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瞳劑
」 近視 散瞳劑 白內障 角膜塑型片 視網膜剝離國中生嚴重畏光急送醫! 檢查竟是「散瞳劑濃度過高」
許姓國中生在戶外活動時,出現畏光和流眼淚的情況,於是緊急就醫。經光田綜合醫院大甲分院眼科部主任李致名醫師問診後發現,該名國中生使用了中濃度散瞳劑控制近視,致使雙眼過度畏光,影響戶外運動。視力保護 減少高度近視引發併發症風險在現今醫療技術中,已有多種近視防控方法,然而許多家長對高度近視的潛在風險仍認識不足。李致名醫師指出,高度近視不僅會導致視力模糊,同時與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剝離等眼疾有密切關聯。因此,從兒童階段預防高度近視,至關重要。雖雷射手術能矯正成年後的視力,但無法修復由高度近視引發的眼軸增長。現階段的防控措施應聚焦於兒童和青少年的視力保護,減少未來高度近視引發的併發症風險。長效型散瞳劑、角膜塑型片 多種方法避免近視加重李致名指出,常見的防控方法包括各種低至高濃度的長效型散瞳劑、角膜塑型片、日拋週邊離焦軟式隱形眼鏡和週邊離焦眼鏡等。長效型散瞳劑可根據年齡、近視加重風險及速度、畏光及模糊副作用的程度,而使用不同濃度預防及治療;角膜塑型片為夜間佩戴,通過硬式鏡片調整角膜形狀,防止近視加重;日拋週邊離焦軟式隱形眼鏡和周邊離焦眼鏡則為日間配戴,都證實可有效控制近視加重。閱讀拼圖、玩樂高恐加重近視 應多增戶外活動機會在充斥3C產品的現代,家長對近視的迷思層出不窮。許多人認為僅僅減少3C產品使用就能避免近視,實則長時間的近距離用眼(如閱讀、拼圖或玩樂高等)也會加重近視度數。家長應合理安排孩子的活動時間,盡量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適時凝視遠方或閉眼休息,放鬆眼睛睫狀肌,有助於延緩近視惡化。此外,增加戶外活動也非常關鍵,因陽光中的自然光線,能促使視網膜分泌多巴胺,從而抑制眼軸增長,有效減少近視進一步加重的風險。視力檢查不可少 及早防治是關鍵李致名醫師強調,及早進行視力檢查和防治措施,是避免高度近視及其相關眼疾的關鍵。對於沒有近視的孩子,應保持良好的視力習慣,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期望在18歲前維持良好視力;而對於已經近視的孩子,則需積極採取防控措施,減少度數加深成為高度近視及各種相關眼疾的風險。
10月新制上路!「行人優先區」按喇叭開罰 新冠、流感疫苗齊開打
時序進到10月,有多項新措施上路,攸關民眾權益,其中包括醫療險保單「實支實付」上路、「行人優先區」上路等,《CTWANT》整理出新資訊,帶大家一次看。【醫療】●醫療險保單「實支實付」上路改革正式上路前,不會溯及既往,改革上路後新的實支實付險保單,會在保單條款中約定損失分攤原則,全面正本理賠,花多少賠多少。●牙科診所處方箋藥品須明確標示為提升民眾就醫用藥之可近性,健保署與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及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達成共識,自今年10月起於牙科診所試辦,將處方箋的各項藥品,明確標示「可替代」或「不可替代」,並規劃明年起牙科診所處方簽應標示藥品之成分名,以方便民眾就醫用藥,落實分級醫療。●新冠、流感疫苗同步開打「左流右新」疾管署表示,今年度新冠、流感疫苗將同步於10月1日起分階段開打。第1階段自10月1日開始,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等11類對象;第2階段自11月1日開始,新冠疫苗為出生滿6個月以上對象(未列於第一階段者),流感疫苗對象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擴大孕婦人工流產納愛滋篩檢疾管署表示,為降低愛滋病毒(HIV)母子垂直感染風險及強化女性愛滋篩檢,促進潛在感染者及早診斷及早治療,自今年10月1日起,將孕婦全面提供愛滋篩檢計畫擴大,將人工流產者亦納為公費愛滋篩檢服務對象,增進女性健康。●散瞳劑健保給付擴大至18歲以下延緩近視的阿托品散瞳劑給付對象放寬,從原本的12歲以下兒童擴大到18歲以下青少年,預計新增6000至8000名青少年受惠。【交通】●高風險駕駛換發1至6年短期駕照交通部為強化高風險駕駛人駕照管理,修法發布自今年10月31日起,受駕照吊銷禁考處分6年以上重新考照者、受吊銷禁考處分未達6年重新考照者、受吊扣1年以上或吊扣未達1年者,應參加道安講習及結清違規罰鍰,並律定須在6年觀察期間換發短期駕照,依違規程度,如民眾在禁考期間後,重新考領駕照時,將分別核發或換發1、2、3或6年之短效期駕照。●「行人優先區」禁按喇叭藍底白字「行人優先區」10月1日上路,汽機車車速不得超過20km/h,超速者將收到1200元~2400元罰單,嚴重違規,最高可罰3萬6000元;同時也禁止按喇叭驅趕,罰金300元~600元。
10月上路新制內容曝光 新冠流感疫苗開打、高風險駕駛換發「短期駕照」
目前時序已經走到9月最後一天,從明日10月1日起,我們的生活中又會出現許多新式規定,其中以「行人優先區」的新制度影響最鉅,用路人在行經學區、商圈時要特別注意。除此之外,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也同時開打,為方便民眾辨識,疾管數還提供不同顏色的旗幟方便民眾辨識。而《CTWANT》也整理這些新資訊,方便民眾理解。在交通方面,「行人優先區」新制將正式上路。交通部修訂「道路交通安全規則」,在學區、商圈等特定路段設置行人優先區。在這些區域內,車速不得超過20公里,一般超速最高可罰2400元,嚴重超速最高可罰36000元。特別注意的是,行人可在道路全寬通行,不需靠路邊行走,而汽機車若按喇叭驅趕行人,將面臨300到600元罰款。交通部強調,這些優先區不會設在主幹道上,而是由地方政府或公路局規劃。另一項與交通有關的新制是高風險駕駛的管理,自10月31日起,高風險駕駛將依違規嚴重程度被強制換發1至6年的短期駕照。公路局警告,未依規定申請換發導致駕照逾期的駕駛,將被處以1800元至3600元罰鍰,並禁止其駕駛。在醫療方面,新冠JN.1疫苗和流感疫苗將從10月1日起分階段開打。疾管署為3,843家合約院所提供不同顏色的旗幟,以便民眾識別:藍色旗幟代表同時提供兩種疫苗,紫色僅提供流感疫苗,綠色則僅提供新冠疫苗。為方便民眾接種,11月起全聯和大潤發等賣場也將設立接種站。在肺癌治療方面的第3代標靶藥「泰格莎」(Tagrisso),也將擴大給付範圍,新增3B期患者的第1線治療,預計惠及4000人,但也將使健保年支出增加80億元,創下單一藥品年支出最高紀錄。除此之外,延緩學童近視的阿托品散瞳劑給付對象也有所放寬,從原本的12歲以下兒童擴大到18歲以下青少年,每4週可處方1瓶。預計新增6000至8000名青少年受惠,健保年支出將增加160萬至210萬元。此外,為降低愛滋病毒母子垂直感染風險,自10月1日起,人工流產者也將納入公費愛滋篩檢服務對象。在觀光振興方面,交通部觀光署推出「振興花蓮3.0版」計劃。針對花蓮大型活動期間,自由行旅客住宿第一晚補助1000元,第二晚可獲得1500元補助,最高補助總額達2500元。團客部分也將放寬補助團數上限為10團。最後,外送平台foodpanda將於10月推出「第三人責任保障」,設立專屬LINE帳號簡化理賠程序。同時,該公司響應交通部「道安總動員」計畫,邀請外送員擔任「道安守門員」,即時回報道路狀況。
