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充產能
」 台股 力積電 晶圓廠 半導體 黃崇仁「班班」又亂了1/班班喝鮮乳恐釀羊乳退訂潮 農業部挨批放生羊農
農業部喊出的「班班喝鮮乳」政策,號稱這學期開學上路,但近2個月過去了卻只有3成國小與幼稚園學童喝到,加上飲品選項只有鮮乳、保久乳、豆漿,而過去靠小學生撐起7成市場的羊乳產業遭遇重擊,每年新台幣近4億營收的羊乳產業收入面臨腰斬,在「班班喝鮮乳」未普及全台前,羊乳產業先成為重災區。農委會今年九月全面啟動「班班喝鮮乳」政策,源自2013年政府與紐西蘭簽署訂「紐西蘭與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經濟合作協定」(ANZTEC),當時載明2025年10月起,全台市佔率近3成的紐西蘭牛乳將零關稅輸台,政府本應把握這12年緩衝期輔導酪農因應,卻一再以「肉桶」式補貼政策,讓酪農持續擴產,未能警覺危機將至,如今面對「零關稅紐乳」叩關,農業部才緊急喊出本學期起國小、幼稚園近130萬名學童每周二次「班班喝鮮乳」,而為配合大廠產品,僅可選擇「保久乳」、「鮮乳」、「豆漿」,反而不少人兒時記憶的「羊乳」不在選項之列,更有羊乳的原始訂戶,心想「跟著學校喝鮮乳」就好,直接退訂,更是羊乳市場重擊。班班喝鮮乳政策宣稱9月開學上路,但至今全台只有3成國小與幼稚園學生受惠。圖中台南市是少數班班喝鮮乳上軌道的直轄市。(圖/報系資料庫)本刊記者8日前往桃園「羊世界」觀光牧場,老闆中華民國養羊協會監事江長利憂心忡忡地表示,比起牛奶龐大的集團支撐與通路曝光,羊乳市場一直是慘澹經營,以中華民國養羊協會700多名羊農會員來說,多為老農小規模經營,加上從農政官員到普羅大眾,大多停留在「羊奶要熱熱喝」的老觀念,把羊奶當「補品」,不像「鮮奶」在大廠廣告轟炸下,已經被視為「飲品」,飲用量當然有落差。江長利攤開統計資料說,2023年全國羊乳產值新台幣 3.73 億元,對比牛乳產值 133 億元,連2%都不到,過去從2012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襲台後,台灣重視在地鮮乳生產,酪牛業一路暢旺,如今仍持續擴充產能,隱形富豪者眾,反而是酪羊業多年來勉力經營,一直在地區維持校園與個體家戶投放,一不小心還會被無良加工廠「跳票」,自己便曾被加工廠跳了9張票,一度找「社會人士」協調,結果一開口要「茶水費」就高過本金,只好摸摸鼻子認賠。如今紐西蘭乳品零關稅襲台,酪牛農一抗議,農業部就推出「班班喝鮮乳」,而考慮配送問題,為了「蹭」大廠冷鍊設備,選項只好提出「鮮乳」、「保久乳」、「豆漿」等大廠產品,不在選項中的羊乳市場恐怕引發的退訂潮,「絕對不只腰斬,是推我們下懸崖」他痛心地說。彰化縣是全台羊乳重鎮,而普及全台羊牧場的現代化「真空擠羊乳」設備,已可有效去除「羊騷味」,成為溫、冷兩相宜的飲品。(圖/翻攝自王惠美 臉書)江長利指出,過去國人一直誤解羊乳只能「熱飲」,其實羊乳與牛乳一樣溫、冷皆宜,而羊乳更接近母乳成份,可吸收蛋白質較軟,脂肪顆粒大小也只有牛乳的三分之一,並對活化上皮細胞、氣管、內臟和胃潰瘍者有顯著幫助。江長利直言,坊間謠傳羊乳會有「羊騷味」,但那早是上個世紀的採乳環境所致,當時牛乳的異味也不遑多讓,如今採乳系統全面以「真空收乳」,根本不會受到環境異味影響。對此,農業部畜牧司司長李宜謙回應,訂購羊乳的國人是基於「補品」型特殊營養、健康需求,且羊乳會加熱提供,是獨特而穩定的市場。他說,其實農業部「班班喝鮮乳」政策仍在滾動式調整,10月份檢討會議時會納入羊乳為未來「學童乳」選項之一,最快過年後新學期也會上路,只是目前羊乳產業確實以區域小農為主,或許由各地羊農組成的「中華民國養羊協會」合組法人投標會是可能解方;農業部也積極媒合羊乳投入「長照」市場,除了已在農村設置「綠色照護站」提供羊乳品,希望成為銀髮族的好補給品。江長利則憂心說,農業部官員要先導正觀念,與其把羊乳當成「高大上」的補品,不如推廣如同鮮乳般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且農業部若將羊乳導向長照市場,但不少長者多年沒攝取乳製品,「乳醣酶」一旦不足,一喝狂拉肚子,對老人家可不是開玩笑,屆時若羊乳成為千夫所指,乳農更是百口莫辯,因此正辦還是各年齡層乳羊、乳牛並進,提供公平競爭平台直球對決,讓消費者找到自己喜歡而適合的,才是正辦。
「紐」乳海嘯1/零關稅紐西蘭乳2025襲台 酪農憂「最惠國」待遇擊潰乳品市場
2013年政府與紐西蘭簽署訂「紐西蘭與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經濟合作協定」(Agreement between New Zealand and the 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of Taiwan, Penghu, Kinmen, and Matsu on Economic Cooperation,簡稱ANZTEC),載明2025年紐西蘭牛乳將零關稅輸台,政府本應把握這12年緩衝期輔導酪農因應,卻一再以「肉桶」式補貼政策,讓酪農持續擴產,未能警覺危機將至,如今面對「紐乳」叩關,農業部緊急與教育部推出「班班喝鮮乳」,卻因冷鏈與補助「做半套」,挨批「雞肋」。2025年12月台紐這項「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後,紐西蘭零關稅牛乳直撲台灣,國產每年48萬噸鮮乳收乳量恐將受到衝擊,農業部與教育部7月倉促合作的「班班喝鮮乳」政策,也面臨補助不到位、冷鏈不成熟等問題,因此四分之三學校只能以「保久乳」搪塞,儘管營養價值不變,卻也遭批與「鮮乳」名不符實。