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成交值
」 台股 證交稅 財政部 稅收1月全國稅收年增26.3% 證交稅連9紅暴增1.8倍創3年新高
財政部16日公布最新稅收統計,1月全國稅收2233億元,年增26.3%、達466億元,以營業稅增加132億元、證交稅增加122億元、關稅增加40億元等成長顯著有關;其中,證交稅連9紅,1月實徵191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1.8倍,創110年2月以來新高。台股喜迎金龍年,雖然16日多頭攻勢暫歇、小跌37點、收在1萬8607點,但是本周短短2個交易日,指數大漲511點,三大法人加碼逾680億元,自2024年以來,台股累計上漲約4%,熱絡的股市交易氣氛,讓直接相關的證交稅1月暴增1.8倍。財政部統計處副處長劉訓蓉分析,1月上市櫃股票平均每日成交值為3483億元,比去年同期的2271億元年增逾5成,推升證交稅稅收,主要受惠AI議題延燒,市場也預期美國聯準會升息循環接近尾聲等因素,帶動股市交易熱絡。另外,今年農曆春節落在2月,與去年落在1月的時間點不同,導致交易日數較去年增加9日,讓證交稅實徵淨額攀升至191億元。近日台股單日的成交值連續站上4000億元大關,是否會推升2月證交稅的徵收金額?劉訓蓉指出,從數據上來看,2月股市日均成交值為4476億元,但股市瞬息萬變,而且指數上下震盪也大,後續仍需觀察變化才能夠確定。財政部統計指出,1月稅收以營業稅收最多,實徵淨額1014億元,較上年同月增加132億元,年增14.9%,主要原因為升息致金融業營業稅增加、國內需求穩定、適用外銷零稅率營業人申請退稅減少,加以礦產品、電腦及其附屬單元等進口稅額增加。官員同時指出,土地增值稅實徵淨額8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1億元、年增61.5%,創近20個月新高;遺產稅實徵淨額為42億元,為去年同期增加1.2倍,其中,主因是富人遺產貢獻,1月5000萬以上計有15件、年增6件,1億以上有7件、年增3件。
《平均地權條例》新制有效?擺脫負成長陰霾 契稅、房地合一稅6月轉正
6月與上半年房地相關的稅收表現財政部昨日公布6月全國賦稅收入,證交稅連續2個月正成長;房地相關稅收都有轉好的現象,契稅、房地合一稅6月分別擺脫連14個月及連3個月負成長的陰霾轉正。財政部官員表示,不排除與《平均地權條例》新制7月1日上路有關,但仍需後續觀察。昨日財政部公布6月土增稅67億元、年減率16.9%,持續第15個月負成長,不過減幅已收斂,值得注意的是,新竹縣、台北市都有大坪數買賣,相較於去年分別增加1.3億元、0.8億元。契稅6月稅收13億元,年增率1.4%,揮別連續14個月負成長轉正,主要是桃園營業用房屋以及台北市高單價住宅買賣貢獻;房地合一稅6月稅收36億元,年增率4.7%,也終止連續3黑。外界關心,房地相關稅目在6月轉亮眼,是否與《平均地權條例》上路之前的效應,刺激交易量所致?官員回應,不排除,但應連帶觀察7月等後續效應才能確定。另外,5月課徵房屋稅,因為10縣市實施囤房稅,所以6月房屋稅收273億元,年增2.4%。不過,升息加上政府連番打房,累計上半年土增稅、契稅、房地合一稅皆較去年同期銳減,土增稅年減175億元,為近30年同期的最大減量,契稅跟房地合一稅分別年減17億元和18億元,雙雙創下歷年同期最大減量。受到美股激勵、AI題材以及外資匯入,今年6月上市櫃日均成交值為3769億元,創2021年12月以來新高,6月證交稅達197億元,年增率27.9%,為連續2個月正成長。今年上半年證交稅收達到845億元,為歷年同期第3高,占全年預算數54.5%。財政部統計,6月整體稅收8534億元,年增73.7%;累計上半年稅收2兆936億元,年增49.2%,占全年預算數比率68.2%。今年全年稅收是否會超過預算數(俗稱超徵)?財政部表示,下半年還要實施營所稅,但目前經濟仍在下修,整體稅收表現尚待觀察。
證交稅連續8個月負成長 創20年最大減幅
