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管制
」 新冠肺炎 陳時中 疫情 解封 指揮中心上屆暴動釀5死…這次拜登助政權和平移轉 邀請川普回白宮會面
美國2024大選落幕,共和黨前總統川普(見圖)勝選,白宮9日宣布,應拜登總統邀請,川普將於美東時間13日上午11時(台北時間14日零時)和拜登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面。(圖/美聯社)美國2024大選落幕,共和黨前總統川普勝選,白宮9日宣布,應拜登(見圖)總統邀請,川普將於美東時間13日上午11時(台北時間14日零時)和拜登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面。(圖/美聯社)美國2024大選落幕,共和黨前總統川普勝選。白宮9日宣布,應拜登總統邀請,川普將於美東時間13日上午11時(台北時間14日零時)和拜登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面,這是2人在大選後的首次會面。2020年大選,川普連任失利,他卻以選舉舞弊為由,拒絕承認大選結果,未邀請拜登參加權力交接工作,兩人風度高下立見。312:226 川普壓倒性勝利美選開票歷時5天,各州票數直到9日晚才全數開完,紅潮席捲全美。美媒指出,川普橫掃7個關鍵搖擺州,最終以312張選舉人團票,對上賀錦麗的226票勝選。普選票方面,川普更是比賀錦麗多出400萬張,重挫民主黨。川普以壓倒性優勢戰勝賀錦麗,東山再起。回顧川普由商轉政的傳奇經歷,他於2016年首次勝選,當時民主黨總統歐巴馬邀他前往白宮進行權力交接。4年後,川普連任失敗,支持者難以接受敗選事實,於2021年1月6日國會參眾兩院舉行聯席會議時,以認證選舉人團選出拜登為新任美國總統之際,川粉闖入國會大廈、發生暴動,造成5死、約140名警察受傷。2021年國會大廈暴動事件,給美國人帶來難以磨滅的恐懼和陰影。因此,在賀錦麗6日承認敗選後,當下即承諾幫助川普移交權力,這番言論與川普2020年敗選後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拜登籲選民冷靜消弭分歧川普將於明年1月20日就職成為美國第47位總統。在權力交接過程中,川普須簽署美國總務管理局的諒解備忘錄,以便使用聯邦政府的資源,方便交接工作。拜登7日發表演說時也應允,將確保2025年1月的權力和平交接,呼籲政治兩極分化的美國消弭分歧。拜登呼籲選民冷靜下來,不要將彼此視為對手,並說「我們的選舉制度是誠實、公平、透明的,無論輸贏,都值得信賴。」另外,眾議院即將完成計票,路透指出,共和黨距離奪下眾議院僅剩一步之遙。川普勝選、共和黨成功掌控參議院,若該黨再拿下眾議院,川普有望完全執政,這對他明年1月重返白宮後,推動一系列稅收和支出削減、能源放寬管制以及邊境安全控制的議程,至關重要。艾迪生媒體研究機構報告指出,共和黨已贏得眾院435席中的213席,民主黨則取得205席,共和黨只需再拿下5席,即可掌控眾院。對比之下,民主黨需要在剩下的17席中,贏得13席才能占據優勢。路透指出,剩下的17個眾議院選區,大多位於西部的競爭性選區,這些地區的計票進度通常較其他地區來得慢。目前,9席由共和黨掌握,8席民主黨占優勢。紐時指台美關係將更緊張面對即將到來的川普政權,各國都在預做準備,《紐約時報》10日指出,台灣正為川普重返白宮後,可能更微妙、甚至更緊張的關係做準備。在競選期間,川普曾批評台灣偷了美國的晶片生意,還嗆台灣若要美國保護,就該付保護費。紐時指出,台灣將面對川普直言不諱的「交易式外交」,由於美台缺乏正式外交關係,賴清德總統無法與川普面對面會晤,闡述自己的觀點。川普對台灣軍費和半導體產業的抱怨,也進一步加重台灣壓力,台灣須購買更多美國武器,以及增加對美國投資晶片廠。
到處都是屍臭味! 台灣搜救隊罹創傷症候群:怕沒能幫上忙
台灣第一梯搜救隊8日清晨抵達土耳其重災區阿德亞曼挺進救援,於同日傍晚在倒塌的建築物中,聽見微弱的女子呼救聲,耗費5小時才將女子救出,但女子緊急送醫後仍不幸不治,一度讓搜救隊士氣相當低迷。不過救難人員也陸續回報,表示現場滿地都是屍體,倒塌的大樓底下更能不時聞到屍臭味傳出,也讓留在台灣做後勤補給的北榮醫師廖婉如相當擔憂救難人員的心理狀況。土耳其日前連續發生大規模地震,造成大量建築物瞬間坍塌,不少人來不及逃出,慘埋在瓦礫堆當中,死亡人數更粗估至少上萬人。台灣第一梯搜救隊也在第一時間搭機前往土耳其救援,挺進重災區阿德亞曼,馬不停蹄地展開救援,並在8日下午3時許,聽見微弱的呼救聲,緊急定位後試圖將受困女子救出。北市消防局醫療指導醫師廖婉如指出,從此次的救援女子的任務中也發現,在救援的當下對於受困者施打止痛藥物是相當重要的一環,但礙於台灣現行法規管制,止痛級別較高的嗎啡等止痛藥劑不得帶出,但從此次狀況來看,一般藥物根本無法減緩傷者的疼痛,呼籲政府能夠適時放寬管制。她也表示,根據救難人員傳回的消息中,他們表示抵達當地後,映入眼簾的不只是斷垣殘壁,還有滿地的屍體,就連在進行救援任務中,穿梭在每一處倒塌的大樓中,都還可以在倒塌的大樓縫隙中聞到屍臭味。然而衝擊救難人員的心更不止這些,8日好不容易從瓦礫堆下將受困女子拉出,但女子最後不幸回天乏術,無疑都在在衝擊救難人員的心情,讓他們深恐此次的救援任務,「沒能幫上忙」,甚至已有救難人員已出現創傷症候群,都讓他們相當擔憂,只能希望救難人員在救援的同時,還是能以自身安全為第一優先。廖婉如也對此表示,此次的國際救援行動中,由於救難人員已陸續抵達現場,但第二梯次的裝備卻卡在機場動彈不得,相當於130名救難人員共用40人份的救援物資,物資狀況相當緊繃,「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用完」,只能希望物資補給能夠盡快到達。
