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奇萊雅族
」太挺了Bar!KIRIN Bar BEER與原住民族合作推出全新六款「Bar原民傳智設計罐」!
台灣麒麟深耕台灣多年,秉持著希望能回饋台灣這塊土地的初衷,2022年再次以罐身結合雅美(達悟)族、阿美族梧繞部落、鄒族、太魯閣族、邵族及撒奇萊雅族註冊「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專用權」(以下簡稱傳智權)的部落傳統圖紋做設計,即日起推出全新六款「Bar原民傳智設計罐」於全台販售,持續與原民會一起推廣傳智權議題。台灣麒麟啤酒與大家一起分享全新6款「Bar原民傳智設計罐」將於全台各大通路開始販售(圖/台灣麒麟啤酒提供)12月20日於台北市NUZONE展演空間2樓舉辦授權簽約上市記者會,由台灣麒麟董事長上田隆史先生與此次合作的雅美(達悟)族、阿美族梧繞部落、鄒族、太魯閣族、邵族及撒奇萊雅族部落代表,進行傳智權的簽約儀式,亮相全新的「Bar原民傳智設計罐」。記者會現場除了有六項傳智權授權儀式、精彩的設計罐亮相儀式及傳智權合作的內容介紹外,也邀請了「原林藝術舞集」以原民樂舞創作出部落歡慶的氛圍,用原住民族的活力熱情揭開記者會的序幕。此外,也安排進行戴上「阿美族情人袋」的橋段,象徵Bar BEER和原住民族朋友們的深厚情誼。麒麟董事長上田隆史分享其對於台灣原民文化CSV理念(圖/台灣麒麟啤酒提供)此次推出的六款「Bar原民傳智設計罐」,罐身上的原住民族傳統圖紋分別是運用「阿美族梧繞部落伐木樂舞及男子服飾配件」、「鄒族男女傳統服飾」、「太魯閣族男女傳統服飾」和「邵族邵織紋」、「撒奇萊雅族文化袋」、「雅美族傳統圖騰船眼」做設計,同樣透過取得部落同意並支付授權金供部落發展使用,並於罐身上標記傳智權官方LOGO,台灣麒麟希望藉由此次合作能讓社會大眾更加認識傳智權,進而提升對於原住民族文化保護的意識。阿美族梧繞部落、鄒族、雅美(達悟)族、邵族、太魯閣族及撒奇萊雅族族人共同到現場歡慶「Bar原民傳智設計罐」正式上市(圖/台灣麒麟啤酒提供)「Bar原民傳智設計罐」於全台販售中,消費者購買後掃描罐身QR code進入活動網站,於網站上登錄拉環序號即可享有一次拉霸機會,有機會抽中BarBEER原民限量好禮及來去部落住一晚旅遊體驗券。此次Bar BEER與撒奇萊雅族設計師「吳秀梅」、阿美族設計師「黃敬家」、雅美族設計師「張世凱」及太魯閣族設計師「廖曉蓉」相繼推出聯名好禮,藉由和原住民族文創工作者合作,推動部落產業發展。從2020年開始至今,已經進行到第三年,台灣麒麟陸續透過和不同原住民族合作推出「Bar原民傳智設計罐」,除了希望能普及化傳智權的申請意願外,也期許能透過品牌行銷資源推廣原住民族文化,讓原住民族的多元文化能夠被社會大眾所重視。台灣麒麟與鄒族傳智代表人簽約,授權傳統圖騰於Bar BEER罐身(圖/台灣麒麟啤酒提供)台灣麒麟啤酒將於12月27日(二)於信義誠品對外展出的2020、2021及2022 三年的CSV成果,集結了全台灣11族 13個部落的巨大傳智設計罐,展覽為期長達七日,快跟Bar原民傳智設計罐一起歡樂迎新年。>>太挺原民了Bar活動網站 https://www.kirin.com.tw/barbeer/tingyuanminbar/content/
