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症狀
」 新冠肺炎 確診 新冠病毒 武漢肺炎 防疫泰6月大男嬰眼睛「一夜變色」 原因竟是新冠特效藥搞怪
泰國一名剛出生6個月左右的男嬰,日前不幸罹患心冠肺炎,結果在醫師使用抗病毒藥「法匹拉韋(Favipiravir)」治療後,男嬰的眼珠子竟然從原本的深棕色變成了璀璨的藍色。根據小兒科醫學期刊《Frontiers in Pediatrics》一份病歷報告指出,該名男嬰因為發燒、咳嗽持續整天後,經由抗原快篩篩檢後,發現確診新冠肺炎。之後曼谷朱拉蓬皇家學院醫院小兒科醫師便為其開立抗病毒藥法匹拉韋。結果在男嬰服用法匹拉韋後18個小時,在陽光底下觀察男嬰的角膜,竟然從原本的深棕色變成藍色。而除了角膜顏色變色外,男嬰的皮膚、指甲、口鼻黏液並沒有發生變色。而在歷經3天的藥物投放後,男嬰的新冠肺炎症狀已經有明顯好轉,所以隨即停藥。而在停藥第5天後,男嬰的角膜顏色才恢復原本的深棕色。目前尚不清楚男嬰眼球變色與法匹拉韋之間的關聯,但有專家推測,應該是服用法匹拉韋後產生的代謝物所導致的一種螢光效果。其實早在2021年時,印度也有一名20歲的新冠病患在服用法匹拉韋後,隔日眼睛也變成藍色,而停藥之後,這個效果隨即消失。
疾管署估「春節後再掀新冠高峰」 防疫認知調查揭關鍵原因
新冠肺炎已威脅全球達三年,近期隨著新冠肺炎防疫政策陸續解封,不少民眾已迫不及待迎向疫後新未來。如何維持防疫好表現及降低新冠肺炎的威脅,為下一步重要關鍵。2022年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為瞭解國人防疫認知水平,進行千人防疫認知調查,其中發現仍有3成民眾防疫認知不足,甚至無人可答對所有題目。為了解國人是否做好充足準備以迎向疫後新未來,台灣感染症醫學會於今年11月進行千人防疫認知問卷調查。結果如下:1.7成民眾對於未來疫情走向樂觀,期待各項防疫政策可正式解封。2.3成民眾對於新冠肺炎基礎防疫認知不及格,甚至無人可答對所有題目。其中,對於疫情樂觀者,在認知答題表現最差,恐成未來開放後的一大威脅。4.進一步觀察民眾答題狀況,民眾對新冠肺炎症狀、確診後應對流程認知程度高,然而提及預防或治療等資訊,認知水平仍低,為下一步應努力的目標。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王復德理事長表示,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新冠肺炎認知程度仍有待加強,若在此情況鬆懈,恐成為下一個防疫漏洞,使新冠疫情再次反撲。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王鶴健理事長指出,防疫政策陸續解封後,近期觀察到每日新增確診人數持續回升,增幅超過20%,指揮中心也曾表示確診數恐進入快速增加期,預估接下來可能會有下一波疫情高峰。同時,新冠肺炎病毒仍不斷變異且具一定死亡率,提醒民眾目前仍不可鬆懈。根據統計顯示,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中有高達9成患者為慢性疾病患者、7成為65歲以上長者,顯示高齡及慢性病族群仍應小心。王鶴健醫師進一步提醒,高風險族群感染新冠肺炎後,相較一般人更容易轉重症或引發嚴重併發症,而近期政府也新增氣喘為新一類族群,若是感染後病毒以侵犯肺部為主,患者容易覺得喘或持續咳嗽,對肺部有一定負擔。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王治元理事長則指出,依據研究,糖尿病患者相較一般人重症風險約高5-10倍,然而近年已有疫苗、口服抗病毒藥物,若能把握時機好好使用,相信可降低新冠肺炎對糖尿病患者的威脅。王治元醫師補充提醒,已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若感染新冠肺炎可能會無法正常控制血糖,甚至一般民眾若因新冠肺炎重症住院,一年內也可能會有血糖異常現象,恐影響免疫功能。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楊志新理事長也特別提醒癌症患者,癌友本身免疫力較差,比起一般人更容易受病毒感染,即使身旁親友防疫逐漸鬆懈,自己還是要持續維持警覺。除了新冠肺炎病毒仍持續潛伏,長新冠可能也將成為下一步需重視的威脅。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黃信彰理事長指出,在大量民眾確診新冠肺炎後,診間長新冠患者比例約增加1至2成,其中以失眠、長期咳嗽等症狀最為常見,也較容易影響日常生活。而造成長新冠的原因主要可分為三大類,分別為病毒侵犯器官所引起、免疫發炎性的反應以及疾病轉中重症的後遺症。同時,相較於一般民眾,長新冠又更常見於高風險族群,黃信彰醫師說明,若能在感染新冠肺炎時就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不僅能夠降低重症住院率,更能幫助快速降低體內病毒量,預防長新冠症狀的出現。王復德醫師也進一步說明,目前研究顯示,若民眾可於感染新冠肺炎後5日內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將有助於降低重症、住院風險。此外,提醒民眾,因應新冠肺炎病毒變化快速,領取口服抗病毒藥物後,仍應遵照醫師指示完整服用5日,避免病毒產生抗藥性,未來恐無藥可用。疾管署周志浩署長提醒,新冠肺炎病毒並不會一夕消失,而是會持續存在,疾管署也預測一月底二月初可能為下一波疫情高峰,雖然影響不大,但要維持台灣防疫表現,仍有賴民眾共同肩負防疫責任,落實四大防疫守則,才能共同迎向疫後新未來。此外,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為了幫助民眾更加了解新冠肺炎衛教資訊,今年也首度打造了新冠肺炎衛教網站,將最新防疫資訊、衛教資訊進行整理,幫助民眾快速瞭解各項資訊。衛教網站:https://reurl.cc/lZAMoq