本刊調查,「台紐經濟合作協定」要求逐年增加給紐西蘭進口液態乳「零關稅」配額,直至2025年全面解放,進口乳市盤據台灣四分之一市場的紐西蘭牛乳將全面零關稅,而現有成本結構中,關稅佔了大半,也就是只要半價出售,貿易商便可維持原有利潤,國產鮮乳將不是對手。前中華民國酪農協會理事長顏志輝表示,市售進口乳往往讓民眾趨之若鶩,但多數以常溫運送,到台灣賣場才放入冷藏庫,新鮮程度絕不如台灣鮮乳。(圖/記者劉耿豪攝)8月這天,本刊來到阿里山腳下的嘉義縣中埔鄉,前中華民國酪農協會理事長、綠盈農場負責人顏志輝憂心忡忡地表示,目前台灣年收乳約45萬噸,外國年來台乳源大約15萬噸,比例大致為3比1,而紐西蘭又佔舶來乳源最大宗。顏志輝說,紐西蘭等外國生產成本能夠拉低不是大學問,純粹「土地成本太便宜」,只要圍好柵欄,放兩條牧犬便可經營農場,單位面積的成本不到台灣百分之一,而大量生產更進一步攤提加工設備成本,目前仰賴關稅約制,讓運來台灣的「紐」乳加計稅負與倉儲成本後,售價與台灣鮮乳價格差不多,未來關稅限制沒了,實在讓人憂心。顏志輝直指,除了國際競爭外,國內主管機關也不夠力。鮮乳除了脂肪和蛋白質、鈣成份豐富外,全程低溫保存很重要,而不少外來「WHOLE MILK」被貿易商擦邊球翻譯成「鮮乳」,運送過程根本只在室溫環境,只是到了大賣場放進冷藏櫃,搖身一變成了「空運鮮乳」,消費者趨之若鶩,卻與正宗台灣「鮮乳」有落差。一名酪農也批評,面對國外乳品大舉輸台,然而10多年來政府農政單位卻充耳不聞,不曾提醒酪農因應、如何轉型,大家對於未來都很憂心。2025年12月紐西蘭鮮乳將全面零關稅,台大動物科學系榮譽教授徐濟泰(中)憂心,若美國、澳洲等輸出國要求「最惠國」待遇,台灣酪農只能挨打,農業部務必協助轉型。(圖/翻攝自立法委員洪申翰臉書)台大動物科學系特聘教授徐濟泰表示,國際開放已成趨勢,酪農不論想或不想,都只能直球對決紐西蘭等外來乳低價搶市。他說,自2013年「台紐經濟合作協定」簽訂後,農業部與前身農委會只有「肉桶」式政策,齊頭式地大量補貼與補助,讓酪農對國際競爭無所警覺,甚至在近年手搖飲料興起下,一窩蜂競相擴充產能,現在台製鮮乳收入量達到歷年高峰年產近50萬噸,其實是飲鴆止渴,結果一晃眼,2025年零關稅「紐」乳重擊鮮乳市場迫在眉睫,政府才開始正視紐西蘭牛乳的潛在威脅,接著花數十億納稅人的錢來處理,功效也難以樂觀,對酪農與民眾是雙輸。徐濟泰憂心,紐西蘭乳源一旦零關稅襲台嚐到甜頭,其餘美國、澳洲等奶製品盤商一定會「夭飽吵」,喊著要比照辦理,甚至動用國際關係,以政府力量要求我方比照「最惠國」精神,給予全球進口乳品「零關稅」優惠,台灣酪農要有心理準備。
美股收復「8月驚魂」台股16日漲逾400點 分析師:下波崛起關鍵看「這數字」
美股四大指數收高,主要指數大多回到8月5日全球股市崩盤前的水準,讓台股16日開盤就跳漲200點,最高一度上漲逾400點。分析師認為,過去兩周台股反彈量能大幅萎縮,下一步要看成交量能否擴增到5000億元以上,才有望突破震盪區間。台股15日開低震盪,加權指數失守22000點及月線約21980點,終場收在最低的21895.17點,下跌132.08點,跌幅0.6%。不過16日開盤跳漲219點,以22114.72點開出,後續漲幅擴大,早盤漲逾400點,10點前一度站上22374.94點,後續仍有逾1.8%漲幅。台積電(2330)15日傍晚發布重訊,將花171.4億元向群創(3481)購買南科廠房及附屬設施,為供營運與生產使用;市場看好台積電先進封裝供不應求,目前正積極擴充產能。台積電16日盤中股價漲約1.9%、約在961元左右。群創15日晚間也公告,預計處分利益約147億元,將用於挹注公司營運及未來發展動能,充實營運資金。因出售南科四廠,可望貢獻每股純益約1.84元,但先前宣布減資12%,每股退還股款現金1.2元,8月15日至23日停止市場交易。其他權值股也氣勢如虹,聯發科(2454)漲逾5%、約在1215元;大立光(3008)漲約3.5%、在2810元左右;鴻海(2317)漲逾2%、約185元。「2024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將於21日到24日在南港展覽館登場,傳出輝達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可能來台助威,相關機器人概念股表現強勢,所羅門(2359)盤中再漲1.52%、約166元,廣明(6188)漲近3%在98.2元左右,新一波妖股慧友(5484)則是漲停在81.9元。但由於前一日收盤跌破2.2萬大關,成交量縮至3308億元,是自農曆年的2月15日開盤以來最低,許多分析師認為量能不佳是隱憂。美國前一日公布7月零售銷售數據,顯示消費者支出仍然強勁,緩解市場對美國經濟體衰退的擔憂;2年期和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市場預測聯準會降息半碼的機率再提高。美股道瓊指數上漲554 點、或 1.39%,收 40563.06 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 401.89 點、或 2.34%,收 17594.50 點。S&P 500 指數上漲 88.01 點、或 1.61%,收5543.22 點,這是連續第六日上漲,距離其歷史高點不到3%。費城半導體指數也大漲240.04點、或4.87%,收5173.38點。
三陽砸逾48億元廈門擴廠 2月機車銷售市佔近五成居冠
