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冷戰
」 拜登 習近平 美國 台灣 中國習近平公開點名賴清德 國安局:不排除是媒宣操作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當地時間16日於秘魯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會晤。新華社報導,習近平首度公開點名總統賴清德並指出,「“台獨”分裂行徑與台海和平穩定水火不容」。對此,國安局長蔡明彥今(18)日回應,經比對美國白宮官方的新聞稿,針對中共領導人過去在這些國際場合的談話做些判斷,也在評估是不是中共外交部或官媒有做刻意會後媒宣操作,或認知作戰操作。大陸官媒《新華社》17日報導指出,美國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不尋求同中國發生衝突,不會利用台灣問題同中國競爭。美方也將繼續奉行一個中國政策。美方願在過渡期同中方加強溝通對話,增進彼此相互認知,負責任地管控分歧。不過,白宮僅表示,拜登重申美國「一中政策」不變,甚至還要北京停止在台灣周邊進行破壞穩定的軍事行動。蔡明彥今日在立法院接受媒體聯訪時回應,國安局有比對美國白宮官方的新聞稿,也針對中共領導人過去在這些國際場合的談話做判斷,比較少直接出現點名台灣領導人的狀況,也在評估說不能排除是不是中共外交部或官媒有做刻意會後媒宣操作,或認知作戰操作。蔡明彥指出,相同狀況也發生在日前習近平跟新加坡總理黃循財會談,會談後中方新聞稿也提到新加坡總理去提到反對台獨等,但後來經查證新方並沒有這樣談話,整個過程當中還原起來,可以發現到可能有媒宣操作考量。
拜習會上談核武 中美一致認為「須交由人類掌控而非AI」
美國總統拜登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6日於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期間進行場邊對談,就核武使用與人工智慧(AI)技術的軍事應用,罕見地達成共識。白宮聲明,中美領導人一致認為,核武使用的決策權應由人類掌握,而非交由人工智慧系統決定。在拜習會後,白宮發布聲明表示,「2位領導人確認需維持人類對核武使用決策的控制」,同時,雙方也認同在軍事領域須謹慎發展AI技術的應用,重視其潛在風險,並以負責態度推動相關技術發展。中方的官方紀錄亦支持上述立場,但未透露是否已展開談判等進一步行動。中方重申與美國增加對話與合作的願望,以及避免「新冷戰」必要性,同時警告「遏制中國是不明智且注定會失敗的行為」。習近平表示,兩國應為動盪的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拜登則說,面對面談話有助防止誤判,並確保兩國間的競爭不會演變成衝突。拜登政府數月來多次試圖促使北京重啟核武談判。儘管去年11月雙方曾短暫恢復相關對話,但隨後停滯。美媒對今年利馬會談成果多為好評,政治新聞網《Politico》指出,美方在會前企圖降低外界期待,但會談成果卻「出乎意料地有成效」。路透評論稱,中美在核武與AI領域邁出史無前例的一步。美國國防部2023年估計,中國正快速擴充核武儲備,核彈頭數量可能於2030年前倍增至1000枚以上,並進一步提升武器的戰備狀態。然而,北京仍維持「不率先使用核武」政策,並呼籲國際社會採取相同立場。在人工智慧領域,美中自去年起先後進行多輪對話,包括5月於日內瓦舉行首次政府間AI會談。雙方針對AI風險與安全問題交換意見,然而該次談話並未觸及AI在核武決策中的應用,兩國立場亦存有顯著分歧。美方對中方AI技術的濫用表達憂慮,中方則對美方在AI領域針對中國的出口管制政策,表明嚴正立場。中國外交部當時強調,支持加強AI的全球管制,且樂意與包含美國在內的國際各方協調制定國際性框架。美國則主張建立可信賴的人工智慧系統,防止技術濫用,並於10月底發布國安備忘錄推動全球治理,並保障美國AI技術的領先地位。
烏軍幕僚感佩台灣志願兵 吳忠達戰死異鄉「凸顯基輔困境」
44歲的台灣志願兵吳忠達,10月31日在烏東前線戰死,為台灣第2名在烏克蘭陣亡的志願兵。對此,前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幕僚丹尼柳克(Oleksandr V. Danylyuk)告訴《中央社》,他十分感佩台灣志願兵的勇氣與智慧。且這些志願兵了解到,協助烏克蘭贏得戰爭,是嚇阻中國犯台的有效方式。不過吳忠達戰死沙場,恐怕僅是烏克蘭難以逆轉頹勢的小小縮影,也讓上述說法略顯尷尬。據《中央社》報導,丹尼柳克指出,與烏克蘭站在同一陣線的志願軍不僅是英雄,更具備遠見與智慧:他們了解這不僅是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也是全球的「正邪之戰」。丹尼柳克補充,在全球「正邪之戰」中,當理應代表「正義」、「良善」一方的各國政府缺乏勇氣和戰略思維,像志願兵這樣一般民眾展現的膽識,更顯可貴。他的上述論調也符合拜登塑造「民主VS專制」新冷戰局勢的政治宣傳。不過育有未成年2子1女的吳忠達戰死沙場,恐怕僅是烏克蘭難以逆轉頹勢的小小縮影。美國媒體《政客》(Politico)早在今年4月17日就以「烏克蘭正走向戰敗」(Ukraine is heading for defeat)為題報導指出,西方援助遲緩,彈藥及補給匱乏,導致烏軍士氣低迷,就連匿名的軍方高層都對戰局感到悲觀。《中央社》10月26日也援引《華盛頓郵報》的報導指出,烏軍在8月6日入侵俄羅斯庫斯克州所佔領的土地,已有46%被俄軍收復,也讓外界質疑烏軍還能在庫斯克撐多久。《南華早報》10月30日更指出,戰爭數據顯示,俄羅斯10月向烏克蘭推進478平方公里,創2022年以來最高紀錄。俄烏戰爭爆發至今,烏軍人力短缺的問題日益嚴重,尤其是過去幾個月,隨著俄軍攻勢加大,烏克蘭戰況岌岌可危。沒想到母親還在世的吳忠達,就在報導曝光後隔天戰死異鄉,且遺體仍在前線尚未尋獲,令人悲嘆。若協助烏克蘭贏得戰爭,是嚇阻中國犯台的有效方式,那烏克蘭即將迎來的戰敗終局,是否意味著將提升中國武統的信心,值得台灣民眾省思。
