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桿
」 BMW大改款Ford Tourneo Custom旅行家登台 入門價150萬有找提供6至9人座
福特六和今(23)日正式宣布推出全新世代Ford Tourneo Custom福特旅行家,提供Kombi Trend六座、Kombi Trend九座、Kombi Limited八座及Bus Titanium八座共4款車型編成,售價分別為149.8萬元、156.8萬元、164.8萬元及182.8萬元。採用全新底盤設計的新世代Ford Tourneo Custom福特旅行家,車身尺碼長5,450mm、寬2,032mm、高1,969mm,軸距3,500mm。受惠於車身長度、軸距提升,以及縮短前懸設計,為全新福特旅行家帶來更有彈性的座艙空間,同時下修的車身高度及離地高設定,不僅可應對台灣多數室內停車場的入口高度限制,更提高乘客及大型物件上下車的便利性。Ford Tourneo Custom福特旅行家忠實承繼歐系工藝與美學語彙,導入洗鍊且時尚的創新流線設計,一改商務廂型車傳統方正的既定身型。透過全新設計的LED頭燈組、鍍鉻飾條進氣格柵(Bus Titanium八座車型)、輪圈式樣、單/雙側滑門、對開式/上掀式尾門等設定,大幅增添視覺細膩度及風範品味。在內裝部分,Ford Tourneo Custom搭載全新8吋全彩液晶智慧多功能儀錶板,能夠掌握車輛各式常用資訊;中控台則以搭載SYNC®4娛樂通訊整合系統的13吋LCD全彩觸控螢幕為核心,整合車室按鈕與無線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智慧手機連結功能。同時,全新福特旅行家捨棄過往中央鞍座的傳統排檔桿設計,將排檔撥桿移至方向盤機柱後方,搭配全新導入的EPB按鍵式電子手煞車。Ford Tourneo Custom福特旅行家採用8吋全彩液晶智慧多功能儀錶板、13吋全彩觸控螢幕配置,搭配排檔撥桿以及EPB按鍵式電子手煞車。(圖/福特六和提供)此外,全新福特旅行家Kombi Limited八座車型進一步升級左右獨立雙域恆溫空調系統、Keyless車門啟閉系統;旗艦車款Bus Titanium八座更是追加三區恆溫空調、雙前座8向電動調整/4向電動腰靠、B&O環艙音響系統(15支揚聲器)、Qi手機無線充電等多項豪華配備。除豐富的科技配備外, Ford Tourneo Custom福特旅行家更延續過往的空間優勢,並賦予其更具彈性的運用機制,本次全新福特旅行家旗艦車款Bus Titanium八座車型導入全新無段式滑軌式座椅系統(內建同級唯一會議對座模式),駕駛及乘客可透過車內地板的滑軌輕鬆移動車內座椅,並透過翻摺及拆卸機制,輕鬆配置座艙空間。同時因應車型不同,提供對開式尾門/上掀式尾門兩種設定,搭配Kombi車型1,848至5,940L及Bus車型1,534至5,908L的行李廂容積。而在動力部分,全新世代Ford Tourneo Custom福特旅行家採用2.0L EcoBlue直列四缸渦輪增壓柴油引擎配置,並提供136ps/36.7kg-m、170ps/39.8kg-m兩種不同峰值輸出設定。受惠於全新SelectShiftTM 八速手自排變速箱配置,使柴油引擎低轉速高扭力的輸出動能。同時為呼應消費者不同用車需求,全新福特旅行家新增搭載動態行車模式切換系統,駕駛可依據道路情境及駕駛狀況,自由切換標準、節能、防滑、拖車/重載、運動(Kombi Limited八座車型以上限定)等不同模式,搭配後獨立懸吊系統,可在降低車輪傾角及輪距變化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車輛在轉向時的穩定性與舒適性。同時,Ford Tourneo Custom福特旅行家提供「安全不分等級」的高規格防護層級,全車系皆搭載完整主被動安全輔助科技,標配Ford Co-Pilot360TM Technology 全方位智駕領航科技,內建ACC S&G全速域定速巡航調節系統、TSR道路標誌識別輔助、PCA前向碰撞預警、AEB全速域輔助煞停(車輛、行人、自行車、十字路口)、CTA倒車來車警示、RBA倒車煞車輔助、倒車顯影輔助、BLIS視覺盲點偵測、LDW/LKA車道偏移警示及輔助、ESA閃避撞轉向輔助等配備,並自Kombi Trend六座車型即標配8具安全輔助氣囊(Kombi Limited八座車型以上升級9具安全輔助氣囊),同時旗艦車款Bus Titanium八座車型更追加360⁰環景影像行車輔助系統,皆讓駕駛與乘客在旅途中得以享受安全旅程。
新車試駕/Skoda旗艦休旅Kodiaq內外觀全進化 七人座銷售王者實力不容小覷
Skoda以「實惠價格」、「亮眼外型」、「豐富配備」以及「進口身份」4大優勢,不斷提高在台灣的能見度,同時引進眾多車款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口味,全新改款的SUV老大哥「棕熊」Kodiaq當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員。本刊有幸在發表前於台南搶先試駕1.5 TSI動力車型,端出入門版本讓媒體體驗,可見Skoda對這台旗艦休旅的信心。從外觀可以直接看到,Kodiaq採用新世代外型設計語言「Modern Solid」,車身不僅修長也更顯跑格,平滑車頂線條不但可以減少行進時的空氣阻力,也能強化行李廂的機能,維持著動感卻不失穩重的體態。車頭採用八角直柵水箱護罩並嵌入14組發光單體,形成晶鑽鍊燈組,強化照明的科技感;智慧複眼頭燈也升級到Matrix LED 2.0,不僅照射廣度增加50%,亮度也提升15%,在夜間行駛時,可依照路型、同向前車與對向來車調整光型。此外,左右前車門還配備LED迎賓照地光毯;車尾使用冰焰紋造型設計,而廠徽Skoda以霧鉻銀(UDC)消光視覺呈現。車頭智慧複眼頭燈升級到Matrix LED 2.0,照射廣度及亮度均增加。(圖/劉芯衣攝)車頭智慧複眼頭燈升級到Matrix LED 2.0,照射廣度及亮度均增加。(圖/劉芯衣攝)拉開車門就能看到酒棕內裝配色,還有天鵝絨灰飾板、X滾邊縫線皮飾,比起以往最簡單、基本的黑色來說,更顯質感也令人印象深刻。Kodiaq也具有雙手機高速無線充電(含通風、降溫功能)、前座中央捲簾式置物空間、纖維螢幕擦拭器、上下雙層手套箱、電動感應尾門,以及13支德國音響大廠Canton,都是日常通勤會用到的實用配備。Kodiaq的數位科技座艙採用均衡雙島式設計,具有10吋數位儀表、13吋中控螢幕。(圖/劉芯衣攝)同時,Kodiaq的數位科技座艙採用均衡雙島式設計,配有投影式平視顯示器(HUD)、10吋數位儀表、13吋中控螢幕、電子排檔撥桿,加上Smart Dials智慧旋鈕,可以旋轉調節空調和座椅溫度,也能按壓切換空調風量、風向和駕駛模式,在操作上很便利也很容易。Kodiaq中間採用Smart Dials智慧旋鈕,可以旋轉調節空調和座椅溫度。(圖/劉芯衣攝)車身尺碼4,697x1,882x1,681mm、軸距2,790mm,雖然比起前一代降低22mm也變瘦18mm,但是行李廂空間卻比起前一代增加70L,第三排傾倒有845L、後兩排傾倒更具有2,035L的收納空間,完全可以滿足乘員的置物需求。只是在乘坐空間上,由於是5+2的設計,因此第3排坐起來並不寬敞。行李廂空間比前一代增加70L,後兩排傾倒更有2,035L收納空間。(圖/劉芯衣攝)此次試駕的車型搭載1.5升TSI渦輪引擎,搭配第2代48V Mild-Hybrid輕油電系統,具有150hp/25.5kgm的最大輸出表現。雖然Kodiaq屬於5+2座休旅車,不過行駛高速道路時依然順暢;行經在台南熱鬧的街道上也能輕鬆駕馭,需要停車、倒車或是穿梭在巷弄內,也可以透過標配的Area View全車俯瞰顯影警示系統查看車輛周遭,降低開大車時視線死角所帶來的危險。此次引擎搭載1.5升TSI渦輪引擎,搭配第2代48V Mild-Hybrid輕油電系統。(圖/劉芯衣攝)Kodiaq是5+2座休旅車,不過開起來完全不笨重。(圖/劉芯衣攝)標配的Area View全車俯瞰顯影警示系統可以查看車輛周遭,可以看到開大車時視線死角範圍。(圖/劉芯衣攝)值得一提的是,Kodiaq首次配備「中央氣囊」,會在遭受側面碰撞時啟動,避免車內乘客身體互撞,但也因此取消駕駛座膝部氣囊的設置;同時,Front Assist前方輔助系統新增碰撞閃避輔助,AEB行駛中緊急煞車系統也針對後方行人新增自動煞車,開門警示輔助系統也新增偵測距離90m,並且強化眾多輔助系統,更拿下2024年Euro NCAP撞擊測試5顆星的優異表現。Kodiaq強化多項輔助系統,也拿下2024年Euro NCAP撞擊測試5顆星。(圖/劉芯衣攝)總歸來說,Kodiaq自2019年起已經連續5年拿下7人座旗艦SUV銷售冠軍,經過此次試駕更能感受到Kodiaq的魅力和Skoda挑戰蟬聯冠軍的決心,以5+2中大型休旅車來說,Kodiaq具有亮眼、不笨重的外型,內裝不只配色獨特、引人注目,更有許多豐富配備;動力部分也滿足日常通勤需求。要在今年拿下7人座旗艦SUV銷售冠軍,一點都不難。Kodiaq入門車型即標配左右前車門配有LED迎賓照地光毯。(圖/劉芯衣攝)此次,Skoda推出上市優惠價153.8萬元,比起上一代小漲3萬元,卻新增超過25萬元的配備,在激烈的休旅戰場中,Kodiaq依然是一台又香又大的好選擇。
