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數值
」30歲女染性病「菜花合併梅毒」 兇手竟是分手2年的前男友
性病潛伏期有多長?可能超乎你的想像!一名30歲左右女性因私密處長東西至泌尿科求診,醫師檢查發現是典型菜花樣貌。問診過程患者提到自己手上最近長了些不痛不癢的紅點,打算也去看看皮膚科,醫師立即請對方打開手掌一看研判可能是梅毒二期。於是建議病人做完整性病篩檢,結果是菜花合併梅毒。女患者大感疑惑,因為自己最後一次性行為是跟前男友,而且已是兩年前。泌尿科醫師顧芳瑜近日在粉專《鳥科學先生-泌尿科顧芳瑜醫師》分享提到「感情的傷痛時間久了會不見,但病灶卻在2年後像是回馬槍一般的出現~再次想起不愉快的回憶…」表示這位女性病患來求診時,並沒有預期「性傳染病」這件事情竟然會與她有關!也很疑惑如果自己真的是因為這位「好久以前的前男友」而染病,為什麼隔了那麼久才出現,還是這種不想要的「驚喜」。顧芳瑜解釋,這個就是性傳染病討人厭的地方,它有所謂的「潛伏期」,也就是不會得到後馬上就發作,而是在你免疫力低下的時候才發生。而且如果發現有性傳染病的跡象,除了治療之外,他也會建議病人做一次完整的性病篩檢。原因無他,因為有許多的性傳染病,都是藉由同樣的媒介傳染,如果有其中一種,也很有可能同時合併其他性傳染病。最後他決定先以藥膏治療菜花的部分,也建議病人一定要施打HPV疫苗,因為菜花事小,但是HPV病毒在女性身上還有可能演變成子宮頸癌!而梅毒的部分,則選擇先以口服藥物治療,後續追蹤抽血數值也有治癒。顧芳瑜也藉此特別提醒,HPV病毒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打疫苗,根據目前研究,人的一生中,就有80%的機會可能得到HPV。無論是否為單一性伴侶,都有可能藉由性接觸、公共場所、甚至同事的滑鼠間接得到。今年台北市國中男生有一項新福利,就是2024年台北市將提供2022年入學國中男生公費9價HPV疫苗,因此除了國中女生之外,未來的國中男生也能接種疫苗,有助於及早提供更全面的保護。
重症病患搶救1個月突甦醒 醫揭「迴光返照」真相:10幾天後過世
「重症患者的意識突然改善,是出現奇蹟還是迴光返照?」一名70歲男性罹患肝癌末期,因肺炎、敗血症昏迷,又合併腎衰竭,過去腦出血開刀引流;另名80多歲女性因心衰竭與肺阻塞COPD末期,肺炎又小中風昏迷,不料2人在停用呼吸器後,竟不約而同甦醒,呼吸和血壓也跟著回穩。對此,醫生也揭開原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發文,「第一位病人是七十歲男性,肝癌末期患者,肺炎敗血症昏迷,又合併腎衰竭,過去腦出血開刀引流。第二位病人是八十多歲女性,心衰竭與肺阻塞COPD末期,肺炎又小中風昏迷。兩位病人都努力搶救了一個月,抗生素也都用到了第四線,家屬因為不想讓患者受苦簽署放棄急救與放棄治療的同意書。」醫師提到,「抗生素停了,雙陽壓呼吸器停用,只保留低流量的氧氣與基本點滴。兩天後兩個患者都醒了過來,呼吸和血壓回穩,家屬與護理團隊都在想,是病情奇蹟改善了嗎?還是是迴光返照呢?抽血後發現第一位男性患者,抽血的數值腎功能持續惡化,第二位女性患者則是抽血數值穩定,X光改善。」蘇一峰透露,「果不其然,第一位男性阿公患者慢慢又昏迷了,且在十幾天後過世。而第二位女性阿嬤患者則越來越穩定,後來轉給復健科做中風後的復健治療!過去我們常常觀察到重症患者在臨死前有短暫的清醒時間,而被俗稱為『迴光返照』的現象。而臨床上的短暫改善常帶給家屬希望後又失望,有些家屬會質疑是否有醫療上處置不當才又惡化!也造成醫療上的困擾。」醫師說明,「過去有不少的研究發現,人在缺氧時腦部會有一段掙扎的發電,此時可能會讓患者突然變得清楚有精神,有些人甚至會跟家屬交代完後事。但是畢竟是迴光返照,病患的抽血檢驗數值並沒有進步,而清楚的時間也不會太長,可能最長幾天後又開始昏迷了」。(圖/翻攝自蘇一峰臉書)
