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集團
」 Google劍指谷歌!OpenAI與多家新聞媒體出版商合作 計畫推出AI搜尋引擎「SearchGPT」
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OpenAI」正在測試一款人工智慧(AI)線上搜尋引擎「SearchGPT」,其將使用生成式AI收集資訊並以對話的語氣回答問題和搜尋結果,幫助用戶更快、更輕鬆地找到他們的查詢內容,目前僅向一小部分用戶開放測試,且尚未透露正式的推出時間,預計「SearchGPT」最終可能會整合到「OpenAI」的「ChatGPT」聊天天機器人中。據科技雜誌《連線》(Wired)的報導,「OpenAI」發言人伍德(Kayla Wood)拒絕向《連線》提供演示新工具「SearchGPT」的詳細資料,但證實該公司已向若干合作夥伴和新聞媒體出版商取得訪問權限,並根據他們的反饋內容改進搜尋引擎的功能,此舉被外界解讀是正面劍指搜尋引擎龍頭「Google」。「OpenAI」的主要投資者微軟(Microsoft)是最早向大眾發布生成式AI搜尋引擎的公司之一,該公司於2023年把AI聊天機器人「ChatGPT」背後的人工智慧技術整合到旗下的網路搜尋引擎「Bing」,以及瀏覽器「Edge」中。微軟的人工智慧搜尋引擎現已更名為「Microsoft 365 Copilot」。隨後,「Google」以及由AI聊天機器人驅動的研究和會話搜尋引擎「Perplexity AI」等多個競爭對手,都向用戶推出了自己的AI搜尋服務。例如「Google」就在搜尋引擎中推出名為AI概述(AI overview)的新功能,替用戶一次整合所有搜尋結果,不需點擊多個連結。而「OpenAI」的「SearchGPT」則看起來與「Perplexity AI」更為相似,其聊天機器人可使用自然語言預測文字回答查詢,並使用網路來源產生答案,引用文字回應中的連結。「OpenAI」在2022年11月首次推出ChatGPT後,許多用戶看到聊天機器人從網路中挖掘和總結資訊的能力,預期AI聊天機器人有可能取代傳統的網路搜尋引擎。然而,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的缺點使得聊天機器人的搜尋功能不完全,這些模型所利用的訓練數據通常已經過時數月或數年,因此當不確定答案時,AI聊天機器人就會編造「錯誤的事實」。對此,「OpenAI」的「SearchGPT」可能會使用結合了搜尋檢索和生成能力的自然語言處理架構「檢索增強生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RAG),來降低聊天機器人的錯答率。透過RAG架構,人工智慧工具將引用可信任資訊,例如首選新聞網站,同時將產生搜尋結果的資料和數據來源。不過這個方法具有潛在的版權侵犯問題。例如「Perplexity AI」就遭到包括《連線》在內的網站或新聞媒體出版商的批評,因為其AI搜尋引擎涉嫌抄襲原創新聞網站的內容,並且刻意忽略資料來源。因此「OpenAI」改進了這項缺失,並對新聞媒體出版商承諾:「SearchGPT」將透過在搜尋結果中特別引用和連結到出版商的內容,讓用戶與出版商建立更多聯繫和瀏覽。據悉,包括沃克斯傳媒(Vox Media)、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新聞集團(News Corp)和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在內的多家新聞媒體公司,今年都已與「OpenAI」簽署了內容授權協議。
92歲媒體大亨梅鐸迎「人生第5春」 6月將娶67歲俄女科學家
