與猴痘。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也提醒民眾,呼籲民眾放假這段時間還是要做好自身防護,避免染疫。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13日至19日新增16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均居住臺南市,分別為仁德區12例、東區3例及永康區1例,新增病例與首例病例具活動地或居住地關聯性,研判為群聚疫情。截至6月19日,國內累計17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均居住於臺南市,另有49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為印尼(15例)、馬來西亞(12例)、越南(7例)、泰國(7例)、馬爾地夫(4例)、印度(2例)、菲律賓(1例)及寮國(1例)移入。另,國內新增3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居住地分別為高雄市岡山區2例及臺南市西港區1例,居住地附近均有豬舍等高風險場域。截至19日,累計6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居住地分別為高雄市4例,臺南市及花蓮縣各1例,個案活動地附近多有高風險場域。猴痘方面,疾管署公布國內新增19例猴痘(Mpox)確定病例,其中18例為本土、1例為境外移入個案,居住縣市為北部11例、中部4例、南部4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28日至6月14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6月13日至6月18日確診。經疫調匡列相關高風險接觸者39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截至19日,國內累計確診181例病例(168例本土及13例境外移入),其中123例已康復,6例仍住院治療中、52例於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中。流感方面,疾管署表示,流感併發重症個案持續增加,預期疫情將持續至7月,故再延長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下稱公費藥劑)使用條件「有類流感症狀,且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適用期限至今年7月31日止。防病毒方面,國內新增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為北部2歲男童,於今年6月5日發病,6月15日病況穩定出院,經通報檢驗後於6月19日確認感染克沙奇A4型併發重症。今年累計4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分別感染腸病毒D68型、伊科病毒21型、克沙奇A6型及A4型,均為5歲以下幼童。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這6種疾病中,其中幾種與呼吸道有直接相關,呼籲民眾出遊時,尤其到人潮眾多的地方是,還是要戴口罩自保。新冠肺炎部分還是要完整接種疫苗,如果有出現身體不適,應盡速就醫。
本土登革熱單周+16 日本腦炎出現在台南、高雄
天氣漸熱,蚊蟲傳染病紛紛出籠。疾病管制署表示,國內近一周新增16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皆在台南市,而日本腦炎單周新增3例個案,分別為台南市1例、高雄市2例。疾管署提醒,目前已進入蚊媒傳染病流行期,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端午連假期間出遊應注意防蚊。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說明,上周新增16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皆居住在台南市,分別為仁德區12例、東區3例及永康區1例,皆有地緣關聯性,研判為群聚疫情;今年累計17例登革熱本土個案,皆有仁德區活動史,或居住在附近,並檢出登革病毒第一型。郭宏偉指出,上周新增4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來源國家分別為泰國、馬來西亞、馬爾地夫、寮國;今年累計49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 感染國家以東南亞國家為主。另國內新增3例日本腦炎病例,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個案年齡介於50到60多歲,分別為高雄市岡山區2例、台南市西港區1例,居住地附近均有豬舍等高風險場域,皆未接種日本腦炎疫苗,出現發燒、肌肉痠痛、頭痛、步態不穩、下肢無力等腦炎症狀。今年國內累計6例日本腦炎病例,分別為高雄4例、台南及花蓮各1例。林詠青提醒,感染日本腦炎多數不會發病,出現臨床症狀的比例小於1%,尤其小朋友或老年人發病比率較高,致死率可達2到3成,康復後也可能造成神經系統後遺症,不能輕忽。疾管署再次提醒,登革熱及日本腦炎等病媒蚊傳染病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提醒民眾應提高警覺,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於戶外活動;端午連假期間,民眾出遊或前往登革熱流行地區/國家,應加強自我防護,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機關核可防蚊藥劑,並居住在有紗門、紗窗的房舍,以降低疾病感染風險。
日本腦炎進入流行高峰期要注意! 避免去「這些」高風險環境
