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經理
」 美股 台股 製造業 中油 油價台塑四寶10月營收1106億元年減16.9% 估Q4持平只擔憂「這事」
近期被網友嘲諷股價「深不見底」的台塑四寶,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與台塑化(6505)在7日公布10月營收為1106.79億元,年減16.9%,仍因地緣政治、原料價格波動,以及中國大陸經濟與產能過剩等影響,僅南亞業績成長,股價卻因美國總統大選的川普行情而大漲一波,然而台塑與南亞都表示,擔心美國總統的新政策,恐影響全球經濟成長。台塑10月的合併營收為157.39億元,月減5.4%,年減3.5%。南亞合併營收為227.58億元,月增加6.2%,年增加4.8%。台化合併營收為267.31億元,月減2.8%,年減11.4%。台塑化合併營收為454.51億元,月減14.8%,年減30.0%。台塑四寶累計今年1到10月合併營收為1兆2341億元,年減2.3%。台塑7日股價收在48.75元、漲3.28%,南亞收在43.3元、漲2.85%,台化收在39.35元、漲2.6%,台塑化收在48.4元、漲1.78%。台塑表示,10月部分液鹼訂單因客戶船期安排延至11月交運,再加上印度客戶提前備貨,預期11月營收將較10月增長。第四季是部分石化產品的傳統旺季,公司歲修廠數較第三季減少,開工率提升。但因上游原料廠在十一長假期間持續生產,石化庫存偏高,部分同業降價競銷,預期第四季營收與第三季相當。未來仍有美國新總統政策、各國債務飆升及中東衝突不斷等變數,可能影響全球經濟成長,將密切關注、適時調整營運策略。南亞表示,未來影響市場的不確定因素,仍是中國市場復甦情況,及美國持續對中國科技封鎖與關稅議題,加上大陸產能持續大量開出,對全球市場造成壓力與各國反制,皆對國際貿易秩序與經濟復甦產生影響。不過目前整體市況變化不大,南亞預計11月營收將較10月略有增長,預期第四季僅AI伺服器需求成長,其他消費性電子市況持平,加上年底客戶庫存盤點,採購趨於保守,第四季營收與第三季相當。台化表示,10月的地緣衝突、剛性需求及中國經濟狀況均未有明顯變化,9月下旬中國的一系列財政措施效果冷卻,股市維持節前水平,但長期效果及對消費的帶動作用仍待觀察。值得注意的是,10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站上榮枯線,顯示回暖跡象。台化預期第四季營收改善空間有限,將持續下調庫存至農曆年底,以避免庫存損失。各事業部專注於差異化產品拓展,減少惡性競爭,精簡營運規模,確保永續發展,預估11月和12月合併營收會與10月相當,但可能有少許改善。台塑化表示,10月1日伊朗發射飛彈攻擊以色列,10月26日以色列戰機攻擊伊朗軍事設施,導致油價隨中東地緣政治風險波動不定,加上中國經濟刺激政策帶動需求緩步回升,煉廠原油加工量從8月的每日1390萬桶回升至9月的1430萬桶,市場認為中國最糟需求已過,油價有下檔支撐。台塑化煉油廠11月完成定檢,平均煉量提升至每日42萬桶,第四季產能利用率為每日38.2萬桶、約71%,但因下游需求不佳,輕油裂解廠第四季平均產能利用率預計為52%。
美股回神台股25日開盤再漲百點 星宇航空爆量10分鐘大漲45%
美股主要指數大多收漲,台股25日以漲62.55點開出,為23255.07點,隨後由電子權值股帶動而躍升百點,9點半前最高曾到23382.38點;星宇航空(2646)正式掛牌上市,每股參考價為20元,早盤以25.95元開出,開盤10分鐘內最高漲到29元、45%,半小時內成交量逾12萬張,還不斷向上攀升,上演蜜月行情。台股24日多空交戰、開高殺低,終場收盤下跌142.24點,收在23192.52點,成交量3657.32億元;將在26日舉辦運動會的台積電(2330)收平盤價1060元,25日則小漲5元開出。在9點半左右,台積電漲5元、在1065元;鴻海(2317)漲1.5元、在213元,台達電(2308)漲6元、在399.5元;廣達(2382)漲4元、在309元。高價股方面,30日將舉行法說會的聯發科(2454)漲30元、在1300元;因買氣不如預期,傳出蘋果大砍iPhone 16系列新機約千萬支訂單,大立光(3008)跌25元、在2345元。2024美國總統選舉將於11月5日舉行,目前兩位候選人呈拉鋸戰,台灣的中央銀行10月24日發布最新報告,發現外資在9月淨賣超台股,台股微跌0.2%,且日平均成交量也減少550多億;央行人士分析,目前兩位候選人競爭激烈,不光是台股,全球股市在大選出爐前,都偏向較為觀望的態度。分析師表示,儘管中、長期均線呈現多頭,但KD指標有背離跡象,短線進入區間震盪,雖然仍有第4季旺季效應,但台股因指數距2萬4千點近在咫尺,市場居高思危,加上美國總統大選進入倒數階段,加深全球投資人觀望氣氛。特斯拉公布的第三季收益超出分析師預期,從去年同期的233.5億美元增長8%,淨收入從去年的18.5億美元上升至21.7億美元,汽車收入基本持平,但能源生產和儲存收入飆升52%,讓股票在盤後交易再度大漲12%。接下來包括有10月30日超微半導體、谷歌的Alphabet公布財報,10月31日有微軟、臉書的Meta公布財報,11月1日蘋果、英特爾公布財報。數據方面,美國勞工部24日表示,初領失業救濟人數下降至22.7萬人,顯示勞動市場走強;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9月的47.3回升至10月的47.8,服務業商業活動指數由55.2微升至55.3;美國新建單戶住屋銷售量9月增長4.1%,超出市場預期。美股24日主要指數表現,道瓊工業指數下跌140.59點,或0.33%,收在42374.36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138.83點,或0.76%,收在18415.49點。S&P 500指數上漲12.44點,或0.21%,收在5809.86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26.25點,或0.51%,收在5157.61點。