噶瑪蘭重返榮耀之夜 傳藝中心世代之聲年度壓軸演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自2017年起開始策辦「世代之聲-臺灣族群音樂紀實」系列音樂會,演出主題多元,包括原住民樂舞、客家傳統音樂、福佬歌謠等,每年皆呈現數場演出將臺灣不同族群的音樂風貌介紹給愛樂民眾。10月22日由台灣噶瑪蘭族語言文化推動發展協會和民族音樂學者明立國帶來《噶瑪蘭重返榮耀之夜》音樂會,向民眾重新述說屬於噶瑪蘭族的故事。噶瑪蘭族原居於宜蘭,根據清嘉慶18年較為清楚的社名紀錄,共有36大社。後因大批漢人移民的進入,使得族人的生活和耕作的土地遭受衝擊與銳減,噶瑪蘭族人被迫往南遷移至花東地區的阿美族與撒奇萊雅族群的傳統領域當中。1987年,噶瑪蘭族因為受邀參加由臺灣省立博物館主辦的「豐濱之夜」演出,及其後各類的展演、參訪與交流活動,正式開啟了噶瑪蘭族的復名之路。噶瑪蘭族將演出傳藝中心世代之聲系列音樂會,呈現噶瑪蘭文化發展與變遷的歷程與反思(圖/國立傳藝中心提供)2002年,族群獲得復名之後,族人依然持續為復興噶瑪蘭的文化努力不懈,透過不斷教學、傳習與展演,將噶瑪蘭族的文化落實於學校教育與部落生活當中。本次在傳藝中心「世代之聲」系列中的演出,將以前導紀錄短片開場,為本場演出做歷史背景的說明,此次的展演,也將呈現噶瑪蘭文化發展與變遷的歷程與反思。在噶瑪蘭神話傳說中,歌舞儀式有起死回生的魔力,本次音樂會《噶瑪蘭重返榮耀之夜》,將由花蓮縣豐濱鄉新社部落、立德部落噶瑪蘭族的族人攜手合作,以祭儀的時節、族群發展的時空脈絡為主軸,串起其中的樂舞儀式,以及噶瑪蘭族的遷移發展歷史,藉由回顧歷史和規劃演出的全新編排,盼能以古鑑今,展望未來的文化復振之路。傳藝中心期望透過世代之聲系列演出,可以在籌劃過程中凝聚族群內部跨世代的認同,同時也讓前來觀賞的觀眾從音樂、祭儀,及傳統文化的面向認識族群的歷史記憶。詳細資訊請上傳藝中心臺灣音樂館官網查詢https://www.ncfta.gov.tw/cultureevent_31_3524.html
黃子佼《多腦河》巧遇32年舊識 掀《TV新秀爭霸戰》回憶殺
黃子佼主持人間衛視《創藝多腦河》,日前訪問泰雅族音樂策劃王秀娟與其阿美族音樂製作人老公貓哥,暢聊製作全台第一張六大族群融合的《洄海嵐山》專輯,14個月的籌備過程,蒐集原住民在地六大族群6首創作4首古謠,將東岸的山海帶到聽眾耳中。王秀娟當年參加《TV新秀爭霸戰》認識黃子佼。(圖/創藝多腦河提供)黃子佼問及籌備專輯最大挑戰,王秀娟透露,要將六大族群結合製作出一張合輯很困難,因為族語的組合不管在字數與音調上必須要做多次的修改,甚至調整唱法,配合速度感的編曲,讓歌曲聽起來如臨台9、11線遼闊的山海景色那樣壯闊。王秀娟補充,籌備過程差點被誤認是詐騙集團,「因為大家對我們夫妻非常陌生,一度以為我們是詐騙集團要胡搞瞎搞,所以一開始的意願都不高,到最後我是請了在地的音樂文化工作者阿廖(廖涵偉)以及花蓮縣原民處的協助才能順利把這六位歌手協助錄製這張專輯」。