2022年1-8月證交稅收情形財政部昨日公布8月全國賦稅統計,最受矚目的證交稅實徵淨額大幅滑落至141億元,年減42.3%,今年1至8月每個月都是負成長,前8月累計稅收1235億元,較去年銳減717億元,年減36.7%,是2002年網路泡沫化以來最大減幅。台股積弱不振,成交量大減,依財政部資料顯示,8月及累計前8月上市櫃股票日均成交值分別為2522億元、3099億元,遠低於去年同期的4382億元、4975億元,拖累證交稅表現。外界關切今年證交稅是否能達成1768億元的預算數?財政部統計處專委梁冠璇表示,距離預算目標還差533億元,也就是說,未來4個月平均每月稅收要達133億元,以此計算,上市櫃股票日均成交值要2613億元才能達標。梁冠璇表示,9月到目前為止,上市櫃公司日均成交值雖為2635億元,但證交稅易受政治、經濟環境變動因素牽制,在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Fed)將繼續升息下,後續稅收表現還待觀察。台灣金聯董事長施俊吉指出,市場預期美Fed在9月會升息3碼,除美元外,其他金融資產都可能進入熊市,台股從1月到6月跌幅逾20%,已然進入熊市,雖近期反彈,但是6月至今表現,仍屬於低迷。台股何時可回到18000點?施俊吉認為,美國應會維持高利到2023年底,台股與美股連動性高,「美股好,台股就會好;美股糟,台股也會跟著糟」,台股要收復失土,恐怕還要一段時間。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表示,去年台股大多頭,拉抬台股的成交量,反觀今年1月台股自萬八高點逐步下滑,量隨價走,以致證交稅大幅縮水,但相較過去10年平均成交值來看,今年成交金額表現並不差。展望未來,黃文清認為,短期台股價格、成交量要快速回升較為困難,惟待不確定因素消除後,股價緩步回升、量也可望增溫。
台股開低震盪驚險守住萬六 財長:難斷定入熊市
受美股暴跌千點影響,台股昨日盤中重挫404點,低接買盤進場、電子股跌勢收斂,終場下跌276點、收在1萬6020點,萬六失而復得。財政部長蘇建榮昨日表示,證交稅連續4個月負成長,確實與今年資金動能衰退有關,但不能因此斷定台股走入熊市的趨勢。財政部赴立院財委會備詢,立委林德福關心象徵台股動能的證交稅4月稅收僅153億元,年減37.5%,創34個月以來最大跌幅,並且連4個月都是負成長,累計前4月證交稅收655億元,年減幅度18.5%,是否意味著國內經濟走向衰退、步入熊市。蘇建榮表示,證交稅收和股市的資金動能,確實有關係,目前的上市櫃日均成交值大約是2500億元到3000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日均交易量4000億元的確較少,卻不至於回到「價跌量縮」的情況,目前也未有這個跡象。如果未來幾個月還維持3000億元的成交量,那麼證交稅收就會出現負成長,但也不能依此判斷台股步入衰退、進入熊市,只要量能還維持、即使價格上上下下,台股還是穩健的。蘇建榮表示,美國近期受通貨膨脹壓力,可能繼續升息,加上大型公司公布財報,有獲利不佳情形導致美股近期震盪。另外,國際大宗物資價格居高不下,國內物價上漲情形,對台股多有影響,惟實體經濟穩健,國安基金持續關注台股表現。華南永昌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表示,在美股血流成河之際,台股能守住「萬六」算是有好表現,盤面正面訊息是,「力守萬六、留1277點下影線」,其次是「IC設計強勢股出籠」、國泰證期顧問處分析師蔡明翰表示,台股後續走勢將呈「短多長空」格局,台股短多就是「跌深」,短期內有機會技術性反彈,但中長期來看,短期內看不到俄烏戰事停火曙光,預測大盤還是會持續破底。
半導體、航運股熱翻 2檔指數期貨6月下掛牌上市
期交所將在6月下旬推出「台灣半導體30指數期貨」及「航運指數期貨」。期交所指出,此次同時推出這2項期貨,除提供交易人更多選擇,亦可於類股輪動時,提供交易人即時掌握交易避險機會,為期貨市場挹注新動能。台灣晶圓代工及封裝測試皆為全球第一、IC設計為全球第二,半導體類股長期為台股最具題材之主流類股。「台灣半導體30指數期貨」交易標的為台灣市場半導體精選30指數,從上市櫃半導體類股中,篩選發行市值前30 大股票作為成分股,涵蓋台灣半導體供應鏈上中下游各次產業龍頭股,2021年底市值及成交值分別占上市櫃整體半導體類股92.72%及99.51%,可代表台股半導體股票整體表現。