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病
」 胃食道逆流 痔瘡 膽固醇 飲食 運動3分鐘找出問題 AI解讀你的身體姿態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日常生活,人們常因姿勢不正導致體態問題,多數人並未意識到潛藏的健康隱患,直到身體發出疼痛或不適信號時才重視,尤其是長時間久坐的工作型態、或是習慣偏向單側站姿及走路,都可能使身體的負擔不均衡,導致肌肉失衡或骨骼變形。這些文明病,有些人會定期到復健科治療矯正、或是喬骨針灸,以醫師、復健師觸診經驗找出身上的病徵。不過現代科技的進步提供了更高效的解決方案「AI體態管理檢測」。這也是除了到醫院或健診中心健康檢查,透過抽血、驗尿、超音波、X光等反映在數據上,「AI體態管理檢測」則是可以高科技從體型、儀態等全方位檢查。體態問題往往被忽視 AI檢測助你深入察覺這類的AI體態管理檢測能360度精準量測,用科學數據驗證身體狀況,比對身形改變,了解前後差異化,讓每個人都看見改善的體態。對此,致力於復健醫學、肌肉骨骼損傷以及擅長透過骨骼肌肉超音波、徒手治療等方式,改善患者問題的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復健科總醫師李冠毅分享,由於現在都市人經常性地滑手機、躺平看片、坐姿不正站姿歪斜等習慣,長期忽略姿勢的調整,因此透過AI檢測技術先進的影像辨識與數據分析,就能在三分鐘內檢查出來,進而了解全身肌肉和骨骼發展,再由專家提供具體的改善建議,更能有效地協助人們提早認知身體潛在問題。李冠毅醫師進一步指出,AI體態管理檢測不僅能夠分析肌肉和骨骼結構,從而幫助患者測量出高低肩、駝背、胸部外擴等數值,如果感覺到肩頸僵硬、腰部不適,或發現自己站立時兩肩高度不一致、駝背嚴重的人,都可考慮進行AI體態管理檢測,根據數據和專家建議穿戴功能型內衣或塑身褲,穿上後再次檢測,可以立即發現差異,搭配運動計畫,有效對症下藥。▲AI檢測掌握自己的姿態的改變 (圖:黛莉貝爾提供)AI管理走進日常,輕鬆雕塑美型AI體態管理檢測不再限於醫院的昂貴設備,現在也能夠成為大家生活的檢視工具。目前,台灣擁有「AI智能體態管理儀」,特別針對需要美型的女生們在選擇內衣褲前可先預約進行體態檢測,針對胸、腰、臀、四肢等全身部位全面測量,過程快速且非侵入性就能獲得體態評估、重心分布等數據,再由專人提供適合的功能型內衣。搭配後也能現場再次進行檢測,讓數據說話,立即感受到姿態的改變,減少穿錯內衣的窘境,以此鼓勵大家利用AI檢測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以達到未病先防、即刻調整姿勢,避免因小問題而導致大疾病的發生。
新型痔瘡手術不可怕!微創雷射大幅減少疼痛感 快速康復回歸正常生活
粉領族林小姐因為白天坐辦公桌,在家就躺著追劇,加上愛吃辣、不愛喝水,因此長期受痔瘡所苦,除了肛門口有搔癢不適、異物感之外,每次排便都會有出血,更是覺得相當困擾,但因為聽說痔瘡手術很痛、術後還要臥床2到3週,所以一直很排斥去看醫生。直到最近聽說朋友接受了新型微創「雷射痔瘡消融手術」,幾乎沒什麼疼痛、1到2天就可以恢復正常生活,林小姐才願意就診,積極處理痔瘡問題。痔瘡不可輕忽 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顏珉玄醫師表示,痔瘡已經是現代社會的文明病,久坐久站、缺乏運動、纖維和水分攝取不足等因素都是痔瘡的成因。輕微的痔瘡可以透過藥物治療,但是如果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仍然建議儘速就醫、接受專業評估。目前處理痔瘡的手術方式很多,最新的技術是採用「雷射痔瘡消融手術」,因為不像傳統手術需要大範圍切除痔瘡組織,因此可以避免術後肛門狹窄的問題,消融的方式也不會破壞肛門周遭的黏膜與括約肌,相對來說是非常安全的手術方式。雷射痔瘡消融手術 疼痛少、恢復快顏珉玄醫師進一步說明,通常需要手術治療的痔瘡都已經是第3級或第4級痔瘡,這種比較大的痔瘡,不管用什麼方式切除,病患在術後都會感受到強烈而且持久的疼痛,更何況每天還是需要正常排便,除了撕裂感讓人難以忍受之外,更有傷口感染的風險。「雷射痔瘡消融手術」不同於傳統手術的方式是切除痔瘡組織,雷射消融的目的是透過光纖導引雷射能量,將痔瘡組織內部血管的水份蒸發氣化,進而讓痔瘡自然收縮。由於治療方式是透過雷射的消融,而不是傳統的切除,所以病患只會有一個0.2公分讓光纖進出的小傷口;即便經過評估還是需要切除外痣,透過雷射消融的痔瘡組織已經大幅度的縮小,需要切割的範圍小,疼痛度也比傳統手術要低的多。除了疼痛少之外,「雷射痔瘡消融手術」的小傷口對於術後的照顧來說也相對輕鬆,不像傳統手術需要定時溫水坐浴,患者術後返家只需要在肛門局部多沖涼水即可,不用擔心日常排便造成傷口感染,更不需要臥床等待傷口復原,許多人可以在手術隔天就直接重返工作崗位。改善作息 避免痔瘡再次復發顏醫師提醒,手術可以治療痔瘡帶來的徵狀,但改變生活習慣也很重要,除了要飲食上盡量避免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並且多攝取膳食纖維、補充水份之外,多運動、養成良好排便習慣,不在馬桶上划手機,都是可以避免痔瘡再次復發的根本之道。
《黑白大廚》看健康2/小三生喊「眼睛好乾」 機車族剉著等!風吹空汙增風險