談及專輯名稱《洄海嵐山》由來,貓哥解釋,「洄海」遇見溪水奔注與海浪衝擊呈迴旋狀的樣子,而「嵐山」是有霧氣的山群,就是坐擁花東縱谷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東臨太平洋黑潮的滋養,孕育阿美族、太魯閣族、布農族、賽德克族、噶瑪蘭族及撒奇萊雅族等六大族群文化的花蓮。有趣的是,王秀娟與黃子佼竟是舊識,王秀娟曾參與《TV新秀爭霸戰》節目比賽,兩人已結緣32年。貓哥兒時就很有音感,只要看到家裡如水桶、鐵鍋、木頭等物品,就會拿起來敲敲打打,笑說:「所以在小時候常常被媽媽追著打。」在國中時期,因哥哥買了一把電吉他,從那時候就開始對音樂著迷到現在。此外,王秀娟夫妻倆曾蝸居在貨櫃屋改造而成的錄音室錄音,王秀娟形容剛開始回到花蓮那段時間幾乎沒有收入,為了生活賣起便當,在差一點要斷炊的同時,友人提起原民會有一個針對年輕族人回鄉發展的「百萬精實創業」計劃案,在獲得100萬元的創業金與6個月的「補助創新研發」後,他們回到部落設立亞妶多媒體有限公司,並歷經14個月籌備推出《洄海嵐山》合輯,並由花蓮縣政府出版。人間衛視《創藝多腦河》每周一至三晚間九點播出。
黃子佼驚豔原住民天籟 若沒入圍金曲「退出演藝圈2天」
黃子佼為了由花蓮縣政府發行、融合賽德克族、太魯閣族、阿美族、布農族、噶瑪蘭族及撒奇萊雅族六位實力派創作歌手的專輯《洄海嵐山》,今一早六點趕赴花蓮參加九點半的記者會。聽完六位原住民歌手合唱專輯同名主打<洄海嵐山>,黃子佼稱讚是天籟,還表示高手千萬不要只是在民間:「明年直接去金曲獎!不要埋沒好聲音,要更大的舞台,我做過金曲獎幾次評審,這張專輯如果明年沒有入圍金曲獎,我就退出演藝圈兩天!」逗得全場大笑。談到專程赴花蓮參加記者會,他表示今年學會更加珍惜身邊人事物,「今年的變動太多,海外粉絲都不知何時會再相見,婚禮沒辦成,沒想到她的外公與友人小鬼陸續離世,明年也無法出席了,種種感觸讓我覺得要更珍惜身邊的有緣人,也需要更多正能量音樂的陪伴。也因此這次在花蓮縣政府呼喚下,二話不說就決定出發,珍惜被需要的感覺!」這一趟光坐火車來回就費時四小時,他乾脆留下來半天勘景,常帶老婆孟耿如全台趴趴走「一起去佼遊」的黃子佼有感於花蓮好山好水好風景,決定下次要帶老婆來趟花蓮深度旅行,他笑說:「以前哈日,把東京大阪玩很熟,反而台灣各縣市很不熟,最近全台跑透透的心得是,何必捨近求遠,花蓮比東京近很多耶!我是哈台族!」值得一提的是,距離上一張專輯已經隔了兩年的黃子佼,這次接觸了《洄海嵐山》這張專輯後,讓他對於音樂有新啟發,問他接下來有無籌備音樂作品的計畫?他透露說:「年底會有一首單曲,跟一個熱愛音樂的網紅一起作詞作曲,當個專業音樂創作人!但聽完他們的歌聲,真的覺得我要再努力練唱了啦!」黃子佼受花蓮縣長徐榛蔚之邀,以嘉賓身分站台,除了與縣長共同啟動唱盤為專輯上架發行造勢外,他也忍不住客串起主持人,訪問縣長如何發掘這群原住民音樂人,還拉著縣長學唱專輯中的曲調。這張花蓮縣政府與亞妶多媒體有限公司合作出版發行的《洄海嵐山》創作專輯,共收錄六位原住民實力派歌手,包括拉卡·巫茂(賽德克族)、伊祭.達道(太魯閣族)、騰莫言、基鬧 Tenmoy Cinaw(阿美族)、張小芳Savi Istasipal(布農族)、龐志豪(噶瑪蘭族)、耕莘.撒耘(撒奇萊雅族)的歌曲,不但有歌謠、古調,甚至融合電音元素,黃子佼表示:「這張專輯聽完有種身心遼闊、通體舒暢的感覺,可以從歌曲中聽出原住民的生長環境、日常節慶甚至山海情懷,一閉上眼睛,彷彿神遊花蓮!最讓我驚喜的是音樂風格宜古宜今,充滿生命力、專業度滿分,明年金曲獎必須入圍得獎!」