世界各國國門均開放 台旅遊警示降為二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12日)表示,因應國內邊境放寬管制措施,及國際間各式交流需求,宣布自今(2022)年10月13日0時起,全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調降至第二級:警示(Alert),並提醒國際間仍存在COVID-19傳播風險,呼籲國人出國旅遊時,應採取完整接種新冠疫苗等加強防護措施,以維護個人健康。指揮中心表示,目前全球COVID-19疫情持平,各國因檢測量縮減,致病例數可能低估,傳播力較強之BA.5變異株仍為全球主流株,且持續出現新變異株,預期COVID-19全球疫情仍持續。然而依據現有研究顯示,接種加強劑疫苗對BA.5變異株仍具保護力,且為預防住院、重症及死亡之有效方式,對健康風險衝擊相對為輕,加以國人疫苗接種率提升,因此全面(不分國家)調降 COVID-19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二級:警示(Alert),建議國人於預計出國日之14天前應完整接種疫苗並加強個人防護。指揮中心說明,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設立目的,係為提供國人出國前注意旅遊目的國家疫情狀況及個人防護準備之參考。目前因全球各國均逐步開放邊境、放寬境內防疫措施,且旅途間往來頻繁密切,出入各國/地區之感染風險已無顯著差異。而個人加強防護措施包括完整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始為避免感染及衍生重症風險之重要關鍵。指揮中心再次呼籲,隨著邊境穩健開放,民眾逐步回歸常態生活,出國前先諮詢旅遊醫學門診,抵臺前14天,如出現發燒、腹瀉、出疹、咳嗽等疑似傳染病症狀,請於入境時主動告知疾管署檢疫人員,以即時獲得適切的評估及照護處置。入境後務必遵守各項防疫措施,自主防疫期間應配合COVID-19相關防疫指引所訂規範,於返國後如出現不適,則應儘速就醫,並於就醫時主動告知醫師近期旅遊史,以利醫師診斷。
回台受入境限制每週2.5萬人影響 交長:7月放寬要看指揮中心決定
台灣邊境隔離政策雖然從7+7改為3+4,但依舊限制每週入境人數上限為2.5萬人,也造成許多民眾無法買到機位入境的狀況,更傳出交通部爭取放寬入境人數未果,加上六月機位皆已完售,讓買不到機票又想入境台灣的民眾,只能苦等到七月。而交通部長王國材也對此回應,坦言六月底前入境限制依舊會維持2.5萬人。台灣有民眾因入境管制限制影響,導致買不到六月機票回台。(示意圖/方萬民攝)交通部長王國材今(21)日出席電動車活動,對於有民眾因入境管制人數因此無法回台的狀況,他回應目前入境管制依舊為2.5萬人,在擴大防疫會議上有對此進行討論,但須考量到醫療量能,因此要看疫情的狀況,交由指揮中心來做決定。交通部長王國材則表示,七月入境管制放寬還要看指揮中心決定。(圖/報系資料照)他也表示,目前入境的狀況分為台灣民眾、商務客、來台工作者,若要放寬入境人數的限制,要等指揮中心認定7月是否要放寬人數。另外,針對國際機票漲幅巨大,王國材也表示,機票票價從供需來看,比較沒有辦法透過政府力量來抑制,但目前能賣的座位數有限,若旅客需求高,後續就有機會放寬管制人數與機位,也認為票價高只是一個短期現象。
柯文哲認邊境管制已無意義 曝北市解封時間「中南部疫情下周到高峰」
台灣今(31日)新增80,665例本土個案,其中台北市新增6,707人染疫,對於這波疫情何時會步下高原期,台北市長柯文哲認為,「雙北疫情已經往下」,但中南部可能還未到頂峰,並預測台北7月中有望解封,更直言邊境管制已經毫無意義。柯文哲今天接受議員吳世正質詢時表示,雙北的疫情已經有往下趨勢,指出按照人口比例,新北有14%、台北有10%市民染疫,不過中南部其他縣市的感染百分比還是很低,認為中南部的疫情峰頂應會比台北晚2周時間,而雙北在其他縣市於下周達到頂峰的同時,將會慢慢出現下降。柯文哲認為,當前的另一課題是「拖多久」,同時主張放寬管制,例如政府可控制的管制措施,如學校、社會局和民政局的大型活動,台北市的原則是仍進行,並預計在7月中解封。柯文哲也提到,以目前本土確診8萬例、境外移入40多例來看,已經沒有邊境管制的意義。另據指揮中心數據,今天分別有80,656例本土個案及49例境外移入,另有90人染疫死亡,也讓全國的確診總數正式突破2百萬例,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4,372例、臺中市10,586例、高雄市10,380例、桃園市7,826例、臺北市6,707例、臺南市6,485例、彰化縣4,740例、屏東縣2,960例、新竹縣2,064例、苗栗縣1,970例、新竹市1,734例、宜蘭縣1,649例、基隆市1,631例、雲林縣1,610例、南投縣1,381例、花蓮縣1,295例、嘉義縣1,146例、臺東縣866例、嘉義市776例、澎湖縣263例、金門縣206例、連江縣9例。
陳時中預估:5月中下旬迎疫情高峰 坦言「染疫黑數很多」
台灣本土疫情持續疑燒,近期更是進入單日破萬人確診階段,醫師沈政男提醒,還有許多染疫黑數還沒被發現,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坦言,染疫數大於檢驗量能,確診數勢被會被低估,為了避免如此狀況,會將快篩和PCR做最恰當的使用。陳時中也透露,未來的鬆綁措施會從打過第3劑的人開始,因此呼籲民眾盡速將疫苗打好打滿。今(1日)指揮中心公布本土確診16,936例,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例死亡,不過醫師沈政男表示,新增的確診數超過醫療量能,會給人疫情似乎漸趨平穩的感覺,但死亡、重症比例仍持續增加,代表還有許多黑數沒有被發現;新北市長侯友宜也表示,快篩陽性視同確診是必須要走的路,尤其現在有大量確診案例,呼籲中央應該盡快想好配套措施。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於今日防疫記者會中回應,坦言新冠肺炎有很多是無症狀的,因此可能產生很多黑數,同時隨著確診人數增加,黑數也會跟著增加,為避免此情況,指揮中心會將快篩與PCR做最適當利用,盡量讓篩檢量能可以跟上染疫人數。針對「快篩視同陽性」意見,陳時中則表示,現在應該要推動的是節約、有效運用PCR量能,透過前端的快篩先把陰性個案排除掉,剩下的再用PCR確認是否確診;不過他也坦言,如果之後要走上將新冠肺炎當作一般疾病的道路,不需要強制管制,就會走上快篩是同陽性的路。陳時中也透露,疫情有可能在5月中下旬達到高峰,因此呼籲能打疫苗的民眾,盡速施打疫苗,屆時也會從已施打過3劑疫苗者開始放寬管制措施,希望民眾能夠完整接種疫苗,以保護自己也保護親友。
睽違8年 台日經濟夥伴委員會可望重啟
