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中心
」 颱風康芮風雨預測下修! 明剩「8縣市」達停班停課標準
康芮颱風來襲,為全台帶來強風豪雨。不過根據中央氣象署31日下午4點發表最新風雨預測狀況,明(1)日6時至12時,僅蘭嶼綠島、連江縣、澎湖縣3地區風力達到停班停課標準;雨量部分則有苗栗縣山區、高雄市山區、台中市山區等地達標;共計8縣市達標。不過最終是否停班課,仍要由各縣市政府宣布。今日20時至明日20時累積雨量預測。(圖/翻攝中央氣象署)明日6時至12時風力預測。(圖/翻攝中央氣象署)根據《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颱風暴風半徑於4小時內可能經過之地區,其平均風力可達7級以上或陣風可達10級以上、或未來24小時累積雨量預測達山區200毫米及平地350毫米(各縣市標準略有不同),且已致災或有致災之虞時,可依實際觀測發布停班停課。因此根據目前氣象署最新風力預測,明日6時至12時,全台僅蘭嶼綠島、連江縣、澎湖縣3地區達停班停課標準;雨量部分,苗栗縣山區、台中市山區、南投市山區、嘉義縣山區、高雄市山區、台東縣山區達停班停課標準。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31日下午在粉絲專頁發布圖文指出,康芮颱風「副中心」疑似正在發展中。鄭明典表示,看地面風場,目前嘉義縣靠海邊有個「明顯的逆時針環流」發展,指是受地形影響發展的「颱風副中心」。鄭明典表示,目前嘉義縣靠海邊有個「明顯的逆時針環流」發展,是受地形影響發展的「颱風副中心」。(圖/翻攝FB/鄭明典)鄭明典表示,如果追蹤雷達回波,雷達回波的旋轉中心約略在黃色圓圈範圍內。從回波看,基本上是中高層環流,似乎有直接過山的趨勢。風場代表的是低層環流,「颱風過山」常見低層的副中心取代原本的環流中心,但也會在高低層環流相遇後重新整合。康芮模式傾向於「由副中心發展來取代原中心」,但是觀測上還不明確,因為回波中心較預期完整,有直接過山的趨勢。
颱風「山陀兒」挑戰明生成!專家示警1效應:北部首當其衝
又有新颱風要生成!位於台灣東南方的熱帶性低氣壓,預估最快明天(28日)將增強為第18號颱風「山陀兒」。對此,氣象主播戴立綱示警,秋颱容易伴隨「共伴效應」需留意恐怖的強降雨,且北部首當其衝。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今(27日)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第22號熱帶性低氣壓相當接近台灣,原本此熱帶低壓的渦度旋轉中心偏北側,但由於高層輻散場支持西南側的強對流,導致低氣壓中心有往強對流方向偏移,現在雲圖上有個低雲環繞的旋轉中心在箭頭處發展,算是環流與對流已開始搭配起來,不過目前南側的垂直風切稍大,熱低發展還需要一段時間。衛星雲圖顯示有個低雲環繞的旋轉中心在箭頭處發展。(圖/擷取自Facebook/鄭明典)戴立綱在YouTube頻道「戴老師說天氣時間」發布最新影片,表示位於台灣東南方的熱帶性低氣壓,預估最快明天就會形成第18號颱風「山陀兒」,截至本周末天氣還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不過下周起需嚴防恐怖強降雨。戴立綱說明,由於北方冷空氣與颱風系統的暖濕空氣交織有機會發生「共伴效應」,因此下周一至周三(9月30日至10月2日)需注意有強烈雨勢來襲,且冷暖空氣的交會點通常會出現明顯降雨,桃園以北地區恐首當其衝, 宜蘭、花蓮等東半部地區也需留意局部大雨。
入夜鋒面再掃北台又轉雨!2地區「明起降溫」早晚偏涼
