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
」 台積電全村挺一人1/輝達AI革命引焦慮 半導體巨頭罕見齊聚台北大談矽光子
「那就是輝達呀!如果不是他們的AI晶片需求,台積電根本不需要去研究『矽光子』,這個完全不是他們的專業。」產業專家不諱言地告訴CTWANT記者,台積電去年提及研究「矽光子」,今年罕見攜手日月光,在9月3日宣布成立矽光子產業聯盟,號召30家廠商一起制定矽光子封裝產業標準,合作面對這項大挑戰。2022年底ChatGPT崛起而引爆的生成式AI,以及因應而生的大量GPU晶片需求後,對整體半導體的架構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是為因應「全村的希望」、AI晶片龍頭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的需求。9月11日的高盛技術會上,黃仁勳講了兩個「難以置信」,一是客戶對最新一代Blackwell晶片的需求難以置信地旺,二是台積電在這領域裡的「敏捷性和響應需求能力,令人難以置信」。然而這場AI掀起史無前例的機會與焦慮,不但讓台灣最強的業者總動員,還引發全球科技廠的集體焦慮。9月初,全球半導體巨擘齊聚台北南港展覽館的SEMICON Taiwan國際半導體展,各國媒體蜂擁而至、彭博社還設攤直播,就連昔日「王不見王」的台積電與三星這兩家國家級護國神山,也破天荒坐在一起談未來。CTWANT記者三天觀察發現,包括歐洲、美國及韓國等各國最頂尖的廠商來台結盟綁樁,演講中不像以往大幅吹捧產品,反而把握機會在半導體產業盛會上敞開自家遇上的瓶頸與困難。邁威爾Marvell公司首席技術官Noam Mizrahi認為,光學是唯一可連結技術,去符合AI算力傳輸需求。(圖/陳曼儂攝)「輝達的GPU和所耗費的電力真的很貴,要確保頻寬、電力、延遲沒問題,不然錢就白花了。」邁威爾Marvell公司首席技術官Noam Mizrahi在半導體論壇上表示,目前用GPU做AI運算,有57%時間在等資料交換,對時間和金錢都是一大損失,「光學是唯一可以連結技術,去符合這麼大規模需求,以及解決頻寬延遲等問題,不同數據中心的串聯,也要靠光纖才能辦到。」「現在GPU和AI加速器是用電連結,若要變成光傳輸,要有不同調變方式、要縮小產品、不同的頻寬密度,才能減少耗能、達到率與成本問題,但這技術沒這麼容易,可能要等兩代之後,才會摸索出對的方向,進入光學無所不在的世界。」Noam Mizrahi提到矽光子技術的困難,是當前最大的挑戰。微軟全球副總裁 Rani Borkar在論壇說,「我從事這產業30年,第一次看到所有業者都在辯論未來,因為AI是半導體的文藝復興!」就算是龍頭微軟,他們也面臨三大瓶頸,第一是硬體系統沒有趕上AI模型需求,「前端需要的運算,每兩年成長十倍,這速度是摩爾定律的五倍,目前的基礎建置與產品都無法達到他的需求,整個領域面臨平台的重新設計,需要整個產業動起來,包括晶片、封裝、記憶體、基礎建設、冷卻方案、網路、電力等,才能推動AI所需的數據流動。」微軟全球副總裁 Rani Borkar提到目前AI面臨三大瓶頸,需要全產業鏈的新變革。(圖/翻攝自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臉書)第二個瓶頸就是高耗能,Rani Borkar說,AI導致全球電力會在2020年到2026年成長一倍,運算和冷卻方式都要變革;第三瓶頸就是產能展望,「我們看到AI高速成長,要買更多晶片、高效記憶體、更多加速器,說來容易,做起來一點都不輕鬆,打造工廠是重大投資,三四年前就要決定,但預測需求非常困難。」「現在真正的問題是維持供應鏈的韌性,因為需求起起落落,」Rani Borkar也了解台灣產業在革命的陣痛期,他向在場業者們呼喊「我從心底感謝大家,是你們做出了重大推動。」在克服重大瓶頸的關鍵時刻,「我們現在做的決定,將改變未來。」這些話也證明,台灣業者在這場革命中,已難以置身事外,而且還是在最花錢的第一線。就算是競爭對手,也得坐下來一起面對。4日登場的「大師論壇」,首度請到台積電共同營運長米玉傑和三星電子總裁李禎培(Jung-Bae Lee)同台,儘管他們在台上沒互動、相敬如賓,但也引發日韓媒體熱議。「韓國和台灣半導體業者『罕見』尋求更密切關係」,日經亞洲(Nikkei Asian)報導,李禎培這次在台灣說,「三星努力為我們的客戶提供代工靈活性,這意味著合作不僅限於三星」,儘管三星有一條龍自己來的能力,但也暗示著會與外部業者有更多合作。而韓媒《經濟日報》及《Business Korea》直接加碼報導,三星和台積電要破天荒結盟、共同研發無緩衝(bufferless)的HBM4晶片,計畫2025年下半年量產。而SK海力士總裁金柱善更直接在半導體論壇上「示愛」,這是他今年第10次來台灣,因為台灣半導體重要性與日俱增,台灣與韓國應緊密合作,「如果沒有合作,AI目標不可能達成。」
中鋼「自黏鐵芯連續生產示範線」力助國內電動車馬達產業升級
