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
」 教育改革 教育部 青鳥行動我國技職人才流失 監察院促行政院檢討改進
監察院今(18)日指出,我國技職教育人才流失、難以即時回應產業缺工,高中職比傾斜,家長之認同感待扭轉、畢業生就業意願及就業率待增進,證能合一尚難落實,且師資結構等問題,均待政府解決。監察委員賴鼎銘、王美玉、葉宜津調查「我國技職教育發展成效及相關現況問題」,經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於113年11月14日審議通過,將函請行政院督導教育部、勞動部、經濟部、原住民族委員會等檢討改進。監察委員賴鼎銘、王美玉、葉宜津指出,我國自90年推動技藝教育改革方案,透過各職群體驗學習,適性選擇技職教育發展;本案履勘訪查發現,國中小向下延伸技職試探有其重要性,但實務意見反應,專案編班效益雖高,卻因人力、薪資、設備及交通等成本致開班比率偏低、參與生數逐年下滑,部分縣市自辦專班比率甚至掛零、或有部分縣市選習率低於3成,顯示區域辦理規模落差頗大、畢業生9成以升學為主等情,後續有待持續改善。監委表示,我國技職教育長期肩負各級各類優質專業技術人才培育之使命,為各經濟發展階段奠定重要基礎;然近5年高中選讀技職專業群別學生遞減約11.5萬人(-38.09%)、畢業後就業率偏低,升學率卻高達82.64%;112學年高中職學生註冊占比,工業領域占29.29%,服務業領域卻占68.59%,另不同於109-110學年以製造業為第2大宗之就業趨勢,111學年專業群科畢業生就業行業別改以住宿及餐飲業為最大宗(占29.2%)、其他服務業(美髮及美容美體服務)居次(占11.4%),技職人才培育傾斜問題亟待跨部會協同因應。監委發現,技職專業的關鍵議題在於證照「含金量」;但目前技職證照對於謀職或實際薪酬之正面影響並未彰顯,產業誘因及配套措施均顯未足;又,近年勞動部職能導向課程品質認證(iCAP)僅有3部會提出申請,比率偏低,成效未彰且定位待商榷;而經濟部iPAS計畫,由產業訂定職能基準,學校端透過鑑定科目導引教學,能力鑑定合格者業界聘用加薪,理想值得期待,惟實施規模待提升。三名監委指出,教育部雖推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每學期培育15名工業類科師資,然而量能顯然不足;中等技職教育儲備師資部分,109年(含)後以領取「群」證或「群+專長」證書教師計入儲備比,中等共同科目仍有4領域(7專長科別),技術群科有5群(5專長科別)等儲備比略低,凸顯師資匱乏警訊;此外,與105學年相較,111學年業界教師授課時數,技高端降幅約-14%,技專端更高達-56.86%,亟待教育部及早綢繆因應。三位監委發現,公協會並未發揮技職人才培育的關鍵角色,與技職學校端之實際鏈結、實質政策誘因仍待積極改善;諮詢意見指出,現今政府政策多在解決技職生源短缺的問題,面對職場存在就業環境不佳,或薪資條件落差等負面因素,相關產業端投入不足,公協會角色均待檢視精進。監委特別關注弱勢生及原民生技職訓練現況,報告指出,111年原住民學生選讀專業群科比率較一般生高出4.9個百分點,原住民重點學校實應扮演就學及職業訓練上之重要輔導角色。惟本案履勘及座談過程發現,部分學校針對未就學及未就業(雙未青年)原住民學生缺乏積極協助,有待改善;且部分原住民族學校因位處偏鄉山區,可供學生實習之業界廠商較少,面臨技職學生缺乏實習機會問題;基此,實有待各機關積極關注改善。
教育部規劃培育AI人才 AI基礎課程教材普及中小學
教育部8月6日、7日辦理「2024數位學習國際論壇」,邀請多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及教師分享該國中小學數位學習現況,並共同討論「生成式AI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及「雙語數位學習的趨勢和做法」。教育部政務部次長葉丙成表示,教育部正在規劃AI大學聯盟培育AI人才,建置AI基礎課程教材普及中小學。葉丙成於致詞時表示,感謝各國學者來台分享經驗,讓我國與國際接軌,未來將在既有基礎上持續加深加廣。接著提到,教育部正規劃AI大學聯盟培育AI人才,建置AI基礎課程教材普及中小學,強化公私協力完善數位內容開發,並舉辦AI競賽來普及中小學AI教育。未來將持續透過大手牽小手與公私協力產官學研合作推動培育我國AI人才,推升我國數位科技實力。教育部表示,自111年起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已開發豐富的數位內容全面提供中小學免費使用,補助各縣市政府成立數位學習推動辦公室,協助中小學順利導入數位學習,並且教育部因材網已經結合生成式AI,開發自然探究、自主學習及學科領域等學習夥伴功能,即將開放全國中小學師生使用。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專案辦公室執行秘書郭伯臣分享推動成果,他表示,教育部建立教育大數據資料庫,透過蒐集學習載具及數位平臺使用數據,並結合學生全國性測驗成績進行分析,使用教育部因材網學習三個月累計4小時以上的學生,在國教署109~112年學習扶助科技化評量國、英、數三科成長測驗通過率結果,以及縣市學力檢測成績均高於未使用學生,證明善用數位學習平臺能有效提升學習成效。而調查結果也顯示參與數位學習計畫的時間越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會提升。