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科
」 新生兒 孕婦 早產兒 大陸 早產孕婦要求早點生 台大醫剖腹驚見新生兒「內臟外露」:在向媽媽求救
日前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施景中分享了一個感人的醫療故事,一名懷孕33週的孕婦因感覺胎動異常,擔心胎兒健康,主動要求提前剖腹產,結果成功挽救一名內臟外露的新生兒。施景中在臉書表示,這名孕婦於孕早期轉診至台大醫院,當時胎兒被診斷出腹裂畸型。這種罕見的胎兒疾病雖嚴重,但出生後治療效果通常良好,於是孕婦夫婦選擇繼續在台大追蹤治療。然而隨著胎兒發育,臟器外露的情況逐漸加重,甚至懷疑伴隨腸道阻塞或穿孔等複雜問題,「不過這將來出在外科醫師巧手修補下,一樣可以有很不錯的結果」。然而幾天前孕婦向施景中表達胎動減少且身體不適的擔憂,希望能夠提前生產,「可能是跟胎兒心電感應吧,她覺得胎動比以前不好。而且她人也不舒服,因此忐忑不安、詢問我是否可以提早生產?」在經與小兒外科、新生兒科等醫療團隊評估,確認具備處理能力後,孕婦當晚即住院。隨後施景中帶領團隊為孕婦進行剖腹產,術中發現胎兒內臟外露程度遠超預期,包括腸子、胃部和膀胱均外露,甚至外露部分超過胎兒腹腔的容量,「內臟外露的部分,甚至比寶寶腹腔的體積都還大」。此外,施景中表示,胎盤出現嚴重水腫,重量約為胎兒體重的一半,顯示胎兒在子宮內可能已出現鬱血性心衰竭的跡象,「只是我們做的種種測試並沒有顯示到有異常。是小孩向媽媽發出求救訊號,媽媽也感受到了,所以昨天來才會憂心忡忡眉頭深鎖」。新生兒出生後,台大小兒外科國寶級醫師許文明教授立即接手,耐心地將所有外露器官逐一放回腹腔,歷經數小時手術順利完成。施景中表示,「我其實無法想像,那麼多的臟器外露,怎麼有辦法把它塞到一個小小的空間裡面?而且寶寶並沒有表現出compartment syndrome(腔室症候群)」。術後施景中向這位年輕媽媽報告手術順利完成,這名媽媽也感動落淚,他感慨地說,「幸好她和我們的共同決定沒有錯,在正確的時機把小孩解救出來。南無觀世音菩薩。這個媽媽對小孩來說,真的是個菩薩」。
2個月大早產兒「咳嗽2天」惡化至胸凹併肺炎 搶救16天脫險
人類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造成嬰幼兒和老年人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其中對嬰幼兒的威脅最為明顯。近期一名胡姓早產兒於2個月大時出現流鼻涕、咳嗽等症狀,兩天內病情急劇惡化,發高燒、呼吸急促,甚至出現嚴重喘鳴和胸凹現象,最終診斷為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及細支氣管炎,所幸經過16天的急診室與加護病房搶救,終於平安康復。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結合早產兒基金會,響應11月17日世界早產兒日,推動「遠離RSV,按月接種加追蹤」,呼籲政府效法日本和韓國,將RSV預防單株抗體的健保給付範圍擴大至33至35週的早產兒,並同時儲備多種預防手段,確保安全穩定的接種計劃,避免中斷保護力,從而全面提升RSV防疫的覆蓋率。基金會也分享一起個案,一名胡姓早產兒在2個月大時出現流鼻涕、咳嗽等症狀,沒想到兩天內病情急劇惡化,發高燒、呼吸急促,甚至出現嚴重喘鳴和胸凹現象,最終診斷為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及細支氣管炎。隨後病情再度惡化,併發肺炎且需插管治療,經過16天的急診室與加護病房搶救,才終於平安康復。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楊生湳表示,早產兒出院後的前6個月是感染RSV的高風險期,這些嬰兒一旦感染後住院、重症的比例遠高於足月嬰兒,對家庭和醫療體系帶來巨大負擔。統計顯示,兒童因RSV住院的平均時間為3至7天,嚴重者甚至長達20天,每名患者的醫療費用可能高達20萬台幣。由於目前RSV尚無特效藥物,防治策略的重點應該是預防,減少感染後重症與住院的風險。事實上,衛福部曾在官網說明,在台灣每年約有1千個嬰幼兒因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而住院,高達九成為兩歲以下的嬰幼兒。而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棘手之處,在於其病程進展相當快速,只需兩三天的時間,便可能從發燒的症狀發展為嚴重的呼吸窘迫,進而演變成肺炎或支氣管炎。衛福部指出,長期追蹤研究顯示,曾經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而住院的寶寶,之後發生氣喘的機率較高。雖然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在嬰幼兒絕大多數會自行痊癒,但少數可能造成嚴重呼吸道併發症。因此提醒家長們,如果發現寶寶有呼吸急促、食慾活力減退等症狀,一定要盡早就醫接受治療。
肺炎黴漿菌感染「年齡擴展」 醫示警2類人要小心
