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變異株
」 新冠肺炎 Omicron 變異株 確診 疫苗病毒大亂鬥!急診室塞爆護理人力又不足 醫師建議應及早啟動分流
護理師離職導致各醫院關床潮未歇,新冠疫情預料在8、9月進入高峰,有醫師發現,近日因「病毒大亂鬥」,急診室已經被塞爆,包括新冠、黴漿菌等,兒科病人至少要等3天才有病床。胸腔科醫師建議,急診室應及早啟動分流,快篩陽性但無重症風險長者應開立抗病毒藥物後返家,以因應護理人力不足,急診室無床可用的窘況。時序入夏,呼吸道疾病卻居高不下。疾管署最新監測資料顯示,上周新增623例新冠本土中重症個案,較前一周329例增幅高達近9成;死亡個案則新增38例,也較前一周20例上升,累計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新冠疫情處於流行期,且持續升溫,預估最高峰約落在8到9月。新冠疫情高峰還沒報到,但病人已經擠爆急診室。彰化秀傳醫院急診兒科主治醫師黃士倫在臉書發文表示,最近病毒大亂鬥,急診室塞爆,小兒科病床等待床位14床,想要住院的人至少要等3天左右,而1歲以下幼童發燒採篩,篩3個全中新冠病毒。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立民則直言,護理師人力不足,導致原本不足的病房變得更加擁擠。新冠疫情升溫,各年齡層重症數普遍增加,近期長者住院以新冠為主、流感也有,而塞爆病房的病患以黴漿菌引發肺炎居多,因為4年沒有流行,受到免疫負債影響,2月至今,病患多得不得了,由於抗藥性高,第一線的抗生素無效,導致病人惡化到肺炎要住院,且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指出,目前新冠變異株KP.2、KP.3造成重症比例尚不高,但傳染力很高,社區裡的陽性個案可能會越來越多,建議各大醫院盡早啟動分流,針對新冠快篩陽性、但胸部X光顯示正常者,開立抗病毒藥物或症狀藥物後返家休息,不要通通都住院,才能應付醫療院所關床潮之下到來的8、9月新冠高峰。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醫師田知學認為,因為醫院護理人力不足,導致急診室壅塞狀況加劇,建議國家加速解決,「否則有天我們都可能因為肺炎需要住院,卻因為沒有護理師,連住院都不可得!」
名醫喊「新冠病毒燒起來」急診一半確診 示警2類人要注意
近期新冠疫情又升溫,先前就有醫生表示,近期手上10個肺炎住院,就有4至5個是新冠患者,對此,胸腔內科名醫蘇一峰也發文示警,「最近新冠病毒真的燒起來了」,提醒大家要注意。蘇一峰於昨(15)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最近新冠病毒真的燒起來了,急診就醫的肺炎病人,差不多一半是新冠感染的肺炎」,蘇一峰也提醒大家,要注意自己的保護力,並直言一般健康人可以不用怕,不過老人家與慢性病患者就要多加小心了,「大部分住院的還是老人家與慢性病患者!話說抗病毒藥又缺貨了」。先前耳鼻喉科醫師張弘也表示,近一個月以來門診新冠患者有增加趨勢,其中輕症居多,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狀嚴重,引發喉嚨劇痛、吞嚥困難、胸悶、呼吸急促、咳嗽、嗅覺喪失等,他認為新冠疫情升溫的原因可能是新冠變異株JN1突變出KP2,傳染力跟免疫逃脫能力更高。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指出,臨床觀察確實顯示病情變得更嚴重,之前新冠患者的症狀多為流鼻水、咳嗽等輕微症狀,但最近的病例中,平均每10人中有7至8人會出現發燒、全身痠痛等較嚴重症狀,這些症狀與流感相似。周慶明建議,如果診所有快篩試劑,可以幫助民眾進行篩檢,不僅有助於診斷,也方便民眾帶回家給家人使用。事實上,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64%及59%,近期呈緩降;另KP.2及KP.3的占比則略升,KP.2的占比分別為10%及22%,KP.3占比皆為9%,持續監測變異株流行趨勢。疾管署提醒,由於疫情傳播風險仍存在,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此外,接種XBB疫苗是能減少感染後重症或死亡風險最有效的方法,提醒滿6個月以上民眾儘速接種;對於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低下民眾,呼籲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的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滿6個月以上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民眾等高風險對象,再接種第2劑以增強保護力,降低重症或死亡發生機會。
疫情升溫!醫示警「變異株KP.2傳更快」 恐釀新一波高峰
近期新冠疫情升溫,確診人數增多,耳鼻喉科醫師張弘也表示,有發現近一個月以來門診新冠患者有增加趨勢,其中輕症居多,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狀嚴重,「新冠為何變多?可能是新冠變異株JN1突變出KP2,傳染力跟免疫逃脫能力更高」。耳鼻喉科醫師張弘表示,近一個月以來門診新冠患者有增加趨勢,其中輕症居多,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狀嚴重,引發喉嚨劇痛、吞嚥困難、胸悶、呼吸急促、咳嗽、嗅覺喪失等,他認為新冠疫情升溫的原因可能是新冠變異株JN1突變出KP2,傳染力跟免疫逃脫能力更高。張弘指出,根據統計,KP2傳播力約為JN1的1.2倍,在美國占新冠感染比例從3月的1.4%,到5月快速上升至28%,「是否會在這段夏季引發新一波高峰,需格外注意及防範」,因此張弘建議民眾出入公共場所要戴口罩、勤洗手,若出現發燒、酸痛症狀,可先執行新冠快篩後就醫,高風險者就醫評估使用抗病毒藥,降低重症風險。