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醫師
」 醫師懷孕女醫被迫上班32小時致流產 雙和醫院驚爆職場霸凌
新北市中和區雙和醫院近期驚傳職場霸凌事件,一名女醫自爆遭科內負責排班的資深男醫刁難,該名男醫不僅2度安排女醫連上32小時的班,甚至還不顧及其懷孕的狀態,安排女醫在院內「游離輻射」的區域中工作。女醫一度為此求助於身心科,最後還不幸發生流產。目前雙和醫院坦承整起事件尚在調查中,目前男醫已經遭調離現職,如屆時真判定為職場霸凌,將會公告懲處結果。根據媒體報導指出,該名女醫爆料時表示,自己是院內的放射科醫師,但自從2023年計畫懷孕後,擔憂輻射會有影響胎兒的可能,因此曾找主管協調職務方面的調動,但卻遭到科內負責排班的資深男醫刁難,最後仍讓其在懷孕後,強迫在暴露輻射的環境下繼續工作。女醫雖曾就此提出質疑,但卻遭資深男醫要求「可請全體醫師幫忙代班,但要幫忙打報告來折抵」、「自行去檢查輻射影響胎兒的文獻」、「自己去找醫師幫忙代班」等語。更誇張的是,該名資深男醫甚至不顧女醫已經懷有身孕,從2023年12月起至今,已經2度安排女醫連續上班32小時。資深男醫誇張的行為,讓女醫身心俱疲,一度求助於身心科,但最後仍是迎來流產的不幸結局。該名女醫也表示,這名資深男醫並非是首次以如此誇張的方式對待懷孕女醫師,但事發至今,對方並未向自己提出道歉,最後女醫決定向醫院提出職場霸凌及性別歧視申訴案。雙和醫院院方也表示,目前已經接受女醫提出的申訴案件,如屆時經職場霸凌申訴調查委員會調查,確認資深男醫的行為的確構成職場霸凌,雙方對調查結果也無異議的話,將會公告懲處結果。而目前該名男醫已經遭調離現職。
8旬翁急性動脈血管阻塞 「新科技搶救」避免截肢
一位84歲男性因心房顫動合併缺血性腦中風而被送入醫院。因大面積腦中風合併出血性轉化,無法使用抗凝血劑。住院期間,他突然出現右腳劇烈疼痛、發紺和冰冷的症狀。進行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右側腹腔髂動脈以下的血管已被血栓完全阻塞。考慮到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無法採取手術切除血栓的方式。同時由於腦出血,也不能注射血栓溶解劑。患者面臨著右腳缺血壞死和截肢的風險。周邊血管學會理事長徐中和指出,幸運的是,台灣已經引進了經皮血栓機械清除(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技術,是亞洲領先的國家之一。這項技術使用Rotarex導管,前端配有螺旋狀的旋切頭,旋轉切除血栓並將其排出體外。血栓清除後,再使用塗藥球囊(SELUTION SLR)對殘留的狹窄病灶進行擴張。經過治療後,患者的右腳發紺症狀立即改善,一週後他的肢體狀況良好,順利出院。周邊血管學會張景棠秘書長說明,急性肢體缺血症是一種極其嚴重的疾病,可能導致肢體組織壞死、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品質有著重大的影響。然而其治療並不容易,因為患者身體狀況可能不適合接受手術治療,而血栓溶解劑治療收效較慢且易引起出血併發症。機械性取栓術能夠快速移除血栓,顯著改善治療效果,同時降低長時間使用血栓溶解劑導致的出血風險。塗藥球囊將傳統的血管球囊擴張術與藥物釋放技術相結合,可以更有效地處理動脈疾病。透過塗藥球囊釋放藥物到血管壁上,抑制新的內膜增生,減少血管再狹窄的風險,可以使治療效果更持久,降低了再次手術的需要。SELUTION SLR屬於最新一代的塗藥球囊,透過創新的微載體與細胞黏附技術(CAT),可以在90天內持續釋放sirolimus藥物,達到穩定良好的治療效果。周邊血管學會是台灣第一個專注於周邊血管的學會,其成員包括心臟內科醫師、心臟外科醫師、放射科醫師、放射師以及護理師等專業人士。周邊血管學學會日前在台中舉辦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並邀請來自日本Osamu lida、韓國Su Hong kim、Jae-hwan Lee、香港Bryan Yan、新加坡Tang Tjun Yip與印尼Reza Juniery Pasciolly的專家參與會議,分享最新的治療方法。在年會上,專家們探討周邊動脈疾病的最新治療方法、挽救缺血肢體的新策略、慢性完全閉塞性病變的微妙技術,以及其他周邊血管相關主題,如慢性栓塞性肺動脈高壓(CTEPH)、用於肌肉骨骼疼痛的經動脈微栓塞(TAME)、前列腺動脈栓塞(PAE)、骨盆動脈介入和腎交感神經阻斷術。透過各方專家的交流與討論,分享與傳播最新的知識,期望將台灣周邊血管治療提升到另一個高度。
《X光室的奇蹟》原班人馬齊聚電影版 本田翼醫院觀摩燃起責任感