聯準會降息潑冷水+颱風效應 台幣狂瀉1.86角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談話澆熄大幅降息預期,美元指數應聲反彈,加上市場預期台北匯市將因颱風休市,外資提前擴大匯出,新台幣1日貶勢加重,終場收在31.837元,重挫1.86角或0.58%,創近5個半月最大單日貶幅,總成交量放大至26.65億美元。匯銀主管表示,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表示並不急於很快降息,雖帶動美股與台股上漲,台灣遭逢強颱山陀兒來襲,有部分縣市已先停班,整體匯市流動性不夠,不少外資先行大量匯出,熱錢大舉匯出台灣,促使匯市爆量重貶。匯銀主管認為,新台幣重挫算特殊情況,市場反應鮑爾談話,加上颱風的干擾,出現雙重利空;亞幣走弱,以馬來幣重貶1.34%最多,日圓下殺1.26%、泰銖大跌0.89%、韓元挫0.76%、新台幣貶0.58%、星幣下滑0.48%、印尼盾走低0.39%、菲律賓披索跌0.24%,僅人民幣休市。隨美元反彈震盪,新台幣升多回檔,預估先在31.5~32元區間震盪,預期新台幣長線還是偏升格局,後續觀察美債殖利率變化,若因降息效應開始走低,投信匯出量能逐步減少,尤其外資熱錢回頭,都是新台幣重啟反彈的關鍵。展望後市,除美國本周將公布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及多項就業數據將影響股匯走勢外,更重要的是美國大選誰勝出,屆時美元才會有更明確的方向。
台股24日再戰季線受阻 電子金融休兵跌逾百點
前一日美股小幅上漲,市場期待持續降息等消息,但台股24日開盤下跌11.74點,以22273.79點開出,最低一度摔到22154.55點,跌逾百點,電子與金融股全開黑走跌,不過貨櫃航運等類股相對強勢。投顧表示,這次美國聯準會的降息動作,呈現多空重大分歧態勢,近期持股宜設停損,操作上以次產業強勢族群個股為主。投顧表示,美國聯準會降息利多告一段落,但若指數能站穩季線,再越過頸線22545點,指數就有機會呈現N型上攻,大盤在今年底到明年第1季間仍有機會創高。三大法人23日同步站在買方,外資買超115.9億元,已連三買,加上投信連26買,激勵23日台股終場上漲126點,收在22285點,距季線22323點僅剩一小步,不過24日以小跌開出,後勁無力。權值股仍是帶動台股起伏的主力部隊,台積電(2330)將在10月17日舉行法說會,10點左右,台積電小跌5元、在972元左右;其他電子權值股方面,鴻海(2317)小跌1.5元、在178.5元,台達電(2308)元,廣達(2382)小跌3.5元、在253.5元;高價股的聯發科(2454)反而漲5元、在1150元,大立光(3008)跌30元,在2600元。美國聯準會上周宣布逾4年來首次降息2碼,刺激股市上漲,然而美國最新經濟數據表現不佳,美國9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連續第3個月萎縮,創下15個月新低,服務業擴張速度也放緩,強化市場持續降息的預期。23日收盤,美股道瓊指數上漲61.29點,或0.15%,收42124.65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25.95點,或0.14%,收17974.27點;標普500指數上漲16.02點,或0.28%,收5718.57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25.75點,或0.51%,收5025.81點。
美股四大指數均下跌 台指期跌點擴大至300點
美股昨日勞動節假期休市,周二(3日)9月的第一個交易日開盤,四大主要指數均下殺,費半指數跌逾4%、台積電ADR大跌約4.5%,台指期夜盤也在美股開盤後直線跳水,後續美國製造業PMI公布低於市場預期,台指期跌點擴大,下挫300點、暫報21,751點。市場等待台北時間3日晚間10點公布的8月ISM製造業指數,濃厚觀望氣氛下,美股開盤主要指數全面下殺;美國8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終值為47.9,低於市場預期和初值的48,加重市場擔憂美國經濟衰退的隱憂。凱基期貨表示,技術面觀察,美股周一休市之際,台指期周二延續近期的震盪格局,雖然盤中指數一度走高重新站回5日、10日均線之上, 但指數仍不敵上檔沉重賣壓再度遭壓回,目前台指期來到月線位階附近,月線在前兩交易日 扣抵波段最低點後開始加速上行,接下來可關注指數能否沿月線慣性進一步走高,以突破近期的整理走勢;不過也需留意若月線失守,將形成短線較大套牢賣壓,台指期恐近一步往半年線進行測試。觀察期交所夜盤的商品報價,微台指跌191點、報21,860點;電子期跌12.95點、報1,165點;小型電子期跌12.55點、報1,165.4點;半導體30期跌78點、報5,898點;台積電期夜盤跌11元,報929元;台灣50 ETF期跌1.95點、報177.95點。國外指數期貨、商品期貨部分,美國道瓊期跌222點、報41,357點;標普500期跌35點、報5,617.75點;那斯達克100指數期跌158點、報19,407點;費半指數期跌143點、報4,997點;英國富時100指數跌63點、報8,330點;臺幣黃金期跌71點、報9,660點;布蘭特原油期跌62.5點、報2,400點。
貨櫃三雄5月營收年增逾4成 下半年樂觀成長