中鋼為一貫化作業鋼廠,為國內各項基礎建設、產業發展與國防科技提供所需的鋼鐵材料,並持續開發精緻鋼品、致力發展低碳技術及深化AI智慧應用,以因應2050碳中和挑戰。隨著電動車進入規模化快速發展階段,逐漸成為全球新世代汽車主流,中鋼近年來除了成功開發多款厚度僅0.2 mm至0.35 mm的自黏塗膜電磁鋼產品,也於廠內建置一條「自黏鐵芯連續生產示範線」,協助下游業者建立加工應用技術,並已有國內廠商參照示範線概念建置量產設備,預計今年可產出逾2萬套國產化自黏鐵芯產品,力助台灣電動車馬達產業升級。中鋼「自黏鐵芯連續生產示範線」設置一座的大型旋轉平台,平台上配置鐵芯生產所需的各製程站體。(圖/中鋼提供)電動車具有節能減碳之環保優勢,在逐漸取代傳統燃油車的大勢所趨下,電動車馬達也朝更高轉速及更低能耗的方向發展,其關鍵在於馬達鐵芯採用的電磁鋼材料須具備薄厚度、低鐵損、高強度及高磁通特性。由於電磁鋼厚度減薄可提高馬達效率,因此電磁鋼從早期主要的0.5 mm厚度,減薄至目前0.25 mm至0.35 mm的主流規格,持續邁向超薄化發展,如同半導體產業電晶體朝小型化發展所適用的摩爾定律一般。近年來中鋼參考電動車廠導入的先進「膠合式鐵芯」製造技術,不但可量產供應鋼材厚度僅0.2 mm至0.35 mm的自黏塗膜電磁鋼產品,且因應國內鐵芯廠多採批次處理之半自動製程,普遍缺少自黏鐵芯連續生產的技術和經驗,為加速建立及提升國內自黏鐵芯業者的製造能力,中鋼於廠內建置一條「自黏鐵芯自動生產示範線」,供下游客戶觀摩及交流。中鋼「自黏鐵芯連續生產示範線」可在平均不到3分鐘的時間內接續產出外徑120 mm、高度70 mm的自黏定子鐵芯成品,並符合業界在尺寸精度及黏結強度上的要求。(圖/中鋼提供)馬達自黏鐵芯製作時須進行加壓和加熱,才能將鐵芯散片黏結成一體,中鋼不僅比照國內馬達鐵芯廠,於廠內設置一套衝床,並開發一種預衝斷模具,再將「自黏鐵芯連續生產示範線」直接串連衝床,向客戶示範從鋼帶到鐵芯的連續生產流程。此外,示範線擁有一座類似「迴轉壽司」的大型旋轉平台,平台上配置鐵芯生產所需的各製程站體,包括衝斷散片、自動疊片、精密測高、自動加壓、感應加熱、精準控溫、快速冷卻等工序,並可在平均不到3分鐘的時間內接續產出外徑120 mm、高度70 mm的自黏定子鐵芯成品,並符合業界在尺寸精度及黏結強度上的要求。中鋼「自黏鐵芯連續生產示範線」自建置完成至今,已有逾36次及22家國內外馬達衝壓廠前來觀摩與交流,不僅有效降低業者導入自黏鐵芯量產的技術門檻及縮短產品開發的學習曲線,並已有數家國內衝壓廠商參考此示範線,成功建置自動化生產設備,預計今年將創造超過2萬套自黏鐵芯的國產化實績。展望未來,中鋼「自黏鐵芯連續生產示範線」將擴充增加轉子鐵芯散片自動化疊片定位平台,使得自黏鐵芯相關加工應用技術更加完備,以幫助國內業者加速爭取國內外電動車馬達的龐大市場商機,實踐中鋼與客戶「共創價值」理念。
AMD蘇姿丰赴故鄉台南演講 感嘆「這件事」只會在台灣發生
由台南市政府、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成功大學半導體學院等7日共同舉辦「2024南方半導體論壇-南方矽島、人才永續」,邀請到台南出生的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與在台南念大學的宏碁執行長陳俊聖對談;蘇姿丰表示,台灣的科技生態系統真的很特別,擁有很強的技術力,且能將所有產業鏈聚合在一起。台南市長黃偉哲在會前表示,爭取超微的研發中心落地,最重要的綠電、再生水、土地及人才等客觀條件都準備好了,但會尊重企業的考量和布局;蘇姿丰父親蘇春槐表示,會投台南1票。蘇姿丰演講時表示,在台灣度過了令人難以置信的一周,看到「每個人都在談論AI」,而且是全球的科技領導者都來到台灣,談論技術與合作夥伴關係,「從我的角度來看,AI是過去50年來我們見過最重要的技術,因為它有機會使我們生活中的一切變得更美好」,像是醫療保健、汽車領域等都需要,台灣正是中心。蘇姿丰表示,AMD為了達成高算力目標,需要很多複雜的先進技術、大量的投資,但很幸運地是,在台灣能擁有許多合作夥伴,像是台積電、還有設計、製作等供應鏈,在台灣聚集在一起;摩爾定律正在放慢腳步,因此必須考慮其他方法來繼續推動計算能力,而「台灣是全世界唯一,你說CoWoS時,很多人都會聽得懂的地方」,她笑說,大多數地方的人根本不明白這是什麼。蘇姿丰說,她從小就喜歡建造東西,很幸運地是在學校與職場也都從事這個最喜歡的領域,能在極其複雜的產品上工作,所以她建議大家「要解決最困難的問題」這樣影響力就會很大,科技是很棒的領域,因為有很多問題等著去解決。蘇姿丰會後還抽出時間與上百名台南女中等校的高中生聊天,還學著手指比愛心來拍照;蘇姿丰訝異台灣高中生的英文很強,也透露她年輕的時候其實很容易害羞,但她不斷地學習和成長。
電電公會AI論壇 廣達林百里:誰的AI最強誰就有更大的贏面
