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瓦爾巴群島
」 北極熊 全球暖化確保農業永續發展 首批台灣小米種原送達「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
在中央大學極地研究中心推動下,台灣研究團隊5月底將前進北極,把第一批計170種珍貴台灣小米種原送達挪威「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以維繫小米基因多樣性。小米是台灣原住民重要主食,將小米種原異地保存對全球農業永續發展相當重要。「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有「末日種子庫」之稱,是全球農業的諾亞方舟,2008年建於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斯匹次卑爾根島,目前已收藏450萬種植物種子樣本。種子庫位於北極圈內、有人類長住的最北邊據點,鄰近中央大學北極研究站僅2公里。5月29日在斯瓦爾巴將舉辦「台灣參與全球種子庫計畫」入庫典禮,包括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李家維、農業部國家作物種原中心研究員陳述、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及台灣原住民代表等一行人將參與。周景揚說,小米為台灣原住民族的重要主食,也是唯一有完整祭儀的作物,因應氣候變遷衝擊,小米在糧食安全、營養和永續農業占重要角色。此計畫搜集、整理和處理台灣小米品系種子,在確保具備發芽活性後,送入北極全球種子庫,進行「異地安全備份」永續保存。李家維說,2009年莫拉克風災重創高雄甲仙鄉小林村,帶走許多人命,受影響最嚴重的是當地原住民,他們要復耕種植,卻不知道小米的種原在哪裡?他說,1970年代,美國學者在台灣原住民部落蒐集到一些小米種原,放在美國農業部的種子庫,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幾年前發現後,將這些種子帶回台灣,分別儲存在農業部農業試驗所及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由專家培育後,提供原住民種植。李家維指出,聯合國將2023年訂為「國際小米年」,因為在全球暖化下,人類可能面臨糧食短缺,而小米可在乾旱地方種植,也不需要灑農藥,對全球農業永續發展至關重要。
冰川、珊瑚、咖啡 全球暖化恐讓「這些東西」消失
隨著全球暖化和極端氣候日漸嚴重,一切都變得岌岌可危,從冰川、珊瑚,到你手上的那杯咖啡等,都可能因為氣候危機消失。據《CNN》報導,全球暖化讓大家走向不可逆的氣候臨界點,甚至有可能超越臨界點,讓一些具指標性的物種或東西可能無法挽回。1.大西洋海雀:大西洋海雀是北大西洋的著名海鳥,隨著世界逐漸變暖,海雀的食物沙鰻正在變少,而牠們可能無法餵養雛鳥,這讓總數量開始下降。2.阿拉比卡咖啡:如果全球氣溫繼續攀升,巴西米納斯吉拉斯適合種植咖啡的土地面積可能會減少大約20%到70%。氣候危機可能讓咖啡和海龜消失。3.北極冰層:在挪威和北極之間,有個斯瓦爾巴群島,那裡是全球暖化最快的地方。科學家說,即使世界減少了導致地球暖化,也不會阻止北極在2050年之前在出現夏季無冰的狀況。4.海龜:澳洲雷恩島是世界上最大的海龜築巢地,而現在該處的海龜數量正在下降,氣候變遷對海龜有很大的影響。