事實上,疾管署公告國內上週(6/4至6/10)新增328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5/28至6/3)新增263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20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26例下降,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研判疫情上升且進入流行期。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64%及59%,近期呈緩降;另KP.2及KP.3的占比則略升,KP.2的占比分別為10%及22%,KP.3占比皆為9%,持續監測變異株流行趨勢。
春節團聚,當心樂極生悲! 感染科醫師籲「提前做1事」護健康
春節期間把握難得機會,親友南來北往團聚本是開心事,但一定要當心樂極生悲。人口大量快速移動 增加傳染病傳播風險春節是華人世界重要節日,各地華人歸國返鄉與家人團聚是年度大事。台中慈濟醫院感染科主任王瑞興表示,不論是返臺過年或海外旅遊,人口大量快速移動,加上近距離吃飯喝酒等交流,都會增加傳染病傳播或病毒變異的風險。腸胃道就醫人數增加 這樣做避免發生率王瑞興主任觀察往年春節期間的疾病型態,除氣候變化劇烈,呼吸道就診人數爆增,腸胃道就醫人數隨著眾人大快朵頤酒足飯飽明顯增加,症狀常為消化不良或吃壞肚子,推測是飲食不潔、過量生食以及食物保存問題導致春節期間陸續發作就醫。王瑞興提出保護腸胃道不受疾病感染策略,除勤洗手,加上不吃生食、公筷母匙,千萬不要因為歡慶年節就暴飲暴食或喝太多酒,增加腸胃負擔。此外,食物放太久或保存、處理不當,容易衍生細菌。該如何把握親友團聚機會又降低感染風險?王瑞興建議,首要留意個人健康預防跟環境的衛生狀況,戴口罩、勤洗手並保持社交距離。其次是當無法預期會遇到什麼樣病原菌時,儘快把能接種的疫苗打齊全,以春節期間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為例,政府對高風險族群提供公費流感疫苗、新冠變異株疫苗、以及肺炎鏈球菌,即使並非高風險族群,也建議自費接種,增加免疫力跟保護力。
春節將近新冠疫情升溫!3日起桃機發放家用快篩 4處領取地點記起來
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上週(2023年12月26日-2024年1月1日)新增360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新增325例)上升。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這是自8月中,約4個月以來的新高點,而死亡個案新增38例也是10週以來新高。然而,不只國內COVID-19疫情升溫,除了非洲外全球各區新冠陽性率也都呈現上升趨勢。羅一鈞表示,因應新冠變異株JN.1以及全球各地呼吸道疫情、新冠疫情都有上升,因此自1月3日起,桃園國際機場將會定時定點提供公費新冠快篩試劑給出入境民眾。新增38例新冠死亡個案 40多歲女住院第3天病逝疾管署公布,國內上週新增360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38例死亡病例。其中有位較年輕的新冠死亡個案為40多歲南部女性,疾管署防疫醫師林稜表示,這名個案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腦中風等慢性病史,尚未接種XBB疫苗,在12月下旬因為呼吸困難、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前往就醫。就醫後新冠快篩為陽性,胸部X光顯示有肺炎情形,當日便收治加護病房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不過,林稜防疫醫師提到,由於個案病情惡化快速,在住院第3天因為併發敗血性休克而病逝。春節出入境數增、傳播風險增 桃機4據點發放快篩COVID-19傳播風險、重症死亡風險仍持續,民眾千萬不可大意。另外,疾管署表示,因應近期全球呼吸道疾病發生率上升,且農曆春節將至,預期未來入出境旅客數將驟增,可能增加病毒傳播風險,為保障民眾健康,自1月3日起,於桃園國際機場定點定時提供每人1盒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羅一鈞強調,家用快篩是自由領取並非強制領取,不領沒有關係,如果拿了也沒有規定一定要做快篩,不做也不會怎麼樣,家用快篩提供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讓民眾在出國或是返家後有出現相關症狀時,身邊可以立即有快篩試劑能使用。疾管署表示,COVID-19家用快篩提供時間,為每日上午7時至晚間10時30分,共有4個據點,分別於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第二航廈的接機大廳及出境大廳。羅一鈞提到,由於回台灣後有比較多管道可以獲得快篩試劑,出國可能需要用比較多,因此出國民眾會發放每人1盒5劑,入境則是1盒4劑,另外選擇桃機主要是因為桃機在這段期間的出入境人數估計佔全國9成,為了資源能合理分配、避免增加人力及行政負擔,所以選擇在桃園機場。至於這項新措施會實施到什麼時候?羅一鈞表示,初步計畫是一定會執行到春節年假後,之後再視國際疫情、執行需求再往後延長,不過很有可能會往後延長,因為228連假就緊接在春節之後,不過還會再評估後公布。