受惠運價及運量穩步回升,貨櫃三雄長榮、陽明、萬海5月營收都繳出年月雙增的佳績,且年增皆逾4成,其中陽明5月營收169.25億元,萬海5月合併營收114.54億元,分別寫下2022年12月、2023年1月以來新高。展望下半年,陽明表示,若需求暢旺,預期塞港狀況將延續,塞港墊高航商營運成本,可望支撐運價。萬海指出,船舶運力持續受中東地緣政治緊張、船舶繞行,及港口擁堵導致周轉率下降、旺季需求提前等因素交互影響,預期公司營運穩健增長。長榮5月合併營收321.6億元,月增1.09%、年增40.34%,前五月合併營收1,526.12億元、年增36.16%;陽明5月合併營收169.25億元,月增13.25%、年增46.18%,前五月合併營收756.71億元、年增27.02%;萬海5月合併營收114.54億元,月增13.31%、年增40.14%,前五月合併營收491.79億元、年增17.48%。在貨量方面,陽明表示,4月美國十大港口的貨櫃進口量較去年同期成長,是自2021年7月以來最強勁的表現,加上美國近期宣布新一輪對中加徵關稅,推升短期需求增長。5月主要國家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走勢分歧,大陸及美國製造業落入緊縮區間,歐、亞持續復甦。在大陸第一季GDP強勁增長,近期推動多項政策提振經濟成長下,國際貨幣基金(IMF)上調大陸今年經濟增長率至5%。陽明表示,航運市場受到紅海危機持續、惡劣氣候的影響、主要港口擁堵影響船期及航班準點率。亞洲主要轉運港口新加坡,受紅海局勢影響,作業需求大幅提升,導致船舶等泊時間約需三到四天,如果市場需求持續暢旺,預期塞港狀況將延續。根據Alphaliner統計,截至5月20日全球約2.1%貨櫃船隊、約61.4萬TEU(20呎櫃)閒置,扣除塢修船舶數量,僅0.4%、約13萬TEU屬於純閒置狀態,上次出現如此低迷船舶閒置率已是2022年2月。
美經濟強勁、通膨隱憂仍在 Fed今夏恐等不到降息
美國一連串經濟數據表現意外強勁,加上美國聯準會(Fed)官員近日發言釋出偏鷹訊號,令許多投資人與專家預期今年夏季可能等不到降息。過去一週以來,經濟數據傳達一個非常明確的訊息,那就是:美國經濟成長就算不是加速至少也是穩定的,而通膨隱憂揮之不去,消費者與官員對於高昂生活成本保持警戒。比方說,23日公布的上周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減少8,000人至21.5萬人,連續第二週下滑,顯示勞動市場強勁、企業並未加快裁員步伐。同日發布的5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服務業與製造業擴張速度皆優於預期。此外,Fed22日公布的最新會議紀錄顯示,官員對於降息依然欠缺信心,甚至有人認為若通膨升溫的話不排除升息。Fed理事華勒(Christopher Waller)表示,他們必須看到好幾個月的數據顯示通膨正在放緩,才會同意調降利率。這意味著:Fed在短期內降息的機會渺茫。
愈關愈大尾2/萬海陽明轉虧為盈激勵股價 鄭貞茂示警:仍供過於求
紅海危機再起,讓今年全球運價比去年高,帶動航運股股價這一波上漲,下半年還仍順風順浪?陽明董事長鄭貞茂日前示警,市場上雖普遍樂觀看待,但「供過於求」事實仍存在,關鍵數字可以觀察全球運力與供需缺口的數據比對窺知一二。萬海(2615)、陽明(2609)2024年第一季財報出爐,受惠航線運價上升,首季財報通通轉虧為盈,其中,陽明首季每股獲利2.69元,已賺贏去年一整年;萬海首季每股賺1.65元,光是4月0.84元的EPS就賺贏第一季過半。長榮第一季稅後純益173.82億元,年增244.7%,每股純益EPS為8.14 元,創2022年第四季以來的單季次高。不過,萬海、陽明二家股價都噴飛快六成,萬海一個月來漲逾58.98%最多,陽明漲逾56.19%,長榮(2603)僅漲了20%。資深證券分析師陳唯泰說,「長榮股價較萬海、陽明高,投資人入手會比較謹慎。」此外,法人分析長榮第一季財報主要是業外獲利貢獻較顯著,本業獲利不如預期。紅海危機再起,航商需繞至南非好望角航行。圖為蘇伊士運河。(示意圖/翻攝自推特)航運股今年下半年是否還會順風順水?陽明董事長鄭貞茂在4月29台北市輪船商業同業公會會員大會後,提出保守論點,他認為2024年「仍是供過於求」,紅海危機讓業者增加船隻調度,運價上漲,市場上普遍樂觀,惟供過於求紓緩僅是暫時現象,運力供過於求的事實仍存在。鄭貞茂表示,就需求而言,主要國家經濟體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回到50以上,才是景氣復甦的訊號。「貨量還沒起來,也沒有下去,約與去年持平,紅海危機後運價比去年高。」依金融數據供應商標普全球(S&P Global)公布,美國4月綜合PMI初值由3月的52.1降至50.9,創四個月新低,依高於榮枯線50,顯示商業活動擴張速度放緩,主因為需求減緩,製造業與服務業的訂單都減少,其中服務業PMI由51.7降至50.9,創五個月低點。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統計資料顯示,今年全球船隊運力年增9.7%,全球貨量年增3.0%,供需缺口約6.7個百分點,全球的貨櫃航運市場運力,仍是供過於求。 再看投顧公司分析,2024 年貨櫃市場運力增速逾9%,「新船大量下水」對運價走勢是一大變數,但因紅海事件導致航商繞道而行有望去化部分過剩運力,一旦航商繞道好望角成為常態,市場供需結構有望接近平衡,航商的獲利及評價將可望獲得提升。長榮海運總經理吳光輝認為,紅海事件、巴拿馬運河限制過河艘數,已吃掉今年約5%的供給過剩。(圖/報系資料)長榮海運總經理吳光輝則表示,受惠紅海事件遞延到第二季,價格居高不下,客戶簽長約的速度加快,且紅海事件、巴拿馬運河限制過河艘數,已吃掉今年5%左右的供給過剩。群益投顧5月10日的長榮海運分析報告指出,「2024第二季運價走勢優於預期有利調升2024年獲利預估,加上近期股價有所修正,建議調升至買,目標價205元。」萬海因無歐洲航線挹注業績回升幅度較同業低,總經理謝福隆在第一季法說會中仍樂觀預期,第2季、第3季的運價走勢將比第1季好,由於許多美國客戶多求提供穩定艙位和合理運價,而非不斷的殺價新約價勢必比目前現貨價高。