中法聯合聲明提10共識 奧運期間全球停火止戰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法期間,中法兩國對解決經貿歧異進展有限,但在區域議題則達成若干共識。中法7日發表聯合聲明,提出10點共識,包括奧運期間全球停火止戰、巴以衝突立即實現可持續的停火,並落實「兩國方案」。習近平此次訪法,兩國共達成《中法關於中東局勢的聯合聲明》、《中法關於人工智慧和全球治理的聯合聲明》等4項聲明,以及包括深化與空中巴士合作、法國豬肉輸華檢疫、中法化妝品合作等18項部門間協議。在關於中東局勢的《聯合聲明》中,中法重申,基於國際人道法保護迦薩平民的絕對必要性,反對以色列進攻拉法,也反對強行遷移巴勒斯坦平民的行為。當務之急是立即實現可持續的停火,呼籲立即落實聯合國安理會第2712號、第2720號及第2728號等決議。中法元首也重申,迦薩的未來治理,不能脫鉤以「兩國方案」為基礎的政治解決;呼籲以決定性、不可逆方式重啟政治進程,具體落實「兩國方案」。雙方並倡議在奧運期間各方停止敵對行對。此外,中法重申致力於促進伊朗核問題的政治和外交解決。兩國元首強調,維護紅海和亞丁灣航行自由的重要性。在談及烏克蘭危機時,習近平7日在記者會上表明,「中方反對利用烏克蘭危機甩鍋,抹黑第三國,煽動新冷戰。」習呼籲各方重啟接觸、對話,支持適時召開俄烏雙方認可,各方平等參與,共同討論有和平方案的國際峰會。他也當面稱,歡迎法國總統馬克宏再度訪華。習近平還表示,中方願同法方一起,以巴黎奧運會為契機,倡議奧運期間全球停火止戰。馬克宏表示,他熱衷於與中國「保持密切對話」;法國歡迎中國當局承諾不對莫斯科出售任何武器、任何援助,並嚴格控制可用於軍事的兩用貨物出口。結束法國行後,習近平下一站是塞爾維亞,如同訪法時一般,他也在塞爾維亞《政治報》發表署名文章,不忘提及1999年北約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歷史,直言「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習近平此次歐洲行,一方面力促歐洲獨立自主,擺脫美國影響力,另一方面,也搶占中東局勢等國際熱點議題論述權,與美互別苗頭。
《美日安保條約》64年來最大更新! 《金融時報》:駐日美軍司令部層級有望提升
英國《金融時報》24日披露,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在下個月公佈的一項計劃中,宣布重組駐日美軍司令部,堪稱《美日安保條約》(U.S.-Japan Security Treaty)自1960年簽署以來的最大規模升級,該計畫將有望加強2國之間的作戰規劃和軍事演習,以展現出美日應對中國軍事崛起的共同擔憂。據《觀察者網》的報導,英國《金融時報》24日引述5名知情人士的說法披露,美國總統拜登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宣布重組駐日美軍司令部的計劃,以加強2國之間的作戰規劃和軍事演習,預計2人將於4月10日在白宮會晤時公佈該項計畫。近年來美日2國希望加強安全關係,以應對所謂的「來自中國日益增長的威脅」,這迫使雙方的軍隊更無縫銜接的合作和規劃,尤其是在應對台海衝突這樣的潛在危機時。然而,拜登和岸田文雄雖然想要宣示「美日同盟的強大」,但由於拜登為了在11月總統大選前提升工會組織對自己的支持度,他稍早也明確表態反對日本製鐵(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收購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 ,某種程度上削弱了美日同盟的堅實程度。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圖/達志/美聯社)報導續稱,日本在過去幾年實際上已大幅提升其軍事力量,並增加國防開支,包括計劃購買美國的戰斧巡弋飛彈(Tomahawk cruise missile)等。此外,日本軍方也將於明年成立「聯合作戰司令部」,以加強日本自衛隊各分支之間的協調。儘管如此,美日之間的軍事協調仍受到了很大的阻礙,這是因為美日2軍過去合作較少,相互指揮及駐日美軍司令的控制權薄弱。因此,日本軍方經常需要與位於夏威夷的美軍印太司令部(USINDOPACOM)打交道,但夏威夷距離東京6200公里,有著19個小時的時差。對此,在2021年退休的美軍印太司令部前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也認為,「日本新的國家安全政策是本世紀東亞地區最積極的安全發展。認識到我們2國的國防戰略已經趨同,使我們的日常指揮和控制得到改善,這是合乎邏輯的進一步舉措。」長期以來,東京一直敦促華盛頓賦予由空軍三星中將、美國空軍第5航空隊司令兼任的「駐日美軍司令」更多的作戰權力,以此加強雙方在軍事行動上更密切的協調。如今,日方依舊認為,在日本需要承擔更大的區域國防角色之際,他們迫切需要美國向日本派駐一名更高層級的美國軍官。因此拜登政府目前考慮的一種模式是,建立一支直接隸屬於美國太平洋艦隊(USPACFLT)的美國軍事聯合特遣部隊,而「太平洋艦隊司令」自1915年3月19日以來,皆是由海軍四星上將擔任,層級高於「駐日美軍司令」。此外,「太平洋艦隊司令」未來必須在日本停留更常的時間,必將加強其在日本的部署,也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美軍不同部門的特遣部隊將轉移到日本。不過知情人士也透露,目前仍然在考慮其它模式,包括直接升級駐日美軍的指揮層級,對此五角大廈還沒有做出最終決定。而前五角大廈和中央情報局高級官員、現任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約翰斯通(Christopher Johnstone)則認為,升級駐日美軍司令部將是「朝著建立更可信的雙邊軍事聯盟邁出的一大步」、「將對該地區的軍事威懾做出重大貢獻。」報導還補充,美國國務卿和日本的外務大臣及防衛大臣,也將在今年稍晚共同討論這個議題。對此,白宮、五角大廈和美軍印太司令部都拒絕置評,日本政府也沒有發表評論。《金融時報》認為,無論將來選擇哪種模式,情況都會因為資源和基礎設施問題,以及與軍事層級有關的問題而複雜化,美軍各軍種之間也可能上演「地盤爭奪戰」。儘管東京方面一直敦促美國向日本派駐四星上將指揮官,但此項議題在美國國會仍面臨阻力。美國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SASC)的民主黨籍主席里德(Jack Reed)近期便聲稱,現任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John C. Aquilino)與日本人的接觸「做得極好」,且目前的組織和安排是「足夠的」。當被《金融時報》問及美國是否需要派駐1名四星上將前往日本時,里德更回應:「也許將來會有,但我目前認為,我們已經具備了進行有效回應的指揮結構。」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也曾指出,亞太是和平發展的高地,不應成為大國角力的拳擊場,更不應成為冷戰熱戰的戰場。一切在亞太挑動新冷戰的企圖,都將遭到區域國家和人民的堅決抵制,一切在亞太建立和維護霸權的行徑都注定以失敗告終,「我們奉勸相關國家不要逆流而動,不要試圖在亞太複製陣營對抗模式,不要以犧牲他國戰略安全利益與亞太人民福祉為代價,維護一己私利。」
無人機越界必打?邱國正揭「第一擊」修改內幕:怕處理時已來不及
