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測車
」 火星 NASA 毅力號 好奇號 探測車火星直升機「創新號」執行第72次飛行 與NASA失去聯繫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於19日晚間表示,火星直升機「創新號」(Ingenuity)在第72次飛行任務中與NASA失去聯繫,所幸在20日傳來好消息,NASA指出,火星車目前已與「創新號」重新建立了聯繫。據全國公共廣播電台報導,NASA於19日晚間表示,由於「創新號」在上一次的飛行中意外提前著陸,18日則決定讓它以快速彈出方式作垂直飛行,以測試其系統,而在任務中「創新號」也成功達到12公尺的高度。豈料,NASA表示「創新號」在試飛進行下降時,突然中斷通訊「在計畫中的下降過程,創新號於著陸之前提前終止了和毅力號的通訊」。好消息則在晚些時候傳來,NASA於20日在社群平台X表示,在指示火星車「對創新號的信號進行長時間監聽」後,已與直升機重新建立了聯繫。而「創新號」團隊也正在審查新數據,以了解直升機第72次飛行期間發生的意外通訊中斷情況。重量僅1.8公斤的「創新號」類似1架大型無人機,它於2021年初隨火星探測車「毅力號」(Perseverance)登陸火星,其飛行數據是透過毅力號傳回地球。而這架直升機並不是首次遇到通信中斷,在今年4月搜查一處古老河流三角洲時曾失聯約6天。
印度「月球登陸器」著陸月球南極點 總理莫迪以濕婆神命名
印度在近日完成月球登陸器登陸月球南極點的創舉,今(26)日印度總理莫迪宣布將這個月球南極著陸點,命名為「濕婆神之力」(Shiv Shakti),並制訂每年8月23日為印度的「太空日」。印度在月球執行任務的飛船3號(Chandrayaan-3),登陸器23日成功著陸在月球的南極點,這讓印度成為繼美國、大陸、蘇聯後,第4個成功「軟著陸」月球的國家,也是第一個成功著陸於月球南極點的國家。印度總理莫迪在結束金磚組織訪問回到印度後,前往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遙測指揮中心,聽取任務簡報並向科學家與工程師們致賀,他在致詞時宣布,登陸器的著陸點命名為「濕婆神之力」,並解釋印度三大神祇之一的濕婆神,是毀滅之神也同時是創造之神,毀滅邪惡之物,創造美好世界。同時宣布以後每年8月23日為印度的「全國太空日」,以紀念印度登上月球南極點,並將月球探測車留下印記的地點,命名為「提朗加」(Tiranga),意指由3大主色構成的印度國旗。
毅力號在火星上發現「意大利麵條狀物」 NASA懷疑是人造物
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毅力號」火星探測車在過去1年半的火星探勘中拍攝到了許多奇特的景觀和物體,但12日公布的最新照片可能是迄今為止最難以解釋的,畫面中有如一團粽繩糾纏的「意大利麵條狀物」引發了各界宇航愛好者的熱烈討論。這張照片是由「毅力號」的前置避險攝影機所拍攝的。避險攝影機可以使「毅力號」避開各種不利地形,以免探測車的機械手臂和輪子遭受損傷。NASA的科學家還不能確定這團粽繩是人造物還是自然產生,不過目前最合理的解釋是,該物體可能為「毅力號」在登陸火星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人造材料,因為「毅力號」先前就曾拍攝到在登陸過程中噴掉了一些設備和零件,並分散在著陸地點的周圍,例如「毅力號」在6月時就有拍到一塊方形的鋁箔碎片嵌在沙漠岩石縫中,之後才被登陸團隊證實是「毅力號」的隔熱罩碎片。