「台灣半導體30指數期貨」之推出,可提供交易人有效參與台灣半導體類股交易及避險管道,另該商品適用夜盤交易,有利交易人因應ADR國際市場行情變化操作。另外,我國航運產業亦具相當國際競爭力,依國際知名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公佈全球運力排名,我國海運主要業者如長榮、陽明等,長期市占排名全球前10名。而近期國內股票市場中,航運類股交易熱絡,為熱門話題之一,2021年航運類股票全年日均成交值及日均成交股數在台股均名列前茅,單日成交值躍居第一,顯示航運類股交易需求強勁。「航運指數期貨」標的為證交所上市航運類股指數,為國內最具代表性的航運股價指數,成分股涵蓋海運、空運及陸運等企業,類別多元,且時有輪動,與期交所現有股價指數商品標的相關性較低,可達互補效果。
台股兩天跌掉900點 證交所罕見喊話:投資人不必過度恐慌 台灣基本面堅實
因俄烏戰事持續進行,加劇通膨及美國升息政策等因素衝擊各國股市,台股昨(7)日大跌557點、跌幅3.15%,今日則跌了353.44點、跌幅2.06%。對於台股震盪走勢,證交所罕見連續2日發布聲明,呼籲投資人宜審慎理性面對。證交所指出,觀察近2日集中市場成交量均高於2021年集中市場日均成交值3,914.63億元,顯見市場動能十分充沛,且從各項經濟數據觀之,我國經濟環境穩定成長,上市公司競爭力及獲利均表現亮眼,台股體質相較其他新興國家穩健,因此證交所呼籲,在國際局勢動盪期間,投資人不必過度恐慌,宜審慎理性面對。回歸證券市場,長期展望仍應著重在基本面。依據上市公司111年1月營收資料,台股基本面佳,且上市公司配息意願高,台股殖利率在全球名列前段班,近期上市公司將陸續公告110年度財務報告及股利配發情形,亦將於3月10日前於公開資訊觀測站公告2月份營收資料,投資人將可持續關注基本面表現佳的優質上市公司。證交所表示,台灣在近年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愈來愈吃重的角色,經濟成長數據亮眼,2021年經濟成長率高達6.1%,而上市公司營收持續成長,2021年全年營收達38.2兆元,較2020年增加15.2%。另外,依據上市公司公告2022年1月最新的營收顯示,1月份全體上市公司營收較2021年同期成長8.92%,顯示台灣經濟基本面的堅實基礎。目前各主要預測機構均認為今年國內經濟仍可維持成長動能,當國際上出現黑天鵝事件時,國內加權指數會無可避免會同步下跌,惟呼籲投資人應保持冷靜,並審慎評估相關事件對台灣的影響。證交所將密切注意相關國際事件對台股市場之影響,倘股市發生非理性連續下跌,必要時將配合主管機關政策,採取各項穩定市場措施,而證交所亦會督促上市公司資訊傳達的及時性,密切注意上市公司受到俄烏戰爭影響的程度,確保投資人可得到充分的資訊。
台股3年共漲87% 市值首度超車韓國 證交所董座許璋瑤稱「百花齊放」
台灣證交所今(13)日舉辦歲末新春記者會。證交所董事長許璋瑤表示,自1961年證交所成立以來,去(2021)年是國內證券市場最繁榮興旺的一年,股價及交易量都創下歷史新高。許璋瑤說:「花若盛開,蝴蝶自來。現在股市可說是百花齊放,在全球低利率狀況下,台股對外資還是有很高的吸引力。」許璋瑤指出,台股已連續3年成長逾2成,累積漲幅達87.3%,於全球主要市場名列前茅。集中市場股價指數去年突破1萬8千點,收盤來到18,218點,全年漲幅23.7%,去年底股票總市值達到56.3兆元,是全球第16大市場;成交值達95.5兆元,日均成交值接近4千億元,排名顯著提升至第8名,屬於高流動性市場。更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底上市櫃總市值62.1兆元(含上櫃5.8兆元),折合2.2兆美元,更是首度超越韓國,台灣資本市場日益壯大。而全體上市公司獲利也是連續兩年大幅成長,去年前三季稅後淨利已超越3兆元,預估全年可望突破4兆元,創歷史新高;全體券商獲利首度超過千億元達1,054億元;三大政府基金前11月收益達4,180億元,三年來累積獲利超過1.3兆元;此外,去年證券交易稅收2,753億元,比預算數超徵1,553億元,顯示股市全面大豐收,全民共享股市榮景。許璋瑤表示,近2年上市公司營收也是持續成長,全體上市公司2021年全年營收達38.2兆元,較2020年增加15.2%,前三季稅後淨利甚至已超過2020年全年金額,優異營運表現為支持股市上漲主要動能。