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
」 車禍 機車 感染 台中 騎士男子退休仍時常覺得疲倦! 就醫檢查竟是「多發性骨髓瘤」惹禍
66歲的林先生糖尿病20年,退休後生活不規律,沒多久因腎病變而洗腎,外人覺得他很虛弱,他卻說他吃得很營養,只是疲倦痠痛,家人也自以為是退休症候群,卻被檢查出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漿細胞 (plasma cells) 癌。體內漿細胞大量增生 形成骨髓瘤細胞 衛福部彰化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張淑鈺表示,很多人退休後作息驟變,恐衍生更多疾病。對林先生抽血檢驗,發現其白蛋白與全蛋白的比例過低,進一步確認其體內漿細胞大量增生。這些不正常增生的漿細胞被稱為骨髓瘤細胞,骨髓瘤細胞會蔓延到許多骨頭,並且形成很多個腫瘤,稱之為多發性骨髓瘤。多發性骨髓瘤 常被延誤就診張淑鈺醫師表示,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漿細胞癌,與白血病、淋巴瘤一樣,均是血癌的一種,常見的症狀是骨頭痛、疲倦、體重減輕、噁心等,好發於50至70歲的病患,男性多於女性,目前尚不清楚漿細胞出現癌變的原因。多發性骨髓瘤的患者以老人為主,在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症狀主要為疲倦及骨頭痛,在臨床上也有其它個案是全身骨頭痛,卻視為老人家痠痛在所難免,因而延誤病情。作息不正常 恐增加罹患骨髓瘤風險張淑鈺醫師強調,林先生退休後先是糖尿病失控引發腎病變,再出現多發性骨髓瘤,雖然不能斷定如果沒退休就不會發生,但確實很多個案在退休後加重病情或衍生其他疾病,而且常是作息不規律,這情況值得退休的長者深思。
廣西嬤用殺蟲劑給孫女洗頭導致中毒! 陸網友驚「都洗過」:我們小時候挺難殺的
近日,中國廣西桂林市一名父親帶著2名小女孩到醫院求助,原來是奶奶發現2個孫女頭上長了蝨子,於是用沒有稀釋過的殺蟲劑「敵敵畏」(DDVP)原液替孫女們洗頭,2個孩子很感到身體不適,因此父親帶著她們緊急就醫。經醫院搶救後,2名小女孩最終無大礙,然而當消息傳開,中國網友驚訝發現,這種危險的處理法竟然是流傳在中國多處地區的偏方,許多人小時候都被長輩用這種方式除過蟲,最後笑稱:「我們小時候挺難殺的!」據陸媒《都市時報》報導,廣西桂林市一名父親日前帶著2名頭髮濕漉漉的小女孩到醫院求診,表示中午奶奶剛替2個孫女洗了頭,2個孩子不久就覺得渾身難受、頭疼,於是到醫院求助。醫生進一步追問才發現,原來是2個小女孩最近頭上長了頭蝨,因為頭皮發癢向奶奶抱怨,奶奶就拿沒有稀釋過的殺蟲劑「敵敵畏」原液替孫女們洗頭,還怕效力不夠,洗完拿毛巾將2個小孫女的頭髮包住,沒幾分鐘後孩子們就開始喊難受。醫生立即用大量的清水沖洗2個小女孩的頭部並抽血化驗,顯示孩子已經輕度中毒,好在經過及時搶救,2個小女孩都轉危為安。消息曝光後,有網友難以理解的表示:「什麼時代了怎麼還會長蝨子?」、「這奶奶太過分了,應該了解一點知識。」然而有更多網友表示,在7、80年代的中國,這是一種在農村地區普遍流傳的偏方療法,大家發現小孩生了頭蝨,就會用各式各樣認為有除蟲功能的藥液稀釋後替孩子們洗頭,網友們報出洗頭的藥劑包含中藥、醋、煤油、白酒、蟑螂藥、除蚊藥、甚至老鼠藥與農藥,使用方法更是五花八門,包括直接對著頭噴,洗完用塑膠袋、毛巾包頭等。許多人甚至自曝,自己還被「洗」過不只一次。最後大家感嘆:「能活這麼不容易啊」、「活下的大家就是偏方的成功案例」、「小時候我們真的挺難殺的!」(圖/翻攝微博)(圖/翻攝微博)
宋偉恩難抽離角色「錄音室哭出來」 黃薇渟填重要文件...悟出友誼重要性
宋偉恩、黃薇渟演出大愛劇《血‧拾人生》,演出血癌病友重拾繽紛人生的真人真事。今(21日)發布記者會中現場,兩人拋磚引玉,鼓勵大家驗血建檔挽袖助人,宋偉恩笑說:「因為我一直覺得抽血是一件蠻私密的事情,被這麼多人拍,還要笑著看大家,剛剛內心其實很掙扎。」宋偉恩直呼抽血很私密,被拍得有點不好意思。(圖/楊澍攝)宋偉恩詮釋血癌病友,拍攝期情緒都很重,當時身心狀況不適合驗血建檔,倒是經紀人先完成建檔,且被配對成功,捐贈一次之後,患者復發又捐一次。他覺得可以救人一命真的很浪漫,因為五年之後才能見到受贈者本人,他也期待被配對,會排除萬難完成。黃薇渟熱血完成建檔,期待能幫助需要的人。