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緩
」 台股 聯準會 降息 川普 美股不再似寶2/川普2.0石化殺戮戰會更慘 專家:台塑四寶恐等2030年才回神
2024年1月,台塑(1301)股價79.2元,6月開股東會時,跌到60.2元,81歲的前董事長林健男哽咽喊話,「希望各位股東能繼續支持台塑,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度過難關。」而2024年最後一天,台塑只剩下35.5元,南亞(1303)更不給面子,跌破30元大關,收在29.9元。股價反映業績,台塑四寶2023年總計獲利達439.47億元,較2022年衰退51.24%,2024年最終數據還沒出來,但1到11月總營收1.35兆元,年減2.3%,第三季財報更驚見稅後虧損80.4億元。「2025年也不會太好,還是要看中國大陸的內需,如果2026年的下半年有機會上來,說不定能讓產業有些轉機」,棣邁產業顧問總經理何耀仁向CTWANT記者強調,「是2026年喔,如果要比較穩,搞不好要等到28、29、甚至到2030年才會好。」過去石化業景氣約7年一個循環,但目前已發生結構性改變。「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還把自己當作是循環性產業,認為只要能撐過去,下一個cycle來就可以活起來,但其實現在整個產業大反轉!」何耀仁2024年5月參加在韓國舉行的「2024亞洲石油化學工業會議(APIC)」時,發現業界共識是「中國大陸的產能過剩問題,時間會拖得很久」。事實上,因低碳經濟當道,世界上老牌的石油公司都陸續在關廠轉型,業內人士跟CTWANT記者表示,像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公司荷蘭皇家殼牌,近幾年已關閉世界各地多家煉油廠,因全球經濟放緩,加上新廠投產競爭,殼牌在今年第三季煉油利潤率下降近30%,從上一季的每桶7.7美元降至5.5美元,化學品業務甚至出現虧損。美國新總統川普預計會大力發展頁岩油氣。(圖/翻攝自維基百科)而美國新總統川普將在1月20日上任,由於他選前就喊出「鑽油吧,寶貝!」(Drill, baby!Drill!)口號,是否會帶動新一波的黑金商機?「對亞洲市場來說反而更辛苦!」,何耀仁表示,美國德州有很多頁岩氣,川普支持開採,因為它成本更低、量又更大,原本歐美就是用天然氣當原料生產乙烯和丙烯,一噸成本大約是400美元,但亞洲這邊是用每噸900美元的石油腦去煉,每噸賣520美元,成本結構完全不一樣。而中國近期開出大量新產能,設備貴會有折舊成本,為讓銀行覺得有還款能力、保持現金流,而維持開工率,導致這些新廠難以減產的惡性循環。何耀仁表示,還好台灣與日韓星這些地方的老廠折舊差不多結束了,若需求不好,能隨時停工。何耀仁表示,目前外界期待川普上任後的新機會,還是俄烏戰爭結束,畢竟俄羅斯為了打仗要賺錢,產油量一直保持在900多萬桶,若戰爭結束,有機會壓下俄羅斯產量,跟OPEC國家協調,每桶油價可能比現在高個5到10美元。中美兩國的產能是外患,台塑自己也有內憂,一資深台塑員工向CTWANT記者透露,過去台塑成功模式是「化繁為簡」降低成本,但近來化簡為繁、官比兵多,前幾年太好賺所以無所謂,但現在利潤變差,問題全湧上檯面,高層誰也不服誰,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反而在cost down製造現場的保養成本,很多管線都已老舊,但等退休的人不想改,新人一進來看到也不敢接,好不容易培育了AI人才卻留不住。棣邁產業顧問總經理何耀仁。(圖/CTWANT資料照)接下來還有碳費問題,先前從事科技業的投資達人「股魚」算出,若碳費每公噸300元,不考慮優惠費率的話,光是台塑石化(6505)一家公司的碳費預估要付73.2億元,但近四季淨利才61.3億元,賺不夠付。「無法逃避,只能全力跳脫紅海!」台化(1326)董事長洪福源表示,大陸石化新增規模是天文數字,會持續推動「做精、做廣」,暫停不賺錢的產品、發展高值化產品,並且把產品賣到更多地方。南亞董事長吳嘉昭表示,集團2024年成立新的「企業轉型專案組」,讓集團各公司一起尋找有前瞻性的產業,包括產品、事業、低碳、能源與數位轉型;像是南亞朝電子用化學品發展,把過去老的PU廠拆掉、改成無菌醫材產線,價值翻倍。台塑董事長郭文筆表示,石化產業明年可能會看到曙光,因為中國有許多提升經濟措施,業界也傳出政府打算出手整併,還有歐美通膨降溫、俄烏戰爭告一段落等利多,狀況有機會改善。台塑化董事長曹明也提到,其實集團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也有頁岩氣的投資項目。不過外界對此還是相當悲觀,證券分析師「股添樂股市新觀點」也提到,四寶現在價格非常便宜,往下空間有限,但沒人投資是為了買到便宜價,是為了賺錢,目前四寶正歷經轉型陣痛期,搞不好要拖上3、5年,今年四寶獲利明顯縮水,可見未來配息肯定跟著縮水,甚至不配息,「試問,你能等這麼久嗎?」
台股跌百餘點!航空四雄成交爆量皆跌 它一枝獨秀逆勢漲快10%
台股31日開低走低,最高僅來到23,119.87,較昨天收盤跌了70點;午盤來到23,076.36點,下跌113.84點,跌幅達0.49%。其中「航運股」成交爆量,航空四雄皆跌,以航空器維修等為主的亞航則是漲停板漲幅高達9.92%。2024年末、倒數2025年第一天前,美股主指下跌,成為1952以來歷經72年間首次「聖誕行情」遇挫,台股也跟跌。華航(2610)31日股價目前來到25.70元,下跌0.90元,下跌3.38%,交易達43,188張;長榮航(2618)股價目前來到44.50元,下跌0.95元,跌幅達2.09%,成交26,831張。星宇航空(2646)股價目前來到27.50元,下跌0.10元,跌幅達0.54%,成交4,707張;台灣虎航(6757)股價目前來到78元,下跌0.20元,跌幅0.26%,成交1,457張。亞航(2630)則是漲停板,漲幅高達9.92%,股價來到39.35元,上漲了3.55元,成交16,328張。近期標普500指數成分股集中度問題引發市場關注,尤其科技巨頭的漲跌更牽動整體指數表現。對此,中信投信美國聚焦成長基金經理人唐祖蔭表示,美國經濟基本面穩固,企業獲利預期優異,加上AI浪潮持續驅動科技創新,大型成長股仍將持續引領美國經濟成長。進一步觀察「降息放緩、美元續強」資金持續回流美國,唐祖蔭分析,聯準會12月利率決策會議聲明將放緩降息步調,但美國經濟表現依然強勁。聯準會上修今明兩年的經濟成長率至2.5%、2.1%(原2.0%、2.0%),顯示美國經濟基本面仍然穩固。唐祖蔭進一步指出,川普即將二度就職,預期將延續首任期間的政策方向,包括稅收減免、去監管化、貿易保護和移民緊縮等措施,可望刺激美國經濟,吸引資本回流,進而推升美元走強,延續美國股市強勢格局。