第45屆台日經濟貿易會議昨天閉幕,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建議,重啟中斷8年的「台日經濟夥伴委員會」EPC。台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邱義仁則強調,日方過去多次表達歡迎台灣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這次建議重啟EPC就是具體動作,也為台灣加入CPTPP帶來一線曙光。據了解,過去幾年我方在一年一度的台日經濟貿易會議上,都提出重啟EPC的訴求,但日方一直未積極回應。日前政府正式宣布解禁福島食品,日方也在這次會議釋出善意,正面肯定重啟EPC。大橋光夫昨在台日經濟貿易會議閉幕式致詞指出,台灣宣布放寬管制福島地區食品,不僅邁出重要一步,同時有助更深化日台經濟關係,日台合作蘊含各種可能性,可以作為帶動世界發展的引擎,因此建議重啟日台第3屆EPC,針對雙方所關心的綜合性貿易及投資發展議題進行討論。邱義仁受訪指出,EPC曾在2014年開過兩次會議,當年談的就是「台日自由貿易協定」FTA及「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但就是因為福島食品問題而停擺8年。他強調,日方過去多次表達歡迎台灣申請加入CPTPP,這次建議重啟EPC就是具體動作,也為台灣加入CPTPP帶來一線曙光。至於開放福島地區食品是否有助台灣加入CPTPP?邱義仁表示,解禁後雙方還要很多事情要協商,還有一些工作要完成,但是如果連解禁都不做,根本連談都不用談。換句話說,解禁了就有機會繼續努力去獲得一些成果,不解禁就面對馬上失去一些東西。邱義仁舉例說,萊豬解禁讓「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重啟,但能說TIFA馬上就有成果嗎?當然沒這麼容易;問題在於不解禁萊豬,TIFA就不能動起來。很多人只想看到能夠馬上獲得什麼,卻沒看到馬上會失去什麼。不過國民黨文傳會主委凌濤則質疑,CPTPP昨召開資深官員會議,據悉未觸及台灣申請入會議程,「人民的委屈求全,成了蔡政府無能的犧牲品,請蔡政府向人民說清楚我國能加入CPTPP的具體時程表。」
人力吃緊!確診醫護社工仍要上班 捷克「佛系防疫」引注目
雖然本土疫情讓人緊張,但看看捷克政府的作法,或許可以緩和一下緊繃的心情。根據路透社報導,捷克衛生部長瓦拉克(Vlastimil Valek)周五表示,確診後無症狀的基本醫護人員、以及社會服務人員,將被允許繼續工作。這些人每天只能從住家移動到工作場所,中間不能去別的地方;他們必須戴上口罩,在工作場所吃飯時也要和別人在不同的空間裡吃。醫護和社福人員是捷克衛生部縮小範圍後的對象,原本捷克政府計劃警察、能源公司職員、緊急服務人員等也在無症狀可繼續上工的行列。瓦拉克認為,這些措施可以確保引發工作場所集體感染的風險是零。他預計只有數百人符合新規定的資格,也只有在情況需要時才會動用到他們。捷克衛生部強調,政府希望能控制住Omicron的感染潮,避免壓垮醫院,過去幾天捷克每天都新增逾萬例,預計下周可能增加到2萬、下周末就到日增5萬例。政府已下令校園都要進行篩檢,校內職員每周也要檢測兩次。捷克這一措施是最新推出的策略,堪稱佛系防疫的經典策略之一,其實不只捷克,歐洲近來已經開始放寬管制,因為Omicron變異株引發的重症率似乎沒有想像得高,但感染力強,造成各行各業人力吃緊,為了維持社會運作,只好放鬆限制。
防疫再鬆綁!三大情形免戴口罩 公共場所維持實聯制
國內疫情趨緩且穩定控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經與相關單位溝通討論及評估後,於今(11)日宣布,自今(2021)年11月16日至11月29日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二級,調整或維持相關措施及規定如下:一、維持現行戴口罩規定,外出時應全程佩戴口罩,但符合以下情形,得免戴口罩:(一)下列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口罩,且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1.於室內外從事運動、唱歌時。2.於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時。3.單人或多人進行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4.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5.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6.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二)外出時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三)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或活動,如符合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二、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維持應遵守實聯制、量體溫、加強環境清消、員工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三、11/16起有陪侍服務之合法休閒娛樂場所,符合下列防疫措施者,得開放營業: (一)符合共通性原則:實聯制、量體溫、除飲食等例外情形外,全程戴口罩、從業人員健康監測、良好通風、充足清消設備、每日至少2次環境/物品清消等。 (二)從業人員之接種篩檢1.均應至少接種1劑疫苗滿14天。2.首次服務前應提供 3 日內的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或PCR檢驗陰性證明。 (三)提出申請並經地方政府核准提供餐飲、民俗調理、美容美體、視聽歌唱等服務或營業項目者,須另依相關指引辦理。 (四)復業後管理1.未完整接種2劑疫苗滿14天之從業人員,須每週1次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或PCR檢驗。2.完整接種2劑疫苗滿14天之從業人員,則無須每週1次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或PCR檢驗。3.顧客進場應提供至少接種1劑疫苗證明,且滿14天之證明。指揮中心將持續觀察疫情態勢,適度放寬管制措施,強化邊境監測及防疫作為。籲請民眾應落實個人防護措施,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以兼顧防疫與生活品質。
