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益兩平
」 台電 電價 獲利 虧損 營收公廣集團砸3千萬投資AI公司 柯志恩憂賠錢將全民埋單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10日表示,日前公廣集團下轄的公視和華視召開聯席董事會,拍板將共同投資一家新創AI與活動執行公司新台幣3,000萬元,反觀近期公視爭議不斷,華視帳上虧損更達40億元,本業都做得一團糟,要投資新創公司簡直笑話,是否又有高層授意,一旦倒閉,是否要全民買單「擦屁股」?據了解,公廣集團的公視、華視董事會在11月4日召開聯席董事會,會中通過公視、華視共同出資3,000萬元投資一家新創AI與活動執行公司,其中公視出資49%,華視出資51%,號稱投資3年後可達損益兩平並開始獲利盈餘。柯志恩對此質疑,華視加入公廣集團18年共虧損40億元,公視近期也有報導美國選戰不公等爭議不斷,本業都顧不好,還要砸錢投資其他產業,難以孚眾。柯志恩批評,公廣體制非常大,若要安插「肥貓」,「也夠多位子酬庸了」,如今再搞新創公司,是否又要多了董事長、總經理與一堆高薪職缺可以安插?遑論並且還要花費資金租賃、裝潢辦公室。她要求,投資必須附加投資經營虧損的「究責條款」,否則幾年後公司虧損或倒閉,這筆爛帳又要記在誰頭上,辛苦納稅人又變成冤大頭。柯志恩也說,近日公視節目委外記者批評美國2024總統大選由川普(Donald John Trump)當選是「重新支持重刑犯」,這種個人情緒性言論,早已背離其所標榜「獨立自主、公正、公平、正確、尊重等基本價值」,公視還公開播出毫無把關,當年創立公視所倡導的「公共價值」一再被侵蝕踐踏,甚至變質成為特定政治立場的御用工具,用「假中立」自欺欺人,公視仍毫無反省與改進,如此令人失望的表現,根本自砸「公共電視」招牌。
光陽60跨時代2/Ionex銷量躍電動機車第二 低電池成本+進軍海外拼「損益兩平」
電動機車龍頭Gogoro近期陷入營運低潮,從原本風光的新創獨角獸,如今將淪為美股「低價股」,也讓不少消費者對於電動機車的發展打上一個問號,不過光陽集團董事長柯勝峯認為,「新科技在發展過程中有起伏很正常,仍看好電動機車發展前景。」他也告訴CTWANT記者,「政府應該更努力推動電動機車。」2018年,光陽在東京發表電動機車品牌Ionex,推出換電型電動機車,切入電池交換系統的領域。柯勝峯自信地提到,「從一開始光陽就很在意電池的技術以及如何延長電池的壽命。」過去幾年與泰國、印尼、美國等多國企業合作,除了分析使用者行為,還與電池供應商研究電池封裝、充電管理等模式,每一次合作都設法讓電池壽命延長1%至5%,「每顆電池多用1年聽起來沒什麼,但是10萬顆電池多用1年,降下來的成本就非常可觀。」透過大數據資料,找到降低電池成本、提高電池壽命的方式,並且反映在最新資費方案,最低月付188元就能騎63公里。柯勝峯坦言,「其實有些資費是虧錢的,但整體來說可以打平。」光陽收集的大數據資料已成為集團堅強的後盾。柯勝峯也表示,隨著光陽電動車銷售量從3,000輛到1.2萬輛、市占率從3.1%到15.3%,「Ionex距離損益兩平已經不遠了。」光陽電動車銷量近年持續增長,市占率在2023年成長至15.3%,目前為市場老二。(圖/報系資料照)台灣2023年機車市場大賣87萬輛,但電動機車在傳統油車大戰擠壓下,年銷量反而衰退至7.95萬輛、年減9.11%。對於國發會公布的「至2040年新售機車將100%電動化」政策,柯勝峯強調,「我當然非常支持,但我覺得政府訂定這樣的目標後,就應該大力推動。」除了業者推出新產品外,政府也是背後推手之一,「我們車廠能做我們能做的事情,但有更多事情如果政府協助,就會事半功倍。」柯勝峯從補助的角度切入,「雖然終究要回歸市場機制,不過現在就取消補助,會感覺政府好像不支持,如果傳遞出錯誤的訊息,那影響就會很大。」柯勝峯解釋,「做電動車就如同任何新產業或新科技,譬如最初的Facebook,還有現代人愛用的Uber、Netflix,這些公司剛開始也要虧很多錢,而且都是被質疑。」「當一個新東西要進入一個舊世界裡,不可能一開始就能吸引所有目光,不可能每件事情都很有效率。」柯勝峯認為,今天油車很好賣,是因為有很多加油站,是一整個生態系,才能讓車廠扮演賣車的角色就好。「可是剛發展電動車時,這些生態完全不存在,就像特斯拉剛開始賣時也沒有充電站,當然會比較辛苦。可是反過來講,先進者就會有優勢,像現在如果說到電動車,大家都會想到特斯拉;說到電動機車,大家也都是提到Gogoro。」最早提出換電服務的Gogoro,在2023年積極擴大海外市場,觸角延伸至中國、印度、日本、印尼、南韓、以色列與菲律賓。而柯勝峯也不遑多讓,先是自2021年起,透過金庫資本,以資本合作的方式攜手東南亞叫車巨頭Grab、哈雷旗下電動機車子公司LiveWire,進軍印尼、新加坡市場,不過目前仍以B2B為主。光陽攜手東南亞叫車巨頭Grab、哈雷旗下電動機車子公司LiveWire,進軍海外市場。(圖/光陽提供)2023年8月,光陽與金庫資本、泰國國家石油集團(PTT)旗下子公司Arun Plus合資成立「Aionex」,要在東協打造電動機車生態鏈,提供換電服務與電動機車銷售。在持股部分,Arun Plus佔51%,光陽、金庫資本各出資29%及20%,公司資本額約6億泰銖。柯勝峯強調,「電動機車已在泰國正式落地,預估2025年銷售目標幾千輛可期。」而印尼可能會是下個要投入的海外市場,他解釋,以東南亞來說,泰國、印尼和越南是三個電動車比較容易發展的市場,不僅是因為政府支持,機車的使用率也非常高。「光陽本來就跟Grab在印尼合作,所以有一些基礎在,只是原本是以商用為主,接下來就要朝向全民發展。」提到競爭對手,柯勝峯表示,「電動機車的先行者優勢很大,但造成的負面印象也難以挽回,我們傳統品牌就算叫Ionex,其實骨子裡還是光陽,在品牌面怎麼打都輸,所以現在光陽電動機車ionex勢必要穩紮穩打,建立品牌形象及消費者信心。」Ionex雖然是國內電動機車的老二,不過2023年成長率達15.31%。今年前9月電動機車總掛牌數57,559輛,較去年同期增加1.5%;而Ionex前9月掛牌數為12,984輛,已超越去年整年12,186輛的表現。三陽目前僅推出E-Woo一款電動機車,以625輛的掛牌數排名第5,與光陽還有一大截的差距。對於電動機車,柯勝峯依然保持正向的想法,他認為永續綠能依然是未來的趨勢,電動機車的發展會越來越好。因為不管資費還是電動機車,未來一定會越來越便宜,換電站也會越來越多。柯勝峯樂觀地說:「所有事情的走向,都會往好的角度走。」在電動機車的部分,柯勝峯認為不論資費、換電站或車款,都會持續往好的方向發展。(圖/光陽提供)
共享租車四雄2/養車成本高+隨時租借優勢 和泰、裕隆兩大車商萬輛車隊進軍市場