極右翼勢力崛起 歐盟團結面臨巨大挑戰
歐洲極右翼勢力在2025年將進一步增長。極右翼政黨今年在多個歐洲國家選舉獲得前所未有的支持,不僅改變歐洲的政治格局,也影響政策方向。以近期選舉結果分析,極右翼政黨在歐洲議會的席次顯著增長,特別是法國的國民聯盟(National Rally)、德國的另類選擇黨(AfD)和義大利的義大利兄弟黨(Brothers of Italy)。這些政黨以民族主義、反移民和反建制為核心理念,吸引大量選民支持,顯示民眾對傳統政黨的不滿和對極右翼立場的認同。成大社科院政治系教授王宏仁說,歐洲政治右傾趨勢,對歐盟的團結構成重大挑戰,使歐盟在尋求共同立場時面臨更大困難,即使是相對溫和的右翼政黨,也可能受到極右思潮的影響,使歐盟的決策過程更複雜。王宏仁說,俄烏戰爭帶來的財政負擔和移民問題,也為極右翼勢力提供政治話題。他們批評現任政府無法妥善照顧民眾生活,試圖重新奪取政權,更加劇歐洲政治的不確定性。隨著生活成本上升和經濟增長放緩,極右翼政黨對環境政策的支持也受到挑戰。他們可能會推動減少對綠色轉型措施的投資,進而影響整體氣候政策,可能迫使歐盟在某些關鍵環境議題上讓步。極右翼勢力的崛起不僅改變歐洲政策方向,也對社會結構產生了影響。隨著仇外情緒和民族主義情緒的上升,社會分裂加劇。此外,極右翼政黨往往利用經濟不平等和社會焦慮來鞏固支持基礎,進一步加劇社會的不穩定性。
中國拚內需降進口關稅 日媒:2025年大陸GDP 4.4%
為推動內部需求,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近日公布《2025年關稅調整方案》,將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方案以穩中求進為主,聚焦擴大自主開放與高水平對外開放,旨在推動大陸國內需求增長,促進高質量發展。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社和日經QUICK新聞匯總的中國經濟學家調查顯示,中國2025年實際國內生產毛額(GDP)增長率的預測平均值為4.4%,2024整年的增長率預測平均值為4.9%,在政府提出的「5%左右」的範圍內。受美國川普新政府加徵關稅的影響,經濟增長放緩將變得明顯。該方案對935項商品實施低於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重點支持科技創新、改善民生與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引領新興生產力發展。根據國內產業需求,提高部分商品的進口關稅,以促進國內相關行業的健康發展。業內人士表示,此次調整降低部分原材料、藥品、設備及零部件等的進口關稅,並對協定稅率、稅則稅目進行調整,有利於增加優質產品進口,擴大國內需求,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外媒表示,此次調整新增乙烷、環烯烴聚合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商品的進口暫定稅率。專家表示:「這些商品,都是石化行業重要的基礎原料。降低進口關稅將有效降低企業生產成本,促進企業技術創新,推動石化行業綠色低碳發展。」該方案涵蓋24個自由貿易協定和優惠貿易安排,涉及34個國家或地區。其中,中國與馬爾地夫自由貿易協定自2025年1月1日起生效,雙方約96%的稅目將最終實現零關稅。中國還將繼續為43個較不發達國家提供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進一步促進經貿合作與互利共贏。
「他」讓公司市值翻5倍! 經濟學人2024最佳CEO不是黃仁勳
2024全球經濟局勢左右每個國家的發展與投資策略,去年摘下「最佳執行長」頭銜的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2024年一舉一動備受外界關注,如今,英國《經濟學人》揭曉今年度「最佳執行長」(Best CEO)榜單,黃仁勳退居第4名,第一名由「他」奪下。根據英國《經濟學人》報導,2024年對各家執行長而言仍是「不容易的一年」。俄烏戰爭、加薩戰爭等多地衝突持續,從印度到美國大選接連登場,加上中國大陸經濟放緩,歐洲經濟持續低迷,受到各界質疑人工智慧(AI)實際應用的速度與技術進步的速度影響,明顯抵銷了市場的熱情。2024年「最佳執行長」榜單曝光,榜首為美國大數據分析業者Palantir執行長卡普(Alex Karp),今年公司市值從360億美元暴增逾1800億美元;第二名是西門子能源(Siemens Energy)執行長布魯赫(Christian Bruch),股東報酬率312%;第3名則是美國電力公司Vistra Corp執行長柏克(288%)。去年摘下該頭銜的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今年則退居第4名(180%)。分析師Palantir預估全年營收成長率將達26%,比2023年多出10個百分點。獲利能力也很可觀,截至2024年9月的12個月之內,Palantir營業利益率(operating margin)翻了1倍,達到15%。而第5名至第10名則依序為日本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執行長泉澤清次、本亞瑟士集團總裁廣田康人、挪威國防公司康士伯(Kongsberg)執行長豪伊(Geir Haoy)、美國德州太平洋土地公司(Texas Pacific Land)執行長格洛弗(Tyler Glover)、美國警備用品設備製造商泰瑟國際(Axon Enterprise)執行長史密斯(Rick Smith)、比利時製藥公司優時比(UCB)執行長江睿甫(Jean-Christophe Tellier)。
