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學院
」 蔡英文 彭文正 賀德芬 論文門 論文碳費2025年起徵!5年後費率達1200至1800元
碳費費率及徵收時程環境部規畫碳費2025年起徵,最關鍵的費率將出爐,9日舉辦第5次碳費費率審議會,委員建議碳費一般費率每噸300至500元起徵,以分階段調升為原則,預計2030年後費率達1200至1800元。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說,最終定案預計會是單一數值,由環境部決定並進行法制程序,交部長彭啟明核定。碳費費率分為一般費率與優惠費率,前者適用於未提自主減量計畫的企業,後者是提出並達成減量計畫的企業。昨日碳審會討論的是一般費率,優惠費率預定在第6次碳審會討論,最快9月底召開。優惠費率依減碳效能,分成A、B兩種優惠,以A更優,環境部在今年底前必須核定一般及優惠費率。黃偉鳴說,碳審會委員參考國際經驗,如新加坡目前徵收費率逾500多元,加上委員自行評估,建議碳費一般費率區間300至500元,且分階段調升,每2或3年檢討。環境部委託中經院評估資料顯示,在沒有碳洩漏風險係數值情境下,每噸300元,將徵收總額428億元的碳費;每噸500元,則徵收713.3億元。另外,黃偉鳴表示,委員也認為2030年後費率應在每噸1200至1800元間,但委員任期僅2年,且未來情況不明朗,他強調,僅是建議值。委員們並認為,優惠費率應比照一般費率逐步調整,且一般費率及優惠費率需有適當差距,才能保持減碳誘因。台大環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劉銘龍受訪表示,參考環境部升格前委託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研究報告,加上新加坡目前碳稅價格,他認為台灣碳費每噸300至500元,是社會較能接受的起徵點,也能避免綠色通膨疑慮。此外,由於適用優惠費率A的企業,達成減量目標較高,建議其折扣幅度比優惠費率B稍高。劉銘龍並說,彭啟明曾稱希望2028年實施總量管制排放交易,與日本今年4月試行自願性排放交易制度,2028年改為強制執行較類似,並考量南韓也已實施,建議環境部未來除使碳費平穩上路,也要準備銜接總量管制排放交易的方式。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呂冠輝則認為,參考國際碳定價經驗,新加坡起徵價格為每噸100餘元,到目前調升至600餘元,台灣碳費一般費率應訂為500元,優惠後最低價格是300元,對企業才較有減碳壓力。碳費徵收對象是公告應盤查登錄及查驗的排放源,且全廠直接及使用電力間接溫室氣體年排放量達2.5萬公噸以上的能源業及製造業,根據2022年資料,國內約有500廠要繳交碳費。
10月電價上漲?電價審議委員會即將召開 台電:積極爭取合理電價
審計部近日發布的決算審核報告揭露了台灣電力公司面臨的嚴峻財務挑戰。再加上電價審議委員會即將於9月召開,屆時10月電價是否會調整引發外界關注。而台電方面也表示,將會積極爭取合理電價。根據媒體報導指出,根據審計部所發布的決算審核報告中指出,台電截至2023年底的負債金額高達2兆4308億9541萬餘元,占總資產的94.75%,自有資產比例僅剩5.25%。其中,計息負債達1兆5187億4532萬餘元,每年需支付的利息費用約為278億9962萬餘元,顯示台電的債務負擔十分沉重。更令人擔憂的是,台電的累積虧損已高達3818億餘元,接近其實收資本額4799億餘元的八成。審計部也要求經濟部應督促台電改善嚴重影響財務健全的情況。造成台電財務困境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國際燃料價格的大幅上漲。受到俄烏戰爭等因素影響,2023年台電的燃煤、燃氣及燃油採購成本漲幅介於40.73%至143.81%之間。然而,同期間電價的漲幅僅為18.71%,遠低於燃料價格的上漲比率。台電表示已採取多項措施來改善財務狀況。這些措施包括調整燃煤採購策略來降低燃料成本,同時積極開源節流,並爭取政府的資源支持。此外,未來可能實施的碳費政策也可能對台電造成額外負擔。根據環境部委託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的研究報告,建議我國碳費以每公噸300元起徵。如果按此費率計算,台電每年可能需要額外支付約15億餘元的碳費。即將於9月召開的電價審議委員會會議將決定10月是否調漲電價,台電強調,將持續依電價調整機制檢討,積極爭取合理電價,以反映成本及利潤。但報導中也提到,台電和中油公司因近年度國際燃油價格飆升,以及配合政府穩定物價政策,未能足額調漲產品價格,已分別累積巨額虧損。加上未來可能需要繳納的碳費,恐怕會進一步增加這些公司的營運負擔。
碳權擠毛巾1/「本土產業存亡戰」自家嚴管收費邊關卻不設限 劣質水泥入侵成碳洩漏大破口