教育部指出,這次邀請到日本教育ICT政策支援機構JEIPO(Japan Education ICT Policy Advisory Organization)谷正友代表董事,分享日本GIGA學校計畫(Global and Innovation Gateway for All)改善設備環境、學生學習狀況以及學校教職員工作方式的改變;韓國教育學術情報院(KERIS)徐正元科長介紹韓國數位驅動的教育改革計畫(Digital-driven Education Reform Plan)的AI教科書、推動適性化學習、教師專業發展、增強教學支持系統及推動示範學校的五個策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黃龍翔博士提到疫情加速了新加坡個人化數位學習計畫(Personalised Digital Learning Programme, PDLP)的進程,以學者的觀點探討教育科技總體規劃的框架提供學校支持,改變課程設計,來幫助學生能面對快速變革的時代。教育部接著表示,特別邀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生AI素養框架」重要推手Natalie Lao、澳洲Monash大學的Dragan Gasevic教授、香港理工大學胡祥恩教授分享AI教育應用的相關議題,另外香港中文大學何世敏專業顧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陳浩然特聘教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吳慧珉副教授、王雅茵副教授以及多位教師討論生成式AI的教與學應用及及運用數位輔助雙語學習,共同探索如何讓科技成為教育最有效的助力。教育部表示,臺灣完整全面的中小學數位學習推動策略領先許多國家,展現了臺灣在教育科技的前瞻性和創新力,近期將發布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3.0、中小學校長數位學習領導指引及家長數位學習知能指引,並辦理生成式AI教學應用增能培訓,引導教師運用課堂教學。最後教育部說明,透過論壇各國的數位學習推動經驗交流與了解國際人工智慧在教育的趨勢,開拓我國教育界的視野,為數位學習注入新的動力與新意,實現教育資源的公平普及和學習效果的全面提升。
孩童成大人抗爭工具? 實驗教育成「小小綠衛兵」培育基地
立法院朝野近期就國會改革法案相互對峙,場內打得火熱,場外青鳥行動也一度有10萬群眾集結。在青島東路的一隅,由「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舉辦的小公民街頭教室,聲稱用繪本帶孩子了解立法院發生什麼事,甚至邀請一群年幼的孩童上台高喊口號「沒有討論、不是民主」,引發立委齊轟是在搞政治還是真的在做教育改革?其認為美其名是公民教育現場,實為給孩子洗腦,執行綠色文革、培育小小綠衛兵。
踩紅線2/遊走法律邊緣 民團挨批違背教育中立
教育民團「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近日因帶著年幼孩童上街高喊政治口號惹議,而該促進會皆以團體或機構「實驗教育」為名,卻沒有向地方教育局申請核可的實驗教育計畫,明目張膽召集一群以「個人自學」的學生為伍,規避「團體」實驗教育法令,尤其新北市教育局屢勸不聽,該團體頻踩「政治不該干預教育」紅線,就連運作也遊走在法規邊緣。2014年通過「實驗教育三法」,包含《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以及《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委託私人辦理條例》。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副祕書長李雅菁指出,實驗教育有其特點,並不完全被課綱綁住,允許一定程度的課程彈性。例如,實驗教育計劃在審議時,需明確說明不符合課綱的部分,但並未要求完全按照課綱執行。「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成立為2012年,由郭駿武、張淑惠夫妻創辦,希望以親子共學的模式進行教育改革,近幾年也集結許多教育民團,包含「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暖暖蛇小學共學團」等,而張淑惠也在2017年成立政黨「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並在近十年來帶著學生參與國內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其中以太陽花學運、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以及近期的青鳥行動最為引人注目,甚至被外界質疑「是在搞政治還是在做教育改革?」「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以實驗教育及親子共學為名,不只帶著學生親臨社運現場,也會在大自然環境中作為上課地點,跳脫固定場所限制。(圖/翻攝自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臉書)該團體近日在反國會改革的青鳥行動中,由領導者帶著一群年幼孩童上台聲援反國會改革行動,並高喊口號「沒有討論、不是民主」,聲稱孩子有表意權,且有經孩子同意才讓他們上台,但在台上卻未看見孩子有敘述任何自身想法,僅見老師以大人的語言講述其反對的政治運動,此舉引發外界熱議,甚至被質疑是綠營側翼在培養小小綠衛兵,也是政治干預教育的鐵證。國民黨立委柯志恩批評,當初通過實驗教育三法,目的是為了鼓勵教育創新和多元,並讓家長有更多教育選擇權,實驗教育本質還是教育,所以仍應遵守《教育基本法》的規範,「教育應本中立原則」,但該促進會把孩子帶到街頭抗爭場合,名義是「民主學習」,實則「洗腦與宣傳」,把孩子當工具,非常不妥。