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點子
」基隆 i Voting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成立 讓民意交流更快速便捷
隨著資通訊科技的成熟,社群媒體傳播效果的增強,人們對於公共事務參與意願逐漸提高,提供公共政策線上參與平台已成為現今社會的主流趨勢,為使民意的雙向交流空間更為便捷有效率,基隆市長謝國樑、民政處長張淵翔、市府發言人林麗蟬,21日召開「基隆i-Voting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成立」說明記者會,基隆市長謝國樑表示,這項公共平台的成立,基隆市民期盼已久,在全台22縣市中,基隆是第18個成立的縣市,他深知民意的重要,因此在就任後積極與外縣市借鏡,以加速平台之推動,並將於4月22日正式啟用,屆時民眾可以主動針對公共政策提出意見、見解或政策建言,透過附議過程,凝聚社會共識。謝國樑表示,透過「基隆i-Voting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讓民意能夠被呈現。(圖片提供/基隆市政府)謝國樑表示,我們理解到市府成立這項平台,可能會被有些人拿來運用,或反諷市政府的施政,但是市府不能因為這項理由,就去阻擋民意的發展。本市府很高興成立「基隆i-Voting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讓民意能夠被呈現,讓公民參與投票更是天經地義,無論民眾提出的議題是否讓市府喜歡與否,只要民眾參與,無論透過公投或i-Voting的形式,最終結果都是要讓市府納入參考,尤其實體公投需在規定時間點內進行,透過基隆i-Voting也能表達民意。發言人林麗蟬說明,「基隆i-Voting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經測試後,將於4月22日正式上線。(圖片提供/基隆市政府)發言人林麗蟬說明,市府已於今年3月22日建置完成相關系統平台,並經測試後將於4月22日正式上線。目前共有三項主要功能:第一項「提點子」,民眾主動於網路上針對公共政策提出意見並形成共識後,由業務單位檢核,檢核通過次日45天內須經1,500人附議即成案,再由機關評估提出回復。第二項「眾開講」,由機關提出正在規劃或推動之政策,將議題放置在平台上,並透過平台機制公開徵詢民眾意見,也可以設計投票機制讓民眾選擇支持或反對;第三項「參與式預算」,由機關公告需求及提出候選方案,讓民眾參與投票。民政處張淵翔處長指出,目前市府各局處機關將先行擬訂三項提案,透過「眾開講」的功能讓民眾一起參與,提案內容分別為「垃圾車播放音樂問卷」、「實施競選廣告物減量問卷」、「工地圍籬綠美化推動問卷」,透過線上參與機制,彌補既有民意蒐集方式之不足,讓民意能夠更加快速便捷的表達。「基隆i-Voting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網址https://klcg.join.gov.tw/idea/propose/search
摸頭平台1/國發會公民參與平台成效差 最後成案率僅0.43%
國發會最新發布的「109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公民參與情形調查報告」中指出,有51.1%平台會員肯定平台對於政策具有影響力,國發會官員也表示滿意度為87.7%,但實際上,平台提案被採參的比率僅有0.43%,民眾黨批評,這樣的平台不僅無效,也無法真實回應民意趨勢。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由國發會於民國104年所建立,光是不含每期的維修建置費,總金額就約花了四千五百萬公帑。網頁中的「提點子」平台能讓民眾自由的提出想建議的提案,無論是討論的最熱烈的萊豬議題、或甚至是小到生活中的「針對咀嚼聲過大開罰」都可以在平台上發表。民眾黨表示,該平台的原則是,只要提案超5000人聯署覆議,相關政府機構就需在兩個月內給出回應。不過民眾黨在10月8日時在「提點子」平台上提出有關萊豬源頭管理的提議,並在11月3日順利超過5000人聯署,但一直到1月5日才得到國發會以一句「決定不參採提案人之訴求」進行回應,5000人的聯署提案瞬間化為泡影。民眾黨內人士質疑,國發會之所以不回應,以「拖過就沒事」的態度來對待萊豬的訴求,不僅不夠公正嚴謹,甚至會讓人家覺得這就是政府設置的「摸頭平台」,並呼籲未來國發會不要只見滿意度數據就沾沾自喜,而應該把實際成績端出來,確實採納人民的提案,才能讓該平台發揮效用。
