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干預
」囤房稅2.0三讀通過租金轉嫁租客? 租服公會教「2招」解套
立法院19日針對房屋稅條例修正(囤房稅2.0)三讀表決通過,將採全國歸戶、全數累進,預計明年7月將上路。全國商總主席賴正鎰以倚天屠龍記中「七傷拳」來形容囤房稅將造成內傷轉嫁消費者,他建議非自用住宅與建商待售房的稅率,應維持現狀即可。不過租服業者也表示,只要釋出出租,正常報稅或加入公益出租人,就不會受到囤房稅影響。根據立法院政黨協商後同意財政部版本,從現行縣市歸戶改採全國歸戶,法定稅率區間自1.5%至3.6%,調升到2%至4.8%,且強制要求地方皆須按全國持有戶數制定差別稅率、全數累進課徵,也就是上限3.6%調高至4.8%,較現有的最高稅率增加1.2個百分點,自用住宅採全國3戶為限,而開發商新成屋待售戶原本在一年半內稅率為2%,修法後將納管並限制要在2年內售出採2%至3.6%,若待售超過5年,將採4.8%的最高稅率。台北市租賃住宅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柏勳表示,租金取決於地點,不會因為囤房稅增加,就讓租金出現明顯增長。(圖/林榮芳攝)賴正鎰以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的崆峒派武功「七傷拳」,若是使用者功力不足,反而會造成自身之內傷,來形容此次的立法。賴正鎰說,此次提高房屋稅率的修法雖是針對持有房屋多戶者,也就是指平時靠收租金的包租公婆,一旦全國總歸戶後,採自用住宅稅率僅以3戶為限,超過者將採重稅,屆時勢必會將多出的租金轉嫁到租屋者身上,他認為既然已經改為全國總歸戶,上限4.8%稅率未免過高了,應適可而止。對於向建商課待售房稅率,賴正鎰指出,「開發商都有金流壓力,誰會故意囤房?」政府以過多政策干預,只會更扭曲市場機制,例如房租提高及新屋售價統統轉嫁給租屋與買房者,明年元月起最低工資提高,軍警公教也都調薪,因應COP28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碳權實施,加上電價調整,營建成本也還在上漲,所有物價勢必會再漲一波,如今在選舉前炒作打房議題,是最不明智的做法,他也預告元月大選後的未來2年萬物必漲,造成全民皆輸。根據主計處公布2023年租金變化,全國房租指數年增率2.2%,北部地區1.8%,南部地區2.19%,不過中部地區和東部地區則有3.4%及3.79%。賴正鎰擔憂囤房稅2.0將造成高房租與高房價,明年起萬物將齊漲。(圖/CTWANT資料室)不過對於外界疑慮囤房稅最終將轉嫁租客,台北市租賃住宅服務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柏勳建議,房東若很在意囤房稅,應該釋出房屋出租,只要當公益出租人,政府就能給予每屋每月最高1.5萬元綜所稅免稅額,不然就是正常出租誠實報稅,就沒有「囤房」問題,自然不會課囤房稅,他也提到,「租金取決於地點,不會因為囤房稅增加,就轉嫁,租金上漲最大原因是通膨。」副理事長張凱也補充表示,「囤房稅稅基是房屋稅,房屋稅依房屋現值評定,因折舊逐年遞減,一般來說是越課越低,像北市很多40年以上的老公寓,房屋價值是趨近零,對於法定稅率調升1、2倍,差異不大。」至於明年租金,陳柏勳認為,明年北市租金持平,北市以外會有成長空間,只要有公共建設的地方,或是有商圈移轉,像套房租金還是有往上增加的機會,但北市租金已在高點,要爆發性上漲不太可能。
中產階級被通膨「割韭菜」? 專家:資產配置3點建議免淪中下階層
在這個時代,知識和技能的更新日益加速,年齡和資歷很難成為資本。中產階級中只有極小部分的人群可以升級,很大一部分被迫下沉為中下階層,此將不利於經濟成長和社會結構穩定,值得大家正視及警惕。1,做好資產配置很重要!面臨著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的威脅,國內中產階級在這個時候,一定要做好資產配置,以免淪為被時代收割的韭菜。資產最主要的四大類別,包括:股票(公司股票、股權)、固定收益(債券與其他債權證券)、現金(定期存款)以及不動產。2,對中產階級來講,投資房地產不失為最基礎、穩當而可靠的資產,但投資效益將大不如前早期民眾大多將資產配置於房地投資,並屬於唯一的投資標的,但是單一種的投資品項,終將面臨愈來愈大的投資風險。尤其在面對當前的高房價下,投資房地產難免引來政府的政策干預,往後房地產的投資效益將大不如前,這是投資房地產前,所必須具備的基礎認知。