新車試駕/擺脫「入門休旅就陽春」的印象 全新BMW X1讓你再次愛上
最近傳唱度相當高的一首歌曲〈烏梅子醬〉,雖然不少人認為聽起來很芭樂,但也因為琅琅上口的旋律、平易近人的歌詞,獲得眾多網紅翻唱,播放量更在短時間內衝上11.3億次。這首歌也讓我想到BMW,即使有著不少人抱怨的大鼻孔外型,卻也憑藉絕佳的操控性、輕鬆自在的駕馭樂趣,蟬聯2022年全球豪華品牌銷量冠軍。除了〈烏梅子醬〉的反饋讓人聯想到BMW外,整首歌透露的甜蜜氛圍,也適切地表達出本刊記者在試駕X1 sDrive20ixLine的感受,就是像談戀愛那樣舒適、喜歡、不想分開。不只記者有這樣的感受,X1自從去年10月展開預售,到今年2月底正式上市前,接單已超過1,500張。自去年10月展開預售至今年2月底正式上市前,除了iX1獲得過半的訂單,其他消費者也多以sDrive20 xLine為主。(圖/黃耀徵攝)喜歡一個人,在深入了解以前,我們多從對方的外表開始產生好感;而BMW X1sDrive20i xLine具有4,500×1,845×1,642mm、軸距2,692mm比以往更增長的車身尺碼,不但放大了車室空間,整體更散發出不凡的豪華大器,在初見面的那一刻,就深深抓住本刊記者的目光。新一代的X1水箱護罩面積加大,頭燈採用倒L型日行燈、並配備與X7相同的Heart Beat方向燈閃爍,雖然以前看到「鼻孔不斷放大」也會覺得在外型上有些突兀,不過這次卻覺得比例剛剛好,且多了份穩重感。即使水箱護罩面積加大,但是比例來說剛剛好。且頭燈採用倒L型日行燈,增加整體辨識度。(圖/黃耀徵攝)同時還具備平整化把手、跟iX1同款的19吋V輻式雙色輪圈,並配上Pirelli PZero性能胎,不過在行駛上還是以舒適為導向,並沒有過多的激情、運動。車尾部分採用3D尾燈造型,搭配特殊圖騰和燻黑塗裝,且全車標配與X1非常契合的xLine風格套件,在保桿飾條、水箱罩、後視鏡蓋、窗框及行李架均採用緞面霧銀風格,除了減少車頭厚重感以外,也為整車的設計多了層次以及休閒氛圍。搭配與iX1同款的19吋V輻式雙色輪圈,還有使用平整化把手。(圖/黃耀徵攝)中控布局則與2 Series Active Tourer相同,同樣整合10.25吋虛擬數位儀表、10.7吋中控多媒體觸控螢幕在懸浮式曲面螢幕內,搭配最新BMW iDrive8.0使用者介面,在顯示車輛資訊、專屬駕馭模式的調整上都非常快速,也能將導航置入數位儀表中。走進車內可以看到10.25吋虛擬數位儀表、10.7吋中控觸控螢幕。中控下方具有方便拿取、有固定夾且具有散熱功能的無線充電座。(圖/黃耀徵攝)值得一提的是,中控台下設置的無線充電座,比起其他品牌必須將手機躺著,這次採用直立式充電且具有散熱效果的設計,真的很方便、貼心、深得我心;雖然置物區因此只剩中央鞍座下方的開放式空間,但也已經算寬敞、夠用了。中央鞍座下方的開放式置物空間。(圖/黃耀徵攝)這次使用的雙前座跑車座椅,具有完整的支撐性和包覆性,搭配最新Seneatec透氣皮質,坐起來相當舒服;寬敞的後座空間也可以塞滿3個人,加上能提供540公升、同級距最大的後行李廂空間,不僅讓X1擺脫入門規格,更從性能取向的BMW品牌風格中又融入了一點「家」的感覺。後座空間寬敞、還有可靈活運用最大至1,600公升的後行李廂空間。(圖/黃耀徵攝)其他的便利科技包括可利用iPhone上鎖/解鎖的BMW手機數位鑰匙2.0、還有令開著同級距對手的本刊記者羨慕的無線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此外,這次試駕的X1 sDrive20i xLine更標配AR擴增實境導航功能、遠端3D監控、360度環景輔助攝影含碰撞錄影功能,以及抬頭顯示器。標配AR擴增實際導航,是sDrive20i xLine才有標配的功能。(圖/黃耀徵攝)〈烏梅子醬〉歌詞中提到,「是甜甜的愛情,來得這麼確定,因為你每個害羞的反應。」就像記者對於這台車喜歡得非常確定,因為X1從外形、內裝和配備的設定。不過當然還是有可以挑剔的地方,就是車機上的分類太多種,想改變車輛設定的時候,沒辦法很直覺地調整,要從很多選項中摸索,才能夠找到操作邏輯;很像談戀愛時要不斷猜測對方想法一樣,沒辦法一開始就知道要的是什麼。至於動力部分,這一代的X1 sDrive20i跟X1 sDrive18i均搭載1.5升三缸汽油渦輪引擎,最大可輸出156hp、24.5kgm,並導入全新第二代48V輕油電動力系統,搭配7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在48V輕油電輔助下,最大綜效輸出可來到170hp、28.5kgm,且平均油耗具有15.8km/L。X1 sDrive20i搭載1.5升三缸汽油渦輪引擎,並導入全新第二代48V輕油電動力系統。(圖/黃耀徵攝)平心而論,X1是部很好開的車,在一般模式時,動力支援平順但不猛暴;一但開啟Sport模式,充沛的動力立刻蜂擁而至,猶如一匹蓄勢以久的獵豹,瞬間向獵物撲去。當天試駕從台中前往南投的路上,不論行駛國道還是山路,都能輕鬆超車、爬坡,非常得心應手。此外,對坑洞、不平路面的吸收也快,不會讓乘客感到不適,配上優異的隔音設計,行駛表現還是有一定的水準。不論國道還是山路,依然能夠得心應手地超車和爬坡。(圖/黃耀徵攝)同時在安全配備上也大幅提升,新世代X1不僅導入最新的BMW Personal CoPilot智慧駕駛輔助科技,提供主動車距定速控制系統、主動車道維持輔助、盲點偵測系統、後方車流警示、自動停車與自動倒車輔助系統以及自動變換車道的功能。比起上一代X1,這一代導入最新BMW Personal CoPilot智慧駕駛輔助科技。(圖/黃耀徵攝)自動變換車道要在時速60km/h以上、同時開啟自動駕駛輔助方可使用,只要撥動方向燈撥桿,在後方無來車或有一定安全距離的情況下,系統會自動操作方向盤來變換車道。必須要說,自動換車道過程非常順暢、自然,同車攝影大哥好像根本沒發現不是我換的,只是在車多的情況下還是不方便使用。由於記者本身也是駕駛BMW X1 sDrive20i xLine同級距的車款,所以除了以記者身份外,同時也用消費者的視角在試駕。必須誠實地說,X1在大改款後,不論是空間、配備、科技都值得讚許;動力表現雖然有所調整,但是對日常使用還是綽綽有餘。而且光從外型來說,我認為這次的改款已經徹底擺脫X1「入門陽春」的休旅定位,〈烏梅子醬〉歌詞最後提到,「厚厚的甜蜜感,用幸福秤桿秤一些收藏。」就像是X1具有滿滿的高質感、科技感,是一台值得入手、列入購買清單的豪華休旅車,而且直上sDrive20i準沒錯。
全新BMW X1登台!搭載48V動力科技 純電版iX1同步引進