因此NASA團隊合理懷疑這是登陸階段噴飛的設備,疑似是降落傘或著陸器等部分的材料碎片。但該物體距離「毅力號」的著陸地點有2公里之遠,因此科學家目前只能推論這個「意大利麵條狀物」是被風吹到這個位置的。目前除了2021年2月登陸的「毅力號」之外,火星表面還有2台探測器正在運作中,分別為美國太空總署在2012年部署的好奇號,以及中國航天局於2021年5月登陸的祝融號。而先前好奇號就有在火星上拍攝了一些令人嘆為觀止的照片,對此也有許多陰謀論者聲稱在好奇號拍攝的圖像中發現了疑似棺材、人類腿骨和大腳怪等奇特物體。
NASA找到火星基地入口? 好奇號最新探測照掀熱議…科學家揭背後真相
火星是否曾存在高等文明?一直是各界、甚至科學家關注的焦點。美國太空總署(NASA)好奇號(Curiosity)探測車最近回傳的照片中,就出現一個極似人造門口的楔形空間,這宛如「入口」的照片一公開,立刻掀起全球網友熱議,有人猜測這可能是火星人基地的入口,但也有人認為,這可能是類似「火星人臉」的美妙誤會。綜合外媒報導,這張在地球標準時間5月7日上午7點58分拍攝的照片,在推特和Reddit掀起廣大討論,其中推特更出現「Sol 3466」的關鍵字,只要輸入該串文字,就能看到相關討論,而該關鍵字的由來,正是代表好奇號拍下這張照片的日子,也就是在火星執行任務的第3466天火星日。《科學警報》(Science Alert)則指出,這張像極了火星人基地入口的照片,絕對能成為科幻電影的靈感。火星基地入口就隱藏在這張全景照片中。(圖/翻攝自NASA)不過,科學家指出這可能是切應裂面(shear fracture)的地質現象,表示可能是地震造成岩石因應力而部分斷裂,加上洞察號(InSight)探測器材在5月4日觀測到規模四地震發生,更重要的是,這張照片只是好奇號所拍攝的全景照片中的一小部分,看似能容納人類進入的基地入口,「實際上可能只有幾公分高」,當然也不太可能有秘密通道。火星人臉曾被視為外星文明存在的證據。(圖/翻攝自維基百科)1976年被發現的「火星人臉」一度被認為是火星人文明存在的強力證據,並成為電影《火星任務》的靈感。但當配備更好攝影設備的探勘者號、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拍下「人臉」的最新照片後,才發現所謂的人臉只是一座小山丘因視角和光線角度關係,以及人類的「幻想性錯覺」下所形成的美妙誤會,並解開曾一度困擾科學界的火星人臉真相。當然對陰謀論者來說,此結果又是另一個「美國或NASA掩蓋真相」的陰謀。
中國探測車加快行進腳步 月球背面「神祕小屋」真身曝光
早在2021年12月的時候,中國所發射的太空探測車「玉兔二號」在月球背面發現「神祕小屋」,當時這起事件就引起不少網友的討論。而後來「玉兔二號」加快自己的速度,日前終於看到「神祕小屋」的真身,原來只是一顆體型比較方正、巨大的岩石,所以才有如此美麗的錯覺。綜合外媒報導指出,中國所發射的太空探測車「玉兔二號」,於2019年1月3日在月球背面成功著陸,目前已經有工作3年之久,已經超過設計時推估的工作壽命11.6倍,是目前人類史上工作壽命最長的月球探測車。而在12月29日當天,玉兔二號在爬上一個陡坡後,竟然在前方80公尺的地方,發現神秘的「方形物體」,遠遠看起來就好像是一個形狀特異的屋子。雖然距離只有80公尺,但由於玉兔二號為了適應月球上「月夜無光照」與「極端低溫」等情形,是採取「月晝工作、月夜休眠」的工作模式。月球自轉1圈大約是地球上1個月的時間,其中被稱呼為月晝的日子大約是14天,而在這個時間中,玉兔二號才能憑藉著太陽能驅動自己進行工作,每個月晝期間的行駛距離僅有15至30公尺之間。