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病者
」 探病 指揮中心 醫院 新冠肺炎 疫情防疫持續鬆綁!赴醫院探病將可「免持快篩陰性證明」 但這3類人例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宣布,考量國內疫情趨緩且穩定可控,經持續滾動檢視醫療應變措施,以及衡酌民眾探病需求與醫院防疫安全,自今(2022)年12月10日起調整全國醫院探病者之篩檢措施,說明如下:一、無COVID-19相關症狀且無暴露風險者,無須出具探視當日採檢之自費家用抗原快篩陰性證明。二、以下3種情況應儘量避免前往醫院探病,如有必要探病時,應出具探視當日採檢之自費家用抗原快篩陰性證明後探病:(一)有COVID-19相關症狀者。(二)自主防疫期間。(三)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指揮中心提醒,由於醫院屬於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疫情期間儘量避免不必要的探病,建議以視訊或電話方式替代實地探視。若仍有實地探視需求,探病者進入醫院應全程佩戴口罩,並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及落實手部衛生等相關感染管制措施,以保障自身及病人健康安全。指揮中心將視疫情發展滾動式修正醫院相關管理規定。
醫院探病開放了!每次探病人數增加為2人 但仍限制時段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28日)宣布,考量全國新增病例數持續下降,國內疫情穩定可控,經衡酌民眾探病需求及醫院防疫安全,自今年(2022年)12月10日起有條件開放全國醫院住院病人探病,相關管理措施說明如下:一、全國醫院住院病人有條件開放探病,探病時段為每日固定1時段,每名住院病人每次至多2名訪客為限,但符合下列例外情形者,探病時段及訪客人數不在此限:(一)病人實施手術、侵入性檢查或治療等,須由家屬陪同,或依法規須家屬親自簽署同意書或文件。(二)急診、加護病房或安寧病房等特殊單位,因應病人病情說明之需要。(三)病人病情惡化或病危探視。(四)其他特殊原因,經評估有探病必要且經醫療機構同意。二、探病者不論疫苗接種狀態,應配合出具探視當日採檢之自費家用快篩陰性證明。但探病者為「確定病例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15天(含)以上至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三、自主防疫期間勿至醫院探病,但符合前述例外情形時,得經醫療機構評估同意,並出具探視當日採檢之自費家用快篩陰性證明後探病,不適用前述免除篩檢條件。指揮中心提醒,由於醫院屬於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疫情期間儘量避免不必要的探病,建議以視訊或電話方式替代實地探視。若仍有實地探視需求,探病者須不具COVID-19相關症狀及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風險,進入醫院應佩戴口罩並遵循相關感染管制措施,以保障自身及病人健康安全。指揮中心將視疫情發展滾動式調整醫院相關管理規定。
9月住院、陪探病規定放寬 4大常見問題一次看
繼社區篩檢站8月11日退場後,新冠疫情(COVID-19)防疫新措施將於9月上路,原本規定住院和陪病病人入院前2天需PCR或使用抗原快篩,9月1日起改為入院當日再使用家用快篩篩檢即可。若住院病人的陪病者未完成疫苗接種,仍須維持每週定期的自費篩檢,以下4大QA供民眾參考。Q1:若要住院,篩檢新規定為何?緊急住院者,在入住病房當天需進行公費核酸檢測或抗原快篩(包含家用快篩)。如為急診留院觀察24小時(含)以上的病患,須執行1次公費核酸檢驗或抗原快篩(包含家用快篩)。但若非緊急住院病人,則應在入院前兩日內進行公費核酸檢驗或抗原快篩,或於入院當日進行公費家用快篩。Q2:家人要住院,請問陪病者如何篩檢?住院病人的陪病者,須不具COVID-19相關症狀及TOCC(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群聚史)等。緊急住院病人的陪病者,於入院陪病當天進行公費核酸檢驗或抗原快篩(幫含家用快篩);非緊急住院病人的陪病者,於入院陪病前2天內進行核酸檢驗或抗原快篩,或於入院陪病當日進行家用快篩;急診留院觀察達24小時(含)以上病人的陪病者,須執行1次公費核酸檢驗或抗原快篩 (包含家用快篩)。另外 「完成疫苗追加劑接種」或「完成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至3個月內」陪病者,每次住院限陪病者1名公費;未完成疫苗接種的陪病者,入院陪病以自費篩檢,且應每週定期進行自費篩檢。Q3:住院、陪探病者的免篩檢條件為何?住院病人若為「經醫師評估無COVID-19相關症狀且無TOCC風險的新生兒或早產兒」,則無須篩檢。住院病人及陪病者若為「確定病例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15天(含)以 上至3個月內」,可免除篩檢。 探病者若為「完成疫苗追加劑接種達14天(含)以上」或「確定病例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達15天(含)以上至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Q4:若住院病人使用家用快篩執行入院篩檢,經醫師評估檢驗結果為陽性,該怎麼辦?在醫院內如使用家用快篩執行入院篩檢,檢測結果經醫師評估後為陽性,建議再進行PCR檢驗確認,以利後續處置及通報評估。