銅礦供應緊張+產能下降 銅價「漲勢兇猛」逼近1萬美元大關
近期,在宏觀因素以及基本面的共同驅動下,國際銅價4月漲勢兇猛,上周五(19日)每公噸已突破9800美元,逼近1萬美元大關;金屬銅類股票亦表現強勁,板塊平均漲幅超過50%。銅供應的持續緊張,使得機構紛紛看好後市銅價,花旗、高盛等預期銅年底或將漲至每噸1萬美元。從供應端來看,分析師表示,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上升、非洲尚比亞乾旱導致的供應中斷、鐵礦砂龍頭淡水河谷公司(Vale SA)位於巴西的Sossego銅礦停產、智利銅產量下滑等事件將在近期支撐價格。分析師補充道,在海外宏觀數據改善和再通膨預期的驅動下,有色價格會普遍上漲,資金對銅等商品的投資熱情不斷高漲。其次,微觀上來看,銅礦供應持續緊張,而且銅礦供應擾動不斷增強,未來在礦端持續偏緊、冶煉端減產落地預期下,銅礦供應可能持續承壓。與此同時,英美兩國已禁止金屬交易交易所接受俄羅斯生產的新鋁、銅和鎳,並禁止其向美國和英國出口這些金屬,這可能進一步加劇價格波動和供應不確定性。此外,消費旺季如期而至,預計4、5月全球將出現庫存下降的情況,目前,全球銅礦的增速已從2023年的4.4%放緩至2024年的2.2%,這將進一步影響市場反應並支撐銅價上漲。因擔心可能沒有足夠的銅供應來滿足能源轉型的需求,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銅價格今年已創下近2年來的新高。花旗表示,未來三個月價格可能達到每噸1.05萬美元,預計第二季和第三季平均價格每噸1萬美元。根據花旗新的近期牛市預測,隨著LME和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銅庫存將在未來三個月大幅下降,在這段時間內,銅價甚至可能達到每噸1.2萬美元。此前,高盛策略師Nicholas Snowdon也表示,史無前例的礦石短缺影響到精煉銅市場,該行預計銅價在明年第一季將飆升至每噸1.2萬美元左右。Snowdon預計,精煉銅供應將出現「非常嚴重」的缺口。
勞動基金2月「大賺1763億」 單月收益刷歷史新高
勞動基金運用局今(1日)公布整體勞動基金截至今年2月底止規模為6兆2880億元,在全球金融市場表現穩健下,113年截至2月底之評價後收益數為2527.6億元,收益率4.28%,2月單月收益數為1763.8億元,創單月歷史新高。若加計受託管理之國民年金保險基金及農民退休基金,總管理規模達6兆8434億元,收益率為4.27%。勞動基金運用局指出,2月金融市場表現持續上揚,美國1月通膨數據雖高但仍屬降溫趨勢,就業數據延續穩健表現,且1月ISM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上升至49.1,製造業悲觀情緒轉淡,經濟優於預期帶動市場正面表現,加上中國股市回穩, 2月份整體股票市場表現強勁。勞動基金運用局表示,勞動基金為勞工經濟生活保障,以獲取長期穩健收益為投資目標,辦理各項投資以長期、穩健角度,多元分散布局於國內、外股票、債券及另類資產;就長期投資績效來看,整體勞動基金近10年多(103~113.02)平均收益率為5.71%,國保基金近10年多(103~113.02)平均收益率為6.14%,長期投資績效穩健。勞動基金運用局提到,整體而言,目前各主要國家利率水準仍維持高檔水位,各主要央行何時啟動降息仍具不確定性,加上地緣政治衝突仍未平息,又紅海危機對全球供應鏈造成破壞,且適逢全球主要國家選舉年,皆為金融市場帶來紛擾。勞動基金運用局強調,將密切掌握全球政經情勢,檢視布局策略、擴建資產池及機動調整投資部位,強化基金運用效率,以提升基金長期投資效益。
前立委費鴻泰兒搶進AI翻譯百億商機 「翻譯貝果」專攻財報年報
現年30歲,目前擔任翻譯貝果營運長費聿德,為美國紐澤西-羅格斯州立大學畢業,擁有ESG專長、APPLE供應鏈採購經理的學經歷,在台灣AI、青年創業圈子小有名氣,他的父親更有來頭是財經界大老前立委費鴻泰。費聿德2023年成立新創公司「萬語智能」,所推出的「翻譯貝果」(Lingo Bagel)在速度、準確度都有一定的水準或甚至在業界表現突出,費聿德說,主要來自由背後強大的AI訓練團隊;尤其是專業的會計師群,每天都持續不斷更新專業詞語庫,並協助校正優化財務AI模型,讓翻譯成果更貼近產業需求,通過國家級考驗的翻譯品質。「我們的翻譯品質已經通過嚴謹的驗證,目前平均可協助企業單位節省90%的時間,正確率更達專業人工翻譯的程度。」費聿德表示。現在翻譯貝果能夠做到幾天之內就將高度專業的資料翻譯完成,包含ESG準則S1&S2的翻譯、臺北醫學大學800頁醫學專書,以及多家知名會計師事務所的財報、年報、永續報告書等,都出自翻譯貝果之手,翻譯品質也獲得各界客戶的肯定。或許受到父母與周遭親友長輩長期在財經界耳濡目染的環境之下成長,近年來看到政府大力推動企業永續經營ESG行動主義,符合自己專業,長輩們又為翻譯年報、財報高昂的費用與低效率所苦抱怨不已,啟發自己衝入翻譯市場,為何不能用AI科技來解決這個問題呢,都甚麼時代了….這就是費聿德一頭栽進翻譯界的濫觴。費聿德說,藉由科技可以為翻譯界迎來翻天覆地的改變契機,那就是跨國語言的翻譯,目前市面上雖然已有不少即時翻譯工具,就連三星最新主打的旗艦機種,也以通話時的AI雙向翻譯為亮點,帶動了一波銷售高潮。但AI翻譯速度快,不過準確度、能否自動排版及在地慣用語的契合度仍是最大的考驗,就一般日常的溝通而言,當前的AI翻譯軟體或許游刃有餘,但面對正式或官方的報表文件、重要的會議資料,以及國際型的公開資訊時,可就不能有所馬虎。