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關節
」 關節 類風濕性關節炎 痛風 痛風石 疼痛28歲乾癬病友頭皮屑如白雪 新口服標靶藥物「7成患者改善」
28歲楊先生大學時身體冒出不明紅疹,多次就醫都以為是濕疹,直到紅疹擴散至全身,特別在頭部尤為明顯,再度轉診才確定罹患乾癬,最嚴重時頭頂遍佈疹塊,面部就像曬傷又紅又脫屑,每天都清掃滿地皮屑,雖然一度符合健保生物製劑給付標準,暫時控制住病情,但給付2年時間一到下車,乾癬症狀逐漸重起,導致乾癬性關節炎併發症,手指關節硬化、腳踝關節也飽受發炎之苦。冬季寒風陣陣正是乾癬病患最困擾時節,台灣乾癬協會柯怡謀理事長表示,乾癬病友中約9成病人會有斑塊型乾癬,中重度佔整體中3成,當病灶發生在頭部,讓病友不時頭皮癢就想抓,不小心就摳破皮流血,有時摸乾癬硬塊,忍不住層層撕開,就像在剝洋蔥般,也讓頭皮滿佈傷口,若因治療不得不剪除頭髮,就讓他人彷彿看到「釋迦頭」。柯怡謀理事長表示,乾癬病患很容易受到外來壓力加重病情,頭皮型乾癬更困擾著許多病友,古言「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就像在說頭皮型乾癬,頭頂皮屑就像白雪般紛飛且擾人,台灣乾癬協會曾調查,7成中重度病人對頭皮清潔與理髮感到焦慮,並害怕外人目光並影響社交活動。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醫師蔡呈芳表示,台灣乾癬盛行率約0.25%,意味著眾多的國人都有不同程度乾癬困擾,目前已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研發上市,提供病友免打針,一天僅需服藥一顆,大幅提高便利性,為中重度斑塊型乾癬患者帶來更精準、穩定控制的治療新選擇。林口長庚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則表示, 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 臨床上大幅提高用藥便利性與效用,不需剪去頭髮為擦藥影響外觀,也不用擔心因針劑需要冷藏保存而影響生活計畫;臨床研究顯示治療16週後,過半病患達到頭皮明顯改善,即達到PASI 75的治療效果,持續使用後有7成病患可以達到PASI 75,且使用4年以上仍有高比例患者維持療效。對傳統治療效果有限的頭皮乾癬患者來說是一大進展,呼籲健保讓病患有更多用藥選擇,讓患者能維持良好治療成果下,轉換合適藥物。柯怡謀理事長指出,在台灣調查可知,50%乾癬患者覺得病症影響職業,76%患者大幅降低外出意願,有30%以上病人急需合宜治療方式,許多乾癬病患長年因病而苦,若未能及時給予協助,整體社會都可能受到影響,在2016年歐洲期刊研究指出,每投資1歐元幫助乾癬病人,就能取得5.4歐元投資報酬率,當乾癬病人能夠改善疾病回歸正常生活,就能提高社會生產力,也不用仰賴他人照顧。柯怡謀理事長呼籲,已有許多國家將新藥放入乾癬治療指引中,台灣應該也要以病友福祉為首要考量,讓治療方式更有彈性,也希望病友能主動充分與醫師討論,找到最適合自身治療方式。
壯年男吃美食配球賽!竟長出「痛風石」 醫曝致病主因
國內掀起12強棒球賽熱潮,33歲許姓土木工程師為了緊盯戰況,不僅大口喝啤酒、吃炸雞,甚至還跟朋友相約吃火鍋享受贏球氣氛,沒想到日前突然發現手指關節跟腳趾長出異物,破了之後還流出白色砂狀物,就醫檢查竟是「痛風石」惹禍。患者並沒有相關慢性疾病,但喜好美食而體重破百,雖然過去也曾發病痛到無法下床,但都是靠吃痛藥應急,症狀緩解後也就不以為意,沒想到這次竟然長出「痛風石」,讓他嚇出一身冷汗。醫師勸他務必要忌口,以免痛到要人命!痛風常於夜間突然發作 沉積久會變成痛風石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過敏免疫風濕主治醫師黃柏豪指出,痛風是體內尿酸生成過多或排泄不足,導致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讓尿酸結晶在關節和其他組織中沉積,引發炎症反應。而痛風經常在夜間突然發作,典型表現是急性關節炎,最常見是大腳趾,但其他關節如踝關節、膝關節、手指關節也可能受累,並伴隨紅腫、發熱和劇烈疼痛,對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響。一旦發作久了,尿酸結晶會在關節及周圍組織中沉積,形成外表可見的痛風石,這些結節狀的硬塊可能會導致持續的關節損傷和變形。痛風以男性居多 危險因子有這些黃柏豪表示,痛風以男性患者居多,女性在更年期後發病比例後則與男性相仿,至於高風險原因包括遺傳、嗜吃高嘌呤食物如紅肉、海鮮、內臟,或者喝太多含糖飲料和酒精(尤其是啤酒),都會造成尿酸生成增加,而體重過重、腎功能不全、部分藥物也可能會增加痛風風險。藥物治療與改變飲食都重要 減少體重需適度運動黃柏豪強調,痛風可藉由抽血或抽取關節液檢驗得知尿酸指數有無異常,並用X光、超音波等儀器確認痛風石有無存在。除了藥物治療外,患者也要改變飲食與生活方式,例如減少體重、避免高嘌呤食物、增加低嘌呤食物如蔬菜和全穀物的攝入,同時務必限制酒精攝取、增加水分攝入,有助於尿酸排泄,預防腎結石。黃柏豪也建議,適度運動有助於控制體重和提高全身健康,但應避免過度運動,尤其是在急性發作期間。只要能配合上述作法,多數患者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維持正常生活,避免年紀經輕就成為「痛痛人」。
12強/林家正手傷退場落淚! 最新傷勢曝光:需休養一段時間
世界棒球12強賽完美落幕,中華隊奪下冠軍,全民沸騰。不過在台日大戰中,有穩定軍心的「心靈捕手」之稱的林家正遭速球擊中右手指關節,提前退場。如今傷勢曝光,雖需要休息一段時間,但不會影響到明年球季。臉書粉專《Be Heroes》表示,感謝各位球迷對林家正關心,林家正在12強冠軍戰的傷預計會需要休息一段時間,不過不會對明年球季造成任何影響,也請球迷朋友明年繼續關注家正的表現。粉專提到,同時也感謝國家隊陳韋任醫師及防護員第一時間的處置,以及特別感謝高雄長庚醫院運動醫學中心 主任周文毅醫師後續提供協助。照片中可以看見,醫師細心講解、說明病況,而林家正專注聆聽,眼神相當專心。消息曝光後,不少粉絲紛紛留言「家正看醫生也好專注,感覺下一秒會抓住醫生的肩說,相信我,我會認真復健的」、「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了」、「堅定的眼神、溫暖的言語、傑出的表現,你是台灣隊的驕傲」、「真切感受到你的拼勁,謝謝你為國效力爭光」、「期待您未來的表現」。
12強/林家正手傷坐休息室落淚畫面曝 網友心疼:我的心要碎了!