隨著新冷戰幾成定局,兩岸也逐漸重回舊冷戰肅殺氛圍。國防部長邱國正昨(7日)在立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備詢,表示國軍已將「第一擊」的要件改變,引發討論。邱國正今說明並以金廈限制海域為例,表示將納國際武裝衝突法的交戰規則(ROE)討論,外來物如逾越我方領空、海且警告後不配合,會有應對方法。邱國正表示,前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金門出現無人機,但當時礙於沒有法源依據及明確規定,因此沒對無人機開火。自己也基於國防部長身分對此事件負責。邱國正指出,過去的第一擊為「對方開砲」,修正後不是槍砲彈的外來物如無人機,「我們把它打掉不是『第一擊』,對方才是『第一擊』。界定很清楚」。對於立法委員陳永康提出的ROE問題,邱國正表示這還需一點時間一步步走,但「我們一定會遇到ROE問題」,且現在已經在做,未來也會向立委說明,讓雙方步調一致。邱國正也指,近期金門廈門限制水域的事件也要列進ROE並歸類,讓部隊遇到突發狀況時不會受到層層節制,避免「處理時就來不及」。另只要是遇到實體,該警告、該喊話、該發信號彈的都要做,如果對方不配合又逾越範圍,國軍會有應對方法。至於中國氣球出現在可視範圍等「灰色行動」問題,邱國正表示,空飄氣球屬於灰色事件,並駁斥「用飛彈打」的部分聲音,強調氣球太遠不可能打,但「我們上空可以打到、射擊到,還有掉落在我們地方的,當然要檢查,這也是一個涵蓋範圍」。邱國正也說,有立委懷疑有家長把15歲以下孩子送出國是變相閃兵、鼓勵不要打仗,國防部的態度是「不會管這麼多」。另兩岸是否瀕臨戰爭邊緣?他澄清自己以完全軍事角度說明,沒有政治考量,「我們料敵要從寬,只要有這種徵兆,要往下推」。
拜習會倒數!陸要求美「以實際行動反對台獨」 拜登將呼籲「別干預台灣大選」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計畫於美東時間15日於美國舊金山舉辦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上舉辦雙邊會晤,分析人士指出,北京和華盛頓將試圖消除雙方在台灣問題上的互不信任,並改善已中斷1年多的軍事交流。對此,中國大陸外交部13日也強調,美方應當切實恪守堅持一個中國,以實際行動反對「台獨」。而拜登的高級顧問則指出,拜登將「明確地」向習近平表態,美國期望中國政府不要干涉台灣即將到來的選舉。綜合《人民日報》、《紐約時報》的報導,北京時間13日有記者向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提問,「我們注意到,中美雙方都發佈了元首會晤的消息。美國白宮國安會不具名高官10日稱,此次會晤目標是管控競爭、防範衝突風險、確保溝通管道暢通。美方不支援『台獨』,希望保持現狀,但反對中國在台海日益頻繁的軍事行動,美方還將在南海問題上強調對菲律賓的安全承諾。關於巴以衝突,美國希望中國向伊朗表明,伊方不應推動當前中東衝突升級或蔓延。中方對此有何回應?」毛寧回應,關於習近平應邀赴美國舉行中美元首會晤,中方已經發佈了消息。2國元首將就事關中美關係的戰略性、全域性、方向性問題,以及事關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大問題深入溝通。她也強調,中方始終按照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3原則看待和處理中美關係。大國競爭不符合當今時代潮流,解決不了美國自身的問題和世界面臨的挑戰。中方不懼怕競爭,但是我們反對以競爭定義中美關係。談到關切,毛寧也指出,美方應當切實尊重中方合理關切和正當發展權利,而不是只強調自身關切,損害中方利益。企圖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模式塑造別國,從一開始就是一廂情願,是典型的霸權主義,不可能得逞。中國不尋求改變美國,美國也不應尋求塑造或改變中國。希望美方將不尋求「新冷戰」、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等承諾落到實處,共同推動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發展軌道。毛寧也示警,台海的現狀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真正改變現狀的是臺灣民進黨和支持縱容其謀求「台獨」的外部勢力。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不容任何外部干涉。美國歷屆政府在台灣問題上都有明確承諾,巴厘島會晤時,美方明確表態美國政府不支持台灣獨立。美方應該切實恪守堅持一個中國,以實際行動反對「台獨」。至於南海問題,毛寧則解釋,中方已經多次清晰表明了南海問題的實質及中方有關原則立場。不是中國的領土,多一寸我們都不要,中國的領土,我們一寸也不會放棄。中方致力於同有關國家通過談判磋商解決有關爭議,同時我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意志決心堅定不移。美方應該停止製造藉口、介入中國同有關國家的領土和海洋權益爭議,更不得借有關問題遏制圍堵中國。與此同時,毛寧也表示,世界當前高度關注巴以衝突,中方始終站在公平正義一邊,同有關各方保持密切溝通,致力於局勢降溫、保護平民。希望美國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為推動儘快停火止戰發揮建設性作用。對此,拜登的2名高級顧問曾在美東時間9日向記者表示,此次元首會晤的討論議題相當廣泛,包括台灣問題、針對台灣及美國選舉的可能干預、俄烏戰爭,以及以色列與哈馬斯的衝突。上述2名顧問之一也指出,拜登將「明確地」向習近平表明,美國期望中國政府不要干涉台灣及美國選舉。拜登的高級顧問還補充,美中的緊張關係依然存在,而這也是討論的重點,但中國和美國的官員們今年也強調了加強世界2個最大經濟體之間關係的重要性。拜登政府今年已派出幾名高級官員訪華,包括國務卿布林肯(AntonyBlinken)、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和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試圖表明美國在保護國家安全的同時,不尋求切斷雙方的經濟聯繫。
拜習會將登場! 全球情勢、台灣問題料將進行危機管控
