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毒株
」現有疫苗對「Omicron變異株」仍有效? WHO:要警惕新亞型免疫逃逸
由於傳播能力顯著增強,Omicron變異毒株出現後迅速取代Delta,成為全球主要流行的新冠毒株。Omicron變異株還顯示出很強的持續演化能力,迄今已進化出眾多亞型。對於頻繁變異的Omicron毒株,現有新冠疫苗還能否提供保護?★加強針顯著提升保護新華社報導,在世界衛生組織(WHO)11日發佈的疫情周報中,匯總介紹了23項評估現有新冠疫苗對Omicron變異株感染保護效力的研究結論。這些研究來自巴西、加拿大、捷克、丹麥等10個國家,評估了輝瑞(BNT)、莫德納、阿斯利康(AZ)、科興和楊森等已上市疫苗。其中有些研究僅評估了完成常規疫苗接種的效果,有些研究只評估了接種一劑疫苗加強針的效果,還有部分研究對這兩種情況的效果都作了評估。結果顯示,與Alpha毒株等其他4種被列為「需要關注」類別的新冠變異株相比,常規接種新冠疫苗在預防Omicron變異株感染、有症狀感染和引發重症等方面的效果均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多數研究中,現有疫苗對預防Omicron引發重症的有效率仍很高;在所有相關研究中,接種一劑疫苗加強針均顯著提升疫苗在預防Omicron感染、有症狀感染和引發重症等方面的效果。在加強針效果方面,研究涉及的36項包括多種疫苗加強針的相關評估顯示:在接種一劑加強針後的14天至3個月內,預防Omicron引發重症的效果均顯著提升;有34項評估顯示,在接種一劑加強針後的14天至3個月內,預防重症有效率高於70%。在20項關於mRNA疫苗加強針的更長期效果評估中,有18項評估顯示,接種一劑mRNA疫苗加強針後的3至6個月內,預防重症有效率超過70%。世衛組織在周報中指出,未來還需對接種疫苗加強針超過6個月後的效果進行評估,以瞭解疫苗在更長時間段的保護效力。★警惕新亞型免疫逃逸需要警惕的是,最近Omicron變異株又演化出一些新亞型,包括南非研究人員報告的BA.4、BA.5和正在美國迅速傳播的BA.2.12.1等。美國《科學》雜誌網站10日刊文說,與較早出現的Omicron亞型相似,BA.4、BA.5和BA.2.12.1這三種亞型,對接種新冠疫苗或早先新冠感染產生的抗體表現出逃逸能力,但多數情況下,通過疫苗接種或自然感染獲得的免疫力仍可預防新亞型毒株導致的嚴重疾病。這篇文章介紹了近日發佈的兩項預印本研究。其中一項由位於南非的非洲健康研究所等機構研究人員發佈在「醫學論文檔案網」上。研究顯示,對於一些之前感染過Omicron亞型毒株BA.1並因此獲得免疫力的人,BA.4和BA.5能避開這種免疫力並導致有症狀感染,尤其在未接種疫苗人群中,這種現象更顯著。這表明BA.4和BA.5有可能引發新的「感染浪潮」。另一項由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研究人員領銜的團隊在「研究廣場」網站上發佈的研究說,與BA.2亞型相比,BA.4、BA.5和BA.2.12.1對三劑新冠疫苗接種者的血漿顯示出更強的抗體中和逃逸能力,尤其對接種過疫苗的BA.1感染康復者的血漿表現出顯著中和逃逸能力。研究人員還根據上述三種新亞型的關鍵突變,分析了它們的免疫逃逸機制。BA.4、BA.5和BA.2.12.1的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域均攜帶L452突變。L452突變先前已出現在Delta毒株中,但早期Omicron亞型BA.1不含有L452突變。研究人員認為,最近湧現的多個Omicron亞型均攜帶L452突變,這可能是新冠病毒對Omicron「感染浪潮」引發的高水平人群免疫力作出的反應。研究表明,Omicron能夠演化出某些突變,從而特異性地避開BA.1感染引發的體液免疫。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病毒學家克里斯蒂安·安德森對《科學》雜誌說,儘管還不知道未來會出現什麼樣的新冠變異株,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它們將越來越具有免疫逃逸能力。在未來疫苗研發工作中,「需要專注於拓展我們的免疫力」。
內蒙滿洲里淪陷 波及2省3市「3天逾70人確診」⋯病毒來源曝光
時隔一年,西臨蒙古國、北接俄羅斯的中國最大陸路口岸滿洲里市,又一次面臨嚴峻的新冠疫情防控形勢。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級巡視員崔鋼今天(11月30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近期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發生本地聚集性感染,已波及兩省三市。病毒基因組測序結果顯示,本次疫情與既往本土疫情均無關聯,是一起新的境外輸入源頭引發的疫情。該3名病例均有接觸進口貨物的可能。經過大量走訪、調查、研判,綜合考慮國家疾控病毒檢測及基因測序情況,初步分析本次滿洲里疫情為境外入境貨物攜帶病毒,通過「人傳人、物傳人」方式導致疫情傳播擴散。另據今天滿洲里新聞發佈會介紹,11月30日0時到14時,滿洲里新增確診病例34例,累計報告73例,其中病例40到73,均為大規模核酸篩查呈陽性。