世界12強棒球賽昨晚上演精采冠軍戰,中華隊以4比0擊敗勁敵日本隊,首度奪下冠軍。其中,捕手林家正成為關鍵英雄,他在第5局率先擊出致勝全壘打,點燃中華隊士氣,但隨後卻因自打球傷及右手指關節,下場休息。有球迷發現林家正在休息室落淚,直呼心疼不已。冠軍戰第5局,中華隊攻勢大爆發。林家正擊出關鍵陽春砲,以1比0為球隊帶動士氣,隨後陳晨威敲出右外野安打,林立獲保送,接著陳傑憲再補上一記3分砲,將比數拉開至4比0,為中華隊奪冠奠定基礎。沒想到,第8局林家正打擊時因揮棒遭速球直擊右手指關節,當下試圖爭取改判壞球,還欲忍痛想繼續比賽,但最後仍被總教練曾豪駒勸說退場休息。林家正退場後坐在休息區為隊友加油,轉播鏡頭捕捉到他情緒低落甚至落淚的畫面,而由於手部疼痛,他嘗試喝水時打不開瓶蓋,便輕輕拍了拍身旁的林昱珉,請他幫忙轉開瓶蓋,這一幕也被轉播鏡頭捕捉,讓網友看了不捨直呼「我的心要碎了」。賽後,林家正受訪時表示,手的傷勢將於回台後進一步檢查。對於這次在12強擔任捕手的表現備受好評,林家正謙虛的說「這就是我的工作,我必須了解投手和對手,這是我們大家一起奪下的冠軍」。林家正因帥氣外型吸引大批粉絲,這些粉絲更被冠上「家正婦」的稱號。此次他在球場上因傷下陣,球迷紛紛在Threads心疼留言「林將軍,請惜淚」、「我也好想哭,絕對很不甘心」、「家正哭應該是因為手受傷,沒辦法繼續打下去而難過,投手能夠這麼穩定都是因為家正的幫忙,家正真的很棒了」、「有採訪,家正是因為沒有完賽覺得不甘心才哭」、「林家正真的是很優秀的捕手,能力很強,打擊又好」、「家正這一路走來真的付出很多,貢獻很多,今天還率先帶動得分氣勢,真的是我心中的MVP」。
町田啓太來台大嗑蓮霧滷肉飯「吃好飽喔」 放話下次辦馬拉松見面會
日本男神町田啓太23日晚間於Legacy MAX舉辦見面會,除了台灣之外,還有來自來自日本、韓國、香港、泰國甚至紐約的粉絲到場,最喜歡「吃好飽」這句話的町田啓太分享來台後的美食清單,表示如果來拍戲可能會胖個20公斤回去,最後還相約「下次辦場24小時馬拉松見面會好了」。町田啓太從觀眾席驚喜現身揭開見面會序幕,一路從台下揮手走到台上。面對粉絲提問「剪髮的好處壞處」時,他回答:「剪完吹頭髮很快,但冬天有點冷。」此時突然有人喊「禿頭也愛你」,町田啓太笑說:「我80歲大家也會跟著我吧,感謝我現在有80歲禿頭的勇氣了。」並向現場喊話:「80歲時也要來喔,沒來就是騙我喔!」被問到「最喜歡的一句話」,他回答「吃好飽喔」之後便滔滔不絕地分享,從滷肉飯、冰火菠蘿油、蓮霧、火鍋等,甚至還嘗試巧克力口味小籠包,笑說:「本來以為不好吃,沒想到苦甜苦甜的,是大人的味道。」雖然這次還沒吃到臭豆腐,但他表示:「我一定要試試看。」也打趣說若能來台拍戲,會隨時準備好,「可以一直吃台灣美食,但可能會胖20公斤」。而在「町田啓太問答」的橋段,他越答錯答案現場就越開心,因為要爆料自己的小秘密,結果四題錯了三題,町田啓太忍不住說:「溫柔的大家怎麼變這麼嚴格。」除了示範180度挺腳、芭蕾腳,也說出「我可以把大姆指關節弄斷」的秘密特技,最後還用大拇指代替奶嘴重現《幽遊白書》真人版小閻王用中文說出「謝謝大家今天來」;此外他也與現場一起跳了《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櫻桃魔法)日劇片尾以及電影版插曲的副歌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數度忘記,轉身問小老師的場面相當爆笑。町田啓太抽出提問箱內的問題,為粉絲解答。(圖/LDH愛夢悅提供)現場還播出町田為準備台北見面會要送粉絲的禮物,特地去京都挑選禮物的影片,他跑多家店買了包括扇子、寫著「JAPAN」的筷子、口金包、包巾、貓咪側背包和河童造型的小睡枕等五種,且採買時還不忘補充熱量,看到賣糰子的店忍不住走進去,甚至因為吃太久,錯過原定的新幹線班次,他解釋:「太認真挑禮物,所以肚子餓了。」讓現場爆笑聲連連。活動最後,町田與現場千名粉絲拍大合照,要大家比讚、自己卻一時開心錯比「YA」手勢。他感性地表示,見到粉絲充滿笑容與發光的眼神,讓他度過了一段幸福時光,並期待下次再與大家相見,最後開玩笑說:「下次見面會直接辦24小時馬拉松怎麼樣?我們可以中途一起睡一下。」期盼未來還有機會能再來台與大家相見。町田啓太與現場千名粉絲大合照,要大家比讚,自己卻一時開心錯比「YA」手勢。(圖/LDH愛夢悅提供)
膽固醇過高3不可逆外觀徵兆肉眼可見 醫勸及早治療
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要避免膽固醇過高,因為嚴重恐怕引發心血管疾病!最近知名心臟內科醫師陳冠任上節目分享,當人的外觀出現3種外觀徵兆,都可能是膽固醇過高的現象,應及早就醫治療;這些外觀徵兆在膽固醇降低後,通常也無法逆轉。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冠任在網路節目《健康云之道》分享有關膽固醇相關常識,陳冠任指出,膽固醇過高的高血脂患者,一般沒有疼痛不適的狀況,要透過抽血檢查才會確診,通常延誤診斷。陳冠任進一步說明,其實膽固醇過高的患者能夠從肉眼分辨,只要外觀出現3種徵兆。3種徵兆分別是,眼睛出現「老年環」,角膜周圍形成一圈灰白或藍色的環形物,是血管雨眼睛老化所造成,常見於年長者,因此年輕人或中年人有此現象,往往是因為膽固醇過高,導致脂肪或膽固醇堆積在此處,必須就醫檢查血脂。另一個徵兆同樣與眼睛有關,臉上長黃色斑或黃色瘤,出現在眼睛上方處或眼周的不同顏色斑塊,這是膽固醇高到身體無處可蓄積,因而沉積於眼周附近,眼皮皺褶多就是要讓多餘的脂肪和膽固醇堆積。最後則是長出白色瘤,通常生於手指關節處或身體摺縫處,戳破的話會有黏稠油脂流出,這些就是累積的脂肪。陳冠任也說明,若有這3種徵兆都應該及早就醫治療,但這些外觀徵兆在膽固醇降低後,也是無法逆轉的外觀異常。此外,陳冠任提醒,膽固醇輕微偏高的人,可以先從飲食和運動著手,但非常嚴重的話就得透過藥物治療。
家庭主婦手指腫痛無力!常摔破碗盤 就醫檢查竟是「類風濕關節炎」