熱門實境秀《黑白大廚》冠軍、評審猛眨眼,疑似有乾眼症症狀,事實上,隨著3C產品普及,乾眼症已成為困擾民眾的常見文明病,甚至出現年輕化趨勢,醫師透露,竟有小三患者因眼乾而就醫。另外,廣大機車族也要當心,因為眼睛長期接觸風、空汙,也容易讓乾眼症更加惡化。依據美國眼科學會估計,全球約有3.4億人罹患乾眼症,光是美國就約有2,000萬名患者,台灣也不例外,根據健保署統計,乾眼症發生率每年正以10%的速度成長,近20年間每年患者增加人數從38萬人,大幅上升至70萬人,台灣乾眼症盛行率高達30%,每3人就有1人罹患乾眼症,推估約有700萬人飽受乾眼症所苦。林口長庚研究團隊更針對1997至2013年台灣健保資料庫中的乾眼症患者進行研究分析,發現18歲以下的乾眼症患者暴增53倍,而且確診時大多已出現角膜損傷的情形,風險較年長患者增加6.66倍,若不及早確診治療,可能致角膜穿孔、發炎潰瘍等併發症,恐有失明風險。「年齡雖然是乾眼症的危險因子之一,但並非絕對,臨床上看到很多年輕人病況比老人家更嚴重!」朝沐和安診所院長、眼科醫師陳韵臻透露,這與使用3C產品年齡逐漸下探有關,遇過最年輕的乾眼症案例是小三學生,自述眼睛乾澀不舒服,另一個小六學生則是眼睛乾到角膜已破皮。「過去幾乎不會有年輕的乾眼症患者!」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眼科孫啟欽教授說表示,林口長庚研究團隊發表於美國眼科醫學會的期刊報告卻發現,1998年時18歲以下的乾眼症患者僅占0.01%,但2013年時卻暴增為0.53%。正常的眼睛表面有一層淚液層,由外而內分別為油脂層、水液層、黏液層,經由眨眼的動作而均勻分布,形成一個潤滑保護膜,如果有一層分泌不足或是分布不均勻,都會造成乾眼症,因此乾眼症成因可分為缺水型、缺油型、缺黏液型,其中缺油型乾眼症最常見,大多與瞼板腺功能障礙相關。孫啟欽教授說,一般來說每分鐘應該眨眼10~12次,每次眨眼就能刺激淚腺分泌,而使用3C時由於眼睛緊盯螢幕,就會減少眨眼次數,長期下來就會增加罹患乾眼症的機率。乾眼症的症狀千變萬化,包括畏光、疲勞、流淚等,多數人不容易立刻察覺。(示意圖/報系資料照)「體質也是原因之一!」陳韵臻表示,如果屬於易發炎的體質,眼瞼的瞼板腺也容易發炎,當影響分泌油脂的功能時就會造成乾眼症。「但乾眼症的症狀其實千變萬化,除了較常見的眨眼,還會視力模糊、眼疲勞、刺痛、畏光、分泌物、流淚等,有些人不會聯想到自己罹患了乾眼症。」若是在不知罹病的情況下,長期騎機車讓眼睛接觸強風、空汙,都可能進一步讓乾眼症更惡化。「例如新竹的乾眼症患者比例就很高,除了多是緊盯電腦螢幕的工程師族群之外,也和新竹風勢強勁有關。」陳韵臻建議機車族選擇有面罩的安全帽,或是配戴具有包覆性防風眼鏡來保護雙眼。想要治療乾眼症,必須多管齊下、內外調理。「首先要就醫確認乾眼症原因,如果屬於最常見的缺油型乾眼症,平常可熱敷眼睛軟化異常油脂,幫助維持瞼板腺通暢,也可以多點人工淚液維持眼部濕潤,避免因長期乾燥引發的慢性眼表發炎。」陳韵臻說,平時使用3C產品時則要做好防護措施,例如抗疲勞的多焦眼鏡或防藍光眼鏡,盡量減少眼睛的負擔,同時使用20~60分鐘就要看遠方讓眼睛放鬆。如果需要進一步治療,可以採用乾眼針疏通術,利用瞼板腺探針、瞼板夾、顯微刮刀、震動儀清潔儀等疏通瞼板腺。「另外,也可搭配使用用光熱儀器如全脈衝、ㄧ般脈衝或熱脈動儀,同步疏通瞼板腺及促進腺體分泌正常化。」不只如此,飲食習慣也要調整。陳韵臻建議多補充魚油、維生素D、抗氧化營養素等,同時也要多運動、睡眠充足,才能降低身體發炎指數,減少乾眼症機率。
小一生視力檢查…家長看名單崩潰「幾乎全班淪陷」 原因曝光:很正常
現代人使用3C電子產品過度導致近視,兒童的數量也逐年攀升。有家長近日收到小一孩子做視力檢查的結果,需要去看眼科追蹤,沒想到幾乎全班淪陷,無法相信自己看到的結果。原PO在臉書《小一聯盟》大喊:「夭夭夭…………夭壽喔~~~」,透露孩子班上昨(24日)做視力檢查,老師在群組公布視力不及格名單,宣導家長找時間去眼科追蹤,並繳交回條。原PO解釋,家中孩子現在已經在點散瞳,本來就會定時追蹤,但一部分原因是爸媽都高度近視,也有高度散光,因此多少都有遺傳,只是全班的檢查結果讓他跌破眼鏡,看了名單發現幾乎全班淪陷,每個學生都有近視的問題,忍不住想問:「台灣的孩子是怎麼了…」。家長發現,小孩全班幾乎都有近視問題。(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消息一出,引來其他網友討論,「過早接觸3C產品,城市中放眼望去根本沒有什麼地方10公尺內沒有東西眼球一直處於緊繃,加上戶外活動太少」、「現在是電視和3C時代不近視都難」、「小孩的眼睛和牙齒,真的很花心思」、「遺傳真的佔很大一部份」、「只有我覺得很正常嗎?不論是面對課本、作業、3C產品,用眼時間過長,戶外活動時間少之又少,大量用眼不近視也難」。另外,也有許多家長崩潰求救:「我兒子裸視0.3,暈倒」、「我們小一就300,散光就200了呢」、「我女兒班上只有3、4個合格,文明病了,這環境不近視很難」、「很神奇,幼兒園大班測量視力還沒問題,進小一後量視力只剩0.6、0.7,一個暑假在正音班就近視了」。
一直胃食道逆流要注意!恐釀食道癌 醫曝「癌前病變徵兆」
最近研究顯示胃食道逆流病患正在增加,在台灣每4 人就有1人罹患胃食道逆流疾病,特別是年輕上班族,是台灣一個文明病。長期胃食道逆流會變成巴瑞特氏食道,是一種無聲的食道癌前病變,非一般人想的食道逆流而已。統計發現,慢性逆流的病人中有5-10%會發生巴瑞特氏食道的症狀。胃食道逆流後遺症 不治療恐變成食道癌汐止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世源說明,巴瑞特氏食道主要是因為長期受胃酸逆流所造成的黏膜病變,是胃食道逆流的一種後遺症。也有證據顯示是由先天的基因變異與後天環境間的許多綜合原因所導致。依據美國胃腸學會的定義,巴瑞特氏食道是指正常食道鱗狀上皮化生變成小腸柱狀上皮而有癌化可能的情形,巴瑞特氏食道的重要性在於它有較高的機會變成食道腺癌。而病程進展會由一開始的上皮化生變成異生,再變成食道腺癌。巴瑞特氏食道無特殊症狀 這些人為高風險族群陳世源指出,巴瑞特氏食道多半沒有特殊症狀。