以放射科醫師與放射線技師為題材,熱銷超過270萬冊的醫療人氣漫畫《X光室的奇蹟》,改編成兩部電視劇接連拿下高收視率後,趁勝追擊推出電影完結篇,日本票房賣座近10億日幣。窪田正孝飾演天才放射線技師「五十嵐唯織」,唯織的青梅竹馬同時也是放射科醫師的「甘春杏」由廣告女王本田翼飾演,單相思著唯織的廣瀨裕乃由廣瀨愛麗絲演出。此外,電視劇版熟悉的班底山口紗彌加、遠藤憲一、濱野謙太、丸山智己、鈴木伸之、和久井映見等知名演員也再次齊聚,為系列劃下最精采完結篇。窪田正孝透露電影題材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這次電影版以『72小時的高牆』、『感染症』為主題,在製作醫療題材的作品時,果然還是會聯想到新冠疫情。因為是2020年席捲全世界令人難忘的事,所以電影版還是將感染症當作其中一個主題。」窪田正孝飾演天才放射線技師「五十嵐唯織」,廣瀨愛麗絲演出單相思著唯織的廣瀨裕乃由。(圖/車庫提供)在經過兩部日劇及特別篇後,窪田正孝表示很高興能推出電影版,「老實說,聽到要拍成電影時我心想『這部作品要怎樣拍成電影啊』,也有感到不安的地方。因為我認為在《X光室的奇蹟》之中,有著電視劇獨有的優點。但是電視劇第一季結束後,過了兩年還能推出第二季,甚至能推出電影版,都是因為有各位觀眾的支持。也抱著對觀眾們的感謝,比起不安更感到開心。」本田翼也表示:「如果沒有放射線技師或放射科醫師,很多病因可能就無法找出來,但是他們的存在也不太為人知,希望可以透過作品讓更多人知道放射線技師及放射科醫師這些無名英雄。」電視劇版熟悉的班底山口紗彌加、遠藤憲一、濱野謙太、丸山智己、鈴木伸之等知名演員也再次齊聚。(圖/車庫提供)甘春杏是本田翼的演藝生涯中,第一個醫師角色,回顧收到演出邀約時的心境,本田笑說:「我當時想著,終於來了!(笑)」她也表示:「醫療劇如想像中非常地辛苦,對我來說是全新的挑戰。我完全沒有醫療相關的知識,所以作為準備,當時我到醫院參觀學習,還拜訪了放射科的醫生,能夠近距離看著每天面對性命的醫療相關人員,我很感動,得到了很寶貴的經驗。在實際飾演後,我也感受到這是需要某種責任感的重要角色。」《電影版 X光室的奇蹟》將於2月2日(週五)在台上映。
活活氣死是真的!50歲男與同事爭執 慘釀動脈瘤破裂喪命
根據衛生福利部調查結果顯示,去(2022)年國人10大死因第5名為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高達1.2萬人,而「腦動脈瘤」即是引起腦血管疾病的殺手之一。神經放射科醫師阮郁修分享一起案例,一名年逾50歲的男子和同事對罵的過程中,突然不說話,下一秒整個人垂直往後一倒就陷入昏迷,送醫後便診斷出是因為動脈瘤破裂,造成大腦內瀰漫性大出血,搶救後仍宣告不治。阮郁修醫師日前在節目《醫師好辣》上分享案例,據悉,該名50多歲的男子平時情緒管理不當,因此常常與人發生衝突,事發當天跟同事又因為一件事情吵的臉紅脖子粗,在雙方情緒高亢對罵的過程中,男子突然不說話,下一秒直接往後撞擊地面陷入昏迷,送到急診室檢查後發現,該男子因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導致動脈瘤破裂的情況,阮郁修遺憾表示,雖然當下已經幫他趕快緊急做治療,但因為腦部傷害面積太大,出血太多,最終依舊不幸往生。阮郁修坦言,動脈瘤就像一顆不定時的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破裂,他也點名4類人要當心,除了患有三高的病人外,糖尿病或長期有抽煙習慣的人皆屬於高危險族群,另外,因為女生相較男生更容易有動脈瘤,因此若是已經停經的女性也必須更加留意。針對動脈瘤會出現的症狀,阮郁修補充,若出現頭痛、視力模糊、無法對焦的狀況,就應該要立即就醫檢查。對此,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曾在官方網站貼出相關文章,院內神經外科醫師陳捷一說明,腦動脈瘤多發生在內頸動脈系統,臨床上的病患常因為突然頭痛、頭暈、噁心嘔吐、頸部僵硬、癲癇,甚至意識昏迷到死亡,他也呼籲民眾,若能早期治療就能避免動脈瘤再破裂出血,也能避免過度血管收縮引發的腦缺血或腦梗塞。
罹癌醫師曾兩度瀕死 CAR-T細胞免疫治療救命「2個月後返職場」
