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縮表
」 升息虎年看縮表 專家:新台幣恐回測28元整數關卡
台北匯市今天開紅盤,由於上周美元指數偏弱,有望維持先前升勢。匯銀主管認為,上半年新台幣依舊偏強,站穩27字頭不難,最大變數還是聯準會,倘若釋出更多縮表訊號,新台幣就有可能轉弱,並回測28元關卡。新台幣牛年延續強勢格局,「牛氣升天」的漲勢凌厲,封關日收在27.828元,雖創近一個半月新低,但整個農曆牛年、即2021年2月9日至2022年1月28日,全年累計升值2.02%、已連續三年升勢,堪稱最強亞幣。連假前匯市最後一個交易日,主要是外資及進出口商買賣匯實需進場,總交易量能大幅縮小至9.84億美元,不過因美元指數衝破97,新台幣跟著主要亞幣續弱整理,而連假這周美元指數又出現轉弱跡象,回測至95.48。匯銀主管分析,匯市今開紅盤,倘若外資沒有太大幅度匯出,將會反應基本盤,也就是美元指數轉弱,新台幣走升機會大,這種局面在聯準會啟動縮表前,台灣有經濟成長及出口表現暢旺支撐,新台幣都不會弱。轉折點則是聯準會縮表。在聯準會1月上旬公布去年12月會議記錄,釋出加速升息、提前縮表的鷹派訊號後,澆熄新台幣升值氣焰,也讓匯率陷入區間整理,金融圈認為,就算新台幣沒被打到貶值,升值強度也不如去年。匯銀主管分析,聯準會加速升息早在市場預期當中,上半年新台幣應可維持27字頭,「接下來就看縮表」,意思就是說,如果3月聯準會不只升息,還釋出提前縮表訊號,熱錢將重新回到美元懷抱,非美貨幣將迎來跌勢,屆時新台幣就可能回測28元整數關卡。匯銀主管認為,這波股匯齊漲,與台灣出口相對強勁、熱錢湧入關係緊密,但台股已經漲到萬八左右,報酬率難比去年,外資及壽險業也會思考還要不要「愛台灣」,甚至轉往陸股或其他新興市場,就會影響資金動向。
2022黑天鵝1/首要檢視外幣資產 富邦金羅瑋博士:留意前瞻性、具訂價能力的企業
元月5日美國聯準會(Fed)公布FOMC會議記錄,除了升息外,最令人意外地,「今年下半年可能提前縮減資產負債表(縮表)」。由於2008年發生亞洲金融危機,直到2014年聯準會才開始縮減購債(Taper)、升息、縮表,其間隔長達2、3年,從未在1年內搞定,因此美股道瓊指數立馬嚇跌,4個交易日跌掉730點。美國聯準會將提前縮表,成了2022年的黑天鵝。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表示,「其實聯準會去年就已反映,今年可能升息2~3次,不過這次資產負債表膨脹的規模更大,聯準會顯示會更加鷹派,已傳出今年可能4次升息,加上沒有升息後隨即縮表的歷史行情可供參考,使得投行完全沒有方向,市場因此更為恐慌。」面對縮表在即,羅瑋提醒投資人須提高警覺,「今年金融市場波動將比去年更加激烈。去年股市的成長,除來自企業獲利大幅成長外,還加上政策支持;但今年已確定將不會有貨幣政策的支撐,且物價居高不下,金融市場可能進一步下修,以上都會對市場產生動盪。」首先面對聯準會加速縮減購債進度,首批將逆回購1.5兆美債,羅瑋表示,現階段投資人不需要過度緊張,該筆金額雖然看似龐大,但僅相當於去年一整年QE(量化寬鬆)的金額(去年每月QE金額是1200億元,全年約1.3兆元)。這些資金原本應該要流進市場裡的,但因為市場資金已嚴重過剩,這些資金事實上還停留在金融機關手上,因此回購此些資金並不會對現今的金融市場產生衝擊。因Omicron變種病毒讓此波新冠疫情要到2、3月之後才能確定是否得到緩解。先進國家也可能因供應鏈短缺狀況受到波及。(圖/新華社)面對美國今年下半年的升息甚至進行縮表,羅瑋認為投資人首先要注意的檢視手中的外幣資產。因為當美元開始升息後,將造成美元強勢,特別是對於歐元、日圓等幣別來說。其中,歐元下半年可能走升,要注意歐洲央行是否提早升息,至於日本央行估將維持寬鬆政策,因此日圓未來將趨於弱勢。值得一提的則是台幣,挾著企業強勢獲利光環,去年不僅台股創下歷史新高,也帶動新台幣持續走強,堪稱是新興市場模範生。羅瑋指出,今年市場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至少要到2、3月之後,此波Omicron疫情才能確定是否得到緩解。除了疫情之外,但還要注意,全球經濟復甦情況仍是不均衡的。