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
」 腫瘤 癌症 手術 考試院 腦中風8旬嬤胰臟腫瘤!無法吃固體食物 「胃腸微創手術」順利治療
87歲的蔡女士在醫院追蹤B肝時,意外發現早期胰臟腫瘤,雖能開刀根治,但考量病人年事已高,病人也擔心開刀後復原狀況不佳,因此與病人及家屬討論後,決定選擇支持性療法,以放射性治療控制腫瘤進展速度,同時放置胰管支架改善病人消化狀況。然而,隨著腫瘤慢慢長大,開始壓迫到小腸,將腸道堵塞,吃東西無法通過,只能喝水、喝牛奶維持營養。微創胃腸道吻合術 內視鏡超音波導引不需開刀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柯秉宏指出,過去這種情況需要外科手術治療,但都有違病人原本不想開刀的初衷,所幸醫療進步帶來新的微創治療選擇。經討論後,病人及家屬決定選擇自費的微創胃腸道吻合術,利用內視鏡超音波導引,將狀似啞鈴的金屬支架兩端分別架在胃和小腸之間,繞過腫瘤阻塞處,建立胃和小腸間的新通道,讓病人可以重新恢復飲食,生活品質與營養狀況能獲得大幅改善。微創無體外傷口 為病人提供多一項治療選擇柯秉宏醫師說明,胃腸道吻合術是透過內視鏡進行,因此體外沒有傷口,復原極快,只需兩、三天時間等待置入的金屬支架完全打開後,就可以開始吃東西。不過,因為支架寬度約只有50元硬幣大小,因此飲食上仍要留意選擇較細或較小的食物。目前這項治療並未被納入健保給付,但卻能為不想開刀的病人提供另一個治療選項。
9旬嬤患主動脈瓣狹窄! 「1治療方式」免開胸順利恢復健康
高齡92歲的張奶奶有活動性喘,經過檢查發現有主動脈瓣膜狹窄,但考量年事已高,以傳統開胸手術風險較大,在醫師詳細評估後,決定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術後張奶奶恢復良好,又可以在花園裡「拈花惹草」,享受愉快的生活。主動脈瓣狹窄 為年長者常見疾病嘉義長庚心臟內科楊登堯醫師表示,研究顯示主動脈瓣狹窄與年齡高度相關,尤其80歲以上的盛行率可達 10% 以上,是年長者常見的退化性疾病之一,而主動脈瓣狹窄使心臟血液的輸出困難,嚴重者甚至會呼吸困難,胸痛或胸悶,暈厥或頭暈。年長者手術風險高 TAVI手術免開胸、恢復快但由於年長者身體較虛弱或存在其他共病,導致手術風險增高。不過,現在透過TAVI,能讓高齡族群不必承受開胸風險,成為目前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的主流術式。楊登堯醫師進一步說明,TAVI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通常是從鼠蹊部的股動脈,將導管沿著主動脈放進去,當到達主動脈時,將瓣膜打開,此時植入新的瓣膜,瓣膜功能即開始啟動。相較於傳統開胸手術,TAVI不須讓心臟停止跳動、不須使用體外循環、傷口較小、手術時間較短,對年紀較大、共病很多的病人而言,手術風險較低,且術後住院天數少、恢復速度快。專業評估選擇適合治療方案 重拾健康生活另一名71歲的翁伯伯一樣也是主動脈瓣膜狹窄問題,同時有冠心病、大動脈穿透性潰瘍,且因為有食道癌病史曾接受放射治療,不適合傳統開刀手術,同樣透過TAVI,重新找回健康。楊仁宗院長表示,TAVI屬高複雜度手術,且需要在具備高階主動脈手術設備儀器的複合式手術室(Hybrid OR),由心臟內、外科團隊共同合作,才能達到理想的手術效果。
憂世界大戰爆發?北歐3國推新版民防手冊 瑞典:每個人民都要盡力保衛國家獨立民主
隨著烏俄局勢更加緊張、中東衝突四起,曾經堅定「中立」的北歐國家也開始採取預防措施,讓公民能做好應對準備。其中,瑞典政府18日起開始發放最新版本的民防手冊,內容量是上一版的2倍,希望人民能加強危機應對能力;而芬蘭、挪威也於近期推出新版民防指南,敦促國民應隨時做好準備。根據外媒《福斯新聞》(Fox News)報導,瑞典民防緊急應變局(MSB)在18日開始發放數百萬本更新版的民防手冊「萬一發生戰爭或者危機」(In case of crisis or war),這不僅是6年來首次更新,內容更是上一版的2倍量,而新版共有32頁。這本手冊的內容除了提及如何儲備糧食、緊急用品、如何在遭遇空襲時尋找最近的避難處外,也談論人民可能遇到的軍事衝突、自然災害、網絡攻擊、假資訊行動和恐怖攻擊等狀況,「若瑞典遭受另一個國家攻擊,每一個人都必須盡一己之責,保衛瑞典的獨立和我國的民主」。瑞典民防局局長弗里塞爾(Mikael Frisell)則發出了「瑞典可能發生戰爭」的警報,敦促官員更快地加強斯德哥爾摩的防禦,「安全形勢嚴峻,我們都需要增強自身韌性,以應對各種危機」。此外,2023年加入北約的芬蘭政府,最近也在官網推出了「為事變和危機做好準備」的指南,呼籲人民針對各種事件、危機和緊急情況提前做好準備,情況可能包括長時間停電及停水、網路或銀行服務長期中斷、自然現象(如風暴或野火)、長期危機(如流行病或軍事衝突)。該指南也列出應急物品清單,像是備用電源、碘片(用於保護甲狀腺免受輻射的影響)和易於烹飪的食物等等,並指出「這並不是提醒人們潛在的危險,而是為了幫助家庭為各種特殊情況做好準備……如果發生異常情況,每個人的準備和行動都會影響全國的應對能力」。作為北約創始成員國的挪威,日前開始向民眾發放民防手冊,敦促國民要做好準備,以應對戰爭、危機或極端天氣等情況時,能夠自力撐過一周時間。目前,挪威政府已發出超過200萬份手冊,建議民眾儲備罐頭食品、義大利麵、寵物食品、水、火柴、蠟燭、急救箱和藥品(包括碘片等),「這些藥片可以在發生核事故時防止放射性碘的侵害,並且只能在當局的指示下服用」。該手冊也提醒,應該儲存不易腐敗的食物和飲用水,且至少要足夠3天分量,例如馬鈴薯、高麗菜、胡蘿蔔和雞蛋等食材,也建議民眾可以在自家花園種植蔬果。值得注意的是,新版將舊版手冊中的一段話,往前移到更明顯的位置:「如果瑞典遭到他國攻擊,我們絕對不會投降,所有企圖傳達會停止反抗的資訊都是假的」。
能言善道突變沉默哥!以為腦中風 就醫檢查竟是腦瘤作祟