全國即日起有條件放寬醫院探病措施 每名病人至多2位訪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表示,因應國內COVID-19疫情趨緩,民眾的疫苗接種率提升,衡酌民眾陪(探)病需求及醫院防疫安全,將放寬原中央規定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高雄市、花蓮縣等6縣市醫院除例外情形外,暫停探病之限制,自即日(6月24日)起有條件放寬全國醫院陪(探)病管理措施,並調整住院病人經醫療機構評估有照護需求者之陪病人數、及陪病公費篩檢之疫苗劑次條件。相關說明如下:一、探病管理措施:(一)全國醫院之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呼吸照護病房(包含RCC)、精神科病房、慢性病房及兒童病房等區域,及有身心障礙、病況危急或例外情形者,得開放探病。探病時段為每日固定1時段,每名住院病人每次至多2名訪客為原則。(二)探病者應出具探視當日採檢之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自費篩檢陰性證明。若為「完成疫苗追加劑接種達14天(含)以上」或「確定病例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15天(含)以上至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二、陪病管理措施:(一)全國醫院住院病人之陪病人數以1人為限,但病人為兒童(12歲以下)、老人(65歲以上)、身心障礙或經醫療機構評估有照護需求者(如行動不便、生活無法自理等),陪病人數上限為2人。(二)預定(非緊急)住院病人之陪病者,於入院陪病前2日內篩檢;緊急需入院陪病者,於入院陪病前篩檢。完成疫苗追加劑接種達14天(含)以上之陪病者,每名住院病人之陪病者公費篩檢限1名;未完成疫苗追加劑接種達14天(含)以上之陪病者,應進行入院及每週定期自費篩檢。陪病者若為「確定病例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15天(含)以上至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指揮中心提醒,由於醫院屬於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疫情期間儘量避免不必要的陪(探)病,建議以視訊或電話方式替代實地探視,陪(探)病人員進入醫院務必佩戴口罩及遵循感染管制措施。指揮中心籲請民眾儘速完成完整疫苗接種,未來也將視疫情發展滾動式修正醫院相關管理規定。+
越改越亂?王任賢指24小時內火化政策沒錯 問題出在指揮中心未顧及遺屬感受
新冠肺炎確診死亡個案火化爭議在延燒多日後,指揮官陳時中昨日終於改口表示,「雖然沒有規定24小時之內火化,這並不是指24小時內火化是錯的,這是對的,只是沒有明寫」,卻引爆更多爭議。中華民國防疫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則表示,傳染病防制法在2003年針對第一類、第五類傳染病過世者的處理規定進行修正,之後,台灣並非沒發生過傳染病,但為何火化往生者一直都沒有出現爭議,但這次卻鬧得沸沸揚揚?關鍵就在其中的「家屬探病」環節出現問題,導致遺屬連替往生者「小殮」都不可得,指揮中心也未好好安撫家屬情緒,引爆不滿。國民黨今日召開記者會,針對指揮中心每日公布的染疫者數字高低起伏,民眾該如何保護自己,召開記者會。國民黨副秘書長王育敏在會中對於染疫死亡者的「24小時火化之亂」,譴責防疫指揮官陳時中說法一變再變,一開始先否認從未說過24小時必須火化,後來又改口說24小時也沒有錯,只是沒有白紙黑字寫下來,多位地方首長呼籲中央提供指引,但陳時中迄今仍未告訴大家要如何做,讓地方政府亂成一團,殯葬業者也不知道如何善後,這就是指揮官失能、失職。王任賢則說,台灣以前也發生過傳染病,為何以前火化沒有問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傳播,卻僅因醫師蘇一峰一篇臉書,不捨往生者家屬,就點燃民意的強烈反彈?他研判,與指揮中心防疫不時摻雜政治考量,諸如蘇揆脫口而出的「打贏這一場防疫選戰」難脫關係。他進一步解釋,過去,即使親人因感染傳染病往生後,家屬仍有機會在充分做好防疫保護下,到往生者病床旁對往生者告別,也就是民間所謂的「小殮」,醫院會在往生者亡故前,對家屬發出病危通知,家屬就能趕到醫院探視家人最後一面,進行簡單程序後,交給醫院後續處理,就算第一線醫師告知遺屬「這是傳染病,必須24小時內火化」,家屬也因已經見到往生者最後一面,多半含淚接受。但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卻完全不一樣,因為家屬不能為往生者「小殮」,無法見到往生者最後一面。原因就在指揮中心要求家屬進入醫院,必須經過嚴格的PCR檢驗,而PCR結果難以在24小時內產生,醫院又不可能等太久,只能將遺體交給殯葬業者直接火化,殯葬業者也沒辦法進行火化前的「大殮」,家屬完全見不到過世親人,當然感覺深深遺憾及怨懟,他認為,指揮中心過去對家屬到醫院探病的規定,限制實在是太多了。「指揮中心為凸顯有在保護醫療量能,嚴格限制家屬探病,但這種作法,卻是台灣爆發傳染病疫情史以來的第一次」,王任賢反問,難道過去政府遭遇傳染病都沒有保護醫院醫療量能嗎,「當然有」,但為何指揮中心卻先是堅持探病者都要做PCR,現在卻又不用?說穿了,還是因為政治考量。王任賢說,傳染病往生者,遺體在24小時內火化,其實是很好的政策,台灣不像歐洲,殯儀館外大排長龍都是等著要排隊入殮的大體,也是因為這項政策。但他批評,指揮中心面對「火化政策」的質疑,卻沒有第一時間說清楚,顯然又是「選舉考量甚於事實真相」,而且指揮中心態度看起來還像是不知道該政策的原因為何,也因為心中只有選戰,當民意一反彈,官員就立即放話可修改規定,甚至還想用「儘速」取代「24小時內火化」,但「儘速」難道不是比「24小時內」更嚴格嗎?王任賢說,指揮中心當然能修改「24小時內火化」規定,但他要問,後面的處理程序怎麼辦?例如,殯葬業者如何進行後續的「大殮」,如何冰存遺體?民眾能夠陪在遺體旁多久?眾多問題,指揮中心都應一併說清楚,若還是抱著先呼弄過去,降低民意反彈的想法,只怕亂象將會更多。
