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面
」國科會博士生獎學金遭疑搞黑箱 葉元之提緊急呼籲
立委葉元之今天指出,國科會114學年度博士生獎學金,一個月補助4萬元,補助期長達3年,但今天(11/15)是最後一天申請,緊急呼籲有志考生要把握機會,即時申請。葉元之解釋,國科會該獎學金,共計400個名額,原意是要提供明年想讀博士班考生,提供百萬元就讀誘因,讓優秀的人才不致因爲經濟問題,不去攻讀博士班。他表示,該獎學金原本申請期限到今年10月底截止,但他本會期在立院接獲民眾陳情,指國科會連獎學金都「搞黑箱」,完全沒強力宣傳,許多民眾都不知道這個計畫,而且會讓10月底以後才想唸博士班的人,來不及申請,國科會主委吳誠文面對他提出緊急質詢後,承諾做出多項調整。葉元之指出,國科會除了將該獎學金受理申請截止日,從10月31日延長至11月15日外,同時12月會將113年考生放棄的約60個名額,開放給現在的博一生申請,同樣是補助3年,提醒有志考生要注意。葉元之表示,今年的這400個甄選名額,如有缺額或有人放棄,他也已經要求國科會,在明年3、4月釋出,讓明年才決定考博士班的考生申請。他說,由於很多考生目前不見得是在校學生,吳誠文也向他承諾,未來會加強網路宣傳,讓各界知道國科會這項獎學金訊息,以免有遺珠之憾。葉元之還提供國科會洽詢電話02-27378136,呼籲考生多多利用查詢。
范怡文走過生命低潮 驚覺「一直沒有放過自己」
范怡文推出單曲〈把自己寵壞〉全新單曲,特別邀請蕭煌奇量身打造新曲,同為處女座的兩人,果然氣息相通,蕭煌奇擅長的創作一向不能只靠炫技,需要強大的底蘊才能詮釋,范怡文聽到DEMO時,就感覺性格、旋律與歌詞,有種彼此掏心掏肺地呼應感受,也像是對自己鼓勵、和解,非常走心。范怡文邀請蕭煌奇量身打造新作品。(圖/尚時代文創娛樂提供)范怡文的個性非常自律,而且追求完美,無論是生活、事業,都極度壓迫每一分氣力,然而過了半世紀,突然發現原來一直沒有放過自己,〈把自己寵壞〉這首歌出現的時機如同當頭棒喝,正是標註現階段生命的主題曲,如同訴說提示著得到與失去之後,才會懂得個中取捨,甜過苦過之後,才明白滋味的享受。范怡文預計10月舉辦演唱會。(圖/尚時代文創娛樂提供)拚搏過國際事業,攀登過個人的高峰,也經歷過低潮,范怡文面對太多喜怒哀樂,情緒已經非常沈澱,原本的步調與計畫雖然也被疫情影響延宕,但熱衷自我提升的個性使然,推出新歌的同時,也安排了10月份的演唱會的計畫。這次演唱會除了是給自己耳順之年的生日禮物,也是送給每一位到場的「前世知己」的心情分享,不僅有音樂演出,也計畫一些驚喜內容,希望粉絲們親自來揭開「禮物」。
台灣最後「文面國寶」林智妹辭世享嵩壽100歲 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
文面保存者林智妹於今(18)日病危之際返回花蓮,在祖靈庇護下於晚間安息,享嵩壽100歲。林智妹耆老為目前全國僅存的無形文化資產「文面傳統」登錄保存者,終身奉獻文面傳統的傳承與推廣。文化部長李永得聞訊後深表哀悼,指示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全力協助家屬治喪事宜,並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文化部表示,林智妹(lpay Wilang)1922年4月1日生,現居於新北市中和區,出生於花蓮縣卓溪鄉賽德克族Tawsay(陶塞)部落。