國內腸病毒目前處於高原期,流感、猴痘疫情仍在持續中,而COVID-19第4波疫情也還在持續上升中。除了這4種病毒需要注意以外,日本腦炎也是民眾需要關注的。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於6月6日表示,上週國內新增1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6、7月是日本腦炎的流行高峰期,預期在各縣市都有可能會出現散發的日本腦炎病例,而且各年齡層都有可能出現。新增1例日本腦炎 居住地附近為高風險場所上週國內新增1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為高雄市一位60多歲男性,居住地附近有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場所。疾管署表示,今年到目前為止,累計共有2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而今年國內首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也出現在高雄市,住家附近也有雞舍、鴿舍、豬舍及水田等高風險場所。在當時研判於居住地附近感染可能性較高,衛生單位已針對個案活動地周邊豬舍懸掛誘蚊燈,同時加強對當地民眾之衛教宣導,並請醫療院所加強通報。疾管署指出,台灣每年5-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其中6-7月為流行高峰,且2019至2022年全國累計病例數分別為21、21、28及19例,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民眾不可掉以輕心。預防日本腦炎 2時段勿在高風險區活動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無明顯症狀,有症狀者會有頭痛、發燒等症狀,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等,甚至昏迷或死亡。日本腦炎主要是經由具感染力的病媒蚊叮咬傳播,不會直接人傳人。在台灣傳播日本腦炎的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是常孳生病媒蚊的高風險場所。病媒蚊一天中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黎明、黃昏時段。因此,疾管署提醒,民眾應儘量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在病媒蚊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如果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藥劑。疾管署也呼籲,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幼兒常規接種時程為出生滿15個月接種第1劑,間隔12個月接種第2劑,提醒民眾應按時帶家中適齡幼兒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疫苗,以避免因感染衍生嚴重後遺症。
今年首例日本腦炎「高雄50歲男發燒顫抖」 疾管署呼籲幼兒接種疫苗
疾管署公布國內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為高雄市路竹區50多歲男性,5月1日出現頭痛、食慾不振情形,5月3日因出現全身顫抖及無法移動等症狀送醫治療,5月4日因持續發燒、譫妄及意識不清等症狀轉院治療並收治住院,經醫院通報及採檢後確診,目前持續住院治療中。個案平日活動地點以住家周圍為主,住家附近有雞舍、鴿舍、豬舍及水田等高風險場所,研判於居住地附近感染可能性較高,衛生單位已針對個案活動地周邊豬舍懸掛誘蚊燈,同時加強對當地民眾之衛教宣導,並請醫療院所加強通報。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新增1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為今年首例本土病例;2019至2022年全國累計病例數分別為21、21、28及19例,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惟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民眾不可掉以輕心。疾管署指出,臺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在臺灣傳播日本腦炎的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無明顯症狀,有症狀者會有頭痛、發燒等症狀,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等,甚至昏迷或死亡。請民眾儘量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在病媒蚊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如果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藥劑。疾管署呼籲,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幼兒常規接種時程為出生滿15個月接種第1劑,間隔12個月接種第2劑,提醒民眾應按時帶家中適齡幼兒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疫苗,以避免因感染衍生嚴重後遺症。此外,住家或活動地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的民眾應落實防蚊,如自覺有感染風險的成人,可前往旅遊醫學門診評估自費接種疫苗。
新版海外醫療險明上架!法定傳染病都被排除 海外染新冠、猴痘皆不賠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26日透露,預計10月開放邊境!相信讓不少久未出國的民眾期待,不過根據金管會核准、將在9月1日上路的新版海外突發醫療險與旅遊不便險規劃,包括新冠肺炎、猴痘,以及登革熱、日本腦炎等所有法定傳染病,除非保險公司另外約定,不然「通通不理賠」,令不少旅遊業者擔憂。由於先前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國內保險業者因防疫險慘賠,同時因此下架所有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日前工會與保險業者達成共識,重新向金管會呈報新版「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附約示範條例」,以及「旅遊不便險參考條款」,基本架構「法定傳染病皆不予理賠」;金管會已經同意,將於9月1日上路。根據新版規定,「中華民國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規定之傳染病」皆不在保險公司理賠範圍內,包括近期新興的猴痘、新冠肺炎外,還有霍亂、破傷風、登革熱和日本腦炎等,除非保險公司另有約定。《蘋果新聞》報導,新版規定曝光後,旅遊業者擔憂未來若帶團出國,旅客須有醫療行為或必須滯留隔離,醫療費用會相當高,創新旅行社社董事長李奇嶽便指出,此部分若不即早處理,未來即使禁團令解除,將是一大缺口;台灣國際觀光救援服務協會理事長許高慶則指出,近期將會召集業者開會討論,看要怎麼簡化作業流程,並讓執行面可以更方便。對此,台大新竹分院副院長黃國晉醫師接受採訪時建議,保險業者在規劃時,或許可以從病情嚴重度來評估,因為許多人感染Omicron後,大多呈現輕症或無症狀,保險業者若以病情嚴重程度為標準,便不用全面否決所有法定傳染病。