92歲媒體大亨梅鐸(Robert Murdoch),2023年結束與第四任妻子安史密斯(Ann Lesley Smith)的婚約,如今將與67歲俄羅斯退休科學家伊琳娜(Elena Zhukova)再婚,典禮則在今年6月舉行。綜合外媒報導,梅鐸和伊琳娜是在去年共同出席男方的第三任妻子、華裔企業家鄧文迪(Wendi Deng)舉辦的派對認識,後來雙方展開交往,而在這段緣分萌芽的前4個月,梅鐸已與67歲的保守派廣播主持人安史密斯(Ann Lesley Smith)結束婚約。伊琳娜曾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擔任分子糖尿病專家,自稱來自「普通的莫斯科知識分子家庭」,前夫還是俄國石油億萬富翁亞歷山大(Alexander Zhukov),42歲女兒達莎(Dasha Zhukova)則為俄羅斯寡頭阿布拉莫維奇(Roman Abramovich)的前妻。另一方面,梅鐸與伊琳娜的婚禮將在加州的莫拉加葡萄莊園舉行,時間訂於今年6月,2人已向賓客發出喜帖。據悉,澳洲墨爾本出生的梅鐸,年輕時期繼承家中的報業,後來陸續收購英國《世界新聞報》、《太陽報》,美國《紐約郵報》、《華爾街日報》等知名媒體,旗下擁有多達數百家的新聞集團。直到1996年,他又創辦《福斯新聞》(Fox News),已是美國收視率最高的新聞頻道。不過,梅鐸與伊琳娜的婚事,並不影響他建立的媒體帝國未來,因為他在去年9月就已卸下集團董事長身分,交由兒子拉克蘭接棒(Lachlan Murdoch)。
使用者付費!Google要花3年30億 投資買《紐時》新聞
據《華爾街日報》8日報導,Google(谷歌)和《紐約時報》簽訂一項廣泛協議,Google未來3年內將向《紐時》投資約1億美元,約新台幣30億元,《紐時》新聞內容則可出現在Alphabet Inc旗下Google的部分平台。《紐時》在今年2月宣布擴展與Google的協議,其中包括內容分發、訂閱,以及使用Google的工具進行營銷和廣告產品試驗。《紐時》並未公布相關交易的財務細節,Google發言人則表示,他們不會分享與合作夥伴的商業協議細節。《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消息報導,《紐時》將在3年內從Google獲得約1億美元。這項交易包括讓《紐時》加入深度新聞付費平台「Google News Showcase」,該平台付費給新聞業者,讓其新聞內容出現在Google News和Google其他平台。相關產品尚未在美國推出,但在德國、巴西和澳洲等其他國家都已推出。值得注意的是,據美國媒體分析,《紐時》2022年去年收入為23.1億美元,67%收入來自訂閱,廣告收益占5.23億美元,約22.6%。在《紐時》準備應對廣告市場放緩之際,這筆交易為它提供額外的收入來源。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去年告訴《紐時》,不會續簽合約。《華爾街日報》當時報導,Meta向《紐時》支付的年費略高於2000萬美元。現在紐時與Google的這筆交易,彌補《紐時》去年的收入損失。另一方面,《華爾街日報》所屬的道瓊公司,其母公司新聞集團(News Corp)在2021年初曾與Google就「Google News Showcase」和其他內容達成協議。新聞集團當時聲稱,該協議及其他合作關係將產生逾1億美元的年收入。
蔣德綱快評》永社袒護陳耀祥的荒謬
社團法人永社24日舉行「捍衛媒體公共性 重建電視台專業及公眾信賴」記者會,指NCC撤照中天新聞台的法院訴訟即將進入司法密集審判,對於中時社論直指NCC「八連敗」不以為然,認為目前法院審理25件中還有15件判決尚未確定,並指台灣面臨國家安全挑戰,假新聞充斥、新聞自律堪憂,同時媒體集中北部,52台給公廣集團華視才能呈現台灣觀點。永社是親綠的律師社團,針對NCC與中天新聞集團的訴訟勝負,經現場記者提醒指稱「15件判決未確定」多為一審判決NCC敗訴,不服上訴二審中,永社避重就輕,立場偏頗。其次,記者會上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張宏林,再度刻意抹紅新聞媒體,沒有出示證據即指旺中媒體集團是中共認知戰的傳聲筒。永社明知法院即將密集審判,此刻召開記者會,豈不是混淆視聽,有意圖影響司法審判的嫌疑?