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變異株
」 新冠肺炎 疫情 Omicron 變異株 新冠待冷氣房助長新冠! 專家示警「感染數上看150萬人」:8、9月恐又有一波
疾病管制署2日指出,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上升,上週(6/25-7/1)新增932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1週(6/18-6/24)新增815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64例死亡病例,較前1週新增40例上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對此,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也示警,由於今年夏天特別炎熱,因此民眾都躲在冷氣房內,而這可能會使疫情惡化,他也預估這一波感染人數恐上看150萬人。疾管署指出,目前全球主要流行變異株JN.1、KP.2及KP.3及近期快速增加的LB.1,皆因具免疫逃脫特性,具較佳傳播力,目前研究顯示無觀察到疾病嚴重度差異性;現有快篩與PCR等檢測方法仍能有效偵測,已核准抗病毒藥物亦持續有效。美國CDC評估接種XBB疫苗對青壯年與高齡者,皆具有效疫苗保護力,建議高風險者補接種疫苗,以得到更佳的保護力。疾管署進一步說明,國內新冠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評估近期仍呈上升趨勢,7月中旬後可能進入高原期。另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47%及38%,仍為國內主流株;KP.2的占比略升,分別為20%及25%,其餘重點變異株分別為LB.1占比為14%及9%,KP.3占比為9%及15%,XDV.1占比為8%及9%,將持續監測疫情變化及變異株流行趨勢。陳秀熙昨(3日)也指出,這波疫情各地發展沒有明顯差異,其中北北基屬於都會區,密集交流會加速病毒傳播,因此感染率相對高,且50至64歲,以及65歲以上這2大族群的致死率也會提升,尤其觀察最近1周,65歲感染後的死亡率是50至64歲的20倍。陳秀熙也點出關鍵,由於今年夏天天氣炎熱,因此民眾都待在冷氣房內,然而這種現象恐助長疫情。他也預估,台灣這一波流行的總感染數將上看150萬人,包括輕症、無症狀感染者。陳秀熙提醒,民眾可戴口罩、施打新冠疫苗,來加強防疫、預防感染,若有疑似症狀可使用家用快篩,並到醫療院所就醫。他也強調,台灣疫情發展和歐美相比,慢1個半月至2個月,目前歐美正流行新變異株LB.1,傳染力及免疫逃脫力不亞於KP系列病毒,若LB.1在台灣的病例占比持續上升,8、9月可能會再發展新一波疫情。疾管署則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可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呼籲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及免疫低下民眾等高風險族群,如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則可再接種第2劑以增進保護力,不僅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之健康。接種院所資訊可至疾管署官網「新冠/肺鏈疫苗專區」(https://gov.tw/eU4)查閱。
新冠迎流行期!估7月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莊人祥:不恢復口罩令
新冠疫情再起,疾管署預估,這波疫情高峰將落在7月中旬,屆時每周約有1千例中重症住院個案,若包含輕症個案,每周門急診就醫可能超過10萬人次。醫師表示,夏天仍有疫情上升,這和冠狀病毒不停突變有關,由於人體對新變異株抵抗力較低,就可能二次感染。疾管署長莊人祥表示,不會恢復強制戴口罩措施,但建議民眾前往人潮眾多場所時戴上口罩。國內再度進入新冠流行期,衛福部長邱泰源27日表示,「防疫體系還在」,因應新冠疫情上升,正積極進行4大策略,包括密切監測國內外疫情、強化防疫物品儲備和調度、訂定相關指引、加強衛教以及醫療院所合作。邱泰源指出,已提供300萬劑家用快篩試劑供基層醫療院所發放,並積極儲備新冠抗病毒藥物。莊人祥說明,國內瑞德西韋庫存量尚可使用159天,倍拉維96天、莫納皮拉韋17天,並已完成2萬人份莫納皮拉韋採購,預計7月4日抵台。莊人祥提到,莫納皮拉韋預防重症效果較倍拉維差,目前被列為「有條件下使用」,全球僅日本給予藥證,在台灣仍屬緊急使用授權(EUA),今年底就會屆效。待EUA失效或庫存用完後,莫納皮拉韋將逐漸過渡到其他用藥,例如美國FDA和我國食藥署正在審查倍拉維用於重度腎功能不全及透析患者。莊人祥表示,這是Omicron第6波疫情,已經超過今年初的第5波高峰,目前還在上升,但預估不會超過去年的第4波疫情。國內上周新冠併發症個案共817例、健保門急診新冠陽性約9萬人次,預估會在7月中旬達到疫情高峰,屆時每周併發症個案超過千例,包含輕症在內,可能超過10萬人次就醫。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預估,這一波疫情應和今年1、2月的疫情差不多,不可能回到過去的大規模流行,而是像季節性流感一樣,「以前是大海嘯,現在是小波」。至於口罩令是否可能重啟?莊人祥說,新冠肺炎已經不是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過去強制戴口罩措施已無法源,因此不會恢復相關規定,但仍建議前往人潮擁擠處戴口罩,各醫院也可以自行規定是否要求民眾戴口罩。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則建議60歲以上的民眾,在人多或密閉空間,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都要把口罩戴好。
