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國家
」委內瑞拉總統第3度連任 首都爆發示威抗議
委內瑞拉國家選舉委員會在當地時間29日宣布,現任總統馬杜洛(Nicolás Maduro Moros)贏得總統選舉。選後隔天,首都卡拉卡斯隨即爆發示威活動。包括美國、部分拉美國家,以及聯合國等機構都呼籲馬杜洛公布詳細的投票記錄。儘管選前幾項出口民調結果顯示反對派獲勝,但當地時間29日凌晨,委內瑞拉國家選舉委員會還是宣布,目前80%的選票已經統計完畢,已執政11年的委內瑞拉總統馬杜洛以51%的得票率,擊敗了獲得44%選票的的反對派候選人岡薩雷斯(Edmundo González Urrutia),贏得其第3個總統任期。(圖/達志/美聯社)結果公佈後,反對派候選人岡薩雷斯在記者會上聲稱:「委內瑞拉人民和全世界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反對黨領袖馬查多則稱,岡薩雷斯贏得了70%的選票,獲勝優勢是「壓倒性的」。他們還堅稱,透過30%投票站的競選代表中收集到的數據顯示,岡薩雷斯擊敗了馬杜洛。選後隔天,首都卡拉卡斯也隨即爆發示威活動。在卡拉卡斯,安全部隊使用催淚瓦斯驅散大批抗議者,人們看到成群結隊的人在道鹿上敲打鍋碗瓢盆,抗議馬杜洛的勝選。委內瑞拉人權組織PROVEA則聲稱,親馬杜洛的武裝團體向烏達內塔大道的和平示威者開槍。(圖/達志/美聯社)對此,古巴國家主席迪亞斯-卡內爾在社群媒體「X」發文向馬杜洛慶賀:「今天,委內瑞拉人民的尊嚴和勇氣戰勝了壓力和操縱。我對兄弟馬杜洛的這一歷史性勝利表示熱烈祝賀,古巴將繼續支持玻利瓦革命(Revolución Bolivariana)和查維茲革命。」馬杜洛29日在委內瑞拉首都卡拉卡斯的集會上表示:「我們將在24小時內提供選舉勝利的確鑿證據。這是一場壓倒性的勝利。」談到反對派對選舉結果的質疑,馬杜洛對支持者表示,「這種場景我們已經看過很多次了。這是極右派的舉動,20年前就已經出現了,那時你們很多人還沒有出生,當時他們試圖玷污選舉結果,所有的新聞稿都稱之為欺詐。」對此,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杜加里克(Stéphane Dujarric)表示:「我們注意到選舉當局的宣布以及政治行為體和國際社會成員表達的關切。秘書長呼籲充分透明,並鼓勵及時公布選舉結果並按投票站分發。杜加里克還呼籲:「所有政治領導人及其支持者表現出溫和。」美州多國領導人,包括秘魯和智利等,皆對選舉結果的有效性提出質疑。其中南美洲地區大國巴西的官方態度較為溫和,僅表示正在等待「委內瑞拉全國選舉委員會公佈按投票站分列的數據,這是提高選舉結果透明度、可信度和合法性的重要一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則在選舉結果公佈前「呼籲」委內瑞拉總統選舉的計票「公正透明」。他在聲明中稱,「現在投票已經結束,公平、透明地計算每一票至關重要。我們呼籲選舉委員會公佈詳細的選票統計表,以確保透明度和問責制」。美國總統候選人、現任副總統賀錦麗也在結果公佈前在社交媒體聲稱:「美國與表達自己聲音的委內瑞拉人民站在一起,委內瑞拉人民的意願必須得到尊重。儘管面臨諸多挑戰,我們將繼續努力,為委內瑞拉人民創造一個更民主、繁榮和安全的未來。」6年前馬杜羅贏得連任時,美國川普政府迅速拉攏盟友,與委內瑞拉反對派一起,拒絕承認馬杜洛政府的合法性,其後更將反對派人士瓜伊多推上「臨時總統」之位。這場鬧劇隨著瓜伊多成為「棄子」而落幕,但美國留下的一系列制裁讓本就陷入困境的委內瑞拉經濟更加艱難。委內瑞拉總統由普選直接產生,任期6年。委內瑞拉上一屆總統選舉於2018年5月舉行,時任總統馬杜洛獲得連任,任期將於2025年1月結束。下一任委內瑞拉總統任期到2031年,這意味著馬杜洛在贏得本次選舉後,其總統任期預計將達到18年,超過查維茲的14年,成為委內瑞拉近代史上任期最長的總統。