女大生戲水戴隱形眼鏡! 海水灌入泳鏡她右眼角膜「破一大片」
炎炎夏日就要到來,許多民眾喜歡到泳池、海邊戲水消暑,日前有一名22歲女大生到墾丁海邊戲水,因為雙眼近視500度,女大生就配戴隱形眼鏡和泳鏡戲水,未料過程中海水灌入她的泳鏡內,導致女大生右眼疼痛、視力不清,當她就醫後發現,視力僅剩0.1,且女大生的右眼上皮細胞還有很深的一大片破洞。根據達特楊眼科聯盟執行長洪啟庭表示,這名22歲女大生日前到墾丁戲水,不過她在玩水過程中,有部分海水灌進泳鏡內,約3個小時後,她的右眼出現疼痛、視力模糊等症狀,女大生於是立即上岸拿掉隱形眼鏡,但雙眼仍不斷地流淚,甚至有看不清眼的情況。女大生於是立即就醫,檢查時發現左眼正常,但是右眼最佳矯正視力只剩下0.1,而且在裂隙燈下,除了有右眼角膜水腫,最嚴重的是右眼上皮細胞有一塊很深的破洞,推測可能是海水的鹽分過高,導致角膜脫水,長時間下來形成角膜破皮。據洪啟庭表示,這名女大生幸好有即時就醫,而海水中的病原體並未從破洞進入,釀成更嚴重的眼內炎,他事後開立散瞳劑以避免發炎反應產生組織沾黏,另外給予較強效的消炎與抗菌的眼藥水,讓角膜水腫消失,同時減少二次感染。這名女大生每隔兩天回診,隔了一周後角膜水腫消失,10天後嚴重破損的上皮細胞也完全長好,右眼視力終於恢復。洪啟庭也表示,海水是公認是不乾淨的水源,而游泳池則是使用者眾多,由於部分下水游泳者的衛生習觀不佳或是有皮膚病等,也因此這兩種水源常被發現有屬於糞口感染的病毒,接觸後輕則腹痛、拉肚子、嘔吐、發燒,嚴重者有敗血症,甚至死亡。洪啟庭也提醒,以上的病原體,也多少會造成眼科疾病,尤其只戴隱形眼鏡,更容易有角膜炎等,若有近視,最好不要配戴隱形眼鏡下水,而是選擇有矯正度數功能的泳鏡,因為隱形眼鏡在水中,發生眼睛感染的機率,是平時的8倍之多,戴泳鏡則可預防水中生物侵襲眼睛。
台灣兒少近9成近視 角膜塑型片夯!醫提醒「定期追蹤防角膜潰瘍」
台灣近視高居世界之最!國際近視研究學會2020年資料顯示,全球近視人口約在30%,臺灣18~24歲者每100人就有73人近視,18歲以下青少年近視盛行率約87.2%,被列為世界近視前三名!國健署統計顯示,106年兒童青少年在國三已達89.3%;高度近視兒童青少年 (度數>500度),小六有10.3%、國三竄升到28.0%,台灣兒少高度近視比例直逼1/3。中醫大附醫眼科醫學中心謝宜靜醫師指出,近年全球疫情間大家都缺少戶外活動,台灣不論老少近視度數都有快速加深的趨勢,採用近視雷射、角膜塑型片矯正等都是治療近視的選項,然而成人與兒童治療近視方針不同,在選擇近視治療時必須與醫師進行詳細評估,以保護自身的角膜安全。謝宜靜醫師表示,年紀滿18歲的成人,在眼角膜健康的前提下,皆可考慮近視雷射手術,由於角膜的結構非常脆弱,近視手術與矯正,謝醫師提醒需經由角膜專科醫師執行手術,除了熟悉角膜結構,也能儘早處理相關併發症,例如表皮癒合不良、發炎、感染等狀況,才能提供術前、術中、術後嚴謹安全的照顧。29歲的陳小姐,近視700度,下班閒暇喜愛投入潛水活動。但戴隱形眼鏡下水又要承擔感染風險,至中醫大附醫眼科醫學中心諮詢近視雷射,在謝宜靜醫師的評估建議下接受SMILE Pro (全新全飛秒近視雷射),於今(113)年農曆年後接受手術,術後第一天雙眼裸視即可到1.0,可正常上班,術後第七天雙眼裸視可到1.2,可以完全擺脫近視束縛、自在潛水!謝宜靜醫師說,施做雷射手術時,最擔心眼球定位時眼球移動產生位移,造成雷射位置偏移影響成果,中醫大附醫近視雷射中心備有最新式SMILE Pro (全新全飛秒近視雷射)及trans-PRK (全自動導引零接觸近視雷射),以SMILE Pro雷射時間快,單眼平均僅需8~10秒,代表病人需要保持眼球注視的時間變短,因此,術中發生眼球偏位的風險也會降低,對於容易敏感緊張、怕眼球亂動的人來說,是一大福音。另一特點是加入視軸與散光軸輔助導航的功能,讓整體精準度提高。謝宜靜醫師進一步指出,SMILE Pro利用雷射在角膜內掃瞄出近似超薄隱形眼鏡的形狀,稱之角膜透鏡,醫師取出角膜透鏡,讓角膜呈現凹透鏡的形狀,達到視力矯正效果。另一個案為8歲的星星,小小年紀近視達150度,一開始遵照醫師指示,每晚點低濃度長效的散瞳劑來控制近視度數增加。醫師除了糾正星星趴著寫字、滑手機的壞習慣,也建議星星多去室外跑跑跳跳、曬曬太陽、舒緩用眼過度問題,一年後仍發現星星近視度數又增加100度。苦惱的父母經過與謝宜靜醫師討論後,選擇角膜塑型片治療,中醫大附醫耗費整個下午,精密確認散瞳度數、眼球構造檢查及角膜特殊檢查,與一系列鏡片試戴,檢查星星角膜與鏡片是否合適。治療一年過後,星星不僅度數沒有增加,也沒有出現角膜的併發症。謝醫師仍然提醒,各式各樣的近視控制至少要到15歲,希望星星及同接受近視治療的學齡兒童都能努力堅持視力控制,也需持有兒童眼科專科的醫師來治療,確保角膜安全。謝宜靜醫師說,角膜塑型片及近視雷射均與角膜接觸,若無定期追蹤或及早處理,可能產生角膜炎甚至角膜潰瘍等嚴重併發症,需轉診至醫學中心做進一步處理,若未及時發現及處理,常造成不可逆的視力傷害,門診中亦不乏遇有配戴塑型片後,造成嚴重角膜潰瘍,至謝宜靜醫師門診時眼睛又紅又痛,視力只有0.08,根本無法上學,細菌培養結果為綠膿桿菌感染,幸好經過治療後能恢復到1.0,但因角膜結疤,也無法再配戴塑形片了。謝宜靜醫師呼籲,近視是疾病,須及早防治!高度近視容易產生早發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病變,有10%可能導致失明。除了減少3C產品使用外,更要增加戶外陽光接觸時間及注意用眼習慣,國際近視研究學會2021分析歸納了幾種控制方式,包括行之有年的長效散瞳劑、角膜塑型片(夜戴型硬式隱形眼鏡),及新興的軟式多焦點隱形眼鏡、光學離焦蜂巢式鏡片,都可諮詢醫師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全台逾7成小六生近視! 眼科醫曝:約5成家庭未落實近視「控制」