最近全台最重要的工商團體大老們都很忙,電費大漲已「回不去了」,他們將目光放在台灣「獨步全球的碳費」,不同行業難得「聯合上書」,除了希望不要「自斷筋脈」、還要圍堵從外引入台灣的劣質「碳洩漏」危機,盼望520前讓準總統賴清德團隊聽見,爭取轉圜餘地。「政府再不作為,將讓國產水泥業面臨生死存亡困境。」除了水泥公會,包括工業總會、工商協進會、電電公會、三三會等工商團體們近來不約而同大聲疾呼,希望碳費及碳稅開徵與國際接軌,或者暫緩實施。國際社會以2050年「淨零排放」為目標,推出各種減碳措施,排放的二氧化碳視為商品制定價格,即碳定價,透過碳費、碳稅及碳交易移轉等機制,達到減碳目標。台灣去年施行「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淨零目標入法,碳費預計今年開徵、明年收費,主管機關為環境部,碳交易所去年8月成立,碳稅則在財政部研議中。各國減碳進程中,歐盟推「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以進口商為主,美國「碳污染減少目標」(CCA)則以進口商及國內製造商為主,徵收碳關稅,台灣無碳關稅,而是向國內製造商開徵碳費,可說是全球獨步。不過,原定今年第1季出爐的碳費費率確定「難產」,畢竟業界盼每噸100元、政府想收300元、環保團體則喊500元,完全沒共識。至於「台版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仍未定案,環境部在3月15日、26日舉行兩場碳費審議委員會,理由是「以現行規定要設計碳關稅難度很高」。 環境部3月15日舉行台灣首次的碳費費率審議會。(圖/報系資料照)「碳費費率可能要1、2個月才會出爐;未來必然會從碳費轉向碳稅, 2030年開始推動碳稅是不錯的時間點。」環境部長薛富盛3月27日在立法院被質詢時表示,儘管進度落後,但碳費仍維持今年開徵、明年收費,不過原先計畫從2024年1月1日開始計算,不排除往後調整。代表台灣159個工會的工業總會表示,以倫敦政經學院評估碳費的影響,若每噸收300元,會減損一年GDP的0.32%、物價上漲0.62%,碳排及用電多的產業恐成本增加而被迫減產或解僱員工,疾呼「課徵碳費議題須提高到行政院層級研商,並與產業充分溝通協調,各界未取得共識前不能貿然實施」。「首批碳費徵收對象包含電力、鋼鐵、水泥、石化業、半導體、與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業等製造業,估計噸數超過1.1億,如果每噸300元,就是三百多億,這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不是小數字,對景氣與競爭力勢必有影響」身為業界最早表態「支持碳有價」的,就屬台泥董事長張安平,然而他再度親上火線,指出政府邊關不設防,「將造成劣幣驅逐良幣」。張安平表示,「目前政府對進口水泥無須申報碳排,也不用繳納代金,對本土業者相當不公平。」而可能被列入首批碳費徵收的512家「排碳大戶」中,衝擊最大的莫過於水泥業。水泥公會的數據顯示,各國多將水泥視為國防及民生建設重要戰略物資,因此全球水泥生產近98%用於內需市場,台灣卻不一樣,進口水泥及熟料占國內消耗比重已由2013年的11.26%上升至2023年的24.83%,主要就是「被低價傾銷」。「台灣進口最多的水泥來自哪裡?是東南亞!」水泥公會的數據顯示,台灣前三大水泥加熟料進口國家為越南的50.9%、印尼的25.69%、以及泰國的11.62%,這些國家都沒有碳稅與碳費。在減碳議題上,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呼籲對進口業者一視同仁,否則恐讓劣幣逐良幣。(圖/周志龍攝、報系資料照)台泥估計,若只對本土業者收碳費,卻放任國外無須支付任何碳成本的水泥與熟料銷往台灣,將為台灣每年增加約一個直轄市的碳排量。「碳在空氣飄散、也沒有疆界,若沒有配套的碳邊境機制,會讓更多成本較低的高碳排商品傾銷台灣,反而造成『碳洩漏』的破口。」亞泥總經理李坤炎向CTWANT記者解釋。業者向CTWANT記者透露,台灣本土業者兢兢業業做高品質、促使產業鏈走低碳,甚至可進軍歐洲市場,但進口水泥每噸比本土便宜600元,不用付關稅和碳費,也沒人去查他的含量和碳排放,「講直接一點,發展中國家做出來的水泥品質一定跟我們不一樣。」「如果碳費再加上去,那簡直難以競爭,畢竟一般民眾花大錢買房子,不會去詢問用的是哪國水泥,但水泥的強度與品質不足,可能過一陣子才被發現、已經很難補救。」某營造廠員工坦言,「有時叫不到料,就換進口水泥,但明顯成果不同,出現很多孔隙」。「這實在不合理,政府的工作應該是保護自家產業,但我們出去有關稅,外來者卻不用管碳排放,難道減碳是只有台灣要負責的嘛!」另一傳產大老向CTWANT記者表示,「我們跟(經濟部)產發署說過了,但他們說碳費是環境部主導的,然後收稅又是財政部的事。」語氣間充滿了無奈。4月才剛漲電價平均11%,各行各業成本隨之提高,而碳費碳稅付完後,出口到外國還要再付該國碳稅,簡直是被扒了多層皮,如果轉嫁到下游,「可能導致『綠色通膨』,影響產業競爭力。」台玻董事長林伯豐向CTWANT記者說。「看來是要等520後再解決了,」不願具名的業者表示,「不過這也可能是轉機,就看總統賴清德新團隊對這個議題的看法了。」
電價漲完碳費又來 工商團體:「衝擊企業民生削弱經濟」盼暫緩