一名60歲陳姓男子,個性幽默、能言善道,但今年七月起家人發現他突然變得沉默寡言,九月初突然出現說話含糊不清、右側肢體無力症狀,家人以為他腦中風緊急送他就醫,醫院檢查赫然發現左腦竟有顆腫瘤!經手術切除後,陳先生恢復昔日性格,目前病況穩定,持續進行化療與放療中。原本懷疑腦中風 卻是惡性腫瘤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典廷指出,陳先生就醫時明顯看到右側肢體無力、說話模糊不清,個性沉默不說話,陪同的家人指出,患者身高約一百七十公分、體重原本六十五公斤,最近三個月就掉了十公斤,到住家附近診所檢查都沒查出原因,最近因為發現原本很能聊的他突然性格大變,不愛說話還講話不清、右側手腳無力,懷疑是腦中風,趕快送他就醫。經過醫療團隊進行磁振造影等一系列檢查,意外發現患者左側前腦有顆三公分腫瘤,切片後證實是惡性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3D立體導航 手術精準切除病兆經3D立體導航精準定位,術中並以螢光顯微鏡精確抓準腫瘤位置,再以手術精準切除病兆,大幅降低正常腦細胞與神經手術中受損情況;術後患者右側手腳無力症狀解除,個性、語言能力也也恢復如往昔,目前正配合腫瘤團隊進行化療與放療,病況穩定。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 成人常見腦部腫瘤陳典廷主任提醒,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是成人常見的腦部腫瘤,約佔顱内腫瘤的10-15%,好發於45-55歲,發生率約10萬分之2-3,症狀依照腫瘤壓迫位置可能出現頭痛、噁心想吐、肢體乏力、個性改變等症狀,目前治療仍以手術合併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為主,但因癌細胞不易根除且容易復發,屬於十分棘手難以治療的疾病,提醒民眾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胸悶易喘恐是心臟瓣膜生病! 主動脈瓣狹窄如何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潘昱僑報導】一位85歲長者平日規律運動,但心絞痛與呼吸喘的狀況逐漸變嚴重,照心臟超音波竟發現「主動脈瓣膜狹窄」,且合併冠狀動脈狹窄,若不治療恐有生命危險!林口長庚心臟瓣膜團隊由內、外科醫師合作為患者進行經導管瓣膜置換(TAVI)與心導管手術,一次就將兩種狀況處理好,讓患者能重新上場揮舞球拍!雖然導管瓣膜動輒上百萬,但健保可有條件給付等4+1種特定風險族群,大幅減少經濟負擔。心臟大門無法正常打開 3大警訊要當心主動脈瓣膜是位於左心室和主動脈之間的「門」,通常由3片瓣膜組成,是控制血流方向的重要關卡。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外科部副部長葉集孝表示,主動脈瓣膜狹窄有如門片無法正常打開,心臟需要更費力才能把血液輸出去,常見原因為老化,好發於70-80歲以上的民眾;另一原因是先天異常,患者僅有2個瓣葉,較一般人少1個,50-60歲就會發生早發性主動脈瓣膜狹窄狀況。提醒民眾,若出現「走路易喘」、「頭暈目眩」、「胸悶胸痛」3個警訊,恐危及生命,應積極治療。國際標準治療方針 外科開胸長期效果佳針對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副主任陳紹緯說明,3大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外科開胸手術與經導管療法。開胸手術經證實有效且可提供穩定的長期效果。手術方式是切除老舊主動脈瓣膜,縫合新的人工瓣膜。雖然須裝人工心肺機、暫時停止心臟功能實施手術,但手術視野廣,適合年輕或伴隨多種心臟問題(如血管阻塞、冠狀動脈狹窄或二尖瓣問題等)的患者,一次打通心臟門戶。 藥物治療:幫助緩解不適症狀。 標準開胸手術:適合伴隨多種心臟問題的患者,穩定耐用。 經導管瓣膜置換:適合高齡或高風險族群,微創恢復快。至於人工瓣膜要如何挑選呢?陳紹緯表示,金屬瓣膜耐用度高,牛、豬製成的生物瓣膜產生血栓機會較低,因此不用吃抗凝血劑,患者可依個人需求選擇。長者高風險怎麼辦? 經導管微創傷口小不過,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多為70-80歲以上的年長者,而且常合併其他疾病,進行開胸手術需要暫時停止心臟,對於年長者負擔較大。好在另一種「經導管療法」,由內外科醫師共同合作,為高齡患者克服了治療風險。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衰竭中心主任張其任解說,經導管療法最大的特色是不需要插管麻醉,從靜脈注射麻醉藥物即可進行。傷口小不用縫合,只要簡單止血即可完成,恢復時間非常的快速,不少患者即使是90歲高齡,中午治療、下午就可以正常進食,2、3天後就可以下床自由活動。經導管療法流程:從病患的鼠蹊部做股動脈穿刺,植入導引鞘管,將帶有人工瓣膜的導管引入血管內。從股動脈一路沿著主動脈,進到退化瓣膜所在的位置。經由影像定位,把瓣膜擴張,退化的瓣膜推在外側,新的瓣膜取代舊瓣膜。4+1條件健保給付! 團隊擬定治療策略然而,經導管置換瓣膜動輒上百萬,讓許多患者與家屬卻步。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系主任謝宜璋表示,目前健保可給付4+1條件置換瓣膜: 4點必要條件:心衰竭症狀達到2~4級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至少2位心臟外科醫師判定進行開胸手術風險過高病人有1年以上的術後存活率另具備以下條件之一:無法接受開刀手術或開刀風險性過高有以下情形之一者:曾接受心臟手術,如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臟瓣膜手術,嚴重主動脈鈣化,胸腔燒灼後遺症,曾接受過縱膈腔放射治療,嚴重結構組織疾病,導致不能進行手術,肝硬化及肺功能不全者。符合以上規定者,即可申請健保之給付。國人平均壽命延長,共病多、病情複雜,手術風險也提高。謝宜璋表示,對於高齡患者,侵入性低的治療為優先考量。每位患者病情不盡相同,心臟內外科醫師會在手術前召開聯合會議,擬定對患者最適合的治療方法,手術也會由內外科醫師一起執行,確保患者的安全。長庚醫院的團隊合作模式越來越成熟,期許未來為國人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持續提升台灣的醫療水準,跟世界接軌。