尤其年紀這麼小的孩子怎麼理解何謂「國會改革」?根本把孩子當政治宣傳的工具,毫無教育理念可言,此促進會負責人顯然違背《教育基本法》的規定。針對帶小孩上台高喊反國會改革口號惹議,「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秘書長郭駿武認為,孩子有表意權,影片只是片面呈現課程結果,他們事前有經過許多的課程準備再進行教學。(圖/翻攝自郭駿武臉書)其中,該團體以實驗教育及親子共學為名,在全台各地都有其教育活動,多由團體行動為主,但實際上卻根本沒有向地方教育局呈報其實驗教育計畫。新北市教育局也向立委踢爆,該團體以共學團的方式運作,未申請新北市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團體,惟共學團內學生皆申請新北市「個人」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尤其每次審議個人申請案時,審議會對於該團體都極力建議他們以「團體」申請案辦理,但對方態度強硬不願配合,於法目前也無法強制,算是實驗教育條例的一個漏洞,「以個人實驗教育之名,行團體實驗教育之實」。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秘書長郭駿武表示,促進會的教育理念為打破傳統威權的想像,像學校教室的空間,有講臺、有講桌,孩子就是在底下一排一排坐著,他們希望在「教」跟「學」儘量讓權力可以扁平化。因此,若要申請團體自學,法規規定要有固定上課場所,還需符合消防或建築法規,但他們常在街頭或是自然環境中上課,不希望為固定場所限制,所以才沒有去申請團體自學。
踩紅線1/孩童成大人抗爭的工具? 實驗教育竟成「小小綠衛兵」培育基地
立法院朝野近期就國會改革法案相互對峙,場內打得火熱,場外青鳥行動也一度有10萬群眾集結。在青島東路的一隅,由「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舉辦的小公民街頭教室,聲稱用繪本帶孩子了解立法院發生什麼事,甚至邀請一群年幼的孩童上台高喊口號「沒有討論、不是民主」,引發立委齊轟是在搞政治還是真的在做教育改革?其認為美其名是公民教育現場,實為給孩子洗腦,執行綠色文革、培育小小綠衛兵。事實上,政治不該介入教育的最初推動者就是民進黨,主張教官應全面退出校園。當年綠營人士齊聲認為,教官是威權時代的產物,軍人應在軍隊執行任務,校園工作則應交給專責教師,讓教育回歸本質,而行政院也曾在2018年明定教官必須全面退出校園的時程,但又在2020年解除該項規定,形同未設落日條款,演變成假議題。民進黨在野時痛斥教官是威權時代產物,強調教育應回歸正常化,力主具有政治務的教官全面退出校園,還曾吸引大批學生團體赴教育部前抗議。(圖/報系資料照)一名服務於雲林實驗小學的陳老師認為,「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不停地強調孩子有「表意權」,但是在直播中所看到的是老師用「大人的語言和字眼」,來向民眾說明孩子們和團體的立場和感受,實在感受不到孩童表意權的行使,應該讓這群孩子用他們自己的語言或方式表達自身想法,這才是真正表意權的行使,哪怕今天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不夠好,有鑑於此,很難讓人不覺得用小孩做文章、搏版面,這樣模糊的操作,以教育者的觀點來說還是不太認同的。「小孩不懂他們在做什麼,這等於是利用他們,把小孩當作工具。」國民黨立委吳宗憲批評,讓年幼孩童參與政治抗議並不適當,尤其幼兒園或國小一、二年級的小朋友尚無法理解國會改革這類複雜的議題,「他們甚至連虛幻和真實都分不清楚,怎麼可能理解國會改革?」,兒童即便有表意權,但法律上這年齡區段的人是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表示,所以更不應被問及超出認知範圍的問題。「這次國會改革已經被妖魔化。」吳宗憲強調,國會改革已經經過所有的公聽會、專報、審查、協商,過程全都公開上網並直播,並不存在黑箱操作或反民主的問題。而他的團隊將民進黨的發言時間量化,數據顯示其發言時間超過1,000分鐘,但內容全都是「抗中保台」,未涉及實質條文討論,「最後會議時間到了,大家離開了,你才指控在野黨為什麼不跟你討論?但其實是根本不想討論的是民進黨。」他也指出,台灣民意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的國會改革民調顯示,支持者超過五成,不支持者僅兩成多,因此,「多數決」怎麼會是「反民主」?國民黨立委吳宗憲痛批,民團以實驗教育為名,卻帶著年幼孩童上街頭抗議並不適當,尤其大人都不一定能了解國會改革的複雜議題,小孩又如何理解。(圖/周志龍攝)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秘書長郭駿武表示,以教育的立場,他們的教學會呈現兩邊觀點,再去細究法案的內容為何,不提供特定政治立場,但會以傳遞民主及科學為主要精神,影片只是片面呈現課程結果,他們事前有經過許多的課程準備再進行教學。而他也問,「民主算不算是一種政治立場?請立法委員不要用傳統的政黨的鬥爭來看待目前我們在教育上做的努力。」
教改30年失敗了? 李遠哲:一些人以教改來打擊我