5.鹿角珊瑚: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說法,鹿角珊瑚現在很危險,因為海洋變暖導致了廣泛的珊瑚白化,化石燃料汙染也導致海洋溫度升高。6.熊貓:熊貓是世界瀕危物種的象徵,現在全球的野生熊貓不到2000隻,牠們的棲地被破壞,氣候變化更縮小居住地,讓牠們更難交配。全球野生熊貓目前不到2000隻,圖為泰國清邁動物園的熊貓。7.猴麵包樹:馬達加斯加的猴麵包樹,壽命可達3000年。但哥倫比亞氣候學院氣候學副教授道格拉斯(Kristina Douglass)說,猴麵包樹正在生病或死亡,而科學家們認為氣候危機是原因之一。8.太平洋海象:2019一部紀錄片中,一群太平洋海象在俄羅斯海灘上的懸崖頂單墜落,紀錄片將死因歸咎於氣候變化,因為氣候變化正在融化冰層,迫使海象離開海洋,來到陸地上。科學家表示,隨著北極海的無冰期的延長,海象處於危險邊緣。9.思韋茨冰川:思韋茨冰川又被稱作「世界末日」冰川,因為它的消亡可能對海平面有災難性影響。科學家警告說,隨著海洋變暖和冰層融化,跟佛羅里達州一樣大的思韋茨冰川,正勉強維持防線。10.帝王蝶:每年冬天,數以百萬計的帝王蝶穿越北美過冬前往墨西哥森林,而現在牠們的數量大幅下降,根據最近的一份報告,在2021年至2022年內,帝王蝶在墨西哥森林的數量下降了22%。
全球暖化導致獵捕海豹困難 科學家首度目擊「北極熊獵捕馴鹿」
由於全球暖化嚴重,導致海冰減少,生活在極地的北極熊面臨到棲息空間嚴重不足的的窘境,這也導致讓牠們在獵捕海豹進食一事也發生嚴重問題。2020年底,就有科學家在挪威目睹北極熊狩獵馴鹿的畫面,在此之前,學界的紀錄是「北極熊不會、也無法攻擊馴鹿」,如此改變也讓科學家對生態變化感到憂心。根據《鏡報》報導指出,科學家在2020年8月於挪威斯瓦爾巴群島(Svalbard)拍攝到如此特異的畫面,影片中可以看到,北極熊將一頭馴鹿到追趕水中,在游到馴鹿身邊之後,北極熊就直接將馴鹿活活溺死。之後北極熊就用嘴巴咬著死亡的馴鹿,將牠的屍體拖回岸邊,開始享用自己的大餐。這也是科學家首次目睹且有紀錄的發現「北極熊會攻擊馴鹿」。之所以會引起學界那麼大的震撼,主要是因為北極熊平時主食其實是海豹,在此之前,根本沒有北極熊攻擊馴鹿的紀錄,曾有學者分析背後原因,推斷主要是因為馴鹿也會游泳、陸地上的移動速度比北極熊還快,長跑耐性也比北極熊好,所以早期學界普遍認為「北極熊不具備狩獵馴鹿的能力」。先前也有許多當地的科學家與動物學家發現,北極熊在看到馴鹿時,會直接默默地離開。但由於全球氣候暖化的關係,海冰大量消融,連帶著影響北極熊的棲息地被迫縮小,再加上海豹數量越來越少。科學家推測可能就是因此,讓北極熊被迫學會攻擊馴鹿的方式。而在研究團隊的論文中,也提到收到至少12份的目擊報告表示北極熊狩獵馴鹿。科學家們分析,雖然在陸地上,馴鹿的奔跑速度與耐性遠勝過北極熊,但北極熊似乎懂得利用地形優勢,將馴鹿驅趕到水中,接著北極熊就會像影片畫面那樣,透過自身在水中較快的泳速,趕上馴鹿後將他們淹死。報導中也指出,雖然馴鹿在斯瓦爾巴群島也是受保育類動物,但是從保育政策自1973年下令至今,斯瓦爾巴群島的馴鹿數量已經從原本的不到2千頭,到現在估計有2.2萬頭。
魏德聖導演獻聲「2030沉沒倒數」 一同關懷氣候災難下的受害者