與談人時代力量黨團秘書長李兆立說中天新聞撤照有理,是上屆換照就領黃牌,這次換照是第二張黃牌,所以紅牌出場。真不知道拿足球遊戲規則套在電視換照的法理依據在哪裡?NCC怎麼不拿棒球、籃球的規則來監管媒體?而這般引喻失義,竟然是出自一個政黨秘書長之口;NCC電視台換照程序不是第一次,也非見不得光,翻看過去記錄自當明白一切,胡亂比喻只顯得外行,愛看足球,還不如花點時間了解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電視執照審查。另一位與談人台灣制憲基金會副主任黃崇祐認為公視台語台南部製作中心落腳高雄走了16年,媒體集中北部,忽略其他縣市的聲音,52台給公廣集團華視才符合媒體公共性。但事實上,該不該撤照、媒體資源不平衡,與執照該不該給華視,這是完全不相干的三件事,媒體佈建各縣市記者人數多寡,是跟著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來安排,各家媒體駐地記者、有線系統新聞台,以及公視南部中心老早就在高雄與華視聯合運作、客家電視台、原住民電視台開台多年,怎麼會有其所謂「缺乏中台灣、南台灣、東台灣、原住民、新住民…..等觀點」之說?扯公視台語台的邏輯,更不知道與NCC獨斷獨行給華視52台的關聯在哪裡?永社拉攏時代力量、台灣制憲基金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等團體開記者會,依然運用抹紅媒體的霸凌手段,袒護NCC主委陳耀祥「撤照、給照」違法作為,編造這些荒謬的理由,更是意圖影響司法審判,嘴巴說新聞媒體對於「涉己新聞」該如何如何處理,可怎麼對「永社創會副理事長陳耀祥」百般袒護,本身「涉己」利益迴避,經得起檢驗嗎?
百億大玩具1/媒體獨臂無力撐大局 數位平台強制議價需要政府介入
來自台大、政大、中正大學及陽明交通大學等跨校學者日前推出民間版的《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新聞議價法)草案,並建議由新成立的數位發展部擔任主管機關,這已經是學者第4度對此議題提出呼籲,卻仍未獲得政府正面回應。政大法律系特聘教授王立達無奈地指出,新聞議價制度推了一年半,但到現在主管機關是誰都不知道,找一個主管機關這麼困難嗎?國民黨立委、台北市長候選人蔣萬安表示,社群網站的滲透率早就超越了任何一家媒體公司,也榨取了內容生產者外溢出來的大部分經濟價值;根據學者研究,地方新聞人力25年來減少6成、報紙傳統廣告收入衰退9成。他指出,歐盟以及澳洲等20多國努力要求Google和Facebook等平台為新聞付費,讓媒體有新的轉機跟生路,Google已與300家歐盟新聞業簽訂協議,同意付費給新聞媒體;Facebook同樣願意支付費用給法國報社,而台灣政府卻毫無動作。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羅世宏指出,台灣新聞業危機已經到了不可忽視的地步,應努力讓數位平台支付新聞授權費用,並提供更透明與合理的廣告分潤機制,否則民主的健全運作也將因此難以為繼,但由於數位平台與新聞業的談判地位不對等,因此還需要各方努力才有可能促成。羅世宏指出,Google和臉書目前已經付費給美國、澳洲、德國和法國等地的優質新聞媒體。他舉例說,澳洲自去年2月通過《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大型數位平台已向澳洲相關的新聞媒體支付了總額超過2億澳幣(約新台幣40.7億元);法國在2019年完成修改國內著作權法後,臉書母公司Meta旗下的Facebook News也同意將支付給法國「綜合報導聯盟(APIG)」內約100家報紙,總額6千萬歐元(約新台幣18.15億元)費用。台大新聞所教授林照真表示,因為有好的新聞內容,Google搜尋引擎才能讓使用者有好的搜尋體驗,數位平台就該使用者付費。