BMW X1至2021年已在全球銷售超過190萬輛,稱霸小型豪華SAV市場。今(2023)年,全新世代BMW X1外觀與座艙設計導入新世代設計語彙,並首次搭載第二代48V動力科技,BMW總代理汎德也在國內引進BMW X1 sDrive18i、X1 sDrive20i與純電iX1 xDrive30三種車型,售價分別為新台幣190萬、212萬及222萬元。 全新BMW X1搭載多項前衛科技配備,包含最新懸浮式曲面螢幕科技(10.25吋虛擬數位儀錶搭配10.7吋中控觸控螢幕),結合BMW iDrive 8.0使用者介面,同時植入BMW智慧語音助理2.0,能用更自然的語言邏輯進行溝通。還有包含手機無線充電裝置和BMW手機數位鑰匙2.0,車主只要將iPhone放在身上,車輛即可感應解鎖、上車後也能直接啟動車輛。全新BMW X1座艙內導入全新世代BMW iDrive 8.0使用者介面。(圖/BMW提供)在車內空間上,全新的懸浮式排檔座及撥桿式排檔,讓車室空間更簡約俐落;中央扶手下方的儲物空間加上更寬敞的五人舒適座艙與開闊頭部空間表現,增添了開闊的空間感。且BMW X1擁有同級最大後行李廂空間,在未傾倒狀況下為540L,最高能擴充至1,600L,並搭配電動尾門啟閉系統與尾門感應式啟閉功能。此外,全新BMW X1更配備跑車多功能真皮方向盤、Sensatec透氣皮質雙前座電動調整座椅含駕駛座記憶功能與豪華型雙區恆溫空調。X1 sDrive20i xLine以及iX1 xDrive30 xLine車型更搭載雙前座跑車座椅以及Fine-wood尤加利木紋飾板。在安全部分也透過評鑑機構Euro NCAP年度測試,榮獲5星評價。BMW X1包含全新世代BMW Personal CoPilot智慧駕駛輔助科技,不僅配備主動車距定速控制系統、主動車道維持輔助、盲點偵測系統、後方車流警示、倒車輔助攝影、自動停車與自動倒車輔助系統等功能;X1 sDrive20i xLine以及iX1 xDrive30 xLine車型標配車況抬頭顯示器、360度環景輔助攝影、車側防撞輔助、前方車流警示、主動車道維持輔助,還有超越同級唯一標配的全新AR擴增實境導航,可於中控觸控螢幕顯示前方實際路況畫面,並透過即時的圖像標示在接下來車輛即將轉往的實景圖上。至於動力方面,BMW X1 sDrive18i與X1 sDrive20i兩種車型皆搭載BMW TwinPower Turbo直列三缸汽油引擎與Steptronic七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前者擁有最高136匹馬力與23.4公斤米的最大動力輸出,0到100 km/h加速為9.2秒;BMW X1 sDrive20i則最高擁有156匹馬力與24.4公斤米最大動力輸出,0到100 km/h加速8.3秒。BMW X1 sDrive20i也首度導入全新第二代48V高效複合動力,因將啟動馬達發電機整合於變速箱之中,可於全油門急加速時作動eBoost提供額外19hp馬力輔助並降低渦輪遲滯,也創造出170匹的最大綜效馬力輸出表現,而當車輛行駛速度低於15km/h,鬆開油門便會關閉引擎轉為慣性滑行,有效降低油耗且大幅提升加速性。全新首款BMW iX1純電運動休旅正式開啟X家族純電世代,專屬BMW i專屬藍色飾條裝飾,鑲嵌於水箱護罩、進氣壩、側裙以及後保桿兩側,營造出電能的熱血風采,還採用19吋V輻式輪圈使以及標配全景式天窗;動力部分則採用全新第五代eDrive電能科技,搭配總容量66.5kWh的鋰電池模組,可創造出313匹的最大馬力輸出與50.4公斤米,0到100km/h加速僅5.6秒,最高續航里程可達440km。透過BMW i高速充電站,iX1 xDrive30只要充電10分鐘就能補充最高120km的續航里程。
全新大改款BMW 7系列登台 350張預接單電動車型佔4成
BMW總代理汎德今(21)日舉辦「全新世代7系列豪華旗艦發表」。導入735i Luxury、740i Luxury、740i Excellence、i7 xDrive60 Luxury與i7 xDrive60 Excellence共3款汽油版及2款電動車型,售價488萬起。全新世代BMW 7系列豪華旗艦 建議售價:BMW 735i Luxury:488萬元BMW 740i Luxury:595萬元BMW 740i Excellence:638萬元BMW i7 xDrive60 Luxury:655萬元BMW i7 xDrive60 Excellence:698萬元全新世代BMW 7系列全新分離式頭燈設計結合SWAROVSKI水晶鑲嵌頭燈與光型變化智慧LED頭燈,更具備擁有心跳節奏般律動的「HEARTBEAT」方向燈設計,搭配全新BMW飾光水箱護罩更讓全新世代7系列吸引眾人目光,更首度推出全新BMW Individual專屬雙色外觀,以車身肩線為分野提供最多8種搭配選擇。新一代BMW 7系列擁有5,391 mm的車長、1,950mm的車寬、結合承襲經典C柱Hofmeister Kink倒勾轉折,展現壯闊且力量感十足的車身輪廓;740i Luxury以上車型全面標配電動後擋窗簾及電動後側窗簾與Excellence頂級車型具備的全車舒適隔音玻璃。此外,全新迎賓自動車門除了能透過車內與車外的實體按鍵操作,還可以藉My BMW App、實體鑰匙、中控觸控螢幕、智慧語音助理或是煞車踏板來自動啟閉車門。具備高達8K畫質的31.3吋BMW懸浮式劇院螢幕、Sky Lounge全景式玻璃車頂與Bowers & Wilkins頂級音響系統。(圖/BMW提供)車內導入由12.3吋虛擬數位儀錶、14.9吋中控觸控螢幕所構成的懸浮式曲面螢幕,結合BMW iDrive 8.0使用者介面與整合座艙照明及控制介面的BMW環繞光幕,結合SWAROVSKI頂級水晶內裝套件(含iDrive控制旋鈕、車輛啟動鈕、音量控制鍵、全新排檔撥桿與座椅調整旋鈕)、BMW Individual Merino真皮材質、雙前座舒適型電動座椅含記憶通風加熱功能與Nappa真皮多功能方向盤。值得一提的是,後座結合首創獨步車壇擁有高達8K畫質的31.3吋BMW懸浮式劇院螢幕,與最多可選配至36具揚聲器的Bowers & Wilkins沉浸式4D頂級音響系統,可直接觸控劇院螢幕觀賞眾多線上影音串流平台。同時,更導入後座豪華總裁座椅,擁有一體式腿托設計、按摩功能、通風加熱與最高可達42.5度的後座椅背角度調整,搭配水晶切割設計的後座豪華中央扶手、豪華型四區恆溫空調以及可藉由動態燈光效果營造座艙動人氛圍的Sky Lounge全景式玻璃車頂,更貼近層峰消費者需求。BMW Individual Merino真皮材質結合傾斜角度最高可達42.5度的後座豪華總裁座椅與5.5吋後座專屬觸控螢幕。(圖/BMW提供)全新世代BMW 7系列具備360度環景輔助攝影、AR擴增實境導航、遠端車輛啟動、智慧語音助理2.0、BMW手機數位鑰匙2.0、無線智慧型手機整合系統與前後座手機無線充電裝置,最高規格的新世代BMW Personal CoPilot智慧駕駛輔助科技結合全面進化的自動倒車輔助系統、全新記憶路徑停車輔助系統與自動變換車道功能。動力部分則導入BMW TwinPower Turbo直列六缸汽油引擎,提供735i與740i兩款動力選擇,結合可額外增添18匹馬力並大幅提升舒適性與燃油效率的48V高效複合動力與Steptronic運動化八速手自排變速箱,735i具備272匹最大馬力與400牛頓米的最大扭力,0-100km/h加速僅需6.7秒;740i則可於5,200rpm時輸出381匹最大馬力、520牛頓米的最大扭力則於1,850rpm即可湧現,同時僅需5.4秒就能完成0-100km/h加速。全新BMW i7 xDrive60豪華純電旗艦採用全新第五代eDrive動力科技,搭載前後軸同步式雙馬達與總容量達105.7kWh的鋰電池組,擁有544匹最大馬力與745牛頓米的扭力輸出,加上專屬BMW純電動能音效與僅需4.7秒即可完成的0-100km/h加速表現;此外,BMW i7更擁有最高可達625km的續航里程表現,同時透過最高功率可達195kW的直流充電座,僅需6分鐘就能補充行駛100km距離所需電量,結合主動式動能回充系統。自10月公布預接單價以來,新世代7系列預接訂單已超過350張,且i7兩款車型佔4成。
國內車市/BMW X7頂級休旅雙車型上市 訂單破百、預計明年2月交車
BMW總代理汎德今(17)日正式發表全新BMW X7頂級旗艦休旅,導入X7 xDrive40i與全新X7 M60i xDrive兩款車型,建議售價為新台幣512萬元與698萬元,將於明年2月開始交車。X7換上分離式LED頭燈、飾光水箱護罩,搭配「HEARTBEAT」方向燈,加上科技懸浮式曲面螢幕、AR擴增實境導航功能與獨家的BMW手機數位鑰匙2.0,帶來更顯尊榮禮遇的用車生活。車內導入由12.3吋虛擬數位儀錶與14.9吋中控觸控螢幕所構成的懸浮式曲面螢幕與BMW iDrive 8.0使用者介面,結合車況抬頭顯示器、無線智慧型手機整合系統、手機無線充電裝置與領先豪華車界的BMW手機數位鑰匙2.0等等。導入12.3吋虛擬數位儀錶與14.9吋中控觸控螢幕所構成的一體式曲面螢幕。(圖/BMW提供)還有頂級水晶中控套件與撥桿設計排檔介面、全景式電動玻璃天窗、Bowers & Wilkins鑽石高傳真音響系統以及可讓第二排與第三排車室獨立調整座艙溫度的豪華型五區恆溫空調,偕同可前後調整達14.5cm的第二排座椅;同時,全新世代48V高效複合動力科技與Executive Pro主動調節懸吊系統,塑造出暢快駕馭樂趣與舒適乘坐感受。