新冠單周確診暴增623例 疾管署估8~9月達高峰
國內新冠疫情進入Omicron以來第六波流行期,疾管署今(18)日表示,上週(6/11-6/17)新增623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較前一週(6/4-6/10)新增329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38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20例上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疫情預計在8至9月達到高峰。此次公布的確診案例中,包含一位3個月男嬰,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男嬰尚不符合疫苗接種年齡,沒有潛在疾病,6月中旬出現發燒、咳嗽有痰、流鼻水等症狀,隔天又出現呼吸困難、呼吸喘,就醫發現為新冠陽性,並且X光顯示有肺炎,因為有呼吸窘迫收治加護病房治療,治療後狀況改善,住院第5天康復出院。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Omicron變異株檢出趨勢中,本土病例以JN.1占60%為多,KP.2占13%、XDV.1 占 10%、KP.3占9%,而國內新冠XBB疫苗迄今已累計接種277.7萬人次,全國接種率11.4%,仍然偏低,面對新變異株JN.1、KP.2、XDV.1等仍具預防感染及重症的功效,呼籲民眾儘速接種。疾管署提醒,由於國內疫情持續上升,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接種XBB疫苗是能減少感染後重症或死亡風險最有效的方法,提醒滿6個月以上民眾儘速接種;對於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低下民眾,呼籲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的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滿6個月以上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民眾等高風險對象,再接種第2劑以增強保護力,降低重症或死亡發生機會。
春節迎疫情高峰!醫曝2狀況「快篩揪不出」:肺部全是新冠病毒
新冠、流感及諾羅病毒齊發,求診病患塞爆各大醫療院所,加上即將迎來農曆春節假期,出遊或家族團聚恐讓感染人數激增。對此,國內醫師示警,面對越來越狡猾的新冠病毒,民眾可能會有「2種情形」篩檢不出來。疾管署推估,新冠疫情將在春節前後達到高峰,每日感染人數恐破上萬人,不過就有醫師提醒,隨著新冠病毒不斷變異,民眾在快篩時可能會有2種情況呈現「偽陰性」。醫師表示,第一種情況為「傳染初期」,開始發病時由於病毒量不夠多,前兩天快篩仍驗不出,可能要到第3天或是更遲才會篩出2條線,建議有呼吸道感染症狀時,可連續幾天進行篩檢。第二種情況為「新冠病毒移轉至下呼吸道」,若病毒已轉移到下呼吸道,恐演變成肺炎,此時肺部早已遍布新冠病毒,因此鼻腔採撿也無法篩出病毒,導致快篩結果為偽陰性,這種情況反而更加危險,如果民眾出現喘或缺氧的情況,需立刻到醫院就診。根據疾管署預估,1月28日至2月3日為新冠疫情高峰,每日預估有1.2萬人至1.5萬人感染新冠病毒;而近4週本土病毒株監測,新變異株JN.1占比上升至52%,已超過EG.5成為國內主流病毒株。對此,疾管署表示,新冠、類流感等2大疫情將在農曆年前大爆發,估1月28日至2月3日達到新冠高峰,屆時每日恐有約1.2萬至1.5萬人確診,且春節過後也會再掀一波疫情。
流感攀十年高峰! 專家示警:禽畜病毒「跨物種傳播」勿輕忽
台灣流行性感冒疫情大幅升溫,可謂近十年來最高峰!流感引發肺炎與死亡的整體人數有回升跡象,被視為2024年一大挑戰。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率領團隊於《健康智慧生活圈》直播節目列出全球大流行人畜共通傳染歷史疫情,並指出病毒基因重組成新變種病毒,傳給人類再大量散播病毒,即所謂「外溢效益」,風險不可輕忽。流感引發肺炎與死亡人數回升人類於1918年發現流感不斷變異。COVID-19興起後,流感疫情也上升。目前台灣流感疫情以A型(65.7%)為主,B型(27.1%)其次。流感高風險族群如年長者、有慢性病史、孕婦、癌症病患、具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等。流感高風險患者與COVID-19相同,因此疫苗的施打策略也相同,除醫護人員外,以高風險族群為優先施打對象,避免感染流行性感冒後轉為重症的風險。年長者有慢性病史孕婦癌症病患具神經系統疾病患者許辰陽醫師表示,大多數感染流感的病患都屬於輕症,如發燒、倦怠、頭痛、咳嗽,甚至噁心嘔吐、骨骼肌肉痠痛等一般症狀,少數患者會出現重症或併發症如熱痙攣、腦膜炎、心肌炎等症狀;孕婦可能會有早產風險等。▲大多數感染流感的病患屬於輕症,如少數患者會出現重症或併發症。(台大公衛團隊提供)流感引發肺炎與死亡的整體人數有回升跡象,代表台灣的流感疫苗的接種率仍不足。民眾務必在生活中要提高防疫的警覺,除了要施打XBB.1.5疫苗以及流感疫苗,在出入公共場合與醫療場所應配戴口罩。專家提醒,從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DC)通報紀錄顯示台灣2023年流感接種率,65歲以上長者只佔5成,學齡前幼兒佔6成,須持續注意流感疫苗中脆弱族群(如:年長者、孕婦、兒童、慢性病患者)施打情況,此外,克流感藥物使用、臨床照護也皆須提高警覺。流感病毒容易變異 每年都需接種過去流感包含三價、四價疫苗,現今台灣在可負擔情況下實施四價疫苗施打。然而,人畜共通傳染、流感病毒變異,使得流感疫苗不斷重組。