最新衛福部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顯示,男性、女性癌症致死排行中,白血病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兩疾病,分別排名第九與第十名,可見得這兩種癌症正嚴重威脅國人性命。去年起,我國臨床上已有CAR-T細胞免疫治療,可用於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之後線治療。為了讓患者獲得適切的治療,健保署於今年11月正式將「CAR-T細胞免疫治療藥品Kymriah(祈萊亞)」納入健保,每年有望嘉惠近百位在生死關頭徘徊的患者。53歲的周紹賓,本身是放射科醫師,5年前確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合併血癌,在苦撐過高劑量化療與異體幹細胞移植後,成功控制疾病。豈料在今年2月癌細胞來捲土重來,經診斷後確診其致癌基因高達三種,屬惡性度最高的類型。過去,這樣的患者存活期可能僅有2%,大多只能選擇安寧緩和治療。周紹賓選擇接受CAR-T細胞免疫治療,並在5月16日回輸經過「武力改良」的CAR-T細胞,成為花蓮慈濟醫院第一位CAR-T細胞免疫治療個案。相較於傳統的異體幹細胞移植,CAR-T細胞免疫治療副作用大幅降低,且有更卓越的治癒率。周紹賓說,「5年前進行異體幹細胞移植後,身體變得相當虛弱,我幾乎休息了1年才可以重返職場。然而,本次在完成CAR-T細胞免疫治療後,我一個半月後就出院了,並在7月時就重返職場。」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免疫治療科黃威翰副主任表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都是相當常見的血液癌症,前者好發於3歲至5歲的兒童,平均每4位癌童,就有1人屬於此疾病,但成人仍有一定發病機率;後者則好發於高齡者,值得一提的是,平均約每2位淋巴癌患者,就有一位屬於此類別。兩者疾病致病機轉雖不同,但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病程來的又快又猛,未及時採納正規治療,恐在短短幾個月就有生命危險;且治療難度高,存活期相對較短。儘管兩癌症的惡性度較高,但確診後患者與家屬也無須灰心,只要積極治療,在經過高劑量化療合併標靶藥物的一線治療後,約有8至9成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7至8成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疾病可獲得長期控制。黃威翰進一步說明,雖然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在前線治療就有極佳預後,但前者仍有1至2成的兒童與高達5成的成人患者發生復發;後者則有2至3成的患者治療反應不佳或是發生復發。這群治療反應不佳或是發生復發的患者,癌症的惡性度極高,就算咬牙撐過高劑量化療與異體幹細胞移植,仍有高機率再次復發。一旦再次復發,存活率恐大大降低。根據國際研究顯示,復發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兒童患者不到半數可以存活超過5年、成人患者更是僅有1成的存活率;而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的存活期更是滑坡式下降,僅有2成患者可以存活超過2年。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李啟誠理事長表示,如今CAR-T細胞治療獲得健保給付,屬於「25歲以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或「成人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經過兩線標準治療後,若治療反應仍不佳或發生復發,即有機會符合健保給付資格,大幅提升CAR-T細胞免疫治療的可近性。這讓過去因為無法負擔千萬藥費而無法獲得適切治療的患者,也有機會在癌末階段力拼長期存活甚至治癒。
1週3人因「反猶太」遭解雇! 她稱「難怪希特勒想消滅猶太人」下場慘了
以色列和哈瑪斯的衝突進入第14天,以軍持續對巴勒斯坦飛地加薩走廊(Gaza Strip)狂轟濫炸,就連醫院、學校、難民營、人道主義走廊都不放過,不但公然違反國際法、引發國際譁然,更讓許多歐美人士看不下去,紛紛發文譴責以色列,不過許多言論如今也在西方國家政治正確氛圍下被視為「反猶太主義」,光是在本週,就有3名美國人因批評以色列而遭到公司解僱。綜合《紐約郵報》、Business Today的報導,一位住在比佛利山莊的放射科醫師蒂埃里(Andrew Thierry),近日在X平台上發文稱「猶太復國主義者」是「種族滅絕、惡魔般貪婪、有戀童癖的混蛋。」另一位則是花旗集團的25歲私人銀行家胡賽諾娃(Nozima Husainova),她在Instagram上分享了一篇貼文,指稱以色列摧毀了加薩的阿赫利阿拉比醫院(Al-Ahlial-Arabi Hospital),並寫下:「難怪希特勒要消滅這些人(猶太人)」,她甚至還附上一個笑臉Emoji。