因為即使先進國家經濟好轉,由於全球供需失衡、長短料的狀態,先進國家還是會被新興市場被拖累。另一方面,加上去年基期過高,經濟成長速度將會放慢。如果疫苗施打能夠更為均衡的話,新興市場或有可能在下半年同步復甦。在此時刻,羅瑋建議投資人不妨多留意那些企業具有前瞻性?像是5G、AI等具未來世代概念的公司,或者是高速運算、高速傳輸等技術,都可算在其中一部分;也還可注意那些廠商具有訂價能力,可以將成本上漲轉嫁給消費者的公司。此外,金融業則因為升息的緣故,隨利差空間擴大,對於提升獲利是有幫助的。最後,債券市場則要比較小心。新冠疫情持續推動科技產業向前,而5G、AI等具未來世代概念的公司,或是相關應用,例如高速運算、高速傳輸等,都值得投資者注意。(圖/報系資料庫)羅瑋認為,預期各國央行都會先後升息,因此短債有賺錢的話先出脫,等下半年貨幣政策較為明朗後,再逢低進場,以領取較高的利潤。而傳統抗通膨的商品中,像黃金、白銀等貴金屬的光環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其他具抗通膨的商品,包含黃金存摺、虛擬貨幣等,不過虛擬貨幣中部份高耗能的貨幣,已遭許多國家開始禁止,投資人記得避開。羅瑋認為,如果此波Omicron疫情受到控制,物價順利也回落,資產沒有泡沫化,聯準會可能從9月完成縮減購債、開始升息,然後今年12月做第三次升息,這是市場原先預期。但面對美國12月物價指數已上升到7%,民眾跟官員都期待聯準會能做些事情,以避免物價過度上漲,聯準會此刻若用較為鷹派的積極作法,民眾不見得會反感。「相反的,如果聯準會沒有及時採取某些措施來抑制物價,未來可能升息的幅度、速度更大,屆時造成的傷害反而會更大。」羅瑋說,這也是聯準會為何能採用較以往更鷹派、積極的方式來對抗通膨。
2022黑天鵝2/升息腳步首要抗通膨 台新銀副總莊明書:可多注意這三大族群
美國聯準會FOMC會議記錄暗示今年可能會提前縮減資產負債表,引發美股一陣騷動,對此台新銀行信託事業處投資策略部副總莊明書表示,「今年全球貨幣政策可能較為緊縮,但整體來說,還是多頭市場,只是報酬率比較低,因此投資人操作策略要注意,如何對抗通膨及抵銷其影響,其次升息過程中對大型股較有利。」莊明書指出,回顧全球經濟此波上漲,因為景氣不好加上疫情的狀況,各國政府紛紛祭出降息跟QE(Quantitativeeasing,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將資金水龍頭不斷地開,所以造就股市、債市一片榮景。但雖然疫情影響仍在,但整體失業率很低,在就業環境狀況好下,各國開始擔心物價上漲,也擔心股價、本益比過高,太過投機性。隨著升息的腳步,大型股的表現將會強者恆強,相對地,對中小型股票較為不利。(圖/新華社)「過去的金融市場是靠貨幣政策來創新高,但所謂的縮減資產負債表,就不只是關水龍頭而已,還會拔掉水塞,如此一來不僅市場熱度會下降,整體市場波動也會比較大。」莊明書說。那麼投資人要怎麼做?莊明書認為,雖然今年將會有比較緊縮的貨幣政策,但不要忘記,今年還是多頭市場,只是報酬率比較低。去年美股中的飆股可漲29%,但今年很可能只漲8%。若換成平衡式基金的概念來想,投資人不妨有股有債。莊明書指出,今年受先要注意的變數是通膨。在通膨的環境下,首先受惠的族群是靠利息賺錢的金融股,因為利差變大了,獲利也可上升,像銀行類股也是防禦通膨型的,另一方面金融股目前本益比也不高,也具有一定投資價值。其次要注意的是通膨直接的產生者,就是油價、能源、原物料族群。這些族群雖然有上漲,但目前股價還好,本益比還是偏低,不像科技類股那樣高,因此也具有投資價值。第三則是具有通膨邊際效益的,這部分就是房地產或是收租相關的標的,像是REITs,租金會隨著物價而調整,也可有效對抗通膨的負面效益。莊明書表示,由於聯準會今年可能提前縮表,隨著升息的腳步,市場資金水位會不斷下降,再加上縮表,就是水缸裡面的水會慢慢漏出,這時候,大型股的表現將會強者恆強。近期也可發現市場資金逐漸往大型股集中,修正多集中在中小型股票上,對中小型股票不利,也不會像去年、前年那樣活潑。為了避免通膨持續惡化,外界預估聯準會今年可能升息4次,更可能提前縮減資產負債表。(圖/新華社、聯準會提供)2022年還是多頭市場,只是報酬率不像過去這樣大,莊明書強調:「這時候操作策略很重要。由於指數波動轉劇,價格也不便宜,因此將以賺差價為主,在8~10%的波動區間內,逢回加碼、逢高停利的來回操作。」「過去美股好股票可以長抱,但今年抱越久不一定賺越多。」對於今年上下半年的看法,莊明書提醒投資人,「根據過去的經驗,在第一次縮減購債,以及第一次升息時,市場會有比較大的反應,因此今年上半年的波動會比較大,也許下半年會比較有機會,但投資人也不要過度期待。」
