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基金會
」 新希望基金會新希望基金會陪讀罩弱勢 為學童的夢想裝上趐膀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經濟,但由基督教會「新店行道會」成立的「新希望基金會」在景氣寒冬中仍無償為弱勢兒童服務,讓還在國中小學就讀的弱勢學童,即使沒有錢參加補習班、安親班,仍能在下課後有一處充滿愛的環境可停留、學習,而猶如天使般的志工老師則用愛心縫補孩童破碎的生命,為他們的夢想裝上趐膀。
伴讀天使1/新希望基金會陪讀罩弱勢 為學童的夢想裝上趐膀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經濟,但由基督教會「新店行道會」成立的「新希望基金會」在景氣寒冬中仍無償為弱勢兒童服務,讓還在國中小學就讀的弱勢學童,即使沒有錢參加補習班、安親班,仍能在下課後有一處充滿愛的環境可停留、學習,而猶如天使般的志工老師則用愛心縫補孩童破碎的生命,為他們的夢想裝上趐膀。新希望基金會推動的「小太陽課後陪讀」計畫是由2位單親媽媽提出,於2005年起陸續透過各地社區型教會開辦課後陪讀班,資助就讀國中國小的單親、低收、外配、隔代、原住民、經濟弱勢兒童,透過志工老師的陪伴及教導,讓這群受歧視、無資源、缺少照顧的孩子發展自我特色及創造力,得以和其他兒童一樣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向著夢想奔跑,至今已有近2000位學童及數百個家庭受惠。陪讀班的老師大多是志工,因為看見弱勢小朋友有需要就到教會幫忙。(圖/黃耀徵攝)本月9日下午5時許,正逢下課時間,記者來到新北市新店區的行道會4樓講堂,裡頭坐了20多名小朋友,有的埋首寫試卷、功課,有的正在進行隨堂小考,雖然看似與尋常安親班無異,不過這些小朋友都來自弱勢家庭,課程、課外教材、點心全由教會買單,而老師則是教會志工。小朋友們看到有不認識的人出現,情緒隨即有了波動,表情有些惶惶不安,在教室裡跑來跑去,經過志工老師的安撫才穩定下來。一位志工透露,這些孩子多數都不是來自完整的家庭,對於陌生的環境和人物都特別敏感,當初要建立起與他們之間的信任感就花了很長的時間,因此在這裡除了輔導課業,觀念及情緒上的引導及陪伴顯得更為重要。 「這些小朋友,有的父母已經不在了,下課之後沒有人可以照顧他們,更無法督促他們課業,看到這些小朋友的生命有所需要,所以我沒想太多就來了。」老師鄭艷純說。本身是高中數學的鄭老師,在學校下課後就趕到教會為小朋友們上課,十多年來如一日。新希望基金會和各國中小學配合,遴選出身處弱勢家庭中的學童,安排他們每周一到五自4點下課後一直到晚上7點,都在小太陽計畫的陪讀班上課。「雖然是陪讀班,但我們希望除了培養小朋友的競爭力外,也希望開發他們的潛能,因此除了學校課業外,我們還有安排日語、英語及潛能開發課程。」鄭老師說。每到下課時間,來自國中、國小各年級的弱勢學生就會到位於新店區的教會參加陪讀班,除了一般課程外還有潛能開發課程。(圖/黃鵬杰攝)「跟一般補習安親班相比,我們學生數比較少,所以在課後,老師們都會開會,針對個別小朋友的興趣、潛能開發規劃課程,打造不同的教材。」另名主修音樂的陳姓志工老師說,雖然是無償提供學童就讀,但老師們的用心、專業卻沒因此打折。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國弱勢兒少數目超過20萬人,而新希望基金會在各教會推動小太陽計畫,已幫助超過上千名失能家庭學童,為他們撐起保護傘,除了讓弱勢兒少免於流連街頭,也幫助他們拾回課本紙筆,提供一個改寫生命的機會。
伴讀天使2/年供500名弱勢兒學餐費 熱血老牙醫盼擦亮後山未來
根據衛福部統計,我國經濟弱勢兒至少超過20萬人,其中又以台東、花蓮比例最高,「新希望基金會」看見東部偏鄉困境,自2006年起在台東設立基地推動「東光計畫」,無償提供中低收入戶、單親、隔代教養家庭中的孩子就學、就養服務,甚至資助他們交通費、學費、餐費等,同時開設課後輔導班,盼能擦亮後山孩子的未來。「當時會到台東,是因為基金會創辦董事長張茂松牧師看到後山的孩子有需求,所以我們一開始先試辦一個點,原本預計實施2、3年,但我們後來發現,一旦我們走了,孩子的幫助就停了,那孩子們未來該怎麼辦?所以基金會才會堅持延續這個計畫。」新希望基金會董事長戴建隆說。本刊調查,新希望基金會的「東光計畫」,自2006年發起至今,在資金不足的狀況下仍篳路藍縷地走到現在,如今在台東縣7個鄉鎮市共有20個據點,每年幫助超過500名台東地區小學到高中的學童,資助學費、交通月票、晚餐費及運動鞋等,並開設課後陪讀班、生命成長營會等。現在就讀於台東大學幼兒教育系的女大生「唐寧」,因為小時候父母離異,而父親也因為犯罪入獄,母親另組家庭,她被原生家庭拋下,和哥哥相依為命居住在台東尚武部落的外婆家。 「外婆是在種菜的,小時候我下課之後,就在社區附近遊蕩,當時沒有人可以教我功課,是教會將我從社區帶回去,鼓勵我參加課後的陪讀班。」唐寧回想起當時的經過,至今仍然相當感恩。「小時候,我曾經因為想念爸爸媽媽,還一度割腕輕生。」在陪讀班老師的陪伴下,唐寧擺脫原生家庭帶給她的陰影,同時課業也逐漸有所起色,唐寧漸漸對學習產生興趣,最後考上臺東女中,畢業後又順利考取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系,未來也將成為教育界的新血。來自台東的唐寧,從小父母就不在身邊,所以生活行為有些偏差,但在教會的協助下重拾書本,最後考上大學。(圖/新希望基金會提供)除了陪讀之外,基金會還規劃「東光夢想之旅」,因個別孩子的潛能、興趣不同,帶學童們走出台東,看看山外的世界,並安排孩子到有興趣的職業工作場合參訪,許多被計畫協助的孩子考上國立大學,有人已成為優秀法官助理、醫生、護士、舞者等,大展長才。「我們希望提升孩子們的競爭力,好還要更好,小太陽、東光計畫施行10多年,我們看到在計畫中的孩子們成績顯著成長,就算從計畫中畢業了,他們也時常回來教會,看到每個人發展都不錯,這一切都值得了。」戴建隆說。新希望基金會董事長戴建隆表示,未來希望基金會對於弱勢的服務可以拓展的更深更廣。(圖/黃鵬杰攝)戴建隆已經70歲高齡,目前仍是執業的牙醫師,他從28歲、新希望基金會還沒創立時,即開始走遍泰緬、馬來西亞、台灣山地偏鄉從事義診服務,因為和基金會創始董事長張茂松牧師是老朋友,後來還接下董事長一職。談起基金會未來走向,戴建隆引用德雷莎修女所說,「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這是新希望基金會創立宗旨,除了維持原本的服務外,未來也會加深加廣,從1991年只有戴建隆、張茂松的草創時期,基金會一路走來已逾32年,如今就如2人盼望,點滴的愛心已然成為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