2016年1月由花蓮縣政府登錄為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文面保存者,為目前全國僅存文面登錄保存者。文化部表示,文面傳統就臺灣文化資產而言,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在臺灣諸多原住民族中僅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德克族及賽夏族擁有文面習俗。在原住民文面前必須經過各種考驗,如男子曾獵首過、女子具織布能力,才可獲得文面資格,方能論及婚嫁。此慣習象徵在生命能肩負成家、保護聚落的社會責任,死後得以進入祖靈界。因此,在原住民族群內部具有族群識別、成年印記,並具表彰個人英勇與才能等意義。林智妹身著賽德克族傳統服飾。在日治時期雖曾以陋習為由遭禁,後代族人不再文面,使得文面逐漸走入歷史,今日已不再廣為實踐。但文面文化所代表的生命意義,仍被原住民族群視為族群認同的重要表徵,也得以喚回族人對文面的關注和瞭解,產生族群中的凝聚力。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前於2016年出版《永不消失的榮耀記憶》,講述包含林智妹等6位文面耆老生命故事,並於2018年再版發行其精華作品,為後世留下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期望民眾能認識原住民族的文面文化,並傳承原住民族的各項珍貴文化。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林智妹耆老勇敢面對各種挑戰的性格,展現出深遠且富有意義的生活實踐,保存了臺灣原住民族文面傳統,實屬臺灣的瑰寶。雖林智妹耆老不幸離世,但其一生行儀及文面的榮耀記憶,將永為後世所緬懷及追思。
Selina挑戰降齡20歲演出 任爸狠心打斷布尺
Selina主演鬼片《頭七》中,她從未婚懷孕的叛逆少女一直演到單親媽媽,降齡20歲的她跪在飾演父親的陳以文面前,倔強不願透露腹中孩子的生父為何人,並堅持生下這個小生命,讓陳以文崩潰痛罵。這段年齡跨度不小的演出讓她拚命為角色做功課。Selina在片中險些被陳以文用藤條打,反倒是現實中求學階段被打的經歷不少,回憶當初任爸是採取「軍事化教育」,她經常被罰跪,從屋裡跪到屋外,連公寓的樓梯間都有她跪著的身影,「他也會拿布尺打我,還曾經打斷過。因為我爸對我非常嚴格,下跪是家常便飯!」任媽是用衣架,學校老師則用椅子的木板、藤條或熱融膠條打,Selina自嘲:「根本是被打大的。」因此Selina對體罰和想反抗的情節一點都不陌生,「往事歷歷在目,彷彿在我腦中的資料庫裡。演出時,這些經歷和當時叛逆的心情,都是可以隨時拿出來用的很好的素材。」兒時痛苦記憶意外成為收穫。平日充滿少女心的Selina又如何揣摩單親媽媽的心態呢?她依然先想起童年回憶,「我媽辛苦的工作下班之後,還要做飯給我們吃。」讓她更加同理單親媽媽的角色,「隻身一人在台北生活,又沒有接受家裡人的幫助,一定更艱辛。」另外,她也想起許多新聞報導中,社會上有些單親家庭正在經歷的辛苦遭遇,「我把自己的情緒轉化成那樣的心境,再去揣摩主角人物的狀況。」加上以不計形象的素顏扮醜外型上鏡,把滿臉倦容的職業婦女演得絲絲入扣。