醫院因應新冠醫療應變措施調整 解隔病患得免除篩檢條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表示,鑒於近期本土疫情持續嚴峻,為兼顧防疫量能與有效風險控管,並配合「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確診個案處置及解除隔離治療條件」修訂,指揮中心調整「醫院因應COVID-19醫療應變措施」之已解除隔離確定病例得免除篩檢條件,並已於6月6日發文各縣市衛生局轉知醫療院所,實施日期依各醫院公告辦理。調整內容說明如下:一、由「確定病例符合檢驗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修正為「確定病例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15天(含)以上至3個月內者,得免除篩檢」。二、醫院得衡酌社區傳播風險,依上開原則執行住院病人、陪病者、探病者、急診留觀24小時以上之病人及其陪病者、醫療照護人員、採檢人員等篩檢措施,若本身為確診者已解隔,且符合「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15天(含)以上至3個月內」,得免除相關之入院篩檢及定期篩檢。(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指出,各項醫療應變策略將持續視疫情狀況滾動修正,相關醫院因應COVID-19醫療應變措施已置於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專區/醫療照護機構感染管制相關指引/醫院因應COVID-19醫療應變措施項下,供各界下載運用。另呼籲醫療機構務必落實執行醫療應變措施,強化感染管制,以確保人員健康安全,共同嚴守醫療防線。
「高風險6縣市」 即日起醫院暫停探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2)日指出,因應國內COVID-19疫情進入社區流行階段,為防範疾病於醫療機構傳播、保全醫療量能,即日(4月22日)起調整醫院探病管制措施,相關說明如下:一、探病規定:(一)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高雄市、花蓮縣之醫院,除例外情形外,暫停探病。例外情形包括病人實施手術、侵入性檢查或治療等,須由家屬陪同,或依法規須家屬親自簽署同意書或文件;或急診、加護病房或安寧病房等特殊單位,因應病人病情說明之需要;或其他因病情惡化、醫療處置需要或其他特殊原因等情形,經評估有必要探病且經醫療機構同意等情形。(二)其餘縣市之醫院除例外情形外,維持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呼吸照護病房(包含RCC)、精神科病房、慢性病房及兒童病房等區域,及有身心障礙、病況危急者,得開放探病。探病時段為每日固定1時段,每名住院病人每次至多2名訪客為原則。二、其他規定:(一)所有探病者應出具探視當日採檢之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自費篩檢陰性證明。(二)若為「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接種達14天(含)以上」或「確定病例符合檢驗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三)探病者須不具COVID-19相關症狀、未曾接觸確診個案或具相關公共場所活動史,且進入醫院務必全程佩戴口罩、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及落實手部衛生。指揮中心提醒,由於醫院屬於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疫情期間儘量避免不必要的探病,建議以視訊或電話方式替代實地探視。為強化醫院感染管制,指揮中心籲請探病者儘速完成疫苗追加劑接種,並鼓勵探病者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民眾於進入醫院時,出示APP畫面,得免用其它實聯制措施,以保障自身及病人健康安全。另醫院相關管理規定,將視疫情發展滾動式修正。(圖/指揮中心提供)
媽陪懷孕女兒產檢:我也要做CPR? 醫立刻糾正…下秒尷尬了
本土疫情嚴峻,全國醫院禁止探病,但符合例外情形經醫院同意可以探病,不過探病者應出具探視日前3天內抗原快篩或PCR檢測陰性證明。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昨(21日)透露,病人家屬把PCR講成CPR,結果自己糾正完對方沒多久也口誤了,讓他非常尷尬。施景中分享,一名孕婦由媽媽陪同產檢,談到安排剖腹生產的事時,孕婦媽媽突然詢問「到時候住院我陪她,我是不是也要跟她一起做CPR」。一席話讓施景中差點笑出來,但還是秉持著專業糾正,「是PCR不是CPR。」不過下秒糗了,沒多久施景中也口誤,「妳們CPR的時間安排在X月X日。」施景中發現自己說錯後,覺得非常尷尬,連忙道歉。他自嘲,「你真的累了嗎?來瓶蠻牛吧。」貼文一出引起許多人共鳴,大家紛紛留言「之前Omicron剛開始時,我聽到路邊阿伯說,那個omega很會傳染人」、「我媽媽也都每次都說CPR」、「長輩們講成CPR好像蠻常聽到」、「我們的職業固定要上安全教育+CPR,但我上次打電話詢問說成PCR」。