近期肺炎黴漿菌在國內引發大規模呼吸道感染,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新生兒科主任吳宗儒表示,近兩年來,感染年齡範圍出現了「兩端擴展」的趨勢,嬰幼兒和青少年患者的比例明顯上升。吳宗儒也提醒,常用抗生素若對抗黴漿菌無效時,孩童使用替代抗生素要小心,否則可能影響孩子發育。綜合媒體報導指出,吳宗儒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間,由於採取了嚴格的防疫措施,如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各類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病率顯著下降。然而隨著防疫措施的放鬆,許多呼吸道疾病捲土重來,其中就包括黴漿菌感染。根據衛福部記載,肺炎黴漿菌(Mycoplasma pneumoniae)是一種非典型的細菌,透過飛沫傳播,常造成呼吸道的輕微感染,亦為社區性肺炎常見的致病菌之一。因其造成的肺炎和一般的肺炎不一樣,通常症狀較輕微,所以又稱為「會走路的肺炎」(walking pneumonia)。吳宗儒指出,自2022年下半年起,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黴漿菌感染病例顯著增加。根據臨床觀察,近期醫院門診、急診及住院患者中都有不少黴漿菌感染的兒童。值得注意的是,以往黴漿菌感染多發於5歲左右幼兒,但近兩年嬰幼兒和青少年這2類人的感染比例有所增加。此外,這波黴漿菌的抗生素抗藥性問題更加令人擔憂,吳宗儒指出,研究顯示,近期黴漿菌對巨環類抗生素(如紅黴素、阿奇黴素等)的抗藥性比例居高不下,這意味著傳統治療方法可能失效。目前黴漿菌的抗藥性無法快速檢測,只能通過治療反應來判斷。而在常規抗生素無效的情況下,醫師可能會考慮使用替代抗生素,如多西環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環丙沙星,但這些藥物在兒童中使用時需格外謹慎。吳宗儒強調,面對黴漿菌感染和抗藥性的雙重挑戰,預防仍是最佳方案。吳宗儒提醒,民眾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洗手、咳嗽時遮掩口鼻等,並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以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台灣生育率狂掉!她聽「全嬰兒室只有2孩」傻眼:以為是騙人的
台灣生育率持續下降,甚至「龍年效應」不再,今年上半年出生數不到去年的一半。有產婦就表示,一直以為生育率低是騙人的,直到自己生完寶寶,發現整間嬰兒室「只有2個嬰兒」。該名產婦在Threads發文表示,自己本來以為生育率低都是騙人的,直到她生完孩子,老公去嬰兒室看完寶寶,回來跟她說,「整間嬰兒室啊…整間只有2個嬰兒,包含妳兒子」,讓她相當傻眼,直呼,「真假」。貼文曝光後,引起不少網友熱烈討論,許多人紛紛留言表示,「2020年新店慈濟小孩出生第三天回家,只有她一個嬰兒」、「我去年底生老三,他是VIP,只有他一個,護士們輪流陪他三天」、「你不孤單!我4月生完還在恢復室等麻藥退,就一直聽到隔壁嬰兒室的哭聲,我心想他一直哭,等下吵到我兒子怎麼辦,後來我媽跟我先生跟我說,他們去看寶寶,這禮拜就我一個人生而已,所以嬰兒室就我兒子一個人」、「嬰兒真的很少,所以我認識的護理師都想往新生兒科任職」。但也有網友反駁,「我生產的醫院超多欸,可能剛好啦」、「等大一點搶公托、公幼或私幼時,又會發現哪來的生育率低啊?怎麼都一下就額滿」、「應該是很多人都在婦幼醫院生產,在大醫院生產的比較少?我今年5月生產,醫院嬰兒室也只有3個寶寶」、「我剛生還沒出月子,台大醫院整個很爆滿欸,連預約到病房洗頭的服務,那個阿姨說,龍年真的太多人生小孩,她每天從上班忙到下班,還要加班才能把預約洗完」、「新竹完全沒這問題,月中發現懷孕就要開始搶,幼稚園更是難上」、「但我找保母都找不到耶⋯找好幾個月了,都說今年特別滿」。事實上,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台灣人口總數為2341萬2899人,較5月份減少709人,呈現連續6個月的負成長趨勢,其中6月的新生兒數為1萬440人,較5月減少728人。今年上半年累計的新生兒數為6萬3874人,尚未達到2023年全年13萬5571人的一半,因此龍年新生兒數量可能不如預期。
為孩子發力!生麗國際五年暖捐1305萬元32項醫療儀器 助臺大醫院兒童醫院提升醫療水平
長期關注台灣兒少議題的生麗國際集團,有感於台灣兒童醫療資源匱乏,自2020年起持續捐贈兒童醫療儀器至臺大醫院兒童醫院,五年來已捐出共32項醫療儀器,總值超過新台幣1305萬元,分布於新生兒科、心臟科、加護病房、神經科、胸腔加護醫學科等。而今年,生麗國際決定放大這份愛,不僅捐贈近127萬元醫療儀器,更挹注資金打造兒童醫療友善空間,硬體、軟體同步升級,「軟硬兼施」希望減少孩子就醫時的恐懼,讓醫院不再是冷冰冰的形象。臺大醫院兒童醫院於6月14日舉辦捐贈表彰儀式,感謝生麗國際捐贈脈衝震盪肺功能儀、經鼻高流量濕化呼吸系統等先進醫療儀器,提升診療品質。儀式當天由臺大醫院兒童醫院李旺祚院長親自出席主持,並率領兒童胸腔加護醫學科呂立醫師、吳恩婷醫師、王景甲醫師,以及新生兒科曹伯年醫師、陳倩儀醫師、顏玎安醫師、黃信中醫師一同參與儀式,除了表揚善心企業的大愛,也透過簡報說明儀器的用途與成效,期望將愛心落實在孩童身上,讓揪心的故事不再發生。生麗國際五度攜手臺大兒童醫院捐贈醫療儀器,李旺祚院長親頒表揚狀,生麗國際執行長代表受贈(圖/生麗國際提供)「每次看到生麗國際團隊的到來,就像看見老朋友。」臺大醫院兒童醫院李旺祚院長感性表示,感謝生麗國際肯定兒童醫院,長期穩定且全力支持醫護人員,近五年來累積捐贈達1305萬元,共32項醫療儀器,在救助兒童的路上攜手前行,相輔相成。「生麗國際願意成為臺大醫院兒童醫院,以及所有孩童最有力的靠山。」生麗國際集團創辦人表示,幫助兒少是集團成立22年來義不容辭的決心,更是任重道遠的承諾,感謝全台醫護人員盡心盡力守護兒童。於此同時,生麗集團也允諾,即將於7月13日舉辦的生麗國際年會《READY! 為夢想發力》,仍會秉持初心全力支持臺大醫院兒童醫院、家扶基金會、勵馨基金會等社福團體,期許結合眾人的愛心,為實現美好發力!
