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雨水
」絕育危機2/家犬靠廚餘雨水維生成皮包骨 動保員嘆「有人養真的較好嗎」
相信動物協會長年投入絕育工作,深入北部偏遠地區逐戶拜訪,卻發現絕育觀念不夠普及,造成許多狗不但沒依照政策「落實結紮」,甚至還被「不當飼養」,讓這些無辜生命失去健康與自由,終其一生。「有人養真的比較好嗎?」相信動物協會執行長郭璇質疑,在缺乏養狗知識的地區,出現「不當飼養」的狀況屬於常態,對此她感到無比痛心,即便努力的讓該地的狗兒完成絕育,但條件匱乏的生活環境仍讓整個團隊憂心忡忡。在缺乏保育知識的地區,飼主對狗兒「不當飼養」的狀況屬於常態。(圖/翻攝自相信動物協會臉書、本刊繪圖組)相信動物協會發現許多家犬仍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尤其偏遠山區較為常見,牠們不是被籠養、鍊養就是被放養,主人隨便丟個廢容器接雨水給狗喝,偶而餵食廚餘,讓許多犬隻瘦的像皮包骨,無辜的犬隻被迫在窘困環境內求生,殘忍景象仍讓團隊感到震驚,怎麼也想不到這些竟是有人飼養的「家犬」。更恐怖的是,這些狗兒還會「推陳出新」,協會再次到不當飼養的飼主處拜訪時,卻發現狗兒已經「換了一批」,原本的狗消聲匿跡,狗主人起初不願吐實,再三追問下才坦承,原本養的狗放出去晃,回來被捕獸夾夾傷,山區無從醫治,死了就繼續養新狗,就這樣不停的把狗當作工具淘汰換新,而這種恐怖的觀念在山區卻是習以為常。相信動物協會執行長郭璇認為,狀況越惡劣就越要費力防守,希望未來能將浪犬問題翻轉。(圖/趙世勳攝)郭璇表示,也有不少飼養多犬的飼主以為絕育沒那麼緊急,於是一拖再拖,不小心就繁衍出了更多的小狗,對小生命手足無措的飼主們,不是胡亂送養就是裝箱丟包至廢棄山區,任由無辜生命自生自滅,也造成浪犬問題日益嚴重。郭璇強調,狀況越惡劣就越要費力防守,雖然絕育觀念不夠普及,導致這些飼主有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隨然無法在短時間內讓環境翻轉,但團隊深信只要從源頭讓狗變少,未來仍有機會讓浪犬問題得以控制,讓流浪動物得以與社會安然共存。透過教育從小開始宣導絕育觀念,配合保育觀念與時俱進,才能讓流浪動物議題有解決可能。(圖/方萬民攝)
老天不收我1/復興空難倖存 她成「清貧守護天使」跑遍花蓮送暖
復興航空235號班機2015年墜落基隆河造成43死悲劇,僅15人幸運生還,花蓮縣「華人太子愛心關懷協會」理事長施鳳嬌便是倖存者之一,施鳳嬌出院後拉著丈夫林冠霖投身慈善,如今協會照顧逾400「邊緣戶」,每天都在整理物資和分送愛心間忙得團團轉,2人深入花蓮各角落關懷弱勢,成為清貧民眾的守護天使,期望用行動感謝老天賜命,將溫暖分送給更多人。活出第二生命的施鳳嬌(59歲)是廈門人,原本在廟宇服務,而她的先生林冠霖(55歲)則是花蓮人,原本從事命理師的工作,2人目前沒有孩子,只有2隻狗作伴,在施鳳嬌大難不死後,兩人都辭去工作,於2019年設立華人太子愛心關懷協會,打算把餘生都奉獻給弱勢民眾。復航空難倖存者施鳳嬌大難不死後,與丈夫林冠霖一起投身公益、照顧弱勢,為貧困民眾募集物資,讓受助老人們萬分感恩。(圖/趙世勳攝)去年12月30日,林冠霖、施鳳嬌夫妻正在為弱勢民眾發送物資,施鳳嬌看似陽光朝氣、肢體無礙,其實空難陰影至今仍留在她的身心裡,晚上往往得靠著安眠藥才能入睡,搬運重物時也時常踉蹌不穩、險些跌倒,但身心雙重考驗沒有停下她的腳步,關懷戶的笑容反催使她不斷往前。「伯伯,我們來看你了,有帶你愛吃的喔。」夫妻倆熟悉的穿過大街小巷,最終停在一處矮平房,高齡90歲的住戶注意到他們的車,早早就在門口張望等候,他們立刻拿出準備好的羊毛毯和保久乳、八寶粥等物資,以及老先生最喜歡的白麵條,還有一袋象徵過年喜慶的紅包,老先生則拉住他們的手不肯放,眼含淚光不斷道謝,直到他們走後還在門口用目光相送。 