電電公會今(27日)舉辦「AI巨浪來襲-AI技術與應用展望」論壇,理事長李詩欽表示,全球ICT產業台灣具備優勢,如果可以把握這波的AI浪潮,台灣在未來半導體、製造、醫療和零售等產業將可開創新的機會。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也應邀出席論壇,並以「與AI共舞」發表演說。林百里表示,AI來襲聽起來雖然很可怕,但大家應該要放輕鬆,與AI共舞,就像跟俊男美女共舞一樣快樂,若是不能跟AI共舞,會很難活出品質。話鋒一轉,林百里說,現在的生成式AI只是剛開始,接下來還將掀起重要的革命,未來還有很多事情會被翻轉,不過AI還是要回歸到以人為本。林百里也強調,就目前來看,AI的算力需求大約是每3個月就會翻一倍,已超越每2年翻倍的半導體摩爾定律,換言之,在不久的將來,AI力就是國力,誰能更快做出最強的AI,誰就有更大的贏面。
應材㩦手科教館設「半導體未來館」 晶圓設備始祖P5000全都露
「台灣是半導體產業的代表、半導體對台灣也已經是不可或缺的產業」,美商應用材料公司集團副總裁暨台灣區總裁余定陸表示,16年來與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合作推廣科普教育,在今(6)日揭幕的《半導體未來館》進一步打開單晶圓設備始祖P5000,這個讓晶圓實現量產的劃時代秘密武器,新機價值將近5000萬元,從產線退役後能讓大小朋友近距離觀看,把相關基礎知識變得平易近人,應材希望藉此種下科普的種子,把台灣的半導體優勢延續下去。美商應用材料是美國上市公司(NASDAQ:AMAT),是全球頂尖半導體製造裝置和服務供應商,台灣應材與台灣科教館共同合作半導體科普教育已有16年,2007年與2015年推出體感互動遊戲以及半導體編年史的《半導體初體驗》與《半導體零極限展》。本次展覽新增了更多元的創意題材,閎康董事長謝詠芬捐贈半導體影像、聯電前研發處長周孝邦親審內容。《半導體未來館》是一座未來半導體科技的創新研發中心「MR01研發中心」,從入口的迎賓櫃台出發,觀眾將依序走過研發中心的「展示廳」、「物料室」、「製造區」,再來到最後的「未來實驗室」。台灣應材和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今年升級策畫成立「創新!合作!半導體未來館」展區。左起教育部終身教育司簡任秘書魏仕哲、應用材料台灣區總裁余定陸、科教館館長劉火欽、台灣應用材公司幕僚長陸藍珠、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署長陳雪玉。(圖/劉耿豪攝)常在新聞上聽到「某某企業在製程上又突破了多少奈米」,到底是什麼意思?在製作生產積體電路晶片的核心生產基地 「製造區」,有趣的逐格動畫短片〈電路微縮與半導體材料〉了解電路微縮的關鍵挑戰與歷程,也特別介紹現實中的半導體產業,除了產業鏈的上中下游與分工版圖,「摩爾定律與工藝節點」對於近年來關鍵突破的工藝節點也有詳盡的介紹,同時收錄了半導體領域時下最熱門的四大關鍵字,包含:立體化(鰭式電晶體FinFET、閘極全環電晶體Gate-all-around)、新材料(石墨烯、砷化鎵、氮化鎵)、量子運算等。
頭號AI軍火商2/礦潮退燒EVGA黯然退場記憶猶新 強勢作風台廠喜憂參半
「台股之前有『一顆蘋果救台灣』說法,今年AI話題燒起來後,現已改為『一顆AI晶片救台灣』。」一位投資法人告訴CTWANT記者,不一樣的是,蘋果供應鏈先從一家開始,再慢慢擴增新供應商,這次AI晶片大廠輝達直接攤牌,晶圓代工不只台積電還有三星跟英特爾,台廠業績能有多補?真的還要再看看!」TrendForce分析師龔明德分析,「以目前來看,AI伺服器成長率確實會高於一般伺服器,因為一般伺服器的市場成熟,預估未來3-5年平均年增率約近中個位數(5%),但AI伺服器因為基期仍低,預估2023-2024年出貨成長率達近3-4成,而2022-2026年複合成長率(CAGR)可達2成以上。」儘管AI伺服器市場餅很大,但台廠供應鏈能否受惠,業者多持保留態度,一家伺服器代工廠主管告訴CTWANT記者說,「AI伺服器單價高,主要是因為要搭載AI晶片,這些晶片動輒一片都要數千美元,當然也拉高了伺服器的售價,不過對於代工廠來說,獲利並沒有特別高。」去年輝達推出RTX 40顯示卡時,因為策略問題,引發當時已經跟輝達合作22年的北美顯示卡大廠EVGA決定退出輝達陣營。(圖/翻攝自EVGA臉書)更重要的是,「AI教父」黃仁勳在業界是有名的殺價王。台積電是輝達晶片最大代工廠,總裁魏哲家在5月11日的台積電技術論壇中提到,客戶下單一個600-700美元的AI晶片,再賣一個20萬美元AI伺服器方案給台積電,儘管沒有點明,但業界心裡都明白,指的就是輝達。另外黃仁勳去年9月指出,「摩爾定律已死,如今無法每隔一年半載就能以同樣成本交出兩倍效能」。而且「12吋矽晶圓當今的價格比過去昂貴許多(a ton more expensive),不是只貴一點點而已。」。因此這次黃仁勳直接挑明還會找三星及英特爾來代工,法人認為,不排除是要台積電調降代工價格。遠的不說,去年「挖礦」退燒,顯卡需求突然消失,輝達砍價不手軟的態度,讓台灣經銷商記憶猶新。去年10月,輝達推出高階顯示卡「RTX 40」系列,開賣不到一周就砍價3%求售,新品出現「破發」窘境,讓經銷商措手不及,最令人意外的是,輝達新品上市前,北美顯示卡品牌龍頭EVGA無預警地退出市場,因為輝達來跟合作夥伴搶利,決定與合作22年的輝達「分手」。黃仁勳在5月27日應邀出席台大畢業典禮,其父母也一同出席。(圖/黃威彬攝)一家台系廠商坦言,「現在AI勢頭就是輝達,大家不可能也不會去跟他挑戰,畢竟還要做生意,只是在商言商,看看過去的案例,要全押在輝達身上也不可能,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畢竟做生意的基本原則,就是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一位伺服器廠高層在聽完黃仁勳的演講後,告訴CTWANT記者說,「輝達想要稱霸AI的企圖心展露無遺,目前在AI風頭上,輝達也確實獨領風騷,但從ChatGPT開始到現在,AI話題才燒了半年,後續會不會有其他對手出現,還要觀察。」