1994年「410教改大遊行」至今滿30年,外界說教改失產生的一些亂象,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要負責。對此,李遠哲今天表示:「一些人以教改來打擊我,是因為我支持民進黨造成政黨輪替,不是教育有問題。」台大風險中心今天邀請李遠哲以「轉型不能停、公正逗陣行:對焦公正轉型前景中的青年主體」發表專題演講,並與青年與談。會後,李遠哲接受媒體採訪時,簡短回應教改30年的議題。李遠哲說,教育每年都要做改變,教育部也要跟著改變。當初他主持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時提出一些教改建議,監察院竟然要來調查他,後來他問一位大法官,大法官回答說「你只是提出教改諮議報告書,不是政府官員或教育部長,監察院沒有權力來調查你。」李遠哲表示,外界一直用教改來打擊他,主要原因是2000年政黨輪替時,他支持民進黨,但都30年了,還在講教育改革要他負責,這是不對的。教改失敗了嗎?李遠哲表示,之前在一場會議中,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告訴他,當初教改會當初的主張,後來的成果非常了不起。至於教改會哪些主張獲台積電認同,他要媒體去問劉德音。李遠哲說,教改會當初提出的建議,他認為應該讓每個老師都知道,因此希望行政院將這些內容印好送到學校去,但當時行政院長連戰卻說沒有錢,因此基層老師未廣泛了解這些教改建議。他強調,當初教改會提出的主張是對的,外界用教改來攻擊他,是政黨輪替所致,不是教育問題。
反對微罪不檢舉不記點 路權團體3月17日街頭抗爭:人命不應被拿來與民怨度量
行政院上週通過道交條例修正草案並送立法院審查,引發民間強烈反彈。「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TVZA」等民團今(11日)召開記者會痛批修正草案戕害用路人生命,將在3月17日於全台進行快閃街頭運動、3月23日於立院門口遊行,要求政府停止大開路權倒車。交通部長王國材1月31日表示「生命價值與民怨是兩難」,2月20日「預告」微罪不開放檢舉、記點;行政院3月7日通過10項最高罰鍰新台幣1200元以下交通違規不開放檢舉、記點,掀起民間譁然。台灣2023年有54萬人因交通傷亡,其中有3023人死亡,依比例約50人有1人會遇到交通事故,且死傷數字均高於人口有1.25億的日本,顯示台灣有修正考照、回訓、道路設計,以及加重處罰的必要。但政府只用不到3個月時間就大開違規之門,讓不分行人、乘客和駕駛等用路人陷於叢林法則的危險之中,TVZA就怒轟人命不應被拿來與民怨度量。陳姓代課老師6日下課騎車返家撞上違停小貨車,頭部重創慘死。(圖/翻攝畫面)TVZA理事長陳愷寧表示,該10項違規不檢舉不記點,對守法駕駛不公、侵害弱勢用路人權益,也將使違規行為常態化,且該10項都會造成嚴重死傷事故。例如違停連續4年造成7000件交通事故,近期也有台北市士林區陳姓國小老師6日騎車自撞卸貨的併排違停小貨車身亡;新竹縣湖口日前發生救護車因道路兩側被違停,導致救護車在醫院旁卻無法順利抵達事件,都顯示違停絕非「微罪」。另外界以為檢舉會害職業駕駛遭吊照失去生計,陳愷寧指出去年吊扣數不升反減,下降1萬多件;吊銷數也減少500件。另造成吊銷、吊照原因多是超速40公里等重大違規,檢舉反而是相對少數。新竹縣救護車遭違停擋住去路。(示意圖/報系資料照)陳愷寧強調,交通改革勢必有陣痛期,但交通部仍無視多個民間團體的堅決反對,一意孤行送交法院,「對話無效,只能走上街頭」。宣布將在台北、桃園、新竹、台中、高雄、台南、雲林等各縣市展開街頭行動,號召3月17日上午10點在各地快閃;3月23日在立院門口舉辦集會遊行,期盼立委擋下不合理法案。TVZA也提出改善道路工程、配套措施規劃、駕訓教育改革、加強交通執法、退回修法草案等5大訴求。「下一代學生行人路權聯盟」副召集人巫愷政也批評交通部,「這些因違規慘死路上的生命比違規人的錢包重要?每年路上多少人因這些微罪傷亡」?「台灣安全駕駛監督聯盟」理事長林美娜指出,違規記點是淘汰不適任駕駛的重要一環,「誰能保證違規微罪不會釀禍、不會出人命,王國材你醉了嗎」?「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副秘書長劉于濟也感歎,連檢舉行政救濟手段都無法幫忙,身障者未來會更常因違停無法搭公車、停車位遭冒用,導致出門更加困難。
教育改革潮湧現!北市高中減招 私校經營難題浮現
隨著少子化浪潮不斷蔓延,台灣高中職招生狀況也逐漸嚴峻。基北區高中免試入學簡章昨(15)日公布,北市及基隆市公私立高中職將全面減招,其中北市公立高中更一律「班班少1人」。此舉使得北市一夕之間減少879個高中生名額,基隆市4所公立高中更從每班35人調降至30人,一同因應人口減少的趨勢。在這波少子化海嘯中,不僅大學面臨招生難題,高中職也未能幸免。據教育部統計顯示,112年全國15個就學區招生名額為16萬8217名,但僅有13萬1071人報名,錄取率高達98.75%。但缺額近4萬,為因應此情勢,各地相繼推出減招政策。北市私立華興中學校長曾騰瀧指出,基北區各升學管道招生名額約6萬,但實際學生數只有5萬,減招雖難以迎頭趕上考生減少,但全面性減班將使得高中生的選校競爭更加激烈,預估今年前3志願學校的錄取門檻將會提高。北市龍門國中校長洪國峰呼籲,考生應充分善用寒假120天的寶貴時間,寒假溫書一天相當於開學後一周的總和,建議考生調配春節假期與溫書時間,保持穩定學習節奏,並在白天複習,晚上避免熬夜。洪國峰進一步指出,少子化的影響下,小班化已成趨勢,建議學生不必盲目追逐明星學校,應追求適性發展,並強調整個教育體制應均衡發展,公立學校若不減招,將使私校經營更加困難。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陳素慧提醒,雖然113學年度北市高中職招生減少,但由於少子女化影響,整體升學壓力應與往年相當,建議家長和學生透過升學輔導,親子溝通,了解自己最適合的學校或科別。在這個激烈的競爭環境下,考生更應充分利用寒假,為自己的未來做最充分的準備。
綠營恐失去首投族選票! 王義川曝「1封信」警示賴:4年後將兵敗如山倒