台灣共享租車市場今年加入中租集團的URiDE後,形成「三大一小」的局面。市場龍頭仍是iRent,提供車輛數達8,000輛,市占率超過6成;格上GoSmart目前有2,700輛車的規模;生力軍中租URiDE為600輛車,目標年底達到1,000輛;小而美的Zipcar擅出奇兵,車輛數約350輛。和泰集團旗下的和運租車在2014年推出iRent平台,當時叫「24小時自助無人租車服務」。一位曾參與建立iRent的和運老將表示:「那時共享汽車的概念還沒有很明確,剛好智慧型手機及App的發展已經很成熟,加上看到U-Bike搭配悠遊卡的便利性,才發展出iRent來。」iRent推出前幾年一直不見獲利,直到2019年和泰總經理蘇純興正式成立MaaS先進策略本部,砸下重金推動「交通移動服務」領域,iRent才又被開始重視。和運於2019年成立子公司「和雲行動服務」全力經營iRent業務;2020年甚至又由同集團的和潤增資3.1億元。接連的大手筆動作讓iRent的規模迅速擴大,連續4年開始獲利,還逼得對手格上租車也在同時期推出GoSmart搶市場。iRent是目前市場上唯一具有汽機車的共享業者,旗下會員人數也持續成長。(圖/和泰提供)有趣的是,裕隆集團的格上GoSmart卻在去年6月砸9.5億元入主Line Taxi,會員數成倍數成長,也可望在今年損益兩平。看這兩大汽車集團在共享租車領域上一消一長,加上擅於精打細算的中租的加入,未來這塊戰場勢必更詭譎多變。對於消費者而言,使用共享租車關鍵在於「養車成本高」,除了購車需要一筆花費以外,根據交通部資料顯示,每年養車費用約86,514元,包含燃料費、保養維修費、保險費、停車費等,更有汽車達人表示,「加上沒有預期的支出,每年至少準備10萬元。」也興起大眾「以租代買」的使用趨勢。同時,比起傳統租車,共享車輛散布於各縣市,採用同站租還、路邊隨租隨還2種方式,不受門市營業時間影響,24小時都可以使用,而且只需要透過App就能操作,加上租借時間以小時為單位,增加租車的便利性和彈性。和雲行動服務企劃部部長黃翊綸向CTWANT記者表示,「目前會員數已超過180萬人,今年有12%的成長。」換算全台持有駕照民眾,每8人就有1人為iRent會員,顯見國人對於共享租車的高接受度。黃翊綸回憶,「會員自2019年後大幅成長,到2022年正式突破百萬。」雖然在疫情後雖然需求趨緩,不過2023年iRent攜手傳統租車業者創立「共享車平台」,加入愛旺租車、小馬租車及直航租車的車源,目前平台上加盟車輛約200輛。面對市場上的競爭對手,iRent的優勢為何?黃翊綸信心滿滿地告訴CTWANT記者,「我們不僅車輛數最多、據點也最多。」以8,000輛汽車及2,000個同站據點領先同業,加上服務範圍涵蓋全台灣包含澎湖、金門及馬祖,也是唯一一家六都可以路邊取還的業者。「而且還有和泰集團資源,包含車輛採購、保修、處分及保險等。」另一大集團裕隆旗下格上租車在2020年見後疫情各行業推動線上交易,推出「格上Go Smart App」,整合租車、共享車、訂閱車、代駕、多元計程車等業務,不過近幾年會員數始終卡在30萬至40萬人,無法突破。直到2023年6月,裕隆集團斥資新台幣9.5億元入股觔斗雲聯網科技(LINE TAXI)成最大股東,並改名LINE GO後,使平台會員和租車次數明顯成長。LINE GO商務長王柏棠告訴CTWANT記者,「多了LINE GO以後會員增加約8萬人,且有85%過去都不是GoSmart的客戶。」王柏棠向CTWANT提到,「LINE GO和GoSmart的使用族群不同,LINE GO年齡層比較年輕,而且租借的次數和頻率都比較高;GoSmart則是借用時數比較久。」「不過有這樣的雙平台對我們來說真的非常加分。」「現在除了用GoSmart租車以外,也可以直接點進LINE主頁選擇LINE GO,就可以直接租車,不用下載任何App。」面對市場的激烈競爭,王柏棠認為這是LINE GO的優勢之一,他接著說「我們車款非常多元,目前共6個品牌、15款車,這個月還會加入MG ZS,也就是變成7個品牌、16款車,而且所有車款都有,選擇性很多。」不僅如此,LINE GO也導入AI辨識,王柏棠解釋「對於臨時有租車需求的人,只要大概10分鐘就可以審核通過成為會員,不像之前都要耗費至少1天的工作天。」他也強調,「我們車況非常透明,會員可以在租車前點選車輛查看照片,基本上我們也會駕駛使用完畢後就清潔跟消毒。」對於共享租車市場,王柏棠深具信心,「現在車輛數大概2,750輛,預計年底要增加到3,000輛。」常使用iRent通勤的王先生告訴CTWANT記者,「因為據點很多、租還車都很方便,走出家門就有至少3台車可以借,所以還是用iRent居多。」居住在新北市的黃先生也跟CTWANT記者說,「我週末常去新竹找朋友,都直接租iRent開下去,只要開App就能用,很方便。」iRent的汽車據點和汽車數量非常多,因此在租還上更便利。(圖/和泰提供)
共享租車四雄1/中租成立「URiDE」拼3年損益兩平 Zipcar祭寵物、商旅奇招吸客
隨著Uber宣布明年在美國部分城市推出無人計程車服務,特斯拉日前發表Robotaxi無人計程車,無不引起全球線上預約共享租車企業關注,不過距各國法令全面通過及上路,仍遙遙無期,眼下線上共享租車仍是共享經濟主戰場,台灣除了和泰及裕隆兩大集團外,全球最大共享租車平台也登台,就連租賃龍頭中租企業今年也進軍,成了四雄開打的局面。台灣的線上共享租車市場從2014年和泰集團下的和雲行動服務推出「iRent」平台開始,迄今10年,整體市場才緩慢成長20至30億元。不過今年初,集團資源雄厚的中租汽車也正式成立「URiDE」,要與和泰集團的iRent、裕隆集團的「GoSmart(LINE GO)」一爭天下,中租營運長戴光顯甚至立下目標:「3年內達到損益兩平。」根據同業分析,中租選擇切進共享租車市場,「除了背後資金充足外,中租可能看到前幾年iRent開始獲利,加上共享經濟的未來趨勢,所以盡早布局,也試試水溫。」不過有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表示,「先驅者紅利已被iRent獲得(就像最早的共享計程車Uber),後進者必須有更新的做法跟亮點才有機會,加上iRent與GoSmart本身屬於汽車集團,取得車輛成本較低,URiDE這一仗並不好打。」面對有車商背景的兩大集團,URiDE要如何突破?除了中租集團雄厚的公司資源外,URiDE內部人士則樂觀看待,「我們是共享汽車市場的後進者,但這恰恰為我們帶來許多優勢。」首先,因為規模還在發展階段,因此能更靈活地根據市場需求和消費者的反饋進行快速調整。其次,URiDE沒有來自車商集團的背景,也不背負車輛銷售壓力,這使URiDE在車輛選擇上有更多彈性,能依照市場需求和購車成本靈活決策,投入具競爭力的車款,對於進一步擴大市場非常有利。據了解,目前URiDE的會員數已超過5萬名,其中不少是曾經使用過中租短租服務的老客戶。