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22日決議,4月起電價平均調幅約11%,而碳費費率審議會議則在26日啟動,將討論明年收取的碳費費率方案,工業總會、工商協進會、三三會等多個工商團體特別發新聞稿,希望政府能與產業充分溝通,未取得共識前不要貿然實施,否則會影響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影響最大的包括水泥、鋼鐵、塑化、造紙及光電產業,恐因成本增加而被迫減產或解僱員工,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表示,電價調漲方案出爐後,估算今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CPI)將調升至2.03%。工商團體表示,可以理解電價需合理反映成本,但如果已經漲了電價、又要再付一筆碳費,可能衝擊企業營運與民生,削弱整體經濟復甦力道。工商協進會表示,在萬物皆漲、經營成本變高的情況下,政府應該提供更完整的配套措施,訂定暫緩或延徵碳費之條件、避免重複課徵相關環保規費等,確保企業維繫既有競爭力,並審慎控制通膨與物價穩定。工業總會也表示,開徵碳費前應針對不同費率進行產業衝擊影響評估,各部門凝聚共識前,不應倉促決定碳費徵收期程與費率,應讓企業有足夠時間準備因應對策,藉此減緩對社會經濟的衝擊。因為當排碳有價化,部分成本可能會轉嫁到消費端,恐引發綠色通膨。三三會先前也提出,希望讓碳費課徵與國際規範接軌,避免業者已付了一大筆錢,但產品出口至國外仍需繳納碳關稅,造成重複負擔問題。工總也表示,環境部應儘快完備我國碳邊境調整機制,讓徵收碳費與我國碳邊境調整機制同時實施。碳費設計除考量減碳功能,也應兼顧國際貿易的公平性及一致性,工總表示,不能因為徵收碳費導致產業喪失競爭力,像是鋼鐵業冶金用煤及焦炭、水泥業石灰石,其排放量應予以免徵,避免面臨國際不公平競爭。而碳費費率應先低後高、分階段滾動檢討,避免初期對產業造成過度的衝擊。倫敦政經學院曾評估碳費的影響,若課徵碳費每噸新台幣300元,會減損一年GDP的0.32%以及造成物價上漲0.62%。工總也提到,許多廠商早在2005年即參與工業局溫室氣體自願減量,進行投資設備汰換及製程改善,環境部設計碳費配套制度時,應一併考量廠商先期投入自願減量的成果,因為後續的減碳效果只會越來越困難。
台大設「國際政經學院」 教育部2月底核准過關
台灣大學校長陳文章去年10月提出研擬創設「國際政經學院」,當時在校內引起一番爭論,甚至被貼上是總統蔡英文的政治遺產標籤,後來在去年12月舉行的校務會議上獲得全校通過,而教育部17日表示,2月底已核定台大申設國際政治經濟研究學院。教育部表示,台大申請設立政治經濟研究學院一案,教育部已召開審議會,就學校創新計畫書有關組織、人事、財務、財產、人才培育及採購等事項予以審議,並於113年2月27日核定。後續台大還需依照創新條例修正計畫書內容、擬定規章、組成監督會和管理會等。教育部也提到,假如未來台大欲變更創新計畫書、加入新內容,變更合作企業或加入更多資金,只要學校變更創新計畫書,就需再依照創新條例規定報教育部,再召開審議會審查。
台大畢業證書刪除「民國紀元」 校長陳文章遭批毫無國家意識
台大早前因校長陳文章擬創設國際政經學院,引發校内外不滿聲浪,導致該案遭擱置,直至23日校務會議時再度表決。在議案表決前夕,台大社會科學院長蘇宏達於個人臉書指出,台大新版畢業證書竟畢業證書刪除了中華民國紀元,痛批現任校長陳文章,沒有國家意識、沒有中心思想,不適任領導台大。針對台大新版的畢業證書,蘇宏達表示,經陳校長核定,中英文並列,卻刪除了中華民國紀元,連台大學生在學校會議上看到後都反應,「在自己的國家領畢業證書卻沒有中華民國字樣,實在怪怪的。」狠批校長陳文章,沒有國家意識,失去核心價值,不適任領導台大。台大新版畢業證書中英文並列,但卻刪除了中華民國紀元。(圖/翻攝自蘇宏達臉書)另外,關於兵役延長一年,蘇宏達表示,政府顯然缺乏通盤計畫,也沒有和大學充份溝通討論,而逕自頒布各類辦法,以至大學端窒礙難行。蘇宏達指出,以「3+1方案」而言,為了讓在學役男能在三年內修習完原來大學四年的課程,另一年保留下來服役,不耽誤青春,學校就必須配合放寬相關修課規定。蘇宏達指出,台大學生曾提出質疑,有人可能鑽漏洞,申報為役男享有特殊修課權利後卻沒有去服役,而學校也無從查核;有的則以為,按照「3+1方案」,倘若大一到大四男生同時登記入伍,而國家根本沒有足夠的基地和營房接納,將形成大塞車。凡此種種影響大學教育甚鉅,觀照幾位前任台大校長,早就挺身而出,領導各大學,跟政府周旋並要求修改規定,而不是僅僅強調,這是政府的要求。至於台大政經學院風波愈演愈烈,蘇宏達指出,一端是教育部秉持上意,今年八月刻意曲解國際政經也屬重點科技,適用原用於創立半導體學院的「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以下簡稱創新條例);另一端則是台大陳校長曲意迎合,在極短的時間內,透過極隱密的作業在九月擬定計畫,以致草率粗糙而遭10月21日台大校務會議否決。「沒有國家意識,如何立足國際,更遑論國際政經」蘇宏達指説,陳校長積極佈局,力圖強渡關山,但對於校內各方的擔憂和質疑,或推給創新條例,說這都是政府的規定,或強調這完全是他本人的想法,極力否認有政府高層的授意,卻始終說不清到底諮詢了哪位或哪些國際政經專家,又為何捨現有國際學院和社科院而一定要強推政經學院。對此,校長陳文章回應,畢業證書改版從管中閔校長任內便啟動,當時學生曾反映,畢業證書分中、英文兩張很麻煩,盼改為一張。上任後行政會議經2次討論,於今年8月29日由註冊組提出數個修正版本,並選定其中一種。陳文章表示,昨天教務會議學生代表提出才知道學生意見,既然學生有意見、希望修正,也同意由教務處調查,下次校務會議時再討論。