有些會有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胃酸逆流、吞嚥困難、 喉嚨有異物感、胸口灼燒感)、非典型症狀或食道外症狀(慢性咳嗽、哮喘、慢性 喉嚨痛、聲音沙啞、胸痛、牙齒糜爛、體重減輕等)。而年紀大於50歲、長期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抽菸、橫膈裂孔疝氣、中廣型肥胖等,都是巴瑞特氏食道的高風險族群,且男性高於女性。內視鏡切除病灶 降低食道癌風險若黏膜沒有化生不良的話,藥物治療目前用質子幫浦抑制劑治療1年和追蹤胃鏡。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不但可以避免黏膜從上皮化生變成異生,也可能可以減少巴瑞特氏食道病人發生食道腺癌的機會。近年因為內視鏡治療技術的越來越進步,陳世源表示,除了藥物治療之外,治療的重點是癌前病變或早期癌也是直接用內視鏡方法治療進行病灶切除,以減少日後食道癌的產生。治療巴瑞特氏食道 日常生活習慣也要留意陳世源提醒,抽菸、喝酒、吃宵夜,以及辣和油膩食物、 咖啡、巧克力、碳酸飲料、果汁和薄荷等這些東西減少吃或不吃,因為它們可能會增加食道的酸度和減少下食道括約肌的壓力,更加嚴重胃食道粘膜發炎和創傷。此外,也要注意體重和減輕體重以及平躺時將頭提高。
林憶蓮復出音樂節開唱 鬆口「多了很多孩子」
由金獎製作人荒井十一發起的全新概念合輯《不完全自救手冊》,集結29位音樂人,齊力為現代人的文明病尋找自我療癒的出口。首支單曲〈是你治癒了我的孤單〉邀來金曲歌后林憶蓮獻唱,一推出隨即引起廣泛討論。日前林憶蓮在南京咪豆音樂節跟天津泡泡島音樂節舞台首唱新歌〈是你治癒了我的孤單〉,溫暖療癒嗓音不僅感染現場上萬人,林憶蓮表示:「自從歌曲上線後,很多歌迷在網路上叫我『媽咪』,突然我好像多了很多孩子。」林憶蓮也請到荒井十一擔任她的現場樂手,並稱讚他「在這個時代還願意用音樂說一點事,覺得非常感動」。另外林憶蓮還親自到「不完全自救手冊作品展」的現場,親筆寫下「留一點愛給自己」,引來不少樂迷搶拍合照,荒井十一看到大為感動,力讚林憶蓮是《不完全自救手冊》的宣傳天使。《不完全自救手冊》全新概念合輯由金獎製作人荒井十一發起,邀請陳建騏、陳珊妮、秦四風、鄭楠、五月天瑪莎等多位製作人共同打造,邀來洪佩瑜以「自救」為主題,圍繞現代人所面對的各種生活通病,從愛無能、悲觀、溝通障礙、訊息焦慮、躺平、感知麻木等,藉由11首歌曲「聽覺治療」,協助大眾找到自我的自救解藥。金獎製作人荒井十一集結29位音樂人,推出全新概念合輯《不完全自救手冊》。(圖/基本節奏提供)
亞洲發燒星/張基龍分享當兵趣聞「同梯每週看我談戀愛」 退伍首部戲升格當爸爸
張基龍在退伍後首部戲劇作品《雖然不是英雄》, 飾演罹患文明病而失去超能力的英雄,直到遇見命運中的女人千玗嬉才恢復能力,第一次合作的兩人,首次見面就發現彼此車牌數字居然一樣,驚呼太神奇。張基龍分享當兵時他的戲正在播出,同袍都在看他談戀愛,而他如今已成「爸爸」,與童星朴昭怡扮父女,朴昭怡笑說很多人講他們兩人很像,張基龍還送她生日禮物,就像親爸一般。張基龍和千玗嬉的車牌數字竟然相同,讓兩人大為驚訝。(圖/Netflix提供)張基龍與宋慧喬拍完《現正分手中》後,於2021年8月履行當兵義務,去年2月退伍,他分享軍中趣聞,「部隊每個週末都在看我演的電視劇,太奇妙了。因爲要和同梯一起看,所以感到更尷尬。雖然大家說電視裡的人就在旁邊,所以很覺得很棒」。提及3年來的變化,張基龍回答:「回顧20多歲的時候,過得非常忙碌,第一次有了可以休息的空白期,很需要這樣的時間。」沉澱後回歸,張基龍想在《雖然不是英雄》好好表現,藉此向觀眾問候。被問到想擁有什麼樣的超能力,張基龍秒答「瞬間移動!可以一睜開眼就到達喜歡的國家」千玗嬉附和:「下班的時候也是,眨眼就回到家。」至於兩人各自擁有什麼樣的能力,千玗嬉認為張基龍很會鼓舞人,每次問他「還好嗎?」他都會回應「當然要加油了」,從未顯露辛苦的表情,張基龍高喊加油的樣子,雖然也是爲了帶動現場氣氛,但同時也能讓人收心。當兵時,同袍每週都在看張基龍與宋慧喬談戀愛。(圖/翻攝《現正分手中》官網)對此,張基龍說:「我不喜歡馬馬虎虎的,既然要做就好好做。」他觀察到千玗嬉的能力是包容力,「不僅是和演員,看著她與工作人員處得很好的樣子,學到了很多,許多人做不到這一點,像是從人們那裡得到能量的感覺。姐姐的能量讓拍攝現場更加明亮。」兩人在戲裡命運般的相遇,劇外也有一個共同點巧合到到令人覺得驚奇,張基龍說明:「第一次見面時,發現千玗嬉的車牌數字和我的車牌相同,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樣的偶然成爲了兩人更快親近的契機」。除此之外,他們喜歡的音樂也類似,所以關係更加親密。很多人朴昭怡長得像張基龍,而張基龍也買了生日禮物給她,讓她覺得就像是自己的爸爸一般。(圖/翻攝張基龍IG)藉由新戲,張基龍第一次體驗當爸的心情,「扮演爸爸的角色並不容易,不想被困住」。飾演女兒的朴昭怡今年12歲,她透露拍攝時很多人說她長得像張基龍,所以心情很好,朴昭怡接著說:「他待人親切, 還送了生日禮物給我,所以真的像爸爸一樣。」
本周「註生娘娘」生辰 命理師提醒求子先注意「這大事」:並非是不給子嗣