6旬翁「嚴重溢淚」被迫提前退休! 「雷射+微創治療」改善生活品質
旅居美國的60多歲李先生從事醫院及大學研究工作,因左眼持續溢淚造成視力模糊,最終不得不提前退休。他在美國求醫未果後,返台至臺中榮總眼科部檢查,診斷為鼻淚管阻塞。中老年人為鼻淚管阻塞好發族群 需手術疏通、改善症狀臺中榮總一般眼科魏利真主任指出,鼻淚管阻塞是常見的眼科疾病,依發生年齡分為先天和後天兩種。後天性鼻淚管阻塞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隨年齡增長造成的退化,故中老年人為好發族群,發生率約為每萬人有2人。另外反覆發炎、放射治療、外傷、感染和鼻腔疾病等也都是造成鼻淚管阻塞的原因。手術疏通堵塞淚道 改善生活品質魏利真解釋,鼻淚管阻塞會導致眼淚無法正常排出,積聚在眼球表面,引起眼淚滿溢、結膜出血和眼睛分泌物增多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進一步影響患者的視力和生活品質,通常需要手術來疏通堵塞的淚道才能改善,否則患者只能與症狀共存,嚴重影響生活。雷射輔助微創手術出血量低 成功率與傳統術式相當魏利真說明,有別於傳統手術刀切開面部肌肉的經皮式外開式手術,雷射技術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和強大的組織穿透能力,可精準切割鼻腔與淚囊黏膜。整個手術過程通過內視鏡從鼻腔內部進行,不會影響眼輪匝肌收縮,因此能夠完整保存淚管系統的肌肉收縮幫浦功能,同時避免了面部疤痕,對有蟹足腫體質者不用擔心手術可能影響外觀。創新的雷射輔助經鼻內視鏡淚囊鼻腔造口術與傳統經皮式外開手術成功率相當,高達九成,且傷口出血量僅為傳統手術的1/5,術後傷口不紅腫,且可在門診進行無需住院,手術時間短,降低了風險並縮短了恢復期,提供患者更優質的治療選擇。註:先天性鼻淚管阻塞多見於新生兒,通常在出生後數周內顯現。大約有5-10%的新生兒的鼻淚管結構未發育完全,多是Hasner瓣膜(Valve of Hasner)未開,在出生後不久便出現淚眼汪汪,眼瞼邊緣出現粘液膿性分泌物、眼睛充血等情形,其中的90%在一歲以前症狀可經由按摩緩解症狀,少部分仍然鼻淚管阻塞之幼兒可經由淚管探針或放置淚管達到症狀緩解,鮮少幼兒需要做到淚囊鼻腔造口術。
嘴破要吃水果補充維C? 醫示警戒吃2水果:會更嚴重
嘴破是許多人常見的困擾,有些人認為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奇異果,可以加速癒合。然而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警告,嘴破時千萬不要吃奇異果或鳳梨,因為這些水果中的酵素可能導致黏膜破損加重,進而影響傷口癒合。許多人都有嘴破的經驗,嘴破可能性是物理性傷害,如咬傷,尖銳齒緣或假牙;或是對食物或牙膏、漱口水的某種成分過免,營養素缺乏(如B、葉酸等),月經或懷孕期間賀爾蒙變化、情緒壓力等。劉博仁在臉書粉專表示,「當嘴巴有破洞潰瘍的時候,鳳梨以及奇異果就先暫時不要吃喔」,他說明,雖然奇異果和鳳梨富含膳食纖維、酵素及維生素C對一般健康有益,但在出現口腔潰瘍、消化不良、放射治療或化療引起的口腔潰瘍等情況下,應避免食用這兩種水果,「因為這裡面富含的酵素,也可能導致黏膜破損更嚴重,引發後續的黏膜癒合不良或者是腸漏症的問題」。此外,衛生福利部也曾在提醒,如果嘴破超過兩週未癒,可能涉及自體免疫疾病或是口腔癌的風險,應儘早就醫檢查。衛福部說明,口腔癌是最容易預防的癌症,呼籲國人要拒絕檳菸酒,定期篩檢、及早戒除。口腔黏膜檢查的目的,是要找出癌前病變,加以治療阻斷癌症發生的機會。衛福部提醒,30歲以上有菸檳行為的民眾,每2年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牙科、耳鼻喉科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若自己發現有「破、斑、硬、突、腫」其中一項症狀,要盡速就醫接受治療,就可預防口腔癌。
13歲少女長期胸悶不適! 就醫檢查發現心臟旁超大腫瘤壓迫
一名13歲的少女,因長期感到胸悶不適至本院急診就醫,檢查後竟發現她胸腔裡長了一顆超過12公分的腫瘤,且確定為罕見淋巴癌,由於壓迫著心臟,醫療團隊迅速為患者制定治療計畫,盼助她早日恢復健康。淋巴癌致病因多 出現這些症狀要警覺門諾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黃振銘表示,造成淋巴癌的原因很多,包括基因、長期接觸化學物質或輻射、免疫系統功能低下以及病毒感染等。一般來說,淋巴癌的典型症狀包括無痛性淋巴結腫大、反覆發燒、夜間盜汗和體重減輕。T細胞淋巴癌 化學治療搭配放射線、干擾素治療黃振銘進一步說,縱膈腔的腫瘤常見的有胸腺瘤、胸腺癌、畸胎瘤和淋巴癌,多數為惡性。由於這顆腫瘤體積龐大、血流供應豐富,為了確定這顆腫瘤的性質,同時避免手術不慎可能引發的大量出血,醫療團隊採用微創單孔胸腔內視鏡進行切片手術,最終確診這名少女罹患T細胞淋巴癌。而這類腫瘤的治療主要是全身性的化學治療,並可能搭配放射線或干擾素治療,就有相當大的機會能達到完全緩解,讓病患恢復健康。因此,這名少女不需要再接受進一步的腫瘤切除手術。大多胸悶為肌肉骨骼問題 症狀持續應儘早就醫治療黃振銘提醒,大部份小朋友或青少年的胸悶是因為肌肉骨骼的問題引起,尤其因課業壓力或運動引起的筋膜炎、肋軟骨炎較為常見。但胸悶也可能是因為器官的疾病,臨床上常見的原發性氣胸、縱膈腔氣腫等,另外少部份可能是先天性心臟疾病造成。不過,當胸悶頻繁發作或症狀持續時,還是應該保有警覺心,才能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