疫情趨緩…指揮中心鬆綁防疫措施 3/1運動等4類活動可脫罩
台灣疫情控制良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亦逐步鬆綁防疫措施。指揮官陳時中曝光下一步表示,未來台灣將準備邁入正常生活,目標則為「經濟防疫」新模式,除了控管國內防疫量能之外,也將注重社會經濟活動及有效控管風險。而自3/1起將鬆綁包括:戶外運動可不戴口罩、賣場開放試吃、雙鐵開放飲食等在內的6大防疫措施。據指揮中心指示,有鑑於國內疫情緩解,防疫措施也將跟著調整,而相關的鬆綁措施如下:1、新增4種免戴口罩的例外情況:在室內外從事運動時、於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時、自行開車,車內均為同住家人或無同車者、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2、賣場、超市、市場依營業場所/公共場域防疫措施,不另要求人流管制,並開放試吃;高鐵、台鐵、公路客運、船舶(固定餐飲區除外)、國內航班等皆開放飲食、餐飲場所亦開放宴席逐桌敬酒敬茶。3、5機場及2港口往離島旅客免篩檢自3/1起,松山、台中、嘉義、台南、高雄等5處航班往來澎湖、金門與馬祖等地的機場,與基隆、高雄等2處船班往來離島的港口篩檢站皆暫停運作,前往離島的旅客除了不必篩檢,也不需填寫健康聲明書。4、北北桃高以外縣市的醫院有條件開放探病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及高雄市以外縣市的醫院,有條件開放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呼吸照護病房(包含RCC)、精神科病房、慢性病房及兒童病房等區域,及有身心障礙、病況危急者探病。每日固定1時段探病,且每位住院病人每次訪客人數不可超過3人。探病者需出具探視日前3天內自費篩檢或PCR檢測陰性證明、完成疫苗追加劑達14日(含)以上、確定病例符合檢驗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3個月內。5、北北桃高以外縣市的長照機構有條件開放探視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及高雄市以外縣市,住宿式長照機構有條件開放探視,訪客須出具訪視前3天內自費篩檢或PCR檢測陰性證明。北北桃高的長照機構除例外情形,維持暫停探視。例外情形如住民出現失眠、血壓不穩、情緒暴躁等嚴重身心不適症狀,機構無法安撫住民之狀況。6、開放外籍人士來台進行人工生殖療程外籍人士3/1起可申請來台接受人工生殖療程,允許配偶或3親等內親屬最多2人陪同,必要時可增加1名醫事人員或其他照護者。此外,3/7前入境者,仍需維持14天檢疫,3/7後入境者,檢疫日期則可縮短為10天。防治措施因疫情趨緩得以適度放寬。(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疫情逐漸趨緩防疫鬆綁! 指揮中心公佈長照探訪及醫院探病最新指引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表示,國內COVID-19疫情趨於穩定,衡酌醫療機構防疫安全及民眾探病需求,自本(2022)年3月1日起調整醫院探病管理措施,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及高雄市的醫院除例外情形之外,維持禁止探病;其餘縣市的醫院有條件開放探病。指揮中心說明如下:一、探病規定:(一)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高雄市的醫院除例外情形之外,維持禁止探病。例外情形包括病人實施手術、侵入性檢查或治療等,須由家屬陪同,或基於法規需要家屬親自簽署同意書或文件;或急診、加護病房或安寧病房等特殊單位,因應病人病情說明之需要;或其他因病患病情惡化、醫療處置需要或其他特殊原因等情形,經評估有必要探病且經醫療機構同意者等情形。(二)其餘縣市之醫院除例外情形外,有條件開放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呼吸照護病房(包含RCC)、精神科病房、慢性病房及兒童病房等區域,及有身心障礙、病況危急者探病。探病時段為每日固定1時段,每名住院病人每次至多2名訪客為原則。二、其他規定:(一)所有探病者應出具探視日前3天內自費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或PCR檢測陰性證明。(二)若為「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接種達14天(含)以上」或「確定病例符合檢驗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三)探病者須不具COVID-19相關症狀、未曾接觸確診個案或具相關公共場所活動史,且進入醫院務必全程佩戴口罩、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及落實手部衛生。指揮中心提醒,由於醫院屬於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疫情期間儘量避免不必要的探病,建議以視訊或電話方式替代實地探視。為強化醫院感染管制,民眾若仍有探病需要,指揮中心籲請探病者儘速完成疫苗追加劑接種,並配合實聯制登記及院方相關管理措施,以降低交互感染風險,保障自身及病人健康安全。另醫院相關管理規定,將視疫情發展滾動式修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表示,考量國內 COVID-19疫情維持穩定,為兼顧住宿式長照機構住民探視之需求,自本(2022)年3月1日起調整全國住宿式長照機構訪客管理措施,重點說明如下:一、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及高雄市:維持現行管制措施,除例外情形暫停探視。