觀察各產業表現,2020年以來,半導體產業持續領軍帶動相關電子產業,營收及獲利連續成長,更可喜的是,2020年營收負成長的航運、塑膠與鋼鐵等傳統產業,於2021年轉為大幅成長。上市公司營運全面性復甦,國內產業基礎更加堅實有韌性。受到疫情影響,許璋瑤指出申請上市掛牌家數略顯遲滯,但因股市持續優異表現,近期申請上市情況已漸恢復,2021年共有30家,為2017年來新高。再者,上市公司營收獲利表現良好,產量供不應求驅使投資增加,去年國內民間投資預估成長18.9%為近10年來新高,同步帶動籌資需求,上市公司近兩年籌資均逾8千億元,高於2016至2019年平均4千億元,且籌資管道日趨多元,最近2年透過債券籌資金額都超過6千億元,有效降低投資資金成本。國人參與股市投資意願顯著提升,使最近2年總開戶人數增加非常快速,2021年新增開戶達77萬人,比過往約20萬人顯著增加,總開戶人數超過總人口半數達1,201萬人。全年有交易人數550萬人續創紀錄,較過去約300萬人顯著增加,尤其20至30歲年輕族群最為熱烈,開戶人數近2年每年增加20萬人,占其總人口比重從5年前25%大幅提高至44%,為國內股市注入新的活水。許璋瑤強調,台股具有高殖利率及低本益比優勢,是國際資金長期進駐的主因,歷年來投資金額大多只增不減,因此持股比率逐年攀升,2021年1月曾達47%高峰。惟遇到國際重大政經事件,外資基於避險也會調節因應,都會加重台股跌幅,包括:2008年金融海嘯、2011年歐債危機及2018年美中貿易戰等。最近2年外資共賣超約1兆元,但台股仍上漲2成以上,主要係外資賣超金額占總市值及其持股市值比重已顯著下降,2021年僅分別占0.8%及1.9%,且國人對台股信心提高,國內資金持續投資挹注,外資影響程度相對降低。
2021年稅收大豐收 財政部:超徵逾4000億元
大豐收!財政部11日公布2021年12月暨全年稅收統計,我國2021年總稅收達到2兆8,450億元,較預算目標數超徵逾4,000億元,總稅收及超徵數皆寫下歷史新紀錄。另2021全年稅收規模,年增率18.6%為近32年來最高,比2020年成長4,463億元,亦創史上單年成長稅額最高紀錄,表現十分亮眼。近年稅收超徵情況財政部統計處副處長陳玉豐表示,2021年全年總稅收大於預算數(2兆4,416億元)達4,034億元,全年預算達成率116.5%,創下我國稅收超徵數史上新高紀錄,前一次新高為2015年的1,878億元。2021年全年重大稅目陳玉豐指出,2021年除總稅收創新高外,營所稅(6,985億元)、綜所稅(5,256億元)、營業稅(4,821億元)、證交稅(2,753億元)、關稅(1,325億元)、房屋稅(833億元)、牌照稅(670億元)、遺產稅(330億元)、契稅(178億元)、期交稅(104億元)等10項稅目,皆創歷史新高水準。各主要稅目中僅娛樂稅受疫情停業影響未達預算數目標,其他皆達標。2021年全年稅收大豐收,主要為營所稅年增2,214億元、證交稅年增1,246億元、營業稅年增449億元等三大稅目成長。陳玉豐分析,營所稅之所以大增,主因2020年政府紓困免辦暫繳稅款企業,2021年報稅季回補入帳,加上上市櫃企業獲利成長豐厚,還有企業自繳稅額增加等因素所致。證交稅則受惠於2021年海運行情助攻台股交投熱絡,全年台股日均成交值達4,613億元創歷史新高,年增逾八成。營業稅則為國內產銷活動穩定、進口電子零件稅額增加所致。展望2022年稅收,我國有企業獲利成長、出口暢旺、內需回溫等三大正面因素,後勢可期。陳玉豐表示,以2021年前三季上市櫃公司表現,總營收約27兆元、年增近兩成,稅前淨利約3.3兆元、年增八成以上,估上市櫃企業全年營收與獲利有望挑戰史上新高,且企業2021年高獲利表現可遞延反應在2022年營所稅收部分。此外,我國2021年全年出口規模4,465億美元、全年出超規模653億美元,皆為歷史新高紀錄,尤其在需求不減趨勢下,台企有望延續出口優勢。至於內需表現,逐漸回溫,娛樂稅收也逐步回升,若疫情可即時控制,內需有望再升溫。
立法院三讀通過「當沖降稅再延長3年」 專家:不如討論調降證券交易稅