新冠肺炎和慢性鼻竇炎有類似症狀 幾項差異供自我檢視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台,許多人一旦出現流鼻水、鼻塞、嗅覺異常等症狀,經常擔心自己是否染疫了。醫師指出,國內慢性鼻竇炎盛行率高,這些長期有鼻部症狀的人,在疫情下很容易造成誤解;如已排除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且症狀超過2周仍不見好轉,可能是合併鼻息肉問題,建議赴耳鼻喉科安排進一步檢查。慢性鼻竇炎容易導致鼻腔鼻竇黏膜組織增生、出現鼻息肉,拖延治療恐影響生活。(圖/王堂權醫師提供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耳鼻喉科暨聽語中心主任王堂權觀察到,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侵擾,民眾對於流鼻水、鼻塞、嗅覺或味覺異常等症狀都已有高度警戒,但病人出現2種極端現象,一種是即便快篩陰性仍遭受旁人側目,因而主動安排檢查,另一種是擔心被感染而抗拒就醫。王堂權說明慢性鼻竇炎成因,人體共有4對鼻竇,可以想像成一條條水溝,分布在眼睛和鼻子附近;由於有些地方開口較狹窄,當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時,黏膜發炎會腫脹,使得水溝開口堵塞,水溝裡的分泌物排不出來,不斷累積就會引發細菌滋生及感染,當感染持續3個月以上,身體本身修復能力無法緩解,就成為慢性鼻竇炎。新冠肺炎和慢性鼻竇炎雖然有類似的症狀,但有幾個症狀差異可供自我檢視。王堂權指出,慢性鼻竇炎的鼻涕黏稠、呈黃綠色,且容易有鼻涕逆流,咳嗽有黃痰、容易夜咳;新冠肺炎症狀則以鼻水、乾咳為主。另外,慢性鼻竇炎也可能導致中耳炎、臉部腫脹悶痛(顴骨、額頭和鼻樑處)、呼吸有異味等症狀。王堂權指出,慢性鼻竇炎容易導致鼻腔鼻竇黏膜組織增生、出現鼻息肉,使病況加劇,如果拖延治療更會影響生活;近年有大數據研究顯示,慢性鼻竇炎可能跟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焦慮、心血管疾病或腦中風、慢性中耳炎等有關,甚至會導致聽力受損。王堂權分享,最近收治一名40歲音樂錄音師,原本可精確地聽到8000赫茲(Hz)以上的音頻,罹患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後,影響耳咽管的功能及中耳的壓力調節,併發中耳炎,導致嗅覺和聽覺雙雙受損,嚴重影響生活與工作。由於患者是「靠耳朵吃飯」,很擔心手術治療效果如何,也害怕術後照顧不善引發更嚴重問題,因此決定使用新一代生物製劑,經過治療後,鼻竇炎與鼻息肉症狀獲得明顯改善,呼吸順暢之外,聽力也恢復到正常標準。當常規藥物治療不盡理想時,功能性微創內視鏡鼻竇手術是目前的標準治療之一。如果將鼻竇通道比喻為溝渠,微創內視鏡手術切除鼻息肉就像疏濬工程一樣,暢通後有機會改善及恢復鼻竇的正常功能,如進階使用3D內視鏡導航手術,可以更精準去除病灶以及重建鼻腔鼻竇的功能。但有國外研究顯示,針對嚴重或頑固型的慢性鼻竇炎,逾3成的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患者,術後半年內有可能再復發鼻息肉,且症狀隨時間增長而變嚴重,也可能需要再次手術。王堂權表示,這類患者可能屬於跟免疫系統密切相關的「第二型免疫反應」發炎體質,相較一般患者,有較高的鼻息肉復發風險,除了手術治療,可能還需搭配類固醇鼻噴劑或口服藥物治療,目前也有新型的生物製劑,可以精準調控發炎物質,縮小鼻息肉體積、改善鼻腔阻塞與嗅覺喪失等症狀,並減少7成復發與需反覆手術的機率。新冠肺炎和慢性鼻竇炎雖然有類似的症狀,但醫師指出,有幾個症狀差異可供自我檢視。(圖/王堂權醫師提供
防疫茶2種人不宜使用 醫師揭保健迷思「一天喝多少用量公開」
台灣本土疫情不斷延燒,不少民眾除了儲備確診時可以服用的「清冠一號」外,也有人會購買市售的「防疫茶」,而國家中醫藥研究所也提供給民眾「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配方,讓居住在社區感染發生地區、生活環境中需要接觸不特定群眾,而有感染危險者,可以服用防疫。但你知道市售防疫茶自己適不適合,甚至一天可以喝多少、喝多久嗎?當中內容物更要小心,千萬不要拿著藥單就胡亂買藥。不少民眾都購買清冠一號來儲備,但沒有症狀時不少人會選擇防疫茶來日常保健。(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提供民眾「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配方,當中有黃耆三錢、桂枝二錢、桑葉三錢、薄荷三錢、魚腥草三錢、生薑三錢、紅棗五枚(捏破)、甘草二錢。