本土持續+0 16日仍維持二級警戒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公布國內新增9例COVID-19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9例境外移入個案,為4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30多歲,分別自菲律賓(3例,案16568、16573、16574)、比利時(案16569)、波蘭(案16570)、美國(案16571)、新加坡(案16572)、巴基斯坦(案16575)、蒙古(案16576)入境,入境日介於今(2021)年10月27日至11月9日,皆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158,324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4,140,882例排除),其中16,465例確診,分別為1,821例境外移入,14,59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11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48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2例、臺北市321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臺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各1例;另12例為境外移入。(圖/指揮中心提供)國內疫情趨緩且穩定控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經與相關單位溝通討論及評估後,於今(11)日宣布,自今(2021)年11月16日至11月29日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二級,調整或維持相關措施及規定如下:(圖/指揮中心提供)一、維持現行戴口罩規定,外出時應全程佩戴口罩,但符合以下情形,得免戴口罩:(一)下列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口罩,且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1.於室內外從事運動、唱歌時。2.於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時。3.單人或多人進行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4.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5.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6.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二)外出時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三)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或活動,如符合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二、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維持應遵守實聯制、量體溫、加強環境清消、員工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圖/指揮中心提供)三、11/16起有陪侍服務之合法休閒娛樂場所,符合下列防疫措施者,得開放營業: (一)符合共通性原則:實聯制、量體溫、除飲食等例外情形外,全程戴口罩、從業人員健康監測、良好通風、充足清消設備、每日至少2次環境/物品清消等。 (二)從業人員之接種篩檢1.均應至少接種1劑疫苗滿14天。2.首次服務前應提供 3 日內的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或PCR檢驗陰性證明。 (三)提出申請並經地方政府核准提供餐飲、民俗調理、美容美體、視聽歌唱等服務或營業項目者,須另依相關指引辦理。 (四)復業後管理1.未完整接種2劑疫苗滿14天之從業人員,須每週1次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或PCR檢驗。2.完整接種2劑疫苗滿14天之從業人員,則無須每週1次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或PCR檢驗。3.顧客進場應提供至少接種1劑疫苗證明,且滿14天之證明。指揮中心將持續觀察疫情態勢,適度放寬管制措施,強化邊境監測及防疫作為。籲請民眾應落實個人防護措施,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以兼顧防疫與生活品質。
二級再延2週至11月1日 戶外運動、拍照脫口罩解禁
二級警戒將於18日到期,不少民眾期盼放寬河濱運動口罩限制,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昨說,是否放寬措最快今天宣布。相關鬆綁範圍與做法,下午指揮中心記者會進一步說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7日宣布,自2021年10月19日至11月1日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二級。(圖/指揮中心提供)國內疫情降溫,疫苗覆蓋率突破6成,繼山林和海濱地區戴口罩規定鬆綁後,指揮中心也正研議戶外運動有條件免戴口罩,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佈,考量國內疫情目前已趨緩並且穩定控制,經與相關單位溝通討論及評估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7日宣布,自2021年10月19日至11月1日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二級。外出時應全程佩戴口罩,但符合以下情形者,得於戶外免戴口罩。(圖/指揮中心提供)調整相關措施及規定如下:一、 二級警戒措施:1. 除例外情形,外出全程佩戴口罩:於室外從事運動,或於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時,如無相關症狀且與不特定對象均能保持社交距離,可免戴口罩。2. 實聯制、保持社交安全距離。3. 