立法院院會昨天三讀通過《證券交易稅條例》修正案,當沖降稅優惠再延長3年,當日沖銷股票交易,證券交易稅率維持千分之1.5,至2024年12月31日止。券商公會表示,當沖降稅可提升台股周轉率、流通性,有助資本市場發展,期待能朝向常態化修法。但財政部長蘇建榮表示,為保留股票市場的政策調節的工具,因此修法僅延長3年降稅時限。為提振股市交易,台股自2017年4月28日起實施當沖降稅,將稅率由千分之3降至1.5,原訂實施1年,後續在2018年上半年又修法延長3年8個月,展延至2021年12月31日到期。根據證交所年報統計,2016年台股日均成交值為687億元,2017年受當沖降稅政策刺激,提升至974億元,2018年更提高至1199億元,2019年則為1094億元、2020年1863億元。今年受惠於上半年海運股行情,今年1~11月日均成交值爆發至4697億元規模,台股量能高速成長情況。財金部會認為,當沖降稅對國內資本市場的價量均有正面的影響,行政院再提《證交稅條例》修正草案,優惠再延長3年,昨日完成三讀。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在朝野協商時指出,今年上半年每天成交量大概4000億元以上,活絡市場,提振投資人對市場的信心,且違約比例非常低,僅占市場交易531萬人的0.014%,對於今年上半年有些個股當沖沖到5成以上,證交所已採取管理、警示措施。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指出,當沖降稅在行情好時,會有加乘效果,例如今年航運類股出頭,不少投資人在航運股上當沖,如果行情不好,投資人不進場,當沖降稅的作用就不大。政大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則表示,政府應健全資本市場,例如鼓勵企業辦理首次公開發行(IPO),而不是一直在政策面做多,表面熱熱鬧鬧,實際上創造金融泡沫的隱憂,一旦遇到風險,將缺乏因應政策工具,讓資本市場充滿不確定性。陳國樑指出,當沖降稅措施原本就是「強心針」,透過鼓勵投機刺激台股量能,但現在一再延長變成常態化,已有違財政紀律精神。就他的研究,當沖降稅每次延長所帶動的效果已逐次遞減,如果當沖降稅措施一再延長,不如討論調降證券交易稅,更能激勵台股。
30年來最大增加金額!台股巨幅震盪 證交稅連3月創新高
5月本土新冠疫情升級,台股雖巨幅震盪,但財政部昨日公布稅收初步統計,5月證交稅達294億元,連續第3個月創單月歷史新高;累積前5月證交稅1098億元,也創歷史新高,而年增金額613億元,為1991年、約30年以來最大增加金額。財政部統計,5月的稅收實徵淨額2932億元,年增金額650億元,年成長28.5%。累計前5月達8932億元,金額增1453億元,年增率19.4%,而今年以來創新高的稅目有關稅、遺產稅、證交稅、菸酒稅、營業稅、房屋稅與契稅等。台股震盪 成交量仍可觀受到外界矚目仍是證交稅,5月台股大幅震盪,仍創造可觀的成交量,台股5月及前5月的日均成交值分別為5781億元與4651億元,皆創歷史新高,使單月證交稅有294億元,已經連續20個月正成長,連續3個月單月創歷史新高;前5月證交稅規模已突破千億元為1098億元,規模創新高之外,年增金額613億元,是30年來最大的年增金額。房地合一稅2.0預計7月1日上路,與房地相關的稅目包含土增稅、房地合一稅及契稅同樣受到關注。據統計,5月土增稅達109億元,累計前5月為465億元,年增率分別為25.3%與14.6%,其中國泰金在桃園布局物流園區大幅貢獻。物資買氣熱 疫情衝擊緩與房屋交易相關的房地合一稅和契稅,據統計,5月房地合一稅(個人)有15.9億元,創歷史次高;累計前5月房地合一稅66.9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契稅5月17億元,年增63.8%,創今年以來新高、累計前5月73億元,年增率34.7%,創歷史新高。財政部官員解析,以過往經驗,房地合一稅改革,上路前1個月反應會最為明顯,5月契稅衝高主要來自於新建案交屋潮,而房地合一稅明顯飆升是否與逃命潮掛勾,則要進一步觀察。展望今年的稅收,財政部表示,這波疫情最直接的衝擊就是營業稅和娛樂稅,但防疫物資買氣不減,加上去年營所稅免暫繳的措施,今年回補下,可望減緩疫情所帶來的衝擊,而所得稅申報期限延長到6月底,稅收大約6、7月才會入帳,稅收情形才會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