一位42歲家庭主婦,原本以為自己只是兩手中指和食指有腫痛無力的感覺而已,不以為意,偶爾到藥局買止痛藥吃吃,雖然有一定的止痛效果,但不吃又痛,痛了又吃,這樣持續了一年多,直到最近因頻頻摔破碗碟,心生害怕,才到醫院求診。經一連串檢查,確診罹患類風濕關節炎。腕關節長期腫痛 罹患類風濕關節炎澄清醫院免疫風濕科孟家駒醫師表示,經由身體檢查、按壓該婦女的手部各關節,發現多隻手指的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兩手的腕關節都有腫脹、疼痛的情形。再經由抽血檢查,發現類風濕因子陽性、發炎指數偏高,為了進一步瞭解她關節炎影響的範圍,以超音波檢查後發現,雙手的五個掌指關節、兩個近端指間關節、兩手的腕關節都有發炎的情形,符合類風濕關節炎的典型特徵,證實她罹患了類風濕關節炎。致病因與這些有關 免疫調節藥物改善症狀孟家駒醫師強調,手部的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是類風濕關節炎最常見的侵犯部位。目前醫學上統計,女性和男性罹患類風濕關節炎的比率是3:1,且以30歲到60歲的女性居多,致病的原因除基因外,與抽菸、牙周病、感染後導致的免疫功能失調有關。該婦女確診類風濕關節炎後,經服用免疫調節藥物後,手指關節和腕關節的疼痛無力現象,已獲得很好的改善。關節出現這些症狀6週以上 應盡速就醫孟家駒醫師呼籲,如有兩個以上的關節持續腫脹、疼痛、僵硬、無力或是活動度受限達六週以上,尤其雙手關節同時出現症狀,千萬不可輕忽,須趕快尋求專科醫師的診療。對已罹患類風濕關節炎者,關節疼痛時應多休息,減少患部關節過度彎曲,當症狀緩解後,需避免大角度活動、避免手指負重過大,早上起床需先做適度關節活動後,再進行日常工作。
山崎賢人演繹安倍晴明獲認可 為結印針灸手指骨間
改編知名小說家夢枕貘《陰陽師》系列作品,同時也是安倍晴明誕生1100週年的紀念電影《陰陽師0》,以年輕時代的安倍晴明為主角,導演佐藤嗣麻子認為人氣男星山崎賢人超脫凡人的氣質與安倍晴明有共同之處,因此特別邀請他擔綱演出,而山崎賢人的演出也獲得夢枕貘認可。為了完美呈現邊念咒邊結印的高難度表演,山崎賢人不僅隨時隨地練習,更特地針灸手指骨間,讓手指能夠更加彎曲。原著作者夢枕貘曾擔心年輕版的晴明該如何呈現,但看過山崎賢人的演出之後,馬上就覺得自己太多慮,「我認為他沒有背離大家心目中的晴明形象,當我看到山崎飾演的晴明時,我直接就覺得『可以』。」夢枕貘甚至還大讚山崎賢人:「完美演繹了年輕的晴明。」該片也請來「民俗學大師」加門七海擔綱咒術顧問,為本片打造咒文、結印與護身符,每個手指關節都別具意義。山崎賢人不斷練習結印,甚至為了讓手指可以更加彎曲針灸手指骨間,他對此表示:「咒術與結印的場景,手勢、位置、身體姿勢的細節,都需要多加留意,要讓動作看起來優美,必須以正確姿勢呈現,我花了不少功夫呢!」最終成果不只他自己充滿信心,就連加門七海都十分讚賞:「他真的非常努力,就連難到吃螺絲的咒文都全部記下來了,實在非常了不起。」有別於以往的激烈扭打,山崎賢人這次得穿著行動不便的古裝,呈現出優美的「無重力感」,讓他大嘆:「非常困難,會踩到衣服,也會因為帽子太高而撞到頭。」山崎賢人補充:「這次的動作更像是為了生存而戰,在不傷害任何人的情況下逃脫,能以這種方式表現出晴明超脫凡人的動作很有趣。」為此,他還花費兩個月的時間排練,戲外也抓著特技演員練習,精彩到位的成果,讓本片動作導演園村健介讚嘆:「他超出我的預期,表現超過100分。」山崎賢人這次得穿著行動不便的古裝,會因為帽子太高而撞到頭。(圖/采昌國際多媒體提供)《陰陽師0》劇情描述陰陽寮的學生安倍晴明(山崎賢人飾演),傳聞是狐妖之子,一心揭開父母遇害之謎。某天,皇族徽子女王(奈緒飾演)的住所發生奇異事件,貴族之子源博雅(染谷將太飾演)受託前來尋求晴明相助。同時,陰陽寮也有學生離奇死亡,各種異象顯示邪惡陰謀籠罩平安京,種種謎團即將解咒,真相讓人不寒而慄。電影即將在10月18日在台上映。
狂滑手機小拇指會變形?她曬手指彎曲照網嚇壞:我也是
科技發達,但也出現民眾手機不離手的狀況,近日影音平台TikTok有女網友分享自己有「手機小指」,疑似因狂滑手機導致小拇指彎曲變形,嚇壞不少人外,也使許多人發現自己有類似情形。有專家指出常用手機確實會造成手指疼痛,不過並未被證實與小指頭變形有直接關係。據外媒《Bustle》報導,有一名女網友在TikTok分享一段影片,在鏡頭前展示她的玉手,她的左手小拇指和其他手指相比有些彎曲,女子猜測應該是自己長時間滑手機導致變形。影片吸引超過300萬人觀看,還掀起TikTok上曬「手機小指」的風潮,多位網友紛紛拍攝自己的手上傳,還有人的小拇指已經嚴重彎曲,和無名指無法併攏的狀態,變形程度嚇壞眾人。大多數人也開始檢查自己的小拇指,有不少人才發現自己小拇指也有點彎曲變形,嚇得放下手機休息和打算買手機支架保護手指。事實上在疫情期間,民眾減少出門時間,滑手機機會大增,X上就曾出現過討論「手機小指」的狀況,英國一名藥劑師Pareena Patel表示,過度使用手機讓小指關節凹陷的說法並沒有被證實,但有研究發現長時間使用手機會導致手指疼痛,甚至影響手部功能。當時Pareena Patel建議,為了防止小拇指變形,可以避免長時間使用手機,或是使用手機時盡量將手機放在桌上。手指有疼痛的狀況,可以做簡單手部運動舒緩,像是握緊拳頭,再鬆開成5指攤平,每天做5輪,每輪重複5次。
身體6部位黑黑的不是髒!醫師示警:恐是糖尿病 高危險族群曝光
