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確診
」 確診 新冠肺炎 疫情 BA.5 日本醫院爆麻疹群聚傳染!他自越南染病 醫護、清潔工、同機旅客都中鏢
疾管署今(18)日公布新增4名麻疹確定病例,包括3例國內感染及1例境外移入,為先前40多歲中部男性自越南探親境外返台後,就醫時接觸的陪病家屬、護理人員、清潔人員,另有1名同班機旅客也確診,初步研判為同起群聚事件,截至目前共計5人確診。衛生單位目前已掌握相關接觸者共152人,將持續監測至2025年1月5日。疾管署10日曾公布1例自越南境外移入個案,一名中部40多歲男性11月中旬到越南探親,12月1日返台時出現發燒等症狀,隔日就醫住院治療,5日便出現紅疹,收治於隔離病房。疾管署18日再新增4起麻疹個案,包括3例國內感染及1例境外移入,國內感染者為30多歲男性、30多歲女性和另一名30多歲女性,分別為先前個案就醫接觸陪病家屬、急診就醫接觸護理人員,以及環境清潔人員,3人均是於院內遭傳染;另有1起是同班機旅客,列為境外移入個案。疾管署說明,該名同班機旅客先前已由衛生單位匡列為接觸者進行衛教及追蹤,並於出現疑似症狀後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研判係因搭機過程接觸該名確診個案感染。而這4名新增確診病例發病日介於12月11日至13日,初步研判為同起群聚事件,截至目前共計5人確診。為此,疾管署與地方政府衛生局於12月17日至該醫院實地訪查,並建議院方加強相關感控措施,包含建立全院員工施打MMR疫苗資料、檢驗抗體陰性者安排補接種MMR疫苗、建立員工自主健康監測機制、停辦年底院內大型活動、辦理院內麻疹感染管制教育訓練等防治作為。另外,疾管署也指出,我國今(2024)年累計19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10例為國內感染病例(含4起群聚),另9例為境外移入病例,其中3例為航空器感染、其餘感染國家分別為越南2例、馬來西亞2例、泰國及柬埔寨各1例;今年國內感染及境外移入病例數高於2020至2023年同期的0~2例,均為5年同期最高。(圖/翻攝自臉書/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民眾非必要應減少前往醫療院所等容易傳播場所,病患及病患家屬進出醫院或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等,應做好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並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疾管署同時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攜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並建議1981年(含)以後出生者,如獲悉前往東南亞國家等流行地區,可經醫師評估接種疫苗後再出國,以降低感染風險;出國時也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暴露史。
旅遊怕中鏢1/日本買春「無套免加錢」 下場超慘烈!30歲金融男新宿見識一回染2性病
就愛去日本!根據日本觀光局統計,7月台人赴日破57.17萬人次,再創歷史新高。但外出遊玩也要預防染病,醫師透露,一位30歲男性赴日買春,受到「不戴套免加錢」的誘惑,因而進行不安全性行為,而貪小便宜的下場就是男子嘴巴染淋病、而下體則驗出梅毒!受到疫情解封、日幣貶值影響,日本成為許多旅客心中的首選,根據日本觀光局最新公布的訪日外客數統計顯示,2024年7月赴日外籍旅客人數高達329.2萬人次,超過6月份的313萬人次,再創單月歷史新高;中國有77.65萬人次赴日;南韓以75.77萬人次緊追在後,台灣57.17萬名列第三名,但已創下台灣旅客赴日人數新高紀錄,足見台灣人對日本旅遊的狂熱。日本同樣創下歷史新高的,還有梅毒感染人數。根據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統計,梅毒病例從2021年起連續3年增加,2023年多達14906例,創下新高紀錄。日媒《朝日新聞》甚至以「50年1遇」來形容目前的梅毒的擴散速度,以東京都為例,截至今年9月1日,梅毒患者人數已累積至2640人,與去年破記錄的3701人增幅速度相近。日本政府推估梅毒大爆發與社群媒體、性產業結構改變有關,過去日本的風俗業皆會定期檢驗性病,但疫情期間收入受到影響,讓許多風俗女子自行出來接客,除了不再定期檢查,為了賺錢甚至標榜「不戴套免加錢」。泌尿科醫師顧芳瑜分享一位患者的慘烈經驗。「這位30歲男性是金融業上班族,單身的他前陣子去日本旅遊,聽聞日本新宿歌舞伎町附近的大久保公園有許多女性『站壁』,而且價格便宜,所以特別去見識。」顧芳瑜說,男子一開始有戴保險套,但後來女子宣稱『無套也不加錢』,於是便興奮地『攜槍上陣』,甚至連嘴巴都用上。