不僅如此,BMW X7 xDrive40i結合專屬Pure Excellence套件,在進氣壩鍍鉻飾條、緞面鋁質窗框、鋁質車頂架與專屬22吋V輻式輪圈的鋪陳之下,更為X7增添凜然高雅姿態;首度登場且承襲純正M血統的全新X7 M60i xDrive,更擁有專屬M空力套件、M字樣車側銘牌、黑色高光澤窗框、黑色高光澤車頂架與M V輻式22吋黑色輪圈,結合M雙肋型車外後視鏡,增添更多剽悍感受與熱血性能風格。BMW X7 xDrive40i搭載全新3.0升BMW TwinPower Turbo直列6汽缸汽油引擎,創造出381匹最大馬力與520牛頓米的最大扭力,結合全新48V高效複合動力科技與Steptronic運動化八速手自排變速箱,0-100km/h加速僅需5.8秒。(圖/BMW提供)在安全科技方面,X7搭載最高規格的BMW Personal CoPilot智慧駕駛輔助科技,除了搭載主動防撞輔助系統與行人偵測、主動車距定速控制系統、主動車道維持輔助、雍塞交通輔助、車側防撞輔助、路口車流防撞輔助、閃避轉向輔助、盲點偵測警示、車道偏離警示、前後方車流警示、後方防追撞警示、停車後方防撞輔助、駕駛注意力輔助、Active Protection主動安全防護系統、360度環景輔助攝影、360度環景碰撞錄影功能、離車警示與自動停車輔助系統等等,更採用全面升級的自動倒車輔助系統與BMW獨家且最多可記憶10組的記憶路徑停車輔助系統。動力則導入更強化的動力系統與科技,xDrive40i搭載3.0升BMW TwinPower Turbo直列6汽缸汽油引擎,創造出381匹最大馬力與520牛頓米的最大扭力,結合可額外增添12匹最大馬力與200牛頓米最大扭力的全新48V高效複合動力科技與Steptronic運動化八速手自排變速箱,0-100km/h加速僅需5.8秒就能完成。源自於M家族性能血統出身的全新BMW X7 M60i xDrive,更採用全新世代原廠代號為S68的4.4升BMW M TwinPower Turbo V型8汽缸汽油引擎,同時也是S68引擎首度登場,導入大量來自M的性能基因與賽道精神,可於5,500rpm時爆發530匹最大馬力,750牛頓米的最大扭力則於1,800rpm時即可湧現,結合可額外增添12匹馬力的全新48V高效複合動力科技、Steptronic運動化八速手自排變速箱與M運動化排氣系統,僅需4.7秒就能完成0-100km/h加速演出。
國內車市/ 全新BMW 2系列Coupé數位科技全面升級 萬聖節遠百信義A13前亮相
BMW 2系列Coupé雙門跑車於2014年首度現身,即掠奪全球眾人目光,全新2023年式BMW 2系列Coupé雙門跑車更於數位科技配備上全面升級,包含極具未來感的懸浮式曲面螢幕、以及全新世代BMW iDrive 8.0使用者互動介面,全新2023年式BMW 2系列Coupé總代理汎德導入 220i M Sport與M240i xDrive兩款車型,正式售價203萬元起,BMW總代理汎德規劃於10月29日(六)至30日(日)假台北遠百信義A13前方廣場展出全新2023年式BMW M240i xDrive,讓車迷朋友們可以一睹風采,同時現場將舉辦「BMW 地味萬聖現場」活動,邀請喜愛BMW車迷朋友前來體驗BMW萬聖節裝扮,凡打卡上傳與BMW 2系列Coupé合照即能獲得BMW萬聖限定小禮。 全新BMW 2系列Coupé雙門跑車承襲經典基因,援引全球首款量產渦輪增壓引擎車型1973 2002 Turbo設計靈魂,三角形與斜線幾何造型塑造新世代動感外觀,一體式雙腎型水箱護罩的經典直柵以獨特水波紋鱗片造型呈現,結合向經典致敬的光型變化智慧LED頭燈設計,處處展現率性運動魅力。車門採用無窗框設計與平整化車門把手道出前衛設計語彙,經典俐落的Hofmeister kink後窗造型延伸至緊緻的車尾線條,輔以新世代L型LED尾燈、M擾流尾翼與外擴輪弧設計勾勒出十足的肌肉感線條,將前衛與經典合而為一,此外,M240i xDrive更於車身各處細節強化專屬性能魅力,如M Performance專屬鈰灰色套件、19吋M雙輻式792M輪圈,突顯蓄勢待發的強悍性能氣息與視覺衝擊。(圖/汎德提供)全新2023年式BMW 2系列Coupé雙門跑車更完美升級座艙空間,頂尖科技配備由外而內完美交匯,搭載懸浮式曲面螢幕、BMW iDrive 8.0使用者互動介面,使駕駛能夠更直覺的操作畫面,視覺呈現精緻細膩且讓駕駛能更輕易的辨識行車等相關資訊,提升車主與車輛之間關係至全新層次。除了更人性化的操作介面,BMW也將語音溝通完美植入,於BMW iDrive 8.0使用者介面導入全新世代的BMW智慧語音助理2.0,車內成員不僅能為智慧語音助理命名、用更自然的語言邏輯來進行溝通,為駕駛打造個人化感官體驗。除了頂尖科技配備,全新世代2系列Coupé擁有更為細膩的座艙質感,透過精練的手法鋪陳全新撥桿式排檔設計,220i M Sport配備M空力套件、深藍色M煞車套件、M跑車化懸吊系統、M真皮多功能方向盤、Sensatec透氣皮質雙前座跑車座椅、雙前座電動調整含駕駛座記憶功能、深色鋁質格紋飾板、環艙氣氛燈組與豪華型三區恆溫空調。而M240i xDrive更追加xDrive智慧型可變四輪傳動系統、M跑車化電子懸吊系統、M運動化差速器、Vernasca真皮M雙前座跑車座椅、M環艙光影飾板及harman/kardon高傳真音響系統,強化BMW M Performance動感風采。 全新世代BMW 2系列Coupé雙門跑車展現同級絕無僅有的跑格率性,完美鳴奏BMW傲人熱情駕馭樂章,短捷的車身搭配較過去略增的軸距、更為低扁的車高與加寬的前後輪距,輔以懸吊系統輕量化設計、50:50完美絕佳車身配重以及提升12%的車身剛性,讓全新BMW 2系列Coupé雙門跑車隨時都能展現出色的彎道駕馭姿態。220i M Sport搭載BMW TwinPower Turbo直列四缸引擎與Steptronic運動化8速手自排變速箱,可輸出184匹最大馬力及300牛頓米最大扭力,0-100 km/h加速僅需7.5秒;源自於M家族的M240i xDrive則是詮釋了疾勁狂野與日常使用的極致平衡,搭載BMW引以為傲的3.0升M Performance TwinPower Turbo渦輪增壓直列六缸引擎,具備374匹最大馬力及500牛頓米最大扭力,伴隨熱情無比的排氣聲浪與傳輸效率絕佳的Steptronic運動化8速手自排變速箱,0-100 km/h加速更僅需4.3秒就能完成,結合令車迷驚豔無比的Sprint衝刺功能與xDrive智慧型可變四輪傳動,展現純粹的跑車靈魂,靈敏、精準的駕馭操控實力使對手望塵莫及。
新車試駕/唯一首款插電式混合休旅 MG HS PHEV接單破2,500台
MG重返國內市場後話題度不斷,首款作品HS除了引進1.5T汽油版外,更導入國內首款國產插電式油電混合車HS PHEV,目前兩款車型累計接單超過2,500台,繳出不錯的成績單。本刊繼1.5T汽油版後,也特別試駕售價118.9萬元的HS PHEV,看看兩款車的主要差異在哪裡?MG HS PHEV馭電版和HS 1.5T旗艦版最主要的差異就是動力系統,其他在尺寸、外觀、內裝、配備方面則大同小異。比較有趣的是,過去的油電車多給人較斯文的印象,但HS PHEV卻透過直瀑式水箱護罩、賽道之眼LED大燈,以及鍍鉻雙出尾管,更強化運動感。從車側和車尾能看出兩台車的差異,包含將輪圈從旗艦版的18吋升級為馭電版的19吋戰斧式鋁圈,且換上米其林PS4配胎,以及葉子板上的PHEV專屬銘牌、車尾的大型擾流尾翼等。車色上,PHEV版本也不像1.5T具有紅、黑色可選,僅有此次試駕的「電掣白」和「電幻灰」兩色,較為單調。從車側輪胎和葉子板可辨別1.5T和PHEV車型。(圖/黃耀徵攝)輪圈升級為19吋戰斧式鋁圈,並換上米其林配胎。(圖/黃耀徵攝)車室的鋪陳和油車相似,同樣標配12.3吋全數位儀表和10.1吋懸浮式觸控螢幕,重點在PHEV搭載9支BOSE劇院級環艙音響(含Richbass重低音揚聲器),以及可在中央扶手前方快速開關的空氣淨化器,相當方便。1.5T和PHEV車款車室空間大同小異。(圖/黃耀徵攝)8支BOSE音響分布在車內,Richbass重低音揚聲器在後車廂底板下方。(圖/黃耀徵攝)不僅如此,油車具有的舒適且便利的配備,像是手機無線充電、有線Apple CarPlay / Android Auto連接、雙前座電動座椅調整、全景天窗、防夾電動尾門等,也都完全拉到PHEV車款上。為更強化車款的辨識度,PHEV車款還有限定的冰峰白配色。目前僅提供有線Apple CarPlay / Android Auto功能,尚無法無線連接。(圖/黃耀徵攝)全景天窗可增加車室空間亮度。