為達成3年內全球銷量突破100萬輛目標,三陽工業(2206)子公司廈門廈杏摩托於8日董事會決議,通過擴廠計畫以擴充產能,預計投入人民幣11.06億元(約新台幣48.36億元)。三陽表示,會在廈門現有廠區的閒置土地擴建新廠,預計今年上半年動土,新廠落成後,將導入智能化生產設備,預計逐年將年產量提升至50萬輛以上。同時,三陽也提到,除了新建生產廠房外,現有廠區旁的閒置土地,也會增設倉儲空間,並設置全新大樓,目前規劃建設期3年。三陽旗下二輪、四輪銷售表現優於預期,2023年前三季合併營收 494.08 億元、年增 29.57%,前三季稅後純益48.93億元、年增89.5%,EPS 6.17元,創同期新高。至於今年機車市場表現,2月雖然領牌天數減少,三陽新發表的水冷機種JET SL+持續熱銷,整體JET系列領牌5,807台,躍居2月份全市場銷售冠軍車系;三陽國民車系的WOO、活力、全新迪爵、時尚流行車系的CLBCU、Fiddle車系、或是運動性能的DRG、MMBCU皆穩定銷售,因此三陽在2月市占再次超越上個月(43.8%)的表現,達到44.9%,穩居銷售冠軍。
藥華藥25日櫃轉上市! Ropeg新藥估2024年取得三國PV藥證
藥華藥(6446)即將在25日櫃轉上市,23日舉辦法說會,展望Ropeg今年預計取得中國、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PV藥證,進軍中國及東南亞市場,現正積極規劃行銷準備,Ropeg全球銷售成長幅度可望向上加成。藥華藥公布2023年全年營收達51.1億元,年增77.2%。藥華藥科學長林俐伶博士表示,持續進行新藥的突破創新研發,擴大產品線、增添營運動能,透過內部研發和引進授權合作來瞄準新的免疫檢查點分子和細胞激素,以開發具有同類第一(First in Class, FiC)和同類最佳(Best in Class, BiC)潛力的療法用於治療實體腫瘤、血液及免疫疾病。今年預計將有2個項目申請進入新藥臨床試驗(IND),分別是創新長效型白血球生長激素藥物(PEG-GCSF);以及細胞療法TCR-T。通過外部合作開發的 TCR-T 細胞療法可以識別細胞內的腫瘤抗原,對實體癌細胞進行毒殺作用,可望突破目前癌症治療的限制。藥華華擴充全球供應鏈進度則為台中廠產線擴充後,可供應全球最少一萬人;竹北廠則是順利施工中,預計於2025年完工,2026年取證、投產。藥華藥也預計擴充PEG廠及針劑充填廠規模,以擴充產能、因應全球對公司藥品持續成長的需求。藥華藥指出,旗下新藥Ropeginterferon alfa-2b-njft(簡稱Ropeg,即P1101)獲美國NCCN治療指南持續推薦,已成為高、低風險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V)病患的唯一首選干擾素療法。NCCN新指南預計將大幅改變PV社群長年以來的用藥習慣,保險公司可優先加快核保,預計加速提升使用Ropeg人數。Ropeg美國藥價目前每人每年約新台幣660萬元(約21萬美金),而外界關心的病人數, 2023年底美國已達約一千多人,日本開賣半年以來也已超過一百人。Ropeg未來將持續加碼投入美國及日本行銷、加速業績成長,日本病患自今年6月起可自行注射Ropeg,一次更可拿取3個月的份量,因Ropeg已納入健保給付,如此可降低病患自付金額,非常有助於提升病人數及拓展市場,日本團隊樂觀看待今年營運。Ropeg用於原發性血小板過多症(ET)的全球第三期臨床試驗已於去年10月25日收案完成,預計2024年底到2025年初可完成主要療效指標數據收集,2025開始申請美國及各國藥證,2025年底到2026年初取證,現正投入行銷前準備。Ropeg用於早前期原發性骨髓纖維化(Early PMF)全球第三期臨床試驗計畫,已於2024年1月17日送件美國FDA,預計收110人,於2025完成主要療效指標數據收集、最快2026取證。骨髓增生腫瘤(MPN)包含PV, ET和骨髓纖維化(MF),Ropeg均已取得美國孤兒藥資格。PV, ET和Early PMF在美國分別有約16萬、15萬及1.4萬人,共計達32萬人,潛在目標病人族群市場龐大。藥華藥表示,持續擴大Ropeg適應症範圍,不僅要以優化劑量(500mcg)進行低風險PV的全球臨床試驗,以達到美國FDA對Ropeg成為PV全方位用藥的期待,也計畫進行肝上皮樣血管內皮瘤(EHE)的樞紐臨床試驗、和成人T細胞白血病(ATL)第二期臨床試驗。並接受國際知名癌症醫學中心醫師推進多項IIT(由醫師發起之臨床試驗),如Ropeg與Jakafi聯合用於以Jakafi治療無效的MF病患、和使用於皮膚T 細胞淋巴瘤(CTCL)等。
中華MG連4個月銷量破千台 股價4日飆108.5元新天價
中華(2204)上周四(31日)法說會報喜,MG品牌新車銷售展望樂觀,且無業外虧損影響,預期今年獲利能力大幅回升,帶動上周股價成長16.8%。今(4日)股價延續漲勢,盤中飆漲9.93%,衝上漲停價108.5元創歷史新高。據悉,台灣汽車市場今年前8個月總銷量約31萬輛、年增13.4%,其中,新車市場銷量穩定成長且交車量持續攀升。MG為中華車除三菱外,引進的另一重要品牌,8月更以單月銷售掛牌1077台的佳績,蟬聯國產中型SUV市場銷售冠軍,同時為連續4個月突破千台。對於今年台灣車市銷售展望,裕隆(2201)集團表示,受到通膨及主要國家升息影響,台灣汽車市場尚未完全減緩,終端需求仍疲軟,今年台灣車市銷售量展望維持42.5萬輛,年增2.4%。中華則看法樂觀,預估為5.3萬輛、年增20.45%,其中CMC品牌目標銷量2.8至2.9萬輛,Mitsubishi品牌目標銷量1.3萬輛。至於銷售超乎預期的MG,銷量則由原先的1.05萬輛提升至1.2萬輛。此外,中華持續擴充產能,預計年底MG車將衝上單月1800台,將提升業績動能。中華今年第二季合併營收約94億元,季增3.6%、年增31.2%,毛利率15.9%,營益率6.3%。但業外有轉投資虧損影響,第二季稅後淨利15.96億元,EPS為2.83元。今年上半年每股盈餘5.55元,創同期新高,法人預估,中華今年營收力拚成長近3成。另一本土法人也預估,隨著中華旗下四輪、二輪都陸續有新車動能,下半年業績看好,全年合併營收力拚成長兩成以上,整體獲利可望轉虧為盈並顯著回升,全年稅後EPS為9.91元。
台達總裁張訓海:現在被訂單追著跑「AI明年還會有一波大爆發」