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人流控管或總量管制:室內空間至少1.5米/人(2.25平方米/人),室外空間至少1米/人(1平方米/人)。4. 集會活動(含會議、展覽、婚宴、餐宴等)人數上限:(1) 室內80人,或室內超過80人但容留人數符合室內空間至少1.5米/人(2.25平方米/人)。(2) 室外300人。(3) 不符上列條件者,應提防疫計畫,或依主管機關防疫規定辦理。二、 外出時應全程佩戴口罩,但符合以下情形者,得於戶外免戴口罩:1. 於室外從事運動時。2. 於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時。3. 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4. 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上述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口罩,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 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5. 外出時有飲食需求,能與不特定對象保持社交距離或有適當阻隔設備,得免戴口罩。6. 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如:臺鐵高鐵用餐區)或活動,如符合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三、 仍須關閉之場所: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指揮中心將持續觀察疫情態勢,適度放寬管制措施,強化邊境監測及防疫作為。籲請民眾應落實個人防護措施,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以兼顧防疫與生活品質。
八大行業哭哭…解封不降級 指揮中心宣布延長第二級警戒到18日
由於國內疫情持續穩定,不少民眾都希望疫情警戒能夠降級。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4日記者會宣布,目前而言仍維持「解封不降級」的策略,疫情第二級警戒延長至10月18日,但有部分行業可以有條件的開放。因應第二級疫情警戒延長至10月18日,指揮中心表示目前得以開放部分行業與場所,其中除了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等行業仍須關閉外。以下場所在遵循防疫規定的情況下得以開放。1.電子遊戲場所、資訊休閒場所、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MTV)、視聽歌唱場所(自助式KTV及電話亭式KTV)、桌遊、麻將休閒館營業場所。2.宗教祭祀:(1)有條件開放進香團、餐會活動。(2)宗教祭祀場所入座,不限梅花座。3.餐飲:內用不限隔板或1.5公尺間距;宴席開放離桌進行敬酒(茶)等社交互動;放寬桌菜、自助式餐廳取菜方式。4.超商:茶葉蛋、關東煮等熟食不限由工作人員服務方式販售。5.電視主播製播新聞如能與其他工作人員均保持適當社交距離,得於正式拍攝時不戴口罩。目前有部分場所得以在規範的情形下開放。(圖/指揮中心提供)除以上場所得以營業外,自10月5日起,以下情況得於戶外免戴口罩:1.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無須戴口罩,惟應隨身攜帶口罩,並應與他人均保持社交距離。2.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無須戴口罩,惟應隨身攜帶口罩,並應與他人均保持社交距離。3.上述情形如有人潮聚集或與他人共同工作、活動等無法保持社交距離之場合,仍應戴口罩。4.主管機關另有規定者,依其規定辦理。指揮中心提醒,除上述例外情形外,外出仍應全程佩戴口罩、實聯制、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仍應執行人流控管或總量管制;集會活動人數上限亦維持原有規定。指揮中心將持續觀察疫情態勢,適度放寬管制措施,強化邊境監測及防疫作為。第二級疫情警戒標準仍持續到18日。(圖/指揮中心提供)
連3天本土零確診 10/5放寬管制!酒店舞廳仍被排除在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表示,考量國內疫情目前已趨緩且穩定控制,經與相關單位溝通討論及評估後,指揮中心規劃於本週起放寬部分場域防疫管制措施,並於10月5日起有條件開放部分休閒娛樂場所,但八大行業如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將持續關閉。未來是否可能再降級?或外出不須戴口罩?陳時中表示,目前還無法有明確定論。詳細防疫管制措施將由主管部會公布/修訂之相關指引辦理,原則說明如下:一、各場域管制調整(本週起放寬):1.臺鐵、高鐵:車站付費區,如能維持適當社交距離,可開放飲食。2.遊覽車:以核定座位數乘坐,不另限制承載上限。3.藝文表演展覽、體育活動賽事:(1)實聯制、量體溫、全程戴口罩、禁止飲食。(2)室內:進場人數符合場所容留人數,得不受限室內80人上限,以實際座位數入座,且不限梅花座/間隔座。(3)室外:人數降載50%(如實際座位數50%),得不受限室外300人上限。(4)如能維持排隊時之室內外適當社交距離,得現場售票,不限預約制。(5)開演前、中場休息及散場時仍須維持室內外適當社交距離。二、有條件開放部分休閒娛樂場所(規劃10月5日起),並依經濟部公布之相關場所防疫管理措施指引辦理: (1)預約制、實聯制、量體溫、全程戴口罩、人流控管、加強通風換氣。不得有陪侍服務行為。(2)從業人員應6成以上已施打至少1劑疫苗滿14天,落實健康管理。2.電子遊戲場所及資訊休閒場所: (1)顧客以1人1機遊玩,機檯間須裝設隔板,或採間隔座/梅花座。禁止飲食。(2)場所內須裝設攝影監視設備,必要時提供錄影資料供查核。(3)定時執行環境及機臺清消,顧客把玩離開後立即消毒機臺。洗手間加強清消。3. 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MTV)(1)固定座位,採梅花座或間隔座。非固定座位須維持1.5公尺以上距離。禁止飲食。(2)每組顧客消費完畢,應清消包廂環境設備,距下一組顧客使用至少隔30分鐘。(3)維持場所良好通風,每2小時進行換氣,加速室內空氣循環。4. 視聽歌唱場所(自助式KTV及電話亭KTV)(1)除飲水外不得飲食。須全程戴口罩(包括使用麥克風時)。(2)每組顧客消費完畢,應清消包廂環境設備,距下一組顧客使用至少隔30分鐘。(3)維持場所良好通風,每2小時進行換氣,加速室內空氣循環。5.桌遊、麻將休閒館營業場所(1)不同桌之顧客間保持1.5公尺以上間距或獨立包廂、屏風或隔板,同桌者使用隔板。(2)接觸遊具前後應執行手部衛生並戴手套。飲食須遵照餐飲相關規範。(3)遊具及桌面使用過應立即清消,間隔至少15分鐘始能提供下一組客人使用。三、仍需關閉之場所: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指揮中心說明,將持續觀察國內外疫情態勢,循序漸進放寬管制措施,也請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才能達到兼顧防疫與生活品質。