先報活產再報死亡!CDR揭生育津貼造成「台灣新生兒死亡率上升」
據部分縣市「兒童死因回溯分析」(CDR)個案討論會議中發現,中止妊娠手術拿出來的新生兒有微弱心跳,原本過去大多不會開立出生證明書,但各縣市加碼生育津貼、獎勵,甚至高達6萬元以上,有家屬要求醫師開立出生證明書去辦理申請,領完津貼待嬰兒死亡後再開具死亡證明書,甚至還可再領取喪葬補助,因此造成我國嬰幼兒死亡數增加的「過度登錄」現象。據「過度登錄與台灣新生兒死亡率上升」和「調整後台灣新生兒死亡率:國際與國內縣市比較」的研究指出,2018年至2021年共有1699名新生兒死亡,如果剔除掉懷孕周數小於22周或出生體重小於500克,則僅有1222名死亡,若把調整前的數據與OECD國家比較調整前我國為PR60,調整後為PR47。不過,就算調整後為PR47,我國距鄰近國家如日本PR3及南韓的PR13仍有距離。研究提及,台灣近幾十年來判定活產行為有增加趨勢,且有縣市差異,使得台灣縣市別新生兒死亡率,無法反映真實健康風險。衛福部兒少CDR辦公室的計畫主持人、成功大學公衛研究所教授呂宗學建議放寬生育津貼領取條件,不要規定有出生證明書才能申請,如採取類似勞保的「生育給付」,懷孕一定周數以上的流產個案,也能獲津貼,雖對縣市出生數增加沒幫助,但可感謝女性願意懷孕,也避免造成新生兒死亡率上升的「副作用」。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江明洲表示,國內新生兒死亡確實有過度登錄的問題,例如22周以下或500公克以下早產兒,若排除計算,新生兒死亡率會降低許多;至於22周到24周早產兒,若狀況不佳、家屬同意放棄救治,但仍計入新生兒死亡,也會產生過度登錄的問題,是值得討論的議題。江明洲強調,新生兒死亡率高牽涉多重原因,例如長久以來被討論的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產前照護、新生兒照護等議題。另一項不可忽視的原因是少子化,儘管國內新生兒死亡數呈現下降趨勢,但整體新生兒數量快速減少,仍會導致新生兒死亡率上生。
黑色BMW霸道擋救護車!急救早產兒險延誤 引發大批網友譴責
台灣國道一號南下大雅路段,28日驚見令人咋舌的一幕,1輛黑色BMW休旅車竟無視後方救護車緊急任務,直到鳴笛催促才鬆開擋道,這一幕被網友拍攝曝光後,引起社會的廣泛討論和譴責。據台中榮總表示,事發於28日下午2時20分,當時救護車載運的是1位早產兒,需要轉院到台中榮總進行治療,然而,途中卻遇到不讓道的情況。影片顯示,救護車幾乎貼在BMW的車尾,但對方卻沒有任何反應,依然固守著車道,不願讓道,更令人憂心的是,其他車輛也沒有禮讓救護車通行,這使得救援行動難上加難。台中榮總的新生兒科主任許雅淇表示,當時救護車上的病患情況十分危急,每一分每一秒都至關重要,這輛BMW的行為卻讓救護車的行進受到了極大的阻礙,幸運的是,最終救護車還是安全地趕到目的地,並將病患安全送往醫院進行治療。國道公路警察局第三公路警察大隊表示,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5條,遇到救護車警號不立即避讓者,可處以3600元罰款並吊銷駕照,若導致人員傷亡,則可處以6000元至9萬元罰款,並吊銷駕駛執照。國道警方呼籲所有用路人,遇到執勤救護車時應立即禮讓通行,不可尾隨,聽到警報器聲響時,應先減速慢行,確認救護車輛動向後再安全避讓,為救護車開闢生命通道,共同維護道路安全。
「胎兒腸道閉鎖又穿孔」緊急剖腹 跨科醫療團隊搶救成功
37歲吳小姐於懷孕30週時,因產前超音波發現嬰兒腹部有一個巨大的多囊性囊腫,經轉介至中醫大母嬰醫學中心的醫療團隊,超音波顯示腹腔內和肝臟表面有高密度回聲,疑似腸穿孔合併胎便性腹膜炎,狀況緊急,與家屬討論後,今年二月初,約於懷孕32週提前以剖腹產出寶寶(正常懷孕週期37-40週)。花花(化名)出生時因肺部發育不全合併嚴重腹脹影響呼吸問題,緊急處置後進新生兒加護病房,並啟動母嬰醫學中心跨科團隊加強照護,經新生兒科沈上博主治醫師與兒童外科李建興副院長討論,由於花花出現腹膜炎合併嚴重感染與凝血功能異常情形,決定讓花花在出生第二天立即接受手術治療。術中發現,迴腸有腸道閉鎖合併腸扭轉與破腸穿孔,切除部分壞死腸道,並執行腸造口手術,術後給予適當之營養支持治療,讓花花身體更強壯體重更好。花花於出生三個月後再接受腸吻合手術,並順利出院,目前術後狀況良好。另一例32歲媽媽懷孕30週產檢時,經由中醫大附醫婦產部產科蘇俊維醫師執行超音波,發現胎兒有非免疫性水腫合併嚴重腹水。經安胎與使用肺部成熟藥物,嬰兒小亮(化名)於32週以剖腹產出生,小亮體重過輕僅有1700公克,立即轉至新生兒加護病房,發現大量腹水,立即進行腹膜穿刺引流,影像顯示有腸道阻塞現象。經新生兒科蔡明倫醫師與兒童外科曾采藝醫師討論,小亮於出生第三天接受手術,解決腹水,而術中發現有迴腸阻塞合併胎便腹膜炎,切除患部結構異常的25公分腸道,術後給予足夠營養支持。小亮於出生後31天健康出院,體重已達到2300公克。中醫大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林鴻志教授表示,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統計,每年有五千分之一的新生兒患有腸道閉鎖或狹窄,有時可能合併腹水的產生;嬰兒腹水問題若無獲得及時處置,可能導致心臟衰竭、肺部發育不全等狀況。在孕產期中,產婦應接受完整的產前檢查,定期追蹤胎兒器官發育狀況。若發現胎兒疑似有先天性異常時,不要輕言放棄,應至適當的醫療院所尋求協助。中醫大附醫與中醫大兒醫成立「母嬰醫學中心」,結合跨科別的醫療專業,並邀請國內外知名醫學權威擔任顧問,包含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佐藤義朗教授、澳洲國立墨爾本大學鄭珍妮教授,以及國立臺灣大學李建南教授等專家,與全球先進醫療同步。