「摩爾定律」提出者辭世 張忠謀悼念60年摯友
英特爾公司共同創辦人兼前董事長戈登摩爾(Gordon Moore)上周五(24日)辭世,享耆壽94歲。摩爾是半導體產業先驅,提出的摩爾定律已成為半導體製程技術推進速度的遵循依據。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發布聲明表示,摩爾是他相知超過60年的摯友,摩爾過世後,半導體第一代共同奮鬥的朋友,已所剩無幾。摩爾與同事Robert Noyce於1968年7月創立英特爾,摩爾擔任執行副總裁,1975年成為總裁。1979年摩爾任命為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1987年後請辭執行長並擔任董事長,1997年成為名譽主席,直至2006年卸任。摩爾在1965年撰寫的文章中,預測積體電路容納的電晶體數量每年將擴增一倍,後修改為每二年會增加一倍,這預測變成後來大家熟知的「摩爾定律」,他也成功預測IC電路將會成為奠定行動式裝置的基礎。摩爾於1975年修改理論,即10年內積體電路容納的電晶體數量每二年增加一倍。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表示,摩爾定律是幾十年電晶體在半導體產業的重要作用,並啟發技術專家和企業家。英特爾仍受摩爾定律啟發,打算推進製程直到元素週期表用盡。半導體技術的力量改善每個人生活,摩爾的願景將成為真正指引。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發布聲明表達悲傷之意。張忠謀表示,很悲傷聽到摩爾逝世的消息,他是我很尊重並且相知超過60年的摯友。摩爾的過世,也表示我的半導體第一代共同奮鬥的朋友已所剩無幾。摩爾後來因其慈善事業而廣受人知。他和他的妻子成立了戈登和貝蒂摩爾基金會,重點關注環境保護、科學、患者護理和舊金山灣區的項目。自2000年成立以來,該基金會已向慈善事業捐贈了超過51億美元。基金會主席Harvey Fineberg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曾與戈登會面並與之共事的人將永遠被他的智慧、謙遜和慷慨所鼓舞;英特爾董事長Frank Yeary稱摩爾爲傑出的科學家和領先的美國企業家。「如果沒有戈登摩爾的貢獻,我無法想像我們今天生活的世界,計算機對我們的生活如此重要。」
曾提半導體「摩爾定律」 英特爾聯合創辦人摩爾驚傳逝世…享耆壽94歲
目前有消息指出,在1965年提出著名「摩爾定律」(Moore's Law)的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摩爾(Gordon Moore)於24日在夏威夷家中逝世,享耆壽94歲。根據《CNN》報導指出,高登與貝蒂摩爾慈善基金會(Gordon and Betty Moore Foundation)發表聲明,表示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摩爾於24日在夏威夷的家中安詳離世,離世前摩爾的家人均隨侍在側。報導中也指出,摩爾一生除了對半導體產業有巨大貢獻外,同時也曾在1965年推出影響業界至今的「摩爾定律」,他當時觀察到半導體的技術持續進步,積體電路數量持續增加,他認為,之後每年積體電路的電晶體數量將會呈現「每年翻一倍」的速度成長,後來又改成每兩年翻一倍,同時成本也會持續下降。而在「摩爾定律」推出後,半導體晶片的研發的確呈現倍速型的成長,生產的成本也的確有明顯下降。而在英特爾在內,許多科技大廠也都因為半導體的技術進步而推陳出新許多嶄新的產品,比如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等等。報導中也提到,摩爾於1968年與另外兩位夥伴創立英特爾,後來於1975年出任英特爾總裁,在1979年至1987年間成為英特爾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後來於1997年成為名譽董事長,之後於2006年卸任。
大陸晶片業掀倒閉潮!去年近6千家慘收攤