142年前勇抗清兵 撒奇萊雅「火神祭」重現當年滅族血戰
撒奇萊雅族紀念142年前與清軍血戰悲歌,昨晚在花蓮市撒奇萊雅族祭祀廣場,由五色使者引燃火把,重現達固湖灣事件中,部落族人與清兵交戰、烽火連天的場景,祭典最後場景火燒祭屋,紀念帶領族人奮戰遭戮的大頭目古穆德巴吉克夫妻,象徵著部落「因火而亡、火裡而生」。火神祭典於昨日落時分開始,由達固部灣部落前頭目高金山擔任主祭,部落主祭則由達固部灣部落頭目林金擔任,另外撒固兒部落前頭目黃德勇等人擔任監祭,馬立雲部落族語老師宋得及撒固兒部落徐從等人則擔任五色使者。縣長徐榛蔚、市長魏嘉賢、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受邀為撒奇萊雅族的祖靈倒了66杯酒,見證這場屬於撒奇萊雅族的重要祭儀。包括復興、水璉、國慶、國福、馬立雲等屬於撒奇萊雅族人的部落,噶瑪蘭族的立德、新社等部落也出席,會中並做出由馬立雲部落承接明年火神祭祭典。。花蓮市是撒奇萊雅族早期最大的聚居地,這個族群世居奇萊平原,因為142年前達固湖灣事件而慘遭滅族之禍,倖存的族人隱遁至阿美族,直到2007年才正名成功。由於清兵為剿滅撒奇萊雅族,以火攻陷部落刺竹圍籬,不僅燒燬了達固湖灣部落,也將撒奇萊雅族燒進歷史洪流之中。祭典模擬142年前發生在花蓮的達固湖灣事件,清兵與部落族人交戰、烽火連天的場景,部落青年參與模擬當年戰役,以刺槍、火箭、火矛及彈弓,象徵性地與清軍交戰。儀式依照序曲、迎曲、祭曲、火曲、終曲五道程序、六次燃火、六次祝福、八部舞蹈、十次祭禮及九十九個步驟依序進行。包括紅、白、綠、黑、藍五色使者為祭眾祈福,主辦這次祭典的花蓮縣達部固灣部落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梁淑琴說,紅色使者開啟靈魂之眼,迎接火神,傳承智慧;白色使者代表火神光照,點燃火把,完成祖先交付的薪傳,為族人點燃光明的未來;綠色使者刺竹除穢,去除舊有的厄運和晦氣;黑色使者炭黑隱身,讓惡靈、厄運無法近身;藍色使者甘露止渴,以酒水解除長久以來族人心靈與智慧的鳩渴。而在祭典的最後,主祭及全體祭禮人員共同火燒祭屋,將火神古穆德巴吉克及火神的太太伊婕卡娜娋一起火葬,這是祭典中最重要也是最壯觀的曲段,火燒祭屋象徵著部落因火而亡、火裡而生。夷將·拔路兒說,撒奇萊雅族正名後,亟思恢復過去傳統文化,在各種公開活動中,透過教育訓練、說明會、推廣及展售,教育族人重新認識自己的族群,族群之間也互相交流之外,「火神祭」更是撒奇萊雅族最重要的祭典。
噶瑪蘭族群委員不是噶瑪蘭!原民會爆「血統」問題 委員黯然請辭
原住民族委員會日前公布花蓮縣豐濱鄉青年陳科睿擔任噶瑪蘭族群委員,因陳原登記為阿美族,引發在地噶瑪蘭族人質疑與反彈,要求撤換。陳科睿9日深夜突然在臉書上針對「噶瑪蘭族群委員不是噶瑪蘭」風波,宣布決定辭去族群委員一職,希望能停止政治打壓與捏造謠言,對此,曾反對陳的部落代表潘禎祥則低調不回應。自原民會發布族群委員人事以來,儘管原民會本月2日至豐濱鄉召開原住民族事務說明會時,強調陳科睿血統、資格條件與遴聘程序均族群委員符合規定,但新社部落噶瑪蘭族人則認為陳是阿美族、撒奇萊雅混血,從小不在噶瑪蘭部落長大,也沒參與過族群任何祭典,甚至不了解族語文化,現雖登記為噶瑪蘭族,仍不被族人認同,要求原民會撤換。