人類流感疫苗發展呼應COVID-19疫苗快速演進,與病毒快速變異、人類生態環境破壞、氣候變遷有關。流行性感冒一直受到科學界與醫界的關注,並投入許多資源研究流感疫苗,主要仍是流感病毒容易造成世界流行,也會出現地方流行。造成流行的原因在於流感病毒中抗原基因轉移(antigenic shift)與抗原基因漂移(antigenic drift)2種機轉影響,當2株不同的病毒在適合的宿主內,就可能使得2株病毒的抗原基因出現變異產生新病毒株,造成大流行,例如1957年亞洲流感與1968香港流感便是如此。新病毒株可能在人類族群內或不同動物群體內經過馴化後,表面抗原出現些微變異,引發季節性的流行,也因此每年都需要接種流感疫苗。由於季節性流感已在人類族群內存在一段時間,通常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因此通常不會出現重症案例,流行趨勢會較抗原轉移造成之流行來的小型。2023至2024年流感季分離病毒株有H1N1、H3N2、B Victoria等病毒株,這與每年接種得流感疫苗能否提供保護有重要的關聯,如今年所施打的流感疫苗為四價流感疫苗,也就包含針對前述幾種病毒的抗體。進一步證實WHO今年對於流感病毒株的預測正確性,目前施打的疫苗可有效提供對現行流感病毒株保護力,專家呼籲尚未施打流感疫苗的民眾,應盡速接種疫苗。流行性感冒跨物種傳播風險全球大流行人畜共通傳染病毒包含:H1N1、茲卡、伊波拉、MERS等,因生態環境問題,病毒傳播至不同物種之間,基因重組機率越來越高。研究發現,蝙蝠身上帶有多種病毒,通常不會直接傳染給人類,而是先感染中間宿主如:穿山甲、水貂、紅狐等,產生病毒基因重組,利用新變種病毒傳給人類,由人類大量散播這些病毒,即所謂外溢效益(Spillover)。根據《刺胳針》(Lancet)發表一項研究指出,人類經過全球變遷、氣候變遷、土地利用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森林砍伐,人類與動物接觸生態環境改變,原本人類與動物生長在兩個平行世界,因上述人為破壞,使病毒在人類與動物之間有機會產生基因重組,而出現新變異株,這些新變異株經過全球人類傳播而擴散,最後可能逆傳染給動物。若不重視人畜共通傳染外溢、反外溢風險,將不斷出現新變異株,研發新疫苗對抗病毒變化將會變得相當困難。流感病毒跨物種傳播十分需要關注,目前常見禽流感如H5N2、H5N1、H7N9、H10N8等、豬流感H1N1、馬流感H3N8、H7N7。其中禽流感主要在候鳥與家禽中流行;豬流感源於家禽與豬隻間傳播,由於豬隻與人類生活環境關係密切,當豬隻感染禽流感,同時又帶有哺乳類的流感抗原時,就有可能產生新病毒,進而傳染給人類造成大流行;馬流感於馬群間傳播,多數為呼吸道輕症,H3N8致病性較強,感染馬隻併發細菌感染風險較高,偶有獸醫或飼主因高濃度接觸受感染報告。▲流感病毒跨物種傳播需要關注,常見如禽流感、豬流感、馬流感。(台大公衛團隊提供)杜絕病毒 三段防治達到宇宙健康以流感為例,很多中間宿主可能成為傳染病流行的源頭。因此,需面對不同的傳播途徑,包括水或空氣傳播。為了杜絕傳染病的發生,必須構建一個三段防治的架構。在傳染病發生之前,努力避免接觸和避免病毒與共同動物混合,從而防止基因的重新組合;在次段預防中,基因監測變得至關重要;第三段預防則是指希望在傳染病爆發之後,能夠採取有效手段預防進一步擴散和傷害的發生。【影片這裡看】健康智慧生活圈線上直播–宇宙健康防治傳染病大流行-新冠肺炎EG.5/JN.1疫情盛行
大感染潮1/新冠再起?台灣確診人數「1個月增5成」 跨年後單日恐2萬人中鏢
根據疾管署資料,11/14~11/20單周確診新冠人數為210人,自此一路上升,直到12/19~12/25已達326人,相較之下增加5成以上。面對即將到來的2024年,全台北中南東十場以上萬人跨年晚會紛紛登場,由於今年無防疫措施,疾管署也發出警告,認為跨年後單日確診人數恐達2萬人!再加上新變異株JN1傳染力極強,醫師建議最好先接種新冠疫苗,同時戴上口罩,才能保護自身健康。疫情解封後,民眾迫不及待地渴望回歸正常生活,走在街頭,戴口罩的人明顯已愈來愈少,但病毒其實卻從不曾消失,當人們對它已失去耐心與無感時,病毒正慢慢一步步入侵。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近期新冠的併發症跟死亡病例數都寫下近期新高,再加上聖誕節、跨年連假效應,預估在1月中下旬達到高峰,屆時每天可能有1.8萬至2萬人染疫。歐美疫情也升溫,根據英國《Daily Mail》報導,英國在12/13後新冠確診人數飆升,相較2周前翻倍成長,以重災區倫敦為例,平均每16人就有一人感染。其中新變異株JN.1最令人擔憂,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在12/13 將JN.1列為需留意變異株,迄已超過40個國家檢出「JN.1」。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目前美國44%的新冠肺炎患者都是被JN.1病毒感染,比率比2周前高1倍,新加坡JN.1病毒比例更高達6成,丹麥也達5成。而台灣在10/20就有自日本境外移入的JN.1病毒個案,10/30也檢出本土案例,目前仍是零星檢出,本土占比低於5%。羅一鈞說,JN.1是Omicron次病毒BA.2.86的子代,依現有證據顯示,JN.1可能具有較高免疫逃脫性及傳播力,所以會快速傳播,以台灣為例,預估1月中旬將成主流病毒株。研究顯示,XBB疫苗對新變異株JN.1仍具有一定的保護力,醫師建議65歲以上高危險族群盡快接種。(圖/報系資料照)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臨床上已看到JN.1病毒案例逐漸增加,但目前規模還不大,不過65歲以上的高風險族群要特別小心!」依據疾管署資料,新冠重症患者65歲以上長者占78%;死亡個案中更占90%。邱政洵因此建議「盡早接種XBB疫苗!」根據WHO在12/15公布最新疫苗建議,新冠疫苗不須更換疫苗株,繼續沿用XBB.1.5即可,最近何大一團隊發表的研究,由人類血清中和試驗顯示,XBB.1.5疫苗對XBB品系子代(EG.5,、HK.3、HV.1)及新興變異株(BA.2.86、JN.1)都有保護力。羅一鈞則提醒,年末聚餐及跨年活動參與人數眾多,今年已無嚴格防疫管制措施,如於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所、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建議戴上口罩保護自己與他人安全。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立民建議,如果本身健康狀況沒那麼好,跨年大型聚集活動還是少參加,如果要前往,就要做好2大保險措施,分別是完成新冠XBB疫苗接種、戴好口罩。