服務據點從初期的雙北70處,橫跨至基隆、桃園、宜蘭,目前拓展至250處;車輛數從100台增加至600台,預期今年底前突破1,000台。除了iRent、GoSmart與URiDE外,全球最大共享租車平台Zipcar也早在2017年就引進台灣,Zipcar台灣區董事長彭仕邦告訴CTWANT記者,「會引進共享租車一方面是因為這是集團提供的主要服務之一,另一方面就是因為我們從Youbike上看到台灣對共享的高接受度。」面對三大集團的強力夾擊,Zipcar屢出奇招,以不斷推出新服務來應對,彭仕邦分享,「我們從都會區下手,提供各種方案、車輛,讓使用者有更多選擇。」面對三大集團強力夾擊,Zipcar台灣區董事長彭仕邦(圖左)也做好萬全準備應戰。(圖/報系資料照)譬如今年7月Zipcar推出寵物友善共享車,限定車輛配置寵物車墊,就吸引不少帶寵物出遊的消費者。此外,8月也新增7人座MPV、Zinger商旅車款。彭仕邦笑著說,「有些人家裡沒有大車,可能多人出遊或是採買購物時,都可以租來使用。」Zipcar也因為這個方案增加不少會員,「Zipcar開放Zinger在新莊IKEA站租借使用,所以有些用戶就是在那邊買完家具後,租來載回家。」此外,Zipcar的另一大競爭力,是提供更有魅力的車輛,彭仕邦說:「我們的車款以歐美車為主,從Ford Focus歐洲性能鋼砲到BMW X2豪華運動跑旅都能選擇。」據了解,目前Zipcar在台灣約有350台車,其中有上百台是其他競爭平台租不到的車款。彭仕邦表示,Zipcar有在全球超過500個城市、逾12,000車輛的營運經驗,「因此更能夠從使用者角度來調整經營策略。」目前Zipcar擁有10幾萬會員數,其中超過8成用戶都沒有自己的車,對於接下來的規劃,彭仕邦說:「就是持續推出不同於其他家的服務。」有網友更在Dcard上分享,「接觸共享汽車品牌後,頓時覺得買車幹嘛,真的比買車划算太多,24小時想用車App打開馬上取車,出去玩想開高級一點就用Zipcar裡很多德系進口車,像是Audi、Volkswagen。」綜觀台灣整體線上租車市場,現階段只有iRent獲利,GoSmart預計今年可達損益兩平,中租目標3年內獲利,Zipcar則小賺並穩定成長。不過業內人士認為,「中租除非投入大量資金,讓車輛數達到3,000台以上(新購車資金至少18億元),每增加一輛車還必須增加停車位(雙北月租平均5,000元)及車輛折舊成本,要想在3年後獲利,將會是場硬仗。」小而美的Zipcar提供寵物上車、商旅車款等特有服務,打進不同消費族群。(圖/Zipcar提供)
時論廣場/電價漲不停 通膨壓垮人民
經濟部電價審議委員會決定,自10月16日起調漲電價,民生電價凍漲,產業電價平均調漲幅度12.5%、最高上漲14%,引發國人對通膨再起的憂慮。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1日表示,已指示經濟部與台電在尊重審議委員會的前提下再做細部了解,並與產業界溝通。莫非是暗示電價調漲還有轉圜的空間?同一時間,颱風山陀兒來勢洶洶,據北農報價,蔬果已全面漲價,每公斤平均批發價為63.8元,創5年新高,1顆高麗菜飆到480元,消費者大喊吃不消,若颱風後續造成產地災損,菜價恐怕還會再走高;如今又有電價調漲的因素,可能更進一步帶動電價上揚,讓民眾惴惴不安。儘管商總理事長許舒博呼籲,餐飲小店家、小商店等「不要漲價」,不然會造成通貨膨脹,但這種要求並不合理,畢竟就算小攤商這波電價沒有調漲,但他們也會遭到上游原材料上漲的波及,小本經營又不是在做功德,怎麼能夠不反映成本呢?為彌補台電的虧損,經濟部除了連續調漲電價之外,還持續撥款補助。但從台電提供的數據來看,這兩個措施似乎都沒什麼用。近3年來國內工業電價經歷4波調升,平均工業電價由2021年平均每度2.58元一路調升至4.29元,累計漲幅為66%,用電大戶漲幅更驚人。此外,民進黨政府連年編列預算撥補台電,2022年台電通過增資1500億元、2023年《疫後條例》撥補台電500億元、稅收超徵撥補台電1000億元,目前行政院仍有2千億元撥補台電預算在立法院進行審查。其中,第1筆1千億元是今年的追加預算,目的是讓台電能夠在今年度損益兩平。原本賴政府是計畫如果這筆預算過關,10月就不調漲電價了,不過,顯然經濟部已經等不及了,預算還未審議,電價先漲了再說;第2筆1千億元的撥補則是要用來打銷台電的累計虧損。台電累計虧損至2023年12月底為3826億元,但到今年7月則已高達4348億元,短短半年又增加逾500億元。台電的虧損就像是個無底洞,撥補款陸續到位再加上一直猛漲的電價也無法有效改善財務,台電難道不知道,虧損問題顯然不是靠補破網式的補助再加上年年漲電價就能解決的?!為什麼一直靜默不語,放任不懂電力的高層胡作非為、拖垮台電和台灣?台電問題的嚴重程度顯然遠遠超過賴政府高層的認知與想像,出身產業界的經濟部長郭智輝當然深知業界的焦慮,學有專長的政府相關專家和顧問們多多少少也應該聽聞台灣電力與能源政策對產業發展與民生造成的難題甚至困境,為什麼沒有人能夠放下對個人官位、利益與顏面的矜持,勇敢地告訴總統賴清德、閣揆卓榮泰,台灣的電力能源政策必須改變!經濟部老是洗腦民眾台灣電價很低廉,言下之意,漲價有理。然而,先不論如今台灣的電價是否還是數一數二的便宜,須知電價攸關民生與產業成本,長期維持平穩才能令人民安心生活、讓產業放心經營。近3年來,產業電價調漲近7成、民生電價也漲了近4成,這已構成重大不確定因素,加上淹水地震等各種天災,人民的生活愈來愈辛苦,再這樣下去,台灣真的會走到山窮水盡,到時人民恐怕也要揭竿而起了!(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漲定了!工業用電約漲14% 民生用電暫凍漲
電價審議委員會30日登場,台電提報最新腹案建議「民生住宅」凍漲、工業電價約漲14%;年用電量逾50億且連兩年用電成長的「特高壓大戶」及資料中心,將沒有特殊考量,比照一般工業用戶漲14%,但上半年較去年同期衰退產業則減半調漲7%。10月新電價預計10月16日上路。經濟部次長連錦漳預計明天下午五點過後召開記者會,說明這次電價調漲方案的內容。據悉,為免立委諸公誤會經濟部將調漲電價與1千億追加減預算撥補綁在一起,以此威脅立法院,台電除會說明有無1千億的財務結構外,經濟部決將二者脫勾,仍決定10月電價要調漲。這次台電提出漲價方案以工業為主,目前工業電價為每度3.81元,仍低於應有電價每度3.95元。迄目前為止,工業電價已連續3次調整,關鍵在於產業用掉全台過半電量,占電費收入約75%。若工業可調約14%,預計一年可挹注台電財政收入約840億元,我國工業電價每度來到約4.3元,低於韓電的每度4.53元、日本工業電價每度5.17元。依電價調漲方案,這次一泵工業均調漲14%,而用電逾50億度的特高壓大戶如台積電及資料中心等,這次不再特別考慮比一般工業拉高,而是比照一般工業。而上半年與去年同期比較用電衰退5%的產業,如自行車、汽車零組件、化學製品等約3.5萬用戶,電價調幅減半,調漲7%。至於台電過去給予農漁、社福、學校等團體電價優惠,則將回歸各主管機關編列預算補貼,相關用戶電價不會有任何變動。至於新電價實施日期,由於9月30日才決定10月新電價,10月1日就上路來不及製作電價表,太過倉促,為配合產業夏季電價於10月中旬結束及台電內部調整電表設定作業等流程,傾向建議委員會給予兩周緩衝時間,16日上路。會期中若追加預算撥補台電千億預算通過,知情人士,將用於補貼民生用電,經這波工業電價調漲,雖然今年無法損益兩平,仍有800億虧損缺口,但至少明年財務結構會比較健康。