最後一位則是負責處理難民庇護問題的美國國土安全部(DHS)員工阿里(Nejwa Ali),她在Instagram上用Emoji慶祝哈馬斯襲擊以色列的行動,並為其辯護。報導指出,上述3人本週均遭到解雇。尤其阿里更是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的工作人員,「她顯然從一開始就不該被國土安全部雇用。」據悉,此前已有一名紐約大學(NYU)法學院的學生,將哈馬斯的襲擊歸咎於以色列後,失去了國際律師事務所Winston & Strawn LLP的工作機會。另外美國哈佛大學34個學生團體日前也發表連署聲明稱,哈馬斯並非無緣無故對以色列發動襲擊,以色列極右翼政府應對此負起全責。而猶太裔美國億萬富翁、對沖基金「潘興廣場」(Pershing Square)的CEO阿克曼(Bill Ackman)則指出,他將永不錄用這些學生。而曾被譽為「世界第一AV女優」、黎巴嫩裔美國明星米雅卡莉法(Mia Khalifa)日前也因為在X平台上公開支持巴勒斯坦,而遭到美國男性成人雜誌《花花公子》(Playboy)率先開鍘,將其頻道從網站上移除。美國向來提倡言論自由等普世價值,但由於猶太人在美國政治、商業、法律、媒體界擁有龐大勢力,因此若有公眾人物發表與猶太人或以色列有關的負面評論,都會遭到主流輿論大肆抨擊,甚至遭到「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抵制而丟失工作或代言機會,經典案例還有NBA球星厄文(Kyrie Irving)、美國饒舌天王肯爺(Ye)等人。
17歲女病患右奶較大…以為發育中 就醫驚見20公分腫瘤
如果身體有異狀,要及時就醫!近日外科醫師黃若禕在節目上分享,一名17歲少女驚覺她的右邊胸部比左邊大很多,觸診後才發現,她的乳房都是腫瘤,而且是葉狀肉瘤。醫師黃若禕在節目《醫師好辣》中說,一名17歲病患說她的左邊乳房沒發育,她觸診後才發現,病患的右邊乳房整個都是腫瘤,而乳房偏硬,導致患者以為右邊胸部一直在長大,照完超音波後,她就和患者母親討論需要手術治療。醫師表示,女病患得了葉狀肉瘤。(圖/翻攝YouTube頻道醫師好辣)黃若禕表示,手術完後,發現女患者的右邊乳房有20公分的葉狀肉瘤,雖然是良性的,但是生長速度很快,害女患者一直以為胸部還在發育。據東元醫院放射科醫師謝盛林在衛教文章指出,葉狀瘤是一種不常見的乳房腫瘤,病患常出現於4、50歲的婦女,而在手術前很難判定是否為惡性腫瘤,要靠手術後的病理檢查。此外,乳房葉狀瘤最主要的治療方式就是手術切除,切除時要保留1公分的安全邊界避免是惡性腫瘤,否則還要再多做手術。
「2度掃出肺癌」院方未通知!老婦錯失治癌黃金期 3個月後病逝
一起嚴重醫療疏失發生在日本,位於川崎市的井田醫院因未告知病患疑似罹患肺癌,導致該名患者錯失黃金治療時間,並在被檢驗出罹癌的3個月後不幸病逝。對此,院方昨(24日)也召開記者會說明,表示醫師與各部門間的訊息傳遞有疏漏,因此延誤抗癌治療,對該病患及其家屬致上最深的歉意。根據《朝日新聞》報導,一名70多歲的老婦人於2017年12月因腿部骨折前往醫院求診,期間她進行了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卻被放射科醫師懷疑可能罹患肺癌,並在檢查報告中註明。怎料,老婦人的骨科主治醫師並未進一步確認,便讓她直接出院。時隔4年後,老婦人因腰部骨折住院,又再次接受電腦斷層掃描,而負責檢查的放射科醫師恰巧是同一人,檢查結果出爐後,該名放射科醫師再度懷疑病患可能罹癌,同樣出具一份報告書,且並未告知主治醫師,就這樣婦人又2度錯失了治療時機。今年5月,老婦人疑似心臟衰竭被緊急送醫,主治的內科醫師從歷往的病例報告書中發現,該名病患數度被懷疑罹癌,進一步檢查後才確診肺癌,雖然老婦立刻接受抗癌藥物治療,但在8月份仍不敵病魔逝世。
「醫學影像檢查」燒180億健保 病患年做69次電腦斷層…醫看傻:有夠離譜
台灣健保制度便宜,許多民眾也過度仰賴醫療,有什麼小病就往醫院跑。其中,電腦斷層(CT)和磁振造影(MRI)是醫療影像診斷的重要工具,健保資料顯示,這2者的申報點數逐年增加,去年總費用高達180億,佔整體檢查費18.9%。北榮放射線部主治醫師郭萬祐向《壹蘋新聞網》指出,醫學影像檢查可以判斷腫瘤、出血,或其他異常組織,近年醫病互動增加,病患有時會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做CT或MRI檢查,醫師也會擔心不做檢查導致診斷失誤,像是30年前盲腸炎,醫生初步診斷就可以開刀,但現在如果切下來發現沒有盲腸炎,很容易吃上官司,所以保險起見都會做檢查,因此健保檢查量逐年增加,也是沒辦法的國際趨勢。有病患一年就做了69次電腦斷層。(示意圖/翻攝自pexels)健保署申報資料顯示,2019年至2021年的CT健保申報費用分別為100.8億點、102.4億點、105.8億點,MRI為68.6億點、70.4億點、71.5億點。