只有綠營能為萊劑嗆AIT?藍爆高市長陳菊2012也為瘦肉精嗆AIT蕭美琴還力挺
台中市長盧秀燕當面對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表達台中市民拒絕萊豬的立場,引起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批評說,不該用「突襲」方式,造成國際友人對台灣的不信任;民進黨發言人謝佩芬也用「霸王硬上弓」、「設局」等語加碼狠批國民黨。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黃子哲凌晨在臉書舉例,指2012年高雄市長陳菊也曾針對瘦肉精對 AIT 處長當面嗆聲,被美國白宮重批,且當時民進黨、立委蕭美琴都指不影響雙方關係等等,反轟民進黨這次「金魚腦的老症頭,發作的如此頻繁又嚴重」,兩套標準嚴重。黃子哲在臉書po出當年新聞影片說, 2012年3月22日,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有一場「美國夢.留學情-台灣人的美國留學故事展」特展,這場原本應該聚焦在台美留學教育交流的場合,但時任民進黨代理主席、同時也是高雄市長的陳菊,卻突如其來當著AIT處長司徒文面前大談美牛議題。陳菊致詞時強調,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美國牛肉爭議,是反映出台灣是民主多元的社會,台灣對美國依然友善,沒有反美的問題。他指出,這次酈英傑拜會盧秀燕,心裡多少有底盧秀燕可能談的議題,若按照民進黨的標準或邏輯,盧秀燕的發言算是突襲,那陳菊在教育展談不相干的瘦肉精,不就是聲東擊西、暗箭傷人、還是算陰險狡詐?民進黨是只剩金魚腦短暫的記憶,還是害怕想起,亦或只會故意耍兩套標準的爛招?黃子哲說,在與盧秀燕會面後,AIT確實有發出聲明「政治人物在台灣消費者間散播不實資訊,並引發毫無根據的焦慮時,對所有人來說都是無益的」。民進黨見機不失,立即見縫插針,挑撥國民黨與美方的關係。但別忘了,2012年前白宮亞太主管葛林對民進黨說的話更狠更重,他說民進黨不顧台美承諾,一再炒作美牛議題,恐將破壞民進黨與美方關係,因為「美國會記住這筆帳」。他指出,所以民進黨與美方間關係自此決裂了?對萊牛的立場退縮了?看看當時的民進黨立委蕭美琴說,所有外交經貿問題都具延續性,雙邊關係不會因為單一事件而大幅倒退,民進黨也不可能因美方壓力而背離國內主流民意。黃子哲表示,所以國民黨也與當年的民進黨一樣,盧秀燕市長同樣只是忠實反映台中市民以及議會反萊豬的意見。儘管盧秀燕與AIT在此事件上有些歧見,但國民黨反的是萊豬,不是美豬,更不可能去反美,國民黨依舊相當珍視與美方的友好關係。他說,但唯一與民進黨不同的是,國民黨始終站在維護食安與國人健康的角度,堅持牛豬分離,反對開放萊豬進口。而民進黨則在小英專斷獨裁下,違背過去進口豬肉必須瘦肉精零檢出的承諾,大開萊豬之門。黃子哲強調,凡走過必留痕跡,民進黨要拿此事挑撥離間國民黨與美方的關係,只是想轉移焦點與模糊議題,但終究只會猛打民進黨自己的臉而已。與其費心修理國民黨,不如趕緊想想如何彌補與解決拿萊豬示好川普,卻大選押錯寶的窘境,以及台美簽訂BTA或FTA仍遙遙無期的困境。
AIT拜訪台中市府 盧秀燕表達反萊豬!蘇揆怒轟:別因個人破壞台美關係