近視被世衛(WHO)列為全球「流行病」,預估到2025年全球將有50%的人罹患近視。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幼兒園小班近視盛行率為6.9%,小一時達到19.8%,小六更大幅增加到70.6%[i]!台灣近視病醫學會執行長吳佩昌表示,根據調查,發現5成家長沒讓孩子進行近視控制,且高達9成家長未及時帶孩子到眼科檢查。度數>500度 1/5機率恐失明吳佩昌指出,近視度數會逐年增加,從幼兒園開始到國中近視,平均每年近視度數會增加約100度;上了高中後約每年增加50度。而高度近視後(度數>500度),易產生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病變,甚至有1/5有失明風險。台灣近視病醫學會透過線上民調,蒐集3000份家中有6至15歲學童的家長,針對家中學童近視狀況進行分析。受訪家長中超過5成的家庭,兒童罹患了近視,且9成以上近視度數已經超過100度,甚至有高度近視兒童(度數>500度)的家長人數將近100位!從調查結果發現,雖然多數家長有近視控制的觀念,但隨著科技進步,大眾對新的近視控制技術認知度不足。僅5成家長帶家中學齡兒童進行近視控制,且只有1成家長有根據國健署建議,在3歲時帶小孩到眼科檢查,顯見近視對兒童的重要性並未普遍被家長重視。近視控制 vs 近視矯正有何不同?吳佩昌表示,台灣自2018年開始推動近視病防治,2022年與2017年相比,高三高度近視人口以下降12%,便是因為台灣已正視近視是一個疾病的問題,也相對應的提出有效的保護眼睛政策。以台灣2300萬人口來說,減少10%人高度近視,等同於減少上百萬人的失明風險。由於近視無法逆轉,兒童應於適當年齡開始做近視控制,而非單純近視矯正,以免度數飆升,發生嚴重眼睛併發症。近視控制配戴傳統鏡片或隱形眼鏡,矯正近視的度數,達到視力清楚的效果。但視力矯正並非治療控制,度數仍然會持續惡化與增加,不良的用眼習慣更會加速惡化。近視矯正經由醫師診斷進行近視矯正,包括低濃度散瞳劑藥水、角膜塑型術,也有加入新光學技術的治療性鏡片或日拋軟式治療性隱形眼鏡,可以在矯正近視的同時,減緩近視度數增加的速度。護眼三要123定期就醫檢查。每日盡量 2 小時戶外活動時間。用眼 30 分鐘休息 10 分鐘。吳佩昌呼籲,若小朋友真的近視了,及早開始就醫近視控制,愈能減緩近視度數增加。家長除了注意兒童平日作息,盡量每天有2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並有充足的睡眠時間跟均衡飲食之外,特別要注意小朋友用眼時間跟看書的姿勢,保持眼睛與書本35至45公分的距離,用眼30分鐘也要記得休息10分鐘。[i] 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45
近視雷射矯正就好? 醫提醒年少不控制4病變機率增
台灣是近視王國,國人近視比率和香港、新加坡居全球前三名。近年不少人接受近視雷射矯正,但醫師提醒,即使矯正了視力,罹患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的機率仍高於一般人,青光眼、白內障也可能提早發生,提醒家長勿放任兒童近視失控,應積極控制。眼科醫師陳夢柔表示,亞洲國家學童課業壓力大,可能從早到晚都在讀書,加上近年電子產品盛行,據2019年兒童福利聯盟調查資料,小孩擁有第一支手機的平均年齡為10歲,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之下,近視比率普遍高。冠疫情期間,大量螢幕學習更增加了近距離用眼時間。眼科醫師賴紫庭表示,全球各國都出現「隔離近視症候群」(The Rise of Quarantine Impact),俗稱「宅近視」(Indoor Myopia);香港最新調查,疫情期間6到8歲兒童近視比率增加50%,對於年紀較小的影響更大,近視發生年齡大幅提前。台灣國小學童近視率也爆增,111學年度突破45%,國中生視力不良率則是73.16%,高中生更甚,來到81.61%。陳夢柔提醒,近年國際上普遍認定近視是一種疾病,根據國外研究,近視超過500度的人,日後青光眼、白內障提早發生率是一般人的3倍和5.5倍;近視700度以上的人罹患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的機率,更足足高出44倍和127倍。她強調,近視會造成眼軸拉長變形、視網膜變薄,即使長大後接受近視雷射矯正,但仍有潛在疾病風險。賴紫庭分享,近視控制的黃金期落在3到18歲,每年可能增加100到150度,9年下來可能就超過900度,相當可觀。大部分家長仰靠散瞳劑幫孩子控制近視,不少人覺得戴眼鏡會造成近視增加,但現在隨著醫學進步,近視控制眼鏡除了能幫助小朋友看得清楚以外,也有控制近視的效果;另外像是增加戶外運動、塑形片、近視控制日拋等,都可作為控制考慮的方式之一。
遠離高度近視!控制度數新利器「周邊離焦+變色」 減少散瞳劑畏光不適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除了避免近視產生外,抑制近視度數加深也很重要。知名眼科診所醫師陳彥伯指出,尤其學齡期的孩子,正好是度數增加最快的一個階段,需要特別注意近視的控制,研究統計也指出近視平均每年會增加75至100度,此時如果未積極控制近視的加深,很容易變成高度近視(500度)。現在除了傳統眼鏡鏡片外,還有周邊離焦鏡片、角膜塑型片、學童專用日拋等,陳彥伯醫師表示,周邊離焦鏡片現在有變色鏡片,可以減輕使用散瞳劑的畏光不適。而親子部落客心媽也帶著大女兒筠心出席眼科診所記者會,以親身經歷分享近視矯正的選擇。近視加深有「這些」風險 度數控制方法如何選擇?近視不只會影響視力,可能還有其他眼疾風險。陳彥伯醫師表示,根據流行病學研究,近視有5%會發展成高度近視,高度近視會增加早發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部病變等風險,嚴重甚至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視力損害,目前常見的近視矯正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光學矯正」。「藥物治療」主要是使用長效型散瞳劑。陳彥伯醫師提到,長效型散瞳劑濃度越高控制效果越好,但是其副作用(如:畏光、看近不清楚等)也會隨之越加明顯,此外看遠看不清楚時,還需搭配其他光學矯正方式。在「光學矯正」上,除了傳統眼鏡鏡片外,還有最新的「周邊離焦」。陳彥伯醫師說明,一般光學矯正的周邊成像會在視網膜之後,眼睛會隨之調整漸漸使眼軸增長,而所謂的「周邊離焦」是透過光學矯正,讓中心焦點落在視網膜上,讓周邊焦點落在視網膜前方,可抑制眼軸過度拉長、減緩近視加深的速度。目前新一代近視控制的方法,包含周邊離焦鏡片、角膜塑型片、學童專用日拋都運用類似周邊離焦的原理控制近視。陳彥伯醫師表示,角膜塑型片、學童專用日拋都會接觸眼球,建議在9歲以上使用,但周邊離焦鏡片沒有年齡限制,也適合不喜歡侵入感的患者,因此民眾可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控制度數。周邊離焦鏡片不與眼睛接觸 變色鏡片還可改善畏光像親子部落客心媽就提到,大女兒筠心小學六年級在學校做視力檢查時,就發現兩眼都有100度的近視,而且上課要看清楚黑板上的字相當吃力,因此心媽決定帶孩子到眼科診所進行評估,在詳細了解各種矯正方式後,決定讓孩子驗配周邊離焦鏡片。心媽表示,周邊離焦鏡片不會與眼睛直接接觸,也沒有異物感,更沒有清洗保養的問題,女兒升上國中課業變重了,但今年回診時度數仍維持得很好,幾乎沒有增加。筠心也分享到,現在配戴周邊離焦鏡片後,看遠相當清楚,黑板的字也不再模糊不清,沒有感到任何不適、不舒服,只有一開始因為戴眼鏡睡覺前、洗澡前要拿下來有點不習慣而已。而現在周邊離焦鏡片還有變色功能,能減輕散瞳劑畏光問題。像心媽的二女兒在發現近視後便前往眼科診所評估,由於她對散瞳劑的畏光問題較敏感,經過討論後,醫師便建議使用周邊離焦鏡片搭配新的變色功能,以減輕畏光不適的狀況,使其在從事戶外活動時更能獲得完整的雙眼視力防護。最後,陳彥伯醫師也呼籲,近視控制是長期抗戰,不論是使用何種矯正方式,都需要患者與醫療院所密切合作,應遵從醫囑正確配戴並定期回診,才能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此外也要注意用眼習慣,每30分鐘近距離用眼就要休息10分鐘,每日應戶外運動2小時,這樣才可有效維護視力健康。