9歲弟「脖子黑一片」體重也超標 醫照超音波驚呆:中度脂肪肝
就讀小學三年級的小華(化名)在學校體檢後,媽媽拿到轉介單,告知小華脖子處有明顯的黑色棘皮症,體重量測也超過標準,建議至兒童內分泌科進行評估。小華媽媽上網查詢發現,黑色棘皮症與糖尿病相關,非常擔心,因為家族中爺爺、奶奶也都有糖尿病,很擔心小華會不會得到糖尿病。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小兒科潘妤玟醫師表示,門診中詢問小華的飲食、運動、睡眠等狀況,發現他的飲食型態缺乏營養均衡的正餐、精緻澱粉及油炸類食物攝取過多、缺乏運動、晚睡等。進一步檢查發現有輕微血脂異常,肝功能輕微上升;血糖及糖化血色素數值雖正常,但胰島素數值偏高;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有中度脂肪肝。醫生交代小華一定要好好注意飲食並且多運動,脖子上的黑色棘皮症則要等到體重控制才會慢慢消失,接下來也會定期追蹤小華的抽血數值。潘妤玟指出,黑色棘皮症是胰島素阻抗在皮膚上的臨床表徵,其黑色素沉澱常見於皮膚皺摺處,如脖子背部、腋下及跨下。在兒童內分泌科因「黑色棘皮症」求診孩童,身體質量指數(BMI)往往過重或肥胖。研究顯示,兒童時期肥胖會增加日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疾病的危險。肥胖同時也是性早熟的危險因子,特別是快速進展的性早熟可能會影響成人身高。除此之外,肥胖孩童在心理上也可能較為脆弱,產生較多的心理健康狀況及社交問題。以上狀況皆提示了:兒童肥胖是需要提早介入的問題。因此,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及台灣兒科醫學會訂定「兒童肥胖防治實證指引」。專家建議,兒童體重的控制,不建議過度限制熱量或快速減重,而應根據年齡、BMI及是否有健康風險,同時考量個案及家庭配合度,提供個人化的制定體重控制的方針及目標。潘妤玟表示,像在飲食部分,應盡量定時定量且飲食均衡,減少高熱量食物、外食及速食,可以搭配營養師諮詢,提供每日熱量建議及飲食代換等原則;運動部分,建議每週至少3次,每次30-60分鐘以上,每日靜態螢幕時間小於2小時;同時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每天至少8-10小時。此外,全家人應一起參與生活型態介入治療。潘妤玟提醒家長,兒童肥胖比例逐漸上升,且肥胖會造成病童短期及長期的健康影響,因此肥胖防治應從兒童時期做起。若出現黑色棘皮症或學校健康檢查發現體重超過標準,應至兒童內分泌科就診接受評估,以及接受營養師諮詢。
一天能吃幾顆蛋? 心臟科名醫曝取決於抽血數值:因人而異
蛋是一種超級食物,不僅易得、好煮、不貴,還有滿滿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成分很足夠。然而,不少人也聽過有人因為蛋的膽固醇含量太高而不太敢吃蛋,怕會因此增加心臟疾病的機會,因此一個人每天最多到底可以吃幾顆蛋呢?對此,新光醫院心臟科名醫洪惠風也解釋,每個人的飲食影響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LDL的狀況不同,一天能吃幾顆蛋是「因人而異」,沒有標準答案!洪惠風在個人臉書發文指出,「我有高血脂,一天能吃幾顆蛋?」這個題目看似簡單,卻牽涉許多層面,變數很多,再加上研究結果常常相互矛盾,導致沒人真正有答案,更不容易用三言兩語解釋清楚。他解釋,在過往被號為「膽固醇先生」基斯(Ancel Keys)的推動下,1950年代開始蛋就被當做是罪大惡極的心臟病殺手,但近年風向卻逐漸改變。像2015年美國飲食指引中,就拿掉了一天食物中膽固醇含量應小於300毫克的建議。2016年德國法國的公共電視台上映了一部「膽固醇大騙局」的紀錄片,也出現「指責製糖業曾賄賂哈佛的教授們把食物中糖的壞處轉移到脂肪上」的說法。