並表示由於國內疫情在緊繃狀態,許多民眾擔心染疫而大量購買、使用屬於積極治療性用藥的「臺灣清冠一號處方藥物」或其他清熱解毒消炎的中藥當作防疫茶,長期服用下恐怕會造成身體弱化、腸胃損傷的副作用。因此分享「可供食品使用中藥材」組成的「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供民眾參考使用,民眾也可以諮詢中醫師詢問與協助服用,肝炎及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不宜使用,如全身性紅斑狼瘡(SLE)。清冠一號由數十種中藥配方調劑而成,可減緩新冠肺炎症狀,但沒有症狀時服用恐對身體有害。(圖/報系資料照)但市售防疫茶依舊相當熱賣,不少民眾都會網路購買或者拿著坊間藥方到中藥行抓藥,《康健雜誌》就訪問到長庚中醫醫療發展召集人、中醫科主治醫師黃澤宏,他發現市售防疫茶五花八門,有的標示不清還有的用了不適當的成分,不只無法防疫保健還可能傷身。他表示防疫茶的功效約為三大類,清熱、免疫調節、抗病毒,他解釋清熱就是抗發炎、免疫調節以中醫說法就是補氣,現代說法則是增加免疫力,而中藥材裡有許多藥材都有著相同功效,但要靠患者的體質,有些人喝魚腥草可能會拉肚子,但有的人就不會。若不知道藥性也不知道自己身體體質,一定要向專業醫師詢問。(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而要知道自己適不適合防疫茶或自己屬於哪種體質,則可以詢問中醫師,若已經有感冒症狀,則不適合吃補氣的藥材,以免加重發炎反應,桑葉、薄荷也有利尿效果,因此不適合晚上喝。至於用量「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標示,藥材置鍋中加入2000~3000毫升的水,用大火煮沸,改小火熬煮約15分鐘即可熄火,濾出藥汁當茶飲用。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任黃怡嘉認為,這樣的養生藥茶因濃度不高,日常飲用無礙,不分年齡都可以喝,但不建議在靠近睡前的夜晚大量服用,另外也有醫師廖唯宇認為,防疫茶畢竟是藥,久服恐有副作用,因此並非多喝就是好,還是要詢問醫師來針對自己體質對症下藥與保健。
7歲女童頭痛母以為確診新冠 送醫檢查驚見腦內長罕見「室管膜瘤」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2年多,在這段期間內只要有喉嚨痛、頭痛和腹瀉等症狀,不少人都會懷疑是不是確診新冠,不過一名居住於英國圭內德(Gwynedd)的7歲女童英德(Indeg)差點因此被誤診,去年她出現頭痛症狀,其父母以為她確診新冠,因此帶她就醫,篩檢卻呈現陰性,經歷多次檢查才發現,原來英德罹患嚴重的「室管膜瘤」,幸好在緊急動手術後保住性命。根據《太陽報》報導,居住於英國威爾斯圭內德郡的7歲女童英德於2021年出現類確診新冠肺炎症狀,開始頭痛、持續嘔吐等,其父母趕緊帶她去看醫生,不過當時經過檢查發現他並未確診,院方只能先推斷可能是因為胃部出狀況,或是過度焦慮所導致。英國7歲女童英德。(圖/翻攝自GOFUNDME網站)一開始英德的父母並沒有太過擔心,直到她於2021年11月開始食不下嚥,體重快速減輕,母親才趕緊帶她到醫院進行全身檢查,並在照了CT掃描後被發現,英國罹患了罕見的室管膜瘤,一種發生於大腦或脊髓的腫瘤。7歲女童英德罹患室管膜瘤。(圖/翻攝自GOFUNDME網站)「當醫生說這是腦瘤時,我只能跪倒在地,哭了一遍又一遍」,英德的母親回憶,女兒在接受了長達9個小時的手術切除腫瘤後,還必須面臨至少5次的化療與放射線治療。直到現在英德仍在接受治療中,而其母親擔憂表示「我會一直擔心她,每當她說自己頭痛,我都會驚慌失措,害怕她的癌症再次復發」。
趙權中鏢2AM演唱會喊卡 《Running Man》主持班底一日三人遭感染
韓國美聲團體2AM成員趙權出現新冠肺炎症狀,自行快篩結果呈陽性反應,隨後再進行PCR檢測,確認已遭感染。經紀公司表示他已接種三劑疫苗,目前中斷所有行程,配合防疫當局的措施,為了即早恢復而努力。2AM原定於12日、13日開唱,這是他們時隔9年再度舉辦的演唱會,粉絲原本相當期待,但因趙權感染新冠肺炎,演唱會被迫取消。此外,《Running Man》主持班底一日三人中鏢,金鍾國、梁世燦、池錫辰先後確診,為免感染擴大,《Running Man》所有人員都已接受檢測,幸好到目前爲止還沒有新增病例。據節目相關人員表示,本周《Running Man》因冬奧關係停播,加上先前存檔,預計不會影響節目播出。《Running Man》主持班底一日三人中鏢,金鍾國、梁世燦、池錫辰先後確診。翻攝《Running Man》IG
前環球小姐「打嗝停不了」超崩潰 一查是新冠肺炎症狀…篩檢後確診
29歲前澳洲環球小姐奧莉薇(Olivia Rogers)在IG上擁有超過17萬粉絲,近日她確診新冠肺炎,讓不少粉絲都相當擔心。她分享了自己確診後的心路歷程,「我一直不停打嗝,查了資料後,發現這也是新冠肺炎的症狀,只是不那麼常見。」根據《每日郵報》報導,大多數新冠肺炎患者典型症狀包括喉嚨痛、咳嗽以及發燒,不過奧莉薇的症狀相當特別,竟是不停地打嗝。奧莉薇表示,與家人到南澳洲旅行慶祝聖誕節後,返家就覺得身體怪怪的,一直打嗝,後來篩檢呈現陽性。奧莉薇說,「這有點滑稽,我用Google搜尋了一下,顯然這是新冠肺炎胃腸道症狀的一部分,雖然不那麼常見。」隨後她分享了新冠肺炎可能的相關症狀,提醒粉絲一定要注意,若覺得不對勁的症狀,就要快點去就醫篩檢。奧莉薇透露,確診後陸續出現眼睛發紅、頭痛、疲勞、關節痛、喉嚨痛、頭暈、嘔吐、流鼻涕和脖子痠痛等症狀,目前人仍在居家隔離中。由於1個月後即將與男友步入禮堂,奧莉薇希望自己能快點好起來。