腸病毒6月恐大爆發 醫示警「小朋友幾乎沒抗體」:疫情或創10年次高
疾管署示警台灣本月(4月)底將進入腸病毒疫情流行期,其中又以71型最引人擔憂,疾管署腸病毒諮詢北區召集人、馬偕兒童醫院小兒科醫師邱南昌指出,台灣已5年不見腸病毒蹤跡,小朋友也因為沒有感染,幾乎沒有抗體,預估疫情恐大爆發、最快6月達到高峰。邱南昌表示,天氣變熱腸病毒爆發的機會就高,過去每3到5年就有一波大流行,但上次2019年爆發後出現新冠肺炎,免疫負債加劇,也導致完全看不到病毒蹤跡,同時因為沒有感染,小朋友幾乎沒抗體可言。邱南昌認為,今年累積了非常多準備被感染的小朋友,又今年4月疫情已經比去年同期高,甚至是近10年來第2高,腸病毒疫情可能在今年夏天大爆發。防疫醫師林詠青則表示,腸病毒傳染力相當強並可透過糞口、飛沫或接觸傳染,且病毒本身無外套膜,無法有效透過酒精、乾洗手等方式消毒,最有效預防方法為正確勤洗手與維持良好衛生習慣。家長和小孩都應把握「內、外、夾、弓、大、立、完」的肥皂洗手7大步驟。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彭純芝表示,未滿2歲嬰幼兒是腸病毒重症及死亡高風險族群,接種疫苗是積極保護孩童健康方式之一。邱南昌也指,腸病毒口鼻傳染力可達2周、糞便可達2個月,且過去只要有腸病毒,學校就得停課,「家長根本受不了」,若能先以疫苗消滅現有71型,就能先減少重症疑慮,其他型別也相對不用太擔心。目前腸病毒停課標準為:幼稚園–原則上幼兒園、托嬰中心同1班1週內有2名幼童診斷為腸病毒感染,應停課7天國小– 各縣市標準不一,可能不需停課或由校方決議停課,或視同班級1週確診人數決定。國高中–原則上不用停課,但若有群聚感染顧慮得停課。疾管署數據指出,4月7日至4月13日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診達9256人次, 較上週的7656人次上升20.9%,為近10年同期最高,顯示疫情呈上升趨勢。
25歲女經痛住院…竟發現「懷孕8個月」早產生寶寶 醫生揭原因
大陸25歲女子厲美雲(化名)從7個月前開始,發現自己的月經週期變得不準時,但流血持續時間及流血量均跟月經差不多,「痛經」明顯緩解了,這讓她放鬆了警惕。3月18日,厲美雲因突發大量陰道流血伴腹痛,被緊急送進醫院,才知道自己竟然懷孕8個月了,而且診斷出極其兇險的「前置胎盤」。「患者既往月經規律,有痛經史,自訴近7個多月來月經周期變為20—40天不等,3~4天能自行乾淨,而且痛經症狀明顯緩解了,因此未引起重視。」長沙市中心醫院婦產科副主任李名花介紹,患者此次陰道流血從3月16日開始,她以為又是一次普通的月經,沒想到3月18日洗澡時突發大量陰道流血,伴較多血塊及陣發性腹痛症狀,隨即暈厥跪倒在地,持續10多分鐘才能勉強站起來。讓人意外的是,經完善B超、抽血化驗等各項檢查,顯示患者宮內妊娠約33週,單活胎,血紅蛋白僅為50g/L,已經達到了妊娠期重度貧血的標準,而造成她大量出血的原因竟是極其兇險的前置胎盤。情況緊急,經醫院婦科、產科、輸血科、新生兒科及各輔助科室全力搶救,厲美雲順利產下一個2.5公斤重的早產女嬰。醫護團隊在其產後,予以加強子宮收縮、輸血糾正貧血及改善凝血功能,最終患者轉危為安。面對患者的疑惑,李名花解釋,隨著子宮的增大,有些胎盤會逐漸向上移行至正常位置而遠離宮頸口,但有些孕婦在28周後,胎盤位置仍然很低,附著於子宮下段,有些甚至覆蓋宮頸內口(胎兒娩出通道的第一道門),這就是前置胎盤。醫生說明,在胎盤移行過程中,如果出現先兆流產症狀時就會導致陰道不規則出血,所以看起來就像是來了大姨媽。前置胎盤出血一般發生在孕晚期,但也有早孕期就開始反覆多次流血的,可以流血量不多,但也可以一次就出現大量陰道流血。前置胎盤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人工流產、胎盤異常、子宮內膜病變或損傷、受精卵滋養層發育遲緩、輔助生殖技術、子宮內膜異位症、吸煙或吸食可卡因、嚴重營養不良等因素有關。該患者前置胎盤可能與子宮內膜異位症(嚴重痛經)有關,且又合並有嚴重營養不良。李名花提到,患者孕前體重明顯偏低,體重指數<18.5,在產科歸類為高危妊娠,其發生流產、早產及胎兒發育不良風險明顯增加,這也是其孕期反覆發生流血的原因。早期因為宮縮不強,且又因為胎盤阻擋出口,所以休息後流產症狀自行消失,而最近一次腹痛及大量陰道流血是因為宮內妊娠已經達到33+周。醫生解釋,患者生理性宮縮出現頻發,發生了早產臨產,宮縮進行性增強,導致前置的胎盤與子宮不斷剝離,出血明顯增多,直至胎兒突破胎盤邊緣迅速經陰道分娩,其出血速度及危險可想而知。產前產後給予其多次輸注血液製品後,複查血紅蛋白都只有41g/L,也就是說患者一度達到了極重度貧血,再晚點來醫院的話將會危及患者生命。