(圖/黃耀徵攝)在動力上,PHEV採用MEGA Tech 1.5T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引擎,搭配Hair-Pin高功率永磁同步馬達與鋰離子電池,可輸出291ps最大綜效馬力與49kgm最大綜效扭力。搭配的是10速智能電動變速箱,此變速箱原理是引擎連結6個固定齒比、馬達連結4個固定齒比,並藉由10個固定齒比互相搭配,電腦會自動切換至最佳檔位組合來傳遞動力,因此換檔快速不會有頓挫感,行駛很順暢。採用1.5T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引擎,搭配永磁同步馬達與鋰離子電池。(圖/黃耀徵攝)同時因為搭配16.6kWH電池,除了擁有72公里的純電續航里程以外,平均油耗表現更高達75.2km/l,只要透過排檔旁的EV鈕,就能輕易切換油電或純電行駛模式。排檔旁的EV鈕可切換油電或純電行駛模式,相當便利。(圖/黃耀徵攝)雖然HS PHEV比油車版重234kg,不過受惠於充沛的性能表現,試駕可以感受到起步和加速都非常得心應手,過彎的穩定度也超乎預期,並不會有太嚴重的側傾,行經山路爬坡時也能感受源源不絕的動力。加上本身優異的隔音工程,可有效阻絕高速風切聲和嘈雜聲,創造出寧靜的車室空間,試車時聽不到車外的聲音,只有連接Apple Carplay後從BOSE音響傳出的音樂聲。可惜的是,HS PHEV捨去Drive Mode功能、方向盤換檔撥片以及Super Sport按鈕,所以無法切換到運動模式,少了點操駕樂趣。受惠於充沛的性能表現,開起來相當順暢且得心應手。(圖/黃耀徵攝)不過HS PHEV在EV模式下,可以切換至Auto智慧充電模式,會主動在怠速時利用引擎回充電量,補充電能表現。充電規格是台灣最常見的J1772(美規),使用原廠附的隨車充電線(220V、12A),約6小時即可充電完成;若是家用充電樁(220V、16A)更只需要4.5小時。充電規格是台灣最常見的J1772(美規)。(圖/黃耀徵攝)PHEV車款在台灣多以豪華進口品牌為主,入門的Mitsubishi Outlander PHEV 和Toyota Prius PHEV也都是進口車,因此MG HS PHEV做為台灣首款國產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車,在市場上並沒有同級距的競爭對手。整體而言,72km的純電行駛里程可以滿足平日通勤以及基本需求,加上可油可電的特性,能滿足車主想要有電動車的寧靜感、又不用擔心里程焦慮,同時具有完善的Level 2智慧駕駛輔助系統,能在120萬以內購入符合「節能和性能」的插電式混合休旅車,其實是在進入電動車時代,值得嘗試也很超值的新選擇。將撥桿網駕駛方向撥動,即可開啟駕駛輔助系統。(圖/黃耀徵攝)規格表。(資料整理:劉芯衣)
Honda HR-V 高CP值日式跑旅2種版本都優質
若要在台灣市場中定義一輛高CP值的國產CUV你會選擇哪輛?相信各位榜單上一定會有今天的主角Honda HR-V,而身為Honda全球戰略車一員的HR-V,目前在全球已累積販售逼近400萬輛,國內車市對於HR-V的反應也都是相當熱絡,一上市就創造出銷售佳績,甚至要等個數月才有辦法交車,而此次大改款在國內市場推出了S+勁化版和Prestige尊榮版雙車型並採用單一汽油1.5升引擎動力販售,並參入了多種的科技配備僅以87.9萬與81.9萬兩種車型,叫人怎能不心動?未來感十足國產HR-V此次以雙車型推出,兩款皆有不同風格外觀,此次所試駕主車型為Prestige尊榮版,首先在水箱護罩上採用了與車身同色一體式水箱護罩,搭配兩旁AHB遠光燈自動切換全LED頭燈將未來感塑造出來。車側可看到標配啞光色17吋6輻式鋁圈,及後方類斜背設計更展現出強悍形象,而後車門把手整合在窗框之中使整體造型更加俐落,車尾那LED類貫穿尾燈更是將車頭的一體式概念延續, 此次行李廂尾門不僅標配Hand-Free感應式啟閉功能,當車鑰匙在身上,拿起物品前先按下行李廂門上右側開關,隨著按鍵上燈號亮起鑰匙感應離開車輛後,尾廂門即會自動關上,這也是Honda首次搭載的功能。採用與車身同色的水箱護罩配置,並且以橫條紋形式打造出未來科技感。(圖/趙世勳攝)兩旁LED頭燈不僅擁有AHB遠光燈自動切換功能,也將科技形象注入車頭眉宇之間。(圖/趙世勳攝)右側後照鏡下方的鏡頭正是近年Honda著名配備Lane Watch的攝像鏡頭。(圖/趙世勳攝)尾燈採用了類貫穿式的設計,也呼應了車頭的科技面貌。(圖/趙世勳攝)進入車艙後可看到Honda新世代家族化設計,以黑色為基底軟、硬塑料組成的內裝佈局,駕駛座前方採用了明確的指針式呈現,並搭配了4.2吋TFT彩色液晶儀表,在中央資訊幕能顯示行車電腦、駕駛輔助系統等資訊,而三幅式方向盤整合了Honda Sensing開關,並且在方向燈撥桿頂端還整合了Lane Watch盲點監視啟閉鈕,當按下後中控台螢幕會顯示車輛右後方畫面,如果打下右邊方向燈也會自行開啟Lane Watch畫面,如此一來在地狹人稠市區街頭也多了分安心感。(圖/趙世勳攝)而中控台則是使用了8吋觸控螢幕並整合全車設定,支援Apple CarPlay與Android Auto,螢幕下方為雙區恆溫空調面板,而雙前座側邊空調出風口採用了新型的L型擴散模式,可增加車室冷房效率,並有著更加多變的風向調整。採用了可連接Apple CarPlay與Android Auto的多媒體主機,使視聽娛樂更加多元。(圖/趙世勳攝)在排檔周邊整合了Econ節能模式切換鍵及HDC陡坡緩降開關以與EPB電子手煞車和Break Hold的開關。(圖/趙世勳攝)而Honda近年最吸睛的後座上折功能也同樣配備於HR-V之中。(圖/趙世勳攝)HondaSENSING各位車迷所希望配備於HR-V的Honda Sensing安全輔助功能,此次則是大放送的在雙車型上為標配,並且使用了最新設計的100度前方廣角攝影機搭配高速影像處理晶片,其中功能包含了LSF低速自動跟車的ACC主動式定速巡航、LKAS車道維持輔助、LCDN前車駛離提醒、含FCW前方碰撞警示的CMBS碰撞緩解煞車以及含LDW車道偏移警示的RDM道路偏移抑制等系統,而在CMBS碰撞緩解煞車系統上能能夠偵測到前方機車,或是針對左轉時的對向來車,甚至是橫越馬路的自行車及辨識夜間行人的功能。(圖/趙世勳攝)好耶!本田魂仍在HR-V目前僅提供單一動力,並且捨棄了以往1.8升選項,改採用1.5升直列四缸i-VTEC自然進氣汽油引擎,或許看到這許多車迷朋友會開始產生些疑問,對動力輸出上有些懷疑,然而此具引擎可輸出最大馬力119hp/6600rpm與最大扭力14.8kgm/4300rpm,或許在帳面數據上有些微弱,但搭配了G-Design Shift無段變速箱後可繳出17.0km/l平均油耗。並且該變速箱也為因應SUV的操駕邏輯,於低終傳比上將扭力更有效率的分配到驅動輪上, 至於大家所在意的操駕感受,本刊記者於實際上路後發現,底盤的回饋一如以往展現出本田的細緻感受,也因為HR-V為CUV的車格關係,在懸吊上以舒適取向為主,但也不會因此而剝奪了駕駛者的小熱血熱趣,在連續下坡路段,甚至是蜿蜒彎道中都不會出現不安心的大角度側傾感受,而長久以來Honda最自豪的山路指向性仍在HR-V上感受的到!換句話說在HR-V身上依舊有著車迷們所熱愛的本田靈魂。(圖/趙世勳攝)
樂齢新生活1/家有長輩必知「四包」 每月萬元補助減輕照護負擔
依國發會統計,台灣於2018年進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占總人口14%,加上2020年總人口數開始呈現負成長,全國長照需求人數約為85.5萬人,之後每年以3萬人增加,推估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65歲以上占總人口將達20%。家庭結構的改變,老人獨居或雙老同居的比例快速上升,即便有二代同住,一旦家中有人失能、失智,照料問題將拖垮家人經濟與帶來龐大精神壓力。有人用「成人紙尿褲的用量超過嬰兒尿布」來形容這波人口老化浪潮,政府從2017年起大力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以下簡稱長照2.0),超前部署應戰老化社會的到來。長照四包錢服務項目及補助原則。(圖/翻攝自衛福部網站)政府推動「四包錢四包服務」,凡家中有65歲以上獨居老人及衰弱老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者、50歲以上失智者,皆可透過手機或市話撥打1966長照服務專線或向各縣市長照管理中心提出申請補助,就連家庭照顧者也都列為補助對象,只不過這樣的福利政策,仍有不少民眾看得到吃不到,甚至不知道。