沒想到回台灣之後,男子發現全身出紅疹、喉嚨也劇痛,猜測自己中鏢,於是趕緊就醫。「一驗之後就發現嘴巴有淋病、下體有梅毒,幸好淋病、梅毒都是可以治癒的,只要服用口服抗生素或施打青黴素就可控制住病毒,但未來並不會因此免疫,所以還是要堅守安全性行為的原則。」顧芳瑜說。日本一直是台灣民眾最愛旅遊的國家,隨著疫情解封、日幣貶值,赴日旅遊人數屢破新高。(圖/報系資料照)除了日本,包括南韓、美國的梅毒案例都不斷激增,南韓今年1至8月已有1881人感染,遠遠超過去年同期的4倍,美國則在2022年統計時,全國超過21萬人感染,改寫過去70年的最高紀錄。台灣也同樣發現梅毒案例增加,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數字發現,去年新增確診通報梅毒感染人數來到9941人,與前一年相比,15至24歲族群感染梅毒、淋病的增幅最為明顯,梅毒甚至上升接近2成之多。皮膚科醫師吳明穎表示,梅毒病程分為三期,梅毒一期的症狀是無疼痛感的潰傷,持續約2至6周,因為無症狀所以容易被忽略,但到了二期就會開始有變化,最常見的就是四肢冒出特殊紅疹,也有部分人會出現異常掉髮情形,有經驗的皮膚科醫師通常都能辨別。第三期病毒會開始侵犯身體各器官,如神經系統、心血管等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所以建議若有疑似症狀,還是要趕緊積極就醫,才不會後悔不已。
梅毒警報!南韓病例增4倍「美破70年紀錄」 台灣15~24歲中鏢率高
梅毒在全球拉警報!梅毒主要藉由性行為作為傳染途徑,南韓今年1至8月已有1881人感染,遠遠超過去年同期的4倍,美國則在2022年統計時,全國超過21萬人感染,改寫過去70年的最高紀錄。日本案例上升速度也是史上最快,而台灣則集中在15~24歲年輕族群。根據《朝鮮中央日報》,今年1至8月南韓已有1881人感染,遠超過去年同期的4倍,當中進入第三級梅毒的患者有39人,可能併發中樞神經損傷。而在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地,也都出現病例激增的情況,美國在2022年突破21萬人感染,改寫70年來的最高紀錄,尤其是女性感染之後,再生下天生染有梅毒的嬰兒,根據統計,這些嬰兒會有40%在出生不久後死亡,或出現失聰、失明、發展遲緩等後遺症。直到今年9月初,單單日本東京都就累計2460人感染梅毒,預計到年底會超過去年的3701人,其中男性佔比高達70%,平均分布在20至50歲的年齡層,女性則多為20多歲的年輕人。日媒《FNN》報導,梅毒案例持續增加,成長速度被稱「史上最快」台灣也同樣發現梅毒案例增加,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數字發現,去年新增確診通報梅毒感染人數來到9941人,與前一年相比,15至24歲族群感染梅毒、淋病的增幅最為明顯,梅毒甚至上升接近2成之多。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雖然國人女性感染人數相對較少,但增加幅度卻明顯高於男性。2023年女性梅毒有1862人,較2022年的1535人,上升21%;2023年女性淋病有891人,較2022年828人,增加8%。醫療界認為,保險套的使用比例下降是造成梅毒個案增加的主因,並指出,有些半永久性結紮手術,讓許多人在動刀後,在發生性行為時不愛戴套,因此提高被傳染的風險。疾管署呼籲,梅毒雖屬可治癒之疾病,但無法終身免疫,只要有不安全的性行為,不論是陰道交或口、肛交等,都有可能感染性傳染病,由於性傳染病症狀不一定明顯,預防性傳染病最重要的是做好預防措施,包括: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及搭配水性潤滑液、有不安全性行為者,定期篩檢及早就醫診斷及早治療。一旦確診,務必提醒配偶或性伴侶也接受篩檢及治療,避免來回重複感染。
2月大嬰染先天性梅毒 疑似母親生產前「不安全性行為」
疾管署今(21)日表示國內確診1例先天性梅毒確定病例,為2個月大嬰兒,6月上旬因發燒至40度就醫,就醫時因有皮膚紅疹、色素沉著及長骨出現骨質異常症狀,醫師通報為疑似先天性梅毒,後經檢驗確診先天性梅毒;醫生進一步對案父及案母抽血檢驗梅毒均為陽性,一家3口一起接受治療中。案母雖於孕期第12週、第32週定期做產檢,梅毒檢驗結果皆為陰性,推測是懷孕32週後至生產前的不安全性行為因而感染梅毒所致。國際間近年梅毒及淋病疫情呈現上升趨勢,且新生兒先天性梅毒數亦也上升,以美國為例,2022年先天性梅毒病例增加超過3,700例,較前一年上升755%。依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我國去(2023)年新增確診通報梅毒感染人數計9,941人、淋病8,257人,「不安全性行為」是主要感染原因。與前(2022)年相比,梅毒上升2%、淋病上升3%;依年齡層分析,15-24歲族群梅毒、淋病增幅最為明顯(梅毒2023年1,480人,較2022年1,239人,上升19%;淋病2023年2,783人,較2022年2,594人,上升7%)。