Dcard被搜2/創辦人登富比士菁英榜 全台最大匿名社群網站「超皮」槓檢警
號稱PTT進化2.0版的全台最大匿名社群網路媒體Dcard(狄卡),爆出會員利用匿名發文機制涉嫌收簿詐騙等案件,檢警偵辦時狄卡公司竟拒絕提供涉案會員個資,日前大動作搜索其位於台北市大安區的公司總部。Dcard於2011年成立,創辦人兼執行長林裕欽2020年還曾入選美國《富比士》雜誌30歲以下精英榜,堪稱青創代表。本刊調查,Dcard原本為台大、政大學生聯誼交友網站,「D」為「Destiny」意即宿命,使用者在每晚都會收到一張系統配對的匿名邀請卡,在午夜12點前對方如同意邀請,雙方就能配對成功。後來平台反應熱烈,創辦人台大學生林裕欽和學長簡勤佑2005年共同創辦狄卡公司,2016年底Dcard會員人數超過200萬,目前資本額1億5千萬。Dcard宗旨以「讓每個人找到共鳴」為使命,致力於讓使用者在各個領域都能獲得價值。社群論壇分為多個版面包括感情、西斯(Sex)、工作等類別,其中西斯版是許多老司機最愛,專門提供男女私密話題分享或性教育等情慾議題討論,該版特別聲明徵人、徵友、引導交換個資等行為將會刪文停權。因為受到年輕世代矚目,Dcard也扯上政治,2019年7月,總統蔡英文為了解年輕人如何創業,親自參訪Dcard公司,她帶著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的畢業憑證申請狄卡帳號,此行也見證該社群媒體的影響力。而2020年4月,國民黨徵選「數位諸葛亮」,由Dcard創辦人之一簡勤佑出任「數位行銷科技長」一職,Dcard團隊立即PO文表示,簡在3年前就已退出,引來許多網友留言「神速切割」。2021年7月,網友「警專姐」在社群平台Dcard上發文批評政府,指控民進黨欺騙民眾,沒想到文章被刪除、帳號停權。對此,Dcard解釋處分理由是「當事人申訴文章影響名譽」,但被網友質疑該平台已成為綠營的媒體工具、政治黑手伸進大學生論壇。由於匿名發文機制,Dcard暗藏不法包括詐騙、恐嚇等,員警質疑該公司「保障會員隱私掩蓋不法」相當憂心。(圖/李宗明攝)經查,11月3日檢警10多人針對Dcard公司進行搜索,堪稱社群媒體公司史上頭一遭。原因就在會員匿名PO文尋找背景單純之大學生提供銀行戶頭,涉及收簿詐騙,甚至有妨害名譽、恐嚇等不法行為,全台累計上百案,但Dcard以「會員隱私權」為由,拒絕提供個資。一名資深員警指出,警方如有需求,通常發文給社群媒體,對方即會提供,但等了月餘Dcard仍未交付資料,顯示國內社群媒體對接公權力管理機制尚未成形,更憂心若放任此情形繼續下去,將來檢警司法單位將無法伸張公權力阻卻不法。對於是否交付會員個資一事,Dcard表示目前法務等部門人員正在對提供個資一案研商辦法,以利檢警調查,但也指出,未來應會視個案情況及涉及不法事項類別、程度不同加以審酌提供。
指蔡英文非LSE畢業 府方:馬英九識讀或需協助
前總統馬英九26日於台中輔選時表示,總統蔡英文非倫敦政經學院校友,并呼籲蔡總統「就算沒有這個學位,還是要做一個誠信的人」對此,總統府發出聲明指出,總統蔡英文經過嚴謹程序取得倫敦政經學院(LSE)博士學位,是鐵一般的事實,遺憾前總統馬英九為了選舉利益,公然說謊。 前總統馬英九昨日到台中為立委江啟臣站台,痛批民進黨學術倫理問題嚴重,直指總統蔡英文,稱「她根本就不是那邊畢業的」,指校方公佈學院裡沒留存蔡英文的博士論文,并且放話蔡英文「就算沒有這個學位,還是要做一個誠信的人」。總統府發言人林聿禪發出的聲明中,出示了LSE過去駁斥抹黑蔡總統學歷的聲明,以及其祝賀博士校友蔡英文連任台灣總統的公告,并强調無論是總統蔡英文的博士學位,或是2011年6月拜會倫敦政經學院的行程,凡有基本數位能力的現代人,都可以經由上網輕鬆查到正確訊息。校方包括官方網頁也都可以輕易地查詢到相關資訊。林聿禪指出,前總統馬英九以一位前任總統的地位,若因助選而選擇造謠,將令人感到相當的遺憾。林聿禪强調前總統馬英九或因數位落差,或有識讀上的需要協助,相關幕僚也應積極提供,確保離任多年的馬前總統不會受到錯假訊息混淆,避免這樣的離譜錯誤。
台大擬新設國際政經學院是「蔡英文政治遺產」、「國發所2.0」? 台大校長這樣說
台大擬設國際政經學院,引起社會關注,有人質疑即將成為「國發所2.0」,也傳出蔡政府官員恐進駐,因此有媒體提問是否是「蔡英文總統的政治遺產」?對此,台大校長陳文章於21日在校務會議後記者會強調沒有政治力,學院成立則是他個人的構想「不是一個人說要做就可以做」。陳文章在21日舉行的校務會議提案「向教育部申請設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創新計劃-國際政經學院」,因校務會議代表有疑慮,經投票後,將暫時擱置該案,預計延至12月校務會議再審。陳文章表示,大家可能對新的東西有較多疑慮,這可能會影響台大現有的資源,而國際政經學院是台大首個全英文授課學院,且可以增進台大和國際的合作,學生名額及資源都是外加,所以並不會排擠到台大現有的資源。他也說,後續他會和相關單位、合作企業及校內學院協商,盡力爭取台大校內支持,因為成立此學院對台大和台灣高教皆為好事。至於負責提名審議委員的5名政府代表,外界質疑有政治力介入,還點名駐新加坡代表童振源,陳文章則表示,童目前是駐新加坡代表,童也完全沒有提到台大國際政經學院,而《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本就規定政府代表有5名,成立學院國發會出一半的錢,因此當然會有政府代表,支持學院發展。另外近期外界質疑國際政經學院恐成為「國發所2.0」,起因是學校打算成立在法學院之下,陳文章則否認,國際政經學院不可能設在法學院之下,且「沒有提到國發所的元素,不清楚為何會有國發所2.0的說法」。