10月擬漲電價!工業電價平均漲幅高達14% 民生用電暫不調
10月電價調整草案立法院壓力來了!電價審議會最晚下周一(30日)召開,行政院上半年撥補歲計賸餘1000億元給台電,由於未獲立法院排案審查,台電敲定10月調漲電價。民生用電暫不調整,工業電價平均漲幅高達14%。這將是3年來第4次調升電價,預計將推升通膨壓力。台電虧損連連,至7月累虧高達4348億元,如果上半年撥補的1000億元能及時入袋,台電認為10月或可凍漲。但電價審議會召開在即,必須先做規畫,最快明天就召開。根據台電規畫,為照顧營運較辛苦產業,如上半年用電年減5%以上,漲幅可優惠減半,只調約7%。這部分企業數大概3.5萬戶,涵蓋自行車、汽車零件、化學製品製造業等。用電連2年成長且達一定度數的用電大戶與資料中心,漲幅就會拉高到16%至18%。另為減輕物價衝擊,與民生有關產業,如食品、超市、集中市場等,不予調漲,但大型商場百貨公司等是否比照凍漲,尚未確定。綜合而言,工業電價漲幅約14%。值得注意的是,工業電價平均漲14%後,產業用電每度均價來到4.34元,逼近競爭對手韓國的4.53元,影響產業成本優勢,不過與日本的5.17元則還有差距。住宅用電方面,每度可維持平均2.77元。原本行政院給的千億補貼,名目上是補貼民生電價調整不足缺口,現在由於不確定能否拿到,因此台電認為,應比照日韓,將重點放在產業電價調整,先調高工業用電,且台韓產業電價本就有18%差距。調漲電價後,預估一年可讓台電多進帳900億元,雖然今年仍無法損益兩平,但至少可讓公司營運結構回到健康水準。由於離電價調漲尚有半個月到1個月,如果立法院10月趕通過千億補貼案,電價是否可以煞車不漲?經濟部表示,目前是朝民生、工業電價分開考量,可是如果明年1000億元撥補案也獲通過,台電財務獲改善,電價審議會是可以就此再討論。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認為,經濟部是在情緒勒索在野黨,並甩鍋給立法院,撥補1000億元是人民納稅錢,漲電價還是人民繳錢,問題是漲電價是錯誤能源政策造成,政府至今沒有解決辦法,不讓核電廠延役,將來還要出錢買綠電,只會出言恐嚇威脅在野黨與人民。民眾黨立委林國成則透露,據掌握,中央在4月調漲電價後,本來10月就要再漲,早已有所規畫,因此千億撥補只是找理由而已,痛批「政府能源政策失敗,卻找老百姓開刀」。
電價恐再大漲12% 羅智強痛批「吸人民的血」
電價審議會將在9月下旬舉行,決定十月是否調漲電價。對此,國民黨立委羅智強今(10)日在臉書表示,台電放話,若立院未通過預算,10月電價恐再大漲12%,痛批執政黨「吸人民的血,補台電的血!」。電價自4月平均調漲11%後,下半年度的電價審議會將在9月下旬舉行,拍板10月電價。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表示,政府共2筆千億預算補貼,若能通過,今年台電可望損益兩平。對此,羅智強今(10)日透過臉書發文,表示近3年來持續調漲的電費,4月期間才平均調漲11%,6月又迎來夏季電價,除了行政院提出追加預算1000億撥補台電之外,經濟部也編列1000億公務預算補貼台電。然而,兩筆預算還在等立法院開議後審查,台電卻放話,若立院未通過預算,10月電價恐再大漲12%。羅智強指出,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曾說過,因燃料價格、進口成本、電力建設營建成本皆上漲,均會進一步影響「電價成本」,反觀近3年漲幅逾3成的電價,加上2000億尚未通過的預算,政府已透過增資、補貼方式,為台電補血5000億」。羅智強續指,民進黨捨乾淨價廉的核電不用,選擇昂貴的天然氣以及綠能,耗費鉅資於風光兩電建設,廢核四的損失更超過3000億。這些「電價成本」,全民一起負擔。吸人民的血,補台電的血,綠能利益都進綠友友的口袋。經濟部長郭智輝上任之初,曾豪氣表示不應由公務預算補貼台電虧損,現在卻改口說,若立法院同意補貼,漲電價機率就不高。羅智強表示,「民進黨執政的爛攤,甩給在野黨,用漲電價情勒預算通過。未來電價調整必須聽取國會意見,新會期也一定嚴審台電、經濟部預算,非必要事項不排除全數凍結!」
總預算編列撥補千億給台電 明年電價可望凍漲!
明年電價有機會全凍漲!日前政府編列明年總預算主動再撥1000億給台電,是近3年第4次撥補超過千億。據了解,只要燃料價格沒有大幅回升,補助到位後,2025年台電將可不虧損還小賺,全年兩次電價調整能維持凍漲。對此經濟部認為有這個機會,前提就是沒有中東地緣衝突影響燃料等變數。政府3年內增資、補貼給台電已達4000億,包括疫後特別預算500億,增資兩次各1500億、1000億,以及9月立法院會期要審議的歲計賸餘分配千億案。加計這次行政院明年總預算主動編列的補助,合計超過千億元以上就有4筆,累積超過5000億歲收彌補台電財務黑洞。在未加計今年10月電價調整,近3年電價已漲了3次,漲幅逾3成,目前平均電價每度3.45元。今年夏天,已有許多民眾表示,收到電費單「有感」電費變貴,不管是自宅用電、公共電費分攤,金額都有明顯增加。不過台電這幾年當「消波塊」,電價其實未漲足,目前累虧高達3826億。明年政院預算再主動給千億,目的是要幫忙打虧,但這筆錢仍得先編到台電收入去,按法規當年度結算有盈餘,才能拿去打虧。如此台電明年度一開始就有千億進帳,加上3次電價調漲後賣電所得,初步結算財務,預估明年4月、10月都可不漲電價,也可能轉虧為盈。主要是目前油價、天然氣價、煤價都比去年高點來得低,如果明年能維持此價位,政府再補貼千億進來,不漲電價也不會虧。對此經濟部認為,明年油價已看80美元以下,連帶氣價會走跌,燃料成本壓力減輕下,如果2025總預算給台電的千億到位,確實明年有機會兩次電價都不調漲。不僅能損益兩平,還有機會小賺去打累虧。不過明年台電如果小賺,是否都拿去打虧,還是提存到電價穩定準備基金(平抑下次電價漲幅),經濟部說這個還未定。但是即使燃料成本沒有大幅回升,明年核三正式停機,便宜的核電沒了,較貴的離岸風電等採購量上升,綠電購電成本會增加。如果上升太多,還是可能吃掉補助後的盈餘,造成虧損,這是明年電價凍漲的變數。依據電價調整機制,台電可拿合理利潤3%到5%,有累積虧損待彌補期間,能拿5%全數補虧。台電認為,這部分需要經濟部同意不受上限限制,賺多少全都拿去補虧,否則3826億不知何時補得完。