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司副司長周道君表示,所謂「四包錢四包服務」第一類是「照顧及專業服務」,按長照失能等級每月可使用10,020元至36,180元額度,其中照顧服務是可由照顧服務員到宅,提供如洗澡、備餐、協助進食、陪同外出或就醫等生活照顧;專業服務則是由專業醫事人員對失能個案提供訓練指導,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第二類為「交通接送服務」,依當地交通情形,每月額度由1,680至2,400元。第三類「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每3年有4萬元額度,提供失能個案購買所需要的生活輔具(例如輪椅、氣墊床),或在家中裝置如扶手、撥桿式水龍頭等無障礙設施。第四類為「喘息服務」,其額度按失能程度分為每年32,340與48,510元2級,經由引進短時間替代照顧人力的方式,提供家庭照顧者可以暫時從照顧場域抽離,以達到紓緩照顧壓力的效果。照護服務員可陪同長輩外出、就醫,提供短暫照顧服務。(圖/樂陶居中和館提供)前雙連安養中心執行長、銀髮照護權威蔡芳文表示,政府將長照1.0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大温暖套案」延伸至2.0強調的「社區式照顧及居家式照顧」,從原本的8項增加到17項服務,包括納入失智症照顧服務、原住民族地區社區整合型服務、銜接出院準備服務,以及24小時住宿式照顧(短期托老所)…等。民眾只要撥打1966,照管中心即派專人到宅進行失能評估,依失能程度量身訂作照顧計畫,政府每年撥450億經費,目前全台共有33萬人申請長照服務。不過一位長照家庭朱小姐卻認為,有些長輩依賴性高,對於他人協助進食、沐浴或是短暫照顧皆有排斥性;另一位吳先生也表示,居家無障礙環境的改善需要變更家具或慣有動線,且需要自費,諮詢後意願不高,另外,長照交通接送服務常常叫不到車,不如自己叫計程車比較快,「補助不見得適用每個家庭情況,有時真的看得到,吃不到。」部份長照機構可代為申請政府長照補助。(圖/趙世勳攝)
全時尚潮旅
真實美不親身驗證很難心領神會,就像全新PEUGEOT 2008,傳承品牌210年法蘭西美學工藝而來,精彩演繹潮時尚休旅定義,看過試過,從此念念不忘。仿生動感 都會跑格PEUGEOT的美,不容質疑,而2008傳承純粹血統,以全新家族識別造車語彙融合概念車設計思維,刻畫鮮明的車頭線條、大型水箱罩格柵鑲崁PEUGEOT立體金屬獅徽、獠牙日行燈及獅爪印象頭燈組,突顯貓科動物般強悍氣勢,車側則以稜線勾勒緊湊體態,厚實車尾更帶來蓄勢待發蟄伏想像,連同全車多處越野套件妝點,於動於靜如蟄伏之獅,氣勢自是不怒而威。包含無線充電座、USB Type C、USB在內等滿滿充電機制,滿足科技控一切移動生活所需。i-Cockpit® 質感科技並俱全球首款設有方向盤的車是1889年的PEUGEOT TYPE 1,一個世紀後將人車介面發揮到淋漓盡致的仍是全新PEUGEOT 2008,以懸浮式抬頭顯示儀錶、小盤徑方向盤及直覺式全彩觸控螢幕共構的PEUGEOTi-Cockpit® 3D駕駛導向操作介面設計,打造出質感與科技氛圍座艙氛圍,全球首創裸視3D技術的QUARTZ 3D立體投影式抬頭顯示儀錶,同時兼顧美感與判讀便利性,再結合豐富資訊的7吋全彩觸控螢幕音響通資系統,通往未來,即是現在。此外,PEUGEOT 2008延伸的軸距、更寬敞後排空間、寬裕置物機能,自405公升至1,467公升行李廂彈性容積,日常生活裡沒什麼玩意兒無法裝得進去!加價選配的全景式電動玻璃車頂,讓原已不俗的後座空間更顯明亮開闊。輕盈體態 強勁動力PEUGEOT 2008蟬聯4屆國際引擎大賞的1.2升PureTech缸內直噴渦輪增壓汽油引擎,擁有155匹/240牛頓米豐沛輸出數據,協同EAT8智慧型8速手自排變速系統與F1換檔撥桿及電傳線控排檔桿設計,不僅加速飽滿強勁,成就每公升16公里平均油耗成績,加上CMP模組化平台俐落機敏的底盤與懸吊設定,彎道、直路皆能隨心所欲,若選配GRIP CONTROL®抓地力控制系統,滿足你上山下海四處遨遊的想望。以全新家族識別造車語彙融合概念車設計思維的PEUGEOT 2008,於動於靜彷彿伏獅般蓄勢待發。高剛性結構 先進駕駛輔助伺候包含無線充電座、USB Type C、USB在內等滿滿充電機制,滿足科技控一切移動生活所需。應用高強度複合鋼材結構的PEUGEOT2008,具備卓越車身剛性與撞擊吸收能力,符合最嚴苛的被動安全標準。至於正為顯學的ADAS先進駕駛輔助部分,PEUGEOT2008備有DAA駕駛注意力警示系統、FCW前方車距警示系統、HSA斜坡起步輔助系統、ISA智慧型速率調整、LKA車道維持系統與SLI速率掃描辨識系統作為應對,依車型亦有ACC主動式定速巡航系統附自動煞車及再啟動功能、EPB電動駐煞車及LPA車道保持系統、ABSM主動式盲點偵測警示系統、HBA智慧型遠近頭燈以及VisioPark後方多模式環景駐車輔助系統可供升級,加上完善主被動安全配備,讓每次出遊都能更加安全放心。
飆上路/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é 集性能美感於一身
2020年的Mercedes-Benz很不一樣,第二季先是端出入手價不到200萬元的GLB 5+2人運動休旅,打亂同級車市場,第三季緊接著推出3款長尾SUV的GLE Coupé,並囊括柴油及性能油電混合車款,完全燒到追求CP值及性能的SUV潛在客戶。與GLE相比,GLE Coupé最大的差別,在於車側B柱後的線條。Coupé的軸距稍短、車高略低,視覺上更有流線感,當然也會稍微犧牲行李廂及後座的上下空間。但原廠將車型做出鮮明的區別,讓消費者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座駕。扁平的車體加上大尺寸輪圈,大幅降低極速操駕時的風阻。(圖/趙世勳攝)首代GLE Coupé,由賓士首席設計官戈登瓦格納(Gorden Wagener)負責操刀。(圖/翻攝自網路)此次台灣賓士引進三款GLE Coupé,本刊記者試駕的是AMG GLE 53 4MATIC+,全車搭載近90萬元的實用配備,無論舒適度、視覺感受及駕駛體驗,都更上一層樓。車身肌理 流暢迷人AMG GLE 53 4MATIC+ Coupé的水箱罩,採用只出現在AMG車系的直瀑式設計,視覺更顯霸氣,也能降低風阻,並提供引擎足夠的進風;水箱罩下方的保桿格柵及空力套件,同樣是根據空氣力學而設計,以大幅降低風阻。頭燈組標配的是雙鉤型LED智慧頭燈,雙鉤的LED日行燈條,在行駛時增添不少銳利感。不過此次的試駕車,選配了GLE 63S的多光束智慧型LED,在天候惡劣時仍有相當清楚的照明。畢竟不是主打越野運動,因此輪拱並未採用防刮材質,而是以和車色相同的飾板呈現。與輪拱同高的前後車門,以內凹設計呈現肌肉感,車門手把上方的摺線,則是由前葉子板延伸至C柱,大幅增加車側的美感。去年Mercedes-AMG GLE Coupé在法蘭克福車展登場時,就吸引不少目光。(圖/IAA提供)迷人翹臀搭配雙側四出尾管,倒車鏡頭則隱藏在三芒星廠徽下方,巧妙地將美感與性能融為一體。(圖/趙世勳攝)但最吸睛的,還是車尾的翹臀。由於車頂從B柱就一路延伸至車尾,因此導流板的設計可以增加橫向線條,以點綴車尾,加上雙環式的尾燈組、撞色後保桿及AMG雙側四出尾管,讓人看了就知道,這是一輛美麗的性能野獸。車室質感 極盡奢華進入車室最先看到的,是黑紅撞色麂皮Nappa跑車座椅,在劇烈操駕時,能將駕駛牢牢地抓在座位上。車室內大量採用色彩鮮明的皮革及消光金屬材質,搭上選配的碳纖維飾板,鎖定的是重視質感的高端買家。雖然標配的AMG平底Nappa真皮方向盤,已相當有質感,但選配以DINAMICA麂皮包覆,更加提升抓握的舒適感。方向盤的左側按鍵,可調整駕駛輔助等相關設定,右側則是多媒體相關按鍵;方向盤的八點鐘位置,又增加了兩處撥桿,能調整聲浪或懸吊等設定;五點鐘處的旋鈕則可以切換駕駛模式,是相當直覺式的設計。進入車室後最吸睛的,就是搭配Nappa真皮黑紅雙色皮革的跑車座椅。(圖/趙世勳攝)雙12.3吋的整合儀表板,搭配AMG平底方向盤相當合拍,在方向盤的8點鐘及5點鐘位置,還有相當便捷的按鍵。(圖/趙世勳攝)中控搭載的是新世代整合儀表板,採用12.3吋雙螢幕,其中駕駛座前的螢幕除了顯示時速及轉速,任何智慧輔助駕駛的資訊,都能呈現在其中,甚至可以檢視轉彎時的G力值(移動時承受力道的單位)。