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發電廠
」 黃文基 林務局 黃漢 黃煥宗 國有地台電、臺博館合推電力特展 明起南門館展出
台電自2017年起舉辦電力文資特展,以多元形式將電力發展轉化為歷史文資展覽,如2017首辦電業古蹟建築展、2018赴松山文創辦「電力大地」特展、2019水力發電主題「川流電湧」特展,與2020以電力傳輸為主題展出的「島嶼脈動」特展。如今,台電獲邀首度與國立臺灣博物館聯手舉辦《島·電生活—臺灣電力的時代樣貌》特展,今(5)日揭幕。台電表示,特展規劃四大主題,展出來自台電、臺博館、臺史館、科工館等逾60件展品及超過160件珍貴影像,亦結合14顆歷史電表打造有如跨越時空的藝術互動裝置,6日起至2024年4月7日於臺博館南門館紅樓2樓展出,歡迎民眾一同探索島嶼來電的百年故事。5日下午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臺博館館長洪世佑及文化部次長李連權等貴賓共同為特展揭幕。台電表示,透過電業策展,除紀錄臺灣電力發展軌跡,也與社會大眾一起見證這片土地的歷史生活脈絡,感謝文化部支持且榮幸能與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臺博館聯手舉辦電力特展,讓台電投入電業展覽再邁進一大步。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右2)、臺博館館長洪世佑(左1)及文化部次長李連權(左2)與台電副總徐造華(右1)共同為「島電生活」特展揭幕(圖/臺電提供)。台電說明,特展序曲中,台灣近代重量級畫家陳澄波1915年創作作品《水源地附近》透過電線桿街景展現當時電力已進入生活的樣貌;畫中有煙囪的紅色建築即為同年完工的臺北預備火力發電所,也是臺北市區首座具規模的發電廠(裝置容量950瓩),現為台電綜合研究所。主題二「電的供給與需求」亦首次對外公開1929年由台電前身、臺灣電力株式會社製作的「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計畫圖」以及1937年的「日月潭發電廠相關設施分佈圖」,一窺日月潭發展歷史。特展展出台灣近代重量級畫家陳澄波1915年作品《水源地附近》,透過電線桿街景展現當時電力已進入生活的樣貌;畫中有煙囪的紅色建築即為同年完工的臺北預備火力發電所,也是臺北市區首座具規模的發電廠(圖/臺電提供)。特展首次對外公開1929年由台電前身、臺灣電力株式會社製作的「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計畫圖」以及1937年的「日月潭發電廠相關設施分佈圖」,一窺日月潭發展歷史(圖/臺電提供)。而特展主題三則以從古至今各類照明器具呈現電力對生活的影響,如臺灣早期電燈尚未普及的年代,主要以油燈、蠟燭、電石燈等作為夜間照明工具,其中現場展示的電石燈,在過往藉由上座盛水向下滴漏,讓水接觸放置於下座、主成份為碳化鈣的電土產生氣體,進而點燃噴火嘴作照明所用,更可透過水流速度調整火光大小,亮度比油燈、蠟燭高出許多。另展場亦結合動畫互動影像,可感受不同年代因電力帶來的生活景象變化。早期電燈尚未普及年代主要以油燈、蠟燭、電石燈等作為夜間照明工具,其中現場展示的電石燈,藉上座盛水向下滴漏,讓水接觸放置於下座、主成份為碳化鈣的電土產生氣體,進而點燃噴火嘴作照明所用,更可透過水流速度調整火光大小(圖/臺電提供)。