防疫措施鬆綁!指揮中心宣布KTV、電子遊戲場「有條件開放」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表示,考量國內疫情目前已趨緩且穩定控制,經與相關單位溝通討論及評估後,指揮中心規劃於本週起放寬部分場域防疫管制措施,並於10月5日起有條件開放部分休閒娛樂場所,詳細防疫管制措施將由主管部會公布/修訂之相關指引辦理,原則說明如下:一、各場域管制調整(本週起放寬):1. 臺鐵、高鐵:車站付費區,如能維持適當社交距離,可開放飲食。2. 遊覽車:以核定座位數乘坐,不另限制承載上限。3. 藝文表演展覽、體育活動賽事:(1) 實聯制、量體溫、全程戴口罩、禁止飲食。(2) 室內:進場人數符合場所容留人數,得不受限室內80人上限,以實際座位數入座,且不限梅花座/間隔座。(3) 室外:人數降載50%(如實際座位數50%),得不受限室外300人上限。(4) 如能維持排隊時之室內外適當社交距離,得現場售票,不限預約制。(5) 開演前、中場休息及散場時仍須維持室內外適當社交距離。(圖/指揮中心提供)二、有條件開放部分休閒娛樂場所(規劃10月5日起),並依經濟部公布之相關場所防疫管理措施指引辦理: (1) 預約制、實聯制、量體溫、全程戴口罩、人流控管、加強通風換氣。不得有陪侍服務行為。(2) 從業人員應6成以上已施打至少1劑疫苗滿14天,落實健康管理。2. 電子遊戲場所及資訊休閒場所: (1) 顧客以1人1機遊玩,機檯間須裝設隔板,或採間隔座/梅花座。禁止飲食。(2) 場所內須裝設攝影監視設備,必要時提供錄影資料供查核。(3) 定時執行環境及機臺清消,顧客把玩離開後立即消毒機臺。洗手間加強清消。3. 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MTV)(1) 固定座位,採梅花座或間隔座。非固定座位須維持1.5公尺以上距離。禁止飲食。(2) 每組顧客消費完畢,應清消包廂環境設備,距下一組顧客使用至少隔30分鐘。(3) 維持場所良好通風,每2小時進行換氣,加速室內空氣循環。4. 視聽歌唱場所(自助式KTV及電話亭KTV)(1) 除飲水外不得飲食。須全程戴口罩(包括使用麥克風時)。(2) 每組顧客消費完畢,應清消包廂環境設備,距下一組顧客使用至少隔30分鐘。(3) 維持場所良好通風,每2小時進行換氣,加速室內空氣循環。5. 桌遊、麻將休閒館營業場所(1) 不同桌之顧客間保持1.5公尺以上間距或獨立包廂、屏風或隔板,同桌者使用隔板。(2) 接觸遊具前後應執行手部衛生並戴手套。飲食須遵照餐飲相關規範。(3) 遊具及桌面使用過應立即清消,間隔至少15分鐘始能提供下一組客人使用。(圖/指揮中心提供)三、仍需關閉之場所: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指揮中心說明,將持續觀察國內外疫情態勢,循序漸進放寬管制措施,也請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才能達到兼顧防疫與生活品質。
幼兒園爆9確診 二級警戒維持至9月20日「11項規定」要遵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表示,考量國內疫情雖趨緩但仍有零星不明感染源之本土病例,經與相關單位溝通討論及評估後,宣布自今年9月7日至9月20日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二級,並將維持或調整相關管制規定如下:一、通案性原則(下述交通運輸及旅行業相關管制作為調整,依交通部公告日期開始實施):1. 除飲食外,外出全程佩戴口罩。2. 實聯制、保持社交安全距離。3. 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人流控管或總量管制:室內空間至少1.5米/人(2.25平方米/人),室外空間至少1米/人(1平方米/人)。4. 集會活動人數上限:放寬為室內80人、室外300人,若超額則向地方主管機關提報防疫計畫。5. 餐飲管理:依照衛福部規定處理。6. 婚宴、公祭: (1)公祭遵守內政部相關防疫規定處理。 (2)婚宴遵守每一隔間室內80人、室外300人上限,並遵守餐飲指引不得逐桌敬酒。7. 游泳池及運動場館:有條件開放淋浴設施、冷熱水池、SPA區、兒童戲水池等附屬設施。8. 臺鐵:對號列車開放全車座位發售,不售站票。9. 高鐵:開放全車座位數發售,維持全車對號座。10.國家風景區及觀光遊樂業:容留量上限提升至8成。11.遊覽車乘車人數以核定座位數8成為上限,必須全程佩戴口罩,禁止車內飲食。二、仍須關閉之場所:1. 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MTV)、視聽歌唱場所(KTV)、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2. 遊藝場所、電子遊戲場、資訊休閒場所、休閒麻將館及其他類似場所。指揮中心說明,目前國內疫情穩定控制中,為兼顧防疫與民眾的生活品質,未來將持續觀察疫情態勢,循序漸進,適度放寬管制措施;面對病毒變異株的威脅,將持續強化邊境監測及防疫作為,籲請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陳時中宣布:二級警戒延長至9/6 8通案性原則曝!14場所仍不開放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表示,考量國內疫情雖趨緩但仍有零星不明感染源之本土病例,經與相關單位溝通討論及評估後,宣布自今(2021)年8月24日至9月6日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二級,並將維持或調整相關管制規定。二級警戒延長至9/6。(圖/指揮中心提供)一、通案性原則:1. 