美國總統拜登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拜習會」預計15日登場。儘管美陸雙方各有盤算,不過中正大學國際所教授宋學文和前外交官介文汲認為,美方關注全球安全情勢,大陸方面則在意美國對其採取的制裁和台灣問題,雙方都希望能建立危機管控機制。德國《明鏡周刊》線上版11日評論稱,「拜習會」在APEC峰會期間舉行,可以被視為拜登和習近平為稍微緩和局勢所做的努力。習近平需要與西方貿易,以挽救大陸陷入困境的經濟。拜登則奉行「寧動口不動手」,希望穩定兩國關係,防止美中競爭演變成真正的戰爭,「例如在台灣問題上」。對於「拜習會」的對談重點,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創所所長宋學文認為,對美方而言,以哈衝突、俄烏戰爭、南海爭端、朝鮮半島,與台海問題都有連動性。他說,美方擔心,無論是以哈或俄烏戰爭,一旦戰事擴大且讓發動侵略的一方有所斬獲,可能會促使大陸思考是否趁此機會利用武力,試看看能否在台海或南海拿下一些島嶼。因此,宋學文強調,美陸談判不會只關注在某個區域的衝突和戰爭,而是「包裹式」談判,雙方將彼此關心的議題拿出來,相互試探底牌和虛實。他說,美方想做的是,已有俄烏和以哈戰火,大陸是否可以做到不要在亞太地區生事,並希望能恢復軍事交流對話;大陸則可能要求美方放鬆對其採取的科技制裁、以投資和貨幣緊縮政策影響中國的作法也能放緩。簡單的說,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都在進行和建立危機管控機制。介文汲則表示,此次「拜習會」,大陸方面真正在意的是台灣問題,尤其台灣將進行選舉,中共不希望讓台獨風險升高。雖然美方並未支持特定候選人,但他說,對大陸而言,如果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由過去曾主張台獨的人當選,將會面臨過去從來沒有過的情況,過去李登輝雖然主張「特殊國與國關係」,陳水扁曾提出過「一邊一國」,但都不像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一樣,在意識形態上明白主張台獨。介文汲表示,對於台灣可能面臨的台獨風險,習近平可能會要求美方做出一定的表態,並希望美陸之間對此能夠有共同看法,不要在未來產生問題,造成兩岸間的危機,預料雙方會在「拜習會」深入溝通,進行危機管控。瑞士《新蘇黎世報》也認為,拜登將向習近平傳遞不尋求衝突、對抗或新冷戰的訊息,並強調不支持台獨,堅持維持台海現狀。儘管華府稱「拜習會」結束後不會發布聯合公報,但若習近平在同意重啟陸美軍事關係,讓軍方直接交流,這將是雙方會談成功的「絕對關鍵」。
賴清德別只會賣「芒果乾」 民眾黨團籲:理性交流務實外交
副總統賴清德「走進白宮」說法引發各界議論,似乎要美、中二選一。民眾黨立委賴香伶、張其祿、陳琬惠、黨團副主任兼發言人楊寶楨今(21)日召開記者會,呼籲賴清德別為了謀求選票,挑起意識形態對立,大選從來都不是白宮與中南海的選擇,無論藍綠都不該操弄意識形態或「芒果乾」(亡國感),外交步伐必須穩健、踏實,並維持彈性,才能突破外交困境。立委賴香伶表示,《金融時報》以「Washington presses Taiwan presidential frontrunner on White House comments」為題,刊登美方高層看法,「presses」(施壓)賴清德對涉及白宮的說法做出解釋。有鑑於先前美國務卿布林肯訪中,雙方關係趨緩,在此前提下,美中都避免過激行為,然而賴清德為了勝選,置台灣安全於不顧,其無賴作為連美國都束手無策。如今國際局勢陷入「新冷戰時代」,必須以多元外交手段處理危機,任何二分法言論都將限縮台灣發展,賴清德「走入白宮」激起兩岸對立,純粹只是政治操作,顯示民進黨黔驢技窮,又回到抗中保台、情緒勒索。立委張其祿表示,對照賴清德參選以來的言論,其在國際關係及兩岸議題上,居然保持一貫的前後矛盾,賴清德「當台灣總統可以走入白宮,我們所追求的政治目標就已經達成了」這句話,反映他選擇繼續操弄抗中保台。張其祿指出,賴清德的言論不但使台灣民選總統地位自矮身價,更顯示民進黨執政多年,過度偏向特定強勢國家,導致台海區域安全失衡,甚至陷入兵兇戰危當中。立委陳琬惠表示,賴清德預計8月出席巴拉圭總統就職典禮,途中過境美國,我國副總統過境美國已有多次前例,《金融時報》報導,美方認為賴清德近期言論與他們長期認知格格不入,美國CSIS智庫專家也指出,賴清德的說法超級沒幫助,且會加深華府專家對他的疑慮。陳琬惠直言,賴清德兩岸論述一變再變,從一開始的務實台獨工作者急轉沒有統獨問題、反共不反中,近期又回歸台獨設定。連政治理念都能恣意轉變,未來若當選總統,台灣民眾的利益是否也能說賣就賣?黨團副主任兼發言人楊寶楨指出,日前賴清德提出「四大支柱」,但其近期言論嚴重破壞兩岸穩定,強行將台灣拖入美中對抗雷區,賴清德太過渴望和美國建立緊密關係,反而忽視與其他潛在民主盟邦和國際組織交流,至此「四大支柱」其中兩支已然倒塌。
泰國新總理人選盼與台加強經濟、教育合作 反對新冷戰秩序
泰國14日國會大選後,前進黨(MoveForward)、為泰黨(Pheu Thai)等8黨聯盟有望組閣,很高機率成為總理人選的前進黨黨主席皮塔(Pita Limjaroenrat)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前進黨不少政策取經自台灣經驗,未來希望在經濟、教育還有環境議題上加強與台灣的合作。至於泰國未來如何面對美中兩強的競爭,皮塔則強調兩極化且分黨派的世界對所有人都沒有好處。據《中央社》的報導,泰國國會眾議院選舉14日登場,這是泰國在2014年軍政事變後第2次的國會大選。現任總理帕拉育(Prayut Chan-o-cha)藉著2014年盈拉政府強行通過《赦免法》引發示威的亂局,以陸軍總司令的身分發動軍事政變,隨後成為看守總理,2017年正式委任為總理。2019年,由於帕拉育已經掌握了眾議院多數席次的支持,再度成為總理。然而帕拉育在位超過8年,泰國早已民心思變。主打改革理念的新興政黨前進黨在這次大選囊括152個席次,成為最大黨,由塔克辛之女、本次最年輕候選人貝東丹(Paetongtarn Shinawatra)領導的為泰黨則拿下141席、席次第2多。前進黨和為泰黨以及其他小黨包括民族黨(Prachachat)、泰建泰黨(Thai Sang Thai)、泰自由黨(Thai Liberal)、公平黨(Fair Party)、新社會力量黨(Plung Sungkom Mai)以及為泰團結力量黨(Pheu Thai Ruam Palang)結盟,組成聯合政府。8個黨加起來的席次共313席,已超過眾議員500席次的一半,皮塔選後表示聯盟已經可以組閣,而他將代表執政聯盟擔任總理。不過這還要取決於親帕拉育派,以及軍方能否尊重選舉結果。皮塔23日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8黨聯盟22日公布的23點組閣備忘錄,其中部分政見參考了台灣經驗。例如已經在台灣實施了40、50年的統一發票、前進黨力推的婚姻平權政策,以及透明的政府治理也就是開放政府等。