例外情形經機構同意可探視者,應出具訪視前3天內採檢之自費篩檢陰性證明。二、除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及高雄市以外縣市:有條件開放探視。訪客須出具訪視前3天內採檢之自費篩檢陰性證明。三、自費篩檢陰性證明包含COVID-19抗原快篩或COVID-19病毒核酸檢驗,使用家用試劑自行檢測或由醫事人員採檢檢測皆可;機構不得限制僅可使用特定檢測方式之陰性證明。若訪客為「確診者取得解除隔離治療通知書且距發病日未滿3個月者」或「已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達14天(含)以上者」,可免除篩檢。前述探視應遵循「衛生福利機構與榮譽國民之家因應COVID-19訪客管理作業原則」辦理,包括:落實預約制、實聯制、詢問TOCC及限制有感染症狀者進入、每位住民每次訪客人數不可超過3人、不同住民訪客間維持社交距離、進入住房探視每住房每時段原則上僅開放1位住民接受訪客探視、全程佩戴口罩等。 指揮中心將持續監測國內外疫情發展,滾動修正相關應變策略。請各類住宿式長照機構務必落實執行「第2級疫情警戒期間住宿式長照機構COVID-19強化管制措施」及指揮中心公布之COVID-19相關措施指引,並鼓勵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基礎劑12週後之機構工作人員與住民儘速接種1劑追加劑疫苗,以提升個人及群體免疫力,確保工作人員及住民健康安全。
全國醫院即起除例外禁止探病 醫護、住院相關人員篩檢、接種規定調整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24日)表示,因應社區傳播風險提升,為確保醫療機構對疫情的因應及保全醫療量能,自即日起調整以下醫療應變作為:一、探病管制:全國醫院除例外情形,禁止探病。符合例外情形經醫院同意探病者,應出具探視日前3天內抗原快篩或PCR檢測陰性證明。探病者為完成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者,以公費篩檢;未完成者,以自費篩檢。探病者若為確定病例符合檢驗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二、住院病人入院篩檢:全國醫院之新住院病人,無論有無完成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預定(非緊急)住院者,於入院前3日內公費篩檢;緊急需住院者,於入住病房前公費篩檢。住院病人若為確定病例符合檢驗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三、住院病人之陪病者管理:全國醫院之陪病人數以1人為原則。陪病者無論有無完成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預定(非緊急)住院病人之陪病者,於入院前3日內篩檢;緊急住院病人陪病者,於入院前篩檢;每名住院病人之陪病者公費篩檢限1名。未完成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之陪病者,每週定期自費篩檢,且自111年2月1日起,入院改為自費篩檢。陪病者若為確定病例符合檢驗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3個月內,得免除前述篩檢。四、醫療照護人員管理: (一)專責病房及採檢人員:可接種追加劑疫苗者,於111年2月1日前應完成接種,未完成者應評估調整職務內容。醫院得依社區傳播風險,每週定期公費篩檢。(二)急診、加護病房等高風險單位人員:可接種追加劑疫苗者,於111年2月1日前應完成接種,未完成者應每週定期公費篩檢。醫院得依社區傳播風險,每週定期公費篩檢。(三)其餘單位人員:未完成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者,應每週定期公費篩檢。指揮中心籲請醫療機構務必落實執行醫療應變措施,並鼓勵醫院工作人員儘速完成疫苗追加劑接種,以確保人員健康安全,共同嚴守醫療防線。另為強化醫院感染管制,指揮中心呼籲收治於醫院隔離病房之疑似或確診病人,應原則由醫院供餐,避免於食品外送平臺訂餐,導致人員頻繁進出之不必要傳播風險,以共同圍堵疫情。指揮中心將持續監測國內外疫情發展,滾動修正相關應變策略,完善醫療照護體系。
本土確診病例激增!指揮中心即日起調整醫院陪(探)病管制、長照機構訪客等應變措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表示,因應桃園國際機場群聚感染SARS-CoV-2病毒Omicron變異株並引發社區感染事件,為防範COVID-19於住宿式長照機構內傳播風險,即日起調整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住宿式長照機構COVID-19應變措施,重點說明如下: 一、訪客管理:除例外情形暫停探視。例外情形經機構同意可探視者,應出具訪視前3天內採檢之自費篩檢陰性證明。 二、新進住民管理:新進住民不論是否已完成COVID-19疫苗接種, (一)均須出具入住機構前3天內採檢之自費篩檢陰性證明; (二)依機構人員完成COVID-19疫苗應接種劑次14天以上比率,採取對應之管制措施: 1.如為工作人員達90%以上且住民達80%以上之機構,自入住機構次日起14天內避免參加團體活動; 2.如為工作人員未達90%或住民未達80%之機構,則自入住次日起隔離14天,或自入住次日起隔離7天,於第7天進行自費篩檢,陰性者可解除隔離,但仍須避免參加團體活動,之後於第14天再進行1次自費篩檢。 