據陸媒「鈦媒體」統計,受美國制裁奏效等因素影響,2022年被註銷的中國晶片企業高達5746家,比2021年的3420家多出68%,遠超過以往。目前中國現存晶片相關企業逾17萬家,凸顯中國晶片產業陷入低迷。針對荷蘭加入美國圍堵中國晶片研發行列,中國駐荷蘭大使表示,中荷一直就半導體問題保持密切溝通。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晶片企業消失?鈦媒體分析,整體大環境不好,市場需求萎縮,晶片創業本身就很難,加上中美之間的競爭等等。首先,全球範圍內的經濟下行,疊加疫情的影響,讓前幾年受半導體政策紅利吸引而蜂擁進入該行業的企業相繼退出。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並不是想做好晶片產業,只是想通過迎合熱度得到政策補助、騙錢,比如武漢弘晶半導體,一個千億投資項目,拉來業界泰斗站台,卻陷入爛尾、跑路、被追債的結局。其次,晶片創業並不容易。從技術方面來看,在晶片的不同領域,只有數一數二的公司才能存活下來,晶片創業比其他行業更難,由於摩爾定律的存在,對晶片研發的技術和時效性要求非常苛刻,這就要求創業團隊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並且在技術的選擇上要有所取捨。報導稱,從中美競爭的角度來看。美國對中國的晶片封鎖策略持續升溫,根據最新消息顯示,美國、荷蘭、日本三國政府達成協議。三國將組建反華技術封鎖網絡:荷蘭或將全面禁止向中國出口DUV光刻機和配件、技術服務;日本將全面禁止出口半導體生產製造配套材料和原料。針對美國將半導體相關的對華出口管制擴大到日本和荷蘭的企業,央視新聞18日報導,中國駐荷蘭大使談踐指責,美國出於地緣政治的需要,惡意封鎖和打壓中國的高科技企業,逼其他國家選邊站隊,人為地推動產業轉移和脫鉤,這是一種霸凌和霸道的行徑,嚴重破壞了市場規則和國際經貿秩序,損害了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也衝擊了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不利於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台積電赴美投資3奈米!分析師拋3大隱患:生產成本恐大增50%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證實,台積電將到美國亞利桑那州建置3奈米產能,外界憂心台積電、台灣半導體產業優勢就此喪失。產業分析師22日直言,台積電赴美生產3奈米製程隱含3大隱憂,包括生產成本將提高,未來要如何定價等,應審慎因應。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表示,台積電的競爭力沒有問題,從產品良率、功耗來看,台積電在先進製程上遠超越三星等競爭對手。至於美國生產3奈米是否會威脅到台灣的優勢地位,他認為,只要Know-how還在台灣,優勢還是屬於台灣。儲祥生表示,台積電也只有到美國建置3奈米廠,其他國家尚無能力要求台積電到該國投資3奈米製程,而美國產能相當有限,短期內還是難以撼動台灣地位。不過,有產業分析師認為,台積電赴美投資3奈米製程,有3大隱憂須謹慎因應。首先,在美生產晶片,成本高出3成到5成,將與台灣晶片成本有一段差距,到時候台積電要如何定價,是一大難題;加上美國生產管理與台灣會有文化落差,無形中也增加生產成本。其次,以往優質的高階製程是「台灣只此一家(台積電)」,未來有美國加入,台灣的地域影響性確實會「些微下降」。最讓分析師擔心的是,先進製程的成本尤其3奈米以下會愈來愈昂貴,包含設備、技術等,台積電的客戶在考慮價格成本與效能之間,是否願意跟上、摩爾定律是否能夠繼續靈驗,也是一大考驗。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美國3奈米進入量產時,台灣的產能製程微縮上已會前進到2奈米生產,甚至進一步進入1.4奈米研發,先進製程生產重鎮還是落在台灣,美國3奈米生產「象徵」意義較濃厚。劉佩真指出,台積電供應全球10奈米、7奈米以下比重分別占69%、78%;台積電即將量產的3奈米,幾乎可囊括全球98%高市占率,先進製程仍是台積電獨霸情況下,三星、Intel很難取代台積電,「去台化」的議題難以操作。
台積電大外宣1/一石三鳥之計 穩股東、駁外資、喊話美國補助
對130萬台積電(2330)小股東來說,今年相當煎熬,儘管營收獲利及前景大好,但股價從3月跌破600元大關後,一路探底,6月16日才除息秒填息,股價收在507元,隔天就陷入500元保衛戰,盤中竟見到4字頭,等於2個半月跌掉18%。小股東們不禁要問台積電到底怎麼了?事實上,6月8日股東會這天,68歲的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花一個多小時與小股東仔細對話,從股價、半導體產業展望,談到美國「CHIPS法案」(Chips for America Act,又稱「晶片法案」)會不會因為要培植本土企業,只補助美國企業而排擠到台積電。晚上,他還以Mark Liu為名在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投書被刊登,向全世界描繪未來幾十年將是半導體的黃金時代。其實,台積電近來正迫切地向外界溝通。