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鬱劑
」大量供毒致《六人行》男星猝死!犯人包含助理與醫師 最重關120年
全球知名的情境喜劇《六人行》(Friends)演員馬修派瑞(Matthew Perry)與藥物成癮問題搏鬥多年後,2023年10月被發現陳屍在洛杉磯家中,血液中含有高濃度的K他命(ketamine),屍檢後認定他是因K他命的急性作用致死。美國檢方15日宣布,在調查中發現一個由毒品供應商組成的犯罪團體,正是他們提供的藥物導致了派瑞的死亡。綜合外媒報導,美國檢察官艾斯特拉達(Martin Estrada)15日在洛杉磯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有5名被告因為和馬修派瑞之死有關而受到起訴。這5人中包括1名居家助理、2名醫生、1名分發毒品的跑腿人和1名被稱為「K他命女王」的女性毒梟。艾斯特拉達指出,這幾名被告是一個「廣大地下犯罪網絡」的一角,該網絡透過向派瑞和其他人提供K他命來謀取私利。其中2位關鍵人物,一名提供派瑞大量K他命的毒梟是來自北好萊塢的41歲女性賈斯文‧桑加(Jasveen Sangha),她在當地有「K他命女王」的稱號,只與名流及高層人士來往。而另一名向派瑞提供毒品的,是名為薩爾瓦多‧普拉森西亞(Salvador Plasencia)的42歲醫師,根據在2023年的一條短信紀錄,普拉森西亞在得知派瑞有意願獲得K他命後,他在與共犯溝通的短信中嘲諷派瑞:「我想知道這個白痴會付多少錢」和「讓我們找出答案」。其他被起訴的3人,包含54歲的艾力克‧弗萊明(Eric Fleming),他是派瑞的熟人,同時也是運送導致派瑞死亡的K他命的跑腿人;還有派瑞的59歲日裔居家助理肯尼斯‧岩政(Kenneth Iwamasa),他涉嫌與桑加、普拉森西亞合謀,為派瑞提供毒品。最後則是另一名54歲醫師馬克‧查維斯(Mark Chavez),他是一名K他命診所的醫師,普拉森西亞最初向派瑞提供的K他命就是透過他取得。外媒指出,派瑞成年來一直受到憂鬱症與焦慮症所苦,為此他在近年開始接觸了對抗憂鬱症的低劑量K他命靜脈注射療法。起初,派瑞一直在接受醫生給予常規劑量的K他命注射治療,然而當醫生拒絕為他提高注射量時,他開始轉向找尋其他醫師提供藥物。普拉森西亞正是在此時得知了派瑞希望取得K他命的消息,於是他與擁有K他命治療資格的查維斯聯繫,並且合謀向派瑞私下提供K他命。之後,普拉森西亞親自替派瑞注射毒品,並且還指導派瑞的居家助理岩政該如何進行注射。聯邦檢察官稱,從2023年9月開始到10月底派瑞去世,這2名醫師以每瓶2000美元(約新台幣6.5萬元)的價格,向派瑞提供了大約20多瓶的K他命。而這些K他命實際上的價格,每瓶只需要12美元(約新台幣387元)。對此,檢察官艾斯特拉達怒斥:「這2名醫師濫用信任,濫用他們自己的執照,並且將他人的生命置於風險中。他們深知自己所作所為不當,也知道自己的行為將置派瑞先生於巨大的風險之中,但他們還是這麼做了。」還譏諷表示:「被告顯然只對賺走派瑞先生的錢感興趣,但對他的福祉漠不關心。」外媒還提到,從10月起,派瑞漸漸無法滿足於普拉森西亞提供的劑量,於是岩政又連繫了派瑞的熟人弗萊明,並透過他找上了「K他命女王」桑加。桑加以大約50000美元(約新台幣161.3萬元)的價格,一口氣向派瑞銷售了50瓶K他命,最終導致馬修派瑞的死亡。檢察官指出,10月28日,馬修派瑞接受岩政為他注射了至少3劑的K他命。同日,他被發現在洛杉磯家中的熱水浴缸中去世,享年54歲。 檢察官告訴媒體,如果罪名成立,普拉森西亞可能面臨120年的刑期,桑加則可能會被判終身監禁。而一位法界高階人士還透露,這起事件揭露了某個「廣大地下犯罪網絡」的一環,之後可能還有更多人因此事落網。