現代人飲食習慣偏好重口味,長期攝取高油、高鹽、高糖食物,導致台灣每年罹患糖尿病的人數居高不下,長年位居國人10大死因之一。皮膚科醫師透露,有些人脖子、腋下特別暗沉、粗糙,常誤以為是身體沒洗乾淨,很可能是患有「黑色棘皮症」,原因和內分泌異常、惡性腫瘤等有關,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尤其常見。皮膚科醫師王佑鑫在臉書表示,有些人脖子、腋下特別暗沉、粗糙,常誤以為是沒洗乾淨,當心很可能患有「黑色棘皮症」。黑色棘皮症會在皮膚的屈側部位,如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出現棕色至灰黑色的增厚和粗糙感,在肥胖和胰島素抵抗的人群中較為常見,特別是2型糖尿病患者,家族遺傳、內分泌異常、藥物、惡性腫瘤也可能是原因。醫師說明,黑色棘皮症的患處皮膚摸起來觸感粗糙,以及呈現深色,嚴重時還夾帶異味,很容易被他人誤以為沒洗乾淨,常出現在特定部位的皮膚皺摺處,像是頸部、腋下與大腿內側,甚至手肘、膝蓋、指關節也是好發處。皮膚科醫師透露,有些人脖子、腋下特別暗沉、粗糙,常誤以為是身體沒洗乾淨,很可能是患有「黑色棘皮症」。(圖/翻攝自皮膚專科 王佑鑫醫師臉書)王佑鑫指出,「黑色棘皮症」多半是胰島素濃度過高或內分泌異常,引起肌膚的角質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異常增生,導致局部皮膚變得粗糙與深黑色樣,也可能與遺傳因素或特定藥物的使用相關,常見成因包括多囊性卵巢、體重過重、藥物誘發、糖尿病、代謝症候群(高血壓、高血糖、異常膽固醇等)。治療方面,醫師建議,體重過重、代謝症候群等患者,應認真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內分泌異常患者首先要治療疾病,才能改善肌膚;若是藥物誘發,必須與主治醫師討論調整配方,切記不能擅自停藥、減藥或改藥;排除上述原因,水楊酸、果酸換膚、雷射等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症狀,有需要時可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診斷,透過藥物或醫美治療改善。
Ozone苦練高空特技慘見血 子翔文廷壓力大崩潰痛哭
Ozone將在8月3日登上小巨蛋,近期正閉關進行魔鬼密集訓練,除了先前搶先驗收的搖滾樂團演出,文廷、子翔和煥鈞也組成嘉年華表演,特訓充滿視覺張力的POI(以及高空皮條特技演出,三人因為不熟悉控制力道不斷砸到頭,還是忍痛苦練,其中文廷在練習高空皮條時,因手磨破皮導致整條皮條都是血,子翔也因練習壓力崩潰大哭。文廷練習到整條皮條都是血。(圖/索尼音樂提供)其實高空皮條是文廷提議的項目,相較於去年在北流演唱會飛上6公尺高的鋼絲美技,這次文廷決定要在小巨蛋舞台上呈現更高難度的高空皮條特技,文廷表示:「北流吊鋼絲的時候,老師會在後面操控鋼絲,給我比較多輔助的支撐力量,但這次所有hold在空中的動作都要靠自己完成。」不僅要靠自己控制全身肌肉,還要克服滯空旋轉的暈眩感,練習期間文廷一度忍不住潰堤,「日常的練唱練舞練跑步,再加上嘉年華表演的訓練,其實有點超出自己的負荷,當天從早到晚的排練,內心突然湧上的無力感,讓我忍不住想哭。」有武術基礎的文廷練到哭,沒有基礎的子翔則在第二次上課就大哭一場,「因為我完全沒有接觸過高空皮條,當天練習的狀況不太好,想到要在小巨蛋那麼大的舞台上表演,就覺得壓力很大,怕自己做不好然後毀了這場秀。」不過哭完後反而釋放了壓力,在文廷的鼓勵之下,子翔的練習漸入佳境,已可以帥氣地在空中盤旋,子翔因壓力崩潰大哭。(圖/索尼音樂提供)POI的演出還加入了樂團組的煥鈞,POI源自於嘉年華表演的火舞概念,因應演出場館的安全考量,改以燈光效果呈現,在甩動的同時可以呈現出更加震撼的視覺效果,煥鈞彈完貝斯就會把POI拿出來狂甩,手臂、手腕、手指都受傷,「尤其手指關節起了個大水泡,不小心弄破後,洗澡時傷口碰到水,卻是生不如死……」子翔表示要呈現完美的演出沒有其他訣竅,「只有不斷反覆地練習,形成身體的肌肉記憶,讓整體動作更協調流暢。」
七旬嬤手痛「瓶蓋都擰不開」 狂吃止痛藥!就醫才知關節已變形
一位70歲的林姓阿嬤(化名)每天早上起床時總會感到雙手手指關節僵硬腫脹疼痛,也沒辦法擰瓶蓋、擰毛巾、提重物時都會感到極度不適,這些不適深深影響生活。只能依賴消炎止痛藥來緩解關節疼痛,然而效果不佳,尤其一旦停藥即再次感到疼痛。症狀已持續一年多,在家人堅持下到醫院就診才發現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且手指關節已經變形。高雄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石孟潔醫師指出,許多患者會以止痛藥來緩解長期的關節疼痛,卻忽略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作祟。等到時間一久、症狀逐漸惡化後,才驚覺已造成關節的傷害。她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骨骼變化無法逆轉,關節一旦開始變形就難以恢復至正常功能,呼籲及時就診的重要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多為「對稱性」多個關節腫脹要注意!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誤攻擊身體組織,尤其在關節滑膜處,因此造成關節發炎、腫脹和疼痛,嚴重可能導致關節變形及功能上的障礙。石孟潔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表現通常會成「對稱」的方式,像是手腕、手指、腳踝等關節症狀都會是左右同時出現。除此之外,類風濕性關節炎為全身性的疾病不只會侵犯關節,有些案例會伴隨關節以外的症狀像是異常疲勞、發燒、心血管系統疾病、間質性肺纖維化和骨質疏鬆,甚至併發乾燥症(眼乾、嘴乾),鞏膜炎。石孟潔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目前主要診斷方式包含血液檢查、病人症狀和影像檢查。她提到,根據歐洲風濕醫學會2010年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主要分為四大類評估項目。第一為受侵犯的關節數,第二為抽血檢查,第三為急性發炎指數,第四則為症狀是否已維持六周以上。依據診斷標準計分如超過6分以上,就可以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醫師也會結合血液檢測,透過患者的類風濕性因子、抗環瓜氨酸抗體、發炎指數,並利用超音波和X光等影像工具來評估發炎和骨骼破壞程度。