陳科睿9日深夜在臉書上表示,「噶瑪蘭族群委員不是噶瑪蘭」等不堪言論,使他感受到殘酷人格謀殺,加上家人與朋友遭受波及。陳疑似無法再承受其壓力,沈澱許久後,宣布決定辭去噶瑪蘭族群委員一職,盼可以停止政治打壓與捏造謠言。對於族別認同疑慮,陳也解釋,父親其實是噶瑪蘭人,但過世前來不及註記族別,母親原先登記為阿美族人,撒奇萊雅族正名後,才改登記為撒奇萊雅族;母親再婚後,顧慮繼父感受,所以沒有讓他回復為噶瑪蘭族別。陳也在這幾年回部落推動公共事務,開始追溯自己族譜,並多次試探母親反應,最後在家人支持下,今年2月完成族別登記。陳科睿首度回應此風波僅說「謝謝大家的關心,該說的都在臉書上詳述」,原民會則表示會尊重陳的決定,新任委員人選會再研議討論;對此,潘禎祥希望原民會能遴聘「清楚了解部落文化、族語,且經部落族人認同」的委員人選。
縱情花蓮山水 旅行正夯
山海壯闊的花蓮,從太魯閣所在的秀林往南,沿著海岸到豐濱靜浦,循著縱谷至卓溪、富里,各自爭豔的原住民族風情與文化特色,帶給人們全新的旅行元素,體驗多元的豐美容顏。南北全長137.5公里的花蓮,原住民族包括太魯閣族、阿美族、賽德克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與布農族,源於身處環境與族群歷史與生活屬性,各有各的特色,多年的尋根、深耕,以及行政部門的協助,讓部落更具自信、更有活力,從蘇花公路南端進入花蓮,無論傍著太平洋岸,或穿梭在縱谷平原山區,「花蓮部落遊」,越來越為旅人所鍾愛。太魯閣族 編織音樂俱佳 蘇花公路往南穿過崇德隧道後,通常都會讓人鬆了一口氣,歡喜地進入處處宜人的花蓮。以往多半扮演開車者中繼休憩站的崇德,太魯閣族人開設的「達基力部落屋」,以在地新鮮食材料理的風味餐,讓人專程停駐享受。過了太魯閣大橋,新城、秀林、景美也不再是匆匆奔馳而過的台9線而已,人們可以拐進新城看看連美惠以太魯閣織紋創作的Yuli Taki時尚提包。往南左轉進入秀林鄉公所不遠處的那都蘭工作室,跟著胡秀蘭與兒子胡俊傑學習編織,帶著自己的作品,滿足地繼續旅程。過了三棧,景美村內的加灣部落有著傳統的祖屋、鳥居仍在的加灣神社,沿著清澈的水圳回到部落,親手做個手工皂、品嚐野菜料理。續往南沿「花9鄉道」來到佳民村的葛都桑音樂工作室,文面、蓄髮、著傳統服裝的彼得洛,打獵、製作樂器,過著太魯閣式的生活,旅人可透過學做獵首笛、口簧琴,以及彼得洛的音樂、述說,認識該族群的種種樣貌。山刀樹皮都成 精湛工藝去過沙婆石當溯溪嗎?秀林鄉水源村非常靠近花蓮市,村內的采晴媽媽擅長織布、植物染、拼布創作,兒子則做皮雕,旅人可到「Mwaray da美織工作室」跟著學習體驗地機織布。東邊隔壁的國福社區,撒奇萊雅族的撒固兒部落,走一趟瀑布聽聽加禮宛事件的故事,踏行佐倉步道眺望花蓮市區全景,火神祭典、彩繪陀螺則可進一步認識撒奇萊雅的傳奇色彩。回到市區,朝鯉魚潭方向前進,提到銅門就會讓人連結到太魯閣族的山刀,當地除了許有祥、許保祿父子,鍾明智的「鄉野鐵店」也有悠久歷史傳承,女婿趙泓碩承襲制刀技術,皮雕搭小刀成獨特紀念品,與妻子鍾曉娟一起闢出新出路。