此外,前進黨還希望透過數位平台確保泰國人可以獲得政府的資訊,「這是幾個未來有可能建立夥伴關係的領域,政府對政府,國會對國會,人民對人民。」而前進黨希望和台灣加強合作最主要的3大領域則是經濟合作、教育還有環境議題。皮塔也透露他在去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在曼谷舉行的期間有機會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會面,兩人聊到價值鏈還有晶片製造的議題,以及關於可能合作的方向,例如經濟和教育體制,「我和張忠謀都念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我們談了雙方的科技,這些都和未來可能的夥伴關係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被《中央社》記者問及泰國未來將如何在美中之間找尋平衡時,皮塔回應,泰國將遵循以規則為主的外交,目標必須是亞洲和全球的穩定,或許美中之間有紛爭,但若能在戰略上處理好這些競爭,對所有國家包括泰國以及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都有益處。最後皮塔也強調,目前的國際局勢應該是泰國等中等強國站上世界舞台、形塑新世界秩序的時機了,一個兩極化且分黨派的世界對所有人都沒有好處,這側面反應出皮塔不苟同拜登政府試圖形塑新冷戰秩序的策略。
美積極與中建立溝通管道 布林肯:貿易投資持續
美國積極希望和中國重建溝通管道之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6日在國會聽證會表示,美國並不主張與中國脫鉤,也不尋求與中國發生衝突或展開新冷戰,而是要降低風險和多元化。美國不是要遏制中國,事實上,美國仍繼續與中國保持全面的貿易和投資關係,就如同和大多數盟友和夥伴一樣。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 )與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16日同時列席參議院撥款委員會聽證會,從國防、外交和經濟等多個方面,向議員們簡報拜登政府計畫如何使用資金應對中國的各項挑戰。布林肯在會上作上述表示後說:「我們堅決支持去風險化和多元化,而不是脫鉤。這意味我們將投資安全與有彈性的供應鏈,為我們的工人和公司爭取公平的競爭環境,抵制有害的貿易行為,並確保美國與盟友的技術不被用來對付我們。」布林肯強調,美國將有意識地與中國接觸,不是為了接觸而接觸、以接觸本身為目的,而是以反映價值觀的方式,以符合美中共同利益、可以找到合作領域的方式。這就是世界對負責任大國的期望。美國將推動在氣候危機、宏觀經濟穩定、公共衛生等優先事項上取得進展,並繼續敦促遏制芬太尼等化學藥品流動的重要性。雷蒙多在會上表示,美國正以前所未有的積極態勢來遏制中國取得先進技術來發展軍事建設和侵犯人權。美方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積極地利用各部門的工具來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她強調,在拜登總統領導下的商務部在使用所有工具應對中國,也從未像過去幾年那樣積極。雷蒙多說,拜登政府正通過戰略性的使用出口管制措施來限制中國取得先進技術。工業和安全局正防止中國使用美國技術來發展軍隊現代化和侵犯人權,及其他不符合美國國家利益與外交政策利益的活動。目前(商務部)實體清單上有超過2400個實體受到出口管制限制,其中中國和俄羅斯實體的數量是前2名。
英外相憂台海局勢引發世界大戰 呼籲國內鷹派「不要試圖孤立中國」
根據媒體事先取得的演講稿顯示,英國外交、國協及發展事務大臣克萊弗利(JamesCleverly)將於當地時間25日晚間發表演說,警告中國針對台灣的大規模軍事集結有可能引發「悲劇性的誤判」,並擔憂兩岸日益緊張的局勢恐使世界陷入戰爭。不過,他也警告國內鷹派「不要試圖孤立中國」,因為新冷戰將是對英國「國家利益的背叛」。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克萊弗利將在當地時間25日晚間在倫敦市長官邸(Mansion House)發表有關中國政策的演說。根據媒體事先取得的演講稿顯示,英國外交大臣敦促北京改變策略,也就是對這個長期以來宣稱擁有主權的分裂島嶼台灣採取「和平共處」的政策。他還呼籲中國公開自己的意圖,解釋為何解放軍正在進行承平時期最大規模的軍事集結,「我敦促中國公開表明軍事擴張的理念和意圖,保密相關訊息只會增加悲劇性誤判的風險。」不過報導指出,克萊弗利在講稿中並沒有響應英國前首相特拉斯(Liz Truss)「武裝台灣」的呼聲,還試圖避免將中國描述為英國的「直接威脅」。他指出英國承擔不起跟世界第2大經濟體「斷絕往來」的後果,全球在氣候變遷、防範疫情、促進經濟穩定和防止核武擴散等議題上,都需要中國的配合,因此他警告國內鷹派不要試圖孤立中國、新冷戰將是對英國國家利益的背叛,「要宣布進入新冷戰說起來很容易,也非常大快人心,但這是錯誤的。」
王毅訪俄:不屈服於第三方壓力 普丁稱「習普會」有共識!北京未證實
中國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22日在莫斯科會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以及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這是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中國首次安排如此高層級的官員訪俄。王毅在會中強調「中俄關係不會針對任何第三方,但也不會屈服於來自第三方的壓力」。而普丁則在會中指出,中俄兩國已就「習近平訪俄」達成共識。綜合《天空新聞》、《福斯新聞》、《中央社》、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官網的報導,王毅22日在莫斯科會見普丁時強調,中俄關係「穩如泰山」,「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從不針對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干擾,更不接受第三方的脅迫……我們共同支持的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符合大多數國家願望。」會中雙方也針對烏克蘭問題深入交換意見。王毅讚賞俄方重申願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問題,並表示中國準備制定和平計劃,「中方將一如既往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為政治解決危機發揮建設性作用。」