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雜誌
」70年《幼獅文藝》12月停刊 最悠久文學月刊畫上句點
台灣歷史最悠久的文學月刊《幼獅文藝》,宣布將於2023年的12月停刊,該文學雜誌自1954年3月創刊至今,在邁入70週年之際,面對網路興盛,紙本刊物經營面臨挑戰時刻,幼獅文化總經理洪明輝也坦言「心中萬般不捨」,但仍要道別。根據《幼獅文藝》公告表示,出版盛世不再,紙本雜誌生存嚴峻,但《幼獅文藝》仍曾經試圖透過改版,回應當下讀者對文藝雜誌的需求,也從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美學等領域出發,擴及電影、表演藝術、當代藝術等,「期待讀者在閱讀新知的過程中,也能尋找並開拓自我」。公告還表示,編輯團隊日後將透過幼獅文化圖書,繼續將人文新知、文學美感帶到讀者眼前。帶著數十年來發行《幼獅文藝》的經驗與收獲,繼續陪伴,也希望讀者支持幼獅文化,包括幼獅文化總經理洪明輝表示,「雖然心中萬般不捨,《幼獅文藝》仍需向長年支持的讀者與師長朋友們告別,思及此,我們由衷感到抱歉」。據文化部介紹,《幼獅文藝》於1954年3月29日創刊,是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的文藝刊物,中國青年寫作協會是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所輔導的青年文藝團體,由當時救國團主任蔣經國主理,原本是宣揚愛國思想的青年文藝,經過主編朱橋改版以及瘂弦接手後風格逐漸轉變成文藝雜誌。對於《幼獅文藝》將停刊,不少作者、讀者也表示惋惜,表示小時候都會去買這份雜誌,從中而讀到不少文學作品,「謝謝幼獅給我們這些還未被看見的新人,一個被看見與說話的平台」、「對很多文藝少年來說,這是一本啟蒙般的文學雜誌」、「感謝《幼獅文藝》對台灣藝文領域的耕耘」。
行星殺手躲藏在太陽光內 「與地球軌道交錯」!撞上恐引發滅絕事件
8年來最大的「潛在危險小行星」(PotentiallyHazardous Asteroid,PHA)之一,於11月1日被國際天文學家團隊發現其隱藏在太陽光之下,且軌道與地球軌道交錯。由於它直徑有1.5公里寬,因此天文學家已將其歸類為「行星殺手」(planet killers),不過專家表示無須過於恐慌,因為任何可能的碰撞至少在幾千年內都不會發生。據英國《天空新聞》的報導,這顆直徑約1.5公里的巨型小行星被稱為2022 AP7,寬度被認為是已知的PHA中前5%大的,而且它又躲藏在地球和金星附近,因此在耀眼的太陽光下難以偵測。天文學家本次使用專注在研究暗物質的智利布蘭科望遠鏡(Victor M. Blanco Telescope)上的高科技儀器,觀測到了2022AP7和另外1顆近地小行星,並在《天文學雜誌》(Astronomy)的一項研究中被詳細介紹。美國卡內基科學研究所(Carnegie Institution for Science)天文學家、研究報告主要執筆人謝柏德(Scott Sheppard)說:「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發現了2顆直徑約 1 公里的巨型近地小行星,我們稱之為行星殺手。其中一顆的行進軌道與地球軌道交錯,但任何可能的碰撞至少在幾千年內都不會發生。另一顆巨型小行星的軌道則完全在地球的軌道之外,所以永遠不會給我們添麻煩。」由於太陽強光太過刺眼,在太陽系內尋找小行星會非常棘手。每晚只有2個10分鐘的空檔可以進行觀察。謝柏德表示:「由於難以在太陽眩光附近觀察,我們迄今為止僅發現了大約25顆軌道完全在地球軌道內的小行星。」謝柏德說,如果2022 AP7撞上地球,這種體積的小行星「將對地球生命造成毀滅性衝擊」。他解釋,揚起的塵土將產生嚴重的冷卻效應,「在地球引發數百萬年來前所未見的滅絕事件」。
一封致黃春明的公開信 阮義忠:盼留宜蘭