如何讓AI在翻譯速度及準確度都做到頂級的程度,大量的訓練及經驗的累積是不可少的,而真正能夠通過國家級考驗的翻譯品質,當屬新創公司「萬語智能」所推出的「翻譯貝果」(Lingo Bagel)。傳統的翻譯方式大多會有耗時過久、品質不佳、母語人士難尋等痛點,尤其是時間上的等待,一份動輒上百頁、多達幾十萬字的財務年報,往往得要分發給多位翻譯人員同步進行,從開始到完成也幾乎得花上1、2個月以上。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展企業永續發展落實ESG行動主義,金管會又已要求全台近2千家上市櫃公司從今年開始,必須將財報英文化與國際接軌,這讓原本就已活絡的翻譯市場,變得更加火熱,初估整體商機超過百億元以上。
巷弄王者美廉社1/想圓留學夢賣牛奶誤闖零售業 邱光隆跟蹤顧客3年開100間店
台灣超商密度居全球第二,僅次於韓國,但有一支隊伍「美廉社」2006年從新北市蘆洲區崛起,打著「便宜離家近」的旗幟進軍巷弄,如今已開出800多間店,年營收逾140億。如何在全台1.3萬家超商、2千多家量販店及超市夾縫中,求存還坐大?「這17年來很多人問過這個問題。」三商家購(2945)總經理邱光隆親自解密。「顧客消費時只考慮兩個成本,時間和要花多少錢。」邱光隆在台北總公司接受CTWANT記者專訪時解釋,例如 100元的青菜,客人不會花一兩個小時去量販店買,若放在超市就會去,因為距離近,「所以便利商店省時但比較貴,量販店比較花時間但便宜,百貨公司則花時間又比較貴。」「有沒有讓顧客消費時間花很少,又比較便宜的地方?這讓我看到『市場空洞』。」59歲的邱光隆戴著細框眼鏡,西裝頭髮型搭合身西裝,站在白板前邊畫邊說,宛如留學回國品味時尚的大學教授,其實他並沒有顯赫學歷,也因年少不一樣的學習路徑,意外開啟巷弄經濟學。「我爸爸是開印刷廠的,雖然只有高職畢業,但是他很會做生意。」邱光隆生在一個不看重學歷的家庭,國一時他因腳傷休學,養病期間跟著父親學做2年生意,18歲才從國中畢業,國中、高職就讀夜間部補校,最高學歷是台北商專二專日間部。讀二專時,電腦剛起步,他上補習班學程式語言,在花店打工幫忙寫進銷存系統,結果被客人挖角到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當倉儲管理。邱光隆也想出國留學,考了托福600多分,上留學中心申請學校,「他們跟我說申請的是春季班,可以利用這個冬天找份工作,對未來有幫助。」於是他應徵上光泉行銷幹部,沒想到人生從此轉了個彎。「全世界沒有任何一件事,可以像零售業這麼快就能看到效果。」邱光隆眼神發亮地說,「今天只要把東西放到店裡去,下一秒有客人進來,就可以知道賣得好不好。」每天的實驗和嘗試,令他著迷不已。他在光泉任職6年後,轉任萬客隆採購經理,接著又到大潤發,一路從處長、店長升任到副總。邱光隆回憶2004年時,全台連鎖超市大約200多間,「有一天,我想買一瓶醬油,但家裡附近沒超市,我到便利商店一看,那瓶300ml的醬油售價,跟量販店一瓶1.6公升的一模一樣,我就覺得『怎麼這麼貴?』」他把「又便宜又近的市場空洞」的想法告訴大潤發亞洲區總裁,但未獲回應。三商行董事長陳翔立(右)熱情邀約邱光隆加入三商,在2006年8月創立美廉社。(圖/報系資料照)不過,在一次的聚會中,邱光隆和小他一歲的三商集團董事長陳翔立一拍即合。三商企業由陳河東與二名友人於1965年所創,從出口、百貨跨足餐飲,成軍迄今店數達1,300家、員工逾2萬人,陳河東四子均進入集團,陳翔立為長子,負責母公司三商投控。「你知道ALDI?」陳翔立聊起德國廉價超市龍頭奧樂齊,「那是一間硬折扣店,就是價格壓很低,所以沒有折扣。」邱光隆當然知道。陳翔立想在台灣複製ALDI商業模式,他三顧茅廬,請邱光隆加入三商,盛情難卻下,邱光隆2006年4月加入「三商家購」,負責打造台版ALDI「美廉社」。起步時,公司僅6人,邱光隆身兼採購、營運和店長,同年8月第一間美廉社在新北市蘆洲區長安街開幕。「選在蘆洲區,是因為這邊不僅有人流,旁邊還有競爭(惠康、全聯、傳統小量販店及住宅區)對手,這樣我才可以學習。」當時最困難的就是找不到供應商,「我就只有一家店,供應商根本就不太想跟你合作,我們只能盡力找或用現金去買。」邱光隆無奈地說,「我記得當時只有500個品項,就開店了。為了省成本,商品進貨後,就箱子打開直接賣,完全沒有陳列。」「平均一間超市大概6、7千、小型量販店有1、2萬件商品,當時我店裡只有500個品項,連十分之一都不到,因此很多婆媽抱怨『你怎麼不賣那個?你醬油怎麼不是這個牌子?價格怎麼這樣?』」邱光隆不但仔細聽,還跟蹤客戶離開店後又去哪又買啥,美廉社因此賣起散米。美廉社過去為了省成本,在商品進貨後直接打開賣,且至今還有賣散米,是目前市場上連鎖超商或超市都沒有的商品。(圖/報系資料照)因為店面小,美廉社每個品項不放多,「顧客說為什麼沒有氣泡水,我就新增但不會賣3款氣泡水。」「我們賣愛之味麵筋,有人問說為什麼不賣佛祖牌,因為店裡附近有廟,加上更便宜,我才發現原來有這樣的市場需求,所以再加1個地區性品牌。」第一間店開幕3個月後,邱光隆馬不停蹄地在板橋、土城開店,第一家店則難逃收店的命運。「儘管品項拉到一千多個,仍比競爭對手少,且對手就在附近,沒法贏過,加上店租太高,第二年長安店就收起來,改在對面巷弄另開2間店。」邱光隆抱著「測驗為主,不行就關掉」心態,摸索出巷弄客戶需要的消費品項和品牌,並「抓出美廉社專屬商圈半徑大約250公尺,真的被我開對了。」誰也沒想過,他就這樣一間一間開,一年10間、兩年50間、三年120間,如今800多間,美廉社母公司「三商家購」兩年前還掛牌上市。三商家購於2018年興櫃,並在2021年成功掛牌上市。(圖/報系資料照)
微軟NVIDIA科技股創新高 市場憂美股「接下來兩周見頂?」