3,買房迄今仍是中產階級最佳的存錢方式房地產具備的槓桿效益是其他類資產所難相比的,除此之外,投資及擁有房產可以讓人進可攻退可守,需要錢的時候,可以抵押房子取得融資,如果擁有2間房子時,另一間房子可以用來出租,帶來被動收入,而且隨房子增值,資產也不會貶值,堪稱「啞巴兒子」,還比養兒可靠。最近這幾十年,能跑贏貨幣通脹的,真的很少,房產是極少數之一。但買房子仍然是有方法的,並不是所有的房子都值得買。4,筆者的資產配置建議若已經擁有房地產,筆者建議民眾同時也可以考量其他的理財產品、金融產品,或選擇一些境外投資品種,分散投資,降低房產價格波動和投資組合的風險。現階段,好的資產配置要做到以下3點:1),降低儲蓄的比例即減持現金、定存,只留3~5個月的日常開支做緊急救難金即可。2),股票的配置宜多元化不宜做短期炒作。畢竟,散戶在資訊的取得、專業、人力的投入上都遠不如法人,做短期炒作獲利的機會不大,不如改持 ETF (股票指數基金組合)做長期投資。3),資產配置元素應多元化金融資產的投資要更專業的知識,和更多的時間投入,對於金融投資市場中參與者,有2點個人的心得分享一下:第一個,是獨立決策,如果做不到,半懂不懂,只會跟風,那麼不宜介入;第二個,看明白所有的理財課程和所謂的推薦股票,都是不可靠的,沒有自己的投資決策邏輯,賭場永遠不缺對自己的運氣有迷戀的賭徒。
王之道/晶片換疫苗 搞政治博奕
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日前致函台灣政府,籲請「護國神山」台積電提高產量,以支應德國汽車晶片的需求。無獨有偶,美國副助理國務卿莫瑞(Matt Murray)二月五日將與我經濟部視訊,討論汽車晶片供應問題。老實說,在多年被對岸政治打壓、遭到國際歧視下,台灣憑藉多年努力,竟能靠一己之力,創造出一個局面──供應尖端半導體晶片達全球半數以上,壓制了氣焰甚高的南韓三星集團,也讓廠商們必須仰賴台灣的「臉色」,令國人自豪雀躍不已。巧合的是,全球正在搶奪新冠疫苗,或已陸續施打疫苗,台灣卻對疫苗取得宛如無頭蒼蠅般。於是,台灣經濟研究院建請政府「以晶片換疫苗」,用先進國家急需的車用晶片,換取台灣欠缺的疫苗,豈不是兩全其美?對此,將「防疫政治化」不遺餘力的衛福部長陳時中,立刻表示「樂觀其成」;但經濟部長王美花先是保守表示這是產業問題,不同問題不宜一起討論,後來可能感受到壓力,表示已對德國表達需求,希望德國協助取得疫苗。顯然,兩部會間看法並不相同。若從台灣現況來看,台灣能否如願「以晶片換疫苗」,就是第一大問題。其次,即使真能換到疫苗,但中長期是否對台灣有利?只有在兩項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時,才值得我們採取這個策略。首先,試問對歐、美、日等國來說,是攸關性命的疫苗重要,還是晶片重要? 目前疫苗遠不足全球所需,各國都施展全力爭取疫苗。那我們要拿晶片換疫苗,是要向誰換?是找各國疫苗廠,還是政府?原則上,廠商不會理我們,因為他們也是一個頭兩個大,連應付當前的「需索」都已無力。那麼,可以找政府換嗎?德國請台灣增產車用晶片,可能僅是一種「呼籲」,是否增產還是台廠自行決定的商業行為。至於美國,如果經濟部請得動美國政府協調疫苗廠主管也坐上視訊桌,一起參加二月五日的會議,那便能姑且一試,否則就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美國不會認為我們有這個分量和它玩這個「賽局」。貿易理論告訴我們,只有大國可藉由政策干預,壓迫其他經濟體吸收成本來增加福利。就晶片代工而言,台灣不是小型經濟體,乍看之下在國際間有「議價能力」,但對於其他大多數的商品,台灣都是小國,沒有議價能力;一旦在晶片上開了先例,各國未來援引此例對台灣展開「政治貿易」的議價時,台灣有能力應對嗎?身為一個小型經濟體,能否從「政治貿易」上獲利,只要看看「口罩外交」的實質成果,再看看「萊豬換貿易協定」的教訓,答案就很清楚了。千萬別病急亂投醫,把「護國神山」搞成「負國神山」
游資跟建商搶土地釀房價飆漲 賴正鎰:打房打歪應替游資找出口