早產兒腸扭轉釀缺血性壞死 輔仁附醫手術救命
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小兒外科日前完成院內首例早產兒因腸扭轉造成缺血性腸壞死的手術。這名僅5天大、體重只有1140公克的早產兒,面臨極具挑戰的手術任務。在術後新生兒科的共同照護下,成功脫離敗血症及靜脈營養,體重大幅增加,院方表示,此次手術的技術達到醫學中心水準。輔大醫院於2023年升格為區域醫院,並網羅亞東醫院小兒外科及創傷科專任主治醫師蔡煥文擔任小兒外科主任,提升醫療品質。在蔡主任的領導下,匯集經驗豐富的麻醉科及手術室護理同仁,與新生兒加護病房團隊共同照護,為早產兒提供最佳治療。蔡煥文表示,今年3月1名產婦因子癇前症導致提早分娩,產下體重僅1140公克的早產女嬰,初期發現胎便延後排出,餵奶相當困難,連1cc都喝不下,但腹部卻逐漸膨漲,產後第5天出現敗血症及氣腹症狀,緊急手術後發現是腸扭轉導致缺血性壞死及穿孔,需要將腸段切除並做人工肛門,所幸手術相當順利,也是輔大醫院首例早產兒手術。蔡煥文指出,小兒外科手術的挑戰在於兒童生理構造與生命徵象較成人更為複雜。早產兒尤其脆弱,手術前須做好充分準備,手術室須嚴格控制溫度。未來,小兒外科將與相關團隊共同努力,提高手術技術和照護品質,以提高新生兒及早產兒的存活率。輔大醫院今年正式通過衛福部醫事司的評定,成為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並具備於夜間及假日執行急重症新生兒手術或介入性治療的能力,顯示其在優質醫療和緊急醫療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曾馨瑩親揭自家頂樓泳池現況 賈永婕16樓豪宅災情曝光「玻璃碎滿地」
賈永婕、曾馨瑩今(3日)一同出席黃金一分鐘聯手做公益-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記者會,提到上午7點58分芮氏規模7.2的地震,賈永婕說遇到今天大地震全家都嚇到縮在牆角不敢亂跑,家裡客廳更是災情慘重,碎破璃掉一地,直言:「我家很可怕,還有濃濃酒精味。」賈永婕表示,當年921大地震人不在台灣,這次算是活了49歲遇到最大的一次地震,「我們家在16樓,牆上的掛的畫全被震到掉下來,很多酒杯都摔碎了,還有一瓶陳年高粱也摔破,整個房間蔓延著滿滿酒精味,非常可怕」。曾馨瑩則說今天是兒子園遊會,地震發生當下正在洗臉準備出門,「我整個早上到現在一直心跳不停,一直靠著深呼吸平緩情緒」,透露老公郭台銘還關心詢問要她不要出門,說外面現在狀況不明而且又塞車,但為了小孩,曾馨瑩只能回說:「因為東西都在我這邊,所以還是要親自送過去。」對於花蓮及台灣各地的災情相當關心,曾馨瑩說:「我一直在關心今天的新聞,看到花蓮那邊已經有傷亡,真的很心疼,永齡基金會也會討論,看適時地怎麼樣給予協助,這部分是沒有問題的。」至於外傳郭台銘豪宅大廈成瀑布,曾馨瑩闢謠表示沒有此事,「但我們大樓交誼廳的燈有掉下來」。
「行走的肺炎」黴漿菌侵襲! 醫急勸「日常這樣做」自我保護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近期好發的黴漿菌肺炎感染,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由名為肺炎黴漿菌的病原體引起,主要透過飛沫傳播,與新冠病毒相似。跟一般肺炎不同的是,許多病人即使發燒仍然保有活動力,因此常延誤治療。三至五歲幼兒易感染 咳痰呈黃色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新生兒科主任吳宗儒表示,黴漿菌主要在幼兒族群中傳播,近距離談話、咳嗽、打噴嚏容易感染,高峰年齡大約在三到五歲,在青少年中也不算少見,是一種全年齡層都可能感染的疾病。黴漿菌感染臨床特徵與一般細菌性肺炎不同,被稱為非典型肺炎,即使X光感覺嚴重,有些患者仍能行動自如,也被形容為「行走的肺炎」,這使得預防傳染變得困難。因此基本的防護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和使用酒精消毒仍然很重要。此外,黴漿菌可以是厲害的乾咳,如果到有痰的話通常呈現黃色,與大多數病毒不同。對於有咳嗽症狀的患者,特別要注意痰的顏色,如果有呼吸道疾病,建議待在家休息,減少傳染風險。目前無疫苗 仰賴自身免疫力與抗生素治療臨床上,黴漿菌治療藥物包括第一線藥物巨環類抗生素(如紅黴素)和第二線藥物四環黴素或氟喹諾酮(Fluoroquinolone),皆為抗生素。對於幼兒及孩童,用藥上需要更謹慎考慮,因為部分藥物可能帶來有關牙齒染色、軟骨發育、肌肉骨骼的副作用影響。若治療三天後效果不佳,可進一步檢測是否存在對第一線抗生素的抗藥性。吳宗儒指出,治療效果因免疫力而異,有些人休息和多喝水即可自行康復,也有一些病例需要使用到抗生素。對於黴漿菌,目前尚無相應疫苗,而在抗生素的濫用及使用頻繁下,造成抗藥性黴漿菌比例增加。臺灣在疫情前流行的黴漿菌已有一定程度的抗藥性,疫情期間因防護措施,感染的病例數下降。疫情結束後,黴漿菌再度流行,部份病例對紅黴素的有效性仍存在,但有些病例已產生抗藥性,影響治療效果。老年人免疫力低下 建議戴口罩降低感染風險吳宗儒提醒,雖然幼兒至年輕成年人中罹患黴漿菌的比例較高,但老年人因免疫力下降和共病情況多,重症率和死亡率相對較高。黴漿菌感染雖然在成人中表現較輕微,甚至與感冒相似,但仍有傳染給他人、造成嚴重疾病的可能。黴漿菌是很厲害的魔術師,身體很多地方都可能有症狀,有些是黴漿菌本身的感染、有些是後續免疫反應造成的病變。少數人會因黴漿菌感染引發全身性疾病,包括自體免疫反應和腦炎等嚴重症狀,因此建議有流行及傳染風險時仍須戴口罩,以減少傳播及感染風險。