健保署長李伯璋透露,最大的問題是病人做檢查不用付錢,健保卻還是要給付,導致很大比例花在檢驗檢查上,有病人一年做了多達69次的電腦斷層,讓人傻眼直呼:「真的是有夠離譜」。據悉,該名病人精神狀況不是很好,每次就醫喊頭痛,醫師就習慣先做電腦斷層,沒有先查看雲端資料,而且照這麼多電腦斷層,吃太多輻射劑量也不太好,每個醫院都做電腦斷層的是少數,但也代表醫療系統有檢討空間。至於有放射科醫師反應,目前健保申報申請碼無法區分檢查部位,若病人有多部位病徵,可能會被當成重複檢查遭剃除。李伯璋強調,健保該給的就一定會給,怎麼給付對醫界最合理、相關問題都可以檢討,健保不會佔醫院便宜。
老婦下肢腫痛險沒命 醫曝病因恐這樣來
高雄一名78歲婦人因左腳腫脹疼痛,前往高雄市立民生醫院掛急診,抽血檢查發現深部靜脈栓塞指標數值達8717.32ng/mL,為正常值500 ng/mL的17倍多,緊急安排血管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婦人的左側髂靜脈、股靜脈至膕靜脈有栓塞情形,診斷為左下肢深部靜脈栓塞,若不立即治療,患部會缺氧腫脹,引發腔室症候群,可能引起敗血症需要截肢,不截肢則會造成死亡。心臟內科李明義主任給予抗凝血劑注射治療,一周後婦人順利出院。深部靜脈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是指在深層靜脈內有血塊阻礙血流,造成靜脈血管發炎,常發生在下肢深部的大靜脈,若血塊阻塞不僅會使下肢血液回流受阻, 血栓還可能破裂,回流至右心,再到肺動脈造成肺栓塞奪命。臨床上引發深部靜脈栓塞的危險因素很多元,包括長期久站或久坐、臥床、腹部壓力過大(懷孕或腹水)、靜脈瓣功能不良、服用避孕藥、惡性腫瘤、膝髖關節術後、骨盆骨折等原因都可能導致深部靜脈栓塞,引發死亡。放射科醫師黃培毓表示,通常下肢深部靜脈栓塞在一開始形成時並沒有症狀,後期常見症狀包括患側下肢腫脹、疼痛及發熱等症狀;另外腓腸肌(小腿肚)在足背屈曲時疼痛,稱霍曼氏徵象 (Homan's sign),若有相關症狀,建議接受下肢血管電腦斷層或超音波檢查,以鑑別肌肉筋膜問題或蜂窩性組織炎,並積極接受治療。高雄市立民生醫院院長顏家祺提醒,民眾平常應注意同一種姿勢不要維持過久,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長時間搭車或搭機要適時起身活動,若有出現疑似症狀時,應及早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苗栗76歲老婦走不出喪子之痛 長期過度抑鬱造成3年內反覆腹痛化膿
劉榮啟主任提醒婦女,子宮化膿可能是癌症的前兆,若出現症狀時一定要及早就醫。(圖/大千醫院提供)苗栗縣76歲李姓老婦因下腹痛求診,檢查出子宮病變,囊腫位置還大面積化膿,因為她3年前也曾發生直腸穿孔化膿,醫師細問發現,老婦因近年孩子相繼離世,長期傷痛抑鬱致免疫力下降,才導致她反覆發生化膿問題。李姓老婦因下腹痛長達3個月到醫院就醫,經醫師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疑似有高達8公分的腹部腫瘤,並推測出可能是子宮病變或囊腫,需要接受手術治療,但她3年前曾發生自發性直腸穿孔及化膿,歷經手術與半年時間的人工肛門治療,其腹部沾黏非常嚴重,若再次手術恐造成許多問題。經過婦產科、外科和放射科醫師共同討論後,決定先以子宮鏡搭配超音波導引治療,同時也預備子宮切除大手術。醫師透過子宮鏡檢查發現,疑似腫瘤的地方竟有一大片的子宮化膿,當下隨即處理,成功在15分鐘內引流膿瘍,而且病理切片為良性,在經過抗生素治療1周後,就順利康復出院,讓李姓老婦不必再經歷一次大手術。大千綜合醫院婦產科生殖中心主任劉榮啟表示,李奶奶本身沒有糖尿病,但這3年來卻連續發生2次腹部化膿的問題實為罕見,經細問後才發現,因她的孩子在這些年相繼離世,至今還無法走出傷痛,長期過度抑鬱導致身體免疫力大幅下降,才會讓化膿問題反覆發生。劉榮啟說,造成子宮化膿的原因有年長者免疫力下降、糖尿病、慢性子宮發炎、未取出植入的避孕器等原因,如果長時間有分泌物、腹痛、發燒都是子宮化膿的症狀,需要特別留意。他也提醒,有植入避孕器的婦女,記得每5年要更換一次,停經後更要記得取出;另外,子宮化膿可能是癌症的前兆,若出現症狀時一定要及早就醫,若無及時處理,可能釀成敗血症危及生命。
一天有31名女性確診乳癌 一次看!兩大篩檢工具怎麼用