指揮中心將持續監測國內外疫情發展,滾動修正相關應變策略。請各類住宿式長照機構務必落實執行「第2級疫情警戒期間住宿式長照機構COVID-19強化管制措施」及指揮中心公布之COVID-19相關措施指引,並鼓勵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基礎劑12週後之機構工作人員與住民儘速接種1劑追加劑疫苗,以提升個人及群體免疫力,確保工作人員及住民健康安全。為因應國內發生Omicron變異株本土確診病例,社區傳播風險提升,為確保醫療機構對疫情的因應及保全醫療量能,自即日起調整以下醫療應變作為,說明如下:一、探病管制: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之醫院除例外情形外,禁止探病。符合例外情形經醫院同意探病者,應出具探視日前3天內抗原快篩或PCR檢測陰性證明。探病者為完成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者,以公費篩檢;未完成者,以自費篩檢。探病者若為確定病例符合檢驗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二、住院病人及陪病者入院篩檢: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之醫院或入住前14天內居住於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之住院病人及陪病者,無論有無完成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預定(非緊急)住院者,於入院前3日內公費篩檢;緊急需住院者,於入住病房前公費篩檢。住院病人及陪病者若為確定病例符合檢驗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三、住院病人之陪病者管理: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之醫院,陪病人數以1人為原則。陪病者須不具COVID-19相關症狀,亦未曾接觸確診個案或具相關公共場所活動史。四、醫療照護人員管理:專責病房之醫療照護人員應完成COVID-19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可接種追加劑疫苗者,於111年2月1日前應完成接種,未完成者應評估調整職務內容。桃園市之醫院所有單位(除專責病房) 醫療照護人員,未完成疫苗基礎劑應接種劑次達14天(含)以上者,每週定期進行公費篩檢。指揮中心呼籲,醫療機構務必落實執行醫療應變措施,強化感染管制,提高警覺,加強通報採檢,並鼓勵可接種追加劑疫苗之醫院工作人員儘速接種追加劑疫苗,以確保人員健康安全,共同嚴守醫療防線。指揮中心將持續監測國內外疫情發展,滾動修正相關應變策略,完善醫療照護體系,確保醫療量能充足以因應疫情。
有條件放寬 即起居檢、檢疫者可申請外出奔喪、探視需求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表示,為因應居家隔離/檢疫者因親屬身故或重病等社會緊急需求,須外出奔喪或探視等,前已規定於居家隔離/檢疫第1天(含)以後且無症狀,可向地方衛生單位提出申請自費檢驗COVID-19;並於取得核酸檢驗陰性報告且於採檢2天內,由地方衛生單位安排外出。現基於國內疫情已逐步趨緩,為兼顧民眾需求與防疫,且考量完成疫苗接種可降低感染風險,即日起有條件放寬居家隔離/檢疫者外出奔喪或探視時間,相關規定說明如下:1.已完成COVID-19疫苗應接種劑次並達14天以上者,取得核酸檢驗陰性報告且於採檢2天內,每天外出1次,每次4小時為原則(不包含車程);且不得過夜。2.未完成COVID-19疫苗接種或已完成應接種劑次但未達14天者,取得核酸檢驗陰性報告且於採檢2天內,每天外出1次,每次2小時為原則(不包含車程);且不得過夜。3.倘仍有外出需求,可再循前開程序提出申請,次數不限1次。4.有關上述對象疫苗認可範圍,不論於國內或國外接種,疫苗種類須為世界衛生組織緊急使用清單(WHO EUL)或我國核准緊急授權使用或專案製造,由民眾出示接種紀錄或證明認定。指揮中心提醒,考量醫院或奔喪地點易人群聚集且具傳播風險,為加強外出時之防護措施,確保大眾安全,籲請申請人需配合填寫防疫檢核表,探病者需先取得該醫院同意後才可探視,並應遵循居家隔離/檢疫期間外出探視、奔喪或辦理喪事次數與時間限制,及外出時不得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落實全程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及落實手部衛生等規定。更多資訊可參閱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護機構感染管制相關指引項下「開放民眾自費檢驗COVID-19申請規定」。
疫情趨緩…全台醫院探病開放「慢性病房」 3條件曝光