由魏德聖導演配音的「2030沉沒倒數」紀錄片特別邀請了榮獲金鐘獎的配樂團隊,專門為紀錄片配樂,將於28日於三立新聞台首播,今(22)日舉行首映記者會,中央及地方政府包括副總統賴清德、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桃園市長鄭文燦、淨零行動聯盟召集人簡又新、遠見雜誌社長楊瑪利、三立集團總經理張榮華、三立電視資深副總高明慧、「消失的國界」主持人李天怡及產業界、學界多位代表都蒞臨現場。副總統賴清德、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桃園市長鄭文燦、淨零行動聯盟召集人簡又新、遠見雜誌社長楊瑪利、三立集團總經理張榮華、三立電視資深副總高明慧、《消失的國界》主持人李天怡等人,22日一同出席紀錄片首映。(攝影/侯世駿)主持人李天怡表示受到疫情影響,這趟前往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查爾斯島的採訪堪稱史上最難約採訪任務。在製作過程當中,很多投遞出去的信件石沉大海。李天怡說,「紀錄片的拍攝本來就是需要長時間的紀錄,這也是團隊的夢想,我只是努力的讓夢想成真。」雖然它比原始的專題新聞節奏慢,但是更能夠真實的反應現場,更能夠刻劃人性,深入且直接的碰觸人心。團隊最初預計前往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參與斯瓦爾巴大學的極地研究,透過冰川樣本的採集,觀察地球氣候長期的變化,不過因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在2021年一月底即將出發之際,歐洲疫情再度增溫,讓拍攝計畫被迫中斷,過程中還曾收到阿拉斯加部落議會的信件,拒絕採訪以避免病毒帶來滅族的危險,因此數度讓採訪行程重頭規劃。最後前往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查爾斯島,而他們同樣也氣候災難下的受害者,在獲得當地居民同意,接受訪問並協助拍攝下,才有了這部紀錄片的成果。「2030沉沒倒數」記錄片帶觀眾由查爾斯島看回台灣,儘管地理位置相差甚遠,但面對的威脅卻是相同,趁著台灣的土地還在,面對自然的變遷,我們必須眼光放遠,從世界角落的例子,反思當下及未來的危機,在全球環境變遷下找出最適合的調適策略。
餓壞被迫踏上陸地殺戮 科學家首次錄下北極熊獵食馴鹿過程
全球暖化導致北極冰層加速融化,這也使得北極熊面臨生存危機,北極熊原本都是在海裡捕獵海豹,但日前被科學家在挪威捕捉到北極熊獵殺馴鹿的畫面,凸顯這些瀕臨滅絕的動物,恐怕生活也大不易!《每日郵報》指出,位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Svalbard)的波蘭極地站生物學家,捕捉到一頭雌性北極熊沿著海岸線步行,牠發現附近有6頭馴鹿低頭吃草,打算展開掠食,未料馴鹿也發現異狀,馴鹿們於是四處逃竄。隨著全球暖化,導致海豹數量減少,北極熊跑到陸地覓食,科學家還目擊到牠們掠食馴鹿的畫面。(圖/翻攝自www.iflscience.com)其中一頭倒楣的馴鹿原先跳入海裡求生,沒想到反被北極熊盯上,最終慘被壓入海中溺死,北極熊再將其屍體拖回岸邊享用,過程僅花了15分鐘。這樣的場面讓科學家驚呼,因為根據2000年前紀錄,北極熊並不會攻擊馴鹿。研究團隊透過1年的研究,將這項報告發表於生物期刊《Polar Biology》,根據報告指出,過往,北極熊以油脂豐富的環斑海豹(Ringed Seeal)和髯海豹(Bearded Seal,)為主食,但這兩種物種數量越來越少,加上自1979年以來,提供北極熊們狩獵的海冰每10年縮減13%。研究顯示,北極熊平均得游泳3天才能找到海豹,或者尋找能量密度較低的陸域食物來源,因此牠們得走更多路來覓食。