賀德芬要求提供蔡英文學位資料 最高行政法院駁回確定
台灣大學名譽教授賀德芬,質疑總統蔡英文並未取得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法學博士學位,向教育部調閱資料被拒,提起行政訴訟,最高行政法院維持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見解,判決賀德芬敗訴確定。至於賀請求國賠1000萬元,同遭駁回確定。總統蔡英文是否具有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法學博士學位,受到不少人士質疑,賀德芬向教育部調取蔡總統1984年間,所申請擔任政治大學客座副教授履歷表等資料,教育部以機密應封存30年(至2049年)為理由拒絕,賀遂提起行政訴訟。北高行認為,蔡英文送審著作及服務證書,已返還給蔡,此部分不屬於教育部保存之政府資訊或檔案,教育部無從提供給賀德芬。北高行還認為,蔡英文履歷表及學位證書部分,教育部已在法院開庭時,將相關文書送達賀德芬,由她當庭收受,應已滿足賀女的請求。蔡英文「論文門」事件也遭節目主持人彭文正質疑有假,蔡對彭提告加重誹謗,台北地檢署起訴彭,不過台北地院審理時,彭未出庭,遭法院通緝。人在國外的彭文正因護照到期,申請換發護照遭拒,他以外交部為被告提行政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今判他敗訴,還可上訴。至於賀德芬向教育部請求國賠1000萬元,合議庭認為,賀並未證明受到1000萬元的損害,也無從認定1000萬元與教育部駁回申請有何因果關係,因此也遭駁回確定。
亞航老闆邊開會邊裸上身「馬殺雞」 高調上傳社群遭砲轟不專業
現任亞航(AirAsia)老闆費南德斯(TonyFernandes)近日在開會期間裸著上身,讓師傅為他按摩舒壓,他本人還將此畫面高調上傳至社群平台,還配文寫道「充滿壓力的一週」。許多外國網友認為費南德斯的行為很不專業,也不尊重他人,最後費南德斯只能將照片刪除,不過網路上卻已經有許多人將照片保存下來。費南德斯雖已將照片刪除,但仍被許多人截圖保存。(圖/擷取自推特@godsonlymistake)今年59歲的費南德斯(Tony Fernandes),出生於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富裕家庭,他曾赴英國倫敦政經學院(LSE)留學,並取得會計學位。他在維京集團工作多年後,回鄉加入華納唱片,最高職位曾當到亞洲副總裁。費南德斯離開華納之後,本想於2001年創辦新的廉航,遭到馬來西亞政府拒絕,不過最後在時任大馬首相馬哈地(Mahathir Mohamad)的支持下,以25美分收購曾為國營的亞洲航空,並替亞洲航空償還過去欠下的鉅額債務。身為現任亞洲航空大老闆的費南德斯近日在社群平台上傳1張照片,只見他在開會期間,裸露上半身,並由1名按摩師傅為他按摩舒壓,並配文表示這是公司內部文化,讓他能一邊辦公,一邊享受按摩。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這張照片曾被費南德斯發佈到領英(LinkedIn)平台上,很快就引起眾多網友不滿。網友們認為費南德斯的行為很不專業也很不尊重他人,事後費南德斯也將此照片刪除,不過該照片也已經被不少網友留下副本,無法在網路世界中抹去了。有網友調侃表示,費南德斯稱這是「公司文化」,但他真的能接受所有員工也這樣做嗎?更有網友吐槽,某些執行長或公司高層,應該遠離領英等社群平台,以免破壞自己的形象。
女大生問賴清德民進黨貪腐…父女臉書都遭肉搜 侯友宜:政府鴨霸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近日到中山大學演講,一名女學生問,他對民進黨貪腐的看法,賴問是哪一個具體事件,而女學生答不出來。不料,事後該名女學生遭到肉搜,她和父親的臉書都被翻出來,對此,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批,政府太鴨霸。女學生問賴,如何解決民進黨帶來的腐敗貪汙。賴表示,「哪一個具體事件?」而女學生說不出來,僅說民進黨有很多貪汙案例。賴再問,「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案?」女學生則是沒回答。其他學生說,疫苗採購、台南光電、雞蛋。對此,賴說,這些都進入司法程序,如果學生要質疑,要先了解有無具體事證。