6個月至5歲「常規疫苗超多」 醫:莫德納可「同時間不同部位」施打
為避免兒童感染COVID-19後造成的重症傷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配發兒童莫德納疫苗,並自7月21日起提供給滿6個月至5歲的孩童施打,但不少家長觀望之餘,也出現孩子常規預防接種與新冠疫苗施打時程上的顧慮;對此,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主任紀鑫表示,任何疫苗都有固定的施打時程,打完2周之後就會產生保護力,在醫師評估可以施打的情況下,新冠病毒疫苗與其他預防注射的時間不必刻意分開,可以在「同一時間不同部位」施打,不但可避免延誤施打時程,也可以節省家長往返的時間。紀鑫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DC)建議,兒童莫德納疫苗一次劑量為0.2ml,2 歲以下施打部位為大腿前外側,2歲以上為非慣用手的上臂三角肌,接種後不需按揉,疫苗不良反應與成人差異不大,與其他疫苗多為接種部位產生紅腫、疼痛的情況類似,可以在紅腫處予以冰敷改善。馬偕兒童醫院針對6個月以上至5歲孩童的莫德納疫苗施打,已由預約疫苗平台轉至醫院掛號系統,符合施打條件及完成注射者均贈送小禮物以安撫小朋友們的情緒;此外,為考慮家長及陪伴者之方便性,另增加7月30日及8月6日,連續兩個周六上午8點半到11點半,在臺北市建成國中設置院外施打站,提供民眾更多元性的服務,可先上網預約掛號。紀鑫說明,常規疫苗與COVID-19疫苗可同時間不同部位接種,亦可間隔任何時間接種;根據兒童健康手冊,嬰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為增強對疾病的保護力,有許多常規的預防注射時程,以6個月至5歲這個階段為例,正是常規疫苗接種較密集的期間,預定施打的疫苗,除了每年秋冬季節的流感疫苗外,包括以下7個時間點的常規疫苗:滿6個月的五合一、B型肝炎疫苗;滿1歲的水痘、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滿1歲至1歲3個月的13價肺炎鏈球菌、A型肝炎;滿1歲3個月的日本腦炎疫苗;滿1歲6個月的五合一疫苗;滿1歲6個月至1歲9個月的A型肝炎;滿2歲3個月的日本腦炎疫苗。依據CDC建議,兒童於確診COVID-19後,除3個月內無法施打新冠疫苗外,在醫師評估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並不會影響接種其他常規疫苗,請家長不必過於擔心。
1周新增3例日本腦炎病例 病蚊吸血高峰是「這2個時間」
疾病管制署今日公布國內上周新增3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為屏東縣屏東市50多歲男性、新竹縣湖口鄉50多歲男性及嘉義縣民雄鄉40多歲男性,3人發病日分別為6月1日、6月14日及6月15日,症狀包括發燒及意識改變等,經就醫通報後確診,目前均仍住院治療中。疾管署表示,3名確診個案中,屏東縣個案住家及工作地周邊發現有水稻田、豬舍等高風險場所,研判於住家及工作地周邊感染的可能性較高;嘉義縣個案主要於其租屋處、案母住家及工作地活動,其工作地周邊亦有雞舍、牛舍、水稻田及豬舍,研判於工作地周邊感染的可能性較高;而新竹縣個案於新竹縣湖口鄉住家周邊無高風險場所,惟其潛伏期間曾居住於其他縣市,該住家周邊有豬舍及羊舍,感染源待進一步釐清。衛生單位已前往個案活動地周邊進行誘蚊燈懸掛及化學噴藥等防治措施,同時加強對當地民眾衛教宣導及預防接種。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4例確定病例,個案居住地分別為新竹縣、嘉義縣、臺南市及屏東縣各1例,個案活動地附近多有高風險環境;2018至2021年全國同期確定病例數分別為21、12、7及13例,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惟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民眾不可掉以輕心。疾管署指出,臺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在臺灣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要病媒蚊,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後大多無明顯症狀,少數會有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甚至昏迷或死亡。請民眾儘量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在上述易孳生病媒蚊之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如果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藥劑。疾管署呼籲,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提醒民眾應按時帶家中適齡幼兒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疫苗,以避免因感染衍生嚴重後遺症。住家或活動地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的民眾應加強防蚊,如自覺有感染風險的成人,可前往旅遊醫學門診評估自費接種疫苗。
嘉義縣出現今年首例日本腦炎個案 49歲男意識不清就醫