家用快篩試劑將擴大提供 全台272家診所都可發放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表示,由於國際疫情嚴峻及Omicron新型變異株之威脅日益擴散,近期入境人數及境外移入個案增加,為強化社區監測,自2022年1月1日起擴大辦理社區加強監測方案,全國由86家定點診所發放公費家用快篩試劑增加至272家,由各縣市人口數較多的鄉鎮市區基層診所協助發放試劑,因為新冠肺炎症狀與一般感冒相似,提醒民眾如有出現呼吸道症狀,可多加前往該等診所,由醫師評估發放試劑後自行檢驗。指揮中心說明,今年8月30日起規劃推動社區加強監測方案,迄今已發放1萬餘劑公費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考量近期社區傳播風險提升,為提高民眾取得公費家用快篩試劑可近性與及早發現自身感染之可能,將自明年1月1日起於全國21個縣市增加至272個診所試劑發放點。指揮中心呼籲,現值呼吸道病毒活躍期,請民眾多加留意自身健康,如出現呼吸道症狀,可前往本計畫定點診所;民眾如為2歲以上出現呼吸道症狀的病患至公費快篩試劑發放診所掛號就醫,經醫師評估後發放試劑及注意事項說明單張,如為2歲以下幼兒的陪同看診者,亦由醫師評估後發放。民眾領取試劑後,請配合依注意事項說明內容儘速採檢,並至線上填寫試劑領取診所名稱及快篩結果等資料,此為匿名方式收集,無須擔心個人資料外洩情形。指揮中心提醒,如居家快篩檢驗為陽性時,請勿慌張並儘速至鄰近的社區採檢院所進一步PCR檢驗。民眾前往社區採檢院所時,請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對於使用過之採檢器材請用塑膠袋密封包好,並攜帶至社區採檢院所,交予院所人員處理。
澳洲爆Omicron首起死亡 篩檢鬧烏龍…400名確診者「被通知陰性」
新冠肺炎病毒不斷變異,Omicron更是來勢洶洶,澳洲新南威爾斯州(New South Wales)27日傳出首例Omicron死亡個案。在疫情嚴峻之際,雪梨(Sydney)一間實驗室卻傳出紕漏,將超過400人的篩檢報告誤傳為陰性,實際上全為陽性的確診者。根據《Theguardian》、《路透社》報導,澳洲境內疫情蔓延快速,近日確診人數不斷攀升,27日單日便新增1萬186例確診案例,且多集中在新南威爾斯州與維多利亞州。同時,新南威爾斯州也爆出首起Omicron死亡案例。據了解,該名確診者為一名80多歲男性,於安養院感染病毒,就醫後不幸病逝。澳洲在疫情持續升溫的情況下,境內的醫療篩檢量也與日俱增。雪梨的聖文森特醫院(St Vincent's Hospital)在26日晚間發布聲明表示,因人為疏失使得院方向400多名接受篩檢的民眾發送了錯誤的檢驗結果,實際上這些人的新冠肺炎篩檢報告皆為陽性,目前院內已組成調查小組,針對此次烏龍事件進行調查。1名34歲男子受訪時表示,自己在接受採檢後數日內便感到身體不舒服,但醫師仍堅定告知檢驗報告為陰性,但男子認為,自己身上已出現所有已知的新冠肺炎症狀,為了保險起見,再度前往篩檢中心做進一步檢查,果然最終篩檢結果出爐,自己為陽性確診者。
政府「三大延誤罪狀」 12新冠亡者家屬申請國賠
12位染新冠肺炎往生者的28位家屬昨委請義務律師團向行政院、衛福部申請國賠,成為國內新冠疫情申請國賠的首例。律師團召集人陳學驊說,就目前蒐集的資訊,3+11破口的病毒確實與萬華社區感染的病毒有關,要求政府正視未能及時提供藥物、床位等違失,向民眾說明真相,向家屬道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回應,「這是嚴肅的議題,我們會依法辦理」。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說,首批有12位病逝患者的家屬共計28人,提供完整病歷,由王任賢逐一審視,發現有已確診但被判為輕症的患者,因政府拒絕建立類方艙醫院,沒有負壓病房可收容,只能居家隔離,又未能提供血氧機定時監測患者血氧濃度,因而「快樂缺氧死亡」。此外,也有已出現新冠肺炎症狀,但多次打1922都無人接聽,以致無法獲得醫療處置而死亡。另有因缺乏抗病毒藥品瑞德西偉、單株抗體、高流量氧氣鼻導管等,導致病情延誤而死亡,這些都是「政府該作為而不作為」造成冤死。亡者家屬楊明珅質疑,政府宣稱防疫視同作戰,但「你要我打仗,只給我掃帚嗎?」讓染疫者進入醫院,但藥物、設備都不充足就面對疫情,連往生時的最後尊嚴都沒有,需在24小時內火化,「我母親在凌晨4點火化,有誰向我們道歉?」另位家屬陳芳蘭說,她雙親都確診,父親曾中風,當初倒下時也以為中風,直到第三採才陽姓,後來母親發病,第1天發燒,第4天確診,直到第8天才有救護車送醫,期間打1922滿線打不進去,送醫當天肺部已經白了,最後母親康復,父親因病毒攻擊血管病逝。她憤忿地說,已將悲憤化為力量,因為「政府欠我們一個道歉」。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說,新冠肺炎是第五類法定傳染病,照顧責任在政府,應以最快速度篩查出染疫者並予照顧。但從數據來看,政府有延誤的三大罪狀,應在通報1天內完成實驗室確診,卻延誤4.6天;經確診後應將染疫者立即收入合格隔離病房,並提供及時完整醫療,實際上卻延誤1.6天才完成隔離、3.6天才提供治療。(相關新聞刊A5)