摸頭平台2/達5000人附議卻踢鐵板 民眾黨質疑國發會拖延戰迴避民意
國發會最新發布的「109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公民參與情形調查報告」雖然數據漂亮,但實際檢視下來,得到正式相關回應的提案僅2.2%,平台提案被採參的比率更是僅有0.43%,不僅成效低靡,更無法反映真實民意。因此民眾黨在1月26日審議經濟委員會相關預算時,提案凍結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30%的預算、一千萬元並獲得朝野支持。民眾黨立委蔡壁如表示,根據統計,目前民眾最關心的議題除了萊豬與食安疑慮,其餘的還有包括延後學生上學時間、性別兵役平等問題與加重酒駕者刑罰等等,還是看的出來台灣公民主要依然將目光放在民生議題上,「有些時候大家吵來吵去、口水戰等等,其實民眾現在也都不在意了,政府單位如何讓人民生活更好,才是台灣民眾最有感的一件事。」舉萊豬為例,蔡壁如質疑,民眾黨也使用了提點子平台,要求政府落實源頭管理、新增特定貨號、再製品標示加註萊劑等主張,也在短時間內突破5000人附議,卻在最後只派了兩個相關人士來開了一個會議,「大家都闡述完自己的意見就散會,沒有會議結論,甚至沒有會議紀錄。」她無奈地說,代表好幾千人的意見就這麼被國發會「四兩撥千金」打發。蔡壁如認為,截至2020年8月,該平台的9026則提案中,達5000人附議的有202件,但最終全案參採件數只有39案,超過160件附議成功的案件被忽視,根本無法真實反映民意,她也呼籲,凡能達到5000人附議的提案,本身就具備一定的民意基礎,國發會應主動開辦公聽會、說明會等,給出具體詳實的回應,才能真的幫助到民眾的生活。
防「婆婆殺了我」悲劇!5千苦媳「硬起來」 立法成案:禁姻親干涉夫妻
今年9月曾發生一起因婆媳糾紛,有名女子疑似因為不堪長期遭婆婆言語暴力,選擇輕生身亡,引起社會輿論廣泛討論。有網友因此在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共參與平台,提出應立「《姻親專法》,明文禁止姻親以話語、行為及傳統習俗,干涉婚姻雙方當事人,落實婚姻自主權及婚姻內人權」。這項提案最新已達5014人附議,成功超過5千人門檻,得以立法成案,政府必須在12月25日前,給予回應。依照提案人在公共參與平台「提點子」裡表示,以此專法提案向「張○馨及曾經的張○馨們」致敬。提案人指出,即使到今日的婚姻,姻親(尤指公婆)的傳統觀念,多數仍把媳婦,當成過戶到自己家的「財產」,沒有與媳婦所「結婚」的人是老公,而不是姻親長輩的認知,在這個傳統觀念下,大舉施展家庭結構內的權力支配。雖然時代不斷進步,觀念不斷開放,但「婆媳問題」在各大離婚原因排行榜上仍居高不下,顯示大量婚姻當事人的其中一方,「對於姻親涉入婚姻的傳統婚姻觀念反抗無能」。現行家暴法、妨害自由罪及妨害名譽罪等,皆有未符合《姻親專法》項目的部分,探究其中原因,關鍵在於現行家暴法的法條,是以「騷擾、控制、脅迫」觀念作為標準;妨害自由罪的法條,是以「使人為奴隸或使人居於類似奴隸之不自由地位者」、「以加害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財產之事恐嚇他人」觀念作為標準。提案者強調,現今姻親的「言語、行為」干涉,在目前社會姻親傳統觀念下,大多難以被認定符合上述觀念項目,所以提案盡可能以「實際事實」為項目,或抽換成「干涉、貶低」較輕說法,進行立案說明。而本案自2020年9月10日完成提案後,至今已獲5013人附議,有網友認為「媳婦不是傭人,不管怎麼嫁進夫家,婆婆本來就該不得干涉!」,但也有人認為「很多事情是民俗傳統觀念的問題,不是每件事都可以用法律來規定」。但不論外界意見如何,由於該項法案已達立法成案門檻,政府必須在12月25日前,進行回應。提醒您,請給自己機會:張老師:1980安心專線:1925免付費生命線: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