侯友宜說,人民有問政權,民進黨的疫苗、光電弊案,和進口蛋問題黑幕都很多,而人民問政府,賴是副總統,不僅沒道歉還反問人民,怎麼會這麼問。侯友宜表示,賴清德要想如何解決問題並道歉,這樣問害女學生被肉搜,這樣以後人民還敢問嗎,是不是叫人民以後不要再問了?侯友宜批,政府太鴨霸了,要讓他們繼續執政嗎?對此,賴清德回應,他不是再否決女學生問題,而是因為身為黨主席,希望能清楚是哪件事,對女學生事後被肉搜,這沒必要。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也說,賴的回應根本是「睜眼說瞎話」,有錯就要改。據了解,女學生遭肉搜後,有網友用標題「自稱中山大學女學生質疑蔡英文博士論文」在PTT發文,女學生在校內臉書版發文,因為她覺得民進黨弊案太多,當下才說不出來,「比方說她認為博士論文需要封存不能查閱,她覺得很不正常。」原PO表示,「蔡英文總統的博士論文,倫敦政經學院校方早在2019年就有官方聲明,說明相關紀錄證實台灣總統蔡英文的博士論文,相關圖書館當年就已收到,早在1985年所刊出的索引文件裡都有紀錄,強調蔡英文確實於1984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此文曝光後,有網友紛紛留言「現在還有人跳針論文」、「所以就算是假論文,這跟貪汙或是弊案有關係?」、「沒出社會的才會在那邊糾結學歷跟論文」。一名中山大一生也說,這事件在校園備受討論,正反聲音都有,而他覺得賴當下只想推托,如果案件被出提出,那就要直球回答。
桃園3區拚翻轉2/民心思變掀浪潮 牛煦庭力攻鄭運鵬
桃園市除了是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口中的選舉關鍵戰場外,國民黨也不甘示弱地回嗆,桃園市6席立委「全壘打」。國民黨第一選區立委參選人牛煦庭首戰民進黨現任立委鄭運鵬,他分析在民心思變的氛圍下,只要藍營的參選人認真把事情做好,就可能改變目前立委版圖,他很有信心能拿下現任綠委的席次。牛煦庭畢業於武陵高中、政大外交系,後取得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國際政治經濟學碩士。2018年,牛照庭退出國民黨、以無黨籍當選桃園市議員,2022年順利連任,今年重返國民黨參選桃園市第一選區(蘆竹區、龜山區及桃園區15里)立委,對上爭取連任的民進黨立委鄭運鵬。他認為,桃園市國民黨立委選情樂觀,關鍵是社會氛圍,儘管總統選舉的大盤現在還有點混亂,但各項民意調查都顯示,有6成民眾希望政黨輪替,而立委單一選舉的選情又比全國的大盤來得單純,只要國民黨的候選人認真地把現階段該做的宣傳執行完畢,有效號召支持者出來投票,就可以過關。牛煦庭早年以青年代表身分宣誓入黨,並任職桃園市黨部「國民學堂」專案執行秘書,後因不滿桃園市黨部背離「年輕化」目標而退黨參選,這次返回國民黨不滿6個月就被徵召參選立委,也引起國民黨內反彈,還遭同黨市議員詹江村痛批是「投機」。立委參選人、桃園市議員牛煦庭說,民調顯示有6成民眾希望政黨輪替,在此社會氛圍下,國民黨有機會拿下桃園市6席立委。(圖/周志龍攝) 牛煦庭樂觀看待立委選情,但他遇到的對手鄭運鵬為台大土木系畢業,曾任3屆立委,2008年卸任第六屆立委後,曾經商經營大中華地區事業版圖,2012年又進入國會,多次擔任民進黨立院黨團幹部,也經常回應時事,知名度很高。他2022臨危受命代替前新竹市長林智堅上場選桃園市長,雖然敗給張善政,但獲得42萬8983票,實力不容小覷。「這是地方的公論,他(鄭運鵬)對地方沒有認同。」牛煦庭指出,他在地方上跑,愈跑愈有信心,因為「跑到哪裡、就被期待到哪裡」,聽到許多民眾對鄭運鵬的怨言,指地方上一些建設本來有進度,等到鄭上任後就「斷片」,每次到了選舉才出現。牛煦庭說,鄭運鵬想要做國會領袖,就應該爭取擔任不分區立委,民進黨可以另派年輕人參選,選戰中可以討論地方發展的議題,也會比較熱鬧。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說,黃世杰是他在建中、台大的學弟,表現比他還優異,是立法院最需要人才。(圖/翻攝自黃世杰臉書)爭取連任的桃園市第二選區(大園區、觀音區、新屋區、楊梅區)立委黃世杰也同意擔任過民進黨立院黨團幹部。黃世杰是桃園農田水利會總幹事黃金德的兒子,台大法律系學士及碩士畢業,通過律師高考,並取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碩士;黃世杰在鄭文燦桃園市長任內擔任市府參議及顧問職務,2019年在黨內初選擊敗時任立委陳賴素美,代表民進黨參選立委當選。國民黨在桃園市第二選區提名涂權吉,對上黃世杰。涂為明新工專畢業、開南大學碩士,曾任前立委廖正井、吳志揚的幕僚,連任二屆桃園市議員,本次國民黨黨內初選,第二選區遲遲沒有人登記,涂表示受到多方勸進,因此在4月19日壓線前往登記,並獲得國民黨提名。
傳接任副執行長月領11萬 林飛帆親自回應了