嘉義縣出現今年首例日本腦炎個案,民雄鄉49歲男子無出國旅遊史,先是出現抽搐、意識不清就醫,23日確診是日本腦炎,經衛生局疫調,發現男子工作的工廠旁雜草叢生,前有大排溝、附近有水稻田,並找到1處日本腦炎病媒蚊陽性點,衛生局已完成工作地點及住家周圍病媒蚊調查,同時採取化學防治噴藥及掛燈誘捕病媒蚊等防治工作。傳出今年第一起日本腦炎案例後,衛生局針對個案工作地點及住家周圍病媒蚊調查,同時採取化學防治噴藥及掛燈誘捕病媒蚊等防治工作。(圖/嘉義縣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衛生局指出,49歲男子染日本腦炎是今年嘉義縣第一起,衛生局已針對確診者工作地點及住屋周圍進行病媒蚊調查、噴藥及誘蚊燈懸掛等防治工作,並提醒6至7月是日本腦炎流行高峰期,民眾應加強居家環境孳生源清除注意防蚊。傳出今年第一起日本腦炎案例後,衛生局針對個案工作地點及住家周圍病媒蚊調查,同時採取化學防治噴藥及掛燈誘捕病媒蚊等防治工作。(圖/嘉義縣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衛生局長趙紋華指出,夏天是登革熱及日本腦炎高峰期,傳染媒介包括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等,呼籲平時應注意居家環境衛生,做好病媒蚊孳生源清除工作,可使用捕蚊燈、加裝紗窗紗門,睡覺時掛蚊帳等防疫措施。趙紋華提醒,疫苗接種是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滿15個月以上的幼兒應依接種期程完成日本腦炎疫苗接種,另提醒國內57年次以上民眾及新住民未接種疫苗,如自覺有感染風險,可前往各醫院旅遊門診,縣內有長庚醫院提供服務,經醫師評估是否自費接種成人疫苗。
台南出現今年首例日本腦炎 感染後多數無症狀「嚴重恐癱瘓死亡」
疾病管制署今天公布國內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為台南市北門區50多歲男性,近期無國內外旅遊史,平日活動地點以住家周圍為主;6月7日開始發燒,6月9日出現下肢無力、意識改變等症狀,就醫後收治住院,後續並進行採檢,於今日確診,目前持續治療中。個案住家附近有豬舍及水田等高風險場所,研判於居住地附近感染可能性較高,衛生單位已針對個案住家及周邊養豬場進行環境清消及誘蚊燈懸掛之措施,同時加強對當地民眾之衛教宣導。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1例確定病例;2018至2021年全國累計病例數分別為37、21、21及28例,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惟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請民眾仍應注意防蚊,不可掉以輕心。疾管署指出,臺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在臺灣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要病媒蚊,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後大多無明顯症狀,少數會有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甚至昏迷或死亡。疾管署建議,民眾儘量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在上述易孳生病媒蚊之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如果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藥劑。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疾管署提醒民眾應按時帶家中滿15個月以上的幼兒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疫苗,以避免因感染衍生嚴重後遺症。住家或活動地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的民眾應加強防蚊,如自覺有感染風險的成人,可前往旅遊醫學門診評估自費接種疫苗
台南驚現「今年首例」日本腦炎 50多歲男發燒、下肢無力住院
台南驚傳今年國內首例日本腦炎個案!疾管署今天表示,台南市北門區50多歲男性近期無國內外旅遊史,平日活動地點以住家周圍為主,6月7日開始發燒,6月9日出現下肢無力、意識改變等症狀,就醫後收治住院,後續採檢於今日確診日本腦炎,為今年國內首例,目前持續治療中。疾管署表示,該名個案住家附近有豬舍及水田等高風險場所,研判於居住地附近感染可能性較高,衛生單位已針對個案住家及周邊養豬場進行環境清消及誘蚊燈懸掛之措施,同時加強對當地民眾之衛教宣導。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1例確定病例;2018至2021年全國累計病例數分別為37、21、21及28例,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惟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請民眾仍應注意防蚊,不可掉以輕心。台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疾管署表示,在台灣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要病媒蚊,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後大多無明顯症狀,少數會有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甚至昏迷或死亡。疾管署提醒,請民眾儘量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在上述易孳生病媒蚊之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如果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藥劑。疾管署呼籲,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提醒民眾應按時帶家中滿15個月以上的幼兒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疫苗,以避免因感染衍生嚴重後遺症。住家或活動地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的民眾應加強防蚊,如自覺有感染風險的成人,可前往旅遊醫學門診評估自費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