MSCI周五季度調整台股權重 法人:將牽動外資動向
MSCI將在本周五(11日)公布台股季度權重調整,今年5月減少台股權重0.19%後影響台股指數6.86%,牽動外資買超1,875億元,而2月調整後外資賣超188億元;法人研判若本次MSCI調升權重將有利於重催台股資金動能,台股正向表現可期。第一金投信分析, 7月中旬以來台股震盪加大,主要壓力來自短線漲幅過大,預估本益比已達18.7倍,相較過去十年的14.68倍大,大盤股利率3.16%,也較過去十年的4%偏低,短線指數評價偏高,造成大盤波動大,不過,年底前仍受到年底作帳、選舉行情,政策利多與護盤資金,支撐市場風險偏好,短線大幅拉回後,持續定期定額、定期不定額投資,有助平均投資成本,提升長抱投資勝率。除了對AI股的長期表現樂觀,短線看好的接棒族群,第一金投信提醒,可留意低基期的半導體族群,儘管相關族群第二季財報保守,半導體、IC設計與封測廠等都在法說會中下修全年展望,但從企業的營收成長年增率、庫存水準下降的趨勢等判斷。至於市場觀望「新興市場提前進入降息寬貨幣」,企業槓桿率續創低,台新ESG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尹晟龢表示,隨著FED暫停升息,預期今年下半年,中國仍有機會再次調降RRR或MLF;另外拉美地區通膨大幅下降,多數拉美國家也將開始降息活動,預期到年底巴西降息1%、哥倫比亞降息1.5%、智利降息3%、祕魯降息1.75%。新興市場相較已開發國家提前進入降息循環,將有望激勵新興市場債後市行情,目前收益率仍處十多年來的高位,適合投資人進行布局鎖定高利率。整體而言,新興市場企業基本面處於近10年多來最強勁的水平,且新興市場企業近幾年的保守穩健的營運,專注於負債管理與改善資產負債表,將支撐新興市場企業撐過這波貨幣緊縮時期。對於升息來到最終章,瀚亞投信產品投資策略部主管黃韻潔表示,市場對於9月升息與否看法分歧,將會是短線造成波動的因子,投資人應將高品質債券列為核心資產配置,由於景氣狀況未決,預期未來市場仍有變數,投資大方向應以維持調整彈性為主,高品質債券可平衡市場波動,若遇回檔則可加碼風險性資產的比重;在不降息的前提下,未來3至6個月將會是政策利率高原期,是適合固定收益資產的投資環境。美國聯準會7月利率會議如市場預期升息1碼,並重申今年都不會降息。瀚亞投信表示,目前市場對9月會議的升息預期持五五波,未來經濟數據將左右聯準會政策方向;升息進入尾聲加上經濟前景不明確,建議投資人應將優質公司債列為核心配置,短期可搶相對高息、長期有望賺取資本利得,更能抵禦景氣下行風險。
巴拉圭早晚會與北京建交!前官員:需要中國的市場和資金
台灣在南美洲唯一邦交國巴拉圭30日將舉行總統大選,朝野兩大黨候選人勢均力敵,呈現拉鋸戰,而選後巴國是否會與台灣斷交轉投向中國,受到美中台等各方的關注。不過,一名前巴拉圭官員表示,無論是執政的「紅黨」或是反對派候選人當選,巴拉圭遲早都會與北京建交,因為巴國需要中國的市場和資金。外交部稱 持續跟新政府深化合作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健指出,過去一再證明,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包含哥斯大黎加、尼加拉瓜、多明尼加等,並未在與中國建交後從中國市場中獲益,反而是造成對中貿易的巨大逆差。劉永健強調,巴拉圭在30日總統大選後,無論任何政黨候選人當選,我國都將持續跟巴國新政府攜手深化各項合作與交流,讓對方看到我國強化雙方關係的誠意。巴拉圭右翼經濟學家潘尼亞(44歲)代表紅黨參選總統,主要對手是中左翼在野聯盟的政治老將艾里格里(60歲)。潘尼亞主張與台灣維持逾65年的外交關係,艾里格里則質疑並未從台巴邦交獲益,而巴國的大豆和牛肉需要中國市場,他表明若勝選將改與中國建交。據AtlasIntel民調,艾里格里支持率34.3%,微幅領先潘尼亞的32.8%。