外傳民進黨前副祕書長林飛帆將接任台灣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引發議論。民主基金會昨晚透過臉書表示,目前並未有正式約詢,而基金會若有人事調整,循例將會在定案後公布。對此,林飛帆今(23日)表示,到目前為止,他未接到民主基金會的詢問。媒體人黃揚明昨日在臉書表示,林飛帆將出任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根據該單位公開資訊,月薪可能有新台幣11萬多元。林飛帆今日透過臉書回應,稍早抵達美國華府了,這趟來美國,主要是受到美方邀請,參加美國國務院主辦的「國際領袖人才訪問計畫International Visitor Leadership Program; IVLP」;而他參與的主題是「美國外交政策決策」。未來幾週,會與來自世界各地20多位外交政策相關領域的專家,一起拜會美國政府部門、國會、智庫,以及民間組織等各單位,這個計畫,很多國內外各領域的領袖都參與過,他也很期待。林飛帆表示,在2017年,還是學生的時候,就曾經受美方邀請參與這個計畫,但那一年預計參加的時間和我在英國倫敦政經學院(LSE)的入學時間有所衝突,所以只能忍痛放棄。這次,很榮幸能再獲美方邀請,希望能把握機會讓一同參與這個計劃的各國代表更認識台灣,也希望能藉這個機會更理解美方在外交政策上的思考。他表示,曾經有機會擔任執政黨的副秘書長,近身的和蔡英文總統以及一個專業的執政團隊一起工作,學到很多,也更清楚這個國家面對的各種挑戰,很感謝,能有機會近距離參與國家治理的過程,並且要謝謝所有支持我的人。林飛帆提到,只要是自己在公共場域一天,無論是到台前參選,還是在幕後做幕僚,都會面對各種指教、臆測、期待或鼓勵。針對媒體所述的人事案,民主基金會昨日已有對外說明。林飛帆表示,實際上,到目前為止,我也未接到民主基金會的詢問。他說,接下來幾週,會把握機會和一同參與IVLP的各國代表分享台灣的故事,也期待之後能把在美國觀察分享給大家。
蔡英文「論文門」案外案 彭文正沒法告倫敦政經學院經理
蔡英文總統「論文門」事件衍生案外案,媒體人彭文正控告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法務經理Kevin Haynes,指他提供蔡的論文不實資訊給我方駐英國辦事處,求償1000萬元並須將判決理由刊登在報紙上,台北地方法院認為沒有我方管轄權裁定駁回,可抗告。蔡英文的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博士論文被質疑有假,彭文正多次提告卻遭檢方依加重誹謗罪起訴,他拒絕到北院出庭,慘遭通緝至今,彭再對蔡提起民事「確認博士論文不存在」訴訟,北院更一審仍彭敗訴,正由高等法院審理中。彭認為倫敦政經學院法務經理Kevin Haynes勾結蔡等人偽造不實資訊,害他被檢方起訴,人格權受重大損害,請求精神上損害賠償及回復原告名譽,向Kevin Haynes求償1000萬元。北院認為, Kevin Haynes並非我國人民,涉案行為地不在台灣,在台灣也無住居所,我國沒有管轄權,如在北院進行訴訟,文書往返時間冗長,訴訟文書還得仰賴傳譯,如要Kevin Haynes親自來台出庭,得額外負擔高額費用。此外,若由北院審理本案,必須輾轉委託外國進行協力調查,就算彭文正勝訴,後續強制執行也有難度,因此認為應由英國法院審理較為恰當,所以駁回彭的提告。
蔡英文「論文門」勝訴 總統府回應了!籲:不實討論應適可而止
台北地方法院今(23日)對總統蔡英文的「論文門」案作出更一審宣判,再次駁回媒體人彭文正的「蔡英文1984年版英國倫敦大學政經學院(LSE)博士論文不存在」之訴。對此,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表示尊重司法判決,與呼籲不實討論應適可而止。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指出,蔡總統除尊重司法判決,也期盼各界以學校方的正確資訊為事實基礎,浪費社會資源的不實討論應適可而止。北院過去的判決被台灣高等法院認定有重大瑕疵而「廢棄發回」後,在今天由同名法官宣判更一審,認為彭文正提告之事不具有權利保護的必要,不應准許,且彭請求之論文不存在主張,也無依據、無法做出對彭有利判決,因此判彭文正敗訴;可上訴。
蔡英文博士學位羅生門 彭文正提告確認沒論文落敗
前台大新聞研究所教授彭文正對總統蔡英文提起「確認博士論文不存在」之訴,台北地院更一審下午審結,法官認為彭提告之事不具有權利保護的必要,不應准許,且彭請求論文不存在的主張,也無依據,無法做出對彭有利判決,因此判決彭文正敗訴;還可上訴。人在國外的彭文正,由委任律師張靜代表出庭聆聽判決,張靜指出,「鐵定會上訴」,目前不知判決理由,無法回應該怎麼寫上訴理由,不過,法官張詠惠一定把11月30日勘驗所謂的論文、即一張一張、散裝的認為是論文,否則無法判決原告之訴駁回。彭文正主張,蔡英文未有合格通過的「西元1984年版英國倫敦政經學院(LSE)博士論文」(下稱系爭論文),無博士論文即無法取得博士學位,這是公眾周知之事,他因此事遭蔡提告妨害名譽。彭強調,蔡的論文是否存在,影響蔡可否向他主張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論文是否存在的爭執,造成他法律地位不安,因此提告確認蔡的博士論文不存在。不過北院上月底開庭時,蔡英文的律師連元龍當庭拿出1983年博士論文「原稿」,也就是2019年總統府記者會公開展示的版本,聲稱蔡英文有寫博士論文、並反駁彭文正的指摘。
蔡英文「博士論文案」彭文正敗訴 律師怒吼:給判決理由!