台灣有許多民間習俗信仰,不少想要求子的夫妻都會去祭拜「註生娘娘」,命理師柯柏成也發文表示,本周日(4月28日)就是註生娘娘的千秋聖誕,許多人會準備供品來祭拜,但他要提醒大家求子有件頭等大事一定要明白。柯柏成在臉書發文表示,農曆三月二十日是註生娘娘的千秋聖誕,古代要求子的都不會錯過這一天,有關於供品如何準備,建議可以先詢問廟方,但是在求子上有件大事要注意,「如果只是想單純求子女,再問下去想不想要有個孝子賢孫?你所期望的子孫是否可以無災無難到公卿?這個難度一定是不斷增加,按照淨空老法師的指導,子孫有緣來投胎,只有四種情況:報恩、報怨、討債、還債,除此之外沒有第五種狀況,所以過去生沒有結下好因緣,就算子孫求來了,如果是冤親債主來討債報怨,接下來的日子必然無法太平」。柯柏成說明有很多狀況並非是註生娘娘不給子嗣,而是她明白後面等著的都是討債的冤親債主,實際評估過後,註生娘娘覺得這樣當事人會過得更辛苦,不如就讓排隊的冤親債主緩一緩,而若是這樣導致無子的話,無法選擇來投胎的子孫,要有三個方法可以讓因緣趨向良善的方向,「結善緣無非就只有三個布施方向,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施,以對象來說,可能會有大部分認為,既然是求子,自然是布施給兒童青少年性質的社福機構,理論上是沒有問題」。不過柯柏成也提及已故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有提供另一種思考模式可以供大家參考看看,像是以工廠管理角度來說,生產產品的好壞,很大因素取決於來料的問題,源頭的來料品質如果不行,工廠裡的各種角色怎樣努力都沒有用,因此來料的部分就必須就採購源頭嚴格控管,只要來料沒問題,剩下的就很好辦,換成子孫的就源管理,首先要布施的對象應該是老人社福機構,因為老人距離投胎的時間點以正常狀況下來說最近,結善緣的投資報酬率最高的地方無疑的就應該是對老年人。柯柏成表示,「近年因為晚婚及各種社會文明病導致想生育而有困難的夫婦,除了在醫學上盡人事之外,在面對註生娘娘祈願的時候,除了供品之外,不妨如實稟告自己在老人社福上的布施狀況,只是單純的財布施也很好,但因緣會稍淺,如果能親身親力擔任義工這樣的布施就更為直接,這種因果的感應會相當的快速,建議有需求的朋友可以試看看」。
林憶蓮驚喜獻聲近況曝光 安撫人心「你並不孤單」
荒井十一、陳建騏、陳珊妮、秦四風、鄭楠、五月天瑪莎六位金牌製作人聯袂打造新概念合輯《不完全自救手冊》,近期正式宣告啟動,首支單曲〈是你治癒了我的孤單〉已經發行,由許久不見的金曲后林憶蓮打頭陣驚喜獻聲,另外還有陳珊妮與新銳音樂人張羽涵Leezi合作的〈漫無〉,以及王心凌高唱「訊息焦慮」的〈Phone人院〉,明白點出一般大眾日常所面臨的生活困境。陳珊妮攜手年僅19歲的新銳唱作人張羽涵Leezi打造歌曲。(圖/基本節奏提供)林憶蓮以「無條件的愛」做為自救方向,輕柔哼唱一字一句,表達愛對我們的人生,總是掀起意想不到的作用,歌曲由資深音樂人鄭楠譜曲填詞,當林憶蓮收到Demo後,立即被簡單文字與樸實旋律打動,於是罕見寫下一段歌詞作為回應,並以她極具安撫人心的聲線,給予最強大「治癒孤單」的力量,她也表示:「與其這是一首好久不見的新歌,我倒寧願這是一種陪伴,我們都會經歷需要自救的時刻,而首要是先知道,你並不孤單。」王心凌表達對「資訊焦慮」的看法。(圖/基本節奏提供)〈漫無〉則由陳珊妮攜手年僅19歲的新銳唱作人張羽涵Leezi遠距腦力激盪,歌曲從「躺平」作為切角,面對兩種不同世代的音樂人,也做出不一樣的解讀,人在紐約留學的張羽涵Leezi表示:「獨身在異地生活,經常碰到各方壓力來襲,有時只想要漫無目的躺平灑脫看待。」不料陳珊妮認為這樣的方式太頹喪了,收到創作demo後,她重新「調教」改了幾個方向,更表示:「自己不是一個選擇躺平的人,但要懂得適時喘息,並想想自己真正需要什麼。要躺,也要躺一個舒爽的姿勢,可以更快地站起來。」〈Phone人院〉請到近期忙於巡迴演唱會的王心凌,獻聲表達對「資訊焦慮」的看法,製作人荒井十一還力邀音樂人李吉吉與饒舌歌手Kafe.Hu咖啡胡聯手,三人用最輕鬆幽默的方式,劃破當代人最常見的社會文明病。王心凌表示:「我自己就很容易有訊息焦慮,對於手機上通知紅點,更是必須即刻消除,因此當把這種困擾變成歌曲時,覺得特別有趣!」在製作人荒井十一的調味下,加入電話與訊息通知鈴聲,增添趣味性,同時還改編一段〈愛你〉招牌歌詞,令人會心一笑。
男子飽受胃食道逆流之苦!服藥不想開刀 進行「內視鏡燒灼術」順利改善症狀
任職電子廠的黃姓工程師因長年需12小時輪班,養成經常空腹、狼吞虎嚥和三餐不定等壞習慣,結果常為胃食道逆流所苦,幾乎都靠藥物硬撐,但藥效一過,胃酸倒流症狀立刻上身,由於本身排斥開刀,醫師評估後建議採用「內視鏡抗逆流燒灼術」,果然大幅改善症狀,幫助擺脫「藥」命人生。消化道疾病常見胃食道逆流 致病因一次看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曾晟恩指出,胃食道逆流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之一,也可說是現代人文明病象徵,典型的症狀包含胸口灼熱、胃酸倒流,也可能會以胸悶、夜咳、呼吸不順、喉嚨異物感等症狀來表現,較嚴重者還會引發氣喘、食道潰瘍及巴瑞氏食道病變相關,患者往往需要尋求醫療的協助。曾晟恩醫師表示,造成胃食道逆流的病因很多,例如不適當的飲食習慣、肥胖、生活壓力,也會與焦慮及敏感相互影響。抗胃食道逆流黏膜治療 不開刀安全又快速由於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患者會建議考慮手術治療,透過開刀將胃頂部進行摺疊並縫合,減少逆流頻率,然而侵入性較高且改變原有的器官構造,以至於多數患者望而卻步,所幸隨著胃內視鏡技術發展,「抗胃食道逆流黏膜治療」逐漸成為重要的治療選項,不僅侵入性較小且也是相對安全的治療手段。曾晟恩醫師解釋,該技術的原理是透過內視鏡伸入到胃與食道交界的賁門部位,再使用氬離子電凝燒灼部分黏膜,製造出一個小潰瘍,藉由黏膜結痂癒合的過程,將鬆弛的賁門「拉緊」,達到減少逆流的效果,處置治療時間約三十分鐘,恢復快,術後即可返家或工作。除了手術治療 日常飲食應避免這些事曾晟恩醫師強調,研究統計大約8成患者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甚至不再需要服藥,達到接近傳統手術的效果,但仍有1-2成的患者對治療的反應不佳例如吞嚥不順等併發症,可能與過度敏感、假逆流、賁門構造或癒合不良等原因相關,必須在術前安排胃鏡及24小時胃酸逆流測試等檢查評估,才能給合適建議。曾晟恩醫師也建議,患有胃食道逆流的民眾必須雙管齊下,首先要調整飲食,避免吃太多辛辣食物、甜食、酒、菸、咖啡及氣泡飲料等,其次則是改變生活習慣,除了減重之外,晚餐和睡前避免過度進食,吃東西時細嚼慢嚥,不吃完東西就躺下,減少胃部壓力,才能擺脫胃食道逆流的困擾。