(圖/楊澍攝)為了詮釋角色化療中狀態,宋偉恩靠吃媽媽準備的水煮餐、運動騎飛輪,瘦了十公斤,但有時氣色太好,就必須靠化妝來呈現病容。宋偉恩透露,當時一度難以抽離角色,是出國玩轉換心情,才慢慢離角色越來越遠。殺青半年後,他進錄音室後配聲音,看著螢幕播的劇情,情緒瞬間失控,「自己一個人關在錄音室裡面,哭得一蹋糊塗」。黃薇渟演完血癌病友後,對人生有不同想法,她說自己原本活得像「一個沒有知覺的人」,越拍越被角色溫暖,也增加面對事情的勇氣,「這部片其實很可怕,很容易會好感動,很容易會覺得好想多做些很棒的事情」,變得熱血滿滿。而捐血建檔前必須填寫文件,要填寫四個聯絡人,黃薇渟是獨生女,除了父母之外,填了兩個朋友的名字,「我填完兩個朋友的一瞬間很想哭,原來這些朋友對我那麼重要」。
全台單周逾2萬人染腸病毒!5歲童四肢水泡 專家估疫情持續到「這時間」
全台單周超過2萬人染腸病毒,台中更是有一名5歲女童發病四肢都是水泡,讓家長驚呼,「太可怕!」醫師表示,近期台南出現一例腸病毒克沙奇A16型,可見病毒活躍活躍。據疾管署數據,9日至16日,全台有超過2萬2313人染腸病毒,創10年同期新高,也超越今年春夏,單周329班停課,比近4年同期還高,專家估月底到跨年疫情在高原期震盪。小兒科醫師施勝桓說,近期門診腸病毒佔1/3,而且病況慘,一名5歲女童發病2天四肢滿是水泡,嘴巴更是多處潰傷,連腳底板都有,也不能穿鞋子走路,症狀緩解後變成大量脫皮。小兒科醫師胡書瑋也在「幸胡醫師」粉專發文,「這波腸病毒有出現不少青少年罹病,手腳常常破的挺厲害的,甚至有碰到高中同一班7人淪陷,雖然都是輕症,但是手腳破洞不太舒服,其中一人來我門診,原本以為是近期主流的克沙奇A6或A16,想不到抽血檢驗居然驗到71型。」疾管署說明,疾管署說明,腸病毒在家庭及人口密集的場所最容易傳播,提醒大人出外返家後,務必先更衣,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並時常清洗及消毒幼兒常接觸物品及玩具,以降低嬰幼兒感染腸病毒的機會。家中幼兒如感染腸病毒,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或至人口密集公共場所,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請留意幼兒健康狀況,一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大醫院治療,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
台北車站前車禍!公車停等區上下客挨撞 駕駛輕傷送醫
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捷運台北車站M5出口前,20日清晨5時許發生一起車禍事故。一名34歲的張姓男子駕駛轎車行經該處時,卻因不明原因整輛車直接撞上前方在停等於公車停靠區,在讓乘客上下車的公車,讓正在上下車的乘客當場嚇壞,整起事故也造成張姓男子其頭部和臉部均有撞傷,並有四肢擦挫傷,所幸其生命跡象穩定,緊急送醫後並無大礙。至於詳細事故原因仍有待進一步調查釐清。據了解,34歲的張姓男子20日清晨駕駛賓士車行經忠孝西路一段時,卻因不明原因整輛車直接撞上前方停在公車停靠區的公車,強大撞擊力道張男所駕駛車輛前車頭凹陷毀損,其也因此頭部、臉部與四肢有撞傷與擦挫傷。警消獲報到場後也緊急將張男送醫治療,所幸其生命跡象穩定,並無生命危險,但其當下無法施作酒測,警方也已報請檢察官核准以進行抽血檢驗;而被中的52歲陳姓公車司機則並未發現有酒駕情形。至詳細事故原因仍有待進一步調查釐清。中正一分局呼籲,駕駛車輛應隨時注意車前狀況,如遇天候不佳、更應注意路滑失控情形,以維交通安全。
驚悚一幕!高雄6旬女騎車撞「違規右轉」聯結車 遭捲輪底斷魂
高雄市前鎮區17日傍晚6時許發生一起死亡車禍,1名55歲楊姓男子駕駛聯結車行經事發路段時,疑未依號誌右轉,不慎與61歲孫姓女騎士發生擦撞,導致她重傷送醫不幸宣告不治,詳細肇因及肇責仍待調查釐清。據了解,楊男駕駛聯結車沿中山四路北向西方向行駛,欲右轉金福路時,不料與同路北向南方向孫女直行的機車發生碰撞,猛烈的撞擊力導致孫女連人帶車捲入車底,造成她身受重傷且失去呼吸心跳。警方表示,17日傍晚6時許獲報,中山四路與金福路口發生事故,警方到場後發現1輛機車被捲入聯結車底部,騎士孫女則已無生命跡象,警方立即送往小港醫院搶救,但院方傍晚6時55分仍因傷重宣告不治。警方說明,經酒測,楊男無酒駕情事,孫女則待法醫相驗時抽血判定,警方初判肇因為楊男未依號誌指示右轉,導致憾事發生,詳細肇責仍待交通大隊進一步分析研判。