米其林在台推卡客車低滾阻+二輪高性能胎 ARTC實測「這款胎」年省17萬元
台灣米其林於今(25)日聖誕節舉辦年終分享會,回顧2024年,米其林以71%可持續材料比例,於利曼賽事中展示創新成就,詮釋其在輪胎科技與永續理念上的領導地位。同時,旗下BFGoodrich百路馳品牌推出升級版全地形越野胎ALL-TERRAIN T/A® KO3,更提升15%的磨耗里程。觀察2024年全球輪胎廠營收排名(以2023年銷售額計算排名),前5名依序為法國米其林275.77億美元、日本普利司通254.53億美元、美國固特異172.62億美元、德國馬牌125億美元、義大利倍耐力71.89億美元。對於米其林維持輪胎界龍頭的關鍵?台灣米其林市場部總監倪季遠告訴CTWANT記者,「主要還是產品力。」舉例來說,歐盟法規 R117-04 於今年 7 月 1 日生效,要求輪胎在磨耗至 1.6 mm的溝深深度時,仍需符合特定的濕地抓地力、滾動阻力和噪音排放標準。而米其林開發的輪胎在整個輪胎生命週期中能提供高壽命和高性能水準,即使溝深磨耗至 1.6 mm,許多米其林輪胎仍高於 R117 歐盟法規的新胎濕地抓地力標準,除了延長輪胎壽命以外,也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消費者成本,並減輕廢棄輪胎對環境的影響。不過根據米其林近期公布2024年第3季財報顯示,米其林銷售70.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4.2%,主要受到需求疲弱、全球經濟放緩,加上消費者購買力下降,未能達到市場預期的70.9億美元。目前米其林的策略是強化高附加價值產品的銷售,包含運動型、豪華車輛的高端輪胎。米其林也表示,2025年將針對卡客車輪胎客群推出低滾阻輪胎,不僅提升燃油效率也降低成本;在二輪市場推出新款高性能輪胎,推動環保與安全並進。在卡客車輪胎部分,以米其林 X Line Energy輪胎為例,是目前唯一由節能輪胎聯盟認證的A級節能輪胎。根據ARTC與物流業者實測,搭載米其林輪胎並結合節能駕駛,車輛能效可提升36%,每輛車每年節省17萬元。而二輪部分,米其林表示,預計2025年第1季推出為大排量速可達設計的POWER SHIFT胎款及 Honda Goldwing專用輪胎ROAD W GT胎款。
川普提名柯伯吉為「國防部次長」 主張需為台海戰爭做準備:已面臨台灣問題的脆弱窗口
美國候任總統川普23日任命前中央情報總監威廉·柯伯吉(William Colby)的孫子埃爾布里奇·柯伯吉(Elbridge A. Colby)為負責制定國安政策的國防部次長。據悉,他曾在2017年至2018年擔任川普1.0的副助理國防部長,是帶領美國五角大廈將戰略重心轉向北京的關鍵推手,且長年主張美國應在亞太建立軍事資產和威懾力,以避免中國入侵台灣。然而,柯伯吉近期也表明,「雖然我在過去10年裡,不斷以各種可能的方式主張,我們應該做好保衛台灣的準備。但我的論點始終是,台灣本身對美國的生存來說並不重要,我們的核心利益是阻止中國成為亞洲的區域霸權,台灣對實現這個目標來說非常重要,但並非不可或缺(but not essential)。」川普23日欽點柯伯吉擔任國防部次長,使國際關係現實主義者和許多主張戰略收縮的戰略家感到歡欣鼓舞,原因是柯伯吉這類的國安官員,優先考慮權力平衡及實用主義,而不是像拜登的外交及國安團隊陷入民主說教及僵化的意識形態,而這也與川普2.0的其他干預主義及外交鷹派人選形成鮮明對比,例如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國安顧問瓦爾茲(Michael Waltz)等。柯伯吉曾公開反對伊拉克戰爭,以及此後美國介入的每一場海外衝突,並直言不諱地批評美國為了打擊俄羅斯而引發的代理人戰爭,雖然他支持烏克蘭的自衛運動,但他表示俄烏戰爭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並示警稱,華盛頓繼續軍援烏克蘭也不會對戰局產生太大影響,反而會過度消耗美國的資源。此外,他還呼籲華盛頓應該將戰略重心放在中國,而非中東,「美國必須更大幅度地限制其在中東的戰略參與,這既是必要之舉,實際上也可行。中東作為一個整體,相對來說並不重要,其占全球GDP的比例遠低於10%。」不過,柯伯吉也強調,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核心利益包括確保以色列的安全、防止海灣國家敵對美國,「美國在中東的第2個核心利益是防止跨國恐怖攻擊,特別是針對美國人的攻擊。」而他認為,美國無需在中東部署更廣泛的軍事資產,就可以實現上述3個目標。針對伊朗問題,柯伯吉主張遏制伊朗核計劃,但不贊成直接攻擊伊朗核設施,也反對美國因以色列問題,與伊朗發生正面的軍事衝突,並警告過川普1.0不要與德黑蘭開戰。然而,這與川普2.0的其他干預主義及外交鷹派人選的主張相互衝突,包括國務卿盧比奧強烈支持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的殖民活動,以及阿拉伯國家對葉門內戰的軍事干預,並堅決反對伊朗核協定,甚至還多次暗示美國可能不得不就伊核問題與德黑蘭開戰;而國安顧問瓦爾茲也像國會中的許多對伊鷹派一樣,始終對美軍轟炸伊朗持開放態度。對此,柯伯吉認為,「當美國要保護其在中東的利益時,絕不能允許其軍事重心從亞洲轉移到中東。