台達(2308)總裁暨營運長張訓海表示,AI明年還會有一波大爆發,而且跟資料中心一樣,是跟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所以這不會是泡沫,目前公司也被訂單追著跑,客戶要求擴充產能,整體來看有點供不應求。台達與北科大今(1日)宣布,「台達北科聯合研發中心」正式揭牌,象徵雙方產學合作邁向嶄新里程碑,透過中心的成立,台達與北科大電機系、機械系師生合作,聚焦研發電動二輪車控制、充/換電站系統、智慧家電、電池二次利用及直流供電等前瞻技術以及在創新領域的應用,期望加速產業升級及研究成果商品化,共同培育高階技術人才。台達表示,此項電力電子技術的合作計畫從2020年即啟動,已投入逾千萬元研究經費。張訓海強調,未來將更積極投入電力電子相關應用研究,發展多元創新的電源、驅控產品及其解決方案,同時藉由產學合作培養出更多頂尖的電源技術人才。北科大校長王錫福表示,台達為全球電源產業龍頭,以電力電子為核心研發高效能的電源轉換器產品。北科大培育全台灣最優秀的電力電子人才,雙方自2020年啟動「台達北科聯合研發中心」合作至今,累計數十位學生參與專案,其中超過半數學生畢業後加入台達,其中包括16位碩士及2位博士,除此,共同發表6篇國際SCI論文及成功申請多國專利。北科大與台達產學合作關係密切,2011年起即陸續成立「台達自動化實驗中心」及「台達智慧製造訓練教室」,協助強化企業競爭力及培育高科技產業人才。在國際人才方面,2020年台達子公司泰達(Delta Electronics Thailand PCL.)挑選了16位泰國名校學生到北科大進行兩個月的交換學習,畢業後全數於泰達任職,今年亦有北科大機械系的學生至泰達進行暑期實習。
越南廠爆6月裁5700人 寶成說話了
製鞋龍頭寶成(9904)旗下的越南寶元鞋廠,傳出6月將裁5700人,越南媒體說,裁員名單會排除弱勢家庭。對此,寶成表示,會遵循當地規範辦理。據《中央社》報導,越通社(VNA)指出,越南寶元鞋廠(Pouyuen Vietnam)會在6月下旬砍人,第一階段於6月24日裁4519人,第二階段7月8日裁1225人,共裁5700名員工。對此,寶成表示,受短期經營環境影響,加上考量業務發展,會靈活調度生產,而當地員工的人事作業流程,會依照當地法規辦理;而他們對製鞋業務保持信心,也會持續擴充產能,同時推動智慧製造與數位轉型。據了解,因訂單下滑影響,寶元在2月也裁超過2000人,當時每人可拿0.8個月薪資補助。越通社表示,這次寶元裁員,補助和2月相同,裁員員工會在7天後收到資遣費。據報導,寶元的裁員名單把弱勢家庭排除在外,當地政府也會協助裁員者轉職。此外,寶成10日公布4月自結合併營收209.56億元,較111年同期合併營收216.98億元減少3.4%;累計112年1月至4月自結合併營收為853.22億元,則較111年同期合併營收889.71億元減少4.1%。
急擴廠 仁寶砸9億取越南土地
代工大廠仁寶(2324)於上個月11日公告將於越南設立子公司CEV,目標透過旗下子公司Billion Sea Holdings Ltd.(BSH),挹注6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8.4億元)於越南設立100%持有之越南子公司,名稱暫定為Compal Electronics(Vietnam)Co., Ltd.(CEV),再藉由CEV在當地取得生產用之預定基地的土地使用權,以因應客戶需求、擴充產能。16日再代其越南子公司CEV公告,在越南太平省連河泰工業區(Lien Ha Thai Industrial Park)以交易總額3000萬美元(約新台幣9.2億元)已經取得土地使用權,正式加速產能擴充計畫。該土地占地達12.1萬坪。依仁寶先前規畫,新擴之產品線初期將以智慧裝置為主。至於原有位於永福省的越南兩廠,皆以非PC產品線為主,生產含括部分網通產品及智慧手持裝置產品,甫完成擴產的越南二廠亦於去年下半年完工投產。仁寶第3季稅後純益20.4億元,年減53%,主要受終端需求下滑影響,第3季EPS0.47元,第2季0.46元,去年同期為1.0元。仁寶今年前三季稅後純益62.14億元,年減34.2%,前三季EPS1.43元,去年同期為2.17元。仁寶持續降低中國地區產能預估,並聚焦伺服器、車電、5G、智慧物聯網、醫療等新事業,內部預估今年第4季整體PC出貨,將較第3季下滑5至10%,明年首季PC出貨將持續衰退,但明年全年整體業績衰退幅度將小於今年。
光寶科越南海防智慧工廠啟用 宋明峰:將加速全球製造佈局
國境解封,台商抓住疫後復甦首波春燕積極南向佈局,光寶科(2301)今(14)日宣布位於越南海防的二期廠區正式落成啟用,為光寶邁向工業4.0智慧製造的海外示範工廠。光寶科技董事長宋明峰表示,光寶科技加速全球製造佈局,除了於美國、墨西哥、泰國、越南等廠區擴充產能外,也同時尋覓新地點,以敏捷、彈性、高品質的生產,串聯全球各地研發中心與製造基地的資源與能量,貼近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在地化的整合性製造服務。光寶越南廠將以高度自動化、數位化並結合大數據、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為網通、消費性電子等產品生產製造扮演關鍵角色。台北市線上經貿拓銷團前進南亞,與印度及孟加拉共計133家買主洽談,共計促成1300萬美元商機。隨著全球疫情逐步趨緩與各國逐步解封,根據世界銀行統計,今年印度與孟加拉GDP成長率分別上看6.8%和7.2%,明年兩國的經濟成長率預估6%以上,市場前景看好,本次台北市企業洽談的重要買主,包含Eicher Engineering、Aqtronics和Pravaig Dynamics等,來自印度汽車零配件產業買主Eicher Engineering希望能向台北市企業採購避震器、補胎工具和扣件等產品;印度電動車產業買主Pravaig Dynamics則希望能採購被動元件;明年將是北市府睽違三年恢復籌組經貿拓銷團與參加「台灣形象展」。