散瞳劑治療近視畏光! 醫建議「使用1物」預防控制
暑假剛結束,就讀國小五年級的小華,最近看東西,總是皺著眉頭,讓媽媽十分擔心,尤其因暑假期間使用手機和平板玩遊戲的時間增加,很擔心孩子視力變化。經過眼科檢查後,發現小華近視度數的確增加不少,醫師建議給予長效散瞳眼藥水及指導正確用眼習慣;小華按時點眼藥水及保持良好作息,後續追蹤度數維持穩定,沒有再增加。近視併發症不可輕忽 白內障、視網膜剝離和黃斑部病變大里仁愛醫院眼科醫師彭書彥表示,近視是常見的眼睛屈光異常,看遠的物體不清楚,需要靠近才看得清楚。許多人會覺得戴上眼鏡或是接受雷射近視手術,近視的眼睛就可以看得清楚了,誤以為近視就治療好了,但近視衍生的併發症卻是不可忽視的。大部分的近視是受眼軸增長的影響,就像吹氣球,若氣球吹得越大,氣球壁就會越薄,眼軸增長會讓眼睛的組織受到拉扯而變薄,產生後續的併發症,包括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和黃斑部病變等。雷射近視手術是針對眼睛前面的構造「眼角膜」進行手術,與戴眼鏡的目的相同都是讓光線可以順利聚焦到視網膜上,並沒有處理到上述近視相關的併發症。散瞳劑需留意畏光現象 也可慮使用角膜塑型片彭書彥指出,為了避免危及視力的併發症發生,預防近視或控制近視就非常重要。目前公認有效控制近視的方式是使用長效散瞳眼藥水阿托平(Atropine),其作用為放鬆睫狀肌,減慢眼軸增長的速度,減緩近視度數的增加。但因為放鬆睫狀肌讓瞳孔放大,讓更多光線進入眼睛造成畏光的副作用,可能會讓孩子不願意點散瞳劑,因此建議若在戶外活動可以做一些保護措施,例如戴太陽眼鏡(需有抗紫外線功能)、戴帽子或多待在陰涼處等方式降低眼睛不適。若無法適應散瞳劑的副作用,可以考慮使用角膜塑型片,晚上睡覺時配戴來控制近視,要提醒的是角膜塑型片需注意清潔保養,否則可能會造成角膜感染或角膜潰瘍。eye眼密碼3010120 共同保護孩子眼睛預防勝於治療,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出「eye眼密碼3010120」,彭書彥提醒家長和孩子們用眼30分鐘,要休息10分鐘,每天戶外活動時間120分鐘以上,達到護眼的效果。近視控制需要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努力,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們視力有模糊的狀況,建議到眼科詳細檢查,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共同保護孩子的眼睛。
「藥駕」跟酒駕一樣危險 藥師曝地雷藥品…安眠藥最危險
「酒駕」於台灣造成了無數個家庭的心碎,過去幾年,在政府修法及大力取締之下,全民意識大大提升,酒駕造成的傷害正逐年降低。然而,藥物同樣也會影響駕駛人精神,甚至還會影響到五官,同樣增加行車危險性。台北市藥師公會直言,簡言之,「藥駕」造成的交通危害,可能比你我想像中的大。台北市藥師公會指出,《趨勢民意調查》發現多達3成5的駕駛,幾乎每周都會服用至少1種可能造成危險駕駛的藥物,引發潛在的交通危機,近年也發生過幾例嚴重藥駕事件,由案例可得知,「藥駕」的觀念並未在台灣民眾心中建立,而現實生活中,已經有不少無辜民眾因為藥駕而損失生命。台北市藥師公會表示,歐洲國家早就落實藥駕觀念,法國衛生部十多年前就訂定藥物分級,並且要求藥廠於產品外盒上清楚標示,藥師於發藥時也會仔細向民眾說明,特別是針對運輸業者,避免因為工作與作息使藥物副作用影響道路安全。有鑑於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針對交通安全藥物分級制訂宣導,將藥品分成四級,從最危險的安眠藥、抗精神病藥、散瞳劑、肌肉鬆弛劑等處方藥,到民眾最常接觸的止咳藥、抗組織胺以及含有可待因的藥水等分門別類製作教材,開始訓練種子藥師,並於台北市交通運輸部門、計程車服務站等進行宣講,希望能提升全民用藥識能。台北市藥師公會提到,至今計畫執行成效良好,未來也將與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合作,訓練更多台北市社區藥局甚至是全國各地的藥師,面對須長期駕駛交通工具的民眾領藥時,進行詳細專業的衛教,以避免藥物帶來的隱性傷害。
看電視、玩手機!8歲童雙眼近視100度 醫授「5大護眼撇步」助緩解
8歲的小誠平時生活作息正常,去年暑假一直看電視、玩手機,在沒有家長加以節制的狀態下,小誠看電視的距離越來越近,還常常瞇眼或是歪著頭看,前往眼科就醫,驚覺已雙眼近視約100度。暑假孩童用眼過度 恐加深近視危機台北慈濟醫院眼科醫師鄭涵之表示,經過詳細檢查,遂建議小誠使用長效散瞳劑與改變個人生活習慣,以減緩近視加深的速度。三個月後回診,度數毫無增加,現在也能自主控制使用3C產品的時間,避免往後近視度數驟增。鄭涵之說明,兒童最期待的暑假來臨,由於空閒時間變多,小朋友除了常利用家長上班時看電視、使用3C產品,也會拉長看書、寫功課的時間,因此每年9月開學後,眼科門診便經常發現孩子們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出現近視或度數加深的徵兆。治療多方式 以散瞳劑、配戴眼鏡、或角膜塑型片為主當眼科醫師診斷為近視後,會依照不同情況以散瞳劑、配戴眼鏡、或角膜塑型片來治療。其中長效散瞳劑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每晚睡前使用來抑制眼軸增長的速度,進而減緩近視增加的速度。然而,因白天瞳孔較大,會有畏光的現象,倘若在戶外活動時,建議配戴太陽眼鏡,保護眼睛;眼鏡的配戴要足度矯正,才能達到最佳的矯正效果;角膜塑型片則是在晚上睡覺時配戴,八小時後拿下,需每天消毒、清潔,使用上也得小心謹慎。此外,近年來還有日拋型周邊離焦近視控制軟式隱形眼鏡以及周邊離焦近視控制鏡片等新的醫材可供選擇。避免惡「視」力! 五大護眼小撇步為避免惡「視」力,鄭涵之醫師提供五大護眼小撇步:1.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閱讀書籍、觀看螢幕,且每20-30分鐘就要休息10分鐘並保持30-40公分之距離。2.家長應多鼓勵小朋友每日進行120分鐘的戶外活動。3.預防勝於治療,倘若孩童的遠視儲存度數不足時,可以使用短效型或是低濃度的長效型散瞳劑治療。4.營養均衡,適量補充維生素A或富含葉黃素的食物,如:南瓜、番茄、紅蘿蔔、花椰菜等。5.睡眠充足、每半年定期至眼科追蹤視力狀況。