慎防流感週期大變異 接種疫苗保護自己跟家人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流感成病毒主流 慎防春節感染高峰期!流感流行高峰即將來臨!冬天氣候明顯降溫,全球陸續出現呼吸道感染潮,並以中國大陸近期的肺炎黴漿菌感染最引人矚目。不過醫師提醒,儘管台灣黴漿菌目前只有社區感染,但仍要留意流感正進入高峰期,尤其是跨年人擠人與農曆春節闔家團聚跟交通往返,亦成流感病毒散佈的溫床。建議一般民眾與三高慢性病族群主動施打流感疫苗增加保護力,即便不符合公費疫苗資格者也可自費接種,讓自己及免疫力較低的家人獲得保護。流感變異速度不亞於新冠 高風險族群莫輕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整合醫學照護科醫師姜冠宇表示,「高燒、喉嚨痛、嚴重咳嗽與全身酸痛」為流感經典四大症狀,若感冒變得特別嚴重,別懷疑,很有可能就是A流!而其他呼吸道疾病中,有的症狀可能會發燒,但不一定完全符合四症狀。「流感其實變異速度不亞於新冠變異株!」姜冠宇醫師說,流感具明顯季節性特徵,一般約於11月開始流感疫情就會緩慢上升,至隔年農曆春節前後達到高峰,3月後逐漸下降。近幾年因為新冠病毒的預防,打亂了流感的季節週期,讓流感的爆發難以預測。且根據臨床觀察,在所有呼吸道疾病裡面,流感是有辦法從小孩到年長者,甚至全年齡侵入上下呼吸道的一種感染症,嚴重恐變成肺炎,民眾仍需提高警覺。重覆染流感 當心慢性疲勞症候群纏身姜冠宇醫師提醒,流感對慢性病族群的威脅也不能低估!根據國健署109年調查發現,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達26%,40歲以上更高達38%,且20歲以上民眾有三成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年輕慢性病患若感染流感,除了提高重症機率外,病毒感染頻率太高也會出現長期後遺症,尤其是與疲勞、憂鬱及體力衰弱有關的「慢性疲勞症候群」,反而會對一般大眾或年輕慢性病族群造成最直接的健康及生活威脅。慎防流感週期大變異 接種疫苗保護自己跟家人姜冠宇醫師就公衛角度指出,流感常常四年就有一次大變異,如2015至2016年間,流感曾大流行到重症病人的葉克膜都不夠用,「明年可能又是一次大變異或流行年度,民眾更應警惕!」每年的流感疫苗都會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更新病毒株,目前市面上的的流感疫苗,皆符合食藥署查驗登記規定並取得許可證照,且今年的疫苗抗原選株皆有符合目前社區流行的毒株。近年一項流感疫苗與心肌梗塞的研究,就證實接種流感疫苗可降低28%心血管事件風險、41%死亡率 。若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年輕族群,流感疫苗也能保障感染時巨噬細胞不會減少;另外,感染流感所引發發炎反應,會增加血液的凝固程度、造成血管收縮,接種疫苗可減低這類風險、避免引發併發症。因此鼓勵民眾應提前在跨年、春節等疫情高峰來臨前,主動接種流感疫苗,達到最佳防護效果,來保護自己跟家人。
新冠變異株JN.1病例增加!全美又受流感、RSV影響 住院人數即將飆高
新冠肺炎新型變異株「JN.1」近期已在全球多國被檢測出,而美國呼吸道病毒季節來臨,新冠、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的病例增加,而疫苗的低接種率也帶來了重症風險,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就警告,「JN.1」在病歷中的所佔比例已經愈來愈大,醫療保健系統將面臨更大的壓力。根據外媒CNN、CBS的報導,在截至11月25日的數據調查中,美國每10萬人就有超過8萬人因呼吸道病毒住院治療,其中Covid-19仍為多數,但因流感或呼吸道融合病毒住院的人數開始暴增。對此,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就指出,疫苗接種才是保護自己和親人免受該病毒重症影響的最佳方法,進而大大減少住院人數,但實際上疫苗接種率仍然很低,因此提高疫苗接種的覆蓋率已經是「迫切需要」的重點。報導指出,美國南部地區因為流感症狀(包括發燒、咳嗽或喉嚨痛)就診的人數已連續六周高於全國基線,部分州療養院的感染率也已經高出去年的水平,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就預估,這次的流感季至少有370萬人罹患流感,3.8萬人住院,2300人死亡。整體而言,老年人的住院率最高,自10月初以來,每10萬名65歲以上的人裡,就有230人因呼吸道病症而住院。另外,兒科醫院的住院人數也是爆滿,學齡前兒童前往急診室就醫的人數比起以往增加了1倍,根據資料顯示,每10萬名5歲以下兒童,就有33人是因為呼吸道疾病住院,其中幾乎所有症狀都是因呼吸道融合病毒引起。當地公衛人員指出,近幾個月來,一直有在持續追蹤新冠病毒Omicron BA.2.86和其變異株「JN.1」,全美國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中,測出「JN.1」的就達29%,而在針對國際旅客的機場檢測計畫中,更有超過4成檢驗結果都發現了這些菌株。不過,到目前為止,「JN.1」的快速傳播並未導致Covid-19的嚴重程度上升。
新冠變異株「JN.1」40多國現蹤 醫籲過年前最好「做這事」
這兩年雖然各國陸續走出新冠陰霾,但現在又有新冠肺炎變異株JN.1,40多個國家地區都有發現病例。對此,醫師表示,過年前最好打XBB.1.5新冠疫苗。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發文,「今年10月,英國數據科學家首次發現了omicron另一種新突變基因病毒,叫JN.1,目前已成為全球主導的新冠病毒株。據英國COVSPECTRUM數據庫資料顯示,自10月25日至11月16日,JN.1的感染率提升了近乎5倍。」黃軒表示,截至11月中,歐洲數國的病例都變多,而丹麥更有超過一半的人口感染JN.1,「不僅僅是歐洲,新變體JN.1病毒,也在澳洲、紐西蘭、埃及、日本和其他地區呈現流行趨勢。而台灣過年期間,也會逃避不掉的!」黃軒說,「JN.1對於XBB.1.5新冠疫苗仍然表現出有良好的交叉反應。儘管新冠XBB.1.5與JN.1在序列上有顯著差異,但現有的疫苗對JN.1感染仍能提供必有的保護作用。」黃軒強調,過年前最好打XBB.1.5新冠疫苗,「在台灣最近仍然30幾個病人因為COVID-19而重症死亡,而這些人9成以上皆未有正確施打疫苗!現在不是疫苗貨源缺乏,而是有去接種疫苗的人匱乏了!這真是防疫上的隱憂。」疾管署強調,根據美國何大一博士團隊最新研究顯示,接種XBB疫苗可大幅增加接種者對抗目前新冠流行株(XBB.1.5和EG.5.1)及新興變異株(如HV.1、HK.3、JD.1、JN.1)之免疫反應,中和抗體上升可達27倍,建議民眾接種XBB疫苗提升自我保護力。