年僅40歲的歌手朱俐靜傳出乳癌病逝消息,令外界震驚與不捨。根據衛福部統計,乳癌為我國女性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每年有超過萬名婦女罹患乳癌,相當於每天約有31位婦女被診斷確診。由於國人罹患乳癌的高峰年齡層較西方來得年輕,要更早期發現是否有乳癌,國泰健康管理預防醫學部部長陳皇光提醒女性朋友,定期關心乳房健康,自我檢查有其必要,但也不能忽略定期進行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攝影的重要性。陳皇光表示,亞洲女性的乳房組織較為緻密,且乳癌好發年齡(40-50歲為高峰期)早於西方女性,所以建議30歲以上女性可以每年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而40歲以上女性因為脂肪組織增加,利用乳房攝影(不適用於40歲以下)可以得到較清晰之影像,能偵測早期惡性腫瘤的特殊形態鈣化,雖然檢查過程會有不適感,但這是世界上運用最多,也是有眾多學理證明的乳癌篩檢工具。乳房超音波的優點在於檢查過程無不適感,可以偵測出乳房的生理變化、水泡(囊腫)與腫瘤(結節)等病灶,並且計算數量、可明確定位及測量大小。依此分級建議民眾是否該定期追蹤或需立即就醫接受切片檢查。超音波的缺點則是偵測鈣化病灶能力較差,可能會遺漏一些早期的乳房惡性變化。而乳房攝影則適用40歲以上女性,這個年齡層的女性,乳房脂肪組織變多,攝影後的影像較為清晰可辨。而透過乳房攝影,可以從中看出微小的鈣化病灶。如果發現叢聚性、針狀、棒狀或樹枝狀鈣化,較有經驗的放射科醫師就早期提出警告,轉診民眾到乳房外科做進一步的切片檢查,往往可以發現非常早期的乳癌。乳房攝影的缺點則在於檢查時需要擠壓乳房造成短暫不適,並且在影像上無法測量可疑病灶的大小、數量及性質(水泡或實質性結節)。陳皇光建議30歲以上成年女性每年定期乳房超音波檢查;40歲以上的婦女,最好2項檢查都可以涵蓋,由於乳房超音波價格實惠又不會有疼痛感,不妨每年定期檢查1次,乳房攝影則可以每兩年1次。藉由細密的防護網,提早發現乳房是否病變,乳癌也不再令人聞之色變。
擊敗癌王1/逾20年致死率稱冠是「它」 「AI偵測」不放過任何腫瘤
根據健保署統計,2020年零至一期肺癌病人,平均每人每年醫療費用約為10萬元,但第四期病人則是近50萬元;早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可達8成,但第四期已低於1成。換言之,晚期的肺癌患者耗費的醫療成本是早期的5倍,而存活率卻大幅降低。前副總統陳建仁日前擔任「台灣肺癌存活率倍增倡議平台」召集人兼主席時表示,台灣肺癌罹患比例居高不下,不只影響了國民的健康,更為健保體系帶來沉重壓力。陳建仁舉例,從2018到2020年,全民健保十大癌症醫療支出,就以肺癌居首;十大癌症當中,肺癌已悄悄躍身為「晚期發現比例最高」、「死亡率最高」以及「健保花費最高」等統計數據三冠王。過往,你可能以為只有癮君子才須提防肺癌,但現在就算從未吸菸,也可能因為空汙等多重因素罹患肺癌。目前,肺癌已位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位,從1999年開始至今,一直蟬聯台灣癌症死因榜首,至今已逾20年,主要原因就是確診時大多已是晚期,當癌細胞已經擴散時,存活率自然就會降低。健保署委託成大健康數據中心建立胸腔X光的AI模型,預計2022年第一季可運用在偏鄉的醫療車上,幫助民眾及早篩檢肺癌。(圖/報系資料庫)由於胸腔X光只能發現1公分以上的腫瘤,因此不少人藉由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結節,希望能篩檢出早期肺癌,但無論是X光片、或LDCT影像,張數眾多且皆需仰賴醫師經驗,判讀耗時費力。為及早發現肺癌,健保署與成功大學合作,利用AI來判讀健保資料庫中肺癌病患的胸腔X光影像,以建構AI影像判讀模型,判斷肺結節是否為癌症病灶,目前模型敏感度已高達8成,健保署表示,判讀模型於2022年第一季運用在嘉義東石的偏鄉行動醫療車。負責研發模型的成大健康數據中心執行長蔣榮先表示,醫學中心每年拍攝X光片總計高達2000多萬張,但僅有10多名放射科醫師進行判讀,藉由AI判讀癌症疑似病灶,一分鐘可以檢視一張X光片,大幅節省人力與時間。以2021年1至9月來說,全台胸腔X光就拍攝655萬張,蔣榮先指出,在醫師工作繁重的情況下,人工一一判讀難免受限,以某醫院上傳的2張胸腔X光片為例,一開始醫師判讀認為正常,但不到一個月內,進一步透過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是肺癌;然而使用AI確認時,第一時間就發現有異常。蔣榮先說,AI模組可視為醫師的「捕手」,有點類似「快篩」的概念,先為醫師過濾與分流,也可協助醫師判定近橫膈膜、肺門、肋骨或鎖骨後方、心臟後方、血管密集處等不易發現的結節,找出肺癌高風險患者。國泰醫院與雲象科技合作,以超過3000位患者的影像報告為基礎,打造出低劑量電腦斷層AI偵測系統。