6月2日才在Linkedin(外國徵才網站)貼出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中的新廠「FAB21」一分鐘空拍影片,一周內再度向美發聲,且是劉德音上任4年以來第一次投書。投書中,劉德音站在科技產業制高點,回顧過去60年,半導體產業發展循著「摩爾定律」(Moore's law),走出一條「縮小電晶體」的路徑,而在COVID-19疫情及各國祭出邊境封鎖下,步入另一個轉捩點,「一年多的數位化進程超過十年」,加劇對半導體的需求,尤其在HPC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高性能計算)及VR/AR需求爆炸性增長下,現已超越智慧型手機,成為半導體產業新驅動力。新冠疫情造成全球伺服器市場需求大增,也讓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看好高速運算需求將成為半導體新動能。(圖/報系資料照)這篇投書,與劉德音2021年12月在李國鼎紀念論壇中的演說,「立足台灣放眼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下一個十年」相呼應,「在全球半導體未來黃金十年發展中,台積電晶片製造所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結合HPC相關應用上,更是遙遙領先競爭對手三星及英特爾。」為何劉德音在台灣講完後,還要到美國投書?「實屬罕見!」產業人士向CTWANT記者分析,「這一篇投書,可說是一石三鳥。一方面,穩定投資人信心,面對股價走跌時能看長不看短,二是反駁之前外資看淡伺服器前景的論點,三是在美國『CHIPS法案』定案前,再次宣示台積電對美國的重要性。」先就股價,身為台股權值王的台積電,今年一月股價登上688元高點後,就一路拉回,6月16日除息雖然秒填息,但17日盤中卻一度驚見499元,陷入500元保衛戰。對台積電經營團隊來說,72%股權在外資手中,大可不用擔心,但小股東人數已從年初不到90萬人增長到5月的130萬人,經營團隊對股價波動難置身事外。再者,外資5月陸續發布報告看淡伺服器產業,雖沒調降台積電目標價,但伺服器代工廠緯穎(6669)及信驊(5274)遭降評及目標價。產業人士指出,「劉德音投書的目的,也是要告訴外資,你們都看錯了!」而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就是美國在『CHIPS法案』定案前,台積電必須再次向美國喊話!」產業人士分析。3年前創辦人張忠謀即預言,「台積電將成為地緣政治的兵家必爭之地」。尤其美中貿易戰及疫情掀起晶片荒後,半導體已成重要戰略物資,而台積電正是晶圓代工龍頭。英特爾(INTEL)新任CEO基辛格(PatGilsinger)認為CHIPS法案只應補助美國本土企業。(圖/翻攝自we are intel臉書)果不其然,以台灣為生產基地的台積電,2020年5月宣布斥資120億美元到美國亞利桑那州設5奈米產線,預計2024年量產,去年4月才動工,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新任CEO基辛格(Pat Gilsinger)也宣布要蓋廠,同年6月美國就通過「CHIPS法案」,預計提撥520億美元,振興美國本土半導體產業。基辛格也奔走發聲,今年3月在美國會聽證會上稱,「CHIPS法案正是英特爾在美國本土重大投資需要的及時雨。」對此一變局,知名分析師陸行之曾說,「大國角力下,讓台積電變得很不一樣,得配合國際秩序去做不符合股東權益的考量。」今年4月張忠謀則在美國重要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PODCAST受訪時說,「比較成本上,美國生產晶片的成本比台灣貴50%」。台灣政論名嘴郭正亮日前更直言,「英特爾不但拿美國政府補貼蓋廠,還來台以2、3倍高薪跟台積電搶人才,台積電簡直是腹背受敵!」儘管「CHIPS法案」尚未拍板,台積電仍需表明心意,除了公布FAB21空拍影片,劉德音還加碼投書,重申半導體產業技術躍進及成本降低,與台積電35年前創新純代工模式有關,這讓無廠IC設計公司得以專注研發。而這也是英特爾自2018年以來起死回生的關鍵。「這就是透過美國媒體告訴美國政府,台積電是你最堅實的夥伴。」產業人士指出,無論地緣政治如何詭譎,一如劉德音的表白,台積電不但在半導體業未來黃金十年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而且是「世界的台積電」。
「怪咖回來了!」 英特爾發表第12代處理器及地表最強遊戲CPU