生醫女王賣電池2/一台特斯拉需要5千支iPhone電池 台灣產業龍頭爭相跨界「新石油」鋰電池大戰
2022年才過完7個月,全球產業鏈已從晶片缺貨風暴,遷移到電動車電池缺料的更大風暴中。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光是今年就4度調漲售價,原因是電池供不應求。創辦人馬斯克日前在推特上直言:「鋰電池就是未來新的石油」,甚至不排除自行開採鋰礦。今年,台灣傳產龍頭台塑集團、台泥,也爭相加入這場新石油大戰。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電動車(含純電、油電、插電混合動力)在2021年在全球汽車市場約660萬輛,占比約10%,不過在2022年Q1,電動車銷量同年比成長了75%,達到200萬輛;IEA估計到2030年電動車銷量將會成長至全球汽車市場30%,用電量則會來到全球總用電量(25,851.15 TWh)的4%,約台灣年用電量的4倍。而電動車有3分之1的成本都來自電池,因此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才會不斷強調鋰電池的原料的重要性,就連電動車新創公司Rivian的執行長RJ Scaringe也說「現在的晶片缺貨,相較於未來20年電動車面臨的電池缺貨只是小事」。電動車電池用量有多大?以特斯拉Model 3與iPhone 13 Pro Max的電池進行比較,Model 3電量為85kWh,iPhone 13 Pro Max的電池容量4,352mAh、額定電壓3.85V,換算同單位為0.0167kWh,1台Model 3的電池容量相當於5,089支iPhone 13 Pro Max。以電池電量計算,1台特斯拉Model 3 相當於5,089支iPhone 13 Pro Max。(圖/翻攝自Tesla、Apple)Adamas Intelligence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前10名電動車電池主要供應商,有6家來自大陸,其中第1名為大陸的寧德時代市占率32.6%,第2名韓國的LG化學20.2%,第3名日本的Panasonic 12.2%,其餘市佔皆未超過10%,台灣廠商沒人上榜。不過,台灣傳產及科技三大龍頭,已起步加入電動車電池供應商的行列。2021年10月,台泥旗下三元能源科技斥資120億元,在高雄建置1.8GWh的電池芯廠,預計生產鎳三元電池,有別於物美價廉的磷酸鋰鐵電池,台泥董座張安平表示,鎖定的客群是高價電動超跑所需的電池。今年8月初,台塑四寶、台塑生醫投資新成立的台塑新智能科技,宣布與美國太陽能車新創公司aptera Motors簽署合作備忘錄,正式宣告以磷酸鋰鐵電池加入電動車電池產業鏈,總經理劉慧啟說「預計在2024年Q1彰濱廠就會試車、投產。」台灣的傳產除了台塑集團加入電池產業,台泥在董座張安平堅持下也切入新能源、電池產業鏈。(圖/方萬民攝)鴻海集團則是與中碳、榮炭、碩禾合作組成上下游產業鏈,在高雄和發產業園區注資60億元設立磷酸鋰鐵電池芯廠,初期產能預計為1GWh,未來是台灣市場需求近一步擴充產能,鎖定的是電動巴士、乘用車以及儲能應用。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台廠切入電池市場的時間較晚,但過去的電池佔比多是價格已經飆高的鋰三元電池,特斯拉等傳統汽車大廠已經開始轉為採用平價鋰鐵電池,如果台廠可以掌握到穩定的電池原料,未來的勝負還是未知數。
工業土地強勢前4月交易破150億 建地走勢分歧但仍穩定有撐
信義全球資產統計今年1~4月上市櫃法人土地買賣交易,發現建地與工業土地交易規模走勢分歧,工業土地獨走續高,連2年前4月的交易規模都突破150億元;至於建地部分,雖然金額規模僅295億元,較去年少了178億,但實則交易件數與去年相同,預期建地市場短期走觀望遞延但仍具需求支撐的調性。信義全球資產總經理柯宏安表示,工業地產需求穩定,較不受政策影響,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原可看見建商加入購置工業土地的行列,但今年前4月尚未看到建商身影,主要需求來自企業自用擴產營運,加上商業模式快速變化下,倉儲物流業者也有強勁購地需求,包括全家、統一、富邦人壽都搶進投資倉儲物流布局。觀察近3年前4月工業土地交易,2020年交易總金額58億元,主要以新北市交易最多,2021年至2022年則連2年前4月的工業土地交易皆破150億元,分別是154億元、159億元。其中2021年是以建商買工業土地占最大宗,像京城建設看好南科未來發展,購入仁德區1.69萬坪工業地,另外國揚實業、中和羊毛也買下永寧工業區土地。至於今年前4月,工業土地交易勝過廠房交易,主要需求為傳產製造業,金額最大筆的是南亞塑膠工業以56.4億元買下彰濱工業區土地擴充產能使用。至於建地市場,2020年與2021年前4月交易金額均破400億元,但今年在央行一連串政策管制,土建融額度限縮、禁紅單、升息等,都讓建商獵地腳步明顯出現觀望放緩,前4月交易金額僅為295億元,不過若看交易件數,今年共37件,與去年同期相同,因此規模落差主因在高總價大案交易。以去年同期來說,最大案為達麗建設以44.2億元購入台中高鐵特定區土地,前年則為興富發以83.8億元購入台中七期重劃區土地,但今年前4月最大案為國揚實業以25.9億元購入高雄凹子底(農16)土地。信義全球資產總經理柯宏安分析,建地市場在央行管制及營建成本攀高雙重壓力下,資金受影響較大的建商可能售地調節,但有實力的建商除伺機接手外,應仍會鎖定重點重劃區、或產權較單純的都更危老重建案,預期短期市場會走觀望遞延但仍具雄厚買盤支撐的調性。至於工業土地市場,他也預期仍有三大支撐:一、台商回流的營運擴廠需求,二、政府積極取締違章工廠,企業必須尋找合法用地,三、疫情持續加速宅經濟成長,帶動倉儲物流土地需求。
