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董事會
」 文化大學華夏科大捐贈台科大恐破局 教長說分明
少子化嚴重衝擊高教版圖,近來不斷傳出公私併校相關難題不斷,其中包含華夏科技大學有意捐贈剩餘財產給台灣科技大學,但消息提前曝光,此起合校案恐不易往下走。潘文忠今(17)日接受電台專訪再度說明,強調不是台科大提前放話,但兩校仍處於交換意見階段,尚未提出正式計畫。華夏科大與台科大合併案,由台科大學生會提前把消息對外公布,引起華夏科大極度不滿。主持人周玉蔻詢問,是否由台科大故意對外放話?如此發展下去,兩校合併是否會破局?潘文忠說,「有沒有破局,要看彼此的態度」,主要還是得依照兩校想法與意願來走,教育部絕對不會強迫。另外至於文化大學方面,由於董事會今年年初改選,由台大校長管中閔、成大校長蘇慧貞等人出任董事,並獲得教育部通過,不過兩人到任僅3個月便閃辭,至今未說明細節原因。而其中問題不斷,5月董事會又傳出人事分裂的消息。周玉蔻認為,管中閔與蘇慧貞的任命案「很政治」。潘文忠說,文大董事會的情況,還是要持平從教育面來看待問題。對於兩名校長出任董事,教育部雖斟酌一段時間,不過還是希望借鑑兩人的辦學經驗,協助文大穩定發展。
文化大學人事大異動 「管中閔任董事」教育部:正在審核中
文化大學傳出高層人事大異動,原校長徐興慶不續任,由副校長王淑音出任代理校長;董事方面則邀請台大校長管中閔、成大校長蘇慧貞與前教育部長吳清基等人擔任。校方對此低調不願說明,但有關人士證實相關訊息皆屬實。教育部回應,董事資格正在審核當中。文化大學老董事長張鏡湖身故後,董事長懸缺已久,董事會與高層人事動態深受各界矚目,最後在今年8月士林地方法院裁定,由台大前副校長、大氣系教授陳泰然擔任該校第18屆臨時董事長,不過校友會仍無法接受,9月底召開記者會大力抨擊,家族與校友兩派仍僵持不下。由於董事會混局連帶影響到校內人事,文大校長徐興慶5月已表明不續任,確定由副校長王淑音二度出任代理校長,董事方面則邀請台大校長管中閔、成大校長蘇慧貞與前教育部長吳清基擔任。對此,管中閔態度十分低調,僅表達建議詢問法院指派的董事長陳泰然;蘇慧貞未接聽電話;吳清基則說,確定有洽談過此事,但目前尚未接到通知,強調只要是正派經營辦學,都會認真協助把學校辦好。對於校內高層人士異動,校方態度十分低調,不願對外回應,但有關人士證實相關訊息皆屬實,並且新董事名單正待教育部核定,不過董事一職並無給薪,因此沒有違法兼職問題,學校已將名單送至教育部審核中。教育部回應,文大董事會因任期屆滿,於110年11月10日召開會議改選第19屆董事。教育部已在11月17日收到學校會報送改選資料,刻正依《私校法》等相關規定審核其程序及董事資格。至於兼任董事是否涉及法律爭議,教育部說明,國立大學校長為《公務員服務法》適用對象,如擬兼任私立學校董事,應依相關規定報經本部許可。言下之意即為沒有違法。
士院法官遭控擺爛不結案 積案一年當沒事、司法院不管?