羅一鈞曝台灣10月檢出「新冠變異株JN.1」 不排除成為大陸優勢流行株
新冠肺炎疫情恐怕再度延燒,要多注意!近期多國發現新冠肺炎變異株JN.1,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監測到,對此,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台灣在10月20日就有檢出JN.1,是日本境外移入,目前台灣主流病毒株仍是EG.5。羅一鈞表示,台灣最早在10月20日就檢出一例日本境外移入的JN.1,本土是在10月30日檢出,與BA.2.86合併計算,本土占比低於5%、境外移入占比低於20%,目前都還沒成為主流病毒株,現在台灣的主流病毒株仍是XBB的EG.5。另外,從各國流行情況看,近期JN.1變異株在多國增長迅速,但研究顯示,在傳播方面JN.1與XBB變異株差異不明顯,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含有XBB.1.5成份的新冠病毒疫苗仍對JN.1變異株有效。因此在人群對Omicron變異株廣泛免疫(包括疫苗接種和自然感染)的前提下,JN.1變異株的傳播能力可能相對有限。不過中國大陸自11月首次發現本土JN.1變異株後,截至12月10日,大陸本土病例共監測到7例JN.1變異株。雖然當前JN.1變異株在大陸流行水準極低,但後續受國際流行株和輸入病例影響,不排除JN.1變異株成為大陸優勢流行株的可能。據了解,JN.1是新冠病毒OmicronBA.2.86變異株的第二代亞分支,也是BA.2.86變異株中具有較強傳播優勢的一個亞分支,該變異株於在8月25日於盧森堡採集的樣本中首次監測到,自11月以來,JN.1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增長較快,世衛組織11月21日已將BA.2.86變異株從「需要監測的變異株」(VUM)升級為「需要關注的變異株」(VOI)。
新冠變異株BQ.1和XBB免疫逃脫強? 醫:打4劑舊疫苗、確診過都擋不住
雖然世界多國已經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解封,但包括台灣在內,新一波的疫情在冬天又開始蠢動,哈佛大學公衛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博士李建璋透過社群分析,新冠變異株BQ.1和XBB這兩隻大魔王,對於就算有打過4劑舊疫苗,或是過去曾感染過Omicron的人,都難以避免,依舊有很高的重複感染機會。李建璋昨在臉書發文提到,觀察新冠病毒特性,他認為這應該是人類史上演化最快的病毒,回顧新冠病毒的演化,從早期的Alpha、Beta、Delta病毒株,到2年內很多人得的Omicron,接著衍生出了 BA.1、BA.2、BA.4、BA.5,跟近期討論度很高的BQ.1和XBB系列的變異株,都可以看出這款病毒的突變性。而分析現在常見的變異病毒株,李建璋認為,第一大魔王首推XBB,第二名是BQ.1。他觀察,即使打了非次世代第四劑,或是曾經得過Omicron BA.4 或BA.5, 血液中對XBB病毒中和抗體的效價幾乎是零,等於對免疫系統而言,幾乎是陌生人。而同樣的對於BQ.1,上述人群的中和抗體的效價也只有在10到50之間,一般抗體濃度需要高於500這才有比較好的保護力。李建璋並指出,無論BQ.1或XBB病毒,他觀察其傳播能力,跟BA.5比起來,算是有過之而不及,但還好的是,目前沒有特別高比例的重症,算是Omicron家族表現較溫和的。針對台灣可能再掀一波疫情,李建璋指出,既然BQ.1和XBB的流行已經勢不可擋,無論打了傳統的第四劑或是曾經得過Omicron,都有重複感染的可能。而現在台灣第三波疫情趨勢已經確定,提醒老人或高風險族群,應該把握時間趕快去打次世代疫苗;最後,如果有症狀,早期就要就醫,符合條件,鼓勵大家要服用抗病毒藥物。他也呼籲,「病毒72變,逃不出防疫三寶手掌心,只要善用口罩、疫苗、快篩,大家還是可以平安過年。」
美波士頓大學合成新病毒老鼠致死率80% 第一作者是台灣人!
近日美國波士頓大學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研發出一種新的新冠狀病毒株,實驗室人員讓新的變異株感染實驗室老鼠,發現致死率居然高達80%,也引起外界抨擊,波士頓大學表示,實驗目的是為了對抗未來的疫情;也有博士後研究員表示,合成的新病毒與原本的武漢病毒株相比,其實治病性是變低的。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表示,此研究的第一作者來自台灣!蘇一峰20日於個人臉書發布指出,美國波士頓大學研發出致使率高達80%的新冠變種病毒株,該研究第一作者是來自台灣的博士研究員「陳大元」(Da-Yuan-Chen),蘇醫師也在自己的留言處貼出研究員的資料連結。並忍不住搞笑說「台灣買不到核彈,可以發展生化武器,誰說台灣沒人才!」蘇一峰醫師在臉書表示,新型病毒株第一作者居然是台灣人。