膽固醇過高3不可逆外觀徵兆肉眼可見 醫勸及早治療
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要避免膽固醇過高,因為嚴重恐怕引發心血管疾病!最近知名心臟內科醫師陳冠任上節目分享,當人的外觀出現3種外觀徵兆,都可能是膽固醇過高的現象,應及早就醫治療;這些外觀徵兆在膽固醇降低後,通常也無法逆轉。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冠任在網路節目《健康云之道》分享有關膽固醇相關常識,陳冠任指出,膽固醇過高的高血脂患者,一般沒有疼痛不適的狀況,要透過抽血檢查才會確診,通常延誤診斷。陳冠任進一步說明,其實膽固醇過高的患者能夠從肉眼分辨,只要外觀出現3種徵兆。3種徵兆分別是,眼睛出現「老年環」,角膜周圍形成一圈灰白或藍色的環形物,是血管雨眼睛老化所造成,常見於年長者,因此年輕人或中年人有此現象,往往是因為膽固醇過高,導致脂肪或膽固醇堆積在此處,必須就醫檢查血脂。另一個徵兆同樣與眼睛有關,臉上長黃色斑或黃色瘤,出現在眼睛上方處或眼周的不同顏色斑塊,這是膽固醇高到身體無處可蓄積,因而沉積於眼周附近,眼皮皺褶多就是要讓多餘的脂肪和膽固醇堆積。最後則是長出白色瘤,通常生於手指關節處或身體摺縫處,戳破的話會有黏稠油脂流出,這些就是累積的脂肪。陳冠任也說明,若有這3種徵兆都應該及早就醫治療,但這些外觀徵兆在膽固醇降低後,也是無法逆轉的外觀異常。此外,陳冠任提醒,膽固醇輕微偏高的人,可以先從飲食和運動著手,但非常嚴重的話就得透過藥物治療。
男大生超重想減肥!驗血竟得糖尿病 醫曝「4無痛症狀」:視力模糊也要小心
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全台灣糖尿病患者已突破250萬人大關,且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顯示,全台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高達11%。初日診所新陳代謝專科醫師周建安就指出,若開始出現皮膚變黑、體重不正常減輕、多吃多喝多尿、視力模糊的「4大無痛症狀」,就要注意自身是否罹患糖尿病了周建安醫師在「初日診所」的YouTube頻道中分享,他曾收治一名年約18、19歲弟弟,原先對方是為減重求診,怎料一抽血後竟發現,他的糖化血色素、血糖平均值高達9.2%(正常值上限為5.6%),是為糖尿病患者,且肝功能、尿酸及血脂肪全部都爆表。周建安曾在專欄中提及,這名男大生從小到大一直超重,身高173公分,體重達到110公斤,經詢問後才知,對方每天吃速食,份量是常人的2倍,每天喝全糖飲料、不喝水,再加上課業繁重、壓力大、幾乎不運動,最終導致糖尿病。當被問到「是不是都不會發現自己有糖尿病?」周建安說,其實糖尿病是有跡可循的,若出現以下4種症狀,不需要太過焦慮,因為糖尿病的診斷仍要靠抽血才準確,也建議要盡快就醫確認治療:1、皮膚變黑:常見於皮膚的皺褶處如脖子、腋下,因為糖尿病導致角質的變化,讓皮膚產生黑色素沉澱。2、體重不正常下降:糖尿病會造成患者身體大量脫水、體重驟降。3、吃多喝多尿多:人體出現血糖問題後,這些糖分都無法被身體吸收進去,讓人不斷地跑廁所,身體也因為脫水狀況而有口渴的狀況。4、視力模糊:高血糖會導致眼角膜水腫,若突然出現視力模糊,經檢查也不是老花眼、近視,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
兒子發癢抓破皮流血 蔣偉文366天親煮無過敏便當
蔣偉文第8本料理書《地方爸爸蔣偉文的101款無麩質便當》全面上市,書中藏有他對過敏兒滿滿不捨的「洋蔥」!101款便當菜色,是他366天送無麩質料理便當到兒子學校的成績單,他笑說自己從中激發出無比潛力,獲得不少有趣點子和創新的料理,而2個兒子見他天天下廚,久而久之對料理產生興趣,甚至追起日前大火的節目《黑白大廚》,出考題要蔣偉文比照辦理。蔣偉文的大兒子Jackson從小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抓,有時還會因為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導致皮膚紅腫、起疹子,晚上癢到抓破皮流血,哭著說難受!