普丁則告訴王毅,中俄雙邊貿易表現高於預期,年貿易額可能很快會從去年的1850億美元增至2000億美元,雙方各領域合作以及在上合、金磚等多邊組織中的協調富有成果。普丁也指出,「我們等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訪問俄羅斯,我們已經達成共識。」對此,《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習普會最早可能在4月或5月初舉行,但目前北京官方仍未證實。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日前在19日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時警告,北京可能對莫斯科提供用於侵略烏克蘭的「致命支援」,對此中國外交部則表示,北京從未考慮向莫斯科提供「致命支援」,並指控美國和北約從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就試圖散佈謠言來扭曲北京在戰爭中扮演的角色定位,以塑造新冷戰格局。對此,澳洲退役陸軍少將、戰略家萊恩(Mick Ryan)告訴《法新社》,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若提供武器給俄羅斯,會「讓形勢有重大改變」,「這是一場比拚軍工體系的戰爭,俄羅斯目前輸給北約。但如果中國加入,則烏克蘭至今受惠於西方軍工能力而享有的任何優勢都將立刻消失」。澳洲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安全與戰略研究教授穆拉維耶夫(AlexeyMuraviev)則表示,中國對俄羅斯戰敗的擔憂將不亞於軍事援俄後遭致的西方制裁,因為「俄羅斯若在政治上或軍事上輸給烏克蘭,中國將變得孤立無援。在支持中國的國家當中,俄羅斯是唯一大國。」但目前評論烏克蘭的勝利或許還言之過早,俄羅斯目前仍佔領烏克蘭20%的領土,且透過加大軍事動員,俄軍目前在戰場上明顯享有戰爭初期沒有的兵力優勢。最重要的是,俄羅斯還擁有大量超高音速導彈,可以針對西方軍援的坦克和攻擊性武器進行精準打擊。這已讓部分西方學者和專家擔憂,基輔若最終無法戰勝莫斯科,俄烏戰爭該以何種有利於烏克蘭人民的方式結束。
秦剛雅加達會晤印尼外長 中印共同發聲維護東協中心地位
大陸外交部長秦剛22日在印尼首都雅加達,與印尼外長勒特諾共同主持中、印尼雙邊合作聯委會第四次會議後,共同會見記者。秦剛與勒特諾共同發聲,主張東協不能成為任何外部勢力的代理人,地區國家不應被迫選邊站隊,相信東協國家將獨立自主做出判斷和選擇。據大陸外交部網站,勒特諾表示,印尼堅定致力於地區和平穩定繁榮,主張東協不能成為任何外部勢力的代理人、不能陷入大國博弈的漩渦,將履行東協輪值主席國職責,繼續與中方加強合作,發揮東協獨特優勢和經濟增長中心作用,助力全球疫後復甦。秦剛強調,中方始終將東協作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全力支持印尼發揮輪值主席國作用,打造東協增長中心,促進地區疫後復甦。新冷戰、大國競爭不應在亞太地區出現,地區國家不應被迫選邊站隊,相信包括印尼在內的東協國家將從地區和平穩定發展的根本利益出發,獨立自主做出判斷和選擇。秦剛最後表示,中方支持東協戰略自主、團結自強,維護東協中心地位和包容性區域架構,反對集團政治和陣營對抗。
美中慕尼黑會議開戰!布林肯、王毅數度舌戰交鋒
美中關係因「氣球事件」更趨緊繃,兩國最高層級外交官員18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舉行場邊會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說,他相當直率地告訴王毅,氣球事件「令人無法接受,永遠都不能再發生」。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則斥美國才是全球最大監控偵察國家,美方若執意借題發揮,「中方必將奉陪到底」。專家認為,儘管雙方各執己見、言辭激烈,「有談總比沒談好」,會晤仍屬好事。談及台灣時,王毅告訴布林肯,要維護台海穩定,就必須堅定反對台獨,堅持一中原則,美方在台灣問題,要信守政治承諾,將不支持台獨的表態落到實處。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外交部介紹王毅會見布林肯時,特別強調是「應美方請求」,並將兩人會面定位為「非正式接觸」。大陸外交部官網並未發布王布兩人合照,相較王毅與其他國家官員的合影形成強烈對比。氣球事件後高層首會 保密到家數日前就已傳出「布王會」的消息,但官方全程保密到家,甚至還有美媒一度稱副總統賀錦麗也將與會。《紐約時報》指出,德國時間18日下午數位記者在慕尼黑會議場地遇見王毅時,向其求證布王會一事,王毅只輕聲笑了笑。不久,路透報導,有目擊者看到布林肯的車隊駛離其下榻飯店,開往祕密地點。據悉,布、王兩人在會談中直來直往,會談約一小時,官方在會談結束才對外證實。會後布林肯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節目訪談指出,「王毅沒有就氣球事件道歉,兩人亦未討論重新安排他訪中。王毅在會談前才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宣稱,國際中的冷戰思維又回來了」。王毅痛斥美方對氣球反應是「荒謬且歇斯底里」,將其擊落的作為更是「百分之百濫用武力」。《紐時》報導,美國總統拜登下令美軍擊落氣球後,中國防長魏鳳和拒接美國防長奧斯汀電話,讓雙邊關係瞬間降到前總統尼克森1972年訪中以來的低點。王毅斥美方歇斯底里 濫用武力對此,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表示,雙方在事件當下未能即時進行軍事對話,布林肯向王毅表達了華府的失望,「我們認為這是可惜的。這不該是雙邊拓展關係的方式。」布林肯也趁此機會,強調雙方保持外交對話和溝通管道暢通的重要性,並重申美方不尋求與中國展開「新冷戰」。專家分析,新冠疫情清零政策讓中國在經濟上消耗殆盡,北京試圖軟化處理外交事務上的基調,加強與西方國家交流以扳回一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儘管無人期望這場會面能讓兩國僵局有所突破,但仍為美中關係打下基礎,作為防止緊張局勢演變成全面衝突的護欄。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學者巴爾金(Noah Barkin)就說,儘管氣球事件未因此有所緩和,「會面本身還是一件好事」。美中貿易委員會高級研究員艾斯頓(Anna Ashton)也推文表示,「不得不說,在王毅公開稱美方行為『歇斯底里』後,我以為這場會面不可能舉行。」她補充道,兩國應更頻繁接觸,「我們需要一個可靠的熱線協議。」學者稱 會晤本身仍屬好事國務院亞太助卿羅素(Daniel Russel)告訴《紐時》,布、王會面的事實,以及雙方據稱都已就氣球事件表達了各自的觀點,「可能有助兩國將氣球事件拋諸腦後,著手重新安排布林肯的北京行。」他強調,「這才是重要的工作。」另外,普萊斯指出,布林肯在與王毅談及兩岸議題時,重申美國一中政策不變,並強調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在俄烏議題上,布林肯則警告,若北京向莫斯科提供實質支援或助其規避系統性制裁,將招致相應的影響與後果。