陽光殺手2/眼睛要防曬!15歲少年竟罹白內障 6大族群疏忽恐失明
過去總認為老年人才有白內障,但近年來年輕患者竟然增加3成,甚至有15歲少年中鏢!除了三高年輕化之外,眼睛不防曬也是其中的主因,其實無論陽光強弱,只要踏出戶外、會接受到陽光就該戴上太陽眼鏡保護眼睛,尤其是孩童、乾眼症患者、白內障患者、黃斑部病變患者、高度近視者、進行眼睛手術者6大族群一定要幫眼睛防曬,否則況惡化,嚴重可能會導致失明。眼睛的構造是一個感光體,紫外線中的UVB會對眼睛水晶體造成白內障傷害;UVA能量雖然低但穿透力比較強,對視網膜的破壞最多,容易造成黃斑部病變。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以往白內障的平均年齡是65歲,但是近十年,年輕型白內障患者增加,35~55歲的病患,增加了3成,除了高度近視、三高年輕化的關係,戶外活動也是其中一個因素。陳瑩山透露,曾有一名15歲的少年求診,因為他發現自己其中一隻眼睛視野總是昏暗,本來以為只是近視加深,沒想到檢查後竟發現是白內障,一問之下才知道少年喜歡釣魚,但並沒有戴太陽眼鏡保護眼睛,長期下來竟惡化成白內障。相較於成人,孩童眼睛的水晶體特別清澈,所以紫外線照射時也會直達眼底,造成更大的傷害,建議外出一定要戴太陽眼鏡。(示意圖/報系資料庫)眼科醫師陳韵臻表示,孩童的眼睛尚未發育完成,水晶體會更加透徹,所以紫外線造成的傷害也會更明顯。「每個人外出時都應該戴太陽眼鏡來保護眼睛,避免受到紫外線的傷害,但大多數國人還沒有這個習慣,不過,由於小朋友眼睛較為脆弱,所以建議一定要幫眼睛防曬。」陳韵臻說,尤其是點散瞳劑的學童更要注意,由於瞳孔放大會對光線更加敏感,就算陽光不強,最好還是戴上太陽眼鏡,避免紫外線直接傷害眼睛。而乾眼症患者由於眼睛較為敏感,也需要幫雙眼防曬,否則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會增加發炎的機率,很容易導致病況加劇。另外,近視超過500度的高度近視者,由於眼軸增長,會讓眼球猶如就吹氣球般膨脹,視網膜也會被繃得愈來愈薄,就會影響眼睛對抗紫外線的抵抗力,眼睛細胞的健康狀態也比較差,所以更需要多一層保護。至於眼睛就已有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疾病的患者,由於水晶體、視網膜都已經狀況不佳,當然更需要預防紫外線進一步的傷害。黃斑部病變嚴重可導致失明,而白內障雖可置換人工水晶體,但若沒有好好防曬,可能會引發黃斑部病變。其他如近視雷射手術之後也一定要幫眼睛防曬,因為紫外線會使手術傷口發炎較嚴重,恐有後遺症發生,所以手術後半年內都應配戴抗紫外線太陽眼鏡。
近視失控潮1/角膜塑型片夯!廠商營收創新高 醫提醒有Bug「高中生險失明」
「我們以為疫情的衝擊結束了,但這是錯的,這些衝擊將延續數十年!」英國國家學術院出版的調查報導顯示,這些影響以兒少最為明顯,首當其衝的正是視力。趁著這股護眼商機,角膜塑型片成為控制近視的超夯神器,也讓廠商營收創新高紀錄,但醫師提醒要特別注意清潔,就有一位高中生險些眼瞎,差一點就得不償失。根據國健署最新數據顯示,110學年度台灣學童視力不良率,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為28.13%~63.38%,國中一年級到三年級由69.41%到77.56%,比例隨著年齡成長而增加。情況有多嚴重?過去日本被認為是「近視大國」,但衛福部資料顯示,早在109學年度時,台灣學童的各年級視力不良率均高於日本,以小學一年級為例,台灣為26.2%、日本為24.2%;但到了高中三年級,台灣已飆升82.4%、日本為64.4%,隨著年齡成長,兩國差距由相差2%拉高到18%。「更令人緊張的是,疫情的影響似乎讓近視更加難以控制!」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醫師張家睿說,小一、小二本來就是容易近視的危險族群,但過去往往能靠著點散瞳劑達到良好的控制近視效果,但疫情後這些孩子回診時卻多數「失控」,很多都從近視100多度,一下子就激增到400多度。新莊大學眼科麥珮怡醫師也表示,「這真的需要好好注意,因為近視不只是看不清楚,度數越高、眼軸增長,視網膜就被拉得越薄而變得脆弱,這就是高度近視患者容易罹患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等併發症的原因。」過去控制近視大多依賴長效散瞳劑,現在則多了許多「新武器」,例如角膜塑型片、特殊的周邊離焦鏡片和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其中又以角膜塑型片最受青睞。角膜塑型片大廠「亨泰光」在今年2月開學前就出貨量大增,2月合併營收以7,110萬元再創歷年同期新高,交出月增47%與年增20%的好成績,「亨泰光」也透露台灣六都目前角膜塑型片使用率已達10%,仍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角膜塑型片控制近視的效果頗佳,讓許多家長認為「相見恨晚」,但醫師提醒並非所有孩子都適合,還是要謹慎評估。(示意圖/ 翻攝自聚英視光眼科診所臉書)角膜塑型片是一種利用硬式隱形眼鏡原理,沒有散瞳劑的畏光問題,只要在睡前配戴至白天起床,藉由物理原理讓角膜弧度改變,白天就能暫時抵銷原本近視度數,不需要眼鏡的輔助也能恢復正常視力。由於日常活動時「彷彿」沒有近視,再加上控制近視的效果很好,因此許多家長讓孩子配戴後都覺得「相見恨晚」。「但並非人人都適合角膜塑型片!」張家睿說,如果孩子習慣趴睡、或是習慣性揉眼睛,就會影響角膜塑型的效果,控制近視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此外,角膜塑型片也需要每天仔細清潔,否則恐怕會引發感染。「曾經有一位高中生,他從小學起就配戴角膜塑型片,有一天突然覺得眼睛很不舒服,就醫才發現角膜已經感染破損,結疤的位置非常靠近中央,差點就要影響視力,後來他嚇到了,就改戴回眼鏡。」張家睿說,角膜塑型片雙眼要價大約3萬~3萬5000元之間,一般建議配戴1~3年就要更換,以免藏汙納垢,但由於價格不斐,所以家長們大多會折衷在2年多才更換,但若是孩子每天沒有清潔乾淨,可能就會增加感染機率,萬一傷害靈魂之窗,恐怕得不償失。
近視失控潮2/疫後惡視力!紅字增3倍 散瞳劑「這個濃度」恐讓度數狂飆