看著懷中哭泣的兒子,蔣偉文忍不住落淚,心中自責:「我怎會把兒子養成這樣!」經過抽血檢驗,確定大兒子是麩質過敏,只要含有小麥,舉凡餅乾、吐司、麵包、漢堡、水餃、披薩都不能吃。不捨兒子受苦,蔣偉文下定決定,天天燒菜,中午幫大兒子送上無麩質料理愛心便當。蔣偉文每天幫兒子送愛心便當。(圖/艾迪昇傳播提供)蔣偉文這一送,就持續了366天到學校送便當,和兒子在校門口「面交」過程,成為他最珍惜的父子時光、最珍貴的回憶,蔣偉文感性說:「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但Jackson會跟我聊聊上午課堂發生了什麼趣事?同學又說了什麼誇張好笑的故事。」有時兒子甚至會帶兩、三個好麻吉來,一起猜「盲盒」裝什麼好料,也順便讓蔣偉文見識一下他在班上的好人緣。在蔣偉文的調理下,兒子的過敏反應舒緩許多,也慢慢可以適應學校的營養午餐,蔣偉文笑說自己也可以從便當特訓班畢業了。成為地方爸爸,天天洗手作羹湯,老婆問他:「你小時候、年輕時,有曾想像過現在下廚的模樣嗎?」蔣偉文不禁細想,下廚從不在他人生選項,但為了家人、小孩,自己冥冥中有種使命感,註定要慢慢具備料理的能力,也因此能力幫助同樣有麩質過敏的家庭,他說:「我很感謝料理讓我和孩子的內心更靠近。」還感性地表示,能將爸媽愛吃的糖醋排骨、珍珠丸子傳承給我的下一代,是件很幸福的事。
「用藥常見10問」你也有嗎? 醫籲:千萬別自行增減藥或停藥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台灣腎臟病盛行率達12%,相當於成年國人每8人就有1人發生腎臟病變。有感腎移植和慢性腎臟病患者藥品眾多,易混淆或出現藥品交互作用,影響健康,臺中榮總提醒病友,遵循醫囑用藥,有問題就問藥師,避免自行增減藥或停藥,才能妥善控制慢性腎臟病。腎移植病人 一天需服用多種藥物臺中榮總藥學部陳秀美主任指出,中重程度的慢性腎臟病常與心血管或代謝疾病伴隨出現,而腎移植病人則有免疫抑制劑、預防感染藥物等需服用,這些病友一天得吃10種以上的藥物,而腎病藥師門診就是協助病友處理用藥的疑難雜症,統計110年12月至113年8月已服務2479人,共5955人次;其中逾6成是65歲以上長輩。自行減藥或停藥原因多 影響用藥成效依據「歐洲藥事照護網之藥物相關問題分類系統」分析門診服務,病人曾發生之藥物相關問題共有917件,其中「治療效果不佳」有424件(佔46.2%)最多,其次是「(可能)發生藥物不良事件」有235件(佔25.6%)。進一步分析這917件的原因,以病人「故意使用/服用少於醫囑的藥物」有249件(佔27.2%)最多。臺中榮總藥學部鄭景耀藥師說明,病友自行減藥或停藥的原因五花八門,舉凡藥太多,少吃幾顆沒關係,或自認沒症狀就不用吃藥,也有擔心藥太多會傷腎,甚至有病友減肥縮減一日三餐變兩餐,隨餐後藥物也自動縮減成2次,影響療效。其次原因為「服藥時間或服藥間隔不適當」,有123件(佔13.4%)。鄭景耀解釋,曾有病友看病吃藥覺得好像沒效果,誤以為是個人體質問題,但經過藥師如偵探般抽絲剝繭,揪出癥結是服藥時間錯誤造成。腎臟病友服用止痛藥當心 避免造成腎損傷另一方面,門診統計也發覺有1成的腎臟病友曾使用可能危害腎功能的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鄭景耀提醒,止痛藥是家庭常備藥物,但腎臟病友要特別留心使用,常見病友去看牙醫疏忽說明有腎臟病而誤用,或以為止痛藥都一樣,服用他人藥品造成腎損傷而不自知。腎友常見用藥十問 別害怕開口問醫生臺中榮總腎病藥師門診也整理出病友常見用藥十大問題,並呼籲病友不要因為擔心或害羞而不問。 服藥問題1腎移植手術後服用的免疫抑制劑,是否可併用其他藥物?2我的藥物和食物是否有交互作用?3藥物忘記吃該如何處理?4藥物數量少吃該如何處理?5藥物數量多吃該如何處理?6吃藥時間複雜該如何安排?7抽血/檢查/手術前禁止喝水服藥,之後該如何補吃藥?8不知道處方藥品更改/外觀改變?9藥物副作用如何處理?10移植手術後需要用的抗生素漱口水該如何泡製?以上問題考量每位病人之藥物、服藥頻次與時間、藥物交互作用情況,以及病人生活作息而需個別規劃回覆,請務必與專業藥師討論,以有效解決藥物相關問題。
寵物情緣/「琵琶女神」李雨禧愛貓太像狗 颱風天也吵要出門