富裔公主變房仲1/祝家高顏值二代浮檯面 地表最美房仲學「做多」
不少上市櫃公司進入二代接班,雙北都更建商富裔(6264)6月24日股東會上,董座祝文定長子祝泓真首度以發言人身分對外曝光,獨不見負責富裔飯店事業的長女祝宜敬,CTWANT記者獨家調查,富裔大公主在疫情間,悄悄放下身段,轉戰基層房仲,還拿下2023年度千萬經紀人獎項。對此,祝文定向記者證實,「女兒正在歷練『做多』業務」;祝宜敬則回應還在努力中,「今年再拚一次。」富裔股東會,一位年輕帥氣的男子主動向記者遞上發言人的名片,他是富裔二代長子祝泓真,之前鮮少曝光,他自我介紹,「進入公司5年多,之前在開發部基層,現在負責財務、發言人工作」。富裔董事長祝文定是上市建商愛山林(2540)董事長祝文宇的弟弟,兄弟爬山各自努力,二代也紛紛站上檯面,祝文宇的獨子祝藝目前為甲山林建設總經理,早已獨當一面面對媒體,如今祝文定的二代也逐漸上浮上檯面。祝文定有3個小孩,大女兒祝宜敬78年次,及2個雙胞胎兒子祝泓真、祝泓理則是8年級生。根據公開觀測站揭露,小兒子祝泓理已於2023年2月升任富裔子公司富永營造董事長;大兒子祝泓真則是在同年5月擔任富裔發言人。富裔二代近年陸續浮上檯面,圖為去年6月北市重慶北路預售案「國王雙子星」公開,祝泓真(右2)、祝泓理(右1)就曾亮相,但當時未引起媒體注意。(圖/記者林榮芳攝)「3個人都是讀建築相關,祝泓真現在負責建設與財務,祝泓理負責營造事業,女兒目前在外面歷練業務。」面對記者提問接班計劃,祝文定說3人各有各的領域,但也不排除未來會輪調,「他們都還很年輕,還有很多需要磨練。」不過,二代在家中磨練訓練接班,或是外面歷練完再回家不稀奇;但是像祝宜敬這般已經在家族企業位居高位,再海放到外面當基層的,可說是少之又少。富裔公主祝宜敬的首度曝光秀,是在2019年富裔位於北市東區泡泡飯店空中酒吧開幕。泡泡飯店由當時擔任營運經理的祝宜敬一手打造,成為全台第1間以女性為主題的時尚精品旅店。當時祝宜敬以一頭長捲髮、黑色連身裙出席記者會與媒體面對面,祝文定則誇讚飯店經營2年就損益兩平,除了地點好,就是女兒的行銷策略奏效。泡泡飯店由祝宜敬操刀,鎖定女性客群推出的時尚精品旅店,2019年,空中酒吧開幕,富裔董座祝文定與女兒祝宜敬一同揭幕。(圖/泡泡飯店提供、翻攝hotelpoispois臉書)根據CTWANT記者調查,祝宜敬目前在住商不動産擔任基層房仲,網路資料揭露,祝宜敬從業已有4年4個月,業務特長為豪宅、別墅、學區房,房屋評估、裝潢修繕、精通英語等。她則自我介紹寫到,「旅英6年室內設計系畢,曾參與飯店籌備開幕與主導行銷企劃並經營,2年內成功與各大國內外媒體及國際精品合作。6年後回歸房地產,喜歡與人有更深的交流,樂於協助客戶尋找理想中的房子。」甚至被誇為「地表最美房屋仲介」。據了解,每年佣金收入破千萬的房仲,才能獲得「千萬經紀人」殊榮,住商機構與大家房屋共約1.5萬名房仲,2024年獲得「千萬經紀人」的只有74人,相當於0.5%的頂尖房仲業務。祝文定的哥哥是愛山林董事長祝文宇,祝文宇的兒子祝藝也正在進行二代接班培育,目前已是甲山林建設總經理,經常出席公開活動受訪。(圖/報系資料庫)對於記者詢問,祝宜敬回應,「雖然去年幸運的成為千萬經紀人,今年期許自己再實踐一次,才能真正證明實力,業界有很多厲害的前輩,我們還在努力中。」至於泡泡飯店,她則表示,「目前沒有管理泡泡飯店,不全心投入(房仲工作)不可能會有業績的,希望今年再千萬(業績)一次。」祝文定對於女兒當房仲是相當支持,「業務分好幾種,房仲是做多,開發是做空,不一樣。她去學業務工作,現在還建立自己的人脈網路系統!」
19年零股利小股東超怒! 台電承諾7月提報買回民股3方案
台電21日召開2024年度股東會,對截至去年累虧3826億元,董事長曾文生強調,已發函給農漁、學校、社福團體等主管機關,要求自編預算自行負擔電價優惠。台電預估收回補助後,一年可以省下42億元成本。另外,小股東大聲抗議19年零股利,曾文生承諾,7月向大股東經濟部提報買回民股三方案。供電方面,由於景氣超乎預期熱,台電昨公布最新今夏最高負載,數字上修到4119萬瓩,比先前預估多出11萬瓩。台電發言人蔡志孟強調,今年新增機組比除役機組多128萬瓩,即使上調負載,也仍有餘裕。對於經濟部長郭智輝說不支持政府補助台電,蔡志孟認為,電價並未實際反映成本,不管是去年還前年都一樣,政府撥補台電,其實是在補全民。他進一步指出,4月調漲電價後多出600億元收入,加上政院撥補1000億元,近期燃料又下降,不管中油調降電業天然氣價,或是公司購煤績效努力,今年台電目標是力拚損益兩平。最慘的還是台電小股東,連19年領不到股利,昨現場拉起「政府A台電員工獎金、民股19年零股利」的白布條,表達對政府阻擋電價,虧損資產減損,發不出股利等不滿。曾文生最後承諾,7月將會向大股東經濟部提出處理民股三個案子,包括買回、轉換特別股等,看明年可否有機會編預算。台電最大老闆是經濟部,持股近96%,其他泛公股金融機構持股3.46%,個人小股東有0.56%,持股數約26.8億股。由於台電虧損、資產大跌,每股淨值僅剩1元多,小股東勢必不能接受,未來收購價恐還有得吵。對於弱勢團體電價凍漲優惠收回,台電強調,近期已發函給教育部、農業部、衛福部,說明行政院已有決議,請各部會檢討各類優惠電費事項,如認定有繼續優惠之必要,由各機關自行編列預算,台電之後將不再負責電費優惠。
達發董座:今年終端需求回溫 「看好四大產品線藍牙有望創新高」
聯發科(2454)轉投資的「小金雞」達發(6526)在21日舉行股東常會,並在董事會通過由達發董事長謝清江兼任九暘電子董事長。謝清江在記者會上表示,今年終端需求已緩步回溫,營運表現開始恢復成長,四大產品線都有機會成長,其中以藍牙晶片業務增長最強勁,有機會創下歷史新高。達發科技去年營業收入為135.76億元,年減27.7%,稅後淨利為9.7億元,每股盈餘為6.47元。21日股價收在平盤的792元。謝清江表示,去年總體經濟受高利率、高通膨、國際局勢不穩定、疫後終端市場表現不如預期等因素影響,造成市場疲弱,所以營收衰退,但今年終端需求已緩步回溫,營運表現開始恢復成長,達發今年前5月營收累計70億元,年增33.14%。謝清江表示,達發選擇的產品都是投入時間很長、技術難度高,「很適合我們的領域」,目前四大產品線中,藍牙音訊最強勁、固網寬頻最穩定,這兩項就占八成營收,還有衛星定位晶片與乙太網產品;最近在積極擴大新產品布局,像是跟聯發科一起做車用平台與研發機頂盒領域,也在研究光模組器件,「都需要時間做技術的累積」,會持續專注基本面,並加重投入高毛利晶片,積極拓展歐美客戶,並布局迭代和高門檻技術。達發為強化網通布局,先前通過認購九暘私募普通股躍升為最大股東,謝清江表示,九暘過去規模較小,在晶圓投片與封測的成本較高,未來將結合集團資源,進行體質調整,讓其原本約30%的毛利率往達發靠近,公司長期毛利率希望維持48%到50%;短期目標是損益兩平並獲利,有機會在下半年合併報表。