今年3月23日是士林地方法院舉辦「國民法官」模擬法庭的日子,總統蔡英文為表示對「國民法官」新制的重視,在司法院長許宗力、士林地院院長蘇素娥等人陪同下,親臨士院旁聽,現場司法高官雲集、好不熱鬧,不過在士院風光辦活動的背後,卻有一件爭議已久、可能影響2萬多名大學生受教權案子,還躺在士院法官陳菊珍的檔案櫃裡,那就是至今延宕一年,仍不結案的文化大學董事會爭議案。提到陳菊珍,不少資深法官和律師都對她持保留態度,她曾在審理前憲兵中將陳筑藩共諜案時,竟讓陳走法官通道、躲避媒體採訪,讓輿論為之譁然,而她不管在民庭還是刑庭擔任法官期間,結案品質和速度都有爭議,讓法界印象深刻。文大法學院前院長許惠峰律師指出,陳菊珍擔任「教育部聲請選任文大臨時董事代行董事長職權抗告案」受命法官,從去年7月20日收案後,至今快滿一年了,在案件利害關係人和律師多次遞狀催促下,遲遲不結案,甚至一度不讓律師閱卷。此外,所有案件相關人士前後共遞了10份書狀,陳菊珍仍置若罔聞,就是不結案,直到最近向士院院長蘇素娥檢舉後,她才「動一下」,要求利害關係人陳述意見。不少法界人士認為,本案性質上是「非訟事件」,法官拖一年不裁定,在總統蔡英文和法院許宗力強調的司法改革口號下,備感諷刺。陳菊珍的消極不作為,急壞了不少文大董事會成員,因為文大董事任期到今年4月6日屆滿,依法須在4個月內選出新董事,但文大原有11位董事,前董事長張鏡湖過世後,剩下10人,表決校務事項時,經常出現5比5僵局,如不趕快委任臨時董事,8月6日前還是開不了會,校務又要繼續停擺,恐將影響文大2萬多名學生的受教權。許惠峰指出,司法獨立不代表可以司法怠惰,文大董事任期爭議已嚴重影響校務,教育部也知道,所以提出臨時董事名單,但陳菊珍視而不見,案子拖了一年不處理,「難道司法就讓一個怠惰的法官決定一所大學的命運?」
從公共化立場看待文大董事會爭端
109學年度在學學生高達2萬4千餘人,位居全台學生人數排行榜第4名的文化大學,最近董事會爭端再起,再度躍上媒體版面。參酌私立學校法的立法意旨,促進多元健全發展,提高其公共性及自主性,以鼓勵私人興學,並增加國民就學及公平選擇機會等,這些俱為私立學校被期待發揮的機能。承此,有關文化大學董事會爭端,尤其宜從公共性立場審慎思辯。 析言之,私立學校依法其性質為財團法人,本質上就具公益性,並受到相關法令嚴密規範。就私校董事會的選舉而言,本應由現任合法的董事推舉下屆董事。全台灣其他性質的公益性財團法人,選舉下屆董事,亦僅有現任董事有選舉權。因此,董事會問題癥結在於,其成員是否具代表性以及能否公正健全行使職權?是否有具有社會公望的校友擔任董事?進而能發揮襄助校務發展的效果。 私立學校的校產,本屬財團法人,並無由家族個人私有把持的法律依據。近來幾則在論述文化大學董事會爭端時動輒冠上「改革派」、「家族派」字眼的相關報導乃至評論,難謂公允。況且董事會乃合議制,只要董事會成員及結構沒有問題,所做的決定符合學校利益,除非有違法掏空情事,否則實難僅憑董事會成員有創辦人親屬,即能遽然指摘有所謂「私有化」,甚至已由所謂「家族派」掌控云云。總之,私校的公共性,重點在於董事執行職務時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理念以及為國家培育英才的具體決策,至於是否與創辦人有親屬關係,並非監督私校辦學重點,若干論者單憑董事會成員身份無端指控家族派與校產私有化情事,恐有混淆視聽之虞。 回到問題的本質來看,文化大學董事會爭端基本上是個很單純的法律問題,所謂「家族派」、「改革派」之爭,大抵是被刻意操弄的假議題。董事會的決議本來就是合議制,原則上多數董事的決議即可代表董事會的意志,文大董事會先前2位涉及掏空爭議的董事,既已於107年間經過多數董事同意將其解任,縱然暫時取得假處分裁定,然其裁定所保護的乃是其「任期內」得以執行職務的「暫時性措施」,並未認定董事會的決議無效。故於「任期結束後」,原假處分裁定之效力,當然不包含在內。換言之,當時為裁定的法官當然無法事先預料多年後的董事會竟然未能在任期內推選出新任董事,故裁定之效力當然不及於「任期後」,2位先前被解除董事職務者,即於任期屆至後失去假處分之保護傘,此乃當然之理,試問:已遭解除董事身分者,焉能代表董事會決定下屆董事? 總而言之,私校公共化的精神,在於私校董事是否確實有辦學之理念及為國培育人才的胸襟,而非只是單純享受權位,濫用權力,甚至利用各種表面合法的手段圖謀個人之私利,此才是監督私校辦學之重點,董事身分為何?與辦學是否善盡職責並無關聯,倘若單純以身分作表面判斷,不僅對於私校創辦人親屬做出歧視性的不合理評論,反將模糊了監督私校辦學的焦點。