中榮遠距監測系統發威 至10月底已救護14嬰
台灣出生率逐年下降已成國安問題,台中榮總肩負中彰苗地區急症新生兒後送醫療任務,透過智慧醫療優化轉院救護,截至10月底已成功救護14名新生兒;其中1早產兒出生即呼吸窘迫,醫護到他院接病人、同步有主治醫師透過遠距評估判斷需先插管再轉送,這1關鍵決定,也讓該病嬰平安抵遠中榮接受手術治療。台中榮總新生兒科醫師徐仲庭指出,今年8月間1名36周即提早誕生的小男嬰,一出生就出現呼吸困難,被診斷出有複雜性心臟病,必須立即接受治療,家長要求轉送台中榮總搶救,中榮小兒科醫師帶著護理師到病嬰出生醫院準備接寶寶轉院,卻發現男嬰血氧量掉到30%(正常95%)。經連續執行即時數據紀錄,院內主治醫師透過生理監測設備,遠距觀察新生兒的呼吸狀況和血氧變化,建議外接醫師先在中山附醫插管後才出發,並持續在救護車上執行遠距監測,21分鐘後順利接送回台中榮總並推入心導管室,接受手術置入人工血管幫助肺呼吸,並展開後續治療。徐仲庭指出,過去新生兒轉院雖有醫護護持,但這項新生兒遠程監測技術,多了遠距專業評估,有更多醫師一起做專業決策,確保新生兒救護車轉送的完整照護。台中榮總遠距照護中心主任陳怡如指出,該院持續肩負中彰苗地區急症新生兒後送醫療任務,面對新生兒在轉診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多種醫療挑戰,與博鑫醫電合作推出新型新生兒生理監測設備,截至10月底已成功遠端監測14位新生兒救護車轉送,確保他們在最脆弱的時刻都受到充分照護。
4新生兒罹「退伍軍人病」呼吸窘迫 疑沖泡配方奶用水遭汙染
疾管署今(24)日表示,國內今年發現4例新生兒感染退伍軍人病病例,衛生單位已完成疫情調查並採集環境檢體送驗,經比對4例個案檢體各與其出生後照護院所相關用水設施檢體所分離出的菌株,脈衝式電泳(PFGE)分型圖譜為同源,不排除個案感染來源可能分別與其照顧單位之飲水機或水龍頭等管路相關。為瞭解可能感染途徑並強化改善作為,疾管署前日已邀請感染科專家及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台灣周產期醫學會、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等相關學會開會討論,各該學會將協助加強對相關人員宣導及辦理教育訓練,共同維護下一代的健康。疾管署說明,該4名新生兒分別於今年2月至10月,約出生後6~10天內出現發燒、呼吸喘、食慾及活動力下降等症狀,經醫院通報並採檢送驗後確診。後續追蹤該其出生後照護院所共4家同期照護之新生兒均無疑似症狀,目前4名感染新生兒均已康復出院,另4家院所亦更換或停用相關用水設備,同時進行管路及環境清消與採檢複驗,確認複驗陰性才重啟前述設備。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今年截至11月22日止,共累計334例退伍軍人病確定病例,其中326例本土病例及8例境外移入病例;本土病例中,男性243例占75%,年齡以50歲以上299例92%為多,其中4例0歲新生兒個案。疾管署指出,退伍軍人病為感染退伍軍人菌引起的較嚴重疾病,退伍軍人菌普遍存在於天然及人工水體環境中,主要是經由吸入或嗆入含有退伍軍人菌的氣霧或水滴因而致病,不會以人傳人方式傳播,但致病性與人體免疫狀況相關,高風險族群包括年長、吸菸、慢性病(如糖尿病、慢性肺病、腎臟病、惡性腫瘤等)或其他免疫低下者等,新生兒感染較為少見。依據國際間相關文獻,新生兒感染退伍軍人菌的途徑主要是暴露於會產生蒸霧或氣霧之治療或設施、經水中生產、嗆入或吸入污染的水等途徑感染,若發生肺炎其臨床表現與其它病原菌引發的症狀相近,鑑別診斷難度較高,因此也請臨床醫師提高警覺,如遇新生兒肺炎個案時,應評估暴露風險,將退伍軍人病納入鑑別診斷,以利早期診斷治療。疾管署強調,確保用水安全,針對高風險環境定期清洗及消毒,可將感染退伍軍人菌的風險降到最低。退伍軍人病目前尚無疫苗可預防,營業場所應定期清潔消毒水塔、蓄水池、用水管線及水龍頭、蓮蓬頭、冷卻水塔、飲水機等用水設施,特別是大型工業用冷卻水塔、溫泉、三溫暖等設備環境,建議於定期清消後進行退伍軍人菌檢測。為預防因不慎將帶菌水吸入或嗆入呼吸道導致肺炎,免疫力低下族群應避免接近會產生水霧的設施。此外飲用水應澈底煮沸,冷水亦需於煮沸後置涼;配製新生兒或嬰幼兒之配方奶時,用品應清潔消毒,使用煮沸且冷卻至不低於70℃的水沖泡,避免直接添加冷水降溫,以達到殺滅退伍軍人菌的效果。
遠東SOGO第11屆「SO GOOD好小孩少年楷模」獎勵弱勢學童、倡議兒少DEI 讓更多人看見小朋友追求夢想的勇氣!