根據國內一家連鎖眼科診所的統計,疫情期間學童近視案例明顯增加,與前5年相比,6~8歲的孩子近視率增加近3倍,一旦近視,長效散瞳劑是最常見的控制近視方式,濃度愈高效果愈好,但醫師提醒1%的高濃度要小心使用,一旦停用恐會造成近視度數全面暴風式反彈。疫情不只讓孩童近視率暴增,許多疫情前就已經近視的孩子,回診後度數也都增加不少。新莊大學眼科麥珮怡醫師表示,「本來學童近視增加的速度平均是每年100度(未積極控制的情況下),在疫情趨緩之後的門診,不乏看到短短3個月內就增加100度的案例。」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醫師張家睿說,「半年內若是增加50度以上,這就要提高警覺了,代表近視惡化的速度太快。」張家睿透露,其實國外的標準更嚴格,會希望半年內不可超過25度,但考量到台灣學童的現況,所以稍微提高一些標準。如果度數增加過快,恐怕會演變成「高度近視」,一般來說,近視600度以上稱為高度近視,眼軸會變得非常長,同時將視網膜拉得很長、很薄,因此容易產生裂孔造成視網膜剝離,也會讓眼睛的水晶體霧掉而形成白內障,或是眼壓變高而形成青光眼,這些嚴重的眼睛疾病都可能導致失明。長效散瞳劑是最普遍的控制近視方式,但許多孩子往往受不了畏光的副作用,而影響點藥意願。示意圖 (示意圖/翻攝自聚英視光眼科診所臉書)過去一旦近視,理所當然就是配戴近視眼鏡,但這僅能幫助孩子看清楚而已,並沒有辦法進一步預防度數繼續增加。張家睿說,如果想要阻止近視繼續失控,長效散瞳劑是最常使用的控制近視方式,強迫睫狀肌放鬆,通常會在睡前時點藥水,大多使用的濃度是0.01%、0.125%的長效散瞳劑。「散瞳劑的濃度愈高,控制近視的效果愈好,但畏光也會愈嚴重,若使用0.01%散瞳劑後,近視度數仍增加,醫師就會換成0.125%的散瞳劑,但許多孩子往往就會受不了畏光的副作用,甚至拒絕點藥。」張家睿說,所以許多診所會自行調配出更多不同散瞳劑濃度的選擇,例如0.025%、0.05%等,好讓孩子能控制近視、又稍微減緩畏光之苦。但散瞳劑濃度也不是愈高愈好,張家睿透露最高濃度的長效散瞳劑是1%,但除非不得已,醫師大多不會開立這個濃度的散瞳劑,「因為雖然控制近視的效果非常好,但萬一沒有持續點藥,可能會導致全面大反彈,反而會讓近視度數如雲霄飛車般狂飆。」另外,由於使用長效散瞳劑會造成瞳孔長時間放大,所以進行戶外活動時,若陽光較為刺眼,建議要配戴抗紫外線的太陽眼鏡,一方面減少孩子畏光的不適,一方面避免過量的紫外線進入眼睛,降低傷害水晶體或視網膜黃斑部的機率。
近視失控潮3/「周邊離焦設計」可防度數暴增 但易頭暈且價格不斐
世界衛生組織WHO預估2050年全球將有一半的人口近視,其中高度近視人口估計佔全球人口10%,因此也研發出許多控制近視的新選擇,例如控制近視的日拋隱形眼鏡與鏡片,採用「周邊離焦設計」來減緩眼軸增長,能避免近視度數增加,但醫師提醒可能會有頭暈或角膜缺氧等缺點,而且價格不斐,一年可能要3萬元起跳,沒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恐怕難以負擔。隨著3C產品普及,全球都面臨「惡視力」的問題,再加上疫情影響,讓近視惡化速度更是愈來愈快。新莊大學眼科麥珮怡醫師表示,「以我自己的女兒為例,疫情之前我都會幫她定期檢查視力,還會安排桌球等運動課程,假日也會全家一起出遊,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但愛看書、彈琴的她,在經過長時間的居家學習之後,只點長效散瞳劑的控制效果變得不太理想。」麥珮怡說,考量到控制近視的效果,後來決定幫女兒驗配「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控制近視的日拋隱形眼鏡是利用周邊離焦原理,讓周邊影像聚焦在視網膜前,藉此減緩眼軸的增長,達到控制近視度數的目的。研究報告指出,配戴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的患者與一般隱形眼鏡配戴者相比,3年後的屈光度數增加量減緩了59%,眼軸長的增加減緩52%。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醫師張家睿表示,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的配戴方式跟一般成人配戴的日拋隱形眼鏡一樣,每日早上去學校之前配戴,回家用完即丟,不用清洗、異物感低。「不過,周邊離焦原理雖然能控制近視,但有些孩子容易感到頭暈,而且一天要戴12小時、一周要戴6天以上,效果才會好。」張家睿說,相較於角膜塑型片,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比較沒有清潔的問題,除非直接戴著游泳、或是用髒手搓揉鏡片,才會有感染風險,但一年大約需花費3萬元,頗為昂貴,且由於需要長時間配戴,難免會有乾澀、角膜缺氧的問題,長遠來看,也容易造成眼睛不適。同樣利用周邊離焦原理的還有兒童控制近視鏡片,雖然乍看和一般近視眼鏡非常相似,但影像能聚焦在視網膜前,藉此減緩眼軸的增長,但孩子也同樣可能會感到頭暈不適。「相較於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兒童控制近視鏡片不會有角膜缺氧的問題,一副要價大約3萬元左右,但萬一度數增加,就必須重新再配一副新鏡片,所以可能會花更多的錢。」張家睿提醒。無論採取何種控制近視的方式,還是要回歸日常的護眼習慣,例如多到戶外活動、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等。(圖/趙文彬攝)麥珮怡說,任何矯正方式都有其注意事項,例如長效散瞳劑的副作用是畏光,外出時要記得搭配抗UV太陽眼鏡;配戴角膜塑型片或近視控制專用日拋時,清潔衛生習慣一定要做好;配戴控制近視鏡片要確認鏡架有沒有戴正、變形,否則也會影響控制效果。「學童近視控制不是單選題,不適選擇一個方案,另一個方案就不能再使用,也不是有矯正就好了。」麥珮怡說,隨著孩子的年齡、生活方式以及度數的變化,醫師也會因應當時的狀況對症下藥。麥珮怡舉例,13歲的成小弟從小六開始配戴角膜塑型片,雖然一年來控制效果很不錯,但升上國中之後,由於睡眠時間不足、塑型時間不夠,導致白天視力不穩定。與醫師提出問題並討論後,便建議成小弟改戴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目前配戴半年,視力穩定、眼軸長都控制得很好。由此可見,不管選擇哪種近視控制方式,定期回診都是十分重要的。此外,也要保持良好的用眼習慣,近視兒童應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看書保持35至40公分距離,每天至少2小時戶外活動,才能有效控制近視度數。
「疫情影響」學童近視率暴增3倍 4方式延緩度數增加