文大校友總會理事長黃有良遭罷免 董事長懸缺兩派角力再起
文化大學董事長難產,問題還未解決,最近兩派董事又因「董座」大位互相角力,昨(19)日文大校友總會召開會議,進行現任理事長黃有良罷免案,最後以18票比1票通過。由於黃有良身兼文大董事,加上不久前他才發出信件,點名前董事長張鏡湖之女張海燕謀奪董事長之爭胡作非為。此次他遭罷免,似乎讓文大董事會兩派角力煙硝味濃。根據了解,8月12日當天,時任文大校友總會理事長的文大董事黃有良以他署名,寫了一封「忠奸之辯」的信件給全體華岡人,信中直指張鏡湖之女張海燕是真正亂源,為奪董事長之位,「以權謀私、胡作非為」,更製造掏空校產等謠言說。呼籲在私校大學「自治」精神和創辦人遺願下,讓董事長合法產生。針對黃有良的指控,張海燕今日也發出1份6頁聲明稿澄清,指父親張鏡湖過世後,自己不斷遭到抹黑,也重申2年多前發現部分董事未將校產回歸學校,已請求司法進行協助調查,並附上相關文件來佐證。聲明稿最後,張海燕也態度強硬,「姑息就是魔鬼的幫兇!我將捍衛師生權益,絕不妥協!」
文大董事會流會 上百教職員恐領嘸薪水
文化大學上午召開董事會,審議文大及附設幼兒園109年度收支預算及補選董事長事宜,不過只有張海燕等5名董事到場,因此流會,由於董事長之位懸缺,從8月份開始全校百名教職員薪水發放成問題。以張海燕為首的董事發出聲明稿,期盼另外5位董事,能共同在8月13號開會,讓校務正常營運。根據了解,上午10時許文化董事會上,只有張海燕、彭誠浩、白省三、蔡政文及王寶輝等5人出席,另外5位未到場,因而流會。由於此次議題審議文大及附設幼兒園109年度收支預算,將影響到從8月份後到明年,一整年度的百名教職員薪水發放;為此,張海燕等董事發出聲明稿,希望8月13號再次召開董事會,呼籲董事出席,讓校務營運能夠正常。其實,文大前董事長張鏡湖去年過世後,董事會2派角力不斷,爭搶董事長之位,教育部原本打算介入,以官派方式解決爭議,但日前遭法院駁回。教育部提出抗告,此舉是為了維持文大校務正常運作。
陽明山大亂鬥1/董事會派系爭權殺紅眼 文化大學萬名師生恐「哭夭」
文化大學董事長張鏡湖去年11月25日過世後,董事會兩派對立嚴重,造成新任董事長難產,而派系恩怨,使得文大收不到大忠館美食廣場每年近千萬租金,而是校內另一個「華岡興業基金會」子公司「長泰」所收取,但長泰因違法設立遭撤銷,等於美食廣場無人管理,隨時可能關門,文化2萬5千多名學生將來吃飯成恐成問題。「下個學期開始,文化的學生可能會沒飯吃。」就讀新聞系的Tom表示,最近聽到消息,因學校鬥爭牽涉產權問題,大忠館美食廣場隨時可能關門。他想起大忠館過去曾拉布條寫著「華岡興業之產權禁止進入」,擔心大人的鬥爭將危及到全校師生吃飯權益。多名學生因為擔心下學期可能會「斷糧」,憤而向本刊投訴文化大學董事會之間的爭紛,竟波及無辜的學生。(圖/張文玠攝)政治系大三學生Jack說,文化位處陽明山上,地狹人稠,每次吃飯總是萬人爭食,「比7月半大拜拜還可怕」。他說美食廣場共3樓層、有20多家廠商業者,提供各式餐點,不用外出就能解決民生問題。「希望學校紛爭不要連累無辜學生!」Jack直言。本刊調查,大忠館產權不屬於文化大學,而是隸屬「華岡興業基金會」。特殊的是,「華岡興業」設立用意是輔助文大辦學,籌措資金;「華岡興業」名下因此擁有學校「大忠館」及「大慈館」。根據內部人士指出,目前「華岡興業基金會」由執行董事張冠群把持,他同時也是文大董事會中的「反張派」,打算以大忠館美食廣場合約醞釀另一波風暴。面對外界指控,本刊記者多次聯繫張冠群,都未聯絡上他本人。記者嘗試聯絡其子張家基,並透過FB、IG等方式留言,同時致電「悠達天下」公司,接電話的一位女子表示,張總經理已經下班,無法聯繫上本人。中國文化大學,創建於1962年,創辦人張其昀博士曾任教育部長,多年辛苦辦學,成為私校著名品牌。(圖/報系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