情境喜劇《六人行》(Friends)於1994年9月22日在NBC播出,於2004年5月6日結束,共播出十季。《六人行》連續5年獲得全美民選獎的最受歡迎喜劇。演員珍妮佛安妮斯頓和莉莎庫卓曾憑此劇贏得過艾美獎,而包含馬修派瑞在內的3位男性演員全都獲過艾美獎提名。馬修派瑞在《六人行》中飾演冷眼看待人生的酸話王「錢德勒」(Chandler Bing),深受劇迷喜愛。《六人行》於1994年9月22日在NBC首播出,圖為主角六人合影。(圖/達志/美聯社)K他命學名為氯胺酮,俗稱K仔、K粉、K他命,原本是常用的短效麻醉劑,但因為長期服用後的成癮性與對身體的危害,在台灣被列位受到管制的三級毒品。從2000年起,西方醫學界發現,透過靜脈注射小劑量的K他命,有明顯而快速的抗憂鬱的作用,而且生效時間僅需短短幾小時,遠比傳統抗鬱劑需要數週才能生效更快速有效。因此當憂鬱症患者被判斷為「難治型」憂鬱症,透過靜脈注射低劑量的K他命成為一種快速抗憂鬱、抗自殺而且成癮問題低的治療方式,不過該項治療療法在台灣並未獲得許可。
「K他命」用對就成救命藥 振興、北榮、陽交大研究:可降一半憂鬱自殺風險
台灣自殺死亡率最高點為2006年19.3人/10萬人,佔死因第9位,逐漸下降至2014年15.1人/10萬人,而近年有回升現象,2022年為16.2人/10萬人,如今有研究顯示,以毒品廣為人知的K他命(Ketamine),透過醫學上適量使用可以在短時間內產生抗憂鬱療效。振興醫院今上午舉行記者會公布「K他命化身拯救自殺超級藥物」研究結果,這項由振興醫院與台北榮總、陽明交大研究團隊合作10年來的研究,最新成果顯示,重度憂鬱症患者注射K他命後,半數患者自殺風險下降達50%,且重複注射療效更佳,今年5月登上國際期刊。根據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蘇東平指出,研究團隊在2017年發現,每公斤體重注射0.5毫克的極小劑量K他命,數小時內就有效果,可持續1到2周,補足傳統抗憂鬱劑發揮效果的空窗期。研究團隊收案84名具有嚴重自殺傾向的難治型憂鬱症患者,採隨機雙盲試驗,其中42人注射每公斤0.5毫克的K他命,另外42人注射不具有抗憂鬱效果的安眠藥,結果顯示K他命抗憂鬱療效可維持10到14天,抗自殺療效可維持5到7天。這些收案對象中有半數繼續第二階段的開放性K他命治療,每周給予一次注射,連續2周。蘇東平指出,追蹤至第21天時,仍有半數患者反應良好、自殺風險下降,亦有15%到20%患者部分緩解,但仍有25%屬於難治型自殺患者。蘇東平表示, 美國2006年研究發現,使用K他命可讓憂鬱症狀在1周內大幅下降,這項結果鼓舞了全世界,過去針對重度憂鬱症患者,傳統會給予抗憂鬱劑治療,但這個藥物大約2到4周才有效果,在藥效發揮的這段空窗期,常常會有憾事發生。根據研究,台灣1997年因自殺導致的經濟損失為185億元,占GDP的0.22%,到了2007年增加至325億元,占GDP的28%,增幅高達75%。蘇東平也表示,台灣自殺死亡率在2006達到高峰,後來衛福部成立自殺防治中心後有逐漸下降,但最近一兩年又回升,尤其青少年顯著增加;如何緊急處理自殺個案,成為精神科重要策略。不過蘇東平也提醒,K他命是一種短效麻醉劑,每公斤體重注射5至10毫克劑量,但藥物濫用者為此劑量數十至百倍以上,研究是強調K他命治療是有時間和適當性,因此有相關問題的民眾,一定要經由醫師診斷評估使用。CTWANT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吸毒有害健康,毒品危害防制中心諮詢專線:0800-770-885
北榮成立「情緒精準醫療中心」 個人化治療憂鬱症