藥華藥3月營收跳升破億 林國鐘:新藥Ropeg美國上市奏效
藥華藥(6446)今天(8日)公告3月營收1.32億元,月增140%、年增301%,數字跳升主要是罕見血癌新藥Ropeginterferon alfa-2b(簡稱Ropeg)在美國銷售優於預期,單月貢獻上億元營收。Ropeg下一個新適應症瞄準治療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T),美國直接允許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預期今年底完成收案。由於美國已經20多年沒有批准ET新藥上市,因此也備受矚目。藥華藥執行長林國鐘表示,美國占單月營收的近8成,顯示不再只倚賴歐洲市場;公司樂觀看待第二季的成長動能。林國鐘先前還為此專程飛往美國聖地牙哥參加藥華藥第一屆行銷大會,今日對於美國團隊本季繳出亮麗的成績單表示感謝,將激勵日本、中國、韓國的團隊跟進。特別是美國營收都是來自新藥所貢獻,公司已邁入「有銷售實績」的新里程碑,當地已有上百家醫學中心開立Ropeg。回顧第一季營運表現,無論是保險覆蓋程度、使用Ropeg的醫生及病人數等,均優於預期,公司正向看待第二季的成長力道,並規劃擴充產能,以滿足美國市場的長遠需求。藥華藥第一季營收累計2.52億元,年增158%。Ropeg去年11月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藥證後,被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路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納入治療指南,成為醫生開藥指引;又獲美國罕見疾病組織NORD®(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Rare Disorders)頒發「行業創新」獎。Ropeg在美國醫界獲得的高度討論,好評直接反映在營運數字上。
俄烏衝突持續美股陷整理 台股基本面佳3月上看18300
俄烏首輪談判結束後,烏克蘭首都基輔再傳爆炸聲,各國持續加大制裁俄羅斯力道,包括將部分俄羅斯銀行剔除在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之外,禁止俄國央行進行美元交易等,俄國盧布應聲暴跌,華爾街靜待聯準會對於升息的證詞,周一(28日)美股維持震盪整理,四大指數中僅那斯達克指數收紅。台積電ADR跌3.79%;日月光ADR跌1.09%;聯電ADR跌1.49%;中華電信ADR跌0.56%。28日美股四大指數表現:道瓊工業指數下跌166.15點、0.49%,收33,892.6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56.78點、0.41%,收13,751.4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10.71點、0.24%,收4,373.94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23.14點、0.67%,收3,429.53點。美國科技股中,蘋果漲0.16%;Meta(臉書母公司)漲0.26%;Alphabet(谷歌母公司)漲0.44%;亞馬遜跌0.15%;微軟漲0.50%;特斯拉漲7.48%;英特爾跌0.021%;AMD漲1.88%;Nvidia漲0.94%;高通漲0.62%;應用材料跌1.12%;美光跌1.38%。25日台股開高後震盪走低。一開盤後漲逾百點,最高來到17737.32點,但隨即逢高賣壓出籠,指數快速下跌,甚至一度翻黑,最低來到17554.97點,還好多方重拾攻勢指數再度翻紅,終場就收在17652.18點,上漲57.63點、0.33%。櫃買指數則以214.81點作收,上漲2.84點、1.34%,成交金額略降至748.84億元。集中市場25日成交金額降至3864.95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賣超502.12億元,外資連5賣,賣超510.29億元,外資自營商買超0.00億元;投信連19買,買超28.87億元;自營商賣超1.21億元、自營商避險賣超19.48億元。台股集中市場與上櫃股票2月25日大盤走勢圖。(圖/翻攝自基本市況報導網站)資券變化方面,融資金額增加21.35億元,融資餘額為2661.68億元,融券減少0.37萬張,融券餘額為45.05萬張。當沖交易金額降至2944.14億元,占市場比例為37.25%。美國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將3月2日出席眾院金融服務委員會聽證會,進行半年度貨幣政策報告,近期烏俄衝突升溫,天然氣及原油大漲,市場關心聯準會貨幣政策如何在通膨與俄烏戰爭之間取得平衡,尤其戰爭因素如何影響其3月利率決議,烏俄衝突擴大是否讓聯準會放慢升息速度為市場關注焦點。主計總處最新GDP統計出爐,2021年全年經濟成長達6.45%,並將今年經濟成長率由4.15%上修至4.42%。主要是看好今年全球貿易將持續擴張,國際上對台灣的晶片需求仍大,出口動能十分強勁。此外,國內半導體領導廠商持續擴充產能、離岸風電與太陽光電也持續建置,民間投資力道增強,預測將突破5兆元,年成長5.65%。永豐投顧指出,在3/16之前,國際股市仍受烏俄情勢及美國聯準會升息臆測影響而波動,3/16之後,升息揭曉,壓力鍋洩壓。由於台灣龍頭股展望佳,基本面有支撐,低檔有限。且3月上市櫃公司將陸續召開董事會討論股息發放事項,盤面氣氛轉趨樂觀;籌碼面,外資及融資尚有回補空間,故上旬波動大,下旬看回穩,指數看17,300到18,300點。統一證券表示,台股近期受到聯準會將升息以及烏俄戰事影響,指數上周重挫580點,接連失守月線、季線,向下測試半年線支撐。雖然短期均線弱勢,但季線、半年線、年線仍呈現多頭排列,考量主計處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台股基本面良好,且3月將進入董事會融券回補及宣告股利政策利多,在國際利空干擾淡化後,台股有機會止跌回穩,操作上建議選股不選市,謹慎選股,逢低布局。選股以PCB、記憶體、Server族群、航運股、高殖利率概念股為首選。