政府特別預算留驚人債務? 媒體人爆「這年」就有2000億
近日還稅於民的話題廣受討論,而行政院長蘇貞昌4日表示,超徵的1800億元會先扣400億元應付特別狀況,剩下的1400億會每人普發6000元,不過國家財政與舉債問題也成為大家關心的點。對此,媒體人「逆風的烏鴉」指出,蔡政府留下的特別預算債務,光2025年就有2000億,「誰接手都可怕吧!」逆風的烏鴉近日在臉書發文說,「雖然我們看到中央政府總預算高達2兆多,但其實長久以來,預算結構裡大概有8成是屬於經常門支出,屬於資本門的通常只有2成。也就是說,8成的支出是不管誰執政都必須得花的。在這種情況下,你要說哪個政府執政會有甚麼很大的不同,其實是天方夜譚。」烏鴉表示。在一個國家經濟穩定成長情況下,財政基本上不會大起大落,「不計較政策問題,最大的影響應該就是天災和不可抗拒的問題了。所以當我們在談到馬政府時期的債務問題時,繞不過去的一定是2008年的國際金融海嘯。簡單來說,國家財政和一個家庭理財的情況是差不多的。絕大多數情況下,就是家庭收支穩定。有些錢是一定要得花的,就是家庭的必要支出。在收入穩定的情況下,存款可能可以增加,生活也可以提升,甚至偶爾可以買些奢侈品。」烏鴉指出,「但一旦有意外的情況發生,打破平衡,情況就可能完全不同。2008年的國際金融海嘯大概就是這樣的概念。上篇有人說金融海嘯的紓困金額低於疫情,但金融海嘯造成的問題其實不是紓困支出增加,而是稅基的侵蝕。所以從2008年到2011年,債務餘額就增加了1兆。這就相當一個家庭收入大幅減少,可是還有人生重病必須要負擔許多醫藥費一樣。而這種情況,大概到了2014年才大概稍微平衡。」烏鴉表示,2020年以後國債明顯增加,一年多了2600億,「關於疫情和金融海嘯影響誰大誰小,就不用多說了,重點只在說明這種突發性事件對財務的影響,其實對哪個政府都是差不多的。但除了這種突發性、無法抗拒的事件,另一個會影響政府債務的,就是政策問題。」烏鴉說,「蔡政府和前兩個政府最大的差別,就是特別預算「跨政府」的金額特別高。在把細部資料查出來後,比我想像的還要驚人。總計2024年以後才要執行的特別預算,金額高達4288億;如果再加上今年應該會提出、2024年開始執行的潛艦特別預算3000億,這個金額將高達7288億。另外,2023年即將執行的特別預算,也有2003億,兩個加總,就是9291億。如果再加上已增加的3000多億預算,總共就是1.2兆了。」烏鴉坦言,「其中大多都是軍購預算,所以你要說是自我防衛所需也好,要說冤大頭也罷,重點就是這確實是因為政策而新增的債務。在國家財政良好的情況下,這些新增債務可能影響不大,但如果再發生天災呢?其實也不用國際金融海嘯這種等級的,新冷戰和俄烏戰爭造成的股市崩跌、能源上漲,四大基金和中油、台電1年就虧超過1兆了,這其實已經是潛藏債務了。只是很可能必須解決的,不是蔡政府而已。」最後,烏鴉表示,「光是2025年,蔡政府留下的特別預算債務,就高達2000億了,誰接手都可怕吧。我只能說蔡英文命蠻好的。」
美國務卿布林肯重申:不尋求與中衝突、避免台海危機 美戰略雜誌反批:白宮言行不一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於當地時間5日在《華爾街日報》舉辦的一場會議上重申,台灣海峽危機將對全球經濟造成「毀滅性」影響,且美國不希望美中競爭發展為衝突,不過美國政治外交戰略雜誌《國家利益》,以及《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都紛紛指出,華府在對中和對台政策上「言行不一」,表面上一再重申不與中國衝突,不希望台海爆發危機,實際上卻又動作頻頻,往相反的方向推行惡化美中關係、加劇台海危機的舉措。據《FX168財經集團》的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於當地時間5日在《華爾街日報》舉辦的一場會議上重申,台灣海峽危機將對全球經濟造成「毀滅性」影響,並聲稱美國試圖避免一場使全球經濟受到「毀滅性」打擊的危機,「每天,全球超過50%的集裝箱運輸通過台灣海峽,很大一部分貨物是台灣製造的微處理器和半導體。」布林肯還表示,「我認為中國不僅聽到了我們的呼聲,而且聽到了其他國家的呼聲,不應該單方面改變現狀。」他補充,「我們(美中)處於緊張的競爭之中。我們不希望它變成衝突。美國認為在共同問題上找到與中國的合作方式很重要。」布林肯過去曾在10月27日至28日出訪加拿大蒙特利爾,並談及台海議題,聲稱台灣在過去50年間是個成功的故事,對於中美之間的所有狀況皆能夠和平解決,但是如今中國對台灣「越來越具侵略性」。他重申,中國政府決定不再接受現狀,希望加快實現統一的進程,「中國將向台灣施加更大壓力、脅迫,以各種方式讓台灣處境困難,以此加速統一。」對此,《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則指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雖然表示美國與中國競爭激烈,但不希望與中國發生衝突,因為台灣海峽危機將對全球經濟造成毀滅性的影響。但與此同時,美國又研擬提供台灣最先進型號的「愛國者」導彈,因此目前看來,中美領導人的面對面會晤後,美國還是將繼續在台灣問題上「言行不一、不履行承諾」。《國家利益》也呼應了上述的看法,認為華府的對中政策「言行不一」,表面上雖然聲稱「不尋求與中國發生衝突、無意與中國開展新冷戰」,但私底下卻又組建各種反中的政治和軍事同盟、針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和科技戰,將美中對抗透過媒體形塑成「民主對抗專制」的新冷戰格局,更以《台灣政策法案》,以及各種高級官員訪台來製造台灣海峽危機,因此上述沒有一項符合「不尋求與中國發生衝突、無意與中國開展新冷戰」。