小心!流感、新冠疫情1月將邁入高峰 疾管署籲盡快接種疫苗
大陸冷氣團接連報到,氣溫不斷下降,流感高峰即將來臨,尤其耶誕活動之後接著跨年,人擠人狀況增加,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預估,跨年後1月第1周,呼吸道疫情將會激增,加上1月下旬也將邁入新冠流行高峰,呼籲民眾盡快接種流感和XBB疫苗。羅一鈞表示,耶誕節之後緊接著跨年人流增加,預估1月呼吸道疾病將開始激增,尤其春節期間,大陸人流大量移動,台灣流感疫情受到台商返台團聚跟交通往返,也會跟著升溫,呼籲符合公費對象者,盡速接種,目前全國公費流感疫苗剩餘約38萬餘劑,按照存量估計仍可以施打到春節後。另外,新冠病毒新變異株「JN.1」在全球占比快速上升,疾管署原就推估明年1月中下旬,新冠疫情可能因為新變異株而升溫,JN.1有潛力變成流行主力病毒株,推估不變,最高峰有可能單日病例數達1.8萬人到2萬人確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整合醫學照護科醫師姜冠宇指出,近年一項流感疫苗與心肌梗塞的研究發現,接種流感疫苗可降低28%心血管事件風險、41%死亡率。若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年輕族群,接種流感疫苗也有保護效果。另外,感染流感所引發發炎反應,會增加血液的凝固程度、造成血管收縮,接種疫苗可減低這類風險、避免引發併發症。因此鼓勵民眾應提前在跨年、春節等疫情高峰來臨前,主動接種流感疫苗,達到最佳防護效果,來保護自己跟家人。姜冠宇提醒,流感對慢性病族群的威脅也不能低估,年輕慢性病患若感染流感,除了提高重症機率外,病毒感染頻率太高也會出現長期後遺症,尤其是與疲勞、憂鬱及體力衰弱有關的「慢性疲勞症候群」,會對一般大眾或年輕慢性病族群造成最直接的健康及生活威脅。
國內新冠疫情略升!上週增258例 「新變異株JN.1」本土占比曝
疾病管制署今(19日)公布國內上週新增258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新增232例上升,新增病例中99%未接種新冠XBB疫苗。另上週新增32例死亡病例,與前一週新增34例相當,新增死亡個案中均未接種新冠XBB疫苗。近期國內疫情略升,併發症及死亡發生風險持續,全球COVID-19陽性率處高點且部分國家疫情上升,鄰近之東南亞國家病例數亦呈上升趨勢,須密切監測疫情變化。疾管署說明,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總計,本土檢出病毒株以EG.5(81%)為主,其次為XBB.1.9.1(6%)、BA.2.86(5%)及JN.1(3%)等;境外檢出病毒株以EG.5(53%)為主,其次為JN.1(28%)及BA.2.86(5%)等。JN.1為BA.2.86子代變異株,於多國占比快速上升,其中新加坡占比約60%,已成為該國主流變異株。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11月23日表示,依現有證據顯示,BA.2.86及衍生變異株(如:JN.1)可能具有較高免疫逃脫性,占比呈上升趨勢,惟疾病嚴重度並未上升,風險評估結果為「低風險」。疾管署表示,國內近期COVID-19疫情略升,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8%;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今年9月26日新冠XBB疫苗開打以來,本土通報確診併發症及死亡病例中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者皆占99%。依據荷蘭今年10月9日至12月5日針對60歲以上接種新冠XBB.1.5疫苗效益研究顯示,對於預防感染後住院保護力可達70.7%;預防重症(住加護病房)保護力可達73.3%。另WHO亦於12月13日公布最新疫苗建議,以及美國何大一博士團隊最新研究,現有XBB.1.5疫苗對於XBB系列(EG.5、HK.3及HV.1等)及BA.2.86系列(BA.2.86、JN.1等)之變異株皆有保護力。考量新冠可能在冬季再度升溫,且接種疫苗後約需2週後才會產生保護力,因此提醒6個月以上民眾,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及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趕快接種及早獲得保護力,降低感染COVID-19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國內新冠XBB疫苗已累計接種69.9萬人次,近七日接種人次4.98萬,亦較前期4.34萬人次增加14.7%,創近6週新高,顯示民眾接種意願升高。疾管署呼籲,民眾應持續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衛生好習慣,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或於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所、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建議要戴口罩維護自身健康。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在家休息,避免接觸脆弱族群,保護自己與他人。