而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感染人數雖相對較少,但增加幅度卻明顯高於男性(女性梅毒2023年1,862人,較2022年1,535人,上升21%;女性淋病2023年891人,較2022年828人,增加8%)。另我國近年每年約1至2名先天性梅毒確診個案,未有增加趨勢,有賴我國防治政策包括孕婦定期產檢梅毒、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及疑似個案追蹤通報等執行措施與民眾的配合。疾管署說明,梅毒和淋病都是經由皮膚、黏膜和血液傳染之性傳染病。梅毒常見症狀包括無痛性潰瘍與硬性下疳、皮疹等,若未接受適當治療,晚期則會出現「梅毒腫」、「心臟血管性梅毒」或「神經性梅毒」。孕婦感染梅毒如未接受適當治療,梅毒可透過胎盤垂直傳播給胎兒,導致胎兒死亡或先天性梅毒等不良結果;淋病常見症狀包括尿道化膿,排尿有刺痛或灼熱感,女性感染後大多症狀不明顯,因此常被忽略,若沒有及時接受治療,不論男性或女性,都可能造成不孕;也可能導致泌尿生殖系統外的感染,如:直腸、咽喉部的感染、淋菌性結膜炎等。疾管署呼籲,梅毒及淋病雖屬可治癒之疾病,但是無法終身免疫,只要有不安全的性行為,不論是陰道交或口、肛交等,都有可能感染性傳染病,由於性傳染病症狀不一定明顯,預防性傳染病最重要的是做好預防措施,包括: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及搭配水性潤滑液、有不安全性行為者,定期篩檢及早就醫診斷及早治療;孕婦須定期產前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降低感染先天性梅毒風險。一旦確診,務必提醒配偶或性伴侶也接受篩檢及治療,避免乒乓感染(意指像打乒乓球一樣來回重複感染),多管齊下才能有效的預防感染性傳染病。
本土登革熱持續延燒!國內單周爆2127例 疾管署估10月底達最高峰
本土登革熱持續升溫,國內過去一周暴增2127例本土病例,其中8例重症、3例死亡,今年已累計超過6000多例,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根據疫情中心模擬,今年這波登革熱流行走勢類似103~104年,預計今年10月底將達最高峰,總確診病例將落在1.5萬例~4.3萬例之間。疾管署統計,此次新增確診個案居住地仍以台南市最多、共有1971例,其次還有高雄市86例、雲林縣38例等。今年截至9月11日止,已累計6464例本土病例,其中27例重症、9例死亡。疾管署防疫醫師蘇家彬表示,新增的3名死亡個案皆住在台南,為40~70多歲男性,均有糖尿病、神經系統疾病等慢性疾病,發病後1到7天內,因為心臟衰竭、休克不幸過世。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指出,全國已有半數以上縣市出現病例,病例數為近10年同期次高;個案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大於60歲以上個案占37%,高於2014至2022年60歲以上累計個案數占比26%。由於颱風過後,不到一周確診個案就快速增加2000多例,曾淑慧表示,疫情會繼續升溫,根據疫情中心模擬,今年登革熱流行趨勢可能會介於103~104年之間,其中103年最高峰創下1.5萬例病例數,104年則高達4.3萬例,預估今年10月底本土登革熱會攀上高峰,不過也會受到氣候、雨量跟病患年齡因素相關變動。另外,秋冬還沒來,流感也提早報到,疾管署也公布,上周新增39例流感併發重症,11例死亡病例,已經連續3周超過流行閾值,評估10月2日公費流感疫苗開打之後,疫情應會趨緩。憂心新冠肺炎在秋冬又有一波流行,加上國內本土變異株高達99%都是XBB為主流株,曾淑慧表示,今年將進口600萬劑XBB疫苗,第一批200萬劑最快9月最後一周開打,第一階段先提供65歲以上長者接種,再觀察3天,視打氣評估是否再往下一階段開放。
颱風過後台南出現大量積水容器 國軍加強熱區噴藥
台南登革熱持續延燒,29日新增28例確診,累積病例數642例。颱風過後,各疫情熱區均出現大量積水容器,成為病媒蚊孳生溫床,110名國軍化學兵29日兵分6路針對永康區、東區等疫情熱區展開室內噴藥行動。台南市登革熱防治中心表示,新增確診病例中,永康區12例、東區6例、仁德區4例、安南區3例、歸仁區2例、北區1例,年齡介於9歲至84歲;其中,23例由診所或醫院通報確診,5例由防治中心擴大採檢發現,防疫人員均已立即進行個案居住地及工作地戶內外的化學防治作業等措施。颱風過後,登革熱防疫工作也重新來過,市府向國軍申請的110名化學兵,昨天立即派上「戰場」,以每2人一組搭配2名衛生局人員,上午先在東區崇德里、永康區六合里進行室內噴藥後,下午再集中兵力轉戰永康區復華七街,今天將分別前往東區東寧路、北區公園路一帶噴藥。登革熱防治中心表示,國軍協助噴藥的行動將持續進行,直到疫情控制。至於噴藥地點的選擇,經該中心與疾管署協商後,原則決定以有群聚感染及感染源不明的地區為第一優先;其次是有群聚感染但感染源明確的地區;第三是無群聚但感染源不明的地區;單一個案地區則先以「壓罐」防治,以室內平均每3坪噴1罐防蚊噴液滅蚊。熱區永康區公所昨也動員43里環保人員及志工展開孳清、滅孓行動。永康區長陳勝楠除呼籲,雨後積水容器務必確實「巡、倒、清、刷」。