全球半導體巨頭之一的英特爾(Intel),首度舉辦Intel Innovation,活動聚焦新產品、科技與開發者工具,更揭曉第12代Intel Core地表最強PC處理器i9-12900K。宣示開放生態系是推動世界改變的科技應用,包括阿里巴巴、谷歌(Google)、微軟(Microsoft)、AT&T等全球大企業正搭上這波科技應用。由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主持的Intel Innovation,開場時直言「英特爾這個怪咖回來了!」(The geek is back!)。基辛格表示,他做為英特爾開發者論壇的創建者,能再次將整個生態系統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探索技術的未來覺得榮幸,推動算力、雲端、連結及人工智慧的Superpower是英特爾掌握的4大領域核心。英特爾第12代Core i9-12900K,最高運算速度達到5.2GHz、16核心、24執行緒,堪稱地表最快PC處理器。(攝影/胡華勝)英特爾回歸到開發者根源,強調對社區的承諾、跨軟硬體的開發者優先策略,宣布新產品、開發者工具及技術,強調對開放生態系支持,並確保開發人員選擇使用他們喜歡的工具和環境,藉由雲端服務供應商及開源社群等新創,建立可信賴的伙伴關係。會中宣布將透過開放及標準為基礎、統一的程式設計環境,包括統一的Developer Zone、oneAPI 2022開發工具包和新的OneAPI卓越中心,讓開發者能夠更易於取得AI、客戶端、雲端、5G與邊緣和遊戲領域的相關資源。英特爾也介紹了第12代Intel Core處理器產品線,全產品線將包含60款處理器,其中包含地表最強遊戲處理器-第12代Intel Core i9-12900K,最高運算速度達到5.2GHz、最多16核心24執行緒,打造桌上型電腦極致效能,滿足玩家和專業創作者。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介紹Intel的半導體製程技術時強調,摩爾定律依舊可行,這套理調仍活得好好的。(圖/翻攝自Intel直播)英特爾表示,第12代Intel Core產品線中有6款新的不鎖倍頻版桌上型電腦處理器,是首波採用英特爾有史以來最高效能的效能核心(P-core),及可擴充多執行緒工作負載效能的效率核心(E-core),兩者結合的英特爾效能混合架構。也是首款支援DDR5記憶體的處理器,新的PCIe 5.0相較前一代PCIe 4.0,多了2倍的傳輸吞吐量。隨著新處理器推出,英特爾同步發表搭配使用的Intel 600系列晶片組。不鎖倍頻的第12代Intel Core桌上型處理器,可以透過部分OEM、通路合作夥伴和零售商開始預購,美國時間11月4號開始發售,預計年底之前將有超過30個國家,超過140個品牌將推出搭載新處理器的PC。不鎖倍頻版桌上型電腦處理器售價從264美元至589美元,英特爾預計在年底之前,將可以出售數十萬顆第12代Intel Core 處理器,2明年3月之前,預計出貨將超過200萬顆。
號稱「華人界諾貝爾獎」 半導體科研要角施敏獲「未來科學大獎」
有「華人諾貝爾獎」之稱的「未來科學大獎」9月12日公布獲獎名單,陽明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施敏因提出基礎性的金屬與半導體間載子傳輸理論,引領全球半導體元件開發,獲頒「數學與電腦科學獎」,11月將於北京受獎。未來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是大中華區第一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共同創立的民間科學大獎,設立「數學與電腦科學獎」、「生命科學獎」與「物質科學獎」,授予具科學突破、重要科學發現的科學家,每年每獎項均頒百萬美元獎金。施敏1963年取得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博士,進入知名研發重鎮貝爾實驗室 。但在1968-1969年,特別請長假回國指導他的第一位博士生張俊彥,提出金屬與半導體間的電荷流動理論和傳輸模式,奠基過去50年在積體電路元件中最為關鍵之歐姆與蕭特基接觸,使得晶片產業能夠依照「摩爾定律」持續擴展,成為各類電子系統不可或缺之要件。在此之前(1967年),施敏和貝爾實驗室同事姜大元博士,共同發現了「浮閘記憶體效應」(Floating-gate memory effect)。由此理論的基礎概念衍生出多種記憶體,其中「快閃記憶體」為目前所有移動電子產品的核心元件。此外,施敏於1967-1969年所撰寫的《半導體元件物理學》,起先用於交大電子研究所上課講義,很快受到全球矚目,翻譯成六國語言、發行超過300萬冊,被全世界半導體和積體電路領域師生、研究人員及相關產業不斷地引用,為全球最暢銷的「半導體界聖經」。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輪值主席、交通大學前校長張懋中表示,科委會由國際知名科學家組成,評選過程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全方位了解獲獎人的研究成果與國際科學界的地位與影響力,每一位獲獎人的誕生,都來自科學界客觀公正的評選與推薦。
美股四大指數齊揚道瓊漲近600點 台積電遭降評指數上攻短期現雜音