「近幾十年的醫學中,添加糖已經被證明是大壞蛋,但是食物中的膽固醇呢,到底是好人還是壞蛋?」洪惠風表示這個問題始終沒有解答,不同的人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研究,得到的答案常常都不一樣。洪惠風也強調,「食物」中的膽固醇,不是「血液」中的膽固醇,更不是「血液」中壞的膽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血液中的LDL已經反覆被證實與心血管疾病相關,對於已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血中LDL更是越低越好,現在沒有定案的,是『食物』中的膽固醇。」他進一步說明,理論上只有20%的膽固醇是從飲食而來,其他是身體合成,但不管是研究結果或臨床觀察,都發現飲食是否影響血液中的LDL因人而異,有人一天吃8顆蛋血中LDL不升反降,有的人一天一顆就會升高很多。「那到底該怎麼做呢?我個人的意見是『因人而異』。」洪惠風表示,因為疾病與危險因子不同,每個人要求的血液中LDL的數值都不一樣,吃蛋的反應也各不相同,所以一天到底可以吃幾顆蛋?就取決於抽血的數值。「在自己身上實驗不同飲食影響LDL達標的程度,做個人化的調整,別人可以,不代表自己OK,別人不行,也不代表自己要少吃;在現今缺蛋時刻,更是最好的測試良機。」
五旬男咳喘、臉蒼白以為長新冠 一查竟是「急性血癌」
「久咳、走路喘、臉色蒼白、身體虛弱」一名50歲男性一直以為自己有「長新冠」後遺症,原以為日久會好轉,直到診所醫師驚覺有異,抽血檢驗發現血球數值異常,轉至醫學中心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侯信安表示,過去2、3年間偶見類似個案,然而長新冠「主要為肺部症狀,且不會臉色蒼白」,急性血癌出現臉色蒼白肇因於造血功能異常,民眾若有上述狀況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白血病兇猛急迅 是生命損失最多的癌症侯信安說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人最常見的血癌,發作快、病情凶猛嚴重,可說是最惡名昭彰的癌症之一。台灣每年約新增850至900人,男多於女,半數在60歲以上。疾病成因多數是患者出現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異常,少數則是曾接觸大量輻射、暴露於化學治療或化學溶劑或燃料物質等因素所導致。根據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針對17種癌症進行「存活分析」與「健康醫療費用」研究顯示,白血病是生命損失最多(17.5年)的癌症,且根據健保資料庫分析高齡患者中位生存期僅3個月,20年來沒有改善。高疾病負擔與高死亡率,是台灣重大的公衛挑戰。患者出現無法成熟分化的骨髓芽細胞遍布在血液及骨髓中,取代正常血球,也因此紅血球不夠而導致臉色蒼白、氣喘如牛;正常白血球不足易感染發燒;異常血球大量增生在骨髓,造成骨髓膨脹、疼痛;血小板不足使得凝血功能變差,導致異常流鼻血、牙齦出血、拔牙後血流不止,或不明原因多處瘀青;女性則會出現經血量突然大增,或經期拉長。紅血球不足:臉色蒼白、氣喘如牛白血球不足:易感染發燒血小板不足:異常流鼻血、牙齦出血、拔牙後血流不止、不明原因多處瘀青、經血量大增、經期拉長侯信安提醒,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患者若沒有接受治療,或未規律用藥、回診追蹤,導致病情惡化甚至產生抗藥性,也可能轉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務必規律用藥、定期回診追蹤,若能達到深度緩解治療目標,不但可避免惡化,也可以爭取停藥機會。