台商資金回流都跑去哪?全國商總理事長賴正鎰23日舉行商總不動產年度記者會表示,目前游資很多,大家都在找投資標的,也有不少企業跟建商搶土地,土地飆漲是房價大漲的關鍵,政府打房根本打錯重點,這波賺到錢的是買賣土地的地主,建議政府應擴大公共建設與內需投資方案有效運用回流台資,替游資找出口。他說,這波房價上漲實因建材成本與原物料上漲,缺工造成工資成本拉高,獲利最大的應該是地主,因為地主哄抬地價才造成房價上揚,但政府對建商購地貸款從80%下修到55%,預期土地熱度將會下降,推案速度也會受阻,恐不利於景氣復甦,盼政府不要搞錯方向。商總不動產委員會主委、中華民國不動產代銷公會理事長謝坤成表示,站在業者立場絕對支持市場畸形的管理,打房不外乎希望房價不要飆太高,而不是在量,但這次像是新竹、青埔或台中,短期從每坪20幾萬跳到40萬,才是該注意的部分。他提到,很多人都想去台南買地,但都標不到,尤其是南科旁LM特區,現在土地一塊難求。2014-2020年只要土地放著就比賣房子賺得多,代表土地漲大價,但這波土地是很多資金企業回流買土地,以前買豪宅的那些人,現在不買豪宅了,也學建商到處獵地,導致土地價格大漲,再加上科技業建廠搶工、缺工問題,「人力成本原物料都漲,成本降不下來,價格降得下來嗎?」賴正鎰建議政府減少用政策干預房市,應回復市場供需機制,他建議應擴大公共建設與內需投資方案有效運用回流台資。過去一年多來資金回流申請資金破兆元,但已經匯回的2800億元,實質投資僅有32%,比例偏低,游資到處找尋投資標的,政府應該要趕緊擴大公共建設與內需投資方案,有效運用回流台資。「大家都抱怨買不到工業用地,也建議加速工業用地釋出,以滿足台商回游需求。」他說,美中貿易戰引發台商回台投資熱潮,但合法之工業用地卻明顯不足,建議中央到地方政府應全面加速檢討土地使用現況、儘速盤點並釋出可立即使用的工業用地,以滿足眾多回流台商的用地需求。賴正鎰也建議放寬並降低營建業申請營建外勞的門檻,解決基層勞力斷層問題,以及限貸令應有配套措施並給予半年緩衝期,「現在一刀切讓購屋消費者非常緊張,應該檢討相關配套措施。」展望2021年,賴正鎰預估2021年房市五大現象,分別是:(一)房價短期內受壓抑,但建商不會有降價行動,呈現平盤局面。(二)投資買家縮手,首購族再度撐盤,小宅續旺。(三)土地價格逐年上揚,危老及合建會是未來主戰場。(四)地上權標售案受信用管制影響,標脫率下降。(五) 限貸令限縮購地貸款成數,土地需求降溫,推案量減少。
【泰公開講】劉泰英:救市 考驗政府魄力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美國聯準會為救市不惜再下重手,祭出「無限量化寬鬆」政策,果然激勵美股大漲。然而,如同先前美國總統川普的「發現金救股市」方案,引發投資人對長期景氣的疑慮,更多經濟研究機構憂心,疫情不確定性對實體經濟衝擊太大,除非國際疫情在上半年就被有效控制,或是各國政府祭出更多政策干預,否則只能等國際經濟慢慢U型反轉。因台灣曾經有過SARS的教訓,防疫很快步上軌道,但不同於十七年前的SARS,那時全球化剛起步,大陸經濟發展也才蓄勢待發;如今國際經濟早就因為「地球村」緣故,各國分工愈趨緊密,當大陸疫情稍為趨緩之際,歐美國家卻又大流行,更糟的是歐美欠缺警覺意識,只能緊急封國、封城,經濟活動陷入停滯。更令人憂心的是,近年扮演全球經濟推力的大陸,雖已陸續復工,卻又面臨國際訂單萎縮的挑戰,是否會讓經濟再度受創,在全球掀起更大的經濟金融危機,值得觀察。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讓原本對連任總統信心滿滿的川普,也難免緊張,喊出希望在四月十二日復活節之前,讓部分勞工重回工作崗位,以免失業率擴大。只是,比起何時能復工,國際法人更在意聯準會降息及量化寬鬆政策,是否能確保消費者和企業取得現金、擴大消費,畢竟這才是「無限量化寬鬆」政策的原意,若無法達成,經濟不排除向下惡化。量化寬鬆政策簡單來說,就是「印鈔票」。貨幣供應增加,會推升通貨膨脹,若貨物供應未增加,貨品價格就會被炒作上漲,導致通貨膨脹率迅速上升,貧富不均惡化;經濟學家曾形容新冠肺炎猶如一根針,隨時可能戳破美國的經濟泡沫。問題是,各國政府習慣透過量化寬鬆政策穩定投資信心,但若僅是短期安撫投資人別恐慌,企業卻因行庫門檻,仍調不到頭寸應變,一旦倒閉就可能造成更大規模的失業,民眾更不敢花錢,經濟可能更糟。我一直疾呼政府要明確、快速提出緊急應變方案,降低企業與民眾的不確定感,例如經濟部提出中小企業防疫一千億元信保方案,央行再加碼二千億元,還補貼企業利息,如果所有受疫情衝擊的企業都能適用,政府又願意扛起銀行擔心的風險,企業才不至於被銀行抽銀根。對於受衝擊最劇烈的觀光業,政府可決定廠商暫時不還本只付息,協助企業度過金融風暴;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時,銀行資金不像現在爛頭寸這麼多,都能辦得到,現在當然更可以做,關鍵就在政府的決斷及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