目前,滿洲里已累計排查密接人員2700多人,次密接1400多人。第二輪核酸檢測中,目前已經檢測出陽性15例,其餘結果待出。「這輪疫情發現得有點晚。」《中國新聞週刊》引述大陸一位病毒學專家分析稱,滿洲里市此輪疫情一經發現,就已經出現大規模的新發病例,說明引發當地疫情的新冠毒株已經在一定時間內擴散至一定範圍。接下來的一周內,滿洲里市應該還會持續有新的確診病例出現,應警惕向外省擴散的風險。這位病毒學家認為,如果再遲些發現,後果更嚴重,這輪規模預計至少有上百例病例,「現在不僅要盯緊滿洲里,還需要盯緊其他地區,盡可能防止滿洲里此輪疫情更大範圍溢出。預計幾天之後,疫情形勢會更明朗一些。」值得注意的是,滿洲里市在11月29日進行的首輪全員核酸檢測中共採集樣本17萬5554人份,在這其中檢出了陽性樣本60份。前述病毒學家認為,這印證了,除了目前已確診的病例,在大規模核酸檢測的過程中,仍存在「漏網之魚」,預計後續累計病例至少過百例。他解釋,在某個時間段統一進行的大規模核酸檢測,並不能一下子找到所有已被感染的人群,有的人可能處於已被感染但還未開始產生症狀的階段,還有部分患者可能是無症狀感染者,這也給核酸檢測帶來一定的難度。按照以往經驗,至少要核酸檢測3至4次甚至更多,才能把這些感染者都找出來,實現「清零」。張宇指出,在長時間發酵的情況下,疫情存在影響規模較大的可能性。一方面,滿洲里在重點人群中的病例數存在向周圍擴散的可能;另一方面,作為重要的貿易口岸,滿洲里的通商貿易往來較多,對周圍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雖然現在還沒表現出來,但不代表後續沒有」,張宇表示,仍需要進一步關注滿洲里的疫情走勢。
「4新冠毒株」列令人擔憂的變種病毒株 印度變種病毒升級!世衛:一人染疫,全家中獎
世界衛生組織10日宣布,初步研究顯示,去年首先在印度發現的變種新冠病毒株「B.1.617」較容易傳播,世衛已將它從原本的「受關注的變種病毒株」,提升為「令人擔憂的變種病毒株」。世衛首席科學家警告,印度病毒株基本上是,「一人染疫,全家中獎」。而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4例境外移入個案,就均自印度入境。近日印度入境確診示意圖目前共有4種變種新冠病毒株,被世衛列為令人擔憂的變種病毒株。其餘3種分別在英國、巴西及南非最先出現。世衛官員范科霍芙表示,印度變種病毒株不僅較原始新冠病毒更容易傳播,也可能降低新冠疫苗保護能力,不過她強調,世衛仍認為疫苗有效。此外,國內昨新增4例境外移入個案,均自印度入境。其中有3人為5月8日搭乘日航班機返台,全機71人已在10日匡列為居家隔離對象。另一位確診者於5月9日來台,入住集中檢疫所後於隔日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昨新增確診者為案1204、1205、1206,3人依序為50多歲男性、40多歲女性及20多歲男性,分別在2019年12月、今年3月、2月至印度工作。衛福部長陳時中指出,除案1204至今無症狀外,案1205於4月24日至26日陸續出現咳嗽、鼻塞、發燒與嗅味覺異常等症狀,案1206則是從5月3日開始出現咳嗽、胸悶及胸痛等症狀。陳時中說,3人在5月8日搭乘日航班機返台,入境時都持有登機前3日內的陰性證明,該班機目前也累積5人確診。另名自印度的新增個案為案1207,是20多歲的印度籍女性,長年在台工作,個案今年4月22日返國處理私事,5月9日來台持有登機前3日的陰性證明,入境後隨即進入集中檢疫所,5月10日進行採檢時確診,目前已匡列1名接觸者列為居家隔離。
差異達270倍!陸研究揭新冠毒株突變 4國家區域最嚴重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捎來好消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證實,連續第10天宣布零確診,不過根據大陸浙江大學研究團隊的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大幅改變致病性,至少出現30種突變毒株,最毒的毒株病毒量比最溫和的病毒株高出270倍!這項研究是由中國大陸工程院院士李蘭娟領軍,研究團隊採集了11名收治在浙江大學附屬醫院的患者病毒樣本,進行超深度定序發現,病毒株上有33個突變,每個毒株上至少出現1個突變,其中19個是首次被發現的全新突變,驗證病毒株變異和多樣性被大大低估。研究團隊指出,病毒株毒性差異可達270倍之高,讓新冠肺炎患者持續45天呈現陽性反應。此外團研究團隊還發現,最致命的毒株種類在大陸浙江省、西班牙、義大利和美國紐約的病患身上被發現。李蘭娟的這項研究論文發布於medRxiv上,目前尚未經同儕審查,除了大陸專家的報告,中央研究院透過研究也將新冠病毒演化分為6大類;據中研院院長廖俊志表示,病毒變異性愈高,死亡率愈高。針對這些研究報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RNA病毒本來就會演化,幾個月以來,隨著新冠肺炎在各國傳播,病毒基因也會持續變異,不過台灣近日並未出現境外移入個案,因此未出現病毒演化變異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