(CTWANT合成圖/報系資料照)台大新聞所教授林照真表示,新聞議價是「使用者付費」的問題,全球的政府與媒體都在關心這件事,目前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議價成功的例子中,在澳洲是由媒體大亨梅鐸旗下的「新聞集團」推動立法,該集團本身就是跨國的大集團,能提供非常多資源,也有力量與Google及臉書等大企業抗衡;而在法國是由有百年歷史的法新社主導,法新社早在多年前Google起步不久,曾經就Google使用法新社的素材提告,後來雙方私下合解。林照真說,各個國家對於數位平台付費給新聞媒體的解決方案不一、主管單位也不同,例如澳洲是由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CCC)負責,雖然該國的《競爭法》與台灣的《公平交易法》有相似之處,但公平會管理的是整個市場的競爭制序,又有所不同;加拿大《網路新聞法案》(Online News Act)的主管機關比較類似台灣的文化部,但裡面規範的內容又涉及其他部會,都不是單獨一個部門能夠處理的,考量數發部是一個負責協調跨國數位平台的機構,所以相關學者們認為它最合適,才會在草案中建議由數發部主管。「在數位時代很多領域模糊了,要由單一部會管理,可能會陷入干涉其他政府部門職掌的問題。」林照真說,現代媒體面對數位化、網路化的問題,本來就不是單一部會能負責,學者在草擬法案的過程中,接觸NCC、文化部及公平會都不認為是他們部門該管的業務,數發部雖然自認有協調數位平台的權責與能力,但媒體營運卻不在其管轄內。「往好處想,證明台灣的機關都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林照真說,這個議題可能需要二個以上的主管機關合作,目前行政院由政委出面跨部會協調,由各部會分工合作,不過,「三個和尚沒水喝」,王立達才會感嘆,「拖了一年半,到現在主管機關是誰都不知道。」林照真建議,各媒體可以在不違反「聯合行為」的情況下,透過同業公會等組織形成共識一起跟跨國數位平台協商,表達談判的意願,若是跨國平台不願意談,未來也可成為國家公權力或是司法介入時的籌碼。NCC為推動數位中介法舉辦說明會,但因草案引發箝制言論的爭議,最後胎死腹中。(圖/NCC提供)
不滿媒體大亨漠視氣候變遷議題 牧師竟當眾「針線縫嘴」無聲抗議
氣候變遷議題影響範圍極廣,長期下來都是社會大眾所關注的焦點。沒想到英國一名高齡71歲的牧師,因為不滿媒體大亨旗下的新聞集團漠視該議題,竟用針線縫合自己的嘴,象徵自己進行「無聲的對抗」,照片曝光後立即引發外界熱議。根據《abc15 news》報導,英國一名71歲牧師休斯(Tim Hewes)因為不滿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旗下的新聞集團,漠視氣候變遷議題,因此於本月2日前往位於倫敦的新聞集團辦公室外抗議,期間他更用「針線縫合自己的嘴」,象徵著自己正在進行「無聲的抗議」。休斯認為,氣候變遷問題比起娛樂、政治等議題,更應被大篇幅報導,喚起民眾對該議題的重視,更痛批媒體漠視的作為,形同導致氣候變遷更加惡化的兇手之一,認為梅鐸是「地球史上最具破壞性的人」。但休斯抗議的舉動卻引發外界兩面的議論,有人贊同他多年來為氣候和環境的奉獻,但也有人認為他縫合嘴巴的行為過度激進,會徒增社會的不安。
強尼戴普辭演「怪獸與牠們的產地」 爆遭華納兄弟逼退
57歲好萊塢男星強尼戴普(Johnny Depp)稍早宣布辭演「怪獸與牠們的產地」中的重要反派角色葛林戴華德,並宣稱自己是被辭退的。雖然他在聲明中感謝許多人支持他,但還是引發軒然大波。強尼戴普與前妻安柏赫德(Amber Heard)在2年的婚姻中,曾經對女方施暴,這也引發強尼戴普的不滿,決定對撰寫這篇報導的作者,以及爆料的《太陽報》發行商「新聞集團報業」(NGN)提告。英國倫敦高等法院法官尼可(AndrewNicol)指出,安柏赫德列出的14起家暴行為之中,有12起屬實,最終宣布強尼戴普敗訴,《太陽報》也勝訴。(圖/johnnydepp IG)強尼戴普稍早在IG發表聲明,表示華納兄弟主動要求他辭演「怪獸與牠們的產地」中反派巫師的角色,他已經同意對方的要求。他同時也感謝一直以來支持和愛護自己的人,而且他不接受之前倫敦高等法院的判決,考慮要繼續上訴,他並強調,「我的職業生命不會就此結束」。