批政府防疫不力害國人冤死 楊志良喊話要替死者家屬討國賠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今天偕同新冠肺炎死者家屬共同舉行記者會,委請義務律師團向行政院、衛福部申請國賠。楊志良痛批,政府故意不讓疫苗進來,延遲疫苗接種,有人建議方艙醫院卻立即被政府拒絕,導致輕症在家快樂缺氧而死,今天不只是為新冠肺炎罹難者提起國賠,更要求政府公布3+11、疫苗採購等真相。目前有12名感染新冠肺炎死者家屬,經由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協助,委請義務律師團申請國賠,昨天已正式向行政院、衛福部遞出國家賠償請求書。律師團召集人陳學驊表示,就目前蒐集的資訊,3+11破口的病毒確實與萬華社區感染的病毒有關,希望政府正視未能及時提供藥物、床位等違失。楊志良表示,首批有12家屬委任,提供完整病歷,由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逐一審視,發現有已確診但歸為輕症的病患,因政府拒絕建立方艙醫院,沒有負壓病房可收容,只能居家隔離,又未能提供血氧機定時監測患者血氧濃度,因而「快樂缺氧死亡」。楊志良說,也有已出現新冠肺炎症狀,但多次打1922都無人接聽,以致無法獲得醫療處置而死亡,另有因抗病毒藥品瑞德西偉、單株抗體、高流量氧氣鼻導管等缺乏,申請困難,導致病情延誤而死亡,這些都是政府該做為而不做為引起的冤死。染疫死者家屬楊明珅質疑,政府宣稱防疫視同作戰,但「你要我打仗,只給我掃帚嗎?」,讓染疫者進入醫院,但藥物、設備都不充足下就要面對疫情戰役,連往生時的最後尊嚴都沒有,需在24小時內火化,「我母親在凌晨4點火化,有誰向我們道歉?」另一位家屬陳芳蘭也義憤填膺地說,將化悲憤為力量,因為政府欠我們一個道歉。最後,王任賢點出政府三大罪狀,他說,政府應以最快速度篩查出染疫者,應在通報1天內完成實驗室確診,但卻延誤4.6天;經確診後應將染疫者立即收入合格隔離病房,並提供及時完整醫療,實際上卻延誤1.6天才能完成隔離,3.6天才能提供治療。
默沙東口服藥即將來台 陳時中「合約在最後修訂階段」
美國藥廠默沙東集團推出新冠肺炎口服用藥(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自消息曝光後,由於其可以讓新冠肺炎輕症患者居家服用治療,引起不少國家的注意。目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台灣與默沙東藥廠正在商議合約,合約已經到最後修改階段。陳時中出席立法院衛環會,他在會中表示,目前台灣政府與默沙東藥廠已經商談購買合約,目前合約正在最後修訂階段。在此之前,陳時中曾提過,台灣有參與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第三期臨床實驗,因此台灣可以優先購買,當時就提及已經與默沙東藥廠討論後續的購買事宜。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默沙東藥廠日前公布第三期臨床實驗結果,針對755名輕度至中度新冠患者的投藥「molnupiravir」後,其中7.3%於29天內住院,但無人死亡。而在對照組中,有8人死亡,總計住院率、死亡率是14.1%,以此足以證明「molnupiravir」有明顯療效,先前就正向美國FDA取得緊急使用授權。據《路透社》指出,莫納皮拉韋由默沙東藥廠(Merck & Co Inc)與生技業者Ridgeback Biotherapeutics合作研發,這款針對新冠肺炎症狀的口服膠囊,在臨床實驗是一天兩次,給新確診的新冠患者服用,根據臨床試驗期中結果顯示,莫納皮拉韋可讓染疫重症者的住院或死亡機率降低50%。如果「莫納皮拉韋」獲得美國核准,將成為全球第一款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口服藥物。
封鎖邊境難抗疫情 澳洲採購30萬份默沙東口服藥物
新冠肺炎於2019年底自大陸武漢爆發後,延燒全球進入10月5日,已造成全球累計2億3534萬1828例、480萬7871死。光是在美國,就累計4368萬3076例、70萬1170死。據了解,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有可能在數周內批准由默沙東(MSD)研發的抗疫口服藥物「莫那比拉韋」(molnupiravir),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5日也表示,將採購30萬份這款口服藥物。MSD文件顯示莫那比拉韋可讓染疫重症者的住院或死亡機率降低50%。(圖/翻攝自MSD網頁)據《路透社》指出,莫那比拉韋由默沙東藥廠(Merck & Co Inc)與生技業者Ridgeback Biotherapeutics合作研發,這款針對新冠肺炎症狀的口服膠囊,在臨牀實驗是一天兩次,給新確診的新冠患者服用,根據臨床試驗期中結果顯示,莫那比拉韋可讓染疫重症者的住院或死亡機率降低50%。如果「莫那比拉韋」獲得美國核准,將成為全球第一款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口服藥物。臨床試驗期中結果顯示莫那比拉韋可讓染疫重症者的住院或死亡機率降低50%。