繞到鯉魚潭南側,池南部落的阿美族人,以構樹樹皮製衣的傳統技法,創作出衣飾、提包、燈具等工藝品,旅人可親手體驗製作,樹屋餐廳的在地食材美食,也已頗具知名度。來到縱谷的中段,光復糖廠東邊的太巴塱部落,阿美族文化重要發揚地,積極推廣各項傳統工藝、歌謠吟唱,並復育種植紅糯米、咖啡、製作風味餐,呈現一股活力新氣象。盡顯縱谷中段 農作滋味 富源國家森林區邊的馬遠部落,黑色為底的服飾顯示他們是花蓮境內唯一的丹社群布農,秉持著「分享」過生活,傳統杵音、八部合音描述著族群遷徙的故事,山裡有像電影龍貓居住的巨樹群,流水清澈的溪谷瀑布,環境迷人。沿著193縣道往南,知名的鶴岡文旦產區,屋拉力部落的阿美族人從柚子開花滿園香的季節開始,便有一連串製作柚子醬、柚餅的產業體驗活動;瑞穗泛舟中心南邊的春日織羅部落,葛鬱金、金多耳筍、織羅米是三大農產,聽過「葛鬱金」嗎?到部落的「禮辦供處」瞧瞧吧。過了瑞穗的舞鶴地區,阿美族加納納部落的黃正宏、陳玉英,以友善農法經營合作農場,從日據時期便引入的咖啡也再度復興,綠生米等農產都在假日咖啡館重現生命力。保存傳統 落實里山精神 舞鶴往南在三民轉入深山,卓溪鄉山里部落是越過能高山而來的賽德克聚落,部落的老人家還能從事編織,樂於分享農耕、狩獵、工藝的種種,11月的苧麻節維繫著織布的傳統。玉里南邊、東竹之前,台9線東側的富里鄉達蘭埠部落從六十石山遷徙而來,青年們為了保持舊部落的樣貌,過著沒有電、點油燈的生活,來到部落,可盡覽金針花風光,「黑暗部落」反而藉完好生態讓產業發光。「花75鄉道」連接玉里與富里,是條沒有台9縣車流的清幽道路,其間的古風是個布農族部落,卓楓國小的石板傳統屋展現傳統生活氛圍,竹製的風鈴成了熱門的文創商品,卡路里步道不僅可健身,更可眺望縱谷成片稻田美景。欣賞山谷梯田的稻浪,富東公路上的吉拉米代部落(豐南社區)絕對值得專程前往,北邊聚落吉哈拉艾因著水圳、梯田、次生林、池塘等被登錄為文化景觀區,同時保存著客家風情的吉拉米代也是台灣少數實踐「里山」精神的聚落。海岸部落藝術 能量驚人 從花蓮市區往東海岸線上的部落,應該是最為人所熟悉的,其中水璉部落,那片礫石海灘,去過絕對跟看到海邊的水牛一樣,絕對不會忘。年輕人回鄉又帶給部落新的活力,獵人學校讓阿美的山林智慧充分表現,也帶來越來越多的遊客。磯崎的海水浴場和南邊登頂眺望的海景,同樣讓人難忘,撒奇萊雅、阿美、噶瑪蘭、布農,甚至客家,讓這個聚落的文化相互輝映,烤飛魚、野菜海產都很有味道。因為「香蕉絲工藝」,噶瑪蘭族的新社部落已經不再陌生,在更高一點的山上的復興部落則是個無菸酒、檳榔的阿美族部落,適合慢慢走逛、看山看海。秀姑巒溪出海口一帶的幾個部落也是早富名氣。奇美位於秀姑巒溪北側山間的瑞港公路上,被喻為阿美族「活的博物館」,嚴謹的年齡階層文化、各時期的祭典,部落推出的水上思路文化泛舟活動,也與其他商業泛舟更帶有文化的內涵。沿海的部落,事實上從石梯坪開始就很有看頭,電影「太陽的孩子」、面海水梯田復耕、升火工作室;往南到港口部落的項鍊海岸藝術之路「藝術pakongko」,尋找觀賞每一件創作,就能逛上部落一整天。跨過秀姑巒溪,每天看著奚卜蘭島的靜浦部落,乘坐竹筏、學習撒八卦網、看看海灘上的浪花蟹、品嚐主廚陳耀忠採自「大海冰箱」的料理,在在宜人。(花蓮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