疫情稍緩學童返校視力健檢,許多家長都收到了「視力不良通知單」,憂心忡忡地帶孩子到診所檢查。現在的學童每天除了需面對各類考試壓力外,空閒時間大多接觸電子產品,電腦、手機、平板,使用的時數與日俱增,心情得到放鬆的之時,眼睛卻早已不堪重負。台灣學童近視率居高不下,小六學童近視率高達7成,疫情不但改變了生活習慣,也加速了「線上教學」的發展,學童觀看螢幕時間拉長,近視度數不斷攀升,實在令人擔憂。新莊大學眼科麥珮怡醫師表示,寒暑假本來就是學童近視度數增長的高峰期,尤其去年又經歷了數月的三級警戒,孩子們突然被迫改變學習方式,需要長時間盯著「3C」,加上必須減少戶外活動,這一年來學童近視度數增加的幅度更是驚人。「本來學童近視增加的速度平均是每年100度(未積極控制的情況下),在疫情趨緩之後的門診,不乏看到短短3個月內就增加100度的案例。」麥醫師說,「這真的需要好好注意,因為近視不只是看不清楚,度數越高、眼軸增長,視網膜就被拉得越薄而變得脆弱,這就是高度近視患者容易罹患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等併發症的原因。」麥珮怡醫師指出,正處於成長階段的學童,特別是幼稚園大班到小學中低年級,是近視度數增加的高危險群。美國醫學會雜誌中有研究指出,2020年疫情爆發後6歲學童近視率比前一年增加了3倍多,且6-8歲學童的平均近視度數都有明顯的增加。建議家長3歲就可以開始帶孩子到專業的眼科診所,進行全面的綜合眼視光檢查,越早發現問題,就可以越早對症下藥,降低患上高度近視的風險。而已經近視的學童家長也不要太過緊張,目前已發展出許多種控制近視的方法,如長效散瞳劑、角膜塑型片以及特殊的周邊離焦鏡片和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4種方式都是可選擇的項目之一。只要經過專業醫師檢查評估,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案,並遵醫囑定期回診,就能有效減緩近視度數的增加。「以我自己的孩子為例,疫情之前我都會幫她定期檢查,還有安排桌球等運動課程,假日也會全家一起出遊,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但愛看書、彈琴的她,在經過長時間的居家學習之後,只點散瞳劑的控制效果不太理想。經過詳細的檢查評估,並與孩子充分討論之後,便決定幫她驗配『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研究報告指出,配戴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的患者與一般隱形眼鏡配戴者相比,3年後的屈光度數增加量減緩了59%,眼軸長的增加減緩52%。其配戴方式跟一般成人配戴的日拋隱形眼鏡一樣,每日早上去學校之前配戴,回家用完即丟,不用清洗、異物感低,同時也免去框架眼鏡的束縛,讓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都更加便利。大學眼科自109年持續追蹤使用者,結果顯示使用這種矯正方式的學童,不僅滿意度高,且有超過九成家長願意讓孩子繼續配戴,因不但能控制近視度數,對孩子的生活品質也有大大提升。麥醫師補充,學童近視控制不是單選題,並非選擇一個方案,另一個方案就不能再使用,也不是有矯正就好了。隨著孩子的年齡、生活方式以及度數的變化,醫師也會因應當時的狀況對症下藥。13歲的成小弟,小六開始配戴角膜塑型,雖然一年來控制效果很不錯,但升上國中之後,由於睡眠時間不足、塑型時間不夠,導致白天視力不穩定。與醫師提出問題並討論後,便建議成小弟改戴學童近視控制專用日拋,目前配戴半年,白天視力穩定,且眼軸長也都控制得很好。由此可見,不管選擇哪種近視控制方式,定期回診都是十分重要的,建議家長可以幫孩子建立完整的視力健康檔案,除了記錄孩子的視力、度數之外,眼軸長的追蹤也是重要指標之一,大學眼科提供LINE數位平台記錄,讓家長可以方便又即時追蹤孩子的視力和眼軸長變化,養成定期視力檢查的好習慣。麥醫師也提醒家長,任何矯正方式都有其注意事項,比如長效散瞳劑的副作用是畏光,外出時要記得搭配抗UV太陽眼鏡;在配戴隱形眼鏡類型的治療方式時,清潔衛生習慣一定要做好、不能戴著隱形眼鏡游泳等;配戴框架眼鏡要確認鏡架有沒有戴正、變形,否則也會影響控制效果。
報復式近視2/藝人女兒也受害!母哀嚎「我錯了」 醫分析「治療優缺點」
陳小妹妹在今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之前,近視約100度左右,當時醫師幫她開立了長效散瞳劑回家控制,但隨著疫情升溫,藥水點完了也沒有回診,視力開始出現越來越差的跡象,等到8月疫情微解封時回診,發現近視度數在短短不到半年就增加了100度。藝人蕭景鴻(阿弟)的老婆Mei也在臉書PO文哀嚎,她寫道「這次開學視力檢查嚇死我了,一個防疫假待在家,這幾個月小姊姊視力左右眼各增加了100度,原來是我的想法錯了……」Mei的女兒去年發現近視,由於女兒過敏所以經常揉眼睛,評估後不適合使用角膜塑型片,因此選擇近視控制專用的日拋隱形眼鏡來控制度數,但Mei覺得防疫假時都待在家,又不需要看黑板,所以就沒讓女兒每天戴,因此才導致雙眼度數增加。內湖國泰診所眼科醫師杜培寧表示,長效散瞳劑是最常使用的控制近視方式,強迫睫狀肌放鬆,通常會在睡前時點藥水,大多使用的濃度是0.125%的長效散瞳劑,但部分孩子會出現嚴重畏光的副作用,因而容易抗拒使用。此外,如果沒有持續點長效散瞳劑,就會影響控制近視的效果。睡前配戴角膜塑型片可以暫時改變角膜弧度,起床後不須戴眼鏡也能恢復正常視力。(圖/報系資料庫)杜培寧說,如果近視度數超過150度,就會建議配戴眼鏡。「但許多父母非常排斥孩子戴眼鏡,曾經有一個孩子已經近視300度了,但爸媽卻仍猶豫不想戴眼鏡,一直希望再拖一下,下次回診再看看要不要戴眼鏡。」於是杜培寧再次跟爸媽溝通說:「下次再回診也還是需要戴眼鏡,但因為沒有及時控制,度數在短時間內可能就會大幅增加。」最後父母才肯讓孩子配戴眼鏡。如果不想戴眼鏡,或擔心眼鏡不方便戶外運動,也可以考慮選擇角膜塑型片、日拋隱形眼鏡來控制近視。杜培寧說,角膜塑型片控制近視的效果相當穩定,沒有散瞳劑的畏光問題,只要在睡前配戴至白天起床,藉由物理原理讓角膜弧度改變,白天就能暫時抵銷原本近視度數,不需要眼鏡的輔助也能恢復正常視力。不過,也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角膜塑型片,如果孩子習慣趴睡、或是習慣性揉眼睛,就會影響角膜塑型的效果,控制近視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此外,角膜塑型片也需要每天仔細清潔,再加上每副要價近3萬元,隔一陣子就需要再更換,昂貴的費用也令許多父母卻步。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龔偉勛表示,控制近視的日拋隱形眼鏡近期剛通過美國及台灣食藥署許可,於白天配戴,可有效降低近視加深速度,每天用完即丟不必清洗,且鏡片材質為軟式,異物感大幅減少。師建議依照孩子需求選擇控制近視的方式,例如孩子習慣性揉眼睛就不適合戴角膜塑型片,可能會造成移位影響效果。(圖/王永泰攝)杜培寧說,控制近視的日拋隱形眼鏡是利用週邊離焦原理,讓周邊影像聚焦在視網膜前,藉此減緩眼軸的增長,達到控制近視度數的目的,但由於白天配戴時間很容易超過8小時以上,所以也容易造成角膜的負擔,再加上每天都要更換,累積下來的金額也很可觀,一年幾乎就需花費3萬元左右。同樣利用週邊離焦原理的還有聰明鏡片(或稱兒童控制近視鏡片),雖然看起來和一般近視眼鏡非常相似,但配戴時不僅能看得清楚,同時也讓影像聚焦在視網膜前,延緩眼軸曾長,進而控制近視,每副價格在1~2萬元,缺點是必須忍受配戴眼鏡的不便。
報復式近視3/吃葉黃素預防度數增加? 醫:到戶外曬太陽更有效!