(圖/蘇一峰醫師 FB)研究員陳大元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為中興大學獸醫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同時也是紐西蘭奧塔哥大學微生物學博士,目前在美國波士頓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研究領域為病毒學、微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據英國《每日郵報》及其他外媒報導,此病毒株是將新冠肺炎原始病毒株和Omicron BA.1變異株的棘蛋白結合,新製造的病毒株的病毒量也比BA.1高出5倍,消息曝光後引起國際關注,以色列政府專家夏皮拉(Shmuel Shapira)更批評,「這根本就是在玩火!應該要完全禁止。」不過波士頓大學學者柯里(Ronald B. Corley)也跳出來澄清表示,實驗並沒有增強新冠變異株的能力,研究目的是為了檢驗Omicron的致病能力,認為《每日郵報》的報導根本是誇大報導,斷章取義。也有博士後的研究員在討論區版面上發表文章,希望大家不要被誤導,與武漢病毒株相比,其實這個合成病毒致病性是變低,且實驗用的是基因工程老鼠,並非正常老鼠,因此這項實驗只能在不同新冠病毒兼做比較,不能用此來評估對人體的傷害程度。
外媒曝波士頓大學研究員合成變種新冠病毒株 致死率達80%!實驗室回應了
外媒爆料,美國波士頓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新冠病毒株」,透過將Omicron變異株與原始COVID-19病毒株融合,實驗室人員讓新的變異株感染實驗室老鼠,發現有約80%的感染老鼠死亡。不過波士頓大學今日隨即發出聲明澄清。《每日郵報》17日報導引用「bioRxiv」預印本論文稱,波士頓大學科學家在實驗室中,將Omicron病毒株的毒棘蛋白植入2019年於武漢發現的SARS-CoV-2 病毒原始病毒株,使進化後的病毒能夠更輕鬆地繞過免疫系統進入細胞。報導指出,Omicron病毒株的毒棘蛋白讓病毒更具傳染性,為了確認這支實驗室製造出的變種病毒表現如何,實驗室人員讓老鼠暴露在病毒之中,結果發現「雖然Omicron會導致輕度、非致命的感染,但攜帶Omicron毒棘蛋白的原始病毒株會導致嚴重疾病,死亡率達80%」。美國波士頓大學實驗室開發出新的新冠病毒株。(圖/翻攝自「bioRxiv」)雖然由於老鼠與人類的免疫反應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因此這支實驗室製造出來的新病毒對於人類而言,不太可能會同樣致命,不過報導指出,波士頓大學實驗室這一發現揭示,即使是在美國,病毒操控研究仍在繼續進行是一件多麼危險的事,以色列政府首席科學家夏皮拉(Shmuel Shapira)便批評「這應該被完全禁止,這是在玩火」。不過波士頓大學今(18日)發出聲明表示,《每日郵報》報導是「虛假和不準確的」,該校國家新興傳染病實驗室負責人表示,他們發現的這個新冠變異株的危險性「比較低」。聲明指出,《每日郵報》報導斷章取義地從研究中截取數據,原始的報告指出此研究「非功能獲得性研究( gain-of-function research)」因此不會放大新冠病毒株的危險性,報告強調「Omicron的傳染力是由毒棘蛋白中的突變決定,但致病性主要決定因素存在於毒棘蛋白之外」,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助理教授塞議德(Saeed)指出「這項研究可以幫助制定更好的診斷和疾病管理策略」。
醫警告秋冬3病1菌恐爆多重感染 羅一鈞:國外新冠5變異株恐陸續入台
今年秋冬恐怕面臨「多種病毒夾殺」!台大小兒科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昨(13日)警告,今年秋冬除了新冠肺炎威脅,重症率較高的A型流感也提早報到;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疫情正在升溫,肺炎鏈球菌也正伺機而動。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坦言,上述幾種疾病本來就是秋冬常見,未來3個月出現多重感染案例確實可能。此外指揮中心還表示,隨著邊境開放之後,目前在國外流竄的5種新冠變異株恐怕會被陸續帶回台灣。黃立民13日警告,今年秋冬恐怕會有許多病毒大流行,除了新冠肺炎仍肆虐,重病率、傳播力較高的「A流H3N2」流感病毒也提早報到,還有呼吸道融合病毒、肺炎鏈球菌也準備伺機而動。黃立民指出,今年台灣由於「病毒提早報到」、「流感病毒株為H3N2」、「國門開放」、「防疫疲乏」4大不利因素,至少未來3個月將面臨重大威脅。對此,指揮官王必勝今日坦言秋冬本來就是上述幾種疾病流行時節,加上新冠肺炎威脅,確實可能出現多重感染情況,他也提醒民眾戴好口罩、防疫不鬆懈,才是對抗疾病的最佳方法。此外,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全球範圍共有5種新種新冠變異病毒株流竄,分別為BF.7、BA.2.75、BQ、XBB、BA.3.20,預計隨著台灣開放邊境,這些變異株都可能陸續進入台灣。他補充說明,從目前入境台灣個案來看,還是以BA.5為最大宗,不過也有BA.2.75、BA.4.6,還有零星BF.7個案,這些病異株主要症狀仍是咳嗽、喉嚨痛、流鼻水和鼻塞、發燒,少數個案會有嗅、味覺異常,重症死亡比率也沒有增加。羅一鈞也指出,英國目前流行BA.5變異株,但國內也有3種新型變異株,包括BQ占比18%、BA.2.75占比5%以及BF.7占比7%;新加坡資料則顯示,XBB變異株較具優勢,由此可見不同地區的主流變異株可能。