除了因為冰層減少,迫使北極熊跑到陸地上覓食,尋找新的掠食目標,另外,在過去30年裡,北極地區的馴鹿受到政府保護,使數量大增,因此容易成為北極熊的獵捕對象。根據科學家表示,「一隻北極熊需要消耗大約1.5頭馴鹿(Caribou)、37隻北極紅點鮭(Arctic charr)、74隻雪雁(Snow Goose )、216顆雪雁蛋(約54個巢)或是3公尺的岩高蘭(Crowberry),才等於一隻成年環斑海豹所能提供的熱量」。全球暖化進而導致整個北極海洋生態系統迅速變化,接下來,恐甚至影響到依賴海冰的哺乳動物及其獵物產生連鎖反應,造成數量下降等危機發生。
北極冰層逐漸融化 研究人員示警:北極熊「近親繁殖」增加
人類為了生活方便,對地球帶來無法估計的傷害,而全球暖化加快冰層融化腳步,使得北極熊的生存面臨危機;由於冰層融化,北極熊遷移範圍限縮,導致近親繁殖情況越來越嚴重。研究人員表示,近親繁殖持續增加,將導致年輕北極熊的存活率和生育能力下降。根據《UNILAD》網站報導,一項針對北極地區的群島斯瓦爾巴(Svalbard Archipelago)之種群新研究發現,冰層融化導致近親繁殖增加。來自挪威極地研究所的團隊,自1995年開始,就一直收集北極熊身上的組織樣本。在將樣本與2016年採集的樣本進行比較後,團隊發現北極熊發生了「重大的人口變化」,牠們的遺傳多樣性比起1995年低10%左右。研究人員認為,令人擔憂的遺傳多樣性的喪失,可能是因為冰層融化,導致水屏障的時間越來越長,北極熊遷移的機會較少,這意味著牠們轉而在自己的棲息地內,進行近親繁殖。根據《天空新聞》報導,研究人員在評論調查結果寫下,「北極熊在歷史上,即使在全球範圍內,也顯示出相對較少的遺傳分化,但現在正面臨越來越強的氣候壓力,我們觀察到的遺傳多樣性和基因流喪失的幅度和速度令人震驚。」研究人員指出,模擬結果表明,冰層融化將導致斯瓦爾巴群島北極熊當地遺傳多樣性的持續侵蝕,並加劇當地地區之間的隔離,尤其是在北極熊數量同時減少的情況下;近親繁殖的持續增加,預計會導致所謂的「近親繁殖衰退」,相關個體所孕育的年輕北極熊的存活率和生育能力下降。
影/鼻酸!北極熊「餓到受不了」 攜家帶眷翻垃圾車覓食
人類為了生活方便,對地球帶來無法估計的傷害!全球暖化加快冰川融化腳步,讓北極熊的生存面臨危機。日前俄羅斯(Russia)有幾隻北極熊帶著寶寶攀上一輛垃圾車,就連司機按喇叭嚇牠們,牠們還是不肯離去,就是為了找些食物來果腹,讓人看了真的覺得相當難過。(合成圖/翻攝網路)綜合外媒報導,近日一段北極熊覓食的影片在網路上瘋傳,有6隻成年北極熊帶著4隻小寶寶外出覓食,牠們在路中間包圍住一輛疑似拋錨的垃圾車,接著就開始往上攀爬,但不是每一隻都成功爬上去,卻始終不肯放棄。跟在一旁的小寶寶只能在一旁看著,不知道下一餐什麼時候才能吃到。拍攝影片的人是剛好在對向的司機,他說:「看看發生了什麼事!這些北極熊的肚子太餓了,有四隻爬上去了,牠們真的是因為受不了才主動靠近垃圾車。」就連拍攝者狂按喇叭,北極熊都不肯離開,就是想找點還能吃的東西果腹。(合成圖/翻攝網路)其實近年北極熊瘦成皮包骨的照片經常被拍到,而牠們也的確越來越常出現在人類居住地,舒夢蘭造訪北極圈時曾採訪過當地民眾,他們表示北極熊近年的確比以往更常出現在人類居住地,並會翻垃圾找食物,所以當地人補捉這些北極熊,將牠們關起來餓上幾十天,用這種方式讓牠們心生畏懼。挪威(Norway)的氣象局7月時在北極圈內的斯瓦爾巴群島(Svalbard)測到21.7度歷史高溫,比挪威首都奧斯陸(Oslo)更熱,當時甚至有遊客穿著短袖衣服、在露台上喝著啤酒,與過往同樣季節需穿著厚重衣物相比相差甚遠。報導指出,北極暖化的速度是全地球上最快的!有研究預計本世界末之前,北極圈會出現「季節性無冰」,有專家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北極熊在2100年將因此而滅絕。