總統大選落幕,由民進黨總統、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高票當選,民進黨也拿下13席不分區立委席次。另外,民進黨立委提名人王義川就表示,雖然都在講經濟,但這完全對年輕人無感,更指出4年後賴會失去很多年輕人的選票,執政期間若沒有實行妥善溝通,「就會兵敗如山倒」。政論節目《鄭知道了。先知道》15日節目內容討論到有關年輕人對民進黨執政8年的看法,媒體人鍾年晃就先說「今天有一個朋友跟我講,他說現在的高中生有5成是支持柯文哲,這些人4年後都有投票權,都是首投族」。另外,王義川也表示最近收到一封年輕人寫的信,信中內容表示「我就是廢,但我沒有想要一夕致富,也不會去當車手,但通膨就是存在的。我騎車上班還是會被人家檢舉,蔡英文妳做8年了,我租房怎麼還那麼貴?然後我也不敢生小孩,因為生小孩要花很多錢,我爸媽退休金不夠,還要叫我付錢,蔡英文妳做了什麼?」該名年輕人更說,「韓國有《魷魚遊戲》,台灣有嗎?台灣有幫這一些文化人,在國際上發光發熱嗎?台灣政府做了什麼?妳說經濟不要依賴中國大陸,說要新南向,新南向關我什麼事?國際都在搶人才,台灣都沒有人了,我們沒有競爭的機會。」接著,又指出「蔡英文說要司法改革,改革了什麼?讓妳完全執政、國會過半、行政獨大,但財富還是累積在部分人的身上,有錢人愈來愈有錢;而教育體制,流浪教師、流浪博士都這麼多,大學也是一間間在倒,那些教授怎麼辦?這叫教育改革嗎?這些問題仍然存在」。最後,王義川就說政府都在說整體經濟,「GDP成長多少、超越韓國,多強多勇,然後呢?我們談的都是整體數字,對個別的年輕人都無感,這些都是柯文哲在講的,所以就變成柯文哲就是懂我們」。最後他也說,若接下來4年賴清德領導的行政團隊沒有跟年輕人做有效溝通,還持續拿一些數字出來嚇唬人、沒有具體的準備的話,最後終究會失去很多年輕人的票,「就會兵敗如山倒」。
獲教育界推崇為優秀立委 賴香伶:持續努力為教育改革
桃園市教師會2日正式聘任民眾黨立委賴香伶為顧問,同時全教總教師們也一致推薦她作為優質立委候選人。賴香伶指出,她在過去的社運歷程中,積極參與多項教育相關的政策倡議,包括「家長親職教育假」、「五一不分勞教都放假」以及「全國代理教師一體適用完整聘期」等,她在與全教總的老師會面後,也受到一致認可,被推薦為優質立委,並表示教育改革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競賽,未來她將持續努力為教育改革。桃園市教師會聘任賴香伶擔任顧問的角色,賴香伶說,這代表更加強肯定她積極參與推動校園及教育體系上的政策,成為教育改革的一份子。她也期待在新的崗位上繼續發揮積極的影響力,為桃園的教育事業帶來更多亮眼的成就。對於被推薦為優質立委賴香伶深感榮幸,她表示,目前仍有諸多未竟之功,特別針對近期發生在新北市的國中校園悲劇案,她呼籲各方應嚴正對待,防止憾事再次發生。賴香伶強調,教育改革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競賽,必須在現有基礎上敞開心胸,與各方對話。她承諾將繼續與教師會攜手前行,推動教育的進步。她表示,此次的聘任與推薦讓她感到責任重大,她期許自己在立委的身分上,持續為教育事業努力,為校園和教育體系帶來更多正面的變革。代理教師工會也給予賴香伶極高肯定,代理教師工會表示,很多政治人物都會說關心代理教師議題,但唯有時間能見證,一個政治人物的團隊用立委職權、用投入選舉、用務實的政策促使其他候選人跟進,如同賴香伶所說的「解決問題不是做不到而是你要不要的問題」。而代理教師工會也認為,賴香伶體現小堅持也能促成大改變的蝴蝶效應,並推薦她為優秀立委,希望她能在桃園市第5選區(平鎮、龍潭)順利連任。
國三生遭割頸致死! 她曝導師無奈「多講幾句就被投訴」:品格教育被犧牲
新北市某高中附設國中部25日有男學生為了替「乾妹」出頭,一言不合下用彈簧刀朝另一名國三生的頸部和胸部刺去,導致被害人當場血流如注,急救後仍宣告不治。對此,曾擔任教師的女星白馨儒(白白)昨(27日)也發表看法,透露資深班導曾無奈表示,只是跟學生多講幾句課堂要認真,少問候別人媽媽!沒想到就被家長寫聯絡簿投訴,直言「孩子們的品格教育被政府犧牲了!」白馨儒昨在臉書發文表示,自己曾在學校擔任老師,還有北北基各校的代課老師,雖然不是最貼近學生的班導師,但也是接觸到最多年級的科任老師!她感嘆,「真的發現孩子們的品格教育出了大問題!身為老師的我們卻沒辦法去更正孩子們的這些行為!就算學生罵髒話,我們也只能口頭勸導!若再犯也只是罰站5分鐘!罰站的當下學生還是會繼續…完全不知道禮義廉恥!」白馨儒透露,曾有資深班導無奈告訴她,自己只是跟學生多講幾句課堂要認真,少問候別人媽媽,沒想到學生家長隔天就寫聯絡簿,說「學生回家後,覺得老師很兇!不想去學校,請老師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就好!不要管她的孩子,」而且還有很多案例…每個案例回想起來!都令人感到無言以對。她直言,台灣的教育強調自我意識、自我權利,「我」最大,她認為「說的一口好聽的自由糖衣,政府從來不是真正為教育,只是要教育的各種數據和表面成績,於是:孩子們的品格教育被政府犧牲了!」白馨儒痛批,「不會判死就算了,是不是連前科都不會留下?後續造成的效應是很恐怖的,那個殺人的學生如果繼續留在校園裡,他一定會更加肆無忌憚(包含教唆犯罪的那位女學生),這層陰影不知道要籠罩該校多久,學校的老師、學生的家長又改如何自處?已經毀了一個家庭。」她感嘆「家庭教育不做好,責任都丟給學校,但學校又不能打罵,這是要怎麼管!」她認為,人權、人道、人本團體太過於重視學生的權益,不能打、不能罵、不能教、不能講,成績分數還要滿意!動不動就家長去學校找老師盤問,恐龍家長一堆。呼籲「一定要嚴懲這一對男女生!不然何以對死者伸張正義!也要讓行兇及教唆殺人者付出該有行為!」白馨儒也在文末強調,孩子情緒教育很重要!衝動控制要從小教起,「他們常無法面對挫折,也缺少了好好解決問題的能力!