再說一遍,美國的目標必須指向東方。」至於中國及台灣問題,曾著有「The Strategy of Denial: American Defense in an Age of Great Power Conflict」一書的柯伯吉,則在2022年8月於《外交事務》雜誌,發表1篇標題為「美國必須為台海戰爭做好準備:備戰是防止與中國衝突的最佳方式」的文章,強調美國的主要安全威脅是中國,「中國的經濟實力使蘇聯、納粹德國或大日本帝國相形見絀,且中國在過去25年裡,每年都將國防開支增加6%到10%。即使近年來國家經濟成長放緩,它仍然維持了這些支出的成長。北京的國防支出目前至少占美國國防預算的1/3,而且一些受人尊敬的分析師還認為,若用購買力平價去計算,實際數字其實是與美國持平。而且,中國擁有技術追趕、人員成本較低等優勢,又將注意力集中在台灣和西太平洋,這些都削弱了美國表面上擁有更高國防開支的優勢。」因此,柯伯吉主張,華盛頓必須保留其軍武製造能量,並將國防工業生產的能力和重點加速轉向中國,雖然他希望美國避免與中國爆發戰爭,但他認為,中國正在積極備戰,「我的觀點是防止他們在沒有發生任何戰爭的情況下統治亞洲。但唯一謹慎的方法就是做好戰爭準備,並向北京表明,挑起衝突是沒有任何好處的。」然而柯伯吉也坦承,美國將戰略重心從歐洲和中東轉向亞太是相當困難的,拜登政府並不是唯一一個在應對中國入侵台灣方面處於落後狀態的政府,歐巴馬政府和川普1.0都在轉移戰略重心時遭遇了困難,「我們根本不知道中國是否會在這10年內攻擊台灣。但有一個合理的假設是,如果北京斷定會成功,那麼它發動攻擊的可能性就會大得多,而且其它重要因素也表明,北京可能認為這10年是最有利的10年。美國及其盟國現在正在接近或可能已經面臨台灣問題的脆弱窗口。」如今柯伯吉也在今年9月於《華爾街日報》發表社論,強調他雖然在過去10年裡,「不斷以各種可能的方式主張,我們應該做好保衛台灣的準備。但我的論點始終是,台灣本身對美國的生存來說並不重要。我們的核心利益是阻止中國成為亞洲的區域霸權,台灣對實現這個目標來說非常重要,但並非不可或缺(but not essential)。關鍵是要讓美國人以合理的成本和風險等級來防禦台灣。這是我在2021年出版的書籍中,詳細闡述的一個主論調,我的論點是基於這樣一個確切的事實:為了使台灣可以防守,美國必須集中精力為台灣的防禦做好準備(focus on preparing for Taiwan’s defense),而台灣必須自己付出更多。」另據《中央社》報導,柯伯吉今年5月也投書《台北時報》指出,台灣在大幅強化國防方面極度缺乏緊迫感,台灣政府去年8月宣布國防支出擬為190億美元,僅占台灣GDP的2.5%,有鑑於兩岸軍事實力的懸殊差距,台灣的國防支出至少應達GDP的5%,「事實上,如果台灣的安全與自主權危在旦夕,何不花費10%?」
FED降息1碼後轉鷹? 鴿派官員:未來1年利率下調空仍大
隨着聯準會18日公佈利率決議,美股央行官員們的噤聲期也隨之結束。儘管聯準會如市場預期宣佈降息25個點,聯準會芝加哥主席古爾斯比20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未來12到18個月內利率仍有「相當大的下調空間」。摩根士丹利分析表示,古爾斯比上次公開發言是在11月較爲溫和的通膨數據公佈之前,未必完全考慮到最新的通膨數據。而其最新表態顯示,在看到最新通膨數據後,他對降息的態度更加明確。古爾斯比被市場認爲是聯儲局內較爲鴿派的官員之一。而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雖然本週進行了減息,他仍認爲目前的貨幣政策非常具有限制性,這意味着短期利率將繼續抑制經濟,這應有助於進一步緩解通脹壓力。至於聯儲局下一步的貨幣政策走向,威廉姆斯稱利率路徑正向中性利率靠攏,這表明他仍預計未來會進行數次減息。許多經濟學家警告,美國候任總統川普揚言要對外國商品加徵關稅,並大量驅逐非法移民,這些政策很可能會帶來通膨上行的壓力。但聯準會主席鮑威爾仍稱,目前對其如何影響通膨下結論還爲時尚早。這一降息的表態轉變顯示,若連鴿派的聯準會官員都認爲需要放緩降息步伐,那麼整個聯準會的政策取向可能會更加謹慎。但他最新對話重申了對降息的支持立場,這無疑給市場注入了強心劑。
外銷訂單連九紅!11月接單522億美元 「這3類別」走跌原因曝
經濟部今(20)日公布,11月外銷訂單統計522.7億美元,年增3.3%,雖然為連九紅,但表現不如預期,累計今年前 11 月外銷訂單達 5366.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7%。統計處長黃于玲坦言,主因是來自歐洲、東協市場的手機拉貨動能趨緩,資訊通信產品接單失色,拖累整體訂單表現。按主要貨品別觀察,經濟部表示,由於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持續增長,推升電子產品接單成長,年增7.2%;光學器材因電視備貨需求挹注,帶動大尺寸面板接單成長,年增7.0%;但資訊通信產品因手機需求放緩,致年減2.3%。傳統貨品因半導體業者持續擴增先進製程產能,帶動機械年增6.0%;塑橡膠製品因下游客戶回補庫存,年增4.0%;但基本金屬受海外同業產能過剩影響,價格競爭激烈,年減6.3%;化學品則受到海外同業產能開出影響,年減1.3%。經濟部表示,11月外銷訂單的海外生產比重為49.8%,較去年同期下降2.9個百分點,主因電子產品廠商的國內生產比重提高,而海外生產比較高的資訊通信產品廠商接單減少。展望未來,經濟部強調,美中科技爭端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仍對全球經濟增長構成挑戰,但隨著高效能運算和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應用的加速發展,將繼續推動我國半導體高階製程和伺服器等供應鏈需求。此外,農曆春節前的備貨需求將進一步支持外銷接單增長。
評Fed此次鷹式降息 楊金龍:讓市場「很shock」