生物製劑用藥新選擇!輔以物理、職能治療更全面石孟潔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針主要以減緩病情、控制症狀,並減少關節的長期損害為主。一般而言會短期使用消炎止痛藥及類固醇來緩解急性發炎疼痛,合併免疫調節藥物來控制。除了藥物外,也會搭配物理治療來緩解功能障礙,或是配合職能治療來協助患者恢復正常的生活功能。然而傳統免疫調節劑對某些病患來說治療效果較為侷限或無法適應其所帶來的副作用,而長時間使用高劑量類固醇可能發生以下副作用如骨質疏鬆、月亮臉、水牛肩、白內障等情況。因此,現今生物製劑以及標靶藥的出現也讓醫師、患者有更多元的治療選擇。石孟潔醫師解釋,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生物製劑以及標靶藥有針劑及口服兩種,能夠精準阻斷特定發炎物質,且較快速的發揮免疫調節的效果,對發炎處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使用施打的生物製劑,對於常忘記吃藥的民眾、傳統治療上無法獲得良好控制的族群或是因副作用無法耐受之患者而言都是一大福音。另外,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女性患者眾多,也有適合孕婦的用藥能選擇,她也呼籲患者不要擅自停藥,並且和醫師討論最合適的治療方式。保健品亂吃恐弄巧成拙 醫:減壓生活更重要市面上許多宣稱能「增強免疫力」的保健食品到底能不能吃?石孟潔醫師表示,若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或其他自體免疫相關疾病的族群,過度攝取這類型的保健品可能使免疫系統失衡,進而影響到病情!因此建議患者在選擇營養保健品前都應先諮詢醫師。如想在日常習慣中就能減緩症狀,石孟潔醫師提到,避免壓力過大、以及抽菸喝酒,就能有效降低身體發炎反應。此外,規律運動也能增強關節功能以及肌力,減少僵硬和疼痛感。最後提醒民眾,如果有對稱性的關節發炎腫痛及關節僵硬狀況,請儘早到過敏免疫風濕科就診,及早有效的治療可避免關節變形。
他試圖搶劫女店員卻反被狂揍逾10拳 才知對方是踢拳高手
阿根廷一名男子在深夜時分路過一家商店,並試圖透過服務窗口搶劫時,恰好遇上了同時為踢拳(Kickboxing)專家的女店員亞內拉(Yanela Cacere),因此遭受到猛烈的拳頭攻擊,最後只能落荒而逃。根據外媒《每日郵報》(Daily Mail)的報導,事情發生在當地時間5月22日,從監視器畫面可以看到,外面天色昏暗,有一名男子透過關閉的服務窗口向店內的亞內拉搭話,表示想要一瓶礦泉水,而當亞內拉拿著水瓶並開啟服務窗口時,對方卻試圖翻窗闖進室內。很快地,亞內拉趕緊丟下手中的水瓶,往男子頭上狂揍超過10拳,並試圖抓住對方的衣服阻止他逃跑,但男子最終還是鑽回去,兩手空空地逃走了,而亞內拉則再次將服務窗口的窗戶鎖上。事發過後,亞內拉表示,當時男子先詢問她香菸,但她告訴對方商店並沒有售賣,男子則再問她是否能喝水,就發生了上述的事情。亞內拉進一步透露,自己其實是踢拳專家,她當時想以手臂鎖住對方,也因為揮拳的力量太大,指關節都流了血。不過,據了解,目前還不清楚當地警方是否有收到相關的搶劫報案。
體育老師指關節劇痛無法運球! 就醫檢查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搞鬼
澎湖一名年輕體育老師某天發現指關節劇痛,無法正常運球。起初他自己以為是運動傷害,前往復健科求助,卻多次求治未果,深入檢查後才發現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蔡長祐主任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的自體免疫疾病,發病初期經常被誤認為是運動傷害或關節退化,因而錯失黃金治療期。他提醒,為了避免關節持續惡化,會先以免疫調節藥物來治療,若病情未獲得良好控制,則會評估以「生物製劑」介入。這名體育老師就是在生物製劑治療1至2個月後,症狀才得以緩解,目前已恢復體育教學工作。好發族群別輕忽!「女性」患病率更高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確,較能確定的是「基因」為罹患該病症的主要因素之一。蔡長祐主任表示,一般而言,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年紀約為於三十至五十歲,但也有十幾歲就發病的案例,且「女性」的發病率為男性的三到四倍,因此如果親人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史,就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身體情況。蔡長祐醫師表示,患者在半夜時「腫瘤壞死因子」(TNF)等細胞激素分泌量最多,這些因子容易導致發炎反應,讓患者在早上起床時會有關節僵硬、紅腫熱痛的症狀產生。他提到,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好發於四肢周邊關節,且為對稱型態。因此一旦民眾發現手指或是腳趾關節有對稱性的疼痛,而且日漸加劇,就要儘快就醫做檢查。而類風濕性關節炎造成的骨骼傷害往往為不可逆,倘若錯過黃金治療期,即便以藥物控制了病情,若關節變形骨頭破壞仍無法挽回。類風濕因子輔助診斷 多種治療選擇有效控制病情目前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依據是透過抽血檢查,檢測體內的類風濕性因子及抗環瓜胺酸抗體、白血球數量與血小板數量,並搭配超音波與X光等影像工具來判斷發炎與骨骼破壞程度。