除飲食外,外出全程佩戴口罩。2. 實聯制、保持社交安全距離。3. 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人流控管或總量管制:室內空間至少1.5米/人(2.25平方米/人),室外空間至少1米/人(1平方米/人)。4. 集會活動人數上限:放寬為室內80人,室外300人,若超額則向地方主管機關提報防疫計畫。5. 婚宴、公祭:(1). 公祭遵守內政部相關防疫規定處理。(2). 婚宴遵守每一隔間室內80人、室外300人上限,並遵守餐飲指引不得逐桌敬酒。6. 餐飲管理:依照衛福部規定處理,新增同住親友聚餐不受限使用隔板、梅花座及專人分菜。7. 醫院探病:開放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呼吸照護病房、精神科病房、兒童病房、身心障礙、病況危急及住院天數達7天以上者之探病;探病者須遵守探病時段、人數限制及出具篩檢陰性證明等規定。8. 符合主管機關防疫管理指引或規範得開放:K書中心、室內遊樂園、海釣場、海泳/浮潛等水域活動。二級警戒延長至9/6。(圖/指揮中心提供)二、仍須關閉之場所:1. 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MTV)、視聽歌唱場所(KTV)、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2. 遊藝場所、電子遊戲場、資訊休閒場所、休閒麻將館及其他類似場所。指揮中心說明,目前國內疫情穩定控制中,為兼顧防疫與民眾的生活品質,未來將持續觀察疫情態勢,循序漸進,適度放寬管制措施;面對病毒變異株的威脅,將持續強化邊境監測及防疫作為,籲請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北市安親班27日可解封? 柯文哲:教職員打完疫苗14天後才行
台北市昨日宣布幼兒園、安親班將於27日有條件解封,不少家長敲碗詢問補習班何時跟進,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北市教育局已在19日將補習班教職員名冊送往中央核定,待疫苗配發後就會開始施打,原則上施打完畢後的14天才能開業。柯文哲指出,北市核准立案的補習班共有2586家,教職員數為1.8萬人,教育部12日已通知打疫苗的要造冊,教育局13日就通知業者線上填報,目前已有1893家業者申請,約有1.2萬人列冊,市府已於19日將名單送至中央審查,等核定完畢後,一配發就會立刻打。柯說,依照標準,疫苗打完14天後就可以開幕,因此要看補習班何時能打疫苗,就可以準備何時可開放。針對解封議題,柯認為,中央稍早宣布下週解封降級,但之前講過多次,參考國外案例後,發現瞬間解封下場很慘,因此不要重複那種經驗,所以解封要照原則,逐步放寬管制,會比較好觀察,市府也建議從沒吃飯的開始放。
機組員「加強檢疫措施」7月登場 沒打疫苗「7天隔離+7天自主管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12日宣布,表示要調整機組員返台後的建議措施,屆時主要是以「是否有接種疫苗」來區別,如果是未接種疫苗者,返台後採取「5+9」措施(5天隔離、9天自主健康管理),接種1劑疫苗者採取「3+11」,2劑疫苗接種完成者,採取「0+7」措施。而從7月開始會更加嚴格,屆時未接種疫苗者返台後必須進行「7+7」措施。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指出,根據最新實施的機組人員檢疫措施,內容中表示,除了繼續維持「外站零接觸」的管理、機組人員「機上全程防護」之外,在機組員返國後的檢疫措施也有調整。從高風險國家航線航班返台人員,居家檢疫14天,結束日要進行PCR檢驗。疫情第三級國家航線航班的返台人員,分為「尚未接種疫苗」、「接種1劑疫苗但未達2周」、「接種1劑疫苗且滿2周」、「完整接種2劑疫苗」四種,其中「尚未接種疫苗」與「接種1劑疫苗但未達2周」者,自6月12日起,改成「5+9」(5天居家檢疫、9天自主健康管理),第9天、第14天需進行抗原快篩。而自7月1日起,則強化為「7+7」(7天居家檢疫、7天自主健康管理),居家檢疫結束日要進行PCR檢驗,自主健康管理節入日要進行抗原快篩。而「接種1劑疫苗且滿2周」者,6月12日起改成「3+11」(3天居家檢疫、11天自主健康管理),第9天、第14天需進行抗原快篩。而自7月1日起,則強化為「5+9」(5天居家檢疫、9天自主健康管理),居家檢疫結束日要進行PCR檢驗,自主健康管理結束日要進行抗原快篩。最後則是「完整接種2劑疫苗」,在經過抗體檢測呈現陽性後,則都維持7日自主健康管理,在結束日當天要進行PCR檢測。除此之外,另外有針對短程航班人員,當日往返且未入境旅遊疫情第三級地區者,自6月12日起,「未完整接種2劑疫苗達兩周」與「抗體檢測陰性」者,將採取「14天自主健康管理」,之後每14天都需進行PCR檢測。而「完整接種疫苗達兩周」與「抗體檢測陽性」者,則維持防疫新生活措施,但每14天都須進行PCR檢測。報導中指出,目前首批完整施打第2劑疫苗的機組員,目前已經在7日完成接種,而以此計算,符合資格的機組員屆時可以在22日進行新措施,意即機組人員在長程航班返台後,只要抗體檢測呈現陽性,就無需進行居家檢疫,維持7天自主健康管理即可。防疫指揮官陳時中也在防疫記者會上表示,會進行這樣的修改主要是鼓勵大家打疫苗,對於有接種疫苗的人員會放寬管制,而對於完整接種2劑疫苗的人的管制會比較寬鬆。陳時中也強調,雖然國外疫情相對比較緩和,但機組人員還是要接種疫苗,維持自己的安全,也能維持整體飛航的安全。
彰銀高院判決疑四錯 公司法權威曾宛如教授:依立法演變,契約應屬無效
對於高等法院更一審彰化銀行經營權的判決,領銜民國107年《公司法》修正的權威學者、台大法律系特聘教授曾宛如表示,以法院新聞稿所公布的判決要旨為基礎,她認為似有三處「錯解」法律用語之外,並指出財政部與台新金控間的表決權拘束契約,依立法演變之過程,應屬無效。台大法律系特聘教授曾宛如表示,該案的癥結點在於「表決權拘束契約」,意即因表決權拘束契約致使「股東在一定期限內,自己放棄『完全』自主行使表決權的能力」,這一部分在我國的《公司法》,即使在107年全盤大修,放寬管制,仍未開放給公開發行公司,某程度上喻有保障廣大小股東之權利及維護公司治理之公序良俗等理念。目前「表決權拘束契約」在我國僅有《企業併購法》開放給公開發行公司的股東有表決權締約空間,但就台新金與財政部訴訟的彰化銀行經營權一案,非屬《企業併購法》之適用範圍。也就是說,財政部當年公告的內容大意:「同意支持所引進的金融機構取得彰銀經營權……同意完成增資後,經營管理權移由得標投資人主導,並同意於董監事改選時,支持得標投資人取得董監事過半數席次……」,即股東事先約定在董監改選投票時,如何行使表決權作為契約約定的主要內容。