「3病毒夾擊」恐多重感染!台大醫示警:秋冬再爆大流行
秋冬是病毒的活躍期,不僅新冠疫情升溫,就連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也大爆發。對此,台大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立民憂心表示,台大兒科病房持續滿床,且患者出現「多重感染」現象,導致病況嚴重度增加。黃立民指出,今年冬季包括流感、新冠病毒及呼吸道融合病毒等3種病毒合併流行,目前RSV與流感均未見明顯下降趨勢,可見「免疫負債」還沒還完,而由於新冠病毒再現新變異株,因此疫情「一定會再來」。黃立民示警,近期3種病毒來勢洶洶,不少患者檢驗後發現不只感染一種病毒,約有20%至30%個案出現多重感染情況,若是感染單一病毒嚴重度為40至50分,那麼同時感染2種病毒就會攀升至60至70分,顯示「多重感染」將造成病情惡化。對此,台大急診科醫師李建璋也提醒,現階段天氣還沒轉涼,但病毒已在炎熱季節流行,凸顯新冠疫情正在打亂傳染疾病的流行季節,研判秋冬會有一波更大的感染潮。
秋冬疫情升溫 醫籲:醫療負載需提前部署
全球新冠病毒不斷變異,世界衛生組織已於今年8月將EG.5列為需留意變異株(variant of interest,VOI),近期美國、新加坡已有升溫趨勢,依疾管署統計,國內近四周監測EG.5本土病例佔比逐漸上升中,新冠疫情恐將再升溫,依疾管署公布今年迄今抗病毒藥物領用人份達170多萬份,現有新冠醫療儲備量能是否足夠應加強盤點。國內醫療量能問題醫師提醒,民眾要配合接種疫苗、自主快篩,在新冠輕症階段給予藥物治療,避免惡化住院,尤其脆弱族群更不可掉以輕心,以防醫療量能不足恐影響中重症收治。台北長庚醫院感染醫學科教授黃景泰認為,全球新冠疫情走向開放,不斷有新病毒株出現,醫院裡仍有看到新冠肺炎重症甚至死亡的病例,因此年紀大、有慢性疾病、免疫不足或低下者都屬於脆弱族群,一旦出現疑似症狀時,建議先使用快篩檢測,並盡速就醫確診、積極治療。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指出,秋冬除了新冠肺炎之外,也是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好發期,但唯獨新冠肺炎可以由民眾自行檢驗,因此建議脆弱族群如有症狀,優先使用新冠快篩試劑檢測,如為陽性,就醫開立抗病毒藥物治療,可減少重症和長新冠(Long COVID)發生。新冠疫情解封後,醫療院所的各項防疫措施也陸續鬆綁。黃景泰提醒,醫院端若發現嚴重呼吸道感染、有肺炎跡象的患者,無論是否為脆弱族群,仍應保持高度警覺,積極使用快篩或PCR篩檢診斷,並即時給予藥物治療,避免造成更多的重症和死亡。 王復德提醒,接種疫苗也是不可鬆懈的防疫措施。目前已有使用新變異株XBB.1.5製成的新冠疫苗,預計9月底開放接種,如符合資格務必盡速接種,降低重症風險,而10月起接著打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進入後疫情時代,雖說與病毒共存,但只適用於條件好的人。」新冠肺炎可透過篩檢並由醫師判定確診,如輕症階段能及時提供口服抗病毒藥物,可有效降低中重症與住院風險。為避免秋冬因疫情升溫恐造成醫療量能超載,疫苗、快篩、抗病毒藥物必須提前部署。
第4波疫情捲土重來!天選之人「5月集體中鏢」 醫示警:快把口罩戴回來
儘管口罩解封,仍要注意疫情反撲!疾病管制署16日宣布Omicron已正式進入第4波疫情,感染科權威黃高彬分析,4月底口罩解封之後,感染人數就明顯變多。對此,也有網友驚呼,5月才過一半,但身旁的親友卻超多人開始確診,貼文曝光後,也釣出一群在之前從未中鏢的「天選之人」,紛紛哀喊「真的生不如死!」根據疾病管制署的監測,4月底以來新冠疫情持續呈現上升趨勢,特別是上周(5/10至5/16)併發症通報每日平均新增154例,比起前一周上升33%,5月起本土併發症累計2,022例。另在變異株監測方面,高傳染力Omicron亞型變異株XBB已成本土主流病毒株。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各項指標都顯示疫情在上升,Omicron已經正式進入第4波疫情,且預期疫情到6月底都處於上升階段。一名女網友也在15日於Dcard以「5月是不是很多人確診」為題發文表示,比起前幾個月,她身旁有蠻多人近日確診,也不禁讓她聯想,「2021跟2022年也是在5月的時候疫情很嚴重,大家有這個感覺嗎?或有神人知道是什麼原因嗎?」貼文一出也引來網友熱議,「回想一下往年都差不多在母親節前後確診高峰」、「對!前陣子都沒事,最近一週辦公室已經十幾個人確診了,而且也沒有特別群聚或一起吃飯,超怪ㄉ」、「我們學校也是欸,不管老師或學生。我們班就有幾個陸續確診了」、「我們家天選之人,五月也開始有人確診」、「我5月初確診,仔細思考4月底到5月初是不是有參加會群聚的大型活動呢?我只有往返公司和家裡,搭捷運通勤,還是想不通為什麼確診。」對此,也有網友異口同聲點出原因,「口罩解封吧」、「不就是因為口罩解封嗎?剛解封的時候還是蠻多人會戴口罩的,現在越來越少人戴了」、「就是因為大家開始脫口罩了原因很簡單」、「推測是跟口罩解封有很大關係。」文章還釣出一群之前從未中鏢的「天選之人」,「我們家天選之人5月也開始有人確診」、「我也在這一波中第一次了,還被同事暗自靠北...早上不該去上班,現在又不強制隔離,我有講就很善良了,不然我的工作你來做啊」、「本來以為是天選之子的我也在上禮拜六確診了,現在還是痛苦到爆炸」、「我以為我天公仔,自從疫情開始都沒確診過,而且我還是做長照的,居然!上個月確診了,我以為我很特別。」至於疫情為何捲土重來?