那一天,他們跑了近10處地點發送物資,有老人窩居在沒水沒電的山間鐵皮屋,過著接雨水飲用、點蠟燭照明的生活,還有人意外受傷截肢,如今日常難以自理,看著柔軟溫暖的羊毛毯卻捨不得蓋,也有長者睡在極簡陋的工寮,經濟拮据卻不忘給珍愛的狗兒餵藥吃飯,而他們看著林冠霖夫妻到來,則不約而同地露出笑容,彷彿是見到最親的摯愛,超越血緣的情誼讓人動容。「我在醫院躺了一年多,想說要怎麼做才能感謝老天賜我這條命。」施鳳嬌說,她7年前劫後餘生,出院後決定報答上蒼、回饋社會,拉著丈夫全身心投入慈善,2人注意到許多偏鄉孩子衣衫襤褸,因而挨家挨戶募集舊衣並清洗整理,將乾淨整潔的衣物轉送弱勢,他們的用心被大眾看到後,越來越多資源湧入,夫妻倆成為愛心中繼站,定期為關懷戶送上禮物,夫妻倆卻越做越心疼。 除了贈送物資,施鳳嬌還會幫關懷戶修瓦補牆,讓他們能住得更舒服。(圖/趙世勳攝)「自己在做才知道,原來台灣還是有很多人吃不飽飯。」林冠霖表示,一般民眾難以想像社會弱勢者的困難,平日中午還會有慈善單位送便當,但許多老人一到周末假日就得餓肚子,且他們多因家有祖產、條件不符而無法申請補助,導致本就清貧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林冠霖提到,他發現許多長輩家中連廚房都沒有,送米、油或調理包都無法派上用場,在深思熟慮並深入觀察後,他規劃出保久乳、八寶粥和泡麵的「養胖三件套」,定期送這些即食食品,讓老人家周末也得以溫飽,「還有社工問我怎麼能讓長者吃沒有營養的泡麵,但長輩吃飽才該是最優先且最重要的。」施鳳嬌發現許多部落的孩子衣衫襤褸,於是從整理二手衣開始做起,將乾淨整潔的衣物轉送弱勢。(圖/翻攝華人太子愛心協會臉書)除了是長者們的守護天使,林冠霖夫妻倆還是偏鄉學子最愛的「聖誕老人」,林冠霖提到,都市孩子們常逛百貨公司,對遊戲機、布偶或各項新穎文具都習以為常,但在資訊隔閡下,部落學生對許多玩具「連見都沒見過」,每每收到都愛不釋手,夫妻倆也定期深入花蓮各城鎮,為孩子們帶去各種禮物,連樂團五月天的經紀公司也深受感動,送去數箱新穎娃娃,請他們轉贈部落,給孩子驚喜。「捨不得,就是我們每天上山下海的最大動力。」林冠霖說,他們一天要去30多個地方,光前年就跑了近萬個家庭,除了分送民生物資外,還會幫忙修屋蓋瓦、補牆擋風,或是募集個案所需要的病床、洗衣機等設備,希望能盡一己之力讓貧困民眾可以過得舒服一些,也讓溫暖照進社會各個角落。施鳳嬌夫妻也是部落孩子眼中的「聖誕老人」,定期深入花蓮各城鎮,為孩子們帶來各種禮物。(圖/翻攝華人太子愛心協會臉書)
穴居人生2/橋墩窄縫住著1女3男 10天洗一次澡嫌公園水流太小
新北市三重重新橋的橋墩下,日前被發現竟有1女3男以該處為「家」,那裡已經存在至少5年以上,當地不少居民曾目睹他們曾在橋下爬進爬出,不過雙方彼此井水不犯河水,居民不曾通報有關單位「驅離」,以致他們的穴居生活狀況直到近日才被曝光。民眾黨基隆黨部副主任林毓峯日前接獲陳情,指有人住在重新橋下的縫隙裡,出入得靠繩索攀爬,裡面設備卻相當完善,不僅有床墊、衣物等,就連重達20公斤的瓦斯桶也有,就連完美融入市容,用來擋風遮蔽的鐵板也都是「居民」接力撿來,安裝在橋上的。據當地知情人士所說,橋下的縫隙被人遊民當作「家」早已不是第一天的事情,甚至經歷過「居民換血」,有居民因敵不過寒冬而猝死,空出來的「床位」儘管簡陋,但勝在能遮風避雨,隨即出現新居民接替,偶爾在天氣比較寒冷的時候,里長才會爬上去關切。在歷代「居民們」多年的「努力」下,居住設備儘管簡陋卻也相當完善。(圖/周志龍攝)事件曝光後社會局也火速介入處理,住在橋間縫隙裡的1女3男,其中1女1男願意接受安置。據悉,除了女子是在弟弟結婚後與弟媳不合,加上母親又多偏袒弟弟,讓她一氣之下決定離家出走,最終選定橋下居住,這一住就是2年;其餘3名「室友」則多是因家人都已不在人世,輾轉之下將該處作為生活據點。