台南登革熱狂燒!今再增本土15例 黃偉哲:強降雨後加強巡檢
台南市17日新增15例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累積病例數362例。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今天特別南下參加市府登革熱一級指揮中心會議,並慰勉防疫人員的辛勞。會中,市長黃偉哲強調,本周可能發生強降雨,各單位雨後應加強列管、巡檢,一旦查獲陽性孳生源就直接移送衛生局裁罰,沒有勸導改善期。登革熱防治中心表示,新增確診病例中,永康區7例、東區5例、仁德區2例、安南區1例,年齡介於9歲至74歲;其中,11例是由診所或醫院通報確診,4例由防治中心擴大採檢發現,防疫人員均已立即進行個案居住地及工作地戶內外化學防治作業等防疫措施。羅一鈞參加市府登革熱一級指揮中心會議時,除代表疾管署長莊人祥慰勉辛勞的防疫同仁,還針對與會人員反映的問題,給予正面的回應。黃偉哲也在會中責成各局處,應確實督導轄管單位落實各項登革熱防治措施,並針對高風險場域進行全面檢視並加強稽核;尤其是有本土病例的行政區,更應通盤檢視各工地、空屋、空地、市場、公園、古蹟及校園,務求防疫無死角。市府衛生局表示,該局持續落實社區孳清,從7月13日至7月16日共調查9310戶,其中陽性戶31戶,查獲1091個積水容器、42個陽性容器,衛教1037人次。另外,為能積極找出潛在病例,防治中心也持續在仁德區成功里活動中心、北區衛生所、歸仁區衛生所設置擴大採檢站,即時為市民提供便捷的採檢服務。首發病例的仁德成功里,連日來除針對家戶中囤積大量物品卻無法獨力清理的住戶協助清運,從本周起還將針對住家屋後溝的廢棄物進行清運。仁德區長黃素美認為,有些住戶在屋後溝附近放置物品,化學噴藥可能難以觸及,甚至造成防疫人員的不便,讓死角淪為病媒蚊的溫床,目前已盤點近30條屋後溝的囤積物,從本周起將逐一清理,也呼籲居民如有私人物品應盡快清理,否則將由公所強力清除。另外,東區公所也盤點熱區附近的崇文、崇成里8處老舊大樓地下室,除協助完成投藥,並請管委會改善。東區區長顏能通指出,因病媒蚊喜好孳生地下室的陰暗積水處,經針對疫情熱區內的44處大樓巡檢後,發現有8棟大樓因屋齡老舊、地下室不平整出現微坑洞、集水坑管線連接處縫隙容易出現蚊蟲,公所已協助完成投藥。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特別南下參加市府登革熱一級指揮中心會議,並慰勉防疫人員的辛勞。(登革熱防治中心提供/洪榮志台南傳真)
台南本土登革熱疫情拉警報 再增12例單日最多
台南本土登革熱疫情拉警報,23日一口氣新增12例,是這波疫情以來單日新增最多,現已累計39例;面對疫情升溫,疾管署南區管制中心主任李翠鳳呼籲,不能樂觀以待,連日在疫情熱區家戶天溝屢查獲陽性孑孓,噴藥雖可殺死成蚊,但民眾務必要動手孳清,才能清除這些隱性孳生源。台南市登革熱防治中心指出,新增12例有11例為仁德區個案,1例為安南區個案,年齡分別介於23歲至81歲之間,其中4例由診所或醫院通報確診,8例由衛生局擴大採血送檢發現,12例均與先前群聚高風險區域相關,確診個案居住地及工作地均已進行戶內外化學防治作業。目前台南這波本土登革熱疫情分布於仁德區28例、東區7例、永康區2例、安南區與善化區各1例。李翠鳳呼籲,從發現首例本土病例以來,每天持續新增確診案例,疫情沒有樂觀本錢,提醒民眾須有風險意識,除了防疫人員執行化學防治噴藥,這幾天查獲多處民宅天溝因落葉阻塞,形成積水處造成孑孓孳生,務必要動手清除,避免家中養蚊。尤其,埃及斑蚊習性是躲在家中,而成蚊平均吃到飽要叮咬4、5人,目前本土確診案例中,已有多組是同住一起家人確診,包括祖孫檔、母女檔、兄弟檔等。登革熱防治中心主任蘇世提醒民眾務必穿長袖長褲、噴防蚊液,才能避免被病媒蚊叮咬。由於這波疫情集中仁德區二空,二空也是防治的重中之重,衛生局、環保局端午連假持續清消,連日卻也傳出當地住戶因已安排出遊或,不滿被臨時通知「隔天要噴藥」,怒罵里長、志工及防疫人員。台南市登革熱防治中心指出,民眾拒絕配合噴藥,可依《傳染病防治法》開罰6萬元,一般聽到6萬元罰鍰多願配合,今年尚無民眾因拒絕噴藥而挨罰,現階段則只針對查獲陽性孳生源開立舉發單。
Omicron亞變種「大角星」肆虐印度 新疫情一觸即發