促進中台灣高科技產業聚落 科技部核准中科8.6億元新投資案
科技部科學園區審議會第76次會議10日通過中科1家投資案,業者炎洲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分公司加入中科廠商陣容,將設立於中部科學園區的虎尾園區,投資總額計約8.6億元,研發符合半導體製程所需之高精度高品質產品,盼促進中台灣形成高科技產業聚落。中科表示,炎洲中科分公司研發感光性材料、顯影劑、清洗劑、矽烷類電子級材料及循環經濟等電子級化學品產品與技術,應用於IC、面板及封裝等產業製程。炎洲中科分公司致力於研發符合半導體製程所需高精度高品質產品,提供國內半導體高階製程使用,產品持續投入製程廢液回收再利用技術提升,符合循環經濟趨勢。此外,結合集團開發與市場整合,以該案為第二基地,持續擴充產能並發展自有品牌,提供半導體產業更優質的產品及服務。
北美半導體出貨中止連8個月成長 曹世綸:半導體設備需求依舊強勁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最新出貨報告顯示,2021年8月北美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出貨金額為36.5億美元(約新台幣1,022億元),較前一個月締造的單月歷史新高38.6億美元(約新台幣1,080億元)相比下降5.4%,中止連續8個月以來的成長,相較於2020年同期的26.5億美元(約新台幣742億元)則增加了37.6%。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北美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出貨金額在連續8個月創紀錄的增長後,8月份出貨金額預估將較7月份有所放緩。儘管如此,出貨數據穩健的年增長率顯示市場對半導體設備的需求依舊強勁。」2021年3月至2021年8月北美半導體製造商出貨金額統計(百萬美元)。(圖/SEMI)市場人士分析,近期終端市場因筆電、智慧手機等終端市場產品缺料問題,傳出下修出貨量而頻傳雜音,但整體晶圓廠及封測廠產能仍然滿載吃緊狀況下,加上先進製程持續推進,終端需求強勁下,認為半導體設備需求還是有機會一路旺到年底。半導體業者為解決產能吃緊問題,各大半導體廠都開始投入資本支出並擴充產能,包括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及日月光等半導體製造供應鏈都開始啟動擴充產能計畫,從時程來看,新產能到位最快也要在2022年下半年才能到位。而由台積電、三星及英特爾為主的先進製程產能,目前市場可見度一路看到2022年。北美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出貨狀況是業界判讀產業景氣的重要風向球,8月北美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出貨狀況出現鬆動跡象,也將讓外界更關注接下來幾個月的狀況。
Q2製造業營收、固定資產增購雙創同期歷史新高 年增逾2成
經濟部統計處今(10)日公布製造業投資、營運概況調查報告,因5G、高效能運算及車用電子等新興應用拓展,加上全球經貿穩定成長,主要傳統產業營收年增幅均逾2成,創歷年同季新高。另,主因全球經濟復甦,電子零組件業、化學材料業及機械設備業等積極擴充產能及升級製程設備,以因應市場需求,第2季製造業國內固定資產增購(配合國民所得統計定義不含土地)達4,291億元,創歷年同季新高,季增4.7%,年增24.5%。統計處表示,第2季製造業營業收入(含海外生產之收入)7兆9,092億元,為歷年同季新高,季增9.1%,年增23.9%,主因5G、高效能運算及車用電子等新興應用拓展,以及智慧行動裝置及遠距應用設備需求延續,引領資訊電子產業營收續強,加上全球經貿穩定成長,化學、鋼鐵、機械、汽機車等各主要傳統產業營收年增幅均逾2成。至於固定資產增購方面,統計處分析,在全球經濟復甦下,電子零組件業、化學材料業、機械設備業均積極擴充產能、升級製程設備,也讓第2季以機械及雜項設備增購最大,占比達80.2%,年增26.8%,其次則為房屋及營建工程占18.9%,年增16.4%。從行業別觀察,統計處指出,電子零組件業第2季固定資產增購2,854億元,占製造業66.5%居各業之冠,年增32.5%。傳統產業中,機械設備業增購112億元,為歷年單季新高,年增37.3%,主因半導體業者積極擴產,帶動半導體設備供應廠商新建或購置廠房設備所致。基本金屬業增購107億元,年增13.7%,連續7季正成長,主因鋼市熱絡,部分鋼廠擴建廠房及增設產線所致。展望未來,統計處表示,半導體大廠持續投資擴產,帶動國內外供應鏈廠商深化在臺投資,加上臺商回流擴廠及增購設備計畫賡續執行,以及離岸風電產業鏈在地化逐漸落實,可望支撐我國製造業投資續呈成長。
黃鐵嘴搶晶圓財1/再漲一波才合理 黃崇仁靠「保證庫存」力積電行情走揚