這位穴居女子曾向媒體表示他們10天才能洗一次澡,而洗澡地點又多依賴公園裡的公共廁所,因此希望公園裡的廁所中水流可以大一點、最好再有衛生紙和沐浴露好讓他們簡單盥洗。至於其他2位不願接受安置的「住民」,新北市社會局官員也無奈表示,儘管他們聲稱有友人家可以投宿,但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推託之詞,不過礙於政府也不能強制安置,只能不斷進行勸說或是施以強制手段清除,期望他們能接受安置,回歸正常生活。他們用物品簡單分割生活區域,擺上幾個水桶盛接雨水,就是一個簡易的盥洗間。(圖/周志龍攝)值得慶幸的是,在接受安置的2名無家者中,除了女子因身體因素仍待進一步評估外,另一名男性在社會局的百般勸說下,除了願意接受安置,也有工作意願,這也讓負責輔導的社工督導為之振奮,更加努力的評估男子的生活技能,媒合適當的工作機會、輔導租屋,好讓他能真正脫貧,回到正常生活。社會局官員表示,多數人無法理解為何無家者寧可睡在街頭,也不願被安置,從這次的例子來看,歸根究柢是大眾對於「收容所」的刻板印象,有的人甚至將收容所與看守所畫上等號,加上收容所多半會有規定須要遵守,讓自由慣了的無家者們無法適應,以訛傳訛之下將收容所妖魔化,「不然如果可以,誰想睡在外面?」
現代甘道夫隱居森林32年「我什麼都不缺」 接雨水洗衣做飯還有台灣室友
德國一名56歲男子,32年前開始就隱居在西德隆一處森林內,沒水沒電的他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像是取附近的泉水當飲用水,或是收集雨水洗衣做飯,住處還設置了一個乾式堆肥馬桶,平時則以柴火取暖,由於他的外形神似《魔戒》中的「甘道夫」(Gandalf),加上這樣的生活方式讓外界大開眼界,甚至有從台灣和墨西哥等地的人想加入他的隱居行列。索內曼還在約4公頃的土地上,種植大約100種稀有植物。根據外媒報導,這名叫做索內曼(Friedmunt Sonnemann)的男子,從24歲開始就隱居在隆坎普(Longkamp)森林中,日常生活所需都靠自給自足,除了上述的事蹟,當他覺得冬天冷的時候就以柴火取暖,長達32年來男子都沒有使用過電,索內曼還在約4公頃的土地上,種植大約100種稀有植物,其中一部分是他曾祖母時代的品種,平時就靠出售這些植物種子賺錢。現代甘道夫誠徵室友,目前有遠從台灣、墨西哥等地來的、共計8個人在協助照顧他的農場。長期隱居森林的索內曼完全脫離現代人的生活,雖然有許多不方便,但他堅稱,「我什麼都不缺,這是我唯一想要的生活方式」,他甚至誠徵室友,目前還有遠從台灣、墨西哥等地來的、共計8個人在協助照顧他的農場。「我們並不是生活在與世隔絕的世界中,只是對我們來說外界的影響相對較小」,不過索內曼也表示,儘管他透過耕種出蔬菜、水果等自給自足的均衡飲食,但像是米飯、麵條等一些物資仍須到外面的世界購買。
桃園運動中心漏水害民眾滑倒站不起來 打羽球「打到一肚子氣」館方出面回應
上週末受到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北部與東部都有明顯風雨出現,就有民眾選擇到室內運動中心去打羽球,不料室內運動中心卻也下起小雨,且到處積水讓民眾相當傻眼,看到用水桶接雨水的狀況,甚至有民眾打球滑倒。民眾發現羽球場有水桶與抹布,認為這樣的狀況應該要退費。(圖/翻攝自爆料公社)有民眾在臉書社團「爆料公社」發文指出,他和爸爸16日晚間到了桃園國民運動中心,4樓的羽球場來打羽球,原本以為外面下雨,到室內可以好好運動,不料到場後發現現場地上竟然放了水桶去接雨水的狀況,並且放了幾塊抹布用來擦拭地板,雨水更是直接滴落在羽球場內。他更透露漏水狀況非常嚴重,甚至有其他民眾打球時更因此滑倒,他的爸爸也因為雨水滑倒撞到膝蓋,甚至一度站不起來,他也認為「如果不是膝蓋,而是其他脆弱部位,這責任歸咎於誰嗎?如果知情屋頂漏水,就應該馬上停止羽球場的開放,並全額退費而不是繼續營業,罔顧使用者的權益。」對此,桃園國民運動中心指出,因大雨潮濕產生冷凝水,並非運動中心天花板漏水,當下工作人員已打開冷氣除濕,民眾若現場反映,也可協助退費,今日現場已無滴水,民眾若有疑慮,可至現場詢問。