就在世界各國民眾,慢慢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限制,逐漸回歸正常生活之際,印度近日因變異病毒株XBB.1.16、又稱為「大角星」(Arcturus)病毒肆虐,又掀起新一波確診浪潮。根據《印度時報》(TOI)報導,從當地衛生部所公布的數據,該國已連續5天新增確診數破萬例;新德里當局再度宣布強制佩戴口罩的命令。據悉這款病毒傳染速度更快,且症狀與眼睛有關,患者易發生結膜炎,專家呼籲民眾應留意,並提醒特別族群,應該再次接種疫苗。最近印度又新發現Omicron家族的新變種病毒株「大角星」(Arcturus),這種新變種的最大特色,就是傳染速度比之前的病毒更快,且會讓患者發生結膜炎的狀況。雖然重症率不高,但專家還是呼籲民眾要留意。根據印度衛生部統計,光是過去24小時,印度就新增破萬例的確診病例。當地政府也列出了8個邦與中央直轄區,包含德里、北方邦、哈里亞納邦、拉賈斯坦邦、卡納塔卡邦、馬哈拉什特拉邦、喀拉拉邦與泰米爾納德邦等,示警上述幾區都有高確診病例,要求地方政府加強監控和管理,全力防堵疫情蔓延。而除了印度,中國大陸過去一星期,也新增了至少42起有關大角星的相關確診案例;美國近期感染Arcturus的病例,也增加了一倍,光是4月9日到15日的新冠病毒病例中,就大約有7.2%的患者是感染到Arcturus這款病毒,顯見病毒傳染速度跟效率有多驚人。專家並警告,感染了Arcturus的患者,除了會有一般的發燒、咳嗽與腹瀉等症狀之外,還要當心會出現結膜炎、眼睛紅腫發癢等情況,所以如果有類似症狀的患者們,可能要有警覺,自己是不是感染Arcturus。
遊韓國最快農曆年後解除口罩令 室內可不用再戴口罩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解封,各國也都紛紛開放室內免戴口罩政策,亞洲方面韓國也開始討論室內可以免戴口罩,如今韓國政府也考慮,在農曆春節後就把口罩禁令解除。農曆年後有望遊韓國室內也不用再戴口罩。(圖/達志/美聯社)《韓聯社》指出,韓國中央防衛對策本部疫情已過高峰,COVID-19疫情呈明顯下降趨勢,不僅新增確診病例數下降,重症患者和死亡人數也在下降,因此距離解除室內口罩令為期不遠。如今也傳出將在農曆新年假期前20日討論議程與時間,並在決定後公布室內解封的日期與方式,有望能在農曆年後就不用在韓國繼續戴口罩。
要過年了滬深股市皆上揚 五檔陸股ETF股價跟著增幅3%
愈近春節,部分消費類股走揚,也助力市場進一步回暖,今天(16日)滬深股市皆上揚逾1%,帶動相關陸股ETF表現亮麗,像是元大上證50、富邦深100、國泰中國A50等股價增幅皆超過3%。富邦基金經理人溫芳儀認為,依歷史經驗,過往春節行情表現較佳在節後,加上地方兩會持續召開,主要城市對經濟展望樂觀,預期引導兩會行情持續;同時近期新增確診人數不再創高,也帶動投資氣氛更趨樂觀,推動解封概念之消費類股上漲。以富邦深100 ETF(00639)來說,持續受惠於消費題材表現強勢,展望2023年因外需相對疲弱,預期市場將持續關注內需相關及解封相關之消費類股,同時以外資為主之行情大型股亦有相對強勢之表現。今天陸股ETF漲幅排行榜前五名中,包括元大上證50、富邦深100、元大寶滬深、國泰中國A50等股價增幅皆超過3%;永豐中國科技50大的股價增幅也達2.99%。在全球風險趨避情緒淡化,加上近期中國疫情政策優化、房地產行業政策調整以及互聯網平臺監管力度緩解,吸引國際資金持續流入中國,看好其評價偏低以及解封後之復甦行情,出現大幅回補動作。
疾管署估「春節後再掀新冠高峰」 防疫認知調查揭關鍵原因
新冠肺炎已威脅全球達三年,近期隨著新冠肺炎防疫政策陸續解封,不少民眾已迫不及待迎向疫後新未來。如何維持防疫好表現及降低新冠肺炎的威脅,為下一步重要關鍵。2022年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為瞭解國人防疫認知水平,進行千人防疫認知調查,其中發現仍有3成民眾防疫認知不足,甚至無人可答對所有題目。為了解國人是否做好充足準備以迎向疫後新未來,台灣感染症醫學會於今年11月進行千人防疫認知問卷調查。結果如下:1.7成民眾對於未來疫情走向樂觀,期待各項防疫政策可正式解封。2.3成民眾對於新冠肺炎基礎防疫認知不及格,甚至無人可答對所有題目。其中,對於疫情樂觀者,在認知答題表現最差,恐成未來開放後的一大威脅。4.進一步觀察民眾答題狀況,民眾對新冠肺炎症狀、確診後應對流程認知程度高,然而提及預防或治療等資訊,認知水平仍低,為下一步應努力的目標。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王復德理事長表示,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新冠肺炎認知程度仍有待加強,若在此情況鬆懈,恐成為下一個防疫漏洞,使新冠疫情再次反撲。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王鶴健理事長指出,防疫政策陸續解封後,近期觀察到每日新增確診人數持續回升,增幅超過20%,指揮中心也曾表示確診數恐進入快速增加期,預估接下來可能會有下一波疫情高峰。同時,新冠肺炎病毒仍不斷變異且具一定死亡率,提醒民眾目前仍不可鬆懈。根據統計顯示,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中有高達9成患者為慢性疾病患者、7成為65歲以上長者,顯示高齡及慢性病族群仍應小心。王鶴健醫師進一步提醒,高風險族群感染新冠肺炎後,相較一般人更容易轉重症或引發嚴重併發症,而近期政府也新增氣喘為新一類族群,若是感染後病毒以侵犯肺部為主,患者容易覺得喘或持續咳嗽,對肺部有一定負擔。