全球晶片短缺,持續衝擊汽車、面板、手機等產業出貨,去年底以來晶圓代工價格已喊漲3至4成,有「黃鐵嘴」之稱的「力積電」(6770)董事長黃崇仁更直言,「未來至少還要再漲一波才合理。」10年前,黃崇仁創立的「力晶科技」負債千億下市,但他沒有跑路,而是努力還錢東山再起,如九命怪貓的他,今年不但是唯一蓋晶圓新廠的業者,還大膽喊漲,也成了股民熱議的炒股焦點。今年以來,全球從鋼材木材到晶片狂吹「缺貨風」,也帶起「漲價潮」,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占關鍵位置的台灣,因此掌握了發言權。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7日受訪時公開喊出,「現在晶圓製造廠占上風,如果IC設計客戶毛利率超過我的,我一定漲價!」引發股民議論「炒股」題材。對於全球晶片荒,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樂觀表示,晶圓代工價格未來還會有一波調漲。(圖/報系資料庫)71歲的黃崇仁,原是「力晶科技」(力晶)董事長,10年前力晶下市後,他力拚東山再起重組為力積電,去年重新上櫃。在台灣半導體產業中,黃崇仁算是唯一經歷公司下市又上櫃的董事長,如今因晶片大缺貨,他宛如一尾活龍再度走路有風。「自去年底以來,晶圓代工價格已上漲30%至40%,預計至少還要再漲一波才合理,也一定會再度調漲。」黃崇仁直言,半導體產能未來只會愈來愈吃緊,「特別是在8吋及12吋成熟製程部分。」隨著汽車製造使用愈來愈多電子產品,對晶片的需求大增,因此在這波缺貨潮中,也連帶受到影響。(圖/張文玠攝)隨著汽車製造使用愈來愈多電子產品,對晶片的需求大增,因此在這波缺貨潮中,也連帶受到影響。(圖/王永泰攝)黃崇仁之所以敢說話大聲,有2個原因,一是全球晶圓代工產能仍有大缺口,二是力積電掌握了「保證庫存」的產能,且放膽擴充產能。一位法人指出,「力積電的晶圓出貨價格過去雖然低於聯電等一線代工廠,但缺貨造成產品價格上揚,兩者差距已縮小,而且帶動接下來幾季的毛利率走高。」力積電今年第1季營收達新台幣132.39億元,季增14%,擠下原本排名第6的「高塔半導體」,連帶使股價從年初每股50元到6月21日收盤67.3元。力積電今年第一季營收達新台幣132.39億元,擠下「高塔半導體」,連帶使股價從年初的50元,一路漲至6月21日收盤價67.3元。(圖/翻攝自鉅亨網)
黃鐵嘴搶晶圓財2/疫情助長半導體缺貨潮 力積電蓋新廠擴產線「捕」需求
這波半導體缺貨潮在疫情推波助瀾下,去年第4季正式引爆,除了電動車、5G等新產品需求,物聯網的興起,也加速了WFH(在家上班)、民生和育樂數位化需求。市調機構「國際數據資訊公司」(IDC)指出,去年原本僅PC面臨中央處理器短缺的問題,但今年以來,半導體成熟製程產能也供不應求,包含記憶體、面板、面板驅動IC、音頻管理IC、電源管理IC及功率半導體等均嚴重缺貨,使得車廠、組裝廠、代工廠無法出貨。今年是5G商轉的第二年,從基地台到手機換機潮,都帶動一波晶片需求。(圖/123RF)IDC還預測,零組件吃緊現象將至少持續到今年第3季,才可望逐步緩解,明年上半年逐步恢復平衡。業界則普遍看壞,預期至少要到第4季或明年初才有機會紓解,尤其晶圓代工廠新增產能最快要等到2022年下半年之後,才會陸續開出。台積電先進製程產能持續滿載,客戶預先下單還不見得保證出貨,也讓力積電成熟製程晶圓價格水漲船高。(圖/王永泰攝)力積電的主要代工業務包括顯示IC、電源管理IC及消費性IC等,都是現階段市場最缺貨的品項。除了現有的5座晶圓廠,3月25日更在苗栗縣銅鑼鄉舉行新廠動土典禮,鎖定25至55奈米成熟製程,並預計在2023年投產,年產能達10萬片。此外,6月15日還完成120億元現金增資案,要將現有兩座8吋廠及3座12吋廠持續增加產能,分別達10.5萬至11萬片規模;力積電成了唯一在成熟製程蓋新廠、擴充產能的業者。在力積電3月25日銅鑼新廠動土典禮上,黃崇仁(右2)向總統蔡英文(左2)等出席者大膽分析,晶圓產能缺口仍大。(總統府提供)
黃鐵嘴搶晶圓財3/擠身台灣第3大晶圓代工廠 黃崇仁頻說:「抱歉,沒有產能」
台灣3大晶圓廠中,台積電涵蓋成熟製程(出貨占比28%)及7奈米以下先進製程(出貨占比49%),聯電與力積電鎖定成熟製程,當全球晶圓代工廠以毛利較高的先進製程掛帥之際,力積電成了唯一在成熟製程蓋新廠、擴充產能的業者。黃崇仁透露,「我今年對客戶講最多的一句話大概就是『抱歉,沒有產能』,我過去從事半導體從來沒整天在跟客戶說抱歉的,現在每天都有客戶追著要產能。」在力積電3月25日銅鑼新廠動土典禮上,黃崇仁(右2)向總統蔡英文(左2)等出席者大膽分析,晶圓產能缺口仍大。(圖/總統府提供)「因為包括台積電、聯電等大廠不太可能回頭投資成熟製程。」「全球沒幾家晶圓廠在建新廠!每1年晶圓產能雖可增加個位數百分比,但需求持續增加,蓋一個廠要兩年半,中間缺口就出來了。」黃崇仁在新廠動土典禮當天,向出席的總統蔡英文及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大膽分析。「黃董(黃崇仁)敢擴廠是相當『勇敢』,也有可能打破晶片廠間的平衡默契。」一位半導體分析師表示,「這波漲價是因全球晶片市場需求強勁,晶片供給有限,才帶動晶圓代工價格。但若未來供需趨於平衡,價格便會逐漸回穩,這是各廠不願意擴廠的主因。」DRAM當年相當風光,甚至因為DRAM價格波動大,牽動個人電腦組裝價格。(圖/報系資料庫)黃崇仁的家世背景雄厚,外祖父是新北市淡水富商、板橋林家大掌櫃許丙。取得腦神經外科醫學博士後,黃崇仁原是個教書仔,38歲那年決定從商,創立「力捷電腦」,1994年切入晶圓代工業,成立了「力晶」,8年後搭上政府推動的「兩兆雙星」(DRAM、面板LCD)計畫,力晶與茂德科技、華亞科技並列為「DRAM三劍客」,千禧年代的台灣股民,幾乎都曾買過這3檔熱門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