感染科權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控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受訪時表示,這就是口罩摘除的後果,4月底以來可以看到通報人數不降反升,禁令解除後,不少人在公共場所不戴口罩,感染機會大增,且國內變異株流行比國外稍慢,近期XBB相關亞型增加,特徵就是傳染力更強,台灣很多人對新變異株沒有抗體,口罩一摘,被傳染機會就變多了。黃高彬補充,另一個值得擔心的是,流感有延遲情況,到現在仍在流行。黃高彬解釋,平常流感流行在1月至3月,4月疫情結束,但國內1至3月都在戴口罩,很多人沒有感染,口罩一摘就全都中鏢,變成4月份是流感增加、新冠也增加。不過現階段不會建議政府再拉高防疫措施,因此「現在的重點是自主保護」,原則上建議民眾盡量戴口罩,特別是公共交通工具、密閉場所還是要戴,至少維持到5月底,等天氣逐漸變熱,疫情下降的機會較高,到時候可以再評估防護程度是否維持。
韓國3月起解除大陸入境人員落地檢
韓國政府決定,將從3月1日起解除針對自中國大陸入境人員的新冠落地檢義務,以及自中國大陸航班統一降落仁川國際機場的限制措施,但自中國大陸入境人員行前檢測和填寫檢疫資訊輸入系統(Q-CODE)義務將延長至3月10日。韓聯社報導,韓國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第二總括協調官金星鎬22日在會議上公布上述方針。他表示,考慮到國內疫情形勢保持平穩,2月第3周自中國大陸入境旅客的落地檢陽性率降至0.6%等情況,目前可以進一步放寬涉華防疫措施。但金星鎬也說,自中國大陸入境人員行前檢測和填寫檢疫資訊輸入系統(Q-CODE)義務將延長至3月10日,而是否解除,將在觀察取消其他防疫措施帶來的影響後再做決定。韓國防疫部門自上月2日起要求自中國大陸入境人員入境後接受新冠核酸檢測,並暫停簽發中國大陸公民赴韓短期簽證;同月5日起,還要求在登機前提交行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或行前24小時內醫療機構開具的抗原檢測陰性證明。之後,韓國防疫部門將自中國大陸入境人員行前檢和落地檢、航班降落限制措施延長至2月28日。而隨著中國大陸境內新冠疫情趨穩,沒有發現新變異株感染病例,政府從11日起恢復向中國大陸公民發放赴韓短期簽證,並決定到2月底將往返韓中的航班數量增至每周80班,3月起增至每周100班。
疫情降級…各國已鬆綁防疫措施 專家:可開始解除室內口罩令
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第3年,各國已開始鬆綁口罩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預計在明日公布最新措施。公衛學者指出,台灣已有自然感染產生54%免疫保護力,部分人群也受到雙價疫苗保護,已可開始解除室內口罩令,但醫療及長照機構等特定場所仍應繼續維持。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提出新的健康照護解封指數,取代過去的流行疫情解封指數,考慮了兩個重要因素,1是使中重症降低,住院病人人數減少,存活率也就跟著升高,2是鬆綁防疫措施,讓自然感染保護形成。健康照護解封應低於一定標準,台灣曾在去年9月、10月達標,但隨後又出現新變異株、BA.5兩波流行,導致後來的健康解封指數再度升高,目前尚未達到標準,因此還無法解封。陳秀熙指出,聖誕節、元旦群聚後,部分醫療能量產生負擔,都會讓健康解封指數往上升,因此台灣尚未低於標準。為了要低於標準,我們必須要鬆綁一些措施,第一措施就是口罩以及隔離檢疫調整。韓國已於1月30日解除室內口罩令,但對於確診者仍需要隔離;日本也考慮在5月解除室內口罩令以及解除確診者隔離。香港則是從1月30日起取消確診者隔離措施,但仍需要配戴口罩。陳秀熙表示,雖然不同國家針對防疫措施鬆綁有不同的思維,但不管是在口罩或者是隔離方面,隔離措施的解除能解決人力短缺問題,特別是醫療業,可減少因健康照護能量不足所造成的損失。至於解除口罩,則代表了警戒措施的解除,口罩令從硬性變成軟性,對於大家具有很大的象徵意義。台灣因有自然感染產生54%的免疫保護力,以及部分人群受到雙價疫苗保護,陳秀熙認為,已可開始逐漸解除室內口罩令,但某些特定場所以及特定族群除外,例如醫療及長照機構仍要繼續維持。台灣從受到BA.5感染慢慢轉變成受到BA.2.75影響以及未來BQ.1的入侵,陳秀熙團隊也預測,台灣的流行將會變成小波的類地方流行,這對中重症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若不鬆綁防疫措施,未來健康照護指標的解封指數可能無法到達應有的標準,這部分仍需繼續思考。面對新型Omicron亞變種病毒,陳秀熙表示,我們要有新思維,對於強制防疫的3個重要措施,確診通報、室內口罩令、隔離政策,應考慮鬆綁。除口罩的接觸外,未來確診者可不需要再做輕症通報,使健康照護能量回到正常標準、連同衛生體系也可以一併恢復正常。另外,陳秀熙表示,當免疫防火牆所產生的安全保護,尤其是在台灣疫苗覆蓋力高的情況下,確診個案也可從原本的5+N 改成0+N自主防疫,就如同監測感冒,視身體情況進行自主防疫。如此一來才能讓醫療人力、各行各業的人力恢復正常。