超摳男友自誇「省水達人」 夏宇童被規定「洗澡只能洗私處」超傻眼
藝人夏宇童和孫協志被拍到一起遛狗戀情曝光,不過兩人始終以「好朋友」互稱,談到感情事,她日前在節目上透露,曾有一任男友非常小氣,喜歡把衣服累積到2周的量才洗,甚至連她也被要求不能洗澡,「只能以清水洗私密處」,由於夏宇童當時被愛沖了昏頭,居然覺得這位男友對她非常體貼。 摳門男友行徑讓夏宇童傻眼。(圖/翻攝自11點熱吵店YouTube)夏宇童在《11點熱吵店》分享過往遇到的渣男經驗,像是有一任男友就相當摳門,總是把衣服累積到2個禮拜的量才願意洗,這位男友表示,這樣是「省水的美德」,更扯的是,這位男友還曾經接雨水來洗衣服,自稱是「省水達人」,不過真正讓夏宇童大開眼界的一次,是她隨這位男友回南部老家住,玩了一天想要洗澡,未料男友的母親竟表示,夏宇童沒有流很多汗,不需要洗澡。夏宇童指某任男友媽媽竟勸說女生沒有流很多汗,不用每天洗澡。(圖/翻攝自11點熱吵店YouTube)當時,對方的母親竟然跟她說,「女生沒流很多汗,不用每天洗澡」,夏宇童聽到這話當場傻住,男友居然還得意表示,「妳看我平常對妳多好,讓妳洗澡」,還透露他們家的人每天只洗臉、潑潑頭,甚至要求夏宇童用水盆潑潑私密處即可,夏宇童崩潰表示,「連夏天也這樣」,但也因為這樣,她才發覺兩人根本不適合。另外,她還透露,由於卸妝後黑眼圈太重的關係,一度被某任男友懷疑中邪,夏宇童表示,這位男友原本就較迷信,加上對方那陣子運勢較差,像是東西被偷還被車撞,這位男友當天收驚完回家,見到她頂著素顏,還因為恰巧腸胃不舒服,「所以他回來的時候,我正在吐,他看我在那邊要吐不吐的,他就說『天啊我覺得妳就是被鬼附身』」,讓來賓們聽當場笑翻,認為夏與童真的是「遇人不淑」。
近億元瑞芳圖書館 開幕才3天就漏水龜裂
新北市府斥資9500萬元打造新北市立圖書館瑞芳分館,本月中旬由市長侯友宜剪綵啟用,不料開幕不到3天就因連日陰雨,建物漏水、天花板龜裂,甚至得出動大型盆栽接雨水,市議員林裔綺要求相關單位儘速改善;對此文化局、新工處表示,已聯繫施工廠商了解原因,將重新填補屋頂漏水點。瑞芳區氣候溼冷,原有的圖書館屋齡老舊,漏水及耐震力不足,市府斥資9500萬異地新建圖書館,外觀設計為山城意象,為地上4層建築物,面積由舊館199坪增至310坪,歷經1年5個月施工,11日風光啟用。「瑞芳溼冷,圖書館也跟著感冒流鼻涕?」林裔綺怒批,圖書館開幕短短3天,每逢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天花板遇雨嚴重龜裂,牆上也出現一條條髒汙水漬,館方還得出動多個大型盆栽接雨水,就連門外廣場與平台也都是積水,久久無法散去,「如今啟用不到2周,彷彿已是20、30年的舊裝潢。」當地里長也表示,圖書館1、2樓規畫活動空間,3、4樓為閱讀區域,許多讀者反映樓下傳來的聲音,吵得樓上無法專心唸書,空間設計儼然有問題。新工處長王益翔說明,當初為了設計瑞芳「山城」造型,屋頂採斜坡式的鋼構覆蓋,但與玻璃交界面因銜接不良,造成滲水,開幕後又遇接連雨天無法施工,只能暫以遮蔽物覆蓋,並逐一找出漏水點重新填補。至於噪音問題,王益翔說,設計時隔間距離保持6到8米,建物2側空間通透,照理說樓下聲音應該不會傳到樓上,後續會再觀察;文化局表示,會盡量選在休館期間施工,不影響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