前5月大虧110億!中油提解除三大油氣緩漲枷鎖 汽柴油漲幅恐變大
未來油價漲幅可能變大!中油前5月大虧110億,失血嚴重,近日正式向新任經濟部長郭智輝提報,要廢除三大油氣緩漲枷鎖。包括油價拿掉「平穩措施」與「亞鄰最低價」雙緊箍咒,天然氣價則解除「工業凍漲」,以活化財務賺錢。對此經濟部表示,「平穩措施」不會拿掉,但「亞鄰最低價」確實思考調整,可能改成「亞鄰均價」, 讓中油可適度往上漲價。中油原本期望今年可損益兩平,無奈事與願違。董事長李順欽昨表示,預估前5月虧損已達110億元。今年能否止虧,需視油氣價格能否合理反映、國際油價是否持穩。現在受限亞鄰最低價吸收,對公司經營相對不利,目前負債比例高達91%,財務狀況很不好。為充當物價消波塊,今年前4月汽柴油、天然氣、桶裝瓦斯三類,中油共吸收200多億元。天然氣價方面,工業民生都實施凍漲,只能對台電調價,且不能調足,苦不堪言。自2021年6月開始,到去年底止2年半期間,統計光是工業用戶氣價就吸收1650億元。前三大受益公司是中鋼、台塑化、台積電,共少付130多億元,等於是「變相補貼」用氣。油價部分,目前有兩道緩漲機制,包括「亞鄰最低價」與「平穩措施」。前者納入日、韓、香港、新加坡4國比較,中油必須是5國中最低。後者當95無鉛零售價超過30元、32.5元、35元時,當次漲幅分別少漲1/4、2/1、3/4。這兩道緊箍咒讓中油重傷,尤其是亞鄰最低價。因為日本政府補助煉油公司凍漲汽柴油,導致以哈戰爭來,每逢國際油價飆升,國內不但不漲價還常調降。光這部分,汽油就每公升2.3元沒漲,另外平穩措施也吸收0.3元。因此重視公司盈虧的郭智輝上任後,中油這幾天已經向其報告財務狀況,並提報希望一次廢除「亞鄰最低價」、「平穩措施」、「工業凍漲」等三大油氣緩漲機制。中油表示,「平穩措施」自2019年就實施,當時有穩定物價考量,但現在整體時空環境已不同,因此爭取回復隨國際價格連動。經濟部了解中油財務壓力,但初步看,由於「平穩措施」可避免油價一次漲幅過大,沒有廢除打算。可是「亞鄰最低價」確實限制很大,所以可能把「最低價」改為「均價」。如此天花板上限可以拉高,適度讓中油調價。至於拿掉工業氣價凍漲,還要評估對製造業衝擊,目前沒有定案。
輪圈大廠巧新10公頃屏東廠拼年產量100萬 Porsche、Rolls-Royce都來下訂提貨
全球汽車輪圈大廠巧新科技(1563)18日舉行屏東廠參訪,巧新科技董事長黃聰榮提到,「屏東廠共有10公頃,目前已使用2/3,年產量約40萬左右。」並在2023年第四季達到損益兩平。他也表示,依照客戶需求有機會再啟用剩下的1/3土地,完成屏東廠年產量100萬的目標。2020年巧新屏東廠開始營運,雖經歷疫情期間,使得主要客戶超跑與豪華品牌車廠無法來台而延後認證時程,不過疫情趨穩,客戶陸續來台進行驗證程序並逐步完成,加上豪華新車市場銷售穩健、車廠新車款上線計畫推進,帶動包括Lexus、JLR、Porsche、Rolls-Royce等豪華品牌車廠客戶對客製化輪圈的訂單提貨量持續提升。同時,再生鋁圈已獲Porsche、Stellantis、JLR、BMW、Toyota、Lexus等相繼認證與量產出貨,挹注屏東新廠的產能稼動率逐步攀升,不僅在2023年第四季達到損益兩平,以目前客戶在手訂單與拉貨力道持續放大來看,為巧新今年獲利表現注入強勁的成長動能。巧新科技屏東廠佔地10公頃,且比雲林廠更自動化。(圖/劉芯衣攝)巧新繼雲林廠及德國塗裝廠之後,規劃分三期籌設屏東鍛造鋁合金輪圈廠,其中,屏東一廠於2020年取得IATF16949認證正式營運,不僅具備鍛造、機械加工到塗裝的垂直一站式製程產線,且相較雲林廠的製程也更自動化。黃聰榮向CTWANT記者分享,「屏東廠雖然比雲林廠大,但是員工僅300人,其他採自動化;雲林則約1,200名員工。」黃聰榮也提到,去年巧新整體出貨量達70萬,今年預計整體達到80萬,屏東廠目標20萬外銷。當初規劃屏東一期廠年產能設定為30萬顆,透過鍛造製程調整優化,目前鍛造產能可達40萬至45萬顆,中段的CNC與拋光則依客戶需求來安排建置設 備。以目前出貨主要客戶來看,主要生產出貨包括 Stellantis、BMW、Porsche 及Lexus等品牌車廠。除此之外,為落實ESG企業永續競爭力,屏東新廠導入循環經濟理念,由世界知名的鋁鑄造設備供應商HERTWICH所建置的熔煉廠可百分百回收下腳料與廢料進行鋁料再生,生成後的RESAICAL®再生鋁可成為巧新產品的原料,而再生鋁料所製作的鍛造輪圈與原生鋁所製的鍛造輪圈強度相當。巧新進一步表示,再生鋁料仍可100%回收再利用,比原生鋁降低約95%碳排放優勢,且使用再生鋁毛利率可增加2至3%,預估今年毛利率約27至29%,明年則有望突破30%。目前取得6家豪華品牌車廠客戶認證可投入生產使用。展望未來,從目前巧新預視單與接單動能來看,發現主要客戶對於客製化輪圈、再生鋁輪圈等訂單與開發設計的需求高漲,並看好未來隨著各車廠針對公司再生鋁料的認證家數及品項增加,除了創造公司屏東廠的產能稼動率持續向上,對未來整體營運帶來正面的挹注,黃聰容也表示,「未來營收目標朝每年雙位數成長。」
液晶面板市況嚴峻+認列減損 鴻海轉投資夏普10代廠慘虧逾1100億日圓
據日經新聞報導,由於液晶面板市況嚴峻加上認列減損,鴻海(2317)轉投資的夏普(Sharp)旗下堺市10代面板廠營運公司Sakai Display Product(SDP)上周六(13日)公布財報資料指出,2023年淨損額慘虧逾千億日圓。因液晶面板市況惡化,對生產設備提列866億日圓減損,SDP淨損額2023年達1156億日圓、較前一年(淨損360億日圓)飆增逾2倍,連續第2年陷入虧損。SDP 2023年營收年減27%至698億日圓、營損額為178億日圓(2022年為營損276億日圓)。報導指出,以上SDP減損金額已反映在夏普2022年度(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以及2023年4至12月期間的財報上,對夏普2023年度(2023年4月-2024年3月)的財測預估不會造成影響。夏普2月曾宣布,因智慧手機、PC/平板用需求復甦緩慢,中小尺寸面板市況非常嚴峻,因此2023年度合併營益目標自原先預估的400億日圓大砍至損益兩平、合併純益自原先預估的盈餘100億日圓大減至虧損100億日圓。夏普2022年度淨損額達2608億日圓、虧損規模為史上第3慘,陷入虧損主因為以堺市10代面板廠SDP為中心、對液晶面板相關工場/設備提列1884億日圓減損。據報導引述關係人士消息透露,夏普2023年度預估將連續第2年陷入虧損、而SDP是造成虧損的主因,夏普雖一直尋找願意接手SDP的買家、不過進展不順。夏普正考慮縮小液晶面板事業,生產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堺市10代面板廠營運公司「SDP」考慮進行停產,期望藉由減少據點、加快改善財務基本面。今後母公司鴻海的意向是關鍵。