美國CDC:停止發布出境全球疫情旅行風險評估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3日(當地時間)表示,由於報告新冠疫情數據的國家減少,報告數據不足以作出準確評估,因此已經停止發布針對美國人出境的全球疫情旅行風險評估。由於疫情升溫,美國CDC在今年5月曾將台灣升級為風險最高的第三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疾控中心3日表示,由於檢測或報告新冠病例的國家減少,該中心準確評估美國旅行者大多數目的地新冠(疫情旅遊風險)水平的能力受限。未來只有在某國「出現了諸如新冠變異株的情況,而改變了疾控中心對該國的旅行建議」時,才會發布相關的旅行健康通知。美國疾控中心今年3月時曾建議,不要前往全球大約120個國家和地區。但自4月起美國疾控中心即停止發布對約90國第四級(Level 4)「請勿旅行」的旅行風險評估,並表示第四級只會「針對特殊情況」發布。由美國疾控中心發布的旅行健康通知是美國人國際旅行的重要參考,時常引發一些國家的不安。2021年5月,也就是日本奧運會前的幾個月,美國疾控中心發布不要去日本旅行的建議,引發國際廣泛關注。而美國疾控中心在今年5月將台灣一路從第一級「低風險」調升至第二級「中度風險」,並在5月中旬時升級為當時風險最高的「第三級」。與許多深受美國人歡迎的歐洲旅遊地點,如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荷蘭、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國等並列。美國疾控中心過去對第三級「高風險」的判斷依據是,過去28天內,每10萬人超過100人染疫;第二級「中度風險」是過去28天內,每10萬人有50至100人染疫;第一級「低風險」為過去28天內,每10萬人僅有49人以下染疫。
新書成畢業禮物? 陳時中否認 大讚指揮中心值得驕傲駁防疫有缺失
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在參加一場新書發表會時再次強調,指揮中心各項防疫作為很值得驕傲,這場記載「集中檢疫所」的防疫紀錄專書「戰疫堡壘」,也讓她回憶集檢所設立之初,曾遭周邊居民反彈,後來透過台中市長盧秀燕「義無反顧」的協助,指揮中心才順利成立第一個集檢所,安置從武漢返台包機的國人,因此他很感謝盧秀燕,也能體會地方政府壓力,「但歷史上是會對此事記上一筆的」。陳時中同時也被媒體問到,他何時才會請辭衛福部長及防疫指揮官,投入台北市長選戰?陳時中回應,要等到民進黨中執會通過提名後才能決定,至於如何看目前民調仍輸給國民黨參選人蔣萬安,陳時中的回答是「祝福蔣萬安」。衛福部今天舉行集中檢疫所防疫紀錄專書「戰疫堡壘」新書發表暨感恩茶會,衛福部長陳時中、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及各集中檢疫所的指揮官都出席茶會。除了感謝台中市長盧秀燕義無反顧地協助指揮中心,順利成立第一個集檢所,安置從武漢包機返台的國人外,陳時中也說,,集檢所不斷擴充功能,建立醫療體系,自去年起全數用於收治確診輕症病患,成為我國防疫的另一道重要防線。陳時中說,時間流逝,集檢所現在看來似乎變得不太重要,但這一路走來,有很多人心血,是防疫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衛福部出這本專書,是為提醒社會大眾,「別忘記所有人的苦勞與付出」,他也對參與者致上最深的謝意與敬意。由於陳時中自己就是防疫指揮官,他呼籲「別忘記所有人的付出」,是否也包括他自己,衛福部出新書是否象徵對他即將卸任指揮官的「畢業禮物」?陳時中回應「不能這樣講」,因為新書記載檢疫所的心得,原本要等疫情結束後才推出,中間還有許多辛苦同仁一起將書完成,他請大家替檢疫所同仁鼓掌、拍手、然後繼續往前走。陳時中今天也針對藍營整理出的「防疫缺失」予以駁斥,他強調,不僅「疫苗都有及時到位」、「快篩也有及時且大量的採購」,還說藥物使用「用得早,比例高、流程順」,非常值得驕傲。針對外界預測新冠變異株一旦進入社區後,恐將使年底確診及死亡破萬,陳時中此刻卻要參選是「落跑」。陳時中回應,疫情變化萬端,不論他是否在指揮中心,台灣都有「堅強醫藥後盾」可處理各樣事物,都會根據科學實證、各國經驗妥善處理。19
清冠自費幕後2/憂指揮中心解散清冠EUA失效 藥界籲及早因應
防疫指揮中心本週將與國內中醫、中藥界開會,討論是否限縮「公費」清冠一號給藥對象,新方案最快八月實施,引發議論。藥界人士則提醒,因目前國內中藥成藥只有「經典方」能在取得GMP認證後上市販售,但「清冠一號」是新方,目前雖暫時取得緊急授權(EUA),但想取得藥證上市販售,仍須完成一到四期完整實驗,而清冠一號目前僅做了第一期實驗。藥界因此擔憂若指揮中心未來解散,清冠一號EUA也可能也同步面臨失效,民眾短期內恐難再拿到新冠一號,建議指揮中心及早因應。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指出,雖藥界擔心的問題應該不至於發生,但若藥界有此疑慮,指揮中心應在公布公費清冠一號使用對象檢討案時,一併說明,讓業者及民眾安心。他認為,因為清冠一號雖是取得指揮中心EUA才能上市,但EUA核發單位是衛生部食藥署,即使指揮中心未來不復存在,清冠一號EUA應還是有效。清冠一號是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在2020年開發、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中藥新處方。該藥方是依據明代「攝生眾妙方」所輯的「荊防敗毒散」方子,再搭配清熱解毒藥材研究改良,並在2021 年 5 月獲得國內臨時藥品許可證(EUA)上市。清冠一號上市後,先在各大醫院經由中醫會診,針對住院中、重症患者投藥,當時第一批獲准生產有八家國內藥廠,稍後並提供外銷。今年 4 月16日,本土案例突然直線上升,為強化輕重症分流收治,確保醫療量能及病人即時獲得醫療照護,指揮中心在朝野立委要求下,宣布開放清冠一號給 PCR 陽性確診個案及需居家照護者,經視訊診療評估後開立公費使用,防疫指揮官陳時中當時還曾盛讚「新冠一號」是台灣之光,而國家中醫藥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則說明,根據研究結果顯示,清冠一號除對抵抗新冠變異株有效外,在中重症的預防或改善也有效果。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表示,「清冠一號」不僅實際運用於臨床治療,經過研究,還可多靶點治療新冠肺炎,且有效預防輕中症轉為重症、死亡發生。