台中市長盧秀燕當面向AIT處長酈英傑表達拒絕萊豬立場,遭行政院批評造成國際不信任,但2012年時,時任高雄市長的陳菊也曾針對萊牛爭議當面向AIT處長表達立場。對此,行政院長蘇貞昌今被問到是否有雙標,他表示,外交的見面要怎樣進行不能違背事先約定,否則就會傷害彼此信任。他也怒轟盧秀燕說,不要因為個人情形破壞國人多少年努力的台美外交關係。行政院長蘇貞昌。(圖/報系資料照片)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黃子哲指出,2012年3月22日,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有一場「美國夢.留學情-台灣人的美國留學故事展」特展,原本應聚焦留學教育交流,但時任民進黨代理主席的陳菊,卻突如其來當著AIT處長司徒文面前大談美牛議題。但如今,台中市長盧秀燕與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會面時,明確表達拒絕萊豬,獲很多民眾力挺,卻遭行政院批評不應用突襲方式,造成國際友人對台灣的不信任。蘇貞昌今赴立院備詢前,被問到蔡政府面對陳菊與盧秀燕同樣是向美方表達台灣民意,但之間是否存有雙重標準時,他表示,台美關係非常重要,外交關係不管是跟哪一國,最注重就是彼此信任,彼此見面應該是怎樣進行,在外交上都會事先講好,不要違背事先約定,否則就會傷害彼此的信任。蘇貞昌抨擊說,今天的台美外交關係是多少人辛苦努力了多少年,一步一步建立起來,不要因為個人的情形,破壞了多少國人多少年的成果。
泰雅族最後一位文面國寶辭世!享耆壽97歲
被苗栗縣政府列為無形文化資產的,泰雅族最後一位文面國寶柯菊蘭,因肺炎住進加護病房,14日清晨辭世,享耆壽97歲,也為泰雅族的「文面傳統」畫下遺憾句點。苗栗縣議員黃月娥在臉書貼文表示,泰雅族國寶柯菊蘭Yaki(泰雅族對婆婆、祖母尊稱),因肺炎住進加護病房,雖一度病況穩定轉回普通病房,但前後住院長達100多天,這次病況惡化,家人不捨柯菊蘭再受苦,最後決定讓她安詳地離開,已由苗栗市大千醫院派救護車送回泰安鄉梅園天狗部落,她的孫子正準備辦理後事。苗栗縣議員黃月娥曾多次到醫院探望泰雅族國寶柯菊蘭。(圖/翻攝自黃月娥臉書)柯菊蘭女士是台灣最後一位泰雅族文面保存者,苗栗縣政府於民國105年將文面民俗列為無形文化資產,且曾拍攝「榮耀的印記─泰雅文面」紀錄片,用以紀錄柯菊蘭及另一位已過世的文面國寶簡玉英女士日常生活及口述歷史。苗栗縣長徐耀昌得知後,感到相當不捨,要求苗栗縣社會處等給予家屬必要協助。台灣的泰雅族及賽德克族皆有文面的習俗,具有族群識別、成年標記、以及表彰個人英勇與才能等重要意義,在傳統習俗中,凡刺有文面的族人,死後靈魂才能經祖靈同意跨過彩虹橋,前往祖靈的樂土,得以安息。
縱情花蓮山水 旅行正夯
山海壯闊的花蓮,從太魯閣所在的秀林往南,沿著海岸到豐濱靜浦,循著縱谷至卓溪、富里,各自爭豔的原住民族風情與文化特色,帶給人們全新的旅行元素,體驗多元的豐美容顏。南北全長137.5公里的花蓮,原住民族包括太魯閣族、阿美族、賽德克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與布農族,源於身處環境與族群歷史與生活屬性,各有各的特色,多年的尋根、深耕,以及行政部門的協助,讓部落更具自信、更有活力,從蘇花公路南端進入花蓮,無論傍著太平洋岸,或穿梭在縱谷平原山區,「花蓮部落遊」,越來越為旅人所鍾愛。