DRAM市場穩健復甦 南亞科有望轉虧為盈股價逆勢收紅
受惠於AI伺服器帶動HBM與DDR5產品的需求成長,預期2024年DRAM價格維持上漲趨勢,供應商也恢復產能、積極轉進高產值產品,近期DRAM類股相對強勢,不過11日台股走跌,僅南亞科(2408)逆勢小漲0.56%、收在70.6元,主要是前一日法說會顯示第一季毛利率較前季明顯改善,還有業外挹注,法人預估,可望在今年第三季損益兩平。美國通膨疑慮再起、拖累美股四大指數,連帶讓台北股市11日走跌,權王台積電(2330)一度帶領大盤翻紅,最高來到20770.83點,上下震盪近120點,最後收在20753.22點、跌0.05%,成交量4409億元。近期強勢的威剛(3260)11日下跌3.98%、收在108.5元,華邦電(2344)跌0.9%、收在27.3元,十銓(4967)也下跌0.55%、收在89.5元。不過南亞科10日舉行線上法說會,南亞科總經理李培瑛表示,地震過後,大供應商報價策略改變,拉升產品價格態度積極,南亞科產能也逐漸回復正常,預期南亞科第二季毛利率轉正機率變高,DRAM平均售價有機會季增雙位數,出貨狀況也會有小幅度改善。由於中國品牌手機銷售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復甦,預期今年高階機種的銷售比重提升,新世代AI PC的推出也讓市況轉好,消費型電子終端產品的IP CAM、TV、工控及車用需求維持穩定,有助改善需求量及DRAM裝載數量。因產品平均單價改善,且閒置成本提列降低,南亞科第一季營業收入95.03億元,較上季增加9.2%,毛利率較上季大幅改善10.7個百分點至-2.9%,儘管單季仍虧損12.09億元,每股虧損0.39元,但也較上季每股虧損0.8元明顯收歛。李培瑛表示,2024年DRAM市場將維持穩健復甦,南亞科今年有兩個新產品,為1B製程技術8Gb DDR4與16Gb DDR5產品,DDR5預計2024年下半年開始送樣,第四季開始對公司營收會有小幅度貢獻,2025年對公司的貢獻度將會比較大。法人也認為,根據研調機構預估,2024年HBM占DRAM產值比重會從2023年的8.4%躍升至20.1%,且2025年持續提升,將大量消耗DRAM產能,排擠效應可望持續推升DDR4及DDR3報價。調研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表示,在403震後對DRAM產業影響的最新調查,各供應商所需檢修及報廢晶圓數量不一,且廠房設備本身制震能力均能達到一定的抗震效果,因此整體衝擊較小。美光、南亞科、力積電、華邦電等,均大致恢復100%的產線運作,其中僅有美光已經轉進至先進製程,多為1alpha與1beta nm,預估對整體DRAM產出位元占比影響較高;其餘台灣DRAM廠仍停留在38、25nm,產出占比相對小。整體而言,預期本次地震對第二季DRAM產出位元影響仍可控制在1%以內。
材料界傳奇1/存股族追捧長興 董座高國倫親曝翻身500億大廠靠「這關鍵」
春節開工後,AI帶動科技股漲不停,合成樹脂、乾膜光阻大廠長興材料(1717)也傳佳音,元月營收告捷成長逾56%,股價更是默默放量跟漲,從28元衝破33元,單日交易量從千餘張暴增近2萬,投資人靜候8日配發股利決議。長興連續33年穩定配息,殖利率不時優於金融股,成了存股族最愛。此外,長興材料不只是「合成樹脂」亞洲主要供應大廠,特殊UV光固化原材料(一種經日光照射提高效能的黏著劑)做到全球前三大廠,台灣化學工業界的隱形冠軍,更是電子業電路基板PCB廠「乾膜光阻」材料全球第一大供應商。今年成軍邁向60年的長興材料,早已非當年的塗料樹脂小廠。CTWANT記者日前專訪68歲董事長高國倫,他道出關鍵,「我和爸爸有一個共同點,就都不是學化學、材料專業的理工人。」但是,「我們肯花研發費,創新力強,轉型全方位材料供應商,定位正確。」「父親學法律原本擔任公職,當年他40歲買下一家油漆公司創業,就是做公司管理。」高國倫告訴記者。高國倫父親、今年101歲的高英士,1965年以80萬元在高雄創立「長興化學」(長興材料前身),生產建築塗料用等的合成樹脂。長興材料原名為長興化學,創辦人高英士(圖中)在40歲那年辭去公職創業。(圖/長興材料提供)一年後,長興即損益兩平,並開始外銷到越南,接著擴大生產各種工業用樹脂,還在大陸、日本、美國、泰國、義大利、馬來西亞等地區擴廠,疫情間又切入生醫,2021年成為首家取得疾管署新冠肺炎快篩試劑授權量產企業。三十七年前進入長興的高國倫說,「長興一開始就專注在特用化學品,強調各種產品配方,與同業區隔競爭市場。」「與同業相較不同的是,長興重視研發,每年投入營收3%研發費用,在高雄、蘇州成立的長興研究所,人才就快600位。」以2022年來說,研發費用即達14.7億元。長興在1990年代透過工研院技轉,開始研發乾膜光阻,1997年正式成立「長興研究所」,現任長興總經理毛惠寬即是從長興研究員做起,服務資歷35年,他曾說到長興產品能做到領先品牌,主因鎖焦在「材料」開拓策略獨到,而利基點不僅著重研發,還要能搭上客戶產品趨勢切入市場。「一路走來,感謝許多人專注研發技術創新與生產團隊完成。」高國倫如數家珍地告訴記者,他們很多是來自化工化學等領域科學人,包括長興前董事長楊文雄、研究所第一、二任所長黃梧桐、黃舜仁(現為長興董事)。1967年長興化學的合成樹脂首度外銷到越南,左起為協理邱憲臣、同仁柳世猛、陳順雄。(圖/長興材料提供)其中,楊文雄曾為了提升研發能力向公司請假一年,自費到日本神戶大學高分子化學研究室繼續進修,返國後,不僅敏銳掌握工業趨勢創新研發,還善長原料成本控管,「他同時兼具化工人專業與財務管理,從研發創新到出任總經理、董事長,是帶領長興一路起飛的重要幹部。」一名長興主管跟記者說,他是深受長興員工尊敬的科學人。「黃舜仁所長則就像是一位夢想家,每每聽同仁暢談未來科技研發可能性,總是帶著微笑說『好啊!』給予鼓勵,不澆冷水。」一名研究員說。長興材料團隊研發力強,其中PCB廠必備的「乾膜光阻」,已拿下全球市佔率第一。(圖/長興材料提供)有了材料研發能力作後盾,高國倫接手董事長後的四年,也就是2014年,將長興化學更名為「長興材料」,讓長興「從化學原料為基礎,延伸到電子業、特用、生醫界的材料供應商」,期許成為世界材料大廠。如今,長興材料在全球生產基地25廠,海內外員工五千人,年營收從1998年破百億,一路翻倍到2021年破五百億。儘管去年景氣逆風,遇上升息、全球通膨、原物料成本增、電子業消化庫存等挑戰,長興材料全年營收滑落到425億元,但今年開春元月營收回到38.51億元、年增56.2%,加上今年順利出售蘇州長興光學材料100%股權,處分利益3.6億元進帳,去年低迷的股價也開始活蹦亂跳。問起對今年展望,高國倫笑呵呵地說,「審慎樂觀。」