令人心碎!小北極熊「黑塑膠袋當點心」分食 畫面曝光引人鼻酸
人類對地球的過度開發造成地球暖化,進而影響北極熊的居住環境外,加上過度使用塑膠製品汙染環境,雖然包括台灣在內的多個國家陸續限塑,一名英國攝影師先前到挪威攝影時,卻意外發現兩隻小北極熊將人類使用的塑膠袋當成玩具在玩耍,讓他忍不住呼籲人類,真的該減少使用塑膠。網路上也不時有北極熊咀嚼塑膠垃圾畫面。(圖/Euro News)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國攝影師摩根斯(Kevin Morgans)先前前往挪威的Svalbard島嶼拍照,卻意外拍到兩隻小北極熊好奇把玩黑色廢棄塑膠袋,過程中,牠們更嘗試要用嘴巴咬破塑膠袋,一旁的北極熊媽媽則似乎司空見慣,若無其事的躺在一旁。北極熊餓到爭塑膠垃圾。(圖/The Siberian Times Twitter)北極熊好奇飢餓情況下,把玩廢棄塑膠垃圾分食。(圖/Muah Irinaelis IG)其實,相關的廠警也被不少野生動物學家或是研究團隊給捕捉到,近期包括瑞典的北極探險領隊也在挪威北極屬地斯瓦爾巴群島也捕捉到小北極熊把塑膠袋當食物的畫面,這個探險隊成員相當無奈的表示,這是令人相當難過的景象,人們的塑膠垃圾竟然影響到了住在北極的動物。探險隊成員們也呼籲大家,應該要努力去減少製造塑膠,還給地球一個無塑膠的乾淨空間。北極熊餓到爭塑膠垃圾。(圖/The Siberian Times Twitter)
挪威北極圈小鎮「史上最熱」高溫21.7度 專家:北極熊將滅絕
挪威(Norway)的氣象局日前測到位於北極圈內的斯瓦爾巴群島(Svalbard)創下歷史高溫,一般來說當地高溫約在13至17度,1979年7月16日曾超過20度一次,當時測到的最高溫是21.3度。不過25日這個歷史記錄被打破,最高溫飆到21.7度,比挪威首都奧斯陸(Oslo)更熱;有研究指出,北極熊會受到影響,將在100年內滅絕。(圖/Pixabay)據《Life in Norway》報導,這次最高溫測得21.7度的時間是下午5至6時,地點則是在當地機場的氣象站,挪威氣象局在推特宣布這個消息,引發外界關注。雖然對許多地區而言,21.7度並非高溫,但斯瓦爾巴群島的朗伊爾城(Longyearbyen)位於北緯78.13度,是世界上最北端的人類可居住小鎮,有2000人在此定居。斯瓦巴爾群島上甚至有遊客穿著短袖衣服、在露台上喝著啤酒,與過往同樣季節需穿著厚重衣物相比相差甚遠。報導指出,北極暖化的速度是全地球上最快的,斯瓦巴爾群島和周邊的北巴倫支海(Barents Sea)溫度上升最快,海水流失率也最高;上周的異常高溫,造成北極圈內許多雪、冰融化,造成流經朗伊爾城的河水水位異常的高。近年斯瓦巴爾群島氣候變化迅速,高溫、雨勢增加導致當地出現許多雪崩,不只對居民造成影響,對陸地和海洋生物也有影響,例如馴鹿、北極熊,都因氣候變化而受到威脅,甚至有研究預計本世界末之前,北極圈會出現「季節性無冰」,有專家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北極熊在2100年將因此而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