美國聯準會如市場預期降息1碼,但利率點陣圖顯示,2025年預期僅會降息2次,大幅低於市場原先預期的4次,市場反應劇烈,美股聞訊大跌,美元指數升破108價位,非美幣別全倒。我中央銀行同日舉行第四季理監事會,總裁楊金龍形容,此次聯準會是「鷹式降息」,讓市場感到很「shock(驚嚇)」,不過整體非美幣別是同步下挫,新台幣貶幅仍相對穩定,並沒有恐慌的情形。美國降息2025年從預期的「跨大步」變成「小碎步」,大幅放慢降息腳步,造成市場大幅震盪,連累19日台北金融市場表現,股匯同步下殺,外資大舉匯出下,新台幣兌美元盤中連破32.6、32.7元兩價位,終場新台幣收在32.668元,創近四個半月新低,單日重挫1.87角或0.57%,同為近四個半月最慘,總成交量爆出32.555億美元,則是近五個月最大量。楊金龍形容,聯準會此次是「鷹式降息」,也坦言「事實上我也沒有想到,它的Shock會那麼大」,即使市場早已預期本月聯準會將降息1碼,也預期到2025年聯準會降息速度會放緩,但市場顯然是被聯準會後公布的點陣圖給嚇到。楊金龍認為,「很顯然的,市場的price in(反應)不足」,由於12月公布的點陣圖與上次差距非長大,9月主要集中在降息4碼或降息5碼,但此次步物點陣圖卻是整個反轉,顯然點陣圖對市場帶來不少驚嚇。對於新台幣重挫,楊金龍則說,其實整體非美幣別貶幅都很大,整體都在貶值之下,新台幣自然也難以倖免,但其實新台幣貶幅相對和緩,市場也沒有產生恐慌現象;央行密切注意資金流動,會很嚴謹密切注意。楊金龍進一步說,叫他了解,除了歐元貶幅很深,整體亞幣貶幅也都很大,韓元不只反應國際盤,還有國內政局因素拖累,而日圓則因日本央行沒有升息,貶幅同樣不小,另外如星幣也是重挫;相較之下,人民幣則是呈現穩定,這部分可能因中國大陸人民銀行有其考量,穩住人民幣匯率。而根據央行統計,19日主要亞幣全面走跌,菲律賓披索小貶0.01%最抗跌,其次為人民幣跌0.19%、台幣雖下挫0.57%仍相對和緩,其餘亞幣貶幅介於0.79%~1.85%,日圓貶幅最慘重。
央行利率「連三凍」 明年可望降息?楊金龍:無偏鴿可能
美國聯準會在台北時間19日如市場預期降息1碼,我國中央銀行第四季理監事會同日登場,利率持續按兵不動、已「連三凍」,將重貼現率繼續停在2%,符合市場原先預期。對於國內明年是否跟進降息,總裁楊金龍表示,目前國內利率政策是「合適的」,而2025年應也沒有偏鴿的可能。央行第四季理事會決議,維持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各為2%、2.375%及4.25%。回顧2024年央行利率決策,第一季意外升息半碼,累計此波升息已調升利率達3.5碼,第二季起利率未再調整,但第二、三季均調升存款準備率1碼,第四季則未再給市場「surprise」。楊金龍表示,會中理事頗具共識,一致同意利率不調整,整體理事均認同利率及房市信用管制不變,「討論起來很順!」,也讓本季會議較快結束。至於台灣2025年是否走向降息,楊金龍說明,央行預估2025年台灣經濟成長仍可達3.13%,顯見經濟表現仍相當「solid(穩固)」,且通膨率2025年也可望降至2%以下,以目前來看,台灣利率政策明年沒有偏鴿的可能性。楊金龍強調,目前央行還未把美國貿易政策納入預估模型內,因此,基本上目前暫時仍維持當前貨幣政策基調,到明年初川普上任的不確定性將更為清晰,屆時會把數據納入參考,貨幣政策是偏緊還是寬鬆,還是視數據表現(data-dependent)而定。楊金龍指出,若國內通膨率穩步降至2%以下,加以經濟成長穩健,目前看來國內利率政策是「合適」,除非後續通膨又升溫,且經濟仍舊強勁,那就要比現在更緊縮一點。楊金龍進一步說,2025年川普2.0政策若真的都實施,勢必對全球經濟及通膨造成影響,例如川普主張開採原油,且不偏重綠能發展,一般預測2025年原油價格可能降至每桶73美元,而台灣通膨和大宗商品以及原油密切相關;但川普關稅議題影響層面更複雜,預估2025年初整體情勢才會較為明朗,到時候定調貨幣政策也較為明確。央行重申,持續關注國內通膨發展情勢,並密切關注美國經貿政策變化、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步調、大陸經濟成長放緩風險,及地緣政治衝突、極端氣候等對國內經濟金融情勢之影響,適時調整貨幣政策。
鮑爾「放鷹」台股跌破23000 彭金隆信心喊話:上市櫃總營收年增12%+台灣經濟面不錯
台股19日收盤22,932.25點,下跌236.42點,跌幅達1.02%,受到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放鷹」,美股道瓊狂洩千點,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信心喊話」表示,2024年上市櫃總營收逼近40兆,較去年同期成長近12%,是支撐台股重要基礎,顯示台灣整體經濟面還不錯。根據金管會證期局的統計資料顯示,台股集中市場日均成交量約4,152.08億元,相較去年同期增加47.86%。而今年以來台股漲勢則是優於亞洲多國股市與美國道瓊。美國聯準會18日宣布將聯邦資金利率下調1碼,至4.25%到4.5%區間,這是聯準會連續第三次降息,而明年可能僅再降息2碼,低於先前預期的4碼。美股主指皆墨,台股也跟著大跌。美股前一交易日18日因聯準會Fed宣布降息1碼,惟暗示明年將放緩降息,預測降息幅度由4碼縮小為2碼,低於市場預期,美股四大指數下跌,跌幅介於2.58%至3.85%,道瓊大跌逾1100點,跌幅2.58%,費半跌幅3.85%。台股收盤指數22,932.25點,下跌236.42點,跌幅1.02%,成交量4,101.61億元,外資賣超318.07億元。同時段韓國跌1.61%,上海跌0.31%,日本跌0.54%,香港跌0.64%,新加坡跌0.47%。今年截至12月18日止,台股上漲29.21%,相較香港漲幅16.53%、新加坡漲幅16.65%、日本漲幅16.79%、上海漲幅13.69%、深圳漲幅11.12%、韓國跌幅6.43%、美國道瓊漲幅12.30%。今年截至11月底本益比約20.52倍,現金殖利率達2.44%(加計股票股利為2.55%),國內上市櫃公司截至113年11月底累計營收約39.46兆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1.98%,為歷年同期最高。今年截至12月18日,信用交易之整戶擔保維持率為167.86%。