(圖/翻攝自MSD網頁)另外,澳洲因為疫情關係已實施防疫鎖國政策長達18個月,期間澳洲公民在沒有許可的情況下都無法出國或回國,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先前表示,由於澳洲已達成疫苗覆蓋率8成的目標,因此將在數周內解除鎖國,逐步重啟國門。MSD文件顯示莫那比拉韋可讓染疫重症者的住院或死亡機率降低50%。(圖/翻攝自MSD網頁)不過首府是墨爾本的維多利亞州,單日新增確診總數達到1763人,超過2日創下的1455人新高紀錄。對此,莫里森5日也透露,將採購30萬份莫那比拉韋。莫里森表示,「這樣的治療方式意味著我們將與病毒共存」,他表示,一旦獲得澳洲藥物管理當局通過,預期明年初就能在澳洲取得這種藥物,成年人患者每天必須服用2次共5日的療程。澳洲總理總理莫里森。(圖/達志/美聯社)除了澳洲,包括台灣、南韓、泰國和馬來西亞也表示,正在洽談採購這款口服藥物,而菲律賓則正在進行對莫那比拉韋的試驗。
孝子借8氧氣瓶「救不回確診母」 自己疑中鏢「血氧低於90%」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不少人仍深陷染疫風險之中,馬來西亞一名40多歲男子與母親相依為命,不過母親近日確診,他為了讓母親痊癒,想盡任何方法籌得8支氧氣瓶,無奈母親卻不幸過世,根據最新消息,現在就連那位孝子也出現疑似新冠肺炎症狀,血氧濃度下探90%,新聞報導後引發當地人關注,馬來西亞行動黨世紀花園支部李寬座聽聞消息後,也在臉書上發文替他祈福。據《中國報》報導,馬來西亞柔佛州(Johor)一名孫姓男子日前陪同81歲母親前往施打疫苗,沒想到母親回家後出現高燒不退以及感冒的症狀,事後被檢測為確診新冠肺炎,而孫男發現母親出現呼吸困難,也求助於各界,希望能替母親籌得幾支氧氣瓶,最後也在善心人士的幫助下獲得8支氧氣瓶,幫助母親渡過難關,只可惜,母親最終仍不敵新冠病毒,因心臟衰竭過世了。在孫男母親需要幫忙時,馬來西亞行動黨世紀花園支部的李寬座其實都有在關注並給予協助,本月12日在臉書更新孫男情況,表示前一天前往孫男家中回收氧氣瓶,結果發現他出現發燒、身體疲憊等症狀,結果12日當天就聽聞他血氧濃度下探90%,而且呼吸困難,疑似出現新冠肺炎症狀;事後,李寬座團隊也叫了救護車將其送醫治療。發生這樣的事情,讓李寬座不禁感嘆:「老天爺,病毒已經帶走他的母親了,pls(拜託)放過他吧!兄弟,你要記得那天你突然打電話告訴我,你發願病好後要加入行動黨與我們一起努力,這一關你一定要挺過去啊!自己承諾的事要辦到,別放我飛機啊!加油!我等著你加入!」
新北幼兒園群聚「感染源不明 」 台大醫疑「2途徑傳染」:加驗抗體追源頭
新北市幼兒園群聚擴大,引發不少幼兒家長恐慌。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指出,幼兒感染新冠肺炎症狀比成人輕微,但幼兒是很好的傳染者,防疫不得馬虎。另外全台各級學校開學,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建議,可參考美國分艙分流的作法,加強防疫作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6日)公布新北市幼兒園群聚案,共8名幼兒及1名家長染疫,今天據傳再增5人確診,詳情將待指揮中心下午公布。黃立民和邱政洵皆表示,幼兒感染新冠肺炎雖然大多症狀輕微,但由於幼兒和成人接觸密切,是家庭內傳染的主要貢獻者。邱政洵指出,兒童感染後的病毒負載率和大人不同,不是因為Ct值高就沒有傳染力,如果大人接觸小孩子,或是玩樂過程沒有執行戴口罩等防疫措施,就有可能把病毒汙染到環境,因此經常扮演傳播者的角色。昨公布確診的幾名幼兒Ct值比老師高,是否代表已染疫多時?黃立民指出,幼兒體內受體比成人少,病毒不容易繁殖,通常症狀比較輕微,因此幼兒的Ct值不能和大人相比,Ct值高並不代表比較早染疫。黃立民進一步分析,此次幼兒園群聚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老師先感染再傳給小朋友,另一種是小朋友先感染再傳給老師和小朋友;如要釐清是哪一種傳染途徑,他建議應該從家長著手,如果家長PCR結果為陰性,建議加驗抗體,藉此找到比較早感染的人,可能就是傳染鏈的源頭。另外,各級學校開學但學生還沒打疫苗,許多家長擔心孩子在校內染疫。邱政洵以美國為例,校內採固定班級、固定老師、不混班上課的「分艙分流」做法;當然這不容易執行,但目前他認為除了疫苗之外,相關防疫措施也要有完善的規劃。
新冠後遺症持續數月! 醫師:病毒損害血管、攻擊睪丸恐導致不舉
新冠肺炎症狀多樣,還可能造成不少後遺症,近期更有醫生指出,新冠肺炎可能讓患者的血管出現發炎現象,進而導致血管受損,造成勃起功能障礙。雖然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證據,但專家推測,新冠肺炎可能導致心肌炎,而對血管和心臟造成某些程度的傷害,因此會影響到勃起功能的推測是合理的。有不少人從新冠肺炎痊癒後,開始出現「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呼吸困難、疲勞、嗅味失靈或是心肺等內臟損害等症狀會持續數個月,根據《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報導,泌尿科醫師瑞安·伯格倫德(Ryan Berglund)表示,近期他在門診時,有一些男性患者表示自從感染新冠肺炎之後,就出現了勃起功能障礙。