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龜籠
」龜途悲歌1/最受忽略保育類!保護區暗藏抓龜籠 食蛇龜成走私大秘寶
台灣唯一陸棲龜類食蛇龜在棲地減少和盜獵嚴重下,從過去的廣泛分布到如今的瀕臨絕種,更於近年被列為一級保育類動物,但保護等級的提升沒有喚醒對牠們的注重,食蛇龜黑市價格水漲船高,保護區內因而暗藏抓龜籠,更因法律漏洞而越發肆無忌憚,屏科大野保所副教授陳添喜因而呼籲修法,從根本上為食蛇龜留下生路。據了解,食蛇龜是台灣唯一「全陸棲」龜類,生活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淺山森林、丘陵、平原環境,其食性廣泛、「葷素」都吃,包括果實、花和葉子,以及蝸牛、蚯蚓和蛞蝓等「塞的下」的動物都是牠的食物,雖以「食蛇」為名卻不吃蛇,此名字的由來在生物界則早已不可考。而食蛇龜的生活空間與人類環境重疊,早去在鄉野社區附近都能見到其蹤影,也因其遠離水塘的習性,被上一輩暱稱為「山龜」,卻在幾十年間,從過去的「處處可見」到如今濱近絕種,保育等級更被不斷「升級」,2019年1月成為一級保育類動物。食蛇龜近年在對岸的價格水漲船高,過去許多獵人為牟求暴利而獵捕,導致野外數量已近瀕危。(圖/翻攝臉書社團「龜仔山的龜仔頭」)在「保育升級」的路上,盜捕者的「貢獻」可謂功不可沒,近年中國「炒龜熱潮」依舊持續,食蛇龜的價格更是水漲船高,從早年的每隻台幣4500元,一度飆漲到每斤台幣7千元。盜捕者則秉持著「殺頭生意有人做」的原則,在翡翠水庫食蛇龜保育區等地方放置捕龜籠,以蝸牛、雞肉等食物作為誘餌,再將補獵到的烏龜走私到對岸,而台灣的法律更是走私者的最大推手。「走私不成功有罪,持有一級保育類動物違法,但沒有罰則。」陳添喜表示,食蛇龜走私可說是「低風險,高獲利」,《野生動物保育法》只處罰走私成功者,倘若在國門前或是海上被攔下,就只會沒入動物,對試圖走私者則是毫無懲罰。屏科大副教授陳添喜長年研究和保育龜類,希望政府能夠修法,加重走私刑責以保護食蛇龜。(圖/報系資料照)「碼頭找到就成百上千隻,這個沒有罪,但農民如果抓一隻被查到,就是非法獵捕,刑責6個月起跳。」陳添喜提到,目前的《野保法》十分早已跟不上時代,對於有心走私者輕輕放下,倘若是無心撿拾,卻得面臨超嚴重懲處,這也導致法官在庭上「判不下去」。陳添喜表示,保守估計,食蛇龜在野外族群至少消失了8成,而罪魁禍首不僅是獵捕者,政府同樣得擔起責任,除了立法的根本性問題外,政府往往列為保育類後就置之不理,沒有負擔起保育責任。「應該要有更積極的責任,不要讓《野保法》成為神主牌。」陳添喜提到,保育區內工作人員都身兼多職,補龜籠則是靠學者專家在研究時予以破壞,建議相關單位能以人工智慧輔助,設置監視器和即時監測系統以增加獵人盜捕的難度,從根本上為食蛇龜留下生路。
龜途悲歌2/百元飆漲至7千元 中國「炒龜熱」吞台灣數萬保育龜入腹
台灣唯一陸棲龜類食蛇龜近年數量大幅減少,其保育等級也於2019年提升至「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但在對岸「炒龜」風潮下,食蛇龜從20年前的每隻台幣百元,飆漲到如今的每斤台幣7千元,也讓更多盜獵者鋌而走險,寬鬆法律更成為他們的「最大靠山」,動物學者則紛紛為「阿食」請命,希望能為牠們留下生路。據了解,中國人喜愛食用犀牛角、虎骨、熊膽等動物性中藥材,又以烏龜甲殼製成的「龜板」使用最為廣泛,中國人對長壽的烏龜向來有特別喜愛,又相信烏龜有助延年益壽、養顏美容,中醫更主打龜板能益腎健骨,補血滋陰,隨著中國經濟蓬勃發展,對龜板的需求與日俱增,導致東亞龜類生態浩劫。約20年前,每隻食蛇龜在中國要價約台幣百元,但在2012年間,中國突然興起「炒龜熱」,當時更流行「炒房不如炒龜」口號,更選擇活動範圍小、數量稀有品種大規模收購,台灣保育類的食蛇龜和柴棺龜則成最大受害者。食蛇龜的價格在對岸炒作下水漲船高,獵人們也因此鋌而走險,近20年間走私數量恐超過10萬隻。(圖/報系資料照)短短數年間,食蛇龜的價格飆漲至台幣4500元,台灣獵人見利益豐厚,更將捕龜視為發家致富的捷徑,一時間山區滿是以捕鼠籠改造而成的「補龜籠」,食蛇龜野外數量則銳減超過8成。據悉,中國龜商在台商的牽線下「跨海下單」,由獵人盜捕食蛇龜後走私到中國販賣,食蛇龜價格更是海嘯般增長到每斤台幣7000元,目前恐有數以萬計的保育龜被吞入腹中,台灣的法律竟成為獵捕者的最大助力。食蛇龜是台灣唯一陸棲性龜類,其地位重要且珍貴,學者們近年紛紛為「阿食」請命,希望能為牠們留下生路。(圖/報系資料照)「走私不成功有罪,持有一級保育類動物違法,但沒有罰則。」屏科大副教授陳添喜表示,食蛇龜走私可說是「低風險,高獲利」,《野生動物保育法》只處罰走私成功者,倘若在國門前或是海上被攔下,就只會沒入動物,對試圖走私者則是毫無懲罰。「以前2、3個星期就能看到的數量,現在要花2、3年。」陳添喜指出,食蛇龜目前已瀕近絕種,建議相關單位能以人工智慧輔助,設置監視器和即時監測系統以增加獵人盜捕的難度,從根本上為食蛇龜留下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