但民調第3的候選人顧巴斯近來支持率上升,增添了不確定性。中國市場和資金 對巴國吸引力大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28日舉行線上研討會,前巴拉圭財政部、產業暨商務部首席顧問馬錫(Fernando Masi)在會上說,無論何人勝選,遲早都會與中國建交,因為若不這麼做,「就像不與歐盟或美國建交一樣地不明智。中國是經濟大國。」他指出,中國與巴國建交也有好處,在政治方面減少台灣的邦交國數量,能強化一個中國論述;在經濟層面,少了巴拉圭阻礙,可能促成中國與南美洲「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談成貿易協定。Mercosur由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和巴拉圭組成,前三國均與中國有邦交。同場的大西洋理事會高級研究員張培培亦指出,「巴拉圭和該地區其他國家看到了戰略機遇,可以利用美中台之間的競爭態勢,敲定最佳經濟交易,以促進國家利益。」而在考量成本效益時,「這個決定很清楚。中國可提供更大的好處。」台灣需戒慎恐懼 避免陷外交困境據一項估計,2005年至2014年間,台灣平均每年對巴拉圭的發展項目投資400萬美元,另援助1480萬美元。但這與拉美國家獲得中國投資和市場的好處相比,相形見絀。巴拉圭的鄰國大多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總體而言,2005年至2020年,中國在拉美投資約1300億美元。不過,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拉美研究教授艾里斯(Evan Ellis)則呼籲,巴拉圭應以薩爾瓦多、巴拿馬等台灣前邦交國為戒,投抱中國只有少數人得利。他指出,外交轉向中國並非如外界想像「浪漫」,以為人人都能致富。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黃奎博認為,外交上沒有絕對的事情,傳巴拉圭遲早要與台灣斷交也毫無依據,但也不能說不會斷交,因巴拉圭與中共貿易逾20億美元,且屬於入超,若巴拉圭與中共建交的話,未來可透過外交特殊安排或市場機制等有望變成出超,因此20億美元與台灣2億美元相較起來,中共的市場吸引力大,台灣在這方面需戒慎恐懼。黃奎博指出,台灣若真與巴拉圭斷交,台灣在南美洲就沒有邦交國,也必須面臨在國際組織上的動員減少,因為能幫台灣正式提案要求的邦交國也更少,而台灣需要中大型國家的邦交國,才有夠大的動員能量,避免台灣陷入外交困境。
習普會牽動國際秩序 時機、意義格外引關注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預定3月20日到俄羅斯進行3天正式訪問。雖然自2013年以來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已會面過40次,但因俄烏戰爭久而未決,中美關係又日見低迷,因此這次「習普會」,無論時機、意義、成果,都格外為人關注。中俄峰會當然不能只放在雙邊關係的框架裡觀察,一定要拉高視角從國際政治的大格局俯視,庶幾見其全貌。北京宣布習近平訪俄的消息是在3月17日,距離3月10日中國宣布成功調停沙烏地與伊朗復交才剛滿1周,因此努力想把習近平此行順勢包裝成中國為弭兵止戰所做一系列努力的一部分,塑造習是和平促進者的新形象。這是一種國際宣傳,但也有國際秩序典範轉移的底蘊。因中國調停沙伊復交,證明中東國家在多極的世界裡可以有美國以外的更多選擇。中國加強與沙烏地合作,也不只是深化雙邊關係,更要與沙國的主權基金一起對中東與北非國家提供經濟援助,讓他們不再完全依賴西方。其實不只是中東,非洲和拉美國家、甚至印度,在俄烏戰爭上也並非皆與美歐同調,可見一個多極化的國際秩序正在胎動,這就是很多觀察者指出的「典範轉移」。