(圖/翻攝自雲象科技臉書)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認為,由AI判讀胸腔X光片,當發現有疑似病灶時,再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如此可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目前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也有AI偵測系統,國泰醫院與雲象科技合作的肺結節偵測AI-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LDCT)偵測系統,以超過3000例患者,總計逾45萬張的高解析度影像,開發出高敏感度AI系統模型。該偵測系統對於偵測6mm以上結節敏感度已達91.95%,且只要20秒就能產出偵測結果,目前正持續累積資料庫中,希望能早日輔助醫師臨床診斷。
疫情效應!腦中風再危急也要先篩檢 幸賴新儀器快速取栓保命
87歲病患突發左側肢體無力癱瘓,經緊急送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病患本身有心房顫動的問題,透過檢查確診為腦部大血管阻塞性中風,當下神經內科主任陳睿正和放射科醫師李喬華就決定進行動脈取栓術搶救。正值疫情流行,為了把握黃金救援時間,本院急診先行採檢PCR,所幸在準備手術的過程中很快就知道病患採檢結果為陰性,順利使用「雙向數位血管X光機(Bi-plane Angiography)」成功取栓。陳睿正主任表示,疫情嚴峻時刻,中風的治療還必須提供醫病雙方完整的保護,本院在防護完備的情況下,首次啟用新進的bi-plane雙向數位血管X光機設備。經過李喬華醫師的手術,順利搶救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將其堵塞的腦血管打通。經過約三週左右的住院治療,目前已經順利出院。李喬華醫師指出,雙向數位血管X光機比單向X光機具有更多功能,不僅在執行動脈內取栓術更為精準快速安全,還可以執行腦血流流速偵測,3D血管成像,施作腦內動脈瘤栓塞,與腦內支架、血流導向裝置置放等治療。尤其,先進的雙向數位血管X光機,可以降低X光及顯影劑的用量,不僅可以獲得絕佳的影像品質,同時保障病人與醫護人員的輻射安全,其產生出來的高品質cone-beam CT也能比肩常規使用的腦部電腦斷層,減少病人術前術後移動檢查的不便,真正可達到時效與安全。
5專科醫師24小時齊力搶救 妙齡女中風後奇蹟恢復
臺北榮總急診、神經內科、放射科、心臟血管外科、整型外科等多專科團隊通力合作,精準診斷手術治療,24小時內成功搶救22歲、因心臟黏液瘤導致腦部、雙腿等多處栓塞的陳小姐,完全保留所有器官的功能,不需截肢,下肢完全恢復力氣能自行行走。陳小姐表示她從小沒有特殊疾病,某天夜裡突然右半邊肢體不能動彈,機靈的男友迅速把她扛上車送至臺北榮總急診。突發病症且複雜又不斷變化的病程讓親友們驚慌失措,由衷感謝臺北榮總醫療團隊的專業與努力,把她從鬼門關救回來,更重要的是保留了雙腳,沒有造成缺憾,重拾健康人生。臺北榮總心臟外科郭姿廷醫師表示,陳小姐送至急診後,急診及神經內科醫師迅速診斷為中風,立即安排放射科醫師以機械取栓手術將栓塞去除,恢復腦部血流,陳小姐右側肢體逐漸恢復力氣。但送至加護病房後陳小姐雙腳劇烈疼痛,醫師觸診發現下肢冰涼蒼白且沒有脈搏,研判為急性下肢缺血性栓塞。因同時併發多處栓塞,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心房內有非常大的腫瘤正隨著血流擺動,立即送至手術室進行開胸手術摘除腫瘤,並將雙腳股動脈切開做栓塞清除手術。術後陳小姐雙腳馬上恢復血流變得紅潤,但也因此產生「再灌流症候群」,漸漸變得腫脹,造成腔室症候群壓迫到動脈血流,需由整形外科進行筋膜切開術釋放雙腿的壓力。在經過數週悉心的換藥及復健後,陳小姐雙腳的傷口漸漸癒合,且能行走自如。很幸運的是心臟腫瘤病理報告為黏液瘤,屬於良性腫瘤,雖有復發可能性,但機率不高,且不需要做更多後續的治療,只要定期追蹤即可。郭姿廷醫師指出,黏液瘤是最常見的心臟腫瘤,最常發生在左心房內,在腫瘤還小的時候病人不會有任何症狀,但是當它開始長大阻礙到心臟的血流時,病人可能會越來越喘,走一段路需要停下來休息,睡覺需要將頭墊高一點睡,嚴重時會造成急性肺水腫甚至是心臟衰竭。郭醫師表示,由於黏液瘤不是一個結實的團塊,而是有點果凍狀的腫瘤,在心臟內隨著心臟跳動,其中的小碎片就有可能掉下來,隨著血流漂到任何一個器官塞住動脈,造成標的器官的缺血,陳小姐即為塞住頸動脈造成中風,及塞到股動脈造成下肢缺血性栓塞。不同器官對於栓塞造成的缺血忍受度不同,以腦部時間最短,可能兩三小時後就會產生難以挽回的後遺症。郭姿廷醫師說明,黏液瘤的好發族群為30至60歲中年人,且女性發生率較男性多,目前並沒有找出任何相關的危險因子,像陳小姐這樣沒有三高的年輕人卻發生中風、下肢缺血的狀況,醫師就得特別留意是否有心臟腫瘤的存在。黏液瘤最常長在左右心房中間的隔板上,像葡萄一樣有個蒂頭從隔板上長出來,手術除了將腫瘤移除,最好能將心房隔板同時切除以減少復發風險。依據腫瘤的大小和位置,除了傳統開胸手術外,有些病例也可採取內視鏡輔助的側胸微創手術,不需破壞胸骨或肋骨,大大縮短手術後恢復的時間。黏液瘤雖然屬於良性腫瘤,但仍有復發機會,術後需要定期以電腦斷層或心臟超音波追蹤。