急性骨髓性白血病4大症狀急性骨髓性白血病4大症狀包括「臉色蒼白疲倦」、「不明原因發燒」、「未碰撞卻有瘀青出血」、「骨骼疼痛」。這些症狀因為不具特異性,容易被忽略。有患者反覆發燒、疲倦,以為感冒遲遲未癒;也有患者突發牙齦持續出血,以為罹患牙周病;長新冠症狀則多集中於肺部症狀,不過可逐漸康復。侯信安提醒,上述病人可透過血液檢查發現血球是否異常,並進一步經由骨髓檢查確診。因病情惡化快速,若延遲治療,恐引起嚴重感染或大量出血等併發症。及早診斷才能把握治療黃金期。臉色蒼白疲倦不明原因發燒未碰撞卻有瘀青出血骨骼疼痛「血癌攻略」幫助病友突破治療障礙為響應4月21日世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血液病學會攜手癌症希望基金會攜手共推LINE官方帳號「血癌攻略」分析病人面臨的3大治療困境,從而對應設計出解方,協助突破治療障礙。「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衛教網站」也提供症狀、治療、日常照護、就醫地圖等全方位資訊,讓民眾可一鍵掛號、快速獲得醫療協助。1.新進病友恐懼Out:初診斷患者常因對疾病感到未知而恐懼,血癌攻略提供疾病與藥物治療衛教資訊、治療方式,並備註各類藥物的治療副作用,讓患者能夠全面了解。2.掌握病情更Easy:過去病友對於抽血報告的詳細數值不甚了解,導致對病情的警覺性不夠高,「血癌攻略」彙整抽血數值成表格及折線圖,幫助患者掌握不同時程的疾病變化。系統也會提醒病友回診、提供居家照護資訊,可避免引發感染。3.醫病溝通不NG:患者在治療過程需承受衝擊與負擔,「血癌攻略」幫助患者做好心理準備、掌握疾病資訊與自身狀況,提升看診效率與醫病溝通的精確度。
馬偕動員17名醫護「為確診患者換肝」 全套防護衣「拚搏8小時」順利完成
因酒精性肝硬化而等待換肝的64歲潘姓男子,過去2年多來曾經3次與肝移植手術失之交臂,今年5月底接到有肝移植的機會說什麼都不願放棄,無奈於手術當天獲知COVID-19確診,一度以為又是空歡喜一場,所幸經淡水馬偕紀念醫院肝臟移植團隊評估,病人已接種三劑疫苗且症狀輕微,決定全力以赴,終讓病人重獲彩色人生,順利出院返家。收治個案的淡水馬偕紀念醫院肝臟醫學中心主任林俊昌表示,病人多年來深受酒精性肝硬化及併發症之苦,4年前評估肝功能已達肝硬化最嚴重的C級,唯一積極性治療的方式只有接受肝臟移植,但在等待換肝的過程中好事多磨,今年3月還曾一度病危,所幸經團隊及時搶救,才能度過難關。5月下旬正逢COVID-19疫情最嚴峻的時候,淡水馬偕紀念醫院肝臟醫學中心接獲善心人士捐贈肝臟,符合受贈條件的潘姓男子,接到電話通知後喜出望外,不過就在手術當天的PCR報告呈現陽性,差點以為又要再度失去肝臟移植的機會。林俊昌醫師表示,國人肝臟移植平均等待時間約687天,若這次又再錯過,真的不知道要等到何時,由於病人已接種3劑疫苗,Ct值超過30,當時也只有輕微咳嗽並無其他不適且態度積極,經與病人及家屬再次討論後,決定在顧及捐贈器官的移植時效性與團隊防疫的多重考量下,仍為病人如期在淡水馬偕樓獨立手術區域執行肝臟移植手術。這次手術共動員團隊17人,全員穿著全套防護衣與遵守所有防疫規範,歷時8小時順利完成,病人轉至負壓隔離加護病房給予抗排斥藥物,治療期間並會同感染科醫師搭配抗病毒藥物治療,手術後第7天恢復良好且符合自主管理期滿,後續轉至一般單人病房,肝功能及其他抽血數值均正常,腹水及黃疸也消失,並在一般病房住院一周後出院返家。林俊昌醫師表示,手術順利是集所有團隊成員的力量,肝臟移植團隊過去有非常多的合作經驗,與麻醉部、手術室等單位也有很好的默契,首次在疫情下進行的移植手術,全員「戒慎但不恐懼」,彼此都很清楚知道要在有限的時間內,順利且安全的完成這項艱難的任務,過程中,夥伴互相支持,最後看到病人健康順利平安出院重回家人懷抱,對團隊來說就是莫大的鼓勵,一切的辛苦都值得。病人返家後仍由社工師進行追蹤關懷,了解病人於家中的自主復健活動與練習進度與可行性評估,同時給予正向的心理支持;日前,病人於術後一個半月的回診時,精神狀態良好,面帶微笑的走進診間,目前各項檢查報告也正常。一直陪伴父親手術的潘小姐充滿感謝地說:「這段路,過程很辛苦,又碰上疫情攪局,一度真的快要放棄,幸好家人互相支持且有良好的醫療團隊,才讓父親勇於接受治療。」林俊昌醫師提醒,接受肝臟移植的病人需遵從醫囑按時服用抗排斥藥物,為降低感染風險,應避免出入人多場合、勿生食、勿養寵物、注意睡眠、保持正常生活作息,並定期返院門診追蹤,才能與「新肝寶貝」長久相伴。