有鑒於頑固型憂鬱症難治程度與治療方式的日益增加,精準診斷與整合實證療法需求也與日俱增,臺北榮總社區復健精神科李正達主任特別籌劃成立「情緒精準醫療中心」,運用最新人工智能科技、雲端技術、腦神經刺激治療及新型抗鬱藥物,提供憂鬱相關疾病個人化精準診斷及整合創新的有效治療,期待在頑固型憂鬱症的臨床服務與科學研發領域上,創造新的里程碑。李正達主任表示,隨著時代進步,現代人生活壓力也與日遽增,世界衛生組織(WHO)預估憂鬱症將是影響全人類造成失能最嚴重的疾病,若未做好準備,精神疾病將不會是少數運氣不好的人的專利,而是每個人都暴露在此風險中,現代人罹患情緒疾患的風險及比例愈來愈高。然而情緒疾患的表現多元,有些有著顯著的憂鬱、焦慮,有些以易怒、自律神經失調、身體疼痛不適來表現,也因此正確的診斷是成功治療的第一步。目前主要治療憂鬱症的方式為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但憂鬱症患者中有不低比例的個案對於抗鬱藥物治療效果反應不理想,也就是治療頑固型憂鬱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也因此在治療憂鬱症的方法上極需更多新型態且有實證療效的抗鬱治療加入。其中重覆經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治療頑固型憂鬱有效的抗鬱腦神經刺激技術,臺北榮總更是rTMS治療憂鬱症的先驅,亦領先全球,更發展並證實更有效率、減少局部不適、治療時間更為簡短的新型西塔波重覆磁刺激(Prolonged 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piTBS),可更有效率治療頑固型憂鬱症,研究成果已發表於世界頂尖期刊《BRAIN》與《Biological Psychiatry》。 一名40多歲男性,憂鬱發作伴隨嚴重焦慮,對於抗鬱劑雖一開始反應不佳,在經過人工智能的預測下,發現其大腦並無頑固型憂鬱症的特徵訊號,因此,臨床上使用合適的實證藥物治療轉換後,症狀在一段時間後完全改善。另一位25歲年輕女性,憂鬱已1年多,憂鬱發作下伴隨嚴重遲緩及自殺意念,工作能力顯著下降,由於有反覆抗鬱劑治療效果不佳的病史,經運用人工智能預測後,發現對於特定腦神經刺激的抗鬱治療效果可能不錯,重覆經顱磁刺激3周後,憂鬱症狀明顯改善,也順利回歸職場。研究過程中發現,並非所有的個案都對rTMS有反應,臨床資料顯示僅約4成多的憂鬱患者有療效。因此運用AI智慧醫療及先進腦造影技術,利用大數據來精準預測患者的頑固程度,以及精準選擇以人為本的個人化腦神經刺激參數,目的是在臨床及研究上提供突破性的正確診斷與分級治療,增加rTMS/piTBS治療成功率。李正達主任團隊更研發、引進其它對抗頑固型憂鬱症的解方,其中低劑量ketamine及esketamine是一種新型快速的治療方式。臺北榮總是全亞洲及全臺灣最早在臨床研究進入此領域的開創者,擁有豐富的使用與治療經驗,也證實ketamine在頑固憂鬱症上有其獨特的治療角色。這樣全新分子機轉的治療藥物,在2022年初臺灣食品與藥物管理局(TFDA)也剛通過第一個同樣分子機轉的藥物esketamine,可用來快速治療嚴重伴有自殺風險的憂鬱症個案。在rTMS及esketamine的憂鬱治療上,臺北榮總依據過去經驗亦引領臺灣專家,共同訂立相關治療共識。臺北榮總「情緒精準醫療中心」以實證醫學角度為根基,個人化從不同的藥物、多面向腦神經刺激、快速抗鬱藥物中做治療建議選擇,在合適的患者上亦提供心理治療建議等個人整合性治療計畫,提供不同年齡層憂鬱症、情緒疾患、腫瘤相關憂鬱症、慢性疼痛相關憂鬱,甚至發展出長新冠憂鬱症狀患者,提供全人、整合性的治療策略及方案,以積極復原、回歸原本健康生活為目標,以病人為中心,希望藉由本中心有溫度、用心治療,能陪伴患者走出幽谷的康復之路,協助患者盡早矯正大腦的異常,回復健康。