作家黃春明即將撤離經營8年的「百果樹紅磚屋」,黃春明的好友、攝影家阮義忠今天(14日)到宜蘭,並致黃春明公開信,阮義忠說,黃春明真的是想休息,但他的精神跟思想一直很活躍,他願意幫忙,宜蘭市公所也願協助,盼黃春明的精神、財富留在宜蘭這塊土地上。攝影家阮義忠(右)、宜蘭市長江聰淵今天盼作家黃春明能留在宜蘭。(圖/中國時報李忠一攝)黃春明與阮義忠相差15歲,2人認識半世紀,除了同為宜蘭人外,黃春明的小說、阮義忠的攝影都離不開最底層。黃春明不僅會寫小說,還會攝影;阮義忠不只攝影,散文還曾收錄在年度散文選,阮義忠台灣故事館的第一檔展覽,就是「黃春明《三卷底片》&阮義忠《有名人物無名氏》」。阮義忠的公開信中,提及他曾在報上發表「友誼之壺」一文,文中說,他剛從海軍退役時,在批貨時順手拿了3把壺,擺起地攤卻是乏人問津,失業的黃春明儘管手頭拮据,還是買下一把,過了近40年,沒想到黃春明居然還留著這把壺。阮義忠公開信說:「冬雨綿綿,一連幾日沒太陽,得知您要撤離已經營8年的百果樹紅磚屋,心情開朗不起來,看著紅磚屋開幕時你拍的照片,翻閱自己在那段期間寫下的心境,真有說不出的感慨。」阮義忠今天說,知道黃春明要將紅磚屋給結束,但宜蘭市、阮義忠台灣故事館有很多的空間,有空間、有人力可利用,只希望「不要離開宜蘭。」阮義忠坦言,有與黃春明聯繫過,相信每一個人會受到挫折一定有外力,他明白黃春明真的想休息,可是黃春明的精神跟思想都一直很活躍。宜蘭市長江聰淵表示,市公所與阮義忠的公開信一樣同感同心,希望邀請黃春明跟市公所合作,繼續讓黃春明留在家鄉,做想做的事。對此黃春明回應,會找一天當面跟市長說謝謝,但留在宜蘭一事,黃春明並未鬆口,他說「還要在了解,因為很複雜,要做很多事。」阮義忠「致黃春明先生的公開信」全文如下春明兄:冬雨綿綿,一連幾日沒太陽,得知您要撤離已經營八年的百果樹紅磚屋,心情開朗不起來。看著紅磚屋開幕時為你拍的照片,翻閱自己在那段期間寫下的心境,真有說不出的感慨。取名「友誼之壺」的這篇文章,報上發表於2012年,後來收錄於《讀人讀景》一書中:「老友黃春明是台灣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也是蘭陽平原引以為榮的子弟。身為他的同鄉,我很能理解,他在文章中強調的鄉土情懷不只是烏托邦,而是在現實生活中可應證的點滴。十九年前,在囊括幾乎台灣所有文學大獎後,他回到了故鄉,告訴我,在宜蘭還覺得自己有用,在台北就只能閒逛,不知道幹嘛!他長我十五歲,打從年輕起就總在意氣風發和失業之間擺盪,一下是高薪創意總監,一下又拍拍屁股走人;除了創作小說、散文、油畫、撕畫,還幹過電器行學徒、小學老師、廣播節目主持人、廣告企劃、紀錄片製作、電影編劇。曾是電台當紅主播的林美音“下嫁”春明後,跟他在學校門口賣過便當、在動物園推銷過圖書,還有好些年是靠他得獎打發的。回宜蘭後,黃春明除了從事鄉土語言教材編寫、田野採訪、編導創新歌仔戲,還組了個〈黃大魚兒童劇團〉、辦了本薄薄的文學雜誌〈九彎十八拐〉,所有作為都讓我敬佩、慨嘆:他可以回歸鄉里,甘願守在小鎮上,我怎麼卻愈走愈遠?我們不常碰頭,可見面就像才分手。前陣子聽他說,要在宜蘭火車站前方開個類似文藝沙龍的咖啡館,讓我又替他捏了把冷汗!這種附庸風雅的場所,開在都會肯定成功,可宜蘭我知道啊,火車站周遭幾十年也沒什麼變化,永遠都是冷清清的。收到百果樹紅磚屋的開幕請柬,我才知道這件有點冒險的事已經上路,趕緊在咖啡屋正式啟用那天去看看,沒想到整個地方還真有意思!縣政府將原本日據時代的米穀檢查所整修成了咖啡屋兼小型展演空間,由黃春明承包經營。高朋滿座,大作家當起了服務生,紅磚屋正中央是他親手用繩子纏木架變出的大樹;五彩繽紛的百果累累下垂,都是紙糊的。屋內最顯眼的架子上,除了立著他的作品全集,還有一把不鏽鋼大水壺。別人納悶,我卻明白,那是友誼的見證。剛從海軍退役時,二十出頭的我異想天開,向家裡要了點錢,跟專賣拆船舊貨的店面批了一堆訊號旗及世界各國國旗。五顏六色、經得起風吹日晒的強韌布料,用來當擺飾或家居設計,豈不是妙透了!批貨時,見此壺造型古典有趣,順手抓了三把,連同旗子運到台北。在與幾位朋友合租的住處門口,我興致勃勃地擺起地攤來,從沒想過居然會乏人問津。黃春明那時也住在附近,正失業,白天經常騎著摩托車到處轉,回家便順道來看我。為了幫我,他儘管手頭拮据,還是買下此壺。第二把是高信疆買的,第三把我留給了自己。不久後,我便去〈漢聲〉雜誌工作,開始攝影。“都快四十年了,你怎麼還留著這把壺,而且跟我剛賣你的時候一樣新?”