不吸菸肺癌3/低劑量電腦斷層是唯一篩檢方式 濫用恐增加輻射量與風險
藝人汪建民因肺腺癌驟逝,引發外界震撼,也讓更多民眾迫切想知道「該做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嘉義長庚胸腔腫瘤科主任方昱宏坦言近來大批民眾要求進行篩檢,他認為若符合高風險族群是「實證醫學」,若不符合就是「商業行為」,不必要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不僅會因為偽陽性帶來精神壓力,後續可能也會接觸過多的輻射傷害,顯然弊大於利。低劑量電腦斷層被視為早期檢測肺癌的最有效方式,國健署也針對肺癌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只要是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或是年齡介於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民眾,可至國民健康署審核通過的肺癌篩檢醫院接受2年1次免費的LDCT篩檢。若想自費篩檢,價格大約5000元左右,並不便宜,但近年來自費篩檢人數持續增加。「並非所有人都需要做LDCT檢查!」方昱宏說,LDCT已被證實能夠有效發現早期肺癌病變,特別對於重度吸菸者能降低約20%的肺癌死亡率。然而,篩檢並非沒有風險,若不屬於高風險族群,可能會引發過度診斷及過度治療問題。方昱宏說,LDCT檢查目前的篩檢率不到5%,也就是100個人中僅找出1~4人肺結節有惡性腫瘤,實證醫學的數據無法證明篩檢對所有人都有好處。「何況LDCT檢查的偽陽性很高,很多人檢查後發現有肺結節,首先結節不一定是癌症,大部分的結節屬於良性,可能是良性腫瘤、感染後的疤痕或纖維化,但民眾得知後大多會心情相當沉重。」嘉義長庚胸腔腫瘤科主任方昱宏認為,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做LDCT檢查,建議有相關風險再進一步考慮。(圖/長庚提供)方昱宏說,為了知道結節到底是否為惡性腫瘤,就必須切片或進一步做正子攝影。「有些民眾可能有服用某些藥物或身體條件不好,切片手術可能會有一定的風險;而正子攝影雖可進一步看清楚,卻有更強的輻射。」更何況許多肺結節非常小,甚至只有0.4公分,按照常理來看根本無需切片。「但許多民眾已經自費做LDCT檢查了,發現有結節一定會堅持除掉,這麼執著的例子不少,也看得出民眾對肺癌的恐懼。」方昱宏說,其實醫界對於LDCT檢查的態度也分兩派,反對一方不贊同過度診斷、過度治療,但反對方也承認LDCT檢查是目前唯一可早期篩檢肺癌的方法。「所以我反對普篩、但也反對甚麼都不做!」方昱宏認為高危險族群應在醫師的專業建議下,定期篩檢和追蹤;若篩檢發現有肺結節,對於不同大小和型態的結節,醫師會依據病史及影像特徵制定適當的追蹤和處置計畫,回歸理性判斷,才能真正對症下藥。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熊佩韋表示,副總統陳建仁、柯文哲太太陳佩琪醫師都因LDCT檢查,而找到小於1公分且無症狀的早期肺癌,進而手術切除痊癒。不過,熊佩韋也認為LDCT的確有偽陽性高、過度診斷等疑慮,非危險族群無醫學證據應做篩檢。至於輻射量,若屬於高風險族群仍然是利大於弊。另外,熊佩韋建議LDCT檢查宜在篩檢經驗豐富、且有多專科肺癌診治的醫療機構進行,較能精準判斷篩檢結果。
12歲男童患「甲亢症」!脖子腫大難呼吸 「微創無痕手術」不需長期服藥
12歲謝姓小弟因長期頸部甲狀腺腫大,導致呼吸困難無法運動跑步,經電腦斷層可見呼吸道氣管受到壓迫只剩一點點縫隙,再經抽血診斷為「葛雷夫氏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於是開始給予藥物治療。但謝小弟經常無法按時服用藥物,且考量藥物副作用,趁暑假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評估,使用獨創組合式的微創無痕手術切除方式,術後不僅呼吸改善還能運動跑步,不到一個月還長高10公分。甲亢症7-14歲是好發期 脖子粗、眼睛凸留意常見症狀一般外科巫奕儒主任表示,葛雷夫氏病Graves’Disease「甲狀腺機能亢進」,簡稱甲亢症,係指因自體免疫性抗體刺激甲狀腺,導致分泌過多荷爾蒙的內分泌疾病。一般兒童甲亢症的發病率較低,只占全部病人的5%左右,其中7~14歲是好發年齡,女孩多於男孩,比例約5:1。巫奕儒主任指出,臨床上可看見甲狀腺腫大、脖子變粗、有些人眼球外突成凸眼症影響視力、掉髮、肌肉無力、週期性癱瘓等症狀。另外,新陳代謝會增快、並導致焦慮、心悸、顫抖怕熱、多汗、食慾增加但體重減輕、排便次數增加或腹瀉、情緒不穩定、行為異常活躍、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下降和學習成績退步,亦會影響成長和發育,如青春期第二性徵發育緩慢、女孩並有月經紊亂,閉經及月經過少問題。若沒有控制更嚴重將導致甲狀腺亢進風暴,如發燒、心跳過速而造成心臟衰竭,昏迷和休克等。治療以口服藥物為主 3種常見方式一次看 巫奕儒主任表示,一般傳統治療首選為口服藥物治療即抗甲狀腺藥物,總療程一般為2~3 年,有的則需5~6年,甚至更久。第二種治療是放射碘治療,青少年和成人都可以接受放射碘治療,但此療法不可使用於五歲以下,懷孕者絕對不可使用,治療後6個月內不可懷孕,且治療後有可能永久性甲狀腺低下症。第三治療是手術治療即甲狀腺切除手術,過去傳統手術常在頸部開一道長長疤痕。無痕微創切除 依需求量身治療巫奕儒主任說,經過多年長期研究獨創組合式無痕微創甲狀腺切除手術,經國際期刊認證,已應用於多位臨床患者,都獲得良好結果。選擇此種微創治療也可量身訂作選擇,包括:雙側全部切除、雙側次全切除、一側全切與對側次全切除等;兒童青少年須配合生長發育需求,成人選擇有效和最不會復發的方式。