當時推估,玉兔二號至少要到2月才能靠近這個「神祕小屋」,但近期北京航天城微信「我們的太空」就釋出了玉兔二號的最新動態,傳說中的「神祕小屋」並不是廣寒宮,而是一個體型方正的大型岩石,雖然在常理範圍內,但不免也讓人稍微感到失落。而隨著神祕小屋的照片曝光,也有不少網友認為這個石頭的模樣「十分有意思」,由於玉兔二號拍攝的角度與光線問題,讓這顆大型的石頭就看起來有點像是趴在地上的兔子,而前方散落的小石頭,看起來就有點想是放在地上的胡蘿蔔,這看起來十分的有趣。網友認為,這顆石頭看起來其實也像是個兔子趴在地上準備吃胡蘿蔔。(圖/翻攝自微博)
AI人生1/把知識經驗保留在AI裡 Beyond Limits攜手仁寶實現工業4.0夢想
世界首富馬斯克(Elon Musk)為了火星殖民夢,力推SpaceX太空探索計畫,而探測車「好奇號」搶在馬斯克之前,由一套人工智慧(AI)系統送上火星,這套AI的創始公司Beyond Limits(必揚極限)去年布局台灣,成立3人分公司,短短一年內已拿下十件總額逾6,000萬元的案件,包括仁寶電腦。CTWANT記者實地走訪,Beyond Limits隱身在南京東路西松國小附近巷弄內一樓民宅,門口掛著Logo招牌,小到讓人難以想像,屋內藏著探索十萬八千里外火星太空的AI技術。所謂人工智慧,簡單說就是電腦透過程式運算模擬人類心智,演算出解決問題與決策。世界經濟論壇更預言,2022年,自動化技術和AI的發展將取代7,500萬份工作。其中,Beyond Limits更以認知型人工智慧為其最大的特色。科技業有一個痛處,就是想把老師傅的經驗與智慧,能化為知識變成可以傳遞與重複學習的內容。為解決這類的問題,電子五哥之一的仁寶電腦(2324)找上了Beyond Limits共同開發了預測維護顧問系統(Predictive Maintenance Advisor),要來解決「經驗」的問題,期望真正落實工業4.0。Beyond Limits台灣辦公室成立1年多,3位工程師已經勇奪10件大案,營收粗估數千萬元(圖/Beyond Limits提供)Beyond Limits台灣區總經理張中宜說明合作內容,這是一套用於機械手臂的AI解決方案,「由於生產線上機械臂的故障,會影響整個裝配線,每天造成高達千萬元的損失。而修理一隻機械手臂的成本高達80萬元,維修材料準備耗時,所需材料碰巧缺貨時,可能需要好幾天甚或好幾週才能重新啟動生產線。」「因此,公司習慣聘請有經驗的機械師傅或由自己的工程師來進行修理,而不是將機械手臂送回原廠,如此一來面臨機械師或工程師在維修時,往往依靠自己的經驗,更不用說為未來的維護管理提供具體的數據資料。」據此,仁寶找上Beyond Limits台灣團隊,提出一套AI解決方案,「有豐富經驗的機械師傅,將其專業知識植入系統,並將『經驗』統整成為提供清晰且數據化的建議和說明,以改善效率問題,並讓維護成為快速及可管理的事。」仁寶的一位廠長對於導入Beyond Limits的AI系統,非常激動地說說:「可以把知識經驗透過AI傳承,是我一輩子的夢想」。有了第一個合作案後,雙方進一步推動第二個合作案。Beyond Limits用邊緣運算技術,協助仁寶工廠讓辨識結果在攝影機終端完成,再透過認知AI把結果傳回中控。這個過程可以做到迴避臉部辨識的爭議、節能、迅速的效益。張中宜指出,光電面板產線中機器手臂的維修概念與風機維修類似,而且痛點也類似,包含高昂的維修成本、未經標準化的維修流程,以及依賴經驗的維修決策;光電業也是目前積極開發的目標市場。另一大案是一家電池製造業者。