2022黑天鵝3/首見「升級版通膨型經濟成長」 國泰投信副總王誠宏:注意半導體、5G、綠能產業
眼前的通貨膨脹有很嚴重嗎?國泰投信首席經濟學家、全球經濟與策略研究處副總經理王誠宏告訴CTWANT記者,「各國央行將通貨膨脹定調為『短暫現象』,不是來自全球經濟強勁,而是疫情下導致塞港、缺工等,引發供應鏈短缺,加上需求不斷累積,供應不及所致。」王誠宏樂觀看待:「可預見的是,隨著疫情逐漸穩定,供應鏈短缺有機會獲得緩解,通膨也有望跟著和緩下來。其次,升息是景氣恢復正常的訊號,代表總體經濟的不確定性大幅降低,實為正面消息。」王誠宏表示,2022年全球將邁入史上首次的「升級版通膨型經濟成長」,即便供應鏈短缺緩解,但需求亦同步持續擴張,企業為提升產能而提高資本支出,今年第二季後將有機會迎來全面性景氣擴張。至於何謂升級版?疫情衝擊下,不少產業的供應鏈受創而被迫轉型,也帶動結合科技的新型態產業出現,形成產業升級的通膨型成長,也是未來極具成長潛力的投資標的。人工智慧結合雲端、大數據等技術後可發展成AI影像辨識系統,在智能電動車上用途相當多元,值得期待。(圖/報系資料庫)以近年熱門的半導體產業為例,在產業轉型的驅動下,晶片IC應用端拓展快速,除原先的智能型手機外,智能電動車、自動化設備、人工智慧、雲端、大數據、5G等產業對於半導體的需求大增。加上2017年5G所主導的科技新浪潮已經如火如荼的開展,接下來也不排除有更多具創新的應用將出現在人類的生活中,如元宇宙、電動車等,也都是未來長線趨勢財,值得投資人關注。此外,減少碳排放、達成碳中和目標已成為全球共識,能源也面臨轉型,生產方法也被迫做出改變,綠能備受重視,亦屬產業升級的一環。國泰投信指出,今年在升級版通膨型經濟成長下,各產業將遍地開花,不管是上述與科技、綠能相關的長線成長型標的,或是有機會在升息階段落後補漲的金融股等防禦型標的,甚至是與通膨有密切相關的能源類股,都將百花齊放。總結2022年,與其鎖定投資特定區域,選對產業更為關鍵,在升級版通膨型經濟成長的脈絡下,許多產業正在創造新時代,也預示未來的成長可期。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則表示,因為疫情的關係,在資金Party下股市頻創新高,但也導致物價通膨過快。其實早在2021年初,股市就已開始從半導體股開始,反應物價上漲的趨勢;但從去年初到去年底,無論美股還是台股都是屬於創高的腳步。其次則是借鏡3次升息的歷史。上一次是2008~2014年先縮減購債,在2015年開始升息,但期間股市仍是多頭上漲的局面。因此近期美股下跌只是短線的市場信心不足,主要是經濟過熱,必須要壓抑,除非是聯準會動作過大,才會造成經濟面降溫,讓經濟增長減速。由於疫情導致塞港、缺工,進而引發供應鏈短缺,但需求不斷累積,導致通膨惡化。隨疫情逐漸穩定,供應鏈短缺狀況或有機會獲得緩解。圖為美國加州洛杉磯港。(圖/新華社)蔡明翰說:「對應過去的記錄,其實縮債、升息跟原本想像的論點應該是完全顛倒。」「如果升息縮減,防禦性個股應該會反映,高本益比、高風險的科技股應該要轉弱,但這次還是上次,最強的都還是半導體、科技股,甚至持續創高。」蔡明翰認為,只要經濟面持續向上不變,拉回就是買點,不是賣點。蔡明翰表示,投資人,電子、傳產、金融都要分散佈局。而在強者恆強趨勢下,去年業績面強勢的族群,今年狀況也不會太差,像是營收強、財報強的個股,雖然本益比高,但表現還是比較強是。而對應聯準會提前縮表下,蔡明翰建議投資人可以抱股過年,但農曆年後要減碼。因為聯準會很可能會在第一季升息,而對比2014年,剛開始縮減購債,升息,市場會有恐慌性拉回,投資人若持股是滿的話,即使知道是拉回,也無法買進,所以要拿回現金因應之後的震盪,農曆年後的持股比例不應該比現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