邊境鬆綁!2/7起取消中國入境旅客採檢 入境改為「0+7」有症狀才快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1)日宣布,經評估中國入境旅客唾液採檢之陽性率持續處於低點,自今(2023)年2月7日起(表定航班抵臺時間),取消對中國直航入境我國航班及金馬地區民眾春節交通專案等旅客,於機場/港口進行唾液PCR檢驗之措施。此外,自中國啟程經港澳轉機入境臺灣的旅客,須持有啟程地搭機前48小時內PCR檢驗報告或24小時內抗原快篩檢驗報告之規定,亦於同日起取消。指揮中心指出,為保障國人健康安全且同時偵測中國高風險變異株,實施加強自中國來臺旅客採檢措施專案,自今年1月1日至29日止累計執行逾4.6萬人次,篩檢境外移入確診病例逾4千人。惟經評估中國來臺旅客採檢陽性率已由每日25%降至約2%,持續處於低點,可定序檢體量下降,且監測結果以BA.5、BF.7為主,未偵測新變異株出現等因素;另考量現行仍維持不開放中國觀光客來臺之政策,故將邊境防疫作業回歸常態監測與管制。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近期國際疫情趨緩,未發現具威脅性之新型變異株,且近1個月來每日境外移入個案佔當日確診病例數比例低(約0.4-2.2%),同時針對有症狀的入境旅客,均可主動洽疾管署檢疫人員於必要時進行採檢,加以國內販售家用抗原快篩試劑通路普及,民眾購買便利,故自今年2月7日起,調整入境者於機場/港口自由領取家用抗原快篩試劑由4劑改為1劑,0+7自主防疫期間有症狀時才加驗快篩。如有需要者,請至各通路(如藥局或有販售快篩試劑之超商/零售通路)購買。指揮中心強調,所有入境旅客檢疫措施仍維持7天自主防疫,請民眾配合相關規範,有症狀時才加驗快篩,維護個人健康及社區安全。(圖/指揮中心提供)
新冠+流感夾擊 專家:疫情高峰恐提早報到
國內已進入第三波Omicron疫情,昨天新增2萬5674例新冠肺炎本土個案,較上周同期增加4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預估新冠疫情高峰將落在農曆春節前後,但專家認為,目前已經確定1月會有新一波疫情向上,由於新興變異株潛伏期更短,隨著國人陸續於春節前返台,疫情高峰恐提早報到。新冠疫情自2019年12月31日首度現蹤,如今已邁入第4個年頭,國內累計884萬7360例確診,1萬5253例染疫死亡。昨新增本土病例數仍高居不下,其中新增93例中重症個案,另新增81例境外移入個案、38人染疫死亡。台大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分析,目前已經確定1月會有新一波疫情向上,但會不會很快降下來,就要看新變異株的發展;近期大陸各地就有超過2種新變異株正在流行,如未來大量進入台灣,就可能影響國內疫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指出,多數旅外國人會趕在1月15日前返台,即使確診隔離5天,仍可趕上農曆春節與親友相聚;而最近崛起的BQ.1、BF.7、XBB等新變異株潛伏期較短,平均2天就發病,因此預估疫情高峰將提早發生,可能落在過年期間。另外,近期國內流感疫情也蠢蠢欲動。疾管署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國內最近兩周新增5例流感重症個案,全台累計達19例,目前流感疫情穩定、沒有明顯上升跡象,但農曆春節期間出入境頻繁,「過年後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有待觀察流感疫情變化。台灣邊境解封後首度迎接農曆春節,連帶拉抬流感疫苗打氣,疾病管制署採購640萬劑公費流感疫苗,目前已接種632.5萬劑,全台僅剩7萬多劑。莊人祥推測,可能因為邊境開放、民眾有出國規畫,或是預期流感疫情會增加,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情形較往年踴躍。新冠和流感疫情夾擊,黃高彬提醒,冬季病毒流行周期約8周,國內流感個案雖然從去年12月開始現蹤,但標準流行期高峰預計落在隔年1月中到3月中,因此直到今年3月中前都不可輕忽流感疫情。黃高彬分析,由於流感疫苗接種情況不錯,預計今年不會發生流感大流行,應不至於嚴重影響新冠疫情,但新冠病毒威脅還是存在,尤其高風險族群感染後發生嚴重併發症機率高,仍須留意新冠肺炎及流感形成雙重威脅。
已逾10萬人重複確診! 新一波疫情高峰將落在「這時候」醫教防堵1招
台灣雖然針對新冠疫情已經解封大開國門,但最近第三波新冠疫情再起,疫情指揮中心甚至推估,新一波疫情的高峰點,可能落在過完農曆年的2月初;且截至本月28日止,國內已超過10萬人重複確診新冠。面對疫情再起,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科主治醫師師蘇一峰呼籲,還沒接種BA.5次世代疫苗的民眾,建議趕快施打,防堵再次嚴重感染。蘇一峰透過臉書表示,這波新冠新變異株BF.7算是來勢洶洶,先前已打BA.5次世代疫苗,或是前一陣子才剛確診完的人,面對新變異株BF.7,嚴重感染的機會明顯降低,若民眾會擔心確診,建議趕快去打疫苗,這對新變異株BF.7還是有效的。指揮官王必勝也對外表示,目前國內的次世代疫苗覆蓋率並不高,只有約12%,而最近重複確診的比率明顯升高,呼籲民眾無論是否曾經確診過,只要距離前次接種疫苗超過12周的人,都建議最好追加施打BA.5次世代疫苗。
3大新變異株侵台「亞洲流行XBB」 恐取代BA.5?羅一鈞給答案
新冠肺炎進入後疫情時代,許多國家逐漸開放邊境政策,不過病毒仍不斷變異,除了新變異株BF.7外,還有BQ.1.1及XBB,正在入侵台灣。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新加坡的XBB已經超過50%,而香港的XBB境外移入也超過其他變異株,因此推測XBB在亞洲可能成為下一個取代BA.5的變異株。羅一鈞提到,從美國的資料來看,BQ.1.1比其他變異株較強勢,雖然目前BA.5占多數,但當地許多專家預測,該變異株更有增加的趨勢,可能會取代BA.5成為主流病毒株。不過,在亞洲地區,新加坡的XBB變異株已經超過50%,香港統計至昨(17日),境外移入中的XBB也超過其他新興變異株,占10%以上,XBB有機會取代BA.5,成為亞洲的強勢變異株。羅一鈞強調,過去在Omicron流行期間,也有傳出一些類似的強勢病毒株,比如當時印度出現BA.2.75,但也只在印度造成流行,並沒有在其他國家爆發,所以這些多點、多不同、多株、多病毒株的流行態勢,是一個正在發展的局面,還需要後續的觀察,才能預測究竟哪個病毒株,會在哪個區域造成流行。羅一鈞透露,國內會密切監測境外移入檢出的情形,現在就預測11、12月哪個病毒株會成為疫情主流,都言之過早。
Omicron亞型變異株來勢洶洶 感染科名醫:這招能降低風險