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王治元理事長則指出,依據研究,糖尿病患者相較一般人重症風險約高5-10倍,然而近年已有疫苗、口服抗病毒藥物,若能把握時機好好使用,相信可降低新冠肺炎對糖尿病患者的威脅。王治元醫師補充提醒,已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若感染新冠肺炎可能會無法正常控制血糖,甚至一般民眾若因新冠肺炎重症住院,一年內也可能會有血糖異常現象,恐影響免疫功能。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楊志新理事長也特別提醒癌症患者,癌友本身免疫力較差,比起一般人更容易受病毒感染,即使身旁親友防疫逐漸鬆懈,自己還是要持續維持警覺。除了新冠肺炎病毒仍持續潛伏,長新冠可能也將成為下一步需重視的威脅。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黃信彰理事長指出,在大量民眾確診新冠肺炎後,診間長新冠患者比例約增加1至2成,其中以失眠、長期咳嗽等症狀最為常見,也較容易影響日常生活。而造成長新冠的原因主要可分為三大類,分別為病毒侵犯器官所引起、免疫發炎性的反應以及疾病轉中重症的後遺症。同時,相較於一般民眾,長新冠又更常見於高風險族群,黃信彰醫師說明,若能在感染新冠肺炎時就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不僅能夠降低重症住院率,更能幫助快速降低體內病毒量,預防長新冠症狀的出現。王復德醫師也進一步說明,目前研究顯示,若民眾可於感染新冠肺炎後5日內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將有助於降低重症、住院風險。此外,提醒民眾,因應新冠肺炎病毒變化快速,領取口服抗病毒藥物後,仍應遵照醫師指示完整服用5日,避免病毒產生抗藥性,未來恐無藥可用。疾管署周志浩署長提醒,新冠肺炎病毒並不會一夕消失,而是會持續存在,疾管署也預測一月底二月初可能為下一波疫情高峰,雖然影響不大,但要維持台灣防疫表現,仍有賴民眾共同肩負防疫責任,落實四大防疫守則,才能共同迎向疫後新未來。此外,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為了幫助民眾更加了解新冠肺炎衛教資訊,今年也首度打造了新冠肺炎衛教網站,將最新防疫資訊、衛教資訊進行整理,幫助民眾快速瞭解各項資訊。衛教網站:https://reurl.cc/lZAMoq
關鍵之秋1/疫情再創高峰!長新冠逼近50萬人 不調養恐落「病根」重創免疫力
近來確診人數屢屢攀升,甚至跨過單日5萬人次大關,顯見BA.5疫情仍持續發燒,面對病毒又一波的高峰,再加上人數眾多的長新冠症候群,醫師警告:「今年秋天非常關鍵!」調養不好恐怕會落下「病根」,肺、氣管等呼吸道系統可能會反覆出狀況,也會重創免疫力。邊境即將解封,但本土疫情似乎愈來愈嚴峻,10/5本土確診一口氣暴增5萬4874例,相較上周同期的4萬8,421人,多出13%,也創下新一波BA.5疫情的單日最高峰。新增確診者變多的同時,今年5~6月第一波本土疫情高峰後的長新冠症候群,現在正陸續出現諸多不適症狀。根據荷蘭研究,每8名確診成年人,就會有1人出現長新冠症狀,若以全台確診人數將近650萬人計算,預估長新冠族群高達50萬人。「其中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咳嗽,幾乎所有長新冠病人都為此所苦。」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師鄒曉玲說,這些患者大多感到胸悶、喘、聲音緊緊的,喉嚨裡感覺有痰,所以會引發咳嗽,卻又無法咳出痰。BA.5單日確診於10/5突破5萬人次,顯見疫情仍持續上升,許多民眾也搶打莫德納次世代雙價疫苗加強防禦力。(圖/黃威彬攝)當長新冠患者每天不斷咳嗽時,卻正逢秋天來臨。周宗翰中醫師表示,秋主燥氣,這時人體極易受燥邪侵襲而傷肺,又遇到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確診後傷害了呼吸道系統,再加上秋燥犯肺,所以咳嗽成了這個節氣最常出現的後遺症,也容易伴隨疲倦、喘、胸悶、咳嗽、喉嚨癢等症狀,這些都是因為呼吸道受損尚未完全復原。鄒曉玲說,秋燥引發的咳嗽屬於「乾咳」,不同於長新冠帶痰的「濕咳」,若是兩者交雜在一起,就看患者本身的體質,若是體質較為燥熱,乾咳的情形會比較明顯,虛寒體質者的濕咳就會比較嚴重。「尤其相較於前幾年,今年秋天特別涼爽,早晚溫差變化比較大,再加上秋天的燥氣,都讓人體的呼吸道變得更加敏感。」鄒曉玲說,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確診、或出現長新冠症狀,就需要特別調理身體,否則會影響未來的整體健康。鄒曉玲表示,如果呼吸道系統一直處在脆弱的狀態,或是反覆出現不適,等到進入冬天時,很容易又受到病毒攻擊,再次讓呼吸道系統陷入困境,萬一變成惡性循環,不只容易變成宿疾,免疫力也會一落千丈。「確診康復後,最重要的是讓身體好好休息,所以一定要睡眠充足,另外,腸胃是後天之本,所以要均衡飲食;不宜吃生冷食物、甜食,以免刺激支氣管、呼吸道;瓜果等較為寒性的食材,也要避免食用。」鄒曉玲說,直到長新冠症狀緩解之前,建議都要把握上述養生原則,才能好好保護呼吸道系統。