暫緩第8波打炒房能鬆口氣?業者:觀望氛圍濃、交易持續緊縮
中央銀行於今(19)日下午舉行第4季理監事會,會中決議利率不變,至於大家最關注是否再祭出第8波打炒房,央行選擇靜觀其變,暫停一回合,符合各界預期,不過業者也預估觀望氣氛可能會更濃厚,房市交易量將持續萎縮至明年。台灣房屋集團首席副總裁周鶴鳴表示,央行端出第7波打炒房後,整體房市明顯降溫,不論是新青安的申貸件數,還是5大行庫新承做房貸金額,第4季的數據表現都較前3季顯著下滑,與央行降低不動產授信風險的目標相符,因此第4季央行一動不如一靜,本次理監事會議按兵不動,讓既有政策持續發酵,符合外界預期。周鶴鳴進一步指出,由於房貸承作量放緩,且明年初為企業發放年終獎金的旺季,短期內民眾的儲蓄金額可望提高,一來一往之下,明年Q1房貸排隊的現象,可望較今年底略為紓解;但春節過後,新建案的交屋申貸需求再度增加,放款水位也將相對緊繃,屆時觀望氣氛可能會更濃厚。另一方面,美國聯準會釋放偏鷹訊息,助長國際通膨預期,房市仍有抗通膨買盤持續佈局,因此在打炒房與通膨的拉扯下,買賣雙方的磨合期長,房市整體買氣雖下滑,價格仍有其僵固性,預估市場發展將呈現拉鋸局面。台北市不動產仲介經紀業公會公關主委張欣民也分析現況,交易萎縮、市況冷清,房貸餘額增幅明顯收斂,預售屋成屋市場交易量持續衰退,房仲及預售中心來人狀況都十分冷清,不正常的市場炒作現象也見銷聲匿跡,因此央行未祭出第8波打炒房。他認為,第7波打炒房政策上路還需要一段發酵期,交易量減縮一段時間後,才會出現價格的修正。央行楊金龍總裁說過,市場對房價上漲的預期已經停止,但房價要到明年中才有辦法慢慢調整下來。央行調控房市,主要目的在降低市場炒作,及市場房價上漲的預期心理,並不是要打趴房市或是打垮產業及國內經濟,所以還是會適可而止的,因此沒有必要再祭出更強力的打炒房措施。為祭出第8波打炒房,能為目前清冷房市帶來喘息空間?根據房屋搜尋平台樂屋網統計線上看屋狀況,今年央行公告2波的選擇性信用管制,線上看屋數一次比一次萎縮,六都普遍下滑22%至25%,評估未來房市降溫狀況將持續延續。樂屋網發言人洪安怡指出,央行接連兩季祭出選擇性信用管制,買氣一次比一次急凍,主因還是因為買家觀望心態加劇,很多人想等房價大跌後再進場,導致買氣急速萎縮,房價也開始進入盤整階段。雖然六都線上看屋數大幅下滑,但樂屋網也觀察,全網流量在第六波打炒房時,不減反增16%,第7波打炒房後,也僅下降8.46%。洪安怡指出,第六波打炒房後,買方在站上的行為更加多元,不一定直接看物件,反而可能是進入樂屋網查詢實價登錄資料,或瀏覽房市新聞等等,顯示買方對房市仍有興趣,只是行為趨向觀望,到了第7波打炒房過後,買方明確縮手,對房市關注度大幅下降。洪安怡説,儘管目前央行決議不推出第8波打炒房,但先前第7波打炒房政策仍持續發酵,房市降溫趨勢恐持續,建議買方出手前,務必仔細評估目標地區的長期發展潛力,才能買得更放心。
Fed宣布降息1碼 明年恐只降息2碼!道瓊暴跌1123點
美國聯準會(Fed)18日宣布降息1碼,這是自9月開始降低借貸成本以來的第3次降息。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4.25%-4.5%,創2年來新低。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證實,明年降息幅度的可能性正如預測所顯示的那樣。而最新預測顯示,聯準會官員預計明年僅降息2次。根據CNN報導,降息決定並非一致通過,而是試圖緩解利率上升對美國經濟的壓力,以維護勞動市場的健康。鮑爾表示,最近的通膨數據是官員們在會議期間考慮的唯一最大因素。聯準會在政策聲明中表示,由於通膨仍頑固地高於央行2%的目標,未來傾向維持利率穩定;事實證明,美國經濟在面臨借貸成本上升的情況下也具有顯著的彈性,這讓聯準會放心,它可以按兵不動,而不會冒任何不當經濟損失的風險。最新預測顯示,聯準會官員預計明年僅降息2次,低於他們9月預計的4次。官員們也預計,2025年經濟成長將略有強勁,失業率將略有下降,通貨膨脹率將高於他們先前的預期。總體預測表明,聯準會官員預計明年美國經濟將強勁,不會出現衰退。他們預計通膨將在比之前估計更長的時間內達到目標,直到2027年才達到2%。同時間,鮑爾證實明年降息幅度的可能性正如預測所顯示的那樣,這導致市場陷入混亂,道瓊指數下跌1123點。就目前而言,聯準會認為美國經濟強勁,但2025年將面臨一些頑固的價格壓力。鮑爾說,「我認為明年降息步伐放緩確實反映了今年通膨率上升以及通膨預期將會更高。」鮑爾進一步表示,川普的關稅計畫仍存在許多未知因素,例如將對哪些商品徵收關稅以及關稅的持續時間,因此也不排除2025年升息的可能性。
聯準會內部看法不一 外媒預估明年降息放緩
美國聯準會(Fed)於台灣時間19日凌晨會議後宣布最新政策利率,市場普遍預期本次將降息1碼,外界已將焦點轉向聯準會內部分歧及川普新政對降息路徑的影響。知名財經記者蒂米羅斯分析,聯準會內部對降息看法不一,若美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則不具備進一步降息的充分理由。蒂米羅斯於《華爾街日報》連續2日撰文,分析本次會後與2025年的可能降息路徑,主張聯準會眾人近期在書面報告及現場訪談的言談顯示,主席鮑爾和其他成員都對進一步降息採取更加謹慎態度,未來降息步調可能放緩。蒂米羅斯推測2025年降息次數或許只有1至2次。除經濟數據外,聯準會還需應對川普上任後可能帶來的政策不確定性。鮑爾先前表示,聯準會不應對政策影響預做判斷,但波士頓聯準銀行前總裁羅森格蘭等前任官員都曾建議,聯準會應將移民和貿易政策變化納入考量,因為上述兩類政策不需國會批准即可實施。