確診阿姨與全家人用生命教我的事!醫心酸呼籲:為家人好請別回家
恩主公醫院一位醫師,10日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以「#一位確診阿姨與全家人用生命教我的事」為題,寫下一段令人難過的故事,同時呼籲大眾為了家人著想,端午連假與接下來的日子真的先不要回家鄉。高銘鴻醫師在臉書粉絲專頁「大禹治水 恩主公醫院 高銘鴻醫師 三峽北大泌尿科」發文,透露「#每天死亡人數是數字,#眼前的家人去世則是血淋淋的悲劇」。他提到,「#病情變化迅速 且年長者致死率極高」,指出醫院接到緊急訊息,得知有一位60歲的阿姨,要從集中檢疫所送來院內。告知病人和電話聯繫家屬後,只能無奈幫阿姨插管,但氧氣濃度仍在90%起伏」,而追蹤的X光肺部呈現嚴重浸潤、嚴重發炎的細絲狀圖,畫面如同鋼絲一樣糾結。抽血追蹤結果D-dimer(用來診斷肺衰塞、深層靜脈血栓或是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的檢驗)快速爬升……狀況真的很差。高醫師接著說,「#病毒在無形之間於家庭群聚快速傳播」,透露婦人沒有同住的女兒之後趕到醫院,難過地告知「爸媽跟哥哥全家3個小孩也都染疫」,很可能是因為哥哥的工作會在大台北內移動,被工作同仁傳染,他回家之後再傳染給全家,但沒人知道發生什麼事。目前哥哥全家在居家隔離中,且在家中的哥哥正在發燒,讓婦人女兒相當擔心哥哥的狀況。而更難過與悲慘的是,染疫的婦人先生因為有多重慢性病,確診發病後幾天前走了,他們連最後一面都沒看到,因為確診而快速火化後,骨灰放殯儀館也還沒帶回家,因為哥哥全家還在隔離中。婦人女兒就告訴醫師,「媽媽現在住院中,突然急轉直下的狀況,全家只剩她一個人,只剩她一個人可以處理事情,爸爸已經沒了,希望媽媽可以撐得過去。」醫師也努力幫阿姨展開一場與死神的拉鋸戰,「該申請的抗病毒藥物、抗生素,免疫調節劑及升壓劑等,各種武器都用上了」,但阿姨的狀況卻不見好轉,不僅神經學上的反射逐漸消失,抽血數值非常差,血氧濃度起起伏伏,還開始出現休克、全身性血栓等症狀。不到1天時間,阿姨的狀況快速惡化,就算用了「NRM(Non-rebreathing mask, 非再呼吸面罩)」,血氧濃度還是一直拉不起來。「#婦人很喘但是意識是清楚的」、「#她很想努力活下來」但以當時的狀況而言,做再多侵入的處置對於整體狀況來說是無濟於事。最後婦人女兒不得已,只能簽署「DNR(Do-Not-Resuscitate,不施行心肺復甦術)」。高醫師透露,婦人離世後,「家屬甚至也無法來看最後一面,沒法幫阿姨化妝打扮,只能簡單整理,甚至沒來得及換上病人自己的衣褲,就讓葬儀社的人帶走了。」阿姨自己帶來的錢包、保溫杯、全新的盥洗用具不僅都沒用到,家屬還不得不同意直接扔掉,「心酸,不只是我,身旁的護師服務20多年,在icu服務了許久,#生離死別不計其數,#卻從不曾令人如此心酸不捨」。雖然是預期中的狀況,但當真的得知阿姨離世的消息時,還是感到心情相當低落。高醫師最後也呼籲,「為了家人好,這個端午連假與接下來的日子,請先不要回家。」直呼年輕人感染新冠肺炎時,有可能無症狀或輕症而不自知,但若回家聚餐時傳染給家人,年長的家人長輩阿公阿嬤不一定挺得過去,「#老人家染疫後的死亡率極高」、「帶病回村不肖子孫,對岸的口號,我們將就著看。畢竟,病毒不會分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