希望教育改革,學校嚴格,不要覺得不會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繼「侯康貸」再推「侯康顧」 侯友宜加碼教育政策接住青貧弱勢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早前提出定額補助就讀私立大專校院學生學雜費,逐年增至5萬元,以及青年購屋免頭款等青年福利政策。侯友宜16日再提出「學貸免利息,青年侯康顧」政策,無論在學生或畢業開始還學貸,利息皆由政府補助,全面減輕在學及畢業後的負擔,望協助貧弱勢,讓學貸制度真正幫助到需要的年輕人。教育政策一向是各政黨候選人關注的熱門議題。針對教育改革方向,侯友宜除了日前提出的定額補助就讀私立大專校院學生學雜費,逐年將補助3.5萬元增至5萬元外,更提出學貸免繳本息寬限期,從畢業1年延長為畢業2年等政策,16日加碼宣布全面補貼學貸利息,無論在學生或畢業開始還款,利息皆由政府補助,并檢討16年未調整的「學貸申請資格」,從家庭年所得120萬放寬至150萬。侯友宜指出,目前我國大學以上學貸申請人數約75萬人,且私大申請學貸人數是公立近3倍,每人申請金額從20萬到60萬不等,每月還款本金加利息就要2200到6000元以上,平均還款期限8至14年以上。侯友宜續指,高達24.2%的新鮮人只領取最低基本工資,扣除房租、水電等必要支出,加上高物價、高房價,若再加上學貸,成為年輕人不可承受之重。他表示,許多申請學貸者,家庭經濟較不寬裕,或家庭同時有兩位成員以上正在就讀。倘若畢業後若無立即就業,即便可申請緩繳,學貸依舊是沈重壓力。為了協助時代下的青貧弱勢,增加經濟自主的彈性,侯友宜加碼宣布,未來學貸利息將全免,無論在學生或畢業開始還款,利息皆由政府補助,全面減輕在學期間及畢業後的負擔,並放寬學貸申請資格,從現在家庭年收入「120萬以下」,放寬至「150萬以下」即可申請學貸,來接住更多有學貸需求者。他説,現行學貸資格,至今已16年沒有調整,但現行物價早已今非昔比,「學貸線」必須調整。侯友宜強調,未來上任一年內將建立學貸防弊與呆帳處理機制,視財政狀況,滾動檢討申請資格及還款期限,一方面接住更多需要的學生、適度調整還款期限,一方面也要杜絕套利行為,給學生最大的還款彈性,讓學貸制度,真正幫助到需要幫助的年輕人。
點出偏鄉教師3大困境 范雲:持續推動偏鄉教育改革
今日是教師節,立委范雲發文指出,過去曾在花蓮服務,深刻感受到偏鄉老師的辛苦,也點出偏鄉教師遭遇的3大困境,也承諾會在立法院最後一個會期持續推動偏鄉教育改革。范雲坦言,過去3年來,因為服務花蓮,在與第一線老師們的對話中,深切感受到偏鄉教師的苦、累與心酸,少子化及課綱雙重壓力下,偏鄉老師還得面對教育部一視同仁的行政與報表要求,但其實資源遠遠不及需求。范雲也點出偏鄉教師所面臨的3大政策困境。第一,超高比例的代理教師,偏遠地區和原住民重點學校難以聘足正式教師、流動率高。教育部規定,代理教師比率不得超過8%,目前一般學校約13%;但依全教產統計,原住民重點學校共308所,就有近九成五的294所代理教師超標,「我義務服務的花蓮縣高達36.7%,台東縣26.7%,苗栗縣則高達54.2%。」此外,偏鄉老師們一人身兼多職,偏遠學校交通與生活機能不便利,雖然目前有薪資加給和服務年限,鼓勵老師到偏鄉。但實際上,常出現加給算法不符現實以及其他因素,導致招聘困難,老師們只好身兼身兼處室行政、採購、校安管理、午餐秘書等。第三,原住民老師人數不足,即便《原住民族教育法》已有規範教師比率,但許多原住民重點學校,仍面臨原民教師不足。許多人關心的本土語言教育,也因為師資供不應求,造成偏鄉學生被迫放棄母語課。偏鄉學校孩童缺乏老師、學習不穩定,沒有平等的受教機會,是非常不公平的現狀!范雲坦言,2021年,就已針對偏鄉教育質詢教育部,要求改善亂象,讓老師能專注在教學。「偏鄉教育,不能只靠老師燃燒熱情,更需要教育體系的支持,才能接住每一個孩子。立法院最後一個會期,我會繼續堅持,推動偏鄉教育改革。」
政府投入公私校經費差距逾10倍 學者:補助私校生3.5萬學雜費「為德不卒」
教育部明年2月起將補助私立大專校院學生學雜費3.5萬元,不過在今天一場座談會中,學者專家表示,現在教育部投入公私校學生的經費差距在10倍以上,加上社經地位較差家庭的小孩及弱勢生主要集中在私校,教育部這項政策仍是「為德不卒」。台灣私立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守護台灣教育平台、高教工會、台灣教授協會及台灣學生聯合會等等團體今天共同舉行「高等教育改革論台」,他們共同主張消彌公私校差異、推動高教公共化。民進黨立委范雲指出,依教育部110學年的資料,政府投入台大、清大學生的經費是每人22萬元、成大及陽明交大是19萬元、東吳是1.5萬元、輔大是1.2萬元,由此可見公私立大學學生所受到的差別待遇有多大。教育部明年起要補助私校學生學雜費3.5萬元,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但仍舊不夠。高教工會理事長周平表示,台灣公部門投入高等教育經費僅占GDP(國內生產毛額)的0.39%(約為724億4500萬元),遠遠不如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1.4%。周平表示,現在公立大專每年學雜費平均6.2萬元、私立大專則約11萬元,明年2月起教育部補助私立大專學生3.5萬元,但仍是「為德不卒」。他認為,社經地位較差家庭的小孩及弱勢生主要讀私校,政府應該增加高教投資,以照顧私校學生。台灣私立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監事會召集人陳秋瑩說,如果政府願意,可以再逐年補助私校生6500元學雜費,兩年就可以拉平公私立學校學生1.3萬元的學雜費差距,113年、114年增加的預算僅是38.2億元、71.4億元,並不會很多。陳秋瑩進一步說,明年起公立大專校院教師學術研究費調高15%,但私校則要自己可以負擔7.5%,教育部才會相對補助7.5%,這沒有幾所私校做得到。她建議教育部,只要私校願意調高一定的比例,例如5%,教育部就要相對補助5%,這樣私校教師才可以真正被加薪。今天與會的教育團體一致主張,政府應該投入更多高教經費,消彌公私校差異,讓學生學雜費齊一;教職員待遇齊一,盡速推動高教公共化。