(圖/翻攝自紀惠容臉書)「勝昌也被授權出品清冠一號,銷路原本普通,但在4月16日後,詢問者突然暴增,原本參與生產的八家藥廠存貨供不應求,甚至來不及生產,衛福部後來又緊急開放六家藥廠參與製作」,國內老牌GMP藥廠「勝昌製藥」總經理李威著回憶。李威著解釋,清冠一號藥方有10味中藥材,只有桑葉、薄荷、魚腥草台灣能生產,其它七項藥材都需從大陸進口,因為台灣清冠一號熱銷,帶動全球銷量也提升。以其中台灣未生產的藥材「栝樓實」為例,四月下旬成本就從每公斤150元、漲價到800元,並帶動產地、大陸河南河北藥材同步上漲。李威著說明,中國大陸主要對治新冠肺炎中藥方以「清冠排毒湯」及「蓮花清瘟飲」為主,給藥思路與「清冠一號」不同,再加上大陸各省各有不同的中藥指引。相較下,「清冠一號」等於是靠著衛福部EUA闖出名號,這也是台灣中藥界首度讓民眾瞭解,中醫藥能與時俱進,有效對抗最新傳染病。但清冠一號熱銷,卻也凸顯國內中醫界與中藥界長期以來遭遇的瓶頸,包括國際學術論文報告篇數不如西藥多、遭到西醫藥界質疑,非傳統「經典方」新藥想上市,得比照西藥、進行嚴格四階段實驗,更別說現行健保給付中,中醫藥原本就僅佔5%,面對「西醫藥」主導的準制,中醫藥原本在台灣醫藥結構中就是少數,也很弱勢。也獲得授權生產清冠一號的「勝昌製藥」總經理李威著表示,「清冠一號」是靠著衛福部EUA闖出名號,也是台灣中藥界首度讓民眾瞭解,中醫藥能與時俱進,有效對抗最新傳染病。(圖/翻攝自勝昌製藥臉書)反觀中國大陸,近年逐步摒棄過去用西醫藥模式發展中醫藥的作法,推出包括老中醫師徒制、中藥臨床試驗、論文投稿點數計算改採符合傳統中醫邏輯進行,雖然這些新制度能否成功還很難說,但卻讓兩岸中醫界看到另種新可能性。「清冠一號藥理機轉其實與西藥抗病毒藥物類似,且具有副作用相對輕微(安全性較高)、取得容易、費用比抗病毒西藥低等優點,適合大型疫病來襲時大量備藥」,率先呼籲政府將清冠一號納入公費給付的藥師沈采穎認為,清冠一號讓外界看見中醫與中藥價值,建議政府應在清冠一號的基礎上「趁勝追擊」,增加中醫預算,並針對包括清冠一號、清冠二號等中藥方進行臨床效能驗證,努力發展本地中藥材,讓中醫藥與西醫藥分進合擊,協助台灣通過後新冠時代的疫情考驗。
Omicron新型亞變種轉感染肺部 專家:顯然不會只像普通感冒
國外研究表示,自然感染Omicron無法產生強烈免疫反應,感染Omicron的康復者可能在短期內重複感染。近日英國感染BA.4與BA.5的病例上升,病毒學家佐藤與格里芬表示,BA.4、BA.5、BA.2.12.1變異株與Alpha及Delta相似,對人體的傷害提高,症況不會只像是普通感冒。近日,英國國家統計局統計6月2日前的確診數據,顯示英國大部分確診者是感染Omicron BA.2變異株,但感染BA.4與BA.5的病例上升,可能導致英格蘭和北愛爾蘭的確診數再次上升。外媒表示,英國疫苗接種率高,疫情再次爆發,不至於打掉重練,但建議接種第4劑疫苗,提升免疫力。新冠病毒變異株BA.4、BA.5、BA.2.12.1,感染模式再度轉向肺部。(圖/Pixabay)東京大學病毒學家佐藤(Kei Sato)研究團隊表示,Omicron變異株:BA.4、BA.5、BA.2.12.1,可能已進化成「容易感染肺部細胞」,而非感染上呼吸道組織,感染模式再度轉向肺部,與早期新冠變異株(Alpha、Delta)較為相似。佐藤的實驗結果顯示,BA.4、BA.5、BA.2.12.1變異株,在肺部組織的複製效率高於BA.2,倉鼠實驗也指出,BA.4及BA.5可能導致症狀更嚴重,調查表明,「這些Omicron變異株對全球健康的風險可能比BA.2更大,尤其是BA.4及BA.5。」。英國預計今年秋天,開始為65歲以上長者、一線衛生工作者、養老院患者與工作人員、臨床弱勢族群施打第4劑疫苗。(圖/Pixabay)英國里茲大學病毒學家格里芬(Stephen Griffin)對於新型變異株也表示:「看來(病毒)似乎又回到更危險的感染模式,進入肺部較下方的位置。感染這些病毒顯然不會只像是普通感冒。」為預防疫情擴散,英國預計今年秋天,開始為65歲以上長者、一線衛生工作者、養老院患者及工作人員、臨床弱勢族群施打第4劑疫苗。
現有疫苗對「Omicron變異株」仍有效? WHO:要警惕新亞型免疫逃逸
由於傳播能力顯著增強,Omicron變異毒株出現後迅速取代Delta,成為全球主要流行的新冠毒株。Omicron變異株還顯示出很強的持續演化能力,迄今已進化出眾多亞型。對於頻繁變異的Omicron毒株,現有新冠疫苗還能否提供保護?★加強針顯著提升保護新華社報導,在世界衛生組織(WHO)11日發佈的疫情周報中,匯總介紹了23項評估現有新冠疫苗對Omicron變異株感染保護效力的研究結論。這些研究來自巴西、加拿大、捷克、丹麥等10個國家,評估了輝瑞(BNT)、莫德納、阿斯利康(AZ)、科興和楊森等已上市疫苗。其中有些研究僅評估了完成常規疫苗接種的效果,有些研究只評估了接種一劑疫苗加強針的效果,還有部分研究對這兩種情況的效果都作了評估。結果顯示,與Alpha毒株等其他4種被列為「需要關注」類別的新冠變異株相比,常規接種新冠疫苗在預防Omicron變異株感染、有症狀感染和引發重症等方面的效果均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多數研究中,現有疫苗對預防Omicron引發重症的有效率仍很高;在所有相關研究中,接種一劑疫苗加強針均顯著提升疫苗在預防Omicron感染、有症狀感染和引發重症等方面的效果。在加強針效果方面,研究涉及的36項包括多種疫苗加強針的相關評估顯示:在接種一劑加強針後的14天至3個月內,預防Omicron引發重症的效果均顯著提升;有34項評估顯示,在接種一劑加強針後的14天至3個月內,預防重症有效率高於70%。在20項關於mRNA疫苗加強針的更長期效果評估中,有18項評估顯示,接種一劑mRNA疫苗加強針後的3至6個月內,預防重症有效率超過70%。世衛組織在周報中指出,未來還需對接種疫苗加強針超過6個月後的效果進行評估,以瞭解疫苗在更長時間段的保護效力。★警惕新亞型免疫逃逸需要警惕的是,最近Omicron變異株又演化出一些新亞型,包括南非研究人員報告的BA.4、BA.5和正在美國迅速傳播的BA.2.12.1等。