至於車機則是MBUX多媒體系統,同樣有Mercedesme connect互聯網路,以及基本的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等功能,導航、駕駛模式和車內氛圍燈等設定,都可透過螢幕調整。雖然原廠揚聲器已表現不俗,但試駕車選配了Burmester揚聲器,不僅高低音分明,更支援降噪功能,高速行駛時也能沉浸在音樂中。在車機下方的鞍座,滑開飾板後,就能看到配置了角度相當漂亮的無線充電座及兩個TYPE-C連接埠。再往下檢視,就是相當人性化的觸控板以及各式快捷鍵。動力表現 穩重舒適由於是Coupé車型,後座的上下空間免不了較為侷促,不過坐進176公分高的乘客後,頭頂空間其實相當充裕,膝蓋和前座也有兩個拳頭的距離。由於選配THERMOTRONIC豪華型多區恆溫空調,後座乘客可以自行調整溫度,連B柱也多了出風口。雖是Coupé車型,但一七六公分高的男性坐進後座,頭部及腿部空間仍相當充裕。(圖/趙世勳攝)由於軸距和車身夠長,後行李廂的空間多達655公升。(圖/趙世勳攝)行李廂的空間雖不比休旅車型寬敞,但因為車身夠長,仍有655公升的容量。將後座倒平,容量更提升到1790公升,一家四口來趟三天兩夜的行程,行李也能輕鬆負載。本刊記者這回試駕AMGGLE 53 4MATIC+ Coupé,從台北市直奔西濱快速道路,在市區難免走走停停,但即使車重達2300公斤,起步仍相當輕快。雖然維持3.0升直六汽油引擎,但因搭載48V EQ Boost輕油電動力,加上採用電子渦輪增壓及AMG Speedshift TCT 九速手自排變速箱,所以從低速到高速的換檔間,依然毫無頓挫感。行駛至彎道時,會微微感受到選配的主動車身穩定系統作動,車身側傾及G力沒有預期中的感受,緊急剎車時也不會明顯感到車身劇烈前後晃動,可見Mercedes-AMG在這部分,確實下足了功夫。AMG GLE 53 4MATIC+ Coupé內建多種駕駛模式,即使在海灘上行駛也不怕會刁車。(圖/趙世勳攝)3.0的直六引擎採用電子渦輪增壓,加上48V輕油電馬達,讓2300公斤的車體開起來依舊輕盈。(圖/趙世勳攝)4MATIC與4MATIC+大不同4MATIC在賓士各式車系都能看到,大致分為Mercedes-Benz及Mercedes-AMG兩個系列。第四代普通版的4MATIC,在行駛間可以將前後輪動力輸出調整為前45、後55,AMG的4MATIC,可調整為前31、後69,使車輛動力更偏向後驅。至於4MATIC+,則是Mercedes-AMG的最新設計,可針對駕駛模式智慧分配四輪動力,甚至可讓前後輪動力的分配比例,達到前0、後100,直接變身為後驅性能車。.豪華進口跑旅比一比(圖/各車廠提供)
飆上路/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é 集性能美感於一身
2020年的Mercedes-Benz很不一樣,第二季先是端出入手價不到200萬元的GLB 5+2人運動休旅,打亂同級車市場,第三季緊接著推出3款長尾SUV的GLE Coupé,並囊括柴油及性能油電混合車款,完全燒到追求CP值及性能的SUV潛在客戶。與GLE相比,GLE Coupé最大的差別,在於車側B柱後的線條。Coupé的軸距稍短、車高略低,視覺上更有流線感,當然也會稍微犧牲行李廂及後座的上下空間。但原廠將車型做出鮮明的區別,讓消費者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座駕。扁平的車體加上大尺寸輪圈,大幅降低極速操駕時的風阻。(圖/趙世勳攝)首代GLE Coupé,由賓士首席設計官戈登瓦格納(Gorden Wagener)負責操刀。(圖/翻攝自網路)此次台灣賓士引進三款GLE Coupé,本刊記者試駕的是AMG GLE 53 4MATIC+,全車搭載近90萬元的實用配備,無論舒適度、視覺感受及駕駛體驗,都更上一層樓。車身肌理 流暢迷人AMG GLE 53 4MATIC+ Coupé的水箱罩,採用只出現在AMG車系的直瀑式設計,視覺更顯霸氣,也能降低風阻,並提供引擎足夠的進風;水箱罩下方的保桿格柵及空力套件,同樣是根據空氣力學而設計,以大幅降低風阻。頭燈組標配的是雙鉤型LED智慧頭燈,雙鉤的LED日行燈條,在行駛時增添不少銳利感。不過此次的試駕車,選配了GLE 63S的多光束智慧型LED,在天候惡劣時仍有相當清楚的照明。畢竟不是主打越野運動,因此輪拱並未採用防刮材質,而是以和車色相同的飾板呈現。與輪拱同高的前後車門,以內凹設計呈現肌肉感,車門手把上方的摺線,則是由前葉子板延伸至C柱,大幅增加車側的美感。去年Mercedes-AMG GLE Coupé在法蘭克福車展登場時,就吸引不少目光。(圖/IAA提供)迷人翹臀搭配雙側四出尾管,倒車鏡頭則隱藏在三芒星廠徽下方,巧妙地將美感與性能融為一體。(圖/趙世勳攝)但最吸睛的,還是車尾的翹臀。由於車頂從B柱就一路延伸至車尾,因此導流板的設計可以增加橫向線條,以點綴車尾,加上雙環式的尾燈組、撞色後保桿及AMG雙側四出尾管,讓人看了就知道,這是一輛美麗的性能野獸。車室質感 極盡奢華進入車室最先看到的,是黑紅撞色麂皮Nappa跑車座椅,在劇烈操駕時,能將駕駛牢牢地抓在座位上。車室內大量採用色彩鮮明的皮革及消光金屬材質,搭上選配的碳纖維飾板,鎖定的是重視質感的高端買家。雖然標配的AMG平底Nappa真皮方向盤,已相當有質感,但選配以DINAMICA麂皮包覆,更加提升抓握的舒適感。方向盤的左側按鍵,可調整駕駛輔助等相關設定,右側則是多媒體相關按鍵;方向盤的八點鐘位置,又增加了兩處撥桿,能調整聲浪或懸吊等設定;五點鐘處的旋鈕則可以切換駕駛模式,是相當直覺式的設計。進入車室後最吸睛的,就是搭配Nappa真皮黑紅雙色皮革的跑車座椅。(圖/趙世勳攝)雙12.3吋的整合儀表板,搭配AMG平底方向盤相當合拍,在方向盤的8點鐘及5點鐘位置,還有相當便捷的按鍵。(圖/趙世勳攝)中控搭載的是新世代整合儀表板,採用12.3吋雙螢幕,其中駕駛座前的螢幕除了顯示時速及轉速,任何智慧輔助駕駛的資訊,都能呈現在其中,甚至可以檢視轉彎時的G力值(移動時承受力道的單位)。至於車機則是MBUX多媒體系統,同樣有Mercedesme connect互聯網路,以及基本的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等功能,導航、駕駛模式和車內氛圍燈等設定,都可透過螢幕調整。雖然原廠揚聲器已表現不俗,但試駕車選配了Burmester揚聲器,不僅高低音分明,更支援降噪功能,高速行駛時也能沉浸在音樂中。在車機下方的鞍座,滑開飾板後,就能看到配置了角度相當漂亮的無線充電座及兩個TYPE-C連接埠。再往下檢視,就是相當人性化的觸控板以及各式快捷鍵。動力表現 穩重舒適由於是Coupé車型,後座的上下空間免不了較為侷促,不過坐進176公分高的乘客後,頭頂空間其實相當充裕,膝蓋和前座也有兩個拳頭的距離。由於選配THERMOTRONIC豪華型多區恆溫空調,後座乘客可以自行調整溫度,連B柱也多了出風口。雖是Coupé車型,但一七六公分高的男性坐進後座,頭部及腿部空間仍相當充裕。(圖/趙世勳攝)由於軸距和車身夠長,後行李廂的空間多達655公升。(圖/趙世勳攝)行李廂的空間雖不比休旅車型寬敞,但因為車身夠長,仍有655公升的容量。將後座倒平,容量更提升到1790公升,一家四口來趟三天兩夜的行程,行李也能輕鬆負載。本刊記者這回試駕AMGGLE 53 4MATIC+ Coupé,從台北市直奔西濱快速道路,在市區難免走走停停,但即使車重達2300公斤,起步仍相當輕快。雖然維持3.0升直六汽油引擎,但因搭載48V EQ Boost輕油電動力,加上採用電子渦輪增壓及AMG Speedshift TCT 九速手自排變速箱,所以從低速到高速的換檔間,依然毫無頓挫感。行駛至彎道時,會微微感受到選配的主動車身穩定系統作動,車身側傾及G力沒有預期中的感受,緊急剎車時也不會明顯感到車身劇烈前後晃動,可見Mercedes-AMG在這部分,確實下足了功夫。AMG GLE 53 4MATIC+ Coupé內建多種駕駛模式,即使在海灘上行駛也不怕會刁車。(圖/趙世勳攝)3.0的直六引擎採用電子渦輪增壓,加上48V輕油電馬達,讓2300公斤的車體開起來依舊輕盈。(圖/趙世勳攝)4MATIC與4MATIC+大不同4MATIC在賓士各式車系都能看到,大致分為Mercedes-Benz及Mercedes-AMG兩個系列。第四代普通版的4MATIC,在行駛間可以將前後輪動力輸出調整為前45、後55,AMG的4MATIC,可調整為前31、後69,使車輛動力更偏向後驅。至於4MATIC+,則是Mercedes-AMG的最新設計,可針對駕駛模式智慧分配四輪動力,甚至可讓前後輪動力的分配比例,達到前0、後100,直接變身為後驅性能車。.豪華進口跑旅比一比(圖/各車廠提供)