太魯閣族 編織音樂俱佳 蘇花公路往南穿過崇德隧道後,通常都會讓人鬆了一口氣,歡喜地進入處處宜人的花蓮。以往多半扮演開車者中繼休憩站的崇德,太魯閣族人開設的「達基力部落屋」,以在地新鮮食材料理的風味餐,讓人專程停駐享受。過了太魯閣大橋,新城、秀林、景美也不再是匆匆奔馳而過的台9線而已,人們可以拐進新城看看連美惠以太魯閣織紋創作的Yuli Taki時尚提包。往南左轉進入秀林鄉公所不遠處的那都蘭工作室,跟著胡秀蘭與兒子胡俊傑學習編織,帶著自己的作品,滿足地繼續旅程。過了三棧,景美村內的加灣部落有著傳統的祖屋、鳥居仍在的加灣神社,沿著清澈的水圳回到部落,親手做個手工皂、品嚐野菜料理。續往南沿「花9鄉道」來到佳民村的葛都桑音樂工作室,文面、蓄髮、著傳統服裝的彼得洛,打獵、製作樂器,過著太魯閣式的生活,旅人可透過學做獵首笛、口簧琴,以及彼得洛的音樂、述說,認識該族群的種種樣貌。山刀樹皮都成 精湛工藝去過沙婆石當溯溪嗎?秀林鄉水源村非常靠近花蓮市,村內的采晴媽媽擅長織布、植物染、拼布創作,兒子則做皮雕,旅人可到「Mwaray da美織工作室」跟著學習體驗地機織布。東邊隔壁的國福社區,撒奇萊雅族的撒固兒部落,走一趟瀑布聽聽加禮宛事件的故事,踏行佐倉步道眺望花蓮市區全景,火神祭典、彩繪陀螺則可進一步認識撒奇萊雅的傳奇色彩。回到市區,朝鯉魚潭方向前進,提到銅門就會讓人連結到太魯閣族的山刀,當地除了許有祥、許保祿父子,鍾明智的「鄉野鐵店」也有悠久歷史傳承,女婿趙泓碩承襲制刀技術,皮雕搭小刀成獨特紀念品,與妻子鍾曉娟一起闢出新出路。繞到鯉魚潭南側,池南部落的阿美族人,以構樹樹皮製衣的傳統技法,創作出衣飾、提包、燈具等工藝品,旅人可親手體驗製作,樹屋餐廳的在地食材美食,也已頗具知名度。來到縱谷的中段,光復糖廠東邊的太巴塱部落,阿美族文化重要發揚地,積極推廣各項傳統工藝、歌謠吟唱,並復育種植紅糯米、咖啡、製作風味餐,呈現一股活力新氣象。盡顯縱谷中段 農作滋味 富源國家森林區邊的馬遠部落,黑色為底的服飾顯示他們是花蓮境內唯一的丹社群布農,秉持著「分享」過生活,傳統杵音、八部合音描述著族群遷徙的故事,山裡有像電影龍貓居住的巨樹群,流水清澈的溪谷瀑布,環境迷人。沿著193縣道往南,知名的鶴岡文旦產區,屋拉力部落的阿美族人從柚子開花滿園香的季節開始,便有一連串製作柚子醬、柚餅的產業體驗活動;瑞穗泛舟中心南邊的春日織羅部落,葛鬱金、金多耳筍、織羅米是三大農產,聽過「葛鬱金」嗎?到部落的「禮辦供處」瞧瞧吧。過了瑞穗的舞鶴地區,阿美族加納納部落的黃正宏、陳玉英,以友善農法經營合作農場,從日據時期便引入的咖啡也再度復興,綠生米等農產都在假日咖啡館重現生命力。保存傳統 落實里山精神 舞鶴往南在三民轉入深山,卓溪鄉山里部落是越過能高山而來的賽德克聚落,部落的老人家還能從事編織,樂於分享農耕、狩獵、工藝的種種,11月的苧麻節維繫著織布的傳統。玉里南邊、東竹之前,台9線東側的富里鄉達蘭埠部落從六十石山遷徙而來,青年們為了保持舊部落的樣貌,過著沒有電、點油燈的生活,來到部落,可盡覽金針花風光,「黑暗部落」反而藉完好生態讓產業發光。「花75鄉道」連接玉里與富里,是條沒有台9縣車流的清幽道路,其間的古風是個布農族部落,卓楓國小的石板傳統屋展現傳統生活氛圍,竹製的風鈴成了熱門的文創商品,卡路里步道不僅可健身,更可眺望縱谷成片稻田美景。