美國《科學》雜誌網站10日刊文說,與較早出現的Omicron亞型相似,BA.4、BA.5和BA.2.12.1這三種亞型,對接種新冠疫苗或早先新冠感染產生的抗體表現出逃逸能力,但多數情況下,通過疫苗接種或自然感染獲得的免疫力仍可預防新亞型毒株導致的嚴重疾病。這篇文章介紹了近日發佈的兩項預印本研究。其中一項由位於南非的非洲健康研究所等機構研究人員發佈在「醫學論文檔案網」上。研究顯示,對於一些之前感染過Omicron亞型毒株BA.1並因此獲得免疫力的人,BA.4和BA.5能避開這種免疫力並導致有症狀感染,尤其在未接種疫苗人群中,這種現象更顯著。這表明BA.4和BA.5有可能引發新的「感染浪潮」。另一項由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研究人員領銜的團隊在「研究廣場」網站上發佈的研究說,與BA.2亞型相比,BA.4、BA.5和BA.2.12.1對三劑新冠疫苗接種者的血漿顯示出更強的抗體中和逃逸能力,尤其對接種過疫苗的BA.1感染康復者的血漿表現出顯著中和逃逸能力。研究人員還根據上述三種新亞型的關鍵突變,分析了它們的免疫逃逸機制。BA.4、BA.5和BA.2.12.1的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域均攜帶L452突變。L452突變先前已出現在Delta毒株中,但早期Omicron亞型BA.1不含有L452突變。研究人員認為,最近湧現的多個Omicron亞型均攜帶L452突變,這可能是新冠病毒對Omicron「感染浪潮」引發的高水平人群免疫力作出的反應。研究表明,Omicron能夠演化出某些突變,從而特異性地避開BA.1感染引發的體液免疫。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病毒學家克里斯蒂安·安德森對《科學》雜誌說,儘管還不知道未來會出現什麼樣的新冠變異株,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它們將越來越具有免疫逃逸能力。在未來疫苗研發工作中,「需要專注於拓展我們的免疫力」。
美國確診死亡 3月恐破100萬人
美國累計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於4日突破90萬例大關,美國總統拜登當天發表聲明,以「美國迎來另一悲劇性的里程碑」來形容這一刻。而在亞洲地區,農曆新年假期過後,新加坡和韓國的確診個案皆急增,分別在4日及5日新增逾1萬例及逾3萬例,雙雙創單日新高,日本更是新增確診病例逾10萬例。目前,美國單日新增病例有所放緩,7天平均新增病例數已從1月初的近50萬,降至約35萬,但7天平均死亡病例仍維持在2500人的高位。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數據,全美累計確診逾7635萬例,死亡逾90.1萬。有專家認為,由新冠變異株Omicron帶來的美國這波疫情峰值已過,但死亡人數通常滯後於新增病例數,到下月1日全美死亡病例數有可能達100萬人。拜登在聲明中說,「近兩年過去了,我知道,疫情在情感、身體和心理上造成的負擔難以承受。」「我知道盯著餐桌邊的空椅子是何種感覺。但我也知道,我們內心擁有一種不可思議的能力,不僅能更堅強地度過悲痛,還能團結起來保護彼此。」他並再次敦促民眾盡快接種疫苗和加強劑。而在亞洲地區,新加坡4日新增確診1萬3208例,較1日創下的6264例最高紀錄還多一倍,累計確診數則增至近38萬例。當地4日又多6人染疫死亡,累計死亡866例。專家指病例破萬為「一記警鐘」,新春效應是否達病例高峰,接下來一周將是關鍵。據指出,其他國家經歷Omicron疫情的經驗顯示,每10萬人中約有400人染疫,因此新加坡每日新病例有可能達2萬至2.5萬例。在韓國,截至5日零時,新增確診3萬6362例,為首度單日新增逾3萬例。韓國政府4日首次正式提及「流感防疫」的可能性,表示將研究把新冠感染症像季節性流感一樣進行管理,原因是Omicron的致命率相對較低,即使確診患者劇增,重症人數和病床啟動率也很穩定。但有人認為,Omicron流行還未達到頂點,政府卻草率發出樂觀的訊息。在日本,據NHK統計,截至5日下午6時30分,日本全境新增確診逾10萬例,其中東京新增2萬1122例。NHK與朝日新聞的統計皆指,這是日本全國單日新增確診數首次逾10萬例;不過富士電視台新聞網本月3日就曾統計當天新增確診達10萬4465例,首度突破10萬例大關。
譚德塞:今年有望結束疫情大流行 驚吐「全球條件適合出現更多變種」
新冠肺炎自從「問世」至今即將邁入第3年,今日(24)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Adhanom Ghebreyesus)在記者會上信心喊話「若全世界國家共同努力採取全面作為,今年有望結束疫情嚴重階段」,不過他也稱,各國不應該認為Omicron是最後一種新冠變異株,「相反,目前全球的條件非常適合出現更多變體」,各國必須採取正確方針以跟病毒共存。綜合「CNBC」等外媒報導,譚德塞今日於世界衛生組織執行委員會發表談話時表示,新冠肺炎過去肆虐全球2年,累積確診病例超過3.5億例,不過在9週前Omicrion變種病毒株問世後,世衛組織已經收到超過8千萬例確診病例,超過了2020年全年報告數量;譚德塞補充稱,以上週而言,全世界平均每3秒就新增100例確診、每12秒就有一人死於病毒。不過譚德塞也給出好消息稱,雖然目前世界上因疫死亡人數都在上升,但是其並未與確診病例的「爆發式增長」相匹配,他樂觀地表示「如果世界各國都採取全面抗疫作為,我們可以在2022年結束Covid-19作為全球衛生緊急事件的大流行階段」;他也強調,這些必要策略包括實現全球70%人口皆接種新冠疫苗、提高病毒檢測能力、確保各國人民都能平等獲得診斷和呼吸器、藥物等支援。對於傳染力極強的Omicron變異株,譚德塞警告「假設Omicron將是最後一個病毒變體,或是假設我們正處於疫情最後階段,是很危險的」,他指出目前世界範圍內,條件非常適合出現更多變體,「要改變大流行進程,我們必須改變驅動它的條件」,各國都必須謹慎對待,才能合作走出疫情大流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