美股四大指數7日集體收紅,以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70.46點、漲幅1.62%收4,408.73點最多,Microsofit、NVIDIA皆上漲創新高,META也上漲3.24%,標普500指數逼近5000點,與道指聯袂來到歷史新高。週三美股股市上漲,多檔大型科技股齊漲,市場研判主要是於財報陸續出爐,加上美國10年期國債售債緩解供應擔憂,道瓊工業指數上漲156.00點、漲幅0.40%收在38,677.36點;標準普爾指數上漲40.83點、漲幅0.82%收在4,995.06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147.65點、漲幅0.95%收在15,756.64點。不過,市場也傳出「美股漲太高?」異音,加上標普500指數上漲13周幅度達到21%,研判是否有可能降溫、回調股價?引起投資人關注。根據永豐金證券的整體,META上漲14.75或+3.24%,收469.47美元。Microsofit上漲8.59或+2.12%,收414.08美元。APPLE上漲0.08或+0.04%,收189.38美元。NVIDIA上漲18.729或+2.75%,收700.95美元。AMD上漲3.02或+1.80%,收170.90美元。AMAZON上漲1.32或+0.78%,收170.47美元。AI妖股的美超微電腦(Super Micro,SMCI)2023年股價暴漲250%,今年又翻倍,超越了微軟、超微(AMD)等,該檔自2022年底以來,股價漲幅逾700%來到681.59美元。包括渣打、匯豐、星展等多家外銀對於美股上漲趨勢,研判通膨日趨緩解,2024年美國聯準會FED降息的機率甚高,甚至有分析師認為降息會多達五次,還有近期陸續公布的財報中,顯示2023年第四季近八成企業獲利表現超過預期之下,以及美國GDP第四季增加、2024年1月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等美國經濟指標優於預期的推升下,美股四大指數齊漲。根據美銀統計,S&P500成分股有70%獲利超乎市場預期,2023年第四季財報約有66%企業公布的每股獲利高出6%,為S&P500平均3%的兩倍。據市場熱議話題,美股股價有可能出現的回落修正,可參考2022年10月開始,美股16周內上漲了20%,接著下跌9%,之後又在19周內上漲了21%,然後下跌了11%,「接下來的二周是否會見頂,值得關注」。
大選前老闆五憂3/2024世界大選年變數多 專家:台灣「不均衡的復甦」+產業被大小眼
2024年可說是「世界大選年」,從1月13日台灣總統大選開跑,全球有超過40場重大選舉,政經局勢動盪下,各大國際機構多預測明年經濟持續低速成長,國內六大總經研究機構則認為台灣明年下半年將會顯著復甦,預估GDP維持3%到3.35%。然而「這是『不均衡復甦』。」財經專家特別提醒。民進黨總統參選人、也是現任的副總統賴清德,在被企業界問到未來的目標時,他說,「如果就經濟成長率來講,馬前總統8年任內平均是成長3%,蔡總統是成長3.4%,因為全球智慧化時代,提供給臺灣機會,地緣政治的變化,也讓民主臺灣更有機會可以發揮所長,所以在未來我們要持續進步,我們應該至少要3.5%以上。」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KPMG在去年12月14日舉辦《2023第四季讀書會》時,表示由於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中國大陸、歐盟國家等成長緩和,明年將延續今年經濟低速成長,IMF等國際組織預測2023、2024年全球經濟成長分別為3%與2.9%,低於歷史平均值3.8%,更是10年間最低。除俄烏戰爭、以哈衝突、中東緊張、台海局勢等都為國際政經局勢投下變數。(圖/新華社)因為國際地緣政治危機持續加劇,除俄烏戰爭、以哈衝突、中東緊張、台海局勢外,2024年更是「世界大選年」,全球將有超過40場重大選舉,許多國家將迎來新任元首與政局,包括美國、部分歐洲國家、印度等,加上台灣選舉,都為國際政經局勢投下更多變數。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製造業廠商對未來半年看好比例減少、看壞增加,可能是因近期爆發紅海危機,衝擊全球貨運供應鏈,以及擔憂明年美國金融緊縮等問題,美國和中國兩大經濟體依舊「美中不足」,廠商應該要把重點放在歐洲、東南亞、印度或墨西哥等地區。中華經濟研究院「2023下半年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也發現,製造業廠商特別關注總體經濟的不確定性,其中「國際能源及原物料價格」和「美國經濟走勢」並列第一,其他依序是「大陸經濟走勢」、「匯率波動」、「永續發展、碳中和與淨零碳排」、「美國利率貨幣政策」。調查中,有49.2%製造業表示,若新中東地緣政治衝突持續擴大,預期公司營運將造成影響,或影響對未來產業與景氣趨勢的預判,製造業2023全年之營業收入、平均銷售價格與產能利用率皆較去年大幅下降,分別為-7.50%、-2.19%與-7.68%。製造業的2023年採購價格年增率為-1.22%,為2020年以來首次負值,且低於今年上半年之預期。今年全年資本支出年增率為1.71%,遠不如2023上半年所預期,亦遠低於2022年的12.16%年成長。專家向CTWANT記者表示,目前廠商們呈現「一朝被蛇咬」的保守狀態,加上原物料因國際情勢出現價格波動,所以都會等一等,直到長期明確的終端需求反轉訊號出現。2023年底看來有一波原物料以及部分的半導體供應鏈已經出現反彈,但屬於資本支出工具機業產業,因終端需求不確定性,企業仍偏向暫緩支出,預計復甦的時間點會較產業上游落後一些。9大工商團體在2023年11月底邀請三黨總統候選人面對面座談後,希望未來的領導人能傾聽產業心聲。(圖/報系資料照)專家說,對於2024年的保守關鍵點在於美中經濟走勢,過去廠商判斷景氣,都在看大宗物料價格,然而現在是在等終端需求,也就是美國和中國這「兩隻大象」的衝突。台灣要站在哪一邊,動輒得咎。也可發現今年下半年的委外代工變多,專家表示,因為業者對於短期訂單還是很保守,不敢將自己的產能全開,製造業廠商庫存去化情形,有超過半數、51.3%業者表示,已將庫存去化低於或等於正常營運所需,「2023年收到很多廠商的訊息,居然是叫我去幫他『找料』,因為他不是車用電子或半導體產業,採購時量不大,居然就不被重視。」專家感嘆台灣面臨「不均衡的復甦」,也是後續要特別注意的一點。