台電指出,此次特展同步展出超過百歲的全臺第一顆電表,並由擅長沈浸式創作的范賀碩與來自英國的Blaine Whiteley兩位藝術家跨國合作,運用歷年具代表性的14顆電表,結合數位聲光特效打造互動裝置「島電風景」,讓參觀者彷彿瞬間跨越臺灣來電史。此次特展同步展出超過百歲的全臺第一顆電表(圖/臺電提供)。特展結合跨國藝術家合作,運用歷年具代表性的14顆電表,搭配數位聲光特效打造互動裝置「島電風景」,讓參觀者彷彿瞬間跨越臺灣來電史(圖/臺電提供)。台電表示,此次特展於臺博館南門館紅樓2樓自12月6日正式展出至2024年4月7日(週一休館),而門票20元可同時參觀該館其餘常設展及特展。台電除確保穩定供電,近年亦積極投入文資保存,自2016年啟動文資保存計畫、公共藝術與文化展演計畫,也成為第一個編列文資專案預算、成立專責單位並招募文資專才的國營事業,至今累積投入數十個單位、上百人清查萬件文資,2017年開始舉辦電力文資特展,除三度蟬聯文化部文馨獎,2019川流電湧特展更獲得與德國iF、美國IDEA、日本G-Mark並列世界四大設計獎的德國紅點設計獎殊榮。台電獲邀首度與國立臺灣博物館聯手舉辦「島·電生活」特展,今揭幕,四大主題展出逾60件展品及超過160件珍貴影像,6日起至2024年4月7日於臺博館南門館紅樓2樓展出(圖/臺電提供)。(圖/臺電提供)。(圖/臺電提供)。(圖/臺電提供)。(圖/臺電提供)。(台電廣告)
台電、臺博館合推電力特展 明起南門館展出
台電自2017年起舉辦電力文資特展,以多元形式將電力發展轉化為歷史文資展覽,如2017首辦電業古蹟建築展、2018赴松山文創辦「電力大地」特展、2019水力發電主題「川流電湧」特展,與2020以電力傳輸為主題展出的「島嶼脈動」特展。如今,台電獲邀首度與國立臺灣博物館聯手舉辦《島·電生活—臺灣電力的時代樣貌》特展,今(5)日揭幕。台電表示,特展規劃四大主題,展出來自台電、臺博館、臺史館、科工館等逾60件展品及超過160件珍貴影像,亦結合14顆歷史電表打造有如跨越時空的藝術互動裝置,6日起至2024年4月7日於臺博館南門館紅樓2樓展出,歡迎民眾一同探索島嶼來電的百年故事。5日下午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臺博館館長洪世佑及文化部次長李連權等貴賓共同為特展揭幕。台電表示,透過電業策展,除紀錄臺灣電力發展軌跡,也與社會大眾一起見證這片土地的歷史生活脈絡,感謝文化部支持且榮幸能與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臺博館聯手舉辦電力特展,讓台電投入電業展覽再邁進一大步。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右2)、臺博館館長洪世佑(左1)及文化部次長李連權(左2)與台電副總徐造華(右1)共同為「島電生活」特展揭幕。(圖/台電提供)台電說明,特展序曲中,台灣近代重量級畫家陳澄波1915年創作作品《水源地附近》透過電線桿街景展現當時電力已進入生活的樣貌;畫中有煙囪的紅色建築即為同年完工的臺北預備火力發電所,也是臺北市區首座具規模的發電廠(裝置容量950瓩),現為台電綜合研究所。主題二「電的供給與需求」亦首次對外公開1929年由台電前身、臺灣電力株式會社製作的「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計畫圖」以及1937年的「日月潭發電廠相關設施分佈圖」,一窺日月潭發展歷史。