隨著3C產品普及,全球都面臨「惡視力」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2015年將過去高度近視的定義,從600度下修至500度,另外眼軸大於26.5毫米也算高度近視,將標準變得更嚴格,只為了讓民眾更加警覺。WHO預估2050年全球有一半的人口近視,其中高度近視人口估計佔全球人口10%。台灣的近視年齡也愈來愈早發生,根據國健署最新資料顯示,幼稚園大班有9%孩子近視;小學一年級的近視率約20%,到了高三則飆升至90%。根據連鎖眼科診所調查,學童近視度數增加的常見原因,大多是用眼習慣不良所導致的,包括用眼姿勢不正確、環境燈光不足、長時間並近距離用眼過度等;另一個常見的情況則是未即時治療與矯正。內湖國泰診所眼科醫師杜培寧表示,如果發現孩子近視,就要積極控制,度數的增加,無論是長效散瞳劑、角膜塑型片、控制近視的日拋隱形眼鏡、聰明鏡片,最大的重點就是讓孩子「看得清楚」,才能避免度數快速增加。為了保護孩子的靈魂之窗,許多家長購買葉黃素保健品,醫師表示並無證據顯示葉黃素能預防近視。(圖/周志龍攝)杜培寧提醒,就算使用上述控制近視的方式,如果依舊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用眼習慣不佳、或是沒有好好配戴,那也是枉然。如果年紀愈小、度數增加越多,未來成為高度近視的機率就相當高,很容易罹患視網膜、黃斑部疾病、視網膜剝離等,失明風險也會大幅增加。另外,許多家長發現孩子近視後,就會急著幫寶貝補充葉黃素保健品,杜培寧說,其實大多數人都是吃心安的,目前研究只有顯示葉黃素可以預防黃斑部病變,事實上跟近視無關。每天至少要有2小時戶外活動,除了能讓睫狀肌放鬆之外,適度陽光有助眼部血液循環。(圖/趙文彬攝)其實,良好的用眼習慣比任何保健品更管用,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龔偉勛建議,近視兒童應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看書保持35至40公分距離,每天至少2小時戶外活動,才能有效控制近視度數。多到戶外活動,眼睛才能有「望遠」的機會,藉此讓眼睛的睫狀肌多放鬆,另外,杜培寧也說,適時在陽光下活動也有助眼睛健康,因為研究發現陽光能讓人體自行合成出一氧化氮,對眼部血液循環有所幫助,也能減緩近視度數增加。
搶救視力3/疫情期間勿忘定期檢查 假性近視初期還可逆轉
現在正值炎熱夏季,終日待在冷氣房內,再加上眼睛緊盯3C螢幕,減少眨眼次數,也會使乾眼症情況更惡化,除了增加室內溼度,例如放一杯水在身旁之外,多熱敷也是不錯的舒緩方式。如果眼睛本來就有狀況,例如孩童近視,或是有高度近視、視網膜及黃斑部疾病史,疫情期間更要控制、定期檢查。內湖國泰診所眼科醫師杜培寧說,「孩子看電視時若出現瞇眼、斜眼等異樣,就要當心近視,若還在初期的假性近視階段,或許還來得及逆轉。」用眼30分鐘後,可用熱毛巾或熱敷眼罩舒緩眼睛的血液循環,舒緩眼睛痠澀等狀況。(圖/報系資料庫)如果原本就已經近視,除了要乖乖戴上眼鏡,避免眼睛看不清楚反而增加度數之外,也要注意定時點散瞳劑、或配戴角膜塑型片等,才能好好控制近視度數,否則年紀愈小、度數增加越多,未來成為高度近視的機率就相當高,很容易罹患視網膜、黃斑部疾病。若已經是高度近視,也患有上述眼疾、或患有三高,建議每半年定期檢查眼睛,才能提早阻止病況惡化,遠離失明的風險。國泰健檢眼科醫師鄧友迪表示,若是眼睛出現看不清楚、眼球周圍脹痛、感覺酸澀、怕吹風、畏光,也建議趕緊就醫,才能及早治療。眼科醫師鄧友迪提醒,如果眼睛出現畏光、怕吹風等症狀,應趕緊就醫檢查。(圖/翻攝自鄧友迪臉書)鄧友迪指出,除了平時視力保養外,保護靈魂之窗最重要的進行定期眼科檢查,尤其是透過「OCT眼底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可以準確地看出黃斑部、視網膜、視神經的高度解析掃描切面,提供更精確的診斷,尤其適合高度近視、糖尿病患等高危險族群。OCT眼底斷層掃描儀器有「二不一快」的三大特色,首先,「不」需侵入性檢查、無輻射物質,主要是利用光學對組織的作用造成影像,對人體沒有傷害。其次,「不」需點散瞳劑,採用彩色眼底攝影,讓眼睛血管看得更清楚。第三,「快」速拍攝,一次性掃描,全程短短5分鐘,就能呈現完整眼底立體解剖圖。(圖/國泰健康管理提供)
眼鏡會讓近視越戴越深? 醫:正確矯正才能有效控制!
近年政府推動108課綱,為了爭加學童競爭力,不少家長帶著孩子選修各種才藝,增加多元學習的機會;諸多學校為了提升學童能力,也加入了多項數位課程,如此長時間近距離的用眼習慣,讓學童近視比率不降反增。根據教育部108學年的國小學生視力統計,一年級學生的近視人為兩成左右,而到了六年級已有超過六成的學生罹患近視,全臺灣國小學生近視人數已破50萬人。可見學童近視問題已成為家長需要面臨的重要課題。蘆竹大學眼科林岫儀院長指出,過去許多家長都認為眼鏡一旦戴上就拿不下來了,所以能拖則拖,但其實沒有得到正確矯正的近視學童,反而會因為看不清楚而「越看越近」,進入近視度數快速增加的惡性循環。近視的原因除了有先天的遺傳之外,更多的學童是因為後天環境和習慣所導致,包含3C數位的廣泛應用,提早學習閱讀和寫字,還有現在流行的才藝學習如圍棋、珠心算、作文、鋼琴等,都是需要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的活動。「而近視不僅是看不清楚,如果沒有從小控制,容易演變成高度近視,將來得到青光眼、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和早發性白內障的機率大幅增加,甚至有10%會導致失明)。因此,孩子一旦近視,即時並正確的矯正、維持適當的用眼距離相當重要。」林醫師補充說明。為了推廣正確的近視預防與控制觀念,許多眼科診所不但建立完整的視光門診流程,也利用新科技開發可即時紀錄與長期觀察的LINE@數位平台,讓家長可以方便又即時追蹤孩子的視力和眼軸長變化,是院所與父母聯合管控孩子視力的好幫手。除此之外,也提供全方位的兒童近視防控方案:常見的長效型散瞳劑,可搭配功能性眼鏡(變色或多焦點)使用;行之有年的角膜塑型片,只要晚上睡覺配戴,白天不用戴眼鏡也可擁有清晰視力;還有新興的學童專用日拋,白天用眼時配戴,每日拋、免清洗,以上都是可以有效減緩近視度數增加的方法。近期更引進由香港理工大學研發專利D.I.M.S.技術設計的近視矯正鏡片,鏡片的表面平均佈滿近視離焦區域,讓配戴的孩子眼中持續形成穩定的近視離焦,以達到近視控制的目的。7歲的王小妹原本在一般眼鏡行配了175度(右眼)和275度(左眼)的眼鏡,因配戴不舒服而到求診,「散瞳檢查之後,發現她真實度數只有100度(右眼)和175度(左眼),幾乎過矯了快100度。」林岫儀醫師強調,孩子的調節力很強,配鏡前建議要到專業的醫療院所做完整的醫學驗光,以免配戴上不適合的眼鏡反而造成孩子眼睛的負擔。由於王小妹年紀還小,不適合配戴隱形眼鏡,評估後與家長達成共識,幫孩子配上了D.I.M.S.技術設計的學童專用鏡片,並且定期回診檢查追蹤眼軸長。配戴4個月後的回診結果顯示,王小妹不但視力矯正可達到1.0,且眼軸長也有穩定控制住,家長對此效果感到非常滿意。林岫儀醫師提醒,兒童近視若沒有好好控制,平均每年可能增加100度,因此越早近視,日後成為高度近視的機會也就越大。所以早日養成視力檢查的好習慣,發現近視時及早向專業醫師諮詢、治療和控制,並且定期回診追蹤狀況,才能保護眼睛安全,並且達到控制近視度數的效果,讓孩子擁有亮眼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