現代人文明病+1!醫曝「易長痔瘡」4原因:避免大便太用力
現代人缺乏運動、飲食習慣不良容易造成便秘,長此以往甚至引發尷尬的痔瘡問題。對此,外科醫師表示,其實多數人都有痔瘡,但平時都可以與之和平共處,並不會困擾生活,不過一旦惡化恐導致感染壞死。北市聯醫陽明院區一般外科醫師鄭毓璋表示,痔瘡的成因是由於肛門周圍的血管腫大、變形及皮膚增生所引起,因形成位置不同又可分為「內痔」與「外痔」2種狀況,症狀包括疼痛、灼熱感、瘙癢、出血及排便不完全。鄭毓璋透露,形成痔瘡有4原因,第一、壓力增加:長時間坐著、站著或用力排便可能增加肛門區域的壓力,使血管脹大;第二、便秘和腹瀉:過硬的大便可以導致用力排便,而腹瀉可能會加劇肛門區域的刺激;第三、遺傳因素:家族中若有痔瘡病史可能更容易患病;第四、妊娠:懷孕期間由於子宮增大壓迫骨盆區域,可能會增加痔瘡的風險。鄭毓璋指出,只要「避免壓力上升」痔瘡就不會惡化,不過這非常難實施,因為只要上廁所,腹部勢必就會用力,而輕微痔瘡可以透過改變飲食習慣、養成規律排便習慣、使用局部止痛藥及溫水坐浴來緩解症狀,急性腫脹痔瘡可藉由藥物治療,不過若要根除痔瘡仍需動手術切除,提醒民眾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飲食,有助於預防和治療痔瘡。
日行萬步落伍了!日醫曝「8秒跳」降血壓還能瘦
高血壓是現代人常見文明病之一,而針對降血壓的方式也多不勝數。以往我們常聽到的「日行萬步」是被視為一項有助於控制高血壓的運動方式,但最近有營養師分享日醫的「8秒跳」竟能有效改善高血壓,甚至對中老年人更為友善和安全,同時也可達減重效果。北秀健康管理診所營養師沈宛徵引述日本醫師伊賀瀬道的見解,指出「8秒跳」是一種有效降血壓的運動方法,由於這種跳躍運動本身就是高強度的活動不僅有益於改善高血壓,同時還能達到瘦身的效果;而比起長期以來較受歡迎的「每天散步10000步」,「8秒跳」其實對於改善高血壓更有效。具體該如何執行?她也提供了3步驟:1.進行暖身,尤其膝蓋腳踝。2.於8秒內跳16下,並休息 5~10 秒。3.反覆執行約 5~10 組。在進行8秒跳時,有一些建議的動作技巧。跳的過程中,應該讓全身保持放鬆,並注意伸直背脊,同時讓膝蓋微微彎曲,手臂則自然下垂。至於跳的高度,只要腳尖稍微離開地面即可。這樣的動作技巧有助於確保跳躍的流暢性,同時減少對關節和肌肉的負擔,提供更為安全和有效的運動體驗。伊賀瀨提醒,進行8秒跳時應避免選擇在起床後的1小時,因為此時血壓變化較大。此外,對於那些醫囑建議不要進行運動的人,以及心臟病和腎臟病患者,應該避免進行8秒跳。這項提醒強調了在選擇運動方式時應謹慎考慮個人的健康狀況,確保不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在採用新的運動方式前,最好先諮詢專業醫療建議,確保適合自己的身體狀況。
新年改運靠「開光」!3方法讓你揮別壞運氣,肌膚有光一整年!
想要龍年迎好運?當然得把暗淡無光的膚色給K.O.,氣色一明亮,自然運勢也會跟著旺起來!肌膚開光第一招:促進肌底"微循環"資生堂提出想要讓肌膚汰舊換新,必須讓皮膚從肌底健康起來,因此運用了獨創The Lifeblood超導循環技術的「紅妍超導循環肌活露」,就是你的好幫手!可以加強修護,讓肌底更加穩定、強化屏障、抵禦外在傷害,又被網友們暱稱為#電波精華,持續每天用下去,彈、嫩、亮一次get。資生堂國際櫃紅妍超導循環肌活露50ml/4,100元(圖/品牌提供、取自emisuzuki_official IG、hana.cosme33 IG)現在想入手的話,櫃上還有舉辦購物滿額活動,全品牌消費滿6,000元即贈手鞠球風呂敷;滿8,000元即贈手鞠球印花迷你托特包,讓你買得開心也拿得開心>////<。(圖/品牌提供)肌膚開光第二招:妝前保養要做好很多女明星的御用彩妝師都分享,如果要讓妝容容光煥發,上妝前務必做好妝前保養!Der ZÖMAR的CENTRE STAGE COLLECTION臉部妝前保養系列,便是為了登台前的高效保養做準備,主打可快速吸收、清爽舒適、提升後續妝感的訴求,包含可帶來持久水潤感、完全不怕會起屑的「火掌極萃保濕精華」,還有能幫助油水平衡、潤澤卻不油膩的「火掌植萃輕透保濕乳」,先用它們為肌膚提供舒適保護層,讓肌膚綻放出原有自然光澤後,你會發現不但底妝用量能減少,妝感也會更貼合持久。Der ZÖMAR火掌極萃保濕精華/1,980元(圖/吳雅鈴攝)Der ZÖMAR火掌植萃輕透保濕乳/1,680元(圖/吳雅鈴攝)肌膚開光第三招:內在的身心平衡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壓力過大的不健康身心狀態,也會連帶影響肌膚狀態,尤其現代人有許多文明病,Angel’s Brew天使神諭茶的創辦人Vicky Wang,憑藉自身專業以及對草藥專業知識,協同德國草藥配方師,製作出6款各有不同療癒功效的茶包,透過大自然花草的營養及特性調配,幫助我們舒緩身心、開啟心靈能量!Angel’s Brew天使神諭茶的茶包,原料是有機認證的歐洲之葉(Euro-Leaf)德國有機認證之草藥植物,茶包並採獨立填氮保鮮封裝,能將營養最大化。(圖/品牌提供)每個花草茶包還邀請到適合的身心靈導師,依據本身擅長的領域,為其撰寫籤詩箴言,在每個人需要的時刻,成為引導、開悟、溫暖、陪伴的最佳心靈能量。(圖/品牌提供)肌膚開光第四招:顯白唇色擦起來跟小編一樣的黃皮人,最怕被說氣色為什麼總是看起來好蠟黃?這種時候除了美白產品努力用好用滿之外,別忘了還能靠"唇色"來當神助攻,尤其是帶有冷色調的莓紅色系唇彩,對於黃皮很友善,能襯托膚色更顯白皙透亮,務必收一支才行。小編最愛的顯白唇膏首推OPERA的渲漾水色唇膏#121夜幕紅,散發隱約藍色光暈的時髦暗紅色,薄塗厚擦都美呆。(圖/品牌提供)