蔡長祐醫師提到,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是採用「金字塔型」或是「倒金字塔型」的用藥方針,近年來則改為「組合型治療法」,以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與口服免疫調節藥物交互使用。但此方式的效果仍然有限,而且長期使用類固醇可能伴隨「月亮臉」、「水牛肩」、「骨質疏鬆」等副作用,所以後來採用新一代的生物製劑或是小分子標靶藥物,例如「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Anti-TNF),使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炎路徑能有效被阻斷,讓病情達到更穩定的控制。蔡長祐醫師呼籲,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不可逆,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至關重要。在現今多元進步的治療方式下,患者若遵循醫囑、勿自行停藥,也能成功控制病情,將其視為慢性病來處置。
園藝大叔手指關節莫名腫痛! 檢查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惹禍
一名熱愛園藝的55歲的李大叔(化名),每天看到親手栽種的植物結出果來,總讓他充滿喜悅與成就感。然而某天手指關節卻莫名腫痛,疼痛難耐好一陣子,後來甚至連最心愛的園藝都無法耕作,就醫檢查,確定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收治個案的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風濕免疫科高瑞鴻醫師表示,初期李大叔先以傳統的免疫調節藥物治療一段時間,但症狀無法控制很完善,後來達到用健保條件申請生物製劑介入治療,大概幾個月之後,症狀有明顯的改善,李大叔能夠重拾快樂園藝的生活。關節僵硬腫脹 嚴重恐變形影響生活品質高瑞鴻醫師說,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發炎疾病,會導致關節腫脹及疼痛,尤其在早晨時會感到關節僵硬,持續時間可能長達半小時以上。這個疾病經常好發在手、腳關節,對患者日常生活影響很大,例如:吃飯、穿脫衣物或行走,若無妥善治療,發病後的一兩年內,檢查就能看到關節骨頭被侵蝕現象,長期會造成變形,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高瑞鴻醫師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出現在中年女性身上,男女的比率為1:3,與一般關節炎不同的是,患者活動後反而較能減緩疼痛跟僵硬,但若症狀反覆出現,且超過一個月都沒有改善,就要提高警覺,應及早就醫檢查。抽血加超音波組合 精準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高瑞鴻醫師說明,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診斷主要會觀察關節發炎表現,包括疼痛、腫脹程度,並搭配抽血檢測類風濕因子跟抗環瓜氨酸抗體,這兩個抗體都跟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密切關聯性,另外也會藉助超音波或X光等影像工具,判斷關節破壞及發炎程度,最後綜合以上檢驗結果進行疾病診斷評估。生物製劑精準阻斷發炎因子 懷孕與疾病控制可兼顧高瑞鴻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目前還是以藥物為主,藥物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以類固醇跟消炎止痛藥為主;第二類為免疫調節藥物,又分為傳統的口服免疫調節劑與新一代的生物製劑或小分子藥物。其中生物製劑是以一種生物科技製造出的蛋白質,可以拮抗患者體內發炎因子,並針對個別不同發炎因子進行調控,讓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炎路徑能夠被精準阻斷,改善患者關節疼痛,並讓疾病達到穩定的控制。對於有考慮懷孕及哺乳的女性患者,目前也有適合的生物製劑,只要與醫師充分溝通,可以讓懷孕跟疾病控制獲得兩全其美的治療目標!高瑞鴻醫師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應積極配合醫囑,治療期間也應留意自身狀況,有問題應隨時回診檢查,避免相關併發症產生,才能擁有快樂的人生。
應酬多「痛風」纏身,拇指關節痛爆! 「超音波刀」降併發症率
一位55歲的陳姓業務,因工作關係常需應酬續攤,由於未能好好控制飲食習慣,加上工作繁忙,只是依賴止痛藥緩解大拇指關節痛,沒有定期就診控制,長年尿酸結晶累積而長出痛風石,後期甚至只能穿著夾腳拖,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在與醫師討論後決定「超音波刀震碎痛風石微創手術」,目前也已經完全康復出院。「超音波刀」切軟不切硬 大幅降低併發症機率亞東醫院骨科部醫師吳凱文說明,治療痛風的「超音波刀」是一種利用超音波高速震動的技術,可將痛風石震碎並洗出體外。其特色在於「切軟不切硬」,與傳統手術刀不同,超音波刀能夠震碎痛風石,同時又不傷害周圍的肌肉、神經或軟骨組織,減少不必要的組織損傷。其手術傷口比1元硬幣還小且復原期短,降低術後感染機率,對心臟血管疾病、新陳代謝疾病或糖尿病的病患而言,超音波刀的微創手術只需半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大幅降低併發症機率。「痛風石」好發關節、軟骨或耳朵 嚴重恐面臨截肢很多病患可能認為,痛風只是暫時的疼痛,服用止痛藥忍一下就過了。吳凱文醫師指出,對於痛風發作經歷超過三年的患者而言,他們存有相對較高的機率出現「痛風石」。「痛風石」好發部位通常在關節、軟骨或耳朵,雖然痛風石並不像急性痛風性關節炎那樣引起劇烈的疼痛,但若痛風石過大,就可能導致關節變形,並造成關節或內臟器官的損害,甚至可能面臨截肢的嚴重後果。遠離高脂、高普林食物 生活規律遠離痛風吳凱文醫師也提醒,手術雖然可以清除痛風石,但術後仍需遵循醫囑進行藥物治療,日常生活中也應嚴格控制飲食及體重,以降低尿酸與罹患其他心血管疾病等風險。建議大家平常遠離高脂肪食物、減少酒精攝取,並減少攝取高普林食物,如:內臟、海鮮或濃縮肉汁等;記得每天喝水超過2公升,增加蔬菜和低糖水果的攝取量,並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才是遠離痛風最有效的方法。