張中宜透露,由於電池產業與Beyond Limits在美國石油產業的經驗有關,研發邏輯是相似的,痛點都在於漫長的研發過程,怎麼樣的調配才是最佳的組合,這樣的實驗過程相當耗時,至少要半年以上。透過Beyond Limits認知AI,所提出的電池配方建議,研發人員只要以自然語言輸入期望的電池規格、價格與電車轉速,系統即可在43分鐘內提供數百種配方與實驗方式供選擇,縮短約2,000倍的研發時間。台灣正夯的風電能源產業,也是Beyond Limits正積極開發鎖定的市場,要用AI提升經驗的價值。(圖/報系資料庫)也就是說,整合了業者的認知配方顧問的經驗,縮短開發電池配方的實驗時間,以達到降低材料和程序成本、加快上市時間。張中宜指出,「太空供應鏈其實很廣,火箭到衛星都會需要電池。」Beyond Limits也相中台灣最夯的風電能源行業,「風電主要是從國外而來的技術,由於機器都是進口的,維修往往依賴於來自原產國的經驗豐富的機械師。」張中宜分析,「跨文化交流成為企業管理面臨的嚴峻挑戰。」目前Beyond Limits以流程操作顧問(Process Operations Advisor )角度切入,要提供風勢營運管理人員所需的支持。
AI人生2/太空科技落地推認知型人工智慧 Beyond Limits奪電子及電池大案首年業績衝破6,000萬
台灣AI新創領域出現一張新面孔「Beyond Limits」。這間源於美國太空總署(NASA)太空任務噴氣推進實驗室(JPL),2012年把「好奇號」火星探測車送上火星,後來技轉成立Beyond Limits,總部設在加州,為何千里迢迢來台灣設點?「主要是看到台灣在製造業上發展相當成熟,在產業上,具備很好的流程管理與產業經驗,而豐富的數據正是發展AI,提升實質效益,創造收益,產業升級最好的環境。」Beyond Limits台灣區總經理張中宜表示。「資料不足的問題經常成為企業轉型與升級面臨的大挑戰。」另外,台灣資工、電機和醫療等領域人才庫資源尤其豐富,每年能產出大量 AI工程師,則是另一個優勢。」她進一步說。墨西哥灣外海英國石油公司租用的深水地平線深海鑽油平台發生爆炸,導致漏油事故,好幾個月無法解決,後來靠著Beyond Limits的人工智慧解決漏油。(圖/新華社、Beyond Limits臉書)Beyond Limits創辦人AJ Abdallat,最初是從能源領域切入。2010年4月20日,英國石油公司(BP)所租用深水地平線號(DeepwaterHorizon)深海鑽油平台發生爆炸,導致在墨西哥灣外海漏油,直到7月15日,共洩漏320萬桶石油,覆蓋2,500平方公里的海水,BP賠上百億罰款,2016年還被改編成電影《怒火地平線》。Beyond Limits協助 BP 過程中找出問題並優化,順利解決了好幾個月來的漏油狀況,還贏得BP的認可及投資。 Beyond Limits成立至今共發展出280多項的專利,以發展機器學習與人類認知的人工智慧為主,實現模仿人類直覺及做出清晰可靠的判斷,也就是說具備「自主決策」的AI。除了進入太空,Beyond Limits還跨足智慧醫療、製造業、智慧物聯網及金融等商用領域的解決方案。2020年獲得1.3億美元(約新台幣36.4億元)的C輪投資,也進一步拓點至亞洲,包括台灣、日本、新加坡及香港。張中宜強調,「企業發展AI認為往往得投入大量人力、數據等資源,常忽略一件事情,不同部門間會有不同的思維角度,溝通落差成為阻礙AI發展的阻力。」Beyond Limits台灣區總經理張中宜表示,把場域的經驗保留在AI裡,而管理層也可以把考量傳遞給第一線工作人工智慧的關鍵。( 圖/馬景平攝)