未精緻全榖雜糧「膳食纖維排行」出爐 第1名超意外!還富含蛋白質
現代人文明病相當多,如何「吃」對東西,並且控制好各項身體指數顯得格外重要。營養師透露,多攝取膳食纖維對人體有諸多好處,而食物界的天然膳食纖維來自於蔬菜、水果、豆類、堅果,以及全榖雜糧類,其中全榖雜糧以玉米排行第一,不僅膳食纖維最高,還富含蛋白質,建議用全榖雜糧類代替精緻澱粉。營養師楊斯涵在臉書專頁「楊斯涵營養師的美味生活」分享,食物界的天然膳食纖維來自於蔬菜、水果、豆類、堅果,以及全榖雜糧類,其中全榖雜糧類主要提供澱粉,若選擇未精緻的全榖雜糧,則可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量,根據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三餐中,未精緻的全榖雜糧宜佔3分之1。楊斯涵說明,未精緻的全榖雜糧指的即是維持原態(原型)的全榖雜糧,她特別整理出膳食纖維含量最高的未精緻全榖雜糧前8名,以1份全榖雜糧70大卡,含碳水15公克、蛋白質2公克為單位,供民眾參考:1、玉米:膳食纖維,4.0克/85克;碳水,15.1克;蛋白質,2.8克;脂肪,2.1克。2、南瓜:膳食纖維,2.1克/85克;碳水,14.7克;蛋白質,1.6克;脂肪,0.2克。3、燕麥:膳食纖維,1.7克/20克;碳水,13.5克;蛋白質,2.2克;脂肪,2.0克。4、地瓜:膳食纖維,1.4克/55克;碳水,15.3克;蛋白質,0.7克;脂肪,0.1克。5、芋頭:膳食纖維,1.3克/55克;碳水,14.5克;蛋白質,1.5克;脂肪,0.6克。6、馬鈴薯:膳食纖維,1.1克/90克;碳水,14.2克;蛋白質,2.3克;脂肪,0.2克。7、山藥:膳食纖維,1.0克/80克;碳水,14.2克;蛋白質,2.2克;脂肪,0.1克。8、五穀米:膳食纖維,1.0克/20克;碳水,14.6;克蛋白質,1.7克;脂肪,0.6克。(圖/翻攝自楊斯涵營養師的美味生活臉書)
膽固醇飆高沒吃藥!女患者出國「2原因」降回標準 醫也推:真的有效
現代人文明病相當多,如何「吃」對東西,並且控制好自己的身體指數相當重要。彰化鹿港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莊武龍醫師表示,一位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初診時的LDL低密度脂蛋白約為>180+mg/dL,近日突然降到不到120 mg/dL,由於降低幅度有點大,自己詢問生活習慣是否有改變,不料竟是因去歐洲玩。莊武龍醫師在臉書粉專透露,「今天門診有個來追蹤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她已經來追蹤快要一年了,我請她從飲食及運動習慣改起,暫時先不使用藥物治療。她初診時的LDL低密度脂蛋白約為>180+mg/dL,然後飲食介入追蹤後,開始降到150+mg/dL,這次經過暑假後再回診,沒想到這次回診的LDL低密度脂蛋白濃度,竟然降到不到120mg/dL」。醫師提到,「因為降低的幅度有點大,我問她最近還有改變什麼飲食嗎?結果她回答說因為她最近去歐洲自助旅行,每天吃的早餐跟中餐變得比較沒有那麼油膩,也有多吃一些蔬菜,當然偶爾還是會吃得比較好一點,然後因為是自助旅行,每天都要走很多路,所以運動量也拉高了」。莊武龍指出,「沒想到患者因為去了歐洲玩,比以前改變的飲食內容還多,再加上運動量的調升,讓她這一次的抽血報告LD低密度脂蛋白進步非常多。通常要純靠飲食降低LDL低密度脂蛋白是有可能的…但是每個人能降低的幅度會有所不同,有的人降得多,有的人降得少」。醫師說明,「我是跟患者回饋說,可能她有提早發現高膽固醇血症,所以及早改善飲食之下,改善的幅度就非常大。」莊武龍提醒,「改善飲食運動習慣還是有機會降低LDL低密度脂蛋白濃度的,而且不一定要飛到法國,才能改變飲食運動習慣喔!」(圖/翻攝自莊武龍醫師:控糖筆記、運動、生活及旅遊隨筆臉書)
毛小孩也有肌少症! 這2招有效預防「惡病質」
狗狗也會有肌少症?「肌少症」過去大家可能只聽說老年人較常發生,但國外認為寵物的肌少症的比例也很高,因為寵物是隨著飼養環境變遷,人會罹患的文明病在寵物身上也愈來愈容易發生,狗狗在居家的空間其實很難獲得足夠的運動量,如果主人因為工作忙碌,很少帶狗狗出門活動,又沒有從小培養運動習慣,老了有肌少症的機率就會很高。狗狗肌少症有那些症狀?寵物的肌少症所影響的範圍非常廣泛,會使寵物身體慢慢衰退,有許多疾病跟肌少症有連帶關係,例如:心臟病、腎臟病、關節疾病、內分泌等。寵物運動愈少,心臟與關節功能愈差,不能運動就會加劇肌少症,惡性循環就會進入到所謂的「惡病質」,嚴重肌少症就是全身肌肉萎縮、脂肪肌肉全面性的退化,肌少症到一個嚴重程度以後就容易有生命危險,即便檢驗全部正常,身體卻持續衰弱,因此寵物肌少症是需要開始重視的疾病。狗狗肌少症該如何預防?一、食物中的蛋白質要足夠狗狗對於肉的需求是很高的,只要蛋白質一降低肌肉就會開始會被分解掉,應該需要的蛋白質不夠了,身體機能會導致心肌沒力,進而導致代謝功能如腎、肝功能變差,要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取量,例如:雞肉、魚肉才可以補足蛋白質不夠的地方。二、運動延緩退化一天至少要運動30分鐘至1小時,運動很重要,若只有吃蛋白質沒有運動,肌肉也不會長出來,所以需要配合蛋白質補充實施,以免導致狗狗的身體負擔,要常常去刺激狗狗養成運動的習慣,最好是能夠從小培養,時間到了就要去散步,可以跟狗狗培養感情,若狗狗死活不給遛,建議運動的種類可以增加,比較多元的運動可以給狗狗帶來一些動力,或者是使用食物利誘牠,每次運動散步都給予零食獎勵,獎勵機制會讓狗狗愈來愈配合運動,甚至牠們會很期待這件事情。有些難以外出的,例如肢體缺陷、老狗狗等,則可以利用一些寵物專用的平衡墊、讓狗狗站上面訓練前肢、後肢、核心肌群,或者家裡空間足夠可以玩一些丟球遊戲,在居家就可以訓練了,剛開始如果狗狗表現得很懶惰,建議用零食誘導,達成運動目標就適時獎勵牠,延緩肌少症也可以培養良好互動。