台大法律學院特聘教授曾宛如。(圖/截自台大官網)教授曾宛如指出,「表決權拘束契約」在國外屢見不鮮,但在「股東決定放棄『完全』自主行使表決權能力」之前,須審慎思考應如何規劃才不會使自己自陷險地,且當合約使大股東違反其忠實義務、或有違反公共政策時,英美法上存有法院之審查機制,以確保不會影響其他股東權利等公共政策。然而台灣發展較緩,先是開放企業併購時得為此契約之約定,及後擴張至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得使用此一機制,最後民國107年《公司法》全盤修正時,於第175條之1將此一制度放寬至非公開發行之股份有限公司,但於該條第3項卻規定,不適用於公開發行公司。是以到現在公開發行公司若非因企業併購,理論上仍無法使用此一制度。既然如此,當時台新金與財政部間的表決權拘束契約是否有效,原本即有極大爭議,若從立法發展之脈絡觀察,應該政策上至今尚未開放。民國107年《公司法》修正之主軸是放寬管制,且第175條之1之增訂理由也提到,「為使非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之股東,匯聚具有相同理念之少數股東…爰參酌…於第一項明定公司股東得訂立表決權拘束契約…」如果以前公司就可自由為表決權拘束契約之訂定,那107年所謂之放寬管制豈非屬多餘,甚至倒退?因為公開發行公司被明文禁止使用。高等法院。(圖/報系資料照)此外,曾宛如教授還指出新聞稿中判決要旨有三處問題,一是法官認為台新金所占22.55%、財政部所占12.9%持股比例,對照民國94年、97年、100年的協議分配董監事席次及各自投票予自己所提名或是推薦的人選,比率是相同的,符合股權實力與比例原則,並無表決權行使與股份所有權「分離」之情事。曾宛如教授表示,上述所稱的「分離」的意思,法官應該有所誤會,表決權行使與股份所有權「分離」應是指「股東被剝奪了依照其自由意志來行使表決權分配」的能力。如果財政部必須支持台新金主導彰銀的經營管理,財政部行使表決權的自由意志就受到限制,這就是與所有權分離的真正意思。不能以分配席次為斷。另一處不甚合理的地方則是法官認為「可行的兩個解除條件」,曾宛如教授認為「豈能千秋萬世,永無止境」,因為「契約既然自始無效,再提解除條件,意義何在?」況且,判決新聞稿所稱的解除條件之一,「或由彰銀向台新金控購買股票為庫藏股,使台新金控喪失最大股東地位,財政部即可免除其支持台新金控取得彰銀經營權之拘束」。彰化銀行經營權之爭要落幕,恐怕須雙方努力溝通協調尋求和解方案。(圖/鄭清元攝)曾宛如教授強調「公司法第167條,證交法第28條之2,都有明文規定庫藏股行使的條件,其中更禁止董事等關係人於公司買回庫藏股時出售」,這是侵害小股東權利,所以判決中提到的這個方式明顯違反《公司法》,是行不通的。再加上,曾宛如教授也質疑新聞稿上所稱的其他解除條件,「究竟有那一樣可能做得到?條件在現實上真的有可能成就嗎?」曾宛如教授進一步分析,這個案子實質上就是有表決權拘束契約,明明法律上說不行的事情,一旦想有模糊空間,事實上做起來也是不行的,也因此出現二大股東強強聯手,不符合公司治理,如果今天公司法還堅持累積投票制,這個表決權拘束契約就更加值得思考。因此,台新金控認為和財政部之間「存有支持台新金控取得彰銀經營權的合約 」,依照公司法修法的脈絡,這種表決權拘束合約在當時「自始無效」。我國要不要開放給公開發行公司這種制度選擇是可以討論的,可是開放後要如何建立司法審查標準也是很重要的工作。而法官認定「表決權拘束契約」真的可以適用於公開發行公司、金管會主管機關高度監管的銀行金控嗎?此種解釋是否合乎《公司法》修正之脈絡?是否與現在堅持的累積投票制相容?可能不是單純主張契約自由就可以解釋的。這個判決是否真的解決了多年爭議,不無疑問。只能說纏訟多年的彰銀經營權之爭,似乎很難落幕。台大法律學院特聘教授曾宛如。(圖/截自台大官網)曾宛如教授小檔案英國倫敦大學法學博士、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獲得碩士學位、臺大法律學研究所民商法組碩士、臺大法律學系學士。並通過司法官特考及律師高考。主要研究領域為公司法、證券交易法、英國金融服務法規、票據法及國際私法。曾擔任臺大法律學院科法所所長、副院長、其後並擔任法律學院院長兼法律系系主任,並多次參與有關公司法與證券交易法規之政府委託研究計畫。另也曾擔任臺灣證交所之公益董事、金融消費評議委員會委員。
又是菲律賓回來中標! 再新增2例境外移入確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病例,為20多歲女性(案453)及40多歲男性(案454),均自菲律賓返國。國內截至目前累計79,256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78,296例排除),其中454例確診,分別為363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指揮中心表示,案453於去年12月下旬至菲律賓工作,7月14日出現倦怠、喉嚨痛、咳嗽有痰及鼻塞等症狀,7月15日返國入境時主動告知有不適症狀,由機場檢疫人員安排採檢後送至集中檢疫所隔離,於今日確診,目前收治住院隔離。衛生單位已掌握接觸者共2人,其中1人為案453於菲律賓當地之同住室友,預計今日返台,入境後將列為居家隔離對象,1人為案453同班機前後二排乘客,列為居家隔離對象。另針對6名未入境之同班機機組員,將透過國際衛生條例國家對口單位(IHR NationalFocal Point)通知相關國家。指揮中心指出,案454今年1月下旬至菲律賓工作,分別於7月11日及13日出現發燒、嗅覺異常及伴隨感冒症狀,7月15日返國入境時主動告知有相關症狀,由機場檢疫人員安排採檢後送至集中檢疫所隔離,於今日確診,目前收治住院隔離。衛生單位已掌握接觸者共24人,其中12人為同班機前後二排乘客,列為居家隔離對象,12人為同班機機組員,因全程有適當防護,列為自主健康管理對象。指揮中心監測資料顯示,全球疫情快速上升,7月16日新增病例逾24萬例創新高。美國近期陸續放寬管制措施後,疫情回升至每日新增超過6萬例,現與中南美洲均為疫情流行最嚴峻的地區。鄰近我國的印尼與菲律賓自疫情爆發以來,持續上升,仍未達到高峰;其中印尼近期出現軍校群聚逾1,300例,菲律賓疫情嚴峻但未重新實施較嚴格的管制措施。此外,近期日本、澳洲、香港等均因逐步鬆綁限制措施,致疫情於酒店、校園、大型聚會等具風險場域爆發群聚,或境外個案搭乘計程車等交通運輸而傳播,使疫情惡化擴散至社區並導致不明感染源增加,大幅提升社區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