特展展出台灣近代重量級畫家陳澄波1915年作品《水源地附近》,透過電線桿街景展現當時電力已進入生活的樣貌;畫中有煙囪的紅色建築即為同年完工的臺北預備火力發電所,也是臺北市區首座具規模的發電廠。(圖/台電提供)特展首次對外公開1929年由台電前身、臺灣電力株式會社製作的「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計畫圖」以及1937年的「日月潭發電廠相關設施分佈圖」,一窺日月潭發展歷史。(圖/台電提供)而特展主題三則以從古至今各類照明器具呈現電力對生活的影響,如臺灣早期電燈尚未普及的年代,主要以油燈、蠟燭、電石燈等作為夜間照明工具,其中現場展示的電石燈,在過往藉由上座盛水向下滴漏,讓水接觸放置於下座、主成份為碳化鈣的電土產生氣體,進而點燃噴火嘴作照明所用,更可透過水流速度調整火光大小,亮度比油燈、蠟燭高出許多。另展場亦結合動畫互動影像,可感受不同年代因電力帶來的生活景象變化。早期電燈尚未普及年代主要以油燈、蠟燭、電石燈等作為夜間照明工具,其中現場展示的電石燈,藉上座盛水向下滴漏,讓水接觸放置於下座、主成份為碳化鈣的電土產生氣體,進而點燃噴火嘴作照明所用,更可透過水流速度調整火光大小。(圖/台電提供)台電指出,此次特展同步展出超過百歲的全臺第一顆電表,並由擅長沈浸式創作的范賀碩與來自英國的Blaine Whiteley兩位藝術家跨國合作,運用歷年具代表性的14顆電表,結合數位聲光特效打造互動裝置「島電風景」,讓參觀者彷彿瞬間跨越臺灣來電史。此次特展同步展出超過百歲的全臺第一顆電表。(圖/台電提供)特展結合跨國藝術家合作,運用歷年具代表性的14顆電表,搭配數位聲光特效打造互動裝置「島電風景」,讓參觀者彷彿瞬間跨越臺灣來電史。(圖/台電提供)台電表示,此次特展於臺博館南門館紅樓2樓自12月6日正式展出至2024年4月7日(週一休館),而門票20元可同時參觀該館其餘常設展及特展。台電除確保穩定供電,近年亦積極投入文資保存,自2016年啟動文資保存計畫、公共藝術與文化展演計畫,也成為第一個編列文資專案預算、成立專責單位並招募文資專才的國營事業,至今累積投入數十個單位、上百人清查萬件文資,2017年開始舉辦電力文資特展,除三度蟬聯文化部文馨獎,2019川流電湧特展更獲得與德國iF、美國IDEA、日本G-Mark並列世界四大設計獎的德國紅點設計獎殊榮。台電獲邀首度與國立臺灣博物館聯手舉辦「島·電生活」特展,今揭幕,四大主題展出逾60件展品及超過160件珍貴影像,6日起至2024年4月7日於臺博館南門館紅樓2樓展出。(圖/台電提供)(圖/台電提供)(圖/台電提供)(圖/台電提供)(台電廣告)
官員逼死我爸2/被徵收168個足球場換日月潭發電廠 他家卻無處可落腳
日月潭發電廠在台灣經濟擁有重要地位,是促使我國進入工業社會的關鍵,其背後卻藏有南投黃家人的斑斑血淚,據悉,黃家在日治時期犧牲約168個足球場的土地,換來日月潭發電廠近百年來的榮景,如今黃家人卻被趕到無處可落腳,黃家後代黃文基更因林務局不斷逼迫而在日前輕生,讓黃家人難以接受。本刊調查,黃家先祖黃漢在清朝乾隆時期就來台開墾,被任命為化藩六社通事,主管如今的埔里、國姓和魚池三城鎮,也就是如今通稱的水沙連地區,主要負責農業和與原住民溝通事務,相當於4分之1的南投土地都在黃漢的管轄範圍內。黃家先祖黃漢在清朝時擔任化藩六社通事,主管如今的埔里、國姓和魚池三城鎮,相當於四分之一的南投土地都在黃漢的管轄範圍內。(圖/張文玠攝)「我的祖先那時候是住在潭底,有戲院有書院非常熱鬧。」