儘管雨勢趨緩,但天氣仍處不穩定狀態,鋒面今(24日)入夜後將再度通過北台灣,北部、東部地區須留意短暫陣雨或雷雨的發生。時序進入秋天,氣象專家賈新興表示,明起受到低壓帶偏東北風影響,北部及東北部早晚氣溫偏涼。分析師林孝儒今天在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發文表示,隨著鋒面北抬整體降雨有所緩和,中南部至花東地區為晴時多雲天氣,午後山區有熱對流短暫雷陣雨機會,北部及宜蘭地區仍受局部鋒面雲系影響,午後可能還是有機會伴隨熱力作用,山區有熱對流雷陣雨及較大雨勢可能。林孝儒指出,北方鋒面今天入夜後至明天將再度通過北台灣,北部及東部又將轉為廣泛短暫陣雨或偶雷雨的天氣型態,不過由於鋒面強度減弱,降雨量相對減少,中南部影響不大,但仍須注意午後山區熱對流短暫雷陣雨的發生。林孝儒說明,周四至周末(26日至29日)台灣維持東北風環境,主要的降雨型態為北部及東部有迎風地形短暫陣、中南部則以午後熱對流雷陣雨為主,直至周五至周末環境水氣將有減少的趨勢,降雨機率相對較低。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今天在YT頻道「Hsin Hsing Chia」發布影片,指受到低壓帶偏東北風影響,明起至周日北部及東北部早晚氣溫偏涼,下周三至下周四(10月2日至10月3日),則要觀察大陸冷高壓建立的狀況及其趨勢。鄭明典PO出衛星雲圖,透露已有2個低壓在發展中。(圖/擷取自Facebook/鄭明典)至於颱風動態如何?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在臉書PO出衛星雲圖,透露已有2個旋轉中心形成,「對照模式,這兩個小低壓模式都有掌握,左側這個似乎比模式預測的明顯!」且此兩低壓的互動可能影響台灣未來的天氣,後續須持續觀察。
熱帶性低壓恐出現意外強對流 吳聖宇曝「雨勢最大時段」
中央氣象署指出,今(21日)熱帶性低氣壓外圍雲系及低壓帶影響,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臺灣北部、南部、東南部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有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為多雲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對此,前氣象局長鄭明典在臉書貼出衛星雲圖,指出有2個旋轉中心,雖然熱帶性低氣壓強度不高,但受地形影響,「可能會有意外的強對流出現,還是要很小心!」天氣職人吳聖宇則指出,明天(22日)和下周一(23日)將是最不穩定時刻,降雨多、雨勢大。鄭明典今早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2個旋轉中心!哪個才是正牌的第19號熱帶性低氣壓(TD-19)?昨天追的是靠近台灣的這一個,但原本的預測路徑沒靠得這麼近,可能是模式把2個旋轉中心當成一個了!」他也表示,雖然這個熱帶性低氣壓強度不高,但是熱帶性低氣壓受地形影響,「可能會有意外的強對流出現,還是要很小心!」天氣風險公司氣象部經理吳聖宇也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從清晨的可見光雲圖來看,TD-19的中心已經很快的來到台灣東北方海面,右邊還有另一個環流中心存在,不過如果照先前的路徑推估,台灣東北方這一個應該是氣象署認定的TD-19。接下來在今天白天它會進入台灣北方海面,然後遇上今天下午逐漸南下的大陸高壓前緣東北風,接著就會減弱,並且逐漸轉化為南北風交會的狹長低壓帶中的一部分,大致上跟昨天預估的差不多,沒有進一步發展為颱風的機會,日本氣象廳(JMA)目前也還沒有對它採取動作。(圖/翻攝自Facebook/天氣職人吳聖宇)雖然TD-19發展不起來,但是吳聖宇分析,隨著它來到台灣以北,跟著它移動的西南季風強風軸水氣也會逐漸西移,最後合併到位於廣東沿岸的季風低壓環流內,對台灣來說,這股水氣的影響才是真的要注意的地方。