18日美股開盤漲跌互見,道瓊、費半分別小漲0.16%與1.35%,那斯達克與標普500指數微跌0.11%、0.08%,變動不大。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指出,即使聯準會降息1碼,仍存在抑制通膨力道,因為實質利率仍大於1%。市場預期12月降息後,未來降息機率低,不過邱達生認為,美國明年的經濟若存在災難性、系統性風險,接下來就會面對通縮問題,降息的幅度將會更急遽,且川普上任後或許量化寬鬆的問題也可能捲土重來。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指出,美國在疫情期間累積的超額儲蓄到今年已經用光,家庭債務、企業債務惡化,加上失業率上升,都會影響美國內需的消費力道,另外AI也存在泡沫化的疑慮,明年美國失業率若突破4.5%,聯準會還是會持續降息。吳大任指出,現階段央行可能維持現狀,因為川普還未上任,政策都還未確定,當前最具威脅的是關稅政策,台灣企業會評估是否到美國投資,進而影響台灣的內需市場。
光電開發2025有望解套! 蔡佳晋:別讓川普有藉口逼半導體出走
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18日召開理監事會,理事長暨寶晶能源*(6987)董事長蔡佳晋表示,過去因審查作業繁瑣冗長,讓地面型光電案場進度嚴重落後,不過2025年有機會露出曙光,可望谷底回升,希望讓台灣的「護國神山」半導體業者能買到綠電、度過難關,不要讓川普有藉口逼迫他們出走。受光電案場開發量放緩影響,中美晶(5483)宜蘭廠讓員工放假停工一事引發各界譁然。中美晶董事長徐秀蘭13日表示,因政府打黑及修正,很多項目延誤,2024年總裝置量至今只有1.8GW,加上美國政府以加稅方式封殺東南亞生產的太陽能模組後,導致大量的低價拋售,讓台灣太陽能業者腹背受敵,呼籲政府加速核准案場建置。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在2022年成立,會員數從創始23家,現在已達69家,因應各電子大廠減碳的綠能需求,原本應該是發展蓬勃的產業,但不少業者反應,因審核流程繁瑣冗長,加上先前不肖業者的弊案讓民眾觀感不佳,導致地面型光電進度落後,成本大增,收地困難下失敗率提高,最近連銀行都有些動搖,需要儘快將程序簡化。蔡佳晋表示,為推動再生能源發展,台灣應該四箭齊發,包括屋頂型、地面型、農電共生及漁電共生,目前屋頂型光電已提前達標,現在該重視地面型光電嚴重落後的原因,檢討用地問題,才能實現2026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20GW的目標,以及2030年占總能源比重30%的目標。蔡佳晋表示,近來政府已跨部會討論農地開發相關議題,並表態會支持產業發展,先前的限制有機會鬆綁,為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帶來一線曙光。蔡佳晋舉例,過去政策限制2公頃以下的農地種電,近三年,20至30公頃的地面型案場能被農業部核准的也少之又少,且常是「負面表列」後再正面表列,導致分散式大型地面電站從申請到逐次併聯完工,需耗費55個月,但以台積電 (2330)的永續報告書來看,海外公司都已100%使用再生能源,而台灣才10%,滿足台積電對RE100的需求應是當務之急。行政院已核定地方創生為國家戰略計畫,蔡佳晋表示,其實太陽光電的收入可促進農村產業復興,不排廢氣廢水,也可讓農業在碳循環中產生的大量碳排得以中和,光電與農村結合的地方創生是地面型光電發展的解方,也能讓地方居民有感,做到與農村共存共榮的光電產業。
近月來新低 日圓開盤就掛上0.2147超甜價
近期日圓匯率持續走低,台灣銀行16日現鈔匯價來到在開盤時直接來到「0.2147」,創下近1個月來的最低點。以近期高點來比較的話,每新台幣10萬元就能多換3.4萬日圓,對準備赴日旅遊的民眾來說,這是一個相當有利的換匯時機。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如以10萬台幣為例,在16日上午9點02分的「0.2147」匯率來看的話,就可以換到46萬5766日圓。相較於近期匯率高點,也就是9月16日的0.2317來看的話,10萬台幣僅能換到43萬592日圓,一來一往差了3萬4174日圓。外媒推測,這次日圓的下跌主因主要是日本央行預計將升息的時間延後至2025年,雖然具體實施時間不明,但推測最快在2025年1月、最慢在2025年3月才執行。也因為升息步調放緩,再加上台幣開盤走升的關係,所以一來一往之間拉出如此巨大的落差。目前台銀日圓現鈔賣出價格回升到0.215。(圖/翻攝自台銀)
拜登任內最後一次利率決策會議 市場估Fed本周將降息
市場預計美國聯邦準備委員會(Fed)18日(台北時間19日凌晨3時)宣布下調基準貸款利率1碼(0.25個百分點)。這也是Fed在拜登總統任期內的最後一次利率決策會議。《美國之音》引述了法新社的報導。由於新當選總統川普的經濟政策影響存在不確定性,聯準會可能還會發出未來放緩降息步調的信號。17、18日的會議是拜登於明年1月20日卸任前最後一次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利率決策會議。分析家預期,川普再入主白宮後,政策將發生重大變化。「考慮到川普政府可能出台的政策,預計聯準會將更漸進地放鬆貨幣政策」,安永(EY)首席經濟學家達科(Gregory Daco)指出,但他仍預計政策制定者本周將支持降息。川普曾承諾解決生活成本高昂的問題,但許多分析師擔憂他的一些關鍵政策,尤其是威脅對進口商品徵收全面關稅,以及驅逐數百萬無證工人。KPMG首席經濟學家史旺克(Diane Swonk)表示,這兩者往往會同時刺激通膨和抑製成長,但她仍預計聯準會星期三將宣布降息。自9月以來,聯準會已降息0.75個百分點,政策優先關注目標從長期2%的通膨,轉向支持勞動市場。若如預期降息25個基點,將使聯準會基準貸款利率降至4.25%至4.50%之間,比今年開始降息前低了一個百分點。根據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 Group)的數據,期貨市場認為聯準會將繼續降息25個基點的機率超過95%。但對明年的預期則不確定得多。金融市場預測,到2025年底,利率比目前水準下降四分之三個百分點的可能性略低於65%。在最近的一份客戶報告中,巴克萊(Barclays)的經濟學家預測,聯準會將在18日降息25個基點,但「此後將暗示更加漸進的降息路徑」,預測明年只會有兩次降息。但高盛(Goldman Sachs)在最近一份報告中預測,「12月、明年1月和3月將連續分別降息25個基點,然後在6和9月進行季度降息。」