跌倒是造成手部骨折主因 「鋼板固定復位治療」達良好治療成效
52歲的毛女士下樓時不小心跌倒,下意識地用右手撐向地板,一陣劇痛後發現手掌直接腫起來,同時還伴隨著劇烈疼痛,手好像也不太能彎曲,一彎就痛,因此朋友們趕快將她送至醫院急診。急診醫師幫毛女士照X光發現其右手第二掌骨粉碎性骨折合併錯位(斷成3塊),立刻連絡整形外科醫師協助處理。考量毛女士工作性質需要使用大量手部動作,故採用術後可盡早進行復健和活動的「微創掌骨鋼板復位內固定手術」,整個手術過程包含麻醉與恢復催醒僅耗時1.5小時。常見手部骨折 跌倒原因比例高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整形外科王思翰醫師表示,手部骨折可分為手掌骨折及手指骨折,約佔所有骨折的1/10,其中又以遠端指骨骨折的比例為最高,且男性手部骨折比例也較女性高,一般常見手部骨折的原因,在30歲前通常是運動傷害或機車車禍,40-50歲多半是工作造成工傷意外,大於60歲的手部骨折則是跌倒的比例最高。手部骨折症狀一 次看 嚴重恐影響往後手部活動王思翰醫師表示,常見手部骨折症狀為:骨折部位腫脹瘀血、疼痛及按壓後疼痛、手部變形或無法正常活動手指、與正常一側相比手指變短、握拳時手指會跨越相鄰手指或無法握緊,以及指關節凹陷。除了手部全面性理學檢查外,手部正面及側面(斜向)的X光片也很重要,醫師必須判斷骨折實際位置以及是否靠近關節面,如果骨折位置非常靠近關節面就可能會影響以後手部活動,術後即早復健就顯得更為重要。骨折手術有2種 客製化手部復健動作達良好治療成效王思翰醫師指出,手部骨折手術部分可分為鋼板固定和鋼釘固定兩種方式,皆能夠達到良好穩定度,術後鋼板無須取出,鋼釘則依據每位病患骨折癒合狀況不同,約4-8週後於門診拔除即可。針對手掌骨的骨折會比較建議使用鋼板固定,因為強度比較夠,術後大約2週即可開始活動並進行復健,會讓關節僵硬的機會降得更低。除了手術處理之外,術後復健亦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醫師會為每位病患客製化手部復健動作,讓病患在最短時間內恢復良好的活動度。
周海媚過世前咳嗽缺氧 疑「紅斑性狼瘡致感染加劇」
香港女星周海媚擁有「最美周芷若」的封號,她於11日病逝,享年57歲,由於周海媚近一周咳嗽、且需要吸氧,因此外界猜測她可能感染新冠肺炎,再加上她長期受紅斑性狼瘡所苦,可能使感染變得更加嚴重,因此才發生憾事。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紅斑性狼瘡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人體的免疫系統異常活化而攻擊身體正常細胞,台灣的紅斑性狼瘡盛行率正逐年增加。這一趨勢與全球其他地區的趨勢一致。過去的研究表明,該病在女性中更為常見,特別是在生育年齡的女性,病因至今未明。紅斑性狼瘡盛行率估計約每2000人有1人,但人種與地域之差別很大。紅斑性狼瘡約有6%與其他的自體免疫疾病,例如溶血性貧血,甲狀腺炎或特發性血小板減少等器官特異性自體免疫疾病一起發生。思樂醫之友協會指出,狼瘡(Lupus)一字之來源,可追朔至西元19世紀,有些病患面部赤紅的病灶,很像狼咬過的傷痕,因而使用拉丁文代表狼的字眼「Lupus」。後來醫師觀察患者的鼻樑和兩頰有鮮明的紅斑,所以再加上Erythematosus即紅斑之意。醫師更進一步發現,此疾病不僅影響皮膚,全身各個器官、組織都可能受侵犯,例如媒體人王瑞玲今日就透露也患有紅斑性狼瘡,出現的症狀是手指關節變形,由於全身都會出現症狀,因此正式命名為全身性紅斑狼瘡,簡稱「思樂醫」。治療紅斑性狼瘡以類固醇為主,若疾病活性不高,通常口服藥物即可,較嚴重的患者則需使用高劑量的類固醇或施打針劑,另外也須搭配各種免疫調節藥物或生物製劑、免疫球蛋白等,多重治療。紅斑性狼瘡患者容易光敏感,必須避免曬太陽,以免誘發皮膚血管炎發作。他並強調,紅斑性狼瘡患者必須定期使用藥物,如果因為情況好轉就停藥,一旦感染,可能會帶動大量免疫活化,此時治療效果便會較差,即便投予大量藥物或免疫調節藥物控制,有時效果也不佳,因此定期用藥與回診追蹤相當重要。
周海媚病逝/紅斑性狼瘡「致死率高達6成」 確診症狀曝光「11中4」就要注意
57歲港星周海媚猝逝,震驚各界。傳言指周海媚生前飽受紅斑性狼瘡所苦,對此有醫師指出,屬「自體免疫疾病」的紅斑性狼瘡除會攻擊全身器官,若合併瀰漫性肺泡出血症,死亡率可高達6成,然而該病初期症狀不明顯,需一段時間觀察及檢查才能確定。衛福部數據指出,全台截至今年7月約有25,400名領有重大傷病卡的紅斑性狼瘡患者,且多為20到49歲女性。三總內科部風濕免疫過敏科主治醫師盧俊吉也指出,該病的女性與男性患者比例達到9比1,育齡女性如有曬後的皮膚紅疹,且紅疹時間達2到3個月不退,形狀有如蝴蝶;每天睡醒感到手指或指關節疼痛僵硬,時間達30分鐘至1小時;非糖尿病患者但有不明的急性腎衰竭,就可能是紅斑性狼瘡。周海媚以《倚天屠龍記》的周芷若一角攀上事業巔峰。(圖/擷取自微博/周海媚工作室)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羅淑芬表示,約8成患者有臉、頸、手臂長紅斑症狀,許多患者也處於長期疲勞狀態,或有骨骼關節病變、血液系統異常、腎臟及心血管疾病等共病。