強尼戴普毆妻「法院認證」 怒告媒體誹謗敗訴
英國媒體《太陽報》先前爆料好萊塢男星強尼戴普(JohnnyDepp)曾對前妻有動粗行為,消息曝光後,強尼戴普相當震怒,不僅表明這項指控子虛烏有,還一狀告上法庭,如今英國倫敦法庭也公布判決結果,認定強尼戴普敗訴,也讓他的毆妻行為成為「法院認證」。《太陽報》之前曾經報導,強尼戴普過去和前妻安柏赫德(Amber Heard)在2年的婚姻中,曾經對女方施暴,這也引發強尼戴普的不滿,決定對撰寫這篇報導的作者,以及《太陽報》發行商「新聞集團報業」(NGN)提告。如今英國倫敦高等法院法官尼可(AndrewNicol)指出,安柏赫德列出的14起家暴行為之中,有12起屬實,最終宣布強尼戴普敗訴。《太陽報》勝訴後,出版商也隨即發布聲明:「太陽報站出來為受害者家屬發聲逾20年,受家庭虐待的受害者絕不能保持沉默,我們感謝法官的謹慎考慮,並感謝安柏赫德向法庭提供證據的勇氣。」針對法院的判決,強尼戴普的律師阿菲亞(JennyAfia)痛批判決相當離譜之餘,也稱如果不上訴的話,會顯得相當荒謬。
美國總統大選奧步? 紐約郵報披露拜登子「烏克蘭弄權、通中」電郵
美國總統大選進入倒數階段,選情也越來激烈,《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14日重提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與次子杭特的「通烏門」事件,《紐約郵報》疑似獲得川普陣營提供情報,公布杭特的電子郵件內容,直指杭特曾幫烏克蘭能源公司高層牽線與時任副總統的拜登見面;拜登陣營與杭特的律師則是否認報導的說法。報導指出,杭特曾企圖安排父親和號稱是烏克蘭布里斯瑪天然氣公司第三號人物、公司董事顧問波茲哈施奇見面。波茲哈施奇在2015年4月時,曾在寄給杭特的電郵中,感謝杭特邀請他前往華府「給我機會與令尊見面與相處」。紐約郵報踢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次子杭特,曾牽線安排烏克蘭能源公司高層與時任副總統的父親見面。(圖/翻攝自@RidT Twitter)波茲哈施奇在另一封電郵中,還詢問了杭特如何「運用你的影響力」解決公司被調查一事。紐約郵報還公布了兩封與杭特和中國大陸有關的電郵,其中一封是一間國際管理顧問公司在2017年5月以副本發給杭特,內容稱杭特等人從某合作案中分得報酬,並說若有差額會告知Zang,Zang指的是中國華信能源執行董事臧建軍;同年7月,另一封由杭特寫給疑似是地產業財務長董功文的電郵中,提到和華信能源董事長葉簡明簽顧問約3年,每年可拿超過1000萬美元的顧問費,不過葉簡明2018年大陸境內被捕。根據《紐約郵報》表示,他們的資料來源是拜登家鄉德拉瓦州威明頓的一間電腦維修店業者所提供,他宣稱杭特在2019年4月親自帶筆電來送修,但之後沒付錢也未取走,他在好奇下發現相關資料,先後通知國會議員、聯邦調查局,最後才聯繫紐約郵報。據報導,筆電硬碟的內容還有杭特吸毒和女性發生關係的影片,以及多張不雅照。拜登和兒子杭特。(圖/Reuters)另外據《美聯社》(AP)報導,杭特曾在2014年加入布里斯瑪能源控股的董事會,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正好負責歐巴馬政府對烏克蘭的外交策略,但布里斯瑪的老闆涉及濫權和不當獲利,一度被烏克蘭檢察總長蕭金(Viktor Shokin)調查,不過他因查辦貪腐不力在2016年被解職,拜登也曾與一眾歐洲領袖共同表態,支持烏克蘭政府開除蕭金。美聯社指杭特曾在2014年加入布里斯瑪能源控股的董事會,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正好負責歐巴馬政府對烏克蘭的外交策略。(圖/AP)報導曝光後,拜登競選團隊否認拜登曾與波茲哈施奇會晤,經調閱拜登的行程表也顯示,當時拜登並未有相關會面行程,而紐約郵報也從未向拜登陣營查證,包括杭特的律師也指出從未有所謂的「會面」。由於《紐約郵報》是由媒體大亨梅鐸創辦的新聞集團持有,政治傾向支持現任總統川普的共和黨,因此也引起部分政治觀察家認為,這是川普陣營提供的消息,有鑑於上述郵件還未證實為真,多數自由派媒體仍保持懷疑態度,社群媒體臉書和推特也因為選前最新的防範假新聞政策,限制了《紐約郵報》爆料文的擴散,不過此舉卻招來川普陣營和保守派的批評。