由資深媒體人彭文正提出確認、爭訟3年的總統蔡英文「英國博士論文不存在之訴」,台北地方法院在今(23日)更一審駁回彭文正的訴訟。可上訴。彭文正提告主張,蔡英文未合格通過1984年版英國倫敦政經學院(LSE)博士論文,而沒有博士論文就表示未取得博士學位,「這是公眾周知之事」,並指蔡英文事後提出的博士論文及學位都非真實,卻遭對方提告妨害名譽,且被指責抹黑、造謠、散布假消息,但關鍵還是在於論文是否存在。彭文正認為,論文存在與否將影響蔡英文是否可以另向他主張民事侵權行為賠償,而該論文是否存在則造成他的法律地位不安,因此提起確認之訴。對此,北院法官張詠惠2020年1月15日指出,論文與蔡英文具有博士學位身分是否存在,是單純「事實問題」,並非法律關係,更不能作為「確認之訴」標的。認定確認訴訟在法律上顯無理由,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彭文正上訴後,台灣高等法院認為,法官應開庭辯論彭文正請求確認的事項,與是否涉及其訴訟具備保護必要要件,但北院直接判決駁回,存在重大瑕疵,因此「廢棄發回」。而今天北院法官張詠惠在制止庭內舉標語的旁聽民眾後,隨即駁回並宣示訴訟主文的行為,則令彭文正的律師張靜怒喊:「給判決理由說明!」
台開12/7可出財報?小股東發冊子聲援 邱于芸:我還活著可以說金鑰故事
台開董事長邱于芸今天(1日)在一場法律研討會現身說法公司經營權之亂,她感性並篤定地說,「我還活著在這裡,跟大家說活著的故事,12月7日財報就會出來,台開是一家從省政府時期屬於台灣人的公司,我的責任就是做好交給下一代。」當代法律雜誌、公司治理專業人員協會今天舉辦「從同開、台開之亂」看我國公司法制改革之契機-「論公司印鑑、重大訊息金鑰被盜實務運作困境」研討會,邀請到《公司法》權威學者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特聘教授方嘉麟、台北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郭大維、中華獨立董事協會理事長駱秉寬等分享看法。其中,因傳出跳票等爭議、無法出具財報而於8月4日遭證交所勒令下市的台開(2841),一度引爆「父女之爭」(邱復生、邱于芸)的公司經營權之爭而為社會焦點,邱于芸力拼「台開要重返榮耀」,受邀於研討會中分享自身經驗,獲得法學界共鳴。場外則有台開小股民後援會、台開股東聯誼會散發聲援刊物,內容多達33頁,力挺邱于芸能夠在12月7日完成財報,刊物封底還印製「翻過山就是新天堂」邀請大家造訪花蓮新天堂樂園。邱于芸今天與財務處副總經理黃茂基出席研討會,了解公司治理相關法律規定。邱于芸說,台開集團旗下遍布全省到金門多達22家公司、158個銀行帳號,光是在公司印鑑變更,即需依照不同縣市政府規定辦理,而因此有了時間差,再加上到銀行辦理帳號變更等,才能開始處理債務協商等事宜,導致有些公司無法開發票非營業中,有的則是還可以播放電影營業。根據台開小股民後援X台開股東聯誼會聯合發行的台開危機大事記,邱于芸在2021年9月7日就任台開董事長之前,台開集團存款僅有547萬元,民間借貸5.3億元,未付工程款2億元,應付未付款則達1.4億元;而在邱于芸就任前夕台開跳票5000萬元。邱于芸則細數2022年1月26日以來,先是她明明在公司工作中,下午六點多即遭公司違法逕發重訊以法人改派為由,解任她的董事長職務,接著公司的主機、伺服器、帳冊、重訊金鑰(公司大章、印鑑章)、銀行帳號等遭人霸占而公司運作也因此癱瘓等過程。「2010年我從英國回到台灣之前,在倫敦政經學院、劍橋大學混了20多年,沒想到回台灣參與上市公司經營看到的財報、股東會竟是與所了解的企業經營學完全不同,現在也是一路走來邊走邊學,非常感謝許多專家前輩給予的寶貴建議」邱于芸感性地說。邱于芸也話鋒一轉,「非常希望政府主管機關能也有擔當與責任,糾正違反公司治理的扭曲惡象。」
答應不從政卻毀諾 財經諸葛被離婚
有蔡英文總統「財經諸葛」稱號的綠營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陳錦稷,遭妻子鄭明宜指控他違反不得從政或參與跟政治有關活動的婚前承諾,請求法官判准離婚。台北地方法院認為,陳出任公職且從事政治相關工作,違反與鄭女的承諾,判准離婚。可上訴。陳錦稷47歲,金融背景深厚,畢業於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曾任雲林縣財政局長,妻子鄭明宜是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的外孫女,父親鄭深池曾是兆豐金前董事長,但她因父親曾受前總統陳水扁洗錢案牽連,因此與陳男結婚前約定,限制他不得從政。鄭女提告指出,她與陳男2009年結婚、婚後無子女,2人婚後還算和睦,不料陳2010年起背棄「遠離政治圈、不得從政或參與與政治有關活動」的婚前承諾,致夫妻對未來生活方向,毫無共識。鄭女說,她與陳分居迄今已長達7年,期間陳在外汙衊她父親,並在離婚談判時表示對她父親「無法諒解」,將他政治職位機會受阻莫名怪罪於她父親,2人婚姻到已不可回復的破裂程度,請求法官判准離婚。陳則辯稱,他顧及鄭女心情並為家庭圓滿及維繫婚姻,在婚前承諾不參選、不從政,也不擔任須申報財產的公職人員,但承諾範圍不包含抽象廣泛的不涉入政治領域的相關活動,或參與任何與政治有關活動,只專注於金融、經濟相關政策研究與分析。陳說,他始終珍惜與鄭女相遇、相知、相愛、相守的緣分,即使她擅自離家不歸仍心繫她、時時關心她,自己沒任何可歸責事由,且分居是因鄭女執意藉故離婚所致,請求法官駁回鄭女的訴訟請求。台北地院認為,陳2014年起擔任新境界基金會副執行長,董事長為蔡英文總統,屬民進黨智庫,該智庫是將研究成果提供民進黨政治人物問政、施政、候選人政策等參考,顯見陳是替特定政黨服務、提供政策建言,屬「政治工作」。北院認定,陳2015年在總統大選積極投身政治相關活動,名列為蔡英文的「財經諸葛」等,違反婚前承諾,且曾說過「你讓我痛苦,我會加倍奉還」等語,婚姻已難維持且可歸責於陳,判准離婚。可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