FED明年暫停降息? 長期美債上周慘遭連五拋
上週美國國債市場連續五天遭拋售,30年期國債收益率創下今年最大單週漲幅。由於市場預期聯準會即將放緩升息步伐,甚至明年可能暫停降息,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13日攀升至4.61%,較前一週上漲約28點。BlackRock的全球固定收益投資家Rick Rieder表示,收益率正定價聯準會將暫時保持現狀的市場,經濟狀況良好、通膨上升。相較於短期國債,10年期國債收益率表現更爲強勁,上漲25點,自2022年以來首次超越3個月期國債收益率。3個月期國債與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差是投資者觀察聯準會政策預期的一個重要指標。杜克大學教授Campbell Harvey曾表示,收益率曲線倒掛表明聯準會應通過降息來應對經濟衰退的風險,如今倒掛「已經解除」。德意志銀行和法國巴黎銀行的經濟學家預測,聯儲局在2025年不會採取行動。法國巴黎銀行還預計聯準會這週的行動可能不會在未來採取更多的減息措施,該行還預測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將在2025年升至4.65%。值得注意的是,利率期貨市場活動指出,一些交易者預期明年初可能會有意外降息。最近的持倉數據表明,2月聯邦基金期貨中已建立了新的好倉,預期12月和1月均有25點的減息。
邁向新型態經濟模式:EBC金融集團解析碳定價為何成新石油
面對全球永續發展和經濟轉型的迫切需求,EBC金融集團(英國)CEO David Barrett 接受專訪深入探討了碳定價的深遠影響。在減少排放與維持經濟成長的雙重挑戰下,David分析了創新、政策與經濟韌性在綠色經濟轉型中的協同作用,為市場指明方向。理解碳定價:全球演變碳定價常被誤解為一種稅收,實際上是一種市場化機制,透過賦予溫室氣體排放一定的貨幣價值,來應對氣候變遷。 David解釋道,碳定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當時美國在修訂《清潔空氣法案》後,開始推行排放抵銷政策。這些初步的措施,鼓勵工業透過在監管框架內交易排放許可證來減排。到了1990年代,國際碳信用市場在《京都議定書》下逐步發展,儘管進展因美國和中國等主要經濟體未參與,受到一定限制。直到2015年《巴黎協定》的達成,全球在碳定價方面同步,碳市場才得以快速成長。 David補充說:「一個碳信用額度代表從大氣中移除約一噸二氧化碳或其他溫室氣體。產生溫室氣體的企業可以購買這些碳信用額度,以抵消它們的排放,從而有效地平衡其碳足跡。「碳信用是基石,企業透過購買這些信用,支持碳減排項目,從而抵消自身的排放,推動全球轉型為永續發展。經濟的連鎖反應:成本、去工業化還是永續成長?碳定價的經濟影響複雜且深遠。儘管有些人擔心,生產成本的上升可能導致已開發經濟體的去工業化,David強調,碳定價的目標是推動永續發展,而非抑制經濟成長。談到台灣的做法,David表示:「台灣碳權交易所(TCX)透過購買國際碳信用,並將其出售給從事高排放項目的本地企業。這種模式不僅促進了行業的綠色轉型,同時減輕了企業的即時財政負擔,鼓勵了永續發展。綠色科技:成長的催化劑碳定價有望推動創新,尤其是在依賴高排放產業的經濟體。 David表示:「鑑於台灣經濟高度依賴半導體和電子產業,推動綠色技術的發展可能促使本地創新,推動行業增長,並創造就業機會。經濟理論表明,監管變革能激發創新,進而推動增長。」儘管對於碳定價直接推動創新仍存疑慮,但David認為其中邏輯很清晰:合規需求可以刺激創新和技術進步。長遠來看,這些創新將推動產業轉型,在確保永續性的同時提升競爭力。ESG與綠色科技投資:謹慎的樂觀態度David對碳定價與綠色科技投資間的關係持審慎態度。他表示:「人們應從長遠角度權衡成本與收益。這並非一個立竿見影的成長或獲利的靈丹妙藥,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ESG市場可以作為一個警示案例,展示金融市場如何將一個好的理念,轉變為一個創造費用的產業,最終讓它們受益多於市場本身。保護中小企業在碳經濟中的地位碳定價的一個潛在擔憂是其可能對中小企業(SMEs)造成的影響,因為這些企業往往缺乏資源來採用綠色技術。 David表示,大多數碳定價機制都是為了避免對中小企業造成過重負擔。他指出:「為了確保重點關注大型項目,台灣的框架最初將排放量超過25,000噸的項目作為目標。這讓中小企業免受即期壓力,有時間和空間去適應綠色實踐。」這種方法確保了財政責任由那些最有能力應對的企業承擔,同時讓中小企業更好地應對綠色經濟。邁向綠色未來:政治與經濟的共識與分歧儘管碳定價已成必然趨勢,全球綠色經濟轉型仍沒有同步。 David指出:「最近歐洲和美國的選舉反映了選民對雄心勃勃的綠色政策持謹慎態度。大多數人原則上支持環境變化,但實現這些目標的經濟成本和可行性使其更難以推行。」以歐洲汽車產業為例,David闡述了平衡環保目標與經濟現實的挑戰。更嚴格的排放標準和綠色政策對製造商及其供應鏈造成巨大壓力,導致裁員和經濟成長放緩。這些挑戰突顯了務實政策的重要性,在確保所有利害關係人平穩永續轉型的同時,協調環保目標與經濟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