外號「琵琶女神」的李雨禧,是個不折不扣的貓奴,但因工作繁忙,又獨自租屋,一直沒有養貓。直到一次因緣際會下,她收養了朋友的兩隻貓「芝麻」和「布布」。受訪當天,她帶著黑色貓咪「芝麻」到場,沒想到芝麻對陌生環境一點不怕,十分親人。李雨禧也分享,芝麻的行為舉止幾乎像狗一樣,甚至有點像颱風天也堅持要出門的柴犬,「牠每天都會吵著要出門,只有出去散步,牠才會安靜下來。」活潑的芝麻和一般的貓不一樣,非常喜歡出門,到陌生地方依舊自在。(圖/林士傑攝)說到和2隻寶貝貓星人的緣分,李雨禧是在朋友上班的工作室認識芝麻與布布,因為常常去擼貓,和貓咪們早已建立好關係,之後朋友因故將貓咪託付給她照顧,李雨禧二話不說點頭答應,芝麻與布布也不排斥這個新主人,「布布是對新環境比較害怕,芝麻很活潑外向,覺得很好玩」。李雨禧非常注意寵物健康、飲食均衡。(圖/林士傑攝)李雨禧分享2隻貓星人個性迥然不同,她形容芝麻就像「狗」,不只可以帶出去「遛」,「牠很喜歡到處散步,所以我會帶牠去露營、烤肉,芝麻也不怕人,還會跟我玩你丟我撿,丟東西牠就會咬回來」,更神奇的是,芝麻也聽得懂自己名叫「芝麻」,「你叫牠,牠就會回應」。芝麻與布布身材個性都截然不同,共通點就是愛爭寵。(圖/李雨禧提供)除了給足情緒價值,芝麻還是隻有原則的貓,如果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發脾氣前牠會先發出聲音,你不去碰他,牠就不會生氣,但如果硬要碰牠,牠就會出爪抓你」,算是頗好捉摸的貓咪。但脾氣再好也有地雷,李雨禧不諱言因為芝麻親人,一人一貓很快就打成一遍,倒是布布不太愛理人,但被李雨禧收編後,2隻貓咪經常在家裡上演爭寵戲碼,布布看到芝麻和李雨禧抱在一起睡,會利用自身的身材優勢把芝麻擠開,「芝麻就會吼牠、抓牠,但布布不怕,硬是把牠擠開,後面我都跟布布一起睡」。無奈的芝麻雖然不爽,但看到也只能抗議一聲就作罷。布布個頭比較大隻,會故意把芝麻擠開。(圖/李雨禧提供)雖然身材嬌小,不過李雨禧透露芝麻相當愛「偷吃」,但芝麻很懂得看人眼色,不會明目張膽的碰食物,而是會趁主人不注意時,偷偷把桌上食物撥到地上,才會開吃。但李雨禧對愛貓食物很講究,每天都會分配乾、濕飼料,維持飲食均衡;此外,李雨禧也很注重愛貓身體健康,會定期讓牠們做健康檢查,但一向好配合的芝麻,卻對身體檢查十分抗拒,只願意做X光,「如果要做只能麻醉,所以我暫時就不做,都很健康」;而怕生的布布反而不抗拒檢查,抽血、驗尿、照X光都沒問題,雖然一次檢查落在3至9千,但為了掌握愛貓的身體狀況,李雨禧很願意砸錢,更表示希望保持一年一檢查,較為抗拒的芝麻則是三年一次。李雨禧會定期帶愛貓健康檢查,讓牠們頭好壯壯。(圖/林士傑攝)
3分鐘找出問題 AI解讀你的身體姿態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日常生活,人們常因姿勢不正導致體態問題,多數人並未意識到潛藏的健康隱患,直到身體發出疼痛或不適信號時才重視,尤其是長時間久坐的工作型態、或是習慣偏向單側站姿及走路,都可能使身體的負擔不均衡,導致肌肉失衡或骨骼變形。這些文明病,有些人會定期到復健科治療矯正、或是喬骨針灸,以醫師、復健師觸診經驗找出身上的病徵。不過現代科技的進步提供了更高效的解決方案「AI體態管理檢測」。這也是除了到醫院或健診中心健康檢查,透過抽血、驗尿、超音波、X光等反映在數據上,「AI體態管理檢測」則是可以高科技從體型、儀態等全方位檢查。體態問題往往被忽視 AI檢測助你深入察覺這類的AI體態管理檢測能360度精準量測,用科學數據驗證身體狀況,比對身形改變,了解前後差異化,讓每個人都看見改善的體態。對此,致力於復健醫學、肌肉骨骼損傷以及擅長透過骨骼肌肉超音波、徒手治療等方式,改善患者問題的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復健科總醫師李冠毅分享,由於現在都市人經常性地滑手機、躺平看片、坐姿不正站姿歪斜等習慣,長期忽略姿勢的調整,因此透過AI檢測技術先進的影像辨識與數據分析,就能在三分鐘內檢查出來,進而了解全身肌肉和骨骼發展,再由專家提供具體的改善建議,更能有效地協助人們提早認知身體潛在問題。李冠毅醫師進一步指出,AI體態管理檢測不僅能夠分析肌肉和骨骼結構,從而幫助患者測量出高低肩、駝背、胸部外擴等數值,如果感覺到肩頸僵硬、腰部不適,或發現自己站立時兩肩高度不一致、駝背嚴重的人,都可考慮進行AI體態管理檢測,根據數據和專家建議穿戴功能型內衣或塑身褲,穿上後再次檢測,可以立即發現差異,搭配運動計畫,有效對症下藥。▲AI檢測掌握自己的姿態的改變 (圖:黛莉貝爾提供)AI管理走進日常,輕鬆雕塑美型AI體態管理檢測不再限於醫院的昂貴設備,現在也能夠成為大家生活的檢視工具。目前,台灣擁有「AI智能體態管理儀」,特別針對需要美型的女生們在選擇內衣褲前可先預約進行體態檢測,針對胸、腰、臀、四肢等全身部位全面測量,過程快速且非侵入性就能獲得體態評估、重心分布等數據,再由專人提供適合的功能型內衣。搭配後也能現場再次進行檢測,讓數據說話,立即感受到姿態的改變,減少穿錯內衣的窘境,以此鼓勵大家利用AI檢測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以達到未病先防、即刻調整姿勢,避免因小問題而導致大疾病的發生。