春明笑得開心:“這可是好東西啊,不會舊的!”“我自己那把早不知去哪了!”“誰叫你搬那麼多次家,搬丟了吧?”另外那一把,高信疆從前放在家門口插傘。如今老友已去世三年多,不知壺怎麼樣了?」世事難料,寫完這篇文章的六年後,我竟然也回到了家鄉,在宜蘭市長江聰淵的全力支持下,於翻修過的老員工宿舍成立「阮義忠台灣故事館」。而從一開始,我就決定,這個空間不能只呈現我個人的創作,還必須跨界與各領域的菁英對話,以雙個展的方式重現或許已被淡忘的那些台灣人、台灣事。故事館於2018年1月1日開幕,第一檔就將您拉來同展:黃春明《三卷底片》&阮義忠《有名人物無名氏》。廣大的民眾這才知道,原來您不但會拍照,還拍得有如攝影家。記得開幕典禮上的您樂不可支,從頭笑到尾,妙語如珠、欲罷不能的致詞把大家逗得好不歡喜!不知不覺,故事館即將邁向第四年,在過去三年中,我全力以赴,推出的十二檔雙個展,內容除了攝影,還有繪畫、建築、民俗調查、慈善事業、科學研究、魚拓,日治時期的台灣繪本⋯⋯想跟你分享的是,我工作得好愉快!有幸遇到胸襟開闊、眼光長遠的江聰淵市長,讓我在這段日子以來受到從市民代表會到市公所同仁的盡力協助,得以免受任何形式的干擾,一心一意、盡情發揮,按照自己的步調與理想實現一樁又一樁的心願。縱使經費不寬裕,我也幹得渾身是勁兒!春明兄啊,您我雖已年紀一把,但老驥伏櫪,在此階段仍能朝著理想之火添薪送柴,不能不說是難得的福報。您可知道,近來有多少人擔心您就此歸隱,又有多少人因一個好消息而為之振奮:宜蘭市熱烈歡迎您來長駐,江市長已在著手籌辦相關事宜,為您找活動空間了。春明兄啊,期盼您的到來,期盼有生之年與您攜手奮鬥,相視而笑。
【華爾街金童解密5】偏保守固定型收益 劉奕成購屋自用名下只有一棟
「在美國的那幾年,我買了REITs(不動產信託,類似封閉共同式基金)、股票、固定型收益公債;回台灣也做定存,還買了台積電股票,放著放著,現在一張都可以變成40、50倍價值。」劉奕成自認採取保守型投資,購屋置產也不在他的理財計畫中。「我購屋只考量『自住』,不會特別投資房地產。」名下只有一棟房產的劉奕成,卻投資過電影《海角七號》、音樂劇和資助劇團演出,也曾贊助過文學雜誌等,「這單純是個人喜好,不是想來說要賺錢,能夠損益兩平就很滿足了。」劉奕成笑著說。「我讓自己前半生認真存錢,後半生則是開心地花錢。」49歲的劉奕成,現在的理財以存退休養老金為主,買股比例從薪水的一半,降到17%左右。劉奕成鼓勵年輕人理財,先追求生活損益兩平,還要選擇提撥勞退及建立儲蓄習慣,並從買零股開始學習投資。(圖/馬景平攝)與其說劉奕成重投資,不如說他重感情。劉奕成的臉書朋友超過五千人,其中有大提琴家張正傑、區塊鏈新創公司奧丁丁集團董事長王俊凱,無法再加新的朋友。看他的臉書發文篇篇流露出喜悅與思愁,想念過世兩年的父親背影,力挺友人「大棒」,也就是區塊鏈商轉奧丁丁王俊凱,憂煩論述產業出路。當收到大提琴家張正傑頒贈的感謝狀時,他寫著這是「人生成就達成。我想我沒有什麼不同於他人之處,要是有,就是我比較重感情。」句句盡是心坎裡溫柔與感傷,也是朋友眼中道地的文青。劉奕成被父親與兄長牽著。大二時他見父親生意失敗的經歷,促使他力求上進。(圖∕劉奕成提供)現在家人和他都覺得當年投資『教育』的決定是對的,「金錢不是萬能,就像他說「當年說走就走,現在只想留。還好這些年學到最深刻的是「慢」,慢慢深呼吸一口氣,留給人予空間和時間,水到渠成,再往前。」這是劉奕成給現在的自己寫照。這位「純網銀國家隊」的領隊,也在他的臉書上自我簡介寫著:「除了初心,我全不記得了!」(全文完)在美國拿到MBA碩士學位後,劉奕成到投資銀行擔任商品交易員,販賣貴金屬及原油,也曾做過信用衍生性商品。(圖∕劉奕成提供)關於劉奕成:只購置一間房產觀30歲以前可以選擇租屋,先把較多的薪水金額拿去投資自己的學習課程、買股票等,而他購置房屋只考量「自住」,不會特別推薦投資房地產,至今其個人名下只有一棟房屋。劉奕成第一次買房是在20多歲,以美國工作簽約金添購台北市區一棟20多坪房屋給父母住,之後於不同生涯規劃時期換屋僅維持一棟房產,目前和母親、妻子、兒子居住之外,未來退休養老,會選擇逆抵押房貸款作為其現金流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