長期投入兒少關懷的遠東SOGO,今年以「我們都一樣——打破不平等!」為徵選主題,於11月5日表揚第11屆「SO GOOD好小孩少年楷模」,獎勵23位清寒或罕病、身心障礙等特殊生,其中神經母細胞瘤聽障患者洪姵姍、裘馨氏肌肉萎縮症患者潘以樂、重度聽覺障礙郭提亞等三位學童以對生命的熱忱,榮獲評審團特別獎。遠東SOGO黃晴雯董事長表示:「SOGO不做煙火式的一次性活動,我們專注在永續及社福活動的可擴展性、可複製性,以百貨營運核心能力結合利害關係人,打造獨特且可持續的生態系。」「SO GOOD好小孩少年楷模徵選暨表揚」活動至今不但已獎勵313位弱勢學童、發出389萬獎助學金、拍攝31支短片、催生49名總統教育獎得主、邀請50位名人為學童打氣,讓逆境向上的典範被看見,更獲得國內外多項永續大獎肯定,包括以十年成果榮獲「遠見ESG企業永續獎」公益推動楷模獎,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10消除不平等獲「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以及二度獲得有「永續諾貝爾獎」之稱的「AREA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社會公益發展獎。每屆頒獎典禮,遠東SOGO總會請偶像親臨現場或錄製VCR鼓勵學童,如基隆市社會處處長楊玉欣,19歲確診罕病三好氏遠端肌肉無力症,四肢肌肉萎縮,時常為弱勢族群代言發聲,她鼓勵同樣行動不便的學童,人生道路雖然辛苦,只要堅持不放棄,就能為自己爭取機會;聽損藝人王曉書人生經歷豐富、積極正向,經常分享成長經歷,是許多聽障人士的典範,她鼓勵孩子時刻保持熱情,將困境化為力量,勇於挑戰各種可能;剛代表中華隊突破亞運最佳紀錄的柔道男神楊勇緯,鼓勵投入角力的學童,將自身挫折化為成長養分;馬偕醫院新生兒科主任級資深主治醫師許瓊心還特地到場為從小照顧到大的孩子獻上祝福。遠東SOGO董事長黃晴雯(左)邀請少年楷模偶像許瓊心醫師,一同為孩子打氣,也為擔任長期照顧者的家長致敬。(圖/業者提供)為表彰第一線老師與社工對於弱勢兒童的投入與關懷,遠東SOGO特別設置的「熱心守護獎」,本屆獲頒的團體是專門招收聽損學生的特教學校「南大附聰」,以及全方位服務顏損及燒傷者、維護其尊嚴與人權的「陽光基金會」。兩機構歷年皆以豐富翔實的資料,舉薦個案參與遠東SOGO少年楷模徵選,以多元的辦學及社福實績,致力消除不平等,獲評審團高度讚賞。為加速永續教育向下扎根,遠東SOGO也向來自不同教育現場的老師、社工、家長、公益組織及社創團體,募集「SO GOOD永續提案」,最終選出2間分別鄰近台中烏溪及嘉義八掌溪、能關注在地議題的國小,作為永續駐點學校。獲永續提案獎的是曾獲台中市SPECIAL教師肯定的黃君頻帶領的台中市追分國小,及全國SUPER教師林穎慧得主領軍的嘉義縣和順國小,追分國小呼應SDG14水下生命,透過淨山、淨灘,並將海廢元素融合手作布包,宣導「海廢創藝」理念;和順國小則呼應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計畫透過培育小小導覽員,解決鄉鎮人口老化與外移問題,進一步推動產業升級。遠東SOGO除以獎金支持外,還頒發「SOGO永續駐點學校」證書給兩間獲選學校,未來一年內,遠東SOGO將提供兩校相關資源、提供必要協助及檢視執行成果,兩校也將配合長期深耕永續的遠東SOGO推動永續專案。遠東SOGO董事長黃晴雯(中)頒贈永續提案獎,並邀請兩所國小成為永續駐點學校。(圖/業者提供)「SO GOOD好小孩少年楷模徵選暨表揚」獎項由遠東SOGO百貨、太平洋崇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主辦,鼎鼎聯合行銷、家扶基金會、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罕病基金會等協辦,為針對全國幼兒園、國小學童的大型民間公益獎助活動,凡逆境向上的清寒、疾病或身心障礙學童,都可由各縣市國小、社福機構舉薦。第11屆完整獲獎名單請見活動官網:https://newlife.sogo.com.tw/2023sogood/
小孩吃藥別亂配飲料! 藥師:抗生素跟牛奶一起服用會降低療效
「我的孩子不會吞藥,藥品可以磨粉嗎?」、「這藥粉要怎麼泡?要喝多少?泡完要放冰箱嗎?」這些問題常在醫院藥局窗口上演。對此,林妏娟藥師也指出,兒童用藥有許多需注意與特別處理的部分,「千萬不可小看!」成大醫院今(2日)在臉書粉專發表一篇由藥劑部林妏娟藥師撰寫的文章【藥!告訴你】,提醒「小兒用藥,不可小看!」林妏娟藥師指出,一般常說的「小兒科」,其實可以細分為兒科和新生兒科,包含了:在候診區跑來跑去的小朋友,或是在新生兒加護病房沉睡的早產兒,或是外觀接近成年但卻有著稚氣臉龐的青少年,只要年齡在18歲以下都泛屬於小兒科病患。林妏娟強調,小兒病患不是成人的縮小版,因為他們體內構造及組成都跟成人不同,器官功能還在發育中,對藥物反應跟成人不盡相同;也因為整體發育還沒成熟,藥物代謝的能力一般比成人弱,所以藥品劑量更需精算,避免產生副作用,並不是把成人的用量減少就可以給小兒科病人使用的。林妏娟續稱,成大醫院為照顧各種年齡層病患的需求,備有多種類的藥品溶液劑,方便無法吞服藥丸的小朋友使用。若是病患因體重偏低或病情特殊需要,針對可磨粉的品項亦能提供藥品分包,提升家長照顧便利性,並讓孩子服藥劑量更精準;只是非所有藥品都能磨粉,如果遇到相關疑問,建議家長與醫師或藥師請教討論。另外,家長也常來電詢問退燒藥的使用。最常遇到的是:「半小時前給孩子喝了退燒藥水,怎麼體溫還是降不下來?下一劑甚麼時候可以吃?」林妏娟也解釋,孩子吃藥後沒退燒,當父母的常會急著想再給藥;但是吃藥後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產生作用,因此並不適合短時間內重覆給藥,以免造成藥品過量。也有家長詢問可不可以把藥粉跟牛奶混合一起餵食,但有些藥品,如:抗生素,跟牛奶一起服用會降低療效,所以不建議併服牛奶。林妏娟補充,小兒病患的用藥品項通常沒有成人多,但是一樣需要謹慎對待,千萬不可以小看!用藥不慎,孩童容易產生不良反應,嚴重的會造成一輩子的不良影響。