孕期肚皮花還癢爆!前超音波放射師公開「肚皮保養秘訣」找回光滑肌膚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韋彤報導】不少準媽咪在懷孕期間,身體因賀爾蒙改變出現各種變化,產生巨大焦慮,尤其隨著肚子裡的寶寶一天一天地長大,腹部慢慢隆起時,這時因為肌膚擴張,便容易產生妊娠紋、子母線,甚至引發乾癢問題,成為胎兒健康外,孕媽咪十分關注的事情之一!孕婦最在意3大肌膚問題:妊娠紋、子母線、皮膚乾癢前超音波放射師、二寶媽直播達人黃瀞如分享,過去在擔任超音波放射師時,能在第一時間觀察到孕婦在孕期中腹部皮膚的變化,而孕媽咪們最在意的就是乾癢、妊娠紋,以及明顯的子母線等3大問題。其中最令孕媽咪避之唯恐不及的便是妊娠紋。黃瀞如指出,妊娠紋出現的時間因人而異,大多以胎兒生長的速度決定,但因傳統「一人吃兩人補」的觀念,加上現代人的飲食型態,便容易造成營養過剩,進而導致孕婦超過每個孕期對應的增重建議,當體重增加幅度過快,肚皮在短時間內被撐大,就可能讓妊娠紋提早出現。隨著肚皮急速擴張,肌膚在拉扯下,造成結締組織遭受到破壞,讓皮膚屏障變弱,還會出現乾癢感。至於肚皮上黑黑長長的子母線生成不同於妊娠紋,其實子母線在還尚未懷孕就有了,但因受到懷孕賀爾蒙影響,會使得子母線更加明顯,且在乳暈、大腿內側、腋下等部位,也會產生黑色素沉澱。妊娠油滋潤肌膚 降低紋路生成機率針對以上肌膚問題,不少孕婦都會使用妊娠油,希望加以改善肌膚不適、降低肚皮上紋路出現的機會。身為二寶媽的黃瀞如也不例外,她分享自己在孕期中的護膚經驗,不僅聽從醫師建議控制好體重、多運動、均衡飲食,以降低肌膚擴張的幅度外,在孕期第3個月開始,肚子還沒有很明顯隆起的時候,她就開始塗抹南非妊娠油,並搭配按摩動作,來滋潤肌膚,以減緩肌膚因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斷裂,造成各式各樣的肌膚困擾。添加天然萃取物 溫和、低敏不刺激黃瀞如提及,因為懷孕加上本身是敏感性膚質,所以在挑選護膚品時,會更加注重它的成分是否天然,而吸收度以及味道也是考量之一。南非妊娠油從薰衣草、迷迭香、德國洋甘菊、金盞花等4種植物萃取,讓肌膚得到舒緩的同時,還能強化修護力。成分溫和、來源天然,因此使用起來也更加放心。除此之外,其基質成分主要為獨家研發的礦物油配方,不僅刺激性較低,也有較好的封閉性,能有效鎖住水分,進而達到良好的護膚效果。雖然是油卻很清爽 且吸收更快針對不少人使用潤膚產品不喜歡的黏膩感,南非妊娠油的專利配方,能減輕油類質地厚重感,讓成份能加速吸收傳達至肌底,增進滋潤效果,同時幫助肌膚維持自然水分蒸發滲透功能,讓毛孔不阻塞,以利正常生理機能運作,避免造成肌膚負擔。除質地輕盈好吸收,用起來清爽無負擔,黃瀞如說,自己在懷孕期間對氣味極其敏感,而南非妊娠油氣味清爽,聞起來相當紓壓,因此對其接受度相當高,非常推薦給有同樣困擾的孕媽咪。「油+霜」發揮深層修護作用 使用頻率很重要若要降低妊娠紋發生的機率,除生活習慣調整外,給予皮膚充足養分、強化皮膚修護、增加皮膚穿透為不二法門。黃瀞如建議,孕媽咪最好在肚子變大之前,就開始擦妊娠油!她也分享自己在使用南非妊娠油時的小秘訣,就是搭配妊娠霜混合使用,讓原有的保濕滋潤效果再加乘,遠離肌膚乾癢所帶來的不適,並淡化妊娠紋生成的嚴重程度。 此外,黃瀞如認為使用的頻率也很重要,她以自己為例,「早上起床以及洗完澡後」這兩個時段都會擦上南非妊娠油做為每天的固定保養儀式,加強肌膚修復速度。她開心地說,在這樣使用下,直至整個孕程結束,幾乎都看不到明顯的妊娠紋路,完全達到預期中的效果。及早保養防患未然 選購產品應審慎若已出現妊娠紋也別擔心,黃瀞如強調,後續保養做得好還是有機會淡化既成紋路,總之就是要做一個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而除孕媽咪外,不分男女也都可以用來當作全身性的保養,針對乾性、敏弱肌膚,或者肌膚 暗沈、起屑脫皮,甚至有肥胖紋困擾等狀況,南非妊娠油都能幫助舒緩調理受影響的部位。最後,黃瀞如提醒,購買妊娠油時,應審慎檢視所使用的成分,切記選擇通過 專業實驗室認證、標示透明、安全無毒的產品,以確保對人體健康、自然永續、友善環境更有保障。
男子吞嚥困難狂瘦7公斤!檢查竟是「雙癌」 醫「三階段治療」成功保命
50歲李先生因工作壓力大,每天抽菸、喝酒及嚼檳榔達廿多年,直到察覺吞嚥食物時總會卡住甚至反溢吐出,加上短期暴瘦7公斤,讓他決定就醫,結果醫師先查出下咽處有腫瘤,深入檢查又揪出中段食道惡性腫瘤,原來李先生同時罹患兩種惡性腫瘤,分別是第四期上的下咽癌及第三期的食道癌。下咽癌及食道癌好發50-60歲男性 這些都是危險因子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吳偉榤指出,下咽癌及食道癌都好發於50至60歲的男性,常見的危險因子包含抽菸、吃檳榔跟酗酒,由於整個口腔、喉嚨、食道都會接觸到同樣致癌物質的刺激誘發,容易造成「區域癌化效應」(Field Cancerization),因此約有1到2成的病人會同時或接續罹患頭頸部及食道惡性腫瘤,因此多半會建議患者務必接受進一步檢查,這才順利揪出雙癌病灶。跨團隊擬定三階段治療計畫:化療、放療、手術為了讓這類多癌症病患能得到較佳的癌症照護品質,院方安排頭頸癌及食道癌跨團隊溝通,由耳鼻喉科徐俊傑醫師、胸腔外科呂庭聿醫師、消化內科陳政國醫師、血液腫瘤科醫師及放射腫瘤科吳偉榤醫師等人,共同擬定並執行三階段治療計畫。首先是針對下咽腫瘤及食道腫瘤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化學合併放射治療,後續再針對治療反應良好的食道腫瘤,安排食道切除及重建手術,最後再以口服化療藥物鞏固治療效果。預防勝於治療 定期檢查、疫苗接種莫輕忽該名患者治療後迄今定期回診,追蹤三年也無復發,同時維持不錯的生活品質,也讓他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吳偉榤也呼籲,頭頸癌與食道癌都十分注重預防勝於治療,尤其遠離致癌因子更是必要且有效的防癌方式,包括拒絕菸檳酒、均衡飲食、控制體重,同時定期口腔篩檢(可預防口腔癌),必要時可考慮接種HPV疫苗(可預防咽喉癌)等,如發現疑似症狀,應及早就醫診治,以免遺憾終生。
少了活力2/鄭弘儀冠狀動脈阻塞暫別節目 朴素丹罹癌息影1年復出