差別待遇?軍公教將加薪 中小學教師要求應納入導師費
行政院決定明年為軍公教加薪,但因為差別待遇,引發抱怨。高教工會7日要求政府也應同步為私立大專校院教師調升15%的學術研究加給,否則將發起「公私立大專校院教師薪資齊一」的連署,向教育部施壓;中小學教師則要求應該將導師費納入。教育部回應,依《教師待遇條例》,私校教師本薪的月支數額,應不低於公立同級同類學校教師標準,本薪以外的其他加給(包括學術研究加給),則是由私立大專校院衡酌相關因素研議處理;至於中小學導師職務加給是否調整,會視教學現場實際狀況另依程序檢討。政府明年為軍公教人員加薪4%,同時公立大專校院助理教授以上教師學術研究加給調漲15%。但對於私立大專校院教師的學術研究加給是否調漲,教育部交由各校自行決定。高教工會表示,《教師待遇條例》第17條,明文規範私立學校教師相關薪給,皆應準用公立學校教師的標準。換言之,依法國家應確保公校與私校教師待遇齊一,也因此,當政府做出調整公校教師待遇的同時,依法就應該同步確保私校教師的待遇獲得同等幅度之調漲。高教工會要求,此次行政院所公布的大專校院教師學術研究加給15%的調整,依法私立大專院校的教師們不應有差別待遇,也應於明年度起同步調整。此外,這次中小學教師調薪包含主管加給,但是導師職務加給卻維持不變,基層導師深感不堪。新北市教育產業工會表示,現階段中小學導師職務加給每月是3000元,已11年未調漲,除了物價飆高外,導師面對當今的教育改革和變遷,導師工作更不可與當年同日而語。他們要求,導師費也應納入加薪項目中。
4成台大生看不到未來 管中閔看教育改革首要「大學自治放出來」
前台大校長管中閔才剛舉辦新書《大學的脊梁:台大校長遴選事件與管中閔心情記事》,15日受邀出席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舉辦的東方領袖講座演講,會中他表示,菜市場般修大學法,讓大學法很多地方違憲,「未來大學」源於大學自治,「讓大學真正的活力放出來,台灣教育才有機會改變!」管中閔一開始就點出台灣教育出問題,台大學生有4成對未來生涯不明確,一位財金系同學對學習事物沒有熱情,寧可休學,也有電機系學生認為目前教育體制不符合需求;他也曾調查幾所知名高中,約有5~10%的學生要到國外讀大學,這些就是人才流失。管中閔說,科技大幅度改變生活、接收資訊的方式,資訊取得方便、快速,觀念也從牛頓式變量子式,事情從單一變成多種可能,複雜度、多元性增加,沒有事情是確定的。他舉例,每隔幾年就要換一個工作,改變職場方向,顯然需要的知識也會不一樣,目前大學學的那一套已不適用,必須持續更新知識,未來工作型態學習要長達60年,時時要學新知,這是我們面臨的時代,社會已經到非常大轉變的時期,高等教育也要改變。未來大學應該長什麼樣子?他於2019年在台大校長任內推動創新設計學院,由下而上,老師、學生、職員、校友及關心高教的產業人士共同討論什麼是未來大學,超過百場的工作坊與論壇、1500人次參與,並於2020年總結發表學習白皮書。管中閔表示,最核心的問題是台灣年輕人喪失學習動機,沒有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認真學的也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因此要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開放式大學,打破傳統對校園、產業、科系界線,以及學習年限。之後他成立領域專長模組,在他卸任前共超過50個系所、230種領域專長課程模組參加,他表示,不是拋棄舊制度,而是可以增加新選項,讓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找回來,自主選擇學習方向、自主組合領域專長,跨領域學習,甚至可以決定自己要怎麼樣畢業,例如校學士或院學士畢業。台大已有探索學習模式,以不休學方式在諮詢後探索校外的學習機會,也開放校友終身學習的帳戶,讓畢業資深學長姐和年輕學弟妹可以接觸交流,期待各大學都能朝這個方向改進。「未來大學是如何改變高等教育的品質,增加終身學習管道,跟現有大學教育結合,真正達到未來大學及永續教育的目標。」但他也強調,未來大學不是一個已知的固定模式,而是不斷討論和演變的過程,不是只有台大可以做,其他學校也可以討論他們自己的方向,決定每個學校的作法,「讓大學真正的活力放出來,台灣教育才有機會改變。」管中閔也不吐不快說,目前教育部對大學無所不管,希望政府及立委認知根本問題所在,不是像菜市場般在修大學法,大學法很多地方違憲,因此教育部不時就卡住經費、卡人事,如果把同樣東西套在企業,企業也會沒辦法發展起來,更何況要台大與全球名校競爭。他認為,大學法應更徹底鬆綁,各校自己決定要培育什麼樣的人才、跟什麼樣的企業合作,「回到大學自治才能改變,目前只能在符合教育體制下發展,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國教法》大翻修暴增39條惹爭議 全家盟籲:立院應召開公聽會再修法