谷歌釋善意支付10億美元 降低新聞出版社抗議版權使用
谷歌執行長皮查(Sundar Pichai)表示,未來3年該公司將支付全球新聞出版商大約10億美元,以獲得該公司最新產品「Google News Showcase」的新聞內容授權。隨著全球監管調查日益嚴格之際,谷歌希望此舉可減輕出版業者的不滿。谷歌並非唯一承受支付新聞費用壓力的美國科技巨擘。社群網站臉書也被要求針對在該平台分享內容的模式應固定支付費用給媒體產業。近十年來包括梅鐸的新聞集團(News Corp.)與德國出版巨擘斯普林格集團(Axel Springer)等新聞媒體皆向谷歌要求支付內容費用,但卻遭這家網搜龍頭拒絕,其中又以歐洲媒體集團反彈最甚。今年7月底,澳洲政府要求臉書與谷歌必須依據版權制度付費給媒體公司提供的新聞內容。後來,臉書曾威脅將禁止澳洲用戶在平台上分享新聞內容。谷歌打算支付出版商費用,以便打造該公司最新行動產品Google News Showcase,此服務首站於巴西與德國上線。德國新聞媒體如《明鏡周刊》(Der Spiegel)、《德國時代週報》(Die Zeit)、《Stern》以及巴西的《聖保羅頁報》(Folha de S.Paulo)、《Infobae》皆與谷歌此計畫簽下授權合約。谷歌隨後將推展至比利時、印度、荷蘭等國。目前該公司已與阿根廷、澳洲、英國、巴西、加拿大、德國共計約200家出版商簽約。皮查1日(周四)在部落格發文指出,「我一向相當重視高品質的新聞工作,也相信充滿活力的新聞產業是民主社會運作的關鍵。」皮查表示,「過去一世紀以來,隨著讀者轉向其他來源,報社仰賴廣告與訂閱收入的經營模型也不斷在演變。網路是最新的趨勢轉變,但一定不會是最後一個…我們希望在21世紀為新聞業貢獻心力。」
華爾街日報訂戶達300萬人髙峰 梅鐸卻棄百萬獎金是這一原因
旗下擁有《華爾街日報》等新聞機構的新聞集團(News Corp)公布,上季(1~3月)虧損10億美元,擔任執行董事長的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自動放棄本會計年度(今年6月止)現金獎金。新聞集團執行長湯姆森(Robert Thompson)也放棄75%年度獎金。上個會計年度(去年6月底止)梅鐸現金獎金高達220萬美元,湯姆森獎金更高達550萬美元。若以新聞集團為湯姆森設定的今年度目標獎金500萬美元來估算,他將放棄其中375萬美元。疫情爆發以來,儘管社會大眾對各國最新發展的情報需求急迫,使各家媒體用戶量暴增。新聞集團旗下《華爾街日報》訂戶就在上周首度達到300萬人的里程碑。然而,用戶成長並未帶進更多廣告營收,因為在全球經濟衰退的情況下,企業紛紛刪減廣告支出。新聞集團澳洲事業執行長米勒(Michael Miller)在3月已警告,疫情期間公司勢必得透過無薪假或裁員來節省開銷。新聞集團在4月已宣布澳洲60多家地方報紙停刊。自今年初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百業蕭條使各大品牌縮減廣告支出,嚴重打擊媒體業,使新聞集團上季營收年減8%至22.7億美元。新聞集團澳洲付費電視事業Foxtel在線上串流服務崛起後持續流失用戶,再加上近日澳元貶值,導致集團在上季認列11億美元資產減損,使上季陷入10億美元虧損。湯姆森強調新聞集團至上季結算為止仍有14億美元現金,還有額外7.5億美元的貸款額度,但預警疫情對業績的衝擊有增無減。他表示:「顯然這波疫情將繼續影響本季財務表現。新聞集團旗下所有事業已推動成本節約措施來緩解短期資金需求,同時確保公司在疫情過後能適應新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