黃文基次女黃齡鋒提到,當時水沙連一代在黃漢的管理下可說井井有條,當地居民墾出良田無數之外,各種文教藝術活動也欣欣向榮,而日月潭在今年3月碰上難得乾旱,潭底遺蹟在被淹沒200年後終於重見天日。南投縣日月潭無償徵用民地轉型正義學會會長黃進昇表示,日治時期時,日本人為興建電廠而以「寄附、贈與」為名強行徵收黃家土地,當年日月潭面積僅5.75平方公里,如今全潭是8.27平方公里,也就是有120萬平方公尺土地沉在潭底,相當於168個足球場大小。南投縣日月潭無償徵用民地轉型正義學會會長黃進昇統計,日月潭底共有120萬平方公尺土地是黃家的,相當於168個足球場大小。(圖/張文玠攝)黃家人的犧牲換來了台灣經濟的繁盛,日月潭發電廠是當時亞洲最大、世界第八的發電工程,全盛時期曾提供全台灣3分之2的電力,是台灣光復後進入工業化社會的關鍵,台大教授林鐘雄就曾盛讚「如果沒有日月潭水力發電,臺灣就沒有現在」。日月潭發電廠風光無限,黃家人卻被迫遷徙到如今的水社梅荷園附近,國民政府來台後,曾開放1個月時間讓全台人民去登記土地,但當時正值228動亂時代,且埔里位處偏鄉,各項資訊皆不發達,消息傳回來時早已過了期限,黃家只好向林務局簽訂長年租約,只求能有個地方能安身立命。日月潭底在清朝年前曾居住約200戶人家,他們因日本人要興建發電廠而被迫遷徙,3月大旱露出的遺跡讓那段歷史重見天日。(圖/讀者提供)林務局卻在2006年時將黃家人的居住地劃為國有地,並要求黃家拆屋還地,黃家在一審判決中敗訴,黃文基也因此身心俱疲,於上月25日輕生抗議,黃家人如今只盼政府能「高抬貴手」,別讓父親走後仍死不瞑目。林務局表示,對黃老先生的離開甚表遺憾,但根據黃家提供的證據,他們在清朝和日治時期只有土地的耕種權而非「所有權」,而黃家早年的確曾與林務局有過租約,但符合《國有林地墾地補辦清理作業要點》規定的部分不在此次拆屋還地範圍內,林務局是因黃家人後來又再擴建才要求他們拆屋,法院一審已判決要還地,預計9月二審開庭,林務局將會尊重法院判決結果。
官員逼死我爸3/缺錢就來找麻煩 原墾農女兒控:把我們當肥羊宰
南投縣魚池鄉原墾農黃文基不滿林務局多年來索討祖傳土地,上月底選擇輕生抗議,黃文基次女黃齡鋒控訴,林務局長期的「追殺」行動讓父親身心俱疲,官員早年更時常上門「找碴」,要求父親給「回饋」,父親送錢送車只求能保住自己的家,如今卻被判拆屋還地,在心灰意冷下才會走上絕路。黃齡鋒表示,其祖先原本在日月潭擁有大片土地,日治時期因興建發電廠而被迫搬遷,國民政府時期並未償還土地,不識字的祖父黃煥宗因而以造林為名,與林務局簽訂租約。黃齡鋒提到,黃家所在的土地屬於旱地,只能栽種果樹等經濟作物,但林務局每次來便開始挑東揀西,稱阿公和父親沒有盡到保育職責,而在違建觀念還不興盛的60、70年代,官員更是不時會來找麻煩,指他們擴建的遮雨棚等設施不合規定,裝腔作勢的要將租約收回。黃家被判拆屋還地,黃文基三子黃鍾賢(左)其實已買好房子要奉養父母,但黃文基不捨祖宗基業,上月底輕生抗議。(圖/讀者提供)「官員不直接收鈔票,會說你去找誰,他『很厲害』,能幫你們解決問題。」黃齡鋒回憶,長輩們怕土地真的被收走,對官員都唯唯諾諾、不敢反抗,官員們則會假意要「指點迷津」,安排他們去找某位有力人士「想辦法」,塞錢塞禮後便會安靜一陣子,等下次哪個大官缺錢再來找麻煩。「我們家那時候連車都送了,爸爸才很不甘心。」黃齡鋒提到,家裡以前是賣伴手禮和給觀光客的點心,當時主要是日本遊客,父母半夜看到遊覽車來就要起來煮湯煮魚丸,一碗一碗的攢下積蓄,看起來生意興隆,其實也就圖個薄利多銷,卻也因此成為官員眼中的肥羊,這也早已是南投當地「不能說的秘密」。