演藝圈工作壓力大,不少藝人都因身體出狀況,決定休養暫停工作,等身體恢復後再回歸。鄭弘儀先前就因為健檢,查出冠狀動脈硬化,二度跟節目《鄭知道了》告假,休息4個月才再次回歸。64歲鄭弘儀去年檢查出冠狀動脈阻塞,血管狹窄已達69%,有心肌梗塞危險,之後又因為吞嚥困難,懷疑自己罹患咽喉癌,卻查不出病因,求助精神科才發現是壓力過大罹患焦慮症。健康頻頻亮紅燈,讓他選擇先暫停工作4個月休養身體。先前他回歸政論節目,透露自己焦慮症已經痊癒,冠狀動脈阻塞也在醫生建議下吃藥控制,健康狀態已回穩。35歲韓星金宇彬2017年罹患鼻咽癌選擇停工,經歷了3次抗癌、35次放射性治療,2年後回歸演藝事業拍攝電影《外星人》,粉絲都替他恢復健康相當開心。他早在罹癌前,就常發生無原因的流鼻血、喉嚨痛等症狀,健康檢查後才得知身體出狀況。他康復後也格外注意養生,表示每天起床前一定喝兩杯溫開水加益生菌,吃完早餐後過1小時再運動。金宇彬抗鼻咽癌2年痊癒,近期為戲增重8公斤帥氣依舊。(圖/Netflix提供)32歲韓星朴素丹因演出《寄生上流》人氣大漲,事業正巔峰的她,在2021年底卻宣布罹患甲狀腺乳突癌,息影養病1年。她接受手術康復後,對外聊起抗癌過程,透露當時拍電影《幻影》一直不想去片場拍攝,以為自己是職業倦怠,檢查後才發現是罹癌,當時她雖然很不安,但還是選擇先不告訴劇組,盡力完成工作,也呼籲大眾要格外注意身體警訊。朴素丹因演出《寄生上流》人氣大漲,但在2021年底卻宣布罹患甲狀腺乳突癌,息影養病1年。(圖/朴素丹IG)
49歲男持續鼻塞、鼻膿!「嗅覺母神經細胞瘤」 手術順利根除、保留嗅覺
49歲陳先生接受右側鼻腔切除手術後,右側鼻腔卻持續有鼻塞、鼻膿等問題,輾轉來到北榮桃園分院就醫,經醫師檢查發現竟是罹患罕見惡性腫瘤「顱底嗅覺母神經細胞瘤」,建議前往台北北榮接受後續治療。北榮內視鏡顱底手術團隊透過經鼻內視鏡顱底手術為陳先生進行治療,並建議術後接受放射治療,不僅消除了顱底嗅覺母神經細胞瘤,也保留陳先生部分嗅覺功能,幫助陳先生重獲新生,在往後的人生中仍能繼續品味人生香甜。嗅覺母神經細胞瘤是什麼? 有哪些症狀?「嗅覺母神經細胞瘤」是一種罕見鼻腔惡性腫瘤,北榮耳鼻喉頭頸部鼻頭頸科主任趙勻廷表示,它在鼻腔腫瘤中約占3%,每年總體發生率約為250萬分之一,腫瘤源於鼻腔頂端的嗅覺神經上皮,特別容易沿著嗅絲穿過顱底到達顱內,侵犯鄰近的腦、眼睛。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罹患嗅覺母神經細胞瘤,不過趙勻廷主任提到,嗅覺母神經細胞瘤特別會好發在40-60歲成年人,導致流鼻血、嗅覺喪失、鼻塞、鼻部疼痛等常見症狀。由於嗅覺母神經細胞瘤常常會侵犯雙側嗅神經,因此多會採用雙鼻路徑進行前顱底廣泛切除,獲得最大的手術空間及視野以徹底清除腫瘤,但趙勻廷主任提到,這往往會犧牲掉患者的嗅覺功能,不過陳先生的腫瘤僅涉及單側顱底,能嘗試保留嗅覺功能,維持患者的生活品質。兩人四手經鼻內視鏡顱底手術 無復發保留部分嗅覺因此,趙勻廷主任與神經外科王緯歆醫師合作,為陳先生施行「經鼻內視鏡顱底手術」,兩人四手從單側鼻孔進入,清除鼻腔及顱底腫瘤,為了確保完全根治,手術中更進一步切開腦膜移除嗅神經,清除可能蔓延的腫瘤細胞,並利用自體脂肪、大腿筋膜與鼻中膈黏膜瓣進行重建,透過多層次修補避免腦脊髓液滲漏。趙勻廷主任表示,術後陳先生有再接受放射治療,不過手術與放射治療後先生的嗅覺功能未完全損傷,仍有部分保留,追蹤至今已四年,腫瘤都沒有復發的跡象,讓陳先生能恢復正常生活,並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
認養人、認養童相見歡!私下互動如母女 2人抗癌故事有洋蔥
彰化家扶認養人蔣怡玲5年前罹癌,她的認養童小語也在3年前檢查發現子宮裡長惡性腫瘤,如今2人皆抗癌成功,同經歷抗癌艱辛過程,更感同身受。蔣怡玲說,希望提供小語的不只是經濟上的幫助,更能給她精神上的支持;小語則感謝蔣阿姨的鼓勵,讓她更有勇氣面對未來。蔣怡玲的父親從事教職,她從小深受父親影響,認為「施比受更有福」,2010年加入家扶認養人行列;她在5年前罹患乳癌,邊工作邊接受化療,積極抗癌成功,現在只要半年追蹤1次。小語是她13年來認養的第5位兒少,陪伴小語從小六至今升上高二,她說,只要自己還有能力,就會堅持下去。小語的母親患有腦幹惡性腫瘤、祖母患有血管瘤,2人在2020年相繼過世,由父親獨自照顧她與弟弟。小語在就讀國二時發現子宮裡長惡性腫瘤,歷經多次化學及放射性治療,堅強的她從不在父親面前掉淚,她樂觀的說,自己只是提早經歷人生波折。2人同罹癌,也共同走過抗癌的艱辛過程,彼此更感同身受,蔣怡玲說,自己沒有女兒,把小語當女兒看待,更感心疼,與小語互相勉勵一起照顧好身體;因自己在抗癌過程中曾遭受霸凌,她希望小語不要介意別人說什麼,並期許能給小語經濟及精神上的支持。小語說,她也曾感覺被世界遺忘、被疾病困住,但感受到來自蔣阿姨長期關懷與鼓勵,讓她更有力量面對病魔。恢復健康的她已重返校園,她說,要為自己及每位關心自己的人而努力,讓自己不退縮、積極向前。
藝遊南方以南1/沿著南迴公路走訪台東3鄉 在山海間遇見地景藝術
秋高氣爽,沿著蜿蜒的南迴公路進行一場山海漫遊,或許也是一件浪漫的事。以「光之迴境」為主題的「2024南迴藝術季」已經展開,今年有別以往純粹邀請藝術家創作的形式,首度採邀請及徵選並行,除了有南非及台灣2位藝術家受邀創作,還從44件國內外藝術家作品中徵選出3位藝術家參與。這5位藝術家將南迴的地景、生活及文化做了巧妙融合,而延伸自主題而來,每件作品都彷彿一顆顆「星子」,或四散、或聚集,默默吸引人們走入被稱為「南方以南」的南迴,挖掘這塊土地上的人文與風景。尼誕.達給伐歷當初實地勘察時,因為一眼看中綠意交錯、遠處見海的景致,而決定將作品設置在這裡。(圖/記者魏妤靜攝)尼誕.達給伐歷作品《是那裏嗎?》為3米高的魚頭人身鋼雕造型,在中央的白鐵之心暗藏想帶給人希望與能量的光芒。(圖/記者魏妤靜攝)今年南迴藝術季5件作品包括太麻里鄉2件、大武鄉2件,以及達仁鄉1件,作品位置相較前幾季在交通上更為易達,方便大家沿著南迴公路一一尋訪。其中位於太麻里鄉華源海灣、由馬來西亞藝術家陳抒漫創作的《大地之母》,以希臘神話的大地之母「蓋婭」(Gaia)為靈感,其誕生自混沌之中,是眾神之母也孕育出自然萬物。