但西方卻是從另一個角度看習近平的俄國之行。美歐認為習此行是為俄國送暖的。因為17日宣布習近平訪俄當天,國際刑事法院正式指控普丁犯下戰爭罪,對他發出逮捕令;北約歐洲盟國決定對烏克蘭提供戰機;土耳其同意芬蘭加入北約,這都證明普丁愈來愈孤立。所以姑不論習是否會承諾對俄提供武器,只要兩國抱團愈抱愈緊,就會讓中國和俄國一樣,都和全世界其他國家站在對立面。在西方眼裡,世界就是支持侵略和反對侵略兩邊,沒有日趨多極的典範轉移。西方認定中國是要拉攏與西方不睦的國家,如俄國與伊朗,一起挑戰美國所領導的國際秩序,因此西方必須加以圍堵。他們也認為沙伊復交根本經不起考驗,中國沒有促和的能耐。對於中國想調停俄烏戰爭,西方的批評主要在兩點。一是中國立場看似中立,但卻是親俄的假中立。第二,美國算準習近平在莫斯科一定會呼籲俄烏雙方停火,所以先發制人,表示此時停火,無異追認俄國的侵略,這是萬萬不可能答應的。歐盟也表示要停止戰爭只有一個方法,就是俄國撤軍,恢復烏克蘭的領土完整,主權獨立。所以習近平此行想在調解俄烏戰爭上有任何進展,怕是不可能的了。然而細究中國提出解決俄烏戰爭的12點方案,也確有執行難度。如第1點尊重主權,這必須撻伐俄國侵略;第2點重視各國合理的安全利益與關切,這又必須同情俄國,兩點在執行時的平衡就很難拿捏。所以在政治面,西方不可能成全習近平調停俄烏戰爭成功,讓他由破壞秩序者變成和平締造者;在技術面,中國方案也真不是那麼容易平衡落實。所以習近平此行縱有全球格局的恢弘企圖心,但最後的成果可能還是只能落在雙邊關係的加強之上了。(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搜奇/世上最長公路橫越17國 總長4.8萬公里可圍繞地球一圈
如果你願意自駕的話,想一路開車穿越整個美洲?說到「泛美公路」(Pan American Highway)不僅是全世界最長的公路,也是全世界「最傳奇」的公路,它長近4.8萬公里、穿越17個國家,橫跨南北兩塊美洲大陸。泛美公路之所以會建造,是在1923年在第5次美洲國家國際會議上首次提出,美國為了加強美洲國家之間的聯繫,促進交通物流一體化,提出了這個構想。泛美公路之所以會建造,是在1923年在第5次美洲國家國際會議上首次提出,當時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沒多久,全球經濟處於戰後重建狀態。美國為了加強美洲國家之間的聯繫,促進交通物流一體化,提出了這個構想。這項提議獲得大多數美洲國家的贊成,1925年,美洲國家在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了第一次泛美公路會議,未料緊接著面臨大蕭條影響,最後於1936年泛美鞏固和平會議共同簽訂了泛美公路協議。在巴拿馬運河到哥倫比亞邊境之間有一段87公里長的道路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原因是當地人反對修建公路。不過修建公路是一件相當花錢的事情,美國不差錢,修建本國內的公路,並沒有什麼難度。然而,美洲經濟發展極不平衡,這也導致泛美公路的建設進度不能取得一致,影響了全線貫通,而墨西哥則是最先完成了境內公路修建的拉美國家。來到現今,泛美公路仍不算完工,在巴拿馬運河到哥倫比亞邊境之間有一段87公里長的道路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原因是當地人反對修建公路,造成這段公路成了泛美公路的唯一缺憾。泛美公路全長近4.8萬公里,穿越了全國17個國家。(圖/翻攝自維基百科)泛美公路的全程總長4.8萬公里,長度幾乎可以圍繞地球一圈,它更穿越了各種自然環境、氣候帶、國家,其中包括沙漠、熱帶雨林以及高山等等。這條公路可說是自駕遊愛好者心目中「一生必訪」的地方之一,每年有不少自駕愛好者從全世界各地來體驗這條世界最長公路的樂趣。不過自駕者必須考量到泛美公路的長度太長,路況不一,連道路標識都不一樣,恐會帶來無法預料的危險,除此之外,有的路段甚至只有在旱季才能通行,相當考驗自駕者的勇氣和意志力,這也讓泛美公路被評為「全世界40大危險公路」之一。