全球經濟谷底翻轉 中經院:2024年製造業「兔打底、龍前行」
中華經濟研究院19日發布「2023下半年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結果顯示,儘管製造業面臨不均衡復甦以及透明度低的短急單效應,但隨著庫存消化完畢,需求回升,明年台灣出口可望轉好;中經院院長葉俊顯以「兔打底、龍前行」,形容明年製造業的表現優於今年。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也表示,2024年在國際經濟、產業發展、經濟成長動能三面向,都將呈現正向翻轉。報告提到,製造業2023全年之營業收入、平均銷售價格與產能利用率皆較去年大幅下降,分別為-7.50%、-2.19%與-7.68%;製造業的2023年採購價格年增率為-1.22%,為2020年以來首次負值,且低於今年上半年之預期。今年全年資本支出年增率為1.71%,遠不如2023上半年所預期,亦遠低於2022年的12.16%年成長。「我們已經在谷底了。」中經院助研究員陳馨蕙表示,可發現今年下半年的委外代工變多,因為業者對於短期訂單還是很保守,不敢產能全開,現在製造業的低迷,主要關鍵點在於美中經濟走勢,過去業者最關注的是國際能源與大宗物資價格,但現在在等終端需求什麼時候回溫,也就是美國和中國這「兩隻大象」的對抗與復甦。調查發現,有51.3%業者表示已將庫存去化至低於或等於正常營運所需;經濟緊縮速度趨緩,明年就可望向上,中經院調查顯示,製造業預期2024上半年營運狀況將好轉,指數為52.9,2024年上半年的僱用人數與2023年下半年相比擴張,指數為52.1。高仙桂表示,12月美國聯準會為抑制高通膨的暴力式升息已告一段落,廠商的庫存消化得差不多,預期終端需求回溫,還有AI等創新科技引發的需求,台灣半導體在明年應可有二位數成長。預期出口和民間投資明年都將由負轉正,政府與公營事業投資也會大幅成長,將投注大量經費協助企業數位轉型、淨零轉型,這些將成為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整體而言,明年將呈現「製造業復甦、服務業持穩」情形。
11月PMI跌至46.8%連9月緊縮 中經院:產業未來展望佳
中華經濟研究院周五(1日)發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11月經季節調整之PMI微跌0.3個百分點至46.8%,已連續9個月緊縮;但新增訂單指數和未來展望指數微幅回升,部分指標略有好轉。中經院院長葉俊顯表示,今年景氣是逐季好轉,目前整個產業就是「等」字,等待曙光到來。未來展望部分,製造業未來6個月展望指數已連續19個月緊縮,惟指數回升2.7個百分點至42.5%。PMI以50%做為榮枯線,指數高於50%代表景氣擴張,反之則代表緊縮,包含5項組成指標,11月經季調之生產、新增訂單、供應商交貨時間、人力僱用、存貨皆呈現緊縮。中華經濟研究院長葉俊顯表示,近幾個月來景氣上下波動,11月和10月PMI的組成指標,變動都在1個百分點左右,幾乎與上月持平,現在製造業氛圍就是一個「等」字。葉俊顯分析,近期中國拯救房市及房企,並增發國債等一系列振興經濟措施,使得基礎原物料產業與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的未來展望轉佳,使得產業未來展望有些許回升。包括年底的中國大陸振興政策及美國輸入轉為正數,歐美市場是台灣製造業的終端需求,美國的輸入自今年第三季開始逐季往上走,可望持續到2024年第三季,有助於我國接下來的出口。至於非製造業,11月未季調之台灣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已連續13個月擴張,已擴大3個百分點至56.2%,為去年8月以來最高、出現最快擴張速度。其中,新增訂單、商業活動及未來六個月展望等指數皆呈現擴張,且速度加快。葉俊顯表示,內需產業持續暢望,主因內需產業進入年底結案旺季,再加上股市回漲以及歐洲貨櫃和散裝運價回升,與製造業聯動高的產業未來展望指數由緊縮轉為擴張,只有資通訊產業設備與批發業對未來看法相對保守。中經院分析,NMI組成的八大產業中,六大產業NMI呈現擴張,依擴張速度排序為教育暨專業科學業(61.1)、營造暨不動產業(60.8)、零售業(57.3)、住宿餐飲業(56.7)、運輸倉儲業(56.7)與金融保險業(56.1)。僅有資訊暨通訊傳播業(44.5)與批發業(47.9)回報NMI為緊縮。
全球景氣「U型」復甦 台經院:10月製造業續亮黃藍燈