找到嫦娥的廣寒宮? 中國探測車在月球背面找到「神祕小屋」
雖然美國早在1972年就完成首次載人登月任務,但截至目前為止,對於月球的探索並未停止。而日前傳出,中國於2019年所發射的太空探測車「玉兔二號」,在月球的背面發現詭異的方形物體,遠遠看起來就像是一座小屋。而不少網友看到這個消息後,腦洞大開的認為「該不會找到嫦娥的廣寒宮了吧?」綜合外媒報導指出,中國所發射的太空探測車「玉兔二號」,於2019年1月3日在月球背面成功著陸,目前已經有工作2年10個月之久,已經超過設計時推估的工作壽命11.6倍,是目前人類史上工作壽命最長的月球探測車。而在10月29日當天,玉兔二號在爬上一個陡坡後,竟然在前方80公尺的地方,發現神秘的「方形物體」,遠遠看起來就好像是一個形狀特異的屋子。消息曝光後,引起不少網友的熱烈討論,甚至有人認為「是不是發現了嫦娥的廣寒宮」。但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在報告中表示「對這種形狀的一個可能解釋是,一塊被撞擊事件挖掘出來的巨石。我們的空間將該物體稱為“神秘小屋”,但這只是一個佔位符名稱,而不是準確的描述」。或許會有人認為「距離80公尺而已,走過去看清楚不就好了?」但實際上,玉兔二號為了適應月球上「月夜無光照」與「極端低溫」等情形,是採取「月晝工作、月夜休眠」的工作模式。月球自轉1圈大約是地球上1個月的時間,其中被稱呼為月晝的日子大約是14天,而在這個時間中,玉兔二號才能憑藉的太陽能驅動自己進行工作。而且,玉兔二號在每個月晝期間的行駛距離僅有15至30公尺之間,神祕小屋距離玉兔二號有80公尺之遠,推估至少最快也要3個月的時間,要到2022年2月才能一睹神秘小屋的真相。
NASA「毅力號」探測車成功採集岩石樣本 盼解火星微生物之謎
美國航太總署(NASA)火星探測研究出現大進展,火車探測車「毅力號」(Perseverance)昨(2日)成功鑽進一個火星岩石,取得一個完整的岩石核心樣本,未來返回地球後,可望能幫助科學家解開火星上是否存在微生物之謎。根據「CNN」報導,毅力號火星探測車目前正在「耶澤羅撞擊坑」(Jezero Crater)的「迪南」(Citadelle)山脊進行任務,這塊區域被認為在數十億年前,曾經是一座湖泊,毅力號的挖掘目標是一塊約公事包大小的石頭「羅切特」(Rochette)。NASA火星探測車成功取得火星岩石樣本。(圖/翻攝自NASA官網)報導指出,毅力號在將挖掘到的岩石樣本封存之前,會先將拍攝到的照片傳回NASA供科學家檢視,不過由於本次拍攝到的照片光線不佳難以辨識,科學家目前仍無法對毅力號取得的樣本給出任何定論;探測車會努力用其它相機,在更好的日照環境下,嘗試拍攝更清楚的照片,再執行下個工作階段,預計NAS將會在4日之前,收到更多樣本的圖片。毅力號任務經理崔瑟波(Jennifer Trosper)指出,毅力號這次取得了完整的岩石核心樣本,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該團隊將會繼續努力在良好日照環境下拍出岩石照片,並且希望採樣管內一直都有岩石。報導指出,這次毅力號使用旋轉衝擊鑽和空心取芯鑽頭鑽入岩石,取得了一個比鉛筆略粗的樣本,接著鑽頭和採樣管將會震動5次,每次持續約1秒鐘,目的在清除採樣管外部物質,並且讓岩塊樣本的位置往下滑。
NASA「獨創號」成功在火星上首飛!科學家:得知人類未來能否在火星飛行居住