北部酒店妹驚爆染上愛滋!連嫖客也中標 業者急抽血檢驗
若是有不安全的性行為,或是透過血液的傳染,都有可能染上愛滋病。全台愛滋疫情2023年感染人數為1033人,今年截至10月新增通報確診愛滋感染人數計930人。近日傳出北部一名年輕酒店小姐感染愛滋,連嫖客也中標,目前小姐已被辭退,震撼八大產業。據《中時新聞網》報導,一名酒店小姐表示,近日一名年輕的酒店小姐確診愛滋,公司急安排衛生所來店進行抽血,搞得大家人心惶惶。她表示,目前不知道有多少小姐跟客人被感染,而確診的小姐已被公司辭退,她認為這個事件會讓酒店的生意受到影響。衛生福利部呼籲,若發生性行為,應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及水性潤滑液,勿搭配油性潤滑液,如凡士林、乳液等,避免保險套乳化破損,以預防感染愛滋等性傳染病。如發生有風險的性行爲,經醫師評估後,有可能感染愛滋風險的民眾可以透過服用PrEP藥物,使體內有足夠的藥物濃度來預防被愛滋病毒感染,保護效果可達90%以上。泌尿科醫師程威銘也呼籲:「進行安全性行為,應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除了HIV外,像菜花易感染,可打去施打HPV疫苗」。另外,程威銘提醒,「有去嫖妓的人、從業人員應每3個月定期篩檢一次,提早發現進行治療,以免成為傳播源。」
肝癌不開刀、不吃藥!8旬嬤吃1食物7個月 竟發現腫瘤消失、癌症指數恢復正常
沒開刀、不吃藥,僅靠天然飲食,身體也能慢慢回歸正常?就有一位80多歲的阿嬤,3年前被診斷出肝臟上有顆1.9公分,癌症指數更一路狂飆至4925 ng/ml,但她不願接受手術,決定自行調養身體,而在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的建議下,阿嬤7個月以來每天都吃一碗汆燙地瓜葉,沒想到癌症指數竟降至5.3 ng/ml,就連核磁共振時也發現「腫瘤真的消失掉」。錢政弘在節目中分享到,這位阿嬤本身有C型肝炎,5年前曾將肝癌治療完,並沒有復發,但近幾年卻在一次例行追蹤檢查中,發現了1.4公分的肝臟腫瘤,當下雖然建議她應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但阿嬤認為自己年事已高,加上正處疫情期間,家屬無法到院照顧陪伴而作罷,也決定自行調養身體。錢政弘說,後來陸續幫阿嬤進行定期抽血檢查,卻發現她的AFP胎兒蛋白一直在上升,而胎兒蛋白即為肝癌的癌症指數,一旦超過20以上就懷疑有肝癌,但阿嬤已從原本的7.5 ng/ml,一路往上至859、2350 ng/ml,去年甚至飆高到4925 ng/ml,讓他忍不住感嘆「我覺得說,這腫瘤不曉得已經大到什麼程度去了」。錢政弘也提到,期間阿嬤一直有在追蹤檢查,但核磁共振發現,腫瘤其實沒有想像中長得那麼快,僅從一開始發現的1.4公分,在2年後到達2公分。接著,錢政弘問阿嬤「平常都是怎麼保養?怎麼吃?」,阿嬤則回答說,她平常都會吃地瓜,將地瓜煮熟後加上蘋果、牛奶打成汁,每天當早餐食用,也認為這樣排便更加順暢,同時能有排毒的效果。此時,錢政弘就想起過往有個案是藉由吃地瓜葉改善狀況,因此建議她可以嘗試看看。後來,阿嬤開始每天吃汆燙過的地瓜葉,4個月後回診追蹤時,發現癌症指數竟降至365 ng/ml,再隔3個月照超音波檢查時就沒發現腫瘤,另安排核磁共振更證實「腫瘤真的消失」,後續進行抽血檢驗時,癌症指數已恢復正常的5.3 ng/ml。對此,錢政弘提醒到,這位阿嬤只是他個人的臨床個案,目前並無大規模研究證實,吃地瓜葉對消除肝臟腫瘤能有實質幫助,雖然建議民眾日常可以多攝取地瓜葉等蔬菜,但切勿以此取代正規的醫學治療。
「假性飢餓」作祟!工程師一天6餐過胖又中風 醫教「3撇步」不再喊餓