陳抒漫將漂流木拼疊成飛揚的秀髮,髮梢還有魚兒自浪花中躍出浪尖,以此暗喻唯有大家一起維持生態平衡,才能生生不息。另一件位於太麻里千禧曙光紀念園區沙灘的《是那裏嗎?》,則由來自屏東三地門的原民藝術家尼誕.達給伐歷以鋼筋、鐵、不銹鋼球等媒材創作,我們循光穿過樹林便能看見海洋與作品,如同藝術家想傳遞的,小時候以為自己所處的達瓦蘭部落便是全世界,後來才明白越過山巒、跨過海洋,部落外還有部落、國家外還有國家。他將兒時聽到長輩的口傳故事轉化為靈感,部落裡的長輩曾說:「光是從大姆姆山(北排灣族聖山)那邊來的,我們也是。」手牽著手的兩人就像長輩回應晚輩的提問,也是尼誕.達給伐歷與自己兒子的投射。以鐵件做各種弧形彎曲的《新天使》是這次藝術季中唯一沒有向下打地基的作品,而以壓了將近4噸的石頭來抵禦颱風等侵襲。(圖/記者魏妤靜攝)可讓民眾或坐或躺與拍打不銹鋼面彷彿合奏的《第一道曙光》,其圓形廣義地說還蘊含地球生態環境的希望,以及集結共同力量的意涵。(圖/記者魏妤靜攝)轉場來到大武鄉,受邀創作的台灣藝術家林純用以抹香鯨做為整個海洋的意象打造《新天使》,關注海洋生態的他希望生活在海島上的台灣人,能反思包括海廢漂流、海水污染與過度捕撈等,所造成生態失衡的危機;林純用更找來80多歲的母親助陣,以巧手將700~800片的不銹鋼網摺成花朵、組成翅膀,希望加上翅膀的抹香鯨能更自在地悠游。外型如同象徵永恆與承諾的戒指、座落在大武鄉尚武9420濱海休憩區(台九線420K)的《第一道曙光》,是由賴純純藝術工作室所創作,原來千禧年時第一道曙光在台東照亮、開啟新世代,也讓賴純純留下難忘的回憶。當遊客走近作品,會發現不銹鋼面上敲打的凹凸鏡面散發點點光芒,與四周景觀甚至你身上服飾的顏色形成暈染,巧妙地和自然融為一體。馬可·錢凡內利以鏽蝕的低碳鋼創作《What remains》,認為作品在風吹日曬下自然鏽蝕,也是地景的一部分。(圖/記者徐明正攝、南迴藝術季提供)南田村以消費農產品免費租借電輔車的方式,希望推廣在地好物。(圖/記者魏妤靜攝)南田村長高富源講述描繪在文化故事牆上的各個事件,包括清兵補給、荷蘭船擱淺與平埔族系遷移途經部落等故事。(圖/記者魏妤靜攝)在達仁鄉南田海岸親水公園的作品《What remains》,由受邀來台的南非藝術家馬可·錢凡內利(Marco Cianfanelli)所作,曾參訪排灣族部落的他,將排灣族的頭飾、百步蛇的意象轉化完作品中放射狀的三角形,構築成一道拱門結構,拱門中的頭像輪廓彷彿面向太平洋遠方,思索歷史和文化起源。來到南田若有一些時間,也對紅藜、白樹豆、雨來菇等在地農產感興趣的話,不妨走一遭台東境內最南端的南田村,當地現正推行「買在地農產就能免費租借電輔車」。南田村是日治時期形成的移民村,居民主要為排灣族人,村莊形成源於日治時期有海防需求,因而指派日警駐紮並推動原住民部落遷徙計劃。當地曾發生過多起政治、歷史事件,都被一一記錄於在地藝術家繪製的文化故事牆上,在這裡還有遠近馳名的「南田石」,因自然形成的紋路與圖案備受石藝收藏家推崇。若仔細注意會發現在一些村民家門前會放上寫了族語拼音的石頭,這便是他們的「家屋名」。(圖/記者魏妤靜攝)DATA南迴藝術季活動展期:即日起~10/31網址:https://reurl.cc/eyQLqW備註:若以台東市為起點走訪各件作品,建議由南往北,依序抵達仁鄉、大武鄉、太麻里鄉,如此作品皆在順向位置,更方便欣賞;展期結束後若展品無遭受主結構破壞或受損嚴重,仍會就地保存南田社區發展協會電話:0975-296-391網址:https://reurl.cc/adEMn9備註:凡遊客選購在地農產600元以上,便可向南田社區發展協會免費租借1台電輔車(可搭乘4人)遊覽村落1小時;協會亦提供阿塱壹古道部落遊程與其他體驗,可電洽或粉專私訊詢問
新人事案卡關中…為5千多位考生解套 考院今核備13類科考試及9類證書
考試院新人事案在立法院卡關,衝擊現有5551名考生權益,考試院目前處於「空窗期」,今(4日)召開院會緊急處理,會中通過113年第二次專技高考醫師第一階段考試等13類科考試辦理情形核備案,並寄發牙醫師第二階段考試等9類科考試及格證書。113年第二次專技高考醫師第一階段考試、中醫師第一階段考試、牙醫師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考試、藥師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考試、醫事檢驗師、醫事放射師、物理治療師考試、113年專技高考職能治療師、呼吸治療師、獸醫師、助產師等13類科考試,已於9月10日榜示。考試院今依考試院會議規則第5條之1規定召開會議,通過這項考試的典試及試務辦理情形及關係文件核備案,並於會後寄發牙醫師第二階段考試等9類科的考試及格證書,以維護當事人工作權益,並滿足醫療機構進用專業人力需求。考試院指出,依「典試法」第30條第1項規定,典試委員會應於考試完畢後,將辦理典試情形及關係文件送由考選部轉報考試院核備;復依「考試院發給各種考試及格暨訓練合格證書辦法」第9條規定,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考試俟典試及試務辦理情形報經考試院會議核備後,寄發證書。但若依相關規定,考試院會議須核備典試及試務辦理情形表等關係文件後,才能寄發及格證書。考試院表示,為使這些專業的醫療人力能儘速投入相關職域,滿足各醫療院所人力需求,維護民眾就醫品質,前開考試辦理情形核備案應屬考試院會議規則第5條之1的「緊急必要事項」,考試院依該條規定召開113年10月4日會議,通過該等考試典試及試務辦理情形及關係文件核備案,並於會後進行牙醫師第二階段考試等9類科考試及格人員證書寄發作業,以完備國家考試應遵循的各項法定程序。考試院表示,依據考選部報送的醫師第一階段考試等13類科考試辦理情形表,及格人數共計5,551人,其中牙醫師第二階段考試426人、藥師第二階段考試822人、醫事檢驗師444人、醫事放射師226人、助產師37人、物理治療師331人、職能治療師404人、呼吸治療師144人及獸醫師242人,合計3,076人,因已完成考試程序,依法由考試院發給及格證書。至於醫師、中醫師、牙醫師及藥師等4類科第一階段考試及格人員2,475人,則由考選部發給及格證明文件,待通過第二階段考試及格,考試院才可以發給考試及格證書。