外型酷炫還不夠 電競滑鼠極速來襲
新冠肺炎疫情刺激宅商機,連帶讓電競市場業績強強滾,連3千元起跳的電競滑鼠也增加50%銷量。電競滑鼠與一般滑鼠相比,除了外型特殊(如搭載RGB燈效)外,遊戲玩家在意的低延遲(Low latency)、高反應速率(High response rate)、DPI(Dots Per Inch,每英吋點數,滑鼠靈敏度)、IPS(Inch Per Second,追蹤滑鼠動作的速度單位)、側邊巨集快捷鍵,以及內部增加法碼配重等,也是讓電競滑鼠「昂貴」的原因。本刊挑出羅技(logitech)、雷蛇(RAZER)及華碩(ASUS)的ROG等3大熱銷款進行解密。遊戲《絕地求生》在全球掀起「遊戲大逃殺」熱潮,該遊戲在電腦效能、螢幕、滑鼠、鍵盤配置要求相當高。(圖/翻攝遊戲畫面)華碩 ROG Chakram 延長點擊壽命華碩在二○○六年進入電競市場,並以「ROG」(Republic of Gamers)為品牌,「無懼之眼」作為Logo,因商品價格偏高,「無懼之眼」又被玩家戲稱為「敗家之眼」。「ROG Chakram」為旗下最熱門的電競滑鼠,曾獲得二○二○德國IF設計、紅點設計大獎等獎項。ROG Chakram有無線2.4GHz、藍牙以及有線USB等三種連線方式,並在滑鼠前端、滾輪以及鼠背設有RGB燈效;鼠背的「無懼之眼」銘牌,還能客製化喜歡的圖案。華碩 ROG Chakram側邊除了有2個巨集鍵,另外還設計類比搖桿,提供玩家更多元的遊戲方式。(圖/黃耀徵攝)按鍵部分,有常規的左右鍵與滾輪並不稀奇,大多數的滑鼠左右鍵底下都直接將「微動開關」焊入,無法更換以延長滑鼠的點擊壽命,「有些玩家不喜歡原本微動開關的觸感,而ROG Chakram最特別之處,就是可以自行更換左右鍵的微動開關。」華碩ROG技術公關River說道。而滑鼠左側,提供二個快捷鍵及類比搖桿,能讓玩家有更多元的操作方式;底部設有二個按鍵以及一個撥桿,能夠進行無線配對、連線方式以及DPI調整,解析度支援100~16,000 DPI,光學感應器為400 IPS、反應速率為1,000 Hz。打開鼠背的半透明蓋板(左),可取出連結器(右下);裡頭的「無懼之眼」銘牌(左上),也可客製化喜愛的圖案。(圖/黃耀徵攝)雷蛇 Viper Ultimate 左撇子也能用起源於新加坡並在美國發揚光大的電競大廠「雷蛇」,原本只銷售電競周邊,到現在已推出自家的電競筆電、電競手機,跨足電子錢包及外科口罩。目前雷蛇最熱賣的電競滑鼠「Viper Ultimate」,為市面上最輕的無線電競滑鼠,也是多次獲得電競遊戲《CS:GO》(絕對武力:全球攻勢)世界冠軍的巴西電競選手Taco的愛用產品。Viper Ultimate的連線方式,採用無線2.4GHz及有線USB二種模式,外觀上並無太多燈效點綴,僅在鼠背上有著雷蛇的Logo;滑鼠左右側分別配置二個按鍵,因是左右對稱的設計,即使是左撇子也能夠使用。Viper Ultimate推出黑色、粉色、白色等款式,重量僅74公克,長時間使用下,能大幅降低手腕負擔。(圖/黃耀徵攝)滑鼠解析度支援100~20,000 DPI,光源感應器則是650 IPS;另外配有磁吸式的無線充電器,雖然內部還有鋰電池,重量卻只有七十四公克。雷蛇的技術人員Patrick指出,「Viper Ultimate的微動開關採用光觸發的方式,不僅大幅延長點擊壽命,在點擊按鍵後反應速度僅0.2ms,相比傳統微動開關速度提升至少三倍,可以說是FPS(First-personshooter,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的首選電競滑鼠。」實際使用三支電競滑鼠後,本刊記者認為,各家在規格差異並不大,質感、觸感上也各分千秋,因此滑鼠的大小及握感等主觀的感覺,才是選購重點。重量僅74公克的雷蛇Viper Ultimate,長時間使用下,能大幅降低手腕負擔。(圖/黃耀徵攝)羅技 G502 LIGHTSPEED 無線技術升級常被各國民眾認為是「本國公司」的羅技,實際上起源於瑞士。早期因電腦周邊產品的性價比相當高,品牌價值深植人心。目前羅技有多達三十四款電競滑鼠在市面上銷售,囊括初階玩家至電競選手。曾獲《英雄聯盟》冠軍的韓國電競選手「Facker」,正是外觀簡約「Pro Wireless」電競滑鼠的愛用者;但說到熱賣款,可就要提到連紅七年、在該公司史上賣出最多電競滑鼠的「G502」系列,這次介紹無線、有線兩用款「G502 LIGHTSPEED」。G502 LIGHTSPEED 的連線方式有「LIGHTSPEED」(高效能無線技術)、有線USB兩種。「獨家的LIGHTSPEED技術,可以保證產品間的無線頻率不會互相干擾。」羅技電競館負責人、遊戲品類經理Alan說道。羅技G502 LIGHTSPEED的高效能無線技術,可以解決延遲、穩定和連線問題,增加遊戲體驗。(圖/黃耀徵攝)外觀上可見鼠背僅有「G」字的Logo,以及斜邊按鍵搭載RGB燈效,看起來相當簡約;在按鍵上,左右鍵以及巨集鍵共有十一個;滾輪的左撥與右撥也可設置巨集快捷鍵,下方配置能夠調整滾輪摩擦力的按鍵;而左鍵及滑鼠單側邊各有兩個按鍵,可透過內建程式調整快捷鍵。拆開G502 LIGHTSPEED 底部,還可以利用原廠提供的四個二公克,以及二個四公克法碼,替滑鼠「增重」,增加自身手感;規格上,滑鼠解析度支援100~16,000 DPI,光源感應器為400+IPS。拆開滑鼠底部,除了配置連接器,並附上4個2公克、2個4公克的法碼,供玩家自由配置重量。(圖/黃耀徵攝)華碩ROG近年來不斷針對電競周邊產品進行研發,在台灣已經有不少「無懼之眼」的粉絲。(圖/黃耀徵攝)屢次在《CS:GO》世界比賽中獲獎的巴西電競選手Taco,他也是電競滑鼠「雷蛇」 Viper Ultimate的愛好者。(圖/翻攝自網路)
笨賊潛交警隊偷車!「一個舉動」釀巨響…車主驚醒:你不會開車?
大陸山東省青島一名老伯因經濟狀況不佳,竟動起歪腦筋打算「偷車換錢」,但一出手便注定失敗!因為他竟然是鎖定了當地交警隊的停車場不說,趁著深夜偷偷潛入行竊時,這名老伯「一個舉動」讓車輛發出驚天巨響,驚動了交警隊內的值班警察前來查看,老伯當場被逮個正著。(圖/翻攝自時間視頻)根據《時間視頻》報導,老伯因為手頭缺錢,又看到庭院內停著很多輛私人轎車所以才會萌生偷車的想法,並不知道是交警隊的辦公處,他看上了一輛深色轎車後,很快地就展開了行動,他順利潛入交警隊庭院,悄悄地溜進車內發動車輛,但老伯並沒有將手煞車放下,就開始使勁狂踩油門,輪胎因此磨出巨大聲響,警察馬上被驚醒,連忙衝出來看發生什麼事。(圖/翻攝自時間視頻)最誇張的是,老伯根本不會開車,連對車輛的基本操作也不熟悉,他竟將方向盤旁的雨刷撥桿硬生生扯斷,讓車主簡直傻眼到爆,隨後將人抓回警局訊問,老伯表示自己想要改變人生,才會打算偷車變賣,「回收也好、賣了也好,想換點錢」,沒想到卻因此害慘了自己。
【最大的MINI 2】經典圓潤設計 主被動安全不妥協
Countryman的車室從第一代開始就是圓到極致,從儀表板、車機、冷氣孔、車頂燈到車門把,都充滿圓形的元素,一坐進去便能立刻知道是輛MINI。本次試駕的Countryman Deluxe豪華野營版,內裝更大量採用鋼琴黑塑料,增添許多穩重氣息。由於豪華野營版增加了近二十萬元的配備,質感自然比一般版本高檔許多,包括真皮內裝、跑車真皮方向盤,以及內建原廠中文導航且支援Apple CarPlay的六‧五吋中控螢幕。整體來說,Countryman的中控螢幕操作起來相當直覺,美中不足的是螢幕稍嫌小了點,不過受限於MINI的經典設計,這部分只能妥協。受限於MINI的設計,中控觸控螢幕只有6.5吋。(圖/馬景平攝)中控台下除了冷氣調整旋鈕,還包括引擎啟動、i-STOP、行車模式調整及車身穩定系統,並一貫地將開關設計成如同飛機駕駛艙的撥桿,以及防止誤撥的半橢圓形裝飾。雖然MINI尚未全車系標配ACC主動煞停系統,但中控台內能設定碰撞預警,當時速超過六十公里,電腦會自動偵測前車距離,若車距太近,便會啟動煞車系統加強力道;時速低於六十公里時,也會偵測行人輔助煞車。Countryman的車室還是維持MINI的經典設計,看得到的地方都是圓的。(圖/馬景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