雖然「飢餓感」是身體向我們發出「需要進食」的訊號,不過減重醫師楊智雯指出,其實有很多飢餓感是來自於我們大腦創造的騙局,也就是「假性飢餓」害我們過度進食。楊智雯分享,1名46歲工程師雖然沒有糖尿病,但是體重、血壓過高、甚至一度中風,偏偏一天要吃到6餐。追究其原因,正是高壓力生活導致的假性飢餓。減重醫師楊智雯在臉書粉絲專頁分享,其實我們每天感受到的飢餓感中,有許多來自於大腦創造的騙局,即「假性飢餓」,常見原因包括血糖波動、腸胃激素分泌、情緒壓力或社交情境等,會讓人不自覺進食更多。研究指出,血糖在「用餐後急速下降」時,大腦會啟動飢餓訊號,即便此時身體並不需要食物。楊智雯分享,曾遇過一位46歲工程師患者,身高169公分、體重95公斤,血壓長期200mmHg以上,甚至在疫情期間一度輕微中風。當他開始擔心健康,積極減重,但減重過程頻頻卡關。她詢問男子日常飲食後得知,男子三餐正常吃,但一天差不多要吃5、6餐,正餐雖有吃飽,但飢餓感很快來襲,因此會吃點心或消夜,患者原本擔心吃多與糖尿病有關,因家族有糖尿病史,他個人體重也過重。但經檢測發現,她空腹血糖數值、當天抽血檢驗糖化血色素都正常,沒有糖尿病。楊智雯評估,血糖波動的2大因素來自「飲食」與「壓力」。每次進食都會刺激胰島素分泌,血糖因此經常上沖下洗好幾回。加上現代人多為高壓工作型態,若未調節壓力,讓大腦長期處於高耗能狀態,大腦就會釋放假餓訊號,使人吃進更多的食物。面對這種狀況,楊智雯建議這位工程師用以下3招來對抗「假性飢餓」:一、喝一杯水等待:感覺飢餓時,先喝一杯水並等待約10至15分鐘,因為缺水可能會被誤解為飢餓。二、多吃高纖維食物:選擇高纖食物如蔬菜、全穀類和豆類等,以延長飽足感,避免身體過快地發出飢餓訊號。高纖食物也能穩定血糖波動,進一步減少假性飢餓發生。三、調整作息與充足睡眠:睡眠不足會引起飢餓素分泌增加,抑制瘦素(Leptin)的分泌,容易讓人感到飢餓。她同時也建議民眾可以用以上三招去釐清自己感受到的飢餓感,是否是真正的飢餓,不要再讓大腦釋放飢餓的假訊號,學會正確飲食觀念,睡眠一定要夠,並試著為生活減壓,才能讓身心平衡,越來越健康。
住院孩童有5成染「黴漿菌」 醫提醒:過敏兒更需多加注意!
日本感染黴漿菌人數暴增,國內似乎蠢蠢欲動,亞大醫院兒科醫師發現近一週來,因黴漿菌感染住院的病童比例大增,症狀以發燒、久咳不癒及喉嚨痛表現,甚至出現肺炎重症,讓家長忙得不可開交。住院五成感染「黴漿菌」 多經由飛沫傳染、傳染力極強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醫師鄭詩橤表示,每到秋冬季節就是流感、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腸病毒等呼吸道病菌流行高峰,尤其腸病毒目前還處於流行期,近來卻發現黴漿菌感染比例逐漸攀升,目前住院病童中,就有將近五成檢驗出感染黴漿菌,其中還有病童出現肺炎症狀,「肺部X光白了一片」!鄭詩橤指出,黴漿菌是兒童常見呼吸道病菌之一,全年可見感染案例,潛伏期約1至4週不等,感染途徑多經由飛沫傳染,傳染力極強,因此常見同班同學或全家人接連「中標」,症狀則包括發燒、咳嗽、頭痛、喉嚨痛、聲音沙啞、肌肉痠痛和輕微腹瀉等,臨床上會藉由抽血檢查血清抗體或快篩檢驗加以確認。「會走路的肺炎」 過敏兒恐久咳引發過敏性氣喘由於患者初期會先以低燒症狀表現,精神狀態多半都還算良好,有些人因為免疫力較佳,甚至可能完全沒有症狀,因此也被形容為「會走路的肺炎」,很容易被忽略,往往都是等到燒退,卻發現久咳不癒,甚至咳上1-2個月,才會就醫治療揪出病因,不少幼童因免疫力較弱,可能重複感染,不斷進出醫院,讓家長們疲於奔命。鄭詩橤表示,目前院內住院病童中,有將近一半抽血檢驗後,確認是感染黴漿菌。尤其對過敏兒來說,萬一久咳引發過敏性氣喘,會讓病情拖得越久、更複雜,治療過程也更加棘手。外出戴口罩、勤洗手 流感疫苗可降「合併感染」風險因此,鄭詩橤提醒,平時盡量避免進出人潮擁擠的公共場合,一旦外出,也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做好自我防護工作,加上即將進入流感高峰期,雖然流感疫苗無法防範黴漿菌肺炎,但可降低「合併感染」風險避免病情加重,因此鼓勵民眾或兒童施打疫苗,以提升防護能力。
高雄轎車左彎擊落重機!騎士頭部變形亡 戴帽卡1夜驗屍才取下