吳聖宇續稱,今天台灣附近的水氣會越來越多,白天配合熱力作用,要注意陸地上或是沿岸地區旺盛熱對流發展的情況,各地都有機會出現局部大雷雨。今天晚間直接受西南季風水氣影響的嘉義以南、恆春半島以及台東地區仍將持續有雨,雨勢仍然會比較大。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北邊東北風往南推,跟西南季風交會,在南北風交會區域的台灣海峽北部到北部海面一帶,今晚也將會有比較旺盛的對流系統持續發展,不能排除影響到中北部、東北部陸地的可能性,需要多加注意。吳聖宇解釋,明天位於廣東沿岸的季風低壓逐漸加深,台灣附近南北風對峙的情況也將最為明顯,嘉義以南、恆春半島、台東地區要留意西南季風水氣可能帶來的大雨甚至局部豪雨機會。嘉義以北到東北部一帶則是要注意南北風交會區域上的不穩定環境,也可能會有比較旺盛的對流系統發展並且帶來局部大雨的可能性,如果對流發展非常旺盛的話,也不排除會有局部短時豪雨的機會,天氣可說是最不穩定的一天,提醒大家外出時要留意,並且避免前往危險的區域活動。吳聖宇說明,後天週一,廣東沿岸的季風低壓將逐漸往北推進,同時北邊南下的東北季風較為減弱,南北風交會對峙的區域有向北抬的趨勢,台灣附近慢慢轉為偏南風主導的環境,迎風面中部以南地區、恆春半島、台東一帶仍將持續有短暫陣雨或雷雨,仍可能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會,中部以北、東北部還是要留意熱力作用引發的旺盛熱對流現象,也會有局部大雨出現的情況,整體天氣還是不穩定。下週二(24日)季風低壓推入廣東內陸後逐漸減弱,不過吳聖宇表示,台灣附近仍是偏南到西南風環境為主,中南部地區、恆春半島一帶仍持續有短暫陣雨或雷雨,白天陸地上配合熱力作用,也還是會有熱對流發展帶來局部雷雨的情況,整體雨勢會比週一再減小,但還是要注意局部較大雨勢出現的機會。吳聖宇補充,整體來說,TD-19仍是一個曇花一現的產物,最後要留意的還是西南季風水氣的轉移,配合北方東北風南下交會所引發的不穩定天氣現象,尤其明後兩天仍是最不穩定的一段時間,降雨多、雨勢大,再度提醒大家要多留意,並且做好準備。
凱米颱風擺盪不登陸 專家估最糟結果:對花蓮2次重擊
強颱「凱米」逐漸靠近台灣,路徑並非直線運動,而是呈擺盪情形,登陸時間也不斷推遲。專家分析,颱風未來可能會「轉一圈」,假如轉大圈,可能會重回海上重整、鞏固環流,屆時對花蓮、蘇花恐造成再次的重擊。氣象署指出,凱米颱風今(24日)晚上8時中心位置在花蓮的南南東方約40公里海面上,以時速15公里速度,向西北進行移動,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53公尺,相當於16級風;瞬間最大陣風每秒65公尺,相當於17級風。7級風暴風半徑250公里,10級風暴風半徑90公里。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分析,凱米颱風目前在花蓮近岸漫遊中米,持續在跟中央山脈交手,過去2小時沿著花蓮沿岸往南移動,已經走了半個花蓮,最強核心持續侵襲花蓮及蘇花公路。凱米颱風預計深夜登陸。(圖/翻攝自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臉書)根據最新預估,凱米颱風有可能會「轉一圈」之後,在深夜於宜蘭南澳和花蓮市之間登陸,轉圈圈的大或小,會決定登陸的時間點;轉大圈,颱風核心重回海上,有重整、環流鞏固的時間,對花蓮、蘇花來說又是第2次重擊,「如果到深夜還沒登陸,時程才算是有延遲哦~這一消磨,對蘇花公路來說非常傷!」凱米颱風中心轉了一圈。(圖/翻攝自鄭明典臉書)另外,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也表示,凱米颱風受台灣地形影響,前面幾小時少往西南西方向移動,以往經驗,最後登陸階段可能再往北,而雷達回波圖顯示「颱風中心繞了一圈」,高層只是小幅南移,高、低層旋轉中心並不完全同步,要再繼續觀察。