黃家祖父黃煥宗在不識漢字的情況下,與林務局以造林為由簽訂租約,卻就此成為官員眼中的「肥羊」。(圖/讀者提供)黃齡鋒說,爸爸退休後,家裡人幫他安排一個香腸攤,讓他可以烤烤香腸、跟客人聊聊天,每次講到這段過往,他的心情都會沉重很久,原以為司法會還大家公道,沒想到最終仍落得要拆屋還地的下場,爸爸也因此走上絕路,希望用生命對這個「只許州官放火」的社會抗議。林務局表示,對黃老先生的離開甚表遺憾,但根據黃家提供的證據,他們在清朝和日治時期只有土地的耕種權而非「所有權」,而黃家早年的確曾與林務局有過租約,但符合《國有林地墾地補辦清理作業要點》規定的部分不在此次拆屋還地範圍內,林務局是因黃家人後來又再擴建才要求他們拆屋,法院一審已判決要還地,預計9月二審開庭,林務局將會尊重法院判決結果。黃文基退休後在家人的安排下擺攤賣香腸,並時常與客人談到被家族被欺壓的過往,他最終則選擇以生命抗議。(圖/讀者提供)
官員逼死我爸4/日月潭年商機百億 土地每坪百萬直逼北市蛋黃區
南投縣魚池鄉原墾農黃文基因不滿林務局多年來索討祖傳土地,上月底以輕生抗議,而日月潭是台灣重要觀光勝地,每年可賺進百億商機,周邊每坪價格更近百萬,直逼台北蛋黃區,黃家就坐落在日月潭旁,這也讓黃文基家屬懷疑林務局積極討地的動機恐怕不只是「復育林地」這麼單純。本刊調查,日月潭早已成為台灣觀光的重要代名詞,不論陸客、日韓還是歐美遊客都必定到訪,全盛時期年商機可達百億,新冠肺炎疫情反而促進國內觀光,當地飯店仍一間又一間的蓋,今年的地價更是調漲超過3成。根據南投縣政府地政處統計,魚池鄉日月潭伊達邵地區因位於熱門觀光旅遊區,考慮其公告現值偏離市價甚多,其中88地價區段從去年每平方公尺的1萬4500元調漲為1萬9000元,調幅31.03%。日月潭土地在觀光業興盛下水漲船高,每坪直逼百萬,而黃家土地鄰近潭區,也讓他們懷疑林務局積極討地的動機「不單純」。(圖/讀者提供)而日月潭長年發展觀光活動,附近的建地早已被發展到幾乎飽和,在成交量少的情況下,成交價也因此居高不下,伊達邵地區在2016年時有一處住宅區土地交易,當時每坪價格是105.7萬元,此後3年只有共6筆交易,直到去年因國內旅遊熱潮帶動買氣,當地房地產交易暴增10件,住宅區土地單價仍高達每坪98.2萬元。而水社碼頭是日月潭搭船遊湖的重要據點,多家餐廳、店舖、旅館形成的觀光商圈,水社碼頭的周邊房價並不沒有伊達邵高,最高「僅」71萬元,近5年間也只有11筆交易,但當中就有7筆是國有土地標售案件。「我爸生前最常說的,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黃文基次女黃齡鋒提到,父親不滿大財團可以隨意開發,小百姓只是求個地方安身立命卻要被處處刁難,而黃家位於日月潭旁的「黃金地帶」有近600坪土地,如今日月潭房價居高不下,也讓他們懷疑林務局的「追殺」行動並不單純。林務局表示,對黃老先生的離開甚表遺憾,但根據黃家提供的證據,他們在清朝和日治時期只有土地的耕種權而非「所有權」,而黃家早年的確曾與林務局有過租約,但符合《國有林地墾地補辦清理作業要點》規定的部分不在此次拆屋還地範圍內,林務局是因黃家人後來又再擴建才要求他們拆屋,法院一審已判決要還地,預計9月二審開庭,林務局將會尊重法院判決結果。 林務局控告黃家占用國有地,提告刑事不起訴後,又提出民事拆屋還地訴訟,一審判決林務局勝訴。(圖/報系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