馬偕放射醫疑性侵!受害學妹罹重鬱 深夜發聲: 無人知曉的哭泣聲
馬偕醫院一名王姓放射科主治醫生,遭到一名23歲的醫學院女學生指控性侵;女子以個人臉書帳號公開此事,卻遭到許多酸言酸語。她昨(16日)深夜PO出一段13秒影片,只聽一段女聲唱「夜裡傳來無人知曉的哭泣聲」,讓許多網友相當心疼。女子前(15日)在臉書發文「血淋淋的真相」,指控王姓放射科主治醫生把她帶到馬偕福音樓的最邊邊,直接伸狼爪到她的裙子裡指侵,她喊痛拒絕,對方卻完全不停止,甚至來掏出生殖器逼她口交,完事後還說:「妳的技術不錯欸。」而女子已經鼓起勇氣報案。(圖/翻攝臉書)女子1月就已經報案,但據《蘋果日報》報導,馬偕醫院前日上午疑似想要掩護王姓醫師,說直到15日當天都沒有檢警調查,但下午改稱已約談王姓醫師,且堅稱他只是在上班時間和女子到安靜的地方聊天10多分鐘而已,還剛好獨獨讓官網的放射科醫師頁面變成一片空白。據《中國時報》報導,王姓醫師一開始說雙方是「兩情相悅」,但後來又改口說只是聊聊天而已。(圖/翻攝臉書)女子公開此事,表示不想再有人受害,但卻遭到許多網友留言質疑和批評,讓她心中相當難過。昨日深夜她PO出一段女聲唱「夜裡傳來無人知曉的哭泣聲」,配上一張馬偕開立的醫生證明,證實她目前有「急性創傷後壓力」、「無懼曠症之恐慌症(陣發性焦慮發作)、「泛焦慮症」、「重鬱症」,也讓許多網友相當心疼,除了替她加油之外,也希望她不要理會酸民的留言。(圖/翻攝臉書)
成大神研發!我國旗登上WHO網頁 AI準確率92%供全球免費用
新冠病毒疫情嚴峻,許多先進國家紛紛投入防疫研究,及中成功大學團隊研發AI判讀系統,參加「國際COVID19科技防疫黑客松大賽」,只需1秒即可辨識是否具新冠肺炎特徵,準確率高達92%,讓中華民國國旗登上WHO(世界衛生組織)等單位組成的活動官網,並將免費提供給全球使用。成大資訊工程系特聘教授蔣榮先,帶領碩博士生王麒詳、邱煌鑌、吳昭儀以及成大放射科醫師蔡依珊組成隊伍「MedCheX」,從1560個團隊中脫穎而出。研究可幫助醫生示警是否要進一步做檢測。中華民國國旗登上「國際COVID19科技防疫黑客松大賽」官網。(圖/成大)蔣榮先說:「在網站上看見國旗,真是太令人興奮了,實在是太驚喜!」他表示,這次團隊參加的「醫療科技類」參賽組特別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華盛頓大學都有參賽,競爭相當激烈,但MedCheX成為我國唯一獲選的優勝隊伍,國旗也被公部在網站上。成大表示,過去2年放射科持續研究AI判讀胸部X光的應用,多是針對氣胸、主動脈剝離等急症做快速診斷,以突破放射科醫師無法24小時待命的限制。這次花了2、3個月的研發與應用,MedCheX即可自動檢測高危險患者並向醫生示警。蔣榮先強調,MedCheX系統檢測之準確率高達92%。他說:「當其他隊伍還停留在概念的階段,我們已經進入臨床應用,這也是成大贏得黑客松的關鍵。據《ETtoday》報導,團隊不打算將研究結果商業化,決定開放全球免費使用。
AI智能肺部X光 快速判讀防疫有一套
為了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一級開設,台中光田綜合醫院也進階設立24小時「肺炎小組」,急診、門診和住院病患可即時獲感染科、胸腔內科醫師專業協助,檢查也首度加入肺部X光AI智能輔助判讀系統,協助加強檢查作業、加速檢疫,讓防疫更精準有效率。光田醫院教研副院長暨腎臟內科醫師張家築指出,鑒於2019新型冠狀病毒以肺炎為主要病徵,院內資訊部建構肺部X光AI智能輔助判讀系統,作為醫師們的強力小助手,提醒異常狀況,減輕醫護的防疫壓力,這一套AI系統的運算時間,平均2分鐘就能判別肺部X光是正常或異常張家築解釋,醫師每日要判讀的各種X光影像報告超過百筆,如何用最短的時間立即決定輕重緩急,在眾多X光資料中,優先協助判讀肺部異常報告,是鞏固第一道防線的重要工作之一。張家築表示,這套AI不僅協助急診,包含門診、住院及放射科醫師等單位都能獲得AI小助手的提醒協助,當院內遇疑慮個案立即啟動院內「肺炎小組」,由感染科、胸腔內科醫師組成的肺炎小組成員,透過手機院內APP系統推播通知立即檢視患者胸部X光片,確認進一步應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