傳「台灣foodpanda賣給Uber Eats」破局 業者:市佔第一毫無所悉
台灣外送市場會被「一統江湖」嗎?據德國經濟周刊(WirtschaftsWoche)2月29日報導,foodpanda母公司、德國外送訂購平台Delivery Hero商談把台灣事業出售給競爭對手Uber Eats,但目前交易「暫時破局」,對此,台灣foodpanda在3月1日發表聲明回應,目前在台灣營運穩健、市佔第一,對於這項市場傳聞並不知情。疫情期間,全球各大城市實施封城,讓外送業者的宅配需求激增,業績爆發性成長,但疫後面臨成長疲弱的壓力,以及要如何提高獲利,是很大的挑戰。2023年底就傳出,全球裁員13%員工後,Delivery Hero希望將旗下亞洲業務大部分出售,包括在新加坡、柬埔寨、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泰國和寮國七個國家以foodpanda品牌營運的業務,但跟新加坡外送巨擘 Grab Holdings的談判在2月初傳出破裂,先前也有消息提到,中國的美團也在探索收購Foodpanda的可能性。而今則是傳出台灣業務也破局,德國媒體表示,Delivery Hero就出售Foodpanda台灣業務給Uber Eats進行談判,但雙方在收購上無法取得共識,Uber Eats停止進行深入談判,目前Uber Eats與Delivery Hero拒絕就此事做出回應。台灣Foodpanda表示,對於這項市場傳言並無所悉,foodpanda在台營運穩健,為市佔第一的外送品牌且穩定增長,將持續精進,專注於為消費者及合作夥伴提供各項優質、便利的生活服務。foodpanda和Uber Eats在2016年進入台灣市場,這兩大外送平台在台灣估計已各納入7至8萬家餐廳、14多萬名外送員,媒體曾報導熊貓Foodpanda在台灣2022年營收700億、已達損益兩平,但過去十年都是虧損,熊貓也提到,這僅是媒體推估數字,未扣除平台建設與人事等成本。網友分析這兩大外送平台,表示熊貓外送適合全職,且集中在雙北,雖然單量多,但裝備成本高;Uber Eats適合兼職,彈性空間大,裝備成本也比較低,但最好是在雙北之外的縣市做,不然很難與熊貓競爭;最重要的是,如果這兩家合併,那就會有壟斷的問題。
錼創拚Micro LED產線2024擴產100% 李允立:朝損益兩平邁進
Micro LED大廠錼創-KY(6854)上周五(17日)舉辦法說會。董事長李允立於會中提到,公司將提供統包解決方案(TurnKey Solution),並表示衝刺營收是最重要的事情,今年維持倍數成長的目標有望達成,未來也將持續朝這方向前進;淨損情況則以逐年收斂50%為目標。Micro LED是AR眼鏡關鍵的微顯示器,李允立表示,公司目前遇到的困難點是產能,因此提供TurnKey Solution,如近期與友達簽訂7億元的產線建置合約,以及先前與富采合作產線建置。目前與晶電建置順利,預期年底完成建置,明年第一季開始貢獻產能。李允立也透露,今年營收要達去年兩倍,目前來看可以達成。至於獲利部分何時轉正,錼創第三季毛利率已達16.1%。不過目前產能尚未最佳化,會加快Micro LED擴產速度,除了技轉給合作夥伴外還會繼續擴產,明年中增加50%,期望明年底產能增加100%,另外也會持續購買新設備,雖然今年EPS看起來仍是負的,但收斂速度將會變快。針對車用市場何時出貨,李允立透露,目前跟國際一線車廠皆有往來,預估車用Micro LED在明年可以貢獻一點營收,2027至2029年會有大量貢獻。對於錼創未來發展策略,李允立指出,未來營業項目多元化,包括CoC、TurnKey Solution以及NRE等。此外也持續開發歐美市場,美國子公將開始營運,於2028、2029年維持相同成長幅度,以倍數營收成長,也看好明年營收動能,朝損益兩平邁進。錼創第三季營收3.5億元,季增42.3%,毛利率16.1%,營益率負1.1%,季增35個百分點。稅後虧0.87億元,虧損較上季收斂,每股虧損0.81元;前三季營收6.98億元,毛利率9.5%,營益率負62.3%,每股虧損3.59元。
小宅貼大磚空間感放大 房市差冠軍磁磚加強零售布局
磁磚大廠冠軍建材(1806) 28日推出國產90X180公分「瓷藝中板」系列新品,推廣「小宅貼大磚,放大視覺感」,有感今年房市降溫,過往建商訂單占營收7成的冠軍磁磚,這次推新品也加強進軍零售市場,預估新產品明、後年可達營收5%,下半年有望單季損益兩平。目前冠軍磁磚全台市占率約1/6,若單看國產品牌,約占3成,為國內市占率第一,其中建商及零售商占營收比例為7:3。冠軍董事長林榮德表示,雖然現在房子不好賣,但越來越多業者意識到,用好一點的磁磚建材,將對銷售產生幫助,「房市不好,對我們的影響不大!」冠軍建材旗下有「冠軍磁磚」、「馬可貝里磁磚」2個品牌,此次90X180公分「瓷藝中板」系列新品共推出20款不同紋路的產品。(圖/黃耀徵攝)冠軍董事長特助林孟瑜近期親身走訪多個案場,也確實發現看房子的人少很多,由於建商從下單到出貨約2年時間,目前雖尚未受到房市影響,但為避免公司業績跟著房市景氣波動,目前正積極開拓零售市場,「每年新案落成約10萬戶,但全台共有約900萬戶的既有住宅,中古屋裝修是一塊很大的市場,從大建商到一般消費者做翻修都是我們大力推廣的對象。」過去台灣所見大尺寸磁磚,都是靠國外進口,冠軍4年前推出90X90公分磁磚,又再耗時3年研發、設備更新推出90X180公分磁磚。冠軍副董事長林祐宇表示,光生產成本就比90x90公分高出5成,其他還包括3~4年的產品研發、倉儲、運輸等成本,目前90x180公分大尺寸訂定終端售價將高出1成,預估3年後將能占總營收5%左右。大尺寸磁磚具備堅固耐用、耐高溫、不吃色、好清理的特性,常運用在豪宅公設大廳、梯廳或商辦百貨,如今也被設計師大量運用在客廳地面、電視牆、廚房中島、衛浴濕區牆面。(圖/黃耀徵攝)林孟瑜表示,「瓷藝中板」在產品售價上相較於高價位的義大利、西班牙進口磁磚,具貼近國產市場高性價比優勢,相當於天然石材1/3價格、歐洲進口磁磚7.5折的合宜訂價。據了解每片價格約6100~6800元。林孟瑜也觀察現在多以小宅建案居多,要怎麼視覺化讓空間效果放大變得很重要,「就像女生穿黑衣服顯瘦,小宅要有創造視覺放大感,可以運用淺色的大磚,不只是地磚,也可用於牆面、中島等,少了拚合的縫隙分割線,會加強視覺延伸感,有空間放大效果。」攤開該公司財報,去年營收30.06億元,每股虧損0.45元,而今年上半年報虧損降至0.15元,有縮減跡象,林祐宇表示,冠軍持續進行產品銷售組合調整、磁磚施作工法改良及業務銷售通路服務等全面升級,下半年有望單季損益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