周一(21日)美國股市跌多反彈,擺脫聯準會(Fed)對於QE(量化寬鬆)的看法,四大指數皆漲,道瓊漲近600點。21日美股四大指數表現:道瓊指數上漲586.89點、1.76%,收33,876.97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58.34點、1.40%,收4,224.79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111.10點、0.79%,收14,141.48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19.18點、0.61%,收3,171.99點。美國科技股中,蘋果漲1.41%;臉書漲0.80%;谷歌漲1.42%;亞馬遜跌0.94%;微軟漲1.23%。英特爾漲0.36%;AMD跌2.43%;NVIDIA跌1.13%;高通漲0.72%;應用材料漲1.39%;美光漲0.16%。台股ADR中,台積電ADR跌1.42%;日月光ADR漲0.36%;聯電ADR漲1.20%;中華電信ADR漲0.61%。台股21日回測萬七關卡,雖然航運類股依舊表現強勁,但在台積電、聯發科等電子權值股壓盤下,回測月線支撐,終場加權指數以17062.98點作收,下跌255.56點、1.48%,失守5、10日均線。而在量能部分,成交金額為5106.93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390億元,其中資四連賣、賣超335.83億元;投信賣超5.8億元;自營商賣超48.37億元。台股權王台積電(2330)遭摩根士丹利(大摩)降評,認為台積電長期獲利能力不如預期,摩爾定律成本優勢已經告終,未來12-18個月股價可能如德州撲克中的「死錢」(dead money),下修台積電評級至「中立」,目標價也自655元砍到580元。法人表示,台股基本面依舊穩健,不過受台積電遭降評衝擊,短期指數上攻將有干擾,將維持區間震盪整理格局。後續操作仍以類股以及個股表現為主,至於後續上攻關鍵還是在於類股能否出現輪動、電子股能否順利換手接棒。
黃崇仁帶領力晶集團浴火重生 力積電銅鑼12吋晶圓廠動工鎖定成熟製程
總投資金額2,780億元的力晶積成電子(力積電)銅鑼12吋晶圓廠,今(25)天正式動土,規劃產能每個月10萬片,預計自2023年起分期投產,滿載年產值600億元,鎖定25~55奈米成熟製程,並以創新技術的經營模式建立產業鏈上下游利潤共享,風險分擔;力積電預計銅鑼廠將為苗栗帶來3,000個工作機會。包括蔡英文總統、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經濟部長王英花、苗栗縣長徐耀昌、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等中央及地方首長都出席力積電銅鑼廠動土典禮。蔡英文表示,從護國神山到護國群山都證明半導體商業有愈來愈多廠商具備國際競爭力,可以強強聯手,上下游一起合作,打產業的國際盃。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表示,車用電子、5G、AIoT等晶片需求興起,已經對全球產業造成結構性的改變,目前市場對成熟晶片的需求大爆發,未來供不應求的情況將更嚴重,過去以推進製程技術來降低成本賺錢的摩爾定律必需修正。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表示,力積電銅鑼廠規劃產能每個月10萬片,預計自2023年起分期投產,滿載年產值600億元。(圖/胡華勝)這個嚴重的狀況是結構性的不足,中價位(0.1至45奈米)這個區域全球的產能是固定的,今天車用電子要多一點其他類別的就要砍掉,全球幾乎這個區域的產能都沒有增加,汽車自動化、AI、IoT、5G需要這個區域的晶片,不用最新製程,開設銅鑼就是要解決這個結構性問題,把價格合理化,也讓大家願意投資。至於營運策略,黃崇仁提出反摩爾定律(Reverse-Moore’s Law)來說明,一條12吋晶圓廠投資金額高達千億台幣,一座3奈米12吋廠更要價6,000億元,晶圓廠承受龐大的財務、技術與營運風險,相對IC設計本小利厚,要透過反摩爾定律,讓晶圓製造與其他產業上下游建立利潤共享、風險分擔的合作模式,才能讓半導體產業健康活下去。蔡英文總統出席力積電銅鑼廠動土典禮表示,台灣半導體具備國際親身力的廠商很多,可以上下游合作強強聯手,打產業的國際盃。(圖/胡華勝)在藉由創新技術提升價值方面,力積電是全球唯一同時擁有記憶體及邏輯製程技術的晶圓代工廠,雖然技術不是最尖端,但是已經成功推出記憶體與邏輯晶圓堆疊的Interchip技術,異質晶圓堆疊突破了晶片之間資料傳輸的瓶頸,讓運算效能、省電效率大幅躍進2、3個製程世代。黃崇仁表示,自25年前力晶在新竹科學園區興建第一座8吋半導體廠後,歷經全球金融風暴、DRAM產業大洗牌、2012年力晶大虧下市、經營模式轉型、償還1,200億元鉅債、企業重組,如浴火重生般以力積電在銅鑼啟動新廠建設,對全體員工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