雙金影后謝盈萱戴“這個時代的鏡片”視覺順暢不卡卡
蔡司智銳鏡片全面升級 現代數位多屏生活全齡最「視」選擇根據全台護眼趨勢調查顯示,有6成的民眾會同時使用手機、電腦、電視等多個螢幕,數位多屏生活型態已逐漸成為主流趨勢。除了兒童、青少年的近視問題加劇外,就連成人過往50歲才容易出現的老花問題,年齡層也逐漸下降至30~40歲,老花合併近視問題也成了文明病象徵。為迎合用眼習慣從靜態轉為動態視覺的趨勢,蔡司今推出以SmartView 2.0為核心的「這個時代」的鏡片—智銳鏡片系列,滿足從6~50歲以上的全齡完整鏡片解決方案,為數位多屏時代現代人忙碌雙眼提供更好的輔助。蔡司智銳鏡片透過業界創新智能動態光學的3D物體空間模擬,以及眼齡優化專屬訂製的蔡司光源優視力2.0與蔡司人工智慧增強設計(IAD),利用大數據打造符合這個時代的用眼需求的鏡片,讓不同年齡層的雙眼在數位多屏生活形態下,都能擁有清晰又舒適的客製化鏡片!年度全新代言人謝盈萱,也分享了配戴智銳多焦點鏡片,讓視線游移不卡卡超清晰的小撇步!代言人謝盈萱表示自己有近視與老花雙重困擾 呼籲大家即時注重眼睛保養(圖/業者提供)謝盈萱活動中說到:「自己從小就有近視,是資深眼鏡族了。然而最近突然發現,自己連化妝品的小字、劇本的字都看不清楚了。不是才要迎接44歲,竟然就有老花眼的問題,可能是因為平常除了要讀劇本、看看書,還會滑手機、平板,所以眼睛比以往還要更容易感到疲累,偶爾視線轉換時還會看不清楚。」提早老化的眼睛,讓她感到措手不及。根據國外科技網站《ElectronicsHub》統計指出台灣人平均使用手機時間超過7小時,而平均使用3C產品佔清醒時間比例也高達約43%,名列全球第15名。蔡司總經理章平達表示,此兩項數據顯示國人用眼習慣已因長時間使用3C產品與過往大徑相庭,蔡司視力保健技術與創新實驗室洞察人們的視覺行為發現,人們普遍已從定點閱讀「靜態視覺行為」,改變為移動、行進中時,視線都在數位行動裝置與生活周遭環境間不斷切換的「動態視覺行為」,更頻繁的眼球轉動使得雙眼負荷大幅加劇,然而守護眼睛健康的鏡片卻沒有與時俱進。活動現場展示「智能動態光學」技術透過3D物體空間模擬優化鏡片設計,眼鏡配戴者能擁有寬廣舒適的視覺體驗(圖/業者提供)蔡司全新智能光學動態技術、眼齡優化專屬訂製,成就這個時代的鏡片!有鑑於用眼習慣的改變,德國蔡司推出了全面升級的蔡司智銳鏡片系列,全系列搭載了升級版的蔡司SmartView 2.0技術,其中一項技術是透過業界創新「智能動態光學」的3D物體空間模擬優化鏡片設計,讓眼鏡配戴者擁有清晰、銳利、寬廣和舒適的視覺,輔助雙眼因應任何距離和方向的視覺任務,滿足雙眼視線游移在不同屏幕過程中,能從數位行動裝置和生活周遭環境間順暢切換,為眼鏡族提供數位多屏生活型態下良好的視覺品質。除了智能動態光學之外,蔡司智銳鏡片系列另一個劃時代技術為「眼齡優化專屬訂製」,過往鏡片設計所有年齡都僅有相同的平衡視覺區,而升級版蔡司智銳鏡片根據現今視覺行為需求,依不同年齡,提供個人化最佳視覺區域,運用IA蔡司人工智慧增強技術,將個別配戴者的數據與特定年齡族群的1,250萬個視覺行為數據進行匹配,打造出適合6-50歲以上所有年齡層的最「視」個人化鏡片系列。蔡司台灣總經理章平達表示 數位多屏世代下消費者已從靜態轉為動態視覺行為,鏡片應與時俱進(圖/業者提供)身為代言人的謝盈萱也分享:「以往為了省錢,挑選眼鏡總是以CP值為主,但戴上蔡司智銳多焦點鏡片後,才驚呼My GOD!差別真的有夠大。不僅視覺品質大幅提升,任何距離與方向的視線游移更是切換自如、順暢不卡頓。難怪會說它是屬於這個(數位多屏)時代的鏡片」她也透過自身經驗提醒大眾,除了挑選符合自己年齡及眼睛條件的眼鏡之外,在使用3C產品或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也要適時休息,畢竟眼睛是靈魂之窗,得要好好重視。歡慶全面升級上市,活動期間:2024/1/1-2/29只要至蔡司全台授權眼鏡店選配「蔡司智銳鏡片全系列」乙副,即能擁有蔡司磁吸式手機卡套支架一個。活動詳情請見:https://www.facebook.com/zeissvision.taiwan
改吃素食血脂仍超標!營養師曝「一關鍵因素」 掌握3原則能吃得健康
現代人文明病相當多,如何「吃」對東西,並且控制好自己的身體指數才是最重要。一名高血脂症患者向營養師沈宛徵尋求建議,表示為有效控制膽固醇,已自行戒除最愛的海鮮及肉類,改為多吃素食。然而,令他意外的是,儘管如此努力,血脂依然持續超標,卻不知道原因為何?沈宛徵在臉書發文透露,素食料理中為提升食材風味,通常會用較重、較油的調味,但卻成為「油脂」攝取過高的主要因素,這些會讓肝臟生合成膽固醇原料「充足」,進而影響血脂肪。現代人文明病相當多,如何「吃」對東西很重要。(圖/翻攝自沈宛徵營養師臉書粉絲專頁)沈宛徵也提到高血脂症飲食的三大原則,包括避開過多飽和脂肪酸食物、減少膽固醇攝取、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像是對於有高血脂家族史的朋友,應留意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選擇多吃「粗食」原型食物,同時確保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有助於減少膽固醇的再吸收。她更鼓勵高血脂患者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和體重管理,同時切記節制甜食和飲酒,以維持健康的膽固醇水準。認識CSI值(升膽固醇指數)對於「吃」其實相當重要。(圖/翻攝自沈宛徵營養師臉書粉絲專頁)