拉美國家唯一禁止強姦受害者服用事後避孕藥 宏都拉斯終廢止禁令
以天主教徒為主的宏都拉斯,自1982年起,憲法就禁止墮胎,即使是強姦或亂倫懷孕,亦不得豁免,連「事後緊急避孕」也在2009年遭到禁止。如今宏都拉斯衛生部長終於在當地時間10月31日晚間宣布,當局將取消強姦受害者不得使用事後避孕藥的法令,但墮胎禁令仍將持續。據《路透社》的報導,宏都拉斯政府自2009年起便全面禁止使用和銷售緊急避孕藥,成為唯一一個全面禁止婦女使用事後避孕藥的拉美國家,雖然如今政府的立場有些微軟化,但宏都拉斯目前仍會針對墮胎婦女處以最高6年的監禁,包括強姦或亂倫案件也不例外,是拉丁美洲唯4個禁止在任何情況下墮胎的國家之一。目前尚不清楚宏都拉斯衛生部將以何種手段查核強姦案的成立與否,及如何分發避孕藥。據聯合國的數據顯示,政策的最新轉變不足以緩解宏都拉斯少女懷孕人口爆炸性增長的問題,尤其該國已是拉美各國中青少女懷孕率第2高的國家,因此10幾年來,婦女和人權團體都持續要求宏都拉斯將墮胎合法化。拉丁美洲近幾年也掀起了「支持墮胎選擇權」的運動,並得到愈來愈多人的響應,由於支持者大多身著綠色衫,因此該運動又被稱為「綠色浪潮」。
哥倫比亞監獄大火引發騷亂51人死亡 現場滿地屍袋慘不忍睹
當地時間28日,哥倫比亞圖爾瓦市(Tuluá)的一所監獄傳出火警,並引發了騷亂,國家感化和監獄局(INPEC)局長卡斯特亞諾斯將軍(Tito Castellanos)最初表示,有49人因此死亡,但司法部後來將數字提高到了51人,目前尚不清楚所有死者是否都是囚犯,但許多囚犯家屬已在第一時間趕到監獄外頭等待死者身分被公布,甚至與現場員警爆發肢體衝突。根據美聯社的報導,哥國司法部長威爾森(WilsonRuiz)表示,當天稍早有兩名囚犯發生爭執,其中一人點燃了另一人的床墊,導致火災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其中有49人在獄中身亡,另外2人則在送醫後不治,據悉大多數死者是因吸入過多濃煙而被嗆死,另有24人正在醫院接受治療,包括2名受輕傷的獄警。雖然當地消防員已將大火撲滅,但根據美聯社的空拍畫面顯示,現場滿地屍袋,令人哀戚。空拍畫面顯示,監獄現場滿地屍袋,令人哀戚。(圖/達志/美聯社)許多拉美國家的監獄都有人滿為患的問題,哥倫比亞也不例外。根據官方數據顯示,哥國的所有監獄只能容納8萬1000名囚犯,但目前卻關押了超過9萬7000人。哥倫比亞總統伊萬杜克(Iván Duque)也在稍晚發布推文向死者家屬表達哀悼,並表示他已下令相關單位展開調查。
哥倫比亞裴卓當選總統 第一位非裔女副總統出現
哥倫比亞總統大選塵埃落定,現年62歲的前游擊隊成員裴卓(Gustavo Petro)成功翻轉長期執政的保守勢力陣營,當選哥國史上首位左翼總統,其副手馬奎斯(Francia Marquez)則成為該國第一位非裔女副總統。繼近年的秘魯、智利之後,再有拉美國家「向左轉」。裴卓於第二輪決選中獲得50.4%選票,以僅3%、約70萬張票的些微差距,擊敗承諾對抗貪腐的77歲地產大亨耶南德茲(Rodolfo Hernandez);選前兩人民調支持度緊咬、平分秋色。裴卓勝選後在推特發文說,真正的改變即將到來,「今天是人們歡慶的日子。讓我們慶祝人民首度取得的勝利。」拉美多位左翼領袖紛紛表達祝賀及合作意願。裴卓年輕時曾是哥倫比亞游擊隊團體M-19的成員,並因此短暫入獄1年半且受到酷刑。出獄後,他意識到武裝革命並非贏得民眾支持的最佳策略,後來決定從政,其現職為參議員,曾於2012年選上波哥大(Bogota)市長。這次是裴卓第3度角逐總統大位,終於得償所願。裴卓的競選搭檔馬奎斯(Francia Marquez)是一名曾任女管家的單身媽媽,她將成為哥國第一位非裔女副總統。