拜登宣布美國疫情結束 每天卻依舊有400多人因新冠肺炎病逝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緩解,大部分國家外出已經不需要戴口罩,甚至在室內都已解禁,美國疫情也漸漸趨緩,18日新增確診數也降至4710人,死亡人數也降至7人,讓美國總統拜登信心滿滿,18日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0 Minutes》節目中表示,「新冠大流行疫情結束了(The pandemic is over)」,但每年依舊平均有465人因新冠肺炎過世,也讓不少人懷疑他過度樂觀。拜登在受訪時在節目中表示,疫情已經在美國結束,「如果你有注意到,沒人有戴口罩,每個人狀態都很好,情況正在改變」,但週一政府官員卻告訴美國媒體,表示防疫政策並沒有發生變化,也沒有計畫解除新冠肺炎的公衛緊急事件。而世界衛生組織(WHO)祕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上周說,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終結已看見終點,但「我們還沒到達」。自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開始以來,全球已有超過650萬人死亡。美國的死亡人數最高,其次是印度和巴西。
病毒共存第1個冬季「不會太好過」 醫:BA.5、流感恐同時爆發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13日)公布國內新增4萬6795例本土個案,創下近幾個月來的新高。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呼籲,這個冬天,很有可能是Omicron BA.5或流感病毒雙主流疫情同時爆發,個人衛生防護更不可以馬虎。謝宗學昨(13日)在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表示,這幾天不管從基層診所門診或各大醫院兒童急診傳來的消息,特別是上周末,來診人次幾乎都創下近期新高,13日不意外,新增本土新冠確診病例超過4.6萬人。他示警,這周本土新增確診人數可能會持續上升,最好的狀況是在高檔震盪,下周才能看出中秋連假造成的疫情連鎖是否結束。謝宗學表示,流感病例也開始增加,10月1日公費季節流感疫苗開始施打,建議符合資格的民眾儘快接種,不符合公費流感疫苗接種資格,若有意願可以跟診所預約自費接種季節流感疫苗。謝宗學認為,這個冬天,很有可能是Omicron BA.5或流感病毒雙主流疫情同時爆發,「該接種的疫苗不要漏打,個人衛生防護更不可以馬虎,與病毒共存的第一個冬季,真的不會太好過。」有人詢問,疫情到底何時會結束?對此謝宗學直言,「病毒將永遠存在,根據過去新流感疫情歷史,可能需要經過數波的疫情浪潮,才可能適應。」
中日韓疫情續轟炸 邊境解封時間表恐倒退嚕
日韓中台等亞洲地區疫情居高不下,日本單日逾25萬例,再創單日新高,韓國為19周來同日最多,大陸則是逾3個月新高。在全球逐步解封下,這波快速躥升的疫情,恐怕又會延遲5洲各國規劃重新開放國境及航空觀光的時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新冠疫情統計顯示,8月8日~14日一周期間日本新增感染者達139.53萬人,連續四周居全球首位。韓國和美國分別以86萬和67萬緊隨其後。日本雖比前一周減少7%,但疫情的嚴重程度依然十分突出。WHO指出,全球一周感染人數較前一周減少24%,由6月以來的增加趨勢轉為大幅減少。不過有很多國家大幅縮小檢測範圍,檢測的絕對數量在減少。WHO認為疫情的實際狀況很可能並未準確掌握,呼籲人們保持警惕。日本18日全國新增確診255,534人,刷新單日最高紀錄,北海道、熊本縣等21道縣同步創下最多人數紀錄。北海道12人死亡,新增8,315人感染。熊本縣1人死亡,5,684人感染。韓國單日新增病例178,574例,創下4月6日之後、19周來周三病例的最高水準,仍然接近防疫部門預測的20萬例以下的峰值水準。而在台灣,指揮中心18日公布23,088例本土個案,跟上周四相比略微上升1.9%,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疫情平緩,但是接下來恐怕會有新一波BA.5疫情,目前預估高峰會落在9月底、10月初,高低推估每日確診人數為3~6萬人。新一波疫情雖然時機點與開學相近,但是據了解,教育部並沒有延後開學或是延後放假的規劃。不過,指揮中心對於觀光旅遊業者希望九月解除禁團令、及開放國境的時程,態度極為保留,恐怕又要面臨延後的命運。而大陸衛健委18日通報,17日新增新冠確診本土病例614例及無症狀感染2,810例,共計3,424例,較16日上升近兩成,並持續創下5月9日以來逾3個月新高。其中,大陸熱門旅遊地區海南、西藏和新疆,17日繼續以2,018例、889例和233例居前,三地合計3,140例,占比約92%。其中,海南和西藏在疫情持續升溫下,嚴重影響當地暑期旅遊觀光業。