欣賞山谷梯田的稻浪,富東公路上的吉拉米代部落(豐南社區)絕對值得專程前往,北邊聚落吉哈拉艾因著水圳、梯田、次生林、池塘等被登錄為文化景觀區,同時保存著客家風情的吉拉米代也是台灣少數實踐「里山」精神的聚落。海岸部落藝術 能量驚人 從花蓮市區往東海岸線上的部落,應該是最為人所熟悉的,其中水璉部落,那片礫石海灘,去過絕對跟看到海邊的水牛一樣,絕對不會忘。年輕人回鄉又帶給部落新的活力,獵人學校讓阿美的山林智慧充分表現,也帶來越來越多的遊客。磯崎的海水浴場和南邊登頂眺望的海景,同樣讓人難忘,撒奇萊雅、阿美、噶瑪蘭、布農,甚至客家,讓這個聚落的文化相互輝映,烤飛魚、野菜海產都很有味道。因為「香蕉絲工藝」,噶瑪蘭族的新社部落已經不再陌生,在更高一點的山上的復興部落則是個無菸酒、檳榔的阿美族部落,適合慢慢走逛、看山看海。秀姑巒溪出海口一帶的幾個部落也是早富名氣。奇美位於秀姑巒溪北側山間的瑞港公路上,被喻為阿美族「活的博物館」,嚴謹的年齡階層文化、各時期的祭典,部落推出的水上思路文化泛舟活動,也與其他商業泛舟更帶有文化的內涵。沿海的部落,事實上從石梯坪開始就很有看頭,電影「太陽的孩子」、面海水梯田復耕、升火工作室;往南到港口部落的項鍊海岸藝術之路「藝術pakongko」,尋找觀賞每一件創作,就能逛上部落一整天。跨過秀姑巒溪,每天看著奚卜蘭島的靜浦部落,乘坐竹筏、學習撒八卦網、看看海灘上的浪花蟹、品嚐主廚陳耀忠採自「大海冰箱」的料理,在在宜人。(花蓮縣政府)
花蓮原藝百工 展現生命美學
花蓮原民工藝,透過堅毅、堅持與創新的耕 耘,展現質樸中的華美,經由《原藝百工—花蓮部落工藝家群像》專書, 更讓人看見作品背後,動人心弦的故事。在前臨大海、背倚高山的花蓮,原住民族彷 彿有著天生的藝術細胞,尋常的植物、漂流木、石頭………,透過編織、雕刻就能 變換出令人驚豔的美感。這些從日常生活必須的服飾、器物,之所以能夠彷彿「幻化」般,以不同的色彩、型態呈現,除卻那難以具體捉摸的「藝術細胞」,更來自汲取山海天地的養分,源於血液中流著的族群記憶、親情牽繫,經過他們的心、手、意念,精美呈現。傳承編織文化 跨越固有藩籬織布是昔日太魯閣族婦女必備的技藝,擁有純熟的技巧,才有文面的資格;負責打獵的男性則編藤製作背簍等器物,甚至也有以「弓」為織機,做出竹簍的背帶。女生織布、男生編藤的太魯閣族傳統,因著對技藝的嚮往、對親人的思念,在這一代已逐漸打破藩籬。擁有第一屆原住民工藝師殊榮的胡秀蘭,作品早在市場打開知名度,從小看著母親織布的胡俊傑,不畏非議成為太魯閣族第一位「織男」;從小跟在父親馬邵‧阿信身邊當助手,父親過世後,沒有兄弟的都姆恩不忍父親技藝消失,忍受許多不信任的眼神,毅然成為太魯閣族編藤的女性工藝師。抗拒織布的藍美月,因為外婆遺囑「我織的布一件都不可以留」震驚、醒悟,苦學4年取得師資班結業資格,更在2015年於美國美國舉辦的國際民俗藝術市集,從500位參選者脫穎而出,揚名國際。田清玉接受先生顏乾坤牧師的建議,1984年在馬遠部落學習布農族男子長衣花紋織法,保留了珍貴技藝,也成了日後思念先生的絲縷綿綿。發掘獨特技藝 結合時尚行銷從事「染織類」的工藝家們,承負傳統使命尋回恐將消失的族群技藝,也懂得如何與現代社會需求結合。小時候說阿美族語、台語的潘靜英,重回新社照顧長輩,才發覺噶瑪蘭族的「香蕉絲工藝」竟是那般獨特,她努力將這份工藝復興,也被登錄為縣級文化資產。太魯閣族的連美惠以海外旅行的見聞,反思我族傳統,用織紋為創作核心,充滿原民神祕氣息的時尚包款,打進國內精品市場。