立法院將於近日審查《國民教育法》修正案,將原本的22個條文,一舉增加到61個條文,可謂大翻修。全國家長團體聯盟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這次《國民教育法》修法違反程序正義,立法院應暫緩審議,應召開公聽會廣徵各方意見後,再重啟審議。行政院版《國民教育法》修正案暴增39條,立委林宜瑾日前公開表態,為了讓私立學校招生規範更加合理,已針對《私校法》提出修正,如今希望將相關精神寫入《國民教育法》中,避免再讓孩子們小小年紀就背負沉重升學壓力。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也在立法院進行修法遊說,他們認為,私校小聯考爭議頻傳,顯示部分縣市未能落實國民教育健全發展的精神,私校學區除了經縣市主管機關核定外,應報教育部備查,多一層監督。不過這項修法對私立招生及學生受教權益產生重大影響,「全國私立中學聯盟」前幾天已公開發表聲明呼籲立法院應暫緩《國民教育法》修法,今天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再跟進。全家盟表示,行政院在送出《國民教育法》修正草案前,未曾邀請家長團體參與討論,行政院此舉顯然嚴重違反程序正義,令人感到遺憾!全家盟說,近幾年來,公共事務的參與逐漸普及,家長參與教育也成為教育改革的一股重要動力。全家盟對於《國民教育法》的修法有高度期待,尤其新課綱實施以來,因應時空環境的改變,國教法確有檢討修正之必要,但應讓家長參與,以讓國教政策更趨周延。全家盟呼籲立法院應暫緩國教法之修法,並召開公聽會廣納各方意見,以利共同打造優質國教共好願景!教育部則回應,這次行政院提送立法院審議的《國民教育法》修正案,有關私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的學區劃分、招生事宜,經查與現行國教法的規定一致,並未調整。
柯志恩今晚首場造勢 藍營大咖將到場力挺
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柯志恩今(30)日晚間將在高雄夢時代旁的廣場舉行首場大型造勢晚會,前總統馬英九、黨主席朱立倫、新北市長侯友宜、台中市長盧秀燕以及前主席江啟臣都將到場力挺。柯志恩表示,舉辦誓師大會,主要是希望凝聚所有在野制衡監督的力量,讓高雄能再度起飛,重返榮耀,所以這場誓師大會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因此呼籲所有期待高雄變好的鄉親可以共襄盛舉。中廣董事長趙少康也拍影片表達支持,趙少康表示,柯志恩學識豐富、非常有能力、具有國際觀,能讓高雄變成國際大都會,是一位有正義感、有學問、有勇氣的奇女子,敢到南部挑戰權威,這種勇氣值得支持。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也透過影片表示,柯志恩常年致力於教育改革,過去在立法院獲得過六次優秀立委,比高雄市長陳其邁過去的三次還多。因此希望高雄的民眾多到場支持。
日本參眾議院宣讀悼詞追憶安倍晉三 裴洛西受邀旁聽
作為亞洲行最後一站,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今(5日)會見日本首相案田文雄,並就中美之間的緊張局勢進行討論,此外根據日本放送協會報導,日本參、眾議院今日在全體會議宣讀悼詞,追悼上月初遭槍擊身亡的前首相安倍晉三,裴洛西也應邀前往眾議院旁聽。根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參議院大選後首次舉行為期3天的臨時國會,今天來到最後一天,為悼念在選前遭到槍擊喪生的安倍晉三,參眾兩院決定在全體會議上宣讀哀悼詞,而正在訪問日本的裴洛西也應邀出席。據報導,日本眾議院議長細田博之宣讀悼詞,並細數安倍晉三對日本貢獻,如統理國政8年8個月,對經濟成長、財政行政,以及教育改革、災後重建等各方面傾注全力,並對提升日本國際地位做出偉大貢獻。此外,裴洛西今天也和日本首相案田文雄會面,除討論美中情勢,也針對確保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地區給出承諾,案田文雄表示「我們確認日本、美國將繼續密切合作,維護台海和平穩定」;裴洛西也在美國駐東京大使館舉行新聞發布會,致詞表示「我們從一開始就說過,我們在這裡不是為了改變亞洲的現狀或改變台灣現狀,而是為了台灣關係法案以及美中政策等等,確保我們之間關係的立法和協議」。
韓國學童入學年齡調降引眾怒 教育部長認暫緩再討論「不要可取消」
韓國總統尹錫悅上任後,第一個教育政策就是指示教育部,將國小學童的入學年齡從6歲調降為5歲,但這樣提前入學的政策卻引發教育界、家長與政界人士反對,也因此讓韓國教育部趕緊喊卡,表示政策還會再經過專家學者討論過後再行公布,甚至若教育部官員更認為,「如果人民真的不想要,我認為可以取消這項政策」。因民團反對,教育部也發聲表示先暫緩並再討論,原定實施時間也是2025年。(示意圖/達志/美聯社)綜合韓國媒體報導,上個月29日韓國教育部宣布了國小學童,從6歲調降到5歲的政策,強調可應對少子化與老齡化,縮短學前教育差距等等,但這樣的政策卻引發民怨,不少韓國民眾都認為政策相當無腦,甚至5歲入學也不符合嬰兒的發育階段,可能會加劇該年齡段學生的大學入學和就業競爭,並鼓勵民辦教育,造成補習班更多。對雙收入家庭也會缺乏照顧,更有人指出不符合全球趨勢。韓總統秘書室首席秘書安祥薰2日則在記者會上表示,將小學入學年齡從六歲下調至五歲的方案,教育改革的目的在於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多樣化,政府此舉在整合學齡前兒童的教育和託管,減輕家長的負擔。他也表示調整入學年齡只是一項解決方案,並非是一個目標。但民間團體與家長的反彈,也讓副總理兼教育部長的朴順愛出面表示,針對這項政策,若人民真的不想要,她認為可以取消這項政策,將採取開放的態度,公開討論達到社會共識,而5歲入學最快也是2025年的學年實施,因此都還有討論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