Omicron亞型變異株不斷變異,近期又冒出BQ.1、BQ.1.1、XBB.1、BF.7等,對此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邱政洵也表示,現在變異株雖然很多,但普遍「致病力減弱、傳播力加強」,所以民眾不用為此感到過度緊張。此外,邱政洵認為疫苗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降低」風險,所以民眾還是要做好自己的日常防護措施。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兼主治醫師的邱政洵指出,現在變異株很多,但在各國的佔比都還不是很高,不確定未來是否會成為主流,疫情指揮中心也預測國內未來2到3個月內的主流變異株仍會是BA.5,且這些變異株雖然種類繁多,但都往「致病力減弱、傳播力加強」的方向演化,這也是疫情必走的過程,「民眾沒必要緊張,緊張也沒用,大家掌握自己防疫大方向最重要。」不過邱政洵強調,變異株部分仍是疾管署持續監測的重點,以了解個案感染的是哪種變異株,進行病毒基因定序篩檢,並在監測到新變異株時告知民眾相關訊息。至於Omicron變異株頻繁出現的問題,邱政洵直言,各國目前面臨的狀況都一樣,重點就是做監測,然後邊境開放的同時,民眾還是要做好防護,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洗手等,並盡量避免不必要的群聚,而且政府不可能走強制防疫的回頭路,所以大家要把防護措施做好,才更有機會度過社區本波高峰。至於有些民眾因為接種「次世代疫苗」後還是存在死亡風險,而開始懷疑接種疫苗意義與效果,對此邱政洵直言,「不是這樣想的」,疫苗最重要的存在意義就是「降低」風險,科學上目前也不存在能夠完全預防感染或死亡的疫苗,所以民眾還是要做好自己的日常防護措施。
3大新變異株累積7例「來源國曝光」 羅一鈞曝取代BA.5機率
指揮中心今(17日)公布新增28,806例本土個案,其中BA.5仍占絕大多數,但也新增BF.7、BQ.1.1及XBB等新興變異病毒株案例。對此,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目前新興變異株雖沒有發現增加重症或死亡機率,不過仍須做好個人防疫措施,疫苗打好打滿。羅一鈞表示,目前3大新興變異株BF.7、BQ.1.1和XBB總共檢出7例,而BA.5仍為主流病毒株並占所有定序中的98%,因此目前無法預測哪一個新興變異株會取代BA.5成為下一波主要病毒株。另外目前BF.7累積4例、BQ.1.1有2例、XBB為1例,另有103例BA.4、1,023例BA.2與50例BA.2.75。(圖/指揮中心提供)羅一鈞進一步指出,目前新興變異株除多為輕症個案外,主要特點是傳播力增加、具免疫逃脫特性和疫苗保護效果下降,不過這3大新興變異株流行地區均不同,BF.7主要在歐洲及中國大陸、BQ.1.1為歐美、東南亞及孟加拉則是XBB。羅一鈞強調,更先進並用來對付新興變異株的單株抗體,國際上已在持續研發,且預防方式還是把疫苗打好打滿。尤其針對Omicron設計的次世代疫苗,預期會對新興變異株有些交叉保護效果,加上目前新興變異株沒有觀察到會增加重症或死亡率,因此大家不用過度恐慌,並持續做好防疫措施,減少在國外染疫後把病毒帶回國的風險。
新變異株BF.7來襲世衛示警 症狀懶人包一次看
Omicron變種病毒持續威脅,中國廣東韶關日前首度檢出BA.5病毒分支「BA.5.1.7」,而另一個BA.5病毒分支「BF.7」,為「BA.5.2.1.7」變異株的簡稱,傳播更廣,世界衛生組織(WHO)示警恐成為全球主流,還有專家擔憂帶來更大風險,以下針對BF.7整理出懶人包一次看懂。中國廣東韶關日前首度檢出BA.5病毒分支「BA.5.1.7」,而另一個BA.5病毒分支「BF.7」傳播更廣,世界衛生組織(WHO)示警恐成為全球主流,還有專家擔憂帶來更大風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2日表示,BF.7全名為Omicron BA.5.2.1.7,國內已驗出3例BF.7境外移入個案,分別來自荷蘭、法國、美國,但至今尚未檢出本土病例;至於BA.5.1.7,無論本土或境外都未驗出。何謂BF.7?BF.7是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演化而來,10月4日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首度驗出,擁有更強的免疫逃脫能力,而Omicron系譜早已免疫逃脫特質而惡名昭彰。症狀?包括顫抖、頭痛、胸痛、嗅覺改變、持續咳嗽和聽力喪失,多數都與感染Omicron其他亞型變異株相似,但不能忽略其他新冠症狀,像是疲憊、腹痛、腹瀉、流鼻水、喉嚨痠痛。專家建議民眾可接種增強對抗這些病毒的新二價疫苗。傳染狀況?中國10月9日通報逾1700例,根據官媒《環球時報》10日報導,「新的Omicron變異株BF.7一周內才在內蒙古自治區首度發現,周一已經席捲更多中國省份」。除了中國,BF.7也在德國、法國、丹麥、英國和比利時等國迅速蔓延。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數據顯示,BA.5和BA.4.6仍是最具傳染力的前2大主流毒株,但BF.7以4.6%位居第三,不過CDC認為,BF.7可能會取代前兩名,另外,美國心臟科權威托波爾(Eric Topol)7日就曾表示,BA.5持續消退,但BA.2.75緩慢攀升,BF.7和BA.4.6也有進展。專家建議民眾可接種增強對抗這些病毒的新二價疫苗。威脅程度?根據公衛專家表示,BF.7傳播率更高,免疫逃脫能力更強,就算曾經確診過或是接種疫苗的人也會被感染,專家不排除今年秋冬感染恐會激增,甚至使得疫情預防和管控更為複雜。白宮新冠數據主任夏帕爾(Cyrus Shahpar)指出,雖然BA.2.75、BA.4.6和BF.7等新亞型變異株緩慢成長,未來幾周還會出現更多病例,但「針對這些Omicron的亞型變異株,我們擁有增強對抗這些病毒的新二價疫苗,若去接種,就能度過安穩的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