由於國內疫情趨於穩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宣布,針對全國醫院探病相關規定,做有條件開放,除了原先已開放探病醫院的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呼吸照護病房、精神科病房及兒童病房等區域,及有身心障礙、病況危急或例外情形者得探病外,還新增了慢性病房。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民眾到上述病房單位,須注意以下幾點:1、探病者須不具新冠肺炎相關症狀、未曾接觸確診個案或具相關公共場所活動史,進入醫院務必全程佩戴口罩及落實手部衛生。2、探病時段為每日固定ㄧ個時段,每名住院病人限每次至多2名訪客為原則。3、所有探病者應出具探視日前3天內自費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或PCR檢測陰性證明,若「完成完整新冠疫苗接種(已完成疫苗應接種劑次並達14天以上)」或「確定病例符合檢驗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3個月內」得不採檢。指揮中心針對醫院探病做有條件開放。(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提醒,由於醫院屬於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疫情期間儘量避免不必要的探病,建議以視訊或電話方式替代實地探視;若仍有探病需要,應配合實名登記及院方相關管理措施。另醫院相關管理規定,將視疫情發展滾動式修正。
居家快篩五大行為易失誤 醫師警告:恐誤判結果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今天起部分開放探病,包括加護病房、安寧病房、病況危急和住院達7天以上探病,探病者應出具3日內篩檢陰性證明,居家快篩結果也適用。不過很多人買了居家快篩試劑回家後,卻不知道該如何正確使用,家醫科醫師提醒,民眾有5個細節最容易產生失誤,可能導致誤判篩檢結果。國內核准發售的居家快篩試劑品牌眾多,民眾容易無從下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陳宥達指出,居家快篩試劑主要分為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兩者都是從鼻腔採檢,因為鼻腔的病毒量比口腔更多。陳宥達說明,核酸檢測是採用分子增幅技術,檢測檢體中是否有病毒的遺傳物質,優點是在病毒量低的時候就能偵測得到,陽性一致率較高,約為97%,但所需費用較高、時間也較長;而抗原檢測則是運用可以專一結合新冠病毒的單株抗體,就像是鑰匙與鎖配對結合開鎖的概念,操作方便,且時需較短,但需要病毒量較多才偵測得到,且陽性一致率較低,約為90%到94%。居家快篩試劑可分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民眾可依自身需求挑選。(圖/陳宥達醫師提供)至於民眾該選擇哪一種類型的快篩試劑,陳宥達建議,如果染疫風險不高、或是定期快篩管理者,考量到成本,建議選擇抗原檢測即可;但如果3天內曾有高風險與確診者接觸過的話,則該使用核酸檢測,靈敏度較高,比較不會造成誤判。部分民眾取得居家快篩試劑後,即使閱讀了說明書後仍有疑惑。陳宥達醫師提醒以下5個民眾最常產生失誤的重點,但各廠牌試劑在操作上有些許不同,詳細步驟仍應參照各廠牌說明書。一、操作前請清潔雙手:若是手部不潔,細菌可能會汙染拭子(棉棒),造成結果失準。二、仔細閱讀保存期限:跟所有日用品一樣,過期的快篩試劑可能已經失去效力,結果也無法參考。三、要使用之前再開封:有些民眾習慣拿到快篩套組後,就會拆封所有物件備用,反而可能造成未使用的內容物過早暴露於環境、影響結果。四、拭子應充分浸泡於試管:有些民眾會以蜻蜓點水的方式將拭子沾入試管,但浸泡若不夠久,檢體與緩衝液沒辦法混和,會無法得到正確的結果。五、擺放日期拍照存證:建議可將檢驗結果與可顯示日期的物品放在一起拍照,以便後續作為證明使用。檢測步驟完畢後,請妥善處理廢棄物,以免造成環境汙染。陳宥達提醒,在Ct值過高、無症狀感染或是採檢不確實的情況下,都會影響到居家快篩的準確度,如果擔心自己出現偽陰性,他建議建議5到7天後再做一次快篩,緩解心中的疑慮;如快篩結果呈陽性,應盡快通報各地衛生局進行進一步檢測。
陳時中宣布:二級警戒延長至9/6 8通案性原則曝!14場所仍不開放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表示,考量國內疫情雖趨緩但仍有零星不明感染源之本土病例,經與相關單位溝通討論及評估後,宣布自今(2021)年8月24日至9月6日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二級,並將維持或調整相關管制規定。二級警戒延長至9/6。(圖/指揮中心提供)一、通案性原則:1. 除飲食外,外出全程佩戴口罩。2. 實聯制、保持社交安全距離。3. 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人流控管或總量管制:室內空間至少1.5米/人(2.25平方米/人),室外空間至少1米/人(1平方米/人)。4. 集會活動人數上限:放寬為室內80人,室外300人,若超額則向地方主管機關提報防疫計畫。5. 婚宴、公祭:(1). 公祭遵守內政部相關防疫規定處理。(2). 婚宴遵守每一隔間室內80人、室外300人上限,並遵守餐飲指引不得逐桌敬酒。6. 餐飲管理:依照衛福部規定處理,新增同住親友聚餐不受限使用隔板、梅花座及專人分菜。7. 醫院探病:開放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呼吸照護病房、精神科病房、兒童病房、身心障礙、病況危急及住院天數達7天以上者之探病;探病者須遵守探病時段、人數限制及出具篩檢陰性證明等規定。8. 符合主管機關防疫管理指引或規範得開放:K書中心、室內遊樂園、海釣場、海泳/浮潛等水域活動。二級警戒延長至9/6。(圖/指揮中心提供)二、仍須關閉之場所:1. 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MTV)、視聽歌唱場所(KTV)、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2. 遊藝場所、電子遊戲場、資訊休閒場所、休閒麻將館及其他類似場所。指揮中心說明,目前國內疫情穩定控制中,為兼顧防疫與民眾的生活品質,未來將持續觀察疫情態勢,循序漸進,適度放寬管制措施;面對病毒變異株的威脅,將持續強化邊境監測及防疫作為,籲請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群聚告段落桃醫19日完全復工? 指揮中心回應:需審查兩大條件