免吃藥!研究指偏頭痛恐是「這部位」發炎 可靠針灸治療改善
現代人文明病多,許多人身受偏頭痛所苦。根據《美國偏頭痛基金會》指出,美國有超過3700萬名美國人患有偏頭痛,不過德國一想研究指出,「脖子」可能才是導致同偏頭痛的原因;但目前尚未找到確切的治療方法。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德國研究團隊針對50名有偏頭痛的患者進行磁振造影(MRI)分析,研究頭痛頻率、頸部疼痛以及臉部肌肉激痛點(trigger point)之間的關聯。研究發現,同時患有緊張型頭痛和偏頭痛的人頸部肌肉壓力比較大,也就是說,頭痛是由頸部疼痛引起的,因為他們發現斜方肌是一對大型的三角形組織,延伸到頸後和肩部,並連接頭部和肩胛骨。經過核磁共振掃描顯示,患者的頭部與頸部有發炎的現象發生,而且發言的原因包括「姿勢不良」、「睡眠不足」、「受傷」以及「壓力」;專家建議若要治療偏頭痛,應先從疏緩頸部著手,且針對頸部肌肉疼痛部位的非侵入性治療方案(如:按摩或針灸)可能比藥物更有效且更安全。
5旬女擔心副作用堅持不用藥 骨質疏鬆一跌倒雙側髖部與膝蓋都骨折
在台灣民間流傳許多偏方,訛傳以形補形的療效,目前依然有民眾深信不疑!在骨質疏鬆症已成為文明病的今日,部分病患因為擔心長期使用西藥所帶來副作用,依賴這些民間偏方,最後反而陷入反覆骨折危機。一名居住在鹿港的50多歲女性,因經常腰酸背痛到醫院求助,發現罹患骨質疏鬆導致脊椎多處壓迫性骨折,願意接受手術但不願治療骨質疏鬆,堅持使用民間偏方。幾個月後,在一次不小心的跌倒,導致雙側髖部與膝蓋都骨折,患者才終於點頭同意用藥治療。擔心用藥副作用反而招來更大傷害 骨質疏鬆後骨折易誘發併發症致命彰化基督教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陳志鎧表示,骨質疏鬆平常幾乎沒有徵兆,通常都是就醫後發現骨折,也意外發現骨質疏鬆。一旦醫師建議用藥治療,多數病人會提出質疑,骨折治療好就好,為什麼要一直吃藥?更多的是擔心副作用傷害身體!但事實是骨質疏鬆造成的骨折,不只手術較困難,也容易有併發症的產生,例如髖部骨折後,有將近一半的人不良於行,嚴重者甚至需要一段時間臥床,併發肺炎,褥瘡,蜂窩性組織炎,或是敗血症等致命問題。陳志鎧醫師進一步說明,正常骨質密度T值為-1以上,-1到-2.5之間為骨量缺少,小於-2.5為骨質疏鬆,-3以下則為嚴重性骨質疏鬆,為骨折的高危險性患者!此50多歲個案即便接連發生多處骨折,仍不願意接受骨質疏鬆治療,最後因生活照護十分不便,在家屬勸說下勉強接受骨密度檢查,果不其然T值僅-3.8!不外乎年年骨折!高風險族群應及早關心骨質健康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陳志鎧醫師再次強調,人體骨質從35歲之後開始走下坡,如果是骨質疏鬆的高風險民眾就該及早接受檢查:包含早發性停經,65歲以上的女性,70歲以上的男性,就要小心骨質受荷爾蒙與年紀影響,造成的大量流失;此外生活作息不正常,喜歡靠大量咖啡或者是含糖飲料提神的夜貓子,或是患有糖尿病,甲狀腺疾病,也都是高風險族群。陳志鎧醫師也說,骨質疏鬆診斷目前標準檢查為DXA雙能量骨質密度檢測儀,當檢測T值小於或等於-2.5,就是骨質疏鬆,就應該接受治療;如果是-1到-2.5之間,骨量缺少的患者,也可以考慮預防性用藥;如果骨質正常的患者,平常也應規律生活和運動,適切的補充鈣片和維他命D,以減緩骨質的流失。促進骨質生成已成骨鬆治療趨勢 長期用藥才能穩定骨質健康目前健保給付兩類藥物,分別為減少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傳統藥物為減少骨質流失,可以擋住骨頭流失,但因為新生骨頭較緩慢,導致新舊骨頭交陳,骨質相對硬脆不健康。促進骨質生成是新一代的藥物,不只能加快骨質的生成,還能加速老舊骨頭的移除,所以新生的骨頭相對傳統藥物所產生的骨頭較為穩固。目前世界骨質疏鬆治療的趨勢已是超前佈署的概念:當T值小於-3.0或是不小心跌倒就有骨折產生的患者,就建議直接使用促進骨質生成的藥物;但台灣健保給付規定仍較嚴苛,須曾經使用減少骨質流失藥物但效用不佳,T值小於-3.0外,還要加上合併兩處骨折才核可給付。陳志鎧醫師提醒,不管是哪一種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有使用藥物就是比沒有使用來的有保護骨質的效果!而且骨質疏鬆症和糖尿病與高血壓一樣,都是慢性病的一種,需要持續的治療,最忌中斷!一旦停藥,不只骨質會流失打回原點,還有可能引發更厲害的骨折,造成手術的複雜與困難。2023年骨質疏鬆症、骨關節炎和肌肉骨骼疾病世界大會(WCO-IOF-ESCEO)最新研究指出,在美國大型醫療保險資料庫(Medicare),分析近50萬名接受治療骨鬆病患,骨質疏鬆的長期治療不只有助降低骨折發生機率,還有延續壽命與生活品質的邊際效益。治療骨質疏鬆需多科合併照護 有助減少共病危害生命陳志鎧醫師提到,治療骨質疏鬆不只侷限在骨科,許多內分泌疾病,腎臟病也會導致骨質流失,導致許多共病且惡化。目前彰化基督教醫院整合多個科別,且有中西醫共同照護,委由個管師協助病患,除了提醒回診用藥外,也會協助瞭解是否有相關併發症的產生,聯繫多個科別一同治療,提倡全人醫療照護,讓病人能整體性維持健康,盡快遠離骨質疏鬆造成的不便與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