高雄市鳥松區1日晚間7時許發生一起死亡車禍,56歲陳姓男子搭在許姓乘客駕車行經事發路段欲左轉時,不慎撞上20歲余姓男子騎乘的重機,導致余男頭部重創,嚴重變形死亡,安全帽甚至卡住,直到2日檢方會同法醫驗屍釐清死因時才成功取出,詳細肇因及肇責仍待進一步調查中。 據了解,陳男搭載許姓乘客駕車沿中正路內側快車道行駛,在左轉進入中正路400巷過程中,余男恰巧騎乘重機在對向,2車因而發生碰撞,強大的撞擊力導致余男頭部重擊,當場倒臥在地死亡,由於頭部變形安全帽無法取下,至於陳男和許姓乘客則意識清晰,送醫治療後無大礙。 警方表示,1日晚間7時許獲報中正路400巷口發生交通事故,初步了解有1人死亡,員警到場後發現是轎車與重機擦撞事故,經酒測,陳男無酒駕情事,余男則待抽血送驗釐清,警方初判肇因為轎車轉彎未禮讓直行車,及重機行經路口未減速釀禍。 檢方說明,由於余男頭部嚴重變形導致安全帽無法取下,直到2日上午檢察官會同法醫勘驗遺體才順利取下,事後初步相驗死因為頭部遭到重擊致死,詳細肇因及肇責仍待交通大隊進一步調查釐清。
22歲女感染黴漿菌!竟罕見併發「壞死性肺炎」 治療1周才出院
一名22歲台日混血女大生,今年暑假返鄉探視住在日本的爺爺奶奶,返台後,趁著開學前熬夜追劇,日夜顛倒加上入秋後早晚溫差大出現感冒症狀,到診所就醫一周不見改善還出現呼吸喘、咳嗽症狀,到醫院就醫檢查竟感染嚴重黴漿菌肺炎,住院一周才康復出院。服藥仍反覆發燒 呼吸喘感染「黴漿菌」肺炎臺中醫院家醫科醫師張祐維指出,患者到院時主訴低燒(攝氏37~38度間)、乾咳症狀,到住家附近診所就醫,服藥後仍反覆發燒,治療一周不但未改善還開始出現呼吸喘、食慾變差、痰咳不出來的症狀,家人覺得不對勁陪同到醫院就醫,x光一照發現右肺下方一大片都白了,抽血檢查後確診是黴漿菌肺炎。症狀惡化成「壞死性肺炎」 後線抗生素治療好轉雖醫療團隊立即以第一線抗生素治療,三天後再照x 光發現肺炎未改善,進一步斷層掃描顯示出現壞死性肺炎症狀,緊急加強後線抗生素治療一周,病況才終於穩定出院。張祐維醫師指出,黴漿菌有「行走的肺炎」之稱,好發於五歲以下幼童與年長者,雖飛沫傳染感染性極高,併發症通常不會太嚴重,通常治療五到七天就可以痊癒,像該個案既年輕且出現壞似性肺炎併發症相當罕見。患者較去年同期多三成 久乾咳或持續發燒應就醫「近日日夜溫差大,門診陸續出現黴漿菌肺炎感染患者,較去年同期約多三成。」張祐維提醒,根據日本統計,國人最愛旅遊的日本黴漿菌感染人數創十年新高,甚至出現抗藥性的黴漿菌,門診中這名旅日返台的年輕大學生就是旅日返台後感染嚴重黴漿菌肺炎,提醒民眾如出現乾咳或持續發燒症狀,應及早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才能避免肺炎、腦炎等嚴重併發症。
搭高鐵屁股一陣痛「竟是被針刺」 男苦主緊急就醫:追蹤得半年
高鐵往返南北快速又方便,沒想到卻傳出意外。有旅客日前搭高鐵時,被一根來路不明的針刺到,嚇得他趕緊就醫檢查,但醫生告知追蹤至少要半年,讓他相當恐慌。對此,台灣高鐵公司也做出回應了。當事人在《Threads》發文,透露30日搭乘高鐵,在第9車廂的座位上,屁股突然感到不適,一看赫然發現是一根針灸用的針,當下立刻向高鐵醫護人員反映,遵照對方指示,去了2間醫院掛急診,但都只能掛染科,追蹤時間最少要半年,才能得知是否有問題,令他無言的是,這幾天還是得搭高鐵,不禁感到擔憂。經歷曝光後,掀起熱烈討論,「太可怕了吧,希望你平安無事」、「現在的大眾運輸工具怎麼可怕成這樣…」、「這種後續的醫療費用,在車票上的保險能處理嗎?感覺好可怕」、「感覺是惡意的太無良了」。針對此事,台灣高鐵公司指出,高鐵左營站30日接到旅客反應在列車上遭針灸用具扎傷,車站護理師第一時間立即協助旅客進行檢傷。高鐵公司表示,雖未發現明顯穿刺傷或針尖劃傷痕跡,惟為確保旅客安全,車站護理師立即為旅客施以大面積消毒,同時建議旅客若感不適,可再行前往醫院抽血檢驗。高鐵公司亦將主動持續致電關懷旅客狀況,目前正針對本案進行調查,進一步釐清原因。
路口驚魂記!台中騎士遭左彎車「擊落」 當場噴飛重傷搶救中
台中市潭子區30日上午10時許發生一起嚴重事故,1名44歲傅姓男子騎機車行經事發路段時,不慎與54歲鄭男駕駛的轎車發生撞擊,強大的衝擊力導致傅男嚴重創傷且意識不清,地面留有大片血跡,場面相當驚悚,警方獲報到場立即將他送醫搶救,詳細肇因及肇責仍待調查釐清。據了解,傅男騎車沿仁愛路一段直行,不料卻與沿仁愛路一段111巷欲左轉鄭男駕駛的轎車發生碰撞,導致機車右側受損嚴重,轎車車頭則凹陷毀損,造成傅男四肢受傷嚴重且意識不清,甚至不斷流出大量血跡,安全帽更是噴飛至遠處,鄭男則並未受傷。警方表示,上午10時30分獲報,仁愛路一段路口發生轎車與機車碰撞事故,初步了解有1人重傷,警方到場後迅速將傅男送往慈濟醫院搶救,經酒測鄭男無酒駕情事,傅男因傷重則待抽血檢測,詳細肇因及肇責仍待交通大隊進一步調查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