以色列犯戰爭罪!加薩逾「2千童」死亡 國際非營利組織控「無差別殘殺」
以色列和哈瑪斯的衝突已進入第17天,以軍持續對巴勒斯坦飛地加薩走廊(Gaza Strip)狂轟濫炸,就連醫院、學校、難民營、人道主義走廊都不放過,引發國際譁然。對此,有百年歷史的國際非營利組織「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 Fund)也譴責以色列正在無差別地殘殺兒童,導致當地已至少有2000名孩童死亡。據CNN的報導,加薩衛生部23日指出,該地區自以色列空襲以來,已有5087人死亡,包括2055名孩童,1119名女性和217名年長者,另有15273人受傷。該部門發言人庫德拉(Ashraf Al-Qudra)也在24日示警,「(加薩)衛生系統已進入史上最糟糕的階段。」有百年歷史的國際非營利組織「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 Fund)譴責以色列正在無差別地殘殺兒童。(圖/達志/美聯社)以色列國防軍(IDF)雖然聲稱,其目標是針對哈瑪斯恐怖分子,但由於加薩走廊地狹人稠——3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237萬人(台北市271平方公里居住251萬人)——因此以色列的狂轟濫炸一定會造成平民死傷。對此,「救助兒童會」23日也發表聲明指出,「我們呼籲各方應立即採取措施保護兒童性命,並呼籲國際社會支持這些救援行動。以色列軍所發動的空襲,正『不分青紅皂白』地殘殺與傷害兒童。」有百年歷史的國際非營利組織「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 Fund)譴責以色列正在無差別地殘殺兒童。(圖/達志/美聯社)該人道主義組織還呼籲加薩走廊應立即停火,並示警當地已有超過2000名兒童死亡,另有超過100多萬名孩童受困在加薩無處可去,「由於加薩人口稠密,又缺乏藥品和電力供應,這已對當地衛生基礎設施造成毀滅性影響。」國際非政府組織「無國界醫生」(Médecins SansFrontières)則指出,隨著以色列繼續「全面圍困」嚴重缺乏關鍵物資的加薩地區,當地的醫師被迫在沒有止痛藥的情況下為傷患進行手術。另有加薩「希法醫院」(Al-Shifa Hospital)的新生兒科主任布爾布爾(Fu'ad al-Bulbul)博士也警告稱,如果醫院燃料耗盡,所有他照顧的45名依賴呼吸器的早產兒都會死亡。有百年歷史的國際非營利組織「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 Fund)譴責以色列正在無差別地殘殺兒童。(圖/達志/美聯社)日前剛從英國抵達加薩地區的外科醫生阿布-西塔(Ghassan Abu-Sittah)也感嘆,由於加薩地區長年戰亂,人口平均年齡落在18歲,導致「希法醫院」中,兒童傷患就佔了40%。報導補充,該場衝突始於哈瑪斯對以色列發起多管齊下的「阿克薩洪水軍事行動」(Operation Al-Aqsa Flood),包括數千枚火箭彈攻擊,以及由陸海空兵分多路滲透到以色列境內,殺害及俘虜逾千位軍民。由於以色列定居者對巴勒斯坦人的侵略及暴力事件日益激增,以色列當局又在今年4月突闖東耶路撒冷(East Jerusalem)的阿克薩清真寺(al-Aqsa mosque)逮人,導致巴勒斯坦人積怨已久的怒火一次引爆。據悉,自以巴雙方7日爆發新一輪衝突以來,已造成逾6000人死亡。
20多年前接生女嬰結婚…仁醫曬喜餅照 萬人歪樓:很好吃
能有這樣的緣分也是難得!台大婦產科仁醫施景中近日在臉書曬喜餅照,因為他20多年前接生的小孩結婚了,文章曝光後,有超過1萬人按讚,許多人直呼,「新建成很好吃的。」施景中26日發文分享,「20多年前我接生的小孩,今天來送我喜餅,她要結婚了。她還是當年台大產科、新生兒科和外科團隊,通力合作搶救成功的胎兒。」施景中表示,「下週還有一個類似的寶寶要生。希望這新嫁娘的喜氣帶給下週這寶貴,保佑baby渡過層層難關。然後二三十年後我有機會再收到這寶寶的喜訊。」此文曝光後,不少留言「新建成的,好吃」、「新建成」、「淡水的餅,好吃唷」、「新建成很好吃的」,據悉,大家口中的新建成,是淡水一家老餅店,是不少人去淡水老街必買的伴手禮。也有人說「好棒的緣分,好像是醫生準備要當阿公了」、「祝福新娘子幸福滿滿」、「謝謝施P,女兒18年前由施P接生,今天剛好是18歲生日」、「哇嗚!當年搶救的寶寶如今要嫁人了,美好故事」、「這盒喜餅吃起來應該更好吃喔,多了一味幸福的滋味」,更有人讚嘆,「施醫師記性驚人,接生了數不清的寶寶,當時的狀況竟然都記得」、「每次看到醫生原PO這種文章,都覺得好感動,好謝謝世界上有你們存在,每個寶寶都能平安降臨在這個世界上」。
Selina兒出生「肺積水住保溫箱」她嚇壞 醫揭關鍵原因
藝人Selina(任家萱)與圈外男友「小徐」穩定交往,今年3月宣布懷孕,今(7日)宣布生下「小腰果」的喜訊,但兒子出生有「肺積水」問題,把她嚇了好大一跳,幸好住了幾天保溫箱,終於拿掉身上的管子。對此,兒科醫師也解答可能原因。台北榮總新生兒科主任鄭玫枝接受《ETtoday新聞雲》訪問,提到胎兒在肚子的時候,肺部就會有很多羊水,自然產的過程中經過產道擠壓,肺部羊水比較容易被吸收,出生後大哭讓肺部張開,呼吸自然順暢;剖腹產的小孩發生這樣的狀況,通常是肺部羊水沒有完全吸收。除了足月剖腹產,若未滿37周的早產兒,可能因肺部成熟度不夠,導致表面張力數不夠,若又是剖腹產,沒有經過產道擠壓,肺部羊水吸收就會比較慢,發生暫時性呼吸窘迫症就會比較明顯,也需要更多時間恢復。鄭玫枝解釋,一般大約有5%的剖腹產寶寶出現短暫呼吸窘迫,通常在保溫箱觀察48小時就會恢復,只要肺部剩下的水分吸收完成,呼吸穩定就可以離開保溫箱,反倒是足月自然產很少出現呼吸窘迫,假如發生就要注意,是否有感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