台灣經濟研究院30日發布10月製造業景氣指標,受惠於人工智慧AI等需求帶動、製造業廠商看好未來的比例增加,景氣信號值分數升至11.59分,創近1年半新高,但燈號仍是連續4個月的黃藍燈、顯示景氣仍舊低迷。台經院日前曾下修2023年經濟成長率至1.43%,不過預估2024年成長率可望達3.15%,當時台經院院長張建一分析,全球包含台灣,經濟將呈「U型」走勢,且「底部可能久一點」,全面性復甦恐要等到明年上半年,且要看國際需求;要注意中東地緣政治風險、美中科技爭端延續及通膨等變因,可能拉長全球經濟復甦腳步。數據顯示,包括美國、歐元區、中國及日本等地區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皆在收縮,顯示全球製造業仍處低迷階段,所以台灣也受到全球終端需求復甦乏力影響,出口、外銷訂單及生產指數等指標呈負成長。台經院表示,在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方面,全球通膨及升息效應延續,終端需求依舊低迷,筆電、手機、網通等接單續減,但因AI及雲端服務需求增加,帶動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呈雙位數成長,推升需求面指標表現。展望未來,美歐10月經濟數據轉弱,中國房地產相關指標持續低迷,影響投資表現,但以國內製造業景氣率先下滑的資通訊產品,目前已出現回溫跡象,加上第四季年終假期消費旺季帶來備貨需求等有利因素下,可望維繫國內製造業生產動能。
台股夜盤清淡 今留意台指期波動
美股三大指數期貨28日全數小幅下跌,市場靜待本周將公布的一系列數據,包括聯準會(Fed)首選的通膨指標,美國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以進一步確認美國通膨正在放緩,以及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數據以及OPEC+減產與否的決議。台指期夜盤28日平淡、小跌4點,暫報17,356點。統一期貨表示,周二台指期、半導指與電零指數迅速收復周一跌幅,儘管電設指表現黯淡,整體類股表現有利台股續漲。外資籌碼全面偏多,但近期勝率高的自營商選擇權部位偏空,周三結算日可能漲多拉回,整體籌碼呈短空長多。儘管周一中國疫情利空使台指拉回,但市場樂觀看待周四將公布的美國PCE通膨持續放緩,使低接買盤強勁,周三結算可能延續高波動,留意操作風險。另一方面,美國將於本周四公布10月美國個人消費開支物價指數(PCE),市場預期年增率將從3.4%降至3.1%,核心PCE年增率預期會從3.7%降至3.5%。另外,聯準會主席鮑爾將在周五對外發表演說,市場雖認為升息循環已到頂,仍然關注後續對利率政策的線索,包括明年的降息時程等。台灣期交所內的美股三大指數則全數下跌,道瓊指數期貨、標普500指數期貨、那斯達克100指數期貨分別上漲36點、12點及15點;英國富時100期貨也下挫32點,暫報7,445點。
3年來首見! 美11月製造業、服務業人數雙雙下滑
當地時間周五(24日),金融分析公司標普全球公佈的報告顯示,美國11月份製造業PMI初值從10月的50降至49.4,為近三個月來的最低水平。服務業和製造業就業人數則出現了自2020年中期以來的首次下降,製造業產出指數業跌至50.4,服務商業活動指數初值則從50.6上升至四個月高點50.8,市場原先預期這項數據將降至50.4。PMI通過對採購經理的每月調查彙總而來,是衡量行業發展狀況的「晴雨表」,反映未來經濟變化趨勢。指數通常以50為臨界點,高於50,代表某領域處於擴張狀態;低於50則處於萎縮狀態。根據該調查,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從10月份的50.0降至11月的49.4,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從上個月的50.6升至本月的50.8。雖然整體略微向好,但數據還顯示,服務業就業人數自2020年6月以來首次出現下降,製造業就業人數也連續第二個月萎縮。報告稱,企業普遍提及裁員的原因,是因為需求狀況減弱和成本壓力升高。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公司(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首席經濟學家瓊斯(Sian Jones)在報告中寫道,由於對前景的擔憂,企業近三年半來首次出現裁員,這一現象不僅出現在製造業之中,服務業公司也在稱他們正尋求節省成本。有媒體分析稱,這是服務業雇員人數自2020年6月以來首次下降,而製造業就業人數已連續第二個月萎縮。美國就業增長一直是經濟的關鍵,勞動力市場持續疲軟有可能重新引發對2024年衰退的擔憂。
曾是偶像男團成員 華碩經理勾結廠商收千萬回扣…拒認罪下場慘
華碩(ASUS)3年前進行公司內部稽核時,察覺採購成本不合理,懷疑有內鬼,調查發現張姓男經理和員工陳姓女友勾結廠商浮報價格,導致華碩損失近億元。事後更起底,張姓採購經理曾入選台灣偶像男團「可米小子」的創始團員,背景也曝光了。張男2013年進入華碩工作,短短7年已經升上副理,負責採購、議價業務,銀行帳戶也開始出現異常,直到2020年5月華碩進行稽查發現有不對勁,主動向刑事局報案調查,查出張男平均每年帳戶都有額外1千多萬的現金存入,還用其他人頭帳戶規避核查。檢警查扣超過3千萬的回扣贓款,但是與金流顯示的近9千萬元資金仍有差距,還有5千多萬流向不明。張男和陳女均否認收取回扣,涉案廠商也不承認提供回扣,但警方對此說法抱持懷疑態度,訊後依詐欺、背信等罪嫌移送。張姓主管過去是偶像團體「可米小子」的創始成員。(圖/翻攝畫面)法院審理時,張男依舊不認罪,辯稱資金是名叫「LEO」金主提供,對方請他操作股票交付的款項,卻無法提供聯絡方式;大將負責人則坦承是依張男指示交付回扣金額,審酌一切情狀,依共同犯背信罪處有期徒刑2年6月,未扣案犯罪所得40萬5511美元沒收。據了解,張男2001年憑著181公分身高、優秀的中英雙語能力和陽光開朗形象入選,成為「可米小子」偶像團體創始的11名成員,但經紀公司最後決定以6人團體出道,遺憾無法進入演藝圈,後來轉投入科技業,卻從事不法勾當,下場令人不勝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