2025雙北世壯運視覺系統及榮耀獎牌揭曉,展現雙城熱情與永續理念
「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倒數8個月,執行委員會正式發佈全新視覺系統及富含城市意象的榮耀獎牌。此次賽會的視覺系統由「雙城、永續、科技、團結、普及」五大精神構成,這些元素不僅展現雙北城市的風貌,更代表了壯年選手的熱情與奮鬥精神。獎牌設計巧妙融合雙主辦城市意象,搭配放射狀線條,象徵壯年運動員的熱情澎湃,完美詮釋了「運動無界|人生無限」的核心理念。主視覺對於賽會的品牌形象至關重要,2025雙北世壯運採用系統化與模組化的設計,將主視覺延伸至場館佈置、賽會文件及官網模組等多種應用,全面展現賽會的精神、理念與價值,增強觀眾對賽會的整體印象。同時,對於運動員來說,獎牌不僅是多年訓練的成果象徵,更是城市意象與永恆價值的具體表現。本屆賽會的獎牌設計融入細膩巧思,獎牌織帶結合賽會主視覺,採用藍紫色動感線條,搭配簡約而具辨識度的賽會標誌,既現代又具造型感;獎牌本身則融合了臺北101與野柳女王頭兩大地標,並結合放射式天際線條與象徵賽會精神的蝶翼造型,象徵雙城攜手展現無限活力。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獎牌禮盒採用環保設計,獎牌織帶由咖啡渣與回收運動服纖維混合製作,盒身以自然材質製成,體現永續發展理念。 (圖片提供/台北市政府)此外,2025雙北世壯運秉持永續發展理念,致力成為該領域的先驅。此次賽會的獎牌織帶由咖啡渣與回收運動服纖維混合製作而成,獎牌盒、托盤及頒獎台亦採用自然材質製造,頒獎臺上的LOGO則使用生質塑膠透過3D列印技術製成,體現了運動賽會與環境友善的完美結合。世界壯年運動會每四年舉辦一次,本屆賽會設有35項運動項目(其中9項含帕拉組別),參賽者無需選拔,年滿30歲即可報名,且無年齡上限。這是熱愛運動的朋友站上國際舞臺、與全球好手同場競技的絕佳機會!報名期間至2025年2月17日止,報名成功者可獲得豐富大禮包,包括後背包、運動毛巾、運動水壺、環保餐具及紀念T恤等,並能參加臺北大巨蛋的開幕式及新北美術館的閉幕式。更多資訊請至官方網站(wmg2025.tw)查詢。歡迎熱愛運動的朋友踴躍報名,共同見證這場體育盛事!
民進黨議員清晨驚傳癌逝 享年47歲
民進黨議員許家蓓數月前發現罹患骨癌,因為恢復狀況不錯沒對外說明,怎料上周病情突惡化,18日清晨過世,享年47歲。據悉原本她罹患的是台灣女性癌症第10名的子宮內膜癌,又惡化擴散變骨癌。許家蓓曾任立法委員高志鵬國會辦公室副主任、民進黨全國黨代表、台北市黨部執行委員,2010年代表民進黨參選北市第三選區市議員,以13,945票落選,只差290票就能當選,2014年她捲土重來,以第二高票當選後連任到現在。據了解,許家蓓在社群的最後貼文為17日,她發文祝大家中秋節快樂,「在月圓人團圓的日子,感謝大家的支持照顧,你們的鼓勵一直是支持著我前進的動力。」消息一出,不少人在底下紛紛留言「才19小時之前」、「沒病痛了一路好走」、「怎麼會這麼突然」、「謝謝您一直以來的愛護;願您離苦得樂」。18日清晨許家蓓病逝,享年47歲。據民視新聞網報導,許原本罹患的是子宮內膜癌,不過惡化成骨癌,也擴散到其他臟器,不過她先前沒有對外說明病況。據長庚醫院官網表示,子宮內膜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0名,及早發現治癒率很高,但如果擴散到子宮以外的地方,預後會變很差。據悉,大部分子宮內膜癌患者都是先接受手術,如果擴散就要接受放射線治療。
太害羞不敢就醫!人妻「私密處長痘」自行擦藥膏 1年後慘病逝
身體出現異常是警訊!婦產科醫師鄭丞傑近日在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了一個自己經手的案例,一名32歲的女子私密處出現異物,卻因害羞不敢就醫,自行使用藥膏,最終因延誤治療而不幸過世。鄭丞傑在節目上表示,這名女子性格內向且保守,結婚後她的丈夫甚至未曾見過她的私密處。懷孕後更是拒絕與丈夫同房。女子由於私密處長了異物,一直自購藥膏來塗抹,但病情不僅未見好轉,反而惡化。直到丈夫驚覺妻子健康出現問題後,才發現她的私密處已經出現潰瘍。最終女子才在丈夫的堅持下去婦產科診所就診,隨後醫師建議她轉診至大醫院,並由鄭丞傑負責接診。鄭丞傑檢查後發現情況嚴重,詢問女子症狀出現的時間,女子這才透露症狀已持續了將近半年,初期只是小突起,後來破裂後擴大至約1元硬幣的大小。鄭丞傑也安排切片檢查,結果確認女子罹患外陰癌。由於女子當時已懷孕6至7個月,醫師只能在懷孕8月時進行剖腹產,並處理癌症問題。然而手術後發現女子的癌細胞已擴散至淋巴結和骨盆腔,病情已達第四期,由於當時的醫療技術有限,女子最終只存活了1年,留下年僅1歲的孩子,這也讓鄭醫師感慨,無論多麼害羞,都應該及時就醫,以避免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事實上,衛福部台東醫院曾指出,癌症的發生可能是遺傳或環境所引起,包括感染、放射線、藥物、飲食等因素,直接或間接影響正常細胞基因,特別是腫瘤抑制基因的失常或致癌遣潛力基因的活化。細胞長大,使用正常細胞的管制系統失去平衡,就變成癌細胞。台東醫院說明,癌症的死亡率,在台灣地區高居十大死亡原因之首位,對生命的危害至為嚴重,任何人皆談癌色變。對婦女而言,終其一生,每四位之中就有一位會得到癌症,而又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會集中在女性生殖器官上,稱為婦癌。常見的有子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罕見的則包括外陰癌、絨毛膜癌、陰道癌和輸卵管癌等。這些婦科癌症的起因,目前仍無法明確得知,而其預防方法,正如其他癌症一樣,在於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及時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