裴卓承諾解決哥國嚴重的社會與經濟不平等,政見包括免費大學教育、退休金改革和對沒有生產力的土地課徵重稅,以及讓哥國開始擺脫倚賴石油和煤炭的收入。他還承諾將徹底執行2016年與前游擊組織「哥倫比亞革命軍」(FARC)達成的和平協議,並尋求與活躍中的左派叛軍「全國解放軍」(ELN)談判。拉丁美洲近年左派勢力越趨旺盛,智利、秘魯與宏都拉斯紛紛在去年選出左翼總統。巴西今年10月舉行總統大選,目前左派的前總統魯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在民調中領先。此外,阿根廷、墨西哥、玻利維亞在最近一次選舉也都向左派光譜移動。然而,一些觀察家認為,這種轉變多來自於民粹主義,而非意識形態的選擇。
快時尚成恐怖汙染源「數萬噸廢衣傾倒沙漠堆成山」 連慈善機構都不收
你知道嗎?時尚產業被視為全球第2大汙染產業,其中售價低廉、穿過即丟的「快時尚」服飾更造成自然環境龐大負擔;位於智利北部的阿塔卡瑪沙漠就出現廣袤沙漠全被廢棄衣飾覆蓋的景象,這些衣飾在中國、孟加拉被大量製造後,銷往歐、亞與美國,再被消費者丟棄後流入智利,最終被丟棄在沙漠當中。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智利長年是二手、滯銷快時尚衣飾的集散中心,每年約會有5萬9000頓被丟棄的舊衣服運抵智利北部的免稅區伊基克港(Iquique),雖然該國首都聖地牙哥的部分服飾商會收購一些,部分舊衣也會被走私到其他拉美國家,但是每年還是會有至少3萬9000噸廢棄服飾被丟到阿塔卡瑪沙漠。報導指出,由於快時尚產業發展,2000至2015年,全球服裝產量大約翻了一倍,一件衣服在被扔掉之前的穿著次數則下降了36%,雖然許多衣服會被捐給二手商店、慈善機構,但是龐大的數量讓這些慈善機構根本無法處理;非營利組織「時尚革命」的聯合創辦人奧索拉(Orsola de Castro)表示「人們把東西全丟到垃圾填埋場,反正那是別人的後院。在過去,紡織廢料會在進入垃圾桶之前被傳遞、修復和再利用,但現在不會發生這種情況」。智利的阿塔卡瑪沙漠被世界各國丟棄的舊衣所覆蓋。(圖/翻攝自推特@GameChangeYL)利用舊衣製造絕緣板的公司「EcoFibra」創辦人薩佩達(Franklin Zepeda)則表示「問題是,現在衣服內含有化學物質,導致衣服不能被生物降解,因此它們也無法被城市裡的掩埋場接受」,因此造成越來越多衣服被丟到沙漠裡頭。更嚴重的是,阿塔卡瑪沙漠的舊衣垃圾山丘通常每年都會發生一次大火,燃燒衣服產生的有毒煙霧會對空氣、土地造成嚴重汙染,同時當地有許多窮困民眾會到舊衣堆中翻找能用的衣服,若發生火災也將對民眾安全造成重大威脅。
德州大橋下滯留超過萬名非法移民!拜登面臨人道挑戰 德利奧市宣布緊急狀態
美國總統拜登自上任以來,發布了數十項行政令,包括廢除了前總統川普的多項移民規定,包括以軍費在美墨邊境築牆的計畫後, 自16 日起,超過萬名來自海地等國的非法移民正滯留聚集在美國德州的德利奧市和墨西哥邊境大橋附近,讓當地政府不堪負荷宣布緊急狀態,這波難民潮為美墨邊境 20 年來罕見。超過上萬名來自海地等國的非法移民滯留在美國德州和墨西哥邊境大橋附近,讓當地政府不堪負荷,這波難民潮為美墨邊境西部 20 年來罕見。(圖/翻攝自@BillFOXLA推特)從畫面可見,近一萬名的非法移民聚集在美墨邊境大橋下,這些非法移民被集中在臨時的難民營地裡,這處位在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在德利奧國際大橋(Del Rio International Bridge)下的管制區。這座橋橫跨大河(Rio Grande),連結美墨兩國,非法移民主要來自海地等拉美國家。湧入德利奧地區的移民太多,邊境巡邏隊已不堪負荷。(圖/達志/美聯社)德利奧市長羅札諾(Bruno Lozano)表示,營地狀況十分糟糕,缺少飲用水和食物,只有幾間簡易廁所。