雖然他強調,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證據指出新冠肺炎與不舉有關係,但這是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對此,羅馬托維加塔大學內分泌學和醫學性學教授賈尼尼(Emmanuele Janini)則是對「新冠肺炎導致勃起困難」的推論不感到意外,因為新冠長期症狀的常見病徵包括呼吸困難、胸痛、心悸和嗅味覺失靈等,顯示新冠肺炎會損害患者的血管,可能造成血管發炎,當心血管部分受到損害時,就很可能造成勃起功能障礙。根據報導,新冠肺炎除了可能會導致病患血管發炎,導致血流受限,進而導致勃起功能障礙,也可能導致肺部受損,從而降低病患從血液中獲取足夠氧氣的能力,從而降低男性維持勃起的能力。賈尼尼還指出,目前有一些文獻表示,冠狀病毒可能會感染睪丸中的間質細胞,導致男性製造睪固酮的功能降低,再加上嗅味覺喪失、抑鬱、焦慮等病徵,都可能導致男性勃起功能降低。2位醫生都表示,目前還需要更多的證據證明,男性出現勃起功能障礙和罹患新冠肺炎之間的關係,因此需要學界更多的研究。賈尼尼也開玩笑說「我建議大家接種疫苗,如果他們想發生性行為,最好接種疫苗」。
波蘭醫院為患者做「糞便移植」 新冠肺炎症狀迅速消失!專家急投入臨床試驗
新冠肺炎造成的症狀多樣,讓許多醫護人員頭疼,不過波蘭一家醫院近期竟意外發現,針對2名年齡分別為80歲和19歲的新冠肺炎患者進行糞便移植後,患者的肺炎相關症狀竟然快速消失,現在研究團隊也將進行一項臨床實驗,以確定在新冠肺炎療程中加入糞便移植,是否真的能夠幫助病人康復。網路科學新聞媒體「science alert」報導,波蘭一家醫院接收的這2位病人,都是嚴重的困難俊狀桿菌感染患者,出現嚴重的腹瀉病狀,因此院方決定對他們進行糞便移植治療。糞便移植是一種醫學療法,透過轉移健康捐贈者的的腸道菌叢到病人身上,幫助其腸道內的菌落恢復平衡,此療法可透過灌腸、胃喉或口服膠囊方式施行,能夠有效幫助受到困難俊狀桿菌感染,而出現嚴重腹瀉和偽膜性結腸炎的病人。結果治療結果發現,這名80歲的男性患者本來的症狀較為嚴重,除了反覆的出現困難俊狀桿菌感染症狀,還有肺炎和敗血症,院方在給予他瑞德西偉、輸入具新冠抗體的血漿與糞便移植等治療方式之後,僅僅過了2天,他的新冠肺炎症狀全數消失,病情也沒有繼續惡化。另一名19歲的男性患者使用免疫抑制藥物,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而在接受抗生素與糞便移植15小時之後,他雖先是出現疑似新冠肺炎症狀,並篩檢陽性確診,但除了之後又有2次發燒情形外,他的新冠肺炎症狀沒有經過其他治療就自己痊癒。研究表示,從以上2個案裡可以得出結論,糞便移植在新冠肺炎療程上使用似乎是安全的,儘管2名患者都有感染新冠肺炎的重大風險,但他們都只表現出輕症,可能是因為「透過影響腸道菌叢與免疫系統相互作用下,減輕了許多嚴重的新冠症狀」。報導表示,雖然目前很能透過這2起個案,推斷出「糞便移植能治療新冠肺炎」結論,但這項發現或許可以表明,控制腸道微菌叢,或許可以作為治療新冠肺炎的免疫調節策略,且過去已經有一些研究指出,腸道菌叢可以影響呼吸系統,進而或許可以提高肺部對肺炎的抵抗力,值得近一步探究,因此該研究團隊也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以便確定糞便移植是否真的能夠幫助阻止新冠肺炎病程演變。
無接觸史老婦種田跌傷快篩竟是陽性 消防員嚇傻全隊大消毒
台中市后里區75歲陳姓婦人,今上午9時許在田裡工作時,不慎跌落2公尺深溝渠,后里消防分隊人員獲報後立刻協助老婦送醫,但院方快篩後,發現婦人呈陽性反應,但婦人沒有接觸史和新冠肺炎症狀,消防員聽聞後也嚇傻,立刻全隊大消毒並自主健康管理,老婦PCR結果則將在明日上午出爐。今日上午9時許,老婦當時在自家農田採收絲瓜,不慎腳滑而跌落2公尺深溝渠,她無力起身,因疼痛而不斷呼救,路人見狀連忙報警,消防人員獲報後立刻派員到場搶救,並將老婦送往大甲李綜合醫院急救。但院方快篩後,發現老婦呈陽性反應,立刻通知消防隊員,后里消防分隊暫停救災和救護勤務,並對環境和設備進行大消毒,隊上12人則留在分隊自主健康管理,而老婦沒有接觸史,也未出現新冠肺炎相關症狀,院方現已將她送往專責病房治療,將待進一步PCR檢測。
台灣防疫的新敵人是它! 台大公衛教授揭「印度變種病毒5件事」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為了讓人民生活早日恢復如常,各國政府積極安排民眾接種疫苗。然而,面對不斷產生變異的病毒株,也著實令人頭大;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詹長權就在臉書發文表示,新冠病毒印度變異株(Delta)是台灣下一波防疫的新敵人,必須開始思考佈署新版的防疫措施(防疫3.0),才能防堵本土疫情捲土重來。詹長權教授在臉書以《印度變異株(Delta)相關的重要知識》為題PO文說道,想要對付頑強的印度變異株,第一步需先了解敵人,而根據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的說明,目前可掌握5件事如下:1、它正在世界各地迅速傳播Delta變異株於2020年底首次在印度被發現,據認為它是該國第二波COVID-19病例數量極高的原因。