阿美族的徐香蘭,不忘對裁縫的熱情,搭配樹皮布、原民圖紋色彩,開發出多樣文創商品,保留文化精髓、貼近現代生活需求,挺進品牌市場。雕出生活記憶 刻劃動人篇章雕刻在原民藝術中經常可見,其中又有木雕、石雕、皮雕,甚至以不同媒材相結合的表現方式,或述說家族故事、或表現族群文化,在在動人。泥水匠出身,50歲拿起雕刻刀的胡銀祿,把活了112歲的父親對他述說的傳說,化為一尊尊木雕,無論眼光銳利的「獵王」、親情流露的「給我最後的抱抱」,或粗獷、或細膩,刻劃出阿美族的部落生活故事。曾經一把火燒盡所有作品的馬浪‧烏瓦日,大型木雕、獲得原民藝術節優選的「人間系列」,乃至漂流木結合樹藤的桌椅,細緻內蘊的木紋演繹出獨特質感;回歸部落的了嘎‧里外,張大嘴拉出一尾一尾魚的涼亭木柱雕刻,令人印象深刻,魚型雕刻訴說阿美族的宇宙觀,圓融內斂書寫對文化的仰望、環境的省思。從事石雕的鄭詠鐸,從早年的石雕藝品,尋求脫離匠氣後的曲線流暢,乃至進修嘗試複合媒材,其創作之路宛如花蓮石材業的縮影;放棄外派機會的電機工程師,古拉斯以「電」的專業結合手工木雕,造型獨特的漂流木燈具,為他塑立了風格。噶瑪蘭族潘秀嫈專注的皮雕創作則很溫馨,喜歡手作卻自認沒有美術天份,但兒子帶有動漫風的筆觸,給了她圖案創作的靈感來源,每一份皮雕都是母子深層的心靈交流。太魯閣族的陳麗香從陶藝轉而木雕,她自覺是生命的機緣,玩木頭連接金屬、鐵材彷彿也是很自然的連結,在「跨界」之間流露出溫潤個性。形塑作品靈魂 傳遞設計意念到過花蓮慕谷慕魚的人,多半會知道那兒是原民山刀的故鄉。15歲起跟著父親學打鐵,許有祥的「銅門刀」已然是太魯閣山刀的代稱,兒子許保祿說,他要拿尺量,父親用眼睛看就知道了,刀的弧度、刀柄的斜度,在在是功夫,希望自己也能掌握精髓,製作出有靈魂的刀,並以符合現代的角度,傳遞祖傳工藝之美。港口部落長大的拉拉‧龍女,擁有女裝乙級證照,回到部落重新參與家鄉生活,甚至學習男人才做的藤編,融入之後再把素材轉換成她熟悉的布料,創作出獨有的「布拿包」(Puna是阿美族語的肚臍),用實用時尚傳遞不忘文化母源的初衷。提到琉璃珠,一般總想到排灣族,但阿美族的柯玉霞認為文化的流動如同琉璃在溫度變化的形貌,她用專長的金工加上琉璃做創意設計,讓觀賞者、收藏者感受呈現花蓮生活意象的美感。巧用不同媒材 表達多元融合傳遞生活、文化的美與故事,並不受單一材料的限制,運用多媒材的結合,花蓮原民工藝家同樣有精采的演出。曾春子作品媒材與風格多變,幾何圖紋裡帶著阿美衣飾頭冠元素,絹印、線繡、壓克力顏料描繪具象,都能生動地述說阿美族的文化與生活。服裝科班出身的吳秀梅,奪下「民族風尚服裝賽」首獎後,開啟她原民服飾研究與創作之路。一直以為自己是阿美族,從尋找撒奇萊雅女性傳統族服中,重新認識自己的出身,也將她真實生活的多元族群環境,創作出宛如各族迷你版族服的「族服酒衣袋」,成為擁有專利的熱銷商品。回到新社部落的噶瑪蘭族人杜瓦克‧都耀,以竹為材料,至做成早期的漁具「魚筌」,與纖維藝術家陳淑燕,展開「文化洄游」的創作之路,又與樹皮布、藤心結合,成為造型美麗的燈具,也為傳統工藝注入當代語彙。《原藝百工—花蓮部落工藝家群像》專書,表彰了這些生活藝術家的技藝美學,傳遞其創作的生命歷程故事,讀者更可依據隨附的「拜訪工藝家」單元,逐一造訪他們的工作室,肯定會有更深入的認識與感動。如欲洽購《原藝百工—花蓮部落工藝家群像》專書。請致電038-227171分機284「花蓮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