根據紐約郵報報導,最近一周,該營地的難民人數從本周初僅有幾百人,而16日則攀升至近萬人。 不過在17日據說橋下已有1萬503人,當地官員表示,預計未來幾天還將有數千人穿越美墨邊境進入美國。湧入德利奧地區的移民太多,邊境巡邏隊已不堪負荷。(圖/達志/美聯社)根據羅札諾的說法,湧入德利奧地區的移民太多,邊境巡邏隊已不堪負荷。另外,海關和邊境保護局也表示,目前派遣更多人力和資源前往協助,「為防與酷熱有關的疾病所造成的傷害,暫時利用德利奧國際大橋下的遮蔭區作為集結地,移民正等著由邊境巡邏隊帶去拘留」。不過考量到新冠疫情而限制移民的第42條政策,因此「絕大多數」的單身移民和許多家庭都會被驅逐。德利奧市長羅札諾(Bruno Lozano)表示,營地狀況十分糟糕,缺少飲用水和食物,只有幾間簡易廁所。(圖/達志/美聯社)羅札諾表示,其中許多是想要留在美國的海地人,因為海地正處於政治動盪,上月又發生大地震。由於海地總統摩依士(Jovenel Moise)7月初被暗殺,政局不穩定,報導稱拜登7月底決定讓當時沒有美國簽證的海地人待在美國,因此吸引更多海地人赴美,報導也指出拜登為此事面臨愈來愈沉重的政治壓力,但白宮方面到目前並未回應。包括在野的共和黨和執政的民主黨都呼籲拜登盡快採取行動。拜登政府今年7、8月在邊境記錄到超過20萬名移民,是逾10年來最多,其中多數被驅逐出境。共和黨籍德州州長艾伯特。(圖/達志/美聯社)共和黨籍德州州長艾伯特(Greg Abbott) 16 日時已表示,因非法移民人數的激增,他已指示德州公共安全廳和德州國民警衛隊關閉美墨邊境的 6 個入境點, 希望能暫緩非法移民湧入邊境的窘境。
台美關係將逐步正常化? 美亞太事務助卿「讓台灣有國際空間來應對西邊那個較大的鄰居」
美國國務次卿柯拉克訪台之際,川普政府官員也在國會作證表示,美國正在與台灣積極交往,並在亞洲、歐洲及拉丁美洲等地協助提升台灣國際地位,以反制大陸在國際上孤立和擠壓台灣國際空間的作為。另有聯邦眾議員則提案,呼籲美國恢復與台灣正式邦交關係,並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美國參議院外委會17日舉行聽證會,兩黨議員紛表達對台灣的關注。國務院亞太事務助卿史達偉答覆質詢時表示,柯拉克訪台的做法是要與美國的法律一致,那包括《台灣關係法》、《台灣旅行法》及《台北法》,以便「讓台灣有國際空間來應對西邊那個較大的鄰居」,而在對台軍售等議題上的處理,也都是在完全符合美國各種協定的基礎上進行,要確保台海兩岸的分歧能夠和平解決。史達偉並說,美國「尊重台灣,對落實《台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的承諾非常堅定,如同對我們的『一中政策』一樣,包括堅持台海兩岸分歧必須和平解決,不能有脅迫或恫嚇。」他又談到,川普政府採取多項作為來推翻以往的一些決定,釐清美國對台立場,衛生部長阿札爾及國務次卿柯拉克相繼訪台,都是美國支持台灣有能力抵禦大陸脅迫的做法。西半球事務首席副助卿朱莉.鍾(Julie Chung)也在聽證會上表示,「維持台灣的外交關係現狀、凸顯我們共同的民主價值,並展現台灣在地區的接觸及夥伴關係,是我們的最重要優先事項。」她說,當她訪問拉美國家時,也會與台日韓大使公開會面以促進彼此共同的價值。歐洲及歐亞事務代理助卿瑞克則在書面證詞中提到,國務卿蓬佩奧上個月訪問的捷克,已經從一個大陸施加影響力的目標,轉變為歐洲對陸覺醒的領跑者。另外,共和黨籍眾議員帝芬尼(Tom Tiffany)17日發新聞稿表示,他已提出決議案,呼籲美國與台灣復交,終結過時的「一中政策」,以反映「台灣是一個自由、民主及獨立國家」的事實。決議案也指示美國行政部門,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並洽簽FTA。該提案為共同決議案,不具法律約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