世界衛生組織(WHO)宣稱截至6月14日為止,它已蔓延至全球 74 個國家;另外,由於許多國家正準備放寬限制,允許民眾社交聚會和跨境旅行,加上Delta變異株已經占美國病例的 10%,因此衛組織歐洲司司長警告,變異株正準備在世界各地流行。2、它似乎更具傳播性。英國自 2 月份發現第一例Delta變異株病例以來,它已迅速超過在英格蘭肯特首次發現的所謂Alpha (B.1.1.7) 變異株,該變異株本身的傳染性比最早的新冠病毒(SARS-CoV-2)高出43%至90%。根據英國政府的估計Delta目前佔英國COVID-19 病例的91%以上,且比之前的Alpha變異株的傳播率高出約40%。然而,其他科學家估計它的傳播率甚至可能比Alpha高30至100%。3、它產生了不同的症狀Delta也在中國東南部迅速蔓延。當地醫生表示,與大流行開始時接受治療的患者相比,患者病情加重病情惡化得更快。根據Zoe Covid症狀研究的數據也發現,與COVID-19相關的症狀可能會因新變種的出現而發生不同變化。例如,自5月初以來參與研究的染疫者感染的首要症狀是頭痛,其次是喉嚨痛、流鼻涕和發燒。領導這項研究的蒂姆·斯佩克特教授說:「咳嗽更罕見,我們甚至看不到嗅覺喪失列在前十名的症狀之中。」斯佩克特說,風險在於不太可能患上嚴重疾病的年輕人,更有可能將這些症狀誤認為是重感冒而不採取自我隔離措施,因而進一步加劇Delta的傳播。4、感染上Delta變異株的人更有可能生病住院迄今為止已發表的關於Delta變異株的大部分科學數據都來自英國,研究人員正在使用一種稱為「基因型分析檢測」(genotypeassay testing)的快速方法來確定陽性COVID-19樣本是否包含令人關注的變異株。根據6月14日發表在醫學權威雜誌《柳葉刀》上的一項蘇格蘭研究發現,Delta變異株的住院風險大約是其Alpha變異株的兩倍。該研究調查了2021年4月1日至6月6日期間蘇格蘭報告的19,543 例COVID-19社區病例和377例住院病例的數據,發現原來就有其他疾病的感染者的住院風險更高。5、只打完一劑疫苗的保護效果較差,但打完兩劑後仍具有很強的保護作用同一項研究發現,與未接種疫苗的人相比,曾接種過COVID-19疫苗的人因感染Delta變異株而需要入院的可能性更小,但需在第一次接種疫苗至少28天後,才能看到強烈的保護作用。該研究發現在接受第二劑疫苗兩週後,輝瑞疫苗似乎對Delta變異株的保護力高達79%,而對Alpha變體的保護率則有92%。英國公共衛生部(PHE)發布的新數據顯示,兩劑AZ疫苗對因感染Delta變異株而導致的需要住院治療患者有92%的保護效率,且已接種疫苗的人中並未出現死亡案例。這一支疫苗同樣顯示出對 Alpha變異株的高度有效性,可以讓住院率降低86%、而且沒有死亡報告。另外數據也顯示,疫苗可以避免感染者產生新冠肺炎症狀,保護效率針對Alpha變異株為74%,針對Delta 變異株為64%。英國公共衛生發表的另外一組數據還顯示,輝瑞疫苗在第二次接種兩週後,對Delta變異株引起的症狀性疾病的保護效率為88%,而對Alpha變異株的保護效率則高達93%。與蘇格蘭的數據類似,PHE發現與Alpha變體相比,單劑疫苗對 Delta變體的效果較差:在第一次接種後三週,疫苗對由Delta變異株引起的症狀性疾病只提供了33%的保護率,對Alpha變異株的保護率則約為50%。
新冠肺炎症狀讓專家「想不透」 伯明罕大學:病毒觸發免疫系統攻擊人體導致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仍然有許多症狀考倒不少專家學者,之前就有研究發現,在病患的治療期間,或是康復出院後,病患身上還是有可能會出現讓專家學者們「想不透」的症狀,其中包含了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心肌心包炎等病症。而英國伯明罕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主要是新冠肺炎病毒會觸發人體的免疫系統,讓免疫系統被病毒誤導來攻擊人體的組織器官所導致。綜合外媒報導指出,由英國伯明罕大學免疫學和免疫治療研究所教授及臨床免疫學名譽顧問黎克特(Alex G. Richter)所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日將研究成果刊登在醫學期刊《臨床與實驗免疫學》(Clinical & Experimental Immunology),他們調查了84名新冠肺炎的患者,其中包含重症期患者、恢復期的重症患者與無須住院的輕症患者。他們透過比對後發現,從血液檢體的檢驗結果來看,新冠患者體內的自身抗體數量偏高,而且抗體持續時間長達6個月。而對照組非患者的抗體表現更為多樣,而罐患者的抗體表現則十分有限,其中包含了皮膚、骨骼肌與心臟抗體。據悉,抗體是人體免疫系統產生的一種蛋白質,可以對抗入侵的病原體,讓身體保持有免疫的功能。但某些狀況下,病毒會感染自身免疫系統,先前就有資料表示,新冠病毒可以引發自身免疫系統併發症,同時也發現新冠病毒與一些自身免疫疾病似乎有關連。研究團隊表示,在重症患者體內的自身抗體數量更多,而皮膚、肌肉與心肌產生多種與自身免疫疾病相似的抗體,但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死自身免疫疾病相似的抗體,與患者的症狀是否有直接關聯,也不確定這些抗體是否是導致新冠肺炎後遺症的元兇,未來要更進一步的確定,如果確定後,將可以開始研究針對性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