今年首颱「珊瑚」減弱中…將於遠海上消散 專家:對台無影響
今年首颱「珊瑚」已經正在減弱當中,臉書粉專「天氣風險公司」指出,颱風強度未來將減弱,於遠海上消散,對台灣無影響。天氣風險公司在臉書更新颱風動態,指出「受到風切(高空西北風)影響,對流雲團已經跟旋轉中心分道揚鑣,颱風強度未來將減弱,於遠海上消散、對台灣無影響。」氣象局最新預報指出,輕度颱風珊瑚22日14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 10.5 度,東經 155.2 度,以每小時7公里速度,向西北西進行。中心氣壓1002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18公尺,瞬間最大陣風每秒 25 公尺,七級風暴風半徑 80 公里。
71歲老翁肩痛到無法洗頭 新型手術治療「終於能舉手」
71歲的王先生左肩疼痛數月,期間多次在各診所及醫院就診,並嘗試服用及注射消炎藥物、復健,但卻效果不彰。隨著時間推移疼痛愈發加劇,不但因手無法抬舉而導致洗頭吃飯等日常生活受限,更嚴重影響到睡眠品質,最後王先生決定到台南市立醫院骨科就診。經張浩銘醫師安排X光、高階軟組織超音波與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王先生的肩旋轉肌腱已嚴重斷裂且造成肩關節嚴重退化。考量其年紀較大且已嘗試過各類保守治療卻成效不佳,故建議接受反式人工肩關節置換手術治療,術後再搭配簡易居家復健,術後兩週手臂已可抬舉且疼痛大幅降低,生活品質獲得了顯著的改善。肩關節疼痛是中老年患者十分常見的問題,大多是因退化、缺乏運動或過度勞動所導致,此外,旋轉肌腱斷裂也是十分常見的原因。張浩銘醫師表示,旋轉肌腱斷裂常會導致肩部疼痛與手臂無力抬舉,並且隨著斷裂的肌腱逐漸內縮,肩關節軟骨也會隨之磨損,進而導致肩關節退化。嚴重者可能會有夜間肩部劇痛,或有如假性癱瘓一般,手完全無法抬舉等症狀。 一般對於症狀較輕微的患者,治療上會先嘗試服用或注射藥物、物理治療等;若未有顯著效益,則進一步考慮關節鏡肌腱修補手術。張浩銘醫師說,當肌腱已退縮至無法修補的程度,並可能合併肩關節退化時,已不適合執行肌腱修補,而會建議進行反式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術後再搭配肩部的肌力復健訓練,兩方並行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有效改善預後並增進患者的生活品質。張浩銘醫師指出,新型反式人工肩關節手術在國外已有20年左右的歷史,相較於傳統的全人工肩關節置換,新式手術的特殊設計可以調整肩關節的旋轉中心,讓病患藉由較強壯的三角肌,取代嚴重破裂無法修復的旋轉肌腱,幫助完成肩部動作,達到傳統肩部人工關節無法企及的成效。除此之外,反式人工肩關節手術也適用許多肩關節困難疾患,如肩關節骨折術後癒合不良、高齡合併肩關節粉碎性骨折、肩盂骨性缺損合併退化性關節炎、被忽略的肩關節脫臼等,應用十分多元,皆可與專業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策略。張浩銘醫師表示,此術式雖預後良好,卻價格高昂,因此相較於已有健保給付的人工髖、膝關節置換,較不被民眾所知;但近年來健保局已通過可用專案審查的方式進行申請,提供肩旋轉肌腱斷裂卻無法進行修補的患者一個治療選擇,確實是肩部疾患的一大福音。
「對流爆發」颱風冒雛形…台灣史上最晚警報有望? 周日起轉乾熱