美國航太總署(NASA)送至火星的「獨創號火星直升機」(Ingenuity Mars Helicopter),於美東時間19日凌晨3點30分(台灣時間今下午3點30分)進行動力飛行試飛,而「獨創號」也圓滿達成任務,科學家在台灣時間下午6時50分宣布收到數據顯示,獨創號成功在火星上升空、盤旋和降落,並收到獨創號直升機在火星飛離表面的圖像。人類完成首次在其他星球內的動力飛行壯舉,這也攸關人類是否未來能在火星上飛行甚至居住。根據NASA的計劃,獨創號於美東時間19日凌晨3時30分(台灣時間下午3時30分)左右起飛,進行自主飛行。數據在台灣時間傍晚6點15分才會傳回到NASA位於加州的噴氣推進實驗室,因此6時15分才會開始進行直播,但由於地球與火星之間訊息傳輸的延遲,不會有飛行畫面直播,而是NASA接收數據的畫面。科學家們於台灣時間下午6時30分左右,開始收到從火星上傳出的數據,在台灣時間下午6時50分宣布收到數據顯示,「獨創號」首次試飛,在火星上升空至離地約3公尺多的高度,接著懸停約30秒鐘,再順利降落。除了獨創號自身的感應器和攝像機以外,火星探測車「毅力號」(Perseverance)也停在獨創號飛行區域的76公尺外,一同記錄整個起飛過程。試飛成功後,NASA科學家們開心歡呼。(圖/翻攝自YouTube/NASA)此次「獨創號」成功進行試飛,NASA也預計在台灣時間20日清晨2點舉行記者會。NASA指出,因為火星空氣稀薄,大氣壓力不及地球1%,因此獨創號這次史無前例的飛行任務風險極高,是一項重大挑戰。NASA的火星直升機計劃專員在直播時回覆網友提問表示,這次飛行計劃的最終目標,將讓地球上的科學家得知人類是否未來能在火星上飛行甚至居住的數據。事實上,獨創號原訂11日首飛,但NASA針對旋翼進行高轉速測試時發現潛在問題,本月16日成功進行葉片動力測試,旋翼槳轉速達到飛行所需的每分鐘2400轉。
真的可以從外太空聊到行天宮! NASA和諾基亞合作 鋪設4G系統服務
還記得「綜藝鬼才」沈玉琳靠著一張嘴上遍各大節目,甚至號稱能從外太空聊到行天宮,再難聊的話題都難不倒他,不過人類真的有辦法從外太空打電話嗎?根據美國空總署(NASA)表示將和諾基亞(Nokia)合作,未來要在月球鋪設4G系統,提供登月太空人使用。美國太空總署(NASA)和諾基亞(Nokia)合作,未來將在月球鋪設4G服務。(圖/Pixabay)根據紐約郵報報導,NASA為了實現2028年月球基地規劃,並達成人類在月球上生活的目標,向12家企業提供了3.7億美元,折合台幣106億元的經費,在月球打造出遠距發電、低溫冷凍、太空機器人、安全著陸和4G服務等技術。美國太空總署(NASA)和諾基亞(Nokia)合作,未來將在月球鋪設4G服務。(圖/翻攝自New York Post)其中,諾基亞的貝爾實驗室(Bell Labs)在這項合作中獲得1410萬美元(約新台幣4億元)補助,將與航太工程公司Intuitive Machines合作,在月球構建出4G-LTE。包括諾基亞科技長兼諾基亞貝爾實驗室的主管韋爾登(Marcus Weldon)也在推文中證實這項消息。諾基亞科技長兼諾基亞貝爾實驗室的主管韋爾登推文證實。(圖/翻攝自Marcus Weldon Twitter)根據貝爾實驗室指出,太空人可以透過4G無線網路在月球傳輸資料、控制探測車、導航和直播高畫質影片等,而月球的基地台是經過專門設計,可以承受月球表面極端溫度、輻射和真空的目標。即使火箭起降月球會帶來明顯震動,基地台的功能還是可以正常運作。不過外界也認為5G時代已來臨,為何在外太空還在使用4G系統?NASA回應,和現行的無線電相比,4G可以提供更可靠的長距離通訊,而且像地球一樣,4G最後也會升級到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