「台南共照雲」系統重啟誤發1.5萬居隔簡訊 衛生局急澄清:非新增確診個案
「台南共照雲」系統今天維護與重啟,誤觸訊息發送功能,衛生局呼籲市民若非確診者或親密接觸者,收到簡訊不用擔心。(圖/台南市衛生局提供)台南市今天新增1594例,但台南市衛生局今日進行「台南共照雲」系統維護與重啟,一口氣發送「您為新冠肺炎確診者同住者」簡訊給1萬5000人,讓收到訊息民眾一頭霧水。衛生局趕忙澄清,此次簡訊發送對象為過去確診個案及其同住者,不是新增確診個案,造成不便,請民眾見諒。衛生局指出,之前有確診者民眾反映沒收到簡訊,今天上午進行「台南共照雲」系統維護與重啟,未料,誤觸訊息發送的功能,造成1.5萬名民眾收到居家隔離相關簡訊或LINE推播。衛生局呼籲,若民眾目前確實非確診者或確診者同住者,請忽略訊息內容。衛生局也說,訊息誤發為系統備份連帶簡訊系統重啟所導致,及時發現原因後,已緊急完成處理,影響並未擴大。衛生局也強調,此次收到簡訊者,是過去確診個案及其同住者,因此,不會造成隱藏黑數,對中央的確診數據統計也不會有影響。
有這麼厲害? 金正恩爆曾染疫、北韓宣布:戰勝新冠疫情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看似漸漸退燒,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觀察北韓近2周沒有通報新增確診病例後,昨天(10日)出面宣布,要把從今年5月間所實施的嚴格防疫措施進行鬆綁,等於才經過短短3個月就宣布抗疫成功,他稱北韓在新冠肺炎的疫情對抗上,取得「耀眼的勝利」,正式宣布戰勝新冠疫情。北韓過去兩年,對外都一直宣稱全國「零確診」,今年4月底首度對外坦承,北韓境內出現Omicron病毒,這段時間北韓累計了約477萬例病例,才經過3個月就宣布戰勝疫情,全國僅74例死亡,北韓當局還聲稱,這波疫情的控制得宜,跟其他國家相比,是一個「空前奇蹟」。朝中社更報導指出,金正恩的妹妹金與正,曾對外透露表示,金正恩也曾經「發燒」,但她強調:「即使他發高燒病得很嚴重,也無時不刻記掛著照顧人民,沒辦法臥床休息,一直堅持到戰勝疫情。」不過報導中並未具體說明,金正恩是什麼時候染疫,但看起來金正恩在北韓的這波疫情上,也沒有倖免。北韓自全球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一直維持嚴格封鎖的北韓,但今年5月,首都平壤爆發Omicron疫情,北韓開始啟動「最大規模的緊急防疫系統」。當地報導指出,北韓自4月底以來已有逾477萬例病例確診,但卻只有74人死亡,從官方所公佈的死亡率為0.002%來看,也難怪北韓當局會宣稱此次的疫情控制,是獲得「耀眼的勝利」。
BA.4、BA.5襲澳洲爆第三波疫情 1週染疫破30萬!當局促居家上班
變種病毒BA.5的出現讓疫情本就嚴重的歐洲雪上加霜,世界衛生組織(WHO)官員因此呼籲各地要盡快採取行動。不僅是歐洲,正值冬季的澳洲也因為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侵襲,造成「第三波疫情」,確診人數在過去短短7天內飆升超過30萬例,週三新增病例更是創下2個月來最高紀錄。為此澳洲當局敦促企業讓員工「在家遠距上班」,並建議人們在維持室內戴口罩措施,以及注射疫苗加強針。根據《路透社》報導,澳洲正處於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帶來的第三波疫情中,過去一週新增確診數飆破30萬,這還只是檯面上的數字,當局表示實際上確診數可能是公布數字的2倍,為遏止這波疫情,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雖不願意,但仍鼓勵恢復嚴厲的防疫措施,包括強制在室內配戴口罩等,以阻止病毒傳播。艾班尼斯也向企業喊話,應和員工共同協商出可行的居家工作安排。不僅如此,澳洲首席醫官凱利(Paul Kelly)也呼籲企業讓員工遠距上班,並透露若疫情持續,住院人數很快就會創下疫情爆發以來最高紀錄,未來幾週染疫數甚至可能上看數百萬。澳洲公會理事會總裁奧尼爾(Michele O'Neil)也支持官方呼籲,指出雇主應為需要隔離的員工提供帶全薪休假,並且盡所能提供免費的快篩。報導也指出,根據官方數據顯示,目前約有5350人因為感染COVID-19而住院,與1月份爆發BA.1疫情時紀錄相去不遠,尤其是昆士蘭州、塔斯馬尼亞州和西澳大利亞洲的染疫人數,已經達到大流行開始以來最高水平,還有許多醫療工作者染疫或被隔離,進一步加重醫療體系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