台灣今年暑假都快過完了,但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半個颱風警報發布,今年恐會創下史上「最晚首發颱風警報」紀錄。「天氣風險公司」觀察指出,位在關島的熱帶擾動93W,隨著高空福散條件好轉、風切變小,對流越來越旺盛,且目前已經可以說是「對流爆發」的程度,後續增強為熱帶低壓的機會高,但後續有沒有機會發展成對台灣具有威脅的颱風?災害預報士賈新興目前根據歐洲預報評估,整體成颱機率並不高。「天氣風險公司」在臉書發文提到,這禮拜有許多熱帶擾動出現,前幾天看起來沒什麼起色的熱帶擾動93W,目前已到了對流爆發的程度。而對於熱帶擾動來說,旋轉中心附近的對流爆發,是有利增強的現象,因此後續93W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的機會看起來不低,且還有再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天氣風險公司」指出,預計接下來93W將沿著太平洋高壓邊緣移動,並於21日(周日)逐漸來到菲律賓東方或東北方海面,目前模式預報上還是有往北接近台灣或朝巴士海峽移動的分歧,「究竟最後會不會成為今年最接近台灣的颱風,讓我們…拭目以待。」而氣象專家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發文提到,根據最新模式模擬顯示,本周日至周二,在華中創歷史高溫之「熱帶大陸氣團」,其又乾又熱空氣逐漸從東海流出,台灣受其邊緣影響,午後雨逐日減少,僅侷限於小範圍山區。各地「晴朗酷熱」,氣溫逐日升。而下周一、二北部及東半部將出現「極端高溫」,並有挑戰今年最高溫紀錄的機率;要特別注意防曬、防中暑。下周三、四「熱帶低壓或颱風」或其外圍影響,台灣附近水氣增多,但各地受影響的程度,模式仍在調整。吳德榮指出,根據最新歐洲(ECMWF)系集模式模擬顯示,周日台灣東南方有「熱帶低壓或颱風」活動的機率,大致往西北移動;下周三接近巴士海峽,但不確定性範圍很大,連台灣都有被包括進去,但各國模式模擬結果存有不小差異。故是否成颱?何時成颱?是否會進入台灣的警戒範圍?皆為持續觀察的重點。
太平洋駕訓班?巴威颱風東部海域「S型轉彎」閃過台灣 2原因曝光
今年第8號颱風「巴威」今(23日)凌晨通過台灣東北部海面,目前以每小時13公里速度,繼續往東北東進行,氣象局已於昨日深夜解除海上颱風警報。實際上,今年已有好幾個颱風閃過台灣,這次的巴威也不例外,甚至還在東部海域「S型轉彎」,之後路徑開始偏離台灣本島,現在有天氣粉專對此提出解釋。臉書粉絲專頁「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22日貼文表示,巴威颱風S型路徑的原因有2個,其一是台灣地形與背風低壓,「當颱風周六早上在台東外海的時候,颱風北側的東風遇上台灣東北部地形,所以在台灣西北側製造出背風低壓。背風低壓一出現,就跟同屬低壓性質的颱風互繞,於是颱風的走向就偏掉了。」粉專在文中解釋原因。(圖/翻攝自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臉書)至於第2個原因,該粉專指出,巴威颱風強度弱,且受到菲律賓跟台灣地形破壞,因此結構沒有整合好,造成內部有很多旋轉中心,「這就產生一個問題:哪個旋轉中心才是真的颱風中心?很簡單,誰擁有很多對流雲系,誰就具有優勢,成為主環流的中心。不過,對流生長位置是有隨機性的,所以颱風中心會有一直『換人』的現象,又加上這些旋轉中心會相互繞行,導致颱風路徑出現扭曲的現象。」原因曝光後,大批網友紛紛笑說「小編越來越幽默了」、「巴威,你要把握這一次機會呀,握緊你的方向盤,你等下要搭西風帶新幹線呀」、「它可能是酒後駕車」、「高度懷疑巴威是酒駕」、「恭喜考過颱風駕照了~可以升格為中颱了」、「感覺小英上任的這幾年颱風幾乎都自動繞過台灣」、「躲避球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