北約秘書長:對中國挑戰「保持清醒」!但北京不是敵人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於當地時間11月30日出席北約外長會議時表示,該軍事聯盟將對「來自中國的挑戰」保持清醒,但強調北約不認為中國是敵人(adversary),會在符合自身利益的情況下繼續與北京接觸。據Macau Business的報導,史托騰伯格11月30日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Bucharest)與北約成員國外長討論了北京「雄心勃勃的軍事發展、科技進步以及日益增長的網路和混合情報活動。」,並聲稱該軍事聯盟對「來自中國的挑戰」保持清醒。但史托騰伯格也強調,「我們不認為中國是敵人。我們將在符合自身利益的情況下繼續與中國接觸,特別是傳達我們對俄羅斯非法入侵烏克蘭的統一立場。」史托騰伯格續稱,「我們當然會繼續與中國進行貿易和經濟往來,但我們必須意識到依賴性,減少我們的安全漏洞並管理風險。」北約國家越來越擔心中國對各國關鍵基礎設施的控制,以及盟友有可能過度依賴北京提供的重要礦產和技術供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則聲稱,在應對中國挑戰的層面,美國與歐洲盟友「越來越趨同」(growing convergence)。布林肯還表示,「我們不尋求與中國發生衝突。相反,我們要避免它,我們不想要新的冷戰,我們不打算讓美中經濟脫鉤,我們只是想清楚地瞭解中國帶來的挑戰。」不過美國政治外交戰略雜誌《國家利益》卻持不同看法,認為華府的對中政策言行不一,表面上聲稱不尋求與中國衝突、無意與中國開展新冷戰,但私底下卻又組建各種反中的政治和軍事同盟,並針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和科技戰。西班牙外長岡薩雷斯(Arancha González)則表示,「我們必須決定什麼時候與中國競爭,什麼時候該與中國成為合作夥伴,比如在氣候變遷的議題上就可以與之合作,而北京也可以為烏克蘭的和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進行對話。」北約領袖峰會曾在今年6月29日批准「北約2022戰略概念」,首度將中國列入「系統性挑戰」,並稱「中國與俄羅斯急速成長的夥伴關係」破壞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金小刀獻出今年輔選處女秀 批綠營抗中保台牌已黔驢技窮
備受全球矚目的拜習會14日在印尼峇里島展開,雙方進行約3個多小時的會談,並觸及台海問題、期望中、美能避免衝突,並在特定議題上逐漸恢復常態,學者則分析,拜習會象徵中美的新冷戰展開「鬥而不破」。久未露面的國安會前秘書長金溥聰今天也認為,中、美雙方見面、建立護欄當然是好的開始,但其實美國人向來是以自身利益為最主要考量,民進黨若單押寶站一邊,絕非台灣之福。針對縣市長選情,綠營再度祭出抗終保台牌,金溥聰也認為綠營黔驢技窮,只能靠著「抗中保台」看看能否翻盤五五波選區選情,但人民都看得很清楚。金溥聰今天現身替台北市無黨籍市議員候選人曾獻瑩站台,現出「金小刀」今年選戰輔選的「處女秀」,金溥聰說,他原本與曾獻瑩不認識,看到國民黨今年議員初選,青年加權比例特別高,曾獻瑩雖然在文山區議員初選時是第一名,但加權後反而無法進入初選名單,是遺珠之憾,他認為曾獻瑩是值得支持的年輕人,有改革理念,但最近在文山區苦戰,因此他希望能盡一份力量支持好的人才。金溥聰同時預告,前總統馬英九周六也會到場替曾獻瑩站台,到時「馬、金」有機會再度合體。金溥聰在馬英九擔任國民黨主席時,曾經擔任國民黨秘書長,負責選戰操盤,其「快、狠、準」的打選戰風格,因此在黨內有「金小刀」的封號。儘管金溥聰後來因為身體健康因素淡出政壇,但他對年底選戰以及拜習會後的國際局勢看法,仍讓媒體好奇。金溥聰受訪時說,拜習見面是好的開始,因為美國民主黨一向主張建立「護欄」,中美彼此不要跨過紅線,這對安定台海兩岸是正確方向,雖然美國人永遠以美國利益為先,但能透過拜習會跟對岸建立管道,這是好事。金溥聰說,其實民進黨也懂美國人向來以己身利益為主,前總統馬英九任內,馬政府都是兼顧美中關係,兩岸關係也維持很好,民進黨若單邊押寶,絕非台灣之福,台灣應該要學習以小博大,在兩大國之間懂得如何為自已爭取最大福利。金溥聰說,民進黨每到黔驢技窮之際,就一定會打出「抗中保台」牌,設法激怒對岸,尋求翻轉部分選情緊繃的地區,這是民進黨一向的策略,這次地方選舉,民進黨當然也希望能翻盤,但人民眼睛都是雪亮的,已經愈看愈清楚。台北市第六選區(大安、文山)選情膠著,有27位議員參選人搶13席,競爭相當激烈,雖然大安文山向來被外界視為藍營鐵票區,新人、老將都不敢鬆懈。金溥聰今天就與藍委賴士葆陪同曾獻瑩到興隆市場掃街拜票,雖然金溥聰久未公開現身,但現場人氣不減,攤商和買菜的媽媽們,看到金溥聰紛紛搶著握手合照,立委賴士葆也喊出,國民黨大安文山區能「8+1」(提名八席全上加一席無黨黨友曾獻瑩),金溥聰也說,當前政治氛圍, 希望政治變好的人才都能出頭,人在做天在看,民進黨所作所為,人民眼睛雪亮,大家都希望台灣能更好,改變現狀,讓民主政治更好。
美中領袖峰會後 拜登:不認為北京有迫切侵台的計畫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1月14日在印尼峇里島(Bali)舉行首場拜習會。拜登會後告訴記者,他在會談時堅稱美國的「一中政策」沒有改變,他也不認為北京有任何「迫切入侵」台灣的計畫,更反對中國對台灣採取的「脅迫性及日益激進的行動。」據英國《衛報》的報導,拜登14日在印尼峇里島的一家豪華度假酒店與習近平會面後發表談話,聲稱他和中國領導人從「台灣」到「貿易」等議題進行了「坦誠而明確」的會談。這次的拜習會只持續了3個多小時,被外界視為緩和數十年來跌到最低谷的美中關係的契機。拜登於會後告訴記者,他絕對相信「與中國的新冷戰是可以避免的」,並補充說他不相信「中國方面有任何迫切入侵台灣的企圖。」拜登續稱:「我已明確表示,我們對台灣的政策根本沒有改變,這與我們一直以來的立場完全相同。我也明確指出,希望看到貿易問題得到和平解決,這樣就永遠不必打貿易戰了。我相信他完全明白我在說什麼,我也明白他在說什麼。」「我們將激烈競爭,但我不是在尋求衝突,我希望負責任地管理這場競賽。我想確保每個國家都遵守國際道路規則。」拜登提到台灣問題時還補充:「我們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我們致力於維護台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衛報》還援引《新華社》的報導稱,習近平告訴拜登,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的基石,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中方總結稱,會談「徹底、坦誠、具建設性」,並補充,兩國政府官員將在雙方共識領域的基礎上,推動中美關係重回「穩定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