衛福部桃園醫院上月爆發院內群聚感染,由於該院疫情佔告一段落,指揮中心表示,預計最快19日可恢復正常營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完全復工條件將以「院內感控作為」與「人員管理」兩大條件審查為主,但仍以專家審查評估後建議為主。今(15)日指揮官陳時中於記者會上表示,樂觀估計最快19日桃醫可恢復正常營運,而分艙分流是極需改進的地方。莊人祥指出,周三(17)將召開專家會議審查桃醫提供的復工計畫,周四(18)將實地查訪桃醫督導,而復工主要針對重點將在感控作為和人員管理兩部分。莊人祥解釋,感控作為部分,桃醫對於專責病房的獨立運作和分艙分流等要提出具體計畫;人員管理部分,針對院內職員、院外陪探病等人士等要提出如何落實如實名制、症狀與體溫監測等計畫。莊人祥坦言,分艙分流一直以來都很難去真正做到,尤其當醫院有護理師、醫師染疫的話,除非整個制度能更徹底落實;症狀通報部分,因為每個醫院資訊化、電子化程度不一,例如陪探病者的資料部分,過去桃醫都是紙本為主,這是可以改善精進的地方。他說,因應過年返國的14天檢疫,很多人都趕在1月27日之前回來,因此過年期間入境人數創新低,每天僅數百人而已,有症狀者都是先送集中檢疫所採檢,檢驗結果陽性才會送到醫院,而桃園是國境第一線,桃醫究竟何時才能再收治新冠患者,莊人祥坦言,19日恐難以恢復,仍待專家審查評估後才能決定,不過目前國內住院人數不多,量能上足以應付。
疫情升溫提升防疫措施 高雄長庚宣布禁止探病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疫情擴大,居家檢疫對象框列達5000人,高雄長庚醫院宣布,自26日起提升防疫措施,一般病房一律停止探病,陪病以1人為限,呼籲家屬共體時艱,多利用視訊通訊方式關心住院病患。繼林口長庚禁止探病後,高雄長庚25日也宣布跟進,自26日周二開始,除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及經醫師同意之外,一律停止探病。高雄長庚醫院宣布,自26日起提升防疫措施,一般病房一律停止探病,陪病以1人為限。(圖/林宏聰攝)而加護病房每日固定探視1次,探視時段為每天上午11時至11時30分,,每床每次以1人為限;如欲至高雄長庚陪病、探病者,需於前一日向護理站預約,或利用「長庚e指通」APP完成陪探病預約才能進入,恕不接受當日現場預約。院方重申,居家檢疫、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者不得入院陪病、探病,進出醫院也應全程戴口罩並洗手。此外,門診、檢查室以病人單獨入診室為原則,如需陪同以1人為限。
桃園醫院擴大居家隔離範圍 感染科醫曝:探病者也可能染疫
部立桃園醫院日前爆出群聚感染,且範圍不斷擴大,疫情指揮中心今天晚間緊急擴大回溯相關接觸者,全數列入居家隔離。然而有醫師認為,探病仍是一大問題,這類族群回溯較困難,且未必能誠實以告。該名醫師也分享18年前曾收治過SARS重症患者,而該患者就是沒有坦承自己去過醫院探病。陳時中24日晚間表示,針對回溯1月6日至19日醫院感染事件相關範圍之出院病患及其同住者、陪病者及其同住者和案889就醫時之相關接觸者,即日起全數列入居家隔離至出院後14天,若已完成14天居家隔離者,將安排採檢,並持續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另外,未完成14天居家隔離者,將持續完成居家隔離後,再安排採檢,預估會有近5000人列入居家隔離。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新光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張藏能表示,指揮中心目前做法雖已擴大很多,且住院患者都有資料、健保卡也有紀錄,相較之下好回溯,但如果是探病者就很難追蹤了,此外,醫院平時出人的人還有很多,可能有醫療業務、送貨員等,應該想辦法將探病者都納入回溯行列。張藏能更直言,醫院雖然都有執行實名制,但是否完整落實仍是問題,其次則是探病者是否會誠實告知?他也舉例18年前的SARS,當天和平醫院同樣爆發院內感染,有一位民眾去和平醫院探病後,回家出現腹瀉症狀,當時該民眾到新光醫院就醫,該民眾當時害怕就醫被排斥,因此未第一時間誠實告知自己去過和平醫院探病,急診為求謹慎照X光檢查,發現該患者左肺浸潤,送至隔離病房後確診感染SARS。該名患者後來是張藏能收治的患者,一度是重症,經歷過插管,後來康復出院,當時是因為醫院謹慎,發現有疑似問題,就立即送到隔離病房,才沒有造成後續感染問題。因此張藏能認為,「現在部桃有感染問題,因此有去探過病的人,也很難說會誠實以告。」
防疫科技再出招 北榮推預約探病APP
臺北榮總為簡化民眾探病申請流程,節省查驗時間,特別與交大智慧醫療團隊共同研發「預約探病APP」,探病者可先上網填寫個人資料、健康聲明暨旅遊史,預約完成之後,於探病時間前至中正一樓櫃台查驗身份,即可至病房探病,方便又快速。醫務企管部李偉強主任表示,臺北榮總即日起每日探病僅限一次,每床限二人,並推出智慧探病,民眾使用預約探病APP,可大幅減少填寫資料時間,直接進行身份查驗,快速通關,讓探病流程更順利。臺北榮總表示,其他時間進入醫院檢查或洽公人員也需身份查驗及出具檢查單等證明文件,所有探病均由中正樓一樓大門進入,經服務台查驗身份暨旅遊史後才可至病房探病,如有至疫區皆不可至醫院探病。臺北榮總也呼籲,疫情期間非必要,盡可能避免到醫院探病,或可利用手機與住院病人視訊,不僅方便、即時且不受時空限制,更重要的是可讓病人、訪客、醫護人員都安心更安全,全民配合共同守護國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