有超過一半患者確診後10年內發生「不可逆器官損傷」,死亡率更達普通人2.6倍,其中又以感染、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為最大宗;急性腎衰竭、長期使用高劑量類固醇,也是該病引發的高死亡風險因子。周海媚生前曾駁斥罹患紅斑性狼瘡,但曾透露10幾歲時發生檢查不出病因的血小板低下昏倒,身上滿是瘀青,對此,台北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資深主治醫師陳功深表示,紅斑性狼瘡初期確有血小板低下或貧血等症狀,其他徵兆要幾個月才逐漸顯現。但血小板低下原因繁多,要花時間觀察跟檢查才能逐步診斷。傳言指周海媚罹患紅斑性狼瘡。(圖/擷取自微博/周海媚工作室)醫師姜冠宇則指出,實習醫師期間曾遇過紅斑性狼瘡案例,病患家人照顧小女孩到心碎過程,讓他感嘆該病「容易冷不防發作,就離器官衰竭更進一步,這是照顧紅斑性狼瘡反覆發作病患家庭很挫折的原因」,並強調顏面的蝴蝶斑不能代表什麼,「危險在會攻擊腎臟腎絲球導致蛋白血尿,也會有血栓、血管炎、發紺(缺氧)、肺泡出血;視網膜也會被攻擊,是全部一起來的,也有中樞神經病變癲癇案例」。另據《美國風濕病醫學會》診斷標準,如以下11項中有4項符合,就要注意可能是紅斑性狼瘡:1.蝴蝶斑2.圓盤性紅斑3.光敏感4.口腔潰瘍5.關節炎6.漿膜炎、肋膜、心包膜7.腎臟病變,如蛋白尿或細胞柱體8.神經病變,如癲癇、精神異常9.血液學病變,如溶血性貧血、白色球血小板減少10.免疫學檢查異常:抗史密斯抗體(Anti-Sm)、抗雙股去氧核糖核酸抗體(Anti-dsDNA)以及抗磷脂抗體11抗核抗體(ANA)
肌腱斷裂疼痛不堪! 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侵蝕惹禍
一名45歲的家庭主婦怡君(化名),每日忙於照顧孩子及整理家務,兩年前手指出現莫名腫脹,且常常起床時感到全身痠痛,多次就醫都無法緩解疼痛,後來連騎機車或打開醬油瓶都出現困難,常常痛到忍不住對家人發脾氣,親朋好友卻直指她是想偷懶不做事,讓她苦不堪言。後來轉診到風濕免疫科,經診斷確認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醫師檢查發現怡君手部關節異常突起,經骨骼肌肉超音波檢查顯示肌腱已因長期發炎造成嚴重侵蝕,造成伸指肌腱斷裂,最後決定手術開刀修復,另外因發炎指數持續過高,評估後協助申請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介入治療,半年後成功控制類風濕性關節炎,讓她重獲快樂的家庭生活。類風濕性關節炎易破壞關節及韌帶 合併共病恐少活十年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蔡凱倫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的自體免疫發炎疾病,正常的關節裡有一層薄薄的關節滑膜細胞,主要作用是保護關節表面及潤滑,維持關節正常運動,若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就會造成身體內的免疫系統亂掉,導致滑膜細胞異常增生和發炎,進而擴散到全身各個關節,特別是手指、手腕、掌指關節及指尖關節等部位,嚴重會導致關節永久變形,造成握持筷子、湯匙或進食等動作變得很困難,有些甚至會侵蝕韌帶,造成韌帶斷裂影響關節正常功能。蔡凱倫醫師補充,類風濕性關節炎因長期慢性發炎,會影響關節功能及消耗身體營養素,引發關節外的併發症產生,例如心血管、大腦神經系統,或引發貧血、脂肪代謝、膽固醇升高及血脂異常,甚至會導致骨質疏鬆及憂鬱症。根據調查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合併上述併發症或共病時,壽命會比平常人少10歲。骨骼肌肉超音波檢查 大幅縮短疾病診斷時間蔡凱倫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疾病進展相當緩慢,民眾不易察覺,建議平時可透過333法則先自我評估,若關節疼痛部位超過三個;晨間僵硬超過30分鐘以上及關節疼痛超過三週,就應立即就醫檢查。專科醫師在診斷時會參考2010年歐美風濕病學會的建議,評估患者症狀持續時間是否大於六週、關節侵蝕位置程度及患者抽血的發炎指數(例如:類風濕因子、抗環瓜氨酸肽抗體anti-CCP...等)來做綜合判斷,並透過X光片、核磁共振或骨骼肌肉超音波詳細檢查是否有關節侵蝕現象,其中骨骼肌肉超音波檢查在診間就可以進行,大幅縮短疾病診斷時間。遵從治療三部曲 生物製劑精準治療緩解症狀蔡凱倫醫師說明,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可分為三部曲,第一部就是「救急症狀緩解」,醫師會使用類固醇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來緩解疼痛;第二部曲是「基礎打底免疫治療」,使用免疫調節藥物減輕發炎症狀;第三部曲是採「高專度專一性治療」,也就是使用標靶藥物(針劑生物製劑、口服小分子藥物),可針對特定發炎物質或細胞進行專一結合,精準治療達到減少發炎和保護關節的目標。建議患者可以跟醫師充分溝通,選擇適合的治療藥物。蔡凱倫醫師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免疫疾病,民眾應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避免誘發疾病。除了不要吸煙及維持牙齒健康,減少有害物質刺激外,適當的飲食習慣、規律運動、保持愉悅心情、控制體重及良好的睡眠都可以幫助疾病管理和緩解症狀,治療期間要定期回診檢查和按時服藥,就可以擁有快樂的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